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统计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09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1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2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9(a)-0166-03

目前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疗管理部门的重视[1]。为指导医疗机构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的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2011年1月14日,原卫生部了卫医管发〔2011〕4号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本院为了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进行了新型医院安全文化的建立,探讨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本院医护人员上报的一、二、三季度的不良事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安全文化培训:①组织全院学习卫医管发〔2011〕4号文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②国内外医院安全文化发展和研究的现状;③邀请原卫生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专家郭文俊来本院进行医院不良事件培训,讲解医院不良事件的定义、性质和类别,以及上报不良事件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④详细介绍本院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上报途径和流程,反复讲解本院非惩罚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

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实施: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上报将采取非匿名的方式以便于对事件的回访,采集更详细的信息,查找医院管理环节和医疗流程中的根本问题。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三个季度获得的资料:三个季度的各部门科室上报不良事件的统计与分析,三个季度的全院各临床环节不良事件的统计与分析,三个季度全院上报的不良事件严重性分类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一、二、三季度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

一、二、三季度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共142例(一季度17例,二季度54例,三季度71例)排在前5位的科室病区分别为心血管内科、血液风湿免疫科、妇科、产科、重症医学科,各科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见表1。

2.2一、二、三季度各临床环节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

一、二、三季度各临床环节(检查、手术、麻醉、输血、医患沟通、药物、环境设备、护理)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见表2。

2.3一、二、三季度各严重性程度不同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结果

一、二、三季度各严重性程度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医疗警械事件、其他重大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接近失误、警戒事件接近失误事件,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3讨论

发达国家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极低的问题非常重视,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了持续改进,其对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通过深入的培训积极建立医院安全文化,建立了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从而显著提高了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本院邀请专家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改进了医疗系统中出现问题的环节,减少了医疗不良事件对患者的伤害,提高了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3.1建立医疗安全文化,是改进医疗安全的第一步

Gavaza等[2]的研究表明,当周围对行为主体有重要影响且有一定价值观的人认为行为主体应报告不良事件,同时这些人也采取主动报告的行为,那么行为主体主动报告的行为意向也是强烈、积极的。本院积极开展全院性的安全文化培训,邀请原卫生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专家郭文俊来本院进行医院不良事件的培训,深入医院各部门科室,向每一位医护人员详细介绍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上报途径和流程,反复讲解本院的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奖励方法,成功的建立了本院安全文化。

3.2鼓励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措施非常重要[3]

在美国很早就建有非惩罚性质的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系统[4]。本院采取非惩罚性和奖励措施,因当事人报告及时、处置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重大医疗损害的重大医疗不良事件,不但免除对当事人的处罚,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5]。表1中,本院发生在妇科和产科病区的不良事件主要与妇科手术损伤膀胱和输尿管,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血肿相关;心血管内科病区主要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与心血管患者的用药较为复杂,大部分是老年患者,身患多种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有关;重症医学科病区急重症患者多,特别是急危重患者多,疾病谱广,就诊时间短,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这些是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表2可见,药物不良反应在每一个季度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这与国外研究的发现一致,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护理方面的不良事件在三个季度中所占比例均居第二位。分析原因主要是本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更易发生跌倒、坠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从表3可见,其他重大不良事件占上报不良事件的比例最大,包括:严重的输血输液反应、严重药物不良事件、重大用药错误、重大手术前后诊断不符合、医疗并发症或意外、非计划再次手术、医院感染、医疗设备器械故障等。表1~3结果显示,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全院各科室病区、各临床环节以及各严重性程度的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例数增加,环比增长率明显。本院二季度总计全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环比增长率达到217.65%,三季度总计全院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环比增长率达到31.48%。

3.3以非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并不是违规医疗过失和医疗差错行为的避难所[6]

建立全新的非惩罚的持续改进的医疗安全文化,鼓励不良事件的报告使医疗保健系统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大家从共同的问题中找到根本原因,进而促进系统的改进,避免医疗差错和过失重复出现,不断减少对患者的可避免伤害[7]。本院制订了非常有效的不良事件改进流程:①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共同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最佳整改措施。邀请专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重点科室进行病案专项点评,协助分析,找出医疗环节和流程中的根本问题所在。②通过找到问题改变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本院的妇产科手术不良事件明显降低。全院手术患者术前评估也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加强。老年患者的专科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8]。本院对在大中型教学医院中建立非惩罚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模式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对不良事件使用了刘庭芳讲授的追踪方法学和根本原因分析法[9],在多个医疗系统的流程和环节进行了改进,避免了医疗差错和过失重复出现,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切实提高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田金徽,杨克虎,曹晓源,等.建立国家病人安全报告系统确保病人安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6-8.

[2]Gavazap,BrownCm,LawsonKa,etal.examinationofpharmacists′intentiontoreportseriousadversedrugevents(aDes)totheFDausing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J].ResSocialadmpharm,2011,7(4):369-382.

[3]哈维超.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建立之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10-11.

[4]罗秀.美国的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及借鉴意义[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26-28.

[5]柯晓华,陶红兵.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1):61-64.

[6]张小庄.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44-46.

[7]程艳敏.英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0,24(1):93-95.

[8]张野,耿珊珊,谢舒,等.综合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障碍因素以及改进策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42-44.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4

【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调查云阳人民医院2011年度传染病原始报告卡,并核对传染病网络报告符合情况。结果?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共报告传染病1793例,及时率100%,平均诊断-网络报告时间为0.173天,报卡完整率为99.67%(1787/1793),一致率为99.83%(1790/1793),准确率为98.94%(1774/1793)。结论?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疫情报告质量较高,应注意保持,但个别疾病种类报告卡质量有待加强。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

传染病网络报告制度是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完整、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了解当地传染病发生情况的重要措施。为了解云阳人民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现将我院2011年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质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选择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数据为调查对象,数据来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及疫情报告责任人原始报告卡资料。

1.2疫情分析对导出的报告卡数据采用eXCeL2003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各种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率,将导出数据与原始报告卡核对,计算一致率、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

2结果

1.1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卡上的诊断日期及网络直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报告卡的录入日期来计算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报告病例数×100%;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共报告1793例传染病,报告及时1793例,及时率100%,平均诊断-网络直报时间为0.173天,其中诊断-网络直报时间平均时间最短的病种是结核性胸膜炎,为0.003天。最长的是肺结核(菌阴),为0.712天。各病种报告诊断-报告平均时间见表1。

1.2传染病网络报告一致率:对传染病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逐一核对其一致性,比较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病人归属地、职业、疾病名称、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共9项内容,有一项不符者就算不一致卡片。一致率(%)=两卡一致数/查卡数×100%;通过云阳人民医院1793张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后,传染病登记本、个案报告卡和网络报告完全一致的有1790张,一致率为99.83%,不一致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主要为出生日期和年龄与传染病登记本不符,1例儿童缺填写家长姓名,分病种报告卡一致性统计数据详见表2。

1.3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完整率: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至少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人归属地、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报告医生、十四岁以下(含十四岁)儿童家长姓名、在校学生校名、联系方式等,可认为卡片填写完整。缺任一项,则认为不完整。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卡片数/查卡数×100%,2011年云阳人民医院报告的1793张传染病报告卡经核对后,填写完整的有1787张,完整率为99.67%,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猩红热三个病种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分别为99.01%、99.77%和98.31%(主要为缺家长姓名和在校学生的班级或联系方式),其余病种卡报完整率均为100%,分病种报告卡完整性统计详见表2。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经济运营分析医院管理成本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56-02

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是及时掌握医院收入、成本、结余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外资医院、民营医院飞速发展,逐步改变原有的医疗格局。新的医改政策执行药品实行“零差价”,人员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补偿不足、不到位,公立医院处于内外夹攻的情况,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维持的生存和发展。现有的体制下,医院运营机制呆板,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医院管理必须引入经济运营分析,准确掌握目前的经营状态,对医院经营状况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提升竞争力,适应各种制度的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可以根据医院经营管理需要多角度经营分析,从院长、副院长、全院、科室、个人等不同角度提供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医院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提升了医院运营分析的能力,对医院经营状况能够作出迅速反应。

一、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内容

1.每日关注:按日报告医院业务收入的水平、结构、业务量、病人社会负担等信息,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每日的收入水平。

2.收入支出总表:按会计口径集中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总成本系数、药占比等指标信息。

3.费用构成分析表:按会计分类、成本分类、变动性态、控制性态、分配方式管理分类、资本化属性对全院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是对各种成本支出发生情况的分析。

4.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财务会计报告;管理者所需报表可以通过经济运营分析系统上传,改变过去报送纸质报表的习惯,更经济便利。

5.经营分析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经营分析报告。

6.全院损益分析:从全院角度以图表、序时、分层展示医院的收入、支出、结余。

7.临床科室损益分析:能够有效查询临床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临床科室本月前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8.医技科室效益表:有效查询医技药品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医技科室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9.科室损益分析:查询科室报告期与基期收入成本的对比及比重数据;各科室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本科室收入、成本、结余情况。

二、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方法

1.损益分析:可按收入和成本的不同分类来查询明细数据,收入分类包括统计分类、业务分类和医学分类,成本分类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会计分类、控制性态和变动性态。损益分析主要用于判断医院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判断医院是否能够安全经营。医院持续经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结余,以实现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保本分析:

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位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报表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总收入)

保本诊次=固定成本÷(每诊次收费-每诊次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门诊收入-门诊变动成本)/实际门诊诊次]

保本床日=固定成本÷(每床日收费-每床日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住院收入-住院变动成本)/实际床日]

可以按医疗全成本和医疗业务成本(不含管理成本)两个成本口径来查询结果。可以选择是否包含药品收支,按分析项目(全部、门诊、住院)来查询结果。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的保本收入,帮助没有达到保本收入的科室查找原因,挖掘潜力。

3.构成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灵活的结构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按选择的分类,用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出各类别指标所占的比重;各科室该项指标占全院该项指标合计的比重;通过分析判断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成本高的科室和收入高的科室,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发展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差异分析: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与平均水平、上年水平、上期水平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分析项目(结余、收入、结余)或不同分类进行差异分析。

本期金额:本期医疗收入后成本或结余

与本年平均比较:

本年平均:本年平均每月的相应指标数据

差异=本期金额-本年平均

差异率=差异÷本年平均

与上期比较

上期金额:上期医疗收入或成本或结余

差异=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差异率=差异÷上期金额

与上年同期比较:

上年同期:上年同期医疗收入或成本或结余

差异=本期金额-上年同期金额

差异率=差异÷上年同期金额

与预算比较:

预算金额:本期预算金额

差异=本期金额-预算金额

差异率=差异÷预算金额

5.趋势分析:以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报告年度各月收入、支出、结余指标的定基或环比增长变动情况;通过不同时期的指标变化,找出各项指标变化的规律可以分析出医院的经营状况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经济运营系统通过对全院开放,对不同的责任人设置不同的权限,让各层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全院及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同时改变了一些人的观念,尤其是临床科室,认为经济运营分析可有可无,只要收入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好。通过分析,向全院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教育,各责任中心设立成本核算员,增强成本观念,使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追求社会效益是医院的最高目标,通过运营分析,降低运营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优质护理等举措,突出公立医院性质,为医院带来正面的社会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经济运营分析;医院管理;成本;决策

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是及时掌握医院收入、成本、结余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析,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外资医院、民营医院飞速发展,逐步改变原有的医疗格局。新的医改政策执行药品实行“零差价”,人员成本不断提高,财政补偿不足、不到位,公立医院处于内外夹攻的情况,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维持的生存和发展。现有的体制下,医院运营机制呆板,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医院管理必须引入经济运营分析,准确掌握目前的经营状态,对医院经营状况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提升竞争力,适应各种制度的变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可以根据医院经营管理需要多角度经营分析,从院长、副院长、全院、科室、个人等不同角度提供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医院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运用提升了医院运营分析的能力,对医院经营状况能够作出迅速反应。

一、经济运营分析系统的内容

1.每日关注:按日报告医院业务收入的水平、结构、业务量、病人社会负担等信息,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每日的收入水平。

2.收入支出总表:按会计口径集中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总成本系数、药占比等指标信息。

3.费用构成分析表:按会计分类、成本分类、变动性态、控制性态、分配方式管理分类、资本化属性对全院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是对各种成本支出发生情况的分析。

4.财务会计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财务会计报告;管理者所需报表可以通过经济运营分析系统上传,改变过去报送纸质报表的习惯,更经济便利。

5.经营分析报告:按照数据安全保密与管理分工原则,上传(科室)与查询(院级领导)经营分析报告。

6.全院损益分析:从全院角度以图表、序时、分层展示医院的收入、支出、结余。

7.临床科室损益分析:能够有效查询临床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临床科室本月前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8.医技科室效益表:有效查询医技药品科室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全成本数据,数据根据科室上下级汇总;院领导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医技科室的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结余情况。

9.科室损益分析:查询科室报告期与基期收入成本的对比及比重数据;各科室可以通过本模块查看本科室收入、成本、结余情况。

二、医院经济运营分析方法

1.损益分析:可按收入和成本的不同分类来查询明细数据,收入分类包括统计分类、业务分类和医学分类,成本分类包括费用要素、分配方式、资本化属性、会计分类、控制性态和变动性态。损益分析主要用于判断医院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判断医院是否能够安全经营。医院持续经营,必须要有稳定的收入,有一定的结余,以实现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

2.保本分析:可以按医疗全成本和医疗业务成本(不含管理成本)两个成本口径来查询结果。可以选择是否包含药品收支,按分析项目(全部、门诊、住院)来查询结果。通过保本分析,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的保本收入,帮助没有达到保本收入的科室查找原因,挖掘潜力。

3.构成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进行灵活的结构分析,对收入、支出、结余按选择的分类,用图表和表格形式反映出各类别指标所占的比重;各科室该项指标占全院该项指标合计的比重;通过分析判断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成本高的科室和收入高的科室,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找出有发展潜力的科室,重点发展,对成本高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4.差异分析: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与平均水平、上年水平、上期水平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分析项目(结余、收入、结余)或不同分类进行差异分析。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7

作者:程文琴章复湘张如单位:二炮总医院感染控制科

感染控制科人员对上报信息进行管理(1)报卡数据消重:可在指定时间内筛选出姓名、性别相同(并可附加病种、出生日期条件)的卡片,经浏览确认后将重复卡片标记为重复卡,重复卡将不进入后续工作流程。(2)卡片浏览审核:选择指定日期,显示该时间段的传染病报告卡,其中包括该时间段医师填报的卡片及医师订正的卡片,双击筛选出记录,会打开传染病报卡浏览页面,通过查看详细信息确认完整、准确后完成审核。(3)报告卡打印:设置打印功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形式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打印。(4)数据导出:导出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将被直接生成excel文档,可按日打印直接作为传染病登记本保存。(5)统计分析:可对选定时间内传染病疫情进行种类、数量、发病率等数据的统计分析。(6)漏报查询:可选择时间段进行漏报查询,对门诊、住院患者诊断中含有传染病关键字,而没有上报传染病记录的患者信息自动查询,以达到发现漏报的功能。(7)关键字自定义及维护:用户可自定义传染病关键字,对模糊匹配的传染病进行数据维护。可随时对属于传染病范畴的需要监控的疾病名称进行维护修改,以应对国家疾病报告监测系统可能针对疫情形势对法定上报传染病种类进行调整。

一旦发现有疫情聚集趋势,即可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防止态势的扩大。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迟报率,提高了报告及时率系统会对医师填写的“诊断”进行收集和自动鉴别,发现疑似或符合传染病诊断时主动提示医师是否上报并进行上报。这种主动提示功能强化了医师报卡意识,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和迟报率。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共享部分数据,保证了患者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通过设置必填项目,杜绝了手工报卡字迹不清、填写项目不全等现象,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质量。提供了疫情数据分析平台该系统的应用为医院疫情分析提供了数据分析平台,能将既定时间段内的传染病疫情种类、例数、累计数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计算机的高速、准确运算,省却了人工逐项计算的麻烦,避免了人工计算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了疫情数据的准确性,为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信息。

提高了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效率以传染病电子报告卡取代原有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取消感染控制科人工收卡环节,提高了报卡效率,增强了时效性。根据电子报告卡内容自动生成“传染病登记本”信息,减少感染控制科整理卡片和日常下科检查的工作量,并能对已报的卡片进行审查、修订和删除。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杜绝了手工报卡字迹不清、项目不全、传递过程中卡片丢失或重复报卡现象,降低了失误率,在减轻临床医师和感染控制科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能使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报告质量更加准确无误,信息报告流程更加规范完善,能主动提示医师进行信息上报,增强医师上报意识,减少漏报和迟报的发生,最终使传染病信息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避免了系统使用前由于宣传培训不够深入、报告制度不健全、诊断检查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漏报、迟报、重报现象,规范和完善了传染病的上报管理,为医院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目前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如果能与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将使疫情管理信息化更加完善。目前疫情管理人员须将院内电子报告卡逐一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重新录入,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可能因二次录入增加了漏报、错报和迟报的风险。如果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能建立开放接口,医院就能将审核后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打包上传,提高了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效率[4]。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8

目前,大众化的体检软件过于简单,可靠度和保密性较低,缺乏随访保健服务,体检结果统计分析不方便、不标准,我们在系统设计时着重从临床保健和疾病标准的角度考虑,对院士的体检数据进行疾病分析和危险程度评估,在指导体检诊断疾病的护理基础上,更要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并且将这些指导和保健服务在后续的随访跟踪保健中持续开展。本系统的主要模块有预约登记、签到签离、分检工作站、总检工作站、体检报告、随访管理。

体检系统与北大医院HiS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在设定体检套餐项目时,可自定义或直接调用HiS系统的诊疗项目,可查看客户的历次体检数据,根据上次体检的新发疾病和相应诊断信息,量体裁衣,选择更合理的体检项目。在分检、总检过程中,医师可通过体检客户的就诊卡号或医保卡号,浏览该客户在北大医院的历次治疗信息、病历信息,方便医师诊断和提供健康建议。而在HiS医生工作站中,可以调阅客户的历次体检信息,方便医师了解病情。同时,在收费方面,可以选择自动调用HiS系统已有的划价收费相关项目信息,避免操作员的二次录入,保证收费的准确性。

该系统与北大医院的LiS、paCS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融合,在体检系统中能直接调阅影像诊断报告和检验结果,方便总检医师准确、快捷地形成总检报告。

在客户登记时,系统可通过身份证扫描、摄像头现场成像、就诊卡扫描、手工录入等多种方式采集客户信息。通过扫描客户的身份证,自动读取证件信息;通过摄像头现场成像,获取体检客户照片。这几种方式不仅缩短了体检者的等待时间,而且减轻了操作员的工作量,也提升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该系统中,总检医师可根据客户所患病症设置随访复查信息,在临近随访时,随访员可使用预设的模板制定随访信息,以短信和邮件两种方式,为客户发送实时的随访信息,提醒客户进行复查和跟踪保健。

为适应总检医师工作方式的需求,本系统总检功能设置了脱机或联机两种模式。脱机模式即将网络系统中的总检信息加密打包,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中随身携带,实现单机办公;联机模式,即联网进行总检工作。通过这两种工作模式,使总检工作方便灵活,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9

变异管理系统临床路径持续改进

【摘要】

变异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变异管理是医院不断完善临床路径计划、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加强自身管理和提高循证医学实践的重要保证。通过描述变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变异的识别、收集/记录、分析、报告与利用,并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阐述了系统运作的方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原则、方法、模式来指导医院进行变异管理的实践。

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系统(VariancemanagementSystem,VmS)这一概念,最早由JCheah于2000年提出:由变异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报告构成[1]。我国原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了的变异的处理应当包括记录、分析、报告和讨论4个环节,这是可以看作是我国关于变异管理系统的最早论述,虽然并未给予具体的操作方法,但为进行变异管理系统研究指明了基本的方向。本文中的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系统是指基于pDCa循环持续改进理论基础上,涵盖变异的识别、收集/记录、分析、报告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所构成的一套系统的、继续循环运作的变异管理模式。在该系统中,变异的识别是进行变异管理的首要环节,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变异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利用是变异管理的核心环节,解决了“怎样做”的问题。变异管理系统的4个环节,紧密相连,前一个环节的有效完成是下一个环节开展的重要保障。变异管理系统的运作应当是类似于pDCa循环,周而复始、持续运转、不断改善,为临床路径服务,为医院和病人的治疗服务。

1理论基础——pDCa循环

pDCa精神在于持续发现、改善各种管理困难。它存在于所有领域,大至企业的战略管理、制度管理,小到部门的项目管理、教育训练、自我管理等。pDCa循环持续运转,周而复始、大环带小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整体质量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2变异管理系统构成要素

2.1变异的识别

2.1.1变异产生的原因。虽然单病种临床路径是建立于大量实践和询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之上的,但其本质仍是人为制定的,必定受人们的经验、技能、喜好、思维模式等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另外,每个病人都是独立的、复杂的个体,加之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情绪等的变化又会在一程度上影响疾病的进展。因此,临床路径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1.2变异的界定。国内外的研究中目前对变异的概念尚无统一的表述,据欧洲临床路径协会(简称epa)对23个欧洲国家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国家对变异的定义各不相同[2]。尽管有关临床路径中变异的定义形式多样,描述也不尽相同,但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偏离了临床路径计划原先规定的标准或期望达到的结果和目标。通俗地讲,任何变化,只要是与路径计划不一致的,都是变异。如果医务人员针对发现的每个变异,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波动都逐一进行记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这样产生的结果是:往往又进一步限制了后续的变异分析工作。这是因为,许多看似不相关的变异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或者多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变异资料长时间、大量累积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具体的、更好的把握变异内涵,需要将其放在临床路径这个大的前提和背景下。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在于,它是一种经实践证实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治疗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诊疗模式。从它的起源来看,也是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着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提出并逐渐推广的。然而治疗质量的高低和患者的满意度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病人和疾病自身的原因制约,加之测量尺度不统一、可测量性较差,没有住院日程和医疗费用这两个指标稳定。因此,在实际的变异管理工作中,对于变异定义的把握可以是:病人住院日程和住院费用的重大改变。对于“重大”程度的把握,可以借鉴统计学中“异常值”的概念。异常值(outlier)又称离群值,是指一组测定值中与平均值的偏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测定值。

2.2变异的收集/记录

2.2.1两种机制。前瞻性变异收集。这种机制对医院信息系统要求和依赖性很高,系统采用诸如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算法来编写路径系统程序,一旦系统中出现了与设定标准不符的结果、状态、操作等,系统便会自动产生记录。这种机制设计原理复杂,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鉴于我国目前的变异管理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这种机制的推广性较差。回顾性变异收集。与前瞻性收集的高自动化、实时性相对应,多是采用人机结合方式,在医务人员进行完相应的操作后,将产生的变异输入计算机记录;或是在进行完一天的治疗活动时,以某一天或某段路径治疗日程为单位进行变异的回顾记录。这种机制相对来说简单易行,只需在医院的已有信息系统上加以开发便可,但需要医务人员手动录入变异,无形中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2.2两种方式。手工纸质记录。这种方式仍然存在于部分实施临床路径的二级医院中,通常是要求医务人员记录变异的名称、性质和原因,有时为了后期的统计工作还会进行一定的简单编码。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额外工作量、效率低下,而且就记录的变异数据的质量上看,缺乏统一的标准,大都是初始数据和重复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不高。电子信息化记录。与传统的手工纸质记录方式相比,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记录变异,效率高、统计口径一致,还可以对变异的记录进行系统的深入设计,自动识别一些常见变异或者是系统还可提供某些变异原因选择项目供医务人员直接勾选等。另外,当收集的变异资料需要被多方同时使用时,电子信息系统可对其进行调用、发送、备份和打印,保证了资料使用的效用最大化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便捷地查找变异资料;此外,信息技术记录变异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常规的文字、数字描述,也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图像,甚至是一些语音数据等,这些都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变异的显著优势[3]。从长远看,电子化的信息系统未来可通过通信接口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通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并能够对路径中变异发生的原因进行采集,定期汇总、分析,建立区域性的、乃至全国范围的临床路径变异数据共享平台[4]。

2.2.3两种方法。起始点记录法。起始点记录法是以住院进程为时间轴记录变异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将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分解为有几个起始点的阶段,以这几个起始点为基础,收集患者为什么没有按照原计划的时间进入到下一个治疗阶段的原因。在每一阶段起始点的患者有3种情况:按照路径计划进行、路径计划延迟、退出路径。这样根据变异分析目的确定主要起始点的变异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变异资料的收集量,也是变异数据的收集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5]。关键变异法。当一个病种进入路径后,变异可分为关键变异和具体变异。关键变异,即重要的医疗措施和病人的结局,如出现死亡、并发症等,这部分变异应当引起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具体变异,即指治疗过程中偏离路径的所有医疗措施及病人的结局,这类变异通常来源广、分布散,想要逐一记录耗时、耗力,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可取。

2.3变异的分析

2.3.1分类统计不同类型变异的发生率。国内的学者主要采用3种分类方法[6]:一是按照变异的性质,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二是按照变异的可控程度,分为可控变异和不可控变异;三是按照变异的来源,分为医务人员的变异、医院系统的变异、疾病转归的变异和病人的变异以及退出路径这一单独变异。

2.3.2分析变异发生的合理性。依据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从总体上看,某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变异发生率在20%的范围内是允许的[7],如果高于这个临界值,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如可将变异按照可控程度进行分类,当可控变异的发生率高于20%,即说明路径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而是医院系统的流程可能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当不可控变异的发生率高于20%,即可能是路径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如果是患者本身的差异性与路径计划不匹配,则应当严格路径的入径标准,或是路径本身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当前的技术水平、医疗环境等,这时就需要对路径进行修改。2.3.3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对于分析发现的不合理变异,进行深入的统计学检验分析,可采取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识别导致该种变异发生关键影响因素,再依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即依据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在控制20%的主要因素减少80%的临床变异的思想的指导下,寻找引发临床变异的关键因素,重点关注使变异的发生率达80%的影响因素,依此尝试通过控制主要影响因素达到减少更多的路径变异的目的,必要时可考虑在临床路径之下是否应该开设一条亚路径,以建立对这些因素的常态化和标准化管理,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2.4变异的报告与利用

2.4.1报告与反馈机制。变异的报告包括变异数据和变异分析结果的报告与交流。对于变异数据的报告通常可采取以天为单位或是以路径的某个病程为单位在医疗或护理早交班时进行交流;对于变异结果的报告,则应由路径的具体管理部门如医务处等部门以月、季度、年为单位召集临床科室的相关人员参加进行反馈。参与反馈的人员关注的层面应当有所区别:就医疗和护理人员来看,关注的应该是病人医疗护理的持续性问题;作为临床路径的管理人员则应当关注的是路径本身和医院的服务流程,考虑路径本身有无缺失、是否激进、医院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措施等[8]。

2.4.2变异结果利用的评价。在根据变异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后,还应当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检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即开展改进后的干预性研究:以进入到原路径的病人为对照组,让一部分病人进入到改进后路径中成为实验组,可将实施原路径中变异的发生与修订路径中变异的发生率等进行2检验,或进行原路径与修订路径下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的改变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等。改进后并确定的路径标准将继续进行定期的变异分析,发现的新问题,继续进入下一轮变异管理系统中去,继续滚动识别、收集、分析、报告与利用的循环过程,推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3总结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篇10

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的高效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对接检验仪器和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实现了检验结果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存储,自动分析等功能,医院通过实施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帮助病人准确规范的掌握自己的情况。实施实验室管理系统已经是现代医院电子业务管理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实验室LiS管理

LiS全称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是HiS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检验的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数据经分析后,生成检验报告,通过网络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医生能够方便、及时的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从现在的应用来看,LiS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LiS的工作流程是:通过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工作站提出的检验申请,生成相应患者的化验条码标签,在生成化验单的同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检验仪器相对应;当检验仪器生成检验结果后,系统会根据相应的关系,通过数据接口和检验结果核准将检验数据自动与患者信息相对应。

1LiS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医院实验室系统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paCS系统,后勤管理系统,oa系统,药品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一起构成了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医院实验室系统的输入是医院检验单,然后通过自动采集系统搜集被采集的样本,并送给数字检验设备,最后产生体验数据和报告并保持到数据库中。医院实验室系统还可以提供检验信息统计和检验设备维护。

1.1LiS系统硬件构成

医院实验室系统是基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硬件架构搭建的,主要构成有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大型工作站,打印机,高速以太网,条码枪,条码打印机,各种检验设备,普通pC机。

(1)大型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核心,负责整个医院数据的保存。为了提供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数据库服务器都配合备份服务器来备份数据。

(2)大型工作站。使用的iBm大型机,其上安装有weB服务器以及整个医院实验室系统的业务逻辑代码。

(3)条码枪。整个医院实验室系统的所有单据都通过条码来输入,都通过条码最为系统唯一的编号。条码枪是采集条码的设备,系统条码枪采集所有检验单据上的信息。

(4)各种检验设备。系统中各种检验设备都通过Com口,以太网口,USB口连接到系统采集端,并接受医院实验室系统发送的各种控制指令。

1.2LiS系统功能

LiS系统实现了实验室检验的电子化,它实现的主要功能都是围绕着检验的,主要包含:

(1)检验管理功能:电子检查单的输入;检验内容的输入;电子报告的生成;检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检验设备的参数调整。

(2)条形码管理功能:对系统的条码进行生成,打印,扫描,查询。该功能是系统重要的支持功能。

(3)权限管理功能:系统对各种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只有具有管理员的用户可以进行数据的修改,可以进行检验设备的参数调整。

(4)其他功能:在线报表打印,检查结果打印;提供在线帮助系统,系统使用说明文档。

2LiS系统的应用

(1)实现检验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实施LiS可以帮助病人建立电子档案,可以在线的查询各种体检结果,不仅方便了医生的日常工作,也方便了病人的生活。LiS系统通过条码枪获取电子检查单上的信息,然后把对应的采集数据传送到各种电子检查设备,最后生成电子报告。整个检验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须人为干预,既保证了效率也减少了人为误差。最终生成的电子报告通常对各种异常值进行明显的标明,对各种检查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2)提高检验的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首先通过引入各种电子检查设备并建立LiS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专业的体检机构,大大的缩短了体检者的检查时间,增加了医院的收入,然后通过LiS系统与HiS系统的对接,使得医生提高了获取可靠检验数据的速度,提高了诊断质量。

(3)方便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通过引入LiS系统可以建立大量的电子档案,并提供了各种分析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分析这些病人的病情发展,可以帮助实习医生通过历史数据的学习更快的掌握专业技术。LiS系统也提高了对检验数据按照某地,某时,某人进行各种检查指标的统计分析。

(4)减少了各种失误。通过LiS系统可以完全杜绝因为人为失误导致的错漏收费的问题,可以杜绝送检标本和被检查者不匹配的问题,可以避免检验过程中人为的失误,可以解决检查报告不统一的问题,可以杜绝报告送错的问题。

(5)提高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通过LiS系统的实施,并引入iSo15189管理规范,可以帮助实验室建立各个流程的管理规范,加强各个操作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整个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6)减少了医患矛盾。由于检验过程都是电子检查设备自动完成,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病人和医生在同样的检查结果上交流,减少了因为误诊而导致的各种医患矛盾,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

3总结

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对接检验仪器和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实现了检验结果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存储,自动分析等功能,医院通过实施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帮助病人准确规范的掌握自己的情况。随着Li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高效整合和集成,可以帮助医院实现电子化检查,电子化管理,电子化病历。

参考文献

[1]武永康,梁茂植,王兰兰,张子彤.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探讨[J].华西医学,2012(03).

[2]安宁,吕顺超,华琛.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03).

[3]易利华,赵阳.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4]秦德生.医学实验室联机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医科大学,2009.

[5]黎永新,雷达,莫建坤等.在LiS建立危急值、急诊结果报告记录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0,7(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