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1:18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1

关键词:汉字内涵文化传承文化史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汉字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汉字就可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而繁体字就像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将这个故事无声的传承下去。

1、“道”字

道字,从走从首。道字由“辶”与“首”字组合而成,“辶”代表走、行、修行;而“首”字意为首要、最重要,“道”字告诉我们作为人而言,修行是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不修行怎得到道呢!怎么修行呢?答案就在“自”字,就是要修自己,向内找,不能向外求。在自己的心性上下功夫,道家讲:说真话,办真事,修真养性,返本归真,最后做真人。

道字包有,妙不可言。首字上边两点一横,就是八卦里的阴爻“--”。和阳爻“―”,表示一阴一阳,可以代表万事万物,比如0和1、男和女、黑和白、大和小等等。

都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根据二进制理论制造出开关电路,进而生产出了计算机。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传输的,和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都是“0”和“1”。那么二进制是莱布尼茨发明得到吗?非也!我们中国的阴阳学说早就有了。所以20年前,一个美国科学家说过一句话:“我们转来转去,又转会到了中国庄老的墓前!”

2、“儒”字

“儒家的关于【仁】的核心思想是【人之所需】”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和“礼”,“仁”是“仁者爱人”,“礼”是“克己复礼,服务大众”。儒家思想是人类的需要,是做人的需要。

3、“佛”字

佛字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体可以修成佛,人刚降生,没有后天的污染,佛性没有被埋没,但随着人长大成人,不良习惯的养成,人的佛性就被埋没的越来越深,人离佛性越来越远。

怎么才能修成佛呢?

佛字左人右弗,弗字的意思是“清除”,就是清除人后天形成的各种欲望、观念,返回到你先天的本性,你的佛性就显露出来了。释迦摩尼佛在印度传的佛法,属于小乘佛法,达到自身解脱为目的,修成罗汉跳出三界。

释迦摩尼传的佛法是“戒定慧”,就是戒掉人的一切不好的行为和

欲望,佛家的基本戒律是五戒,戒杀、盗、淫、酒、妄语。“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这正好和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相吻合。

4、“命”字

“命”字由“人”、“一”、“叩”组合而成。“叩”是叩拜的意思。叩拜天地,叩拜神佛,说明有高级生命存在。

5、“忠”字

“忠”字,从中,从心;心居于中,是“忠”,本义作‘敬’解,见《说文》,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忠”为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岳飞传中母刺字“精忠报国”南宋岳飞传的故事,就是演义一个“忠”字。

6、“”字

儒家核心思想(仁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之一。中国古代一种含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三国演义演就是演义一个“”字。

7、“孝”字

上有“老”,下有“小”(“子”),为孝。《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8、“钱”字

“钱”字,是由“金”与“双戈”组成。当看到“钱”字时,就会想到:“贪污犯纷纷落马,受到法律严惩,被押上法庭”的场面。使人们能牢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训,从而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法则。

9、“忍”字

“忍”字心上一把刀,心口上插一把利刃而心不动,视死如归。按佛家讲,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缘关系的,他为什么来杀你,就是以前的什么时候,你杀过人家,冤冤相报,你的认账。

10、“慎”字

心真、守德是“慎”;

11、“愧”字

心里有鬼,是“愧”;

12、“债”字

由人和责两部分构成,表明欠债必还是人的责任;

13、“悔”字

乃心中自恨言行有失之意,每每郁郁在心,然而古人教诲人们“徒悔,无益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把握好现在和未来,才能真正做到人生无悔。

14、“忙”字

心不在其位,心亡,哀大莫孤于心死。心主神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君主”表示高于一切的含义,意识就是说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现实中的人,心都不在“君主之位”,而是心为形役,心在外面,跟着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走,忙忙碌碌,失去了神明的统治地位(心亡、心死了),其他脏腑的功能也相应的收到了影响。

15、“活”字

舌边水为活,就是口水,在古代被称“金津玉液”,是相当珍贵的生命之水。

舌边水的多与少,是人体生命活力的象征。过去形容这个人吃饭快叫“狼吞虎咽”,说明这个人内分泌正常,舌边水多,才能“狼吞虎咽”。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吃饭的人。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内分泌不太正常。就是舌边水少。

16、“祸”字

祸字从示,从呙,“呙”为“涡”省,“涡”指“水流转”,“示”指祖先神,“示”与“呙”联合起来表示“祖先神欲陷子孙与流涡”,古人的观念,祖先作为神,他们既能福佑子孙,亦能加害子孙。就是人尽做坏事,神也保佑不了你,还会惩罚与你。

“呙”字上面有个“口”字,告诉我们“祸从口出”,“呙”字下面有个“内”字,内,还有行的意思,告诉我们: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会招致杀身之祸。

17、“福”字

守德,守住你的一口心田,才能得到神的护佑,这才是幸福。

18、“赢”字

赢字由亡、口、月、贝、凡,这几个字构成。

“亡”是要求我们时刻有危机感。“口”是让我们必须学会沟通,沟通创造机会。“月”就是让我们要善于人脉经营。“贝”就是金钱管理。“凡”就是要按部就班,做事情要先制定出计划,然后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如果我们能作到这五个方面的话,那大家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结束语

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了使用的方便,但是把汉字的原有的内涵也给简化没了。如:“”字就讲述了一个用音乐来治病的故事。“”简化后就变成了“药”字,人们只知道草药治病,而不知道在心境和精神上的音乐熏陶、心性升华,才是用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罗然.浅议汉字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2]王继宏.汉字文化学概论[m].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商务印书馆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2

关键词:汉字;生育崇拜;上古社会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它是唯一的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不仅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作为以象形字为基础的汉字,本身也是我们祖先生活鲜明生动的写照。通过汉字奇妙的形体构造,我们可以窥见上古先民生活习俗多方面的情景。

生育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它是人类延续自身种族的繁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原始先民非常重视生育,并由此产生了生育崇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生育文化。因此,本文拟从汉字入手,浅谈上古先民的生育文化。

一、生育崇拜的起因

为什么说我国原始先民非常重视生育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解答:

第一,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使得原始人经常在饥饿甚至死亡线上挣扎,寿命极其短暂。在原始时代,人类是依靠人力作动力来从事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力低下使人们难以制造出足够维持生活的物品。饥饿、疾病、灾荒、瘟疫时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通过一些古典书籍,我们也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上古先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如:《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原始先民生活的情境:“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者则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再如《韩非子・五蠹》篇中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由此可见,上古先民生活条件异常恶劣,时时处于大自然和其他动物的危害、威胁之下。

加之原始社会取水的方法极其落后,造成原始先民生活的卫生条件很差。他们不懂得用脏手抓吃东西会生病的道理,平时既不洗手,也不洗脸,更不用说洗澡了。那时人们吃的食物,喝的饮料,以及用的炊具、食具之肮脏,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一次灾荒或瘟疫不仅会饿死、病死大批的人,甚至会灭绝整个部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先民的夭折率很高,平均寿命很短。

据发掘出来的原始人骨骼推算,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山顶洞人的成年人没有超过三十岁的,妇女尤其短命,许多人没有来得及做“父母”就早早夭折了。据国外学者估算,当时人口增长率是百分之一点五。高死亡和低出生使得人口自然增长几乎呈现停滞状态。因此,原始初民对人口的繁衍就特别重视。

第二,氏族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死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群落逐渐向氏族社会转变,特别是到了父系氏族时期,开始出现了部落,每个部落有自己的名称和活动领地。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部落首领率众出征,战争规模愈加扩大,在战争中必然会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为了壮大家族和战争的需要,相应的就会对人口需求有所增加,生育问题自然就会受到重视。

第三,婚俗的改变也从侧面说明了上古先民对生育的重视。虽然生育习俗不等于婚俗,但和婚俗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只有婚配,而后才能生育。历史上,人类婚姻的形式大体经历了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时候所经历的是群婚制,即杂婚、血婚和伙婚。最初,在一个氏族内,不分辈分、不分年龄均可发生性关系;人类在繁衍中渐渐发现了这种婚俗的弊端,这才又逐渐排除了不同辈数之间的性关系;而后又禁止了氏族内婚姻,实行了严格的族外婚。由此可见,原始先民生育思想的进步,族内的杂婚、血婚容易生出智力低下或容易夭折的婴儿,不利于氏族的发展,婚姻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为了可以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原始先民对生育的重视。

上古先民对生育的重视逐渐形成生育崇拜,并由此发展了丰富多彩的生育文化,下文笔者将从汉字的角度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二、与生育有关的汉字

(一)生殖崇拜与汉字

生殖崇拜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一种特殊形态,生殖崇拜的目的是人的繁衍。考古材料证明,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对生殖现象极为重视。原始先民供奉的生殖之神都夸张地突出饱满的、隆起的小腹。早期的生殖之神多为女神,男子形象很少见,偶有发现,也只具轮廓。当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跨入父系氏族社会时,出现了独立成型的脱离身体的性器官造型,有男性性器官,也有女性性器官,而越到后来,男性性器官越多于女性性器官。经学者考证,这些独立成型的性器官,多是作为崇拜对象或法术道具。这种对性器官的崇拜,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的繁殖的高度重视。

汉字忠实地记录了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文化,从以下汉字得以体现:

1.体现女性生殖崇拜的“帝(蒂)、蛙和鱼”

(1)帝(蒂):“帝”是“蒂”的本字,联系现代对“蒂”的解释,“帝”应该是“花蒂”的意思。但是《说文》是这样解释的:“帝,蒂也,王天下之号也。”在《尔雅・释估》中也认为“帝,君也。”按照这两本书解说“帝”的本义应该是“君主、帝王”。其实,通过对“帝(蒂)”的甲骨文字形和花蒂的形象的研究,笔者认为以上两本书的解说应该都是“帝”的引申义,不是它的本义。“帝”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是花蒂的形象,本义应是花蒂,后来“帝”引申为主宰世界,生育万物的“天帝”义,因此又另造“蒂”来表示本义。郭沫若是这样考释的:“知蒂为帝之初字,则帝用为天帝义者,亦生殖崇拜之一例也。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已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崇祀之生殖,已由人身或动物转化为植物。古人固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为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绵绵瓜瓞,天下之神奇更无有过此者矣,此必至神者所寄,故宇宙之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可见郭沫若也认为“花蒂”才是“帝”的本义。

由于花卉的繁殖能力强,自然成为上古先民对生育的渴求的象征物,花卉纹样无疑成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中的一类重要纹样。在我国陕西化县泉护村、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邳县大墩子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大多绘有花卉纹样。在文学和生活中也可以见到用花卉来象征女阴的,比如明代的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就用红莲来象征女阴;在某些地区的民间剪纸中,至今也仍然以花朵来象征女阴。而“帝(蒂)”作为花卉纹样的形象之一,无疑体现了女性生殖崇拜的信息。

(2)蛙和鱼:女性生殖崇拜中,蛙和鱼是两个重要的意象,这与汉字心理密切相关。首先来分析一下“蛙”:赵国华认为,“蛙的肚腹与人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浑圆而膨大,从内涵上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幼体。所以,蛙被原始先民用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肚腹/子宫)。”笔者相当认同这样的解释。某些出土的文物也可以进一步为我们展示“蛙”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关系,比如青海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出土的女像彩陶壶:这件彩陶壶上会塑的女像,她的左右两面为蛙腹纹,背面是蛙肢纹,并且很明显地突出了乳部和。通过人像与蛙纹的有机结合,清楚地表现出蛙与女性生殖之间的密切联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某些词语中找到例证:某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如《金瓶梅》中就称女阴为“蛙口”;甚至在现今中医界中也是用“蛙口”或“蛤蟆口”来称呼女阴的。

再来看“鱼”: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轮廓,尤其是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非常相像;而就鱼本身来说,鱼多子且繁殖能力很强。这两点就足以使我们联想到人类的繁衍生育。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一文中也指出“中国人从上古起以鱼类象征女性、象征配偶。他认为鱼的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力最强,而且与原始人类的崇拜生殖、重视种族繁衍直接相关。”同样的,“鱼纹”也是上古社会文化遗存中的重要纹样之一,在后世出土的上古陶塑、刻石造像中,大多以抽象的鱼纹来表示女阴。由此也可见“鱼”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密切联系。

2.体现男性生殖崇拜的“士和吉、且(祖)”

(1)士和吉:“士”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像雄性生殖器形,本义指雄性生殖器。“吉”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口,从士,是容器里盛有一个士(男性生殖器)形玉器的形象,表示正在举行一个求福的祭典。我们俗称小男孩的生殖器为“吉巴”,可证“士”为雄性生殖器。“士”后引申指男子;学艺习武的人;贵族的最低一个等级等其他意思,并为引申义所专用,雄性生殖器之义便借“势”来表示:“淫者割其势”“牛马去势”。

(2)且(祖):在古衍奎主编的《汉字源流字典》中这样解释:“‘且’,象形字,与俎、祖同源。甲骨文像雄性生殖器,是初民生殖崇拜的体现。”在民俗学的资料中就大量记载了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遗迹,因为这些生殖器是用石头或者木头等材质来制作的,所以人们一般称之为石且或石祖、木祖、陶祖等。如,四川木里县卡瓦村的摩梭人,在50年代还有石且崇拜的风俗:他们的崇拜物是天然钟乳石柱,该石且像男根,摩梭人称之为“久木鲁”,意为生孩子的石头。在“久木鲁”的顶端有一个凹坑,里面的积水称为“哈机”,它与“达机”()同义。祈求生育的妇女只要向石且叩头,喝“哈机”水,据说就能怀孕。这种民俗习惯其实就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遗风。

(二)生育过程与汉字

众所周知,一个孩子的出世要先在母体中孕育生命,经过母亲十月怀胎而后妊娠,一个新的生命由此产生。对此,古人通过不同的汉字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女人由怀孕、生育到养育孩子的过程。

1.体现妇女怀孕的汉字

(1)巳(祀):“巳”,象形字,巳与已、以同源。甲骨文像个未成形的胎儿形,本义指胎儿,“未生在腹为巳”,甲骨文中也用作“祀”用以表示后嗣。“巳”后借为表示地支的第六位,本义不为人所知。

(2)包(胞):“包”,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像腹中有子形,篆文改为从勹(表示人有所包裹),从巳(表示未成形的胎儿),以会胎胞之意,勹也兼表声。《说文・包部》也有同样的解释:“包,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可见“包”的本义应为胎胞,即胎衣,是“胞”的本字。

(3)身、孕、娠:“身”,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大肚子怀孕的人形。金文“身”更突出了孕妇的肚子,腹中有一点,表示怀子的状态。《正字通・身部》:“身,女怀妊曰身。”所以“身”的本义为怀孕。“孕”,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且腹中有一个孩子形,会怀孕之意,本义指怀胎。“娠”,形声字。《说文・女部》:“娠,女妊身动也,从女辰声。”在现代一般是用“妊娠”来表示怀孕,而在古代“身、孕、娠”这三个字表示怀孕义是相通的。到了后世,“身”的怀孕义慢慢消退,而引申泛指人的身体或躯干,因此另造“孕、娠”字作为怀孕的专用字,表示怀孕义。但是现在人们仍然经常用“有身”来表示妇女怀孕。

(4)胚:《说文・肉部》:“胚,妇孕一月也。”《汉字源流字典》释“胚”:“会意字,从肉从丕,丕也兼表意;异体作‘S’”,从肉从不,不也兼表声。甲骨文中,“丕”与“不”是同一个字,像花骨朵形。金文大同,古陶文加出花苞,篆文在花苞的子房处加了一横,指名胚芽所在,用以表示胚芽,隶变后写作丕。”也就是说“丕”是代表种子开始生长的地方,加肉字旁,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胚”是指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的着床。

(5)台(胎):“台”,会意字,与以、厶同源。在甲骨文中都是巳(胎儿形)的倒形,即头朝下的胎儿形,表示怀胎。金文另加义符口(象征胞衣),以强调怀胎之意,是“胎”的本字。《汉字源流字典》释“胎”:从肉从台,会意,台也兼表声,本义指怀孕三月,引申泛指母体所怀的幼体。

2.体现妇女生育的汉字

(1)字:“字”,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子,从宀(房屋),用屋里有子会生养孩子之意。本义为生育孩子:“山有苦木,服之不字”;“妇人疏字者子活”。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字,妊娠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广雅》曰:‘字、乳,生也。’……《易》曰:‘女子贞不字。’然则不生谓之不字。必不孕而后不生,故不字亦兼不孕言之。”以上的“字”都是表示生育义。古代把依照实物形象所造的独体象形字叫文,在此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合体字叫字,故“字”又引申为由文滋生出来的合体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后泛指文字。

(2)ㄊ、、育、毓:谷衍奎等人认为ㄊ、、毓、育四字同源。《汉字源流字典》如此解释“ㄊ”:“会意字,甲骨文从每(戴头饰的妇女),从倒子,会妇女生孩子之意;金文从母,并在子下加出水滴,突出孩子出生时血水淋漓下滴之状。篆文承接甲骨文和金文,分化为繁简不同的四个字:毓、育,一繁一简,都可单用;、ㄊ,是从“毓”中独立出来的,一繁一简,只作偏旁。”

《说文・ㄊ部》:“ㄊ,不顺忽出也。从到(倒)子。《易》曰:‘突如其来如(然)。’不孝子突出,不容于内也。,或从古文到(倒)子,即《易》突字。”本义为孩子忽地一下生了出来。“ㄊ”,是将“毓”中的倒子形独立出来专作偏旁用的,并由本义孩子忽地一下生了出来,引申泛指忽然出现,此义后借“突”来表示。“”,是带血水的倒子,是“ㄊ”的繁体,专用以表示顺畅、疏通之意。因其只作偏旁用,其义后便用“流”来表示。

“毓”是妇女生子的完整繁体,本义指妇女生子。“育”是“毓”的简体,省去“每”,保留倒子,另加义符肉,表示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肉也兼表声,用以表示生育。

(3)后:“后”,会意字,甲骨文从女(母),从倒子,旁边有小点,表示羊水,会母生子之意。陈璧耀先生认为“在古代,后、育、毓这三个字其实是一个字”,“后”是“毓”(育)的本字。隶变后楷书写作“后”,如今也用作“後”的简化字。但是在古代,“后”与“後”不是同一个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说文・彳部》:“後,迟也。从彳幺夂者,後也。”本义为落在后边;而《说文・后部》:“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首先可见两个字的意义不同,但是“君主”义也不是“后”的本义。通过分析甲骨文“后”字构形,本义当为妇女产子。

徐中舒说:“母系氏族指酋长乃一族之始祖母,以其繁育子孙之功,故以毓尊称之,后世承此尊号亦称君长为毓,典籍皆作后。”何新也说:“‘后’字的初义,就是全族之尊母。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上古社会中,生育了本族全部子孙的高母,乃是理所当然的领袖和权威,而其名称就是后。所以‘后’字的字形从女,女象征“后”的性别身份,而女下的‘子’,正象征她的子系即子民。到母权制被父权制所取代以后,‘后’也变成了男君,但这一具有权威性的名字,却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习惯的力量而保持下来”――“昔三后(禹、汤、周文王)之纯粹兮,固群芳之所在。”后来人们把本用来称呼太阳神的“皇”“帝”以及“王”字代替了“后”字以后,才出现了专用于称呼男性统治者的名字。而“后”在春秋战国以后就转变为只用作称谓君王配偶的女性尊称了:“吕公女乃吕后,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后”字的这种形义关系,说明了生育行为在造字时代曾经有过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先民们对于生育之渴求与崇拜意识在汉字中极为生动的反映。

(4)冥、娩:“冥”在甲骨文中,像人双手分开产妇的双腿作接产之状。据李圃先生考证,“冥”像妇女分娩之行,当为“娩”字初文。“娩”,从女从免会意,免也兼表声。本作“孑免”,从子从免会意,免也兼表声。如今规范化用娩,本义指生孩子:“会荣将入朝,欲视皇后娩乳。”殷高宗武丁有一位名叫妇好的妃子,最受武丁宠爱,因而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嫔妃。所以卜辞中有很多关于她的事迹及其生育情况的记载,并且在殷墟卜辞中多次提到“妇好冥”。殷人多因事因德而命名,“妇”指的是已婚妇女,其后缀以“好”,联系“好”和“冥”的本义来看,妇好之名当因多产多育而得。

(5)生:“生”,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部是禾苗或草木之形,下面的“一”表示土地,会草木从土地上生长出来之意,象征出生、生育之意。《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段玉裁注:“下象土,上象出。”《广雅》曰:“生,出也。”原始人将植物之“生”与“出”互渗于人之“生”与“出”。白振有认为从“生”字的字形结构,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状况,“生”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图腾崇拜的结果。图腾崇拜主要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是人类探索本氏族来源的产物,其中大都体现了先民对生殖的探索。例如古人将鱼、蛙和人的生殖联系起来,因为鱼和蛙具有非常强的生殖繁衍能力,古人希望能将动物的这种能力附会在人的身上。同样“生”“象草木生出土上”,正如古诗所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先民们也想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来象征人类的生命和生育能力。

(6)姓:说到“姓”,总是首先使我们联想到高高在上威严有加的父系、男权,但是它却从“女”旁,这使我们有所疑问。其实“姓”字的建构,将先民们的生育崇拜意蕴凝聚在了其中。在甲骨文中,“姓”是个会意字,从女从生。左边的“生”由上述解析可知象征出生、生育之意,在此是表示人的出生,与“女”结合,表示人是由女性生育而来。《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在史籍中关于圣人感天地而生的动人离奇的神话传说很多,因为当时的婚俗习惯造成性关系混乱,即使是母亲也不能确定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加上当时生产力低下、思想落后等原因,人们还无法认识到男女婚配生育的奥秘,所以也就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了。于是远古的圣人便只能神秘地解释成感天地而生。通过远古的“圣人无父”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群婚制的缩影。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古老的群婚习俗使人们认为孩子的系统是维系在母亲身上的,因此,对于“姓”这一具有血统标志的符号从“女”旁,我们也就好理解了。关于这一点,从汉族先民的古姓大多从“女”旁也可以得到证明: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由此可见,“姓”的构成及其来源与女性的生育息息相关,是上古母系氏族时代以女性为主的生育崇拜文化观念的生动写照。

3.体现妇女哺育孩子的汉字

(1)孔、乳:“孔”,象形字,与乳同源。金文像子吮吸形,应是甲骨文一人抱子哺乳之形的省略,本义指孩子吃奶。“乳”,象形字,甲骨文像妇人双手抱子于胸前喂奶形;金文只留下一手一子和突出了的身子轮廓;篆文又将身子轮廓误为从乙,隶变后楷书写作“乳”。《说文・]部》:“乳,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从孚,从乙,乙者,玄鸟也。《明堂・月令》:‘玄鸟至之日,祠于高C以请子。’故乳从乙,请子必以乙至之日者,乙春分来,秋分去,开生之候鸟,帝少吴司分之官也。”《说文》中的解释是就篆文所作的附会,本义当为哺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喂奶表示已生养,故又指生殖: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2)母:“母”,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皆从女胸前加两点,像妇女有两乳之行,表示已产子有乳。《说文・女部》:“母,牧也。从女象怀子之形。一曰象乳子也。”牧是养的意思,由此可见,母的社会职能主要在于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古衍奎等人也认为“母”的本义为养育孩子的妇女。

与生育有关的汉字还有很多,笔者不再一一赘述。通过上述字例的分析,体现了生育在上古先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祖先通过一个个奇特又美丽的汉字形象生动地记录下了当时的生育思想、生育观念、生育习俗与生育形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先民造字时往往将人们的思想、习俗、感情、行为通过美丽的线条结构表现出来,因此学习汉字、研究汉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祖先的生活,可以说汉字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上古先民的生活的资料。但是若想更加深入、准确、全面地了解上古先民的生活,应该把对汉字的研究与阅读相关的史料、文献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宋德胤.孕趣:生育习俗探微[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02.

[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考古编第一卷[m].科学出版社,1982:54.

[4]赵国华.生殖崇拜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张连举.《诗经》生殖崇拜论[n].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6(01):41.

[6]古衍奎.汉字源流字典[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秦建文.汉字体现的生殖崇拜[n].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01):90.

[8]陈璧耀.“后”与“後”[J].当代学生,2005(22):205.

[9]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10]何新.诸神的起源[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175.

[11]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学林出版社,2006.

[12]谢光辉.汉字字源字典[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陈榴.“道”字初义考辨[Z].训诂学暨燕赵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

[14]白振有.论汉字蕴涵的生育文化[n].延安大学学报,2011,33(04):93.

[15]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3

论文关键词: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教学

一、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1.汉字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单调。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汉字作为读写的工具,而忽视了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识字教育,背诵识记为古代蒙学识字的主要方法。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尤其是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也是从传统汉字教学中继承下来的。我们一直把汉字的教学目的确定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字。这样的汉字教学目的,致使汉字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的状态。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使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

2.汉字教学关注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识字数量和速度的过分追求,使教师在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的识记上,而很少有深层的意义理解。这种做法,在学生刚学习汉字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容易导致音近字和义近字的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忽视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使汉字教学课成了纯粹的训练课,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应有的滋养,也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丢到了一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对汉字教学的评价刻板单一。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汉字教学评价标准为“四会”,只要学生会读、会写、会认、会用就是掌握了汉字,至于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情境的运用等都不是学生汉字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而对一种汉字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也仅仅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是多少,速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检查,也简单地采用默写形式、听写形式,只要学生能顺利地默写或者听写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考试中汉字的检验也往往是看拼音写汉字的形式,注重对学生汉字音形义的测验。这种检验方法只能看出学生对汉字读音、字形的掌握,而对汉字的意义,即使有相关的测验,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表面意义。

4.机械、落后的汉字教学法。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传统识字教学法还随处可见。教师不能依据汉字蕴涵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多数小学老师在教授生字时淡形义、讲形不顾义,重笔画结构分析、轻形义重读音,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得错辨字形、误识字义所导致的认读和书写错误屡见不鲜,在遇到同音字时往往会因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教师在讲解汉字时,试图通过做游戏、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汉字,但是无论是做游戏还是编儿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变的只是具体形式,而本质内容却没有改变。

5.语文教师缺少一定的汉字文化品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讲课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教学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扎实的汉字文化知识。但是在现实里,很多教师缺乏汉字文化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纠正学生对汉字的误解。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由“田”和“心”组成,好像说“心田”是进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因为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不知道“思”字的真正内涵,是无法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的。

二、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现象解决对策

1.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汉字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使得汉字教学距离汉字文化蕴涵越来越远,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变关注教学的眼前利益为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对汉字文化意蕴的理解纳入汉字教学的评价中,在对学生汉字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时,不仅测试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和速度,还适当地安排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测验,加强汉字人文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汉字教学中嵌入文化故事,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比如讲解“天”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使学生懂得“天”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日月、星辰、风雨及雷电都归“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津津有昧地昕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事物,观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4

关键词:英汉数字词文化内涵翻译

1.引言

数字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出文化的各个方面。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数字文化也存在差异。两大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赋予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有著非常重大的影响,而英语文化则深受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汉语文化心理深受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主张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因此,人们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英民族受到基督教三位一体思想的影响,则偏爱奇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依靠直觉;而西方民族则以逻辑推理为主,重视分析。文化上的种种差异使得英汉数字在文化内涵上产生了不同。

2.汉英数字文化内涵

(1)“二”和“two”

在汉语文化中,“二”是一个偶数、双数。根据阴阳二元论,偶数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安美华,2008)。因此,中国人喜爱数字“二”,遇到喜庆的事情,总会用到双数,寓意好事成双、成双成对。而在英语文化中,“表示‘二’的英文单词‘two’,源于‘Die’(骰子)的复数Dice,而其原型‘Die’这个词又含有‘死’义,因而在英美文化中‘two’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张怡玲,2006:109)。而到了现代,two既可以是一个中性词,也可是一个贬义词,如“twoofatradeneveragree”等。

(2)“三”和“three”

在传统的汉文化中,“三”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完整、全部。如《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衍生出万物,“三”代表世间万物。此外,“三”还代表吉利,因此,祭祀天地、祖先时,国人要以“三牲”供上,并跪拜三次。佛教中有“三生”一说,即前世、今生和来世。同样地,在西方,“3”也具有相似的意义,是最完美的数字。如:天空、大地和海洋构成了世界。“3”象征着圣洁、吉利。如: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thethirdtimeisthecharm.(第三次一定会有好运)等。此外,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三”代表着整体。“三”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事物发展的开始、中间和终结(黄兵,2002)。

(3)“四”和“four”

在汉语文化中,“四”最初是从“四肢”、方位和时令变化的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安美华,2008)。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达:四面八方、四海平升、四季等。此外,作为一个数词,“四”用来表示数量,如:文房四宝、四书五经、等。再者,“四”在古代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有完满、安稳的含义,如:四平八稳、四世同堂等。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四”与“死”谐音,人们认为“四”很不吉利,都尽量避讳它。选择号码、挑选日子时,都尽量不选含有四的。含有四的词语也包含贬义,如:不三不四、朝三暮四等。在西方,“四”代表公平、正义、稳固和全面(安美华,2008)。因此,英语中有这样的表达:fourstar(极好的);FourHundred(上层人士);afour-leafclover(幸运草)。“在英语文化中,数字“四”通常与“不体面,猥亵”之意相关”(赵昌彦,2012:315)。例如:thefourth指的是卫生间;four-letteredwords是指脏话;forty-four则是指。此外,英美人在挑选日子结婚时,一般不选择星期四,他们认为星期四不是个幸运的日子。

(4)“五”和“five”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处于“一”到“九”之间,《易经》称之为得中。“五”象征和谐、美好,如: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五”和人体的部位关系紧密,因此汉语中有这样的表达:五官端正、五体投地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的数字意义逐渐淡化、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比喻意义,表示全部、完全等。但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让人感到恐惧。因为这一天,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因此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同样地,theFifthColumn则指被敌军收买的内奸。

(5)“六”和“six”

“六”在中国文化中也很受欢迎。“六”象征顺利、安稳、兴旺、吉利、圆满,所以汉语中有这些词汇:六畜兴旺、身怀六甲、六六大顺等。人们在挑选号码、数字和日子时,会倾向于六。在英语文化里,“6”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数字,它既含褒义,又含贬义。“6”代表着健康、幸运。“可是在《圣经・启示录》中,‘6’是个罪孽的数字,它是古罗马暴君尼禄(nero37一68)的幸运数”(安美华,2008:14)。因此,人们认为“6”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英语中常有这样的表述: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hitfor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打击);sixofthebeat/best:以藤鞭击六下。在基督教文化中,“666”则指的是撒旦。

(6)“七”和“seven”

在汉语文化中,“七”的含义是双重性的。“七”代表神圣。佛塔有七层;有七位神灵。“七”还跟死亡联系在一起,有“祭七”、“头七”等说法,因此中国人认为“七”不吉利,比较忌讳。此外,在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面的这一天,天空总会下点雨,使得气氛更为悲凉,因此“七”总让人联想到凄凉、悲切的氛围。例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英语文化里,“7”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英美人的美德、罪恶都要讲究七种,如:sevenvirtues七大美德;sevendeadlysins七宗罪等。“7”象征着美好、神圣,如:theseventhheaven极乐世界;luckyseven幸运之七等。此外,“7”还表示不确定的次数和时间,如:keepathingsevenyearsandyouwillfindausefor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7)“九”和“night”

在汉语文化中,“九”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九”是最大的阳数,中国人非常看重“九”,认为“九”是天数。因此,历代帝王称自己为九五之尊;皇宫建筑和皇家器物都和九有关。此外,由于“九”和“久”谐音,因此人们选择号码,挑选喜庆日子或结婚送贺礼时,会偏爱“九”,寓意长长久久。在英语文化中,“九”也是西方人很重视的数字。基督教文化中天使有九级,古希腊神话中有九缪斯,天有九重,地狱也有九级等。“九”隐含有数量众多、快乐、完美等意义。

3.英汉数字词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首先要弄清楚词的基本内涵,把握其引申出来的意义,仔细探究数字词语的深刻内涵。弄清楚它的文化来由、隐含的意义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分辨清楚数字词是实指、虚指还是泛指。

(1)对于表示实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保留数字,直接翻译。例如:

原文:一箭双雕。

译文:Killtwobirdswithonestone.

(2)对于表示虚指、泛指的数字词语,翻译时可对数字进行更改,再进行翻译。例如:

原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文:twoheadsarebetterthanone.

(3)意译。英汉数字词语的含义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翻译时要考虑译入语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

原文:管他三七二十一。

译文:itisnoneofmybusiness.

(4)借用。英汉数字词语的内涵不尽相同,有时两者在数字上不能一一对应,这时就要考虑选择和译入语具有相似内涵的数字来替代。例如:

原文:半斤八两

译文:itis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数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数字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的数字在英汉文化中有相似或不同的含义。译者只有充分领会英汉数字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使数字翻译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汉数字词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其中隐含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方法,以保证能最确切地传达信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5

关键词:汉字设计元素标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10

从现代标志设计来看,汉字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构成要素。它运用最简单的设计构成元素,使用丰富而又复杂的设计手法来创作标志。标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性和识别性,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运用简化的图形和简短的文字。汉字的字体标志在现代视觉传达领域发挥到极致,因为它既能表意,又能表形,更能够让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所以大部分设计者把民族的文字通过变形、再创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创作当中。

一、汉字变形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变形体是运用汉字的单个字或多个字进行创作的一种构成形式,是汉字标志设计中运用较广的创作形式。运用汉字变形体来设计标志时,可以通过找出字与字之间可供联系的部分相互借用,并依据企业的诉求标准以及企业的文化内涵来进行创作,力求达到制作的标志造型简单大方、结构紧凑、视觉冲击力强的带动效应。例如: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图1),就是变形体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标志当中的主要创作基础元素采用了汉字“北大”,整体的图案样式选用汉字的篆书适圆而变,使整体图案结构达到严谨、整齐、协调,使汉字与图案经过构成方式变形融合于一体,从而达到突出“北大”这个创作内涵,充分体现出北京大学的文化学术性和艺术特性。

二、汉字装饰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体是在汉字的印刷字体为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增减、变形而形成,可以将文字进行创作改造成图形的样式。装饰体这种样式挣脱了印刷字体在字形以及笔画方面的束缚,把汉字的“象形”和“会意”两大特性进行融合整理,将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拆构,结合远古的象形文字以及标志所要达到的内在寓意,进行构思加入其他相关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图形元素来突出主题。汉字装饰体是在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的影响下,运用装饰夸张、笔画增减等创作手法,并利用文字自身的笔画和字体结构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加工,以达到通过标志设计来传达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标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形达意”。例如:中国电信的标志创作(图2),这个标志设计是以加工变形的汉字黑体字“中”为基础,与中国的传统图案“回纹”相结合,经过整合变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感的图案,结合该企业的行业特性(通信行业)向受众传达该企业行业类别以及突出优势,整个图形寓意该企业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象征“中国电信”的信号畅通无阻、通达四海的企业文化理念,达到了宣传企业文化内涵和行业特征的诉求。

三、汉字书法体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书法体是相对于标准印刷字体而言的,创作历史久远,已经发展成一门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体已经渐渐成为标志设计当中的主流构成要素,经过中国历代书法家的创新以及文化内涵的沉淀,赋予了汉字书法体丰富的内涵,使受众通过对书法体的奇特意境以及深刻内涵来感受标志所要传达的内容,而且体现出了设计师的深厚艺术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图3),就是中国书法创作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此标志图案以中文“世”为基础进行创作,整个图形蕴涵一家三口合臂相拥的艺术形态,运用构成的创作手法,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溶入标志的创作中,使受众看到标志作品时顿感温馨。整个标志以绿色调为主,代表着年轻、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象征着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创造的激情。同时整个图形的样式也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体现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主体思想。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纵观现今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形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和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成为我们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用新的创作方式演绎出来,展现出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内涵,体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格,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寄托了我们浓厚的民族情感。我们要运用好汉字这个文化瑰宝,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历史赋予我们从事设计的艺术工作者,运用汉字作为视觉传达信息的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图1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

图2中国电信的标志设计

图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参考文献

[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6

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介绍汉字来源及发展 

训诂学从汉字的来源,从汉字的演变、发展上对汉字进行分析,加强留学生对汉字结构、形体的认识。比如分析汉字结构时,我们结合许慎“六书”的原理解释汉字的形体。“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1通过[1]“六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造字理据,充分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汉字本质特征的认识。具体看看“四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转注、假借是用字方法,这里暂不作讨论): 

1、象形字 

象形字指用描述事物轮廓或形状的方法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可以通过字形看出字义。比如:日、月、火、山、水等,象形字的结构与其所表示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通过通过图画式、实物式等教学方式展开汉字教学,将字形结构与图画、实物进行比照,使学生对该字构造和意义形成具化认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体的认识。 

2、指事字 

指事字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上、下”就是通过横线的位置来区别,长的弧线表示地面,在上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表示“上”,在下面加上一个短的横线就表示“下”。“刃”在刀的锋面加上提示符号,表示刀的锋利部分。“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标记表示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区分。 

3、形声字 

形声字是由声符和形符构成的,形符表示汉字的类属,声符表示汉字的读音。我们可以通过形符猜测出汉字的涵义。比如“氵”表示与水有关汉字,“火”表示与火有关的汉字,“忄”表示与心情有关的汉字。可以通过声符推测出汉字的读音,比如“功、貢、巩、攻、珙”这组字读音都与“工”相近。虽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类推,但是不能否认声符和形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开展对外汉汉字教学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征,引导学生记忆汉字,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学习。 

4、会意字 

会意字即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这个新字的意义是由这些部件的意义整合而成的。比如“休”,由“亻”和“木”组合而成,即人靠在树上休息,表示“休息”的意思。比如“林”和“森”,分别由两个木和三个木组成,通过“木”的数量来区别汉字的涵义,直观明了。比如“从”,由两个人一前一后组成,表示“跟从”之意。我们开展对外汉字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汉字形体的组合、归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的本义,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2]。 

二、区别形近字与易混字 

汉字形体复杂、多样,有很多部件相同、相似的形近字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比如“木”和“本”、“未”和“末”等。“木”和“本”,《说文·木部》记载:“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一横放在“木”字的下面,表示草木的根须所在。所以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末”和“未”形体相似,容易混用。《说文·木部》记载:“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一横放在“木”的上面,表示草木的树梢所在。而《说文·未部》记载:“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叶也。”“未”表示“味道”的意思,六月青果子的滋味。从字形上看,“未”是在木上加一小横,表示枝繁叶茂的样子。而未是用一长横表示树梢延伸到很远的样子,这样两个字就区别开来了。还有很多像“冫、氵,厂、广”,由于笔画的增减导致汉字的错误,还有一些像“土、士,贝、见”,由于笔画长短、曲折形近发生错误。[3]总之,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和易混字。我们要利用训诂学,从汉字的音、义、形展开教学,具体分析汉字的本义,让学生从本源上区分汉字形体,识记汉字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这些形近字和易混字。通过游戏、图片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汉字的印象。 

三、归纳汉字形体及意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归纳和总结,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升。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汉字的意义,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以“木”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树木”相关的涵义,如:李、林、森、杨等。以“氵”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河流”相关的涵义,如:江、河、湖、泊等。以“礻”字旁为代表的字表示与“衣服”相关的涵义,如:衬、衫、袍、褛等。所以通过形体的归纳,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汉字的涵义,举一反三,利于学生更好的识记汉字。 

我们还可以针对这些特征对汉字进行归类的学习。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些部件的总结,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触类旁通,学习更多的汉字。高年级的留学生对汉字进行部件、字形的分析,展开深入的研究,对汉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训诂学的应用使留学生对汉字有了理据性的理解[4]。 

四、了解汉字的文化和内涵 

留学生不仅对汉语感到兴趣,对中国的文化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特别是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已经无法满足于单纯的汉字知识。通过训诂学,或者开展汉字的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展对外汉字教学。而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渗入文化知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价值。训诂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融合了中国的古老传统。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融会贯通,灵活的组织教学。一方面,文化知识为我们的教学课堂增添活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文化知识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以,语言的教学和文化的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如果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你不能渗入的内部去理解语言的来源。而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不学习基础的语言,也无法驾驭你的知识储备。所以,训诂学就像是一座桥梁,沟通起古与今的世界,将现代语言与背后的文化知识紧密相连,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 

总而言之,训诂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汉字的形、音、义出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以汉字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为新的切入点,提升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水平。特别是训诂学为我们开展高阶段留学生的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沟通古今,使留学生真正的掌握汉字、学会汉语。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6:314. 

[2]周祖谟.文字音训训诂讲义[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魏雪.《说文解字》与对外汉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4). 

[4]董超旭、郭秋烨.现代汉语与训诂学关系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6).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7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种语言的数字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字;文化内涵;特点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出独特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数字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字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这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不相同,所以数字文化在汉民族和维吾尔族文化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需要我们对数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因素的不同,汉民族与维吾尔族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一)汉语数字文化内涵

汉语数字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1.数字六

数字“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秦代就已经崇尚“六”这个数字。自秦以后,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如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六韬”,也称“六略”,汉代有“六言诗”。周代行政区分“六乡”,官制设有“六府”,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的军队称“六军”或“六师”,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等等。古历以天干与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天地四方合称“六合”或“六幽”,连妇女怀孕也称“六甲”(六甲指天干地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据说这六天妇女容易怀孕)。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它与“顺利”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因此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多选择带“6”的日子,像“6日”“16日”“26日”,象征着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如果阴历和阳历都是含有“6”的日子,比如说阳历是6月6日,阴历是五月十六日,那就大吉大利了。

2.数字八

(1)数字“八”是一个双偶数,是一个颇具个性的文化标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久经传送的神话故事。它是赞美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成功人士施展本领、各显神通、创造事业的辉煌。汉语中带“八”的成语比比皆是,如形容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有“八面玲珑”;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各方面条件具备得相当好,办事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有“八面来风”等。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定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组委又定为当天的晚8时,这虽是无意中的巧合,但对于百年奥运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吉祥时刻。

①按照中国的福祸数字学,‘8’是个最为吉祥的数字。‘8’在发音上与‘发’相近,意味着发财致富。祝福国家与人民兴旺、发达。

②2008年8月8日晚8时(即当天的20时),2008、08、08、20的数字和分别是10、8、8、2,这四组和是28,28的数字和是10,最终和是10,寓意十全十美。农历的数字和则是9,九是阳数中的最大数,天长地久、九九归一,台湾统一。

如果若将时间具体定在8点8分8秒,国人会更欢,“2008-88888”。把8分8秒用起来才叫好事做到底。而要将这么多‘8’集在一天内,100年才会有一次,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就碰到此吉日良辰喜时,“2008-88888”,意思是“2008年8月8日8时8分8秒”,含义是“年年发月月发日日发时时发分分发秒秒发”,另外这组共9位的数字寓意中国人的好日子“天长地久”,加上中间的“-”共10位则是祝北京奥运会开得“十全十美”。

3.数字“九”

(1)过去人们常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数字“一”为基数之首,万物之源。数字“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单数,是阳数,象征着极高、极深、极广、极冷等事物的极限,因而“九”就有了特别的文化含义,受人们的喜爱,推崇。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于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天分九层,冬天分九节;天诞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北京北海附近有九龙壁,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的铜钉有9行,每行有9颗;甚至版图也分9州,以形容疆土之辽阔无垠等等,这些都与数字“九”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汉语成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反映了汉民族喜爱使用“九”的习惯,例如:九霄云外,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九五之尊,指的是帝王尊贵的地位;九合一匡,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等。

4.数字“十”

数字“十”在汉语里有“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数字。

“十”为偶数之最,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以“十”为一个周期,而百、千、万乃至无穷这些数字均与十有关,因而“十”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用它代表“天”,有了“极致”的含义。

当今社会上推举十种完美突出的人或事物,如“十大新闻”、“十大名牌”、“十大杰出青年”、“体育十佳”、“十佳金曲”等,都正好是十个。一些带有数字十的成语,如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这些都体现沿用了“十”的“完整”“圆满”“吉祥”的文化内涵。

(二)维吾尔语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在维吾尔语中部分的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体现着维吾尔族独特的数字文化。在这千千万万的数字当中,维吾尔人民特别喜爱使用数字(七)、(九)、(四十)这几个数字,这些简单的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数字(七)

(七)是维吾尔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个数字,自古以来就被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

(1)由于受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影响(七)有了“神圣”的文化色彩。因为《古兰经》对维吾尔文化影响深刻,而它的第一章又是教徒们日常诵念次数最多的一章,而这一章正好有七节经文组成,故有“常念七节”之称。另外,在去世十多年之后,公元644年,奥斯曼作了哈里发,他命令人将《古兰经》字片编成一本,恰好也抄了七部,分送各地。而且根据伊斯兰教义学家的解释,穆斯林向往的天堂位于七重天上,《古兰经》中描写的火狱也为七层。这些都给数字(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会经常出现“七”这个数字,如有的清真寺的台阶是七级,礼拜寺的窗户是七扇,房屋大梁为七根,穆斯林们每隔七天要去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礼拜,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念词要连念七遍,人死后第七天要做一次祭事。

(2)数字“七”既然和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那它自然就有了“保平安”的文化内涵。人死后第7天要办乃孜尔祭奠。维吾尔萨满在进行皮热行巫时,要诵经念咒7遍,用神器在患者身上接触7次,从7个家庭收集7种颜色的布条,挂在有7个枝杈的果树枝上做成神幡。萨满会围绕神幡转7个圈,在7个馕上插7支火烛,从头到脚在患者身上转7次,边转边念咒。在维吾尔族戏剧作品《萨木萨克大叔的欢乐》中,左热汗为了治好萨木萨克大叔的病,跑了七条湖、七眼泉、七条渠,提了七碗水,在七路口拿了七撮土放进七碗水中,用了七种树枝烧开了七碗水,并请来毛拉给丈夫念经祈祷。

维吾尔语中有很多谚语里也含有数字(七),..(不愿去磨坊,结果去了七次)

在这些谚语里的“七”已不仅仅是指代“七”,而是已经引申出了“多”的文化内涵。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七”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七”、崇尚“七”的习俗与他们古老的传统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数字寄托了维吾尔人民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感情,这种数字文化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数字“九”

维吾尔族人民将“九”视为天数,认为它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把它当成自然数的限制,对它倍加推崇。

(1)对“九”的尊崇起源于古代维吾尔人对萨满教的崇拜。古代维吾尔萨满信仰里,“9”代表着“三界”、“四行”、“两个先祖神灵”的集合体。那时的维吾尔人民认为“世界是由九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把“九”看成是上天赐予的数字。

(2)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上。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历的九月要封斋。在提亲时,南方准备的见面礼中通常要有九个馕(也可以是五个或者七个)。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有“过九九”的婚礼仪式。即“求婚九次”、“婚后第九日新郎去拜见女方父母”、“男方的彩礼要有九套衣服、九只羊、九斤油、九升米、九桌水果等”这样的讲究,希望婚后的日子美好、幸福。在婚礼等庆典上的祝福中也包含有数字“九”,例如:

(祝你们幸福美满)

(3)在维吾尔谚语或谜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崇尚“九”的习惯,例如: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此外,一些地名中也包含着数字“九”。例如

(喀什一佛教遗址)

(巴楚县古城址)

3.数字(四十)

在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数字(四十)有着神圣的地位,与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数字“四十”有着“圆满、完美”的文化象征内涵,维吾尔族人民也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维吾尔民间普遍存在着崇奉“四十”的习俗。在“过满月”时,在请来的客人中要有四十个未满七岁的孩子,主人要准备四十个小馕发给来做客的小朋友,小孩子们拿上馕后要和妈妈来到摇床钱向婴儿说祝词。还有人去世后家人要服丧40天,这40天里不许娱乐,不剃须发,满40天要举行四十日祭,即四十日纳孜尔。在这些民俗中,“四十”早已突破了数字的限制,而是象征着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的“完美和圆满”。

(2)数字“四十”还体现了“美丽、美好”的象征意义。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多,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维吾尔族女孩常把她们的头发梳成四十根小辫。“四十”在这里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以及对数字“四十”的喜爱。

这些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语数字文化体现出的特点

从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数字文化各有特点。从维吾尔语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正因为有了宗教、神话、迷信等的影响,维吾尔族崇尚、喜爱数字“七”、“九”“四十”才尤为明显。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一)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不同点

1.汉语中有吉利数字的说法,而维吾尔语中没有这一说法。汉民族很多时候崇尚、喜欢使用双数,如数字“六”表示“吉祥如意、顺利”,“十”表示圆满之意。汉民族在选择婚期时,要选择双数。婚庆时,装饰物、“喜字”、洞房的摆设、贺礼也都是如此。选择庆典吉日也常取逢双的日子。而这一切正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应。维吾尔族则多以单数为吉祥数,这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维吾尔族人民认为真主只有一个,为了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他们偏爱、崇尚单数。单数和维吾尔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2.数字“七”因为谐音是“去”,这对于汉民族来说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有些时候也不排斥“七”,如有些汉族同志在选择楼层时往往喜欢选择七楼,有“七上八下”这一说法,一些想要高升做官的人想方设法买七楼。而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七”则是一个备受尊敬和崇拜的数字。数字“七”在维吾尔族人民眼中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极富伊斯兰教文化色彩。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相同点

对于数字“九”的推崇,两个民族有其相同的一面,都视它为尊贵数、吉祥数。有学者认为,突厥语言中“九”这个数字所蕴含的“吉祥”、“幸福”、“数之极限”等文化附加含义起源于古代,有可能源于华夏族的文化观念,亦或是不同民族的相同心理使然。现在,汉语数字九谐音“久”,常常表示的是长久的文化含义。在维吾尔语里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

结语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现象或数字的语义内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涉及面广,文化内涵很深,民族差异甚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充实、更新,在文化交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3]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数字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5,(2).

[5]王小平、候汉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6]陈子涵、马静.语种吉利数字的分析对比[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6).

[7]王珍.从维吾尔语谚语看其文化内涵[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2004(2).

[8]华锦木.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9]闫丽萍.语言数字禁忌文化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8

[关键词]英汉姓名共同点不同点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44-01

任何民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名字,它反映了本民族的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英汉两个民族在姓名的来源、结构和寓意等方面截然不同,在此本文试从二者的异同之处着手,揭示各自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一、英汉姓名的共同之处

(一)英汉姓名都带有性别特征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男性名字均带有阳刚、威武、雄壮之意,而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意。如:男性名字有Brain(强壮的人)、mark(好战)、徐文雄、刘志坚等;女性名字有Linda(美丽)、alice(高贵)、何秀丽、张秋妍等。

(二)英汉姓名都习惯用自然界的物体名字来表示人名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英美人士,对于男性名字,常用凶猛的动物或壮丽的山石江河来表示。

如:陈龙飞、李岳江、Leonard(狮子)、wood(木头)。

而女性名字则常用美丽的植物飞禽来命名。

如:杜鹃、李雪莲、Fawn(幼鹿)、Daisy(雏菊)。

二、英汉姓名的相异之处

(一)英汉姓名的结构特点不同

英语姓名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firstname(名)+lastname(姓);另一种是firstname(名)+middlename(中间名)+lastname(姓)。一般情况下,名字位于姓的前面,如在乔治・沃克・布什中,乔治是名,沃克是中间名,布什则是姓。

汉语名字的构成与英语名字正好相反,其结构为姓+名,其中姓又可分为单姓,如常见的张、王、李、赵,和多姓如令狐、上官等,而名字相较于姓,就灵活得多,有单名、双名,甚至三个字的多名,如李娇、赵雅娟、王白璇子等。

(二)英汉姓名的历史渊源不同

长久以来,英美国家的人们深受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响,因此,《圣经》是人们获取名字的重要来源,许多西方人士的名字都直接来源于《圣经》,如:elizabeth(伊丽莎白)――上帝的誓言,angel(安琪儿)――天使。

而汉语名字则具有浓厚的儒学色彩,中华民族提倡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因此男性名字中经常出现“忠、孝、礼、仪”的含义,而对于女性由于强调“三从四德,知书达理”,所以名字中常带有“娴、贞”等字眼。

三、英汉姓名的文化内涵

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英美民族,命名时都遵循一定的文化底蕴。

(一)英汉姓名均是各自国家文化传统的产物

西方社会崇尚自由。如前所述,西方人的名在前,姓在后,这说明西方人强调名,重视自我,不受外界的约束。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则崇尚共性,姓氏代表着盘根错节的宗族观念,同姓意味着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集体。

(二)英汉姓名都与社会价值取向有关

在西方国家,当人们崇尚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或体育明星时,他们就会取相应的名字,如林肯、丘吉尔,而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最常起的名字就是国庆、建国、建设、爱国等。

由此可见,姓名这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涉及到传统文化、宗教观念以及价值观、世界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人们在命名时,都会依照相应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中西方姓名的相似与差异,有助于彼此展开更好的跨文化交流,促进英汉各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周海中.英语姓名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3]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辞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

SimpleDiscussionson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englishandChinesenames

LiRuo-juan

(Xi’anHaitangVocationalCollege,Xi’an,710038,Shaanxi,China)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9

【关键词】图形设计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在世界语言、文字艺术中独树一帜。汉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中唯一仍在使用的文字。汉字在图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大可塑性,汉字在图形设计中以其特殊的构成方式,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设计元素,是一种超越语言信息的图形符号,对汉字图形意义的认识,更能充分发挥汉字在视觉传达中的图形化作用。

一、标志设计中汉字图形的应用

汉字在图形及表意方面有着美观、概括和凝炼之优点,这也使其成为有效的设计元素,为汉字型标志设计和标志的民族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标志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传达与识别,而传达与识别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简化的图形与明了的文字。字体标志正是运用了这一特性,因为其形神合一,既表意,又表形,容易读懂,所以许多设计师把民族文字通过变形、再创造而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如靳埭强、陈幼坚、安尚秀、韩家英等。汉字标志就是以字的图形方式展示出来,不仅能增强的趣味性,也改变了文字所惯用的形式,并能加深人们对标志的记忆力。把图形符号与汉字结合在一起,重新构成字的新的概念,缩小了字本身的内涵,赋予它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字面意义;把汉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把汉字的形作为图像来对待,把汉字的意作为创意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形变来拓展意,以意来限制形的蜕变,进行汉字的意象化处理。中国邮政标志也是将黑体“中”字体与邮政的网络形象经过归纳、变化、融合而成;并在其中蕴涵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想“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用于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传达了服务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标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与四通八达;稍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达出动感与速度感且很好的与邮政提供的服务相吻合。

二、版式设计中的汉字图形应用

汉字本身既可以表现具体的意思,又具有生动的视觉形象的独特特征,如果在版面设计中只有少量汉字时,应当以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其美感,表达不同的情感变化,并以此赋予设计作品或稳重、或轻灵、或漂浮之感,展现汉字的独特气质美。汉字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汉字图形并不是单纯只是把图形嵌入文字进行装饰,而是从构成的角度,将汉字图形看作是一种既有单字的独立形态,能够用图形化语言丰富其表现形式,又能够多字组合,以点线面方式共同完成构图的“有意义的图形元素”。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图形符号,自身就具有构成、编排的价值,文字作为基本构成元素,字符是点,词、句是线,而段是面。文字通过易被受众识别理解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意识的编排,最终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流,这已成为现代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版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为有效传递信息服务的,也只有适合阅读、有利于阅读、有效传递信息的版面设计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机会。一些版面设计倾向于形式设计而忽视了实用性,这样的设计最终会被人们遗弃。“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成为版式设计的指导思想,并成为引领汉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三、广告设计中的汉字图形应用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汉字不仅是传递信息,而是更多地追求个性化、风格化的语言,以求脱颖而出获得最大限度的关注,并以此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使消费者得到良好的视觉美感。优良广告中的汉字设计,应当是图形视觉化的创意,由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构成的汉字,是个性风格、识别印象、审美意味方面的完美结合。成功的广告作品是能够使不识其“文”者通过图形能够“看”出其意,识其文者能够“读”出其理,并最大程度的发挥汉字在广告中的最佳传递信息的作用。广告中的字体图形,其特点是把握文字个性的意象品格,将文字的内涵特质通过视觉化的表情传神构成自身的趣味;将文字的内涵与外在的形式融合,展示其诱惑力。它渗透了现代设计思想,赋予文字以字面外的强烈意念。它通过丰富的联想别出心裁地展示浪漫色彩,所变化出的意?象文字超脱了具体的形式,将具体的形提炼成抽象的意,进行意构传神的表达,从而获得媒体功能。如电视品牌栏目《艺术人生》、《经济半小时》都是以汉字设计为标识的,在体现我国本土栏目的同时也蕴藏的我国汉字文化的独特性。

四、招贴海报中的汉字图形应用

在招贴海报中运用汉字图形化设计,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性,因为汉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文化,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在海报设计中适当运用汉字结构和图形的语言来进行良好的表述。这样就能很好的表现我们的设计意图。从外部形态讲,汉字是海报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汉字本身就是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如果将其中创意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能极大的满足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其内在的属性已经决定了视觉语言所能够具有的一些形式以及不同的内容。

五、结束语

汉字之美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把汉字作为一种蕴涵民族文化的载体来研究,借用汉字本身的文化传承性和视觉领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设计领域重现汉字图文之美。随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也日益凸现。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必将在世人面前展现其更加动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汉字文化的内涵篇10

汉字不仅是语言符号,也是视觉艺术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当前最具民族特点的设计形式。当前,平面设计行业飞速发展,汉字被广泛应用于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方式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平面设计;字体;传统;文化元素

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它的出现象征着人类由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性与审美观念。通过在平面设计中有效融入传统汉字文化元素,可以使平面广告焕发出文化特性,展示民族文化的包容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尝试将其应用至平面广告作品的设计活动中。

一、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

当前,平面设计师利用传统汉字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要求,依据汉字的字形与框架特性精心组合汉字,改变空间设计或者是笔画的框架,结合当下最新潮的平面设计形式进行创作。与此同时,在利用现代艺术形式处理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侧重对作品的装饰、色彩渲染进行处理,以此有效突出平面设计的艺术美与内涵,进而设计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为人们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使设计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理念,进而展示出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师在初期选取汉字的过程中考虑到作品的功能性,精心选取了古钱币图案与中国的“中”字,围绕文字进行造型,遵照外圆内方的设计理念,有意在方孔处进行直线处理,以此喻示经济为本的银行发展理念。这款平面设计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较高的价值,展现出银行的工作特性。又如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此标志是由几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利用人形构成主体图案,再将人形变换成为汉字“世”,以此象征世博会。标志中人形距离接近,象征世界各国人民在交流中和谐共处,其情感与文化内涵都与世博会相联系,设计中还合理融入了英文单词,使各国人民都可以理解其内涵。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性

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展现视觉艺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般会选取一些具备较强技术理念与可视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平面设计中汉字的字体字形进行设计,以此拓展设计作品中艺术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尽情感受文化内涵,并结合自身的想法对作品进行猜想。如,部分设计师会有意选取一些比较生僻的字或者异体字,在设计过程中为有效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意象性,可以选择反、横、倒等形式,使人们产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在解析文字的过程中为观者带来更多的新奇与审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关注意境,设计师借助变换字体设计的形式,将传统元素与汉字进行重组,借助表象充分营造意境,以此激发观者对文化内涵的解析兴趣。如,我国平面设计师王强设计的作品以传统文化元素——汉字为物质载体,结合“风、雨、水、雷”主题,借助我国的水墨画,充分展现出我国特有的文化,使观者产生一种文化共鸣感,如“水的流动好似人生的跌宕起伏,风的无痕好似日夜困扰使其难眠的故事……”

三、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字体设计方式

当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涉及传统设计手法的印刷作品,也包含经济企业标志、书籍外包装、商标、图案等,文化字体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如,汉字的意象、字形、字体、异形同构等,其自身具备复杂多变的融合性。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元素,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许多区别。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解析平面设计作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元素的营养,利用不同的信息媒介传递出不同层次的信息,使受众的视觉空间变得更为广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将图形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以此增强文化的立体感。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汉字的表现形式,拓展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空间。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随机编排、组合汉字,利用合成技术、结合多种文字表现形式对汉字元素进行改造,进而创新字体设计形式,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变换字体形式,可以有效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正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而充分展示出汉字的艺术功能。

作者:赵娟刘亚楠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