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5:01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也在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逐渐完善,并且在工业生产和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业生产和机械制造质量,已经引起了我国工业生产人员的充分重视。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智能控制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控制目标,实现生产制造,智能控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控制程序和控制主体上。目前,工业行业对于工业生产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工业生产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数控管理非常困难,无法控制工业生产的质量。通过智能控制来代替人工操作,能够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的优势,有效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问题,取长补短,使工业生产的质量更高、效率更快。因此,如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值得广大工业人员深思。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又被称作为机械电子学,主要指的是把电子电工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信号变换技术、接口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机械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综合性技术。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来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电子装置、计算机装置和机械装置,而软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伺服传动技术。其职能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处理部分、动力组成、感知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和机械运动部分。

2智能控制的概述

2.1智能控制的定义智能控制主要指的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智能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自动进行操作,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相关智能操作,提前下达指令或程序,才能模拟人类智能。智能控制相对于传统人力控制来说更加复杂,但是能够更好地完成控制任务,达到控制目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控制将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运用智能控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控制无法完成的复杂控制任务,智能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一些高危操作,只需要设定一段程序,机器就能够自动代替人力完成操作。传统控制属于智能控制的最初阶段,在智能控制中包含了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相互结合,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信息学、自动控制学和人工智能学等多种学科建立起来的。2.2智能控制和传统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比优势智能控制是在传统控制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为了让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更好,逐渐在控制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控制系统走向了智能控制阶段。和传统控制相比,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具有这样几点优势:(1)智能控制比传统控制更加高级,是传统控制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智能控制的结构比较开放,分为各个等级,能够对分布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同时,利用智能控制来处理信息,更加精确,能够全面优化控制系统的功能。(2)智能控制系统中包含了众多学科,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信息学、自动控制学和人工智能学等多种学科建立起来的,所以智能控制理论体系非常完善,同时对于传统控制而言更加成熟。(3)和传统控制相比较,智能控制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范围,智能控制能够解决机电一体化中对于控制对象不确定性的问题,安全、可靠地达成控制任务,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控制效果。(4)智能控制和传统控制在使用方法上存在差异性,只能控制主要通过数控模型来进行混合控制,而传统控制主要通过运动学模型来进行控制,智能控制能够模拟出多种控制方式,适应各种控制环境,对于现代化工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智能控制中还包含了传统控制理论,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传统控制来完成,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就可以结合二者的优势,来发挥最好的控制效果。2.3智能控制的特点和类型综合而言,智能控制主要具有这几种特点:第一,智能控制的组织性明显;第二,智能控制的结构变化显著;第三,只能控制具有非线性特点;第四,只能控制能够满足目标的高质量、多元化需求;第五,智能控制能够从总体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第六,智能控制包含的学科种类非常齐全;第七,智能控制比较先进。智能控制主要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分级递进智能控制系统;第二;复合式智能控制系统;第三,人工智能型控制系统;第四,进化型智能控制系统;第五,自主学习型智能控制系统;第六,专家型智能控制系统;第七,组合结构型智能控制系统。2.4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智能控制系统的组织功能和适应非常强大,这也是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计算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个部分相互依存,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智能控制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阶段,逐渐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兴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控制系统一定能得到高速发展。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近几年来,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运用于数控领域、机械制造领域、机器人领域和建筑工程领域,下面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3.1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数控领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产物,数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进步。目前,工业生产对于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数控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数控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能够提高数控系统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为了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必须建立数控模型,结合应用传统控制理论,但是对于数控模型信息模糊的位置,必须运用智能控制才能精确控制目标。在数控系统中设置安全诊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来对数控系统中的信息数据进行检测、预算,从而全面提升数控系统的预测和控制功能,进一步完善数控系统。3.2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机械制造是主要目的,而机械制造的前提就是应用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制造是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主要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这也是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主要应用方式。面对更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传统控制技术已经无法发挥其作用,在现代化机械制造中,有许多复杂难以预测的数据,无法通过脑力运动来计算,必须合理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模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数据模型,通过传感器来传达信息,进而通过智能控制技术来预测处理动态模拟信息。在机械制造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对机械的故障风险进行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机械制造的动态过程,利用智能传感器来采集信息数据。3.3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模糊控制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其操作功能多种多样,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功能,必须充分运用智能控制系统,使机器人的智能传感器和视觉系统连接起来,这样在行走和搬运物品的过程中,才能自动规避障碍物,并由机器人自行设计合理的路径规划,完全模拟人体行为,来进行各种工业操作。同时,智能控制能够丰富机器人的知识储备系统,让机器人具备人工神经网络,具备逻辑思维,适应各种工业操作,把智能控制和工业机器人结合在一起,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业生产质量。3.4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而智能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智能控制,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在建筑物内部的照明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能够对照明时间和光照强度进行智能化调配,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能够让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在建筑物的火警装置中采用智能控制,通过计算机联网通信,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来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火灾险情,可以及时传达给主机系统,进行智能化处理,智能化预警机制能够提醒居民撤离,并把信息传输到火警部门的监控电脑中,火警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救援火灾。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效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智能控制和传统控制相比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的作用,必须加快智能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融合应用。

参考文献:

[1]曲百峰.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33.

[2]肖攀,董硕.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187.

[3]王睛睛.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智能控制的有效应用的几点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5(8):261.

[4]顾子旭.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智能控制的有效应用的几点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5(6):183.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研究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农业与工业对象具有多层次、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给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为机电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的一大课题。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支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械技术,二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三是系统技术,四是自动控制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六是伺服传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运动组成要素;三是感知组成要素;四是职能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结构耦合;二是运动传递;三是信息控制;四是能量转换。

二、关于智能控制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面向比传统控制更为复杂、多样的控制任务和控制目的,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泛的适应空间,解决了传统控制无法实现的复杂系统的控制。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一是集成或者混合(复合)控制;二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三是专家控制系统(expertSystem);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学习控制系统;六是进化计算与遗传算法;七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年来,智能控制技术在国内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己进入工程化,实用化的阶段。但作为一门新兴的理论技术,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必将迎来它的发展新时期。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控制发展,开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新篇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必将是以智能化作为主要方向,智能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水平。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神经网络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成很多的智能功能,还需要扩展、模拟、延伸等新的智能功能,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编程、智能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目标,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比如说,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数控领域中难以确定算法与结构不明确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再运用推理规则将数控现场的一些数控故障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获得维修数控机械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三)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机器人所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中,在控制参数的系统中机器人具有多任务及多边变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适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手臂姿态及动作的智能控制;二是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三是机器人在行走路径与行走轨迹跟踪方面的智能控制;四是通过专家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环境进行定位、监测、建模及规划控制等方面的探究。

(四)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通过通信与计算机控制的联网,对每一个时段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照明时间、照明系统的节能、照明逻辑方面的智能控制;二是对建筑物内的空调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比例积分调节器闭环的方式对空调在夏季与冬季使用时的模式进行设置,可以智能地调节空调的风阀,在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能量的浪费。

四、结语

智能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等四项技术的应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常顺利地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从而促进了我国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才智,2011(31).

[2]董勇,谢士敏.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0).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3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作为建筑中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电气工程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很多新的技术开始采用,电气工程中间的智能化技术就大大的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质量。电气工程的施工工序主要是安装控制装置、安装相应的电缆、安装变压器、安装照明装置、安装发电装置等一系列装置,在所有的装置安装到位之后,我们还要试运行,然后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二、智能化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要求的提高,很多的新技术开始使用,智能化技术就是众多新技术中间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GpS技术等技术的集合体。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包括用语言识别系统、语言处理系统、图像文字分析系统、专家系统等。智能技术在控制方面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丰富着其他的系统结构,逐渐的在原来的系统基础之上加入仿生学、自动化等新的知识,构成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既提高了智能技术的整体的可靠性,又提高了它的运行速度和设备性能。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间的应用

智能技术已经开始频繁的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在电气工程设备故障检测和电气工程优化中都是应用的智能化技术。在这些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电气工程设备故障的检测维修速度,对电器工程的优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在电气化的领域中间,电气化的操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才能进行控制。同时还要通过控制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来确保操作的良好进行。(2)电气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电气控制在整个的建筑电气工程中间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实现电气控制的智能化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快工程的进程、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在电气工程中,我们的电气工程需要自我保护,我们通过将GpS的定位系统安装在里面来确定电气控制的线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的计算机智能系统就会自动的传送出运行状况,然后对传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智能化的电气控制。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1)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在控制的中,我们对于系统的智能化检测就能很好的反馈出问题的所在。对于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智能数据的传送,以便进行更进一步的智能监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模糊网络,专家系统等。(2)对于电气的变压器、发动机、发电机等诊断,我们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电气工程中间经常会出现故障,对于故障诊断的不及时和故障诊断的不准确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而传统的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比较的繁杂、检测的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对于变压器,我们的传统方法是检查变压箱的气体,然后对气体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很高的准确率,往往还会出现分析错误,导致故障的分析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而智能化的应用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故障所在。通过人工智能中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来分析,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准确度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进行设备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另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模仿生物遗传的模仿,在运算的时主要是利用生物的进化规律进行搜索,然后对于里面系统的缺陷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通常是采用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优化。(2)除了使用遗传算法和专机系统进行电气设备的优化升级之外,还可以采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设备的优化升级。模糊理论主要是利用物理的方法进行的设备的优化升级,神经网络主要是将计算机中间的算法进行升级,从而提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充分克服了神经网络运算速度慢的问题,并在优化升级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1)从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有些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可行度。但是从整体的人工智能化应用来说,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很多的智能化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实践中间检验它的可行度,现在的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还是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小的步骤。对于现在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将研究理论拿到实践中间来检验。然后将这些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建筑的电气工程中间,为整个的电气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2)从以上可以看出,智能化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中,对于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部分研究的比较的深入,而在其他发展中则相对滞后。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深对于其他部分的智能化,从而整体上推动电气工程的智能化。(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中,要是智能化没有更多的创新,那么肯定会有其他高端的技术来代替智能化技术。因此,智能化技术也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间不断的前进,来适应电气工程的需要,从而将电气工程推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4)智能化技术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在智能化的发展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将其与智能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从而推进智能化的发展,以便对建筑的电气化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化。

五、结语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4

[关键词]在线监测技术;智能;变电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79-01

变电站是供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其工作有效性以及稳定性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我国供电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下文中,将就在线监测技术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应用现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在线监测技术共享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想实现智能变电站与供电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信息数据共享功能,就必须要保证各个系统的数据收集速率保持在一个相同的水平。这样一来,就需要另外建立一个数据信息收集系统,将供电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采集到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对数据传输速率进行统一处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会降低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投入。

1.2在线监测技术的网络选择有待提高

网络连接方式以及数据传输速率,是影响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选择在线监测技术所使用的网络平台时,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加经济、高效的供电网络系统。就当前供电系统中的网络选择方式来看,以太网的选择是比较普遍的。在应用以太网来搭建供电系统的网络系统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网络系统与变电站的兼容性,以确保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其次,在建立网络系统时,必须要根据时展需要,设计具有双向通信功能的网络通道,以保证变电站工作的高效性;最后,就是网络选择的经济适用性,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适当的控制成本投入。

1.3在线监测技术的稳定性较低

变电站主要是用来改变电压的,其工作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电质量。因此,提高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时的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是采用数字信号的模式来传递信息的,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天气状况、气温高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缺失、延时传送等问题,对供电安全造成威胁,降低用户的用电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

2.1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概述

变电站是供电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实现高、低电压的转换,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应用,对于电力传输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对电路的保护都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供电量的需求都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供电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已经是大势所趋。通过智能变电站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在供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规避风险,为我国供电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2.2在线监测技术的相关特点分析

2.2.1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应用

传感器是变电站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元件,它能够实现对供电网络中各类数据的收集,并传输到相应的系统。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数据收集、分析、储存、传送等功能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相对于非智能传感器来说,它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能够有效防止电路中感应磁场的干扰,还能够在保证数据传输准确性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收集速率。传感器的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程序而实现的,不仅能够准确定位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点,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难度,为变电站的高效、稳定工作提供保障。

2.2.2实现对收集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稳定性也变得越来越高。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供电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一体化,实现各组成部分数据的无障碍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防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信息遗失的问题,有效提高供电质量。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供电系统的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我国供电系统的信息处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加大对信息收集系统的智能化研究,实现各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稳定性,才能为我国供电业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础。

2.2.3实现数据传输的智能化

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精确性,是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的基本要求。就当前我国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的发展现状来看,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使用光纤、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前者可以选择以太网来搭建基本的网络环境,作为数据传输的网络通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专用网络,来实现各接入点的数据传输功能。

2.3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建议

在线监测技术是通过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共同实现的。因此,在线监测技术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在应用这一技术时,不仅要注重对先进供电设备的购置,更要注重对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以此来为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保障。

3总结

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率,保证供电稳定性,已经成为当前建设供电系统的基本要求。将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智能变电站中,无论是对数据传输稳定性的提高来说,还是对供电系统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言,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完善以及正确工作态度的树立,积极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我国供电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何智强,万勋等.高电压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湖南电力,2013,(z1):52-54.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5

【关键词】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运用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得到了开发和应用,智能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化的控制手段,它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各领域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在满足不同层次物质需求的同r,也推动着各领域更加快节奏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电子工程发展而言,智能化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为电子工程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1电子工程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优势

1.1使工程设计简单化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时电子工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在操作时不需要在利用模型可以直接进行实际的操作,进而避免了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对设计实践工作产生的影响。传统的电子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际应用来完成控制的,这样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比较复杂,并且模型制作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变化性,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到智能化技术能够使传统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明显降低。

1.2自动化控制具有一致性

在传统的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电子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大多是一对一进行的,对于单一对象的作用效果较好,但是当控制对象增多时,自动化控制的作用会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令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控制,从而使电子工程中自动化控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1.3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是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最能够明显发现的优势,充分发挥电子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有效地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当然,这不仅仅是针对电子工程这一个方面,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进步。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对于提高电子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4降低了系统操作难度

传统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调节能力较差,所以需要系统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降低自动化控制的操作难度和对操作人员的高要求,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使系统操作人员得到合理的配置,减少工程系统操作资源的陈本,以促进电子工程的长久发展。

2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2.1产品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电子工程设计出的产品初次达标率较低,并且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较多,难度较大,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系统下,操作人员通常是使用CaD绘图软件以及遗传算法来进行有关产品的设计与计算工作的,不仅缩短了计算时间,优化了产品设计过程,极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资源,同时人为误差因素的降低也提高了产品最终的设计质量。

2.2实现对电子工程的智能控制

电子工程的智能化控制既是对电子工程实现无人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化控制,能够完成多种类、复杂的操作任务,改变了传统的电子工程自动化系统只能较好的控制单一对象的效能,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进而保证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高效运行和产品的高质量,也由此为电子工程智能化控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3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运用的发展

3.1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性能方面

现如今,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很明朗。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随着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效率的不断提升,电子工程系统的速度和准确度也不断提升和加强,速度和准确度是电子工程系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想要使电子工程控制系统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电子工程控制系统中每个流程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也需要得到保证。不仅要满足整个流程过程中的操作性和覆盖面的广阔,在另一个程度上来讲,也需要不断强化电气自动化数控系统来满足用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3.2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功能的发展

就目前发展形势而言,尽管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领域已经实现了智能控制,但是从功能角度上讲,仍然存在着单一性,为此,技术人员展开了智能化技术在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主要包括:

(1)达到系统计算可视化的运行境界,这种可视化构想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有效的对系统数据、系统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使信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角度的方式呈献给大家;

(2)系统内部添加对pLC控制系统的利用,通过这种模块可以解决对设备故障不能及时解决的弊端,实现在线监测、在线调试等多种便捷诊断体系,为设备运行增添了更加可靠的诊断保障。

3.3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体系结构的发展

集成化是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体系结构的首要发展方向,由上文可知,高性能CpU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自动化控制软件的运行速计档案保管的最终目的是可利用原则,给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有能够与会计档案对接的网络环境,因为大量的数据信息要通过网络来传输,以完成档案的移交,对网络的传递速度也有了较高的要求;能够处理电子档案的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是为整个档案管理系统服务的,通过网络传输到档案管理软件时,把待整理的档案存放在管理软件中类似邮箱之类的暂存处,归档前从管理软件的暂存处调取,进行以下操作:

3.3.1鉴定

对即将归档的电子文件再次进行分析鉴定,即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全面鉴定。

3.3.2归档

通过鉴定,按电子会计档案的形成来源,给予不同的档号、确定文件的密级、保管期限等进行归档。在归档过程中,应注意源文件的保管,对有特殊读取要求的电子会计档案要有专门的平台管理。保管档案的最终目的是档案的完整、真实、可靠、可用。

4结语

在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巨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子工程中。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工程技术就是结合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这项技术对实际的工程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方便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霞.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03):130-131+146.

[2]张娜.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9):53+55.

[3]刘嘉文,张振,闫梅.浅析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5(24):131.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6

智能化技术是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一种,分为GpS系统、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包括语言的识别和处理、自动控制以及专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的目标在于控制,例如电气工程中的电气控制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能够容纳其他学科种类共同协助工程建设。智能化技术能够取代一部分人工操作,协助系统设备自主运作,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避免了人为失误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了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

二、智能化技术在运用中的优势

(一)智能化技术具有灵活性传统控制器的操作过多的依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而智能化技术不仅保证了工程的严谨性,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加便于操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响应数据、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完成设计。

(二)智能化技术具有一致性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体现在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面。其不仅能够输入陌生的数据形式,也能在输入之后完成预估,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要求标准。对于控制对象产生的作用也会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及时没有做出控制动作,但是同样会产生控制效果。不过当更换了控制对象之后,预期的控制效果可能无法实现。所以设计工作要足够的严谨,加强对细节工作的把握,防止智能化控制器状态不佳对精准度的影响,一旦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应该严格筛查每一个工程环节,控制好误差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三)智能化技术可以优化其函数近似器的功能当设计控制模型中产生不稳定的参数变化,此时应该把握好对对象进行控制的过程。智能控制器设计能够不控制对象,而人工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下降、响应时间做出改变,使自身的性能与控制对象相协调。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电气工程中的自动控制、对故障的分析预测以及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将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建筑电气工程中必须设置有自动控制以及保护系统,主要是为了当故障发生时设备能产生保护动作,减少故障导致过大的损失。这些保护行为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GpS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对工程的问题部分做出定位,然后以传感技术为媒介反馈到计算机当中,计算机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主分析,此过程计算机会调用电机设备、电磁场等相关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根据得出的阶段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样一来就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然后,建筑电气工程经由智能化技术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控制和保护,当出现未被纳入规定的状况,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同一时间反映出故障的具体方位,并进行严密的监控,在将收集到的错误信息传送给故障分析系统当中,再通过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处理方式,全面分析问题。例如当变压器出现问题时,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分析变压器内部气体成分,尽快锁定正确的事故部位。最后,对于电气设备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构建一个计算的模型,其通过模仿遗传学机理以及自然选择理论,计算的过程中还应用到进化规律和随机搜索,遗传算法同样是电气设备优化的重要环节,同时可以将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电气设备。

四、结束语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7

关键词:智能控制;模糊控制;机电一体化

一、简述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intelligent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是继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在系统中达到感知环境和信息,从而达到对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控制的目的。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种技术融合产物,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传感器和软件技术三者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而是融合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与综合技术。其中,信息处理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1)机械本体

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产品支持机构,实现构造功能。

(2)动力与驱动部分

提供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

(3)传感测试部分

检测产品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计测功能。

(4)执行机构

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接收控制信息,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主功能。

(5)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

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2)自动控制技术

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对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靠运行等。机电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关键技术。

(3)传感与检测技术

研究对象: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即变送器)

作用:感受器官、反馈环节。

要求: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中。传感与检测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它的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4)伺服传动技术

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

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对环境的识别和符合的识别上,而在传统的控制技术中,则主要是对运动学方程以及函数等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在这一点上,智能控制有了很大地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融合的必要性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有了智能控制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一,把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光学技术等应用到机电一体化

中,使得加工技术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其精细度更加深入,而且随之而出现了诸如微机电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等最新的技术结构。

其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研究,如,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集成等方法,而且在机电一体化学科体系上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了。

其三,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神经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以及光纤技术等很多的创新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是以智能化作为主要方向的,智能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水平。而且智能控制目前已经被用在很多方面,包括各种行业,凡是能够使用机电一体化的地方,都能够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

2.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1)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针对系统工作内容进行智能化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人员输入的精度与效能。

(2)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按照工作人员输入的指令编码进行工作,这样可缩短加工时间,实现系统加工工作的改革。

(3)智能控制技术还可有效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部分结构与程序进行智能化控制与调试,以保证系统工作程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3.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1)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控制

结合机械理论、计算及辅助技术和智能控制方法,产生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制造过程中的新型工艺,逐渐向智能制造系统方面靠拢,不仅可以解决系统自身的空缺,还可预防系统数据的不精准性,采用神经网络和模糊教学这两种途径,制作动态模拟模型,再加上神经网络的分析和研究功能,就可以实现在线模式的识别,对错误信息及时进行删除和对不完备信息进行完善处理。

(2)数控领域的智能控制

在数控领域所要求的智能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在延

伸、扩展和模拟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数控领域中难以确定算法与结构不明确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再运用推理规则对数控现场的一些数控故障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获得维修数控机械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智能控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是十分常见的。国内外对于这一方面已有很深的研究,无论是在现代机械还是典型机械上。其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钓控制方法更具柔性,有很大的优势。智能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在精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展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左武峰.试探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

[2]杨琴.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9(19).

[3]汪伟珍.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控制技术,2009(17).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节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367-01

引言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技术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物联网是由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两者融合的产物[1]。目前,工业监控、绿色农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各行业都有了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

智能建筑融现代建筑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智能、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如今,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构成了“数字城市”的基本单元。将目前发展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是我国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

1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

1.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三部分组成: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由RFiD标签、温湿度、GpS模块、摄像头、红外探测器等各类传感器和控制、执行器组成,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智能网关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网络层主要是指通过如局域网(intranet)、专用网(extranet)、移动通信网等各类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感知信息接入互联网(internet),以实现感知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用户的接口,它与某一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如工业监控、绿色农业、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物流管理等方面[4]。

2智能建筑技术

2.1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5]。该定义既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给出了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2.2智能建筑的组成

智能建筑根据构成其功能的不同,一般划分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及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即5a,它们是智能建筑的基础。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这5大独立的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也即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是物联网技术众多应用领域中最基础的应用之一,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节能管理、智能家居、安防管理等方面。

3.1设备监控

智能建筑中包含照明、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由不同的建筑设备组成。采用物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备现场的传感器、自动化仪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时掌握系统中建筑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控制设备的启停及工作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中的控制程序,实现系统的自动优化运行,且在系统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上传报警信息。

3.2环境监测

智能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中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分布在建筑中的光照、温湿度、Co2、苯、pm10、噪声等各类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能够将建筑室内的环境参数信息实时的传输到智能建筑管理平台(iBmS)或是各类显示终端,使管理者或是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同时,与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实现联动,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3.3节能管理

低能源消耗是衡量智能建筑的一项重要指标,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建筑的节能降耗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分布在建筑中的智能能耗计量仪表,分别对其用电、用水、用气、供暖、供冷等消耗进行分类分项采集、统计和分析,掌握建筑的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并可通过数据挖掘、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建筑的用能模型,达到对建筑用能的科学预测,且能对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措施支持。

3.4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智能家居主要是指对家庭中主要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包括灯光、电视、空调、冰箱、音响、窗帘等。采用物联网技术,在这些设备中嵌入智能控制芯片,然后通过目前在智能家居组网中比较流行的ZigBee无线技术,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集中或是远程控制。

3.5安防管理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全面、有效、快速及准确率高。智能建筑安防管理的内容包括进出口控制、防入侵、视频监控、家庭安防、电子巡更等。其中,家庭安防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家庭中布防红外线感应器、门磁、玻璃碎裂传感器、感烟探测器及燃气泄漏传感器等,可有效保障家庭安全,在家庭出现非法侵入、煤气泄漏等事故时,安防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向小区保安求助,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业主的手机终端上[7]。

4结束语

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和新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竞相进行有关物联网的标准、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尽管物联网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面临着诸如标准不一致、ip地址受限、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等一些问题,但是,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其在智能建筑中应用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物联网与城市建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王云汉.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77-81.

[3]张红,王娜,尚伟林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J].现代建筑电气,2012,3(7):10-14.

[4]种艳,董运涛.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4):79-82.

[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S].建设部,2000.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9

【关键词】石油钻井技术,智能化,发展趋势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油气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为此,人们对高山钻井技术、沙漠钻井技术和海洋钻井技术等愈加的迫切。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的促进组钻井效率的提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就目前而言,国际钻井技术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逐步的向自动化钻井阶段过渡。智能钻井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情景,对于提升石油天然气的钻探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优势

2.1智能化技术能够促进钻井质量的提升并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智能化技术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实时数据反馈技术和导向钻井,可促进井深轨道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应用其精准性,提升钻井的质量。其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通过置于全井中的传感器,了解各段的压力情况,对防止井眼失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的提升钻井的质量。同时,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传统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可促使钻井现场实现理想的状态,仅需要极少数的工作人员操控,并且能够将劳动强度降低。

2.2可促进钻井动态的实时把握进而缩短钻井的时间和周期。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实现,可有效的将钻井的风险降低。并且可对油田开发阶段的模型和数据等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降低油藏开采中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同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能够对井下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传输等,若是发现异常,可及时的进行调整,保证施工的效率。若是施工过程中出现困难,可结合其反馈的内容,及时的分析和处理,确保钻井工程的顺利执行,可缩短钻井的时间和周期。

2.3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其成本并拓宽钻井的领域。钻井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实现,不但促进了钻井技术的新进性,并且有效的减少了钻井的程序,进而将工期缩短。有效的实现成本的控制,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同时,应用智能化的钻井技术,在常规井的应用中,能够促进其速度的提升,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特殊井和复杂井,可实现有效的开钻。例如位于沙漠、山地、海洋和丘陵中油井,若是采用人工开采方式,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对其进行开采,从这一角度而言,拓宽了石油的开采范围。

3.石油钻井技术智能化发展趋势

3.1智能化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对于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极为关键。其应用主要是通过安装由专家编写的数据库,其任务主要是进行数据的接收、分析,以及发送指令等。通过其应用,可为井下的相关分析提供实时数据。

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的应用流程,首先表现为计算机能够对井下传感器所接受到的实时数据进行自动的反应,通过对其观察和分析后,结合不同的钻井数据,给出不同的应对措施。通常情况下,若是钻井数据处于数据库的范围中,计算机系统能够将其信息对井下进行实施的反馈;若是钻井数据不在数据库范围中,专家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实时的对某一指令做出反馈,并能够将已超出范围的数据传至相关的专家,进而专家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再将其传输给井下的工作人员。同时通过该类信息的应用,可对数据库进行及时的补充,最终建立起安全、稳定,能够保证实施传递的智能化控制平台。由于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为各技术应用的集合,包括随钻地震技术、旋转导向钻井、地质导向钻井和钻井测井等技术,结合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对于促进钻井的快速和安全,以及实现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2智能化钻井供电系统的应用。实施地下石油智能化的开采时,若是应用测量仪,将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损耗。为此,结合高效供电系统的应用,可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供电模式,包括导线传输、井下涡轮发电机和高性能的电池。同时,高性能电池逐步的向高稳定、大容量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电力系统的构成包括应急发电机组、多台柴油机、高压配电盘、钻井配电盘和低压配电盘等组成。应用智能化的钻井供电系统,不但能够满足各个岗位的用电需求,并可对电力系统产生保护作用。

除供电系统的设置外,还需实现井下工具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其应用,可实施指令执行、数据检测等任务,对于促进石油钻井施工的便利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就其发展趋势而言,在保证期高性能的前提下,会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就目前而言,石油钻井工具的智能化应用工艺包括修井、检测、打捞修井和检测等。在井下实施的主要技术中,主要表现为近钻头的参数测量技术,其技术的应用可结合各类传感器实现,对井下钻头的工作情况进行清晰的了解,促进其高效运行。

3.3智能化网络通讯系统的应用。智能化网络通讯系统的应用集中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该类技术在石油钻进技术的应用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钻井信息能够在现场智能化平台和控制中心进行双向的传播,进而达到钻井信息共享和远程钻井控制的目的。同时,一切的网络技术均具备辅助决策和分析决策的功能,其拥有的便捷交互能力、强大存贮功能、稳定性能和低延伸性能等。另外,该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地面和井下间的通讯连接,对促进地面和井下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在未来国际石油组钻井技术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是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智能化的发展,逐渐的成为石油钻井技术的先导。为促进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应注重井下智能工具、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井下供电装置,以及促进双向高效数据传输通讯网络系统的发展。为此,我国的智能化钻井技术的发展应往该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应用;发展;高校智能化1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wiFi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ZigBee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24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iC卡,通过非接触iC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iC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楼冀阳.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孙禄明.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电声技术,201(37)

[3]魏宏飞、黄宗建.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J].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