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46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要点;业主方

abstract:Basedontheowner'sperspectivedescribedonintelligencesystemconstructioninthewholelifecycleofeachphaseofprojectmanagementworkpoints,andpointsoutthevariousstagesofarelationshipwitheachotherandcontinuouslyimprovetheprocessanddevelopment.

Keywords:intelligent;projectmanagement;workingpoint;owner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引言

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智能化技术从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集成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集成到目前基于网络化的信息集成,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尽管有些系统产品和技术应用都是成熟的,但是在不同的项目上所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就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运作和工程管理的问题。要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好,一定要有“系统工程”的概念,即将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运营管理四个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任何一个阶段中,由于计划与安排上的考虑欠周或不慎,都将给下一个工作阶段带来障碍和困难,也将给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实现功能、投资成本、系统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缺憾。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核和评估。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的要点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流程及要点,智能化系统的工作节点与工期安排等。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工作要点是:遵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并充分结合本项目建成后的物业与设施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智能化系统与本项目业务系统(如:商场、写字楼、住宅小区、展览馆、机场等)建设的个性化实施特点,对智能化系统在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实现功能以及在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咨询、论证、评估、评审,最终形成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

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

根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目标、设计范围、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及成果要求;提出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在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系统工程预算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成果审查与评估

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果包括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体设计重点是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其成果包括: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总体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结构和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系统机房设计大样图以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概算表。施工图设计的成果包括:智能他系统施工图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综合管线路由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分楼层预埋管线平面图(包括监控点及信息点位置),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系统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技术与规格要求一览表,智能化系统集成(含与机电设备)通讯接口标准配置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及工程造价预算一览表。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审核。总体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集成系统结构图、网络结构图、软件结构图、数据库结构图、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图、集成系统功能结构图、集成系统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接口设计等。施工图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施工平面图、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及工程量清单等。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要点是:设计任务书、图纸、点表、工程量的“四统一”。应避免所提交的设计成果存在诸如设计缺项、设计图纸不规范、监控与信息点统计不准确、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不完整等问题。确保上述四项设计成果间的统一是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也可组织设计专家、系统集成专家、电子工程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评审。

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阶段工作的要点是: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预案,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模式的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标;签定合同商务与技术条款。

编制招投标工作预案

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与模式、招投标进度安排、招投标工作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分工、投标文件评审规则和量化标准。通过招投标工作预案编制与确认,可避免在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操作。

编制招标文件

以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为依据,编制智能化系统招标技术规格书、工程量计算及报价估算。招标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系统总体要求、系统技术应用要求、系统实现功能要求、各应用系统监控点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要求、施工图深化设计要求、投标技术方案编制要求、投标演示系统要求(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技术规格书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修改、确认。

投标资格预审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和有关规定,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和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投标资格预审程序及工作流程,编制相关投标资格预审文件。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包括:资质审查及项目考察要求,资格预审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投标项目考察预案和评估细则及量化评估表。

类似项目考察

项目考察包括工程承包商的工程项目考察,也包括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应用项目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和工程实施过程的文件和资料、系统运营管理的情况和用户的意见、建议。在考察结束后,应根据考察的相关内容,按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总结和定量评审,并向决策层提供项目考察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含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然后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商务条款、招标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内容,包括系统设备配置报价及供应、系统设备调试、系统设备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然后编制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商务条款、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对预中标投标商技术和报价合理性的审查及评估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预中标投标单位所提供的投标技术方案和报价进行技术与功能响应及对设备配置与报价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估。也可向专业顾问进行咨询,并提供评估意见。业主可参考相关审核和评估意见,作为最终确定中标商的决策依据。

商务及技术谈判与签订合约

确定商务及技术谈判的原则,确定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以及技术附件的内容。商务谈判的重点是:工程实施组织人员及工期安排、项目经理人选、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确认。技术谈判的重点是:确定系统技术设计、设备交验、系统验收、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保证等相关条款,并确定技术附件的内容:招标技术规格书、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及设备交验程序及验收标准、系统质保期维修保养工作程序及规范等。

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审查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组织专业技术协调会对承包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进行阶段性评估,编制系统工程验收大纲,审查系统工程竣工文件,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审查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应体现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与进度、检查与验收、方法与措施等。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编写的内容应包插: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方案、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工程施工人员组织方案、系统工程验收方案等内容。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的要点是:根据招标时所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根据“深化设计任务书”对智能化信息及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并根据“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预埋管线图、设备安装监控及信息点位图;审核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各应用系统间通讯与数据接口规范标准;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图;审核智能化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工艺图;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清单及系统设备到货验收方法,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验收规范等。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应在招标时提供的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进行,不可脱离上述要求,增加系统工程造价。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评估

定期组织“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和现状进行评估,通常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监理方、系统工程承包商、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参加。项目管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工程进度、系统集成、工程阶段性检查与验收、对出现的专题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和提供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后提供本次“专题技术协调会”的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

应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的程序和验收标准及方法。设备到货的常规验收包括:设备产地证明、国家产品质量检测证书(消防及安防系统产品)、设备工厂测试报告、应用软件工厂调试及测试报告、核对到货设备规格型号与合同的一致性、产品技术说明书、设备安装及调试说明等。

编制智能化系统验收大纲

《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大纲》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验收文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内容、验收方法。验收的重点是:验收文件的审查,系统技术应用的检查与测试,系统软件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实现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验收通常采用“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功能验收一览表”进行。

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资料交接

竣工资料移交重点是:审核由系统工程承包商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竣工文件和竣工图纸,审核所提供竣工文件和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系统运营管理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表明,建成的许多智能建筑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并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总结其原因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不甚了解,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系统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由于系统缺乏维修保养,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由“自动”改为“手动”,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系统界面非人性化、操作复杂、用户使用不方便等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用户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做好。

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系统操作培训规范、系统维修保养规范,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后评估(如有必要)、系统技术提升和功能扩展的预案。

结束语

总之,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是一个互相具有内在联系并持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智能化系统应是一个能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变化而与之适应的系统,是一个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系统软硬件不断改进和升级换代,系统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展的系统工程。现代的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提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具有生命力的能力,才能使得智能化系统在安全、舒适、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使用效果上不断完善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良红《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实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7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电气与智能化;总线技术;嵌入技术

1传统的电气与智能化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中,电气技术主要涉及由电气设备实现对负载的供配电控制、保护和计量,通常由分立的、物理的机电设备来完成。智能化技术主要涉及实现用户对使用的控制和管理的需要,通常由仪表、执行器、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网络和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电气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是由电缆或信号线联结起来的。

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结构一般分设3级:操作管理级、控制级和现场设备级,通过网络实现系统的通信,如图1所示。电气部分在现场设备级与智能控制系统相连接。

操作管理级由计算机、软件平台、网络构成,完成系统的操作、监视、报警、记录、存储、报表生成等管理功能和对整个系统的编程功能。常用的设备有工业pC机、pC机等;软件为专业智能化组态软件,如intellution公司的iFiX、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Siemens公司的winCC、Rockwell的RSView32,遵守标准ieC1131-3,提供操作管理人员介入系统的手段,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控制网络目前用得较多的是工业以太网、DH+、Controlnet、Devicenet、mB+等。

控制级由控制器系统、网络构成,完成系统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控制的功能,常用的有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过程控制产品等,如a-B公司的pLC-5、Siemens的S7-400、Schneider的modicontSXQuantum等,其基本配置有CpU模块、网络通信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底板等。

现场设备级由各种电气设备构成,作用是为控制级提供系统的输入/输出(i/o)信号、就地控制现场设备、对现场设备的保护等。主要有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电气设备就地控制装置等电气设备和一次仪表、执行器、变频器等仪表装置。

(1)电气的工程实践内容:

①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负荷、负荷特点、用电设备的分布情况和供电情况等,进行高低压变电和配电系统设计、用电设备的一次电气设计。

②根据供电的条件、要求和用电设备的要求和特点对高低压变配电系统进行二次计量、保护和控制的设计。

③根据工艺控制要求、智能控制系统的要求,对用电设备的二次控制回路、现场就地控制装置等进行设计。

④对电缆敷设进行设计。

⑤施工阶段进行电缆的敷设、连接和对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

(2)智能化的工程实践内容:

①根据使用要求、被控电气设备与工艺流程的相关性、被控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被控电气设备的分布情况等,对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设计。

②确定智能控制系统的信号种类和规模数量,即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i/o)信号,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硬件配置设计。

③对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各个现场控制装置明确需求条件(信号和性能)、明确各个现场测量仪表和一次执行装置的位置。

④对系统i/o信号的位号编制。

⑤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自控系统控制流程框图的设计。

⑥对电缆敷设进行设计。

⑦根据设计内容实现智能控制系统软件配置设计。

⑧施工阶段进行电缆的敷设、连接,对各个现场仪表、一次执行装置和系统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软件编制、系统功能调试等。

电气和智能化的工程实践活动是平行进行的,在过程中互提测控条件,在确定本系统内容时,落实和确认对方的条件内容。电气和智能化在工程实践中界限清晰,分别由电气和智能化的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统一的现场信号标准、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原则,根据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进行,协调完成整个的工程调试和运行活动。

2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从目前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要求和对智能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使得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现场总线是一种用于智能化现场设备和智能化系统之间的全数字、串行、双向、多站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通过一根通信电缆将所有现场设备由具有某种通信协议的通信接口连接起来,使在设备层传递的不再是i/o信号,而是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化通信。把i/o通道分散到实际需要的现场设备附近,使安装和布线的费用减少到最小,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如图2所示。

从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上看,以现场总线为通信媒介,只分为操作管理层和现场设备2个层面。系统废除了DCS系统的控制站、i/o元件和信号转换器,将控制站的功能转移到网络的智能设备中,从而构成虚拟控制站,通过现场总线仪表就可构成控制回路。由于标准化的现场总线具有开放的通信接口,允许用户选用不同制造商生产的分散i/o装置和现场设备,使现场总线的应用日益普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现场总线有FF,Lonworks,Fip,profibus,Can,以及用于模拟仪表向数字化仪表过渡的HaRt协议等。常用的有Siemens的pCS7、罗斯蒙特的DeltaV系统等。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电气系统的高低压变配电装置中的综合保护控制器(protectiveRelays)、综合电量计算器(meteringDevices)、智能空气断路器(aCB)、电动机控制中心(mCC)的软起动器、变频器的可控硅触发数字控制器等实现了与控制处理器、通信装置的一体化结构和功能,这些电气设备在同一总线通信协议基础上与现场过程仪表、阀门电动装置调节控制器、pLC控制器等直接与计算机实现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使得测量和控制彻底地分散于现场设备层。

系统从分散控制发展到现场控制,将控制功能分散到现场设备,使控制系统的结构趋于扁平化。

电气和智能化的工程运行活动是平行并交叉进行的,在过程中互相渗透、交融,合二为一,电气与控制、电气设备与仪表彻底一体化。由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统一的现场信号标准、统一的通信协议、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原则,根据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进行,完成整个工程实践活动。

3嵌入技术的发展

随着嵌入技术的发展和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基于ethernet的工业控制系统便应运而生(见图3)。基于ethernet的工业控制系统使网络成为透明的、覆盖整个企业范围的应用实体,代表了新一代控制系统的必然趋势。

ethernet贯穿整个系统的各个层次,使现场级、控制级、管理级在垂直层面得以方便集成,网络结构得到实质性的简化,通过授权ip地址,用户可在任意internet终端上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访问、控制和组态编程。

利用嵌入技术使ethernet到达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现场设备与网络的连接。具有远程浏览功能,实现对远程现场设备的状态监控,并将设备诊断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网络化远程监控设备在现场设备上建立状态检测点,在设备出现异常时,网络化监测点会通过网络传呼机、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向工程师发出报警信息,对异常现象作出响应。

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对电气或智能化现场设备性能要求上,未来嵌入式控制装置在现场设备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而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种类必将越来越少,趋于更统一和更标准,现场总线上的全部节点设备为分布式结构。智能化、分布式、扁平化、开放性的基于ethernet的工业控制系统将是构成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形式,其快速、高效、可靠、低成本、数据共享和故障点减少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将产生显著效益。

4电气和智能化在工程中的交融性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和嵌入技术的发展,电气和智能化的工程实践活动将完全互相渗透、交融,合二为一,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合为一体。软件技术及其应用,将决定一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鉴于目前的高低压变配电系统设备中具有嵌入式控制装置,用电设备就地控制设备中具有pLC控制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电气和智能化的交融、一体化体现在下述的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实践活动的合二为一。

(1)根据用电设备要求、工艺控制要求进行高低压变配电系统、负载设备的一次电气设计。

(2)根据供电方条件、要求和负载要求和特点进行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二次计量、保护、控制的控制流程框图设计。

(3)根据工艺控制要求和智能控制要求,进行配电系统末端的负载的就地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框图设计。

(4)根据工艺控制要求进行仪表、执行器和操作管理站等系统的控制流程框图设计。

(5)在操作管理站上通过组态软件的平台,按上述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控制流程框图内容实现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软件的接口标准协议趋于统一,可以进行在线、离线或远程状况下的组态编程。

(6)进行现场设备和网络系统的安装、电缆敷设设计。

(7)进行设备、网络及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

在整个的工程实践中,简化了设计流程和施工流程。无需传统设计时考虑集中的二次信号、计量、保护系统设备和智能化系统之间的预留互联条件,只要按用电设备要求、工艺控制要求进行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用电设备就地控制装置的一次电气设计和仪表系统设计即可;施工过程中在设备安装、电缆敷设连接后,直接进行调试,减少了两个专业之间的配合调试,避免了两部分人员分头进行的现象。

整个系统电气与智能化互相嵌入、完全融合,体现在电气的智能化、智能控制的彻底分散化、网络的扁平化和开放化。

5结束语

随着嵌入式控制装置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求从事电气与智能化的工程技术人员既具备传统的电气专业知识,又具备智能化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网络知识、计算机及软件知识。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互联网络,不论是设备供货商、项目设计人员还是企业生产管理者均可对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在线、离线或远程的技术支持和调试。

参考文献

[1]林伟第.论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复旦大学,2011,(13).

[2]李春颖.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钢铁工业;智能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4.137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动化水平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应用的自动化仪表也在不断更新。我国的钢铁工业仪表在过去20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经历了由普通仪表、自动化仪表,再到专业用途仪表的发展过程,仪表的种类越来越多,仪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智能控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些仪表不但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还能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不仅能生出来精良的产品,还能完善产品的质量。钢铁工业中的自动化仪表具有抗震动性强、耐高温与抗粉尘等新特征,能适应钢铁企业复杂的、多变的工业环境,还能解决钢铁工业中的控制管理和维修,为钢铁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实现企业赢利的目的。

1自动化仪表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钢铁生产过程繁杂且冗长,一般包括选矿、烧结、高炉、转炉、轧钢等工序。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辐射和粉尘对钢铁工人的健康影响较大,有些钢铁生产过程还对钢铁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工人人生、财产安全,钢铁工业中开始使用大量的自动化仪表。整体上来说,我国钢铁工业中的自动化仪表差异较大,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从国外引进成套或部分先进的自动化仪表,技术水平较高;中型企业资金状况不是非常好,采用我国自制的一些自动化仪表。但最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几乎所有的钢铁集团企业都购进大量的先进设备,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这些自动化仪表以包括许多自动化控制系统、涵盖了pLC技术、现场总结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但这些技术的完整性仍然不是很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自动化仪表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发展对策

2.1智能化控制与先进控制相结合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系统或设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的实现操作。自动化仪表的智能控制就是指通过智能控制器自动实现仪表的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智能化仪表内含智能控制器,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主要使用了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界面技术等。下一代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应该是智能化控制与先进控制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两者的结合,提高钢铁工业工程化水平,能真正发挥pLC系统、DCS系统的真正作用。

2.2设备诊断与维护管理相结合

传统的的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对维护或维修检测是定期维修制度,只能按设备管理方法做预防或预警。下一代自动化仪表应包括设备故障自诊断技术和设备状态检测技术,这种预报维修(状态维修)能非常好的维护管理好设备。设备诊断与维护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能实现自动化仪表的设备故障自检,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利用检测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识别技术和预测技术获取反映设备故障的真实信息,从中提取能真正反映设备状态征兆的特征参数并通过它识别和估计所处的状态,对已被识别出的故障动态趋势以及最终达到危险程度的时间和范围做出估计和评价,为维护决策提供智能控制,最后实现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使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设计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称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括德国BoSCH公司的Can,基金会公司的现场总线等。这些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独立性比较明显,同是各子系统之间又是可集成的。所谓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就是指一个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各子系统均采用不同仪表实现人机互动操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全球非常多,包括60多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实现各种系统的无缝集成、沟通生产现场、控制设备、企业更高的系统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贯穿钢铁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选矿、烧结、高炉、转炉、轧钢等工序,以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为支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精确性好,维护性和扩展性好,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度高等特点。

2.4专业用途仪表

随着钢铁工艺与自动化设备的发展,钢铁工业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特殊环境下的自动化仪表,例如极高温度、高速旋转、极高熔点等,这就要求开发一些专业用途的自动化仪表。专业用途仪表通常采用传感技术、微处理技术和其他现代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自动化水平。钢铁工业最新的自动化仪表包括CCD元件,红外线、光纤、射线检测装置等,这些仪表能保证钢铁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灵活运用到钢铁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随时监控和灵活处理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故障,提升钢铁工业综合生产水平。

3结语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自动化仪表相关技术必须进一步技术创新。自动化仪表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高科技结晶。只有将现代高科技、先进控制技术等运用到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中来,才能真正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促进钢铁企业长足发展,提高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4

单位的认识

韶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于1983年,隶属于韶关市建设局管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监督检测机构。该站于1991年通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并于2002年按《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适合本中心实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广东省同行业中首家按新标准准则的要求,通过计量认证复查的单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有24项,拥有质量工程监督、安全工程监督、建筑材料检测三个科室。主要承担韶关市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混凝土构件以及土工试验、桩基检测等测试检验项目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现有检测项目可基本满足韶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的需要。现还正准备增加室内环境检测项目。我站的质量方针是:公正,科学,准确,高效。质量目标是:按国际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力争把我站建成国内建设行业一流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

工作总结

实习前期主要在质量监督科等科室学习各项常规质量监督检测规范,先后主动了解了我站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并对人事教育、质监重点、现场取样等工作深入学习。先后研读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砌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等书籍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细则”、“建筑工程常规材料及主体结构检测的送检要求”、“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评标准”、“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等材料,使他不但将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电梯、智能建筑等方面的验收规范通览,而且对地基、砌体、混凝土、钢木结构、屋面、地面、地下防水及装饰装修等工程的验收规范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结合我站工作综合性较强的实际,这样做也是必要的。

同时我还理论联系实际,实习后期主动要求到建筑施工现场去实践锻炼、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我先后去了“南枫*枫景园”、“金碧园”等小区实地观看了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系统。特别对安全防范子系统和地下停车场消防子系统印象特别深刻。同时我还积极学习现场监督检测方法,包括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试验,道路弯沉检测试验,钢结构超声波探伤。我还主动要求到其它各科室了解学习,善于从多方面拓展自己的视界。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科室人员的交流,全面地了解了我站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智能化;焊接技术;焊接制造工程;动态过程

焊接工艺是在三千年以前发明的,但是将焊接工艺做为一种技术应用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是在一九五零年左右,直至现在,焊接技术的发展时间已经超过了六十年,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一直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现阶段的焊接工艺,更是物理、化学、冶金、电子、机械等不同学科、工艺交叉融合后的产物,而且目前的焊接工艺已有数十种接连问世,其材料、设备的领域更是称为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制造技术之一。

1.焊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

在焊接材料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知名焊材企业对钢材的发展迅速跟进,在提升传统产品的品质和开发与高品质钢种配套焊材品种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新型焊材的开发远远落后于钢种的发展,一些新型钢种的配套焊材尚需进口。高品质焊接材料附加值较高,目前约占我国焊接材料总量的20%左右,预计5年后能达到30%~40%。即使按20%计,其总量也可达60万t左右。近年来国外各著名焊材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抢夺高端焊材市场,我国民族焊材工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例如国外已采用厂房密闭除尘换气的方式生产熔炼焊剂,国内仍是敞开式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烧结焊剂国外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我国大部分焊剂的成形欠佳和颗粒强度不好。除此之外,在无铅焊接可靠性评价及寿命评估的机理研究上起步晚,只有少数科研院所在从事无铅可靠性领域的研究及检测工作。助焊剂和锡膏的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

2.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构成

基于计算机、控制等信息处理新技术,将人工智能与焊接工艺有机结合,实现焊接工艺制造的技术――称之为“智能化焊接技术”(intelligentizedweldingtechnology,iwt)。智能焊接技术的提法含义为:利用机器模拟和实现人的某些智能行为实施焊接工艺制造的技术。

智能化焊接的主要技术构成如图1-1所示。包括采用智能化途径进行焊接工艺规划、焊接设备、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知识建模、焊接过程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复杂系统集成设计的实施。可见智能化焊接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在焊接技术领域的集成与升华。

图1-1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构成

3.焊接动态过程的视觉传感技术

视觉是人类感觉外部信息的主要功能之一。焊工感官对焊接过程接受的主要是视觉信息。因此,模拟焊工行为的基础技术之一是采用计算机将人类视觉的理解及其信息的处理有效地用于焊接过程传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利用视觉正面直接观察焊接熔池,以反映焊接过程熔化金属的动态变化行为,通过图象处理获取熔池的几何形状信息实现焊接熔深、熔透以及成形的实时控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脉冲Gtaw的技术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熔池正反面同时同幅视觉传感系统,并获得了堆焊熔池正反面图象,对熔池图象二维特征尺寸的实时提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控制正反面熔宽提供了传感信息;对接填丝无间隙熔池图象的三维特征提取进行了的研究,获得了填充焊丝焊接过程中熔池表面凸出和下塌,部分熔透和全熔透状态下的图象。采用灰度分布的反射图方程计算恢复熔池的三维尺寸信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基于单目图象传感控制焊缝的余高提供了预测传感信息;多方位同时同幅熔池图象,基于对熔池前端图象处理实时提取间隙变化,为解决工程应用中变间隙焊接焊缝成形控制提供了传感信息。成功地提取铝合金熔池的动态特征并实现了对铝合金熔池尺寸的实时控制,实现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熔池特征视觉传感与实时控制的结合技术。

4.焊接动态过程的实时智能控制方法

实现焊接动态过程的实时智能控制是智能化焊接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与难点所在。

由于焊接过程是一个多参数相互耦合的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影响焊缝成形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众多,这使得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经典和现性控制理论方法的有效应用受到限制和挑战。而模拟焊工决策操作功能的智能控制则有可能在大范围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较为满意焊接质量。因此,在焊接过程控制中引入智能控制,如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控制和专家系统及其相互结合的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已经兴起。

如堆焊、无间隙对接焊、有间隙变化对接焊智能控制器设计的方法;无填丝和有填丝焊条件下正反面焊缝宽度、余高的实时智能控制的系列研究;对焊接速度与熔宽变化过程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预测补偿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方法;单个神经元自学习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堆焊熔池背面熔宽的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和自学习模糊神经网络(焊接速度、电流)双变量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对接熔池背面熔宽的智能控制;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填丝熔池背面熔宽与正面余高的预测智能控制;前馈控制送丝速度和自学习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了对变间隙脉冲Gtaw填丝熔池背面熔宽与焊缝成形质量的智能控制等。

5.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

焊接工艺智能化的未来发展就是能够将焊接技术进行优化发展、智能识别工程制造操作环境、对焊接的质量自动进行检测、对焊接过程智能的进行控制以及对焊接中的纰漏进行自我的诊断和检查等。

目前的焊接制造由于不能感知焊接的操作环境、不能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及波动的干扰,故而,还是以人员操作焊接为主,因此,焊接工艺近期的发展目标就是研发一种具有感知、具有判断能力、具有反馈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焊接机器人。而智能焊接制造的最终目标是研发一款以智能、协调控制系统为基础,以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为辅的智能化焊接生产线。

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智能焊接技术主要是由十大技术构成的,其中动态视觉传感以及智能控制过程是智能化焊接的主要研究对象,智能焊接的动态传感技术主要用于焊接的动态成像以及监测技术,而焊接的智能控制则是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中的研究难点,由此可见,智能化焊接工程不仅是信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是焊接技术发展的又一大突破。

焊接工艺从刚开始的手工作业逐渐发展为机械作业,再发展为半自动化焊接,现今又向智能化焊接技术迈进,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智能化的焊接制造工程将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善本,林涛,陈文杰,邱涛.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的概念与技术[J].焊接学报(2004)06:124-128+134.

[2]陈华斌,黄红雨,林涛,张华军,陈善本.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与研究现状[J].电焊机(2013)04:8-15.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智能化建筑物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和系统的进入生活正在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

1智能化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智能大厦”,从实际工程分析,这一名词定义不太确切,因为高楼大厦不一定需要高度智能化。相反,不是高层建筑却需要高度智能化,例如航空港、火车站、江海客货运港区和智能化居住小区等房屋建筑。目前所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智能化,其程度也是深浅不一,没有统一标准,且智能化本身的内容是随着人们的要求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延伸拓宽的。

2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化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需求.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设计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差。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产品的供应商,其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容易引起“求高、求全”的浪费。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严谨、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智能化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提出符合建筑物要求的设计方案。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相同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初期业主以及设计者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到了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才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这样一来,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合理的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化建筑作品。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第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第二,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第三,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在模式一中,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业主需要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但目前来说,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深入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建设单位,有一批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这些人熟悉的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即使业主能招聘到具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建筑管理机构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建筑物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这可以使弱电专业工程和其他专业的工程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与智能建筑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实施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而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他们会不断学习新技术,力求把工程做好。综上所述,弱电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弱电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智能化建筑完工后的安全平稳运行是管理的最终目标。智能化建筑完工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客户培训,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建筑物物业管理公司需要经过培训才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协助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但其系统运行操作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去操作、运行、维护。即使设备是一流的,但同样需要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管理过程中,确定智能化建筑要取得的功能、出台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保障智能化建筑的顺利运行等,是建筑物建设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将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化建筑的功能,实现智能化建筑安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10)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

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

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3.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p2―p8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智能电器;最新技术;研究;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32

1智能电器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电力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智能电器是智能电网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它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传统电器中,通过获取、处理、利用和传递数字化信息,进而提升电器的安全性能,确保智能电网能高效、可靠地运行,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器发展迅速,更融合了更多先进技术,以提升智能电器的使用性能,下文将进一步阐述我国智能电器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智能电器现代化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智能电器的设计不仅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还应用了现代化新型技术,真正实现智能电器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数字化、电子化及网络化功能。

2.1智能电器应用的关键技术

(1)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有助于电子器件对特定电路进行优化设计,能有效解决电网电路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因此,电子技术是智能电器的基础技术,具体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

(2)信息检测技术。为全面检测对象中含有的全部信息,对智能电器的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对电器进行定量分析,就是常用的智能电器检测技术。由于智能电器需要长时间观测各种类型的参数,实时分析电器的动态参数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对智能电器的故障检测和预防,并应用计算机技术检测、分析、处理、判断所得信息,确保智能电器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工作。

(3)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理论和软硬件技术等实现对数据的计算,该技术的核心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滤波器技术、信息和信息分类技术、信号采集及分解技术等。

(4)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基于通信、控制、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它是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发展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电力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热点内容。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开放共享的系统、智能化可操作的现场工作设备、能感知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等,因此,该技术能促进供配电系统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智能电器的安全可靠性。

2.2智能电器应用的新技术

(1)新型电流传感技术。电流测量是电器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空心线圈、磁光学理论的基础上已发展出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和光学电流互感器,加强对智能电器的电能计量、系统检测和分析。

①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的组成结构包括Rogowski线圈、数字采集设备和信息传输组件等,空心线圈能配合高精度分流器共同使用,同时测量直流电流和谐波电流,容易实现高低电位的隔离处理,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系统中。

②光学电流互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的本质是运用法拉第磁光效应和萨格纳克效应的基本原理来检测电流变化,当前常用的类型是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动态监测范围广、可同时实现电流测量和继电保护的优点,主要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建设中。

(2)混合式电力开断技术。智能电网的本质属于互动系统,因此,智能电网应对电力系统变化、用户需求、环境改变等因素作出快速反应,同时适应改变,自动调整系统参数,要实现这一功能就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该技术最常用于高压直流开断、短路电流限制等方面。

①高压直流开断。直流断路器是指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轨道交通牵引配电系统、电信设备配电系统等关键电力设备,其性能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直流电流缺乏“自然过零点”条件,因此常常出现难以开断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常用的直流开断技术主要有两种表示形式:第一种是快速拉长电弧,使其在特定情况下不能持续,进而断开电路;第二种是利用电容和电感组合成的振荡电路,通过电容放电效应产生电流零点,再运用传统的交流开断方式断开电路

②短路电流限制。采用有效的短路限流措施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是超导限流器和固态限流器技术。超导限流器可以在高电压条件下稳定运行,真正实现电流检测、转换、限流的一体化处理,能在几毫秒内迅速阻断故障电流。固态故障限流器是具有快速反应、拓扑结构控制灵活特点的设备,它不仅可以在正常工作时调整线路电流,还能在故障时阻断故障电流,主要用于柔性输电情况。

3智能电器的发展与应用

就当前智能电器的技术发展来看,智能电器必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3.1智能电器电子化

目前,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在这些技术的配合下,智能电器的控制功能也日益完善,因此,智能电器必然会从常规运行参数的智能化监控方向,朝着监测非参数等电子化方向发展。

3.2智能电器智能化及通信化

智能电器的主要技术是微处理器技术,其本身具有本身的应用软件,确保在硬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能自动调整和升级。若在智能电器中加设具有检测通信、判断、监测等功能的芯片或电路,有助于将智能电器运行时的各种参数传输到总线,真正实现信息交流,实现智能电器与传输管理设备的智能化及通信化管理。

3.3智能电器模块化

模块化结构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以及对市场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可以简化产品生产过程,还能扩展产品的功能,使产品的检查维护更为便捷。基于模块化结构的优点,将模块化结构应用于智能电器设计中,必然能有效提升智能电器的综合性能。

4结束语

与传统电器相比,智能电器在结构组成、应用技术、使用功能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优势使智能电器的适用范围日益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器的设计中必然会融入更多现代化新技术,促使其性能不断更新、充实和提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孙鹏,王耀辉,赖若麒,刘竹林,彭先,王良.智能电器的发展和前景分析[J].硅谷.2011(12):27.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9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节能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概述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8%,占到了我国商品能的20%~22%;而既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中,仅有4%采取了节能措施;按目前能耗增长速度推算,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现在的3倍以上。如何高效利用能源,控制建筑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标准,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和系统化能源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综合节能30%的目标,对于建筑节能意义重大。

智能建筑或建筑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它包含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显示技术,为当代科技的集中体现和结晶。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采用当今现代化的高科技,并将这些科技交叉融合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特征。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控网络和设备对控制对象实行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的技术,构成各个系统设备运行的指挥中枢,按需进行自主、有效地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建筑智能化不仅是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身份,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建筑智能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

二、智能建筑节能新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构建智能建筑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结合智能建筑节能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运用切实可行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实现了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保证了节能系统的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感知主要是用温湿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进行感知,实现数据采集的功能。为保证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准确的信息采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温湿度、照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易于部署、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智能建筑节能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物理环境的感知,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式传送至服务器。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设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对某个设备直接控制。

2.楼宇照明节能新技术

在楼宇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是通过时间表的方式,不同时间触发照明的启停,这种方式实现了照明控制的自动化。

为完善的控制和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目前已发展出成熟的智能照明技术,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布线方式为总线式,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而且易于扩展,有很高的灵活性。智能照明协调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启停控制、开关状态检测;室内外照度检测;调光控制;场景控制;人体感应控制;手动、遥控控制。典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如表1所示。

表1典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

3.门禁一卡通技术

传统的门禁系统属于安防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门禁和防盗报警功能已进一步融合,迈向高度集成化,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

通过一卡通刷卡进行出入管理的同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布防。正常情况下,刷卡撤防只针对有权限的人员通过后自动实现撤销特定的防区:在人员离开房间时,通过刷卡加密码的方式,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所有灯光、空调风机,以实现智能化节能管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一卡通和酒店客控系统融合。当客人离开房间时,客人顺手取走房门卡,节电开关延迟一定时间后自动断电,确保节能和安全。有的酒店还建立了重要客人数据库,客人登记时,客房空调自动开启,客人到达时,房间已达到该客人喜好的温湿度,在节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综合布线系统“全光网”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通用传输系统。光纤的原料主要是石英,在地球上约占总矿藏的14%,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制造成本日益下降。光纤目前多被应用于网络主干,即垂直主干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系统布线,随着光电转换设备、光纤端口价格下降,光纤在水平子系统中应用呈上升趋势。现代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和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正在向“全光网”靠拢。“全光网”具有节省资源、保护环境、高带宽、高可靠性和扩展性强的特点。

5.空调系统变风量技术。

据统计,我国建筑物的能耗在国家总能耗结构中占30%~40%的比重,暖通空调系统设备耗电量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50%~60%。提高空调系统节能效能,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一种新型节能效果显著地空调系统,是通过送入各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变化的系统。当室内空调负荷改变导致室内空气参数变化时,空调系统自动调节进入房间内的风量,将被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参数调整到设定值。送风量的自动调节可以很好的降低风机动力消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空调通风系统其它一些新技术如冷热源群控技术、Lonworks技术、通透以太网技术近年来得到很快的发展,为现代建筑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总结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适应了节约能源的宗旨和方向,智能建筑节能是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无线传感器、智能照明、变风量空调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智能建筑的节能新技术还有很多,本文就不再一一详细介绍。

职能部门还应加强智能建筑节能设计前期规划,规范相应的市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和使用率,这对我国建筑节能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伟良,许作民,徐绍文,等.实用楼宇管理自动化控制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其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30-40.

[3]张少军.智慧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人工智能技术总结篇10

【关键词】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控制

引言

工业过程控制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促进工业生产水平及生产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工业生产要求的提高,传统自动化过程控制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必须将智能控制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一、工业过程控制机智能控制概述

工业过程控制是指根据生产过程需要,根据相关过程控制理论,使用相关设备和仪器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控制生产设备停滞和等待时间,达到控制生产时间的目的。再通过相关设备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获取无效停滞、错误信息等过程控制信息,使反馈信息能够良好传达。再根据反馈信息改进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水平。智能控制是指依靠智能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技术,而不需人工操作和干预。智能控制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综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多项科学知识,其涉及领域极为广泛[1]。根据不同的设计原理,智能控制系统可分为模糊控制系统、专家系统和学习控制系统。和传统自动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相比,智能控制技术的精确度更高,同时还能根据相关控制理论做出相关推理,优化生产控制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二、智能控制在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中的应用

(一)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在生产控制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会自动收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再通过对运行状态信息的分析和计算,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再结合设备运行状态调整设备运行。从信息收集到设备运行状态调整全过程都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是,就我国目前技术水平而言,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我国工业生产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信息技术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组成部分,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可极大的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因而要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二)完善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主要应用于数据监控和采集领域,通过系统建模收集和记录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脉冲数,并将收集的脉冲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系统内。具体操作为数据传输至存储系统后,a/D单元模块对数据进行转换,将数据模拟量转变成数字量,再存储至存储在存储系统中[2]。存储数据后,计算机再读取相关数据,开展数据计算作业,从而获得电子计算的数据终端。数据还可用于监控系统,为监控系统开展控制操作提供依据。监控系统根据数据对生产线运行状况进行定整体监控,一旦生产设备发生故障,监控系统获取故障数据信息后会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并将故障数据传输至存储系统内,做好记录。如果故障信息表明生产设备故障较为严重,监控系统立即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出报警信息,控制系统立即停止生产作业。除了监控生产设备故障外,系统建模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数据监控系统实施监测及其系统中的计时器、计数器等设备,根据生产需要调整计时器和计数器,使生产行为更趋规范合理,满足生产需求。

(三)加强动态控制

随着技术水平提高,智能控制在我国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并重视智能控制的应用。尽管工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但是企业缺少良好的技术管理经验,而缺乏技术管理会制约智能控制技术发挥作用,导致智能控制技术无法为企业带来实际生产效益,智能技术无法产生实际生产效益会反作用于智能技术应用和推广,制约智能技术应用和推广。就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实际情况而言,许多企业的工业生产只有生产过程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其它生产环节仍旧依靠人工作业方式完成,智能控制技术较低的应用程度造成传统生产经验无法与工业控制规律结合。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动态控制,将智能控制系统与产线总控部门、机器设备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实现各个部分之间数据互通[3],真正的做到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的结合,使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即可实现监控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通过控制系统远程处理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

(四)局部控制和整体控制相结合

智能控制包括整体控制和局部控制两种方式,整体控制是对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的控制,包括整条生产线总体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故障、设备运行状态的总体调整等等。局部控制是对某个生产单元的智能控制,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目标精确具体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4]。整体控制和局部控制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整体智能控制覆盖范围大,系统性强,但是目标不精确,针对性差。而局部控制的范围小,不利于从整体加强控制。因此,需要结合局部控制和整体控制两种智能控制方式,根据需求将局部智能控制应用于合适范围,提高控制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提高智能控制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不断复杂化的驱使下,工业控制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控制必然成为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工业企业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智能技术应用于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及时调节生产行为,提高生产的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嵩松.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中智能控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2]王宏.认识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过程控制[J].控制工程,2013,(02).

[3]热米娜・帕尔哈提.智能技术在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