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十篇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十篇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9:38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1

【关键词】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危险因素;手术治疗;贫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61

在妊娠期内,有的孕妇会出现剧烈头痛、肢体及言语障碍,恶心、呕吐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为急性脑出血,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病情较急,如不及时治疗随时会威胁患者生命[1]。有研究者提出,导致妊娠期急性脑脑出血的原因包括孕妇疾病、身体条件及营养状况和分娩方式等因素[2]。本研究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56例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48±7.16)岁,体重52~77kg,平均体重(61.58±5.16)kg。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22例。早孕期发病10例、中晚期发病40例、产后发病6例。均在发病后1~14h入院检查。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造成患者妊娠期脑出血的原因,并就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临床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患者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患者存在基底节、丘脑和内囊出血引起的轻度偏瘫是最早期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重症患者会进入意识模糊或者昏迷。但并不是所有的脑出血患者都会出现高血压等合并疾病,针对出现突发性进行性头痛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妊娠期合并急性高血压患者常常感到头痛、呕吐,查体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瞳孔变化等病理反射。脑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2.2诊断方法针对妊娠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迅速及时的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神经科查体等基本检查是临床上主要诊断方法。包括意识、精神状态、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及自主神经系统等检查,但仅依靠神经科查体还不能完全判断患者的病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协助定位诊断并分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利用头颅Ct、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mR)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2.3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是引起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6例研究对象中10因颅内动静脉畸形,10例因贫血、24例因妊娠期高血压、12例因自然分娩因素导致急性脑出血。

2.4治疗结果56例患者中38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8例为保守治疗,总好转47例。

2.4.1针对孕

2.4.2针对不典型部位出血包括颞叶、额叶、枕叶脑出血,且出血量

2.4.3保守治疗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平稳,甘露醇和白蛋白交替使用效果良好,也可亚低温治疗,将体温控制在34~35℃,保持血压在16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平均动脉压

3讨论

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是产科中比较危重的疾病,脑出血可发生在整个妊娠期及产后,有相关研究者指出,妊娠合并脑出血的发病时间与妊娠期的血液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合并疾病、母体应激负荷、高血压等因素有必然的联系[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初产妇及中晚期妊娠孕妇比例高,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昏迷、抽搐和意识障碍;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是引起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6例患者中38经手术治疗痊愈,18例为保守治疗,总好转47例。说明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病情较急,危及母子生命,致残致死率高,可因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引起。早期就诊和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好转。孕期普及产检,可有效预防和及早诊治。

参考文献

[1]章霞,刘涟,吴学春,等.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21):104-105.

[2]张健,师春梅,周春燕,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3(8):455-459.

[3]宁耀贵,张民伟,陈金龙,等.危重症产妇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7):536-540.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2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功能

妊娠是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一种正常生理过程,机体常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凝血激活更强[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特发疾病,其发生率高达10%左右,发病机理仍不清楚[2]。本文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59例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对妊娠血液状态的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妇女859例,年龄19~43岁,平均27.4岁,均为初次单胎妊娠。根据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可分为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2]。其中早期妊娠组228例(13周末前);中期妊娠组213例(14~27周末前);晚期妊娠组201例(28~30周);临产期妊娠组217例。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及分类可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154例,正常妊娠组705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正常非妊娠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心等系统疾病,无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无糖尿病史及各类炎性反应性疾病。各组在年龄、孕次、孕周、血小板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抽取1.8mL静脉血,加入到0.2mL109mmol/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离心后取血浆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值。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分析及q检验,以p

2结果

2.1妊娠各期凝血四项水平比较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及非妊娠组的凝血四项水平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构成动态平衡,既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又保证了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潜在的可凝固性[3]。妊娠一旦发生,肝脏的相关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异常,使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导致抗凝成分的减少及纤溶活性的降低,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形成高凝状态[4]。正常孕期的适度凝血激活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有利于机体止血和维持胎盘的完整性[5]。

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密切相关[6]。本研究证实,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pt明显缩短,极可能是由于正常妊娠期凝血因子Ⅶ增加及组织因子表达相对增加造成的[7]。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凝血因子Ⅻ、Ⅷ和Ⅹ的水平有关[8]。本研究证实,早期至中期妊娠aptt明显缩短,维持至临产期。在随孕周的递增,凝血因子Ⅻ、Ⅷ和Ⅹ有所增加,但对凝血因子Ⅺ仍至妊娠晚期影响不大,导致整个内源性凝血功能在妊娠晚期后改变不明显[9]。tt是反映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其变化主要与FiB转变,以及纤溶和存在抗凝物的情况有关。本研究证实,不同妊娠期tt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正常妊娠的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激活增强,以平衡增强的凝血功能。FiB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的共同通路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也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证实,早期至晚期妊娠FiB变化不明显,直到临产期才明显升高。

本研究中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时间均短于非妊娠组,而FiB值高于非妊娠组,这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妊娠过程中生理性合成上调消耗需要;(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降低了纤溶活性;(3)维持凝血与纤溶平衡以及在母-胎界面稳定子宫胎盘纤维蛋白样层与子宫蜕膜[10]。这些机理将有助于去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快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维持胎盘的完整性及预防产后出血[11]。本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时间也短于正常妊娠组,而FiB值也高于正常妊娠组,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严重地失衡状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妊高征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的小动脉血管痉挛,促使其产生FiB继发性增加,常伴有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纤溶系统低下等,易产生广泛的DiC[12]。

总之,监测孕妇的凝血四项的变化,不但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评估,而且辅助诊断高凝状态,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ChenH,ZhouL,mengL,etal.Coagulationandprothromboticstateparameters:aclinicalanalysisduringearlypregnancy[J].irJmedSci,2011,180(4):813-817.

[2]唐叔稳.妊娠期血液高凝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60.

[3]DellaRG,Dogareschit,Cecconett,etal.Coagulationassessmentinnormalpregnancy:thrombelastographywithcitratednonactivatedsamples[J].minervaanestesiol,2012,78(12):1357-1364.

[4]马绪风,孙元振,钱志英,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在妊高征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82.

[5]KanevaFm,FrolovaL,akhmetovaVG,etal.thecharacteristicsofhemostasisconditioninwomenwithnon-carryingofpregnancy[J].KlinLabDiagn,2012,8(1):37-41.

[6]mcLeanKC,Bernsteinim,Brummel-ZiedinsKe.tissuefactor-dependentthrombingenerationacrosspregnancy[J].amJobstetGynecol,2012,207(2):135:e1-6.

[7]孙胜菲,刘颖.正常妊娠高血压与妊高征患者凝血系统变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5,15(2):134-137.

[8]ShakhbazovSG.thechangesofthemainindicesofthebloodcoagulationsysteminpregnantwomenwiththromboticcomplications[J].KlinKhir,2009,15(4):47-50.

[9]邱东飚,郑鹏凌,张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509-510.

[10]LockshinmD,Kimm,LaskinCa,etal.predictionofadversepregnancyoutcomebythepresenceoflupusanticoagulant,butnotanticardiolipinantibody,inpatientswith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J].arthritisRheum,2012,64(7):2311-2318.

[11]林佩佩,张锋,林杰.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与红细胞四项参数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397-3398.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3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是妊娠特有疾病,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本病变。本病常发生在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以及母婴死亡。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对我站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两年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经验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治疗该类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站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5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岁。孕25-42周,轻度妊高征48例,中度妊高征30例,重度妊高征7例;先兆子痫13例,子痫4例(均为产前);初产妇63例,经产妇22例。所有对象均做相同检查。

1.2治疗方法。

1.2.1内科治疗。

1.2.1.1一般治疗: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取左侧卧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适当限制热量,防止过食;补充复方氨基酸片、钙片、维生索与铁剂。

1.2.1.2解痉:首选硫酸镁,镁离子能使骨骼肌、平滑肌舒张,舒张血管,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减少脑水肿,提高母儿的氧代谢,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具体方法:首次负荷量,硫酸镁5g+5%葡萄糖200ml,1h内静点,继以15g硫酸镁+5%葡萄糖l000ml,以1-2g/h的速度静点。硫酸镁的有效浓度是4.2-7.2mg/dl。在能够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硫酸镁的用量。

1.2.1.3降压:当收缩压≥170mmHg以上或舒张压≥110mmHg,用硫酸镁后血压下降不明显,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或早发性的重度子痫前期应加速降压。但舒张压一般不能低于90mmHg,以保证胎盘灌注量。方案:①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或500ml静脉点滴,以0.1-0.25mg/min滴速,每10-15min测血压,若有肺水肿者,增加剂量30-40mg静脉点滴,或10mg舌下含服。②甲基多巴250mgtid口服。③硝苯地平10-20mg每日3次口服。

1.2.1.4扩容:扩容指征:血细胞比容≥0.35,全血黏度比值≥0.36,血浆黏度比值>1.6,尿比重>1.02。扩容剂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自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溶液,扩容时应严密监测心肺功能及肾功能。

1.2.1.5利尿:如果出现全身性水肿,心脏负担过重,可以使用利尿剂,两种利尿剂交替使用的同时应注意补钾。20mg/d,口服;氢氯噻嗪,50mg,口服每日2次。针对病情可予呋塞米20-40mg静推。

1.2.2产科处理:重度妊高征在积极治疗24-48h无好转时宜及早终止妊娠,胎儿未成熟者予地塞米松等促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终止方式为剖宫产。

2.结果

85例患者中无死亡,妊娠高血压及子痫前期者中无一例出现妊娠并发症,1例子痫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于第35周终止妊娠,其余病例均于37周以上终止妊娠。胎儿体重在2400~3800g之间,平均体重2697.34±438.41g,婴儿出生时apgar评分为5~7分,无新生儿并发症出现。

3.讨论

3.1妊高征病因及病理、生理妊高征是妇产科临床特有异常的疾病。其发病和病理涉及全身多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妊高征病因较为公认的学说是:由于遗传方面某些缺陷导致母胎免疫功能失衡,胎盘缺血、缺氧或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毒性因子产生而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发病。由于小动脉痉挛,造成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大,血管内皮受损。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血液浓缩等。全身各组织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严重时可损伤脑、心、肺、肾、胎盘等而致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

3.2妊高征的预防:医院应利用现有的宣传途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孕妇的关注,孕前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动员孕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按时参加孕妇学校听课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害及防治知识的认识,做好自我监护,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孕中期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性诊断,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倾向的孕妇增加产检次数及心理沟通,保持心情愉快,适当休息,目前已发现多种营养素缺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钙浓度降低可使血管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增强,并可直接减少血管组织中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而pGi2/tXa2(血栓素)的比例与全身小动脉痉挛有关。在孕20周起每日补钙,即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将发生时补足血钙,减少了该病发生的可能。微量元素中的硒可防止机体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害,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避免血管伤;锌在蛋白质和叶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Vita、VitC、Vit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内皮细胞损伤;VitC还促进钙、铁吸收;Vit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其他维生能促进和调节物质代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均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源头上降低孕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4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对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的高危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水肿、高血压及高蛋白尿,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和心肾脏衰竭等高危症状[1-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通常发生在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妊娠期产妇身上,有时也发生在贫血或多胎妊娠的孕妇身上,若不能及时的发现疾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对于改善该疾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对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78例,年龄在24~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33例。孕周在31~41周之间,平均为35周。按照血压的高低分为三类,其中轻度(血压130~140/80~90mmHg)49例,中度(血压140~160/90~110mmHg)17例,重度(血压160~200/110~140mmHg)12例。经过护理后,最终顺产24例,剖腹产54例,全部都治愈出院,未发生围产儿死亡事件。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办理入院手续住院后,尽量给患者安排单人病房,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的饮食,嘱其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补充适量的钙、铁等微量元素,保障孕妇的健康,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因为钙代谢异常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病因,所以孕妇在妊娠的中期就要适当的补充钙元素,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大多会精神高度紧张,影响睡眠。这时,护理人员要足够耐心的开解患者,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必要情况下,给患者服用安定,以保证足够量的睡眠。

2.2病情观察

2.2.1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患者入院后,要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大约2-3h为患者测量血压一次,记录好患者24h内液体的出入量。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疼、目眩、胸口闷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先兆子痫的表现。若患者一旦发生这些症状,护理人员必须马上及时上报主管医生,并给予心电监护。

2.2.2观察患者宫内胎儿的情况

在患者入院后,要定期定时监听其子宫内胎儿的胎心跳动次数,并且密切观察胎儿在子宫内有无缺氧等异常情况。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做好记录并上报主管医生。在必要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采用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心曲线,观察胎心率的变化等等。

2.2.3药物护理

硫酸镁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药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子痫的发作,并且对宫缩和胎儿都没有不良影响。但是,过量的硫酸镁会破坏心肌的正常收缩功能,甚至引发心搏骤停。因此,护理人员给患者服用硫酸镁时,必须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滴速,并且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膝反应有没消失,肌肉收缩力是否有所下降,呼吸是否顺畅等等中毒的先兆症状。若患者一旦发生镁离子中毒症状,应马上对其静脉注射10mL的10%葡萄糖酸钙进行解毒。当患者发生全身性水肿、心力衰竭时,应给患者服用利尿药如呋塞米,呋塞米具有强烈大排钾、排钠功能,但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因而在给患者服用呋塞米的同时,也要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变化。

2.2.4适时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其症状仍没有缓解或加重,应适时终止妊娠。

2.2.5产后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在其生产后24小时到5天内都是子痫的发病高峰期。因此,护理人员仍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疼。目眩、恶心呕吐等子痫的先兆症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一旦发现征兆,马上上报主管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大多会心理抑郁和高度紧张。因而,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细心耐心的为其解答问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处于平稳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

4讨论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5

大量文献报道,孕妇患原发性高血压可使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增加。Sibai将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危险因素依次列为:血压、肥胖、流产次数及吸烟,血压越高或越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危险越高。

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

胰岛素是一种血管舒张因子,若无交感神经对抗其作用,将导致低血压,而非高血压。外周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功能缺乏的标志,将导致血管功能失调,近年来提出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指:胰岛素的葡萄糖调节功能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正常的葡萄糖浓度,这样胰岛素刺激钠的重吸收,并有拟交感活性,使血压升高。胰岛素还可刺激非脂类脂肪酸增加、抑制脂肪分解、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最常见因素。肥胖者24小时胰岛素释放率是消瘦者的3~4倍,肥胖亦是妊高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身材矮、肥胖、颈短的孕产妇较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病。体重指数大于24的孕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是体重指数小于24的孕产妇的2.669倍.肥胖或胰岛素抵抗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病危险性增加的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认为:①肥胖时血容量增多且心输出量增加以满足代谢需要,从而导致血压升高。②肥胖不仅与高血压有关、而且与脂类利用、游离脂肪酸向组织转运、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尢其是tnF-α。它由人类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产生,肥胖者的tnF-α比正常人高3倍,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可使细胞激动素介导的氧化作用增强,这与先兆子痫的发病机理有关。

血栓形成、高半胱氨酸血症

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常有血液及代谢异常而导致血栓形成,Dekker等随访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妇产后10周血栓形成、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综合征的发生率,85人接受凝血干扰试验,24.7%存在β蛋白缺乏,50人接受蛋白抵抗活性实验,16%阳性;79人接受高半胱氨酸血症实验,17.7%阳性;查95人抗心磷脂肮体,29.4%存在lgG、lgm抗体。Dekker等人首次系统研究高半胱氨酸血症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关系,以空腹半胱氨酸浓度>15μmol/L,餐后>51μmol/L作为诊断标准,高半胱氨酸血症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7倍。

镰状细胞病

Larrabee等人研究发现镰状细胞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镰状细胞病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明显增加(24.7%,p<0.0001),且新生婴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孕妇所娩新生婴儿。

多胎妊娠

多数学者认为,双胎妊娠时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明显增加,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双胎妊娠时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增加4倍,三胎比双胎的危险性增加,但总的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与双胎相似。

染危体异常、葡萄胎

Vessce等研究表明,先天异常者,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增加,oR为1.34,包括胎儿水肿、13三体、三倍体等染危体异常。

泌尿系感染

Schieve等研究表明,孕期泌尿系感染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任何一种感染可使感染产物增加,如细胞激动素、自由基片断、蛋白水解酶等,这些因素导致已处于高危中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

营养不良

现已发现多种营养素如以白蛋白减少为主的低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等缺乏与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钙可稳定细胞膜,维持钠泵和钙泵活性,降低细胞膜对钠、钙离子通透性。低镁可使钠钾泵和钙泵活动受损,导致细胞内钙的堆积和细胞外钙的减少,激活了血管平滑肌内的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产生收缩效应,造成血压升高,锌在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防止机体受质脂过氧化物酶损害。硒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膜完整性,避免血管壁损伤,血硒下降可使前列环素合成减少,血栓素增加,从而导致妊娠高血压病的发生。

孕妇妊娠时的年龄

庄氏等[1]研究发现,35~39岁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率为16.88%,明显高于20~29岁孕产妇的9.98%,这与患者年龄大,有动脉硬化倾向有关[2]。

低社会经济状况

由于经济原因,不能系统检查,忽略了对孕妇全方位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营养不良、缺钙等妊娠并发症,使疾病在早期得不到治疗,增加了患病风险[3]。

不良情绪

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国内外多项调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不稳、焦虑、忧郁、睡眠障碍、心悸、生活空虚感等症状,同时认为这些精神因素对妊娠妇女有负面影响而且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Kurki等采用焦虑忧郁问卷对623名妊娠早期无任何症状的初产妇做了孕期追踪调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伴有明显的忧郁焦虑情绪,沮丧抑郁的负性情绪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焦虑、忧郁作为应激源,由感觉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

总之,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病因未明,尚不能做到完全预防其发生,普及健康教育,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孕妇加大监测力度,可望把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汪敏,谭进成.钙镁与妊高征关系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2,8(9):509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6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观察;分析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妊娠期高血压占妊娠的9.4%-10.4%[1],由于该病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影响了优生优育,因此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对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及降低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选取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符合《妇产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因精神疾病等因素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②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80例妊娠期高血压者病历资料显示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9.86±1.00)岁,发病孕周28-40周、平均为(35.0±1.0)周,55例初产妇、25例经产妇,单胎78例、双胎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妊娠期高血压者55例、轻度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10例、子痫2例。同时所有孕产妇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相关病历资料,同时参考目前临床试验设计要求以及《妇产科学》[2]相关标准,设计《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临床观察报告表(CaseReportForm)》,并由专人对表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及观察,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治疗方法①注意休息、保持心理舒畅以及给予补充蛋白质和含有热量的食物。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镇静、解痉、降压、利尿和扩容及强心等治疗原则,例如可选用25%的硫酸镁20ml静脉推注(5-10min完成)、然后以1-2g/h的速度静脉滴注进行解痉处理,而扩容治疗可选取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此次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分娩方式观察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1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分娩方式观察统计结果(n,%)

2.2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并发症观察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2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并发症观察统计结果(n,%)

2.3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结果见表3所示。通过表3中相关数据可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越重提示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

表3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围生儿情况观察统计结果(n,%)

3分析

妊娠高血压病作为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导致诸如颅内出血、DiC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因此是造成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措施分析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较为重要。

从本次观察中可知妊娠期高血压程度越重,剖宫产的发生率也就越高且并发症越多以及围生儿apgar评分就越低。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认为首先对于较为轻度者建议孕产妇注意休息、给予左侧卧位且加强监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于较为严重者则按照解痉、镇静、降压、利尿及扩容的治疗原则进行对症处理。另外由于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而引发机体器官血流不畅及血供较差致使组织细胞缺氧而诱发胎儿死亡,所以妊娠高血压时间越长对母婴影响越大,所以我们认为一旦条件成熟应及时终止妊娠,而终止妊娠可采取引产或是剖宫产的方法,例如本次阴道分娩占72.50%、剖宫产占27.50%,且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剖宫产发生率越高,因此更加严重的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7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护理

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nursingexperience

ZHanGRui

(LiaoningprovinceFushunthirdHospital,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FushunLiaoning,11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nursingmethodsof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primiparaandempiricalsummary.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80casesofgestationalhypertensionnursingparturientafteradmission.Results:nomaternaldeath,takingroutinetreatmentmeasures,becauseoffetaldistress(32cases),placentalabruption(1cases),otherfactors(12cases),cesareansectionin45cases,therest35casesofnaturalchildbirth.Conclusion:shouldpayattentiontothegestationalhypertensionpatients,helppatientswith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andsmooththroughpregnancy,perinatalperiodandpuerperium.

Keywords:pregnancy;Hypertension;nursing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妊娠期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1]。

1临床资料

收集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院,经检查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7岁,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6例,轻度子痫前兆59例,重度子痫前兆5例;初产妇53例,经产妇27例。

2临床护理

2.1日常护理嘱患者以左侧卧位为主卧床休息,保证8~10h/d的睡眠,左侧卧位易改善体循环血量,改善胎盘血供,偶尔右侧卧位可以替换左侧卧位,但避免平卧以预防仰卧综合征。正常饮食但应以清淡为主,摄盐量约7g/d左右,脂肪摄入低于60g,增加蛋白质摄入,摄入应达到100g/d左右以满足机体需要。引导患者调节情绪、稳定患者心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波动。

2.2监测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具体内容如下,自觉症状监测:有无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生命体征监测:入院后至产后48h内1次/4h监测血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日计数胎动,听胎心1次/2h以及有无腹水、水肿以及心理变化等;辅助检测监测:记录日液体出入量;定期送检血、尿常规标本,监测尿蛋白量以及出凝血时间等常规生化指标;并发症监测:有无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呼吸困难,阴道流血等等。

2.3用药护理硫酸镁作为首选解痉药,常用于子痫先兆、子痫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在用药中要严格控制总用量在25~30g/d。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必须检测:膝腱反射存在;呼吸大于16次/min;尿量大于25ml/h或日尿量大于600ml/h;备好10ml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一旦产生镁中毒应在3min以上将葡萄糖酸钙静推。嘱咐使用镇静剂患者绝对卧床以免产生性低血压。严密监测使用降压药患者血压并控制降压药物滴速,避免因血压降低幅度过大引起脑出血或胎盘早剥。使用利尿剂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容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2.4分娩期护理自然分娩患者,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在第三产程是注意检查胎盘,胎膜。注意保护会阴以及阴道流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在整个自然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胎心,一旦发生胎儿宫内呼吸窘迫征应尽快转入剖宫术以结束分娩。剖宫产分娩患者,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前及术中密切监测胎心,做好术中以及新生儿护理。

2.5产褥期护理分娩后48h内仍是子痫可能发作的时期,因此产后尽量营造安静的休息环境,限制家属探望患者次数,产后48h内应每4h测量血压一次。注意产科护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以及恶漏情况,预防产后感染。

2.6抢救护理对于子痫发作患者应做好抢救护理,将患者安排到独立、安静的病房,避免声光刺激;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给予氧气,预防舌唇咬伤或舌后坠以及口腔分泌物吸入造成呼吸困难;防治患者坠床;密切注重患者生命体征,记录24h出入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先兆流产。

3结果

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包括吸氧、镇静、解痉、降压药物等常规治疗后。行剖宫产分娩45例,原因包括胎儿宫内窘迫32例,胎盘早剥1例,其他因素12例。患者自然分娩35例,其中胎头吸引加会阴侧切21例。

4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产科常见疾病,其治疗目的及原则是争取母婴平安度过围生期,采用合适母婴的方式终止妊娠。因此加强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直接影响母婴预后[2]。作为护士在日常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应注重与其相关的护理问题:①强加日常护理预防母婴伤害: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当发生子痫抽搐时易造成咬舌、气道异物吸入等二次伤害;对于胎儿因母体血压长期维持在高压状态,易造成胎盘血流量改变、胎盘功能下降、发生胎盘早剥从而导致胎儿宫内呼吸窘迫甚至乏氧胎死宫内等;②遵守医嘱:强调孕妇采用以左侧卧位为主进行静卧休息,给予氧疗改善血氧含量,纠正组织缺氧,及时准确使用药物,观察用药的效果预防用药副作用;③加强围生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及时记录血压、液体出入量、胎心听诊、胎动计数、及时送检各项检查样品等。④完善妇产科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指导家属进行日常一般护理。⑤培养责任心,用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的语言介绍病情,在患者面前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利用自身行功和亲切语言抚平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的特有性疾病,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以严谨工作作风,全面专业的护理技术,平易近人的态度,多元化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帮助产妇平稳度过妊娠期、围生期以及产褥期[3]。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93.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8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75-02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5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产科的一种常见病,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特有疾病,患者的凝血系统活性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严重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对母婴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妊高征患者和健康妊娠妇女及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测并比较分析,研究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为妊高症的诊治提供依据。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78例妊高征患者均来自本院住院病人,年龄25~47岁,平均36岁。妊娠期孕妇80例来自本院产科的健康孕妇,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岁。健康对照组为8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妊高征与健康孕妇组均为妊娠中晚期的妇女。

2.仪器与试剂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与质控品均为其配套产品。每天随标本进行室内质控检测,均在控。

3.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1.8ml于血凝专用真空采血管,充分混匀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按照仪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书严格进行上机检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结果

妊高征患者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5.92±1.03)g/L,健康孕妇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4.51±0.97)g/L,健康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浓度为(3.98±0.81)g/L,三组两两比较,妊高征患者组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和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8.860和13.178,p均

讨论

纤维蛋白原是人体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含量最高,是机体中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在机体的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纤维蛋白含量增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循环更加缓慢,瘀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在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妊娠妇女,各种凝血因子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液处于高凝血,低抗凝纤溶水平,使孕妇易发生血栓性疾病[1]。特别是妊娠晚期,由于某些凝血因子增高,活性增强,纤溶系统活力相对减弱,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Ⅶ、Ⅷ、Ⅸ、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的下降,使机体内环境的凝血抗凝调节改变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在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是预防分娩期失血的有利因素[2]。妊娠期高血压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在孕妇中的发生率约为10%,且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文测定妊高症孕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以健康非孕妇组作为对照,观察妊高征孕妇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旨在为妊高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参考值是:(2~4)g/L。妊高征的妇女纤维蛋白原浓度多≥5g/L,有个别甚至≥7g/L。也就是说: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比非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要高,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则更高。本组检测结果表明,健康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健康非妊娠妇女(p

参考文献

[1]周莉,高眉杨,饶安娜,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J].中华妇产科学杂志,2002,37(12):742-743.

[2]唐固平,李波.50例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3):2202-2206.

[3]何平亚,沈国平,姚娟.正常妊娠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检测[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44-645.

[4]林粤,王兆宁,韩玲霞.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633.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9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临床;围产儿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通常会出现在妊娠20周以后,体现为蛋白尿以及高血压,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会有头痛头晕、昏迷等情况[1]。在妊娠期会出现的疾病为高血压,在我国有9.3%到10.3%的病发率。本文主要回顾与总结39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母婴有关的并发症同妊娠期高血压之间联系做进一步的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39位孕妇,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39位妊娠期血压正常的孕妇,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母婴有关并发症。对照组的产次平均为(1.48±0.16)次,孕龄平均为(37.86±2.72)周,年龄平均为(28.14±3.75)岁。观察组患者的孕龄平均为(37.52±2.66)周,平均年龄为(27.72±3.82)岁,产次平均为(1.42±0.13)次。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诊断的标准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在20周以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尿蛋白增多,血小板有所减少或者是血压有升高趋势。在20周以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没有尿蛋白,尿蛋白24h大于300mg;子痫:在妊娠期间发生昏迷以及抽搐,并且没有合理的原因说明;子痫前期:上腹部不适、血小板有所减少,血肌酐有升高趋势,尿蛋白24h大于2g,子痫前期患者血压大于160/110mmHg,为重度。尿蛋白24h大于300mg,子痫前期患者的血压大于140/90mmHg、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有头痛、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出现,为轻度[2];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情况或者是上腹部出现不适并且确诊要在产后,妊娠首次发生血压大于140/90mmHg,恢复正常在生产后的第12周。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采取x2检验,当p

2结果

在HeLLp综合征、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异常血凝功能以及异常血凝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p

在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39位患者中,有2位患者为子痫前期重度(20.6%),有33位患者为子痫前期轻度(56.2%),有4位患者为妊娠期高血压期(23.2%)。在发生胎儿生长受到限制、新生儿出现窒息、胎儿发生畸形、新生儿体重较低以及胎儿窘迫等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3讨论

子痫患者应该取左侧卧位,主要是为了防止误吸,将呼吸道开放,构建静脉通道,对抽搐进行积极的控制,对酸中毒以及缺氧情况做出纠正,对血压做进一步控制,在控制抽搐以后,将妊娠终止[3]。对于子痫前期患者应该及时的住院采取治疗,预防发生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是对患者采取解痉、镇静以及扩容等治疗方法,并对母胎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适时的将妊娠终止。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选择住院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在家进行治疗。妊娠期出现高血压会引发早产,进而导致早产儿身体和肺部功能发育不健全,因此比较容易造成新生儿体重较低、新生儿发生窒息等。与母婴有关的并发症同妊娠期高血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临床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的孕妇,应该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明确孕妇是继发性高血压还是原发性高血压[4],有利于治疗的有效进行。此外,还要对孕期的监测与保健进行加强,将预防同治疗相结合,进而保证母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敬霞,王泽华,卢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iL-8在胎盘及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09):133-135.

[2]尚丽新,陈震宇,葛静,裴丽鹏,曲冬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62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0):104-106.

[3]万淑梅,余艳红,黄莺莺,苏桂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08):135-137.

[4]沈舒,王选华.3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2):107-109.

作者简介

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篇10

【关键词】妊娠合并高血压;规范诊治;妊娠结局

doi:10.14033/ki.cfmr.2017.3.0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3-0129-03

为了进一步研究规范诊治对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以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年龄22~38岁,平均(26.8±10.6)岁,轻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4例,中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5例,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4例;对照组:43例,年龄21~38岁,平均(26.6±11.2)岁,轻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3例,中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4例,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16例。全部孕妇均符合wHo妊娠合并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心脏疾病、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1]。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φ兆椋翰捎么统诊治方式进行治疗,口服硝苯地平,10mg/次,3次/d,降压到正常水平,持续用药至妊娠结束。保证患者睡眠充足,食低脂肪、高纤维素食物,限制盐分摄入,视孕妇水肿情况镇静、降压、利尿、扩容、强心,适当补充白蛋白,心功能正常患者可给予20%甘露醇降低脑压[2]。

观察组:接受规范诊治。(1)降压治疗。口服氨氯地平,

1次/d,血压恢复正常值之后持续治疗,直至妊娠结束。(2)解痉镇静。静脉滴注25%硫酸镁20ml+10%葡萄糖溶液10ml。10mg安定+2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中重度孕妇可再口服安定2.5mg。(3)利尿。25%葡萄糖20ml+20mg利尿剂,静脉注射。(4)分娩。临盆孕妇镁离子会对宫缩产生抑制作用,胎肩膀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素,进一步加强宫缩,减小产后出血,药物无法控制、频繁抽搐患者需终止妊娠。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剖宫产、围生儿死亡、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第1周每天测量1次血压,第2周2d测量1次,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均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孕妇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孕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妇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2±7)mmHg和(82±7)mmHg,比对照组更趋近于正常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3]。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高血压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年龄、多胎妊娠、矮胖及孕妇的精神状态都有可能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现阶段,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病因的学说有免疫学说、内皮细胞激活损伤、氧化应激学、胎盘滋养细胞缺血、遗传学等多种。普遍认为在多种因素下,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浅着床导致胎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症状,局部氧化应激,出现了脂质过氧化,释放出的自由基、炎性因子激活中性白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可能导致子痫、子痫前期[4]。妊娠合并高血压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和母亲周身重要脏器均出现供血不足,严重威胁母子健康。妊娠合并高血压治疗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和降压,合并DiC和32孕周以下应该行剖宫产停止妊娠;宫颈条件好、症状较轻、孕周32周以上可阴道试产[5]。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有效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关键,孕妇应该定期接受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有效纠正,做好围产期保健[6]。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发病率高,病情发现晚,孕妇妊娠反应会导致血液黏度上升,妊娠合并高血压造成孕妇周身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组织,可能出现微血栓,需要及时解痉,适当扩容,调整孕妇机体微循环和胎盘循环,避免组织缺氧影响胎儿发育,宫颈未成熟或者病情比较严重时需尽快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对妊娠结局也有很大影响。小动脉痉挛会导致管腔狭窄,增加血液循环阻力,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体液与蛋白质渗漏,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蛋白尿、血液浓缩等,周身组织器官都会出现缺血缺氧情况,重要脏器和脑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会发展为抽搐、昏迷、脑水肿、脑出血、心衰、肺水肿及胎盘绒毛退行性病变、胎盘早剥等[7]。正常妊娠子宫血管为了增加对胎盘的血液供应,蜕膜和子宫肌层的螺旋小动脉粗大卷曲,而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子宫血管生理性改变只发生在蜕膜层部分血管,子宫肌层和蜕膜层其余部分血管都出现了内膜细胞脂肪变及血管壁坏死,导致血管腔狭窄,胎盘功能下降,使胎儿发育缓慢,宫内窘迫及死亡率高。妊娠合并高血压发病率为10%左右,其中超过20%都有高血压病史,其余为妊娠期间首发,低龄和高龄初孕妇发病率偏高[8]。硝苯地平作为第一代钙拮抗剂,抗高血压效果好,见效快,但是硝苯地平药效时间短,增加血压波动,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较高。氨氯地平作为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在各类高血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有所不同,氨氯地平能够保护肾脏,对钙诱导主动脉收缩作用的抑制作用比硝苯地平更强,与受体的结合及解离过程缓慢,药物半衰期更长,比硝苯地平的血管平滑肌选择性作用更强。氨氯地平对增加心输出和冠脉流量也有一定作用,能够改善心肌供氧供血,提高运动能力。氨氯地平还能够提高LDL受体活性,抑制动脉壁脂肪积累和胶原合成,对动脉硬化也有一定抵抗作用。规范诊治,使用新一代钙拮抗剂,配合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的妊娠结局。为了避免出现心力衰竭,终止妊娠之前24h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不足32孕周胎儿积极治疗后如果病情缓解,可进行期待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一般较早发病,随着孕期延长病情逐渐发展,如果经过治疗不能有效改善,可适时终止妊娠,引产或者剖宫产结束分娩,保证母子平安。为了降低妊娠合并高血压发病率,要加强预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产前定期接受体检,轻度高血压双下肢水肿可恢复,多胎妊娠、高血压家族史、孕期营养不良等需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减少心理应激因素,排解孕妇负面情绪,并耐心开展健康教育和饮食护理,补钙,并预防性使用维生素F。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规范诊治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对母儿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美玉.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诊治[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209-1210.

[2]魏建芬.妊娠合并心脏病74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64-865.

[3]魏延斌,李红芹,赵楠,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277-4278.

[4]王琳.妊娠期糖尿病63例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7):102-103.

[5]蒋天梅.妊娠期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828-829.

[6]郭江虹.妊娠期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对其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2):182-184.

[7]肖文辉,钟荣钟,林洁.妊娠高血压外周血中促th2的细胞因子水平及iL-2/iL-10平衡的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3):2525-252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