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十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十篇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5:28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0)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2

幼儿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点在近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英语学习出现了低龄化趋势,一些幼儿园和社会团体纷纷举办英语学习班,对幼儿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00二年开始,我园也开展了英语教学活动。最初,我们完全依赖于课本,将幼儿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不敢开口、不愿开口的幼儿占大多数,能开口的幼儿也只有在英语课上才有机会表现。而且幼儿教师们普遍感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难,组织更难。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好英语活动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会学习远比学会知识重要,教育内容正在从知识—能力、技能—价值观、态度的排序向着价值观、态度—能力、技能—知识的排序转变。作为人生启蒙阶段的幼儿教育要为人一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幼儿乐于学习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把幼儿教学的目标制定为:

(1)、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大胆交流的学习动机。

(2)、培养幼儿听、说英语的能力。通过参与英语活动有效地习得粗浅的英语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省教育厅为我们提供的《幼儿学英语》教材,很符合幼儿园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活动性、参与性和实用性。它所选用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它所包含的内容从认识幼儿自身出发到认识他人、认识周围的事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教材把学习内容按一定规则划分成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这样更能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反复巩固的过程也更有助于幼儿总结、探索、发现等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活动的设计:

在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在情景与环境中让幼儿自然地习得英语,不仅使幼儿感受并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学习day、night这两个单词时,教师扮演大公鸡报晓,幼儿扮演的“小动物们”被唤醒了,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大家玩起了摸人的游戏。这时,大伙儿发现了还在睡懒觉的小pig,“大公鸡”连忙叫醒它:“pig、pig,thisisday,getup,please!”,“Day?”“Yes,thisisday!”,此时,适时出示白天挂图,教词语day,并引导幼儿运用“day”或“thisisday”句式邀请pig做游戏。在这次活动中,有95%以上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且准确地掌握了这个单词。像这样,在“情景”中引导幼儿理解英语的意义,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轻松自主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提供了条件。

又如在学习服装单词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时装表演游戏,所有的人都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我们做着夸张、有趣地动作,大声朗读着服装单词。有98%以上的幼儿在课上表现的非常积极、主动,并准确的掌握了这些词语或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枯燥的单词、短句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成他们能理解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设计成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验与参与,在活动中自然地习得了英语。

在myHometown单元中,一个生动形象的手偶Jack被引入进来。Jack要去它的家乡看老朋友,一路上,教小朋友认识了不少东西:roadriverorchard。幼儿每次看到Jack都兴高采烈地,他们可以从Jack那学到不少知识,还主动地发散思维“Jack路上还会遇到什么呢?”、“Jack的家乡在哪里?”……。象这样设计一个情景,引出一个单元,指导幼儿从学习—联想到主动联想—自主学习,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总结、探索、想象、发现等能力的发展。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思路非常清晰,教学活动轻松、活泼,活动效果非常好,这也证明了我们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课后,我们还把对话、短句编入歌曲、儿歌中,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用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发现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短句和对话,在对话和短句中学习单词,在单词中掌握正确发音,再配以歌曲、儿歌等复习形式,能促进幼儿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学会发音开始就对语言的表达有了需求,形成了对口语词汇的初步认识,逐渐渴望和人进行交流。可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交流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讲故事、对话交流的课堂交流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师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文章从课堂和实际生活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特点,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读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充满色彩和画面的读物很有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选择色彩丰富的早期读物。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多读一些充满童真趣味的儿歌、诗歌等,通过多读、多接触,培养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时候,在幼儿会读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手都能做什么?通过读儿歌全面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2.通过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阅读语言的优美,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小班幼儿多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小红帽》《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在幼儿听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一些简单的人物关系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调动多种感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在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领域的幼儿课堂教学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为此,教师需要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的一切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小班幼儿数学活动《诱人的早餐》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观察图片,通过交流清楚图片的表达意义。再比如,在小班幼儿社会活动《谁对谁错》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片进行描述。在幼儿描述图片之后,教师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分析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对新接触的环境充满了恐慌,往往会哭闹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在后来,幼儿开始尝试和陌生环境接触,接触的时候幼儿会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刻意地指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反而会导致幼儿不敢开口说话。为此,需要幼儿教师将语言表达指导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哭闹不止的孩子,老师可以一边哄孩子,一边尝试以猜谜的方式让孩子说明自己情绪的来源。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对宽容、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第一,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话。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积极举手发言的时候,教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从而忽视了幼儿想说的欲望。长此以往,导致幼儿说话欲言又止,不利于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要在日常中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耐心聆听幼儿想要表达的想法。第二,教师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要求幼儿对别人的语言对话进行反应。在日常交往中,教师要为幼儿语言提供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在每天吃完饭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墙上设计的图案,引导幼儿思考图案出自哪里。

3.让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是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个老师,幼儿除了和幼儿园老师、幼儿园伙伴接触,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回家和家长交流自己在幼儿园的见闻,家长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幼儿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也是幼儿长大后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幼儿园;常态教学;教学语言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课堂上,语言已然成为师幼双方沟通交流互传信息的必要载体,因此,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开展过程中都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选择和组织。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说话随意无逻辑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组织,不能想到哪说到哪。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冒出许多口语。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条理紊乱,语言用词随意,大大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制约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课堂成了低效课堂。

2.得过且过不回应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是科学的、精确的。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经验、知识的制约,语言表述的时候往往出现科学性的错误,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经常置之不理,或者回答不全面,这会大大影响孩子配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提出问题的勇气。

3.灌输过多启发少

许多老师把数学活动变成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地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如果幼儿的答案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就会表现出急躁的情绪,通过各种暗示语言如“对不对”“是不是”,恨不得幼儿立刻发现答案。这样的提问控制着孩子的思维。猛一看,教学过程是完整了,但如此灌输式的教学,压制了幼儿的个性,对幼儿的思维和师生互动带来了阻碍。

二、教学语言专业发展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影响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影响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了解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刻在脑海里,开展活动前,要在观察、了解、研究幼儿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幼儿在该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大概会怎么回答。教师再设计一些回应话语,这样教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幼儿,遇到突发状况就会应对自如,真正达到“腹中有学问,开口不慌张”的境界,慢慢地做好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曾经有一位老师向另一位老师抱怨:“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真是奇葩,今天我画了六个三角形,问他有几个,他数了半天数不过来。我问他这里有四个三角形?他竟然点头。”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不能说过于成人化的语言或者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组织简洁、形象、生动、富有儿童化等有效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教育。

2.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想提高语言修养首先要多读书。很难想象一个词语贫乏、前言不搭后语的教师是怎么上好一堂课的。一些好的文章恰恰可以弥补这点。教师可以多读书、多看报来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有的老师心里有许多的话,有时却无法恰当表达出来。老师应该把每次的常态教学当成自我锻炼的机会,敢说敢练。也可以用录音录下来,积极反思,回顾课堂中哪些话不该说,哪些回应不够好,应该怎么回应,积累有益经验,

3.细化管理,保证课堂有效性

关注常态管理,通过定期的专题调研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采取教师每月一次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教研组长进行汇总,形成年级组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研活动从整体层面发现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的方法,以教研活动促教师语言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常态教学的质量。

4.通过培训,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言语修养非一日之功。许多教学语言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分析、反思就能形成理想的语言习惯,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机会,对教学语言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建议幼涸霸黾幼ㄒ到沧的比例,如幼教领域的教研员交流有关教学语言提升的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举办针对性的辅导讲座。不少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把“老师”念成“老斯”,把“奶酪”念成“奶闹”,因此,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普通话,力求教师普通话的标准型和规范性,杜绝方言化。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每位老师必须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在三尺讲台上散发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5

摘要: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劝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因此,我们创建了幼儿成长记录档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内容有友映幼儿生长发育、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发展等材料。描述了幼儿成长和发展林过程,丰富了幼儿课程资源,动态地评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强调“教育应当符合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切切实实地因人、因材施教,使“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从幼)l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本园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建了成长记录档案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较果,幼儿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们在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家长在孩子人园前填写的资料。

(二)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我们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人每个幼儿的档案袋。

(三)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

由于口语是幼儿即时性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因此,我们的保教人员会及时地将幼儿的幽默对话、稚气语言记录下来,存人幼儿的档案袋。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音像资料,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

(四)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

在幼儿的生活中,涉及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内容时,选择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索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协商等可以代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艺术发展的材料

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手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唱歌、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我们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材料时,要注意家园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让幼儿乐于参与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并以一人一袋的形式保存下来。

二、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后的主要成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在对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教育评价科学化、准确化,并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幼儿成长记录描述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成长档案中收集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照片、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和素材之一,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幼儿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有效使用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能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能动态地评佑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幼儿的各种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通过成长档案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另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享受成长的乐趣。

(四)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

在档案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能使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反馈很好。

(五)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档案创建工作,教师们的观察能力、撰写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们对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细微的关注,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收人眼底。观察孩子已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

在观察的基础上,师幼互动的行为通过撰写后存人档案之中。由于记录孩子作品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原由以及不定期的观察记录,来反映孩子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针对个体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此,教师的撰写水平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6

一、研究的缘起

2016年,笔者参与了重庆市某幼儿园的教学评价会,发现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教学能力不同,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大差异。于是,笔者从重庆市4所幼儿园(Q幼儿园、Y幼儿园、X幼儿园、B幼儿园)收集了绘本教学设计,共计32份(见表1),针对幼儿园教学设计包含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设计上有环节缺失

针对32份教案,对照绘本教学设计的6个方面,笔者发现只有9份教案设置了“重点与难点”,14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延伸”,5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反思”。针对“重点与难点”及“活动延伸”的缺失,笔者与Q幼儿园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教师反馈准备绘本教学时间仓促,通常只在教学前几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充足的时间选择绘本、分析幼儿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更需要时间去了解绘本、确定活动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设计活动过程和延伸活动。设计环节的缺失也反映出教师用在教学设计上的时间不足。

(二)教学目标设置欠妥

良好的教学活动目标应当具备全面性、适宜性和操作性。针对这32份教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成分缺失

完整的教学目标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动作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要求,但笔者收到的教学设计中有11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分缺失。具体说来,如在Y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老轮胎》中,教学目标为:“1.体会到老轮胎在行走过程中的快乐和停留下来之后的满足;2.认真观察图片,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图书之后的想法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目标1体现的是情感目标,目标2体现的是动作与技能目标,显然,缺少认知目标。

2.教学目标难度过大,超出儿童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将目标锁定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在Y幼儿园的小班教学设计《去哪儿了》中,目标2是“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并尝试仿编。”显然超越了小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应当根据小班儿童的语言特点,降低目标难度,可以将这一目标改成“在游戏中学说‘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感知句式,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仿编。

3.教学目标的学科特点不突出

尽管绘本教学鼓励教师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内容,但应有主次之分,不能在领域整合的同时,失去语言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Q幼儿园的中班教学设计《我为什么快乐》中,教学目标表述为“1.认识无聊、嫉妒、害怕、难过、害羞和生气六种情绪及产生的原因。2.能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能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虽然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却没有“语言发展”这一目标的体现。

(三)物质活动准备单一,忽视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为绘本教学所做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有21份是绘本ppt和背景音乐,比较单一。只有11份设计了其他的物质材料。如X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妈妈摘的葡萄》中的葡萄架挂图、相关动物叫声、紫色纸圆片和笔;Y幼儿园的中班活动《沙拉沙拉》中还包括各种角色头饰、记录卡等。

在教学设计中,幼儿如果没有经验储备,活动过程中就缺乏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只有5份体现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如X幼儿园大班活动《妈妈摘的葡萄》中,活动准备要求“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B幼儿园小班活动《大风》中,要求“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老鼠有初步的认知,了解老鼠会啃东西的经验;认识风车,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有被大风吹的感受,能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

(四)活动过程模式化,形式单一

32份教学设计中,大多数的活动过程通常采用“导入――讲述故事――提问讨论――完整复述故事”的模式,片面地将绘本教学活动等同于故事教学活动。教师边出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述图意,边提问。

(五)缺乏有效的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所学的知识技能的继续巩固和应用,教师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幼儿经验或得到经验。本次样本中共计10份设计了活动延伸。所涉及到的延伸活动类型有角色表演、家庭、故事仿编、画画、说唱活动、户外活动。笔者发现,一次绘本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在讲述和提问上花费大量时间,最后导致时间不足没有延伸活樱或者无法对延伸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确保设计环节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绘本教学设计包括6个方面。教师不但要认真钻研绘本,了解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将绘本教学整合到各个领域中,还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编写,尤其是比较容易缺失的部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制订绘本教学活动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层面,考虑到和其他相关领域目标的融合,促进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应注意目标的适切性,即在充分研读绘本的基础上,分析绘本中所蕴含的意义,还要充分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在需要,使教学目标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既面向全体儿童的发展又适应个别需要。此外还要关注语言发展目标,不能只关注整合和追求活动多样化,忘却了绘本教学是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一。

(三)充分设计准备环节

由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以直观学习为主的特点,在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绘本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创设“会说话”的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绘本教学物质准备,除了ppt和背景音乐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图片、卡片、头饰、手偶等。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

(四)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一般是20~3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过程设计应在围绕目标的前提下,确定活动的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分配活动时间,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重点问题。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儿童自主阅读在前,师生共读在后的形式;或者师生共读在前、儿童自主阅读在后的形式;或者采取师生共读部分再让幼儿自主阅读,再进行集体阅读的形式。

(五)巧妙设计活动延伸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7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指导在园幼儿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现就我区幼儿园幼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幼儿档案的重要性

幼儿档案是对每个孩子在幼儿时期所有有价值信息的分类汇总,并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价,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幼儿成长档案为载体的教育评价工作,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共同健康成长,同时,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反思,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档案包括幼儿基本信息园级档案和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两部分,其中:幼儿基本信息园级档案,又称园籍档案,是以园所为单位,汇总登记本园所有幼儿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建立园籍档案,可以进一步规范园务管理工作,维护幼儿园招生秩序,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简称幼儿成长档案,是全面记录和反映幼儿健康、语言、社会认知、科学探究等方面的情况,对幼儿个人成长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

全区各幼儿园均应建立健全和规范管理幼儿档案。

二、幼儿档案的基本内容

㈠园籍档案:包括幼儿所在园所、序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家庭住址、户口所在地、父母基本信息、在园形式、入(离)园日期、爱好特长、健康状况等信息。幼儿在离园进入小学前,幼儿园可以打印统一的《区学前教育登记卡片》并盖章,作为幼儿享受完学前教育的一项纸质记录,存入幼儿成长档案。

㈡幼儿成长档案:凡是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照片等材料均应进行全方位收集归入幼儿成长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幼儿个体成长情况:记录和反映幼儿健康方面的材料(如幼儿健康、生理、心理健康登记表,卫生、饮食、行为习惯调查表,食物过敏史调查表等);

2.幼儿生活写真:主要反映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趣事的材料;

3.幼儿活动纪实:主要是幼儿在各种节日、大型活动中形成的照片、作品等。

4.幼儿发展水平测评:主要是记录和反映幼儿语言发展方面、参加实践与体验活动方面、对自然常识认知与发展方面、参加艺术活动的材料、记录和反映获奖(表扬)荣誉方面的材料等。

三、幼儿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关于幼儿档案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等的制度,并指定一名园级领导分管幼儿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幼儿档案进行检查和监督。幼儿本班教师是幼儿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者,负责幼儿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幼儿档案的管理应列入幼儿教师的岗位责任制。

2.幼儿园要在每学期初对本园幼儿进行园籍档案的录入、汇总工作,并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月的第二周按规定格式将园籍档案信息(电子稿)上报区教局基础教育科。

3.幼儿成长档案应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评价幼儿成长档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赏识性原则——孩子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他努力的成果,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赏识中获得自信;

尊重性原则——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8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幼儿的教育普遍存在超前的现象。许多还处于幼儿园的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有些教师干脆也将授课方式“小学化”,这不利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

(二)传统的老师满堂灌的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普遍存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讲,孩子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有些老师为了迎合家长,把教学的重心都放在了识字方面,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带而过。

(三)幼儿园老师对于语言教育通常没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照用之前的老办法,在语言教育上没有推陈出新。

(四)幼儿园老师只是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没有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实际上,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只有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才能获得老师的帮助。否则,孩子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就很难被解决。

(五)幼儿园老师在语言教育上缺乏创造性。通常老师只是按照之前的备课方案进行教学。而幼儿园的课堂上多发生“意外”。幼儿时期的孩子思想不受束缚,随时都有可能问出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不能够因势利导,教学效果甚微。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因

(一)在计划生育的国策下,现在家庭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对未来的期待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他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早早地学会了认字、背诗,使孩子们只是机械化记忆,进入幼儿园之后,老师顺水推舟,前置干预,忽略了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有些幼儿园老师缺乏专业的语言教学素养。他们有的身为孩子的父母,在家中怎么教孩子,在课堂上沿用同拥慕谭ā;褂行昵崂鲜Γ由于没有耐心厌烦了孩子们的吵吵闹闹,只想让他们安静下来练习拼音和写字,扼杀了孩子们爱提问的天性,这些都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不利因素。

(三)有些幼儿园对语言教学缺乏整体的认识,不注重对幼儿进行倾听、表述、欣赏童话、儿歌等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能力等四种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有效性

语言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能力的主要场所。语言活动的教学重点要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小孩子都善于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刚学会说话的幼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模仿的大人的语言。他听到了,所以就潜移默化的学会了。听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注重对幼儿“听”的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听拼音、听词语、听句子、听简短的故事之外,还要听音乐、听各种声响。

第二方面,要让幼儿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语言的表述来自于大脑的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语言的教育要渗透着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不妨采用“听-想-说”的教学模式,用听来启迪幼儿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把听到的、想到的全部表述出来,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四、将幼儿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中

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语言只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学习和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将语言的训练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当中。

(一)将语言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不妨在音乐活动中开展听音乐、说音乐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并把自己听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如那首耳熟能详的《春天在哪里》,随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的旋律响起,老师可以向小朋友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吗?歌词中都描写了那些动植物?”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小草”,还有的说:“红花和小黄鹂”。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唱这首歌时开心吗?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春天?”孩子们一口同声的回答说:“喜欢”。有的说:“喜欢放风筝",还有的说:“喜欢在草地上玩耍"。一首歌曲打开了一个个小话匣子。

(二)将语言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

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在纸上描绘他们心中的图案和色彩,每一幅画都倾注着小作者的情感。在孩子完成一幅画之后,老师可以邀请他们进行讲述。我们可以针对一幅左手牵爸爸,右手牵妈妈的图画让小作者进行描述。小朋友说:“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中间是我。妈妈有着长长的头发,爸爸肚子有一点大,我们手拉着手要去公园散步。”孩子讲完之后,老师给予鼓励的话语,既培养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将语言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体育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没有了课堂的束缚,他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上课时,体育老师首先示范跑、跳等一系列动作的要领,然后讲明要注意的问题。老师示范完之后,可以从中邀请几位小朋友到队伍前面进行动作示范,并对老师所讲的动作要点进行复述。这样孩子不但学会了跑、跳等动作,还学会了讲解注意事项,每个人都成了小体育老师。

五、利用周围环境扩展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孩子通常都是叽叽喳喳的,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要保持宁静,只有举手才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孩子们说的机会被无形之中剥夺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不妨多给孩子留一些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谁起床最早、谁洗漱最快、谁做家务最多最好等等,让孩子们比一比,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一草一木,发现生活中的美。如春天到了,孩子们可以观察柳树发芽的过程,看看小柳芽颜色的变化,还有幼儿园中哪些花先开放了,在公园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小鸟、蝴蝶、蜜蜂等等。让孩子通过一边观察,一边说说观察到的事物发展过程,从而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育需要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老师要给孩子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喜欢说,喜欢表达,从磕磕绊绊到表达流畅,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郝素荣.浅谈幼儿语言的发展[J].文学教育(下),2015,(10).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9

幼儿好动,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和分散,神经系统抑制功能差,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人们将“学前期”定义为“游戏期”,试图利用游戏来调和“童年”与教育之间的矛盾,既希望幼儿能够拥有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以游戏为基本生活内容的“快乐童年”又希望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受到“教育”,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游戏便成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主要载体。

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儿童游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生活”,游戏能够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负责事物的方法,是一种学习和适应活动。虽然各家理论不同,但游戏作为教育幼儿最好的方式已成为教育界和公众的共识。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我国的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把幼儿游戏分为教学游戏和自由游戏,教学游戏根据教学目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健康教育游戏、语言教育游戏、社会教育游戏、科学教育游戏、艺术教育游戏和综合教育游戏六类,下面我将列举幼儿园小班幼儿语言教育中听说游戏的一个案例来说明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这是什么红?

活动目标:(1)学习在问答游戏中创造性运用语言。(2)遵守听说游戏规则,注意听同伴讲话。(3)培养在游戏中快速的语言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红色卡片和红色物体的图片、皮球。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讨论哪里有红色(红色的花、红色条纹的被子)?

(2)出示红色卡片和红色的图片,如红色的玫瑰花等请幼儿看卡片、图片熟悉“这是什么红?”的句式。教师:这是什么红?幼儿:玫瑰花红。

(3)熟悉句式后,引导幼儿将生活中有关红色的物体编入问答游戏中。教师:我们知道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红色的东西,如刚才小朋友们所提到的动物的身上、花、树、叶子、石头、天空、食物等,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他们编入游戏中吧!

(4)出示皮球带领幼儿共同游戏。一是教师做提问者,提出问题后,将球滚给一个幼儿,拿到皮球的幼儿要完整地回答问题。二是回答正确的幼儿可上台来做提问者,回答错误的幼儿必须将皮球还给提问者。三是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不重复同伴的回答内容,做到迅速大胆地回答,不停顿。

(5)将幼儿分组自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围成一个圆圈,每组一个皮球,开展“这是什么红?”的游戏活动,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每组幼儿的情况,使每个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能与同伴协调地做游戏。

这个教学活动案例呈现的是传统的问答游戏,句式简单而富有想象力,不仅让幼儿认识了颜色、拓宽幼儿的经验而且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小班年龄段内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强烈的语言交往的要求,这一题材与形式用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既积累句型又培养了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和灵活性,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语言教育的目标。

游戏能使幼儿做起来感到很有趣、很愉悦,自发地进行活动,如果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站在幼儿心理的立场,考虑幼儿的发育和兴趣而设计教学活动,孩子在游戏中能自然地使语言、运动、社会生活等一系列能力得到发展。为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提高专业素养,让幼儿园真正地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刘炎著.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松原达哉著.《婴幼儿智力开发指南》日(杨延梓译)[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11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方案篇10

教育部正式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在语言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作为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指南》有关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牢固的基础,显得十分的重要。有的中职学校,在幼师的培养上存在误区,认为幼师只要能歌善舞,有艺术才能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幼师,实际上幼师职业的专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幼师的职业口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更是贯通教与学的“基本媒体”,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现状及要求

目前,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不容乐观:因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升学指挥的作用下,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不太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口语学习中,缺乏系统的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听话、说话、理解、表达、体悟、思辨等方面的能力都较薄弱,而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成人恰当的话语方式对儿童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是儿童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其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具有“课程”的功能,学前儿童识字量十分有限,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口头来传达,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也成了儿童学习的内容。另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要学习的语言技能主要是运用口语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幼师职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三、方法和策略

(1)了解幼师职业对口语表达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训练。中等职业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技能应该包括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是指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以及其他辅助媒介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是指根据教育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了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把握能力。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指对自身或他人语言加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的能力。这四种口语能力缺一不可,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口语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的是幼师职业口语的综合能力、高水平的体现。

湖南省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的训练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做法。一年级学生以学好普通话语音为主,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纠正方言发音,正确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注意倾听、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包括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及身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老师和同学的发音。在校园里营造人人讲普通话、处处讲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此促使学生时时学讲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和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学生参加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的统一测试,85%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二年级主要训练的重点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通过系统学习“幼儿文学”这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老师们淡化理论,通过大量的朗诵、仿写、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促成学生尽早形成具有幼儿特色的语感,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达标测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方式在幼儿文学教学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掌握口语训练的几个关键环节,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训练主要环节有:普通话语音、儿童口语表达、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训练等。

中职学生普通话水平经过一年的全方位训练大部分能达到职业标准。通过“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了儿童化的语感、体态。但经过这些训练后,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把握表达方式与方法,容易出现卡壳、词不达意、“不懂怎么说”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那么一定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又名阅读和写作)课程,阅读和写作既是基础课,又是掌握职业技能的专业课。

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则是需要重点突破的职业技能。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指导》课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我校三年级幼师开设“幼师口语沟通技巧”课程,用大量的幼儿园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与各年龄段、各种不同性格的小朋友沟通和与学习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家庭情况有别的家长沟通的技巧,让学生掌握与不同人进行沟通的技巧采取师生互换角色、模拟家长和老师等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现场感,培养学生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工作。

(3)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在实践操作中反复历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技能需要大量地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这需要在实践操作中经过反复历练才能练就,因为这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技能。教师可以“模拟教学活动”、实训活动、实践活动、参与校园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①模拟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景。中职教材中有许多儿童题材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语言活动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如在幼儿文学课中进行儿歌、故事、幼儿戏剧等模拟教学训练。训练之前,教师指导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活动方式,教案可分为课题、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后记等六个内容。训练活动时,学生轮流扮演“老师”和“小朋友”。每名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和当“小朋友”的机会。②模拟幼儿社交与游戏活动场面。根据幼儿生活场所,如家庭、公交车上、幼儿园、公园、超市、亲戚家等,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各人分别扮演虚拟场所里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大人,不同性别的幼儿,开展日常用语对话、猜谜语、唱儿歌等活动,各位组员轮流充当各个角色,每名学生都有轮流充当“大人”的机会,也都有更多充当“幼儿”的机会。实践表明,模拟教学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③加强实训、实践活动中的语言指导。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到幼儿园进行的见习、实训、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接触现实中的幼儿、家长和老师,跟他们交流,实地体验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语言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训练口语表达。④引导学生参与其他学科自主学习与校园活动。在各学科及校园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在德育课加强必要的思维实践训练,在职业活动指导课中进行职业交际语言训练,在日常教学中锻炼胆量、积累话题和表达欲望。总之,可以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展现空间,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4)建立一套较完善的评价与测量体系,有激励地强化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训练每一个技能环节都要有对学生的评价测量标准,使学生学有目标,教师教有方向。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分年级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口语的验收评价测量标准,明确了口语运用技能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以及达标途径,每个学期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两次不同内容的口语测试,对达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不能达标的学生分析其原因,制定强化训练方案,老师、同学一起帮助学生达标。这样坚持三年,从认知、实践到反思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毕业后能基本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