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0:28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1

 

一、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

 

社区成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从内部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而且还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外部教育系统提供支撑。社会成人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1.促进社区成人的终身发展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终身学习,人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社区教育,会得到更好的受教育机会。社会教育能够满足社区成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更大程度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学习过程中,社区成员通过提高自身学习水平不断充实自己,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2.提高社区成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成人教育对成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1)人力资源开发。(2)构建社区精神文明。在社区内开展成人教育活动,不仅能在社区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避免矛盾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3.促进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新形式,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结构特征与根本制度,它包括社区教育、学习教育、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将社区内的学校、家庭、单位及社会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

 

二、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不足

 

社区成人教育建设必然需要经济上的支撑,但在实际的社区成人教育开展过程中,经费不足是极为普遍的问题。这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虽然在政府和公益活动的支持下解决了部分场地和资金问题,但是只依靠政府和公益活动的拨款,想要全部解决经费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2.师资缺乏

 

师资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例如,资金不足导致难以聘请到优秀的教师在社区中任教;社区教师的工资不稳定,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工作中找不到安全感,最终放弃工作。

 

3.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成人参加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某一领域的新知识,所以社区教育机构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成人教育的课程进行专业设置。社区学员在参加继续教育时常抱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对教育机构提供的知识要求不一致,这种情况导致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4.管理不规范

 

我国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时间较晚,对社区成人学校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欠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健全。从民主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直接介入社区成人教育管理,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会妨碍成人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此外,社区成人学校的学员组成较为复杂,管理内容多元化,所以单纯依靠政府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中的作用。

 

三、社区成人教育的主要实现策略

 

1.多方筹集资金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资金需求。社区学校筹集资金应充分考虑所有能够动员的对象,如教育受益者、教育公益组织、企业等,汇聚各方面的力量,为社区成人教育争取更多资金保障。与此同时,社区学校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开源节流,为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构建社区终身教育网络

 

建立学习型社会,首先应调动社区成人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中来,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服务。这使他们在接受成人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序的整体,并反过来促进社区终身教育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其次要通过成人终身教育网络将分散的资料整合到一起,充分满足社区成人对各方面知识的需求。鼓励相关部门配合社区教育部门开展活动,将社区网络信息广泛应用于社区成人终身教育中。

 

3.创建多样化的社区学习平台

 

社区工作人员应在完善成人教育系统的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培训中心和社区学院等学习平台。社区工作人员以这些平台为载体,通过展览、论坛等形式组织休闲、学习活动,使成人教育逐渐步入正轨。

 

4.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新观念

 

社区应该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例如,每周举行学习交流会,并确保每期都有特定的主题;为学员制定终身学习计划,定期展示学习成果等。这种方式使终生学习理念扎根社区,被群众所接受。社区成人教育部门也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成人学习。如在社区终身学习网站上学习任务与计划,利用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推广成人终身学习新理念等,不断提高社区成人的终身学习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成人教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功能,满足成人对学习的渴望,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社区成人教育水平,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一分力量。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2

【摘要题】理论研究

【英文摘要】withthedeeperreformationofeconomicstructureandmanagerialsystem,thecommunizationofadulteducationbecomesanewwaybywhichadulteducationwillextricatethepredicamentandmakecontinuousdevelopment.thepaperrevealstheadulteducation''''sintensionandfundamentalcharacters;analysesthenecessityofcommunityadulteducationdevelopment;andadvancestheproposalsthatwillpropeltheadulteducationforward.

【关键词】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社区化

communityeducation/adulteducation/communiza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37(2002)03-0023-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亟需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成人教育社区化是成人教育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成人教育深深扎根于社区,从根本上摆脱孤立封闭状态,走出缺少支持、时起时落困境的根本途径。

一、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

自1844年丹麦教育家C·Fler在罗亭创办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以来,这一类以成人为对象的社区教育机构很快为西方各国所接收,相继效仿创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欧美、日本等国的经济恢复和快速发展,以社区教育为鲜明特征的现代成人教育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并在发展中国家受到普遍地重视。

在英国,至少有15个地区实施了社区学校的计划。社区为学校发展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援,社区学校直接为社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有的地区则在所属中小学内为学生家长开办“家庭教育中心”和“成人教育中心”,通过开设各种继续教育课程,开展技术培训,为社区服务。

“社区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又是美国成人教育的主要基地。社区学院的第一要旨是为社区服务。它面向全体社区成员(当然主要是成人)办学,肩负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等多种目标的教育。它的学费低廉、教学管理灵活、适应社区需要、质量控制严格等优越性受到社区民众的广泛欢迎,数十年来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在日本,由普遍设置的专门的社区中心实行有组织的社区教育活动,而成人教育则是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上述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来看,社区成人教育的涵义,可以理解为面向成人的社区教育,是社会化的成人教育,是同社区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为满足社区成人不断产生的新的学习要求而组织的教育。

2.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

社区政府宏观调控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社区成人教育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事业,政府、社会力量、个人等方面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举办或参与成人教育。社区政府根据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财政力量主要举办成人学历教育、扫盲教育。社会力量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主要举办各种成人职业技术教育。个人则根据需要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形式的学习,虽然社区成人教育呈现一种全方位、多方办学、多向发展的局面,但社区政府和教育委员会将在提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同时,又对其办学进行质量监督、评估,根据社区需求确定审批举办成人教育的数量。

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社区成人教育的目标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比较侧重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区成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显著特点就是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相结合,除强调了解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培养行使公民权力与义务的能力外,还广泛设置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及生活质量以及发展个人兴趣的课程与教育活动。

二、成人教育社区化的必要性

1.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功能

成人教育是一类具有极强社会性的教育,有政治、文化、经济和人的发展等多项功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人教育依赖国家投资、办学上“奉命行事”,主要表现在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而对其经济功能的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人教育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经济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受经济杠杆左右,在具体实践中人文性质的教育被忽视,对社区成员道德、价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薄弱。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将成人教育纳入社区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范围内,不能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同步地发展。而成人教育社区化,将有利于社区政府对成人教育的统筹管理,让社区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按社区发展战略来制定满足社区发展教育需要的规划,并统一实施。从而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各项功能,促进社区的全面进步。

2.促进成人教育资源、机制、体制的优化

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地方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办学的基础之上的。不同行业部门的成人学校、培训机构,缺少联系,办学上交叉重复、条块分割、本位主义严重。大多数的成人学校都存在着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薄弱,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落后的弊端,以致许多社区成员未被纳入教育培训的行列。而各类成人教育内容重复,教育目的、层次、规格的不确定,也使受教育者处于盲目状态。既减弱了成人教育的实效,也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成人教育社区化,有助于根据社区经济建设、社区发展需要,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并借助社区政府的行政手段,引进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的市场机制,建立以社区政府的行政、计划、组织、立法、评估、督导为手段,对办学机构进行宏观调控、业务指导,让办事单位自主办事的管理体制,优化成人教育的资源和运行机制。

3.推动成人教育与社区综合协调发展

社区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它不仅是社会、经济、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发展和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因此,社区教育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与社区的发展。成人教育是对成人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的再教育活动。其核心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提高成人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人教育社区化,有助于通过成人教育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为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打开通道,从而促进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诸多要素综合、协调发展。

三、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建议

1.把社区成人教育纳入社区整体发展的规划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及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与教育要求日趋强烈且复杂多样。为了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社区建设,我们应在研究本社区政治、文化、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把社区成人教育纳入社区整体发展规划中,使社区成人教育达到以下目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目的与重心与社区建设整体目标一致并为之服务;能充分利用社区具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整体优势,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降低社区教育成本;分析社区整体结构,逐步完善各类教育;各种设施、场所的建设与社区整体基础设施相一致,避免各类教育各自为政、各自封闭、本位主义带来的严重浪费和对社区整体推进的内部阻碍;依托社区整体,构建自己发展的特色。

2.实现社区成人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促进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社区成人教育的支持力量应是多元化的、开放的办学主体。在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成人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改变,它不仅要承担起更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文化生活教育的重任及相当一部分为在职人员进修提高或者补习某种课程和训练某种特定技能的任务(如就业培训、转岗培训等),而且还要承担起社区成员日常生活知识教育和如何解决生活中困难的教育。因此,社区成人教育的形态多样化使单靠政府办教育的传统不再可能,社区成人教育办学主体必须向社会力量开放,发展官民结合的形式,如非正规教育中各种技术培训、文化及娱乐教育这些不涉及政府职能的教育活动可以由民间组织或居民个人承担;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的培训活动,如安全、计生、工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则可通过社区协调,由相应职能部门组织;政府还应鼓励支持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兴建各种为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便利的设施、场所。

3.因地制宜把握社区成人教育着眼点,适应社区成人学员的各种需要

社区内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教育内容有不同的需要,这种需要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此,社区成人教育的内容应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多元的、多层次的。现阶段,社区教育五大任务:岗位培训、基础教育补课、成人高等和中等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中,前四类教育任务在成人学校都可以基本完成,故面向社区开展文化生活教育成为我们开展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因其范围广,居民需要复杂而难于把握,因此,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开设出灵活、多样、方便群众学习的课程就成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着眼点。

4.完善社区成人教育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社区成人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人们对它的运行机制、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可能从教育内部、外部构建保障体系,使之走上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除了先行的人员、机构保障外,特别要注意质量保障和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从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入手,建立社区成人教育办学资格审查制度,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形成社区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另外,还应将社区成人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教、以法促教,在社区成人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颁布有关的管理条例,规范社区成人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万明春.学习社会与终身学习[J].教育研究,1997,(7).

[2]林振春.社区总体营造的教育策略——台湾地区终身学习环境的现状与构建[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

[3]顾根华.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发展社区成人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1999,(2).

[4]杭泽方.终身学习社会化是21世纪社区发展的需要[J].中国成人教育,1999,(3).

[5]郑惠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城市[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3

(一)关于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

内涵本质指的是反映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特性。“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已为大家所熟悉,对于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和社会的结合、社区的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以及社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进步等问题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社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究竟是政府还是民众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侧重的定义。甚至有些学者在研究社区教育时只停留在理想层面的探讨,并没有以社区教育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因而难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目前学术界对社区教育内涵本质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范畴,即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下位教育类型。比如:厉以贤在其《社区教育本土化》一文中指出,社区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生活质量并推动整个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内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厉以贤,2004)黄云龙认为: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区成员接受到的一种以社区学校为主体的有组织、有形式的教育活动。(黄云龙,2006)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社区范围内的全民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陈乃林,2003)很多社区教育工作者也认为,社区教育其实就是在社区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即教育在功能和表现形式上的拓展———为社区服务。因此,社区教育在实践中常以政府举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社区组织动员居民参加的形式开展。二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即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吴遵民认为,我国的社区教育应当向政府推动和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社区教育应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吴遵民,2003)杜幼文指出,社区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教育,我国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社区教育为这一“社会”构建目标服务。(杜幼文,2013)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台湾社区教育学者林振春,他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过程,社区发展的过程即是社区教育的过程。(沈光辉,蔡亮光,2010)社区教育已经超过了教育的范畴,是一种由社区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为实现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进步服务的社区发展活动。三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组织管理范畴,即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协调管理组织。比如,梁春涛在《中国社区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社区教育是旨在提高全民素质、共同建设区域文明、促进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社会一体化体制;是在一定地域内,由主导机构组织协调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结合,双向服务,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一种机制。(梁春涛,1993)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管理组织,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协调社区内的各个部分,形成学习型社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综上所述,社区教育的几种范畴说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的。从社区发展历程来看,其初始阶段都是在社区居民之中开展以教育为主的活动;随着社区的发展和结构的不断健全,教育对社区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社区教育在将来必然成为社区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对于社区教育的主体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受教育主体应是社区居民,这点已是共识;但对于教育主体,或者说管理主体而言,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结合我国社区发展现状来分析,目前各地社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地区社区发展虽较完善,但仍没有达到自主管理的程度,更不用说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再加之我国社区的管理机构仍是政府及其延伸部门,因此目前社区教育的管理主体仍应是政府,由政府部门主导,发动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如果只是强调社区居民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随着未来社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区的管理主体将最终由社区居民承担,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将逐步走向社区居民自治的社区发展活动。

(二)关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指确定事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明确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就明确了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功能定位决定了社区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迅速增长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与技能,但也有可能压抑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摒弃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弊端,把重点放到人的自我完善上。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功能应是提供促进人的自我完善的教育,是以非功利教育内容为主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实用性目的是提升本地居民的人力资本,有效提高居民的生存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区的健康稳定发展,即认为社区教育应提供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的教育,是以功利性教育内容为主的。持非功利主义社区教育观点的主要是一些理论研究者,他们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为社区教育的功能应当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在其《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指出:“在21世纪,教育或许可以最终实现自身的目的。”他认为,教育没有“实用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人性,而非人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如果接受教育与培训需要一定的报偿来维持的话,任何一个国家也难以承受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供给及其收益补偿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只有当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时,才能从根本上回答学习型社会的动力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以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理念为出发点,认为社区教育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完善的学习内容,因此非功利性是社区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持功利主义社区教育观点的主要是一些实际工作者和部分学者。他们认为,社区教育应当将培养社区居民获得生存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的。厉以贤认为社区教育应通过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来推动人的发展。(厉以贤,2004)邵泽斌将“发展社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区教育的内在要求,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民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现实要求(邵泽斌,2006)。大部分社区教育的实际工作者从提高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普遍认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开展提升居民生存技能的教育培训,指出只有提升居民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促进居民安居乐业,从而保障社区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谢家超认为,从社会体制的角度出发,社会要为个体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并通过广义的教育使之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谢家超,2011)从上面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争论的焦点在于社区教育主要是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完善和发展的教育,还是应当提供开发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进步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社区教育理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的管理机构从权力和能力两方面都无法承担起这个重任,完全非功利性社区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政府或者社区教育的提供者压力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社区教育。因此也有学者提出,在提倡非功利性社区教育的同时,不能排斥功利性教育的内容。如吴遵民认为,社区教育的非功利是它的本质规定,但功利能维护社区安定、促进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不仅十分有益而且实属必要。(吴遵民,2003)邱建新等指出,社区教育应当在培养人们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形成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依恋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邱建新,陆军,2001)

(三)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说可供重复套用的结构、框架。社区教育模式可看做是社区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地域划分的社区教育模式:大体可分为城市型社区教育模式、市镇型社区教育模式、乡村型社区教育模式等三类;二是按照不同管理主体划分的社区教育模式:大体可分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大学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等四类。(杨燕燕,2001)应该说,按照地域划分的教育模式是比较模糊的,因为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城市中还存在着城中村形成的社区,它们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社区,再者是城市也有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等分别,它们的社区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同理,市镇和乡村也有不同。因此,有学者主张按照管理主体来划分社区教育模式。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它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其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如街道、乡镇等行政编制内的单位。这种社区教育模式主要以完善社区服务水平、美化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活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二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这里的学校主要指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学校通过充分、灵活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对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校外教育。该模式具有学校主导、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等特点。但总体而言,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学校校外补偿教育性质,目前由于学校的主要财政来源是政府,所以常因资金问题难以开展活动,局限性较多。三是以社区大学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大学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办学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社区教育。社区大学通过专业开办、课程开设、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教学活动。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县区和社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办,一般是借助电大或者其他职业院校开办社区大学。此模式目前在上海、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四是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它是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存在于由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主管理的社区中。社区教育的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均由社区组织和居民组成的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负责。其运作方式为:由本社区较有影响并且热心教育的单位或群体牵头组成专门机构,利用各自的影响和资源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岳杰勇,2006)从以上各种模式可以看出,目前前三种模式都在政府行政主导之下,无论是以政府主导还是以中小学为中心的模式,其办学主体其实都是政府,目前社区大学为中心的模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也难以运作。因此,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的阶段仍是中国社区教育发展不能超越的历史阶段,政府在当今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是主要力量,担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难免形成社区教育模式单一化的局面,社区居民很难真正从社区教育中获益,甚至成为旁观者,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无法调动。并且各职能部门受政府委托,在开展和督促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常出现相互推诿、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利益争抢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社区教育趋于形象工程。从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最终目标将走向由社区自主开展社区教育的方向。

二、基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总结与探讨

美国学者哈钦斯在其著作《学习型社会》中第一次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学习化社会即大家所熟悉的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社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要想建成学习型社会,首先就必须从社区入手,从创建学习型社区破题。因此,基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社区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推动社区进步为目的的,涵盖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教育内容,能够为社区内全体成员提供“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机会,最终实现社会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社会化的活动。根据以上述评与总结,本文就这三个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强化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实现其社会功能,通过培养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并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还要强化“社会”的学习功能。从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与需求来看,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趋势辩证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之中,并且在价值层面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历史沿革来看,社区教育来源于社会教育。学术界曾出现不少富有探索性的见解: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划分到“民众教育”一类,如北欧诸国;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定义为社会教育,如日本的社会教育几乎是社区教育的同义词;还有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界定为向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非正规教育,如美国的社区教育就被认为是为社区不同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的所有成员提供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服务(陈元姝,2009)。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立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社区教育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形式,又是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代表着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教育与社会(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有效的手段与途径之一。一方面,社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为指导,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提升生活品质和质量的需要,为惠民、安民、乐民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性和结合一体化,它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的集合体和统一体。社区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沿革看,社区教育来源于社会教育,美国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就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我国古代的“乡校”、“乡规民约”和“社学”等形式也是社区教育的雏形。从社区教育发展趋势看,强化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进而实现社区教育从教育主体本位向社会主体本位的转变,是未来社区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坚持非功利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统一

在学习型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随时、随地接受到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而这种学习需求,既包括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素养的社会生活休闲教育内容,还包括提高职业技能、促进社区居民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职业教育内容。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社区教育强调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是为人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职业做准备,教育的内容偏向非功利性。而功利主义强调以实际功用作为社区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主张实施有利于人们当前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实用技能。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来看,这种教育内容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实际上,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社区教育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符合现实社会发展水平。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居民已经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可有些地区居民还生活在温饱线上。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只有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各地开展的社区教育也应因地制宜,既要有提高居民收入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的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使社区居民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要有提升精神素养的各种生活教育、道德教育等非功利主义的内容,保障居民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升。社区教育功能定位的争论,其实是受到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影响。社区教育研究中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价值观都有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只有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才有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非功利主义强调的坚守终身教育理想的问题,有其合理性,但这种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即社区教育的发展只能通过市场、社会等实际需求来实现,因此功利性也是无法避免的,它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动因之一,也是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社区教育必须通过功利性的手段来实现发展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它们的出发点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在社区教育的研究中,既不能一味强调终身教育的理想,批判社区教育实践中功利主义的存在,也不能只停留在满足社会功利需求上,而忽视了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4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珠三角地区;品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08-0067-04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2000]14号)给社区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落实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社会承载主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力量。社区教育把教育拓展到社会组织的最基层,满足大批远离学校教育的社区成员接受再教育的需求。

一、社区教育的属性分析

所谓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又称教育服务。社区教育是教育产品的一种,社区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还具有独特的功能属性。

(一)社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社区教育的产品属性,要依据实际发生的教育活动确定。从教育内容看,社区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教育形式看,社区教育则体现为纯公共产品(如社区广播、宣传车)、准公共产品(如班级授课、俱乐部、开放式网络平台)和私人产品(学徒制教育、教师补课等)三种类型的混合公共产品[1]。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社区教育提供教育服务及其混合公共产品的实际,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增加教育投资,挖掘现有教育服务的潜力。同时,应根据均衡教育和整体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逐步把部分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转移给市场,使公共投资能发挥更大作用。

(二)社区教育的功能属性

社区教育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除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外,还有育人、资源整合、文化、服务的功能。从社区发展的范畴来看,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载体,是社区成员共享的学习平台,是构建学习型社会、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模式和落脚点。社区教育是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发展、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其育人功能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功能。而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功能,是指统筹各种教育类型,形成大教育体系。社区教育品牌应突出育人示范和资源整合两大基本功能。

二、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的特点及经验

(一)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基本覆盖城乡,基本形成“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居委(村委)社区教育工作站”三级办学网络,开展了针对职业、生活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在教育实体方面,主要依托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广播电视大学和职业院校作为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积极鼓励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和社区服务工作。培训范围不断扩大,除了本社区居民,还包括辖区内的党政干部、两委干部和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辖区内所有人员。

(二)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的经验

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开展较好的地区有深圳、广州、佛山、珠海等地,这些地方已积累一定经验。

深圳。教育部公布的第一、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中,深圳市宝安区和南山区榜上有名。宝安区的社区教育2002年就已开始。该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形成了“区社区教育中心—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站”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制定《关于全面实施素质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以制度的形式为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社区教育实践中,以劳务工和原住居民为主,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工厂”的方法,以及与高校建立“上挂、横联、下辐射”等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2]。南山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五大特色;率先实行购买服务,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开展“十百千万行动”,成功创造和谐社区的南山模式;优化课程资源库,搭建一套相对完备的社区教育学习平台;打造品牌项目,街道创先争优活动亮点纷呈;突出合力育人,实现学校与社区融合共建[3]。

广州。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建设取得良好成果。如越秀区矿泉街将社区居民以及流动人口作为教育对象,开展新市民素质教育系列项目,以社区“祠堂文化”作为载体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如海珠区南华西街以课题“学习型家庭模式研究”为引导,结合社区实际,创立社区学习型家庭。

佛山。2007年9月挂牌成立了佛山社区大学,确立“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机构参与,社区大学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的工作思路,形成“网站+项目+基地+‘CtoC’网上学习社区+社区教育超市”的社区教育模式。以佛山社区大学网站为平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培训项目,通过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及其他机构等,把教育内容送到学习者身边[4]。同时,还积极探索通过搭建“CtoC”模式和社区教育超市模式的网上学习社区,借助有志于投身到社区教育的普通市民、社会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的力量,弥补社区教育力量的不足。

珠海。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搭建起珠海电大在线、珠海干部教育培训网和珠海市民终身学习网三大开放式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在农村乡镇和城区街道建立常态化学习型示范社区,提供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整合和吸纳全市各种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资源,为官兵、澳门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及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妇女等群体,打造“总有一款适合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全民共享式教育超市[5]。

从珠三角社区教育开展较好的地区经验来看,各地区社区教育办学定位明晰,大部分都能结合区域实际,通过特色(品牌)项目带动,整合优质社区资源,注重办学质量。将这些经验做法进一步凝炼成社区教育品牌,形成社区教育品牌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借助社区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完善社区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维度分析

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教职成厅[2010]7号),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核心指标9个[6]。核心指标主要涉及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基地与网络建设、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社区成员的知晓和认同率、社区成员的满意率、特色、创新等方面。珠三角地区的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基地与网络、经费和队伍等方面已步入正轨并得到保障,但要打造品牌,就需要在教育成效和特色与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具体而言,根据珠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的特点,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课程及活动资源,打造知名的项目或品牌;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社区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改善精神生活和环境生活质量。

(一)明确办学定位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核心

明确办学定位,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最根本因素,主要体现为市场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两个方面。

社区教育品牌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社区的经济因素、人口素质因素、周边的教育供给因素等。按照现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模式,社区的经济情况决定了公共财政的经费投入以及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度。社区内人口素质对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内容的提供、组织和开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社区教育品牌的形成,必须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适应社区的经济情况,与市场紧密联系并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与周边其他优质教育类型错位发展,实施差异化战略。

社区教育品牌要能够体现出社区教育的人本价值、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社区教育品牌在实现其服务功能方面,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吸收和融合地区原有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提供的教育服务和培训项目尽可能贴近社区实际需求,体现社区教育新颖、实用、优质等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拓展并强化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针对社区内不同群体的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内容方面,可以考虑开设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或培训项目,开设创业和再就业培训项目,开办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和文化项目培训等。

(二)创新的品牌项目推动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载体

社区教育的品牌设计,在实际的运作上,还必须要有一个活动载体或宣传主题。要注重社区教育课程和特色活动的深度开发并进行包装,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课程或活动资源。打造社区教育特色项目、载体或平台,如各种类型的优质专业(课程)、主题学习活动、社区讲堂、“三农”教育服务项目、再就业服务项目等,最终形成社区教育的品牌项目。

以特色项目活动为形式,立足于社区教育受众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品牌项目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三)优质的社区资源整合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基础

社区教育品牌更应凸显其育人示范和资源整合两大基本功能。社区教育内容的核心在于课程。为更好地提升课程特色和内涵,与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对接,一方面要将区域内的人力、场地、有形和无形教育资源(尤其是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促进社区教育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整体教育最佳效能;另一方面,凭借社区教育自身的优势,积极与高级合作者(名校或名企业)进行合作,着力整合相关优质资源,搭建社区教育信息化学习共享平台,采用大讲堂、学者论坛等形式,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到社区授课讲学。

(四)品牌的识别及传播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必要条件

在品牌设计和营销过程中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结合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形成社区教育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院校名称、徽标、宣传用语、传播媒介等基本要素,以及院校建筑、办公用品、公共指示和交通工具等应用要素。借助视觉识别系统,将社区教育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办学思想和宗旨,通过社区教育主体及其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转换为直观化的视觉识别符号传达给教育受众,从而促使社会公众对社区教育产生深刻的理解、认同并接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社区教育品牌的形成、营销和管理,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传播。要树立强烈的品牌传播意识,重视社区教育品牌的传播,使传播受众、教育受众能形成较高的品牌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教育主体及其师生员工必须认识到品牌传播的重要性,树立品牌的传播意识。

(五)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社区教育品牌设计的保证

严格的质量保证是社区教育品牌的核心,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和评价,提高知晓度和认同度,提高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社区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两个方面。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依靠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责任目标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评估检查制度以及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等。通过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社区教育主体加强自身软硬实力,将质量的优势提升为品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柯玲,黄旭.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与供给选择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8):3-5.

[2]刘永新,张路玉.宝安荣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n].深圳特区报,2010-12-13(a13).

[3]阮元元.南山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n].广州日报,2010-12-07(SZa20).

[4]王建根,张竹英.“网站+项目+基地”,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构想[J].中国远程教育,2009(3):52-56.

[5]杨连成.珠海电大开放式社区教育惠万家[n].光明日报,2010-9-15(10).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0]7号,2010-08-10.

analysisontheDesignDimensionsofCommunityeducationBrandBasedonLifelongeducationConcept

YUJia-qiang,Xiewei-cong

(GuangdongRadio&tV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91,China)

abstractasakindofpublicproductandeducationalmode,communityeducationhasuniqueattributes.apartfromitspoliticalandeconomicfunctions,communityeducationalsohasthefunctionsofteaching,resourcesintegration,cultureandserving.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andexperiencesofcommunityeducation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thebranddesignofcommunityeducationshouldfocusonfivedimensionsincludingclarifyingschool-runningorientation,boostingbrandprojects,integratingexcellentcommunityresources,identifyinganddiffusingbrandsandstrictqualityassurancesystem.

Keywordscommunityeducation;lifelongeducation;pearlriverdeltaregion;branddesign

收稿日期:2012-01-27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两个率先”为立足点,以安民、便民、惠民、富民、乐民为着力点,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切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促进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特点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网络,精心构筑行政管理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争创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和沟通。加强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稳步建立起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全市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落实社区教育政策,指导社区教育培训,督查社区教育工作。各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统筹安排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按标准配足配齐满足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对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实施统一管理。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和本意见要求,共同做好发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镇(区)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强化指导,有关部门主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市职技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指导各镇(区)发展社区教育,切实做好社区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各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与社区教育中心实行合署办公,通过增加教育培训内容、拓展教育培训功能、扩大教育培训对象,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着力指导镇属部门、单位、村民学校、企业职校等社区教育办学点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基本形成“以市职技类学校为龙头,镇(区)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居)社区教育办学点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三)深化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现有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等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镇(区)社区教育机构要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充分依托各类社区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青少年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及开放式远程教育等,切实加强对农村居民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依托社区职教资源,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和外来人群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实现社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拓展;要充分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休闲和健身娱乐活动,确保社区内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各类组织、单位、家庭或个人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制定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标准,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创建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由点到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市职技类学校骨干力量、专业机构技术人员、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组建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以社区离退休人员、专业技能型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构建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化、适应社区教育需要、富有区域教育特色的社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市、镇社区教育师资库,不断优化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师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坚持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实绩考评体系,纳入政府重大督查事项,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紧密结合社区教育工作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网络传媒等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关心社区教育、支持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经费筹措办法,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镇(区)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好教育培训经费;社区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全面落实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全部用于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6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时期;全民性;多元性;时代性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它指基层社会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社会教育过程。它一般由地方教育当局和社会教育团体、学校合作,组织志愿人员等,利用本社区内原有教育设施开展活动,也是西方一些国家为满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发展,由社区内成员决定并参加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1]。

社区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事物。它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出发,通过试点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党和政府、教育界、社会团体等都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社区教育在我国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特别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就新时期我国社区教育的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作一些探讨。

在我国,社区教育以其灵活的办学形式、丰富的办学内容,迎合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社区内人们对各类形式的文化生活教育的需求。接受社区教育的人们,不受年龄、职业等的限制。社区内的居民只要有学习的需求,便可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或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在相当程度上也弥补了我国正规教育的不足[2]。

开发社区教育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的需要,是丰富社区成员业余生活的需要,也是我国尽快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形式、多规模、多层次,覆盖社区各行各业的教育体系。笔者认为:新时期社区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社区成员,要包括在校学生、离退休老人、外地居住在本社区的人员、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特殊教育对象(包括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等。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内容除了原有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外,还应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的培训、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社区成员的余暇教育等[3-4]。

1成人学历教育

所谓成人学历教育,即对成人实施与普通学校教育系统相称的系统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按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修完课程,经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学历证书。一般可通过课堂教学、函授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

成人中等教育是对完成初等教育或未能达到中学毕业程度的成人施行的学历教育。从1987年后,我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突破了单一的培养规格,推行3种证书(毕业证书、单科证书和专业证书)制度,这种教育加快了培养多规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的步伐。

成人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成人高等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相当于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或本科水平的专门人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形式有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函授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2成人非正规教育

成人非正规教育,泛指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各种政治、文化、技术、业务短训班及学术讲座、岗位练兵、读书活动等。

2.1职工培训

一是技工教育。对技术工人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包括技术工人上岗前培训、在岗工人的提高培训、晋级培训、转岗培训和各种应急培训等。二是技能教育。即对受训练人员实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帮助受训人员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掌握有关的技术知识。在职工培训中,加强技能教育是整个培训过程中一项主要和基本的教学任务。三是成人中等技术教育。即以成人为对象的培养中级技术业务人才的教育,目的是提高现有劳动者的技术业务素质,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它包括在职提高和转业换岗教育3种。

2.2待业、下岗人员培训

待业、下岗人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社区教育中新涌现出来的一个课题,是社会的热点。将这些人员组织起来,进行文化、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然后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招工条件,向用人单位推荐,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或鼓励其自主创业并从经费技术方面进行扶助。

2.3农民工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培训

即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目的是通过此项培训使农民工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1~2门实用技术,熟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便在社区更好地就业并为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4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

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和刑满释放人员。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关照,应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授予他们一技之长,使他们依靠自已的努力赢得人生的尊严。刑满释放人员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关系到一个社区能否安定的关键。社区应从多方面关心教育他们,帮助其顺利就业。

3青少年校外教育

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与在校教育相辅相成的统一,是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是学校教育向社区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社区化,即发挥社区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并且把学校变成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社区化,可以使学校冲破封闭式教育的束缚,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可以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加速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配合学校教育,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有关政治思想教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文娱体育、公益劳动等活动,陶冶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促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社会闲暇教育

社会闲暇教育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使学习者在信仰、感情、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变化的教育,目的是使闲暇者正确判断闲暇行为价值、选择闲暇活动、确定个人的闲暇目标等能力得到提高,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计划生育教育等,以生态其环境保护教育,培养高尚志趣,增进身心健康,适应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1社会公德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公德教育的内容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创建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应将公德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4.2成人法制教育

成人法制教育是对成年人进行国家法律制度知识、守法的普及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宪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他与广大公民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常识。要发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及橱窗、板报、画廊、幻灯、展览等大众媒介的作用,向群众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文化宫、青少年宫、文化站、俱乐部、影剧场以及乡镇文化中心等群众文化阵地,也可运用电影、戏剧、曲艺等文艺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4.3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是有目的地广泛传播人类已经掌握的实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技术、历史最新成就、发展趋势和作用、意义等,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人民群众,面向基层单位,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教育、培训、讲座或展览、创作出版、科技交流等活动形式,帮助人们增长科学知识,提高技能,改善人民生活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4.4大众教育

根据社会群体的利益,为尽力满足群体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以外开展的非职业性、娱乐、体育或文化知识性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个性和集体观念,适应各种年龄层次的人。

4.5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一种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志趣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也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老年工作提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选、老有所乐”的方针,让老年人既能保持身心健康欢度晚年,又能量力而行继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适当贡献。老年教育的内容一般要结合老龄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可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如保健卫生、营养学、语言文学、历史、地理、书法、绘画、摄影、园艺等,学习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4.6妇女教育

妇女教育是根据女性的特点和需要,为提高妇女素质和社会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启发妇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科学文化和技术业务知识教育,婚姻家庭知识教育和妇幼保健知识教育等。

4.7家庭生活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是在体力、智力、情感、经济、身心诸方面促进家庭发展和幸福的教育。内容包括识字、计划生育、防止性病和婚外孕、妇女作用和就业、卫生保健、农业发展、营养、住房和家庭人际关系等,或通过社区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实施。

5结语

总之,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服务、带动社区,因此,要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规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社区教育的的作用。只要社区需要,社区教育就应千方百计地满足要求,提供优质服务,使社区教育的发展处在常变常新的动态平衡之中。社区教育要为提高本区域内学生、职工、干部、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体现教育的全民性、多元性、时代性,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6参考文献

[1]杨高玕.社区与社区教育的发展刍议[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5-7,11.

[2]林天文.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1):15-17.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7

1、社区教育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首先,社区教育的产生是适应并促进现代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现代社区建设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在我国,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社区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要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必须发展社区建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推进和社区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要深入开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发展社区建设,因为社区将成为区域间企业、事业单位的依托或者说是托盘;再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知识社会的来临,都更需要加快发展社区建设。只有建设好一个一个文明的学习型社区,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以落实,最终建成学习化社会及终身教育体制。

第二,社区教育的产生是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和终生发展的需要作为社会的人,终生生活在社区之中,社区也同样伴随人的一生发展。随着社会性职能向社区的转移,社区发展在客观上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终身坚持学习、接收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智能结构。同时,社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职业流动,也迫使劳动者提升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教育实质是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因而,社区教育课成为最能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形态。

第三,社区教育的产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从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指导方针,到教育实施途径、监督与反馈,再到教育再思考与完善,都要求有人们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深入到最广泛的基层群众当中,是社区教育产生的最具价值的一个方面。而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生学习体系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充分挖掘和统筹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且多效果的教育网络。

第四,社区教育的产生由其本身特殊性所规定将本社区内的经济发展与本社区内的人才培养密切联系,也就成为社区大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社区教育有其特定的地域空间、研究对象、教育规律等,它不能被泛泛地纳入目前教育分类中的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其教育主体的全员性、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等等,都促成社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2、社区教育产生的基础

第一,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是建立社区教育的实践基础社区教育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带有综合性。观念的更新、教育实体的普遍建设、教育管理网络的形成等都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二,社区教育研究成果的积累是建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仅从我国来看,各种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社区教育论著、重点课题、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一大批社区教育理论成果的积累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社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借鉴材料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社区教育的哲学基础外,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是社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社会心理学、成人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社区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材料和可依照的论据。

二、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之功能

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根本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这种重要的地位以及成人教育开放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成人教育与社会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能更好的发挥其社区内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这里的功能是指,由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自身所具有的满足社会的功效。

1、成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基本功能——促进社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提高其素质,为社区成员终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特定地域空间的人的社会共同体。人一生都生活在社区当中,社区对人的素质形成和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社区成员成长和终生发展的载体。所以说,在社区内进行成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既能达到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又能与发展着的自然、社会保持动态的平衡。这主要是由于成人教育的全员性、全方位性或者说是广泛参与性。

2、成人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派生功能——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不仅奠定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越来越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实施社区成人教育,可以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及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可以培养社区成员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使社区成员在社区可持续发展中更好的起主导作用,推动社区发展。也由此可见,社区内的成人教育本身已成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涵。

三、成人教育对社区教育之作用

所谓作用是一事物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他物的影响。对于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拥有的作用,但此外也有对其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它对社区成员及其生活的氛围所起的影响作用。

1、成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辅助社区内各项教育的实施

成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根本目的是促进成人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与完善。目前,成人教育学科范畴已经涵盖了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以及文艺欣赏、审美教育、闲暇教育、家政教育等丰富的内容,这有助于人们完成向“现代人”的全面转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成人教育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将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及社会其他弱势群体的教育纳入其中。现展程度上的成人教育对成人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为提高成人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掌握科学技术并具备高素质,在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中后,社区发展可能会进入良性循环。成人教育促进社区经济建设,为社区教育奠定物资基础社区自我组织、自我创新机能的完善,社区生活的生机与活力的勃发,源于社区居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只要有了经济创造主体的高素质的人,社区发展才会成为可能。社区内成人教育不仅是社区发展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又可以通过提高社区成人素质进一步推动社区发展。首先,成人教育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推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社区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础设施;其次,成人教育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进行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播,创造并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8

一、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

公共服务的理念是由法国学者莱昂·狄骥提出的,并几经变迁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关于公共服务的内涵,古往今来不同的学者也做出了多重解释。本文认为所谓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运用多种机制和方式提供的,以各种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的公共物品为载体,以维护与促进公平为宗旨,以发展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行为的总称。根据此定义可知,公共服务的内涵应从其本质和价值追求两个方面来界定,即在事实层面上公共服务的本质为公共物品,且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的价值追求。

若要考察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则要具体分析社区教育的本质是否为公共物品以及社区教育是否以公共服务所追求的价值来定位自身。

从本质上看,社区教育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具体来说,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一些人在享用公共产品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不会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我们把同时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称之为纯公共物品,把只具有其中一个特征,或同时具有两个特征但都不明显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社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社区教育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成员为教育对象,受益者也主要是社区内部成员,因此其对社区内部成员不具有排他性,但以社区为界线,对非本社区成员却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而就非竞争性来说,社区教育的推行需要一定的教育成本,且不同区域的社区教育因地域的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所开设的内容也不同,因此其教育的成本不同,相应的供应主体也涉及到各个行业与部门,不能做到完全的非竞争,所以社区教育是一种具有俱乐部性质的准公共物品。

从价值定位上看,社区教育是一种追求公益性、公平性以及公共性的大教育形态。首先,社区教育以公益为目标,社区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站在整体利益上,提供的教育产品或服务不仅让受教育者个人受惠,而且也让社区整体受益,有助于社区整体的发展,所以其公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社区教育是以公益为目的的公共行为。社区教育是由多元主体通过参与协商、合作管理,共同提供的教育公共产品与服务。在提供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过程中,面对着多层次性的教育对象,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教育需求,面对教育接受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社区教育必须站在公共的立场上,以扶助弱势群体为其基本倾向性,投入教育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均等地对待所有的社区居民。再次,社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内在价值上与教育公平趋向契合。教育公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论何种层次、哪个阶段的教育,都涉及到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以终身教育为理念,贯穿于人发展始终。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社区教育正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生成,践行终身教育的最佳教育形式。社区教育使社区内的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教育可能性,采用“有教无类”的基本准则和个性化教育方法,促进教育以更加人本和公平的形式开展。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的各种表现出终身教育补偿作用的教育组织形式中,社区教育以其对民众的人本关怀理念,多层次的教育内容和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将教育补偿性体现得最为明显,促进了教育的实质公平。所以,社区教育是一种追求公益性、公共性以及公平性的公共教育形态,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

二、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障碍

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虽然已经在理念上成立了,并且实践过程中也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施行。但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毕竟要受到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社区教育各方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自社区的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和教育基础等条件。社区教育公共服务遇到了相当多的障碍。

第一,从“利益”的角度说,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有限,社区教育总体资源供应不足,对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由于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力量薄弱,经费筹措和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各地区本身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社区教育工作困难重重。目前还处于政府努力推进,市场、社区组织、民众逐渐参与的阶段。由于政府体制正在转型,对社区教育供应的力度不够造成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成为限制其发展最主要的障碍,社区居民并没有均衡的享受到社区教育带来的利益。

第二,社区教育的服务范围具有限定性,对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社区教育的施教对象是社区内成员,对社区外成员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社区之间的差别必然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出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社区,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较多,教育品质普遍较高。偏远、落后的地区,社区居民所享有的教育文化资源数量、种类和质量都有限,教育品质也较差。即使在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社区,社区教育总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社区教育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推进教育公平,超出这个范围,它就可能衍生出新的不公平,成为教育公平推行过程中的障碍。因此,探索合理的社区之间互助发展与有效沟通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尚不成熟,参与度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对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形成障碍。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为达成符合公共利益的共识,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合作,采取积极的公共讨论和公共对话方式,最终使社会成员的公共福利得以维护和不断增进,这是公共性实现过程的实质。“一个真正具有效率、效能的服务计划需要服务对象的主动参与,而不是服务对象的被动接受”,唯有服务对象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行政所追寻的公共性。由于我国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平均文化水平仍然较低,居民对社区教育认同的程度不够,自主参与程度不足,对我国社区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形成障碍。如果人们不能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的意义,不能认识到教育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走出学校结束学历教育后,我们仍然需要接受教育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甚至教育的目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那么任何教育形式,包括社区教育,所能产生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扭转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使他们普遍了解社区教育并接受社区教育所能带来的新体验,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能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生活的丰富提供资源与服务,将人们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社区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向人们提供终身教育的新形势,才有可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数字化学习社区是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教育形态,其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点。怎样克服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务之急。随着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的提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数字化学习社区将以其所具备的优质特征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成为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新平台。

第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将打破原本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限定性,变封闭的社区教育为开放的大教育,并提升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数字化学习社区将网络建设、多媒体建设引入社区教育中,真正做到教育全过程,如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进度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放,课程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开放,教学评价和结果的开放,教学交流与教学合作的开放以及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开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社区教育的软实力,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包括项目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将当前社区教育的广度、深度、高度进行提升,通过组织,培训专业化队伍和社区人才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建立网络虚拟社区教育的平台,扩展社区教育的外溢性,使得社区与社区之间能够进行人才与人才、资源与资源、居民与居民的交互沟通,打破了现实社区教育的地域性壁垒。

第二,数字化学习社区有利于优质资源的集中和推广,使得社区教育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区教育的理念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存在内在契合性,但是在我国实践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遭遇到了资源匮乏和资源不平衡的障碍。而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出现则使得这种情况得到缓解。数字化教育形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传输和资源的远程共享,使得不同地域的学习者能够快捷方便的获取信息,共享资源;通过“教育超市”“学习超市”等形式,面向社会各类群体,建立辐射面遍及城乡、社区、企业等的教育学习网络,进一步均衡资源,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范围。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9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重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87-03

一、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概况

重庆市社区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在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渝中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也于2009年荣升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在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重庆市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社区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为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在社区教育的实践方面,重庆市大力推广社区教育典范,制定一系列社区教育的实施规划,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加快社区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共享共用社会教育资源等。但由于重庆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的城市人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体制不健全、经验不足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当前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

1.整体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整体水平低,发展速度慢”是重庆市社区教育的一个总体特点。重庆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直辖市,位于我国西部山区,经济底子偏薄,在社区基础文化设施、社区学院等社区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京、津、沪等直辖市和部分发达城市。较短的发展历史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是导致社区教育整体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社区教育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重庆市是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无论总人口数量(3000多万)上,还是农村人口数量(2000多万)上,都是其他直辖市所没有的。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过程中,面临着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庞大的农村人口压力、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缓慢。

2.地区差异大,各区发展不平衡

重庆“山城”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个区县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了社区教育在各个区县发展的不平衡。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渝中、九龙坡等几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区,起步比较早,起点比较高。渝中区、沙坪坝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的实验区、示范区,发展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社区教育网络的逐步完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社区教育资源初步实现共享共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北碚、巴南等两翼地区,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居民社区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社区教育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局限于非农业人口的城镇居民,社区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文娱活动,没有形成健全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地区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影响了重庆市社区教育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3.缺乏制度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

重庆市社区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首先,社区教育教师编制制度不完善,教师待遇不高,导致社区教育的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多数社区缺乏稳定的高素质专职教师。其次,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也不够完善,开设的课程脱离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实际,致使社区教育的效果不佳,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最后,社区教育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4.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社会融资渠道狭窄

一方面,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社区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没有专项工作经费预算,在一定程度导致社区教育活动难以广泛开展,难以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规定的年人均不低于2元社区教育培训经费的标准。社区教育政府财政预算的不足是导致社区教育发展缓慢,内容、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社区教育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发展时间短,社会对社区教育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社区教育也没有像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一样赢得社会的共识,社会资金注入少,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社区教育资金严重匮乏,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5.社区教育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资源整合

重庆市社区教育目前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缺乏与社会各个方面优质资源的交流与整合,这是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又一困境。社区学院是社区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由高校向社区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机构。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重庆市虽然在2010年6月,依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在渝中区建立了首个社区教育学院,但是,与北京市和上海市相比,无论在社区学院的数量上还是在社区学院的网络建设及资源共享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的科学之道

1.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教育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社区教育战略性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长期以来,重庆市缺乏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社区教育自由散漫、缺乏科学指导、缺乏目标,是造成社区教育整体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适合重庆市社区教育特点的社区教育战略性长期发展规划,成为目前社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到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教育应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东风,以《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方针为准则,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教育战略,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一套符合重庆特色的社区教育的保障制度和管理体系,指导重庆市各个区县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重庆市学习型社会和“五个重庆”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各区县共同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目前重庆市社区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制约重庆市社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教育以它多样化、多层次和灵活性的特点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一方面,重庆市社区教育比较落后的两翼地区,要抓住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和城

市化推进的契机,努力汲取社会各个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渝中、沙坪坝、九龙坡等发展较快的地区为依托,带动、促进两翼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政府要进行必要的政策倾斜,加大对两翼地区支持的力度,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以实现社区教育的共同发展。

3.完善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1)加快社区教育的专门承载机构——社区学院的建设。制定社区学院的教育章程,使社区教育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建立社区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引导社区教育走上体制化、专门化的发展轨道,以保障其稳定、有效地发展。要努力把社区教育建设成为独立、健全的社会教育制度体系,从而确保居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

(2)建立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在高校设立社区教育的相关专业,以培养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保障社区教育稳定的师资来源,聘请社会有关专家定期为社区开展讲座,丰富社区教育的师资构成。解决社区教育委员会具体工作人员的编制方面的困难,为社区教育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人事制度保障。

(3)开发适合社区居民学习的社区教育课程、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课程和教材要联系社区居民的生活实际和工作需要,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培养其文化精神为目的。

(4)法律能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纵观国外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教育立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用。重庆市社区教育也要建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保障社区教育有法可依,把社区教育纳入到法律体系中来。

4.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多方融通社会资金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政支持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西方各国的社区教育无不是在国家巨大的财政投入下发展起来的。重庆市政府和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在对社区教育经费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符合重庆市社区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将每年地方财政中教育经费的固定百分点作为对社区教育的地方投入,从而为社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社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社区教育资金融入的多元化和多样性。针对重庆市社区教育资金短缺这一困境,除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扩大社区教育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努力争取社会资金的注入,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拓宽渠道,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保障。

5.加强社区学院建设,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

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区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国外,美国和西欧的社区学院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依托,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社区学院建设也都远远高于重庆。重庆社区教育要获得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努力加强与重庆高校之间的联系,建立高校和社区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市社区教育应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和依托,应面向所有学习者开放,实行各种教育相互融通的办学模式,依托高校优质课程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快社区学院建设。中国西部社区教育协作会于2009年12月成立。重庆市社区教育应借助“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这个良好平台,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和飞跃。重庆市社区教育应把握好机会,通过论坛建立“西三角”资源共享机制,在社区教育各个方面加强合作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示范区与实验区的龙头作用,带动落后区域健康、快速地发展,以探索出既符合本社区居民发展需求又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各区社区教育的共同发展。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途径。重庆市社区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社区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社区教育必将健康、快速地发展,为学习型重庆的建设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闵维方,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邱少旭,重庆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1,(9).

[3]赵文芳,温莉,崔小平,成人高等教育在2l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1,(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LR-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周俊,林杰,周鸿,社区教育评价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08,(10).

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篇10

1终身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功能转型

终身教育是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思想,使教育不再等同于学校教育狭义词性界定,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的价值持续创造,从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基础。终身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发展性、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是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整体优化的崭新的教育体系。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良好协作。鉴于终身教育在时空上对于传统学校教育局限的突破性特征,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是将终身教育纳入到常规教育的后续体系中,并把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和人民幸福指数的内在自觉追求的目标。终身教育的系统推进,不仅要从多方位解决理论问题,又要从实际操作层面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职业院校作为立足城市、提供区域教育服务的主体,是构建终身教育体制的先锋和主力。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中,地方职业院校最具有资源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是终身教育执行实施机制中的核心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多维服务效能的多向发展中,且功能日益强化和增强。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并轨,是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兼容和共享的过程。职业教育机构的嵌入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也是职业教育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要求,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走向社区的社会化取向使职业院校实施的职业教育形式需要适应这种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转换,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级单元,纵贯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只有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也才能使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统合而协调的体系。

2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耦合

随着对终身教育探讨的深入,人们已经把终身教育思想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延伸职业院校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乃至整个职业化的人类生活与个性化的自我生存活动范围内的各个方面。

2.1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中的终身教育视野的贯通

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终极指向目标,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有效和最为迅捷和经济的路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也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最具普适性和生命力的教育制度,从而奠定了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主体地位。社区教育为人们接受教育提升自我提供了机会,并为终身教育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过渡构建了一个沟通平台,最终为教育从空间的相对固定到无限扩展提供运作范例。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在教育设施、师资建设以及办学机制等方面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助,共同开展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现职业教育与城市社区教育的耦合。正是由于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共同承担了更多终生学习的义务,不限次数地向想重新学习的人敞开大门,使社会成员能够为自己的发展而最大限度的获得教育资源,得到学习的机会,才将最终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理想以及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伟大理念。

2.2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耦合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构建显然具有不同的方式,但都统一于区域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渐进化与融合化的趋势中。当代社会的开放性特质和市民社会的公共权力诉求的多元化影响下,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无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协调一致,在现代的转型社会中积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把囤于围墙内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发展为开放式的走向市民生活的空间场域,实现社会与教育的多渠道贯通,开展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本特征的社区教育。当今社会,全民只有不断的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前提。显然,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耦合恰恰成为实施终身教育和建立现代化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种最佳的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和多样化的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贯穿于人一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

2.3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的价值定位

“终身教育概念有逐渐被终身学习所取代的趋向”[2]。终身教育着眼于建立各种机构提供各种教育的机会与场所,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受到教育的体系;而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掌握职业生活所必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或者进行一些进入社会所必需的学习,以实现各自的社会价值。而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实现了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模式的转换。职业教育是教育网格中最为密布和广泛的结点,而终身教育则是市民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针对社区居民所实施的教育形成了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契合地带”,但社区内居民的人口数量优势使得职业教育尤其彰显出它在社区教育中的主要位置。职业教育才能深入社区教育的体系中,得以良性、协调的发展。社区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现实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理论对于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具有科学定位和正确指导作用。

2.4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耦合的资源系统

职业教育机构对社区教育的嵌入,其实质价值意图就在于使社区教育学校化,使学校教育社区化。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职业院校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变封闭为开放,让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步骤,解决相关的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使院校资源能在最大限度内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3]。职业教育不仅为社区成员传承技术性知识和技能,而且将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纳入特定的文化传统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起着教育再生产和“继续社会化”的作用,教育资源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在整合教育资源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上。

3终身教育视野下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嵌入,首先要树立与终身教育思想一致的思路和构想,明确发展战略,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提升自身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设计必要的范式与载体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契合点,实现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社区教育的兴起。

3.1以知识传递为导体的学习范式的转换

关于教育的过程,杜威解释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以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学习为特征,以个体发展多样化,个体享受丰富性为原则,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不断转化的过程,而人的生长和发展则是无止境的,所以教育业应该是无止境的、终身的。同时,知识的传递要适应学习者多样化地接受教育的需求,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就不容易实现。社区教育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摆脱了固化的学校教育框架,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安排和资源与时间配置更为人性化、科学化,职业教育嵌入社区教育使潜在的社会教育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将得到充分挖掘,使学习者的多种需求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能得以满足。也就是说,这种范式的转换中以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主导作用转向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作用,并按照学习者的价值诉求、知识诉求和行为诉求寻找可持续性学习的主要通路,即置身于公共社区而享有公共教育的资源和机会的更多可能性。实现在职业教育的充分开放性、社会性和多元供给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各领域的教育、学习机制和机会,明确各领域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与特点,以强化协作与配合。

3.2建立学校与社区融合的“院校———社区共同体”

体制是机构与规范的结合体与统一体。终身教育政策法规是终身教育理论推向实践的法制基础和桥梁。建立健全终身教育领导机构则是推进终身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力量。职业院校在区域系统中位于一定的社区之中,所以,这种教育资源可以在集成和共享中多维度利用。建立职业院校与社区对接的“院校———社区”对接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和社区在各自功能分工的前提下,将学习的场所和活动的场所部分地重合,共同参与教育,揭示了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的新的改革意图。在“院校———社区共同体”中,职业院校为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功能及场地,并保证这些机能和设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向社区居民开放;从职业院校与社区合作的观点出发,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职业院校也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开设类似于大学中的公共选修课或人文社科类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展览会或集会,收藏各种图书、模型、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常年供居民查寻、参观和利用,为社会团体机构提供集会、活动的公共场地;另一方面,社区也可以为学校教育贡献力量,通过聘请社区的“客座讲师”,化解职业院校特殊专业和类别的师资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