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十篇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十篇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9:39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1

一、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讨论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它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提高能力,在交流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此外,在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中,能加深他们对模糊概念的剖析和理解。学生之间加强合作,探索交流,解决难题,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

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的过程。科学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想方设法应付其他同学突然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就可以强化已学的知识点。

3.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这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同时,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既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均有收获。此外,通过“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不但可以有效掌握知识,还可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讨论式”的课堂上,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活跃,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效果显著。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际操作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知识程度,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同时,还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设计的讨论要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能做到有话可说、乐于交谈。

2.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位服务者,要勇于让学生“唱主角”,与学生坦率交流、真诚相见。针对一些焦点问题,可组织两人讨论、四人讨论、多人讨论,甚至全体讨论。

3.“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创新教学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观念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则是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法一般是以讲授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旧的模式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采用的则是“保姆式”教学法。大到篇章,小到词句,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们毫无独立性可言。教师主讲,学生们被动的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着隔阂,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其出路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既科学又有效的教学模式。纵观时代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实践也证明,小组讨论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小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性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小组讨论法的使用也是很广泛的。尤其是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这种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我想,小组讨论法之所以备受关注,应该与它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小组讨论法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含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在研讨中解析语文。日常教学中,我会在班上组织8人为一组的小组学习。其中,每一组各选一名小组长,其余组员各有分工。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化成问题情境,然后让小组内按照自学、发言、讨论、总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最后让大组之间参与讨论,交流结果。对于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会积极引导他们展开辩论比赛,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民主化开放化的课堂,使教学和课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有机的融为一起。小组讨论法,总体概况为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二、小组讨论法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往往导致受动性、依赖性。新课程,首先体现在观念的创新上。不论是从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方面,还是学生观方面,都体现出一个“新”字。对于教师来讲,首要的是转变教育理念,建构新型民主化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然后要以有效教学理念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学方案也要让学生能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愿望。让课堂贴近学生的实践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当然,对于学生来讲,应当树立自主意识。在课堂中,学生就是行为主体人,实现自主性和独立性。另外,新课程也体现在学习方式的创新上。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学生思考、交流、整合的时间。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在自我参与探究与创新中,充分展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小组讨论法还具有评价体系的全新性

第一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要增加对学生创新的比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给与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注重实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因人而异的激励评价。第二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的表现设置积分档案,并给与鼓励性的评语。例如:在小组讨论中,能积极发言,能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同学,都设立积分档案。

四、教师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3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把独立的阅读变为集体阅读的方法。研究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的方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段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明确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向学生阐明并板书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怎样引,学生就怎样走。而不知自己所要到达的目的地,产生一种云遮雾霭的感觉,直到教师说到底了才恍然大悟。可有的教师把学生引到路或随便引到一个地方就丢下学生,教师不说,学生也不知道未到目的地,如坠云里。在教学中,教师不宜故弄玄虚。首先应把学习本文的目的告诉学生,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增强教师、学生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检查,尽快地、顺利地达到目的地;也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后的一个自我检测的水准,看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掌握,应该会运用的是否会运用了。

二、介绍学生不太了解的作者,作品背景及研究方法。

这里运用的是讲述法,在研究法之前对于学生不太明了的一些问题和课文的大概有必要介绍一下,或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研究法前的讲解包括介绍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和思想,课文的难点;资料包括年表、地图、提纲和其他文字资料,任务是解决疑难,激起研究兴趣,引起创造性思维。

三、分发作业指定单,并说明自行研究的方法

指定作业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的目的来设计,指定作业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即要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又要使其思考后能够解决;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争议,才能引起讨论;作业的设计还应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即能引起差生的思考,又能激发优生的探索;作业的设计还应的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由浅入深,问题解决了,文章就读懂了,目的就达到了。

四、指导学生讨论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4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讨论准备,把握课堂教学步骤,注意操作要点。

一、讨论准备

1.确定讨论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针对性。如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思想实际,可以把《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讨论使学生在理论上正确理解人的价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现人的价值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践上懂得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

2.出好讨论题目

讨论的题目最好来自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对重大问题的“疑点”。可将大家比较关心的,同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而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问题作为讨论题;也可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探讨。

3.用基本理论武装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讨论题确定后,可提前向学生宣布。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点马列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和参考资料。亦可向学生传授讨论和辩论的方法技巧。教师要动员学生围绕讨论题,积极收集能阐明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事例和数据,指导学生拟好发言提纲,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4.做好组织工作

一般可在确定讨论题并进行一定准备后,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议论。然后,按照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推荐(或让学生轮流担任,亦可“毛遂自荐”)中心发言人到全班发言。此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观点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使讨论逐步深入,达到高潮。

二、课堂教学步骤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每节新课开始,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把课文中的主要概念、主要观点(或原理),名人名言,用铅笔在书本上画下来,将疑难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为了活跃课堂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还可做一些挑战性的鼓动,即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阅读得多,重点抓得准,问题提得多。通过提问或收笔记检查阅读情况,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个步骤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的开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脑海中已有了初步观点,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或疑点,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对疑点的思考,进入了主动思维状态。

2.提问、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尽量地把问题提出,把疑点摊开。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尽量地把思想之“底”亮出来;对于学生中有可能忽略的一些重点问题,则启发引导,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经过适当的综合和归类,作为下一个环节讨论的内容。表扬在此环节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能提出引起师生重视的、见解深刻的问题的学生。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显得更重要,通过深入分析而发现问题,是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3.讨论

“讨论”这一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一个考验。事前必须做充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观点都有周密的考虑。尽管如此,课堂上还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灵活机动,因势利导,把握好讨论的方向。

讨论前教师必须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归类,确定讨论的中心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逐一讨论,而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深入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观点和方法,其他问题自行得到解决,也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因此,正确选定中心议题是开展有效讨论的先决条件。

讨论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和争论。对于错误的观点不可采用简单的否定态度。注意启发学生如何去分析和论证问题,使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讨论中不要回避现实问题,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目前,社会上存在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把这些丑恶现象与改革开放、与共产党的领导挂钩,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回避这些现实问题,既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使他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提高,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根本任务。

在讨论中尤其要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由基本事实导出基本理论的原则”,对于理论性的问题,一定把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好论述的广度和深度,不单纯追求理论体系上的系统和完整。

4.综合、归纳、评议

待问题议论到某种程度后,教师必须将各种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对所论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做出明确的解答,同时对讨论过程给予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思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给予评议,启发他们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

另外,讨论和综合归纳在一节课里有时还可以交替进行,使问题的论述渐次深化。

5.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述和示范为主,经常忽略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晰、口齿非常伶俐,将概念、意义、某一题为何是某一答案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过几天后的同样考题学生还是重复同样的错误。特别像生物学科,学生在课外化的时间很少甚至于有许多学生在课外根本就不看生物,更不用说在课外化时间去复习和思考课堂内教师讲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又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的可能性更大。如何根据生物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在以传统讲授法、谈话法为主的前提下,对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或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课外关注生物学发展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和实施

   1、含义: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2、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中,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①难点问题。例如: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遗传变异来源及实例;遗传图谱中概率的计算;实验的原理、方法、设计思路等等。

   ②热点问题。例如:艾滋病、“非典”等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③富有争议的问题:例如:转基因植物的利和害。

   3、生物讨论式教学的程序与模式如图所示。它是一种呈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讨论三个环节。

   个人学习是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材料和阅读分析、归纳论证和确立观点。小组学习是分小组进行交流与质疑,重新整合材料和深入论证,分组讨论,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为班级讨论作准备。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有时这种讨论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

   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推选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组观点,然后可质疑对方的观点并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就有关观点和材料进行小结与评价,这种讨论面向全体学生,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与科学结论。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只是给以恰当巧妙的启发、引导和点拨。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意义

   从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法和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筛选与整合,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观点与其他人探讨、交流,得出一定的结论。在笔者近一年的实践中觉得讨论式教学法有以下三个优点: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较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师们费尽心机,运用挂图、使用模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等等,这样确实使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最根本的是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还是偏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比较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所以结果往往是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得明明白白,反馈结果总使教师大惊失色。

   讨论式教学法则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决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在高二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作用原理是以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为例来讲述的,那么动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到底有无渗透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句话告诉学生答案;教师也可以在作了大量的解释后给出答案;但若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得出结论,那么在得出了结论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体现在实验课上,若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进行几分钟的讨论,那么实验操作会更顺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忆会更深刻。

   2、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生物学科往往被学生理解成为平时不用化功夫,只要考前背背就行了的副课,所以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较少有学生自主发言或向教师提出问题,更缺乏学生间的相互提高、相互切磋合力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所以即使有个别同学被教师“点将”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所以在现代社会急需合力攻关解决比如“非典”、“禽流感”等棘手问题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尽力营造成并尊重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讨论,学生就会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他们在讨论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中每个人的发言,逐渐认识到讨论中不应该只会指责别人或在讨论中一直讲话,学会了沉默和反思。在逐渐形成的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学生们通过讨论发现,生物科学研究是需要共同合作、承前启后的,课本上的一个看似家喻户晓的简单结论其实是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才得出的;同时这句结论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还需要继续研究、发现和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学发展方向的意识。

   3、有利于提高学生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因属于理科,所以教师很少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再说在教师“练口才”的教室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一旦被教师“点将”,很多学生也是词不达意,不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生物课中经常出现的实验设计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大难点。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渐明白互相交流看法的困难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不可能立即被对方理解,他们会努力通过试用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在讨论中学生学会用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学会使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来思考和讲话,会越来越变通地理解他人的思维框架,并尽可能多方位在看待这个世界。通过讨论式教学,原来的生物课前的演讲中结结巴巴,声音轻得只有演讲者自己听见的现象逐渐地消失了,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晰大胆。在生物课中经常使用的比较两个生理现象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时,学习能层次清楚地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相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讨论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促进“自我教育”的教学方法。可是在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观察和思考,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学生方面

   我们的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开始,就一直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师或书本给出现成的答案,习惯于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否则他们会无所适从;而“好学生”的标准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笔记。所以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习惯来积极思考,更不习惯自己得出结论或对老师或课本上的结论提出质疑。

   (二)教师方面

   教育改革的浪潮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教师,教师们也做好了积极应对冲击的思想准备,忙于参加学历进修、忙于参加各级种类培训,但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还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毕竟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我们老师所熟悉的;教师不习惯更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一些问题。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6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格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漫长而艰巨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持之以恒。

我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课堂教学需要改革,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从教学理论上来讲,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很多好处,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流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用得恰到好处却是很难。

首先,利用讨论法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刚开始用时,我发现,讨论法教学确实让大部分人活了起来,这些人中,有些能正确表述题目的理解,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然后几个人能一起探讨方案的可行性;有些提出的方案有些离谱,但也在饶有兴趣地争论着,只是七嘴八舌之后,已是离题千里;有些没能力做演讲者,也不甘做倾听者,便两个一伙讲起了悄悄话;在这些人之外,也还有一些学生想不出头绪,不甘倾听,也不愿放弃的,便自己翻起了参考书,默默地看起了书……开始使用讨论法教学让一部分人活了起来,但同时产生了负面效果,让整个课堂乱了起来。这种状况让我疑惑了:是根本上就不该应用,还是操作方式的失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改造,我渐渐有了有一些经验:

1.要用讨论式教学法来使课堂活跃起来,就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进来,这就要求:

a.选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讨论的愿望。

b.讨论的问题不能过难,要有一定的梯度,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讨论。

c.如果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或担心同学嘲笑,不愿开口时,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7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英语课堂;运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前,新课改中所倡导的讨论式教学法比较适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成绩。

一、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教师和语言传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讲解语言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记笔记、画重点、背诵难懂的词汇,课题气氛沉闷。教学方法一刀切,难以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好学生吃不够,学困生又消化不了,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一种单向教学,已达不到高中英语课堂的真正目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促使教师对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深深的思考和探索,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慢慢走进英语课堂,走进师生生活,并受到普遍的关注与欢迎。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巧设话题,明确任务

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准确筛选有效信息,并把握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来说,英语课堂讨论的话题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话题的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遥不可及,也不能太容易,他们不需要合作就能独立完成,这样讨论便失去味道。此外,话题还要有趣味性、启发性。总之,话题的提出必须调动全员参与的兴趣,来保证学生学习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例如,外研版必修5module5theGreatsportspersonality设置讨论题:whatqualitiesdoyouneedtobeagreatsportsmanorsportswoman?学生谈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奋斗拼搏、团结合作等。该讨论不仅达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得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中。

2.分组讨论,形式多样

合理分组是重要的前提,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必须好、中、差搭配。另外,讨论活动的形式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pair-work,Group-work,team-workandClass-work,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替进行。对于pair-work,就选同桌,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易组织,用时短,效率高。它适用于检查学生对课文表层内容的理解。Group-work4人一组(前后桌4人最好),比较好操作。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secretary,organizer,spokesman,各负其责,并且要定期轮流,充分锻炼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team-work这种活动通常把班级分为两大组,用于Fororagainst,进行公开辩论,正反方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气氛热烈。这时教师一般不要打断学生,只需用简短的话语来组织辩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最后进行必要的点评,对学生的闪光点和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让学生见解独到。学生畅所欲言,基本上做到了百花齐放。强调一点,教师要反复督促学生大胆用英语来表达自我。Class-work这种活动是在师生间开展的,可用于背景知识的了解、收集和扩展。一般用于课前导入阶段。如,在讲music一课时,让学生收集关于instruments,band,type,people方面的词汇,如Gospel,Soulmusic,Jazz,Blues,Hiphop的词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为阅读进行准备和铺垫。

3.把握角色,共同进步

在话题的讨论中,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事物和观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表达出来,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在讨论前认真备课,确定难度适当的话题,在讨论中对学生要适时地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比如,要控制讨论的节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又比如,教师要加强在小组间的巡视,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规范讨论行为,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避免偏离讨论主题,避免讨论冷场以及争论不休的现象。

4.小组反思,合理评价

反思、评价是讨论式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进行重新认识、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英语课堂讨论式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让他们适当地采取补救的措施,然后,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评价。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首先让小组作自我报告,这种报告既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又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贡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灵性,激发其探讨和表达的欲望,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英语的动机。

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讨论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实用讨论式教学法.罗静,褚保堂,王文秀,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8

【关键词】中学,数学,讨论法

课堂讨论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进步。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若是思想的话,每人都会有两个思想。由此可看出,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而让学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学实践也证明合理、有效的运用讨论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思维的发展。但不是每次讨论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使讨论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根据学生情况备课的时候应该要明确那些内容适合讨论,更要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还是为了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而讨论,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讨论等等。所以要精心准备讨论内容,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如果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讨论的价值,但若太难,学生就很难取得成功,都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当安排。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感兴趣的。没有兴趣就没有讨论的动力。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几个学生询问感兴趣的问题,使教师有一定的把握。三是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上几点需要有机地统一,讨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讨论的内容比较枯燥,就要创设情境,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般地说,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在发现和概括规律时,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在运用知识进行判断、辨析时,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时,都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

二、讨论的运用要及时

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来安排讨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也就是说要把讨论的支配权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入讨论,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就应随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动态,以此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如果教案上安排讨论的问题,经过提问后学生回答出了,就不应再讨论了。而相反的,如果提问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或是发现学生有争论、迷惑、理解不清的时候,哪怕教案上没有安排讨论,也应该及时的组织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有一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马上其他同学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了。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的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讨论的时间要给足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想让学生讨论,而是怕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时讨论要占去不少时间,考虑到教学进度,就草草收场,或是让学生课外去讨论。酣畅淋漓的讨论嘎然而止,不仅抹杀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以后要想开展积极互动的讨论就难了。所以一旦组织讨论就要充分保证讨论的时间,发挥小组讨论的交流与合作功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提高讨论的参与率

有效的讨论应是全生参与的讨论,如果只是小面积的讨论,哪怕讨论再积极也不是成功的讨论?首先,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其次,要多一份容忍。对于讨论中一些不理想的表现,要多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思考,学会理解、宽容和科学引导,切忌“讽刺挖苦”,“大发雷霆”,从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要尊重学生。让他们畅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不对、不好或不符合老师的思路就中途打断其发言,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最后,要多鼓励。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不仅要鼓励学力高的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要鼓励学力低的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气。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讨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参与率就高了。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9

关键词: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礼仪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人们的礼仪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何为礼仪?一般我们认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就可以称之为礼仪。大学生将进入社会,如果想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必须要接受社会礼仪的约束。这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素养。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很多高校把大学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加入到正规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知识理论讲解,违背了大学礼仪课程的本质,所以必须在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上改革,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这门学科,学习和运用更多的礼仪知识,笔者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礼仪课程的教学技巧

(1)教学技巧――游戏的运用。大学礼仪课程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所以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每天推选出5名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动作最标准,做得最完整,第一名给予记分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专心地上课听讲。另一方面,学生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动作的规范性,不仅梳理了上节课的知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2)教学技巧――音乐的运用。在社交场合下,恰当的礼仪可以给自己加分很多,而且会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感。加入音乐,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效果。比方说,学生在上课前可以听一些轻音乐,帮助学生缓解疲劳。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可以放些动感的音乐,刺激学生的神经,振奋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开始训练。再如,大学生礼仪课程中会有礼仪姿势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都要练习这些姿势几十分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感觉到疲劳,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我们引入背景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节拍进行动作训练,不仅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方说,针对走姿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多种音乐进行拼接,让学生尝试在不同音乐下进行走姿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1]。

2.大学礼仪课程的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讲解示范法,顾名思义,就是对礼仪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一些动作要进行标准的示范。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穿着联系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同时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上课的坐姿,站姿进行指正[2]。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分析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纠正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氛围。

(2)实践训练法。实践训练法就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师指定的相应情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角色训练,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会有问题出现,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反思自己做错的地方,找到说话和姿势不对的地方并最后更正,这个实践的过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好的梳理,而且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礼仪技巧贯穿其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大学礼仪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大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模拟交际情境,不仅可以对礼仪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月萍.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公关礼仪》课中的运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S1).

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影视创作小学期讨论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72-03

theResearchofoperationmodeofDiscussionDidacticsinRadio&televisionShort-termpracticeoftheUniversity

maXiaoliang

(SchoolofartandLiterature,ShiheziUnivercity,Shihezi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Short-termpracticeoffilmproductionistheimportantlinkofthepracticeinstruction.theuseofdiscussiondidacticsistheeffectivewaytopromotestudents’participationdegreeandtopromotetheirworks,it’salsotheneedsofrealizingteachingobjectivesandimprovingteachingefficiency.thispaperrespectivelydiscussesthewayandthekeyofusingdiscussionmethodbyanalyzing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andrequirementsofthreesteps:choosingsubject,productionandpost-production.

Keywords:Radio&television;Short-termpracticeoffilmproduction;Discussiondidactics

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讨论、进行相互学习与启发的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设计主题、讨论准备、组织讨论及总结4个环节[1]。在讨论前,由教师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提前安排学生做好讨论准备、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发言提纲;在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在发言结束前进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其错误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纳学生的意见。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学模式和讲授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创新意识。

影视创作小学期是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该环节设置在影视类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时间一般为2周以上,通常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组为单位,以拍摄纪实类或创作类短片为训练内容,检验其影视创作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

影视创作小学期通常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选题策划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提交选题和详细策划案,并通过组内学生讨论提交该组的最终选题和策划;第二阶段以拍摄、粗剪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形成初片;第三阶段以包装、成片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影片制作的精剪、包装工作并提交最终作品。

1分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师的数量对学生平均分组,由一名教师指导一个小组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广播电视学影视创作小学期的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主要贯穿于影视创作的选题策划、拍摄剪辑两个主要阶段,在选题阶段,由学生讨论选题,上报给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拍摄,若审核不通过则继续讨论上报直至通过;在拍摄剪辑阶段,教师不定期地关注并检查学生的操作与进度,若出现困难,学生提出,教师予以指导;作品完成后,交由教师评定成绩。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一名教师通常指导3~5名学生,人数不多,有利于教师的投入精力,学生积极参与,但从该模式多年的运作结果来看,学生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存有选题范围普遍偏窄,作品立意较浅,对知识和技巧的运用存在常识性错误等问题,鲜有优秀作品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分组指导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他们直接决定了学生选题的通过与否,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方式,在选题阶段,虽然小组中的学生也进行讨论,但这种讨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掌控,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较少,选题视野不够开阔,这就导致作品缺乏内涵,立意较浅。在学生选题屡次不被通过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提供给学生选题,但师生双方在知识、视野、技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这一类选题,且经过屡次选题失败后,学生会急于开始创作,以赶上其他小组的进度,常不加考虑就接受教师的选题,这就造成了创作中困难重重和学生的浅尝辄止。在拍摄和剪辑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是观察学生创作和解答学生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仍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学生都会不假思索的采纳,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创作中缺乏思考。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能够保证教师的意见得到贯彻,但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懒于思考、作品缺乏创意、缺少亮点。

在分组教学中模式中,一名教师带一个小组,指导教师只为自己组的学生提供指导,不同组之间、不同教师之间没有交流,缺少各组之间的交流,学生无法分享到其他组的经验和教训,局限了思路;教师也无法及时探讨、解决小学期中的问题,不利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2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的需要。首先,从影视创作的要求来看,其选题需要多样化,其创作思维、方式需要多元化。因此,教师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需要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后找到适合的选题。选择正确可行的创作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这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利用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形成争论,带动思考与反思,形成学生自己的创作理念。其次,影视创作小学期是在学生完成影视类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的,此时,学生只掌握了影视创作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很少,没有完整地完成过一部较长的作品,必然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对此,教师既不能包揽学生的任务,也不能放任不管,因而,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该环节实践教学需要的方式,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实现教师的有效指导。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影视创作小学期的运作效率。小学期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选题到拍摄剪辑,再到包装成片的整个影视制作过程,时间相对较紧,如果学生在选题阶段耽误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创作的总体效率,只能在拍摄、剪辑、包装中降低标准来赶工,这就会导致作品质量的降低,如果在选题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就能调动全组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该环节的运作效率。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影视创作小学期的教学目的。小学期要求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技巧,提高创作能力,如果每个组与其他组没有交流,就不能了解其他组在创作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在创作中期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问题,思考更多问题,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经验,在创作结束后进行讨论,能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并能对创作过程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的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需要以该实践环节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为依据,调整每个阶段的讨论重点、范围和方式。

第一次讨论适宜安排在小学期开始后的2~3天内,这次讨论应着力解决选题策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接到任务、完成分组后,便应该安排其开始选题,此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前,教师须要求该组每位学生提交选题和详细策划方案,经过对学生选题和策划案的审阅,教师总结问题、设计讨论思路和重点。在讨论中,先由学生分别陈述选题和策划,再与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做补充和指导。在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讨并最终确定选题。

此次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目的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讨论,保证学生的发言时间,对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平等”是手段,“引导”是目的,在讨论中,教师要将自己作为讨论者中的一员,倾听学生的陈述并平等地参与讨论,“平等”的意义在于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判断,如果教师在选题策划的讨论中过于强势,就容易左右学生的判断与选择,不利于调动组内全体学生的思维与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法是双向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完成任务,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索”[2]。“引导”的意义在于保证讨论的质量、拓宽讨论的广度、延伸讨论的深度,教师通过审阅策划归纳问题,在讨论中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力求创造一种较为宽松的讨论环境,并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小组的讨论进展情况,一旦发现有僵局或离题现象时应积极引导,以保证讨论的实效[3]。

在讨论中通过的选题,学生可以开始拍摄,在讨论中没有通过的选题,教师要与学生商讨并提出修改意见,促使其经过修改后通过。

第二次讨论适宜于安排在小学期的中后期,即小学期时段的2/3处,这次讨论应着力解决拍摄、剪辑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时间,小组一般都能完成影片的粗剪工作。讨论前,教师应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梳理、总结并提交拍摄、剪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组教师在一起进行研讨,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在讨论中,首先由各组学生陈述问题,学生可借助片段和画面来阐述,再由其他组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提出最佳方案。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整理并汇编该次讨论中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作为调整和改进影视类课程教w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此次讨论全体学生应共同参与,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听取其他小组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自己小组之内。对于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交流”是手段,“解答”是目的,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和掌控讨论的局面,引导学生对其他组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也要善于选择“解答”方式,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案与最佳解决方案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

经过这次讨论,各组的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每个组有足够时间进行镜头的补拍和精剪作品,这样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创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第三次讨论适宜安排在小学期结束后的3天之内,此时学生还对实践经历和作品存在较强记忆,这次讨论着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讨论前,教师应组织观看和研讨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并综合意见。在讨论中,教师安排学生相互观摩影片,鼓励学生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作品观摩完毕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针对此次小学期的运作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汇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小学期实践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

此次讨论以全体学生为单位,目的在于强化和提升学生影视创作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得经验。对教师来说,在这次讨论中,“鼓励”是手段,“提高”是目的,要鼓励学生敢于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提醒、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这次讨论,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资料。

4结语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广播电视学专业影视创作小学期自身的需要,也是提高小学期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小学期每个阶段的特点、要求,确定讨论内容、范围、方式并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在不同阶段讨论中的角色和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弥补分组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丹.讨论式教学法的组织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