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01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物流运输;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25

0引言

建阳地处福建闽北中心,年种植蔬菜15万亩,莲子1.6万亩,锥栗4万亩,杨梅1.2万亩,葡萄1.5万亩,年出产食用菌1.6万吨,建有夏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流通模式比较单一,农民生产后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到批发商到异地批发零售,基本上采用常温运输。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通过推进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建阳农副产品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关系到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大宗产品冷藏加工不足

现有食品冷藏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蔬菜1.2万吨,主要是亚鑫食品、隆胜食品、夷山物产,主要加工蔬菜、食品菌加工出口,其中隆胜食品主要加工脱水蔬菜,其他两家进行保鲜加工。现有社会冷库10座,规模偏小,多数经营海产冰鲜和冷冻产品批发,社会化的冷库严重不足,大宗产品冷藏保鲜问题突出,建阳的蔬菜要送到邻近建瓯市相关厂家保鲜加工,食用菌有送到三明、古田等地保存,锥栗因缺少冷藏库保存每年变质损耗15%以上。

1.2冷链缺乏,农产品销售单一、效益不高

由于缺少冷链加工、运输,蔬菜没有保鲜,中途损耗大,品质下降,相应的价格较低,在市场上相对弱势,同时影响到收购商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到生产端的农民,效益下降,一到丰年就会低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建阳的特色蔬菜黄秋葵,新鲜产品观感好、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也高,运到外地有没有保鲜,保鲜处理得不好,价格相差悬殊,而且没有保鲜的销售时间短,容易变色卖相差,并不受市场欢迎,很难打开市场。另外杨梅也是在常温下保存时间短,极易变质的品种,没有冷链物流,只能在周边销售,开拓外地市场困难重重。

1.3冷链意识薄弱,缺少支持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常温保存、运输比重极高,大多数人缺少冷链意识,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如冷库、低温加工中心、冷藏运输车辆,没敢多想,同时流通规模偏小,无力投资冷链开发,另一方面没有优质优价意识,认为常规产品通过冷链运输成本高,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2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冷链缺少,一些特色优质产品受制于冷链,无力开拓外在市场,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已成为制约建阳农副产品开发中重要一环。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限制因素:

2.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冷库是基础,也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建阳当地的冷库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有冷库因为市场开拓和市场经营思路的限制,存在利用率不高、控制耗能等情况。同事,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由于冷藏保温车的前期购置费用比较高,所以当地市场上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相对较低,已经滞后于当地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要。

2.2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它是在食品建工技术和制冷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同事对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安全性、整洁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而基于建阳当地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食品运输标准建设的滞后性,当地农产品在采摘、包装、储存、装卸、运输等等环节都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腐变、串味、被污染等情况时有出现。

2.3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管理制度,也需要满足其在科学、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特性,所以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但冷链物流学涉及到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建阳当地对于高素质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才需求存在加大的缺口,这也成为影响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建阳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闽北作为福建的后花园,生态环境优良,建阳、南平都是部级生态示范区,以优良的环境,发展高端、特色的农副产品将拥有极大的竞争力。所以必须结合当地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加强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对原有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

首先,要强化冷库的建设,政府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建立一定规模对社会开放的中型冷库,对经营相应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服务,吸引经销商对大宗农副产品(锥栗、食用菌)等在投产期吸纳,进入冷库冷藏,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短,压价格,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其次,要对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加工区,吸引蔬菜经销商进入预冷加工,推进冷链运输,提高生鲜产品的价格如建阳特色蔬菜黄秋葵。再次,要完善交通网络,扶持当地冷藏运输车发展,可以利用建阳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发挥地处闽北中心,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一体的优势,建设物流园、电商园,优先打造冷链物流园区,培育冷链物流体系。

3.2加快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

市场千变万化,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虽然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要想争夺市场机遇,让建阳冷链物流在区域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敢于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以便积累市场经营,对传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建阳地区可以优先针对市场需求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进行试点,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将千家万户归集起来,通过合作社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品质认证,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培养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并将市场需求集中化,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也便于农产品的集中、高效运输。

3.3建立电商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将通过电商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这些产品要保证高品质,必须要通过冷链运输,针对县级电商多数小批量,没有能力进行冷链投资,冷链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这就要求在产地进行预冷,在加工中心在进行加工包装,最好形成标准对需要加工的物品进行规范加工(包括消毒杀菌、保鲜)等,进入保鲜库,等待物流车运送加强电商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二是对货源进行收集归拢,确保能尽快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必须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冷链集约化共同配送,以便降低零担冷链物流的成本,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3.4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

目前,建阳当地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偏少,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所以对当地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能力比较弱。对此,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出台政策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供地、冷库、冷藏车的购置实行财政资金补助,银行可以优先给予低息贷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吸引像顺丰等知名的物流企业来投资建立区域中心,为物流信息以及“拼车拼货”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基于建阳当地生态农民、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积极构建新型冷链物流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整体规划和市场引导,制定更多有助于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对策;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农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活动中来,形成多边互动,促进信息交流,今儿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要特别强调“链”的完整性,要从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入手,加强市场对整个链条的控制。

(二)运营成本较高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各个流通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就必须安装相应的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运输,储存在低温仓库,并采用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加以控制等。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精益性和敏捷性的双重特征,既要求着眼于各物流环节综合成本的最小化,又要求物流速度快、对市场反应灵敏。而农产品物流体系复杂,参与主体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物流过程中需要质量监控,从而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技术来支撑。

二、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一)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畜牧生产全面增长,渔业产量显著提高,蔬菜生产供应形势较好,水果产量逐年上升,我市农产品已逐步进入全国市场。同时,随着重庆与国内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农产品消费品种余缺的相互调剂日趋增多,肉类、水产、果蔬等涉农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

截止2010年,全市既有库容500吨以上的冷库45座,总库容约17万吨,万吨以上库容的冷库7座,库容量10.6万吨。其中,公共性冷库13座,库容13万吨;现有冷藏运输车170辆,年运输量35万吨。

(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重庆万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天利方星食品有限公司、重庆金帆果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专门从事冷链公共服务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重庆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分拨中心和服务企业,占据重庆及贵州、陕西等周边地区约90%的冻品供应市场份额。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家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市政府已将冷链物流作为“十二五”物流规划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我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市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引进先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内外冷链龙头企业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三、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一)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由于我市冷链物流发展起步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总体落后,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工不足,畜禽活体运输销售对环境和居民健康存在威胁,与直辖市的地位极不相适。具体体现在:冷库总体容量小,大型公共性冷库设施缺乏;人均冷库容量仅6千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万人冷藏车拥有量0.05辆,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肉类、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冷链流通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腐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库分布失衡,占全市库容能力75%的19座冷库集中在主城区,物流集散与城市居住功能矛盾日趋明显。

(二)冷链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

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亦高。

四、重庆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优化对策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弥补自身不足,来实现其健康发展,本人就如何优化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法规体系

推广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制定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施细则;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全程检查与监督机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规范化运行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二)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三)加快低碳冷链物流建设

通过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有效手段,实现资源集约化,发展绿色冷链物流。结合我省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通过低碳冷链物流的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冷链物流,加快发展低碳冷库、低碳运输等。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再利用等战略性冷链物流企业。实施低碳冷链物流创新示范工程,规划和建设一批省级低碳冷链物流试点企业。

(四)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开发

充分发挥重庆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冷链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等参与冷链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加快我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重点在冷链物流的基础、技术、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尽快制定适合我市冷链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系列地方标准和管理规范。积极推动重要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五)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鼓励冷链物流专业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设备,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技术;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参考文献:

[1]叶勇.张友华.中国冷链物流的最新发展和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79).69-71

[2]高国云.浅析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现状[J]中国市场.2008.(3).11-12

[3]柴本澄.中国物流现状与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6.(1).1-2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3

2014年7月31日,由冷链委组织的“百家媒体看冷链”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宣传“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关系。以“品质、安全、效益――农产品冷链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重点关注农产品产地预冷与冷链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冷链批发市场完善等方面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活动,并就“百家媒体看冷链”活动的主要看点及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不合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和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售卖周期很短,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

崔忠付说,以前谈食品安全或强调生产环节,或聚焦终端零售和餐饮,物流安全一直被大家所忽略。所谓物流安全,第一体现在运输和配送环节,车辆是否在合格的卫生和温度环境下运输配送;第二体现在仓储环节,食品运到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后,食品的接收和储存是否在合格的卫生和温度环境下完成,是否有信息化追溯手段进行把关。易腐食品要求全程的运输、交接和储存始终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新鲜和营养。此外,崔忠付还从冷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改善“农产品难卖、老百姓难买”两个方面,介绍了冷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价值及重要的社会意义。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产品冷链物流

引言: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其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一大重点问题。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能够避免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农产品错季销售,可以使其价格趋于稳定。采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既能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还可以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能稳定农产品价格,力促农民增收。

文献综述:两会代表汪爱群认为:加强冷链物流政策扶持。汪爱群认为,低温冷链配送中心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储存、分拣、包装、配送,而“中央大厨房”则可以把各种蔬菜、豆制品、猪牛羊肉加工好,净菜上市,市民拿回去就可下锅。(汪爱群,2013)我认为,相比冷链物流的专门化发展,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视,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冷链”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这里农产品泛指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等生鲜易腐农产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生鲜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国家如何富强,在现阶段,农产品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我国农产品连年丰收,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农产品流通的滞后性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毕竟大多数农村人员是以耕地为生,因此农产品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逐步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但农产品价格一时上涨过多,城乡中低收入群众承受不了。在平衡双方矛盾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就需要通过冷链物流的过程来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可是需要冷链物流运输的生鲜农产品实际上依然还是通过以往的常温物流系统来实现,这致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收入上的损失。同时,也是由于流通过程中的很多不稳定性,农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一些自然地理因素而产生大幅度的波动,才会有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一说法。虽然随着要求的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可是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相对落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装备设施配置相对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是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kg;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而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则达到3%。同时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冷链设备设施相对集中,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部分中小城市仍然缺乏基本的冷库设备设施,根本没有能力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1]还有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冷链物流各节点参与者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严重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还未大面积普及,产后预冷、低温环境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处理手段无法普遍运用。而且我国目前缺乏冷链物流方面专业性人才,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也未能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缺乏冷链物流的先进经验。

3.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坚持贯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完善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规定,到2015年,果蔬冷链流通率要提高至20%以上,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至30%左右。在加强冷链物流的有效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执行,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完善规划中的欠缺。比如根据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区域,禁止在规划区域外随意耕种养殖,以致于造成资源的浪费。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相应冷链设备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大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相互联系反馈调节的机制,实现多方的有效参与,及时解决冷链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2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化建设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是保障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法宝,因此要规范建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各节点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化体系,使冷链物流过程摆脱各市场主体的随意,要使用一个统一的标准。重点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比如农产品冷链温度立法、对易腐食品因缺乏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等,以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制定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得冷链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制定出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可供参考与执行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运营流程、冷链能耗与效率等方面要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过程慢慢全面地实现标准化。

3.3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普及运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加快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冷链物流设备及技术。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就要重视冷链物流相关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果没有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相应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仍然会导致农产品腐坏浪费的现象继续下去。因此,一定要加大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投入,适当地添加和更新冷冻冷藏设备设施,特别是优先解决农牧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装备严重短缺的问题。还要建立畅通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使信息反馈实现及时性准确性,冷链物流各节点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掌握农产品产、供、销等相关信息。

在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的情况下,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水果和蔬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大局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运用范围,让更多的企业机构认识到冷链物流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这样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浪费,也降低了农民的损失,通过节流的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与此同时要尽快普及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适当引进国外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和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冷链物流实用技术。我国冷链物流还属于刚刚起步,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懂得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定期地进行人员培训指导,普及冷链物流专业技术知识,也要对在职物流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适应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物流人才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流通服务的质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一是引导推动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学科、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组织举办高水平冷链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的物流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4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动业务外包

由于农产品易腐坏的特性,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常温的配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而冷链物流作为一种对基础设施和管理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自营也难以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标准。[2]而第三方物流具备专业性、设施设备齐全、货源广等特点,培育和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它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操作、科学的管理,以及数量上的规模效应,可以再成本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强化冷链的执行和监督,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有着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地有效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抓起实现低温控制,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这样一来也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生产供应商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选择。

3.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农产品成品的质量。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要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农产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要加大对冷藏链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取获得市场的认可,提高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3]

3.6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有时冷链物流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物流成本的提高以及生鲜农产品的腐坏浪费。我们可以采取对消费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以便形成生鲜产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使整个流程的信息畅通,反应速率迅速。保证网络的畅通性,使得通过冷链物流运送的农产品流通比例提高。

为了有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缓解各节点相互之间严重的脱节现象,提高组织协调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有效地控制和整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组建我国冷链物流联盟,进一步联合各方面力量,有效规划成立以区域和农产品品类为特征的联盟使产品需求、物流商流、冷链物流运作和产品生产有机联系起来,使信息网络完整畅通,也大大减少了物流环节,从而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把组建各级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作为当前冷链物流链条整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加强上游农产品生产者组织与制度的保障,使中游的企业运作相对顺畅并提高其稳定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冷冻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

结语: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严重腐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可以实现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2]陈妍,齐晗.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5

abstract:HainanislandislocatedinChina'ssouthernmostend,anditssunnyisenoughthroughouttheyear,hasplentyofrain,whichisknownas"naturalgreenhouse",andisagoldenplaceforthedevelopmentoftropicalagriculture.agriculturaloutputvaluehasaccountedformorethanone-thirdofGDpofHainan,tropicalagricultureisoneofHainan'spillarindustries.However,duetothelowproportionforagriculturalproductsthroughthecirculationofcoldchain,agriculturalproductsofmelonandfruitarestillcirculatingatroomtemperature,coldchainlogisticsinfrastructurecapacityisseriouslyinadequate,resultingingreatlossesof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circulationprocess.therefore,theestablishmentofcoldchainlogisticssystemfor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isextremelynecessaryandtimely.inthispaper,solutionsandmeasurestosolvecoldchainlogisticssystemfor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wereproposedthroughtheanalysisonproblemsincoldchainlogisticsofHainan'stropicalagriculturalproducts.

关键词: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物流系统

Keywords: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coldchainlogistics;transport;logistics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08-02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1.1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由预冷处理、低温环境加工、保鲜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等方面构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采收、保鲜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

1.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果蔬就有8000万吨腐烂,占果蔬总产量的20%~40%,浪费总资金达800亿人民币,高居世界榜首。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1.3冷链物流的分类(按温度分)

1.3.1高温冷链物流或冷藏链需要将产品温度控制在0℃~6℃之间,如蔬菜、水果、新鲜牛奶、冷鲜肉等。

1.3.2低温冷链物流或冷冻链需要将产品温度控制在-18℃~

-20℃,如冷冻肉类;速冻食品,如速冻水饺、速冻面点;冰激凌等。

1.4从供应链角度分析,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技术因素

①采购环节——绿色养殖、栽培技术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

②产地加工环节——真空预冷技术、冰温预冷技术,延缓农产品质量下降下降速度,延长保鲜期;

③储藏环节——自动化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有效延长储存保鲜期;

④运输环节——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冷藏运输车等技术,实现“门对门”服务;

⑤销售环节——保鲜柜、展示柜等技术,保证系统终端消费者得到合格的、高质量的农产品;

⑥信息控制环节——GpS、GiS、eDi、条形码、miS、温湿度红外遥感技术,实现全程控制。

1.5冷链物流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

以荔枝为例:

产品采收—清洗(杀菌)—选果(分级)—包装—预冷—装箱—入库—冷藏—装车—运输—销地冷藏—销售

1.6构成冷链物流的子系统

①农产品采收与采后处理:种植基地的农产品采收、采后处理及使用的化学物品选用、分拣设备、农产品预冷处理操作;

②冷链运输子系统:将农产品从发货方送到收货方,涉及的环节有各类冷藏容器和运输车辆,如: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

③冷链仓储子系统:冷链商品的储存、保管,涉及的环节有各类冷藏库、冷藏柜、冻结柜;

④冷链装卸搬运子系统:冷链商品在物流节点上的装卸搬运;涉及的环节有冷藏库;

⑤冷链包装加工子系统:冷链商品的包装、加工,涉及的环节有冷藏库、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⑥冷链配送子系统:运输支线上的选、配、送货,涉及的环节有冷藏车、集装箱;

⑦冷链信息子系统: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各子系统间的高度衔接和配合,涉及的环节有条形码、RFiD技术、GpS、GiS、温湿度红外遥感、miS、DSS等,现代物流管理中考虑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2冷链物流在海南热带农产品中的发展现状

2.1发展现状据有关统计显示,海南省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海南冷链物流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显不足;从农产品种植基地到批发市场,新鲜果蔬通常未能做到预冷处理;运输多采用棉被、塑料苫盖等“土保温”方法,技术装备落后;初级加工和分拣区没有低温环境;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出现中断现象非常普遍,且管理控制难度大;冷冻产品的装车、装船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使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造成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及成本增加;由于冷冻冷藏运输效率低,生鲜冷冻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产品成本的70%。

2.2存在的问题

2.2.1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海南农产品收购商大多是一些个人或企业,临时委托一些个体户或者部分功能型物流企业来进行农产品运输。后者缺乏的冷藏保鲜意识,亦没有必要的冷藏设备,故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所占比例极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物流成本增加。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缺乏核心企业,海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合理的物流体系,小企业各自为战,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2.2.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增加了农业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2.2.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冷链设备设施的缺乏,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压力很大,无法为易腐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2.4农产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在初级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业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与推动。

2.2.5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缺位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的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的实施还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因此在运营与监管上亟待提高。

2.2.6冷链物流配套不协调、布局不合理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2.2.7冷链物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难以配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有其规律性,冷链物流必须与其配套才能有所发展,目前的冷链物流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增加了物流环节(节点),每增加一个环节(节点)成本就加大,风险也加大。

2.2.8冷链物流与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我国冷链物流主要使用冷藏冷冻运输车,货物信息不畅通导致冷藏冷冻运输车经常在货物停车场等货源,往往是有车找不到货,有货找不到车,浪费了汽车资源,使用成本加大。这也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难以介入的主要原因。

2.2.9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协调和规划农业厅、商务厅等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均从自己分管权限出发,缺乏系统观、全局观的考虑,在多方面有相当的局限性,使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感到困惑。也未发挥海南的教学、人力、经济等资源优势。

3以供应链理念,构建和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1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1物流系统庞大复杂、系统建设投资大由于以保证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与一般货物的常温物流系统相比较,具有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更大,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宽广、参加的人众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3.1.2时效性高,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农产品具有时效性,海南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在每年的11月-4月份具有市场优势,但是仍时有滞销,要求冷链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科学生产运作。

3.1.3高成本性,要求进行科学的生产规划与物流运营管理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能耗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1.4参加人员多,知识技能广而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冷链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知识、物流管理知识、农产品加工知识、供应链管理知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等知识技能,冷链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营,更需要技术经营复合型人才。

3.2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思考

3.2.1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科研和管理政府部门划拨适量经费,专项加强农产品物流学术研究,及时出台各项相关扶持政策,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体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

3.2.2积极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培育农产品冷链市场的良性发展。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扶小企业快速提升,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完善,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3.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家、地方的各种扶持基金和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配套综合运输网络,改造与完善仓储配送设施,改造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设施条件,积极推进和开展各类农产品保鲜技术与专用装备的推广与普及,加大热带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力度,提高热带农产品预冷处理、保鲜加工与包装技术。

3.2.4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及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以物流服务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营销企业为服务对象,建设集即时询价、网上交易、信息、物流服务、质量追溯为一体的农产品行业信息交易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嵌入海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中,有效地引导农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与物联网的结合,提升海南农产品增值效益,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2.5构建国际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背靠大陆面向东盟的滩头地位和经贸桥梁作用,通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我省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特别是果蔬产品的贸易合作,建设东南亚各国的果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交易平台和物流运作中心,同时,推动温带水果出口东盟各国的贸易及物流业务。

3.2.6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协调方式扶持、规范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物流技术领域的技改补助、先进设备引进和贷款贴息。对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物流服务商,给予宣传、表彰和物质奖励。

3.2.7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保证海南冷链物流的顺利发展职业学院、高校要利用机遇,抓紧调整专业结构和物流专业的知识结构,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加快冷链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企业在职人员短训班、校企合作人才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快本土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以解决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冷链物流人才缺乏和知识结构欠缺的矛盾。专业院校可以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适当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计划。

参考文献:

[1]李玉凤等.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1年5月.

[2]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6

1.1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转体系

根据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增长的趋势和速度来看,从硬件角度,冷库的发展严重落后。巴彦淖尔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鲜产品因不能享受低温环境的储运而腐烂,2014年西瓜滞销尤为严重。目前冷库大部分以土建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数国有冷库都只重视肉类的储存,轻视果蔬冷库、产地加工冷库和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并且都使用年代久远,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新建的冷库规模和储存量不大,且多为手工作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及设备较少;多数物流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给生鲜产品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从软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业较少使用信息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控,没有对冷链物流做到足够的重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和产品损耗率过高。目前,巴彦淖尔生鲜产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农户,生鲜产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温下由农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缺少杀菌、预冷、分选和包装等过程。由于目前大型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及区域性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并且当地多数运输商和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冷藏设备和车辆,缺乏冷藏保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生鲜产品的质量。另外,生鲜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贵,大部分消费者尚未充分意识到冷链生鲜产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备的优势,因价高而放弃购买。因此,整条供应链中的生鲜产品生产商、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等之间没有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监控整个物流过程各环节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从而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

1.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

在物流行业中,冷链物流要求相对较高,在管理、技术、设备和人员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务收费价格也较高。在中国,人们普遍倾向于廉价消费的观念也大大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约占整个市场的20%,且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其缺乏一定的行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来看,发展严重滞后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完全不能满足生鲜物流市场化的需求,且冷链的不完善、运输流通中的严重浪费和损耗将必然要催生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巴彦淖尔地区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覆盖整条供应链的服务。在生鲜产品的外销过程中,大部分物流业务都是由收购商来完成,但收购商一般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且其实力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很少有冷链物流企业能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商不愿将冷藏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过程的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1.3冷链物流缺乏行业化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足

大到国家,小到地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行业化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分散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有200项之多。这些标准大多数是按照行业、区域或部门进行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与对接,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整个冷链行业统一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生鲜电商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近几年与冷链物流行业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这会导致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难免会不出现监管漏洞,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向公平健康的发展方向。

1.4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链物流的硬、软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会更高、更严格。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用的一些化学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剂)的正确使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和冷链设备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压缩机、通风系统等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等。再次要掌握冷冻果蔬菜品等的特点,会使用计算机,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大学应该开设涉及食品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冷链物流专业,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有600所,但却没有一所高校专门开设冷链物流的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境,长时间里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来进行冷链人才培养,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无形中使得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周期拉大且培养数量过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再者,冷链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资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环境脏且累,所以人员跳槽率高,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巴彦淖尔不属于一、二线城市,很多具有冷链技术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发展,使得巴彦淖尔冷链物流人才更加匮乏。

2巴彦淖尔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2.1完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巴彦淖尔物流企业应加快引进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大科技开发与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硬、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冷链物流整体规划。在硬件方面,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库,对传统冷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革创新冷藏冷冻技术,引进和推广使用新型冷藏运输车、冷藏集装箱等专业化设备。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生鲜产品的集散地控制、最优路线的选择、物流配送节点建设、冷藏仓库选址都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调、预冷、微生物控制、冷库自动化、GiS、GpS、eDi、wireless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达到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对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全面动态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在生鲜产品的采收、集中、杀菌、预冷、分选、分级、气调、包装、冷藏、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加强管理,保证每个环节冷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中种养植、收购和运输,强化全程冷链体系意识,加强冷链物流源头的组织管理,从供应链的源头“制冷”,使生鲜产品从采收到最终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一个冷链物流保障体系下稳定运行。

2.2积极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具有投资成本较大、资金回报慢、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特殊性,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冷链物流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鲜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生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企业自身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生鲜产品加工延伸服务,实现生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2.3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巴彦淖尔政府要从宏观上指导,加强冷链市场监管,合理规划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台优惠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冷链物流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冷链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业监管机制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冷链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进一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资质认证、食品安全认证、行业准入认证、诚信认证等一系列基本标准,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等标准和规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并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采收到餐桌的整个冷链物流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政府应当在保证资格认证、诚信审查的基础上,适当地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组织农户,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库,鼓励龙头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库,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发市场建立大型冷库等。鼓励扶持该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的所有者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合资、股份制等形式组建为生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能够很好地起到“集聚”经济效应的第三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核心企业投向巴彦淖尔冷链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国内外先进冷链物流组织、金融机构以及营销网络平台的合作。

2.4增设冷链物流专业,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步伐

巴彦淖尔应在该地区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增开冷链物流专业,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的新专业应该是将物流管理专业、食品科学专业、低温制冷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融合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的转型。通过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知名冷链物流公司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直接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要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冷链物流企业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并留住人才。巴彦淖尔在自己培养冷链专业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冷链人才,为其提供优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日后该地区生鲜电商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论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7

1 请介绍一下《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JL年下发的中央l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 《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2 出台《规划》,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答;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呆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熏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我国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4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5《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规划》同时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二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巾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发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8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048-02

1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冷藏食品供应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货物需求的20%-30%,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5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据丹麦丹佛斯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年产值有望在现在的13.5亿美元基础上每年增加15%-25%。

2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些冷藏食品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跑长途运输时会在半途关闭致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等接近目的地时再调整到客户要求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食品质量已经出现问题,但由于尚未影响到外观及气味,很难被察觉到。冷链环节的温度不稳定,引发食品的微生物变化,尽管有时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只在化验时才会显示出来,但严格来说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2)硬件设施不理想,导致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3)冷藏食品供应链硬件设施不理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保有量为3万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同时,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立方米,也显示出不足。

(4)冷藏食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缺乏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的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5)一刀切的交通管制阻碍冷藏食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和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尤其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毕竟,对于载货能力一样的车辆而言,冷藏车的运输成本比普通车辆高出很多,而冷藏车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也比普通运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3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同时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3)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5)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因素之一。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与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6)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4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指出其中在硬件设施、宏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多式联运等措施来加强和改善我国冷链物流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北林.食品保鲜与冷藏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9

产业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自治区、上级工作部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乡村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补齐季节性农产品短板。现将我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联合发改、经贸、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出台冷链物流建设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利用政府官网、广告牌、微信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双汇、顺丰等冷链物行业巨头打造“兴宾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动员社会参与投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冷链物流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蔬菜物流;物流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时蔬供给量稳步增长,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时蔬种植业和蔬菜物流在苏州也初具规模。苏州人民对时蔬品种消费趋于多元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蔬菜的品种、质量、安全、价格、品牌、购物环境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程度。目前苏州蔬菜物流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缺乏一套严格的规定与标准,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间也缺少无缝对接,蔬菜供求均衡及蔬菜价格均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1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从总体上看,苏州蔬菜物流仍主要采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模式。据调查反映,经批发市场实现的蔬菜物流大约占整个蔬菜物流的80%以上。苏州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大体运行渠道是:由农户、贩运商把蔬菜运到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再由销地客商从产地批发市场上以产地批发价的形式买入蔬菜,经过贩运后卖到销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以销地批发价格出售给零售商,零售商再转手卖给消费者。同时,也有外地贩运户到农户种植的蔬菜基地中,直接向农户收购蔬菜卖到销地批发市场而不经过产地批发市场(见图1)。

2苏州市蔬菜物流存在的问题

2.1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专业蔬菜物流企业

在拥有人口过千万的苏州,蔬菜物流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苏州时蔬市场里活跃的组织中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蔬菜物流链组织关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资源与运作难以有效整合。除居垄断地位的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外,约有30%的时蔬销售点(以摊位为单位)的供应都是由小户的农业工作者提供,而且分散在各地,基本上自产自销。

多数情况下,是由个体经营组织(蔬菜经销商或者一些小商小贩)自己组织车辆进行运输,组织水平不高,无法避免运输风险,更谈不上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由于蔬菜经销商自己运输,资金有限,规模有限,冷藏运输车辆及相关冷藏设备明显不足,严重影响蔬菜运输质量,导致运输途中蔬菜损坏率极高。

2.2蔬菜物流链过长

蔬菜物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采摘整理阶段到运输储存阶段,再到零售物流阶段。这三个物流过程把物流链分成前后二个部分。蔬菜供应链表现为一条长链条:蔬菜种植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消费者。这一单向流通形式由于流通环节长,所以花费时间多。有些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就已经腐烂变质,所以在超市经常能见到一些蔬菜外观不齐、色泽退鲜,甚至接近变色腐烂。尤其在冬天受低温及地域影响,蔬菜不仅菜价偏贵,更是难觅新鲜蔬菜踪影。

2.3蔬菜物流的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时蔬类产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本地的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时蔬类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苏州市的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政府部门对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也不够,对农产品的优惠政策也不多,反而是限制很多。蔬菜物流也没有形成系统、一条链式服务,彼此只顾自己利益而不是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2.4高物流成本下的高价格

一棵菜的“进城之路”异常艰辛与坎坷,由于蔬菜物流过程中经过的流通环节太多,农民把辛苦种植的蔬菜卖给经纪人,再到批发商、中间商,每一级中间环节都要提价,这样一层层的爬升,各拿提成。到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还要交管理费、服务费、摊位费。

苏州的蔬菜供应是大出大进,大量出现在本地消费者餐桌上的菜都来自外地,而大量的本地菜却又销往了周边地区,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中间环节。蔬菜流通以毛菜为主,通常每100吨蔬菜可产生20吨垃圾,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之间。成本节节推高的结果导致消费者承担高价格。

2.5保鲜技术与冷藏设备不足

现有的时蔬大部分以保鲜膜、纸箱包装方式为主。菜农和经销商能做的就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保鲜处理,例如对蔬菜进行洗涤,去除最外层黄叶,然后进行分装。时蔬一般用保鲜膜保鲜,或者直接装在塑料框中,其中的时蔬只使用塑料网套包装;为让其能够保持水分,菜农和经销商会对一些蔬菜进行定时喷水处理。

苏州目前冷库数量少,冷藏运输车辆严重不足,终端销售环节冷藏设备奇缺。目前,苏州市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时蔬、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造成城市时蔬冷链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苏州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

3优化原有蔬菜物流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的生鲜蔬菜种植户均种植面积较小,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蔬菜分散种植,进入市场流通的首要问题是要将分散的产品集中起来。相应地,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又要经过一个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所以,蔬菜物流供应链必然是“两头宽、中间窄”的形式。在现存的产销两地批发分割、批发市场中多级批发与转手机制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蔬菜流通的交易成本。因此,需要对上游流通组织作改进,对原有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模式进行优化。

目前,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生鲜蔬菜的比例还比较低,而大部分中小型超市仍未建成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因此在苏州未来“以大型超市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优化,应以大型连锁超市与上游公司形式的供应商对接为主要模式。而农贸市场作为另一个生鲜蔬菜的主要零售场所,应与批发市场形成对接,批发市场完成对蔬菜品质安全和卫生质量的控制。因此,可构建出两条分别以“大型超市”及“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既平行又互补的“双中心”蔬菜物流模式(见图2)。

通过对菜农到消费者的优化物流模式,在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之前,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蔬菜运销公司为流通主体。由合作组织或蔬菜运销公司向大型超市和卖场直接供货,或成为批发市场的批发商。批发市场继而向城市各家饭店食堂、众多大小农贸市场供货。此模式有效简化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环节。

4创新蔬菜物流模式

对蔬菜物流模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看到不同模式的优势和优点,不能采取某种模式独占的方式,不同模式间可以相互配合与完善。蔬菜的直销模式是对蔬菜物流模式的一种创新,是通过产销对接来销售群众生活必需的果蔬农产品。直销模式既可以减少运销转手次数,降低因此形成的运销成本;同时可以防止转手过程中的变质与失重;还可以使生产者直接从零售环节得到市场信息反馈,有助于促进运销整合。在当前形势下,可以构建出五种蔬菜直销模式:

(1)街道直销店。由本地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抱团进城,直接在沿街路边开设农产品直销店,销售地产农产品,弥补单一合作社产品品种单调的缺陷;或由国有企业与生产基地签订产供合同,在市内新建农产品直销门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门店的选址都位于人口密集的区域,方便市民选购优质的平价农产品。通过“基地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直销模式来大大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所售平价农产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20%以上。

(2)社区直销站。由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批发市场的直销配送中心在普通群众较多的社区内开设农产品直销站,直接将蔬菜等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小区居民家门口。以“预约订购、定量包装、净菜配送、社区直供”的形式,在市区居民小区建立直销站,早晨由小区及附近居民到直销站预约,配送中心根据预约情况,将经过整理的净菜定量包装,每天定时配送到各直销站,分发给预定居民。

(3)超市直销区。大型超市门店以实行“农超对接”的采购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由合作社向超市直供农产品。超市内设立农产品惠民直销区,以低廉价格销售农产品。

(4)流动直销车。组织农业生产基地和企业,将农产品装车后,直接开到社区、食堂等周边区域,利用空地或停车场,为社区居民提供新鲜、安全、价廉的蔬菜。流动直销车可以解决一些地区平价农产品零售网店不足的问题。

(5)网络直销平台。相关企业与农业生产基地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开设农产品直销网站,市民登录网站点击预订,次日配送到家。这种运用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网上预订、冷链物流、免费配送”的销售系统,使产销对接更加便捷。

各直销平台可以充分考虑到各类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按市场消费比例配置普通蔬菜、有机蔬菜等产品,让所有市民都能享受到“菜篮子”工程带来的实惠。这种流通环节精简、流通成本节约的直销模式会成为蔬菜物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但苏州直销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农民生产和运销的组织化程度,包括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地运销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相对苏州发达的工业物流体系,当前的蔬菜物流体系还显得薄弱。优化蔬菜物流模式的关键,在于减少物流运销过程中的转手次数、简化流通环节,以及降低市场运行之外的物流成本。对各种蔬菜物流模式的优化选择,不宜采取替代或独占的方式,而是应充分吸收各类模式的发展优势,相互配合、各自完善,以满足生产、流通、消费体系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蔬菜物流模式的构建为建立新型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样本,最终为服务经济转型保驾护航,促进苏州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一夫.我国生鲜蔬果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回顾与趋势判断[J].时代商贸,2008,6(l):3-4.

[2]王东红.基于产业组织结构视角的蔬菜供应链优化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4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