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十篇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十篇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15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1

“治堵”,已成为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全世界都希望通过网络新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智慧运行,以解决面临的挑战。虽然,近几年智慧交通的应用已经给民众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来予以破解。浙江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表示,要利用网络新技术,找准智能交通完善升级的突破方向,补上基础性的“短板”,从而打造智慧交通升级版。

智能交通升级突破口

毛光烈称,智慧交通包括智慧城市交通、智慧城际交通、智能装备交通、综合型智能交通等多种语义,对这些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加以细心区别、正确理解,可以便于找到痛点,并完善、升级智慧交通。他认为,当前完善、升级智慧交通的主攻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智慧城市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城镇化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有的地区已达60%以上,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已成为突出矛盾。从“人、车、路、场、客”这五要素的信息化来看,目前城市里大多数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的服务还都很“初级”,系统间的整合并未完成,碎片化严重;城市交通资源的调度使用与监管的信息化有进展,但基本上停留在it时代,尚未进入Dt时代;城市交通的大数据库建设尚未起步。所以,打造能为交通提供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用模式、创新的监管体制等都迫在眉睫。民众出行的难点、痛点,就是智慧城市交通完善与升级版应解决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推动智慧城市交通的完善与升级,既有扩大现实供给的重大价值,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第二,打造智慧城际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扩大,带给交通领域最大的变化,是“有车族”的扩张。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全省汽车拥有量已从2010年的543.57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121.63万辆。一方面是车辆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路通行供给做不到同步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城际之间交通拥堵的加剧。

据统计,2010年全省高速拥堵路段为6处。尽管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投入了1277.8亿元,仍然跟不上车辆通行的增速。尤其是周末、清明、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的拥堵路段更是在持续的跃升。毛光烈举例说:“过去经济发达程度相对低、人口密集程度低、一直不拥堵的衢州段,自龙泉至龙游高速开通后,从2013年春节起开始了拥堵,最长的拥堵时间达24小时。全省最拥堵点是G60沪昆高速新岭隧道,2015年拥堵300余次,最长拥堵时间长达20小时。”

那么,解决全省城际交通的出路是什么呢?毛光烈说,既要抓建设,又要抓挖潜,要在挖掘交通道路的效率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改变“城际出行只靠高速公路”的状况,通过“智慧(城际)交通”的升级,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作为“城际交通的大路网”来整体开发。

开发“城际交通大路网”,可以在高速拥堵路段,先把国道、省道、县道相关路段组合利用起来,对于破解“周末、小长假出行难”,有很大潜力。目前,浙江省已建高速公路3917公里,有国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县道29413公里,三者总里程达40151公里,相当于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25倍。同时,由于国道、省道、县道有专门的养护资金,养护队伍、养护体制比较健全,近几年的道路改造及路面硬化成绩斐然,道路的通行质量亦比过去大为改观。因此,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智慧(城际)交通,打造智慧交通升级版,大有可为。

毛光烈分析说,开发“城际交通大路网”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以县(市、区)为单位,从化解周末与小长假拥堵路段入手。其次,在利用国道、省道及县道化解高速时段性拥堵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设区市、省级优化利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的整齐方案,并以4G或5G宽带为主要通信网,完善道路数据采集与数据服务、数据监管设施,建设大路网的大数据智慧交通服务与监管体系和平台,使高速路网与国道、省道、县道路网集成为一体,得到更高水平的开发利用。

第三,打造以智慧城市为龙头的交通与城际交通无缝链接形成的智慧综合交通升级版。毛光烈认为,要解决城市中各类交通方式互相干扰的问题,出路只有开发集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统一管理平台,实行大数据的交通服务,形成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开发智慧城市综合交通的升级版,重点是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库、综合交通云平台,把汽车、地铁、飞机、高铁、航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采集贯通起来,把大数据的交通服务与监管综合集成起来。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服务,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减少相互不合理的影响与干扰,着力化解现有拥堵点与路段,疏导并防范新的拥堵点、段的形成,提高城市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保障服务水平。

补基础“短板”

毛光烈指出,任何工作要做好,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智慧交通亦然。大数据的实时路况服务,尤其是车流量服务,是智慧高速的基础工作与基本建设,这一“短板”必须补上,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要集成开发道路断面的智能化车流量计量技术。毛光烈说:“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车辆流量计量,在非收费站的道路断面上,车流的大数据计量服务,尤其是城区道路断面的车流计量服务,基本仍处于空白状态。”所以,要开发智能化道路断面车辆自动计量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利用、质控与运维。要集成利用各种方式的现代检测计量技术,以保障计量方式的创新性、精准性、实时性与有效性;并保证道路断面车流计量检测活动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要充分集成并利用智能的检测仪器、文字与视频大数据的检测方式与计量技术、采取不停车的检测方法。

第二,要开发“精准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模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在提供“全程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同时,根据行车的速度与需要,智慧交通的云平台还可以不断推送“前方路段的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

第三,要开发“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模式”。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应进行多断面检测,并以多断面检测数据来进行校核才能确定。其计量检测方式、校核方式应按规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要参考城际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模式,根据城市的出行要求,开发城市出行“精准推送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园林景观;智慧公园

1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热门建设方向之一,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到位、更高效的生活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把握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方面,而市政设施的智慧化,与我们园林景观行业息息相关。

2重要内容的定义

2.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建设智慧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智慧社区

管理和服务智能化较高的社区被称为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为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建设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创建和谐社会。

2.3园林景观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者进一步的筑山、叠石、理水、栽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景观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也就是视觉效果。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2.4智慧公园

在现代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而智慧公园是拥有公园纸芯,实现能源清洁化、景观互动化、设施共享化、养管自动化、控制一体化、环境感知化、工程生态化的公益性户外公共空间。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化的升级改造,使公园管理更高效、能源环境更生态、游览体验更美好、生活方式更健康。

3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展

3.1国外智慧公社区展情况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构建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荷兰赫尔蒙德的Brandevoort区设计了一个愿景为“全球最智慧街区”的项目,它并没有预先设定固定的开发计划,而是采用灵活的框架,根据每位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建设,在适应人口增长密度的同时,考虑到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变迁。项目围绕中央公园打造了一个混合住宅社区,并在四周设置了商业空间和自然保护区,中央公园将成为街区活跃的社交中心,所有业主在这里能体验丰富的文化活动。城市发展区和自然保护区均被视为生产空间,融合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所有入驻的企业将立足创新社区,鼓励业主采用公共能源发电和土地种植资源共有计划,打造全新的地方经济。位于荷兰海牙中央创新区的CiD测试区基于社会技术城市的概念,将海牙中央火车站和两个附近车站的三角区域作为基础设施枢纽,打造成一个绿化和能源都能自给自足的双层区域,同时提供住房、办公、城市交通和公园般的公共空间。这个超级枢纽包含能源大教堂、城市桥梁、冬季花园及初创企业的共同工作空间,为其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地热能源,净化的饮用水,供给冬季的食物,灌溉区域内植被,将释放的养分用于种植农作物。挖掘建筑和景观的全新关系,从而相互提升成果使用水平,景观不仅仅是建筑的配套,更是为食品、能源、水、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积极的生产环境,从而自我消化吸收循环再生,改善人居环境,旨在推行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和独特的生活理念。从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来看,从城市规划层面,已将智慧及能源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利用建筑与景观将能源循环再利用,园林景观已经不单是建筑的附属,而是与建筑一道进阶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生产力,其经济价值值得我们挖掘、学习。

3.2国内智慧公园发展情况

目前,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的号召,我国许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北京的海淀公园为例,它是百度与海淀区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ai科技主题公园。园区内有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的智能步道,游客无须佩戴任何硬件设备,在步道运动后即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得运动数据,累计运动时长、累计运动里程等。园区内还设置有智能语音亭,搭载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获得你想知道的任何信息,例如查天气、查路况、点歌甚至是生活服务等。公园内最大的亮点要数未来空间,搭载最前沿的ai技术,面向公众开放,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让游客体会到未来生活的乐趣,比如ai猜拳手、aR情绪魔术师等,其中还有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设计的有通过踩踏琴键可以发生发光的钢琴步道,和用aR教太极拳的太极大师,真正做到以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载体,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科研成果有机结合,为全民健身、健心提供服务。海淀公园是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化的改造,那么位于海淀区稻香湖路的龙湖G-paRK科技公园可以说是国内智慧公园样板区一样的存在。整个公园以白色调为主,呈现出现代极简的风格,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营造出遗世独立的美感。整个公园除了传统的游览休憩功能之外,搭载先进的ai技术,使游客能在其中尽情地互动,体验未来科技的乐趣。贯穿全园的智能跑道设有三处打卡杆,游客刷脸后,除了能实时看到自己的运动数据外,还能通过跑步累计能量币,进而体验园区内各种好玩的科技设施,例如经过踩踏可将身体动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跳跳泉,通过感应装置用手就能弹出动听乐曲的互动琴弦,可以模拟爬坡场景增加阻力的互动骑行装置,边走路边给植物灌溉的互动雾森装置,利用太阳能和蓄电池可给坐面加温和给手机充电的智能座椅,还有共享健身盒子、共享会议室、数字水帘等可以提供游客趣味感和幸福感的互动装置。从提出智慧城市实施发展的这十多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勇于实践,智慧公园是我国智慧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但不难从现在的各种实施项目中看出,其理论方法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前瞻性、规范性的指导,在城市的上位规划中,没有统筹性的落实到每一个地块的报审报批指标当中,还在摸索阶段的我们将智慧停留在设施的趣味性、互动性与便捷性上,仅仅从休闲、康体、科普及生活服务中下手,在生态及能源利用方面浅尝即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日益渐显,如何运用智慧化技术,对我们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长足的贡献,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性、经济性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未来的园林景观需要从生态性乃至更高层级的经济层面上,得以体现其价值。

4智慧公园的生态性及经济性

4.1生态性

智慧社区的生态性可以从海绵城市和小气候两方面着手。现行的园林景观项目在海绵城市方面做得更多的是渗、滞、排,以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瞬时压力,而在蓄、净、用方面,也是因场地条件的限制,实施的较为艰难。而如何从园林景观和市政公建层面上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使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在汇集雨水的初期要经过弃流系统,这个数据是通过往年的各项指标综合计算出的一个固定弃流时段,而随着每年气候环境的变化甚至是降雨频率的变化,每一场雨的初期水质是不同的,通过气候水文感应装置,结合强大的云计算,针对每一场雨调节弃流时间,使更多的雨水得以储存,并根据水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水质处理,达到回用的目的,能更好地缓解城市雨季内涝,旱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中心普遍存在热岛效应强、周边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等城市环境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如何成条状空气流通通道,为地块内输送水汽、缓解地块的热岛效应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可在项目设计初期,模拟地块内小气候,将上风口打开,通过地形与绿植人工构建场地自然通风廊道,保障疾风区的安全隐患的同时,达到与清新气流远程输送与交换的目的。在输送水汽方面,在场地南侧可设置水景、旱喷等,通过改善下垫面的热涵养属性,促进空气的水平及垂直对流,加速污染物扩散,改善局部微气候的舒适度。同时在场地内设置微气候品质感知设备,通过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测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强、降雨、太阳辐射等指标,通过环境物联网,对敷设的高压喷雾系统进行控制,运用雾喷的水汽对地块内小气候环境实施智慧调控,可在盛夏时节起到降温的作业,在天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除尘作业,改善温度湿度、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指标。

4.2经济性

智慧社区的经济性,在于园林景观自身的可持续性生产力和园林景观自身对地块区域的经济的影响。例如将智慧养护手段应用到部分城市绿地中,在社区内开辟出小范围的地块种植果蔬产品,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提高自动化水平,使普通的城市养护人员或是物业管理人员即能完成对作物的栽植、养护及收割,通过仪器的监测及数据的分析,精准养护,分区管控,远程一键管理、查看、派工管理,实现社区内的定向自给自足。除了在不断地开发建造新的城市之外,无论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镇,而如何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将老城改造,使其以新的姿态融入未来的科技生活中去,打造综合性全年龄段的集合性社区,吸引流失的人才回到老城市生活和工作,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打造无地域限制的工作终端,青壮人才回流创造更多的税收,使城市由内而外的焕发生机与活力,亦是智慧城市经济价值的体现。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3

(叶康远)

目前,龙湾中心区域已开放存量wiFi接入点已达600个以上,覆盖政务工作区域、商务服务区域、公园、学校、医院,这些wiFi接入点将免费向市民提供无线接入。

据了解,今年以来,龙湾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信息化战略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交通出行、健康环保社会民生领域的集成应用,重点推进和深化免费wiFi全覆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重点应用工程,全面提升城区民生公共服务能力,使智慧城市成为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转型的“新模式”。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4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区,该区是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这里的城市管理是整个工业园区智慧管理的缩影。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有长住和暂住人口13万人,有25所高等院校和1所部级研究所入驻,在校生人数7.63万人,教职工5000余人,4万多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76%以上。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城市管理工作由创新区管委会、苏州工业园区城管局双重管理。园区城市环境管理引入“智管”模式,形成“大城管”格局。这里管理人员少,服务范围广,管理井然有序、卓有成效,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合理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是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联合共建的。建园伊始,就是按50年不落后的理念超前科学规划,功能划分非常明确。商务区、工业区、生活区划分非常科学,路网系统、环境绿化一次性完成,布局规范合理。建设初期即采取“四先四后”(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二产后三产、先基础设施开发后商业地产开发)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借鉴新加坡城市规划检讨制度,每五年对全区总体规划进行一次全面检讨和调整,动态地修订和更新规划,保证园区开发建设与时俱进、适当超前,为投资者营造出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为城市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大城管”管理模式解决难点问题

实行共建共管。执法中队与高校、物业小区、社区工委联合开展共建共管工作,多方协同配合,开展宣传教育与疏导、服务工作,改善整体环境,形成“大城管”宣传管理格局。

实行分类管理。采取重点区域重点值守、一般区域流动巡查、全天候监控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针对人口集中,流动摊贩较多的区域,则实行蹲点式治理和部门联合管理。针对突出问题,由科教创新区管委会统筹城管执法、工商、规划建设、公安、环保、水务、交警、公交公司等部门实行多方联合执法。

实行路长管理模式。把创新区范围内道路、绿化和水体,分为条块,分给区域内的各单位,明确为路长单位,每个管理路段由单位负责监督管理,实行责任捆绑制度,所属单位的管理区域出现问题,路长单位将一同受罚。路长单位明确专人将存在的问题反映到执法中队或市政物业公司,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购买服务与政府监督

良性互动

向市场买服务。环卫、绿化、市政管理与维护、机电照明维护全部面向市场,以招标形式向有资质的公司购买服务。街道环卫工作按每100米每月1600元左右对外公开招投标,装备由中标公司负责。绿化养护与管理按每年每平方米4.2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市政设施以每年每平方米3.5元左右的价格对外公开招投标。园区市政物业各部门对养护承包单位坚持做到每周考核评分不少于2次,每月考核评分不少于10次,考核得分直接与养护费挂钩,年末对养护承包商通过业绩综合评定,在下一轮养护招标时,做到有选择性地对业绩良好的养护承包单位优先考虑。向市场买服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对不达标者作出相应惩罚。另外,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原则上中标公司需使用当地拆迁户劳动力。

聘用第三方城管加强监督。为尽可能减少城市环境“死角”,工业园区以购买的形式引入第三方巡查队伍,巡查员每天穿行于自己的“领地”,寻找城市环境“瑕疵”,并拍照取证,同时将问题通过手机终端实时上传至园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依托第三方的主动巡查,园区的环境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第三方巡查的介入不仅仅是发现细微环境问题,更对环卫人员的工作起到了“反向助推”的作用。一方试图发现问题,一方努力不让问题发生,双方工作的相互“监督”让城市环境问题无处“逃遁”。

财力投入提供必要保障。城市环境的维护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工程,而且老百姓这种关注和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城市环境的营造常常是花钱难见长久效果的工作,但稍有疏忽,不足便暴漏无余。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良好的环境,也是投入的结果,并且是长期的投入。每年财政就要投入3840万元用于该项工作,其中环卫1529万元,绿化维护与管理1167万元,市政设施的维护与管理755万元,机电维护324万元,其他投入65万元。

城市管理迈出现代化步伐

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城市管理,是当前许多城市正在探索并运用的管理模式,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也是如此。

城管部门与公安天网工程共享数字化平台,对公共区域进行监管。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数字化平台,让乱停乱放、乱搭乱建、脏乱差等问题“一览无遗”,然后将这些问题迅速反应至“数字城管”平台,被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环卫人员,并及时迅速的处理。

建立园区智慧化管理的信息库。信息库由园区测绘地理信息公司将整个园区的地理进行测绘,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设立1454个视频监控点,2个监控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精准定位,自动派单,及时处理。

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实时采集苏州工业园区70个路口,727个车道的车速、流量和车牌信息,从而通过交通信号实时控制。同时每辆公交车安装GpS定位系统,车行至哪里,是否进入公交站台,随时都在监控之中。

结合实际扮靓大美松桃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常抓不懈、长期坚守、细处着手,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规划是管理的基础,引入先进技术实施智慧管理是趋势;市场可以做的事,政府面向市场买服务,既可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又可以引入竞争提升管理水平;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到如何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思考如何在创新创造中塑造城市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督指导协调上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造城市正能量、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内涵。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5

作为护航世纪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管“主力军”,大桥海事处始终坚持“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新形势,及时转变监管思路,转移监管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系统,积极从单一“维护施工建设区安全保障”扩展到“维护桥梁区安全保障”。大桥海事处根据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实际,实施一条桥轴线、两条施工水域边界线、两条监管水域边界线和两条预警边界线七线;划定“施工水域、桥梁监管水域、预警水域”三域。针对隧道沉管浮运与安装、承台和大型钢箱梁运输及吊装以及航道航路调整转换等重点工作,将辖区划分为54个监管单元网格,其中一级红色风险网格6个,二级黄色风险网格15个,三级白色风险网格33个,为实现监管力量的精准投放和合理分配,力争以有限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管效能,打造服务大桥建设海事监管升级版,为全力做好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临近春节,春运工作已经拉开大幕,港珠澳大桥也在有条不紊的施工建设当中,智慧海事动态监管也在无时无处不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广东局、广州局今年布置的重点工作,代表了海事监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实现海事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桥海事处围绕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将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作为推进“五精海事处”建设的重要抓手。大桥海事处根据广州局关于做好辖区春运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要求,同时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大桥海事处高度重视水路春运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保障安全作为水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统一部署2016年春运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组织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的智慧海事监管领导小组,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海事处领导深入一线,亲自带队,加强春运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筹备并着手开展智慧海事监管劳动大竞赛,结合在“海趸1550”的“夜校讲堂”加强内部的学习研讨和广州局对大桥海事处执法人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工作督查与考核,有效促进了全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对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和广州综合监管系统的熟悉使用。

二是科学布局,营造严管氛围。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营造严管氛围的重要手段。大桥处辖区是珠江口的咽喉要道,是粤港澳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每天船舶流量超过4000艘次,航经船舶种类多,航线纵横交错,高速客船航线密集,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动态监管系统,“标绘”虚拟大桥,划定“警戒区”,大力推进落实船舶进出大桥施工水域报告制度。以“双线预警”的电子巡航监管模式为船舶安全通行伶仃临时航道、青洲航道、龙鼓西临时航道以及高速客船临时航路提供服务,有效规范了船舶流,做好大桥建设施工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推进落实监管专室24小时运转,使用动态监管系统轨迹查询等模块功能,加大对超航区、不按规定开启aiS等违章船舶的查处力度,以全天候监管践行“全面履职”的要求,着力营造现场严管氛围。

三是优化配置分工,提高监管效能。一方面结合海事处“三定”工作,将大桥处通航管理科、海巡执法大队、船舶监督科和政务受理科四个部门在“海趸1550”合署办公,分设2个工作组负责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的日常海事监管服务工作,即:以现场巡航执法为主要职能的现场巡查组,以VtS专室值班和智慧海事监管为主要职能的电子巡航组,为智慧海事监管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深化“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管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责任落实有专人”的监管模式。

四是提高研判能力,加强协作。春运开始前,大桥海事处集中力量对辖区施工船舶开展安全大检查。春运期间,加强与大桥管理局、大桥管理办、渔政及沙角处等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等多个专项行动,共同打击各类水上交通违章违法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五是多渠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安全的宣传工作是春运工作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面、及时、客观报道水上春运工作中难点问题,通过制印派发安全宣传单页、企信通、VHF等手段,引导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到水上旅客安全运输工作中,自觉抵制乘坐不合格交通船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增强内部安全意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做好VtS、CCtV、VHF、aiS和船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监管、信息化等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做好现场人员的调配工作,为春运安全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海趸1550”、“海巡09076”、“海巡09097”、“海巡09086”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消防救生演习,切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七是强化对高速客船的动态监管。对高速客船临时航道来往的高速船舶提高提醒频率,对不按规定航路、超速等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及时督促船舶经营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6

上海公布42条未来城市发展战略;19个城市群规划逐步展开;106个重点城市边界首次划定;约400个智慧城市正在建设……人和城市间关系如何更融洽?城市间如何相互融合?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愈受关注。

更均衡:城市群、特色镇统筹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人口达2000万,超过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十三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

但不少大城市被人口过量、资源紧缺、公共服务不足等“大城市病”困扰;与此同时,部分小城镇因为投入有限,在公共服务、文化发展、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与大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中央为此开出了“药方”:区域统筹,“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加快特色镇发展,将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有序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除了已广为人知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区域也被高度关注。

受惠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西距北京90公里的天津蓟县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京蓟城际铁路开通后,从北京到蓟县只需59分钟。轨道交通将旅游市场和资源‘高速’对接了。”蓟县旅游局局长周旺说,铁路开行大大增加了到蓟县旅游的人数,也拓展了蓟县在各个领域的机遇。

“发展城市群能够有效解决区域不均衡,并促进‘大城市病’治理。”致力于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的专家肖金成指出,城市群内部交通改善、中小城镇区位劣势弱化、成本优势强化,能够逐步缩小与大城市差距。

“大城小镇”一个都不能少,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迅猛发展。曾经小而散的浙江诸暨大唐传统袜业基地,如今正打造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全世界每三双袜子便有一双产自这里;昔日废旧的陶瓷品交易市场,如今变身中国版“格林尼治小镇”,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更健康:划定边界、返璞归真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土地。近年来,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重叠度高,城市“摊大饼”占用优质耕地,越发展越不健康。2014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大城市划定边界。

“过去10年发展中,北京并没有真正实现城乡统筹管理。”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说,对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控,导致总建设用地规模大、增长快,城乡建设“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城乡接合部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不少专家认为,这已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扯后腿”的问题。

2015年,北京着手修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一个核心内容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未来,“集中建设区”面积只占市域面积的16%。山区、森林、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保护空间将占到北京市域面积的70%以上,远期将实现75%左右。

“生态红线区内村庄要建成环境优美、配套方便、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和城市‘后花园’”。王飞说。

一座城市“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城市“返璞归真”“慢生活”开始回归。

“北京正大力引导自行车与步行等慢行方式回归,这也是国际潮流。”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侯小明说,哥本哈根已与北京多个市郊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建设26条、约500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自行车不仅与机动车道有明确的路权划分,专用的绿灯时间还先于机动车6秒。

更智慧:定制出行、数字管理

小安与小美是“购车合伙人”,两人通过手机软件提前预约用车时间,数据分析帮助小安选择他喜欢的驾驶路线,帮小美预约她常去的咖啡馆停车位;今后坐飞机可以“刷脸”自助值机,通过人证合一审查并打印登机牌。智慧养老可以通过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对老年人进行行动定位、健康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个性化健康方案。

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为城市生活描绘一幅全新的图景。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通过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目前,已经有超过400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贵阳正打造“中国数谷”,乌镇致力于“互联网智慧小镇”……

“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形成城市群、经济带,各地在进行自身智慧化建设的同时,融入城市群发展。”华为集团智慧城市首席架构师赵青说。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7

一、“绿色智慧园林”的举措

“智慧绿色园林”主要包含六点举措:1.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园区地理事物、游客行为、听证投诉、社区居民、防震减灾、园内工作人员保障、编制动向和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养护及时互动、调整、感知;2.对游客、园区周边居民、园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3.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和管理,优化流程和链接反馈、拓展园区经营管理业务;4.同周边机构单位、酒店、旅行社、高级商务金融园区、it公司等建立经营战略联盟,运用众人的智慧集,结众人的力量管理园区;5.智慧园区建设的目的是有效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游客服务质量,实现园区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环境、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唯园区绿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才能确保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最终实现园区社会的可持续、绿色旅游资源和园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园林”与绿色管理

生态、低碳、智慧、宜暇城市新园林的营造是一个复杂的绿色创新系统工程,既需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还需要将信息技术同科学的管理理念集成;更重要的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具有绿色创新系统思考的构思和能力。智慧绿色园林的建设是对公园硬实力和软实力全面提升,其建设举措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休闲闲暇型创建组织、闲暇业务流程优化、经营战略联盟和危机应对管理、绿色技术应用。

1.信息化建设:绿色旅游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园林”建设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它是指以系统工程、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为依托,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商务(eB)、虚拟现实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整合各类绿色旅游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使之成为绿色旅游园区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绿色旅游园发展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能加快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实现对园区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度的智能化建设。

2.经营战略联盟

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整合发展,形成经营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绿色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园区社会管理职能、管理和服务职责,退休职工与志愿者参与园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智慧园林”的建设营造需要,公园同绿色旅游、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酒店、旅行社、商务金融园区、it公司等通过协议合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促进经营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共享资源、降低风险、增竞争力等优势;还可弥补营造建设“智慧园林”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3.社会管理与危机应对管理

“智慧园林”的建设不仅要加强景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园区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潮水、极端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冲击,避免或减轻对市民游客、社区居民、园区工作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园区管理团队对园区进行管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为经营战略联盟的构建搭建了平台,并整合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业务流程优化是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流程进行改造创新,同时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园区的具体应用实践。

4.绿色技术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为园林的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保障。智慧园区可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感知园区内更加真实、详细、实时的信息,为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智能信息技术优势在于集成了BipV、照明控制、冷热源控制、能耗计量等子系统,可为建筑提供“量体裁衣”的节能方案。自控系统使整个园区室内、室外的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给排水、消防、安保等众多分散设备顺利运行,以及实现能耗控制。绿色智慧园区以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目标,从楼宇、园区公共设施到数据中心,都会具有相应的节能措施,大幅降低能耗水平,削减园区维护、运营、管理成本。

三、“智慧绿色园林”的探索

上海南园滨江绿地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南抵黄浦江,东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片区。作为世博会配套工程,公园设计坚持“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理念,以建设“生态、低碳、智慧、宜暇”城市新园林为目标,率先采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设“绿色智慧园林”的新技术。

“绿色智慧园林”是对南园公园景观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观园区管理系统。南园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室外无线wLan系统、电子信息公告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等。智能化建设为绿地提供了优良的空间环境和具备信息化、人文化等必须的基础设施,使游客可以在公园内进行无线上网、手机集群网对讲、信息查询等,也为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和安全监控提供智能化服务,降低长期运营成本。绿地智能化必将成为后世博时代园林绿地建设的新目标。

四、“绿色智慧园林”助力公园管理――构建园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绿地管理新格局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8

柳州的独特魅力,不仅来自于它厚达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融汇古今的山水灵气,也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及持之以恒的创新思维。

从全国现代城市之林看柳州一一这座西南工业重镇从工业城市向智慧城市蜕变的过程,不但备受瞩目,更令人振奋。而推动这一蜕变的内在动力,亦耐人寻味。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正有效推进,柳州在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尽管如此,柳州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和全国大多数城市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如何转型,如何高效管理,如何保障平安,又如何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等等。这些都真实地摆在了柳州市城市管理者的而前。

为此,柳州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城市建设,为柳州城市发展“保驾护航”,进而保障整座城市的高效运行。2013年8月,柳州市成功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随后更是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诸多的智慧应用项目逐渐落地并正式投入使用,不但得到了柳州市民的积极拥护,也给整个城市带来了生机。

“爱城市”为智慧柳州“开局”

随着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柳州”雏形初现。2013年6月底,广西“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柳州“爱城市”率先启用,市民通过手机登录网站下载客户端一一“爱城市”,即可享受智慧应用带来的信息化便捷服务。作为广西第一个丌通使用这一信息化应用的城市,柳州成功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的重要转折。

据悉,“智慧城市”掌上门户是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各市的‘智慧城市’掌上门户均以‘爱城市’为统一服务品牌,在柳州称为‘爱城市・智慧柳州’”,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政企部总经理刘健称。

根据介绍,“爱城市”提供了涉及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的78个栏目应用服务(不同城市略有差异),涵盖了政务、新闻、交通、民生、娱乐、便民、生活、旅游、就业等众多领域。而柳州的“爱城市”掌上门户已经完成八个大类66个栏目的信源接入,市民只要登录“爱城市”,即可查看交通,票务,酒店、餐馆预订,电费、公积金查询,掌上营业厅等信息。今后,该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拓展,实现包括交通违章查询与罚款缴纳、加油等在内的六大民生应用。

此外,让人倍感亲切的是,柳州的“爱城市”平台还积极与当前广西大力推行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开设“清洁乡村”等栏目,将智慧城市门户作为活动“信息专栏、管理监督、民众参与”的应用工具。现阶段,“爱城市”已经开发提供了“村风村貌公开、村务公开、随手拍”等信息应用。

“可以说,今后市民只要在手机上装上软件,就可以掌握整个城市。”刘健告诉记者。这将意味着,今后柳州的市民只要带手机出门,可以不怕堵,可以随意挑选餐厅,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医院、挂号和缴纳水电、煤气费,精彩生活随“触”可享。

应该承认,“爱城市”掌上门户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源的统一规划和整合。当前,柳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并推进该门户的建设,主导信息源整合工作,破除各部门、各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和篱笆,打通信息孤岛,使其门户建设成为全区“智慧城市”掌上门户的应用标杆。据统计,目前柳州在用“爱城市”的用户已达2万多户,俨然为“智慧柳州”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数字城管”成智慧柳州“大管家”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城市管理”,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表示。

在柳州,每年义多了一个节日,叫作“城市管理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9日。原来,自从柳州市“数字城管”系统运行以来,犹如给城市增添了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个大脑中枢,把辖区内的大小“城事”尽收眼底,并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近日,市民王女士真正体会到了“数宁城管”带来的便捷。她通过12319热线向数字城管办反映,西江路与静兰路东一巷交汇处的车行道上有井盖破损塌陷,存在危险。5分钟后,数字城管市容巡查员到达现场采集信息,随后便有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并在破损井盖附近设置了警示锥筒。如此迅速及高效地处理问题,让王女士不得不对市容巡查员伸出大拇指。

“所谓市民无小事。既然有市民反映了问题,这就意味着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我们肯定要及时处理。”12319的负责人表示,热线开通一年多以来,很多责任单位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得到转变,不但认可“数字城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还积极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城管”这个“大管家”将柳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

据了解,柳州市数字城管办充分发挥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的作用,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倾听市民呼声,耐心细致解答市民疑惑,及时反馈案件处理结果。

2013年全年,柳州市数字城管共受理案件信息达239万件,其中市容巡查上报19万件,“12319”数字城管热线受理投诉2万多件,视频监控抓拍1.5万件,网站投诉169件,结案率达到99.5%。该系统三年多以来总共受理案件信息60余万件,立案57.5万件,结案55万件;现场督查、督办解决无主危险窨井、雨水箅子、电杆垂线、管道堵塞等疑难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5万多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柳州是我家”城管公共微信平台正式开通,成为全区首个撇信政务服务平台,并与数字城管系统无缝对接,市民可通过微信平台,反映市政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秩序、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城市建设管理问题。该微信平台运行9个多月以来,应答咨询投诉类信息近4万条,有效拓宽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同时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截至目前,该平台吸引了2057位微友关注,应答市民咨询投诉类信息每月超过4000条。

不仅如此,“数字城管”通过运用“天网”视频和城管监控摄像头,设立视频抓拍坐席员,实时对全市主次干道、重点区域进行视频“巡查”,一旦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立即抓拍立案,每天抓拍立案数由原来的20多件,增加到目前的50件左右。

“如今柳州‘数字城管’系统和公安局的天网资源共享,可对摄像头覆盖区域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消除了管理盲区,基奉做到了当天问题当天发现当天解决。”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当问胚反映到责任单位后,对方是否到现场进行处理,两个小时后,信息中心就可调取天眼的情况进行监督。对于未及时解决的问题,指挥中心将截取现场画而予以挂网督办,限时整改。而针对那些比较拖拉的单位,他们一般采取多次督办的方式,直到对方最终办结。

该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柳州市还将在2014年全力打造“帮帮您”平台,大大彰显“数宁城管”的服务优势,让市民更多地了解城市管理,更加积极地参与城市管理。

眼下,柳州“数字城管”网络还将再次扩大覆盖而,柳东新区二级平台已建成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地理信息建库已获得柳州市发改委通过,建成后即可正式投入运行。据悉扩容后,柳州“数字城管”的覆盖范围将从原来的124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多平方公里。

“智能交通”为智慧柳州“护航”

多年来,柳州市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环境,这要归功于当地实施的“畅通工程”。柳州市交警部门利用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相结台来破解交通难题,已成为该市在改善交通环境方而的又一亮点。

近年来,柳州市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投入近5000万元。初步建成了区域远程信号灯控制系统、“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高清电了警察自动抓拍系统、治安卡口监控系统等四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具备区域道路交通信号灯远程协调控制、全天候无缝隙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等七项智能交通管理功能。

当下,柳州市智能交通建设集成了全市3000多个天网监控探头、115个“高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39处“电子警察”,成功实现了对市区主要路口、交通干道的实时监控;还建成了34个闯红灯抓拍“电了警察”路口,实现87个交通信号灯远程区域控制;并初步形成与柳州交通广播Fm99.10电台直播联线和以交通信息诱导屏为主的交通信息及交通诱导系统。

此外,柳州市在借助科技力量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的同时,也不忘积极提倡绿色出行。2013年10月,柳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正式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市区道路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交通道路拥堵情况。此前经过初步统计,柳州市共有租赁自行车1000辆,租赁点47个,平均分布市区。而随着该系统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现今市区租赁点已扩展到100个,今后公共自行车租赁将遍布柳州的大街小巷。

而今在柳州,一个个创新举措的陆续出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州模式”交通管理,打造了鲜明特色的“畅通柳州”。“智慧柳州”时代正步步走近

近日,记者从广西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未来5年,柳州将投资70亿元建设16项重点项目,涉及民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等方而。

作为2014年柳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惠民项目,“城市一卡通”今年将完成第一阶段发卡任务。该卡既可以用于乘坐公交、出租车,还可以用于购物消费,甚至可以就医养老……对龙城的百姓来说,一卡在手就能享受涵盖衣、食、住、行智能化生活的梦想也即将实现。

据该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一卡通”建成后将在兼容原有各系统iC卡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卡资源进行全而整合。它是一种用于办理市民个人相关社会事务、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和实现交易支付的多功能复合智能iC卡,具有电子凭证、小额支付、信息查询和存储功能,将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届时,凭借在城市之内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一卡通’项H,柳州也将正式步入‘智慧城市’时代。”

除了市民一卡通项目外,柳州市今年还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组建电予信息系统专业评审机构等方式做好技术支撑服务,并重点做好有限资金的分配,优先做好两个基础平台建设,即城市公交信息平台(“智慧柳州”云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大数据资源数据库)、网络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

早在2011年,柳州市政府就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订了“智慧城市”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在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上投入9亿元,构建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架构,通过3年时间实现城市光纤化,全市城区、乡镇兀线覆盖率达到loo%,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同时争取5年时间,在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并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项日,进一步推动柳州市山传统工业城向二三产业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

事实上,柳州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该市政府就迅速成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资金筹措、技术服务、监督考核和对外联络等工作进行全而领导,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联络员制度。同时制定的《柳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柳州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为实现“智慧柳州”的“智慧梦想”勾勒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蓝图。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9

一、引言

2009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2年,大连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2014年“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评选中,大连市仅在北京之后,成为十佳智慧旅游城市第二位。大连森林动物园作为大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建设“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科技信息,提升科技竞争优势、创新旅游管理平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

二、智慧旅游的起源和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的兴起来源于“智慧地球”的提出,以及后来在中国不断实践的“智慧城市”项目。2008年,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他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此后iBm相继推出了各种智慧方案,包括将“智慧地球”从理念到落地的“智慧城市”策略。旅游业是“智慧城市”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11年7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依托

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诸如电脑、智能手机、触摸屏等,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通过改善旅游服务、创新旅游管理、提升旅游资源利用、增强旅游体验,在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同时,也为公众、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旅游资讯信息的平台。

得益于信息全球化,旅游业和信息产业融合速度大大提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旅游者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增加,获取信息能力的增强,都为智慧旅游提供了强大市场,也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依托。

三、智慧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与国内情况一样,国外也并没有“智慧旅游”这一专业术语。但早在10几年前,国外旅游行业即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2001年,欧盟将建立消费者友好的个性移动旅游服务项目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基于3G网络通信系统的基础,伦敦率先推出面向游客的智能导游系统。2005年,美国Steamboat滑雪场为游客提供了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游客动态,并根据游客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滑雪路线,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韩国也针对自助游客群体推出“itourSeoul”智慧旅游系统,并提供手机租赁服务。游客通过登录固定的网络或者是手机网站,即可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可进行网上预约及网上购物,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订制私人旅游路线,最大化利用旅游时间。

在国内,“智慧旅游”被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当中,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江苏省镇江市为我国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并对“智慧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2010年伊始,北京、武汉、福州、厦门、成都等城市也相继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战略。大连于2009年正式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并成为国家首批、东北三省唯一的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城市。大连市旅游局通过“大连智慧旅游网”面向公众及时旅游动态,2015年国庆期间,大连智慧旅游网通过与去哪儿网、携程网等主要旅游网站合作,旅游企业信息,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将近2014年同期访问量的3倍。智慧旅游推出的电子票业务覆盖大连市30多家主要景区,国庆期间销售电子票近4万张,将近2014年同期销售量的2倍。智慧旅游的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游客在景区现场咨询,节省现金购票的排队等待时间,和减轻景区售票窗口的压力。

四、大连森林动物园智慧动物园建立研究

现代动物园是城市中重要的旅游景区,承担着四大社会功能: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随着动物园行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势在必行。

(一)大连森林动物园简介

大连森林动物园坐落于大连市南部海滨白云山风景区内,占地面积约7.2平方公里。负责景区内200余种、3000多头(只)动物的饲养展示、科学研究、保护教育和园区内绿地、风景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养护管理。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国家、省、市各级部门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

(二)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保障对策

1、完善技术平台搭建

智慧景区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向游客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引导游客制订个性化游览计划。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利用发达的通讯网络,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并获取相关的景区信息和周边配套设施信息,并用手机完成全部电子化消费方式。新时代的游客的旅游模式已经改变,智慧景区应打造完善的信息系统,通过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等手段,全程协助游客实现游览计划,并起到导引、导览、导游的伴侣作用,为游客提供不同于从前的智慧旅游体验。

2、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人才是智慧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智慧景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露瑶等,2014)。在智慧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强对景区内全体员工的在岗培训,使之能熟练掌握智慧旅游系统的操作和服务流程,胜任智慧旅游服务工作,从而提升服务水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建立智慧动物园的过程中,会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产生新的工作岗位。针对新的工作和新的岗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程。强化园区制度管理理念,提高园区制度管理水平,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方能促进良好的工作秩序的建立,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只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发展,保证智慧动物园得以顺利实施。

五、大连森林动物园建立智慧动物园的具体措施

(一)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化

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景区建设的发展,要站在旅游者的视角来审视,要把旅游者作为智慧旅游的终点。林若飞(2013)也指出目前智慧旅游的中心任务是利用智慧旅游资源为游客服务。

1、园区基础服务设施

笪忠敏等(2015)通过对300名黄山旅游者调查问卷显示,95%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应该为旅游者提供更周到的基础服务,解决旅游者衣食住行各方面问题。景区的基础服务涵盖票务、餐饮、停车、购物、卫生等五个方面。

动物园应具备一套智慧化票务系统,应用此系统,能满足游客一切的票务活动,并保证服务质量。要为游客在动物园内的餐饮活动、购物活动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重视游客感受度,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以此体现餐饮服务功能、购物服务功能的宗旨。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对园区的停车服务功要求更为提高,除要求园区具备大容量停车场,能满足节假日期间停车需求外,更要求景区拥有智慧化停车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为游客便捷化停车提供服务。园区的卫生好坏直接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若要保证景区内24小时卫生清洁,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备的园区卫生状况定时监测系统。

2、园区自主导览系统

动物园自助导览系统包括自助标识指示功能、电子地图功能、电子解说功能、动植物信息自助查询等服务功能。动物园内自助标识指示功能,除了要做到标识的清晰化和人性化,更具有动物园特色,将动物、植物及动物栖息地环境巧妙地融入导视系统内,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动物园内的电子地图,要具备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以方便低年龄段儿童使用。在满足所有游客自助查询的同时,又可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动物园内环境嘈杂,游客以青少年儿童为主,电子解说功能更适合于室内场馆展出需求,同样要求具备其易于操作,内容可理解性强,内置多国语言,能够为游客详细介绍动物习性,并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理念传递给游客。动物园内集中展出动物、植物,简单的动物、植物说明牌不能满足游客的知识需求,将动、植物二维码印在说明牌上,对该物种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通过扫码,直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园区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动物园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动物园要利用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平台,园区整体信息及相关信息情况,包括园区内实时游客数量、园区内餐饮、购物、停车等辅助信息,以及景区当日天气、周边交通状况等,让游客在入园之前,就可以获得对园区及周边的整体了解,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还要给游客提供可以反馈意见、投诉,或随时游览感想、感受的信息共享平台。

4、园区通讯网络建立

动物园内通讯网络是智慧动物园运营模式的基础,分为无线通讯功能、无线宽带功能(wLan)。无线通讯功能能够保证游客接收移动电话信号,线路通畅,移动通信方便,卫星定位服务精准而有效。无线宽带功能(wLan)能够保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覆盖整个园区的wiFi热点是旅游者能够体验智慧动物园各项功能的前提保证。

5、园区公共安全保障

动物园内的安全保障包括常规安全功能和应急安全功能。常规安全功能包括视频监控网络。全面覆盖景区的视频监控可以保障景区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旅游旺季,对特殊地段实时监控,可以实现人多拥挤时引流、分流。

应急安全功能要求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动物园性质特殊,园区内饲养多种野生动物,有别于普通景区,因此必须制定完备的紧急疏散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园区内设置电话报警点和公示救援电话,可以保证旅游者遇险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此外,能够覆盖整个园区的广播,突遇紧急情况时,可消息。

(二)基于内部管理的智慧化

1、内部管理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要求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方式为现代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转变,由被动处理变主动掌握游客信息和园区信息转变。智慧动物园将与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享旅游信息数据,提高预警能力,保障旅游安全。及时处理旅欧投诉,提高游客满意度。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游客信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鼓励和支持园区经营场所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园区整体发展。

2、旅游营销智慧化

智慧动物园凭借旅游实时情监控和专业数据分析,深挖旅游热点,针对旅游者喜好,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推动园区营销手段不断创新。筛选宣传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园区的营销活动,通过积累资源,形成并完善自媒体营销平台。

六、结语

智慧交通公路养护管理篇10

企业情况:国家信息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以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科学决策为使命,面向政府和社会,积极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

在决策支持服务方面,多年来国家信息中心形成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色,在经济模型研制和应用中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所构建的模型分析系统在国家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的测算、模拟、论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国家信息中心加大了信息化决策咨询服务力度。先后参加了国家信息化领导机构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文件起草和编制工作,承担了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等专项规划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信息系统参与完成了一大批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化建设主力军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国家信息中心先后策划、设计或参与建设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金宏”工程)、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政党外交信息系统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并圆满完成了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国家发改委子项建设任务。其中,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是我国首个跨部门、跨地区实现政务网络互联互通的公共平台,具有探索与先行特点的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应用重大工程。依托此平台陆续部署国家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全国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66号文件要求,牵头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地方部门接入网络平台,加强外网应用建设,促进外网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和数据共享。

在信息内容服务方面,国家信息中心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大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成为我国信息内容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汽车、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咨询服务逐步形成国内有影响的业务品牌。1996年,利用自主开发的专网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建成的中国经济信息网正式开通,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集团、研究机构及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及时权威的宏观经济、行业经济、区域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动态信息、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服务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始终重视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和引进世界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经验。三十年来,通过开展合作研究、智力引进、培训交流等形式,与世界主要国际组织、主要国家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知名学术机构、it厂商等建立了广泛联系,在经济预测、信息化研究、信息技术合作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扩大了中心国际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发展。

一、 主要业务:国家信息中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支持,承担“智慧发改”建设实施管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大厅日常运转工作。

(二)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及相关管理工作,为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承担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开展定量分析模型开发和宏观政策仿真模拟。

(四)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趋势,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咨询。

(五)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主要包括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产业等领域的战略规划和咨询服务。

(六)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研究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与应用。开展大数据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算法模型等基础研究。

(七)承担信息安全政策咨询、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监测以及数据安全服务等,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

(八)协调指导全国经济信息系统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相关业务发展。

(九)开发建设“中国经济信息网”、承担“信用中国”网站、中国“一带一路”官网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

二、 项目名称:丝路国际教育创新港“智慧园”

合作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京iCp备05063309号

项目投资:国家信息中心专项基金

平安银行

承建单位:陕西建工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87年成立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8号

现有规模:事业单位

三、项目内容

总投资:45亿。

总用地:150亩。

建设内容:双子超高层200米高,26.6万平方,55层,专家住宅楼15万平方。

建设周期:五年。

预计产值:年产值20亿。

预计利税:年利税5亿。

带动就业:3万人

四. 项目需求

(1) 需要50亩商业用地。

(2) 需要100亩配套住宅用地(专家住宅楼)。

(3) 商业用地容积率8专家楼容积率2.2。

(4) 应享受到政府地方税费减免政策。

(5) 应享受到集中供暖,制冷。

(6) 应享受到技术成果转化奖励。

四. 项目介绍:丝路国际教育创新港“智慧园”

项目结构简介

【摘要】随着丝路国际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大西安丝路国际智慧园这一概念也愈来愈受到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界的关注。本项目以规划了“智慧园区”定位较为完善的项目架构为标准,随着智慧园区建设发展及引进中国部级大数据管理及数据处理中心,构建和引进全球智慧产业成果,使智慧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国际服务功能,并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期提高智慧园区建设水平,在落实国家发改委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经济发展。

(1)国际智慧教育管理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库系统建设;

(2)国际教育认证中心;

(3)国际智慧教育科技创新平台;

(4)引进全球千位国际知名教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中心(智慧科技产业发展中心-超高层建筑);

国家信息中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承担“智慧发改”建设实施管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大厅日常运转工作。

(二)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及相关管理工作,为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三)承担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开展定量分析模型开发和宏观政策仿真模拟。

(四)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趋势,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咨询。

(五)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主要包括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慧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产业等领域的战略规划和咨询服务。

(六)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研究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与应用。开展大数据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算法模型等基础研究。

(七)承担信息安全政策咨询、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信息安全监测以及数据安全服务等,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

(八)协调指导全国经济信息系统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相关业务发展。

(九)开发建设及“中国经济信息网”、承担“信用中国”网站、中国“一带一路”官网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

丝路国际教育创新港“智慧园”将成为全球最大人才中心之一,交大创新港不断升级改造实现华丽蜕变。从最早期的国际人才交流创新港平台和高等教育高科园规划,到全球最大的智慧教育信息产业园、国际化的高校科技城,再到国际智慧教育金融区,如今规划的丝路国际教育创新港“智慧园”,已经会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聚宝盆。

这座“双子塔”打造城市地标。围绕双子塔中心配有专为全球高端智慧教育人士打造的殿堂:从未来集聚发展的精准医疗中心、全球智慧教育中心、全球教育人才居住区、包括新零售消费在内的所有领先型产业结构布局等,其中引进的住建部推广应用的会呼吸的专家公寓填补了全球高端教育科技人员的高品位的住宅稀缺的现状,将为西咸新区国际教育创新港规划建设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水系连通的森林式覆盖率最高的达到品质教育新城增添了不少光彩,让这里成为这座部级中心城市的摩登都市的最具有生活品质要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