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十篇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十篇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5:45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垃圾分类;结构性困境;环保;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94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富国为强国之基,资源环境为富国之本。环境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环境的问题,我国也在为改善环境做了很多的努力。两年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第一次被提出来。在这以后,主席又多次在会议中提到了环保的问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为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垃圾分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垃圾分类处理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中重中之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而且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置量,改善环境质量。主席在2016年12月21日主持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更是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纳入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因此,为了应对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中所出现的问题,缓解环境压力,研究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1.2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以安徽省为主体,从制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外部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安徽省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我国以后垃圾分类的回收开展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现今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垃圾问题日趋严重,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研究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和节能的意识,转变现在的垃圾投放的行为,对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垃圾分类不仅有助于减环境压力,而且能够节约资源,进行废品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垃圾分类还能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因焚烧垃圾带来的“二次污染”以及能源浪费。

安徽省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因此,研究安徽省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对于省内的节能环保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安徽省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安徽省的垃圾分类处理并没有普遍实施,这是由于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限制,近几年也只是在部分地区开启试点,但是结果却并不是很理想。从2003年开始,安徽合肥便在研究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在2011年,合肥市选择了部分小区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但是,5年后,这些试点的小区垃圾分类却渐渐停止了。这次垃圾分类试点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垃圾分过了类,垃圾车在装垃圾的时候又混着装,这对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合肥的垃圾处理厂并没有完成建设,这对后期的垃圾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2016年4月合肥重启了垃圾分类试点,总结出原先垃圾分类试点失败的原因后,这次合肥的垃圾分类试点运用了二维码技术,一户一个二维码。加上合肥的垃圾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垃圾分类的后期处理的问题也解决了。正确分类和投放垃圾后,居民还能够进行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礼品,垃圾袋也是免费发放,这都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

3安徽省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样也是社会问题。垃圾分类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本文将从制度社会学的视角阐释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的结构性困境,然后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其他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1人口结构困境

不同的社区在垃圾分类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社区的人口结构是影响垃圾分类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后,使得我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和人员的流动性不断上升。城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徽省东部地区的不少人进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安徽南部地区务工。很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在社区租房生活,成为社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两个图是2015年合肥市的人口结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合肥市的流动人口很多。作为安徽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合肥,近几年,它的教育、科技,还有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及政府积极筹建的部级滨湖新区……这些发展规划更是为合肥吸引来了更多外来人口的流入。

表1是调查通过合肥市相近的四个社区的相关数据。在外来人口比例上第四社区比例最少为29.5%,第三社区比例最高为40.7%,第一、第二社区分别为32.4%和36.4%。四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第四社区的垃圾分类效果最好,分类投放率和投放准确率都比较高,第三社区的垃圾分类效果最差,一、二社区的分类效果相对较差(见表1)。

从表中可以得知,外来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效果比本地人的垃圾分类效果较差。在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有下面几个原因:(1)熟人社会监督机制失效。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是熟人社会,社区选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当地的居民比较熟悉,监督效果也很好。因为当地人之间相互熟悉,道德机制对他们的约束能力较强,再加上垃圾分类不好会伤及他们的面子,所以熟人社会的监督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对流动人口而言,熟人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机制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到底不是很理想。(2)流动人员没有归属感。外来流动人口是背井离乡的外出就业人员,对他们而言,现在居住的地方只是暂时安身的地方,从而导致他们对社区没有归属的感觉,对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垃圾分类较为繁琐,还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这就更使得他们比较排斥社区的垃圾分类。(3)制度设计的缺失。在设置垃圾分类制度时没有将户籍因素纳入参考标准中,这在我国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很常见。F在安徽合肥的垃圾分类试点则通过运用二维码技术,一户一个二维码。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员还可以根据二维码,对居民分类过后的生活垃圾进行检查,做得不好的还能够找到负责人。这种智能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解决制度设计上的缺失,也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了不少好处,更加有利于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现在这种智能设施只是在合肥的垃圾分类的几个试点社区有,安徽省的大多地区还存在制度设计的缺失,如果以后这种智能设施能够普遍实行的话,将能大大的提升垃圾分类效果。

3.2实施主体困境

在安徽,社区的垃圾分类制度是政府制定实施的。社区物业的环境保卫工作和垃圾的分类处理有些是重合的。所以,垃圾分类的推行可以借助于社区物业已有的垃圾收集系统,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约时间和资源,还能够更加快速的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从此来看,物业公司是垃圾分类推行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

在参与垃圾分类实施时,物业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有其与政府的关系会影响他的态度,这就造成了物业公司有时候很难与政府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顾客取向”的理念也会在物业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垃圾分类制度开始实施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这使得物业在垃圾分类中能够采取的对策并不多。在垃圾分类实施和顾客满意难以两全时下,物业倾向于选择后者。这也就造成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时的另一个困境。

3.3监督成本困境

普遍实施垃圾分类制度目标是让居民能够自觉的进行垃圾分类。很多国家在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时,会制定一些法律文件,从而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加以约束。由于我国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很多制度和体系不完善,居民很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所以说大多时候还要依靠社区自己找到的监督方式进行监督。

在又想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又要依靠监督时,解决监督的方式和成本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在垃圾分类实施的初步阶段,有些小区的监督成本比垃圾分类设施的运行成本还高。这使得有些社区不得不放弃监督,转为依靠居民的自觉投放,但是这种方法又使得垃圾分类效果过低。这也就造成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监督成本困境。

3.4垃圾分类的“认知-行为”脱节困境

在进行实地调查时,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认知-行为”脱节现象在社区垃圾分类中很是明显。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行为有明显的脱节。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年龄群体脱节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小孩和老人的脱节程度比较低,大部分都能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但是中年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确很少,表现出明显的垃圾分类“认知―行为”脱节。

老人之所以能够积极的参与垃圾分类,这和他们的自身条件还有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来,老人在家没事干,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另一方面,老人生活比较无聊,参与垃圾分类能够丰富其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还实现了自身价值,使其很有成就感。儿童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很高,调查发现,没有小孩的家庭垃圾分类效果明显差于有小孩的家庭。小孩处于社会化的早期,由于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有着较高的权威,所以小孩一般比较听老师的话。在学校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可以让小孩能够积极的进行垃圾分类。中年在垃圾分类中表现出明显的“认知-行为”脱节现象的原因是中年人一般作为家庭收

入的主要来源,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对其他事物的关心程度比较低,从而导致其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参与的也少。其次,从个人的收益性考虑,垃圾分类收益小,但是耗费的精力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也是导致中年人往往选择放弃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4安徽省垃圾分类处理结构性困境的对策建议

现在,安徽省的垃圾分类制度实施虽然存在很大的困境,但是如果关键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话,将会对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一,对于人口的结构性困境,最为重要的是对安徽的流动人口加以特殊考虑。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水平对社区整体的垃圾分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就必须提高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水平。所以,需要使社区的功能和建设加以完善,进而增强外来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比如,可以在定期举行一些活动,让流动人口参与进来,增加他们与社区其他人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按照不同地方的习俗举行不同的活动,让流动人口感受到家的感觉,从而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同时,还需要设计出适合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监督、激励机制,从而使他们更多的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还可以利用和合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相同的智能系统,结合“二维码”技术,一户一个二维码,不仅能给解决制度上的缺失,还能够降低监督成本,对人口的结构性困境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对于实施主体困境,提高物业公司的参与度是关键。要想提高物业公司的参与度,需要保证物业公司的收入和支出_到一定的平衡。因此,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居民垃圾分类收费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且,垃圾分类也可以使部分废物得到回收利用,从中产生的收益也可以反过来用于促进垃圾的展开。

第三,对于监督成本困境,如何在实行监督机制的同时降低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在社区中选择一个熟悉社区环境和居民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一来,有利于垃圾制度的实施,二来,可以更好的管理和监督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然后再选出有责任心和关心社区的居民作为志愿者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和监督,并且每人每个月给予一定金额的补助,这样将会大大的降低监督成本。

第四,对于“认知―行为”脱节困境,应当注重提高中年上班群体的垃圾分类水平。常规的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带动大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垃圾分类的奖励力度,在提高中年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同时,降低居民的垃圾分类“认知-行为”的脱节程度。

参考文献

[1]耿言虎.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突破[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13(3).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体系;公众参与

1、前言

城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不仅占用土地,且伴随着二次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据环保部、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现象,已侵占土地75万亩[1]。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市区生活垃圾日均处理量8356吨,年均增长率为6.5%,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破解垃圾围城困境已刻不容缓。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垃圾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的最有效手段[2,3]。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00年,杭州被列入住建部制定的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形成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后G20时代,杭州正向国际化都市迈进,给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湖区作为杭州重要的主城区,其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杭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成败,如何提高垃圾源头分类实效已成为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2、垃圾分类现状

自2010年3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西湖区通过以下五方面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二)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目标责任体系,通过考核评比、选差通报等手段落实垃圾分类目标任务。(三)组建垃圾分类志愿宣传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活动。(四)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创新途径,实施生鲜垃圾专线清运,解决农贸市场空余场地少、分类质量差等问题。(五)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鼓励社区采用激励手段、第三方服务试点等挖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0个镇街、74个社区、354个小区近18万余户家庭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区属112家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约83%,主城区除部分城中村外实现了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3、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3.1政策法规不健全,约束性与激励性动力不足并存

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为了结合杭州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更好地加强生活垃圾管理,近年来,杭州市陆续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具体规定,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条例》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丢弃、如何收集、如何处置,以及如何实施处罚措施等未能给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政策的模糊性给市民、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条例时带来一定难度,从而使得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其次,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条例》指出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鼓励经营者或管理者设置便民回收点,但是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也没有给出奖励、补贴等激励政策相应的具体规定,这对于公众参与垃圾源头分类与减量化缺乏实质的激励作用。再次,规定了监督及惩罚措施,但是当前的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下,一定时期内在执法上显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能体现“多生产、多付费”的原则,无法体现垃圾减量化的激励作用。

3.2末端处置与前段分类脱节,垃圾收运与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城市垃圾除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等生活垃圾外,还包括建筑装修、大件杂物、园林绿化等非生活垃圾。当前,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焚烧场处置,但其面临着消纳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可回收垃圾中具有高价值的部分由企业回收,而大量低价值可回收物(包括玻璃、木头、陶瓷等)面临无人收运的尴尬境地;虽然有害垃圾数量极少,市环保局指定的处置企业仍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处置需求。非生活垃圾的消纳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建筑装修垃圾、大件杂物垃圾主要依靠外运,而部分园林绿化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处置渠道。自2009年推进垃圾清洁直运以来,垃圾清洁直运的推进减少了各垃圾中转站周边的污染,但也因为清运距离的增加带来了清运频次减少、垃圾满溢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同时清运过程中存在将分类的垃圾进行重新混合收集运输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3垃圾处理经费保障不足,资金渠道有待拓宽

城市垃圾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当前城市垃圾治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外加卫生费,尽管杭州已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然而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收缴率并不如意(仅为50%左右),垃圾所收费用并未随着垃圾的增长同比增加,资金无法满足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所需,导致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实际工作中缺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激励经费,无法对分类减量成效显著的社区、单位及市民进行有效激励。同时,随着垃圾分类覆盖面的拓展,对前端垃圾分类设施保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预定目标。但仅靠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拨款解决,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3.4公众参与后劲不足,参与深度与有效度有待提高

城市中80%以上的生活垃圾来源于家庭[4],社区居民是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排放主体,因此居民在垃圾源头分类和收集中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废弃物的利用率、运输成本、末端处置难度等。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环保价值观、环境态度、公共宣传教育、具体环境知识、感知到的行为动力心理因素等。尽管已经开展了多元化的垃圾分类意识宣传、培训等工作,已大大提高了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居民在实际日常操作中分类意愿尚未深入人心,正确分类投放有待提高,参与热情和参与有效度亟待提高。

4、对策及建议

4.1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

为了提高城市垃圾源头分类、回收、运输、及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协同推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快制定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技术规范,垃圾处理收取制度等立法工作,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切实制定鼓励垃圾分类的配套政策,明确奖励机制、资金来源渠道,实施细则,监督机制等;此外,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

4.2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强化垃圾排放者的责任和义务,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建议进行分类计量收费制度,将垃圾分类阶梯收费制度延伸到普通居民,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及减量化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考核机制,垃圾分类涉及单位部门众多,小区内需要住建部门协调物业企业,农贸市场、商场等涉及商务、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医院、学校的垃圾分类需要卫生、教育部门的协同组织,而目前虽然我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制定了对镇街和各部门的考核办法,但此项考核并不具备强有力的约束力,难以达到部门联动的效果。建议动员社会组织介入,加强第三方监督力量的体现。建立垃圾分类信息通报制度,促进各部门对分类工作的执行力度与相互监督。

4.3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规范现有回收设施

除了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设施外,还应在人们经常光顾的公共场所设立可循环物质回收网点,如在超级市场,便利店、停车场等,同时鼓励以互联网等创新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模式,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对于加入回收网络的网点主体给予一定的回报。规范现有回收设施,垃圾回收设施应有统一标准,并在不同颜色标注的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对于有条件的社区,建议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如分别回收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4.4继续拓展宣传渠道,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教育

前期环卫部门通过宣传橱窗、电视、网络等开展了各n宣传活动,但垃圾分类尚未引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从幼儿园、学校开始抓,将垃圾分类积分列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在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活动中,成立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讲师团,优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垃圾分类,带动其他成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三是积极与“双11”、“双12”活动电商平台合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推出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消费单位。

4.5采用利益驱动方式推动公众参与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关心的不是公众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如何激励公众为了社会的利益而行动。通过积极的激励方式来推动垃圾分类往往可以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收取垃圾处理费时,按照垃圾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进行分别计费收缴。对于垃圾量较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收取较低的垃圾处理费,反之则收取较高的垃圾处理费。可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如通过“绿色账户”、“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等,将居民信息与垃圾分类进行关联,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积分,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奖励,如购物卡、话费充值卡等。此外,对于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个人、单位、及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也有助于弥补现有垃圾分类监管力量不足。

4.6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当前,政府应利用经济激励手段促进市场机制在垃圾分类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引入多个社会主体承担垃圾收运与处理责任的实施,向公众提供一个设施更加齐全、环保质量更高、运作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减免税、贴息、专项资金等方式对致力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机构进行激励。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挖掘垃圾治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垃圾治理服务质量和能效,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新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政府资金负担大的压力。

5、结语

面对城市垃圾逐年增加,处置瓶颈日益显现,加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改变传统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进行垃圾源头分类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高效的回收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协同共治的局面,才能破解垃圾分类实践困境。

[参考文献]:

[1]信息评论,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侵占土地75万亩.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侵占土地75万亩信息评论.

[2]Sinclair,R.G.andR.C.o.ontario,Solidwastereductionthroughrecycling:anexaminationofprogramdesign.Universityofottawa,1987.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3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一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_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根据彭州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一年来,_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精心组织,落实投入,成效显著。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重点工作。镇各办所目标工作季度推进专题会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类工作由开展此项工作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落实相关设施设备的修建安装,宣传氛围的营造和分类有偿回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召开镇、村(社区)、农户三级动员会、交心谈心会等,宣传动员,讲解、学习垃圾分类的内容、意义、目的,安排各村(社区)、各办所(中心)相关工作。二是结合我镇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如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快乐星期六”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搭建宣传平台,生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三是镇城管办牵头,各村(社区)协作,定期进行入户宣传,为全镇村(社区)人员发放《实施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园》等宣传单及宣传手册_余份,并认真做好解释、宣传教育工作。

三、整治有力,措施得当

今年8月,组织镇村干部、保洁公司、小区业委会、点位居民召开农垃前端分类工作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环卫人员懂得如何对不同垃圾进行收集、回收和处理。尤其是在集中处理的地方,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严防“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在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

今年我镇垃圾分类在_社区__等_个点位开展,按照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并收运垃圾。全镇20__年建成垃圾分类房_座,新配置分类果屑箱_个,前端回收分类垃圾桶_个,制作宣传展板_个,小插板_个,分发宣传资料_份,清理各类垃圾_吨。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已大为改观,实现了全镇环境卫生大变化,使全镇展现新面貌。

通过一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治,改善了我镇农村生活环境。我们深信,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我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工作一定会常抓不懈,建成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_小镇。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二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白色垃圾,水资源被污染……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还是我们人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__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我校在20__年11月20__年12月份,开展了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2、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学生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间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3、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各班和少先队部共同配合,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的日常常识。例如班队的题目新颖独特,如“举手之劳,改变世界”,“小小环保袋,还我美好心愿”等。主题的班队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同学还做了幻灯片,配了音乐,十分精彩。通过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

学校成立25人的教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及40人的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师生志愿队在师生团队中加强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常识,并时刻督促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行为养成。学校对表现好的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员进行评奖,并在全校校会上颁发了奖状和奖品。以此鼓励同学们都来了解垃圾分类,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能变得更加洁净。

5、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校学生每天喝过奶的奶盒,喝完后把它按扁,然后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6、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通过在我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是同学们明白了: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弃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能减少危害性。

(3)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快,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4)坚持不懈: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系统工作,同学们不仅在学校要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同时也要告诉自己的家人及其身边人做到垃圾分类,使我们生存的空间真正变得洁净、明亮!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三

20__年__区教育系统在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教育和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保工作,普及程度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教育局为抓好孩子的垃圾分类常识教育,要求各校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常识纳入专题教育内容,在幼儿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启蒙教育,在中小学实施垃圾分类常识教育。利用教工大会和学生班会课时间,广泛进行垃圾分类意义的宣传和垃圾分类概念界定的介绍。结合地球日、环境宣传日等环保特定日,外请专家举行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二、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落实垃圾分类实施的主体责任,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及内部管理岗位职责,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的培训、督促、检查、纠正工作。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垃圾收运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按时分类收运。在做好分类收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定期分析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有效落实。

三、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各科教学,尤其是品社、语文、自然、探究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中高年级班级进行环境教育主题会,开展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形成了环保良好的氛围;班级成立环保小组,认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环保知识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长征中心小学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朗朗上口的对话问答形式,讲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分类要求。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垃圾的理念。指导他们把到处丢弃的树叶、果皮、剩菜剩饭变成人见人爱的环保酵素。有的可以喷,用于施肥;有的可以喝,可以帮助消化、降血脂。

四、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各学校组织实施特色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市区级环保杯赛,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意识和责任,展示学校垃圾分类减量实践活动成果。

通过亲子活动影响学生家庭投身到垃圾分类行动之中。同时通过社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当中,与社区居一起共同行动,提升社区的整体文明水平。

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通过观察发现,学校每天丢弃的垃圾中,厨余和绿植产生的垃圾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能够将这些垃圾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它们制成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学校丢弃的垃圾总量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减缓了对土壤的污染,使植物能够更“绿色”地生长。

于是,学校开展了“厨余绿植再利用制造‘营养’有机肥”项目活动,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将厨余和绿植垃圾制造有机肥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一次次绿色实践,传达着孩子们对环境的热爱、对环保的关注,也引起了家庭的关注,将此方法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4

为进一步落实街道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根据《x》文件精神,结合街道机关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按照“街道主导、职工参与,科室包干、属地负责,权责明确、注重长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美丽。

二、实施范围。

本方案实施范围包括街道机关各科室、文化站、食堂。本方案所称生活垃圾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具体包括餐厨垃圾(主要为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类别。

三、主要措施。

X.日常宣传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做到人人知晓分类。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机关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人人参与践行。

X.提升分类质量。机关工作人员按分类要求以及具体规定,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投放至每个楼层楼梯口的垃圾分类筒中,餐厨垃圾(茶叶渣、果皮、果核等)可投至每个卫生间放置的厨余垃圾筒内。食堂门口将放置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筒,以便大家投放。同时街道将实行定点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来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质量,请各科室将废弃纸张、报纸等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理集中到三楼堆置点。

X.倡导绿色办公。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实施纸张双面打印,提倡重复使用,推行可更换笔芯的中性笔,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号召,实施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产生。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节约型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目标,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

X.落实分类职责。建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讲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宣讲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楼层及会议室的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放至机关大楼的投放点;做好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清洁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完好。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清理收集食堂内垃圾,分类投放至垃圾筒内,严禁乱倒乱放,定期清洗垃圾桶,确保干净整洁完好。

X、检查考核方式。每月由街道城建办不定期抽查机关科室所有办公室,每个月对分类情况进行公布。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垃圾分类;政府职责;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59-01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为生活提供服务产生的和法律法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做如下处理:回收再利用(例如: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等,不同种类的垃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中,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对垃圾分类的要求较高,需要将不同种类能够重复利用的垃圾做具体分类处理。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

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分类收集的重点是废纸、塑料、金属和有毒有害的废电池。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例如,广州市提倡市民先将生活垃圾粗分为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和有毒有害3类,再由分拣中心进行细分类和加工。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不容乐观。人们不习惯、不知道或不愿意对垃圾进行分类,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并未真正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家庭中产生的垃圾统统装入一个垃圾袋扔进同一垃圾桶中,部分地区还未建设垃圾分类的相关设施。很多地方实施的按照住房面积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办法缺乏公平性,不能有效减少垃圾排放量;废品收购的价格低、种类有限、价格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管理,市民卖废品的积极性不高,对垃圾分类问题造成阻碍。

二、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应重视垃圾分类问题,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

1.政府应重视垃圾分类和处理问题,加大投资力度。首先,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城市中生活垃圾不当处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吸取由于垃圾处理的管理疏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经验教训。其次,建设配套的垃圾处理制度和设施,根据城市人口比例,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数量相当的垃圾处理厂,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最后,政府应借鉴国内外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垃圾分类实施办法。

2.加强对废品回收的管理,鼓励居民通过卖废品实现垃圾分类的目的。居民将废旧报纸、杂志、塑料瓶及其他塑料制品、玻璃制品、易拉罐等金属制品卖给废品回收站,回收站用低廉的价格收购后将废品运往不同种类垃圾回收加工厂,利用这些废弃的原料制作新产品,完成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但是,废品回收的价格不稳定,回收的废品种类有限,种种原因导致居民卖废品的积极性不高。针对垃圾回收缺乏必要监管措施的问题,政府应完善废品回收管理制度,加强对废品回收的管理,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适当提高废品回收价格,提高市民收集废品、卖废品的积极性。

3.政府应加强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政府应当与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合作,发挥各类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居民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协助政府部门贯彻实施相关规定。各种基层组织开展共同合作,便于发挥不同组织的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力和作用范围.

(二)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将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

垃圾分类的问题与公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该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全体公民的集体行动,每一个市民将垃圾分类这样的举手之劳付诸每天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分发海报、宣传册、有奖知识问答、走进社区的宣传活动,以及官方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传统和新型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垃圾分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借鉴国外有关垃圾分类的做法

垃圾如何分类和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同国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积极应对,这些成熟的经验为我国解决相同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德国,居民们将家中的垃圾分放后投入五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再由负责清理垃圾的汽车拉走专门负责种类的垃圾。美国西雅图市规定,每月为每户居民运走一桶垃圾费用为13.75美元,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美元。韩国从1995年开始按照垃圾产出量支付处理费,该规定实施第一年,垃圾的排除量减少40%,减少垃圾处理费用4063亿韩元。

总之,世界各国不论是通过经济驱动使居民主动减少垃圾排放量,还是通过强制规定垃圾分类、增大对违规市民的处罚力度,对解决各国的垃圾回收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各个城市在选择制定、适用相关规定时,应当积极借鉴这些成熟的办法和经验,可以同时适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创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薛东辉,洪华生,刘与东,庄福生.浅谈城市垃圾分类方案的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2001(02).

[2]卢英方,孙向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01).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6

为全面推进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构建生态宜居环境,根据《XX区 2020

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X政办字〔2020〕X号)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垃圾属性,将各类固体垃圾纳入垃圾分类范畴,初步建成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的垃圾分类体系,构建起“街道主导、社区(村)主体、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可回收物分类回收能力。

对可回收物按照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产品、其他等进行分类,推动规范化、专业化、高值化建设。做好村居及小区物业可回收物品回收利用工作,探索建立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理体系,积极采用密封可回收运输车辆。

(二)推进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分类处置。

延伸厨余垃圾收运范围,2020年11月底前,在主城区范围内的食堂、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所产生的厨余垃圾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对于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的其它垃圾,按照相关要求合理分类收集。

(三)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设备要符合密闭、机械化作业要求,颜色、标识统一规范,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要求,结合产生量、投放频次、投放方式,指导、督促责任主体合理配置标识准确、数量充足的投放设施。

三、有关要求

(一)压实主体责任。

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街道垃圾分类全面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管办,具体负责协调垃圾分类日常工作。各管理区、村(居),各社区,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全力推动本辖区、本部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有力开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坚持党建引领。

要切实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党建+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各基层党组织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村(居)、社区、物业、单位、家庭、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加强办事处广大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在辖区各单位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重点组织开展机关单位主题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意识。二是广泛推进垃圾分类知识。利用各不同单位的集中群体宣传资源和教育优势,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意义,扩大宣传教育面。三是广泛做好群众宣传工作。积极开辟多地点、多样式的宣传样式,营造广泛的垃圾分类社会宣传氛围,带动辖区群众广泛参与垃圾分类行动中。

(四)探索方法路径。

结合不同村(居)、社区和居民群体实际,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垃圾分类的方法路径,利用好基层党组织、网格化体系、楼道长、物业服务企业等多种工作群体或平台,抓好源头分类投放、中间收集把关、定期考核评比等具体举措,探索在设置方法、宣传标识、管理归集等方面具体、多样、可行、高效的方法、路子,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性。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7

 

为进一步推进我旗城乡垃圾的分类处置能力,我局就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研究已有资料、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外出考察等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现状

(一)垃圾产生量的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旗范围内城乡垃圾产生量较大,并呈现逐年攀升趋势。据调查,目前我旗城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76.8吨,全旗年垃圾产生量2.8万多吨。

(二)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城市居民一般都有把垃圾投入垃圾收容器内的意识,但是一般都以方便为主,并没有把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意识;而乡镇因为垃圾收容器等设施相对较少造成居民投放垃圾不便,以及部分人投放垃圾意识较差,因此推进垃圾分类更加无法提上日程。所以,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完全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三)垃圾收运管理情况。对于城乡垃圾的处理通常包括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最终处置三个环节。目前各乡镇区域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随时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果壳箱和垃圾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垃圾收运车辆封闭清运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经过机械推平、压实、再消杀,最后覆土,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二、推进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处置面临的突出困难

(一)城乡垃圾尚处于混合型处理阶段。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目前全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还处于混合处理阶段,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资源不能进行回收在利用。

(二)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差。城乡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都相对较为淡薄,即使国家和地方对于垃圾分类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但明显贯彻落实还不到位。据调查显示,除少部分居民将可回收废品例如废纸、空瓶等收集起来卖与废品收购站,其余垃圾一律不予分类。                  (三)政府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进展缓慢。政府和各机构由于平常工作繁忙琐碎,对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较少,即使一些居民根据垃圾收容器的标识意识到垃圾应当分类投放,但是由于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知之较少,最后也都将不了了之。其次居民对于垃圾应当分类处置的意识匮乏,即使相关机构或部门有意识的进行一些宣教活动,居民也会以为内容枯燥乏味而缺乏了解的积极性。

(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体制不完善。我旗对与城乡垃圾的分类处置有着基本的划分标准,也有一些与我旗现状相适应的政策与方案,但随着人们需求多样性的变化,垃圾种类在不断增多,垃圾分类标准无法跟上垃圾种类的增加与垃圾材料变化的速度涵盖所有垃圾,现有的政策不能与当代社会的垃圾状况相适应。

同时,已经出台的政策在对垃圾分类方面的要求也并不严格,对于未按标准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并没有惩处措施,除非未按照标准分类处置垃圾造成重大特大或严重后果,否则只是以建议或方案的形式进行约束。

三、我旗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成本高。我旗目前有生活垃圾点一千两百多个,由于镇区没有垃圾中转站,3辆垃圾运输车全城流动收集清运,无形中造成燃油费、车辆保养以及人工费用的增加,而如若再增加垃圾分类处置这样一道流程,则需要支付出更多的财政费用予以支撑。

(二)镇区缺少垃圾分类中转站。镇区没有设立分类处理中转站,清运车辆还需要全城流动收集清运,不但清运不及时,运输困难,更无力分类收集,而垃圾总处理厂垃圾堆放量大,无法进行垃圾分类堆放这道工序,如果设立垃圾中转站,再强行增设了分类堆放流程,运往垃圾处理场,则中转站堆放占地面积则更大,且难于有效填埋,每年需投入更大量资金来支持运转和清理大面积的垃圾处理场才能保障连续填埋。

(三)废弃设施缺乏治理,垃圾回收不彻底。我旗目前建设的垃圾填埋及技术设施设备还并不十分完备,易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加上镇区垃圾收集不够彻底,还有不少垃圾被居民露天置于路边、田间地头,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回收问题都未完全有效解决,分类回收问题都无法提上日程。

(四)宣传教育措施进展艰难。政府单位及有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大,创新意识不足,人力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宣教。例如运用当前关注度较为多的两微一端进行消息推送;同时,我旗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置关注度不高,配合度较低,导致政府宣传教育措施进展缓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进展缓慢。

四、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的对策建议

城乡生活垃圾要想做到分类处置,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加强宣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一是在社区和乡镇大力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开展“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行动,鼓励城乡居民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后卖给废品收购站。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城乡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逐步建立有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资源的回收,利用网络,切实做到物流渠道畅通。重点是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小区与村镇进行上门分类收集和设点定时分类收集试点,加强分类收集、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以垃圾中转站为依托,加快机械分类点建设。通过机械分类方法,提高作业效率,直接回收废旧原料,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置,降低垃圾分类处理成本。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机械分类试点经验,加大扶持力度,重点予以推广。四是可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宣传栏、两微一端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开设环卫常识课,大力宣传科学的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宣倡导移风易俗,引导、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二)解决好“管制”的问题——着眼长效,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旗垃圾处理日常保洁、清运和管理等制度与流程。制定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政策和工程验收标准。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考核验收。重点完善乡村垃圾分类回收立法与制度。处理乡村产生的垃圾。解决乡村的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与规制途径是高效处理乡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乡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乡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乡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针对乡村垃圾处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乡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有利于推动我旗城乡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的早日解决。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ppp模式;学生管理;垃圾分类

近年来,广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垃圾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工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013年广州市制定《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并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模式试点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在居民社区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广州市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轻工)、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研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将试点范围扩大到高校。于2014年9月进驻广轻工学生宿舍区,并投入使用。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结合垃圾分类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故本文将针对高校在实施ppp模式下的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

1ppp模式下校园垃圾分类运行方式

学校联合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学校后勤集团、学生工作处等多个部门采取行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广东拜登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结合高校垃圾种类及特点,研发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是由智能密封式垃圾点、后台大数据处理系统和积分兑换系统组成;学校后勤集团主要是结合智能系统的需求,对垃圾及时分类处理;学生工作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系统,确保垃圾正确投放。智能系统与学生一卡通相结合,可以实时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垃圾投放者的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可在1至2秒钟完成。学生只要按照分类要求分好垃圾并装袋,放到垃圾箱顶,刷学生一卡通,密闭的垃圾箱盖会打开,将垃圾投入相应的箱体。投放垃圾后,用户投放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也会及时传送至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垃圾投放后,后勤保洁人员每天对分类的垃圾进行核对,分类正确的可以获得与投放垃圾重量相对应的积分,分类不正确的则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提示,通过提醒,提高垃圾正确的投放率。垃圾投放正确获得的积分可以到指定地点兑换奖励。针对投放者心理设计的积分兑换系统,不仅提高了正确投放率,也提升学生投放的信心度,最终使得学生养成正确投放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垃圾分类的正确运转。

2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垃圾分类回收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三种方式中属于再使用和再循环的范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校园垃圾分类视角,客观审视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绿色校园,将资源循环利用思想融入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1学生对垃圾分类缺乏行动意识

曾经有学者提出,高校师生们环保意识较高,定点安放的垃圾桶让大家养成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但是多数高校在生活垃圾产生最大源头的宿舍区、饭堂,垃圾“一桶装”情况异常严重。[3]这种“一桶装”的现象在我校也是存在的。学生公寓在ppp模式垃圾分类之前,垃圾的处理方式是每个楼层设置大垃圾桶,学生直接将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即可。在启用垃圾分类办法后,大垃圾桶全部撤掉,要求学生将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了大垃圾桶简单的投放方式,不愿意到指定地点投放,甚至出现直接将垃圾放在宿舍门口,等待清洁人员来处理。

2.2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不全面

针对学生生活垃圾,垃圾种类分为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废纸类、其它生活垃圾。在垃圾分类实施后,虽然有同学将垃圾装入不同的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据智能系统的统计,垃圾分类错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大部分同学仅知道“变废为宝”,对于垃圾分类的其他意义了解并不多。垃圾分类标准、方法,很多同学都较模糊。

2.3学生对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参与性不高

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学生社团主要通过宣传纸,手册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方法、标准相关内容,同时在垃圾回收点附近设立摊位,为同学们解答疑惑。但是从宣传的效果发现,主动走向摊位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同学较少,即使有同学拿到宣传纸后,直接丢垃圾桶的现象也是有的。从这些情况发现,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主动参与性不高。

3促进校园垃圾分类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在高校实施垃圾分类,教授学生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也会影响周边的社会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会传播到整个民族,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高校实施垃圾分类很重要。高校垃圾分类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投放者对系统的正确使用,为了提高投放的正确率,学生工作处在学生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3.1办学理念与垃圾分类相结合,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广轻工的办学理念是“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是学校的根本出发点,始终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寻求学校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垃圾分类融入办学理念,不断追求卓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曾经有学者提出“思想决定行为,理论指导实践,先进科学的理论决定理性成熟的行为”。[4]环境问题的改善,不是仅靠一个国家努力治理就能解决的,根源还是需要人类在意识上重视环境保护[5]。因此垃圾分类的成败,关键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意识层面提高,对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具有指引作用。广轻工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方面主要从垃圾分类知识和文化熏陶两个方面抓起。在文化熏陶方面,依靠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优化实现意识熏陶,使垃圾分类思想潜移默化进入学生意识。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主要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BBS等多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方法,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以及社团开展知识竞猜等学习渠道加强学生在知识方面的认知。

3.2垃圾分类思想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高校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使之健康成长,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性任务。以高校为依托和阵地,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至于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整个日常工作的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外化为自觉行为。校园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不能仅依靠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或者是惩罚性规定,如果仅是依靠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这样的管理是脆弱的,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德育放在优先位置,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将垃圾分类思想上升到一种品格,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垃圾分类队伍是最重要的。学校在学生主动性方面主要是将勤工助学与垃圾分类引导工作结合。勤工助学的同学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加入到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这样,在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基础上,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岗位的增加,提高学生在垃圾分类引导工作中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思想上重视垃圾分类,勤工助学的同学会传染给身边的舍友、同学,慢慢的在学生间相互感染,最终不仅提高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的自觉性。

3.3通过垃圾分类,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

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对象的主体,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我管理,使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针对垃圾分类,在学生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推进学生民主化进程,启发学生自行约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不同的形式,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尊重他们的民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垃圾分类,学生组织成立自律委员会、维权委员会,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参与管理。ppp模式下的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后,学生宿舍区的垃圾桶全部撤离,学生自产的垃圾必须自己分类并投入指定地点。刚进入使用阶段,学生对智能系统的使用不习惯,以前每个楼层都放置垃圾桶,简单、便捷的投放方式出门可以实现,现在全部撤离,需要投放到宿舍楼外的指定地点。有学生会有偷懒现象,尤其是楼层高的同学,会把垃圾装袋后放在宿舍门口,等待后勤保洁人员的帮忙,但是这样等来的是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同学,通过学生社团的加入,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律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另外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

3.4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工作

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师生道德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6]垃圾分类与学生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将垃圾分类融入校风建设中,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奠定良好基础,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借鉴。优良校风是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传统校风是需要学生一代代的传承。将垃圾分类作为优良校风的一个方面,通过高年级的学生向新生传递,使得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传承下去,不仅提高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有力帮助。

4结束语

将垃圾分类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高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通过成功的经验发挥高校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提高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栏芳.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及其关键问题[J].生态环境,2012.(2).

[2]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

[3]冼灿标,齐水冰,李连和,李可,邵琴,李惠萌.广东高校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节能,2013(10).

[4]程立军,赵海燕.创新高校校风建设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3(2).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9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今年4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社区通过“一二三”工作法,打造垃圾分类高标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汇聚社会力量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政策落地生根。

一、下好党建引领“一盘棋”

**小区是我辖区第一个退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小区,共有14栋1647户住户,入住率达85%,入住率高、入住人员结构较复杂,是**社区具有代表性的小区。作为社区第一批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社区立足打造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下足“绣花”功夫,啃下垃圾分类这块“硬骨头”。

小区居民素质不一,对垃圾分类认同度不同、态度也各不一样,这是这块“硬骨头”最难啃之处。**巧用“党建红”推动“生态绿”,广泛发动辖区党员干部联合物业公司做了大量垃圾分类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成立主要由党员组成的垃圾分类绿色行动支部下沉小区监督指导、开展服务,倡导居民“惠”分类“惠”生活,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现在,依托“红管先锋”、“流动管家团”等品牌项目,不断挖掘辖区党员志愿者,成立了社区垃圾分类专项队伍的形式,不断扩大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面,通过打造“流动管家团”,利用空闲时间发现垃圾分类薄弱环节,及时反馈、加速处理,提升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升小区颜值,共享垃圾分类带来的“环境红利”。

二、用好线上线下“两阵地”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工程,要想推行好垃圾分类,必须要必须要取得居民的认可。因此,**社区特别重视宣传引导,用好“线上+线下”“二阵地”,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一方面,**社区巧用线上宣传阵地。按照小区每栋楼建立“垃圾分类微信交流群”,由物业公司、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及时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知识、推广宣传的视频等。

另一方面,**社区充分用活用好线下宣传阵地。“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城市共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放,引领我市新时尚”通过电子滚动屏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张贴垃圾分类海报、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等多种宣传形式,不断强化宣传氛围,提高居民知晓率,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现在小区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垃圾分类了。

三、夯实垃圾分类“三基础”

垃圾分类分类的实施,开展在于群众,督导在于督导人员,效果要看点位,只有不断夯实这三项基础,才能更好开展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生根。

群众是垃圾分类的实施者,是垃圾分类的最重要的基础。在**社区的组织下,小区成立了一支由小区素质高、威望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退休人员组建的垃圾劝导员队伍,化身垃圾分类“代言人”“劝导员”,定时定点在垃圾投放处现场指导,协助居民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社区还组织志愿者、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绿多多单位等多方力量,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解读分类标准、阐述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同时还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把垃圾分类知识送到家,倡导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动员居民积极践行。

辖区所有的垃圾分类点位实施“三定一督”管理模式,督导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分类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督导员扮演着引导居民从被垃圾分类,到会垃圾分类,再到要垃圾分类的重要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督导员的素质决定了这一转变过程的快和慢,顺利与不顺利。在坚持落实物体主体责任的情况下,社区通过与物业共同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导人员岗前培训,重视督导员工作监管,开展岗位考核,提高督导人员的素质,推动垃圾分类向专业化不断迈向。

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篇10

自开展“四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助力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活动以来,**镇人大紧紧围绕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组织各代表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调研方式,全面了解全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全镇的基本情况

**镇共有17个村,集镇区主要集中在**集镇和**集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突击清理暴露垃圾阶段,借助村庄环境整治,各地突击清理村庄内的垃圾,尤其是河道沟塘的暴露垃圾;二是建立管护机制阶段,建设和完善了一大批垃圾收运设施,基本形成了村收集、镇中转、市区处理的机制;三是探索多元处置、分类减量阶段,**镇从2018年以**村、**村作为垃圾分类试点村,逐步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达到一户一桶,每天村保洁员上门回收,集镇区和园区安排专人巡逻清运,基本做到日产日清,近三年累计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购买垃圾分类设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暴露垃圾现象仍较为严重。虽然建设了一大批垃圾设施,但农村暴露垃圾仍然存在,垃圾不入池、清运不及时、垃圾随手扔现象仍较为普遍。每到重大活动,清理垃圾仍然成为必不可少的突击行动,长效机制不健全或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垃圾量较大带来清运难度。由于垃圾分类减量没有完全到位,垃圾混堆现象严重,干、湿混放,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混堆,有的将建筑垃圾与装修垃圾投放到生活垃圾中,在农村杂草、秸秆等更是问题严重,给清运工作带来较大的问题。据统计,全镇农村垃圾总量达到人均每年0.11吨,镇年产生活垃圾就有近6000吨。

(三)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目前,建筑垃圾仍然以乱倒为主,再利用方式简单或缺乏,清理后大多集中存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后以焚烧为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能力不足,一旦设备运转不畅,后果难以想象。工业垃圾处理重视程度不够,偷倒现象严重。

(四)垃圾收运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收运不及时,垃圾箱池易发生腐臭。由于农村散居现象普遍,垃圾箱池分布较多,虽然要求日产日清,但收运者为减少工作量,偏僻地方往往几天清运一次,且一般需要人工装车,清运人员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三、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群众生活习惯没有转变,对垃圾投放缺少积极的分类投放意识,大多图省事,打包投放,且没有真正投到垃圾箱池内。基层干部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认识上还有偏差,没有真正启动垃圾源头分类、垃圾减量工作,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有的只注重示范村建设,缺少由点及面的系统落实。

(二)收运机制不健全。收运承包方式简单,收运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大多是农村闲散劳力,有的甚至是高龄人员,未引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收运设备简单,机械投入不足,很多村都是靠搞单一的突击行动,长效化机制建立和运行不足。

(三)利用回收体系滞后。前期推广的每村设置可腐烂垃圾堆肥点存在选址难、实际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了推广程度。另外农村历来有回收废旧物品的习惯,村民在垃圾丢弃前进行分选,将其中可以卖钱的部分保留下来,按照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在农村实际意义不大,同时垃圾收运车辆也未进行改造,垃圾回收时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混倒,导致未能实现垃圾减量的目的。

(四)管护资金不足。目前,我区农村大多没有开展垃圾收费或收取保洁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全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长效管护费人均32元,包括环境整治和垃圾清运,白米镇一个中等村一年仅有4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即使今年镇财政拿出80多万元设立专项考核资金,但与实际支出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实行高质量的收运,如实施垃圾分类,村保洁员人数增加,相应的人工工资支出增多,镇村难以承受资金压力。

四、建议意见

针对存在的困难、不足和问题,下一步需要着眼于“长效”,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分类减量。垃圾分类是关键,减量是目标。要采取多项措施,向群众普及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好处,提高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自觉行动,从“政府要我分”转变为“我要主动分”。要进一步转变干群观念,清醒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应付上级考核,而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措施,是生态文明新内涵的要求。机关干部、党团员要带头,人大、村民代表要做表率,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共同营造浓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氛围。新闻媒体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二)加强资金保障,引入市场运作。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快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各级财政要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落实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专项资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运行。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参照城区居民水费中包含保洁费的做法,在水费中适当增加垃圾处理费,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群众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处理能力。为避免“分后又混”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及机械设备建设,尽早实现餐厨垃圾生态处理设施全覆盖。要培训农村垃圾分类技术骨干,积极探索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管终端站点运行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长久正常运行。

(四)加强回收利用,增加社会效益。要加大对可腐烂垃圾堆场建设的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要完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崇尚节俭、科学、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