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病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2:28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1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病症;危险因素;妊娠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所特有,具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因此如何识别以降低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是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无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等内科合并症病史。病例组按病情轻重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轻度子痫前期(m-pe)和重度子痫前期(S-pe)三组,分别为50例、38例和62例。

1.2 调查方法:统一使用调查表和调查员培训,以问卷调查和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孕期每天工作时间、年龄、妊娠前体重指数、每天睡眠时间;②生育史:产次、孕次、自然流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③家族史:父母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④临床检查资料:包括孕中期平均动脉压、基础血压、血尿酸分娩孕周、住院24h内治疗之前的血脂、新生儿体重等。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

2结果

2.1 影响因素分析:首先作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逐步筛选法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α=0.05,最终有5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见表1。

表1 妊娠期高血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

系数

waldX2值

p值

初中以下文化

1.22

26.53

<0.01

双胎

4.28

16.58

<0.01

早孕期未补充叶酸

0.55

5.18

<0.05

Bmi>24

0.81

6.92

<0.05

基础收缩压≥120mmHg

0.97

10.46

<0.01

注:1mmHg=0.1333kpa

2.2 妊娠结局:不同组别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比较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

组别

分娩平均孕周

新生儿平均体重(g)

对照组

39.01±1.32

3316.81±402.67

GH

38.52±1.64

3147.90±508.05

m-pe

37.31±2.86

2896.60±724.72

S-pe

35.77±3.02

2362.42±782.27

F值

85.38

95.23

p值

<0.01

<0.01

2.3 不良妊娠结局:病例组共有1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GH组2例,电解质紊乱和产后出血各1例;m-pe组3例,1例为产后出血,2例为肝功能异常;S-pe组10例,4例为肝功能异常,3例为产后出血,3例为多脏器功能损害。S-pe组并发症发生率(16.1%)明显高于GH组(4%)和m-pe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

3讨论

本文研究显示双胎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alone的研究提示双胎妊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比单胎妊娠时增加4倍;基础收缩压≥120mmHg时,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所以可将基础血压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1]。另外本文还揭示文化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的风险越大,可能是因为低文化程度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缺乏,具有较差的自我保健意识,对疾病的发生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这也提示应将低文化程度妇女纳入产前重点保健对象。而且孕妇孕前Bmi越高,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也越高,炎性反应和高脂血症是两者产生这种关系的主要机制,并且在前期症状出现之前就已出现这些代谢异常[2]。除此之外,孕早期未增补叶酸的孕妇,也增加了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这些危险因素模型的建立,为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指明了方向。

本文的另外一个结果,即由表2所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以及对照组,说明病情越重,越早地结束妊娠,可能新生儿出生体重就越低,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痉挛有关,它可降低胎盘灌流,加之伴有胎盘血管急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皮损害,降低了胎盘功能,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胎儿窘迫。在本文1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15例出现并发症,且多发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这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有关,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着某种触发机制,遗传异质性很可能是决定触发机制的关键所在[3]。

4参考文献

[1]郑俊峰.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1):1360.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2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硫酸镁;高危因素;低分子肝素;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2(b)-0004-03

妊娠高血压疾病属于高危妊娠,虽然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做了很多研究,但是该疾病的病因仍然无法明确,普遍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年龄、家族遗传及产妇本身一些因素有关[1]。如果产妇得不到及时及合适的治疗,会引起很多严重后果,临床上有效的治疗,能够明显减轻对母婴的影响,提高分娩质量。了解妊高征的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孕期保健及适时终止妊娠,对于妊高征的早期预防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探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该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并根据治疗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9例,研究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6±5.6)岁,孕周(34.2±3.2)周,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7.5±4.6)岁,孕周(34.6±3.3)周,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危险因素分析方法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家族遗传、相关病史、体重指数等,采取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分析上述变量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

1.2.2治疗方法①研究组:采取硫酸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83H20106生产企业: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409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5%的硫酸镁20mL,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0.5h滴完,随后再给予患者25%的硫酸镁40mL,加入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5h滴完,最后给予患者25%的硫酸镁40mL,加入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0h滴完,1次/d,直至患者症状消失,在给予患者硫酸镁的同时,并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同时给予10mg的硝苯地平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98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次/d。②对照组:仅给予患者硫酸镁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同研究组。

1.3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尿量、生命体征等,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缓解,分娩结局良好;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血压得到显著改善,且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分娩结果良好;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血压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升高,临床症状加重,分娩时具有死亡出现。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高危因素采取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

2结果

2.1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

根据表1得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产妇年龄、流产史、生产次数、孕次、高血压病史、家族遗传及体重指数有关,进行相关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表2得知,采取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后,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产妇年龄、流产史、生产次数、高血压病史、家族遗传及体重指数有关,进行相关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2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其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1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其总有效率76.92%;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想要预防该疾病的发生,首选应弄清楚该疾病的患病机制。不过目前,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机制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不过临床各个学者普遍认为,妊高征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关:①遗传因素,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3],患有妊高征的产妇其4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②初产妇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年龄在40岁以上者;③产妇具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④初次产检时Bmi≥35kg/m2。⑤营养不良的准妈妈;⑥准妈妈子宫张力过高,如出现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等情况。⑦寒冷和气温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冒,也增加了准妈妈患上妊高征的几率。⑧血钙的降低也是妊高征易发的因素之一[4]。该研究中,采取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后,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与产妇年龄、流产史、生产次数、高血压病史、家族遗传及体重指数有关,进行相关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文研究中采取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其结果显示,研究组2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其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15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其总有效率76.92%;两组在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文笔者认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患者每1~2周做1次产检,注意观察水肿,有无头痛等不适症状,一但有异常应提早就诊。同时帮助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告知患者可以自行监测血压,可每天早晚各量1次,并做记录。并告诉患者采取左侧卧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睡姿选择左侧卧位,每天休息不少于10h。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人体大动脉)、下腔动脉的压迫[7]。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有利于血压恢复。告知患者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对预防妊娠期间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除非是医生要求孕妈妈绝对卧床保胎,其他的情况都可以做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和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使孕妈妈精神放松并有助于控制体重。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平时精神放松,可以适当听喜爱的轻柔音乐,患者心情愉快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有很大作用。最后应合理把握饮食,遵守三高一低的饮食规则,即高蛋白、高钙、高钾及低钠饮食,这样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多吃鱼、肉、蛋、奶及新鲜蔬菜,少食过咸食物。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补充蛋白质、含钙以及锌、维生素C和e的食物,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的盐分应限制在3~5g以内,这与郑爱荣[8]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产妇年龄、流产史、生产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等相关,给予患者硫酸镁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少冰.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1-22.

[2]金惠玉.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0):82.

[3]赵明晶,张招英.维他命e联合碳酸钙及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3):384-386.

[4]张美娟.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69-70.

[5]王羽.静脉滴注硫酸镁配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对比[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4):232-233.

[6]陈素琴.硝苯地平联合丹参治疗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73-75.

[7]解路欣.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873.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3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因素;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94-01

妊娠期所患有的高血压病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它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国外为7%~12%。该病一般是在妊娠20周后发病,可导致母婴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时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对减少母婴危害至关重要。

1发病因素

1.1妊娠孕妇的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国内外多项调查显示,这些精神因素对妊娠妇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1.2庄氏等研究发现,高龄的孕产妇妊高征发病率明显高,这与患者年龄大有动脉硬化倾向有关。

1.3近年已发现多种营养素如钙、镁、锌等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1.4孕前超重(Bmi)。研究认为,肥胖增加患妊高征的危险。肥胖时血容量增多并且心输出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还可导致先兆子痫的发病。

1.5染危体异常。Vessce等研究表明,先天异常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也增加,oR为1.34,包括胎儿水肿、13三体和三倍体等染危体异常。

1.6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进行系统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并发症,增加了发病风险。

1.7秋冬季节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发季节。气温下降,交感神经系统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形成高血压。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2.1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妇幼保健组织,对育龄妇女开展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基础卫生知识,消除旧的生育观念,避免无指标妊娠;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做好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及同产儿并发症的发病率。

2.2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孕妇应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减轻精神紧张和思想压力,避免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克服对妊娠和分娩的恐惧。

2.3注重孕妇的营养与休息:在孕期中孕妇要适当加强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钾和其它元素食品的摄入,要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这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神经肌肉敏感性有重要作用。增加膳食中纤维素含量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有好处。此外,高危因素患者还应保证有足够的休息,特别是增加左侧卧位休息。这样不仅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还能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压。

2.4控制孕妇体重: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过快增长是发生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许多研究已表明,孕妇的孕前Bmi和孕期Bmi增加值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非常密切。在孕期体重管理中,必须要注意不同孕前Bmi的孕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孕期体重增加模式,对体重增加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者应视为高危妊娠,对其进行相应的营养指导,减少发病的危险。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

3.1妊娠期妇女如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并同时有以下情形:妊娠高血压伴蛋白尿;不伴蛋白尿的妊高症或是妊娠在28周前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前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者;孕前高血压合并妊娠高血压者,均需用降压药:肼苯哒嗪,为首选降压药,20~40mg加之于5%葡萄糖250~500ml静滴,注意调节速度;酚妥拉明,尤适于伴有心衰、肺水肿患者,10~20mg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甲基多巴、心得安、心痛定等酌情使用。而如果妊娠妇女收缩压>169mmHg或者舒张压

3.2先兆子痫及子痫的处理要以解痉、镇静为主,辅以降压、利尿、扩容和强心治疗。采用25%硫酸镁注射液20mL加10%葡萄糖液50mL静推,5~10分钟推完,然后以硫酸镁注射液l~2g/h静滴,每日总量20~25g。对子痫患者用冬眠i号50%量肌注,全量加5%葡萄糖液500mL静滴,控制抽搐,心功能正常时用20%甘露醇降低颅压。

3.3适时终止妊娠。妊高征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旦终止妊娠,病情就会迅速好转。对于孕期≥34周者,胎儿已成熟可考虑终止妊娠。孕期

4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保证孕产妇、胎婴儿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120

[2]胡靖伶,毛惠,唐红等.25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产前检查状况分析[J].华西医学,2008,23(5):1601~1602

[3]王敬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分析.哈尔滨医药,2008,28(5):25~26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4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脂;子痫前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7月1日至2010年4月1日在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年龄18~42岁(30.05±5.*32),孕龄28~41周(37.02±2.13),按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组81例,子痫前期轻度30例,子痫前期重度39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妊娠期并发症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做为对照组;各组孕周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检测方法及试剂入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载脂蛋白B100(apoB)、脂蛋白a(Lpa),。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血脂tRiG、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正常妊娠时,由于生理需要,孕妇为了维持妊娠、胎儿发育、产程启动、产后哺乳等必须有大量脂肪储备。母体脂肪储备增多,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能力增强,因而血脂较孕前增加,常伴有高脂血症,以适应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并无病理意义。

从我们的分析中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正常妊娠相比较,孕妇血脂代谢存在差异,并且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血脂水平的差异越大。证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脂代谢异常,随着病情加重,脂代谢异常有加重趋势。

本讨论结果:从妊娠期高血压至子痫前期重度比较,具有血管破坏作用甘油三脂水平逐步升高,而具有血管保护作用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逐步降低,子痫前期重度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分析其机制:血脂代谢紊乱,高甘油三脂水平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结构变化,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或加重其病情[21。

3.2apoa、apoB分别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载体蛋白。apoa和HDLC是抵御血管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而apoB和LDLC是致血管粥样硬化的有害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除脂类代谢异常外,还导致载脂蛋白的代谢异常。本讨论子痫前期组的apoB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apoa的升降不一定与HDL成正比。此外,这可能与apoa1基因多态性有关。

3.3本讨论结果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Lp(a)水平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较无差异,考虑其原因:Lp(a)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不受饮食、性别、年龄的影响,范围较广,个体差异非常大;此外,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螺旋动脉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无相关性,但这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妊娠高血压综疾病孕妇血脂代谢异常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对妊娠期间血脂水平的监测,改善其异常的脂代谢,对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5

关键词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4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妇女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将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该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候群。近年来随着围产期保健质量的提高,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我科通过对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治疗,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4例,年龄21~43岁,平均29.1岁,孕周平均34±0.76周。妊娠前均无高血压病史,但入院时血压均不同程度明显升高,多数有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双下肢水肿、尿蛋白等表现。诊断均符合文献诊断标准[2]。全部患者均给予保胎、引产、终止妊娠等治疗处理,并排除近期有急性感染及合并心、肝、肾等疾病,在本研究前也均未进行任何治疗。

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卧床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利尿和预防感染等治疗。选择硫酸镁静脉给药,首次剂量25%硫酸镁20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滴,续之25%硫酸镁6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速度1~2g/小时。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定时检查患者的膝反射、呼吸、尿量以及血镁等。7天为1疗程。如血压过高则加用降压药物,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护。产前密切注意胎心和胎动以及宫缩变化情况,若病情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应适时终止妊娠。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压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本结果可见,在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轻度子痫前期有50例(62.8%);中度子痫前期28例(32.1%);重度有6例(5.9%)。0.05),但年龄>35岁孕妇发病率明显升高。流动人口比常住人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稍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也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本病变,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可导致母亲及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多数孕妇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不及时就诊和治疗,以至于病情恶化。该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以及子痫。妊娠期高血压或轻度子痫前期较易控制,但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因病情的变化,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般在妊娠20周后发病,以高血压、蛋白尿及其他全身功能紊乱为特征[3]。由于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处理主要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常常可导致部分病情严重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风险增加[4],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有资料报道,硫酸镁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会导致脑血管扩张或头痛等,但高浓度的镁能抑制房室及心室内兴奋传导,并降低心肌兴奋性,可致胎儿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为此在使用硫酸镁时应注意胎心的变化,而且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身引起的胎心变化相鉴别。必要时应采取剖宫产措施,因为剖宫产是目前解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的一种主要手段,可挽救母婴的生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目的是减少母婴病死率,避免新生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临床治疗外,还要大力宣传妊娠保健意识和分娩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本研究显示,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病率,是减少围产儿死亡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由于遗传方面的缺陷导致母胎免疫功能失衡、胎盘缺血、缺氧或免疫病理反应而引起毒性因子的产生,而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发病[5]。该病与初产妇、年龄过大、多胎妊娠、有家族性高血压史等有一定的关系,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由于妊娠晚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绒毛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胎盘,并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加重,凋亡指数呈上升趋势。绒毛细胞凋亡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胎物质交换,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监测和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多胎妊娠孕妇,除了保证足够的氧和蛋白的补充外,还要注重对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做好孕产妇管理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监测,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到最低程度。另外如果患者发现自己下肢水肿比一般孕妇严重及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胸闷等先兆子痫自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123.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100.

3石永云,凌斌.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2006,25(4):5.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6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52-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既往无心脏病症状及体征,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约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5%左右,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4%发生此病。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早期症状容易忽视,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现将我院6年来收治的1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例,患者年龄23-35岁,发病孕周33+5-36+6周,平均34+3周,初产妇7例,经产妇3例,其中双胎妊娠5例。

1.2临床表现:10例患者均有心力衰竭发作,表现为胸闷、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其中烦燥不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5例,心悸、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一例,心率105-128次/min,Bp136-172/86-106mmHg。R23-32次/min,呼吸音粗,肺底可闻及细湿音。心电图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X胸片检查全部显示心影扩大,肺淤血,肺水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均有不同程度心脏扩大,左室肥厚。其中贫血(血红蛋白

1.3诊治情况: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按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既往无高血压、肾病、其他类型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病史。10例患者心力衰竭发作前指凹水肿7例。1例孕36周先兆子痫入院,疑胎儿生长迟缓,予静脉点滴氨基酸、维生素治疗,日输液量>2000ml,3天后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出现心力衰竭症状。1例双胎孕34周先兆早产入院,予口服硫酸舒喘灵、经脉滴注硫酸镁,地塞米松肌内注射促肺成熟,第三天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1例孕33周干咳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入院,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处理,日输液量>1500ml,第2天查房时怀疑心力衰竭,即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诊。另外7例入院时表现呼吸困难、心悸,经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10例患者一经确诊心力衰竭立即西地兰0.2mg入壶,速尿20-40mg静脉推住,多巴胺60mg及多巴酚丁胺40mg稀释后15-20滴/分点滴,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严格控制液体入量,观察尿量,保持液体负平衡,并控制输液速度,定时监测胎心。心力衰竭控制9例在连续外硬模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心内科医生协助监护,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手术室监护。1例经产妇宫口已开全,胎吸助产分娩。

1.4结果及预后:10例均抢救成功,分娩15例新生儿,体重1560-2820kg,新生儿生后窒息4例,14例转新生儿科观察治疗,在新生儿科住院7-21天出院,无围产儿死亡。

2讨论

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并发心衰对母婴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心衰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是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发生的,主要是外周阻力增加,心肌缺血受损而致的心功能不全。全身小动脉痉挛,而致全身各重要器官缺血、缺氧,胎盘功能低下,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或新生儿窒息。如果能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防止病情恶化,将能改善围生儿预后。

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诱因:(1)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严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与间质水肿,更促使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因此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容易发生心衰。(2)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更加重心脏负担心肌缺氧,低营养状态,耐受力差,更容易发生心衰,10例中贫血5例,低蛋白血症4例。(3)多胎妊娠孕晚期单胎妊娠血容量平均增加40-50%,而双胎妊娠血容量平均增加50-60%,大约较单胎多增加500ml的血容量。本资料10例双胎妊娠5例。(4)呼吸道感染,肺循环阻力增加,也可导致心衰发生。但心衰的早期症状与呼吸道感染相似,应加以鉴别,尤其夜间的呛咳,常易误诊上感,实为心衰早期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5)血容量的短期快速增加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本资料10例中2例与此有关。故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中及分娩、产褥期均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另外临床上需补充蛋白、输血等处理时、应同时利尿,以防血容量过度增加。

2.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药物治疗原则:扩血管,降压,强心,利尿,并给予镇静,抗感染和营养心肌治疗。治疗时需注意:扩张动脉、降压为主,但同时需要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在维持电解质平衡前提下应用利尿药,减少容量。

2.4适时终止妊娠及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病情危急,无论孕周大小,为保证母婴安全,积极治疗心衰的同时,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关键之一。一般心衰控制后就应及时考虑终止妊娠。手术相对安全性来源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利于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更具有病因治疗意义,并有利于胎儿相对早地脱离宫内不良环境。无一例发生重度窒息,均预后良好,这说明及时剖宫产是抢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比较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仅适于经产妇并已经入产程,或宫口开全估计短时间能迅速结束分娩者。凡经阴道分娩者,均应尽量缩短产程,并以坐位姿势分娩为宜。产后不宜子宫肌壁间直接注射催产素来加强宫缩,以免骤然增加回心血量。

2.5预防:(1)病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发展所致,早期发现可使病情控制在轻症阶段,对重度患者,应给予充分的解痉、降压治疗,以解除血管痉挛,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情况。(2)诱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除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外,如上呼吸道感染、贫血、不恰当的补液等都是诱因,避免、控制或积极治疗这些诱因,从而减少心衰发生的危险性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须重视孕期保健,早发现早治疗,积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治疗母亲疾病的同时如能促胎肺成熟,则可降低围产儿疾病发生率。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孕期必须加强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同时防止血容量过多,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才有利于母亲安全,同时也有利于胎儿发育,提高围产儿的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郭跃文.双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7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0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7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5)11(b)-0089-03

临床中,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所发生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情况,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1-3]。与妊娠未合并糖尿病者相比,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所以,需加强对妊娠糖尿病筛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使得妊娠结局得以改善。该研究主要分析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妊娠妇女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妊娠妇女,将合并糖尿病者作为研究组(100例),通过临床检查,空腹血糖正常或者是空腹血糖>5.2mmol/L,采取75g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显示为异常。病例排除标准:孕妇孕周在20周以下;孕前发生尿量增加、多饮以及多食等情况,伴有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7.2mmol/L,随机血糖>11.2mmol/L;年龄为22~36岁,平均为(24.45±9.34)岁;孕周为27~38周,平均为(30.44±10.34)周。将未合并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组(100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为(24.65±9.23)岁;孕周为29~38周,平均为(30.65±10.70)周。对比两组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妊娠期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包含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妊娠期感染、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流产史、有无不良孕产史、是否初孕、有无痛经、有无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以及年龄等,多因素分析存在明显差异有关危险因素。

1.3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有关因素分析

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关因素分析见表1。

2.2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以及年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3讨论

临床中,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具有一定的多源性,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中期,孕妇对于葡萄糖耐受性特点表现为进行性,同时这一情况会一直维持到孕妇妊娠中期、晚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孕妇葡萄糖耐受与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水平相近,属于正常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母体的体重增加;胰岛素脱敏作用导致胎盘形成胰岛素,在分娩以后,这种现象便会消失,这说明妊娠期孕妇对于胰岛素耐受是由于母体形成胎盘激素所造成的。妊娠期,孕妇胰岛素浓度会发生较大波动,增加胰岛素分泌作用的胰腺β细胞功能,使得胰岛素产生进行性耐受[4-6]。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变化,对妊娠期女性胰岛素耐受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多种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现阶段,大部分育龄期女性缺乏保健意识,月经初潮年龄也是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我国大多数女性喜爱甜食,导致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妊娠期糖尿病,此外,过早怀孕也是相关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年龄。糖尿病史导致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机制为:在妊娠期间,受到遗传基因影响,调查父母双方糖尿病家族史发现,父亲有糖尿病史不会直接造成妊娠糖尿病,母亲有糖尿病史发生新生儿糖尿病概率提升。这说明妊娠糖尿病具有遗传性特点,主要是由母亲遗传。随着年龄增长,不仅会增加发生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同时也会引起各种妊娠并发症。与<30岁孕妇相比,>40岁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明显提高[7-8]。妊娠期感染所造成的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是由于血糖浓度提高,使得细菌繁殖以及生长功能明显加快,随着血糖增高,孕妇血浆渗透压也会随之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快速降低杀菌能力,使得抗感染能力减弱。妊娠糖尿病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可能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需对育龄期妇女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妇女保健意识,说明防治妊娠期感染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以及年龄,需加强妊娠知识教育,提升育龄女性自我保健意识,保证妊娠安全。

[参考文献]

[1]蒲杰,李蓉,王浩,等.成都市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0,3(7):100-103.

[2]金峰,乔宠,董光辉,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13(26):123-126.

[3]廖书娟,罗碧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5(6):190-193.[4]李宝娟,董玲.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6):145-148.

[5]程建华.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1(12):145-148.

[6]黄浓香,黄姣莲.妊娠合并糖尿病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1(3):156-159.

[7]胡芸.妊娠合并糖尿病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29):167-169.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8

【关键词】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危险因素;手术治疗;贫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061

在妊娠期内,有的孕妇会出现剧烈头痛、肢体及言语障碍,恶心、呕吐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患者是否为急性脑出血,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病情较急,如不及时治疗随时会威胁患者生命[1]。有研究者提出,导致妊娠期急性脑脑出血的原因包括孕妇疾病、身体条件及营养状况和分娩方式等因素[2]。本研究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56例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48±7.16)岁,体重52~77kg,平均体重(61.58±5.16)kg。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22例。早孕期发病10例、中晚期发病40例、产后发病6例。均在发病后1~14h入院检查。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及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造成患者妊娠期脑出血的原因,并就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临床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患者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患者存在基底节、丘脑和内囊出血引起的轻度偏瘫是最早期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重症患者会进入意识模糊或者昏迷。但并不是所有的脑出血患者都会出现高血压等合并疾病,针对出现突发性进行性头痛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妊娠期合并急性高血压患者常常感到头痛、呕吐,查体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瞳孔变化等病理反射。脑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2.2诊断方法针对妊娠急性脑出血患者来说,迅速及时的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神经科查体等基本检查是临床上主要诊断方法。包括意识、精神状态、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及自主神经系统等检查,但仅依靠神经科查体还不能完全判断患者的病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协助定位诊断并分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利用头颅Ct、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mR)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2.3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是引起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6例研究对象中10因颅内动静脉畸形,10例因贫血、24例因妊娠期高血压、12例因自然分娩因素导致急性脑出血。

2.4治疗结果56例患者中38例经手术治疗痊愈,18例为保守治疗,总好转47例。

2.4.1针对孕

2.4.2针对不典型部位出血包括颞叶、额叶、枕叶脑出血,且出血量

2.4.3保守治疗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平稳,甘露醇和白蛋白交替使用效果良好,也可亚低温治疗,将体温控制在34~35℃,保持血压在16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平均动脉压

3讨论

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是产科中比较危重的疾病,脑出血可发生在整个妊娠期及产后,有相关研究者指出,妊娠合并脑出血的发病时间与妊娠期的血液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合并疾病、母体应激负荷、高血压等因素有必然的联系[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初产妇及中晚期妊娠孕妇比例高,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昏迷、抽搐和意识障碍;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是引起妊娠期合并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56例患者中38经手术治疗痊愈,18例为保守治疗,总好转47例。说明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病情较急,危及母子生命,致残致死率高,可因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自然分娩等因素引起。早期就诊和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好转。孕期普及产检,可有效预防和及早诊治。

参考文献

[1]章霞,刘涟,吴学春,等.妊娠合并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21):104-105.

[2]张健,师春梅,周春燕,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3(8):455-459.

[3]宁耀贵,张民伟,陈金龙,等.危重症产妇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7):536-540.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9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血脂;血小板;变化

前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scornpli-eatingpregnflncy,HDCp)比较常见,又因常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按国际有关分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hypertension)、先兆子痫(preeclampsia)、子痫(eclampsia)、原发高血压并妊娠(primaryhypertensioncoincidentalpregnancy)及因肾病、肾上腺疾病等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近年来研究显示HDCp与血液血脂水平、血小板活化功能减退、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检查HDCp的8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血小板检测,以了解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血小板变化特点,为诊断、治疗和监控该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检查HDCp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89例作为观察组,经诊断均符合HDCp的诊断标准。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轻度子痫组29例,重度子痫组24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89例妊娠健康孕妇作为对照。排除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糖尿病病史、肾脏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及近期有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孕妇。各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处理 所有待检人员采血应保证至少2周的稳定饮食习惯及体重,禁食24h,24h内不剧烈运动,至少坐下休息5min,静脉穿刺中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min。通常在清晨采血,用BD公司真空采血器取肘静脉血4.0mL,置于硅化玻璃管中,2.0mL用3.8%的枸橼酸钠(9:1)抗凝,倒混匀5—6次,用3000r/rain离心15min,迅速分离样本。

1.2.2 血脂及血小板测定 将上述分离标本在7600生化仪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n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C),以上测定均在仪器系统校准合格、室内质控(BeCKman液体质控血清,高低两个浓度)在控条件下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积压(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积在Cell—DYn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记录整理后使用SSp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x±s表示,数据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脂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5);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

2.2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指标比较

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和pCt均有升高,mpV和pDw均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子痫组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和pCt显著升高,mpV和pDw显著降低,但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为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孕妇在妊娠期机体会发生一系列正常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因为胎盘是分泌雌激素的主要组织,肠道吸收脂肪能力增加,脂类代谢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妊娠期高血压发生时,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有别于正常孕妇,其发生与内皮血管损伤有关,导致机体出现生理性高血脂。本文检测了8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tG、tC、HDL—C和LDL—C水平,同时以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tG、tC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5);轻度子痫组和重度子痫组tG、tC、HDL—C、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血小板在HDCp患者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后出现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凝块,血小板又产生凝血酶,导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相互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形成血凝块。研究认为,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过程加剧,是HDCp病理生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检测了8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pLt、pCt、mpV和pDw水平,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组、重度子痫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mpV和pDw分别为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陈永立,邱忠君,赵永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分析.四川医学,2010,31(2):227—228

[2]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篇10

[关键词]妊娠期孕妇;高血压;危险因素;年龄;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a)-0148-02

妊娠期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孕妇出现高血压和浮肿的情况,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的威胁着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因此,现对2012年6月―2013年6间月进入到该院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60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寻找导致妊娠期孕妇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该院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6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该院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28~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实验组的60例孕妇年龄在29~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对照组的60例正常孕妇年龄在28~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

1.2方法

对两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孕妇的文化水平,年龄,是否多胎,贫血,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状况,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知,实验组6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文化程度如下,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21例,高中文化23例,大专以上文化8例。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孕妇,文化程度如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以上文化1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3%。对照组孕妇的文化程度明显比实验组孕妇的文化程度高。

由表2可知,实验组60例孕妇,有18例孕妇有多胎史,有19例孕妇贫血,有31例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有19例孕妇有既往高血压史,有41例孕妇营养不良。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有10例孕妇有多胎史,有12例孕妇贫血,有21例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有13例孕妇有既往高血压史,有33例孕妇营养不良。在多胎人数,贫血人数,年龄在30岁以上人数,既往高血压史人数以及营养不良的人数上,对照组人数明显的低于实验组。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生理变化主要为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脏器灌流减少,这样就会造成对母婴的严重危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1]。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的文化程度、年龄、是否多胎、贫血、既往高血压史、营养状况等6个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与患者年龄相关,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大有动脉硬化的趋势有关[2]。

根据国内相关的报道,例如,李安《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的研究中,对30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文化水平,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贫血等因素[3]。与该次临床研究结果相比,该次的临床研究又发现了孕妇的年龄以及是否多胎、营养不良等因素也是导致孕妇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的危险性因素。

在该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20例孕妇的文化水平,多胎史,贫血,年龄,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文化水平方面,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的文化水平明显的比6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的文化水平要低,由此可以做出临床推测,文化程度可能是导致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的一个因素,主要是由于文化程度越低的孕妇对于围产保健知识了解的越少,进而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不利于及时的进行临床治疗,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4]。另外,妊娠高血压与孕妇的多胎史,贫血,年龄,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针对于上述几个因素进行预防,有助于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5]。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6]。①在孕期孕妇应该加强补钙,其主要的机理就是通过对孕妇进行补钙,能够减少孕妇体内的钙离子的内流,激活细胞膜钙泵,增加钙离子的外流[7]。②在妇女怀孕期间,应该嘱咐孕妇在心情上应该保持舒畅,并且心理压力不要太大,在情绪上,要保持稳定,一定要减少忧郁的状态。这样做的主要机理就是孕妇如果情绪波动太大,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进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因此,通过在情绪上进行控制,能够减少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8]。

综上所述,实验组6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21例,高中文化23例,大专以上文化8例。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孕妇,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以上文化11例。对照组孕妇的文化程度明显比实验组孕妇的文化程度高。在多胎人数,贫血人数,年龄在30岁以上人数,既往高血压史人数以及营养不良的人数上,对照组人数明显的低于实验组。由此可以得出临床结论,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具有多胎历史,贫血,有既往高血压史,营养不良等容易诱发妊娠期高血压,因此,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确保母婴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韩红霞.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19):121-122.

[2]何金爱,徐玉苑,董晓梅.妊娠期贫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2):178-179.

[3]李安.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J].亚太传统医药,2010,11(12):310-311.

[4]谢志红,苏海,张倩萍,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12(3):189-190.

[5]apricotendHeaLtH.HanKe,tanHualin,KongbiHua.abnormalglucosemetabolismduringpregnancyriskfactors[J].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1,3(3):199-200.

[6]Huangping,maXiaojun.pregnancyvulvovaginalcandidiasisriskfactorsandimpactonpregnancyoutcome[J].ShanximedicalUniversity,2011,3(3):188-189.

[7]蒋清爱.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0例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12(3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