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十篇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十篇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21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1

伟大的决策

新中国是在一个经济行将崩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国内还没有完全解放,国际环境依然恶劣,中国仍然处于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要使国家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巩固政权和尽快恢复经济成为共和国的当务之急。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并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已经开始好转,但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会议确定要做好、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肃清反革命、整党等八项工作,以争取在3年的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这次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把争取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作为立国的一项根本、重要的举措,新中国的经济在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张开了起飞的翅膀。

1950年夏季的洪水对新中国经济恢复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当时大陆还有西南等地仍然残存着的势力,许多地方还在进行着剿匪和建立新政权的工作。华东的严重水灾给远在台湾的带去了一丝希望,他对蒋经国说:“我们在大陆失去的政权,共产党也很难坐稳,目前他们面临的一个水患、一个匪患就能把共产党折腾垮。”

几乎就在淮河流域暴雨开始狂泄的同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的步伐,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随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其入侵朝鲜“合法化”。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6月28日,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作为捍卫国家,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预备队。

内忧和外患同时向新生的共和国袭来。中南海的灯光彻夜不眠,穿过浓浓雨幕和硝烟战火的电波,一束束汇集到北京的上空,传递着一个个紧急的信息,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7月20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1950年淮河大水受灾情况的紧急电报送到了主席面前,主席脸上立刻浮现出沉重的表情,他看完后当即在电报上批示给:“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问题。”

8月5日,中共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的一封关于淮北遭受洪灾情况的报告机要急件送到了主席手中,电报中说:“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不仅重于去年,且为百年来所未有。淮北20个县、淮南沿岸7个县均受淹……其中不少是全村沉没。由于水势凶猛,群众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489人,受灾人口共990余万,约占皖北人口之半……由于这些原因,干群均极悲观,灾民遇到干部多抱头大哭……”

主席阅读这封电报时难过地落下了眼泪。他在电报中“不少是全村沉没”、“被毒蛇咬死者”、“今后水灾威胁仍极严重”、“多抱头大哭”等处重重地画上了横线,当即在电报上给写了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8月份务必做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根据主席的指示,在抓救灾的同时,加紧了对治淮工程的具体部署。

在紧张的抗洪救灾工作中,流域各省也都在思考治淮的良策。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认为:治淮“不宜于一个地方独立进行,必须苏皖豫同时兴办,如果只将皖北部分治好则大水东流,对苏北大为不利,同时以皖北力量也是不容易办好的。”1950年8月3日,他向、董必武致电说“治淮一定要豫皖苏三省同时进行。河南搞好则皖北不利。皖北搞好,则对苏北不利,以目前说则以皖北最不利,淮河关节在皖北”;“治本办法,我意可分成两年进行,其办法是第一年在河南以蓄水为主,减少水量东灌,同时又可解决河南的旱灾问题,在皖北则蓄水与复堤同时并进(不少地区漫溃),不放松小河的疏浚,一面使淮河容量增大,一面使淮北平原及淮河两侧增加蓄水池,同样可以减少淮北旱灾,在苏北则开一条新河,引淮入海。第二年则进行全线疏浚,并扩大蓄水池,巩固险工、涵闸”;“蓄水池可选择两种地点来建立,在山地可选山洪必经之隘口,堵成深池,再以闸门控制之,即可建立水电站,花工少、蓄水大;在平原可选低洼之地,再加挑深,同样花工少。并多开小渠,多挑水塘,多种树木,这样做,既能变坏田为良田,增加产量,又可保证不发水患”;“我认为过去治淮均未得要领,他们主要是筑堤,即增高培厚,对河床垫高问题,及水量过大问题,未作研究,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使河水高于平地,致内面之水不能外泄,所以每次水灾,均发展成面。”从这份电报可以看出,曾希圣提出了淮河上、中、下游综合治理以及泄蓄兼顾的主张。

1950年8月25日治淮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水利部、华东、中南水利部、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以及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等有关部门领导4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究治淮的专题会议。中央水利部傅作义部长主持了会议,总理三次到会听取汇报,对淮河水情、治淮方针及1951年应办工程作了反复研讨,为政务院治淮决定做了充分准备。

8月31日,主席审阅华东军政委员会转报中共苏北区委对治淮的意见的报告时,对其中提出的第三项意见引起了他的关注。第三项意见说:“如今年即行导淮,则势必要动员苏北党政军民全部力量,苏北今年整个工作方针要重新考虑,既定的、复员等工作部署必须改变,这在我们今年工作上转弯是有困难的;且治淮技术上、人力组织上、思想动员上及河床搬家、其他物资条件准备等等,均感仓促,对下年农业生产及治沂均受很大影响。如果中央为挽救皖北水灾,要苏北改变整个工作方针,服从整个导淮计划,我们亦当竭力克服困难,完成治淮大计。”主席对此十分重视。他经过认真思考,作出批示:“导淮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并早日告诉他们。”

按照主席的指示,治淮会议延期对的批示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落实。会议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和豫皖苏三省互相配合、互相照顾,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共保的治淮原则,研究了治淮工程的实施计划,并且拟订了1951年应办的工程,形成了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的基本意见。9月11日,治淮会议结束后,政务院立即用电报把中央治淮决定传至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同时要求三省迅速传达到县一级,然后再传达到农村的党支部。

中央的治淮决定下达后,在苏、皖、豫三省的干部和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9月16日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给、董必武、陈云、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人的报告中提出,为了早日开展治淮工作,中央要向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治淮工地紧急调运粮食。曾希圣的这份报告,很快就转到了主席的手上。主席看完这份报告之后,于9月21日晚,把这份报告批给,同时在报告上批道:“现已9月底,治淮开工期不宜久拖,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9月22日写信给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陈云,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薄一波,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张含英等指出,治淮计划在正式文件公布之前已经付诸实施。“昨已面告傅、李两同志加紧督促进行”,“凡紧急工程依照计划需提前拨付者,亦望水利部呈报中财委核支,凡需经政务院令各部门各地方调拨人员物资者,望水利部迅即代拟文电交院核发。”

按照主席的这一指示,治淮前期工作迅速开始,淮河上游工程局在开封成立,华东水利部、长江下游工程局、珠江水利工程总局都派出测量队支援治淮。接着淮河下游工程局在淮安成立,下设工程、财务、工务三处和人事处,并编写出《淮河入海水道勘测报告》,提出了淮河入海水道方案。同时总理抓紧时间,集中各地的意见,按照治淮会议确定的治淮方针,对治淮计划进行了修改、充实,再组织专家进行反复研究后,于10月14日,由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阐明了治淮的方针、下年度治淮的工作方案,同时还具体规定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措施。在11月6日治淮委员会成立的当天,苏北运河整修工程开工,淮阴、盐城、泰州3个专区35.76万名民工参加,这标志着治淮工程全面开始实施。在那个缺粮的年代,粮食是最关键的物资。而治淮工程大部分是土工,主要是靠投入人力。只要有了粮食,就能动员和组织大批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去,治淮就能顺利进行。在当时全国各方面都缺少粮食的情况下,按照主席的决定,仍然调大批粮食到治淮工程工地,保证施工的需要。政务院按照主席的指示,于当年11月拨出治淮工程粮食2亿多公斤。大批粮食的调入,保证了治淮工程的按时开工。

就在治淮会议之前,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与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都已开始做治淮的准备工作并制订实施计划。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在8月中旬淮河洪水尚未退去时,即派出10个测量队共250人分赴皖北测量淮河干支流河道及洪泽湖地区地形,并组织疏浚队准备开挖淮河正阳关以上中泓河槽,同时组织入海水道查勘。由中央水利部、华东水利部、华东计划局、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南京水利实验处、南京大学及河南、皖北、苏北三省等9个单位派出19人参加的勘察队,由刘宠光、汪胡桢及中央水利部工务司司长刘钟瑞率领。自9月25日开始至11月3日结束,前后历时40天,对淮河入海水道线路进行了勘测,提出了总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的建议,这项工程需开河168千米,当时的预算为10亿公斤大米。10月初又派出三个查勘队赴中游查勘,在11月提出了《淮河中游查勘报告》,自洪河口至五河的浮山共选定17处湖泊洼地作为蓄洪区,总蓄洪量78.5亿立方米。10月5日至6日,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6所大专院校的400多名临毕业的学生和部分教职员工到淮河水利总局报到,奔赴治淮第一线。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新中国的领袖们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几乎在同时作出了治理淮河与抗美援朝这两项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战略决策。在其后的日子里,这两条战线互相鼓舞、互相促进,成为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

1950年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56次会议通过,任命曾山为治淮委员会主任,曾希圣、吴芝圃、刘宠光、惠浴宇为副主任,委员有汪胡桢、孙竹庭、万金培、钱正英、吴觉、林一山、陆学斌、黄岩。同日在安徽蚌埠成立治淮委员会。治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也于同日在蚌埠召开,这次会议除全体委员参加外,沿淮各地区负责人和水利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曾山主任主持会议,会议热烈异常,各位委员和沿淮各地领导及水利专家带着对治淮的激情,认真讨论中央政府关于治淮的决定,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群情激动,会议于12日结束,会议作出决议指出:”此次会议研究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的精神,深知淮河之为患,是由于洪峰大而猛,河床小,内河淤,致使地面及地下水位过高。根治办法在于控制洪水量,减去洪峰,降低地面与地下水位。而降低水位的办法,主要是以蓄洪为主,结合河槽整理,配合群众性的水利建设。因此,首先应先将淮河最高可能的洪水量予以拦蓄。山地蓄洪极为重要,洼地蓄洪亦同等重视。拦蓄后多余洪水,视上、中、下游干流河床情况而进行河槽整理及疏浚工程,使其通畅安全排泄,配合沟洫工程,于淤浅的各支河进行择要局部疏浚,使内水得以排泄。"会议对1951年将要开展的工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经费经中央核定为大米48940万公斤。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作出分配,河南11500万公斤,皖北26988万公斤,苏北4190万公斤,其他特种事业费1716.5万公斤,防汛费1000万公斤,内调运费3550万公斤。会议还决定治淮委员会兼管皖北治淮工作。会议决议最后强调:“要保证治好淮河,在治淮的全部过程中,必须依靠全体干部、专家、技术人员和广大劳动人民亲密团结,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各级领导必须十分谨慎,戒骄戒躁,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前进,为完成伟大的治淮任务而斗争。”

安徽蚌埠这个在淮河岸边的小城市,成为治淮的领导中枢所在,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会集到这里,大量的与治淮有关的机构在蚌埠设立,蚌埠市内人口急剧增加,参加治淮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10多万人。

1950年11月23日,中央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将治淮列为下年度首要工作。为了兴修水利、根治淮河,逃难在外的灾民纷纷返回家园,自动请缨打石做治水器材,修造船只,准备运工料、粮草。“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全国高校学习水利和土木工程的学生几乎全部提前毕业,到治淮第一线实习和参加工作,中央又从东北、华北、中南各省调运了大量的建设物资和工程技术人员,治淮成为国家天字一号的工程,同抗美援朝一样,得到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支持。

沸腾的热土

1950年入冬,寒风丝毫没有影响淮河两岸人民治淮的热情。治淮第一期工程迅速在全流域展开,千里淮河上下春潮涌动,百万民工云集在淮河一线,一场重整河山的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治淮第一期工程以防御洪水为主要内容,按照治淮规划在上游河南省修建石漫滩、板桥、白沙三座山谷水库,修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潼湖四处蓄洪工程,对淮河的主要支流洪河、汝河、颍河进行堤防加固和河道整治。在淮河中游进行干支流堤防修复加固,在当时水文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修复工程在淮河蚌埠以上采用了1950年洪水位作为设计标准,蚌埠以下参考1931年洪水资料设计洪水位。复堤工程长900多公里,动员皖北区阜阳、宿县、六安、滁县及淮南、蚌埠两市近90万民工,沿着长长的淮河大堤摆开战场。淮河下游的苏北地区对运河东西堤防进行了加固,对洪泽湖大堤进行整固,修建淮阴船闸,并且新建了12座运河的涵闸。

治淮第一期工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淮河中游蓄洪工程——润河集分水闸工程,是第一期工程中难度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工程,该工程规划要求控制淮河干流正阳关最大流量不超过65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不超过24.4米。这个现在不能说浩大的工程在当时却是在打一场硬仗,这个枢纽性工程由进胡闸、拦河闸、固定河床和老河道堵坝四个部分组成。闸上设计水位27.1米,进湖闸最大入湖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拦河闸最大下泄流量3280立方米每秒,固定河床下泄流量3500立方米每秒。为了保证工程的协调与指挥,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由淮委工程部副部长钱正英兼任指挥,张云峰为政委。1951年3月29日开工,这时距离淮河的汛期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按照工程量计算,干完这项工程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然而在这短短的3个月里,全国有100多家工厂参与了工程的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工人与当地民工参加了建设,苏联顾问布可夫在工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按传统工艺处理基础至少要打1.2万根基桩,工程部采纳了布可夫的建议,采用扩大基础面、换基、预压等基础处理技术,解决了技术难题。在闸门制造过程中,全国多家工厂协作,制造了全国当时最大的闸门,最大宽度达45米的闸门,书写了当时的全国闸门之最。

1951年春天,中央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到治淮工地视察,沿途到处可见的是热火朝天的治淮场面,深深地感动着傅作义这位从旧中国走来的起义将领,他在文章里写道:“今年四五月间,我曾到淮河工地视察一次,从伏牛山上颍河与洪河的源头,走到三江营淮河入江的尾闾,并曾到上海慰问为润河集分水闸制造材料机件的五金工人。我所看见的一切,真是满眼都是力量,满眼都是希望。我看见几十万名农民集中在一起工作,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我看见几万张锹,几百架夯,在一个号令下,一齐操作;我看见几十万名农民分组开会,过着集体的民主的生活,并且已经学会熟练地驾驶推土机、平土机、挖泥机等机械化的工具;我看见许多民工,赤手空拳从家里来到工地,工程完成以后,剩余了食粮,学习了文化,满载着愉快的心情,散工回家;我看见上海123家工厂,1.2万名职工,为制造闸门、制造油压力机,四十几天日日夜夜的劳动,制造了过去所绝对不能制造的产品;我看见凭劳动人民的双手,平地修起蜿蜒千百公里的长堤和巨大雄伟的建筑,对着淮河的水流,傲然欢笑;我看见几十万名地方干部,依照的心,做着团结、鼓舞、领导群众的工作……到处洋溢着增产的热潮,活跃着抗美援朝的运动,治淮民工和在家群众都组织了生产互助……这景象给我最大的感动,使我深刻体会到所领导的革命的意义。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曾经把一个政令、一个运动、一个治水的工作,深入普遍到这样家喻户晓的程度,这是一个空前的组织力量。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是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土地、每一个人心的深处,因此人民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摇撼的伟大。有了和共产党,我们不仅能够治好淮河,更能够做好一切应该做好的事情。”

治淮战线捷报频传,主席兴奋地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1951年5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以邵力子为团长的中央治淮视察团赴淮河流域慰问治淮工作者,视察团带着以题词为内容制作的四面锦旗,分别到蚌埠、开封、扬州,授予治淮委员会及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的治淮指挥机构,视察团到各治淮工地向干部、民工英模赠送印有题词的印刷品15万份,视察团发表的《告淮河流域同胞书》指出:“治淮工程只是除患救灾的紧急任务,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建设的一个部分”;“治淮工程并不是一个平凡的工作,而是一个变革历史、征服自然的伟大斗争”;“我们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尽心尽力来接受的号召,完成所给予的任务”。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就像春风,迅速传遍淮河大地,鼓舞着淮河儿女治理淮河的斗志。治淮第一期工程于1951年7月全面完成,河南、皖北、苏北三省区13个专区,2个市、48个县近260万人参加了治淮,来自全国的水利专家、科研技术人员达到1.6万人。

治淮一期工程的竣工,迎来了1951年淮河流域的大丰收。满怀喜悦的农民,纷纷给主席写信报告丰收情形。皖北寿县迎河区大店乡32个雇农在信中说:修了润河集分水闸,使我们这里20多年不收的湖地都丰收了。夏天收了一季好麦子,现在我们又收了一万多斤秫秫(高粱);不要半月还能收一万多斤稻子。现在,我们锅里有了面食,身上穿了新衣,买了农具,日子越过越好了。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2

关键词:黄河规划治理开发

2002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黄河治理开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批复实施标志着人民治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黄河频繁的水旱灾害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人民治黄5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仍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黄河存在的三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威胁着沿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制约着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新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的要求,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规划》,明确提出了2001~2010年10年的治理开发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各项措施,并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黄河近期治理开发步伐,为实现黄河“四个不”(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加快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的地位,显著的成就

黄河治理,历来是治国兴邦的大事。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领导人民群众和黄河建设者对黄河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治理与开发。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防洪非工程措施和人防体系得到了大大加强,取得了连续5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km2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土高原45.4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初步治理18万多km2,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约3亿t。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万hm2,发展到733万hm2。黄河还为两岸重点工业基地、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在黄河干流已建在建15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总库容566亿m3,发电装机容量1113万kw,年平均发电量401亿kw·h。

黄河治理开发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安全,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广大治黄工作者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黄河这条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促进了治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快了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步伐。

人民治黄5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的规模和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见的。

二、《规划》的编制过程

1998年底,遵照副总理有关指示精神,黄委开始开展了《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分析及调查研究,为其后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6月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发表了《加强治理开发,让黄河为中华民族造福》的重要讲话,指出:“21世纪即将到来,我们必须抓紧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水害治理好。”为《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2000年8月《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及黄河防洪、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等10个专题报告上报国务院。2001年11月15日,副总理主持会议,专门听取黄河问题的汇报。2001年12月5日,朱?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16次总理办公会,审议并原则同意水利部《关于加快黄河治理开发若干重点问题的意见》。这次会议要求编制《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报国务院审批。2002年1月,《规划》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其后,水利部广泛征求了中央、国务院18个有关部门及流域8省(自治区)的意见,完成并正式上报《规划》,最终于2002年7月14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

《规划》是继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之后,又一部重要黄河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把防洪作为黄河治理开发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把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摆到突出位置,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从战略高度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分步推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目标直指黄河洪水、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三大问题,并突出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规划的目标为:通过10年的努力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重点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控制洪水泥沙和游荡性河道河势;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节水初见成效,基本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基本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干流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支流水质明显改善;水土保持得到加强,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实现以黄河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解决三大问题,造福中华民族

《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下一步贯彻实施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抓住时机,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为实现《规划》中提出的治理开发目标,谋求黄河长治久安而努力。

1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防洪减淤体系

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的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思路,针对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建设的重点是全面推行下游河道标准化堤防建设、加快游荡性河道整治步伐、搞好东平湖滞洪区和滩区安全建设、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完善水文测报、洪水和枯水调度等非工程措施。

第一,全面加固堤防,推行下游河道标准化堤防建设。做好淤背固堤、加高帮宽、堤顶防汛道路建设、防浪林工作。目前,黄委已启动下游河道标准化堤防建设首期工程,规划并开始实施了河南段郑州—兰考159km的堤段,山东分两段,61km长的东明段和51km长的济南段,力争5年内将南岸建成标准化堤防。

第二,加快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和险工加固的步伐。在黄河下游高村以上的游荡性河段,主流游荡不定,易造成堤防“冲决”。目前,黄委已经成立了河道整治研究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组,并在抓紧有关工作。加强控导工程建设、险工改建加固。

第三,尽快做好分滞洪工程建设。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东平湖滞洪区仍然是保证山东窄河段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是今后滞洪区建设的重点。抓好除险加固工程、安全建设。

第四,干流河防工程。重点是宁蒙河段、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潼关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渭河下游、河口段。

第五,滩区安全建设。黄河下游滩区面积3956km2,现有耕地25万hm2,村庄2071个,人口178.3万。规划对距堤1km以内和落河的村庄群众共46.7万人实施外迁;对封丘倒灌区22.8万人采取临时撤退措施;修筑村台就地避洪,就地避洪人口127.4万。

第六,修建古贤和河口村水库。根据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布局,为完善“上拦”工程体系,将在2010年前建成支流河口村水库;要加快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步伐,争取2010年前后开工建设。

第七,完善非工程措施。重点建设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河口镇至三门峡气象雷达探测预报系统。建立15支“全天候、快速、灵活”的机动抢险队伍,并加强现有20支机动抢险队。

通过上述措施的不断实施,可望基本控制洪水泥沙。确保防御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基本控制游荡性河道河势。相对稳定入海流路。上中游干流重点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达到设计标准。

2?把解决黄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按照开源节流保护并举,节流为主,保护为本,强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全力做好水资源管理、利用与调度工作。

第一,进行黄河灌区节水改造。近期规划黄河灌区新增节水改造工程面积323万hm2,2010年节水面积达到483万hm2,占黄河灌区面积的64.3%。

第二,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主要是将水资源费纳入供水水价,适时调整水价,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严格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和定额管理,对超计划或超定额用水实行超额累进计价。

第三,建设水量调度系统。建设全河水量总调度中心,负责全河水量统一调度;按照断面流量和用水总量双控制的原则,监控运行,监督各地和骨干水库执行水量调度方案的情况;建设水质实时监控系统,监督干流省(自治区)界水质状况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执行情况;完善水量调度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调度纪律。

第四,加强水污染防治、排污总量控制和断面水质监测。以水资源保护为基础,加强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保护、中游水土流失区的面污染源控制、流域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完成上述主要措施后,可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体制;节水初见成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左右提高到0.5以上,大中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40%~60%提高到75%左右;水资源供需矛盾初步缓解,一般年份基本解决断流问题;进入黄河干流的污染物符合总量控制要求,黄河干流水质满足水功能区要求。

3?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力争10年内水土保持见成效

按照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基本思路,重点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因地制宜,分区治理。近期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黄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三川河、昕水河、红河等32条支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总面积12.1万km2,其中多沙粗沙区规划治理面积5.5万km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坚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把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为主要内容的沟道坝系建设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注重坡面治理,强化预防监督。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近期可望基本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km2,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5亿t,水土保持初见成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4?加快“三条黄河”工程建设,加强有关前期工作,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全面推向现代化

大力开展黄河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水土保持和水沙变化、中游水库运用、下游河道演变及河道整治、河口演变及治理、模拟技术等。目前,黄委已经确定今后5年内每年投入研究经费500万元进行黄河基础研究,并以此为契机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来提高黄委整体基础研究水平。要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步伐,适时开展龙羊峡以上干流梯级工程开发规划。抓紧开展河口村水库、古贤水利枢纽、大柳树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适时开展碛口、甘泽坡等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

总结“原型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经验,为今后利用黄河自然规律减少水库与下游河道淤积积累经验。启动建设并完善“原型黄河”的测验体系。

积极推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步伐,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工作:利用遥测、遥感、卫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科技手段进行降雨预报、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洪水演进模拟分析,提高防汛减灾能力和科技含量;建立枯水期径流预报系统、河口地区生态模拟系统、现代化水资源实时调配系统、引水口门的自动监控系统、地下水观测系统等,确保水量调度高效、实时和易操作;在关键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建立实时监测预测系统,提高水质监控准确性和时效性;运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治理和评价,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的自动化与科技化;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建立水库、堤防等工程运行和管理系统,强化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的自动化与科技化。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3

一、实施范围

(一)三条河流。河段列为一级“河长”责任制管理,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河长,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县环保局局长担任河长助理,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段段长;杨湾河、花水堰河列为三级“河长”责任制管理,河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河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段长由涉及村的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二)四个水库。水库周边涉及到的村的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负责落实巡库、信息收集,协助做好执法查处工作,尤其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磨墩水库的水源保护。

二、河(段)长主要职责

(一)河长主要职责。按照政〔2014〕47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制定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抓好落实,扎实开展治理工作,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二)段长主要职责。建立巡河制度,做好巡河记录;负责每月信息收集上报;协助做好执法查处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摸底排查阶段(2014年5月底)。镇组织力量对三条河流、四个水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查清污染源分布情况,做好登记造册,配合县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二)目标制定阶段(2014年5月)。根据各河流和水库现状,制定近、中、远期水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目标,明确工作重点任务,确保河流和水库水质主要指标逐步好转。

(三)实施阶段。

1.配合实施水质监测工程(2014年3月—2015年底)。选好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点和磨墩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点,其他水库也要不定期监测水质。

2.河道清理工程(2014年3月—2014年底)。2014年5月底前对三条河流和四个水库开展清理垃圾、旱厕、河道网箱养鱼等;2014年底趁秋冬农闲季节开展河道清理整治工作。

3.污染源治理工程(2014年3月—2015年底)。分阶段分步骤对摸排出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推进污染源“关停并转”工作,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

4.城镇污水管网建设(2014年5月—2015年底)。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完善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规范运行日处理能力1600t的污水处理厂。

四、强化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镇“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工作。

(二)属地管理,明确责任。涉及村居的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所辖范围的水环境负责。镇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村年终考核目标并兑现奖惩。镇“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抓好整改方案的制定、落实,协调各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4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城镇防洪安全的要求,同时,传达贯彻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保护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20*年“7.17”洪灾,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陈雷部长陪同总书记赶赴xx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能,确定主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五)保证质量。不要简单地编报治理项目,要加强研究后提出对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和对策;对一些重要问题应开展咨询,切实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5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前面我国河流水文特征和长江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也是后续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本节教材包括黄河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教材安排黄河水系图并配有5道读图题,帮助学生了解黄河源流概况。同时,教材还提供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黄河凌汛”,“黄河断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材料及“地上河”示意图,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黄河,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但也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对其沿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乃至关乎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堤溃坝,决堤溃坝的直接原因是下游形成“地上河”,根本原因在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因此,弄清“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是治理黄河的关键。“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复杂,应综合考虑中游黄土高原的土质特点、植被状况、夏季降水特点以及下游地形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八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较弱,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地上河”的成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水利枢纽的分布;学会辩证看待事物;了解黄河现存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模拟,培养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开展辩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创设的古诗词意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治理黄河的案例,逐步形成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辩论黄河的功与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设计思路

作为黄河流经省区的学生,对黄河已有所了解,缺乏新鲜感,但对黄河缺少全面深入的认识。如何激发学生对黄河产生兴趣,怎样让学生对黄河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本教学设计巧设教学情境,以古诗词为线索,以多媒体为媒介,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核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主动学习、愉快合作、积极探究,在古诗词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和方法,从而实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多媒体播放水势汹涌、涛声震天的壶口瀑布视频,并配诗朗诵“黄河颂”。

教师导入:古往今来,黄河以其磅礴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强不屈、永往直前精神的象征,因此成为古今诗人笔下赞颂的对象,今天我们就在古诗词的引领下来认识黄河。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黄河的教学情境中。以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以慷慨激昂的“黄河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学生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新课讲授】

1.黄河的源流概况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黄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图片和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题呈现:①黄河来自“天上”,最后奔流到“海”。“天上”指哪里,“海”又是指哪个海,黄河全长多少千米?②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流入海。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哪些省级行政区,接纳了哪些支流,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

图片展示:“黄河水系”图(课本p55图2-53)和“中国地形图”。

学生活动:读图2-53“黄河水系”,自主完成上述问题,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解黄河源流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壮观的画面和豪放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2.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状况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黄河惊涛拍岸、浊浪宛转的图片和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问题呈现:①“九曲”说明黄河干流的形状具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黄河图,看看黄河干流像哪个汉字?②“万里沙”说明什么?

教师承转:“万里沙”说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是不是自源头到入海口含沙量都很大?其上、中、下游有何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55~56正文和p56阅读材料“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图片展示:黄河上、中、下游三个河段的水样标本。

问题呈现:山西黄河河务局小王分别在黄河上、中、下游三个河段采来三瓶水样标本,回到单位发现贴的标签脱落了,你认为这三瓶水样分别是取自哪个河段,判断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对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的了解,判断三瓶水样分别取自哪个河段。

设计意图:由诗句加深学生对黄河形态和泥沙量大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环境及水文特征。再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承转:为什么黄河中游的含沙量最大?

资料展示:黄土高原土质状况、地形状况、植被状况、夏季降水特点等资料。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然后由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单凭教材对黄河水文特征的介绍,学生只知道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却不知其原因,所以只有补充黄土高原的有关资料,才能使学生理解后面“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

3.“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师承转:这些泥沙是否都随着河水流入了海洋?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会带来什么结果?

资料展示:“地上河”示意图及历史上黄河决口、洪水泛滥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害的图文资料。

学生活动:根据“地上河”示意图及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探讨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及容易造成的危害。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由因及果,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承转: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气概,没想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黄河下游真出现了水从“天上来”(“地上河”)的情景。李白还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诗句,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站在险峻的华山之巅远眺黄河的图片及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展示黄河凌汛图片及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教师引领:前两句原来是说诗人站在万仞之上的华山绝顶,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细曲“如丝”,以此来反衬华山的高峻入云。可是现在的黄河下游真的出现“如丝”现象,这就是黄河下游的断流。后两句诗是李白以路途艰难比喻仕途艰难,这绝不是李白的夸张,黄河确实存在“冰塞川”现象――黄河凌汛。你知道黄河出现断流和凌汛现象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中有关“黄河断流”和“黄河凌汛”的图文资料,探究断流和凌汛发生的河段及原因。

设计意图:由诗句“如丝”和“冰塞川”,引出黄河的“断流”和“凌汛”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提取、加工及总结的能力。

4.黄河的水能开发

教师承转:李白不愧为“诗仙”,他还有不少有关黄河题材的诗句,如“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b转秦地雷”。

情景创设:多媒体展示黄河触天动地、浊浪翻滚的图片和诗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b转秦地雷”。

问题呈现:这两句诗描写黄河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雄姿,由此可以得知黄河蕴藏的水能资源。假设你是水电站建设专家,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开发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在黄河水系图上标注(提示:河流水能的蕴藏量取决于河流落差和河流水量),然后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和背景渲染黄河汹涌澎湃、惊天动地的气势,增强学生对黄河水能资源丰富的感性认识,领略黄河气势磅礴的风采。采用角色模拟,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5.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师承转:黄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她就像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默默奉献着她的一切,故称之为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你怎么评价她?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进行辩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辩证观点。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黄河之水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是伟大的母亲河。可是,由于人类的贪婪自私和岁月的流逝,现在母亲河伤痕累累、不堪重负。她的头发变得稀疏,血液粘稠度增加,贫血,下肢动脉容易破裂(多媒体展示图片:上游的草场退化、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断流、下游“地上河”决堤泛滥)。

问题设计:母亲河为我们默默奉献着她的一切,现在母亲河老了、病了,人类应该如何拯救苦难的母亲河?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一个“病症”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将黄河比作母亲,拉近学生与黄河的距离;将黄河出现的问题比喻成各种病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说成拯救苦难的母亲河,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探究治理措施,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河长”的巡查工作,有效落实“河长”履职责任,实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严防“黑河、臭河、垃圾河”反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河长,是指镇级河长、渠长、库长和村级河段长、渠段长、库长。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巡查,是指河长通过对责任河道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或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或向镇河长制办公室、上级河长报告,要求协调解决。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河长是责任河道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镇河长办、各河(段)长、河道保洁员、网格化监管员要结合保洁、监管等日常工作,积极协助河长开展巡查,发现河道水质异常、入河排污口排放异常等问题时第一时间报告行政区域内河长。

第三章巡查范围

第五条全镇范围内镇、村(社区)二级河道、水库、各类渠系即全镇流域面积5平公方里以上6条河流、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1条水渠。

第四章巡查频次和内容

第六条各级河长要加大责任范围内河、库及渠系巡查力度,监督河道、水库、渠系整治情况。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社区)级河段长每二天一巡查。

各地应组织河道保洁员、巡河员、网络化监管员等相关人员每天对河道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辖区内河(段)长。

第七条各级河长巡查原则上应对责任河道进行全面巡查,并覆盖所有入河排污口、主要污染源及河长公示牌。

第八条河长巡查应重点查看以下内容:

(一)河面、河岸保洁是否到位;

(二)河底有无明显污泥或垃圾淤积;

(三)河道水体有无异味,颜色是否异常(如发黑、发

黄、发白等);

(四)是否有新增入河排污口;如何排污口排放废水的颜色、气味是否异常,雨水排放口晴天有无污水排放;汇入入河排污口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行业企业等是否存在明显异常排放情况;

(五)是否存在涉水违建构筑物,是否存在倾倒废土弃渣、工业固废和危废,是否存在其他侵占河道的问题;

(六)是否存在非法电鱼、网鱼、药鱼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

(七)河长公示牌等涉水告示牌设置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倾斜、破损、变性、老化等影响使用的问题。

(八)以前巡查发现问题是否解决到位;

(九)是否存在其他影响河道水质的问题。

第五章巡查记录

第九条各级河长巡查过程中或巡查任务结束当天,应当及时、准确记录河长巡查日志、以纸质或信息化记录等形式存档备查。

第六章问题发现报告和处理

第十条各级河长在巡查工程中,发现问题的,应当妥善处理并跟踪解决到位。

镇级河长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安排解决,在其职责范围内暂无法解决的,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将问题书面形式报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上级河长协调处理。

村级河长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安排解决,在其职责范围内暂无法解决的,要及时报告镇级河长,由镇级河长协调解决或提交有关职能部门,所提交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或难以确定责任部门的,镇级河长可提请上级河长协调,落实责任部门。

镇级河长要对职能部门处理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跟踪,确保解决到位。

第十一条各级河长接到群众的举报投诉,应当认真记录、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内赴现场初步核实。

举报反映属实的问题,应当予以解决,并跟踪落实到位。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参照巡查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各级河长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将投诉举报问题处理情况反馈给投诉人。

第七章考核惩罚

第十二条河长巡查工作考核,应当结合本年度巡查工作的检查、抽查情况,重点考核巡查到位情况和问题及时发现、处理、提交、报告、跟踪解决到位情况及巡查日志记录情况。

第十三条各级河长巡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黑河、臭河、垃圾河”严重反弹、被省级以上媒体曝光或者发生重大涉水事件等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其中涉及领导干部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予以问责:

(一)巡查中对有关问题视而不见的;

(二)发现问题不处理,或未及时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处

理的;

(三)巡查日志记录弄虚作假的。

双福镇“河长制”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一、双福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第一条双福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可根据会议议题需要,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其他参会人员。

第二条会议议题和时间由领导小组组长确定,镇河长办公室承办。

第三条会议主要事项:制定落实河长制工作重大政策;全面部署全镇河长制工作;研究审议河长制全局性重大问题;听取全镇河长制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跨领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研究确定河长制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方案;研究决定河长制表彰、奖励及重大责任追究事项;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二、总河长工作研判及会议制度

第一条双福镇总河长会议由总河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根据会议议题需要,由总河长确定人员。

第二条会议议题和时间由总河长确定,镇河长办公室承办。

第三条会议主要事项:研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事项;研究镇级层面工作方案、工作要点、相关规划和制度;研究布置全镇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相关工作,并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跨领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经总河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三、镇、村级河长工作研判及专题会议制度

第一条镇级河长工作会议由镇级河长主持召开。

出席人员:镇级河长及联络员,河长办公室有关成员,河流所涉村(社)河段长,镇级河长指定的其他人员。

第二条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经镇级河长同意后召开。

第三条会议议题和时间由镇级河长确定,镇级河长联络员单位承办。

第四条会议主要事项: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以及总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研究落实“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的措施;研究所涉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河湖所涉村(社)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经镇级河长同意研究的其他事项。

双福镇“河长制”督查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各级河长工作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对象

各村(社)和有关成员单位。

二、督查领导机制

督查工作在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进行,通常由镇纪委和镇组织办及河长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每季度督查一次,全年不少于四次。

三、督查方式

一是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二是实地抽查河道、湖(库)整治情况,三是查阅河长制工作资料台账,四是听取汇报。

四、督查主要内容

(一)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河长制是否全履盖、河长制机制建设是否健全、河长制长态化工作机制是否建立、河长制资料台账是否齐全、河道整治工作是否有力推进等。

(二)河长办工作开展情况。镇河长办是否做好治河的政策支持工作、是否协助河长做好治河工作中的协调工作、是否做好河长信息、报表的及时上报工作。

(三)上级单位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标准和要求整改落实到位。

五、督查结果运用

(一)督促整改。对河长制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督促整改到位,并将每一季度督查情况反馈镇党政办,作为工作年度考核综合评分的依据之一。

(二)及时通报。每次的河长制工作督查及考核情况,镇河长办将以通报形式报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双福镇“河长制”信息公开和通报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信息公开制度

(一)原则:及时(主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准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高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报送)。

(二)公开:各级河长名单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显要位置设立公示牌,公布河流名称、管护范围、管护目标、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三)通过镇级河长工作微信群和QQ群,随时报送信息、图片资料,宣传各地做法及经验。

(四)各村每月16日前将贯彻落实进展情况报送镇河长办公室,每年12月10日前将年度总结报送镇河长办公室。

二、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一)通报方式:镇纪委、镇组织办、镇河长办公室通过日常巡查和督查发现的问题,经责任单位整改后不彻底或整改不力,效果不明显的,由镇河长工作领导办公室在全镇范围内通报;通过专项巡查,重点督查发现的问题和亮点,由镇河长工作领导办公室在全镇范围内通报;上级督查组发现的问题或亮点,由镇政府在全镇范围内通报。

(二)通报内容

1.年度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推进情况;

2.对重点督办事项的处置进度和完成效果;

3.河流保护管理和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处置;

4.奖励表彰、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等事宜。

(三)通报结果的运用

1.通报结果将计入年度河长制工作考核的综合评分;

2.作为约谈、诫勉谈话和问责的依据。

双福镇“河长制”考核奖惩制度

为确保我镇“河长制”目标任务的落实,使“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现根据市相关会议及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涉及河、渠、库的河长、渠长、库长。

二、考核内容

“河长制”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河长制”工作制度机制、“河长制”工作督考、“河长制”基础工作等指标。

三、考核方式

“河长制”考核由镇“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组成考核检查组,按照“统一标准,分组考核”的原则,采用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检查、查阅台帐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四、奖惩制度

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河长予以通报表彰;连续2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河长,参照相关办法对其问责,追究其责任。

双福镇“河长制”工作督查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上级河长制会议及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全镇河湖(含库、渠)综合治理,落实属地河长制工作职责,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根据《峨眉山市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峨总河长办法【2017】2号)和《双福镇环境维护与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双委法【2017】3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村级完成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的考核。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三条考核实施主体为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由镇河长制办公室牵头。镇河长制办公室根据每年初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经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组织实施,涉责,并将考核结果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定对村(社)的年度具体考核内容,由镇河长制办公室每年底制定年度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按百分制计分。

第五条各村(社)考核主要内容为以下9个方面。

(一)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情况。

(二)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开展对非法侵占河道、非法采砂、乱占滥用岸线等突出问题的清理整治情况。

(三)水污染防治。落实国家水十条和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情况。

(四)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河湖水环境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情况。

(五)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河滩湿地、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河流健康评估等情况.

(六)执法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等情况。

(七)项目资金。中央、省、市级涉水建设项目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本级财政涉水建设项目投入情况。

(八)工作保障。河长制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设、机制建立、整治方案及年度计划、人员及经费保障、信息报送等情况。

(九)加分指标。工作有创新,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上级表扬和新闻媒体正面宣传报道等。

第四章考核程序

第六条年度考核工作每年年底开始,4年12月底前完成,按以下3个步骤进行:

(一)自查。各村(社)对照本办法和评分细则,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于12月5日前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二)核查。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15日前,组织对各村(社)上报材料进行审核查。

(三)综合评价。12月31日前,镇河长办公室对各村(社)

自查情况、核查结果、日常督查、暗访等情况,汇总整理、量化打分后,形成考核报告报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第五章结果运用

第七条实行正向激励。考核结果作为镇党委、镇政府对各村(社)党支部和村委班子考核、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实行问责追责。对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达标”,群众满意度较低,纪委监察和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单位,由镇河长制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贵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责任追究,并予以通报。

第六章工作要求

第九条各村(社)应当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情况,主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对不负责任、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应当追究责任。

双福镇“河长制”职能职责及任务分工

一、工作职责

(一)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统筹协调上级领导小组、总河长会议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组织审定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研究解决河长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审定河长制工作的考评奖惩和重大责任追究事项。

(二)镇总河长职责:镇总河长对辖区范围内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事项,审定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方案、工作要点、考核办法、相关规划和制度;研究布置全镇6条主要河流、2个水库、1条水渠实施河长制相关工作,并督促检查,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大问题。

(三)镇级河长职责:镇级河长为相应河流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相应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负责贯彻落实镇领导小组以及镇总河长会议确定的事项;负责领导相应河流的管理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牵头组织制定相应河流一河一策治理管护方案,明确年度具体目标、问题、责任和任务,并协调督促下级河(段)长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下一级河(段)长履职情况及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察督导、考核评价,问责追究;统筹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

(四)镇河长办公室职责:研究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审核一河一策治理管护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推进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镇河长会议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河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督导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督促各村(社)、有关部门(单位)推进河长制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掌握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收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供决策参考;上报相关信息。

(五)责任村(社)职责:各村(社)是所辖行政区域内河、库、堰水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为:根据“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区域内河、库、堰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六)单位职责

镇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好河道管护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1.镇党政办:负责做好河道水环境治理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负责做好河道管护方面的宣传报道,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

2.镇纪委、镇组织办:负责定期不定期对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开展滞后的进行通报批评;

3.镇中学、镇小:负责加强学校周边河道环境管护,按规定处理学校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水环境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学生不向河道乱扔垃圾,不在河里游泳,确保学生自身安全;

4.镇派出所:负责涉河、涉水治安、刑事案件的查处工作;

5.镇财政所:负责河道水环境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负责保障河道生态清淤和长效管护经费、监督河道管护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

6.镇国土办:在推进村庄土地整理中落实河道保护措施,禁止侵占填埋河湖水域。负责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负责指导、监督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涉河违章建筑进行联合查处;

7.镇城建办:负责会同国土、水务部门划定河道蓝线范围,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确保行洪安全,并加强城镇规划与管理,抓好排涝排污,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做好新建住宅施工图审查管理相关工作,做好项目规划定点审批等工作;

8.镇农业管理办:负责加强对交通主干线河道岸线整治保护,禁止随意向路边河道倾倒弃石弃土,确保行洪畅通。负责管辖区域内船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开展河道疏浚清淤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河道岸线、堤防、水域、采砂、取排水行政管理;负责对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使用农药的行为,做好临河田边河道保洁工作的宣传监管;负责查处违规渔业行为和非法捕鱼行为;负责依法打击乱占、乱建、乱倒、侵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畅通的行为;

9.镇防疫站:加强畜禽养殖环节防疫检疫和执法监管和河道养殖管理,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止面源污染;

10.镇环保办:负责指导和监督河道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入河污染源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源执法监管和水质监测;负责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监管工作;负责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11.镇林业站:督促指导管护生态公益林、修复湿地,搞好沿河绿化建设及维护工作。负责指导、监督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12.双福卫生院:负责卫生职责范围内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督促指导全镇医疗机构处置医疗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水;

13.双福工商所:负责组织河湖管理范围内及沿线无照经营活动的依法查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围垦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流水域岸线生态功能。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大规模绿化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

(二)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镇境内从严执行水污染排放标准。全面排查入河污染源,全面取缔和禁止肥水养殖;加强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落实部门职责,分头推进防治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流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推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快城乡水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落实生产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坡耕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推进水环境自然修复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净化调节功能。加强河流湿地修复与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开展河流沿岸绿化造林,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双福镇“河长制”投诉举报受理制度

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河、湖(库)水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和打击污染水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级河长电话及监督举报电话均要在河长公示牌上公布,一旦接到举报,河长需在第一时间赴现场,听取举报人和群众意见,实地调查、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置的,专题研究,并以督办函方式转交相关河(段)长或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和要求予以查处,确保整改到位。

二、鼓励实名举报下列违法行为:

(一)排污单位偷排、漏排、直排废水;

(二)违反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设置暗管排污;

(三)河道中乱采、乱挖、乱堆、乱建及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

(四)河道周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乱排、直排污水行为;

(五)河道及河岸垃圾未处置到位等情况。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电话举报或来人举报等方式,需提供涉河违法行为发生时间、地点、基本事实(或违规现象),必要时提供相关照片等证据材料。

四、对实名举报的问题,河长必须做到件件处置、事事回应,由接报地进行核查,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举报人,向社会公开。

五、镇河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落实专人负责河道管理投诉举报及受理工作,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档案,包括记录、立案和查处情况,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其姓名、身份、居住地等信息泄露,否则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六、举报人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严禁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举报电话:0833-。

双福镇“河长制”重点项目

协调推进制度

为及时协调解决改善河道水质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合力,确保完成年度治理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1、重点项目协调指的是镇级河长会同职能部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2、重点项目协调由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收集梳理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在地政府的等相关单位会商,并负责实施。

3、与会人员

镇级河长、村级河段长、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所在村居干部和群众代表、其他相关人员。

4、例会执行

镇级河长根据报表和季度报告情况定期不定期及时召开例会,指导开展防洪排涝、水污染整治等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涉及镇级层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重点工程和重点整治工作的落实。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根据会议协调结果做好与各相关单位的衔接工作,跟踪落实,定期向河长汇报工作进展,并做好会议纪要备案。

5、河长要切实履行协调督促的职责,在职能部门单位协调发挥应有作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镇“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对所辖河道每个重点项目做好日常联系沟通工作,全程跟踪,紧抓落实。

6、开展重点项目督查活动。通过现场察看、汇报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重点项目难题协调推进情况和问题落实整改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及时通报项目督查情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双福镇“河长制”河道保洁长效

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镇河道保洁工作,恢复河道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机制,结合我镇水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对全镇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河道全部纳入保洁范围,主要保洁河道漂浮物、河道滋生物、生活和生产垃圾,清理河道岸边围栏、杂物和垃圾等。河道保洁要达到“四无”标准:即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边无围栏养禽、河岸无暴露垃圾。把打捞的垃圾、杂物及时送到规定的垃圾堆放场所,垃圾、杂物要日产日清,确保河道环境整洁。实现“流畅、水清、岸绿、鱼游”的河道保洁管理目标。

二、人员组织保障

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成立镇、村二级河长机制。书记、镇长担任总河长,其他镇级领导担任河长,村委会书记或主任担任河长。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专人负责专项工作。

三、河道保洁管理范围

主要是镇域内的6河、2库、6水渠。

四、河道保洁工作要求

1、建立河道保洁工作制度,并在主要河道边设立河长制度牌。按照各村所在河道的地理位置,明确本单位所保洁的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镇政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接受指导监督。

2、必须保证保洁质量。

保洁队伍要根据河道保洁要求,达到“四无”标准,日常保洁每天开展一次,日产日清,遇特殊情况,随时保洁,确保河道整洁、畅通。

3、实行监督与管理

对河道保洁单位,实行镇监督管理,不定期的抽查,年终实行综合评定。

五、各级河长对河道实行常态化管理。

在全镇主要河道边安放宣传与制度牌,日常对保洁管理人员和保洁队伍实行监督与检查,同时接受全镇群众的投诉。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7

*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是水利部召开的第七次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也是这次防洪规划最后一个流域的审查会。刚才,翟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流域防洪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了影响防洪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强调了要处理好六方面的关系,对*流域防洪规划审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翟部长的讲话对开好这次会议和*流域今后的防洪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简要地回顾年以来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规划工作,对如何做好防洪规划的下一步审查收尾工作讲3点意见。

一、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8年大水以来,水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对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以防洪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8~*4年的7年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达2411亿元,其中用于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为1607亿元,占同期中央水利基建总投资的67%,防洪工程建设成绩显著。

一是堤防达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全面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3578公里堤防加固工程。二是黄河小浪底、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一批重点江河控制性枢纽工程相继完成或开工建设,1582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三是国家重点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部分恢复了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蓄洪容积。四是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得到加强。国家防洪指挥系统顺利实施,防汛通讯、洪水预警预报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7年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水库建设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通过7年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各流域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完善,在防洪减灾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我国主要江河汛期的特点,尤其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现有的流域和重要区域的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健全,防洪减灾能力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北方多沙河流,由于多年不来洪水,淤积严重,河道萎缩,过洪能力严重降低,*3年黄河、渭河的小流量高水位、小水大灾都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二是南方主要江河汛期洪水峰高量大,能否安全合理安排洪水仍是一个严重问题。比如长江虽有三峡工程和长江干堤,但遇54年洪水,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仍然很大。从全局看,蓄滞洪区建设滞后仍然是重要江河抗御大洪水的主要薄弱环节。三是病险水库较多,给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出现,高强度的点暴雨现象频繁发生,给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带来极大风险。四是防洪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防洪配套法规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洪水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社会自觉的防洪、避洪意识较低,依法行政、依法防洪还缺少有效的社会管理基础。五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基础设施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淹不起,不能淹,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建设,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标准。

针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地思考和总结防洪减灾工作,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现在提出了全国和各流域防洪规划成果,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反红减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并经过专家多次科学严谨和审查,勾划今后我国防洪减灾蓝图的规划成果,反映了我国防洪减灾的实际,符合新时期党关于防洪减灾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防洪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

全国和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是水利部过去几年来水利规划工作中的重头戏。为了做好防洪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各流域机构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规划基础性工作;我部先后召开了各流域防洪规划座谈会,多层次、多方面地征求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专门成立了防洪规划审查核心专家组,各流域防洪规划正式审查前都要召开了核心专家组的预审会;规划成果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最后提交到正式审查会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应该讲,这一轮的防洪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比较扎实,体现了规划编制单位和专家门求真务实、讲究科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也反映出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精神。

这次防洪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认真贯彻了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河道地形、地质及河势演变进行了普遍测量,更新了七大江河基础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各流域洪水、灾害特点和灾害成因及其根源,对流域防洪形势、防洪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二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洪水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比较科学合理地划分了主要江河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并对其在防洪减灾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承担的任务进行了界定。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了全国和各流域防洪减灾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其布局,力求妥善处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控制洪水与规避风险、防洪与减灾等关系,科学安排洪涝水出路。四是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强调了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防洪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现代防洪管理制度,减少和规避洪水风险。五是统筹了防洪减灾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安排洪水出路方案时,充分考虑了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使防洪工程既发挥抗洪减灾作用,又发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效益。

具有这些新的特点的防洪规划的编制完成,标志着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与洪水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规划在国务院批准后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既是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的依据,也是政府加强防洪减灾社会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约束社会涉洪行为的准则,对完善我国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和提高江河总体防洪减灾能力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做好防洪规划的报批和收尾工作

目前,防洪规划工作已进入尾声,流域防洪规划审查工作行将结束,但全面完成防洪规划工作还有大量后续工作要做,下一步要继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做好流域防洪规划报告的修改完善。各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单位要抓紧进行防洪规划审查后续工作,认真整理和归纳审查会上专家、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和财力可能,以及国家近期出台的各项有关移民、土地、环保等各项政策,合理安排规划中提出的建设项目,按照审查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规划报告。在规划报告修改过程中,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与大力支持和配合,对一些仍然有分歧的问题,要本着团结治水的精神,求大同,存小异,使规划得以尽快地上报审批。同时,各流域要对流域防洪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研究,为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防洪问题做好论证准备,也为修订流域综合规划奠定基础。

二是做好全国防洪规划报告的修改工作。流域防洪规划的审查会后,各流域防洪规划都作了修改完善,全国防洪规划要根据各流域审查意见和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修改情况作相应调整,及时补充完善、更新调整相关内容,修改完善好全国防洪规划报告,为报批做好准备。

三是认真做好防洪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在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修改完善以后,全国防洪规划审查工作组要及时组织各流域机构编写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及其相关成果将在进一步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在规划上报审批过程中,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请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

四是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水法》、《防洪法》的要求和审批权限,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的省内河流的防洪规划组织审查,为本省江河防洪减灾工作奠定规划、建设和依法管理基础,为规范各类开发利用河道和水资源的行为,依法行政和管理提供依据。各流域机构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协调,发挥流域机构的管理职责,做好服务。

五是对于西北、西南诸河,内陆河流以及独流入海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河流,要以各有关流域机构为主,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各河流的防洪规划进行审查、修改完善,依法进行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继续发扬团结治水精神,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局部服从全局,支持流域机构的开展工作。

六是各规划工作承担单位要安排好力量,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人精神,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做好防洪规划审查后的后续工作,按时完成。希望各流域机构的同??领导汇报,组织各有关方面专家,召集流域片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真研究,做好协调,落实责任,尽快开展工作并在年内完成。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8

*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44号文件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现将《工作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工作意见》,进一步增强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有的长江、黄河等流域综合规划在指导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规划的编制距今已近20年,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规划思路和内容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的需要。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对于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行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深入学习《工作意见》,充分认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紧抓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二、深刻理解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把握好规划修编的重点和方向。本次修编的流域综合规划应是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最基本的是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在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需求的同时,从维系河流可持续的目标出发,研究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制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能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根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科学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问题,对于生态良好的流域,要协调好流域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对于生态处于严重恶化状态的流域,要将生态修复作为规划修编的主要方向,提出有效遏制流域生态恶化的规划方案;要从保护流域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出发,对存有争议的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从严控制,待今后认识统一后再作调整;要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流域的特点,保持各流域综合规划的特色。

要按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由以往流域综合规划以重大工程论证、流域治理开发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保护、严格管理为主,更加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河流的关系,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地区、各行业和各部门在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中的关系,使流域综合规划成为政府实施流域综合管理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9

党中央、国务院对流域综合规划非常重视,20*年,总理就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作出了重要批示。今年元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全面阐述了做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重大意义,部署了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明确由水利部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建立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流域综合规划工作,泰波副省长在元月5日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随后,我省专门成立了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今天,泰波副省长组织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推进我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作个发言。

一、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规范流域水事活动、实施流域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先后编制了“四水”干流、部分支流及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对指导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污染防治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规划我省主要江河流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治理和开发,许多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如洞庭湖重点垸堤防加固、藕池河、南洞庭湖洪道整治、五强溪水利枢纽、江垭水库等相继建成,皂市水库、洮水水库等建设进展顺利,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江河的防洪能力、调蓄能力和供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综合规划年代普遍久远,规划思路和主要内容都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河流综合规划的规划期已满,规划的基础资料已过时;二是当时的规划重点主要是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流域管理等工作重视不够;三是对流域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认识不足,涉及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规划内容欠缺;四是随着我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流域综合规划与之相协调和衔接;五是流域综合规划滞后于部分专业规划,难以合理规范和有效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导致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特别是部分地区的“跑马圈河”,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造成对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六是受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影响,我省尚有一大批河流还没有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制约了相关河流的有序开发,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有的还造成防洪和生态隐患,给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流域水资源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尽快启动、全面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的部署,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系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对流域洪水、干旱、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河流情势的影响,深入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为前提,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二是科学论证和统筹协调兴利与除害、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以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整体与局部双赢、近期与长远兼顾为目标,明确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优先领域和顺序,充分发挥河流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对生态良好的流域,协调好流域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对生态严重恶化的流域,提出有效遏制流域生态恶化的措施。

三是按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能开发、河流岸线利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制订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节水、灌溉、水能开发、河流生态、水土保持、航运等规划目标,拟定流域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明确不同河流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和任务。

四是根据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目标,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流域综合规划方案和各专业规划方案,分别对各流域到2020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做出总体部署,科学确定流域防洪减灾的总体布置,合理安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重大工程布局。

五是合理估算流域综合规划实施的投资需求,科学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是根据流域各类河流河段的功能区划和规划方案,按照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研究提出保障河流功能有效发挥、加强流域管理的政策措施。

三、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基本思路

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我省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着力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全面节约、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协调的原则。要优先考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发展规律,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安排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正确处理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行业之间的关系。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原则。合理安排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布局,研究制定流域内不同功能区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原则。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抓住流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矛盾,结合流域特色,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近期与远期的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和实施方案。

(三)规划范围

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范围:一是洞庭湖和跨市(州)的河流;二是水资源短缺严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与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规划相对滞后的河流;三是水资源、水能资源过度开发的河流。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省里共要形成湘、资、沅、澧、汨罗江、新墙河、洞庭湖、省内珠江流域部分共8本规划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全省流域综合规划要点报告,对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或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河流,其规划成果要纳入综合报告。从分级负责的角度来说,流域面积为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流域综合规划工作由省里负责,3000平方千米以下的原则上由市(州)县(市区)负责,但部分矛盾很大、难以协调的河流由省里负责。

洞庭湖区作为本次规划的重中之重,兼具三大功能:一是长江中游洪水调蓄区,二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区,三是长江生态平衡的功能区,如何根据三大功能选好项目,包括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航运以及水环境保障,如何减少超额洪量,增加实际可调蓄容积,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提出措施,确保规划中既有防洪工程又有水资源配置工程。在修订工作中,要将洞庭湖定位于“健康长江”体系之中,提出治理洞庭湖的新举措。

(四)规划要求

根据科学发展观对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要求,本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应该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流域综合规划本身必须是指导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从维系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研究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即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或红线,以此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要根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指标,科学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问题,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作为规划修编的主要方向,提出有效遏制流域生态恶化的规划方案。三是总结上一轮流域综合规划、流域开发利用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新一轮综合规划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四是为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科学确定控制性指标。五是根据流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因地制宜,突出流域的特点,体现流域综合规划的特色。根据前面提出的六个方面规划任务和上述五个方面的要求,修编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内容。

第一,着眼于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能力。目前,我省四水及洞庭湖流域仍存在堤防防洪标准低,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弱,病险水库隐患严重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划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分析并合理安排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工程布局,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巩固防洪基础设施,加强洪水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第二,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以水资源科学配置为核心,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确定流域中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研究提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着眼于提高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能力。针对不同流域的特点,充分考虑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确定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和纳污能力,完善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环境整治,注重恢复水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

第四,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统筹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任务,处理好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城乡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关系,兼顾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理确定流域开发利用的布局和方案,进一步完善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第五,着眼于提高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针对目前流域综合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协调好流域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深入研究洪水风险管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河道管理等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将各项涉水涉河事务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和完善流域水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流域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真正做到科学治水、依法管水。

(五)工作措施

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全局和长远,需要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依法有序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已成立湖南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泰波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规划办公室设省水利厅。各地要建立相应的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促进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协调开展。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规划咨询论证,成立专家组,对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进行审查;对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讲究工作方法。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流域防洪、水资源等规划为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要认真总结、评估现有流域综合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利用已编制完成和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成果。对已完成的有关专业规划,要按照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复核,符合要求的可直接纳入综合规划,不符合要求的应结合流域实际进行调整;对于尚未编制或者需要编制的专业规划,应根据综合规划的要求开展工作。流域综合规划要与区域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四是确保工作进度。力争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洞庭湖区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主要支流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和编制工作。

中小河流治理指导意见篇10

(一)环境优美是____的特质和特色。在“生态强县”的建设中,要进一步彰显____的生态特色,发挥生态优势。每一个____人都为环境优美而自豪,环境是____未来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更是____发展的优势。如果保护不好____的生态环境,就是断了子孙后代的饭碗,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二)建设美丽____是各级党委、政府对____的要求。各级领导到____来调研指导工作,对我们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如果我们不保护好,甚至是破坏了环境,我们将愧对各级领导的信任和要求。

(三)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是人民的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每一位干部、每一位群众都希望____山更蓝、水更清、生活更幸福。保护好环境也是每一个____人的期盼。

(四)保护好、建设好美丽____是党政干部的重要责任。____的优势在生态,未来发展的基础也在生态,各级领导干部是____的建设者、管理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部门之职、干部之责。我们每个党政部门的干部要切实担责履职,共同建设好美丽____。

二、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环保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体责任不到位。乡镇和村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目前存在疏于管理、懒于管理、不敢管理的情况,碰到难事推、遇到狠人躲、见到熟人让,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二是监管责任有差距。重发文、轻督查;重治标、轻治本;重突击、轻长期;重当前、轻长远;重教育、轻处罚。

三是制度流于形式。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不少,但是有制度难落实,有制度不落实。

四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差;讲个人权益不讲集体利益;讲家庭环境不讲集体环境;顾小家不顾大家。

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垃圾收集处理不规范,农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沿河沿沟沿路倾倒现象普遍。二是养殖污染严重,养殖业发展无序、缺少规划、选址不当。三是施工扬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渣土管理不规范、运输车辆不覆盖,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占用河道。四是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不强,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企业主体责任监管不到位等等。上述这些问题和现象,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责任落实问题,有的是监管问题,无论什么原因,什么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须唤醒我们的良知与责任。

三、采取过硬措施,确保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乡镇、村主体责任。谁的土地谁管理,谁的区域谁负责,一个星期以后,全县开展一次拉练式检查,要确保河道不能有垃圾。

(二)硬化部门宏观指导和监管责任。环保、水利、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结合自己的部门职责,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

(三)落实政府的督查责任。政府办公室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督查,之前进行的督查要落实到位。

(四)发挥部门的配合责任。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环保、国土、水利、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发现问题及时通气,不能推诿、扯皮。

(五)发挥社会参与和监督责任。环境整治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仅仅依靠几个干部是不行的,每一个人都是环境整治的参与者、监督者。

(六)突出纪律部门的追责责任。纪检部门要加大追责力度,对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

环境整治的长期目标是形成制度健全、运转有序、整体发力、永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近期目标要实现河道清、垃圾无、不乱排。重点区域是茅坪城区、周边村和乡镇集镇所在地,茅坪河、九畹溪、童庄河、香溪河、三渡河、牛口河、青干河等主要支流河道。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监督管理的作用。

四、创新体制机制,打好环境整治工作持久战

(一)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垃圾转运体系。县住建局对乡镇和农村垃圾转运体系建设提出意见。

(二)规划完善乡镇垃圾收集及处理体系。

(三)加快推动垃圾综合利用。

(四)对乡镇、村垃圾收集和清理实行以奖代补财政补贴。县政府办要综合研究乡镇和农村垃圾收集、管理、处理的政策措施。

立足抓好当前重点工作:

一是迅速开展主要支流(茅坪河、九畹溪、童庄河、香溪河、三渡河、牛口河、青干河等)“万人洁河”行动,确保在一个星期内清除所有河道内的垃圾。

二是全面打响农村垃圾处理的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