初中学生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3:14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1

一、关于公办初中招生工作

1、镇乡(街道)初中招生工作由镇乡(街道)人民政府负责,镇乡(街道)教辅室具体实施。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各小学按本镇乡(街道)教辅室的统一安排,送毕业生到划定的初中报到。毕业生登记表、学籍卡、义教卡等教育档案由教辅室统一审核后,转送划定初中。

2、各镇乡(街道)初中原则上不进行跨学区招生,更不得接收无档案的小学毕业生,违反规定擅自招收无档案小学毕业生的,要追究接收初中校长的责任。对有正当理由确需转学的,原籍地初中应当予以转出,并按区教育局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好转学手续,凡人卡分离的学生今后均不得享受推荐、保送高一级学校的待遇。各小学不得自行将义务教育登记卡和小学毕业生的有关档案交给家长和其他个人,一经发现,要追究小学校长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不承认该生所择初中的学籍。

3、各初中应按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均衡编班,不得擅自举行初中入学考试、分班考试,不得以各种名义分“快慢班”、“特色文秘站网-班”、“实验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将追究该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关于公办小学招生工作

1、凡持有本镇乡(街道)正式户口,年满6周岁的儿童(199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均须在规定的学区小学登记入学。年满6周岁而丧失学习能力,欲暂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须持有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向所在地学区小学办理相应手续。各小学不得招收未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2、小学招生工作由各镇乡(街道)教辅室领导、协调,所辖各学区小学负责实施。各小学必须向学区内家长招生信息,张贴新生登记入学通知,适时办理新生入学登记手续。

3、小学招生不得进行认字、写字、认读汉语拼音、计算等测试,不得举办各种类型的“特长班”、实验班等,以双语学校或者小班化名义招生的须经区教育局批准,但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

三、关于公办初中、小学招生其他有关规定

1、户籍在本镇乡(街道)外,要求借读本镇乡(街道)内公办学校的小学毕业生(适龄儿童),若借读学校学额许可,一般凭监护人的暂住证(居住在半年以上)及正常的转学手续向暂住地所在初中(小学)借读。若暂住地所在小学无法容纳的,由镇乡(街道)教辅室确定学校安排入学。

2、烈士、现役军人的家庭对子女监护有困难的,由区教育局与镇乡(街道)教辅室协调后安排其入学。

3、父母一方属于区、镇乡(街道)两级政府部门引进的高级人才,其子女原则上由其工作地所在镇乡(街道)教辅室安排入学。

4、其他有各种特殊情况的小学毕业生(适龄儿童),由各镇乡(街道)教辅室视实际情况安排入学。

5、对自愿放弃本学区初中(小学)就读,而就读于其他公办初中(小学)的择校生,就读学校可按规定收取相应的费用。

6、初中(小学)新生入学时自愿放弃本学区学校,而就读于外学区学校(含民办学校),以后又想转回本学区初中(小学)的,不再将其视作本服务区学生。由镇乡(街道)教辅室统一安排入学。

7、在本学区小学毕业的借读生,若要求回原籍地中学就读且符合材料要求的,有关初中应及时让该生回原籍,但应在该生的《义务教育登记卡》上注明同意回某某中学,并盖上学校公章。

8、本学区小学毕业生若选择了民办初中,原籍地公办初中应予以支持。

9、对持有本学区户籍,而在外地借读(含民办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回本学区升初中的,该学区初中应予以接收,且不得将其视作为借读生和择校生,但该生须在6月20日前向户籍所在地镇乡(街道)初中申请登记,并出具户籍证明和相关毕业材料。

10、各校不得擅自扩班,不得擅自突破班额(初中每班学额一般不超过50人,小学每班学额一般不超过45人),擅自突破的将不下拨超额部分学生的培养经费。

四、关于区内民办初中、小学的招生

各民办初中、小学招生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进行。根据该《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并报审批机关备案”的规定,及时建立新生学籍档案。招生时,不得以文化课书面测试方式择优录取。

五、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初中;学校管理

1、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从2007年起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遵循“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收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新《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的要求和较低的现实相冲突,研究发现农村处在一个教育低水平维持的现实状态(梁红梅2009),缀学率与留级率较高,普及水平整体薄弱,西部和边远山区,学生的入学率低;农村学生学业水平偏低,并且农村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初中生厌学倾向严重。刘世清(2010)认为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资源短缺、师资问题突出、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下降等现状。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走向成熟,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的首要责任,同时,学校的教育水平与学校的管理是分不开的,而学生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周秀斌201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实施,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学校在管理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初中学校管理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2、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滞后,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

初中学校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管理相对滞后,缺少必要的学校督管机制,学校在做某些重大事项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影响了对重大事情的及时解决和处理,在事情结束后,缺少对事情的反馈与相应总结,对于重要资料的整理和收集不规范、不科学,需要用到这些重要资料时,往往临时拼凑,导致敷衍的情况发生。

农村学校相比于城市的学校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接触的新信息和新技术十分有限,在管理工作上,更是缺乏先进经验的指导,所以很难对学校施以高效的治理。同时,农村学校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在同一学校上调的人员,管理水平本身就不高,不少的农村初中学校没有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大多数意见是由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意愿做出来的,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程序,效率也很低。大多数学校在管理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学校、教师、学生相关信息资料的处理保存工作很不健全,一旦遇到上级领导监督检查时,就手忙脚乱,很难做到整体工作的有序、高效的开展。随着信息化的加快,初中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些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的人才也不愿意进到农村这些偏远的地方来,导致管理陈旧。

2.2学校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不稳定。

薄弱师资是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里,由于学校资金短缺,对教师的投入力度还是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教学当作获取利益的渠道,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一旦所得的利益不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时,就会纷纷离开学校,另谋生计。而且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也就使得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初中教育水平,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之一,师资力量不稳定,导致教师管理变的困难。除此之外,对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教师、学生接触不到新的学习工具,仍然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得到显著的提高。

2.3学校管理不重人文关怀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成人感和半成人感的矛盾,此时是非常需要学校、老师的关怀的。然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控制和约束,轻视学校的规划与学生的培养。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轻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学校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强调学校校园文化,彰显同学的个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塑造。学校的管理者或者老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素养,忽视了初中生青春期的特点。

3、强化初中学校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制度实施

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做到各自分工和权责明确,保证学校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控性;建立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教师管理中要制定考勤签到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师责任;强调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维

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督导检查上,鼓励教学探索创新;对于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集体,学校应该积极地表彰,并号召各位老师积极学习借鉴。第三,学校的管理制度应当以初中生为重点,制定出合适的管理制度。

3.2.加强教师建设,塑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学校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中:第一,学校通过对教师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形成具有合理的教师队伍,以加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加农村初中教师的稳定性。第二,一方面,加强“情感管理”。学校要重视积极情感的重要作用,把精神的力量化作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对教师的光荣性和重要性,积极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树立优秀典型,鼓励其他老师学习借鉴。第三,加强“制度管理”。把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充分体现民主和规范;对于制度的施行过程,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鼓励教师树立自觉观念。第四,加强“人才管理”。积极引进吸收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施行岗位竞争制,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和知识拓展,切实保证教师的与时俱进。

3.3加强学生管理,实现人文关怀

由于农村初中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不重视教育,忽视教育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初中生退学或者是辍学。因此我们在学生管理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家长的管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是保证学生顺利无障碍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归属性,关心初中生心理发展,通过教师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创造爱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在加强校园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建设和谐校园、美丽校园,在校园建设中,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互帮互助,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完善和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学校的植被覆盖率,建设高水平美丽校园。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仅强调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要加强多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学校校园秩序,确保教师和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初中阶段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转折点,学生在这个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管理,将会导致学生养成偏激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加强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校认为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是否提升,这种片面的观念不仅没有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包含诸多方面,只有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二、初中学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落实性差。

随着各大学校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热潮,诸多初中学校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然而,在实际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人员很难将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因此,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带着感情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发挥不出真正的效用。

2.对于教师与校园文化的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学校一味强调加强管理,反而严重忽视了对教师的规划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追求制度化,约束了教师的工作自由。长期以往,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层不变,毫无新意,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创新,压制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三、初中学校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1.做好教育思想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树立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与统一。另外,加强培养教师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学观,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学校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办学思想,管理人员要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举止去渲染影响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然后将该思想与教育管理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在各种管理中具体落实到位,将积极的思想转化成实践。

2.从创新管理的角度体现学校管理的专业性与规范化

一旦学校执行良好的管理制度,将保证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渐趋向专业化与规范化。但是学校也不能过度突出管理的执行内涵,同样要加强树立教育及服务的理念,因为,作为一个学校,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由此可见,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也要加强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只有从三方面同时着手,才能促进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3.突出学校管理中诚信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各大初中学校在实际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诚信管理。诚信是做人之本,同样,在教育中诚信的地位也极其重要。诚信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因此,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诚信管理的重要性。

4.注重开放性管理及个性化管理的实施内涵

在初中学校的管理模式中,不仅注重严格的管理工作,而且同样也重视在管理中合理融入弹性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现为开放性的管理与个性化的管理。在管理中适当融入弹性管理,在确保初中校园秩序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中,才能真正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

四、结语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公平;初中班级管理;对策

为了实现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公平教育在初中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保障教育的公平性,需切实落到每个班级的管理和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管理中,公平教育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关键。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不公平教育现象到处可见,造成这一现象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有很大关系。

1初中班级管理不公平教育现象分析

1.1班级管理中存在偏袒现象:公平、公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忽视教育的公平性,对班级的管理有害无利,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更加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尽管这是教师无心造成的偏袒,但那些教师关注少、成绩不理想的的学生会认为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身心带来阴影和伤害,同时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1.2班级管理制度不平衡:班级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制定适合班级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在的初中班级管理在管理制度这一方面还不够完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失衡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奖罚制度方面的不公平。比如,学校为了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奖励方面,学校的奖品力度不大,但在惩罚方面,学校为了告诫学生,加大了与奖励制度不成正比的的惩罚力度。而且学校奖罚制度的标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点体现了初中班级管理不公平现象严重。

1.3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权利有限: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培养优秀干部进行班级的管理,但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教师会优先选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任职对象,选择标准过于的单一化,同时,教师授予班干部的管理权力有限,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而言,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

1.4班级课外组织活动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全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很少组织甚至不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考试让路,成为教学课程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完善班级管理,提高教育公平性的对策

2.1建立公平、公正、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服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体态快速发展,心理也产生快速的变化,个性化特征较强,班级管理中注重的是个体与整体的的融合,倡导公平、公正、民主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班级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具体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满足班级成员的心理需求,方便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平、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公平、民主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班主任要树立公平、公正、民主的作风,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关注,加强每个学生都争做班级小主人的意识;二、班级的制度管理要吸取全体学生的意见,保证每个学生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三、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学生们要积极监督,发扬班级主人公的意识;四、班级管理干部民主化轮流进行,加强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结合教育资源对班级管理进行整合,当有突发性问题出现时,教师要从学生和班级两个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对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分析,对他们进行教育。

2.2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初中教学管理中要意识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文化素养,在中学生的成长阶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文化。比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做到提问机会均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这一阶段的学生都爱表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机会也同样要留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和赞美,回答错误给予鼓励和希望,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可以激发他们认真独立自考的能力和欲望,同时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定期组织一些走进自然、融入社会的活动,让中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提高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结束语:总之,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建立民主、公平、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杜绝和消除课堂偏见现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个心灵都得到温暖。

作者:黄炎强单位:五华县龙村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7期.

[2]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11期.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5

围绕农村寄宿制学校展开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尤其是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少研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实困境、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对策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大多数探讨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整体共性,缺乏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根源的深入挖掘。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从制度分析的视角,选取广西两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和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心校为样本,剖析学校行为和制度背后的深层次运作逻辑与机制,在现有制度因素背景下探索可行性对策,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

寄宿制学校管理,就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食宿,并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全部纳入学校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寄宿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天24小时的管理,而这也就意味着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在农村地区开办、面向农村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其管理状况又如何呢?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三所接受调研的寄宿制学校都有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比如,a初中的管理制度就包括学生寝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教师考勤制度、家访制度、教师值周制度等,几乎覆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然而,三所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墙上的制度文本(其“名”)与学校复杂而真实的状况(其“实”)之间、与学生的支持之间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状况。

1.有名有实

三所学校的学生作息制度、清洁卫生制度,都能以“强”措施保障制度的实施,做到“有名有实”。

以学生作息制度为例,一方面可以依靠铃声指示;另一方面可以用关闭学校宿舍大门、教师早操及晚睡前清点人数等方法,确保制度的落实。

在清洁卫生方面,三所学校均采用“量化”手段,进行管理。a初中的集体宿舍有“四个一”规定,即“被子、毛巾、洗漱用品、衣服,摆放一条线”。C中心校则有“三洗工程”,即“洗脸、洗手、洗脚”。对于这些规定的实施情况,则由值日教师或者管理员每日检查打分后,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a初中实行全校每月评一次“文明寝室”、“优秀室长”、“(个人)文明内务之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B初中将宿舍管理作为班主任工作绩效,与其津贴挂钩,以评分结果决定是否享受或扣除部分班主任津贴,评分靠后的班级及班主任将在全校大会上被点名批评。

这些针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措施,对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2.有名无实

学生的安全管理在三所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

a初中与B初中的受访男生反映,他们在学校曾经受到高年级同学“勒索钱财”;B初中的教师也提到:“去年发生了外来人员到校内向低年级学生收取保护费的事情”。

a初中、B初中和C中心校的学生宿舍均有偷盗现象,被盗的通常是生活费、饭票、学习用品、衣物等。学生刚开始都会向班主任报告,但通常不了了之。被盗学生只好自认倒霉,再发生此类事件,学生也不愿再向教师反映,而是采取各种各样的自我保护措施,比如,为预防鞋子、衣服、钱、课外书被盗,就会把这些东西随身携带或锁在箱柜里。

三所学校都配备有一名专职宿舍管理员,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教师家属担任,宿管员夜间值宿,白天休息。然而,学校里每个教师仍然需要承担宿管工作,班主任和值日教师管学生,学校领导管班主任与值日教师;每周有一名值周领导,每天一名值日教师主要负责以下两项事务。

一是检查宿舍卫生,登记分数,以便后期进行宿舍评比。

二是宿舍熄灯后,即22∶10后,清点学生数,对回家或请假等未在学校的学生进行登记。

然而,事实却有所不同,B初中的一位男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寝室的管理是,“男生、女生寝室各选出一位室长,如果有事就交代给室长,由室长负责本寝室人员,如果有问题,我再去解决,作为男教师,我进女生宿舍且处理事务不方便。”

a初中的一位女教师(不是班主任,但需要轮值管理全校学生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提出:“每逢轮到自己值日那天,工作就十分繁忙。比如,学校规定早读后检查宿舍卫生,通常要花十分钟才能将女生楼检查完,还要到男生宿舍,这样再赶到教室给学生上课,比较累,而且容易耽误教学时间。”

显而易见,值宿不管事、“不方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过大等,都将导致履行责任时的敷衍,管理无法“层层抓落实”,进而使得制度“名不符实”。

3.无名有实

在调研中发现,在有“名”的制度外,尚有惯习,即学校运行除依据成文制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生之间的某些不成文的“潜在规则”。

B初中男生“当个人心理和情绪上有问题,比较难过的时候,一般会向同学中的朋友讲述,通常不会向老师反映或诉说。如果天气较冷而被褥又比较单薄时,会两人一起睡,以抵抗寒冬。”

C中心校女生:“同学之间有矛盾、学习跟不上别人、被老师批评、跟别人发生不愉快以及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会产生心理不愉快、不舒服等。这个时候就给朋友讲,不给老师讲,老师也不会主动关心这些问题。”

a初中女生:“生病时,由同学陪同到乡卫生院;如果病情较重,又没有足够的医药费,就找班主任。宿舍里出现矛盾,一般都是宿舍内部自己解决,不会告诉老师,闹大了,以后不好相处。”

a初中班主任提到“要了解突然离校的学生情况时,一般也会先找同村的学生询问。”

以上所述,证实了校园里、学生之间存在的“潜在规则”,已经成为一种替代性支持系统,切实地影响学生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没有制度之“名”却又发挥着制度之“实”。

4.无名无实

三所学校提供的管理制度文本,都没有学生青春期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相关内容。

在与教师、学生的访谈中,研究者察觉到“学生关爱”被排除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之外,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B初中没有专门的生活指导教师,很多低年级学生不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费,通常是前三天有饭吃,后两天借饭票,周末回家要钱;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大部分是通过学生自己解决;男女生同在一个教室听老师讲生理卫生课;女生的经期卫生知识非常有限,就连卫生巾质量的优劣也无法判断。

该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提到:“班主任对我们不太关心,希望班主任待人温和一些”;“调皮一点老师就骂人”;“每次做活动,班主任不和我们一起开展”;“有问题不敢告诉老师”;“怕老师批评……”

学生反映的这些现象是否只存在于个别班级?该校一位班主任告诉笔者,他班上有一位孤儿,当问及这位孤儿父母去世的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目前与谁一起生活等问题时,他一无所知。

不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对学生又如何呢?

a初中女教师说:“学生难管理,学校照顾我们女教师,只要求男教师当班主任。毕竟男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许多力不能及的事情,女教师要给予配合。但由于对学生不了解,导致工作疏漏、零散。”

B初中一位女教师说:“我没有当班主任,学生出现问题时,主要转告给班主任。”

学生对科任教师(非班主任)的评价如何呢?

a、B初中的男女学生都反映:“科任老师没有班主任好,很少和我们在一起。有事去找的话,也会帮的。不过很少去找,除非班主任不在。”

C中心校的一位6年级女生提到:“经期知识都是从母亲、同学、宿舍室友、朋友那里获得,女老师从没有在这些方面给过什么帮助。”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帮助学生方面确实做了许多工作,但仍然缺乏对学生的主动关爱,例如,a初中一位女教师,“自从从事教师职业开始,我能够耐心地对待学生,学生有困难会主动找我,比如学生会到我的寝室要开水,生病会到我这里拿药……”

可见,“关爱学生”是学校管理中被忽视的领域,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有力地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性分析

管理,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也就是说,管理的表现是“制度的管理”,由此,三所接受调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之“名”与实施状况之“实”的复杂关系,其实质上是制度存在如下问题。

1.制度的价值取向:人性“恶”的假设

新制度经济学的集大成者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1]。依据这样的解释,人性假设成为制度设计的关键因素。尽管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人性假设,受它引导的制度设计特别重视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内部无异声,荀子的“性恶论”就让不少中国人同意将善、诚、信等品德用于君子、亲人之间,但不保证也运用于陌生人之间,因此,性善论无法具有普遍意义价值,无法掩盖中国人制度设计上的恶的假定,三所接受调研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a初中《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共7条规定,15个句子。其中,5句是“严禁……”4句是“不许……”3句是“不得……”只有3句是“爱护室内公物”、“室内的棉被、蚊帐和日用品要叠好、挂好、摆好。”“经常保持室内干燥、整齐、清洁、美观。”B初中的规章制度也同样过多地使用“不许、不准、必须”等文字,有些制度更是过于苛刻,引起教师反感。比如教师的“五到”制度,即早读签到、早操签到、下午上课签到、晚自习签到、学生就寝签到,令教师压力过大而怨声载道。

显然,这样的制度完全没有考虑到人的善,没有考虑到人的自觉性、自为性,至少它假定人群中有一个坏人,那么所有的人都需要被此制度所管制,以确定这个坏人做不了坏事。可是,以人性“恶”的假设为前提而制定的制度效果又如何呢?我们在三所学校看到的现实却是它在制造更多的恶,教师在敷衍了事,学生在阳奉阴为……制度的“名”“实”分离情形,不只是这三所学校的个别与偶然。

2.制度的目标瞄准:管人

从中国的学术传统来看,“求治去乱”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2],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也遵循了这一思想,使得制度设计目标瞄准于“管人”而忽视了管理对象——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看似完备的一整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甚至隐患丛生。比如,学生之间的同伴欺负、偷盗、打架、勒索……此类现象屡禁不止。此外,“管人”制度无法真正管到人、无法保证人的安全与需求的时候,制度之外的东西就会成为“救命稻草”,比如,所有接受访谈的男学生在谈到同伴欺负时,都承认:“跟老师说没用,老师最多找那个学生谈一下话,下次我们会受到更重的打或要更多的钱。只能找同学、同村的帮忙,如果我们人多力量大,对方就不再找我们麻烦;或者我们出钱请吃饭,就可以没事。如果没有同学、同村的帮忙,就只能忍了。”老师在谈到这些问题时,也表示无奈,“现在不能开除学生,不上学还要到家里做工作呢,发现问题只能做工作,效果怎么样就不知道了。”非制度性的这些“救命稻草”,是不是一种“饮鸩止渴”,是不是帮派滋生的根源呢?

此外,以“严明”、“处罚”、“抓”为工作思路的“管人”制度,其目的是想控制人们的“不越轨”。可事实是,越是被控制着不越轨的人们,却常常想着如何越轨。同时,以“管”为目标的制度,只能成为“自上而下”、“便于管理”、“不出事”的制度,而不可能成为“适合人(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发展”、“便于学习”、“自我管理”、“活化于校园”的好的制度。

3.制度后的宗旨:惩罚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在形式上是“校长负责制”,即校长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学校每年都必须与教育局签定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普九”攻坚目标责任书、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食品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同时,这些责任书的实施效果,是考核校长工作的硬指标。这些因素导致学校的管理制度成为这些责任书的实施细则,而如何保证已签定的责任书能够兑现、能够“不出事”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也是校长关注的首要问题。

通常的做法就是:分层管理,强化责任,层层落实,奖罚分明。这样的机制在保证制度有序、有效实施的同时,极易形成“惩罚性”倾向的制度。B初中规定,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三到”制度,违者将被扣除津贴,一次以50元进行惩罚。这对于收入有限的乡村教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因此,教师们尽管心有不满,却只能执行,从而滋生“应付”心理。接受访问的教师反映:“压力大,很累,整天都得小心翼翼。”在谈到“你对学校今后寄宿管理的建议”时,仅有一位教师作出回答,其余教师都以“害怕被打小报告”、“不方便说”等理由回避。谈到学生管理时,教师普遍回答:“严格管理,该教育就教育,该处罚就处罚。”a初中7年级的5位学生反映:“上课不听话,不完成作业,宿舍检查被扣分……都会被老师罚,一般是罚写作业、罚搞卫生之类。”B初中与C中心校的受访学生在谈到对这些处罚的意见时,均表示:“老师也是为我们好,不过,这样罚也没什么用。”

显而易见,制度前的“应对”、“解决”观念,导致制度制定后具有“惩罚性”倾向,而制度后的“惩罚”,只能获得表面上的“服从”、“便于管理”,而无法对教师、学生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三、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思路

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解决其管理制度在设计及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并从一个没有围墙的“监狱”、“集中营”,成为一个有着旺盛生命力与活力的“青春成长乐园”,需要进行如下反思与行动。

1.再理解制度:不同利益群体真实意见的表达

三所学校接受访谈的校长、教师、宿管员、学生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寄宿学校管理,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校长:“寄宿制学校需要全封闭管理,对督促学生的学习,在校期间的安全等都有很好的帮助。”

宿管员:“寄宿学校采取的半军事化、封闭式的管理,挺合理,也挺有效。只是有些年龄大的学生不好管。”

教师与学生:“寄宿学校是可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学校。离开父母、家庭到学校生活,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动手解决,使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集体生活使他们逐渐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一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能。”

然而,三所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没有征询或采纳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而是以“校长说了算”,以“管人”为主,即校长管教师,教师管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由此树立自信,增强责任感,提高生活和社会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充分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等潜力,更没有鼓励家长等社区人士支持学校工作。

由此可见,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对制度的再理解。而制度,从它诞生之时起,就是“人们”制造的,因此,教师、学生、校长、家长乃至学校所在社区人士,都是学校的“人们”,制度应该是他们意见的真实表达与实施。

2.“参与”与“赋权”:制度建设的方法

三所学校都建立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制度,a、B初中还成立了学生会。然而,情况是:

a初中:遇到重大问题或需要制定制度时,会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学期由学校领导班子与学生会代表(4~5人)座谈一次,根据学生代表反映的问题进行选择性解决。每学期开学时召开家长会,到会家长一般比较少。每周一下午是校会,先由校长总结一周的情况,然后是负责具体管理的其他领导讲话,老师与学生听。

B初中教师:对有些制度,比如罚款和罚多少,有意见,但也没有办法,学校让我们提意见,最后由教代会通过,自己也算是参与制定了,还能不执行?都是校长说了算。

就此,我们发现,在教师层面而言,B初中教师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属于形式上的参与,其他两所学校的情况也如此;而在校领导层面看,校长也是依据教育局与之签定的责任书为模本,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说了算”。

可见,在三所学校制度的制定前、制定后的执行中,都没有给予教师和学生“赋权”,校长在一定程度上亦然。因此,“参与”和“赋权”是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主管理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6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管理指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管理者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管理决策民主化、运行规范化、监督系统化、管理人性化。

一、教学管理内容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价管理、教学研究管理,以及学科、课程、实验室、校风、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因此,要想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既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以优化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工作有序运行。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教学管理。

本轮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将“理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起来,刚柔并济,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刚性管理”,指学校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要“刚”,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而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师生,要坚决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以树立制度的权威性;所谓“柔性管理”,指学校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人要柔和,要从细节上体谅师生、关心师生,如教师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用集体力量为教师排忧解难,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而在这样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下,教师必然会用积极工作回报学校善意。

2.转变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中,“分数管理”、权力至上、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充斥在管理模式之中,而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管理者应努力转变管理模式,以科学民主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健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初中学校管理者应该主动探索分层式管理模式,即第一层是由校长组织成立的教学管理决策层,具体制定学年、学期、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活动开展与落实,指导、协调、检查、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第二层是由教研组长组织成立的基层管理系统,该管理层主要负责安排落实学校的教学计划,利用集体备课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样层层把关、分层落实的管理模式对落实目标,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落实教学工作的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涉及教学常规、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研组管理、教师管理、技能考核、监督制度及教材、图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而在新课改条件下,初中学校管理层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所谓稳定性,指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学校的管理层要始终坚持以保证我国教育发展的统一性;所谓灵活性,指学校管理层要根据教学形式和社会形式的变化,及时删减一些不符合现行教学发展趋势的制度,并及时补充一些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管理与时俱进。

4.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活动规范化运行。

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具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进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是否具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教学管理者一方面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狠抓、严抓教学常规,鞭策师生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工夫,以改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切忌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可操作性,让校领导在管理中感受到教学常规方便抓、方便管,让教师在执行中体会到具体实在的管理效果。

5.完善教学监督,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监督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范围广泛的综合体系,而这一体系主要由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和教学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教学信息监控通过对师生教学反馈的收集和监督,控制教学质量;教学督导监控是通过建立各种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验收;而教学管理监控则是管理层利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决策的执行力。三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的管理整体。

三、结论

总之,初中教学管理改革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性和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重建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社会实际的初中教学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他校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便为初中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社会问题;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9-0070-02

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形势下,怎样强化初中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与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内容,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内容。在这样环境中,初中生一旦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就会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社会问题定义

社会问题指的就是社会关系失调,对社会多数成员的共同生活产生影响,并对社会正常活动产生阻碍,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些社会现象,是社会w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问题不仅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因为利益、规范、价值冲突导致的,需进行有效解决的状况;是被人们察觉、感知的状况;是社会期望和社会实际状态的一种差距。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社会问题会对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从而引起社会广泛而持续的关注,需利用社会力量进行解决。通常情况下,社会问题会对某些个人或者群体产生一些危害,社会危害性非常显著,进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同社会成员或者利益集团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均不相同,在制定解决方案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社会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社会问题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产生具有阶段性特点;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问题也不同,具有此阶段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二、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

(一)重视升学,忽视育人

在初中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升学、忽视育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太过重视升学率。在现今教育体制等因素,特别是中考激烈竞争的影响下,部分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只有将更多的毕业生送入重点高中与优质高中,提高升学率,才可以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美誉,进而得到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大部分初中学校管理者认为学校就好比是一个加工厂,只有生源质量好,才可以加工出更好的产品,从而将生源质量看作是学校教育质量与社会美誉度的决定性因素,导致大抢优质生源。

(二)管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部分初中学校太过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约束性,过于强调统一性、计划性、服从性,导致教师的工作自由度与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严重影响了备课创新、课堂创新、作业创新等要素,使教师主体精神和创造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初中学校在实施管理制度的时候,由于奖惩机制不完善,学校领导对某件事掺杂个人情感,致使管理制度成为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学校管理成效。

(三)教育评估方式不科学

在诚信危机、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评估方式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这容易导致学校管理过程失控,进而出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的现象,甚至出现违反教育规律的情况。二是,重视材料,轻视工作。在开展教育评估工作的时候,只是重视材料,而轻视了实际工作,导致其成为弄虚作假的保护伞,经常在评估前,为了应付差事而编造材料、档案。三是,重视成绩,轻视素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个性成长受限,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三、降低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不良影响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在学校教育中,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也是人,所以,应围绕“人”展开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教师与学生,注重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诉求。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摆脱教育管理中的教条主义,将自上而下的刚性领导管理转变成自下而上的人本管理。

除此之外,要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理念。要想实现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就要设计个性化的管理方案。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及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形式,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在评估教育成效的时候,应转变单一的只看学科成绩的评估方式,采取多内容、多元化的评估形式。最后,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化诉求,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初中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均成为无声的语言,促使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文明得体。其次,改善校园人际环境。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在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三种新型角色,即“领导+长者+朋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的教师角色、“互助友爱”的同学角色,这些角色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并且有利于构建和谐、轻松、民主的学校氛围,有助于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加强评估机制的科学合理建设

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估机制,改进评估形式,制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估方案,并保证评估全面、系统,从而为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可靠参考。只有这样,才可以综合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套考核教师的评估方案。在考核教师的时候,应对教师工作性质予以充分考虑,从能、德、绩、勤等方面综合评估教师工作,摆脱单纯依靠学生考试成绩评估教师工作的形式,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性,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与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必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不断地探索与总结,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浅析社会问题对初中学校管理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2).

[2]陈振江.中学校园暴力的学校归因以及预防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肖琴.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以大连金州新区部分中学为个案[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9

大学生创业初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实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提出,是为建立适合大学生创业初期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的理论研究阶段。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合理组合资金,使创业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理论研究阶段;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效益

一段成功的创业之路的起点,往往并不是在毕业典礼之后。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充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创业企业生产经营、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财务管理都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创业企业包括三种类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以上三类创业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本文探析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合理组合资金,使创业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且为建立适合大学生创业初期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政策、理论的依据,

一、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初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业初期最佳财务管理理念是以市场为中心,科学合理选择筹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为优化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理念和实施策略,本文首先探析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缺乏监督机制,忽视企业内部控制

创业初期,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法律意识淡薄,雇佣的财务经理,集中精力以市场为中心,管理经营企业,对财务经理集权严重,企业经营内部控制不规范,职责不清晰,企业财产安全存在致命危机,企业财务报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欺诈、不及时、不准确财务信息存在,对于创业初期实力并不雄厚的创业型企业是灭顶之灾。

2、缺乏适合的会计体系

由于创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经济业务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等存在不只一种可供选择的财务管理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创业企业在进行某项经济业务时,缺乏适合的会计体系,所使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不适合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令创业企业的会计报表影响相关决策者的决策,决策者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的途径利用财务管理为创业企业自身谋利。

3、缺乏对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确定,未认识到创业企业的价值

忽视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判断、确定,创业企业成本核算效果不尽人意,没有科学预测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成本执行力弱,资本运行效果较差,常规的生存、销售、利润的积累很快耗尽,企业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无法引进投资,企业价值较低,企业项目无法兼容,无形资产的投入很难市场化,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消失。

4、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大部分创业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只有一本账本,缺乏对财务管理规模分阶段、科学系统的规划,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无法满足企业成长得需求,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难以实施,由于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出现混乱局面。财务管理损失越来越大。会计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计量准确性低,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急需探索与创业企业相匹配的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二、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的对策

创业初期,加强创业企业主营业务和培养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好营运资金,充分挖掘创业企业的潜力,必须针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应对策,优化财务管理的资源。

1、创新创业初期财务管理理念

创业初期,创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了解市场,充分结合法律知识,制定与创业环境一致的可持续增长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用创业企业有限资源,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适度的增长率是监督机制建立的依据,企业财务管理者明确创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长业务所需财务支持,建立合理的财务资源匹配规划和财务战略,以增强企业价值为目标,培养财务管理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等,构建创业财务管理会计准则,融入创业企业流程和风险管理实务,创造有创业财务管理准则的良好财务管理内部环境。

2、健全配套财务管理制度

创业初期,创业企业根据企业的特点、具体经营情况,在符合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下,构建会计处理流程、财务信息系统,制定符合创业企业特点、经营特点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通过培训增强财务会计的理解和操作,健全配套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安装适合的会计核算软硬件资源,对创业企业的财务系统及时升级,对财务管理会计资源及时整合,使用统一软件,加强对财务管理中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金运作的规范化、透明度及管理水平。

3、甄选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

甄选在会计体系中财务报表列表、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核算等方面,有职业判断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观念、理念新颖,熟悉掌握创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及框架,参与企业决策,有较高的应变能力、风险防范意识,能够优化财务管理环境,积极实施财务管理日常业务管理体系。

4、建立适合创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创业企业选择合适的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严格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从财务管理初期就遏制造价行为的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强化资金管理,增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财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在物资采购、存货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维护财务管理安全。

三、大学生创业初期财务管理可行模式

大学生创业初期,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构建以资金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创业初期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产安全、增值,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创业者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年度财务预算,遵循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融资、统一资产管理、统一财务报表的权责分明的原则,履行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责,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分析、检查,制定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缴纳各项税费,及时报送有关部门财务报告,统筹规划决策财务管理实务,实现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体可行财务管理模式如下:

1、现金管理集权模式

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集中强化:第一,银行账户管理,所有账户必须由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第二,现金预测,对创业企业现有资金中融资规模有清晰的判断,掌握创业初期每个阶段可运用和必须支付的现金。第三,筹资管理,在现金预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筹资方式,遵循价值规律使用资金,实现资金的内部控制,且审核、平衡预算,汇编总预算表,为将来的经营活动提供依据。

2、投资管理、利润分配采取集权、分权模式

创业初期,投资每一个有潜力的项目,必须根据创业企业发展规划,提出财务管理总目标,集中管理资金,限定资金总额,资金总额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实行分权跟踪管理,放活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利润分配是创业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工资、资金分配实行总量控制,奖金分配和工资分配分权模式管理,实行自主分配模式。

3、创新产品部门彻底分权管理

创新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自己的产品从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从订立合同、资产负债、留存收益等核算上,统一采取分权管理,企业有独立核算、制单、审查、记账的报表系统,创新产品部门属于创新型生产力部门,按照创业企业统一的会计制定办理有关手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初期,选择何种财务管理模式取决于创业企业的特点、创业企业的经营类型及创业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创业初期,资金量少,融资渠道狭窄,需要政府构建合理的扶持资金和创业企业管理资金体系,创业资金运作,从国家层面上需要通过会计原则和会计核算原则,规范创业投资业的行为,构建适合本行业的财务管理政策和理论,为创业初期,自主创新服务,以财务管理机制促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8。

[3]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

[4]车嘉丽,中小企业可持续增长与财务资源平衡管理,[J],财会研究2005(8)。

[5]罗晨,魏巍,角色提升——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实训中的新作用[J],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4期。

[6]罗晨,魏巍,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的关键工具——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第3期。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人性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15-02

在新时代的学校管理要求下,学校应该施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控制教师的管理行为,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来达成既定的行为目标。学校应该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一般来说,农村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比城市的学生成熟较晚,农村学校应该更好地做到人性化的管理,从情感上与学生做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重视学生感性上的满足感,从人性化、科学化的方面进行管理,从而推动农村初级中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初级中学对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1.规范学校管理的需要。由于在学校中,教职工的具体任务就是教育与培养人才。因此,初级中学中管理上涉及到学校的教职工、学校以及管理者,从最后的根源上来说,都是对于人的管理,学校制度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被管理者感受不到管理制度的存在,做到了这些方面,就能够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与教职工只需要自行地接受规范的管理,而不再需要强硬的控制与干预措施。

2.规范教师职业的需要。在我国目前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改革当中,教师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性和创造性等特点,而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很难让教师从发展、尊重、成就等方面得到应用的满足感,就会使教师在工作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压力和挑战,这样不仅仅会影响着教师在工作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创造性上也会有部分的缺失。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师的工作环境更加的宽松、自由与和谐,从而降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的几率。

3.规范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在学校之中,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对学校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学校的管理发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行为习惯等的提高。但是在农村学校的现有管理制度当中,由于教育评价体系还尚不完整,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地追求标准化与规范化,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潜能。这些教育方式与现代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完全相悖的。所以,农村初级中学需要把人性化的管理当作学校管理制度的首要条件。

二、加强农村初级中学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1.创新管理理论与制度。由于行动的先导是理论,学校要想做到管理活动更加的规范与公正,就需要对学校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农村初级中学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的拟定的过程之中,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师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管理的激励制度与协调能力,结合人性化的管理,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确保学生真正从内心上接受管理。因此,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中,应该把人性化与制度化两个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补,这样才能够更加优化学校的管理目标,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例如,我校一直都在强化行政值班制度,要求每位学生与教师都自觉地佩戴胸卡、在吃饭时间坚持排队入食堂,从而更好地维持学校的秩序,尤其是在出现了突发事件时,行政值班员能够通过及时的随机应变,不仅结合学校严格的制度,也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使问题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能够使学生从内心上接受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效地减少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

2.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在学校人性化的管理任务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优化校园的环境。因为优化校园环境既能够完善学校的整体布局,做到绿化、美化与净化校园,还能够帮助学校的师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提高学校内部的校园人文文化,使校园的氛围更加和谐。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够体现出对学校师生的重视力度,对师生进行更加科学、民主、柔和的管理,从而体现出对师生的尊重、宽容与理解。例如,在我校严格按照师生的出勤率当作绩效考核的依据,虽然会严格按照严格的制度来执行,但是也会考虑到适当的人情。对于教职工来说,因为他们具有更加高的整体素质,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教师就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如果中途由于私事需要离开学校,就需要得到教务处的批准,并且需要有门卫的明确记录,每月不得超过三次;如有特殊情况,就需要向校长请假,并且扣除部分全勤奖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既有紧张严肃的制度,又有适当的人情,营造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