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1:47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1

1、明确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明晰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促使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2、了解学校教学、教育与管理现状,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动态增值程度,为教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3、通过评价结果和获得的信息,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并使学校、教师、教研员对教学情况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逐步形成符合*市教学发展实际、体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性质、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初步构建*市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二、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按照“面向全体,和谐共进;提高水平,提升品质”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管理与研究,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促进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学生品质、教师品质和学校品质,培植新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

三、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根据高中、初中、小学和幼教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设置评价指标。高中着眼于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初中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为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奠定基础;小学着眼于良好习惯养成,注重学生素质的多元开发;幼教着眼于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启蒙教育。

2、增值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校的基础水平,遵循“从起点看发展”这一宗旨,以教学质量的纵向增值程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使不同层次学校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综合性原则。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综合系统,评价教育教学效果要与其过程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真实反映由教育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变化。

4、客观性原则。确定评价标准要从实际出发,评价结果尽可能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主观性,力求公平公正,便于操作。

5、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尽可能涵盖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对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科研、学生特长培养、特色工作等内容进行评价。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

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由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增值性三个方面构成。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主要是在学校层面,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策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在教师层面,评价教师的专业情意、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水平和优质教师份额;学生发展的增值性主要是在学生层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

五、评价程序

1、基础诊断。学校在参加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周期初,根据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标准,对本校的教学质量现状作出评价,经教研教科室认定后,作为评价周期满后教学质量是否增值与增值多少的主要依据。

2、自我评价。以基础诊断为基础,学校在每年的七月份,做好学年自我评价工作,撰写“*学校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报告”,并以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两种方式,报教研教科室备案。

3、教学评优区互评。在基础诊断、期满综合评价阶段,以教学评优区为单位,教学评优区学校之间进行互评,验证学校的基础诊断、自我评价水平,并将互评结果报教研教科室审核。

4、组织审核。根据教学评优区的互评结果,教研教科室组织专家对同类学校教学质量增值程度高的前三名、增值程度低的后二名学校,进行复查与审核。

5、激励推介。对于在教学质量增值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授予“*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优胜学校”称号,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召开教学质量管理推介会。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使用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普遍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理论传授教学有很多弊端,一方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经常出现台上老师口干舌燥,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不够显著,容易造成学生课上听了,课下忘了,最后考试突击死记硬背,考后彻底忘记的状况。因而,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只记得零星理论知识,完全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工作后又一切从头学起。如何让学生避免这种尴尬的状况,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个财务管理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应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分析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前提和关键,因此深入了解学术界和实践教学中案例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法于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率先使用,后经哈佛商学院完善推广,最终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几年,我国不少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师们逐步意识到案例教学的优势,开始重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研究,一些学者和教师已经陆续出版了财务管理案例的教材,具体见表1。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财务管理学科教学中真正采用案例教学的并不多。目前,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一种是在教学中插入案例进行讲解,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多人误认为第二种就是案例教学法,这其实是一种误区,第二种充其量只是举例教学。真正的案例教学应是案例分析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反而处于辅助引导的位置。据调查,因受案例来源、师资力量等影响,我国仅有中南财经大学等少数高校专门开设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课程。

虽然真正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但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师已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讲授中尝试穿插案例分析。毋容置疑,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基础,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案例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教学中所选择的财务管理案例,要么来自于国内已出版的教材,要么直接摘抄自国外的教材。而已出版的国内教材中的不少案例存在重复,有些也直接摘抄自国外各种教材或研究。可见,现有案例的来源主要是已有的国内外各种教材,特别是国外的教材,而通过其他渠道收集的我国企业的现实案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企业很少愿意将自己企业的材料交由学校研究,形成现实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收集企业的实际案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整理,没有直接取自现有教材来的便捷。

2、所选案例内容不全面

课堂教学中,受案例来源渠道的局限,选用的财务管理案例大多在内容上比较片面,要么直接是国外的公司,要么是反映国内大公司,但涉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非常少。不可否认,大公司的财务管理一般要比中小企业的完善,更具有代表性。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学生的实习及就业关联性更大,给学生的感觉更为亲近和直观。因而,过分关注大公司而忽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摘抄国外公司的案例,在内容上与我国的国情有较大差异,更易给学生造成遥不可及的感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方案模式不合理

现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方案设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介绍——案例分析——总结”的模式,一种是“案例介绍——要点分析——教师点评”的模式。第一种模式完全是教师讲解,学生基本不参与。虽然采取这种模式教学的教师较多,但这种模式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充其量算是举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种模式严格来说不属于案例教学。第二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的状况有所改善,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为辅,特别在要点分析阶段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但仅限于成绩较好的个别同学,其他成绩一般或比较内向的同学基本不会参与讨论。同时第二种模式容易忽略理论,大多数学生分析时不能与理论结合,往往就事论事。可见,这两种案例方案模式都不符合案例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全体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案例报告的考核方式有缺陷

一门课的考核方式虽然在最后才体现出来,但却影响着这门课的前期授课效果。传统理论教学大多采用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一般不超过40%,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至少占到60%。这种考核方式优点是要求比较严格,大多数学生会认真复习和应考。缺点是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期末考试题型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挥,也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完全部忘记的状况。现有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期末小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比较宽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缺点是不能很好的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个别学生会搭便车,蒙混过关,案例分析报告也经常出现网上复制拷贝版。这两种考核方式都不太理想,如何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案例教学的难题之一。

三、改善财务管理案例使用状况的对策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前提,案例的后期使用与考核又决定了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成功。针对当前案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拓宽案例的获取渠道

案例的获取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外的教材,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因为教材从最初的编写到出版,需要较长的时间,时效性会大打折扣,而国外教材中的财务管理案例,在案例背景及适用政策等方面与国内有较大差异,直接照搬更不合适。财务管理案例还可从以下几种渠道获取:(1)专业期刊。期刊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个月或半个月,时效性比教材要强得多。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期刊有《财务与会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财经界》等。(2)财经网站。网站上面的内容更全面,更新更快,缺点是上面的不少案例及分析比较肤浅,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知识进一步整理加工。中国比较权威的财经网站有中财网,第一财经,和讯网,金融界,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等。(3)其他可能的渠道。案例的收集不可能短期完成,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的教师应该不放弃任何可能获取案例的渠道。如企业的网站,相关项目中的问卷调查或访谈,各种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试卷,夜大或函授学生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而写的毕业论文,甚至亲戚朋友对所在企业的评价等等。只有大大拓宽案例的获取渠道,才有可能收集到大量新颖、适用的案例,才能真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内容兼顾中小企业

现有案例内容主要是关于大公司或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涉及中小企业的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公司的数据资料比较齐全,且容易获取,分析结果有一定代表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资料很难获得,分析过程比较困难,结果也有一定的争议性。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高校毕业生联系更密切。很多毕业生最初工作都会在中小企业,直接去跨国大公司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实践教学中,教师选择案例如能兼顾中小企业,会给学生更为切实可信的感觉,而不是遥不可及,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成效。当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案例的获取没有大公司容易,需要教师动用多种渠道设法取得。在分析过程中可借鉴他人的成果也相对较少,同样需要教师进行加工梳理,根据需要设计案例。

3、创新案例方案模式

常见的两种案例方案模式都不太理想,需要重新设计新的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初衷,同时考虑现有两种模式的缺陷,笔者设计了新的案例方案模式,即“理论回顾——案例阅读——小组内案例讨论——小组间案例分析辩论——案例点评”五步法。教师在实施该模式之前,首先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能太多,不要超过10人,组数不要超过8组。在理论回顾阶段,以学生主讲为主,教师总结为辅,可一次以一组学生主讲,其他小组补充,下次顺推。这样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案例阅读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因为大多数案例背景资料较多,从头到尾的阅读会花费很长时间,而且不容易把握重点。在小组内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所有学生讨论题目,对于沉默不语的学生要注意适当点名,并在最后考核中体现出来。在小组间案例分析辩论阶段,不同小组可以选派一到两个代表阐述小组观点,其他组员补充,教师鼓励小组间相互提问,甚至展开辩论。在案例点评阶段,教师要注意案例和理论的结合与提升,并客观总结各小组表现,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激励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4、寻求更合适的考核方式

现有的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都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寻求更合适的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不仅要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还要体现出公平原则,杜绝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提出新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总成绩评定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小组及个人平时的课堂表现(占30%),第二部分是各专题的案例分析报告(占40%),最后一部分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第一部分的成绩评定分别赋予小组整体与个人表现不同的权重,这样既能激励小组整体的团队协作,又能体现组内成员的差异,鞭策表现不积极的学生。第二部分的案例分析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般分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财务分析等几个专题,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在各专题结束后两周内完成。字数可不要求太多,但要包括组内成员的分工,分析的过程及最后的结论等部分。教师根据各专题分析报告的质量及组内学生的分工给出学生成绩。最后部分的期末考试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进一步杜绝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试卷题型不仅包括相关的理论题目,而且涉及小型的案例分析题。

四、结语

不可否认,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分析和应用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众多高校教师及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财务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不少人认为在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有效使用又是前提和关键。针对财务管理案例来源渠道较少,内容偏重国内外大型公司,案例方案模式及考核方式不恰当等问题,我们有必要拓宽案例的获取渠道,注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改变现有的方案模式及考核方式,以求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适应社会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施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探析[J].财务与会计,2007,01.

[2]李爱琴.关于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8).

[3]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10).

[4]常树春.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案例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5).

[5]李强,黄国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四维开放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6]李娜.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课程设计[J].经济师,2010(5).

[7]冯文龙,胡世强,等.财务管理教学新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5.

[8]刑小玲,陶静燕.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问题探讨[J].2012.06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3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本文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成果(课题编号:ZHJY08-5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5

o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Filemanagementwork

XUHairong

(Jiningno.1HighSchool,Jining,Shandong272000)

abstractFile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schoolwork,mustbeanobjectiveanalysisofthecurrentprimaryandsecondaryfilemanagementproblemsandweaknessesinatargetedmanner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files.

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filemanagement;work;strengtheningmeasures

中小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活动、教学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参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原始载体材料。档案管理工作是中小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确保学校管理与建设、改革与发展,而且为学校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标准化学校的建设。确保中小学校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中小学校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谈些看法。

1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2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当前,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使得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不高。

第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一般学校没有设定专职档案管理岗位,或有的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教师兼职或是临时配备的,没有相关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甚至连档案管理上岗前的业务培训都没有,严重制约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第四,档案管理硬件不全。目前,在不少中小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已有的档案室也不具备最基本的保管档案的通风、防潮、防霉、防盗、防火条件要求,容易造成档案缺失或遭受破坏。另一方面,档案保管的设备不够齐全,规格不一,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多样化的需要。

第五,档案材料不全。当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学校各科室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以致档案错归错放、漏归少归、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校必须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经费上投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研等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增强档案意识。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日常检查、学期常规考核中。中小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至少要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要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档案法》,采取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学校档案建设,做到学校档案管理与时展同步、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逐步形成一个组织有序、人人参与、全过程管理、规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第二,完善机构,提高管理技能。各中小学不管规模大小,均应选拔一名德才兼备、懂得办学规律和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要有计划地安排档案管理员参加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有关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档案收集、整理、编目、检索、保管、利用等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管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逐步做到中小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固定化。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添购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做足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虫、防高温、防霉、防尘措施,对学校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业务考核档案、学生档案、基础设备档案、声像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进行分别设橱,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管理规范、利用方便。

第三,健全制度,规范档案业务工作。要建立档案资料收集的长效机制,把普通收集与定向收集、平时收集与学期终收集结合起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学校各处组应设兼职档案员,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收集渠道畅通,信息灵敏,做到收集过程规范,资料真实齐全。要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协调配合,从而使中小学校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做档案工作的有心人和参考者。尤其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综合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管理工作规定》、《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工作制度,形成档案管理体系机制,积极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

第四,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中小学校档案是展示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小学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五,加快信息化建设。首先,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要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档案管理软件要涵盖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同时还要适应多种硬件平台、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具有较强的安全控制能力,并具备同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等。其次,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化体系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性都需要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作支持。而电子文件形成后,需要集中保管,并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保证校园网、校际网、档案系统管理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再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因素的威胁,一个安全稳定的信息保障系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中小学应采取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和逻辑严密的流程化处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引入科学实用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结合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及时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同时注意做好纸质档案的保存和重要电子档案的备份工作,为档案信息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存储、共享、交流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人才。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要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提高在职人员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养人才优化档案队伍整体结构。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评分方法战略管理

一、引言

战略管理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宗旨在于系统地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战能力,以便其未来能为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递不断发展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加强调操作和实践。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它对于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其主要区别见下表:

案例分析为未来实际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实践方式,让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公司里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战略管理案例一般来说都提供了有关各种行业和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所处的环境等详尽的信息。通过分析,一是可以学习不同公司管理的经验,以及各行业和各公司的背景知识,二是可以检查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技能的能力,三是可以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方案的能力。

尽管目前高校在案例本身、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多数学生认同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比较生动活泼,在分析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资料,模拟决策等方式,使同学们的能力和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增强了团队精神。并且,采用案例教学以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的单向交流,而是更为互动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选择和准备战略管理教学案例

目前在战略管理教学中通常运用多种案例辅助教学,案例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二是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两类案例各有优劣,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列举德鲁克式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而在理论学习的综合小结部分,采用哈佛式案例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

在个案的选择上,国内企业实践的案例较为缺乏,多数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案例中所存在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缺乏体验,导致对案例中的材料没有深刻认识,对案例中战略管理者的思路与决策难以透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实践,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具有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特色的案例目前又相当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收集编写案例,这样既能丰富我们案例教学的内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针对性、可读性和新颖性;二是案例的难易程度适中,案例所涉及问题能够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三是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案例讨论

战略管理的教学案例一般较大,内容多,情境错综复杂,需要团队合作方能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团体环境,将自己溶入团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而且能激发其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结果是发挥出团体的“合作力”。实践证明,在一个彼此协作、相互支持的团体中学习,产生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了便于案例讨论的组织,通常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从而不利于思想的充分交流;人数太少则可能形成不了讨论气氛,不利于集思广益。在分组时,学生应采用自愿组合的原则分组,同时,注意男女比例的协调,以便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应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组织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提纲,并指派成员做好全班交流发言的准备。案例讨论中对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内全班交流发言。

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课内讨论的组织是重点。首先,由组长在课堂内汇报、演讲小组分析报告;然后采用同学自愿或随机抽取的形式,围绕分析报告展开讨论,促使同学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点,对案例讨论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思考要求,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案例。同时要告诫学生,案例分析很少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或一套行动方案。只要认真负责地去准备案例分析,并且有充足的证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就不必担心所作分析是否是正确的答案。

三、案例教学中的学生成绩评定

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一些评分手段往往只能根据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团队的成绩,无法识别出学习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特别是当个体的工作没有被单独识别出来时,会出现一种人们平均的努力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作用(socialloafing)。由于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获得相同的成绩,因此很可能存在团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花费时问精力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现象,这就是搭便车的行为(freeriding)。吴志明、武欣(2006)[2]的研究表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Brooks等[5]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采取同伴评价的方式能够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效果。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教师试图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时,学生仍保持被动的惯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的思考;学生喜欢急于从教师那里寻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导致了课堂讨论不活跃,出现“冷场”,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应作适当变换,成为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和聆听者;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是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走下讲台,坐在同学中跟同学一样听讲、提问,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评分的权力,这样使得课堂氛围较为融洽,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讨论的评分由每一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为其他小组的课堂演讲、讨论表现评分,每一小组所获得的平均得分就是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

我们借鉴Brooks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小组同伴评价表、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能适应案例教学自身特点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该成绩评定方法的核心,成绩评定计算公式为:

S=(t1+t2)×p,其中:

S――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成绩;

t1――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得分,满分30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考老师课前提供的评分细则,根据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中的表现评分:

t2――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满分70分。由教师根据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质量评分: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反映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该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小组同伴评价表得出,绩效系数位于0-1之间

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评分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2)战略关键问题是否涉及到,是否深入;(3)观点的创新性;(4)决策方案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5)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格式的规范化。

在学期初,我们设计了小组同伴评价表和课堂演讲评分细则两份表格(见表1,表2)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习团队中其他同学以及其他小组的学习绩效。

小组同伴评价表采用匿名方式,学生在表中不仅评价同伴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也同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诚实的评价。表中每一单项的评分采用5分制:5=非常好;4=较好;3=一般;2=较差;1=非常差。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p=V25,其中: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

V――小组同伴评价表中学生个体所得评价总分的平均值。例如,在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针对甲同学的评价总分共有5个,分别为23、20、22、23、21,则V值为:(23+20+22+23+21)/5=21.8。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介绍表二的使用方法。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每5人组成一个案例学习小组,形成6个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中,每小组派出一位同学参与这一环节的评分。第一小组的成绩为第二、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例如,各小组所给出的分数分别为25、23、24、26、22,则第一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t1为(25+23+24+26+22)/5=24;以此类推,第二小组的成绩为第一、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第三小组的成绩为依据第一、二、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

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这一成绩评定方法后,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这一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绩效表现。它有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搭便车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同时保证了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许晓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志明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1月,第3卷第1期

[3]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现代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现代管理学的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管理学中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各类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社会上的大部分案例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管理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社会管理实践中的人和人之间角色的变化,揭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管理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简单地讲,案例教学包含三个逻辑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它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所描述的情境通常是学生日后工作情境中肯定会遇到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工作情境,案例通常包含决策者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故事,它不含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结论,仅包含对案例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这涉及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尤其是“分析技能”与“决策技能”;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二、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模式

在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1.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案例的呈现可以以不同的媒介进行演示,比如简短的可以采用板书、口头表达、文摘卡片等;如要体现案例生动,可采用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呈现;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发掘学生身边有意义的事件,编成案例进行讨论。各种方式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2.案例教学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老师提前一星期负责将案例提供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或者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和书记员,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沟通和协调,书记员的任务是将讨论中小组成员的观点如实记录下来,并加工整理,本组在课堂上发言。教师留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案例。第二阶段,课堂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组织工作最关键的地方。虽然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和互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相反,在协调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自己对案例心中有数,熟悉案例中的问题,并要对案例有个人的分析和见解。否则课堂讨论要么太乱,要么就会冷场,所以老师在讨论中应起到“桥梁”作用,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地引导同学从案例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假设下分析,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3.总结。每完成一个案例教学,都要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深度,语言表达方面的完善和技巧;二是各学生的得分,评选出最佳综合和最佳单项方案;三是分析不足之处,并研究出对策和改进方案。总结应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对涉及知识加以总结概括。

三、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教改中一直是推广的热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学生的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深化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坚定搞好案例教学的信心,真正使老师感到教有所责、学生学有所获,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积极组织选编管理安全教材。在现有条件下,选编管理案例教材务必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广泛收集管理案例。二是合理选择管理案例。三是精心编写管理案例教材。

2.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鉴于当前一般高校中管理案例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建“管理模拟实验室”。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依据经济学、管理学和相关动态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仿真模拟及“网上决策”、“虚拟交易”等,使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二是重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案例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重在研讨,妙在“引发思索、集思广益”,巧在学生现身说法,亲历现场,进入角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努力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学生适应管理案例教学的能力,关键在于两条:一是少讲多学重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即教师上课时少讲书本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多自学,上课则主要是讨论案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二是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以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多数课程都要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研究课题,课题完成后由小组部分或全部人员演讲,个人为主所做的案例分析或作业,由个人演讲。通过这种演讲的训练过程,提高学生的能说善讲的能力。

四、结论

在学习现代管理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案例教学,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而通过现代管理学案例的分析,可以把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工作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8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案例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不够理想。笔者认为: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于其课程教学来说,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更多地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结合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过程结合实践的、非常有效的实用教学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什么是案例呢?一般来说,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叙述。这些案例以描述的方式重现了以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事件做出的决策、解决办法和得到的结果,而这些记录对我们处理现在或者是未来发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所以,案例的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其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复杂的现实生活环境中;②帮助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③让学生练习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有限的资料来进行决策,并希望增长学生依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有两方面,一是使用案例教材,它主要包括: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案例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案例相关的教学笔记、根据案例设计的讨论计划、根据讨论计划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技术等。另一个是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他们清楚教学的理念,能够设计教学方案,编制教学案例,并熟悉案例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研究、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其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实践性非常突出,要求教学过程特别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课程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

第一、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案例教学法大多采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要求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案例,从中发现问题并拟定方案,然后参与课堂讨论,交换意见,形成有创意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从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理论知识的讲授多,照本宣科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多。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增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成本最低、最节约时间的“社会实践”。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怎样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派遣劳动者的管理的知识,结合周占文《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中的《劳动关系协调》,笔者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应包括: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案例材料(如本案例)或创设案例情境(如:《李先生与KDJ公司所引发的劳动纠纷》)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分析、阅读,如:本案例给出三道思考题:①李先生到底属于哪个企业的员工? ②KDJ公司为什么不承认与李先生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③派遣劳动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由于本案例来源于工作实际,可读性较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理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身学习的方法。

2.分组讨论。当一个个充满睿智和灵感的结论初步形成后,则进入小组讨论阶段。案例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效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按奇数将学生分组,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一旦形成,较为固定。为什么选择奇数呢?主要是为了方便形成小组结论。由案例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民主地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地记录各种意见,组长组织讨论,形成小组一致意见,有疑问的带入全班讨论。

3.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一般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小组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进行全班集中讨论。全班集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述评。案例教学的最后是总结述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完成案例提出的问题,并对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感受做出结论;同时把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与其它方式获得的知识相联系,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知识基础。第二部分是由教师对本节案例课进行评价,做出全面总结。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案例所传递的信息,更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案例或案例法,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的举例法

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为在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法。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法。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法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学生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这是简单的举例法很难达到的。

第二、案例教学法不能适合传授所有知识技能

由于教学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方法在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及在经济、法律等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案例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技能的传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够理想。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因此,案例教学法不能代替其它的教学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要考虑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尽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记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真实环境,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学员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的环境,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其它教学方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技巧性更强,要求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校应充分重视和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从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资源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划拨相应经费,引进、配备资深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第二,学校应多途径解决案例编写和质量问题。案例的编写和质量水平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国家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过十来年,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案例缺乏,相关学校应考虑广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企业实践来编写和完善案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合作也是丰富案例素材的方法之一。当然对以往案例的补充和修订同样是案例编写和完善的重要渠道。有些案例虽然陈旧,但企业背景和问题的代表性仍然突出。对于这样的案例,应该追踪企业的发展现况,补充案例对象企业的最新资料,检验以往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使得案例教学课程能保持持久的真实与鲜活。

第三,学校应积极聘请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进行案例教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案例教学中,除专业教师外,还应该考虑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比如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副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来共同进行案例教学工作,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缺乏企业实际运营经验导致的纯粹纸上谈兵的问题。所以吸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人员加盟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队伍中,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杨海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02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9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开始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模式;分析和研究

前言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其满足现阶段新课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要求,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保证了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一、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工作者和学生主体教学

站在教学主体的角度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主要是把教师和学生、企业联系到一起,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往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把自身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教师利用书本理论知识来单一的向学生进行讲授,导致教学课堂较为枯燥。案例教学的产生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关键位置,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主要是利用财务管理案例和资料来进行教学。把案例和资料为学生进行大致的讲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来找到案例和书本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并及时的进行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联系的,其互动性较强,在教师和学生之形成一种立体形式的交流模式,保证了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1]。

(二)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次,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来进行教学最大效果,也要增加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联系、由于一些财务管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有限,其主要是刚刚毕业就来到高校来任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量,不具备充分的案例教学经验,可能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高校要增加学校主体和企业的联系性,完善教学弊端,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与企业紧密相连,把业界知名人士请到高校内部来进行指导,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授,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学,和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其次,为了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去企业内部进行实习和学习,来增加对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了解,积累财务管理案例经验,把案例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和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实现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最大目标[2]。

二、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我国来说,利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经验有限,其在我国起步较晚,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较晚们对于理财的认识度较为浅显,导致了财务管理案例较少,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带来消极影响[3]。面对这一发展背景,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全面性,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不应该仅关注案例的选择,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步伐,关注业界的发展方向,来发现市场中和财务管理具有联系性的事件,把其作为案例教学资料,来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利用当下实时性的财务管理咨询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本知识和社会财务管理资讯的联系性,也增加了教学教材的丰富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为学生搜索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增加财务管理案例单位内涵,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课下,自主的利用网络技术来搜索案例,提高学生对不同案例资源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整理能力,间接性的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

三、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理论知识是学生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要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掌握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内涵。来保证教师在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学生可以对不同从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来深入剖析案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要掌握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方法,要学会自主的建立案例决策和管理的模型,学生要掌握SpSS软件的运用方法,掌握LotUS软件的运作方法,掌握eXCeL软件的操作方法,来保证学生可以自主的对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进行构建,增加对案例中不同数据和信息的了解,依据自身建立的模型,对案例的细节进行分析,增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加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增加案例的直观性和视觉感,高校要不断完善实验室设备,增加案例实验室的功能,保证其具备网络化功能,具有综合等等,保证实验室不同操作流程的真实性,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财务管理学习积极性[4]。

四、学习、分析、运用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习的目的是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思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5]。因此,对于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对案例的关注度,在学生利用案例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思考的理念,来增加对案例的分析,产生案例学习、思考和分析的潜意识,培养学生爱思考和人爱分析的良好习惯。我国古语有言:学习如果脱离了思考,那么就会使人迷茫,如果仅仅是思考而不同学习那么思考毫无意义。对于案例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关注对于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吗,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不利于科研活动教学没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假使可以利用创新学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并把学分记录到学生的档案中,提高学生对思考的认知度。教师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利用小组教学,和讨论教学等等方法来进行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五、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

案例教学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思考力,保证案例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个优秀的案例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述,把案例中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案例印象,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印象。在进行基础的案例教学后,教师可以在本本级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6-7人,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案例和财务管理知识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和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度,了解学生对案例理解度,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表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保证每个小组组员发表自身意见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班级内部进行观点的阐述,增加不同组别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大目标72]。其次,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保证小组讨论的教学效果,教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完毕后,来自主的进行案例条例和研究报告的构建,把不同案例讨论细节和财务管理教学重点知识点构建到报告中,来对报告进行研究[8]。

(二)教学评判教学

最后,在案例讨论教学和报告研究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判。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进行评判,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弊端,增加对自身的了解,并不断的完善自身学习薄弱环节和不足。其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来进行评判,学习小组内部学生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点,增近学生之间的友谊,其三,教师要对本班级学生进行评判,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来增加对不同学生学习弊端了解,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案例教学语言、案例教学方法等等来进行评判,发现自身教学的弊端,提高自身的案例教学能力[9]。其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来进行评判,学生的角度和教师评判角度不同,学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评判[10]。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案例学习接受能力的了解,来发现自身案例教学的不足,保证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有效进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性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学习环境。

六、结论

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了保证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工作者、学生主体、企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书本知识、课件案例、网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方法、理论、实际操作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利用教学研讨、报告研究、教学评判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案例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为学生营造灵活的学习环境,保证实现现代化三维立体式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1~24期总目次[J].卫生职业教育,2016,(24):161-196.

[2]武永霞.《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165-166.

[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5,(04):39-200.

[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06):26-200.

[5]王晶晶,唐亚琦.三维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4,(01):40-43.

小学教学管理方案篇10

一、着力观察研究,分析中小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结合“两基”工作验收督查,就云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档案意识不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还是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学校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其它各项工作,学校领导大多对学生档案不够重视,总认为学生档案在学校工作中无足轻重,学生只要学习上出类拔萃,分数令人满意就行。所以必然就会出现学生档案工作没安排、没要求的纰漏。而广大教师档案意识也较为淡薄,误认为资料收集、归档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往往把它排斥在个人工作之外,忽视学生档案管理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基本情况,也只仅限于自己任教期间,一旦自己换岗或离开,就统统丢弃,有时学校想找点班级资料都成问题,查找不到也询问不到,而领导对此做法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2、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档案管理分工不明

一般中小学的档案管理人员是教师兼职或临时配备的,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材料的分类、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业务不了解,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被动的将材料放入档案盒,有的资料干脆就随便堆放在一边,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临到用时才慌慌忙忙胡乱翻找,而且把学校行政内务、上级下发文件文案、教师集体或个人档案、学生类别档案统统归于一处,毫无头绪,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分和社会效应,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不足,学校领导班子大多也只是注重抓眼前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不高的局面。中小学校在档案资料收集管理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档案资料收集不全,学生档案资料杂乱无章,尤其对优秀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等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没有归档;磁盘、光盘、照片、实物贫乏。二是档案室只负责把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整理保存而忽略其他,从而造成找资料、调信息难度较大。有时想找点学生的成长记录或获奖资料,还得到处打电话、捎口信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而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三是缺少必要的监管机制,造成资料收集不及时、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等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因工作人员工作调动,使之原本残缺不全的材料更不知去向,真正的“人走茶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和规范性,使得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根本就谈不上有效利用。

二、增强时代感,改进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1、加强领导,增强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学校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中小学校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督查,使这项工作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而且还要大力宣传学校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使之成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加强档案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健全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