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十篇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3:11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分析研究

前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交通运输体系给予了更为严格要求。尤其是当下交通运输作业频繁进行,交通堵塞这一弊端出现,严重阻碍交通运输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应时而生,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以往的交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交通管理要求,进而把信息技术手段和交通管理活动整合发展具有必要性。

一、在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弊端

信息化技术具有时代性和革新性特点。伴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活动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当下交通运输体系管理理念较为传统,仍然沉浸在以往管理理念中,进而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应用。其中,部分交通运输体系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活动中,由于财务资金弊端无法及时购置信息化设备,导致信息化技术在交通管控力活动中效果不能完全展现。其次,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应用,也对其管理网络体系给出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运作,是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的,利用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来促进信息化交通管理工作高效运行,这也是进行信息化交通管理高效首要任务。虽然我国当下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技术较为频繁,其应用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因为交通管理理网络弊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管理活动带来消极影响。以往的交通网络管理需要巨大财力和人力,需要及时进行改革创新。但是这不是一早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当下我国交通运输线路繁杂、站点较多、信息资源片面,进而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活动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具一定弊端,需要采取相关举措进行管理。

二、在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积极影响

(一)易于构建智慧交通体系

伴着智慧城市构建步伐的深入,智慧交通开始备受关注,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热点主题。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当下社会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把信息化技术和交通管理活动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判断体系和一体化交通体系进行交通运输管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运作到运输管理活动中,可以把运输作业、道路、出行整合管理,形成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运输管理体系,改善传统交通拥挤现象,减低交通堵塞事故发生频率,易于构建智慧交通。减少了信息资源运作空间,增强信息交流和管理速度,促进交通运输管理高效率进行,增加其管理规范性。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管理活动结合发展,是实现智慧交通主要途径,对智慧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降低交通运输负载

伴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运输渴望变大,对运输管理活动质量要求更为苛刻。面对这一形势,假使不能对交通运输活动有效管理,将严重影响交通行业发展。当下,交通拥挤在城市生活中并不陌生,成为人们较为头疼问题。把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运输活动结合,增加了管理活动科学性,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交通运输环境实时监管,观察交通运作负载力,站在全面角度对交通运输活动深入研究和分析,完善管理弊端,降低了交通运输拥挤发生频率,减少了交通运输负载力,增强交通运输活动效率,增加了运输活动安全性。

三、在交通运输活动中,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

(一)改变传统管理理论

交通运输管理理念是交通运输活动开展依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交通运输管理活动,首先要极为关注理念环节。改变传统单一管理理念,把信息化设置为关键理论依据,建立信息化管理目标,不单单要转变政府管理观念,也要对交通运输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和不同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理念教育,让其深刻理解信息化技术内涵和作用,进而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发展,增强信息化交通运输管理效果。

(二)延伸资金融合渠道

在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活动时,首先要对信息化设备进行构建。信息化设备构建,是交通运输管理活动开展基础,也是必要环节。但是当下集与研发现代化技术运作资金不足弊端,首先要紧随市场改革步伐,抓住信息化构建资金融合渠道。不仅要增强政府的融资,也要在城市活动中大力宣传,吸引不同机构注意。进而实现政府资金支持、交通运输企业自身集资、社会融资、市场资金支持等等多样化集资渠道,来改善当下资金不足现象。

(三)构建交通运输管理团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运输管理活动,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高能力、高技术、高素养管理团队,增加管理工作专业性。把人才构建活动放在信息化管理活动关键位置,聘请具有专业性较强、管理能力较强、职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其次,也要注意对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加对当下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管理能力,增加高中人员信息化意识,明确不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倡导信息化管理创新,在保证交通运输管理效率同时,增强信息化管理质量。

结论:

伴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对我国交通运输业需求不断增加,增加了交通运输行业运输压力,造成交通堵塞事件频频发生。把信息化技术和交通运输管理活动结合,改善了这一弊端。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交通运输环境实时监管,观察交通运作负载力,站在全面角度对交通运输活动深入?和管理,降低了交通运输拥挤发生频率,减少了交通运输负载力,增强交通运输活动效率,增加了运输活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振学.解析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21:239-240.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2

[关键词]考生;考试作弊;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04X(2012)04-060-02

从近几年来全国的教育考试中发现,考试作弊现象突出,考试环境十分严峻。

从考试作弊方式上,群体协同作弊现象较为突出。从这几年的考试中,考生考试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考试作弊案件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作弊方式复杂。有的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千方百计寻找作弊“空间”,有的考生与社会人员由于相互利益驱使,双方一拍即合,形成相对稳定的“作弊链”,有的有组织、有预谋、分工明确服务“一条龙”的群体协同作弊。

从考生认知心态上,心理方面发生偏差较为明显。由于受社会上营私舞弊现象潜移默化的熏染,使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误入歧途,在道德标准上产生模糊认识和“好逸恶劳”的思想,他们的荣辱之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这种扭曲最突出地表现在考试作弊方面。有的作弊考生心态由过去的偷偷摸摸,害怕羞耻,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作弊考生抱有侥幸心理,仍然愿意冒着“一门作弊被发现,当年全部成绩作废的风险”;有的对学习的功利性太浓,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

从使用作弊工具上,快捷隐蔽,作弊手段“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考生作弊的手段也得到相应的发展,逐步走向高科技、智能化。考试前,一些作弊考生便开始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策划、制定“作弊方案”,以便在考场上大显身手。考试中,他们从原来的手机、呼叫器接收答案,到针孔摄像头、内藏接收仪器的“钢笔作弊器”、隐形耳机,到如今的神奇作弊[镜、作弊笔、作弊表、钱包接收器等先进的作弊设备器材在考试中派上了用场。利用数码拍照技术迅速地将试题复制下来,通过电脑网络和短信群发技术将试题答案在短时间内发给不同地区的众多考生,使作弊变得更加简便迅速。

国家的教育考试,涉及到考生的切身利益,强化对考场舞弊行为的防范,减少和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考试的具体行动。针对上述特点,我们认为要从强化教育考试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净化考场环境等方面遏制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1.强化考试管理,扎实打好教育考试工作的基础。加强考试管理工作,扎扎实实打好教育考试的基础,是防范考试作弊的重要环节。第一,成立考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考、副主考职责,并根据考务工作需要设立各方面的工作机构。对各类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任务、责任,保证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效防止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等现象;第二,加强考生的档案、网报信息管理。档案管理者、计算机操作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严禁监守自盗,不能履行职责,从制度上、技术上堵塞各种漏洞,加大监管措施力度,使不法之徒无机可乘;第三,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组考队伍,从选聘监考、巡视人员工作上入手,切实选聘政治素质高,负有责任心,熟悉考试业务的人员担任监考、巡视工作,同时要积极抓好岗前业务培训工作,做到熟悉本次考试的操作规程、考试要求,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挂牌上岗,不合格者一律不准参加监考工作。

2.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态度。注重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应考光荣,考试作弊可耻”的信念,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层次的人格水平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二是要把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在考试上有不良心理的,要通过上心理咨询课、心理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心理上的输导和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克服“好虚荣”、“侥幸”和自制力弱等心里方面的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正确对待考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考生考试作弊的思想认识问题。三是把思想教育和考试法规教育结合起来。考试法规是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中,要牢牢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同时在思想教育时,也要重视抓好考试法规教育,自觉把考试法规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之中;要加大考试法规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辅导讲座、案件分析、学生座谈等形式促使学生真正对考试法规的理解,充分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树立良好的考风,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3.净化考场环境,创建和谐教育考试平台。考试安全是高校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各级招生委员会要始终高度重视,继续完善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细化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进一步提高考试安全保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考试安全、平稳、顺利进行。为考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要做到考前认真清场,统一编排考场、摆放桌凳,统一发放草稿纸,以清除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积极配合公安、无线电管理、通信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加强对有组织的团伙舞弊、雇人代考或替考、利用互联网及无线收发装置等通讯手段传播涉嫌泄密或诈骗信息、非法兜售高科技作弊工具等行为的联合防范和治理;要加大高科技反作弊设备的投入,采取技术手段,对考场实施监控或屏蔽,阻断考场外非正常的无线通信联系;要专门成立由考试管理机构、无线管理委员会及公安部门组成的防范高科技作弊无线信号巡视小组,分赴各考区,在考点周围巡回检测。及时屏蔽和干扰不良信号,尽可能杜绝考生作弊,把考试作弊扼杀在萌芽状态,对扰乱考试秩序的不法分子进行查处和打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Z].教学[2009]2号.

[2]蒋极峰.严惩作弊维护考生权益高考需拿出法律武器[n].中国教育报2007-09-5。

[3]茆琛.重庆女教师贩卖英语四级试题答案被判4年刑[oL/eL].新华网,2004-12-14.

aBriefDiscussiononFeaturesofandCountermeasuresagainst

Cheatingoneducationexamination

JianGCheng-yu

(XiangyangeducationexaminationsauthorityofHubeiprovince,Xiangyan,Hubei441021,China)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3

【关键词】屏蔽;校园;手机

0前言

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手机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推动我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手机的广泛应用带来沟通上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1],特别是给大、中院校管理带来了隐患更加严重,具体表现为[2-4]:

1)手机成为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工具。利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来收发有关考题答案的短信、直接语音通话泄漏答案,或者通过耳机甚至是蓝牙耳机与考场外取得联系获取答案等方法进行考试作弊,影响了公平竞争。

2)课堂上玩弄手机,影响教师授课效果及课堂秩序。在教师授课期间,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进行收发短信,甚至看视频、玩游戏等,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并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

3)手机成为新的噪音污染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高校最基本要求,但随着校园学生手机拥有率的大幅度提高,部分手机使用者偶尔会忘记将自己的通讯工具在必要的场合下设置为静音,结果在自己无准备的情况下使手机成为新的噪音污染源,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氛围并对他人产生影响。

如何来有效保证学校的正常学习环境,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小范围的限制手机的滥用,并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特点,将各个小范围的手机信号进行屏蔽从而形成一个以各个点组成的手机屏蔽网络,各个局部屏蔽点集中于一个控制管理中心并进行人性化的统一控制管理,这就是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原理的研发的目的。

1手机智能屏蔽系统原理分析

1.1手机智能屏蔽原理分析

近年来,一些开发单位相继推出了手机干扰器,成功地阻断移动电话的通讯,使会场得到净化,会议信息得以保密等,这种干扰器是一种在移动通信(GSm/DCS/CDma)的频段内发射强干扰信号,从而阻断移动通信手机与基站接续通信的一种干扰设备。由于无线电波在空中是自由传播的,利用无线电波对移动通信实施干扰,是不可能严格做到只对某一特定空间进行干扰而不影响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目前手机干扰器按干扰的方法分:全频段扫描干扰、上行信号干扰、下行信号干扰、噪声干扰等几种。由于下行信号的干扰,将会影响手机对基站BCCH广播信号的接收,致使整个手机干扰器覆盖范围干扰区内的手机无法拨接电话,而不会对基站有很大的干扰,而其他干扰方式会对周围移动通信基站所覆盖区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甚至导致整个基站覆盖区域无法拨接电话,必然引起电波秩序的混乱,干扰整个移动通信网络,严重得会导致整个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下降,这会导致移动运营商的抗议和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的处罚。因此,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采用下行信号干扰的并可精密调节干扰距离手机屏蔽器,可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干扰减少到最小,同时采用系统智能管理可以节省了人力和管理成本。

1.2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设计原则

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设计重点突出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容错能力等。首先必须按照高效实用的原则,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采用“手机信号屏蔽器”为终端,“受控器”串连屏蔽器的电源,“线路集中控制器”远程控制,控制信号以电力线动力载波方式传输,结构简单,设计精巧,无需另布控制线路,节省成本。且该电力线动力载波技术现在比较成熟可靠,且采用了动力载波技术传输远程控制信号,控制线路布线几乎为零,避免了重新另布控制线路而需对原有建筑的墙体损伤和影响美观。由于手机屏蔽是国家管制的产业,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的主控管理软件与校园网及inteRnet必须无缝连接,任何一台可以连入校园网等网络的普通计算机都可以安装并执行主控软件的管理控制功能。所以,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应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与校园网及internet平滑互连。

其次,设计开发的系统按照可扩展、升级方便原则进行开发,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中的每台“线路集中控制器”可以下挂1023个远程受控终端,日后用户单位如果需要扩展增加屏蔽点时仅仅需要增加远程受控终端即可,无需考虑控制线路及主控端的改进。

再次,校园手机智能屏蔽系统具有可靠的安全和容错能力,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手段,有机的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载波技术,系统涉及数据流安排、容错技术、软硬件可靠性、噪声处理、抗干扰、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电力载波技术采用配电网零序载波注入传输技术,注入功率很小,信号传输只限于计算机数据,并且只在本级配电网内传输。

2系统功能设计

2.1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图

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整个系统可以实现多个功能,即:

人机界面,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中,用户权限分为管理员和操作员,其中管理员具备整个系统软件的所有修改和操作权限,操作员仅具有操作权限,不可以修改系统参数、单位组织结构等。

远程控制:在监控管理中心的电脑界面上,可以控制任意一个或一组/若干组屏蔽器终端的开或关,并及时掌握其开关状态,

控制信号以电力网载波技术实现:监控管理中心经“线路集中控制器”通过低压电力线(220V/50Hz)管理连接在同一个配电变压器的电力网内的多个“受控器”,“集控制器”与“受控器”在同一个配电变压器的电网内。

控制方式多样:一个“主控制器”可支持10-200个“受控器”,可以是点控、组控、全控等多样控制方式。

无人值守的运行:可以预先设定好的开关状态指令,系统即可调用“定时计划列表”,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实现对各个被控制端的远程控制,使各个远程终端按时按点的执行“定时计划列表”,做到无人值守地运行、降低人力成本。

状态查询:能够查询进度,进度完成后即出来查询结果列表,据此列表使用单位可以随时了解远端的各个受控器及手机信号屏蔽器的工作状况。

2.2可应用场所及主要功能

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可应用于中考/高考考场、考试考场、大中小学校课堂教室、会议场所、纪念堂、音乐厅、图书馆等场所,能够对校园内使用的手机进行有效屏蔽管理。屏蔽范围包括CDma、GSm、pHS以及市话通(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88/189)等语音通信为主的移动电话,并能支持屏蔽3G、wimax、wifi等数据通信为主的移动通信方式,只要手机进入受到屏蔽的场所,就完全切断通过手机与外界的联系,考试时学生不能通过手机进行作弊,上课时学生不能通过手机来玩游戏,对校园学习场所的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并未带来副作用,仅屏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信号,不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电磁辐射(

3总结

校园手机屏蔽网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微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为基础,有机的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载波技术,系统涉及数据流安排、容错技术、软硬件可靠性、噪声处理、抗干扰等诸多技术,只要手机进入受到屏蔽管理的场所,就完全切断通过手机与外界的联系,对校园学习场所的环境起到净化作用。且该系统采用配电网零序载波注入传输技术,注入功率很小,信号传输只限于计算机数据,并且只在本级配电网内传输,充分利用电力线路通道,节省资源,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韩青,李玮.监狱手机屏蔽系统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8,7(7):53-54.

[2]刘海波,杨祥.高科技考试作弊手段及预防对策[J].2009,3,30(3):106-108.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4

一、引言

高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标和方向。笔者认为,当前与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上,已经遍及国内所有教育体系;网络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课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上。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该类平台是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的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智能教育平台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平板电脑关于学习的app应用上。国内最深入人心的案例是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点读机”,国外当属荷兰的“乔布斯学校”,学生和老师以ipad平板电脑作为其唯一的学习和教学工具。这三类技术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

本文研究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信息技术之弊端是为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把握它们,从而寻找更有效、更简捷的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途径。笔者下面将从技术、使用以及效果三个方面,对三类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弊端分析

最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制作教学课件,可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其中powerpoint因为简单易用而最常用。

下面笔者将对powerpoint用于课件制作的弊端进行分析:

1.技术上的最大弊端是缺乏互动性

如果不用触发器或是VBa编程,一切都是按既定的顺序播放,这必然会影响师生的课堂互动,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解决方法是提高互动性。触发器是动画效果中的一种播放技术,专为互动性设计,简单易学,是教师提高课件互动性的首选。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用VBa编程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要使用VBa编程提高互动性,就必须请专业团队与教师商讨,共同制作课件,然而这样时间和成本耗费较大,不过随着组件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日益支持,此举在不久的将来亦或可行。毕竟由专业团队制作的课件无论是美观、动画还是互动性上都会有大幅提升,而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几年之类不会有大的更改。

2.使用上的最大弊端是易导致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课件的使用相对比较稳定的原因是每年同一门课程针对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知识点的改动一般不会很大,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然后根据学生差异、环境差异稍作修改即可,但事实是大部分教师会一成不变地使用原课件。而对属于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涉及同一教学内容时,这种课件使用的相对稳定性也会导致很多教师不加改变地使用一样的课件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一劳永逸”地使用“现成”课件(不是自己制作的),而不管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上述情况都是课件使用上出现的一成不变性。依赖性体现在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多依赖,如果没有课件或计算机设备出现问题或是停电,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会给人一种喧宾夺主、小题大做的感觉,从而游离于学科课程目标之外解决之道应该从始作俑者——教师下手。

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2][3]: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教师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标准》(iCtCompetencyStandaryforteachers,简称iCt-CSt),于2008年1月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在iCt-CSt文本的概述部分提到并强调了这四种素养与能力,并且明确指出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教师达到这样的目标:能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新型教学方式相融合,从而形成既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又便于学习群体开展协作交流、小组活动的社会化互动课堂。[4]具备构建学习环境能力的教师肯定不会在课件使用上产生一成不变性和依赖性。

3.效果上的最大弊端是与实物操作相比,缺乏真实性和可触摸性

能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的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因为安全性(化学实验)、方便性(物理实验)等等原因,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两点:一是哪种效果更好,二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能用实物进行操作的应该坚决用实物操作,有需要的再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在真实感中构建知识,触发创造力,这个“麻烦”教师应该担当。

三、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站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搭建一个让教师上传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教学视频以供学生课后点播或下载的资源平台以及师生交流的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主要两种:一种是贴吧和论坛形式的文字、图片或视音频的非即时互动;一种是视频、音频、文字即时互动。

笔者曾为某高校搭建过此类网络平台并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对该类平台的制作和使用深有体会,下面是笔者对该类平台的弊端分析:

1.技术上很难保证网络的畅通

通常好的多媒体课件富含图片、动画,2课时的课件平均可达到5m,教学视频就更不用说了。在校园服务器上很难保证多人在外网(校园网外)同时下载畅通,完全比不上百度、google、优酷等大型网站。如果不能保证网络的畅通,与其耗资打造资源平台,不如借助已有的大型专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例如百度文库、google学术、优酷视频等。非即时互动平台也可以使用百度贴吧和各种专业的学术论坛。

2.使用上过度依赖网络

网络不通就会全面瘫痪;网络上的娱乐资源容易让人分心,缺乏好的学习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打造校园网内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有利的;可能导致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因为想看什么都可以从网上下载。

3.效果上缺乏即时和真实反馈

资源平台只能提供课件、习题等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无法答疑。非即时互动平台不能即时答疑,而且也有表述不清的潜在阻碍。目前没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即时互动平台,因为它的应用涉及具体的时间和特定的人物,主要用于网络实时教学。该方式虽然解决了地域问题,但教师看不到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课堂反馈,不适合普通教学。

四、智能教育平台技术的弊端分析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了名为“智慧泛在课堂”的学习平台,[5]将500门课程的近2000套教学参考资料放入“智慧泛在课堂”中,并且学校图书馆针对每位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主动推送对应的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参考资料。只需手持一台电子教学参考的移动阅读器,老师便可随时随地查阅或是增删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刷新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则可阅读所选课程任课教师推荐的和自己需要的书籍,如果碰到困惑的问题,也只需手指轻松一点,便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解。这在很多方面可让学生和教师不再受时间、空间以及网络环境的制约,其优势如同iphone、ipad一样明显,智能平台在教育界的使用将是大势所趋。

智能平台技术在全球的关注下飞速发展,其优势就是使用方便舒适,笔者认为最大的弊端在于投入大、效果未知。移动阅读器是电子产品,耗损大、更新快,基本使用寿命为4年,也就是必须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如果学校负担这笔设备费用,无疑是很大的投入;如果是学生负担费用,短期看似乎更经济,因为四年的书费不会少于一台移动阅读器的费用,但长期看学生最终只留有一台老旧的电子阅读器,再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遗失、损坏等,其实是不划算的。而大投入下的效果并不见得有保证,因为不能在电子书上自由地做笔记,留下学习时思考的印迹,这种印迹是自我知识构建的重要线索。

五、总结

从与高校教学整合的三类信息技术的弊端研究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不是单纯地在教学中使用好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笔者在高校小班(40人左右)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报告式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给学生一个主题任务,例如“介绍powerpoint的触发器”,让每位学生课后通过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准备报告(ppt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将报告提交给教师,教师查阅后,根据报告内容按照相异性分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协作学习,上台作报告;

最后,进行综合点评。该模式类似于欧美国家本科教学中推崇的Jitt教学模式,[6]利用课外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以及表达知识,然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扬信息技术之长避其短。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列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仅仅指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绝非单纯以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对学校事务性的日常工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并以教学过程人力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为目标进行教改,以加速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因此,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教学的关键之重在于加速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过程首先依靠信息技术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掌握学生能力培养与能力迁移过程的客观规律,最终遵循此客观规律开发更合适的课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大体分三类:事务层应用,即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速日常教学活动、收集反映教学效果的基础数据;分析层应用,其表现为事务层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最终提取为信息;决策层应用,表现为智能专家系统通过分析上述信息,并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经验来辅助决策者确定进一步教改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督导对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课程的深入了解,这些具体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实现了事务层的信息化,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相距较远。[2]

笔者于2012年底从某计算机工程研究所转入高校,开展软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教学效果评价软件,能够自动完成事务层和分析层的大部分工作,将反映教学效果的数据加工为信息。该软件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决策者的知识归纳与总结。

一、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目前教学大纲却依然将其归为理论性课程,实训操作仅占总课时的20%。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相关的核心技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该课程概念很多而缺乏实训,学生难以生动地理解概念只能一味地应付考试;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较弱,因而畏难心理抑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发展才刚刚起步,因而缺乏测试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缺乏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材。

本课程以笔者八年的全职软件开发与测试经验为基础,充分考虑该课程的学习规律,采用pBL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题目:将pBL的三要素即问题、学习、指导与教学过程充分融合,保证了问题的多解性与真实性、面向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有启发性的指导。pBL课程的成功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应用报道。[3]

本课程共50学时,分11次课讲授,实训操作约占85%,课程以基于Linux脚本工具构建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其在软件各阶段测试工作中的应用为主线,以生动的问题和巧妙的解决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加强了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的量化

获取并量化教学效果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常用的选项式或发散式调查问卷分别以客观和主观题目的形式呈现,[4],[5]这些问卷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若要获得大量数据则需设计很大容量的调查问卷,势必加重问卷设计、问卷完成与数据收集的工作量,亟需应用信息手段改进。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曲线式调查问卷,以11条曲线表征教学效果,每条曲线的横坐标代表课程的进度,纵坐标代表一种指标。

这11个指标分组为一个三层模型:第一层是兴趣指标,含对问题、对学习以及对实际操作的兴趣;第二层是pBL实施过程相关的能力指标,包括提出问题、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层是性格指标,包括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耐久力。这种分层模型反映了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即兴趣导致能力的逐渐增强,进而又逐渐强化为职业成功必需的性格品质。表1是为该课程编写的11个实训题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曲线式调查问卷的优点比较明显:

首先,数据是动态的且容量较大,反映了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效果,便于动态分析与回归分析;

其次,曲线图形的直观性使得问卷完成过程很有乐趣,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笔者的实践经验是大多数学生耗费约45分钟完成11条曲线的绘制,因为他们会认真反复地琢磨自己在课程全过程的收获与表现;

此外,11条曲线分区域显示在一个位图文件中,利用宽屏显示器能够很方便地综合对比,而传统的调查问卷缺乏整体观,学生们也容易草率应付;

最后,这些曲线存储成windows位图文件,便于问卷原始数据的数字化。

三、教学效果的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以及图形绘制与数据分析脚本,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程序和脚本在最后一次课作为集成测试的实训题目,程序与若干脚本一键运行的真实演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要设计一个数字化程序,将曲线式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程序的功能包括解析windows位图文件的文件头,确定图片的尺寸,然后找到合适的像素位置进行逐列扫描,取出非白色像素的坐标位置,并将每个像素的坐标信息与学生姓名和曲线名打包成一条记录导入mysql数据库,数据导入的关键技术是基于mysql的命令行接口写的Linux脚本:mysql-e“LoaDDatalocalinFiLe'z.txt'intotaBLepollLineSterminatedby'\n'”。

2.数据绘图展示脚本

为便于同类学生的特征提取,将22名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到第三组依次代表优、良、中(n=8,7,7人),分组的实现是通过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姓名/组别的数据表。因为mysql数据库本身欠缺绘图功能,所以我们选用Gnuplot软件绘图。该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方便用Linux脚本进行自动化集成。

3.数据分析脚本

R软件是数理统计专业的开源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因此方便用Linux脚本集成,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抽取以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每组学生的能力指标对兴趣指标以及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能够反映各组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性,因此提供了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

4.教学效果的评价

最终,教师通过分析这11条曲线,并分析教学效果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信息,再结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总结,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果示例

1.学习过程曲线

此处仅展示四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效果指标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的曲线是通过Gnuplot提供的“茎叶图”命令画出的每组学生相应曲线的均值与方差数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是分别代表课程进度和指标高低的规一化的无量纲的量值。

可见,如果单从最终的性格指标即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曲线来看,第三组最差,第二组相对是最好的。然而这一组的曲线在课程的中后期存在明显的小幅度波动,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有很强的依赖性,亦即该组学生在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学习兴趣曲线也印证了这一点:该组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兴趣明显下降,尤其在课程之末甚至都略低于第三组,这说明第二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综合来看,第一组的综合学习效果是相对最理想的,因为学习兴趣曲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线在课程的全过程均有可观的增幅,尤其是在课程的中期,解决问题的能力陡然跃升,该组学生普遍反映当学过的脚本工具和正则表达式在课程中期真正开始用于解决软件测试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改措施:

(1)对于第一组学生,在课程的中后期增加他们的课后实训任务量,让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

(2)对于第二组学生,一方面要在课堂实训过程中加紧对他们的督促,防止他们自我松懈而无法巩固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训题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对于第三组学生,再进一步放低实训题目的难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数据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挖掘学习效果曲线背后的信息,在R软件中进行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各系数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01。正系数表示某性格指标对某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是正向影响的,即随着该能力指标的增加,该性格指标亦增加。负系数则相反,依赖程度的高低由系数的绝对值确定。系数0表示依赖关系不显著,即不相关。

由表2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见,学习能力是唯一一项对三项性格指标均产生正向影响的能力指标,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竟然对三项性格指标均没有正向影响,这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们对考试的隐忧,即使对于学习效果最好的第一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笔者在课程伊始便指出考试题目大多数来自平时的实训题目,学生们内心对考试的焦虑仍无法彻底打消,这也反映了学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诸如此类的信息是从曲线上很难得出的,这也是数理统计应用于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深层次的信息挖掘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问题深层次的根源:例如只有考试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更看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

考虑使用随堂的轻量级曲线式调查问卷,更快地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建立以教师的指导为输入的控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考虑将教学效果评价软件与电子教案生成软件、演示文稿生成软件、实训题目生成软件集成在一个软件包里,抽取更多数据,更加自动化、系统化地分析教学数据,进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此外,数据分析过程还要深入结合知识,组织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提出的曲线式调查问卷及教学评价方法对其他课程也一样适用,只要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设置其关心的问卷指标,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绘图与数据分析脚本大部分均可重用。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特点

(一)智能化程度高

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得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极强的智能性。实施舞弊者必定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需要对计算机技术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并擅长实用操作技术,才能逃避监控。舞弊者一般均掌握高新技术,舞弊的时间短,且舞弊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二)隐蔽性强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增加了侦破的难度。据不完全调查,已经发现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案件仅占舞弊总数的5%-10%,且多出于偶然,如同伙告发等。

(三)损失大,影响范围广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操作系统的简化、人机智能的增强,计算机舞弊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危害,美国每年损失几十亿美元、英国每年损失25亿美元。随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网络化发展,会计电算化舞弊也进一步从企业扩展到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用卡机密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一起刑事案件的平均损失约2000美元,而一起会计电算化舞弊平均损失高达50万美元。

(四)内部涉及人员多

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漏洞和控制要点比较熟悉,那些对企业心怀不满的内部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就相对显得驾轻就熟,而且也更难发现。

二、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常用方法

第一,非法操作。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第二,篡改输入。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进行篡改,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第三,篡改输出。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第四,篡改程序。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做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第五,其他方法。如通过物理接触、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一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法居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他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一)单位领导人对计算机了解重视度不够

由于计算机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科技学科,并且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大多数单位领导人对计算机及计算机会计知识不甚了解,很可能放松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建立严密的控制。对于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出现会计电算化舞舞弊的征兆不知所错,则给会计电算化舞弊的人员大开方便之门。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绝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都和领导对计算机了解重视程度不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二)数据与责任高度集中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绝大多数会计数据都高度集中在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如果没有严格的软件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可以获取会计软件的文件,机密的会计数据可能会被拷贝,甚至可能被非法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迹。计算机会计系统另一个相当大的威胁是责任高度集中。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即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直到会计数据的输出。如果没有充分的控制,就很容易导致会计电算化舞弊的产生。

(三)数据的不可读性

在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记录的任何改变都要留下一定的痕迹,会计信息的窃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的会计数据被篡改和窃取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这就使得会电算化舞弊的实施更加方便,侦破更加困难。计算机会计系统有时不能识别不合理的业务。计算机会计系统和手工不同,因此可以直接判断某项业务的合理性。如果计算机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计算机可能不能判别某些事情是否符合逻辑,对不合理的事项也会照样处理。

(四)错误的重复性

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人员进行记账、算账有时会出错,但是重复出现的错误很少。在计算机会计中,一旦程序出错,如在调试时未能发现编程错误,或执行了被人篡改的或嵌入了舞弊的子程序,则计算机会错误的处理所有的业务。由于计算机处理的高效性,错误的结果将会更加严重。

(五)错误的连续性

如果计算机会计系统中某一环节出错,就可能使下一个环节跟着出错,这就是错误的连续性,它常常与改变应用程序有密切的关系,对会计软件某一方面的改动,可能会引起系统中另一方面发生差错。

(六)取证困难

设置计算机会计陷阱往往是瞬间的高科技犯罪,非法处理的住处往往难以找出痕迹因而对计算机会计陷阱的取证尤为困难而且大多数计算机会计陷阱的证据都可能从计算机系统销毁而不被发现。

(七)计算机安全技术的滞后性

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往往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从手工会计转到计算机会计系统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管理方法落后给设置计算机会计陷阱的人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如何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也是计算机安全技术的重点课题。

四、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

(一)防范技术

1、加密技术。通过给会计数据加密,可以使外来者无法识别数据从而使篡改与伪造较难实现。加密是防止计算机会计陷阱最主要的方法,但是加密不是万能的有些人因为加密了就平安无事了而容易松懈警惕性,然而数计算机会计陷阱的产生都是在加了密的情况下发生的,况且加密和解密永远是矛与盾的关系。

2、程序控制法。程序控制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即设置必要的程序来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安全性能够防御外来程序的攻击。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程序并不断加以完善与补充。程序的控制方法中也要使用一些其他工具例如硬件、密码技术或信息搜集等。

3、跟踪检测技术。对于任何被保护的会计数据的存取操作计算机会计系统应该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如进入、退出联机终端的时间、地点和用户的身分输入了多少次不正确的口令字使用了哪些输入设备存取、增删或更新了哪些文件等。任何非法存取应立即反映到系统的主控制台上以使系统管理员及时采取对策。

4、实体防范。实体防范中有些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又有实效。实体防范包括计算机房应有报警装置机房的关键出入口要设置电子保安门锁采用密码键并且设有出入的安全卡另外要注意会计数据存储介质的保存以及数据的备份工作。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1、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对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开发、操作、安全等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主要是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政策和制度它为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很多实例表明许多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一般控制不够严密使舞弊分子有机可乘。一般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最基本的原则是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部门或人员来处理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负责记录会计业务的电算部门必须和批准执行会计业务的部门进行分离电算部门内部的人员按业务的性质也必须分离。组织控制一方面可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个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在会计软件中采用密码技术通过设置严格的用户密码来防止越权舞弊行为的出现。

(2)系统开发控制。有些会计软件是企业自行或合作设计并开发完成的在开发过程中各类人员必须严格分工以避免程序员利用编程之便实施舞弊。一般系统分析员不参加程序的编写程序员不参加最后的测试。对于会计软件系统中的各种文档,如系统的说明书、流程图、源程序、用户手册等必须由专人保管而且这些文档应当设置其借阅权限。

(3)安全控制。主要有接触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限制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文件及系统的文档。环境安全控制是指机房的安全环境、机房的设备保护、数据文件的备份保护等等其目的是预防由于外部因素而引起计算机会计系统发生故障。

2、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为适应各种会计数据处理的特殊控制要求保证会计数据处理能完整、准确地完成而建立的内部控制。一般会计数据处理都是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所以将应用控制分为输入控制、数据处理和输出控制。

(1)输入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准确、真实地输入会计数据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重复校验、视觉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平衡校验、汇总校验、合理性校验、值域合理性校验、代码校验等等。另外要注意会计数据的加密工作设置输入权限防止无合法身分的人员的侵入。

(2)处理控制。处理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整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一方面要设置处理权限的控制由专人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处理工作;另一方面在登账之前要注意登账条件的检验工作防止未经审核的凭证登账防止已登账的凭证重复登账。再者就是要设置修改权限以及要保留修改的痕迹。修改权限是指在入账前的修改权限对已入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示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以便防止和及时发现对已经处理的数据的非法篡改。

(3)输出控制。输出控制是保证系统能完整、准确地输出处理的会计信息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不能接触输出的会计信息。控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并要登记操作记录从而达到限制接触输出信息的目的。打印输出的资料要进行登记并按会计档案要求保管。

(三)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

1、改进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我国现在对会计电算化较为重视,但对于审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仍然存在素质较低、审计方法不科学和审计设备落后的情况。许多审计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会计实务经验,对计算机审计软件不能熟练使用,普遍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针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和高校可考虑联合培养高水平的审计电算化人才,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

2、注意对公司总体经营环境的评价。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控制制度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管理当局或相关财务人员受到某种压力而不愿意或无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控制制度,则发生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管理当局舞弊必然有其动机,如整个行业不景气或新竞争对手的出现等都会使企业的营业额减少、毛利率降低,要想维持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良好形象,或保证自己的薪金不受影响,高层管理者就往往会诉诸于披露欺诈性财务报表达到目的。审计人员应注意到企业和重要的财务人员是否具有舞弊的动机或征兆。

3、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文件的测试。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算机水平和条件的约束,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多采用绕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办法,即所谓的“黑箱法”。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期,基本也可达到目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一些有预谋的舞弊在编制程序之初,就将其隐蔽的程序“埋伏”在系统中,如利用计算机软件中长期以保留小数的程序截取(截尾数),编制定期执行的程序(逻辑炸弹),故意遗留“后门”等。这些办法非常隐蔽,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一般是无法发现的。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6

一、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提出

尽管通过已有的研究以及一些简单的模型可以初步判定企业财务业绩是否出现衰退迹象,但由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甄别有着很多挑战性的因素,如舞弊样本量极小、舞弊手法繁多、识别的特征指标不易设定、甄别技术的选择及智能设计较难掌握等,因此甄别虚假财务报告一直是困扰会计界的重大难题。

(一)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许多领域的难题迎刃而解。数据挖掘技术(即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管理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挖掘出大量的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已深受人们关注。会计本身就可以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甄别必将是一个趋势,并且已有学者对该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改进及发展,发掘实用高效的数据挖掘算法,构建舞弊识别系统,并真正实现舞弊识别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各种数据挖掘算法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提出用于会计舞弊识别的模糊化遗传Bpn系统,并对该系统所涵盖的具体算法、该系统的技术优势以及甄别系统的构建进行逐步研究,力求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财务报告舞弊甄别技术。

(二)模糊化遗传Bpn演算方法的提出 数据挖掘技术分为两大类:探索型数据挖掘和预测型数据挖掘。探索型数据挖掘包括一系列在预先未知任何现有模式的情况下,在数据内查找模型的技术。探索型数据挖掘包括分群、关联分析、频度分析技术。预测型挖掘包括一系列在数据中查找特定变量(称为“目标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技术。预测型挖掘常用的有分类和聚类、数值预测技术。数据挖掘使用的算法很多,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决策树、粗糙集、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

舞弊性财务报告的识别过程本身可以认为是一个分类的过程,即分为舞弊及非舞弊的过程。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各种分类算法的优劣具体比较(见表1)。

基于此,综合各种分类算法的优势,本文提出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系统。

二、模糊化遗传Bpn的演算方法

模糊化遗传Bpn的演算方法包括模糊逻辑算法、遗传算法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等。

(一)模糊逻辑算法模糊逻辑算法简单地说是人们对许多决策思维的自然语言描述,并且转换成利用数学模型算法替代的一种应用科学技术。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处理程序:模糊化(fuzzifi―cation)、推论(inference)及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

(1)模糊化(fuzzification):将原始的数据,利用隶属度函数转换成模糊输入,如在观察技术指标时也可以自然语言表示“偏高”、“适中”或“偏低”等。

(2)模糊推论(ruleevaluation,fuzzyinference):根据模糊输入,依照口语化的规则(1inguisticrules),产生模糊结果,如透过iF..tHen..的形式将推论加以定式化。

规则:ifxisathenyisB

事实:xisa’

结论:yisb’

(3)反模糊化(defuzzification):将模糊输出转换成可表达的数据。

(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算法,由三个算子组成,即选择、较差、突变。遗传算法具有十分顽强的鲁棒形,在解决大空间、多峰值、非线性、全局优化等复杂度高的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以单独用于数据库中关联规则的挖掘,还可以和其他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如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结构以得到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神经网络结构;用于特征子集选择;用于决策分类器和模糊规则的获取等。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1)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不是参数本身,而是对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可以直接对集合、队列、矩阵、图表等结构进行操作;(2)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减少了陷于局部最优解的风险,同时,遗传算法本身也易于并行化;(3)在标准的遗传算法中,基本上不用搜索空间的知识或其他辅助信息,而仅用适应度函数值来评估个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操作;(4)遗传算法不是采用确定性规则,而是采用概率的变迁规则来指导其搜寻方向。

(三)Bp神经网络 反传递神经网络(Bpn)模式是监督式学习网络(SupervisedLearningnetwork)的一种,在取得训练样本后,透过训练样本输入网络时,告知网络预期的输出结果,而输入训练样本的目的主要是让网络学习,当学习完成后再利用测试样本来进行模式的测试。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高学习准确度、回想速度快以及能含杂讯资料处理等优点,因此运用最为普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梯度下降法(thegradientsteepestdescentmethod)的观念,通过学习过程中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偏差,不断反向传递至隐藏层和输入层来调整加权值修正量及阀值修正量,使输出值与期望之间的误差予以最小化,进而通过不断学习求得最佳网络模式已达到预测的目的。Bp网络的构架主要分为三层:输入层(inputlayer)、隐藏层(hiddenlayer)及输出层(outputlayer),各层中基本单元即为处理单元(processingelement,pe),数个处理单元将组成一层,而若干层则结合成为网络。其中输入层的处理单元代表网络的输入变量,目前许多研究结合模糊逻辑(fuzzylogic)以及遗传算法(Ga)等方式选择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输出层用来表示网络的输出变量,其处理单元数目依问题而定。隐藏层主要用以表示输入处理单元间的交互影响,网络可以不只一层隐藏层,也可以没有隐藏层,至于其处理单元数目并无标准方法可决定。

三、模糊化遗传Bpn优势

现存的关于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大多设计为Logistic回归模型及神经网络(ann)模型。尽管神经网络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效果和准确性都比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而模糊化遗传Bpn正是一种可以弥补单纯神

经网络各种局限性的优势技术。

(一)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结合优势 由于神经网路工作方式是自组织式,即无教师学习网络,模拟人类根据过去经验自动适应无法预测的环境变化。由于没有教师信号,这类网络通常利用竞争的原则进行网络的学习,对知识的获取完全取决于感知。因此单纯的神经网络对于处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信息复杂的财务报告而言,显得有些吃力并且不一定十分精确。而模糊逻辑算法对知识的获取则是由专家来控制,其对所提供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保证。另外神经网络内部结构使得追踪产生输出的过程变得困难,缺乏解释能力。而模糊逻辑算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把专家的策略通过iF-tHen、and、or的关系式轻而易举的定义出来,形成模糊逻辑规则,将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可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

(二)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结合优势 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都是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科学研究的仿生学理论成果。神经网络相当于一个专家系统知识库,能自动在海量数据中识别、捕捉和提取隐藏规律,并将其包含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中。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将其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不仅能发挥神经网络的泛化映射能力,而且使神经网络克服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误差极小点、网络结构和学习参数难以确定等缺点;同时还可以优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连接权系数,这就满足了求得最优Bpn的必要条件。另外,遗传算法本身计算量较大,每次迭代过程需要大量运算,尤其是当遗传算法收敛到一定程度后,整个解群的素质和最优解素质的改善变得比较困难,导致搜索时间呈指数增长,此时用Bp网络寻求最优参数组合比单纯用Ga搜索要节约大量时间。

四、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系统的构建

模糊化遗传Bpn财务报告舞弊甄别系统由模糊演化(Fuzzy)、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三个模块构成。具体系统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一)模糊演化模块 在模糊演化模块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是选择输入变量,即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特征指标体系,通过显著性检验筛选进入系统的变量。然后将其模糊化,通过iF-tHen语句建立模糊规则库,再经过反模糊化方法输出模糊后的舞弊特征指标变量。

(二)遗传算法模块 在遗传算法模块中,首先根据模糊逻辑模块选定的舞弊指标变量定义遗传算法适应值函数;同时,设定遗传算法所需变量的范围与精度、族群数量及演化世代数、突变与交换率。然后,通过选择、交叉、突变算子演算产生下一代,输入网络框架计算适应值函数值,如果适合度满足终止条件,将网络结构输入给Bp神经网络模块,否则回到三个算子循环计算。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分析;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建设伴随人类文明史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界做斗争的产物,也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活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1]。经过多年实践研究,国内土木工程领域取得璀璨成果,在结构理论、力学分析、施工技术等诸多层面都有所突破。近年来,人们对土木工程要求大幅提升,趋向于高质量、大规模、大跨度、高层的建筑,。分析国内土木工程现状,我们也看到诸多弊端,如土地资源有限、固体垃圾大量产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空间不足等。针对上述诸多难题,为进一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必要关注土木工程建设,展望该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土木工程现状分析

现阶段,土木工程发展既存在显著成果,又存在弊端。

(一)土木工程发展成果

近年来,土木工程理论不断完善,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学科也取得研究成果,这为土木工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在工程设计方面,改变了原有按照固有经验进行设计的惯例,而是采用现代化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考虑到土木工程经济、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实现整体设计的趋利避害。在工程施工方面,建筑材料上多采用复合材料高强钢材、环保型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彰显它们的优越性能,从而为现代化土木工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土木工程施工工艺也不断完善,土木工程向标准化、工业化方向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土木工程存在弊端

当今社会,存在人口剧增、环境破坏严重、交通拥挤等诸多不利因素,土木工程建设资源日益紧张。当下高层、大跨度、复杂结构的土木工程建设趋势需要建设的物资基础,但工程建材方面仍存在缺陷,如建材弹性模量偏低、建材应用成本高、应用范围有待拓宽等。

二、土木工程未来趋势展望

对土木工程领域做深入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一)理论的日益精密化

土木工程行业理论的完善不是单向的、独立进行的,而是与数学、化学、物理、微机技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人员已然认识到土木工程与上述元素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理论的完善,并呈现日益精密化的发展趋势,如采用信息化技术模拟复杂施工条件,探索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复杂结构,采用专业化数学知识解决工程数值难题等。

(二)所用材料实现优化

土木工程所用施工材料对安全性能、材料质量、使用寿命等都有严格要求。在当下生态型建筑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资源配置等问题,是土木工程相关人员所应深入思索的问题[2]。土木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是新型的、高新技术的,并符合生态型建筑理念,由此更适应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土木工程材料的优化主要有如下几层:

1.应用智能化混凝土

近年来,混凝土因为其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这种工程材料不但稳定性好、强度高、耐久性好,且具有高抗冻性、抗腐蚀性和抗渗性优势,正因如此,混凝土有着长远的应用前景。新型的混凝土有100年,甚至是200年的使用寿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土木工程领域将应用智能化混凝土。这种智能化混凝土,能够接收到使用环境信息,并自觉做出逻辑判断,做出智能化的反应。如为满足特定土木工程需要,此种混凝土能实现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等性质的调整,从而降低建筑所受侵害,实现对受破坏部位的修补,甚至能在危险状况时发出警报。智能化混凝土是未来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关键性技术,但受材料价格昂贵的影响,其研究及使用范围较窄,土木工程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宽。

2.应用新型生态建材

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深入,在保障土木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用新型生态建材已是实现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新型生态建材的发明与应用,能减少材料浪费现象,减少建筑垃圾,降低环境破坏程度,大大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不但如此,新型生态建材也具有节能减耗的功效,能推动人类和自然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发展趋势表明,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循环应用型材料、净化材料等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应用抗震性好的钢材

因为土木工程的高层、大跨度结构发展趋势,现代化土木工程建设中多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材,具有极厚化、高强度、低屈服比和低屈服点的优势。通过改善热处理工艺、调整材料化学成分等举措,可以生产出抗震性能良好的钢材。因为这种钢材能节约资源,提供抗震安全保障,在土木工程钢材方面具有应用趋势。

(三)信息化程度的加深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工业逐渐实现信息化,而这也对土木工程领域形成重要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渗透,信息化技术逐渐涵盖土木工程的全过程,既存在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也存在于建筑交付使用后的物业管理、安全监控、设备维护等诸多方面。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如微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等,能够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3]。利用信息化技术,土木工程得以不断完善,如可以实现管道空间布线优化、大型设备整体吊装、高温高压焊接控制等。随着信息化技术实践性研究的深入,展望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将被得到更为全面的利用。

(四)实现向多空间发展

人均建筑面积在不断缩小,因此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更注重对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呈现出向多空间发展之势,即向高空发展,向地下发展,向沙漠、海洋和太空发展。

1.实现向高空发展

土木工程向高空发展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世界诸多国家的城市中不断涌现摩天大楼,如迪拜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等。而向高空发展也成为现代化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2.实现向地下发展

除却地上高空外,地下空间也可以成为土木工程的可开发建筑资源,如大中城市地铁的建设与开通就是利用地下空间的良好例子,既充分利用了地下的土地资源,又大力缓解了地上交通堵塞现象。除了地铁外,还有地下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街等诸多地下空间利用形式,甚至实现了多种利用形式的综合应用。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更大地扩大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幅度。但地下空间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如生态环境破坏、地层应力变化、地震荷载变化等。

3.实现向沙漠、海洋和太空发展

现代化土木工程觉不会将建筑空间仅局限于陆地,而是开始向沙漠、海洋和太空拓展。(1)利用沙漠资源

近年来,地球沙漠化趋势明显,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开发与利用沙漠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人工河、植树造林、输水管道等诸多措施,能够实现沙漠工程改造,从而顺应在土木工程中有效利用沙漠资源的有益趋势。

(2)利用海洋空间

土木工程行业领域已经存在很多利用海洋空间的成功例子,如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迪拜大厦,这座建筑建造于海上,是一座七星级的大酒店,工程宏伟而奢华,而参观迪拜大厦也成为来迪拜的游客所必做的事情。再如中国上海外滩,拓岸工程也得到了深入运作和实施。

(3)利用太空空间

为了解决人类居住资源日益减少的难题,很多国家致力于向太空发展,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建立太空试验站,获取外太空的资料,期望未来能开发利用太空空间。

三、结论

分析土木工程发展现状,有显著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展望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将规避自身及社会环境弊端,实现工程建设的整体优化。土木工程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坚信,在科学进步的推动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土木工程建设将实现更新高度,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陆晓雷.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第18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智能手机;伦理道德;反思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C收稿日期:2016-02-01.

智能手机给社会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角度来看所引发的个人性伦理问题,另一类是从宏观角度来看所引发的群体性伦理问题。下文将分别对其进行阐述与反思。

一、从微观视角看,智能手机给个体带来的伦理问题

智能手机的应用主体遍及社会上的各种人群,个人使用智能手机所产生的伦理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长时间沉迷其中

智能手机集成了电脑与手机的各种功能,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自行安装应用程序,这些应用软件和程序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效用,容易使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尤其是针对那些自控能力薄弱的未成年人而言,所谓“低头族”和“拇指族”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造成个体用户对智能手机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依赖,甚至没有手机在手的时候会觉得无所适从,这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也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过度负担。

2.个人隐私的泄露[1]

智能手机许多应用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比如其通话记录、录音功能、照相摄像功能、网络购物的密码和银行卡绑定功能、通信软件的聊天记录等,这些信息都是需要严格保密的。但是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却可能导致这些个人隐私的泄露,从而威胁到个人财产安全,乃至损害人格尊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智能手机私密信息被泄露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手机的直接丢失,一些偶然性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手机丢失,造成隐私信息的曝光;另外一种途径则是手机在连接网络后可能感染某些病毒,而被病毒入侵到手机后台数据库,犯罪分子对隐私数据进行盗取和破坏。

3.手机网络导致信息爆炸

在网络世界中,信息数据处于膨胀爆炸状态,这些信息良莠不齐,会给人们尤其是没有自制能力和形成世界观的未成年人造成身心健康受损,尤其是伦理道德观和人生世界观的扭曲,甚至最终导致他们腐化堕落,走上犯罪道路。智能手机兼具电脑的上网功能与手机的便携性,使得人们能更加轻易地接触到这些网络上负面的东西,这意味着网络负面影响的扩大化和加速化。

4.过度消费

智能手机可以自己下载应用,这也给商家实行技术垄断提供了良机。智能手机app中的应用程序分为两种:一种是收费的,靠用户的购买量来赚取利益;另一种则是免费的,主要靠广告植入和宣传来获取利润,这种软件会不择手段吸引用户,形成隐性消费市场。

无论是显性收费还是隐性收费的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的消费过度。有调查表明,有些人甚至每月都要花费几百元在智能手机应用上面,这给那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谐。

5.虚拟社交削弱交流能力

智能手机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交流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软件中的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流方式尽管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提升发展着,却都带有一定的虚拟性质,没有人们面对面接触交流的真实性,因此一旦某些人尤其是年轻人长时间使用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一种“沉默”交流的习惯,就会导致他们当面交流能力的下降,社交上形成障碍,这种现象尤其对于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二、从宏观视角看,智能手机给群体带来的伦理问题

智能手机是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一种互动交流的媒介,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并不局限于个体之上,更体现在群体之中,所以,由它所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具有群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手机病毒的传播

手机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破坏性的手机程序,可用杀毒软件进行清除与查杀,也可以手动卸载。手机病毒利用发送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下载铃声、蓝牙等方式进行传播,会导致用户手机死机,关机,个人资料被删,向外发送垃圾邮件泄露个人信息等。手机病毒的研发者都是计算机编程的高手,乃至业界精英人士,但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完全不顾社会影响,忽视自己的行为给社会秩序带来的破坏,这无疑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的违法行为。

2.技术垄断与垄断利润

技术主体指那些对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技术的使用方法拥有垄断性话语权的技术共同体,他们中有的拥有技术专利,可以控制技术的研发、流通与使用范围与权限,因此,这使得作为技术主体的群体利用技术垄断来牟取暴利成为可能。很多大企业通过技术垄断来侵占市场份额,不但针对同行业的公司进行技术压迫,通过恶性竞争手段来挤压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另外还会利用自己的技术垄断地位和市场绝对优势,虚抬物价,牟取高额垄断利润,破坏市场自由竞争秩序。

3.虚假信息传播

智能手机中有微博、新闻等一系列信息传播媒体,任何虚假信息一经,都可能会在短时间大范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风评和舆论造成坏的误导。作为资讯主体的新闻媒体应该在消息之前考虑清楚其社会影响,针对某些不确切或未经证实的消息要做到谨言慎行,不能盲目草率地传播消息。

4.应用软件的犯罪与侵权

智能手机将很多原来只能在电脑主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来,比如网络购物、视频观看和大型游戏等,而这些软件很容易产生法律上的纠纷。

首先,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络购物时拥有手机支付功能,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但是一旦手机丢失,手机后台程序遭到入侵,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来犯罪。这些犯罪可能是隐私的泄露甚至遭到敲诈与勒索,也可能是手机上某些金融程序的密码被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其次,手机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休闲娱乐的功能的同时,也使得盗版侵权者变得更加猖獗,这些盗版侵权行为,使得市场秩序更加混乱。

5.人与人间的隔膜

智能手机使得陌生人相互之间的接触变得更加容易,将物理空间距离变成了可以忽略的屏幕数字,从人际交往角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的思想交流变得更加容易。这本来应该是拉近人们精神层面距离,打破思想隔阂的一个契机;但始料未及的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和技术原因,却使得人际交流相处更添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信任程度反而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这是技术上的工具理性与人类生活的人文理性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智能软件上的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大多数抱有一定的目的性,由于交流的间接性与虚拟性,使人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对对方言谈举止的观察来确定对方的脾气秉性,也使得某些人能够通过虚拟环境更好地掩饰真实的自己,同时推己及人,也对对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三、对社会问题的伦理反思

技术是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人造物,它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弊端和问题是其伦理规范的不完善性所导致的。因此必须从全局着眼,且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与时俱进的技术伦理范畴。

1.明确技术的善

技术的善即是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谋福利,它承载着人类的存在与文明的延续。[2]技术当中所有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利的范畴都属于技术的善与建设性的一面;反之,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环境、经济等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则表现为技术恶的破坏性一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元技术领域也许并不存在价值负荷,是中性的;但是一旦技术被应用于特定产品的研发并投入市场,则其技术产品必然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负荷。[3]这种价值负荷可能是正面价值,可能是负面价值,也可能毁誉参半。

智能手机以其功能特性和使用价值受到追捧,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起到革命性推动作用,总体而言,这是一种技术的善;但是其给人类精神层面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所以也具有负面价值负荷,也就是技术的恶性。

2.技术研发主体的社会责任

就技术研发主体而言,应对所研发技术进行充分评估,明确其积极作用与消极危害,不能盲目追求商业效益和经济利益,而罔顾人的权利与社会责任。针对负面效应进行规约,如果可以用技术本身实现规约,则应充分研发;如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则必须在产品使用说明中加以详细阐述与重点强调。

就智能手机而言,其硬件开发商在设计手机硬件时,会设定一定使用限制。而软件开发商不应为了吸引用户而罔顾道德法纪,而应在产品内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书,明晰其利弊得失、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与不良后果等伦理条约。

3.技术管理主体的法律规约[4]

就技术管理主体而言,不能盲目遵循商业上的“需求导向”,一味追求产品销量而夸大其词;而应如实描述产品的性能与利弊,更切忌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技术功能进行非法牟利活动。

目前,一些软件的技术管理主体利用自己对软件的最高管理权限,在软件中植入虚假广告或者非法信息,以牟取私人利益。这需要在法律上进行规约与界定,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执行监管,开展道德伦理教育,三管齐下,才能收到成效。

4.技术应用主体的自觉性与执行力

就技术应用主体――也就是广大的消费者和用户而言,不应将使用技术的过程随意化和私欲化,应仔细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和相关规章制度,不能过度使用技术产品,更不能利用技术产品的功能性进行非法活动。

例如,智能手机用户在使用该款产品前需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或从其他渠道充分了解其信息,权衡使用智能手机这种技术产品的利弊得失,有效节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事。人只有在一定的规则之内才能获得自由,如果将一切规则视为枷锁而执意冲破禁锢,则必将适得其反。

智能手机的伦理问题分为个体与群体两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技术的善;其次,应从技术研发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角度进行反思与规约;最后,作为应用主体的我们,应该谨慎地面对技术产品并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

参考文献:

[1]高宏珍.智能手机带来的伦理思考[J].科学之友,2013,(12).

[2]刘啸霆.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9

1目前高校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国外技术现状、水平

国外试题库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试题库系统。

1.1.1试题库的最初“版本”1968年iBm公司和美国洛杉矶学区共同开发的一个CtSS(ClassroomteacherSupportingSystem)。该系统最初管理一个美国历史题库,其中贮存有800道题目,能为中学教师生成测验、家庭作业以及课外辅导材料等[3,4]。

1.1.2布卢姆理论的试题库[5]实现一个布卢姆理论,具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标准的试题库。通过分析计算机辅助评估的便利:节约时间、反馈灵活等特点,描述了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评估的态度。

1.1.3Qusetionmarkperception试题库该系统是易方公司与英国Qusetionmark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网络的在线测试和试题库管理系统,这套软件是Qusetionmark公司12年以来积累成功经验的精品制作,曾荣获英国计算机协会奖。

1.2国内技术现状、水平

我国的试题库系统发展较晚,最近几年,由于我国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试题库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名的试题库系统[6]。

1.2.1教育123试题库系统是运行在简体windows95中文环境下的题库系统软件,由暨南大学软件工具研究所和英豪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从1989年开始,暨南大学软件工具研究所就致力于试题库系统的研制。

1.2.2结构力学试题库是在国家教委工科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领导下,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共有6200多道试题。采用了《试题库通用软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考试性质、不同难度指标进行自动、半自动、人工干预等不同方式的组卷,可供土建、水利等专业各层次结构力学考试之用。

1.3国内外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试题库系统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管理上的,主要是试题库的高效、经济、灵活和保密的特点;二是教育测量上的,主要是试题库能生成高质量、能预控和等值可比的试卷。试题库的主要发展趋势为:动态性、共享性、安全性、实时性、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

2本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

2.1高校联盟实现试题库相互共享

基于云计算技术,各高校建立相同的试题库标准,相同科目的教师根据题目难易等级将其添加到各自服务器的试题库中,教师仅能对自己添加的试题进行管理,而对于试题的抽取可以自己定义任何策略,从不同的服务器中抽题组题。

2.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分布式抽题功能

分布式处理系统将不同地点、不同功能、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协调地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在该系统中,高校联盟使用相同标准和策略的试题库系统,通过高速传输介质,将各高校服务器相互连接起来。不同高校系统管理员根据课程难易程度、相关策略,从不同高校的同一课程试题库中抽题组卷,从而实现了分布式抽题的功能。克服了试题库来源单一化和任课教师的主观性的缺点。

2.3考场内实时终端打印试卷

为了保证试卷的运输安全、减轻保密工作的任务,试卷可以设置考场内实时打印,试题库管理员可以设置开考前终端打印的时间,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根据考生指纹和身份证验证后实时打印,这样可以防止替考事件的发生。防止泄题、漏题、盗题事件的发生,促进考试公平、公正进行。

2.4多种智能组卷功能

该试题库管理系统设置了多种智能组卷的功能,可以实现相同试题,一种试卷;相同试题,多种试卷(梅花卷)等类型。对于考试题目,可以设置题型、来源的章节、来源的高校、难易程度等不同设置比例。考试答案在考试时间结束后方能输出打印,从根本上防止了答案的泄密。

2.5三级智能安全保密措施

该试题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高校学校的作弊现象,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2.5.1高校联盟相互共享,单独管理的庞大试题库该系统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处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各高校在考试时可以使用其他高校的试题库,但不能管理其他高校的试题库,另外各高校可以同时组织相同科目考试,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避免了考试前漏题、泄题、划重点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便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的公正、公平性。

2.5.2考场内身份识别后,实时自动试题打印为了保证试题运输的安全性和保密工作的完善性,该系统采用了身份证识别和指纹识别验证的方式,通过身份验证后试卷方可实时自动打印,试卷中自动打印出考生的学号、姓名等信息。这就减轻了试题保密工作的工作量,防止了学生替考现象的发生。

2.5.3多种智能组卷和答案考后输出策略通过智能组卷功能,首先,教师无法知道考试的具体内容,杜绝了教师泄题事件的发生,第二,由于可以采用多种试卷(梅花卷)的策略,杜绝了学生考试过程中抄袭现象的发生,第三,该系统采用考后答案才能输出,如果采用梅花卷,一份试题配有一份答案,这就杜绝了协同与合伙作弊现象的发生。

2.6应急处理预案

该系统是智能处理系统,不排除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比如:高校联盟中,某一高校服务器断电;试卷打印过程中出错;每份试卷和答案不匹配等。针对这些现象,在系统开发中经过大量的测试,尽量利用软件自身自动识别处理各种异常。另外,在系统无法处理的异常现象的情况下,要提前备有预制的试卷,以采用传统的方法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3总结

人工智能技术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考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81-03

射频识别(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将数据自动识别、自动采集并且自动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与磁卡、iC卡等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无须物理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同时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其主要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不受雨雪,冰雹、灰尘等的影响,可全天候、无接触地完成自动识别、跟踪与管理,且可穿透非金属物体进行识别,抗干扰能力强。RFiD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引进的技术成果。由此可见,研究该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需。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高校考务管理方面,由于各级考试种类多、形式多以及参与学生也存在数量大,使得考务管理难以跟上目前的形式。学校多采用签到和报表的形式进行管理考场和考生,而考生多持有一次性有效的准考证参加考试,使得考试检录的效率低下,对代考和替考等舞弊情况的发现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随着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使用计算机管理学校考试工作大大减轻了考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目前考试数据和统计数据需要考试完成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填报和录入,对考试中出现的突况也没有应急处理的措施。由于考试人数多,考场多,监考教师多,管理比较困难。考场检录还是基于人工输入信息核对的方式进行,效率低也容易出错。现将RFiD和移动终端应用到考场检录和身份认证上,将大大提高检录和认证效率,每个考试仅需一次刷卡即可完成,时间不到1秒,且不存在人工录入的错误;同时,RFiD考试证可重复使用,平板电脑在线更新考生考场信息,也降低了考试管理成本,基本杜绝了替考、代考舞弊现象。

1关键技术

RFiD常称为电子标签或感应式电子非接触iD卡(射频卡)、电子条码等等。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阅读器)、天线三部分组成。

RFiD技术具有很多其他识别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它还具有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存在,从而使其普及范围和速度受阻。

RFiD技术优势为:

1)可对高速移动的物体进行远距离识别;

2)环境适应性强,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其典型应用于身份识别,防伪,商业供应链,公共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等;

3)非接触自动识别,克服了其他识别技术需要近距离接触读取的缺点;

4)可实现批量数据的瞬时同时读取,适应了信息量大幅增长而读取速度要求更快的现状。

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目前最为流行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为ioS和android,ioS是苹果公司的非开源操作系统,且软件需要苹果公司的安全认证,本系统采用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android结构从架构图看,android分为四个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内核层。

2系统介绍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RFiD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我们开发了一套考试检录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web管理端、web服务端和移动检录客户端。

2.1web管理端

1)班级信息管理:考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班级的信息,包括班级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2)学生信息管理:考务人员通过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来管理学生信息,如进行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为了在移动终端中能得到学生的清晰照片,我们在系统中加入了利用高清摄像头进行一键式拍照,简单易用。

3)考场信息管理:考务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考场信息,包括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名称等信息。

4)考生信息管理:考务工作人员通过该模块来管理考试信息,学生可以凭借学生证,RFiD考试证,身份证任一证件,即可完成报名和分配考场,由于RFiD考试证可以非接触读取信息,所以学生凭借考试证可以一键报名,无需手工输入任何信息。另外,该系统可以和教务系统结合,可以无需报名操作,完成学习课程的检录。

5)综合信息查询:通过该模块可以查询考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例如:考试出勤,作弊等信息。

2.2web服务端

2.3移动检录客户端

利用了移动终端的轻便性,操作的简单性,我们基于andorid平板开发了检录客户端。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设置:设置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

2)信息下载:下载设定的考场信息,考生信息以及考试照片。整个过程一键完成。

3)考试检录:点击要检录的考场,刷RFiD考试证,如果认证通过,将显示该考试的,学号、身份证号、姓名、班级和照片等信息,并伴有提示音。若认证被拒绝,将提示错误信息,并伴有震动报警,考试检录运行截图如图1所示。

4)考试情况:查看考试认证的情况,并可以输入作弊、早退等信息,考试情况运行截图如图2所示,备注信息录入运行截图如图3所示。

5)信息上传:将认证信息以及作弊等信息上传到服务器端,完成考试检录。

参考文献:

[1]赵跃新.基于RFiD技术的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大学,2007.

[2]窦建立.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考勤系统[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