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48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方向;解决方法

前言: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新发展背景下,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不断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随着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检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善和研究。

1环境检测的含义

环境检测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时检测和数值变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环境检测的介质对象主要包括空气检测、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生物检测和固体废物检测等。

环境质量检测是监测的重点内容,它主要是对环境中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改进,判断改善的进展,对数据进行保存,以确定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2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现状

2.1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整体发展较慢

我国对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大方向上来看,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就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年,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导致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发展的比较缓慢。例如,目前我国检测设备仍缺少一些技术规范和更新,这就会严重阻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整体的发展。

2.2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不足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不足。现如今,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不断增加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力度,对环境检测的资金投入也是不断增强,但由于受我国环境监管模式单一的限制,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来讲,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仍显不足,这导致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无法正常有效的实施。

2.3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性

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发展模式和体系都比较简单,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因此,想要完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单一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比如环境检测预警系统的引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检测质量,并不断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4环境检测质量保证措施的建设现状

各级政府建设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环境检测工作实施办法,并投入了一定数量规模的资金成本,然而,由于受到我国环境检测质量实施管理体制自身的约束性,投入的大量启动实施资金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对检测仪器的升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对于环境检测物质样品的收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加大了检测工作开展的难度;在技术投入方面,缺乏对系统性较强、设备先进有机物检测设备以及在线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很多检测标准与国际规定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给环境检测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从环境检测人力资源角度而言,专业检测人员缺乏必备的综合性知识储备,需要加强检测数据分析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储备,从而推动工作人员检测技术的全面发展此外,很多地方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缺乏必备的质量控制意识,不能积极参加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从而导致收集的数据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对实际检测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3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发展的对策

3.1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

想要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的监督,就必须建立专属的监督部门,并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培训,用这样一个监督部门来有效纠正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错误。

3.2完善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业中的基本准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应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办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有依据可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做好环境检测的重要前提。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我国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明确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本质,并定期对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3.3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增强环境检测质量的管理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这是在整个环境检测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点,这同时也为更好地实行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让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才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确立制度化的管理观念,共同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做出贡献;最后,需要对质量管理团队进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重视人才的发展。

3.4规范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通过不断规范各项质量管理保障措施,能够对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整体检测效果,因此,首先要加强对于环境检测的项目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高科技含量技术设备,而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必要扶持和鼓励,加大科研产品的投入与研发,以此全面推动新型标准检测样品的普及力度;其次,使环境检测技术、标准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推动环境检测新技术的发展,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考核准入体系,对其测试原理以及具体各个系统之间的规范化问题进行商榷,以此提高环境质量检测保障措施。

3.5设定专项资金

由于大多数资金都没有用在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方面,导致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不能很好的实施。因此,政府必须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设立专用资金,保障检测活动的发展和壮大。这项资金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被挪用,并且,监督部门需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向社会公开。

3.6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报考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方面的学生人数不多,并且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这就出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员工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另外,应与各个大学联合办学,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并加大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的想法,投身到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为该行业储备人才。另外,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考核绩效制度,讲求赏罚分明,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结束语

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了二十多年,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进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使其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水平,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刚化,梁福生.夏新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检测,2006,1:12-13.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2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和环境监测同时发展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全国性普及质量监控和保证的基本知识,以及逐步建立的监测规范体系,并组织开展了检测技术的研究等工作,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察为主心骨的中国特色主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但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现行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

1.1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检测技术和监测领域的不断发现,质量管理制度显然不够完备和及时,比如自动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日益扩大,但是缺少技术规范、规章制度来支持;对各个监测站的工作考察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监测点编制的程序文件未结合实际工作,缺乏操作性,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按照规定程序工作等。

1.2质量保障体系停滞不前

90年代初,国家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额情况下,先后评比批准了56个优级实验室,极大的推动了环境检测站管理制度的建设。由于得到了肯定,环境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从单一的制度发展到全面系统的质量体系建设,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有机的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运行和巩固这一体系却是一个漫长学习和磨练的过程。目前看来建立体制和执行体制并没有结合,还是两种体制独立存在,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质的作用,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让质量保障体系形同虚设,弄虚作假一般,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后果,如环境监测标准、范围和指控技术发展都被限制,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3技术保障体系的落后

质量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是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标准,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环境监测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就已经起草并颁布多项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我国已经颁布了百项关于环境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的文件,但正是因为环境管理要求和监测技术的大力发展,致使天平倾斜,相比之下质量管理工作被质控技术滞后发展约束:(1)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监测标准沿用至今,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论证;(2)在新的领域如生物生态和土壤监测等质控技术尚属空白;(3)相对于监测方法与之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的落后,缺少必要的质控措施。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提高措施

2.1质量意识的强化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培训宣传工作实践等渠道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进而推进质量管理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和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清晰条理。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一项都明确标注管理者的责任规范,并且对管理者的支持管理水平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价,发挥领导作用,保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一定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工作。对监测站全员的参与意识和制度管理化理念的强化工作也要开展,保证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经验,不断加强技能的培训,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2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质量的保证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制度,只有尽快修订和完善制度,明确管理机制、职责、工作内容和基本的要去,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度可依,彻底改变制度与实际的不匹配。建立定量考核、质量巡检和实时监测,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法制观念摆正检测结果的严肃,树立起监测信息的法律威慑,促进质量管理过得有效开展。

2.3完善监督制度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水平;环境质量维护;工业污染

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内涵分析

正是基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项目的平衡关系研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管理机制的实效性,就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维度,积极应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和相关措施进行细化处理和集中监管,不仅要保证监测信息以及数据的科学性,也要对其精密性和可比性进行系统化分析。技术人员要强化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认知,并且对系统的完整度进行细化分析,在认知到质量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的实际价值,积极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为管理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坚实动力。在环境监测项目运行中应用全过程质量管理结构,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并对相应工作岗位进行细化分析和综合处理,也能有效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干扰因素对于环境监测项目的不良影响。只有实现监测结构和数据的完整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监测水平缺失

在环境监测机制应用过程中,环境监测机制的应用若是遭遇监测基准缺失,就会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不理想。正是基于我国环境监测机制运行时间较短,无论是质量还是整体监测水平都存在缺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处理。其中,监测部门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技术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运行标准落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测工序不符合要求以及应急设备和预案缺失都会影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检测水平。除此之外,在对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忽视检测过程而只是关注检测结果也是导致其整体管理效果缺失的主要问题。

2.2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监测制度缺失

在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相应问题进行集中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管理效果。但是,相应的管理结构和管理维度并不能有效适应管理要求,在实际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相应的体系缺乏完整度,且具体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流于表面,相应的管理维度以及管理要求缺乏实效性。环境监测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无法符合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没有建立全员参与机制,也就导致实际工作中依旧运行传统单一化管理模式。相关管理人员没有质量管理意识,对于环境监测效果和效率的认知也存在缺失。质量监管人员不能对管理体系以及制度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也就导致整体管理维度和管控系统之间存在脱节。

2.3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缺失

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建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系统化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满足其动态化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整体管理维度的有效性。但是,在环境监测项目运行时,信息化技术的运行效果并不好,不仅检测设备较为落后,相应的检测技术也存在漏洞,这就导致相应的检测机制缺乏专业性,并且检测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加之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创新性,没有构建动态化的信息管理机制,也是致使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3.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优化升级质量控制模型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相关项目维护人员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集中管控,建构系统化管理模型和控制维度,从而顺利升级整体管理机制的体系效度。第一,由于环境监测过程的环境和点位确定较为困难,需要技术人员对不同采样项目的周期以及频率进行有效管控和综合审定,并且结合实际需求,运行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控制模型,保证采样管控机制贴合实际需求,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采样方案,保证项目运行进度贴合标准化流程,积极落实程序化采样工作,也为了进一步顺应参照标准进行系统化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采样工作开展进程中,要结合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切实维护样品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建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型;第二,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积极落实质量检验机制,并且严格把控相应制度的完整度,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同时,确保环境治理方案贴合实际,也为数据稳定性和科学性奠定坚实基础。

3.2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优化升级监测人员素质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的效率,就要积极落实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监管力度和控制效果。在实际人才培训项目建立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实际需求,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技术人员能将质量至上作为基本的工作原则,提高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内化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模型贴合实际需求。只有提高整体监测数据的完整度,才能真正落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另外,针对检测人员的素质培训项目,要积极落实阶段性专业能力优化培养机制,并且结合相应培训项目进行集中考核,以保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得到优化提升,优化管理效果和综合质量水平,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优化提供动力。

3.3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优化升级质量管理制度

只有建构系统化的质量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整体管理项目的实际质量,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构系统化的管控维度,确保质量检测效果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对于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来说,只有保证监测质量项目的维度得以有效提升,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整体项目的质量和综合水平。第一,要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质量监管机制,并且在监管机制中,针对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集中标注,以保证相关人员能对自身行为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且根据相关运行维度监督自身行为;第二,要积极创设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保证其实际价值,利用监测质量抽检制度提高管理质量的验收效果,进一步对管理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以保证其整体管理模型和管理要求之间的契合度,从而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模型。另外,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构切实有效的环境监测评估机制,保证管理维度和管理要求能得到有效运行和监督,真正实现全过程质量监管项目的完整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和管控维度,确保质量管理以及环境监测项目的实效性。对于环境监测项目来说,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技术人员有效采取维护机制,确保监测水平和监管力度得以同步升级,也为我国环境监测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影.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17).

[2]王晖.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13,19(12).

[3]谢婧.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化工管理,2014,42(21).

[4]徐瑾.浅谈全过程质量管理对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9(12).

[5]况昶,程声通,谢卫,等.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环境科学学报,2013,19(4).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我国,环保法,年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适时地引导。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制度方面的障碍,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观”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依旧极为突出和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障碍,寻求排除这些障碍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为,我国环保法所确立的年检测制度便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制度障碍之一。基于此,我们拟就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浅加论析,以求为我国环保法的完善及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略尽微力!

一、我国环保法中的现行年检测制度及其弊病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公国务院和水果内、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环境状况公报。”[2]据此,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是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组成的。所谓环境检查制度,就是指由环保主管部门及其他的相关职权部门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并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单位或个人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而所谓环境监测制度则是指特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环境标准对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制度。[3],我国的年检测是以环境检测为主的,在此基础上,由法定的环保职能部门每年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排污单位和个人的排污状况进行执法检查。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年检测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弊病:

(一)年检测的对象不包括个人

《环境保护法》第11条在规定环境检查制度时,仅规定环保主管行政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并且也只规定了排污单位对检查进行配合的义务,然而,却没有规定对排污的个人进行检查,也没有为排污个人在配合检查方面设置任何任务。我们认为,这是我国环保法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要缺陷。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也已经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一类重要主体,例如,城市中的各类小地摊的摊主、养殖户、机动车的驾驶员等等,这些个人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正在日益影响着我国的环境。然而,我国现行环境年检测制度却并不适用于这些对象。我们认为,这在客观上纵容甚至刺激了某些排污个人的排污行为,是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大失误。

(二)年检测依据的标准过于落后

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测时必须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来进行,但由于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很多环境标准都无法适应环境检测的需要。例如,在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还在适用1982年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而在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也还在适用1980年制定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由于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仅与我国当时环境问题的状况相适应,因此,现在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年检测,不仅会导致标准过低,无法使排污主体得到本应有的惩治,且也极易使人们对我国环境执法的力度产生怀疑。这已成我国环境年检测的又一个弊病。

(三)在责任承担上重罚款轻防范

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据检测结果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时,往往都将罚款作为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违法排污者受到惩戒,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4]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只要一次性缴足罚款,就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不少排污大户能够随心所欲。这种在责任承担上的重罚款而轻防范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防治环境污染,且极有可会放纵企业排污,加重环境污染。

(四)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由于没有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我国在环保的机构设置上极不健全。目前,“在全省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中有近半仍归口建设部门,地市一级则更多。”[5]而这一点不仅使我国环境年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并直接影响了我国执法队伍的建设。此外,在我国某些环保机构特别是地方环保机构在进人问题上,由于把关不严,或屈从于各级政府的人事安排(如在本单位安排某些军队专业干部等),使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这些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素养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些具体案件,或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利害去处理,或相互推诿,使违法执法、执法不当或怠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6]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年检测公正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环保法中现行的年检测制度的上述弊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修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年检测主体的规定

具体而言,应当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4条的规定,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的规定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是完善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的立法客观需要。

(二)适时更新现行的环境标准

针对不少环境标准已经明显落后于我国环境保护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当对现行的各类环境标准进行及时清理,制定新的、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的、相对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并废止那些已经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而失去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的标准,以便提高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能够依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对排污或个人进行年检测。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需要。

(三)在责任的承担上,要更注重某些防范性的惩治措施

具体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检测结果确定排污主体的责任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多重视并采取那些更易防范环境污染的惩治措施,例如责任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等,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环保法的规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罚代刑”,偏袒或放纵相关责任主体。

(四)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

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之外,我们认为,还应当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具体来说,应当设立环境执法责任制,以环境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作为对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的标准;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人员的与培训,使其具备环境执法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应当说,这也是加强我国环境年检测,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以加促我国的需要。

注释: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4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1条。

[3]参见肖海军编著《环境保护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

[4]更为重要的是,罚款往往还会与执法者的奖金等相挂钩。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强化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境监测是针对相关环境污染环节的监控、分析,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正确决策性意见的基础依据,是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提升社会生态效益的前提。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它通过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测定,以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和判明环境质量的好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均为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污染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指对各种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原则

实用性原则、经济原则、代表性原则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三大原则。其中,实用性原则是指监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监测数据以实用为主,而非越多越好;监测手段强调精准、实用、可靠而非单方面先进。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前提下确定技术装备和确定监测技术路线。代表性原则是指监测样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还存在部分问题,如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监测技术不够先进、监测工具精密程度不足、环境质量分析不全面、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准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极大影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影响政府正确决策的制定,因而为了规避此类问题,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严格管理,使监测部门对自身肩负的职责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改变对监测工作的懈怠态度,主动完善人员配置,购进精密监测仪器,学习先进的监测技术,按照科学的监测步骤的来开展工作,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现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当今社会,城市化步伐加快,而人类文明进步却没有与环境发展同步。高速经济发展产生数量庞大的废弃物,而环境治理的措施滞后,城市环境污染日渐加重。尤其以乡镇污染变现更为突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滞后也表现在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上。据调查,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不足。有些环境监测人员管理中存有有很大的缺陷,没有很好的自我意识,难以真正的实现质量上的控制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控制模式单一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起步比较晚,因此存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结构单一的现象,质量管理控制缺乏有效性。这种情况也导致监测工作人员缺少自我监督意识,缺乏对质量监测管理体系的整体性认识。要想完善体系结构的全面性,必须整合优势资源和相关信息,革新单一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管理质量。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保障不足

一是,新的监测技术还没有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式,比如有机物监测技术的运用;二是,自然环境中一些新的需要监测的领域,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对其进行监测质量管理;三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科学技术应用较少,许多先进信息技术产品没用应用到实际监测工作中。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环境监控和检测一定要精确地说明目前环境品质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样就要加强自身品质的创立和增强品质的监管。所以提升监控和检测的品质,增强全面系统的品质监管任务,已经是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中的一项重点。

加强品质的监管思想

提升品质监管标准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品质监管的思想。因此,要经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品质的监管思想,推动品质的监管任务。

(1)品质监管任务的重点是提升高层人员的品质监管思想以及梳理好监控和检测任务与品质监管之间的联系。

(2)要增强全体员工的参与思想,建立合理的监管观念。

(3)要更好的完善品质监管单位、安排专业的品质监管人员,而且要确保品质监管人员的素养和工作经验。并依据监控和检测区域的扩展和要求,持续增强品质监管思想和监管技术的培养训练,这是为了更好的对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任务提供保证。

2、完善品质监管体系

有效的系统的监管是品质得到保障最主要的方法。

(1)为目前任务和情况发展的要求,应该尽早的修改和健全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保障监管规定,确定主要任务内容、监管责任和监管体系等,让品质监管任务有规定可以依照,改善当前体系与具体要求不相符的情况。

(2)应当尽早健全每个监控和检测任务区域的品质监管体系,并且增强不同监管体系实行状况的督查工作,转变当前每个监控和检测区域品质监管体系创立不平衡的状况。

(3)应当加速适应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品质监控考评体系的探究,同时尽早成立相应的评定模式,更重要的是增强整个监控和检测过程中的品质监管体系。

3、健全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监控和检测是劳动者在认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单独行动。所以,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和成立品质监管体系一样重要。应当更好的成立、完善监控和检测品质监督管理考评工作,成立品质监管的考评制度,展开各种品质监督管理行动,如查验品质、考评质量监控和查看品质监控体系运转状况等,逐渐健全监控和检测品质的监督管理工作。

4、完善品质监管保护办法

(1)要确保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要保障品质监管实验室的设施,保障检测仪器的购买。国家应当将这项资金归入到年度固定经费中并规定只能用在这一项中。

(2)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物质的开拓程度,尽早成立分析体系,尽量填补其他区域没有的标准样品,如生态、海洋、大气降雨、有机污染物等,扩增现今拥有的标准物质适合使用的区域,努力开拓探究途径、提升分析能力和水准、增快拓展的速度,从而符合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

(3)应当更好的健全监控和检测准则,有体系地整理、修正和健全现今拥有的环境监控和检测准则,有规划地弥补全新的监控和检测区域中监测准则的空白。

(4)应当确立环境监控和检测仪器设施准许进入的体系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尽量改善当前仪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品质好的与品质坏的混杂、精确性能和安定性能各不一样、检验的依据不一样、不一样的仪器之间不能够比较以及市场服务不符合标准等,所以就要做好监控和检测的硬件品质监管。

结束语

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通过这些年的完善,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不能够达到目前环境监控和检测任务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继续增强环境监控和检测体系的建设,改善有关的品质监管准则,并且完善品质监管的保护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国家环境监控和检测的品质监管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善兵,张恩平,王超.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海峡科学,2011,(60).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环境检测;设备管理;建议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含量和排放量的检测,并且时时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跟踪,最终确定人类居住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保护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简单地说,通过对环境监测,了解人类居住的环境水平,它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在早期的环境监测中,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化学分析的方法,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变化快,因此通过取样分析出来的结果含量很低,使用的单位一般为ppm或ppb,这个阶段被称为污染源检测阶段。从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知识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因此对环境的检测不仅要对污染源的监测,也要对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这个阶段被称为环境检测阶段。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70和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自动检测阶段。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对于声、光的监测等。2)化学方法: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3)生物方法: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响。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环境检测的手段越来越多,采用检测仪器设备的方法异军突起,由于检测仪器设备具有操作简单,监测数据精确,读取数据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如在线监测设备、大气监测设备、噪音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臭氧检测设备等。下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1.1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巡检问题。大多数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安装的地点都在室外,或者环境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经受着自然界的风吹雨淋日晒,一些精密仪器在安装其单独修建的建筑物内,因此这些设备是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但有些单位为了减少开支,只是安排其它部门的人员进行兼管,不能按时进行日常的巡检,也没有日常的巡检记录,室外安装的部分不能及时的清洗和清理,室内的环境不能及时的保持,灰尘不能及时的清扫,严重的影响了检测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的在线监测的探头和电磁流量计的探头被杂物包裹,室内安装的检测仪器设备到处是灰尘等,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1.2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问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一般分成硬件维护保养和软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些环境检测单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管理,如一些室外安装的设备不能及时的除锈和除杂、对一些线路不能及时的维护、对机械部分不能及时的维修保养;软件部分不能及时维护和升级等,造成检测结果的失真或者不能正常的检测。

1.3一些已经过期老化的设备不能及时的报废。由于一些单位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一些过期老化的检测设备不能更新换代,仍然在继续使用。随着我国对环境检测力度的不断加大,检测精度也在不断提高,一些老式的检测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监测的要求,如果你能及时的更新换代,不能起到对环境的检测作用,检测精度也达不到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同时目前我国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项目不断增加,因此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2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一些的建议

2.1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巡检力度。对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巡检是检测设备管理中的一项比较重要内容,通过对检测设备的巡检,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将设备事故隐患及时的消灭在萌芽中,使检测设备长期正常的运行。按照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管理要求,检测仪器仪表设备要由专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对检测设备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的巡检,在巡检中,对硬件设备要及时的清理和维护,如放置的位置是否保持着正确、是否被杂物包裹、线路是否正常连接、线路有无歪曲现象、机械部分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油位是否正常、供气和供水是否正常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的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及时的上报有关部门,防止检测仪器仪表设备出现突发事故的发生,影响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巡检过程中要认真的做好巡检记录,如果对某个环节进行了检修,要认真填写检修记录和注油记录。对软件部分的巡检也要按时进行,对软件部分的巡检一般为每天一次,由仪表管理人员对软件进行巡检,在每次巡检过程中,要认真做巡检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上报,保证软件部分的设备正常工作。

2.2加强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不仅可以减少检测设备事故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要制定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如一些易损件的备用计划、注油计划、小修、中修及大修计划等,在检修和保养过程中,要对硬件设备进行认真的维护保养,如对一些检测设备进行清灰、认真的擦拭、注油、更换配件等,杜绝带病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管理人员相应的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对检测设备进行维修。在软件的维护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相关的程序进行升级和维护。通过对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检测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

2.3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要及时的更新换代。对检测仪器表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测工作,对一些不能使用或者过期的检测仪器仪表设备要有计划的进行更新换代,对于大型的环境检测设备在申报前,要对设备申报的规格、型号、精度和功能要进行认真的论证,经过论证后进行申报,采购部门要按照申报的规格型号进行采购,采购回来后要做好入库、检测工作,并做好检测设备的归档工作。目前仪器仪表设备是环境检测的主要工具,为了使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检测设备的各项管理,按时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保养等,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稳定、连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莲芬.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26-27.

[2]何军.新时期基层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1):57-58.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计量检定校准计量器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计量检定是指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是一项法制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是统一量值,确保计量器具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是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的重要形式,是对全国计量实行国家监督的一种手段。

校准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领域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整个计量立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全国量值的统一,首先反映在计量器具的准确一致上,计量器具不仅是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且是计量部门提供计量保证的技术基础。

环境监测是一项十分系统并且相对复杂的科学技术工作,其作用就是收集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可比性的综合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服务和保障。良好的环境监测水平,对于环境的综合治理来说,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环境监测结果是否准确、可靠,需要通过科学、快速、准确的检测仪器进行评定。然而环境状况监测仪器及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监测分析到的数据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监测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政府监管部门对环境管理、环境规划、实施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指标考核、环境工程、监视污染源排污和评价治理措施及效果验收服务的判断和决策。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环境应急预案、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计量器具、计量仪表的检定与校准,只有经过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和计量仪表才能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否则所测试的结果将是“天文数据”,无法确认。

比如对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的监测,分析方法: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在分光光度计及其它条件没有误差(或在允许误差内)的情况下测得的一组数据及所得的回归方程见表一。

分析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情况:

名称:二氧化硫(甲醛法);编号:206044;标准值:0.632±0.031(mg/L)

取样体积:10ml;空白吸光度:a0=0.040;样品吸光度:a=0.296-0.044=0.252

将吸光度a=0.252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5.727;计算样品浓度值为:C=5.73/10=0.573(mg/L);对照标准样品标准值得结论:环境标准样品分析值合格。

但是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λ)没有检定或校准,波长误差超出允许误差-2的情况下:光度计指针在λ=577nm处,而实际波长是在λ=575nm处;如果其它条件没有误差(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在使用同一台光度计,同一个样品,同一个分析人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测得的一组数据及所得的回归方程见表二。

标准工作溶液浓度:4.00μ

分析同一个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情况:

样品吸光度:a=0.294-0.044=0.250

将吸光度a=0.250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5.659;计算样品浓度值为:C=5.659/10=0.566(mg/L);对照标准样品标准值得结论:标准样品分析值不合格。

从以上两次分析结果来看,一旦仪器设备出现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在其它相同的分析条件下将会出现不同的结论。

正所谓“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计量是质量的保证手段”,今天的社会,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所以监测仪器、设备等计量器具的检定与校准是保证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的保证。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措施。那么该如何保证监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合格,并且使其所测试到的结果准确、可靠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立仪器设备(含自动在线等集成的仪器设备系统)的管理程序,确保其购置、验收、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均受控。

②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应有量值溯源计划并定期实施,在有效期内使用。

③仪器设备按时检定,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并且国家有检定规程的仪器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检定。

④仪器设备及时校准,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或尚没有国家检定规程的仪器可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校准,也可以自校准。自校准时,应有相关工作程序,编制作业指导书,保留相关校准记录,编制自校准或比对测试报告,必要时给出不确定度。校准结果应进行内部确认,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⑤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志表明其状态。

⑥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维修后恢复使用前、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返回后,均应进行校准或核查。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带至现场前或返回时,应进行校准或检查。

⑦对于稳定性差、易漂移或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以及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内进行期间核查。

⑧所有仪器设备都应建立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档案包括购置合同、使用说明书、验收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维护和维修记录、报废单等以及必要的基本信息。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8

1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废水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废水检测管理当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正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水检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

1.1验收废水检测不够广泛

目前我国在的相关规定当中针对废水检测成果的应用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而各个部门在环境检测管理中没有应用验收废水数据,这种情况造成偷排污水等现象出现,以此造成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背离。

1.2区域项目环境监测没有重视

针对所有工业项目来说,非工业型建设项目的排污情况比较简单,不过如果从环境、生态保护以及低碳经济的角度来看,还是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但是工业园开发区类型的项目将生态环境在影响面上很广的特点突显出来,因此,环境验收检测不仅需要检测其排污达标的情况,还需要开展一些生态调查,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发放一些有关生态方面的调查问卷。

1.3资料档案不完整

环境保护资料档案主要是应用与落实各种制度以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资料档案能确保完整,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过在项目实际施工当中,其企业环保资料没有进行归档整理,多数是在检查之前临时准备好,以此在很大程度上使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将环境评价的资料予以保存,不过却单单缺少了环境保护设施的资料;项目建设高层管理人员缺乏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对环保的态度上也单单是为了过验收的关。

1.4验收监测人员专业性不足

环境检测作为一个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不过就针对项目验收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将生产工况、工艺流程、运行状态等方面都要把握好,只要这样此案呢对排污量及规律及时有效的掌握。所以,在现场勘察之前,监测人员需要认真的研究污染处理设计及环评报告,尤其在现场进行勘察时,要反复的核实资料,如发现有较大的变动,要及时上报给环保部门,以此确保能将变更手续进行及时的补充。

2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对策分析

上文已经对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重点来针对问题探讨一下解决的对策。

2.1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提升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有效提高,同时需要依照相关执行标准来验收废水检测,而且行为规范也需严格的遵守,全面对检测项目中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废水检测时所有的资料记录进行验收。

2.2企业环保意识需提高

环保部门要将环保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并且定期展开一些环保的培训,其中包含了环保技术、环保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必须要让单位领导人能了解到“三同时”的重要性,也要让企业了解到环保验收工作不单单只是排放污染物,同时还需要对环保规章制度的建立引起重视,将环保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2.3监管质量及力度需提高

有一些环境保护问题基本体现在平常的监管当中,要长期不断的促进。有一部分企业对环保管理重视主要是因为要顺利的通过环保验收,而验收工作结束后会忽视环保管理工作。比如像污水废水设置的维护、展开监督检测等相关情况的检查。而环保主管部门要将日常监管质量不断提高,使监督力度能大力加强,不仅如此,还需要将惩罚力度加大。

2.4环保验收意识要提高

相关环保部门需建立科学的论证体系,在整个环境评价中,环评单位必须要有效的论证相关环境保护设施,不能对环保设施当中存在的先进性太过强调,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此达到经济及环境效应的共同进步。在构建项目的审批时,针对一些较为敏感的项目、污染严重的项目,风险很大的项目以及影响生态的项目,必须要对其要求,需展开项目环境监察。环保部门需将相关环保的控制过程不断加强,以此促使环境保护的监察工作能有效完成。

3结语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能力验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85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室内环境检测机构检测能力验证工作,不仅是质量监督检验行业进行行政管理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补充措施,用于实验室性能评价和分析人员的技术评定。北京市建委文件“京建质[2007]545号”规定,北京市室内环境检测机构检测能力验证于2007年8月进行。这些能力验证结果将作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判定已认可实验室技术能力和实验室认可资质持续有效性保持的重要依据。就实验室自身发展而言,可以通过能力验证活动了解其他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及发展状况以提高自己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

2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例如设施与环境条件、检验方法、仪器及设备、试剂、样品处理方法、检测人员等。检测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每个环节和每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精确的控制才能客观准确的完成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2.1设施与环境条件

实验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的粉尘等周围环境的不同不仅对样品有影响,还影响检测试剂的纯度和设备的灵敏度,所以在检测中要注意室内设施与环境条件的影响,控制环境条件符合能力验证测试要求。若有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认真阅读能力验证计划以及样品说明,找出可能影响本次样品分析的特殊实验环境和条件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确保本次分析样品环境条件能符合分析测试要求,并保证样品在保存期内完成本次能力验证。

2.2检测方法

同种待检测物质可以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中的,规定涂料中苯、甲苯是填充柱测试,内标为正戊烷,但是也注明可采用正庚烷为内标等,而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附录e来测试样品中的苯和甲苯,而附录e中包含气体外标法和液体外标法,又分为热解吸后直接进样和手工进样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精度完全不一样。因此,要根据结果检测精确度要采取合适的检测方法。

2.3仪器及设备

在正常情况下,总是不可避免存在由于检测仪器造成的误差,但是可以用有效的手段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如实验中的计量器(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比色管、微量进样器)都应在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校准。有些仪器如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还要在每次使用或者使用一定的时间后校准才能得到准确可信的结果。对于分光光度计这样的精细分析仪器,要注意测试盲样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不仅测不准式样的浓度,还会对仪器的精确度造成影响。在测试之前要认真研读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4试剂

试剂的纯度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室内环境检测的物质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等级的检测试剂。例如在检测甲醛中,根据《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检测中用的试剂为分析纯,而且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对试剂的污染,避免对后续的实验有影响。同时,化学分析所常用的溶剂—水的使用也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有的要超纯水而有的采用普通的去离子水就满足要求。

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待测物对于在测试中所用的标准物质有不一样的要求。如涂料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所使用的试剂均为色谱纯级别而甲醛和toVC则使用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物质研究所所提供的标准物质。标准试剂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校准才能使用,同时在采购标准试剂时要在正规可信的商家和机构购买,并使其出示标准物质的证书,在出现问题时能追溯到试剂的生产源头。

试剂不恰当的保存方式也会对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影响,必须按照的保存要求正确处理。常见的试剂如甲醛在常温下保存,苯、甲苯和正十一烷需要冷藏。

2.5样品处理

在室内环境检测中有些样品的特殊性质使得这些物质不能直接进行检测,而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手段。对于易挥发的物质,在开启后必须立即检测,同时在保存时采用如顶空瓶等密封保管以免挥发后影响真实的浓度。涂料样品要使用合适的溶剂溶解稀释后才能检测。

在使用iCp或者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时,要注意保证待测物的浓度在所绘制的标准曲线的范围内,太稀了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检测出来,太浓了不能落在标准曲线上不准确。而且要对式样进行多组测试,按照统计学的思想进行结果处理以求保证未知样品的准确性。

2.6人员素质

在检测过程中,即使大部分的检测依靠仪器完成,但是也是在人员的操作下进行的,检测的每一个步骤都少不了一定的人为因素,所以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仪器的精确度影响更大,所以可靠的检测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检测人员,专业的检测人员是保证可信的检测能力的先决条件。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一定要保证的,他们必须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证,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才能进行检测工作。同时,检测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心理和道德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工作中首先应选择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善于总结、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作为主检人员,尽量避免偶然误差发生。由非专业检测人员从事的检测机构,获得能力比对验证满意结果的几率比较小。参加能力比对验证,检测人员必须树立责任心,以及增强对比对试验的重视态度。通过这样的能力验证,可以折射出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树立技术服务于人民和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

结语

室内环境检测能力的保证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在检测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环节,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可以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技术、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人员素质。在检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进行操作,对每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造成的误差消除到最低水平,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与培训可以提升了检测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对检测过程查缺补漏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保证得到的数据有效、科学、准确和高效。

参考文献

[1]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S].

[2]GB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S].

[3]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

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环境,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环境检测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环境检测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减少误差,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的研究探讨具有迫切性。

二、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对策浅析

1.采样

采样环节的操作将对检测数据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采样方法不正确则不可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即使在后续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也不行。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均匀性以及稳定性,所以应对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周期、采样频率、采样方法、采样仪器以及当时的气象条件进行精准的把握。

(1)采样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以空气样品采集为例,采样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如下:一、使用到动力采样器时,需要在采样之前保证采样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二、采样系统在流量方面需要保持相对稳定。采样前后采样系统的进气流量不可以有超过百分之五的误差,可使用一级皂膜计对其进行检测;三、同批次采样中,保留两个空白采样管,和其他样品管接受同样条件下的检验,即采样的空白检验,若出现空白检验都不合格,则可宣布此批样品作废;四、计算浓度的过程中需要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体积;五、对采样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日期、地点、大气压力、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要求采样者签字确认,然后将这些资料和样品一起送到实验室;六、采样工具要专业,采集流程要规范,“检测申请单”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并有被采单位的有效签字,样品保管要得当;七、样品采集至少需要两人参加,防止弄虚作假。

(2)样品保存的技术措施

品保存包括三大方面,分别是运输过程、储存容器以及储存条件。如果在保存环节出现问题,则有可能造成样品污染、变质以及质量损失等情况。保存样品时,首先要保证容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其次要保证容器不会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第三要保证容器不会对样品产生吸附作用。在室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时,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当天便能做好全部的分析工作。做保存处理的样品在样品形状以及数量方面都应符合保存的一系列规定,并留下相关的详细,如送样人、收样人、样品名称、编号以及保质期等。一般样品的保存期为半个月(自报告之日算起),特殊样品的保存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

2.检测方法

(1)标准检测方法的制定

检测同一样品时,如果检测方法存在差异,那么检测结果也是有所区别的,通常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不同的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干扰因素以及操作要求等各个方面是不同的。环境检测的重要性与严肃性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因而需要对各个项目的检测方法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制定出一套对应且标准的检测方法。标准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因而通常由权威机构组织专业人才编写。只有做好标准检测方法的编写和执行,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平行性以及再现性,最终做到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当然,使用标准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也允许存在极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另外,检测的准度和精度还要充分考虑技术、仪器等方面的硬性条件。环境检测工作和国家政策、经济息息相关,且在技术性、严密性以及连续性等方面要求较高,所以,有必要保证样品检测方法按照标准进行。

(2)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检测方法一定要选择得当,否则将导致检测无效的结果。选择标准检测方法时,首先要确认该方法在准确度方面是否可靠,其次要借助权威机构、实验室以及专业人士的力量来完成检验工作。

对同一种指标进行测试,各个实验室应该使用一致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要在采样环节保持统一,能够满足环境标准所给出的准确度。除此之外,该方法在控制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方面应该效果明显。要充分考虑运用该方法时可能产生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取样方法、样品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气体样品采集后是否具有规定的稳定性,被检测物的测定效果是否会受到其形式的影响等。将检测方法确定之后,对检测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解说,防止操作不当的产生。

(3)检测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当检测方法需要更新换代时,应该与原先的方法做对比,且在对比方面具有连续性。另外,还需要对新的检测方法进行精密度检验和准确度检验。

精密度检验。一般检测方法是存在标准差的,所以通常使用多次检测的方法予以解决,最终得到精确的结果。多次检测后发现检测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重现性,说明该方法具有代表性。如果新的检测方法和原先的检测方法在精密度方面极为接近,则认为新的检测方法可以相信。实验室环境下,新旧检测方法比较时,不仅要比较样品,还要比较现场气样。每一份待检测样品都应该做平行检测。新检测方法可能受到的干扰要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

准确度检验。在样品中添加若干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然后进行回收率的测定。各个浓度的标准物质在测回收率时需要重复测定7次,然后取平均值。通过测定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可以对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进行检验,还可以同时对精密度进行检验。使用某个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时,若对它的可靠性存在质疑,那么便可采用回收率法进行检验。所以,回收率法可以用来判别某个检测方法是否适合用于检测实验,是一种消除怀疑的手段。回收率法的具体操作与注意事项:在若干份样品中添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值得注意的是每份样品的量要和正式检测时的取用量相同,被测物的量也要适中,一方面能够避免分析方法误差极限的问题,另一方面被测物和样品总量需要控制在标准系列的范围之内。

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监测工作对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而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在保证监测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监测工作的积极性,环境监测工作才能长足发展。一位优秀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必然要十分熟悉相关领域的监测方法和程序,具备环境监测方面的必备知识。要努力搞好全员培训,加强包括继续教育、岗前培训等培训形式在内的培训体系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监测人员尽快掌握监测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要多渠道争取支持,保证地方政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需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辅导。另外,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尽量采取老技术员一对一帮带方式,进行岗前培训指导,使新同志很快熟悉业务,协助老技术员承担起部分业务工作。

4.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状况评价体系会对环境监测工作起指导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确立环境监测的方向,为环境质量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事实上,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更有助于阐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弄清楚环境要素的污染破坏程度、影响范围等内容。在建立环境监测工作评价体系时,要严格遵循宏观统一与局部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重点评价项目、指标、方法的统一,增强结果的可比性。同时,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项目、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要致力于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环境测评,通过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形式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规范;要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采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完善环境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环节。以后,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和考核机制,开展包括质量巡查、同步监测、实验室比对等在内的质量监督活动;要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网络,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负责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其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

三、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因素分析,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奠定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要不断采取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检测标准,提高检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正德环境对现场泄漏检测应用的影响及其控制汽车工程师-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