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十篇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十篇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9:07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1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学,管理职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其工作职能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重要,事情很难办,责任很重大”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普遍认识。管理学原理是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管理。高校属于文化组织,管理学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管理活动。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管理职能理论来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一简单阐述。



一、做好计划,变被动为主动



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是很琐碎的,有人形容辅导员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推得辅导员团团转,辅导员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因而倍感疲惫。这其中缺少必要的工作计划是一个主要原因。管理学原理中指出,计划即是制订行动方案,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计划工作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和要去的地方之间铺搭路桥”。计划工作的任务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计划职能是管理四个职能中居于首位的职能,没有计划则后面的三个管理职能都无从发生作用。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尽管有统一的认识,但具体来说有工作内容包括哪些任务和活动,从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来看,各个辅导员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学年、每学期有哪些具体的学生工作要做,辅导员一般都是凭经验来判断,缺少统一的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的四级工作计划体系。而没有一个预期的行动方案,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被动而且杂乱无章,无法提前安排各项资源和控制各项任务进度,很多任务成了眼前事、急事,在限期完成任务的要求下就会使辅导员手忙脚乱、加班加点、身心疲惫。因此,有必要将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活动纳入到规范的计划中,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四级工作计划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每学年和每学期末学校团委、教务处、医保处、资助中心、招就处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下一学年和学期的学生工作计划并汇总到学生处,由学生处根据任务的工作量和紧迫程度安排各部门工作的优先级,编制一个统一的计划下发各院系党支部和学生科,各院系党支部、学生科根据学校的总体学生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制定本院系各年级学生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年级辅导员,各年级辅导员依据院系学生工作计划细化制定本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工作计划并下达给各专业班级,各专业班委进一步细化制定本班级各项相关活动和任务的工作计划。在各项计划当中要明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各项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任务(5w1H)。



二、建好组织,保证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管理学原理中组织的定义是人们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团体。涉及活动过程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过程。静态的组织是保证计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资源组合体,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在高校中,学校获取有关学生信息的渠道来自于辅导员,只要和学生有关的各项工作最终都由辅导员来负责完成,所以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对此,辅导员只有充分地调配和使用学生资源才能有效、及时和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这需要辅导员用心构建各专业的班委团队,处理好班委分工和协作事宜,明确各个班委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在计划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实现每个班委团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明确组织层级中的指挥链和信息传递链,保证命令下达的有效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根据各班班委的工作能力和接受任务的主动性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如果每个班委都能各司其职并切实发挥作用,就可以使辅导员免于陷于事无巨细均要亲为的低效率工作境地,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制度建设和例外事件的处理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各专业学生班委的组织架构以直线职能制为主,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采用矩阵制结构,即从各专业班委中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工作小组进行处理,辅导员担任临时小组的负责人,事情处理完毕小组即自行解散,从而保证组织体系稳定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当好领导,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管理学原理中对领导的定义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这里要探讨一下辅导员的角色问题,在诸多研究文献中不同的学者对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传令兵”、“高级保姆”、“服务员”、“政治指导员”、“法官”、“救火队员”、“心理咨询师”等等,但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领导者”,即所带年级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在管理学原理中,领导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方向上的引导;二是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三是沟通;四是激励。在辅导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已任,成为一个政治思想过硬、道德情操高尚、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即领导职能中方向上的引导。而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管理团队成员熟悉和掌握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就是领导职能中技术方法上的指导。辅导员与学生管理团队之间讨论问题、制定方案、探求思路中体现的是领导职能中的沟通艺术。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使学生班委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辅导员除了在方向上引导、方法上指导外,还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及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激励成本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这其实就是领导职能中的激励。发挥好领导职能对辅导员而言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最能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而带好一个团队不仅可以打造高效运作的班委集体,使各项学生工作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而且可以通过班委集体的工作和影响力带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的同学共同进步。



四、做好控制,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管理学原理中对控制的定义是指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计划是控制的前提,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同时控制又是保证和衡量计划实施效果的必要手段。在辅导员工作中,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职能,通过控制可以总结前期活动和任务完成的效果,发现各项工作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为下面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控制是一个过程,辅导员要积极地介入其中,改变以往“无事就是功”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调查搜集学生对各项工作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调整,保证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辅导员在行使控制职能时要注重遵循例外原理,即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这样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

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例,各班级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要通过访谈方式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个别思想过激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要特别关注,出现异常情况或仅仅显露出一点苗头就要及时反映给辅导员,辅导员迅速介入进行相关教育和疏导,从而消除可能的恶性事件发生,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实质就是控制机制。



五、结束语



学生工作无小事,这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共识。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很多学者从辅导员的现行体制、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角色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依据管理学原理的管理职能理论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了相关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限于篇幅本文关于辅导员在管理学理论指导下做好工作只是提出了一点思路,还欠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这将是笔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慧中主编.管理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式汶.高校辅导员工作感悟-班级建设[J].科技信息,2010,(29).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规划;对策

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内接触大学生最频繁、最紧密的教职人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正是通过学生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来具体落实的。这既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启发、指导大学生职业(学业)规划的目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此模式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并与时俱进地提出完善的建议或措施。

一、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利处

1.熟悉高校就(创)业政策

现阶段,许多高校的就(创)业政策及工作计划都是以文件、通知等形式从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传达到学校、院系直至辅导员手中。作为正式文件、通知的末端,辅导员需要学习和消化其精神、内容后,再以一定的方式(如班会、讲座、通知、短信等)传达给学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辅导员对各相关政策、规定、流程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也提高了认识。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参与招聘会的组织、毕业生的推荐、形势政策学习与调研等活动,对社会需求特点、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乃至人才素质结构等都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辅导员能够以此引导他们思考和安排自己在各学年、学期内的学习生活内容乃至毕业后的努力方向。以“选调生”①为例,辅导员在综合考察历年“选调生”招考政策及特定人员的成长路径后,可以指导那些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在校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专业及基础知识、参与实践锻炼、培养“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等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使学生将眼前的学业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

“由于其工作性质,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这使辅导员更易走进大学生内心深处,赢得他们的信任,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事实上,在现行思政工作体制内,辅导员常年行走在课堂、餐厅、宿舍、操场等场所,他们通过持续、大量的会议、谈心、网上互动等形式密切把握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同学期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从事心仪的专业工作铺垫道路;有的同学设想毕业后留在城市里,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的同学计划着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却因为高招时的调剂而郁郁终日。对于毕业后状态的不同预期(明确或模糊,信念或担忧)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学业)规划。辅导员依靠自己对分管班级学生各类心态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分析、指导。尤其是在与个别学生的接触和谈心中,辅导员常常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心志和优劣势,启迪他们立足现实分步实现各阶段目标。

3.开展日常教育的便利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内容决定着辅导员要全面深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这也使得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谈话、共事、交流,包括对职业(学业)规划的指导。同时,得益于手机、QQ、微信、微博乃至各类班级管理软件的使用,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具有很大的时空弹性,因而也拥有极大的便利。

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弊端

1.对不同职业、岗位的业内信息了解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②正因如此,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极为渴求关于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相关岗位的业内信息,以为规划之参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辅导员常常无法了解和提供足够的行业信息。首先,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对本专业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还没有足够丰富的认识,对跨专业行业的信息了解更少。其次,辅导员从业后主要忙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的管理、服务,这与研究特定行业的发展态势、规律以及个人成长路径的特点等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为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讲解行业前景及自我规划时,常常会因为缺乏对材料行业的深度认识而使自己的辅导犹如隔靴搔痒,尽管他可能会罗列一些数据或照搬一些忠告与建议。

2.精力与水平有限,指导质量不可控

辅导员的工作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包含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党团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与服务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事务繁杂。此外,“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辅导员岗位。但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师生比为1:238。”③特定学校、学院的师生比甚至达到1:370、1:400。具体事务的无限性与个人精力的有限性使得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疲于奔命,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得不流于面上的建议,做不到“因材施教式”的个别指导。

从专业角度看,辅导员虽然比一般的教师和管理干部更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并多少也受过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但就整体而言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就业指导学习与培训,持有“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证书的辅导员也为数不多。④因此,多数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理论逻辑性不强,随意性较大,形式与内容比较分散,指导建议常常流于泛泛的说教,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3.指导工作易受部门考核而异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倾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也被以一定的比例系数纳入到部门考核之中,而且常常是以自上而下的数据指标来评判工作的优劣,例如举办若干场讲座,覆盖若干数量之学生,若干份宣传报道等。这种简单的量化考核,忽略了职业规划主体――大学生的实际收益与感受,也计算不了指导效果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大量数据的考核压力下,学工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容易异化为完成任务或“交差”,师生之间的心灵碰撞与交流被边缘化或吞没。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鉴于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的正反两方面分析,高校教务、就业指导与二级学院等部门有必要联合起来,有效整合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人员以及辅导员等人力资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鼓励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的分类指导

一般而言,专业教师在本专业的造诣较深。这既归因于他们大多从事于某个特定领域的工作,也得益于其多年的持续、专心的钻研。因此,他们对所在专业行业的基本知识、发展规律、前沿热点以及需求特点等方面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便同在一个班级学习,不同的人对于从事行业内或产业链上的不同岗位也存在各自的偏好与憧憬,这就意味着专业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对行业动态的熟悉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分类的指导。当然,辅导员可以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协助开展分类分组等事务工作。

2.精简课程,融入学期内实习实践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本科教学仍倾向于大量知识的传授而非兴趣的启发、思维的训练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大学的课程愈开愈多,学生疲于背记和应试,对职业的兴趣与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多半被当做“不得不完成的作业”而敷衍了事。因此,有必要考虑对课程的精简,留下基础的、核心的课程,使学生从埋头应课应试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同时,在学期内融入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既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又用生动、具体的实践体验来引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其主动开展生涯设想与规划。

3.发挥已就业校友力量,深化对大学生的微观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已就业的,尤其是在特定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要比未就业的高年级学长的学习建议更强。高校可以发挥这些校友的力量,例如邀请他们来母校开办讲座、交流会或其他活动,以其自身的发展或所开展的研究,为在校的大学生现身说法,从职场、生活的高度启发他们的思考与规划。

4.开展就(创)业的统计研究,把握就业规律与趋势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联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各阶段的就业(创)业的统计研究,通过各专业、院系、乃至校际之间就(创)业状态的追踪或对比分析,研究各专业行业内的发展动态与就业规律、趋势,从而给予大学生更加深刻、更具时效性和价值性的生涯规划指导。

注:

①选调生: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及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②据观察,寒暑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时候效果很不理想。这一是由于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假期离岗,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与管理,二是90后大学生在应试体制与信息爆炸、网络娱乐等因素作用下主观上大多无心于假期的实习、实验或其他实践任务。因此,可以考虑学期内的实践。

引文注释

①孟祥文.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202.

②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6):730.

③胡金波主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48.

④邱日梅.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5):44.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3

小学2020-2021学年度新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

小学少先队2020年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道德为先、队建设为基、发展为重,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充分发挥

2020年小学少先队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上级工作部署,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儿童,发挥少先队的特有功能,以体验教育、雏鹰争星等活动为途径,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

2020小学三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

2020年少先队大队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深刻领会全国少工委关于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做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做少年儿童良好

2020-2021学年度秋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将落实好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小学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xx]16号)和《关于组织各级少工委干部、总辅

小学六年级少先队中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年所凝聚的中国精神引领,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所发挥的榜样力量前行,大力加

小学少先队2020-2021学年度春季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培养少年儿童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2020年秋季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以团队的基础组织建设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020年新学期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少工委的工作意见,以努力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为目标,实践创新,做好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推动体验教育思想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加强督导评估,考

学校少先队员工作计划5篇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

2020年新学期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20xx年我校的工作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团州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心全意为少先队员的健康

2020年一年级少先队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树立基本道德观念,以诚待人。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2020年新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校行政和上级少工委的领导下,以创新、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活泼、健康

2020-2021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辅导员培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2人。其中一名学生来自乡镇。二位学生的家庭父母离异,独立生活让他们还没有养成很好的自理能力。但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基础也不好,两极分化明显,成绩不好的学生相对来说,家庭教育很不理想,来自父母的心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2020-2021学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1、切实抓好常规工作:(1)环境卫生。各中队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清洁卫生工作。要着力清除卫生死角,要教育、并督促学生有条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室内外一定要保持全天的干净、整洁。(2)文明礼貌。

2020年新学期五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围绕少先队总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工作,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及少先队员的礼仪规范,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着重抓好中队会的开展工作。

2020年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xx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及福建省第六次少代会精神,按照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坚持儿童为本、道德为先、队建为基、体

小学少先队2020年秋季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20xx年下半年,我校少先队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落实xx在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上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少先

小学少先队2020-2021学年度秋季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核心职能,深刻认识和履行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围绕百川文化创新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努力培养专

少先队大队部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少先队辅导员纲要》,规范我校少先队工作,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按照突出重点,培养特色,深化创新,再上新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能力建设,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2020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少先队的中心工作为重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培养的途

2020年小学少先队中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以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想,通过少先队活动这一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

2020六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班级情况简析:本班共计50名学生,其中女生24人。大家面临小学毕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少数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

2020学年度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20xx学年度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勤奋

2020年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_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怎么写本学期我作为一年三班的辅导员,我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结合学校工作要点和少先队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加强班级少先队建设,努力开创班级工作新局面,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_2021、2021少先队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培养少年儿童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狠抓习惯养成教育,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儿童,发挥少先队的特有功能,以体验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为途径,有计划有创新

学校2020-2021学年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计划范本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团xx大精神,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引导辅导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少先队最新发展动态和前瞻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素质和业

小学三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

少先队大队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思路及目标要求通过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提高值日、值周质量。

2020年春季第二学期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校少先队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要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少先队个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将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为目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和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2020年新学期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课内渗透为主题,课外延伸为增长点。坚持热爱共产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本指导思想积极配合、参与区和学校大队部开展和组织的各项少先队活动,培养一支过硬的少先队干部队伍,锻炼他们的才干,成为少先队、班队工作的主力军。

2020-2021学年度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将继续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精神和学校工作的引领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和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范队员的行为习惯,形

2020年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书本学期我担任了xx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这是我第一次承担这样的工作。虽然对这份工作很陌生,但我还是要努力的去完成一切工作任务。为了在以后能更好的完成辅导员工作任务,我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结合学校工作要点和少先队工作,开展丰富

2020-2021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2020年小学二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优势,进行组织教育,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综合素质;关注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少先队员健全人格,积极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学2020-2021学年度少先队大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在新区教委办、学校的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根本,继续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第五次全国少代会全面抓基层、全队抓落实

2020年春季下学期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校少先队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要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儿童,发挥少先队的特有功能,以体验教育、等活动为途径,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掌握交际能力

2020-2021学年度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校少先队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寄语要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小学二年级少先队活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

2020年秋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我的中国梦的要求和上级部署,深化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发挥少先队特有的功能,以体验、教育等活动为途径,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

少先队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少先队辅导员纲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年所凝聚的中国精神引领,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所发挥的榜样力量前行,大力加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人本思想;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重要的教学管理力量,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和思政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件)颁布以来,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十六号文件中提出,要“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在这一文件指导下,国内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其关键在于充分关注当下辅导员队伍的特点,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辅导员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与核心,全面、综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大致上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建立并完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两个系统

辅导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和在岗两个基本系统,其各自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岗前培训属于入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规范和管理措施,对即将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宣贯,包括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学校管理机构架构,发展目标,管理理念以及在校学生在构成上的特点等,以使得辅导员对学校和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为以后快速融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打造和谐、阳光的培训环境,在使得辅导员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未来工作环境的同时,要对自身的工作树立起信息,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规划。为此,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为辅导员播放学校以前校园文化活动,优秀辅导员等视频资料,这既可以让辅导员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和辅导员工作有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也可以以优秀范例的榜样力量为即将入职的辅导员激发工作力量和工作激情。

待正式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之后,在岗培训随即展开,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一般来说,应该结合辅导员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符合辅导员个人特质和需求的培训方向与领域,这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例如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资助奖惩、学生管理、团学工作等工作的专题培训。在这里,可以考虑引入“结对子”和“导师制”等模式,为新入职的辅导员安排一个“导师”,作为其工作和思想上的引导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的指导,并可在导师的指导下,鼓励科研立项,开展学生工作研究。这样的模式既对学校的辅导员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互助整合,同时又加强了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有十分积极的教学效果。

2.建立并完善交流沟通平台

正如前文所言,在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培训工作有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基于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机制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学校可以定期培训计划、培训目标等,而辅导员则可以提前了解培训的目标与方式,在培训之前做更加充分的准备,这可以大大提升培训的效果。而培训活动之后,学校和辅导员又可以在交流平台中交流培训心得,并分享视屏、文字、照片等资料。除此之外,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辅导员和培训老师之间还可以通过邮件、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工作心得的交流与分享,这对于提升培训效果,加强辅导员之间以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大有裨益,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也有很大提升。

3.加强执业资格培训

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应该在软件等层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而在软件建设方面,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在自身综合素养和执业能力方面有较大突破。因而,加强执业资格的培训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鼓励辅导员参加各种相关执业资格的教育培训,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这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而言,也是巨大的进步。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每年年初制定辅导员考证计划,定期定向输送辅导员参加培训,通过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对于工作年限达到一定程度的辅导员,可以安排一定的公休假期用于报考研究生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倡和鼓励辅导员进行攻读在职研究生、博士或其他学历资格培训的同时,应该将其纳入学校的专项培养计划之中,享受一定的经贴,同时在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同等待遇,这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表现了对辅导员个体的高度重视与协调。

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执行层,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对于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与管理能力,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工作的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只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加强辅导员和教学、管理能力和执业资格提升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进步,一定可以从本质上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5

论文摘要:职业高原现象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比较普遍,这不仅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辅导员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进行概述,并从个人原因和岗位性质两个方面分析了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最后就应对职业高原现象给出建议——辅导员应重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从而顺利跨越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促进职业生涯持续健康地发展。

目前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的职业高原现象,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一现象既影响了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也影响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长足发展。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于一体的。然而长期以来,大部分辅导员成长过程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规划,忽视了职业生涯设计工作,这就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职业归属感,甚至导致职业倦怠、职业枯竭感等心理感受,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将职业高原理论引入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职业发展中意义重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概述

职业高原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1]。Feldmannandweitz进一步分析,职业高原意味着个体进一步接受工作上的增加责任和挑战的机会很小。有学者认为,职业高原被看做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上的一种“停滞期”[2]。职业高原的出现代表个体缺少职业上的变动,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容易导致个体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同危机。

如今职业高原现象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较为普遍,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是指,辅导员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显现出的晋升、岗位变动等有关职业上升的暂时停顿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状态。这种心理与行为状态直接导致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对其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工作动机、工作情感与自我效能感等造成不良影响,即阻碍了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稳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分析

职业高原被许多学者界定为个人职业发展上的稳定期,但是如果个体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缺乏对现状与将来的思考,则会导致这一时期成为事业的停滞期,长此以往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工作。大部分辅导员都会遇到职业高原期,工作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发现在职业发展上无法进一步突破,对于曾经错失的转岗机会或升学机会感到悔恨;由于辅导员总体待遇不高,在经济和生活上也面临较大压力;以及社会上对辅导员工作能力与重要性的质疑,这些现状都让辅导员在职业高原期时产生较强烈的工作倦怠感、不被认同的感觉,导致工作懈怠、离职等。归纳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原因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选聘倾向于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担任过主要的学生干部,因此,绝大多数辅导员是素质过硬、专业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软肋”也是很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科研能力薄弱,这就阻碍了辅导员职业生涯上进一步发展,出现职业高原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专业素养不足。辅导员的专业学科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这些学科更能符合辅导员岗位专业化的要求,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满足开展学生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然而目前辅导员专业多样化,很多辅导员是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上岗的,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因而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相对而言,政治、教育、中文类毕业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达不到工作专业化的要求。加之有关辅导员岗位培训不足,使得上岗的人员在专业能力与素质方面与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都缺乏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培训,使得辅导员在工作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规划与思考,在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已经错失了时间与机遇。辅导员在这时就遭遇了专业技能上升方面的瓶颈,常常感到想在学历上继续深造,但工作和生活已经占据所有时间,没有时间与精力;或是在科研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无从着手,导致焦虑、疲于处理日常事务、无心工作等职业倦怠的感受。转贴于

第二,很多辅导员缺少职业化的准备。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少人能将辅导员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做好长期从事的准备。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对职业定位认识模糊,只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临时的跳板,对于以后的发展另有打算。这样就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极不稳定,这些辅导员没有树立在岗位上奉献青春的信念,更缺乏在这方面的科研行动准备。然而现在的现实是,辅导员继续深造求学、转岗、转干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很多人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想法和得过且过的状态,开始感到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无法掌握,无从突破目前的状态,甚至最终离职。

第三,辅导员学习时间不足。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个比例达到1∶400以上。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缺员情况严重,客观上迫使他们职责多、任务重、压力大,陷入了“保姆”、“消防员”、“打杂工”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就荒废了专业、忽视了调研,沦为纯粹事务工作的附庸。当一定工作年限之后,辅导员会感到工作出成绩的可能极低,工作成效差,加之没有时间总结和学习,加重了这一状态的恶性循环。

(二)岗位性质原因

辅导员工作强度比较高,工作时间不定时,经常需要加班,加上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心理素质、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比较差,外部环境又比较复杂,学生经常发生各种问题甚至危机事件。尽管辅导员工作强度高,但是享受的待遇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辅导员在职业高原期感到缺乏工作上升空间、付出与回报不等值、对未来产生迷茫的重要原因。辅导员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岗位性质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辅导员岗位的职责任务规定不明确。关于辅导员的职责,虽然文件上明确规定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一直存在“错位”和“越位”现象。辅导员与学校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关系比较混乱,如辅导员与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辅导员与共青团干部之间的关系,辅导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关系等等。凡是涉及学生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与参与,辅导员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外,还要代替一些其他岗位人员承担学生事务。于是很多辅导员缺少进一步学习和总结的时间,影响了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二,辅导员缺少进修机会,职称评审困难,经济压力大。长期以来,高校未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正轨,缺乏规划和得力措施,对辅导员队伍“重使用、轻培养”。学校也不能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他们在岗位上发展,使辅导员在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上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现在高校在政策上对辅导员的保障不够到位,辅导员编制配额严重缺乏,在评职称方面也障碍重重,部分学校甚至还把辅导员当做一般的行政管理职工对待,只允许晋升行政级别,不能参加教师职称评定。同时,辅导员待遇不高,如果没有正式编制的辅导员岗位则收入更低。这些政策上的因素使得辅导员感到在学校中地位低、不受重视、升职无望,加重了职业高原期倦怠的情绪。

第三,工作压力大、风险大,工作成效难以衡量。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辅导员很难像专任教师一样能够取得显性的工作成绩,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用于应付各类细小烦琐的学生管理事务。辅导员的工作通常都是在学校党委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具体实施上级部门的政策,执行性比较强。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是难以衡量的,辅导员经常工作繁重,却不见成效。如果发生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甚至会为辅导员的长期工作积累添上阴影。这些都加强了辅导员在职业高原期的不良情绪和状态,产生的这些心理感受反应在日常工作行为中,难免出现问题,造成不良情绪的又一次恶性循环。

三、高校辅导员应对职业高原问题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各项改革的进行,高校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导致人员晋升的机会减少,进入职业高原期的高校辅导员将会更加普遍。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者认为,“高原期”在个体职业发展上是健康的,这意味着职员掌握了相对成熟的职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上日趋稳定。但是职业高原期如果过度延长,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如工作缺乏激情、倦怠感严重、工作效率减低与离职等,为了尽快走出职业高原期对个人的负面影响,进行合理的自我生涯规划设计是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中央16号文以及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各高校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鼓励辅导员走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职业化,辅导员工作要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原理和专业技术要求的专门化职业,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专业化,辅导员要成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并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鼓励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家化,辅导员成为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副高以上职称),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工作专家[3]。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符合个人不断提升进取、解决职业高原负面问题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Ferencetp,Stoner,Ja,1977.warreneK.managingtheCareerplateau[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Vol(2),4.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浙江省职业发展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高校学生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专业性和职业发展关系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了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情况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10余所大学,对辅导员自身认识情况、规划发展情况、职业定位情况等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作了调研分析,为进一步分析辅导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调研分析

1.辅导员基本情况与自身认识

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学历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专科学历的占18%,本科学历的占46%,硕士学历的占35%,博士学历的占1%,专科学历以下的没有。说明高校辅导员的学历要求较高,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占绝大多数。所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首先要重视的便是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重视学历要求。

针对辅导员的自我认识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上述调查说明辅导员对自己的品德和精神、态度、意识等都很有信心,而在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上觉得稍有欠缺。绝大部分辅导员意识到随着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发展,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调查辅导员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己,通过学习交流考察活动来提高的占37%,自己实践总结的占25%,通过理论培训的占19%,各方面综合作用的占19%。70%的辅导员表示能定期对自己的工作作评价总结,这能使辅导员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对辅导员目前最大的需求调查中,需要进修的占22%,买房的占20%,职务晋升的占16%,研究成果的占14%,评职称的占13%,买车、结交朋友和恋爱的分别占5%、4%和6%。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更重视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致力于提高自身学术知识和学历,同时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基础,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收入和生活条件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规划发展

图一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统计

图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由上图一、图二可知,虽然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还是不长,1―2年的占31%,3―5年的最多,占37%,两者共占68%。同时打算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有15%的调查者选择了2―3年,选择3―5年的占41%,5―10年的占32%,10年以上占5%,终身(长期)的只占7%。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均不长,并且也不愿意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树立起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临时的暂时的,只是作为求职路上的垫脚石或跳板,一有机会就选择其他岗位或转正为专业教师。因此,辅导员从业人员不稳定,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图三对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态度

图四辅导员的地位和其他教师相比

根据对辅导员职业态度调查所得数据(见图三)显示,39%的辅导员非常乐意选择这一职业,28%的辅导员处于无所谓状态,27%的辅导员是迫于无奈,另外还有6%的辅导员不乐意从事这一工作。可见,辅导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热衷于辅导员这份职业。51%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地位比其他教师低,35%的辅导员认为与其他教师相比没有地位(见图四)。可见,在现今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不高。

针对辅导员工作满意程度调查显示,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分别占18%和60%,而有近21%的辅导员表示不满意。对工作稳定性的调查显示有21%的辅导员认为该工作是不稳定的,47%认为稳定性一般,只有2%的辅导员认为十分稳定。说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了解不深,且对工作条件和待遇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图五对今后的辅导员工作的规划情况

图五显示,47%的辅导员粗略规划过自己今后的工作,38%表示有过想法,10%表示从未想过,只有5%的辅导员详细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没有详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辅导员想要选择其他工作,占33%;22%选择提高学历成为专职教师;22%倾向于行政道路;只有14%选择继续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奋斗下去。说明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树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作为暂时性的工作。

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辅导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

3.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支持

图六所经过的辅导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

从图六、图七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培训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十分专业的只占19%,而一般和不专业分别占34%和3%。而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安排也不合理,只有31%是定期培训,67%是偶尔培训。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必然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

图八辅导员工作培训状况

图八显示,辅导员工作培训中实践能力的培训占最大比重,为24%;组织、领导能力的培训为19%;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各占21%、15%;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比重很少,分别为6%和4%。说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培训的内容分配不够合理,重学习、实践和组织能力而轻创新、人际交往和心理调试能力。高校应调整辅导员的工作培训计划,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为辅导员制定更切合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图九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

图九显示,认为辅导员管理体制十分完善的仅有4%,一般的占55%,不完善的占15%。同时有65%和17%的辅导员认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十分一般和不健全。由此,必须制定一整套工作制度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职业定位不清,很大部分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格。辅导员应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社会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来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不断充实、发展自己。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努力。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7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辅导者在辅导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被辅导者的情况,以及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艺术发展规模等制定出一套完整、周密、详细的辅导计划。该计划是整个辅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辅导者自身具有的文化知识、形成的观念、意志,直接影响着计划的成功与否。辅导计划的作用在于对辅导工作的引领与规范,并为辅导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辅导计划是辅导工作组织和实施的纲领,是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的指针性文件。对于审定批准的教学计划,我们必须本着认真的态度贯彻实施到辅导工作中。

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经典的辅导计划,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即内因与外因。外因要求辅导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与科学规律,不能凭空想象或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中心,内因要求辅导者应该以辅导的目的、对象、内容、人物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制,所制定出的计划应有明确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辅导计划的制定中应有以下三点要求。

(一)可操作性

辅导计划作为对辅导工作的概括,其内容包括辅导方法、辅导目的、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及与辅导相关的必要条件。它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没有发生的对工作的一种假设,所以其涉及的相关内容都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可量化的尽量量化,可细化的尽量细化,可实化的尽量实化。辅导工作从横向来说,参与计划制定的可能是几个人或是几个部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使计划达到完美。所以在辅导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或各个部门。只有这样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的工程程序,才能使辅导计划顺利的实施下去,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查找具体工作中所出现的错误与不足,加以及时改正,提高工作效率。从纵向来说,即在制定辅导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时,对于其中的难点、重点应制定更为详细的计划以及更有效教育方法,同时明确在时间、质量、数量、人员上的具体要求,用以确保辅导能够按计划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目标的准确性

辅导目标其定义是辅导者根据自身能力以及外界因素对辅导的最后结果设定的一种标准或境地。它不仅是辅导工作所预测的最后结果,同样是制定辅导计划的的出发点。而在“准确性”是所有辅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把握好准确性才能使目标得以实现。辅导者在进行辅导工作之前,应该对辅导最后的结果,即学员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以及知道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作出一个正确的预想设定,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对辅导课程的分配,对辅导可能每个阶段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的分析研究,以及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准确而符合实际的判断。如果制定的辅导计划主次不分,方向不明,将会大大影响辅导的效果。

(三)周密性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深度转型;工作要求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深度转型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已经成为各种话语的预设语境和前提。这种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法治化以及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些转化是一种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与趋势。逻辑上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工作也面临这样的形势。具体说来,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符合这些转化的要求,否则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高等教育如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辅导员工作亦是如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只有经过符合顺应趋势的转型,才能符合高等教育工作的需要,培养出有益的高等人才。

在传统意义上,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由于辅导员在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实际上还承担着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中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的定位、性质以及功能开始进入转型期,历经十年的转型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现实的工作中,高校学生辅导员都已成为或正在转化为高等教育工作中一支承载更多、更新任务的独立的教师队伍。在现实工作中,在高等教育事业顺应潮流逐步向前推移过程中,辅导员工作的现实根基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地位与作用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更深层的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也进入和深度的转型期,在深度的转型期,如果说初级阶段的转型工作是通过既有的行政力量对辅导员工作的人员队伍身份转化、确立和发展、对工作的经费进行统筹和发掘,对工作任务和功能进行制度确立和建设,那么深度意义上的辅导员工作的转型则是在初步转型的基础上,如何来在现实的工作中真正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功能。

二、初步转型后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的发展

深度转型是整个辅导员工作转型的深度发展,是初步转型的继续。深度转型是在初步转型完成的基础上,在既有的人员队伍构成、财力支持、工作定位以及相关制度支撑下如何在社会功效上实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和功能。因此,若想因势利导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彻底转型或者转型成功,有必要对初步转型后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初步变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发现相关的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即: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不过在现今的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生活中,政治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品德认识都出现了多元化,并且这样的多元化已经为国家、社会与党团工作所认可、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方式以及所追求的效果与价值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上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单一的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比较小,工作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教导。

在现今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思想政教育工作中,由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与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使这样工作的空间比较大,工作方法多样,不仅存在着教育与教导,而且存在着比较、启发与引导。更重要的是这种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形式丰富的沟通、交流、建议等更多方面关系,呈现出平等与对话的态势。辅导员若想能够胜任工作,首先要掌握学生丰富的思想关念与价值选择,更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工作中的位置,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工作关系。这样的工作在态势上不再表现为强烈的执行党团的思想价值标准,而是作为一个咨询者和建议者。

(二)学生管理

在传统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主要是依托于班级和党团组织。班级和与其并行的党团组织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单位。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班委与党团组织构成全班的主要管理运行机构,但是,通常情况下,重大决策必须向辅导员进行汇报并征得同意,辅导员对于班组织的决策与运行具有实质性的最终决定权。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上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整个高校学生管理组织的变化。随着高校学生生活日益丰富,校园内学生自发组织与社团活动风云突起。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与社团,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逐渐成为青年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基地与空间。传统班级作为实现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与堡垒,在功能与意义上受到了一定挑战。班级在整个学生生活中的归属感与凝聚力的降低,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作用下降,以致不在承担主要的作用。传统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决策、指导、奖惩、裁判等多方面的作用难以找到有效的运行空间。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空间、地位、职责、角色、工作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在传统与现今是不同的。在传统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空间维度是较为单一的,具有较强的可操控与可驾驭性。在现今的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空间是多维度的,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有效的操控与管理系体,甚至有些空间还无法触及,更多的学生组织在进行着自我管理与发展。可以这样说,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主要体现的是一种色彩浓厚的行政指令与行政管理,而现今的辅导员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的政策、法律法规咨询者,以及为学生遵循法律与政策搭建平台,学生更主要地是依据法律规则与政策进行学习与生活,并面对社会实施个人的成长成才计划。

(三)学生服务

高校辅导员的另外一项工作职能是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种类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就业与助学工作。在传统中,助学工作不是典型的学生服务工作,更主要的是就业。

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是与社会或市场对人才招用模式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前者是受后者决定的。在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培养数量,人才的种类以及人才的就业方向,早已经在计划中做好。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种类与性质的选择,事实上个人的选择空间非常小,只能按照国家的计划指令就业。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分配的计划模式,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按照国家的较为单一的人才成才标准、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行政性的推进。作为辅导员,可以根据国家的单一标准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据此直接决定或者实质性地影响一个学生的工作岗位与发展方向。

但是,随着班集体的弱化,在现今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以班为单位的组织以及在这样的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具有决定权的辅导员,再也没有如传统一样的功能与权力。辅导员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尽管依然存在思想品德鉴定或者推荐,不过这些活动往往更具有程序性或者形式上的特征,很难在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市场机制对于人才的就业产生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在这项工作中,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地位以及作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工作性质而言,传统的辅导员工作直接决定人才的岗位分配与人才去向,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这种工作是管理与服务的复合体。就工作地位而言,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属于国家行政性人才计划运行体制的一部分,而现在是市场人才供求机制下的一部分或者一个角色,辅导员工作实质上是给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成才与就业规划。因此,现今的辅导员服务工作正在朝着独立于管理工作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三、深度转型后的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要求

在现实中,转型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背景、条件、地位、性质以及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工作内容、职能与作用正在愈发发挥现实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功能。如何将当前的这种转型成果因势利导,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从而在深度上彻底实现辅导员的工作转型,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意见:

(一)继续加深认识高等教育新的办学理念、彻底转变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意识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制在逐步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以及多元化,新的办学理念是以人才市场需要与社会发展为现实来源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辅导员的工作空间的基础部分存在于市场中,而不是在具有行政指导性的计划体制中。与大学一样,高校以及高校的辅导员在性质上更主要的是人才的培养服务者,而不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只有认清这样的一个工作位置与空间,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价值体现与发展目标,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可以遵循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与工作原则。

(二)要继续转变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协调高校辅导员工作于其他工作的关系

在明确认识高等教育办学形势与理念的基础上,高等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在工作机制上转变对辅导员工作性质、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并协调与教育工作的关系和明确定位。笔者认为,在工作性质上,辅导员的工作不局限于教育。在社会化与市场化的前提下,辅导员更是对人才的进行设计设、打造与营销;在地位上,辅导员不仅是高校体制下的一员,更是站在现代社会的运转机制以及市场的一端;在作用上,辅导员执行的任务不仅是宣传与强化党团政治思想的行政管理,更主要的是在市场与社会的规则下,作为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组织者、设计者以及有用的成才与职业选择顾问,等等。在高校整体工作格局中,高校决策层要深刻地意识到并把辅导员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资源组成部分,在工作中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忽视辅导员的德育教育而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并且要在制度的更深层面保障辅导员与专业知识传授者的相同地位、待遇和实现功能的条件。

(三)要逐步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确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需获得更大提高。专业化是与职业化紧密关联的。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若想得到改善,实现工作目标,就需要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专业研究,发觉该项工作的基本规律,使之成为一门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便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形成稳步成熟的高等教育工作机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方有了强大竞争力的可能,才符合市场与社会的需要。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知识解构应当更加趋于合理,去学习心理、法律、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与此相关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

(四)辅导员要更新工作理念,满怀工作热情,努力学习知识,提高工作技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明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更新工作理念,以便对自己的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成为一名赶潮者。辅导员作为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要拥有荣耀感,满怀热情地开展学生工作。站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辅导员还要成为一名弄潮儿,在深度转型时期,面对崭新的日益丰富、复杂的事业,在知识与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生活的时代,要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善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与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大胆进行工作方法创新,在遵循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原则指引下,要敢于超越,敢于面对挑战。

综上上述,在经过初步转型,明确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明确工作定位和目标指向后,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在初步转型的框架下已经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为这份工作的深度转型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的条件。在未来,高校辅导员工作若想彻底实现其转型初级阶段的目标和功能,就应当在思想意识、工作能力和技术方面深入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与市场化的转变,如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一定会实现科学化的转型,从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9

abstract:themeclassmeetingisanimportantcarrierandorganizationalformforcollegecounselorstocarryou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ctivities.Counselor'sorganizingabilityistheimportantguaranteeofthelevelofthethemeclassmeeting,soimprovingcounselor'sthemeclassmeetingorganizingabilityistheimportantbasicconditionforcollegestopromotethelevelof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Collegescanimprovecounselors'themeclassmeetingorganizingabilitybystrengtheningspecialguidanceandtraining,adoptingthemeclassmeetingwatchingandappraisalsystemandcollectivepreparationofinstructionsystemandmodifyingcounselorworkappraisalsystemandsoon.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组织能力;培养策略

Keywords:college;counselor;themeclassmeeting;organizingability;cultivating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91-03

0引言

高校学生班级班会一般包括主题班会、事务班会、临时班会、例会等种类,而主题班会在其中是最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班会类别。高校学生班级的管理中,主题班会是一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工作人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校生之间联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是主题班会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提升辅导员主题班会的组织能力是取得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效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升主题班会组织能力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高校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1.1主题班会有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主题班会一般多由辅导员主持,但是也有一部分主题班会是由学生干部或者兼职班主任、班级导师等组织召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相对过硬,因此,由辅导员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有助于把握好政治方向,并能用个人的魅力、思想以及感召力影响、感染学生的思想灵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对加快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时,一般会就某一主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以期深化学生对该主题的认识。全班同学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友谊,进而融洽班级氛围;同时,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最终将会达成对该主题的共识或某一班级建设工作的最佳方案。因此,组织主题班会的过程,就是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过程。

1.3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学生干部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干部的领导管理、组织策划、沟通协调、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必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辅导员在组织、主持召开主题班会时,辅导员运用的政治理论、思维角度、逻辑方式、语言措辞等对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均有一定的渗透和影响;全体同学在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会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和境界,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所以,辅导员组织召开的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

2当前高校辅导员组织主题班会的现状和问题

2.1主题班会现状

2.1.1主题班会发挥了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以来,各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班级主题班会召开的频度、主题设定、组织形式等,大部分高校均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部分高校还将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纳入了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因此,高校主题班会的组织较为规范,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把握、时政要闻的分析、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透视、对学生中较为集中现象和行为的认识等,主题班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取向起到了引领作用,切实发挥了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1.2主题班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活动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需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而主题班会的组织,多由学生普遍参与,根据活动形式不同,学生或发表言论,积极献言建策,或参与比赛、展演等,实现了高等教育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

要求。

2.1.3主题班会的形式灵活多样为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多年来,各所高校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对于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当前,高校主题班会多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成效显著,如:报告、研讨、赛事、座谈、娱乐表演、经验交流,等等。

2.1.4主题班会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同有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对于采取的形式比较满意,主题班会的参与面基本上能够达到100%,对于通过主题班会形成的意见、方案等基本能够接受,并能积极贯彻落实。总之,高校的主题班会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同。

2.2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规划计划策划主题班会的举办,从长远看,应该在学生入学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所学专业、入学成绩、男女生比例、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辅导员应将大学期间召开的主题班会做好总体规划,制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1];根据阶段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再设计相应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举办前,应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充分调研,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普遍关注的焦点或高校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等内容,做好详尽周到的策划,班会结束后对班会进行总结。但是,目前很少有辅导员能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高度去规划班级和学生的发展,主题班会严重缺乏规划性、计划性和策划性以及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2.2.2主题班会缺乏有效指导当前,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仍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弹性很大,内容丰富,角度把握、内容选取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导致主题班会的随意性较强,思想教育功能随之弱化。加之,当前辅导员配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突然事件处理能力、主题班会组织能力等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就影响了主题班会的举办水平和实际成效。

2.2.3主题班会缺乏检查监督任何工作中的检查监督都是重要环节,否则,工作力度、细节和成效很有可能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宿舍内务、课堂纪律等均有检查和成绩评定,但是由于主题班会从表面上看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加上相关领导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重视不足,因此主题班会严重缺乏检查监督,主题班会举办的次数、成效也就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2.2.4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由于多数高校辅导员存在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普遍年轻化、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较快、职称职务晋升政策不明朗等现实问题,辅导员的工作中表现出多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经验,投入精力不足,工作总结思考不深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欠缺,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等,因此,高校辅导员在主题班会组织方面研究、组织较少,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3提升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组织能力的策略

3.1加强主题班会专项指导和培训

鉴于高校辅导员及其工作普遍存在上述特点,建议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进行专项培训,加强指导。培训应按照集体培训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总体规划和具体策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针对全校辅导员总体状况,可对主题班会的指导思想、基本组织形式、设计方法、组织程序、过程掌控等进行普遍指导;针对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各阶段的相关实际,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能力,对其进行主题班会的总体规划、阶段计划、具体策划、班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细节性指导,培养辅导员的主题班会基本组织能力。[3]

3.2实施拟录用辅导员试讲制度

为确保辅导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建议高校实施拟录用辅导员试讲制度。具体说来,是指拟录用辅导员上岗前要模拟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由三名或三名以上学生工作水平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听会小组进行听会,并做好听会记录。试讲后,就试讲人员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能力、主题班会设计思路等进行讨论、评价,试讲合格者,方可决定是否录用为辅导员。

3.3实施主题班会评比观摩制度

3.3.1优秀主题班会观摩制度。每年高校可选定一个主题,或划定一个范围,要求全校辅导员围绕指定主题或范围对主题班会进行设计、策划,做出方案,全程录制主题班会视频,最后提交主题班会相关记录资料,学校组成评委组对辅导员举办主题班会的情况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按照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项。学校可指定安排观摩一次或几次评选出的优秀主题班会,为全校辅导员提供学习参考的机会,在全校辅导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3.3.2新任辅导员观摩听会制度。新任辅导员是指刚参加工作即担任辅导员者、刚转岗至辅导员岗位和新做兼职辅导员者。建议高校相关部门制定新任辅导员观摩听会制度,即指派一名或几名资深辅导员作为新任辅导员的指导教师,要求新任辅导员全程跟随指导教师听一轮或几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组织的所有主题班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组织开展主题班会。

3.3.3全体辅导员相互观摩听会制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对于同一份工作均会有不同的思路、观点和解决方案,因此,辅导员之间相互学习非常重要。建议高校实施全体辅导员相互观摩听会制度,即在每年辅导员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要求全体辅导员互相观摩听会,每人听会次数不少于3次,听课人员不少于3人,内容自定,听会后,要对被听会的辅导员组织的主题班会直接点评,在相互切磋中寻求主题班会的最佳方案,努力提升主题班会组织能力。

3.3.4领导专家观摩听会制度。学生工作中创新很重要,但经验、阅历同等重要,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家对于辅导员的个体指导和点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高校实施领导专家观摩听会制度,即学生工作领导和专家按照学期初的计划安排,对于全校辅导员召开的主题班会,有选择性的定期听会,目的在于了解与监督主题班会质量,特别是对年轻辅导员,要求每年对每一名辅导员举办的主题班会听会不少于1次,对新任辅导员必须全程听会,并进行记录和点评。

3.4实施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制度

主题班会对于辅导员来讲,其实就是一堂课,准备过程就是备课过程。而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有助于辅导员更深刻地领会主题班会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更科学地设计班会环节,更灵活地实施班会形式和程序,更有效地解决班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建议高校在辅导员中实施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制度,可将同年级同专业辅导员划为一个集体备课组,由二级学院分管学生领导或学工办主任、年级主任等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前,小组成员均要认真钻研班会主题和内容,查阅参考相关文献,为讨论研究做好准备。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主题班会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参与学生、组织程序等。集体备课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以此提升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

3.5将主题班会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范围

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将主题班会列为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的指标之一。[4]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没有高度重视,或者没有将主题班会的相关考核单列,辅导员考核和评先选优时,多使用印象主义,仅凭平时的印象赋予评价意见,或考核指标过于简单,没有按照实际工作中的实绩赋予成绩,这势必导致了“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模式重蹈覆辙。辅导员工作中缺少了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也就没有目标可言,从而抹杀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建议高校将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为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环境,确保主题班会的教育成效,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谢长旺,安扬,刘敏.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0(29):175-176.

[2]张明.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基于对山东省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12(2):60-64.

[3]聂久胜.高校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校辅导员学刊,

大学辅导员下学期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传承创新;辅导员;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15-03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给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都在考验着辅导员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能力。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取得既让领导满意、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又让自己深感欣慰的工作成绩,这既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的心愿,也是高校辅导员不断探讨的新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结合学习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的认识,提出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方法。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施展才能的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辅导员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能力。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辅导员编制不足,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虽然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均明文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全国全省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高于这个比例,有的达到1:300甚至更高,无形之间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加大,疲于应付日常事务,难以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2.高校教育资源紧缺、周边环境复杂,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成效。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学生上课多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合堂课,也没有固定教室或自习室,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给辅导员召集和看望学生带来诸多不便,如挤时间、借教室等;校园周边钟点房、网吧、饭馆比比皆是,噪杂、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环境,给学生成长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给辅导员管理教育效果打了极大的折扣。

3.应试教育、社会影响、教管脱节,促使辅导员工作更加复杂。大学生入校前基本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运转,与外界接触甚少,主要处于被管状态,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生活模式的变化,大学生在情绪调控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耐挫折能力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社会的两极分化、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在深刻地改变着学生的人生信仰、生活和学习态度;学校内部教学、学习、管理之间的相互脱节,在学生工作事务上出现的空白只能由辅导员填补。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辅导员工作更加复杂。

二、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

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辅导员仅凭一腔热血干好工作,是相当困难的。高校辅导员要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就必须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应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1.了解情况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前提。了解情况是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工作情况,辅导员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具体要来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和职责。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规定》),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教育法令,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第四条明确提出了辅导员工作五项要求,第五条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八项职责。高校辅导员特别是普通高校辅导员,只有了解辅导员工作的五项要求和八项职责,才能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否则,就会不知所措,更不会提高工作质量。②了解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辅导员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一般来说,辅导员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入学成绩、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研究书面材料,初步了解学生;二是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真实了解学生;三是与学生广泛交往,加深了解学生;四是注重调查,全面了解学生;五是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辅助了解学生。我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常用的方法是谈话,这种谈话决不在办公室进行,而是在课堂之外和特定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因为离开了课堂、学校的环境,师生面对着一个广阔的社会,能够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谈话更自由些,离社会实际总是更近些,也更能贴近学生的心。③了解学生班级。学生班级是学生的组成单位,也是建设班集体的母体。新生入校后,辅导员关键是了解学生,着眼建设好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工作进入正轨之后,则主要了解各个班级的情况,包括班子建设、干部作用发挥、学习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以便于指导班级自主开展工作。主要方法:一是看班级工作材料;二是看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三是听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四是直接观察。

2.“借力”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有效办法。面对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班级的几百名学生,受时间、环境、精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辅导员要事必亲躬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分身乏术的。即使事必亲躬,也只是疲于应付,工作滞后。要解决这一问题,辅导员就要学会“借力”。①借班主任的力。大学里的班主任既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主任贯彻上级和学校的部署,指导班级开展工作;在工作任务繁重、时间要求紧的情况下,辅导员可以先与班主任统一思想要求,然后按照统一要求和标准在同一时间多个地点开展工作,如选举班委会、团支部委员会,评选先进,或组织不同专业(班级)参加不同地点的活动等。②借任课教师的力。任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也是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人。限于时间精力限制,辅导员不可能从课堂上和教学过程中直接地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员借助任课教师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学习状态、出勤、完成作业情况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请任课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如学困生等,促进教学相长。③借班集体的力。辅导员只有两只眼睛、一双手,如果只靠辅导员一个人,那是很难管理好几个甚至十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的。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力量,也要善于借用学生自身管理的力量。为此,一要在观察与考虑的基础上,经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确定班干部名单,使班干部既接受学生挑选又接受学生监督;二要统一明确班干部的职责,使他们责任明确、各司其职;三要在此基础上再将班级分成小组,实行小组长承包负责制,将班级各项事务分配给每个学生,力求“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四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依靠班级学生的力量,制订出既简洁、易记、便于执行,又有利于贯彻上级意图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规章制度。以此将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各司其职,增加成功感。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之所以在担任教导主任、校长的情况下,又担任学生班主任并把学生班级带得出色优秀,就在于他深谙其道,淋漓尽致地借用班集体的力,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3.“计划”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工作不仅面广量大线长,而且工作内容变化快。如果不能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就会感觉工作十分繁杂。有些辅导员感觉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但忙了一天,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忙了什么,就是因为工作缺乏计划造成的。为此辅导员一定要学会做工作计划。制订工作计划,就是通盘考虑一天、一个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应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辅导员每天上班时要把当天要做或必须做的工作预先写下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依次进行;如果有领导临时交办工作或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要对原工作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把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或突发事件处理列入当天的工作进行处理,从而做到日常工作程序化,主次工作分明化。制订计划后,就要按照计划立即执行。辅导员不仅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还要养成检查落实的习惯。凡未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不但要分析原因,还要将其列入第二天或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落实。海尔集团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就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实行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方法。

4.把握分寸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辅导员工作中,批评和表扬学生是经常性的事情,推优入党、评选先进等也是经常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既牵扯到工作导向问题,也牵扯到学生的直接利益,因此把握分寸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扬和批评学生中,适时适当的表扬能对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但表扬要实事求是,也要适时适当还要适人。比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就要多留意他们在生活中的坚强与感人的地方,然后在同学面前详细叙述,既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老师和同学都在关注着他们,也让其他同学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个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也要适时适地的进行批评,晚了就失去批评的意义,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仅进行批评还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纪律处分,它对被处分的学生有利,对其他同学更是一种提醒和保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甚至处分,都要本着热情爱护、从严要求的原则进行,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班集体建设。

5.创新是提高质量的不竭源泉。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尚且如此,更何况辅导员呢?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迁以及自身的进化,辅导员必须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等新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利用QQ、mSn和飞信等工具和学生畅谈人生,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规划未来,利用微博、BBS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在指尖与键盘之间开启心灵的一片广阔天地,实现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十甚至上百人的交流,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创新的形式不拘一格,不在一时,贵在发挥自身优势,关键在坚持。

6.提高素质是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关键。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辅导员素质。为此,作为政府特别是高校自身不但要为辅导员工作科学量身、适当减负、改善工作条件,而且要制订有力措施,提高辅导员政治和经济待遇,把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留下来,能够安心从事辅导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牢记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心;二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三是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新时期学生管理百科全书》[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