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3:23

机械行业风险篇1

关键词工程机械销售风险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0.065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engineeringmachineryindustryinnearlyadecadeofexperiencetheprocessfromdevelopmenttograduallydecline,intheprocessofrapidexpansion,engineeringmachineryenterprisestoseizethemarket,usingaseriesofcreditsalespreferentialpolicies,which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broughtsalesgrowthatthesametime,alsoimpliesagreatrisk.

Keywordsconstructionmachinery;salesrisk;riskanalysis

2008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刺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制定“四万亿”的刺激计划,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意图通过建筑发展带动经济复苏。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在此过程中,工程机械企业为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额,推出一系列促销手段,低首付长期限按揭、分期、融资,甚至零首付送保险免费帮上牌,客户完全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使用设备进行工程建筑建设。并且在对客户情况的审核过程中,企业并未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为后期的风险管控造成了重大影响。

1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计划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快速发展所掩盖的风险问题凸显出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骤然下降,且工程建筑行业的衰落带动业内现金流的短缩,工程借款难以结清,设备分期款不能按时缴纳。

工程机械企业在进行设备按揭销售时,银行会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回购担保协议:“本公司部分客户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来为其购买本公司的机械产品进行融资。按揭贷款合同规定客户支付首付款后,将所购设备抵押给银行作为按揭担保,本公司为这些客户向银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担保期限和客户向银行借款的年限一致,通常为1至5年。若客户违约,本公司将代客户偿付剩余的本金和拖欠的银行利息。根据担保合同的约定,若客户违约,本公司将被要求收回作为按揭标的物的设备,并完全享有变卖抵债设备的权利;另外,本公司要求客户提供反担保等措施,如:客户未偿还银行借款,客户同意承担未偿还本金、利息、罚金及法律费用等;客户逾期未向银行偿还按揭款项,本公司可从按揭销售保证金中代客户向银行支付。若被要求代偿借款,依过往历史,本公司能以代偿借款无重大差异之价格变卖抵债设备。”既客户还款期间发生逾期行为,设备商需替客户垫付按揭款项,以及严重逾期时需回购设备所有按揭放款。

2工程机械行业的风险分析

经济衰落、产能过剩、激进销售,造成的后果就是工程机械行业出现大量的逾期欠款客户,甚至出现了欠款永久无法回收的情况,造成企业坏账,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了各种风险与影响。商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货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①

信用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的信用管理体制控制下的信用营销,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具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信用营销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利斯克之剑,轻则使企业产生大量的呆坏账,重则使企业陷入危机,导致破产。②

工程机械行业的应收账款主要由垫付和回购的客户逾期按揭欠款及融资租赁客户违约的回购款构成。激进销售过程中,没有严格审核客户信用和还款能力,部分客户还款能力有限甚至违约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剧增,坏账增加,现金流减少,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加,营运风险大增。以所有工程机械上市生产企业的按揭销售模式,总结其公司年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011年至2014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增速发生逆转,从快速发展到出现逆增长,企业销售额出现回落。从表1可以看出,信用销售过程中,各工程机械企业的银行按揭贷款余额,呈现增速减缓甚至反降的趋势。

尽管工程机械企业的销售额在回落,但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的银行逾期款及回购款却依旧保持了正向的增长,表2中,、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山河智能是所有工程机械企业中销售额在前列的企业,其银行逾期款及回购款保持了依然较快的增长,这说明在企业销售过程中,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逾期及不守信情况越来越多,企业发生的风险也在逐步变大。

回购款及按揭贷款余额实际上属于公司的负债,客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公司负有回购义务及代客户清偿逾期贷款的义务,公司预计负债会增加,当公司财务环境恶化时,债务负担过重最终会导致资金流断裂。工程机械上市企业2011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逾期比例快速加大,工程机械面临的风险大增,如表3所示。

由于上述应收账款流动性问题导致的资金短缺,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增加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来满足营运需求。短期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较高,使得融资行为和投资需求在时间和结构上的匹配性较弱。工程机械行业的投资项目规模一般较大,属于长期投资需求,企业采用大量短期负债来满足长期资金需求属于激进型融资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萧条的影响而导致资金断裂。流动负债率高时,企业要具备强大的流动资产运营效率来应付短期负债及短期融资,当宏观环境变化导致流动资产运营效率低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信用销售是一种以牺牲现金流的方式来增加销售收入的促销方式,看似乐观的毛利率背后却是较低净利润和现金流。企业必须为已确认但未收回的货款付出代价,银行按揭及融资租赁销售模式增加了利润表上企业当期的销售收入,巨额的按揭贷款余额及担保额隐藏着预计负债,潜在的应付账款还款压力剧增,应收账款回收慢,有可能会导致现金流断裂。

3销售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1应收账款增加,长期发展不稳健

应收账款和银行按揭回购设备都属于机械行业的不良资产。工程机械企业按揭贷款余额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应收账款急剧增长,当宏观调控基础投资减少时,客户违约概率会增加,回购款同时会增加。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引起坏账增加,工程机械难以监管,存在保养不当及灭失风险,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二手市场不够发达,公司回购的设备不能变卖到应有的价值,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可能受损,这些不良资产将带给企业沉重的负担,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2财务成本上升,企业运营压力增大

财务困境主要包括企业违约、无力偿债、失败和破产等。由于信用交易中资金融通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资产难以正确估价,不利于交易的顺利进行,增大了交易成本;另外,也会因信用问题产生一些纠纷,需要采取相应的账款追收手段,必然也增加了交易的成本。③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虽然增加了销量,但却损害了企业宝贵的现金流。过激的信用销售使企业的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恶化,经营性现金流量出现负数,由此带来长短期偿债能力恶化,工程机械行业有陷入无力偿债导致破产的危险。

3.3企业盈利与风险控制失衡

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考察必须建立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前提之上(表4)。忽略风险而一味地提高销售收入,是一种降低盈利质量的做法。工程机械企业过激的信用销售虽然给企业带来了销售增长,但没有考虑其现金的回收能力和营运资产的流动性。在信用销售中运用的信用杠杆较高,财务比率异常变动,应收账款增长比例大于销售收入增长比例,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资产负债率偏高,资产的收益率是否与筹资成本匹配,值得考虑。企业应当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考虑净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权衡,保证资产的收益率高于筹资成本,否则企业将无法实现持续增长,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注释

①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6.

机械行业风险篇2

存货作为企业一种特殊类别资产,是企业在运营中必须投入的资产,但是并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部门。想要保证企业存货比例合理,就需要保证存货成本及存货效益相平衡,一旦出现偏差情况,企业就会出现存货风险,进而对企业正常运营造成影响。所以,提高企业存货风险管理,对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存货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了解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上面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能够有效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建设。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

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国家综合国力及创造力衡量上面,经常通过机械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判断。由此可知,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机械制造业想要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存货风险管理。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质量,直接绝对机械制造业资金运作情况,保证存货资金占用合理,进而推动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存货风险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产品生产及获取经济利润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在企业资产内占据较大比例,存货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同时和企业资金流动效率之间也有着紧密关联。企业资产在流动过程中,存货所占据的资产比例较高,存货在存放过程中会有减值的可能,导致存货价值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存货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占用企业资产,企业资产周转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资产周转一旦出现危险,企业生存就受到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布鲁斯曾经说过,企业生存决策在制定过程中,主要为扩充生产能力。所以,存货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之所以会拥有存货是由于要保证企业生产产品销售需求,同时出于销售价格层面考虑。产品在零售销售上价格一般较为昂贵,要是采取成批购买价格会更加低廉。但企业存货数量一旦较多,就会占用企业较多资金,同时还会增加企业在存贮方面投入的经济成本。所以,存货风险管理工作在开展中,主要就是调节存货数量及效益之间的平衡,进而充分发挥出存货作用。存货属于流动资产,所占据的比例一定较高。

二、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主要风险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存货数量较高,部分存货在进入到机械制造业企业之后,存货位置没有得到有效规划,基本上属于随意摆放,存货放置十分混乱,甚至还出现存货相对覆盖情况,进而造成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存货保管及盘点上面难度较高。与此同时,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货盘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业并不进行存货分类管理。正常情况下,机械制造业企业财务部门只在月底才会对部分存货进行盘点清理,进而造成机械制造业存货得不到有效清理盘点,存货数据丢失情况十分严重。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人员对盘点工作重视程度十分低下,基本上属于敷衍了事。

2.技术更新对存货风险管理的影响

机械制造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大型机械制造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机械制造业市场需求变化速度较高。正是由于机械制造业发展建设及市场情况特征,机械制造业在进行存货风险管理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技术更新的影响,容易造成机械制造业企业出现库存积压情况,存货周转效率大幅度下降,对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严重影响。

3.缺乏合适存货信息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业在开展存货信息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系统主要为财务部门所应用的U8系统,该系统仅仅在少数几个部门内可以应用,同时不同部门权限存在差别。除了财务部门之外,其它部门应用该系统主要目的是能够进行查看及录入。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进行存货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采购计划、库存信息等数据,和有关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信息共享速度较为缓慢,根本无法满足机械制造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实际需求,对机械制造业内部信息沟通造成严重影响。

三、怎样对存货风险进行管理

1.存货采购控制措施

存货采购控制过程中,主要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存货管理过程中,最为主要环节为采购。首先,存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对机械制造业企业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十分了解,进而调控好设备消耗及生产消耗之间的矛盾,为存货采购制定完善采购计划。与此同时,对存货采购行为进行规范,最大程度提高采购存货透明度,遵循节约准则。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过程中,还需要对供货商销售价格进行实时性了解,对不同供货商进行对比分析,用最低采购价格采购质量最佳的产品。此外,有关人员在填写采购单据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填写,对采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真正做到无错误及无遗漏。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保证机械制造业企业顺利完成生产,还能够有效对机械制造业企业在采购方面的成本进行掌控,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

2.构建信息化存货风险管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必然趋势,同时信息化程度能够体现出企业发展速度,对企业操作流程及运营成果具有直接性影响。机械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后,能够按照市场变化需求做出针对性反映,有效提升机械制造业业务落实效率,让机械制造业企业能够在市场内获取先机,提高自身在市场内占有率。通过信息化内部管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透明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公平公正发展,降低人为因素对存货风险管理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做到这样,不仅仅能够躲避风险,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力需求,为机械制造业发展建设提供良好发展空间,推动机械制造业健康发展建设。

3.增加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交流

在机械制造业企业自身运行需求情况下,合理对存货数量进行判断,不仅仅能够应对机械制造业市场发展实际需求,及时填补存货,还能够提高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市场内竞争力。按照机械制造业存货实际数额,同时结合机械制造业存货资金变化情况,对机械制造业存货数量进行调节,在保证机械制造业市场发展需求情况下,降低存货在企业所占据的比例。

四、结论

简而言之,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管理制度上面,而是从多个方面开展存货风险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高存货风险管理质量及效率,为存货风险管理制定合理应急方案,规范机械制造业存货风险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1]范宝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存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煤炭工程,2014,01:144-145+148.

[2]葛建军.企业存货风险管理探析———以Y公司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4,05:30-33.

[3]许璟旻.企业存货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14:31.

[4]楼静燕.存货风险管理探索[J].现代商业,2010,17:105.

[5]王娟,章青云,杨晶.特钢企业存货风险管理探析[J].冶金财会,2010,07:46-47.

机械行业风险篇3

关键词:工程机械按揭风险

当前,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平均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各种销售模中,按揭贷款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工程机械总体销售方式的65%,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的兴起为该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销售的助推器。工程机械企业按揭模式销售是指由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或商提供保证金及担保,银行对其推荐的客户(借款人)提供2年以内、金额小于所购工程机械价款7折以内的按揭贷款。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当客户(借款人)不还款时,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就要以在按揭银行的保证金偿还借款人的贷款本息。这种按揭模式下的销售,是一种信用销售,它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然而不规范的运作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一、制造商及商、银行、客户的多赢模式

(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商通过银行按揭贷款销售产品便于回收货款

通过银行按揭贷款销售机械设备可以较快回笼资金,大大降低制造企业及销售商自身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使其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银行按揭贷款实现销售可以在保证充足的现金流的同时,优化财务报表结构。并且当银行债权产生风险时,制造商或商可以回购欠款设备,维修翻新再销售,实现第二次创利。

(二)银行通过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也获利颇丰

在个人投资创业和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个人贷款需求渐旺的趋势下,工程机械的蓬勃发展也为银行创造了另一个利益增长点。在工程机械按揭模式贷款中,工程机械厂商是按揭风险承担主体,他们提供设备回购保证。银行由于有了厂商的回购担保,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己在按揭销售中所承担的风险。这样银行就在最大程度降低了风险的基础上获得了收益。

(三)客户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工程机械设备方便灵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加入了工程机械施工及租赁行业,个人经营模式大有形成主流的态势。大量的个人客户成为工程机械设备主要买家。这些个人客户大多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客户都需要通过融资形式购买工程机械设备。采用银行按揭贷款购买设备,很好地好解决了他们的需求。且个人银行按揭贷款具有担保简单、利率优惠、期限较长、产权清晰等特点,优于工程机械行业传统的融资租赁销售,满足了客户的诉求。

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在按揭贷款销售中的风险分析

(一)来自客户的风险

在我国,购买工程机械的自然人客户群体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个人资产(家庭资产)薄弱的特点。有些借款人的收入来源不稳定、还贷意识不强,这就直接导致银行贷款的临时性逾期。

若借款人在异地、贷款抵押物工程机械为动产等因素,则会造成贷后管理难度极大。一些中小企业设备贷款以个人贷款形式出现,也会造成销售管理上的困难,即形式上的借款人与实质借款人不一致,造成法律风险隐患。

(二)来自银行的风险

银行可能会因为企业的信赖,在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方面出现疏忽,没有把好贷前检查的二次关卡。因个人工程机械贷款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银行会对借款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可能存在企业会超过自身能力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从而银行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另外,客户通过保证金帐户还款会掩盖了其实际逾期还款情况,银行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违约。

(三)来自生产企业的风险

企业的回购能力问题,企业如果对其所有销售给最终客户的工程机械都承担回购责任,则必然形成一笔数额较大的或有负债。

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对银行依赖较大,如果失去银行的支持,不管在资金或者风险方面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生产商只有制造与贸易经验,在风险控制方面经验和能力较弱。

生产商为维持良好的银行信用,大量垫付资金,造成资金紧张,同时由于代垫形成的应收账款会产生坏帐,影响企业利润。

(四)行业特点带来的风险

客户季节性施工,如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施工行业基本歇业,工程验收也会顺延,借款人在淡季按期还款难度很大。

国家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巨大。

工程机械行业依附于建筑行业,而建筑行业没有良好的信用体系,在资金结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规范,信用状况不佳,如:垫资、三角债、长期相互拖欠工程款,企业间商业票据结算等。这些行业内的通病潜在着巨大的风险。

四、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对按揭贷款客户准入严格把关,做好前期风险管控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专职部门,结合工程施工和机械租赁行业经营特点,制定贷款客户的审查审批条件,严格审批。在前期做好设备公正,保险等工作,以降低由于借款人无法还款时设备拖回的风险。对按揭销售客户单独建立动态管理报表,详细反映客户基本信息、按揭贷款偿还情况、和所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支持情况。随时掌握客户动态,专人跟踪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针对个案要做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其的真实的还款能力。

(二)加强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了解,彼此监督

企业与银行应该互相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银行应做好充分贷款前检查,对借款人进行二次严格筛选,剔除不合格借款人,减少企业风险同时也能规避自身风险,并且银行也要做好对企业的监督,不能让企业超过自身能力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同时,企业也应督促银行做好贷前、贷后检查,利用银行相对企业更大的威慑力促使借款人能按时还款。

(三)客观评价企业自身的回购实力

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自身的回购能力是按揭贷款销售模式的重要因素。客户一旦发生还款风险,银行债权的追索将落实于与企业签订的回购协议上,所以一定要客观评价自身能力,落实防范措施,绝不盲目揽拥不良客户为其担保贷款。

(四)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赖

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企业资信。集团公司管控模式下的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相互调剂资金的渠道。近年来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内部成立了财务公司。通过这种合法的非金融机构来调剂集团公司内部资金,将一些企业闲置资金有偿用于急需的企业。另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如发债、商票等,减少对银行的过度依赖,确保企业运行在良性状态。

机械行业风险篇4

关键词:机械设备机械安全安全风险风险评价

机械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人类发明机械至今己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类机械设备越来越多,高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正逐步成为生产企业的主力军,使机械设备具有本质安全性和良好的设备管理,使其在生产中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成为企业进步与文明生产的标志之一。

机械从最终的应用目的来讲,是一种为人代替劳动的装置,在生产中,它具有许多人不能具备的优点,但是机械也是由人来操纵、控制、监督和维护的,由于人与机械的广泛接触就有可能对人产生损伤或者危害人的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搞好机械安全工作,首先要做好风险评价工作。风险评价是指对机械中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的分析与评估,确定采取预防或防护措施,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除或减小风险的安全措施,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和制造出安全的机械产品,在机械的使用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护操作者,使机械系统达到可接受的最高安全水平,最终目的是消除和减小风险。

一、风险评价发展及现状

风险评价的发展已经经历很长的过程,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国外风险评价发展及现状

对于机械安全方面的风险评价,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加之以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因此发达国家与机械安全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及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都比较完善,在风险评价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方面也是遥遥领先。20世纪80年代欧盟就完成了机械产品在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并着手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美国在90年代已建立起一套机械安全设计―风险评价模式和设计程序,其目的是将机械的隐患与危险消除在设计过程的每一环节上,从而保证机械安全。

(二)国内风险评价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风险评价工作在机械安全方面应用起步较晚,风险评价工作的技术水平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科学主要以风险评价研究为主。1981年,原劳动部首次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风险评价的研发工作。此外,一批石油化工企业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价。

1988年,原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1991年,风险评价方法被列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重点项目,但重点关注的是生态环境、危险废物等方面。1995年,原劳动部进行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2002年我国颁布了《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风险评价。

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我国己经在冶金、煤炭、化工、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部门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其一是针对各个典型案例,应用范围很窄,其二以往工业上使用的风险评价往往更侧重于对爆炸环境、有害气体的评价,而对由机械自身引起或引发的风险,或加之危险环境的扩大作用,考虑不多,对于危险事件中的基础因素―机器危险研究甚少,更谈不上评价。

二、风险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实际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在定性评价中,基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全面识别和确认,首先对各个危险的风险要素进行“定性”即“分级”,然后综合评价整个系统危险程度,即对整个系统的危险程度进行“定性”和“分级”。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便于操作,评价过程及结果直观,但是这类方法含有相当高的经验成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系统危险性的描述缺乏深度,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

(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利用精确数字(传统数学)方法求得系统事故(一般都是指特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将计算得出的事故概率同规定或预期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水平是否满足要求。它主要依靠对历史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一新.我国机械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92―93.

[2]Davidm.macdonaldandStevemaekay.introduetiontothemachinerysafetyworkshop[J].practiealmachinerySafety,2004,pagesl―23.

[3]薛永平.等级系数安全评价法在临钢安全生产考核中的应用[J].山东冶金,28(5),2006.

[4]卢岚,杨精,秦篙.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研究.北京:土木工程学报[J].2003,(9)11:49―50.

机械行业风险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机械制造企业;优化对策

财务管理工作是机械制造企业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漏洞也在逐步凸显,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究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化对策和措施对企业的发展,甚至是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机械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科学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对机械制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计划的,是机械制造企业未来运行、管理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目前机械制造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很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没有编制财务预算,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其次,有的机械制造企业虽然编制了企业预算,但是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根据预算开展工作,编制的预算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另外,有些企业编制的预算与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缺乏良好的可行性。

(二)资金控制管理的力度不强

随着机械制造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企业资金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强企业的资金控制管理力度,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很多的机械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企业没有对资金控制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很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赊销的经济活动方式成为资金运行使用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部分资金难以及时、有效回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1]。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强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2]。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当前的风险预警机制在时效性方面比较欠缺,不能对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其次,由于没有对企业资金的流转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了解,在风险预警机制中缺乏有效地风险规避方案。

二、机械制造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分析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分析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掌握切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点,并根据这些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另外,还要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财务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发挥财务分析工作应有的作用。

(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工作

机械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风险规避中的重要意义,制定符合企业运行管理实际、财务管理实际的预算管理。另外,在制定预算管理的时候,财务管理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地合作,尽量在编制的预算中全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的各种相关信息,确保预算管理编制能够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另外,要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可行性,要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将预算管理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部门,按照预算指标指导部门工作的开展[3]。最后,要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预算调整和预算目标实现等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减少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发展风险。

(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减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而且能够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受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要对机械制造企业中的资金运行状况、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要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及时的控制措施。其次,要将企业财务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纳入到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当中,对应回收的账款进行有效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硬的法律法规手段强行执行资金的回收工作,尽量避免因资金回收不及时对企业运行管理造成损失[4]。另外,要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后续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当前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减少和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企业管理者要对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相关细节落实给予大力的支持,制定相应的保证制度,切实落实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为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能力高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会对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机械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企业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首先,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工作,机械制造企业所在的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相应的财务管理政策也在不断地改变,企业要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提高财务预警工作的敏感性,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机械制造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出的重要要求[6]。其次,企业还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进行培训和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财务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职业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等进行提高,建立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为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从分析制度、预算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和人才队伍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佟秋萍.分析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资,2013,(10):61-62.

[2]陶菊红.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67-68.

[3]李新建.浅析我国制造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196-197.

[4]李会霞.加强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46-247.

机械行业风险篇6

关键词:食品机械;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将面临安全卫生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处理不好,在安全方面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在卫生方面可能造成有害物质向食品迁移,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影响食品消费者人体健康。消除和减小安全卫生风险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最大限度弱化风险的可行性措施,最终为市场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机械。

一、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食品机械安全卫生风险评估基本程序见图1。它是根据食品机械的运转情况、食品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条件等信息,与食品机械的设计、伤害事故知识和经验等汇集到一起,对食品机械寿命周期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可以分为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两个阶段。最终,确定食品机械是否需要减小风险或是否达到了安全卫生目标。

二、收集相关资料

为使风险评估尽可能准确地反映食品机械安全卫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工作者必须收集能说明问题的可靠数据和资料。以此作为参考进行分析,提高风险评估精确度。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设计中,风险评估时需要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包括三类:1、有关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设计的参考资料包括技术标准、使用功能、机器特性、操作方法、选择材质、与食品接触表面构造、同类产品故障数据、易损零部件情况、预期运行环境等。2、有关机器的限制范围(1)使用限制作为评估对象的食品机械来说,是在有限使用范围内为某种食品加工服务的,因而需要对其用途有所限制。其中包括不同食品加工、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使用功能等的使用限制。(2)空间限制如食品机械的应用场所、占用空间、运动范围、安装拆卸和维修操作等的空间限制。(3)时间限制包括食品机械的预期使用情况和寿命极限等的时间限制。3、对工作人员的限制对食品机械的限制不同,风险因存在的危险和涉及的工作人员不同而有所差异。工作人员是指所有暴露于危险中的工作人员,包括食品机械操作者和与机器有关的其他人员。这里所说的操作者,不仅仅指操作食品机械的人,而且也包括对食品机械进行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清洁消毒等有关的所有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体能限制和素质限制方面。其中体能限制包括性别、年龄、体力强弱、人体测量参数、视力和听觉等;素质限制包括文化程度、从事专业工作的经验和能力等。

三、危险识别

通过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后,即可开展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设计的危险识别,是作为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任何食品机械,以及不同的人机状态,都可能存在响应程度的危险。针对同期存在的风险,体现如下:危险产生风险,风险包含在危险之中。正确识别食品机械安全卫生的全部危险,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立体的分析。危险识别的全面、准确和真实,将直接影响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设计的风险评估和设计质量。进行识别时,要充分认识和确定有危险相关的所有因素,分析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并预见可能性危险产生的种类、产生原因、危险所在食品机械的部位、状态等级和事件等。危险识别时,必须考虑如下因素:1、食品机械的各种状态既要考虑食品机械执行预期功能正常运行的工作状态,同时要预测非工作状态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将由于某些可防范性原因(如食品机械零件的失效、运动失控或故障)引起意外的非正常状态纳入重视的范围。另外,对维修保养或调试等辅助作业的危险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2、食品机械的使用寿命食品机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其正常工作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即从首次开始使用到最后报废或淘汰之间的全过程。目前,食品机械的使用寿命一般采用统计的办法进行定量表示,主要以平均寿命的方式来表达。因此,食品机械的使用寿命阶段,应包括安装调试、试生产、正常生产、维护保养等过程。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各种危险需要进行识别。3、预测可预期的误用在进行危险识别时,必须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非有意误用导致食品机械的危险。可预期的误用一般发生在食品机械的使用阶段,可有以下表现形式:可能在食品机械失灵、故障等情况已经发生,操作人员还尚未反映过来,形成人的无意识本能反射行为导致危险发生。在操作食品机械时,操作人员图省事走捷径,采用错误的操作方法,或由于人员疏忽所导致的机器差错。由于操作动作不准确,造成对食品机械的控制过度、不到位或偏离预期控制位置,导致危险发生。其他外来干扰等(如非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的),可能对操作者产生某些影响而引发的食品机械操作错误,导致危险发生。

四、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食品机械设计阶段就将危险因素纳入考虑,并设法消除危险,因此风险评价是消除危险、保障安全卫生的第一步。风险评价必须考虑食品机械的设计意图、设计范围、危险因素鉴别及安全防护等层面。当食品机械存在危险时,如果不采取安全卫生措施,迟早会导致人体伤害、危害健康和影响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风险是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概率)和如果发生危害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这两个要素的组合。因此,风险评价是通过对这两个要素的分析进行确定风险。风险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进行风险评价时,必须依据危险识别的结果做合理的判断与决定。此判断和决定必须以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为依据,并尽可能使用定量法进行,尤其是可预期严重性伤害发生时,应当有效利用定量法。然而实际进行风险评价时,由于数据的限制,通常无法进行定量评价,只能采用定性评价。定量分析的同时,可评价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安全卫生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并决定采取什么类型的安全防护和卫生措施最佳。如果缺乏与本设计同类食品机械的意外事故的记录,或是较少发生意外事故,或是意外事故的严重程度很低,都不可自行假设此类食品机械的风险就很低。进行定量评价时,可使用试验数据、生产验证数据,但这些数据必须具有可信度。如果这些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时,则应在评价过程中加以说明。

五、风险评定

风险评定是根据风险评价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动态静态信息,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通过风险横纵向对比,对食品机械安全卫生风险结果作出判断,对评价对象给出评定结论,以确定所评价的食品机械风险是否需要减小,判断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危险是否需要减小,是否仍然存在风险,风险的影响程度是否可接受,以便针对风险寻求安全卫生措施。若要降低存在的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方法和策略,并应按评估基本程序再次重复风险分析的选代过程进行核查对比。直到通过风险比较后的结果,使设计者确信食品机械是安全卫生的、并达到预期目标为止。1、风险评定应考虑的因素(1)风险是否消除或减小一是考虑食品机械在实现预期功能时,是否将各种风险已经消除或减小;二是考虑食品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在危险区的暴露,是否达到相应规范要求;三是考虑选择和应用的材质是否存在风险,可否采取替代措施。(2)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合适需要对食品机械的预期使用起到防护作用的安全防护类型进行充分验证,防止被毁坏或避开。如若安全防护失效,需将可能引起的伤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3)提供的使用信息是否充分一是应考虑有关食品机械的使用信息是否清楚;二是应考虑安全标志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提供相关有效说明;三是是否告知了用户相关遗留风险。(4)附加预防措施是否有效一是食品机械在紧急状态下的急停装置是否有效设置;二是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保护措施是否有效;三是食品机械的可控性稳定安全措施等是否有效。2、风险比较风险比较是风险评定过程的一部分。根据类推原理,作为评价对象的食品机械有关风险可与相关类似进行比较,使评价结论具有可信的相关参照依据。风险比较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两种同类型的食品机械具有可比性两种同类型的食品机械在预期使用和采用的工艺水平、技术目标、使用条件、危险和风险要素等方面具有可比性。(2)被比较食品机械的资料应可靠这里指有效可信的相关数据资料,参照相关食品机械按照现有工艺水平,对安全卫生特性的可信度或风险水平进行预测。(3)两种同类型的食品机械具有差异性这是指风险不能忽略的两种同类型食品机械的差异,特别是特定使用条件、不同生产对象、差异化操作等。进行比较时,应特别关注差异有关的风险,并依照风险评价程序后予以确认。

六、结语

机械行业风险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隐患;房屋建筑

现如今,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高层建筑工程逐渐涌现。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具有诸多的缺点,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因此经常会有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导致了经济的损失。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地发展下去,必须重视高层建筑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降低安全风险。

1安全风险管理

1.1概念

安全风险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风险管理工作,即投入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安全保障,具有高层次、综合性的特点。主要是针对不稳定风险因素而言的,通过对其认真的分析、处理,降低损失。这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努力,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管理,进而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2管理流程

安全风险的管理流程包括两部分:(1)对风险进行规划;(2)对风险进行识别。

1.2.1对风险进行规划。对风险进行规划之前,首先要明确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与管理计划,明确二者之后,再对其方式以及流程进行规划。等到管理计划实施后,才可以着手管理规划的制定,均以满足项目整体目标为前提。风险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管理的最终目标、风险管理结构、备案规划、管理文化、有比较宽裕的时间和金钱。第三和第五个方面主要适用于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

1.2.2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对管理流程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安全风险评价而言,风险识别是其基础,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经过分类、整理之后,为风险评估提供方便,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高层建筑中的常见安全风险隐患

高层建筑中的常见安全风险隐患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高空作业;(2)地理条件因素;(3)环境因素;(4)机械设备因素;(5)材料与成品;(6)人员因素。

2.1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高层建筑施工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其危险系数较高,难度也较大,因此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由于施工人员处于长期高空状态,如果施工人员不经过规范培训就盲目施工,很可能造成高空作业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不过关,经受不住长期高空作业的状态,也会造成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过硬的施工操作技能。在进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高空作业时,首先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规范性的培训,不仅要增加其安全意识,还要掌握各种职业技能。施工单位也要为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努力,保证一些安全设施的充分配置,从而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

2.2地理条件因素

地基是整个建筑物最主要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承载和支撑着整个项目工程,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为缓解现有人口的居住压力,房屋建筑高度逐渐增高,因此未达到安全承重,建筑物地基的标准也逐渐提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地基的深度逐渐向地下加深,从而造成一些坍塌事故的发生。

2.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隐患之一。一般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均为室外进行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在室外进行施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太阳的暴晒、阴雨天气等等均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影响施工的进度。因此,要想降低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在进行规划时要将其考虑在内,以防影响其周期。

2.4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因素也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隐患之一。高层建筑相对来说楼层比较高,在实际操作时,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机械设备对于施工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选择合适的且质量过关的机械设备作为强有力的后盾,由于施工强度比较大,施工难度也会随着楼层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此外,还应该选用专业人士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危险。

2.5材料及成品

材料和成品也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隐患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成品,随着建筑过程中楼层的增高,大型且笨重的材料则会使用得越来越多,这些材料不仅在使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储存过程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操作或储存不当均能造成人员的伤害,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6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隐患之一。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管理制度比较容易出现混乱,导致事故的发生,在选择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时,要选择综合素质比较高,例如专业性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有很强责任感的人员,其中专业性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能够降低安全的发生率,管理人员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设置警示牌。

3针对隐患的安全风险管理具体实施

针对隐患的安全管理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方面:(1)强化安全风险识别;(2)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3)加强高空作业管理,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4)优化施工技术;(5)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6)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3.1强化安全风险识别

强化安全风险识别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安全管理之一,在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完成后,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层建筑而言,比较复杂,且工期也比较长,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比较大,因此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其进行专业的风险识别,并及时找到解决的方式方法,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施工的安全,确保高层建筑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3.2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机械设备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必不可少,离开了机械设备,房屋建筑将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因此,在高层房屋建筑过程中,要确保机械性能的可靠性,一个机械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进度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对机械设备进行选择开始,要采购具有信誉度比较高、质量有保证、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商。选择好机械设备之后,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筛选,必须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且有较强的责任感,能够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危险。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尽可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由机械设备带来的危险隐患。要做到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对其进行装卸,有必要时可以合理地利用脚手板以及脚手架。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时,要做好一定的安全防护。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只有性能测试过关的机械设备,才能保证施工中的安全。此外,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机械设备始终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工作。

3.3加强高空作业管理,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

根据有关规定,建筑施工在2米以上时,需要加装安全防护网,对于高空作业人员来说,安全绳和安全帽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地使用安全绳和安全帽。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安全绳和安全帽的质量,避免以次充好现象的出现,切实做到加强高空作业的管理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4优化施工技术

优化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尤其是高层房屋建筑来说,十分必要。只有提高了其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由技术产生的一些危险。在施工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安全系数,不仅决定着建筑质量是否过关,还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制定设计方案时,需从安全、工程效益、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辨证,选取最为合理的安全系数进行设计。

3.5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多为高空室外作业,因此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其安全意识,需要定期对其开展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高层建筑的工期。

3.6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开展专业性比较强的培训,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必须参加,实施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带着新员工,让新员工跟着学习,掌握丰富的经验。

4结语

总之,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复杂性,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特别重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于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监督,加以重视,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为因素,要配备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制定好相关的制度,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尽量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马传军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建筑业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夏世龙.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管理观察,2014,(5).

[2]章阿毛.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10).

机械行业风险篇8

(一)机械制造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即使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还成立了很多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机构,同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但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思想上对内部控制形成高度的重视,内部控制没有渗透到机械制造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去,这就使得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企业制定的制度都只是一种形式,内部控制建设让位于业务发展。除此此外,在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之中,有很多的企业的管理结构并不十分完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也都偏低,这些都给机械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就是说侧重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忽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

(二)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不重视控制风险,不能落实风险应对的措施

一般的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把控制风险放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把对风险的控制看做一项基本的职能工作来看待,这就使得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很低,企业不能很好的预防风险,也没有备用的风险保险方案,一旦企业风险发生,整个企业轻者承担经济损失,重者可能面临业务的全面瘫痪。所以说,企业这种对风险意识不重视的心态是必须要改正的,不能把有效的规避风险和进行风险控制放在企业扩大了经营业绩以后,风险是随时够可能发生的,对于风险的防范必须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

(三)机械制造企业在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机械制造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一般都是指管理企业中的财务信息,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就使得企业中的各部门之间沟通经常出现问题,有的部门甚至互相敌对,跟别说沟通了,这就降低了各个部门工作效率,有时候甚至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四)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不合理

首先,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确,一旦企业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找不到针对这件事情的责任人,企业员工互相推脱责任;各个部门之间经常因为责任问题出现各种冲突,企业的管理者屡屡充当部门冲突时的的裁判员和调节者。其次,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监督制约,企业组织机构的协调机能得不到发挥,只是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其协调的力度再大,也很难每件事都管理到位。再次,机械制造企业各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一些互不相容的岗位让一个人来做,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企业监管部门也根本无从查起。

(五)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审计和监督的职能性不强

企业进行内部的审计和监督主要是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合法的进行,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与监督也有利于对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种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并没有让审计与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虽然对于审计与监督的职能设定了专门的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和监督职能时,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他们在思想里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些审计和监督人员受企业管理者的直接领导,因此他们不敢监管企业管理层,这就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根本就发挥不出其自身作用。

二、不断的完善机械制造企业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

(一)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控环境

企业想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很好的保证企业能够顺利的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性的环境。第一步,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优化企业管理文化入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让企业里的每个员工都有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这样才能推动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的实施和有效的完成。第二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对职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专业的合格人才。第三步,机械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以及经营效率。第四步,企业要全面整合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按照内部控制的流程标准来设置管理制度系统。

(二)机械制造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的预警体系

机械制造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企业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大多数风险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这时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则落实到内部控制上。正确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然后分析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做出正确的风险报告,企业通过风险报告制订并执行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把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梳理企业中比较重要的业务流程,明确各个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然后根据这些控制点来制定内控措施。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

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让机械制造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外界的环境变化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因为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快速实施也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它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控制效率。想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体系,企业必须要全方位的构建沟通渠道,不仅是上级和下级进行沟通,还要有相同级别的人员之间的沟通,还要有最高级领导与最底层员工的沟通,各个部门与外界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沟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才能快速的针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发案。

(四)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

机械制造企业在设置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企业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直接责任到人,企业制度都规定好了的处理方案,有责任的部门就算想推脱责任也都无话可说,这样也不会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与此同时,机械制造企业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机制的建设,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互相督促,不能仅仅依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企业在设置岗位时,要注意那些互不相容的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负责,不能为了节省开支,精简人员,把那些互不相容的岗位由同一个人负责,这不但造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科学,也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机械行业风险篇9

摘要:按揭销售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信用销售主流方式,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按揭销售模式是否淡出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加强按揭销售管理角度来浅析按揭销售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工程机械;按揭销售;现状;问题;建议

融资租赁专家沙泉先生曾在《现代租赁网》及《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发表《按揭与融资租赁在工程机械销售中的对比》一文中指出:“一个金融产品,在一个行业中的成功不等于在另一个行业也可以成功,因为他们的成功是有很多限定条件的。盲目地学,随意地引,终是要偿受苦果的。不管是工程机械领域还是汽车领域里照搬房产按揭销售方式应该划一个句号了。”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也有作者发表《按揭多是非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正当时》、《2012年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依然春常在》等论文,当看到这些,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得不反思工程机械按揭销售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笔者在本文试图浅析工程机械行业按揭销售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与广大理论和实务界的同仁共同探讨。

1工程机械按揭销售现状

按揭是一种有抵押的银行信用,工程机械的按揭销售标的一般是大型机器设备,例如混凝土工程机械、土方工程机械、石方工程机械、其他专业工程机械等。根据行业惯例,由购买方(客户)20%-30%给销售方(厂商),并将所购设备交付银行抵押;同时销售方承担回购担保责任,并在银行替买受方交8%-10%的保证金;银行通过厂商推荐对客户的资信审查后将除首付外的全额贷款交付厂商。银行放款之次月起,客户需按照约定期限(通常为1-3年)每月向银行归还本息,当客户不能按时足额向银行归还月供时,银行就从保证金中自动扣除,厂商有补充保证金责任,根据不同银行规定,如果客户连续n月都不能按时足额向银行月供,银行就要求厂商对设备进行回购。

我国工程机械销售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大致分布如下:

2002年,中国光大银行北京西单支行与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率先尝试由对所售设备承担回购担保责任,并推出工程机械银行按揭业务方案。基于试点成功,光大银行总行和工程机械厂商签定“总对总”协议,拉开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程机械按揭业务的序幕。目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东莞银行等都开展了工程机械按揭业务。2002到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规模增长了5.6倍,虽然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需求疲软,增幅一度下滑,但总的来说从2002年的77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367亿元,年均增长约24.17%。自2002年开始普遍采用的工程机械银行按揭销售方式也功不可没。2010年工程机械“十一五”规划已基本完成,随后遇到2011通胀的上行时代,银行准备金率连续提高,信贷收紧,客户逾期率上升,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伴随着欧债危机,人们对曾一度被誉为金融创新的按揭销售方式开始质疑,加上工程机械行业是投资拉动需求的行业,现阶段高铁投资减速和房地产持续低迷,工程机械行按揭方式不再乐观。以混凝土设备为例,在当前政策下,一台混凝土泵车需要大概四年时间才能挣回成本,一台混凝土输送泵至少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成本回收,此时客户更愿意接受融资租赁、以租代售等其他信用销售方式。其实按揭销售方式与分期、融资等其他信用销售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笔者认为只要有针对按揭销售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固化、僵化、再优化,一定能将其更好的服务于信用销售。

2工程机械按揭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工程机械的按揭销售模式是在2001年末开始普遍使用,发展至今一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流信用销售模式。按揭业务操作流程大致为:客户资源选择――合同意向洽谈――合同评审――签订正式合同――按揭发货――资信调查――按揭报批――按揭放款――贷后管理――结清退还权证。从贷审到融资、从按揭财务核算到保险抵押权证管理、从催收到法务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风控管理。

2.1工程机械按揭销售模式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各环节按揭销售方式执行还不到位,带来巨大的财务隐患,按揭的风险成为制约工程机械按揭发展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贷前阶段。

贷前是风险控制的第一关,在按揭客户选择阶段,信用销售人员风险意识不强,过分追求销售业绩,放款信用条件,有时甚至出现联合客户造假资料获取贷款的行为,加上目前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资信调查流于形式,为日后大量垫付及回购埋下隐患。在有时为吸引客户按揭零首付或首付分期等促销措施,引发非理性购买行业产品,最终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拖欠。另外在贷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银行实际放款时间和合同约定放款有可能存在时间差,针对提前放款客户当客户资金紧张有特殊要求时,厂商通常是有提前放款主动垫付义务,这就成为销售代表和融资专干协商通过推迟约定放款时间来享受提前放款由厂商垫付的资金。以一台500万的混凝土泵车为例,按8层放款,放款金额400万,3年期,考虑浮动利率20%,月供10万元,如果提前放款4个月,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时,客户占用资金40万,这40万通常是在贷款期限最末几月归还,然后首付100万通过分期支付,若正处于工程机械作业旺季,那么在免费占用厂商资金的同时客户可以花几十万的钱买到一台几百万的泵车并同时带来很高的回报,如果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客户都这样做,那么厂商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2)贷后阶段。

对于按揭放款后,贷后催收责任主要压在厂商,当客户违约,根据不同银行的规定客户逾期规定期限以上厂商有回购义务,厂商为避免回购不得不代客户垫付月供来消除逾期。但垫付资金后,资金的回款比例不高,是各大工程机械厂商都存在的,虽然厂商和银行签订有垫付资金划回协议,但实践数据表明通过划回方式回款比例偏低,主机事业部回款也有限。此外,按揭抵押的工程机械不同于房屋,机械设备二手设备通常是价格下行,回购市场不完善,回购价值得不到合理认定。再次,工程机械属于动产,虽然目前已安装GpS定位装置,但如果是恶意拖欠的客户对其监控意义不大,因为定位装置是可以通过卸载来逃避定位跟踪,有时不排除在拖车前某些客户恶意卸掉值钱的关键部件,所以资产保全措施难以执行。

2.2工程机械按揭销售管理建议

由于工程机械是属于需求拉动型行业,受宏观政策影响,针对宏观政策的影响,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动向,结合区域经济调整业务战略。政策因素以外的其他影响主要可以从企业自身加强按揭流程各环节管理来完善按揭销售模式。笔者认为工程机械的按揭销售流程管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未雨绸缪”主要是指在贷前阶段对于风险的控制。培养信用销售线人员风险意识,资信调查不能流于形式需实地考察并撰写详细,在源头把好第一关,对于贷前人员的绩效考核和风险挂钩。针对提前放款合同,进一步调查提前放款合同的真实性,严格提前放款垫付控制。

“亡羊补牢”主要是指在贷后阶段加强对问题客户的风险监控力度。通常针对按揭销售,财务部门需建立一个按揭台账,记录客户发货、放款、贷款余额、逾期、垫付、回款、回购等信息。当按揭多是分布全国各地时,一个适时反应所需信息的网络系统构建是很有必要的,并尽量保持台账适时更新,方便相关责任部门人员开展催收工作。按揭台账会计的职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字归纳登记工作,需要对客户还款情况分片区分情况的进行深度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按揭管理需设有监控部门,持续改进工作。催收部门及法务部门需根据客户风险级别对客户欠款进行有针对性的催收,定期对催收情况进行报告。回款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主机回款力度。

3工程机械按揭销售前景

工程机械按揭销售模式下,不考虑首付分期的情况,厂商可以一次性回流全部货款。虽然厂商需要提供回购担保,但只要在按揭销售贷前阶段严格资信审查,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加上银行作为第三人参与整个按揭销售过程,对于客户违约风险比分期等其他信用销售方式更具执行力。由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融资租赁市场相比国外租赁市场仍有很多不足,而工程机械的按揭销售模式在实践的十多年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加上房屋按揭和汽车按揭模式已广泛被大众接受,所以对于工程机械的按揭销售模式在中国还是具有发展空间。

此外,工程机械“十二五”规划出台,虽放缓投资,但保障房和水利建设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据协会秘书长苏子孟乐观估计预计,2010-2015年,工程机械销售每年递增约17%,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严峻形式下,反思工程机械按揭模式,适时进行流程管理,对于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整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阳.按揭贷款实务精解[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5).

[2]周万春.工程机械按揭销售的风险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

机械行业风险篇10

关键词:机械制造;隐患辨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价;控制对策

一、引言

机械制造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机械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命脉。机械制造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与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矿山井下等企业不同,后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涉及面广,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但是,机械制造企业具有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残和累计财产损失大的特点,因而不能忽视。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系统安全分析等手段,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患进行辨识、评价;对确定的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对策的研究,在取得企业的常规的危险源及隐患控制方法的资料的同时,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更好的控制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隐患。

二、危险源和隐患辨识的基本理论

危险源的定义:陈宝智教授认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何学秋教授认为是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危险能量的爆发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8/t28001-2001)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三、危险源和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价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本文通过对某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整理出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品库房及起重现场等共计166处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岗位,通过对其进行辨识分析,确定了这166个作业岗位中可能出现的200起事故类型。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级

应用LeC法时,首先评价与危险源或隐患的风险概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然后将三种指标相乘,根据乘积来评价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四、危险源和隐患的控制对策研究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在该机械制造企业的安技环保本部的工作人员合作努力下,根据对现场的勘查和调研以及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分析,对上述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结论

(1)通过现场调查,应用系统安全理论与方法对某重型制造企业作业装配现场、危险化学品库房及起重作业现场等共计166处作业岗位进行危险源及隐患的辨识分析,确定了上述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200起事故类型。

(2)根据统计分析,明确了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主要有害因素是喷砂车间及焊接作业过程引起的职业病。

(3)应用LeC法对上述作业岗位导致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该机械制造企业中没有重大危险或是不可允许危险(4级危险),绝大部分都是可容许危险(3级危险)。

(4)针对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特点,制定了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控制对策,这些安全对策措施对有效预防企业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金潮张文宇郑建国游国强赵怀璞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诗飞,詹予忠.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高进东,吴宗之,王广亮.论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6):1-3.

[3]崔善强,段志善.机械设备安全评价方法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

[4]徐格宁,袁化临.机械安全工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30-32.

[5]恒川谦司,户上善夫,刘宝龙.中国机械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2008.

[6]田水承.第三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1.

[7]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65.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