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10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1

一、大数据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阐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多种类型数据的高效收集和快速传播,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解决我国税务征管中的诸多问题,有效预防税收征管中的诸多漏洞。同时,经过系统分析、精確处理的税务信息,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来讲,“大数据”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双创”政策的激励,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税务登记户数日趋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任务,税收征管能力欠缺的矛盾日渐突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了税务部门征管能力,在降低税务机关工作任务的同时,也降低了税务管理的成本,最终促进了税收征管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税收征管的工作效率。 

其次,“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减少税收流失。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规避在内的一系列管理策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税收流失风险。税务机关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税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效避免因税源监控不力而产生的偷税漏税现象,有效避免国家税收流失。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更加科学、透明,及时的信息传播、政策宣传,也有利于纳税人更加理解、配合税收征管工作。作为税务机关,可以主动利用大数据平台中的信息资源,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及时消除征纳双方的误解,强化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税款的意识。 

再次,“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强化税务信息预测,提高税务决策效率。任何税务政策的出台、管理体制的完善、具体工作的部署、工作绩效的反馈,都是建立在深入的市场调查,以及对海量数据的系统分析之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平台,同时也是税务信息交流、税务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涉税信息共享的同时,通过对不同主体、不同时点、不同阶段税收情况的系统分析,及时发现、修订税收征管漏洞,并据以完善税务管理体制,提高税务决策效率。 

最后,“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改进税收征管理念,改善税收服务质量。大数据的典型特征,是“数据体量大、数据种类多”,但“价值密度低”。面对海量数据,任何个体(即使是经验和资历最为丰富的税务干部)的知识储备都显得微不足道。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性,不仅对税务机关满足纳税人知情权、参与权等大有裨益,还会对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建立透明政策体系等形成倒逼,进而对税收征管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执法思维、组织体系的变革形成巨大推力。 

总之,“大数据”理念是转变税收征管理念的突破口:“大数据”为税收征管由传统的“管户”、“管事”转向“管数”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税收征管模式的转型。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并据此测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税收负担率,不仅为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税务机关提高税收服务质量、改进税收征管效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在税收征管实践中,针对纳税人可能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等违法行为,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问题,税收征管部门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有效的纳税人监管网络体系,将纳税人收入、财产、资金等数据纳入国家诚信管理体系,以此督促纳税人“诚信纳税”。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税务稽查分析,也可以及时揭露纳税人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环节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可以说,税收征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消除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加强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改善税收征管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对改进税收征管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对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从涉税信息采集的角度来讲,我国目前的涉税信息采集,仍然存在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税务部门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申报的信息,税务部门缺乏与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数据共享,由于缺乏大数据技术分析和运用,难免造成信息不全面、不准确。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纳税人信息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纳税人信息采集难度不断增加,税务机关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势必影响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效率,进而造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影响税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改进。

    其次,从涉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目前对涉税信息的分析,大多是基于税收目的而展开,多局限于对某些具体数据的纵向比较。近年来,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税收征管工作改革深入推进,涉税信息、数据建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尽管涉税信息分析已经初见成效,但却缺乏与财务数据、市场波动、宏观经济数据的联动分析,必须影响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软、硬件平台建设滞后,标准不统一、数据结构不一致,且存在功能交叉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再次,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讲,大数据技术在使部分工作岗位技能趋于普通化的同时,也对部分特殊岗位(如软件维护人员、数据开发与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税务机关(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既懂税收业务又懂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较少,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税收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税务干部年龄结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许多新的软件上线,给部分税务干部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学习和运用新软件的压力。同时,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税收征管工作体系之中,也会对税务干部的信息保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等提出新的要求。 

最后,从税收征管模式的角度来讲,目前的税收征管仍然是“管户”与“管事”的结合,主要的涉税信息、涉税数据均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填写,在纳税人税收违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纳税人自行填报的信息和数据,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可能受到影响。作为税务部门,必须强化对纳税人信息的管理,税收征管也就难以真正完成向“管数”的转型,税收征管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改进策略 

针对大数据技术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应从以下方面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改进: 

首先,强化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税务数据的整合。具体来讲,一是要有效整合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从而为税务机关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平台;二是要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利用机制,在明确信息获取权限的同时,强加数据质量管理,彻底改变数据散乱、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运用各自为政的局面,为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强数据分析利用,主要是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流程,涉税信息既要有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又有行业分析、纳税人个体分析。要通过对数据及时、准备、全面的分析,找准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而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环节的税收征管重点、管理难点、征管风险点,提高对涉税信息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利用,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思维真正贯彻、运用到税收征管和服务体系之中。 

其次,强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纳税申报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以自然人、企业法人等为完全责任主体的纳税申报体系;二是要同步推进纳税申报体系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税收责任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而形成“自主纳税、自愿纳税”的良好税收氛围;三是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多部门密切配合的社会化税收征管体系,强化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真正发挥税收的集合力和威慑力;四是要改进税收征管手段,通过构建强大的涉税信息处理平台,整合多方面的涉税信息和数据,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程度,以此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五是要强化税收征管反馈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在强化对纳税人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推进税收征管工作的动态改进,使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税收管理和科学决策。 

再次,强化税收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一是要在强化外部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对广大税务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结合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税务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打造出一支既懂财税知识、又懂法律知识,既懂信息处理、又懂数据分析的综合型人才队伍;二是要强化税务部门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建设。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指令传递层次多、管理成本和效率低下。因此,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构建组织结构更加扁平、职能划分更加灵活的管理体系,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改进税收征管服务质量。 

最后,强化税务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涉税服务质量。一是税务管理要实现由“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型,税务工作人员要实现由“单纯执法者”向“执法与服务并重”的转型;二是在涉税信息、涉税数据公告方面,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实现税收政策、税收法律、管理措施、服务流程的在线化、透明化,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介,及时税收工作动态和税务政策调整信息,并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使纳税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办理申报纳税;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更好地界定数据归属和使用权限,在满足税务机关信息采集、运用的同时,避免对企业、个人正当权益的侵犯;四是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特色,强化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从国家层面统一数据采集和运用标准体系,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2

关键词:中医诊断;模式分类;多元信息处理;数据采集;特征生成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608-03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诊断思想精髓和过程的简要归纳,它表明传统中医诊断过程是一个多源信息的获取(四诊)和处理、整合(“四诊合参”、“辨证”)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它和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元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分类的学术思想不谋而合。多元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分类是近几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活跃的学科,它以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基础,已经成为一个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比较成熟的现代学科体系和人类认识事物(尤其是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各类系统设备的故障诊断、经济信息分析和股市预测、气象信息分析预报、现代西医诊断信号(如脑电、心电信号等)的处理分类等等。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现代中医诊断中进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既具有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科学意义,又具有推动中医诊断过程客观化和手段现代化的现实意义。经查询,已有现代信息处理某些具体技术应用于各类医学诊断信号分类的相关研究,但关于现代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笔者未见文献报道。

1 中医诊断学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为“以表知里”,即:反映于体表的信息(四诊信息)与疾病的本质(证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认为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通过四诊获得的信息则是构成证候的最基本要素,反映着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为了避免“表象”所造成的诊断误差,中医采取“四诊合参”和“辨证”的方式,即通过多途径的信息采集(四诊)和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整合(辨证),来达到去伪存真,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目的,最终做出疾病诊断。

但中医诊断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医生与患者的感觉器官,其诊疗经验和诊断理论主要建立在个体医生的观察与分析、归纳基础上。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融合)由医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完成,加上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的影响,严重地干扰了诊断信息的客观性。在中医诊断中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成了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之一,构成了20世纪中叶之后中医学(不包括针灸学)现代化研究的基调。

2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中医诊断应用研究

2.1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简述 信息处理技术是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发展而来的,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3个阶段,即电子数据处理(eDpS,electronicDataprocessingsystem)阶段、信息管理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阶段和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阶段。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方法库为基础的,辅助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分类,提高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和决策水平的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代表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它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而成为各类具体现代信息处理系统,如各类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经济信息分析及股市预测系统和气象信息分析预报系统等等。

2.2 现代中医诊断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应用的一般过程和它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过程基本相同,故该技术在其它领域应用积累的成熟经验和方法为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但在应用中应该注意中医诊断信息相对于其它领域信息的数据特点,如中医诊断中的信息既有以数据形式表示的定量信息(如脉诊中的搏动频率等),又有以非数值形式表示的定性信息(如“四诊”中许多表示程度的量)。在应用中还应该根据中医诊断信息的特点努力寻找新的信息处理方法,推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诊断的“四诊合参”表明其诊断获取的原始信息是一个来源于多渠道的多元信息,这符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多元变量概念特征。现代中医诊断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用框图表示(如图1所示)。

通过各种诊断手段获取病患信息的过程就叫做数据采集。获取信息的手段可以通过医生的感官经验,也可通过各类诊断仪器检测。每一组原始诊断信息数据就叫做一个样本。通过数据采集就从病患者未知的灰体信息中得到确定的样本数据信息。将中医诊断样本信息以一个m维数据向量的形式表示为(x1,x2,…,x1,…,xm),其中x1(i=1,2,…,m)为病患的各类信息值,称为变量。变量可分为定量变量(如体温、脉搏频率等)和定性变量(如虚实、强弱、男女等)。定性变量又可分为有序尺度变量和名义变量。有序尺度变量用有序程度等级来表示,如舌诊中对舌苔厚度依次分为镜面舌、少苔、正常、略厚、较厚和非常厚。名义变量用几种状态来表示,各种状态没有任何数量等级关系,如男和女。对于定量变量可以施以实数域内的数学运算,顺序变量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也能进行运算,状态变量的处理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般的数学处理方法。这样n个样本就组成了一个n×m维的数据矩阵x:{x1,1 x1,2 … x1,mx2,1 x2,2 … x2,m… … … …xn,1 xn,2 … xn,m

通过数据采集从病患者得到的样本信息(x1 x2,…,x1,…,xm)从m个方面表征疾病,为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描述疾病m值可能很大,这就给数据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变量维度变化一般会使计算量星指数增长),同时每个变量样需要通过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从样本信息中得到能够进特征提取。通过特征生成样本向量数据转化为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变量维数一般小于样本向量变量维数,即k<m。

根据特征信息应用适合的信息分类技术采用相应分类

器就能够得到诊断结果信息,这个过程叫做诊断分类。诊断分类结果可以是两个(如是否有病)或多个(何种疾病),这就对应了分类技术的两类和多类问题。

2.3 现代信忠分类主要技术 现代信息分类技术根据所处理的数据对象特点分为多种类型(如图3所示)。对于致病机理研究已经清楚的疾病,能够建立疾病的数学模型(即判别函数,discriminantfunction),再可以通过训练样本估计判别函数的参数值,这样就可以应用判别函数进行分类。判别函数是指由诊断信息向量(通常为特征向量)的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而成的函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g(y)=wy+ω0,其中w为权向量,ω0为阈值权或偏置。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巨系统,更多疾病很难建立其数学模型,但长期的医疗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很多对于疾病的先验知识,这样可以采用基于统计概率分布的贝叶斯分类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求出各种诊断结果的条件概率,用公式表示为:p(ωjly):p(ylωj)p(ωj)/p(y),其中ω为类别状态,j为类别(若为是非诊断j=1,2),p(ωj)为先验概率。p(ylωj)为类条件概率密度,p(y)为诊断信息概率。

人体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人工神经网络为处理非线性同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在中医诊断的应用中必然具有重要意义。人类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疾病诊断中诊断信息的精确程度是相对的,诊断结果有时也是一个表示程度的模糊概念,因此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造一个“模糊类别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分类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还有其它很多具体的分类技术方法,如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等等,此处不再一一介绍。

2.4 在中医诊断中应用现代信忠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应用环节技术方法已相当成熟,但要使其在中医诊断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中医诊断信息数据库建设尤为重要。比如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研究领域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了关于基因序列、蛋白组序列数据库,这就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基因、蛋白组序列信息分析方面创造了条件,也实现了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因此,规范中医诊断操作规程(包括医生主观判断及仪器检测),建立统一的中医诊断数据标准,建设一个数据可靠并来源丰富中医诊断信息数据库是实现中医诊断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3

互联网有一些重要的设计理念,例如端到端透明原则、用户自律原则、简单开放原则等;一些技术特征,例如统一编址和域名查询机制、泛在连通性、动态路由、分布式网管、无连接分组转发等;一些外在特征,例如tCp/ip协议族、浏览邮件等典型业务、最广泛的参与性、全世界范围、海量信息、大量用户等。这些设计理念、技术特征、外在特征以及使用者的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其中最重要的几条设计理念就是:端到端透明原则、用户自律原则、公平平等原则、简单开放原则。

互联网技术主要有下列特征:统一编址和域名查询、泛在的连通性、动态路由机制、网管分布实施、无连接分组转发、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网络与低层技术无关、管理和信令带内传送、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质量、只依据目的地址路由等。

这些技术特征中,一部分是互联网设计理念所决定(例如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网络与地层技术无关等),反过来也直接支撑上述技术理念。一部分技术特征设计理念没有涉及,是所采用的技术引入的,原则上不违背设计理念,但是反过来又将设计理念定死,不能轻易修改。

上述技术特征,无论是设计理念所决定还是所采用的技术所引入,只有专业人员关心,普通用户既看不到也不关心。在普通用户看来有互联网如下外在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本身由于广为宣传也成为外在特征):使用tCp/ip协议族、提供浏览邮件新闻等典型业务、不断有新东西(业务种类无限可能)、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海量信息,免费资源、可以方便找人聊天(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做个人网站写博客展示自己(广泛深入的参与性)、计算机终端(终端智能),能边打电话边浏览(多样业务)、有时很慢有事不通(无服务质量保障)、到处是病毒垃圾(没有安全保障)、业务大多免费(建立商业模式困难)等。

这些外在的特性一部分是由设计理念所确定的技术特征所决定,其他外在特征是所设计和采用的互联网技术所决定。有些外在特征例如网络全世界范围,包括海量信息,大量用户、具有最广泛参与性等虽然不是设计理念所决定,但是已经被使用者广泛接受,成为互联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外在特征无论是设计理念所决定还是所采用技术所引入都是使用者不需要的,例如无服务质量保障、没有安全保障等。但是这些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完善互联网技术(协议),也有可能受当前技术限制无法改进,需要引入新技术作替代。

在修改完善或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可能对互联网设计理念产生影响。互联网的成功是设计理念所直接决定,因此对设计理念的变更必须慎之又慎,对设计理念不恰当的变更可能会扼杀互联网的生命力。但是设计理念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因为普通使用者看到的是互联网的外在特征,核心理念以及核心理念决定的技术特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几乎不可见的。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增加,设计理念和应用的技术也可能因为使用者的需求有所变更和进展。

互联网特性

互联网外在特征是普通用户直接看到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满足。也许有专业技术人员会认为特性是外在的,只有符合设计理念的网才是互联网,改动设计理念的网络就不是或者说很可能不是互联网了。但是绝大多数用户会直观地认为有这些特征能满足这些通信需求的网络是互联网。当然由于技术限制,并非所有的特征都是用户所希望的。站在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立场,我们说互联网具有下列特征。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技术核心之一,经多年潜移默化的宣传也已经成为互联网显著特征。当前互联网使用tCp/lpv4协议族,tCp/ipv4协议族也因互联网的成功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所有的应用都被实现在tCp/ip协议族上。tCp/ip协议族符合互联网所有的核心理念,但是并不是说互联网必须采用tCp/Jp协议族。至少当前ipv4协议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发展要求。因此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显著特性,但不是必然选择。

浏览、邮件等典型业务:当前互联网上最典型的业务是web浏览、电子邮件业务、文档分享业务、BBS业务等。上述业务也是当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业务,这些业务使互联网成为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快速的第四媒体、虚拟社会、游戏平台等。因此无论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何去何从,上述典型业务将在很长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web浏览、电子邮件、文档分享等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互联网典型业务特征。

业务种类无限可能: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多业务网。包括web浏览业务、电子邮件业务、分组语音业务、文件交换业务等等。除了已知的业务应用外,互联网上还不断涌现新的业务和应用,例如BLog、p2p等。虽然互联网是ip网,同时everythingoverip,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在互联网上开展好。只有真正适合互联网,对互联网有合理预期的业务才能开展好。该外在特性是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和网络与底层技术无关所决定。无限业务可能是互联网必要特征。

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互联网是一个遍布全世界的网络,互联网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互联网网络价值难以估计。互联网上大量的用户带来虚拟社区、海量信息、互动游戏等多种多样的业务应用,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虽然电话网也是全世界范围,也拥有大量用户,但是电话网主要用于人与人沟通,不能用作获取海量信息。

海量信息,免费资源:互联网上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当前采用Google等搜索工具时,大多数关键词都能得到数以万计的结果。而且上述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海量信息和免费资源是互联网必要的条件。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互联网这个沟通交流平台上,可以很便利地使用一对一交流(QQ、mSn、skipy等),一对多交流(web网站、BBS、流媒体等),多对多交流(聊天室,视频会议等)。虽然当前电话网非常便捷,但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认可的交流沟通平台。

广泛深入的参与性:互联网提供了最广泛的参与性。互联网骨干网只是一个提供泛在连通性和无连接分组交换的平台,只有加上了无数的服务器和所有用户参与才成为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参与给予互联网无比的活力。也许可能有公司能建立一张与互联网一样大的网络,但是不可能有公司能提供象互联网一样多样化服务,海量信息的网络。最广泛的参与性不但体现在对互联网业务的使用,信息的索取,还体现在业务的创新,信息的提供。广泛参与性是互联网必要的特征。终端智能,多样业务:由于网络只提供无连接分组服务,业务在终端提供,因此复杂的业务逻辑都在终端

实现。同时由于互联网在单一终端上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终端必须实现一定的智能才能实施。与智能网络,傻瓜终端的传统电话网络相比,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智能终端,傻瓜网络。该外在特性是业务在终端提供,独立于网络的技术特性所决定,也是互联网必要特征。

无服务质量保障:当前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没有服务质量,这样的印象来自于互联网上的某项业务的服务质量,例如邮件收不下来、页面打不开、ip电话断续等。实际上虽然ip网只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质量,但是当前互联网俨层服务质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差。大多数服务质量问题都处在终端(主要是服务器端)。服务器实施了有效的业务层接纳控制以后,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因此没有服务质量保障是当前部分互联网特征,但不是互联网必然必然特征。

没有安全保障: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绝大多数安全问题聚焦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网络设施安全,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行为溯源等。在互联网建设初期,网络设备和网络设施稳定性可靠性不够;用户相互信任,对信息安全问题较少;网络行为溯源没有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介入骨干网建设,ip网络稳定性急速上升;终端/服务器可靠性没有随之增长,当前大部分业务不可用都来源于服务器大部分网络不可用都是由于终端/服务器不稳定引起。网络行为溯源虽然出现需求,但是由于ip网络的技术特点,难以实施。没有安全保障也是一时现象,不是必然特征。

建立商业模式困难:电信业认为互联网没有商业模式,主要来源于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后没有预期的利润,而这种预期来自电话网、传输网等电信网络。实际上用户愿意为接入付费,在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也愿意为感兴趣的业务付费,也愿意使用互联网作便利的中介,因此互联网并不是没有商业模式,只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缺少骨干网这一环节。当前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不断探索和丰富中。

下一代互联网特征需求

下一代互联网外在特征需求,是对下一代互联网需求的体现。需要研究当前互联网外在特征中哪些是需要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继续保留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在用户看来满足下面所分析特征需求的技术才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采用可行技术构造满足下面特征需求的网络才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

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网络的价值与用户规模的平方成正比,网络的吸引力同样与用户规模密切相关。全世界范围的网络才能使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可能。因此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海量信息,廉价便捷资源:当前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是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平台上有海量的信息以及大量免费的资源。下一代互联网上海量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免费信息中充斥垃圾信息,下一代互联网获取有效价格合理支付便利的资源更重要。

典型互联网业务:就现在看来,当前互联网上的典型业务都应当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继续提供。下一代互联网依托上述典型业务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快速实时的第四媒体、虚拟社会、游戏平台的功能还会保持。此外下一代互联网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新业务。

智能终端,多样业务:互联网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业务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实用性。要在网络上提供多样业务,终端必须拥有相当的智能。因此下一代互联网一定是一个提供多业务的网络,而且不应当仅仅提供事先设定的几种特定业务的网络,而应该是在用户广泛参与下拥有无限的业务创新能力的网络。因此智能终端,多样甚至无限业务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条件。

用户参与广泛深入:互联网骨干网的优势不仅仅来自泛在连通性和无连接分组交换的物理平台,更重要的是来自无数用户参与。当业务完全由运营商设计和提供时,一方面因为运营商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所有需求,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不可能也有时不愿意完全符合用户需求,业务受制于公司规模与投入。下一代互联网必须能使用户广泛而深入地参与进来,不但在业务的使用上,而且在业务应用的创新和提供,才能像当前互联网一样成功。

服务质量保障:当前互联网没有服务质量保障,实际上是指当前互联网没有针对某个业务或者某个特定用户使用的特定业务保证服务质量。互联网总体服务质量还是有一定程度保障的,或者说与使用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与付出是相适应或者相对其他网络超值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否对每个用户使用的某个业务保障服务质量取决于技术可行性以及代价。就现在看来在技术上即使可行的,但是付出的代价过高,而且当前互联网可以一定程度保障业务总体服务质量。因此基于用户的特定业务行为的服务质量保障在下一代互联网不是必要条件。

相关安全保障:互联网由于历史原因,安全设计考虑不多,因此安全问题备受争议。网络与信息安全内容广泛,下一代互联网中应当区别对待。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安全例如维持网络的连通性、可用性、防攻击(控制面,管理面和数据面)、设备安全、链路安全等应当由协议设计以及iSp保证;业务安全应当由业务提供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应当由通信双方保障;网络提供业务溯源合法监听用户数据由相关业务提供者保障安全;终端安全由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用户共同负责;所有协议设计中都应考虑防治非法使用、恶意攻击等。因此下一代互联网必须考虑安全,但是不能由网络包办一切。

商业模式建立:互联网定位早已从科研转为商用,但是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建设一直不顺畅。运营商一直声称互联网建设没有收到预期回报,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互联网业务模式特点原因。既然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不可能是一个网络完全控制业务,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有骨干/骨干网免费,在下一代互联网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商业模式和价值链。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4

关键词:CaD/Cam;加工特征;nC编程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83-02

1特征造型技术

特征造型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造型方法,它是CaD第三次技术(参数化技术)革命的里程碑。特征造型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点和线表示实体的二维造型方法。第二阶段:传统三维几何造型方法,即以线框造型、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等几何元素来表达实体。这种描述方法没有明显的结构、功能及工程含义,计算机很难识别和统一管理。第三阶段:将特征作为基础的三维造型方法,这种方法将大量工程信息包含到设计过程中,较好地改善了前两阶段的局限性。特征造型技术目前广泛地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与传统三维几何造型相比,特征造型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以特征造型为基础的零件模型易于理解和修改。在基于特征造型技术的建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会自动生成模型树,可以将建模过程直观的反映出来。

{2}基于特征造型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交互式的设计系统,能够让设计人员充分发挥设计的创造性,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3}特征造型的操作目标不是初期的线条和体素,而是层次较高的功能要素,如定位孔、螺纹孔、键槽等,零件的几何结构通过特征组合来定义。

2特征识别和提取

在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零件的特征识别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目前已开发出了各种CaD/Cam软件,如UG、Solidworks、pro/e、Catia等,这些软件都是以特征造型为基础,而特征造型为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特征识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征识别可以分为交互特征定义和自动特征识别两类。

2.1交互特征定义

交互特征定义是在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对显示的零件三维实体模型操作,在操作界面的引导下,设计人员在模型上选取构成特征的一些几何实体(如几个平面),CaD/Cam软件系统就可将这些几何实体组织起来,定义为某个特征,例如选取三个相邻的正交平面,CaD/Cam软件系统就可以将其定义为槽。初步定义的特征还缺少表面粗糙度、公差等技术要求这些非几何信息,必须补充上去,这样才能完成特征建模。交互特征定义由设计人员直接对实体模型进行操作,比较直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操作繁琐,效率低。所以通常是在应用自动特征识别方法不能完全识别特征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补充处理手段来使用。

2.2特征自动识别

特征自动识别是通过计算机智能技术来取代交互特征定义中设计人员的干预。零件实体模型中的所有特征信息都具有特定的工程意义和加工工艺,特征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将所有的特征信息自动提取出来。特征自动识别原理是通过特征识别器实现。特征识别器是在软件程序中设计特定的算法,该算法实际上先将零件几何模型中的所有数据遍历,然后将几何模型与一组预先定义的特征进行比较,预先定义的这组特征包含了特征造型中涉及到的所有特征,通过比较,最后就可以找到与预先定义的特征组中相匹配的模型特征,实现特征自动识别。

基于特征造型的CaD/Cam软件对于主要特征一般分为基准特征、实体特征、曲面特征、修饰特征和集合特征。基准特征包括基准的位置与坐标等信息;实体特征用于实现实体造型;曲面特征用于实现曲面造型;修饰特征不能独立存在,它只能附加在实体特征上;集合特征包括组和阵列特征。Cam所需要的是零件的加工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零件管理信息、形状特征信息和精度特征信息。零件管理信息由特征代码、特征名以及材料信息构成;形状特征信息描述了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特征信息用于描述特征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的允许变化范围。加工特征分为五大类,包括平面、曲面、孔、槽和辅助特征,其中每一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加工特征的描述要用到四类要素:特征代码、特征名、特征几何形状和特征工艺信息。其征几何形状表示孔的深度、半径等;特征工艺信息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材料等。

3基于特征模型的零件柔性编码

基于特征模型的零件柔性编码系统是以数据模型原理为基础,与刚性编码系统相比,其框架结构是不固定的,零件的有效特征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零件而采用多层来详尽地描述。其描述方法为层层深入法,采用这种描述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场合的要求。常用零件柔性编码系统的结构有三种,即树式结构、链式结构和混合结构。基于特征模型的零件柔性编码系统是在零件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特征进行识别并提取,然后采用柔性编码技术对提取出来的零件特征进行编码,在三种柔性编码系统结构中这属于混合结构编码。

混合结构编码具有以下特点:

①既有柔性码位,也有固定码位。柔性码位主要为零件的特征信息码位;固定码位用来表示零件的功能信息和总体信息,包括零件类型、尺寸、材料、热处理方法等信息;

第一层:总体特征码。总体特征码具有固定的代码长度,主要用于描述和反映零件的功能和形状特征,能够在总体上对零件进行分类,通过总体特征码可以确定零件族别。

第二层:加工面特征码。加工面特征码主要详细描述除主特征之外的零件工艺特征,这些工艺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加工面特征以及主要工艺信息。加工面的形状用加工面特征码的第一个码位表示,如平面、螺旋面、球面、齿面、孔、螺纹、槽、导轨等。在代码中零件的每一个特征信息用两个字符表示,零件的所有特征信息表现为一字符串,与传统编码系统相比,可以避免各种信息排列方式的限制,同时也克服了高项掩盖低项的缺点,使代码的含义清楚,并且可以将不具备这方面特征略去。对于添加的特征,可以用()加以区别。零件的典型工艺可以根据加工面特征码加以确定。

第三层:非加工表面特征码。这层代码用于补充描述零件加工面特征,或者补充描述加工面特征之间的位置信息,如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心度。这层代码的码位数不固定,零件加工表面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数量决定码位字符数。这层可以根据需要取舍。

4nC代码自动生成

数控自动编程是根据零件当前加工部位的基本特征,按照一定的加工工艺,生成相应的加工指令代码及转速、进给速度、刀具指令代码,依据对加工部位的几何形状的描述,生成节点坐标指令。零件的加工方式和零件柔性编码中的特征信息决定了基本加工特征。根据零件柔性编码描述的零件基本几何信息,数控程序自动生成模块能够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其处理方法是将外圆、端面或内孔相关参数的数据传递给刀具程序模块,例如模型基点与端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基点与厚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端面外圆的直径等。

完整的数控加工程序包含三大部分:数控加工准备程序段、加工程序段和结束程序段。其中数控加工准备程序段和结束程序段在数控加工程序中是必不可少的。准备程序段主要包括设置工件坐标系、设置换刀点、设定转速单位、设置最大转速、开启冷却液、启动主轴和设置旋转方向;加工程序段是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写刀具轨迹,设定切削用量;数控加工程序结束段主要包括、关闭冷却液、刀具快速回退到程序起点、取消刀具补偿、主轴停转和程序结束。完整数控加工程序的准备程序段和结束程序段的格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同加工零件的相应工艺参数,因此在实际编程中,可以将相同结构的程序段写在一起。在应用程序时,通过内部调用并结合参数输入,就能自动生成所需要的代码段。

参考文献:

[1]张英杰.面向自动数控编程的零件加工特征建模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3).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5

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整合是时展的要求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教育而言,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日益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呆板的状况。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感观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质就是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使“教”与“学”趋于一致。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在学科教学中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创造性的途径。

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整合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的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平台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其海量信息存储与共享,为历史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1)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存储量超过任何其他的信息承载方式。(2)具有检索方便的特点,在快速搜索信息上大大胜于其他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检索,速度快、效率高。(3)具有合成性的特点,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相互连接,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教学。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够大大发挥其整体的优效性。(4)具有虚拟情境的特点,可以模拟出需要的情景以便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大大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5)具有智能化的特点,直接适应学生的具体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强教与学的双向活动,通过人机互动,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6)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机对话的功能加强了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7)具有网络化的特点,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得教学工作可以充分而广泛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8)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适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9)具有延伸性的特点,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还能够把课堂的学习扩展到课外的学习。

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如此多的优点,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才有利于历史教学的进行。而网上资源异常的庞杂,常常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这也要求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选取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三、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一个重点。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也要求:“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是这样,如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提到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要求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

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整合是由历史学科的专业特色和基本特征决定的

历史知识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特色,认真研究传授历史知识的具体特征,这是历史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历史知识的基本特征包括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因果联系性。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是历史知识一个最显著和最基本的特征,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它的不可重复性。历史过程发生以后便是时过境迁,但历史学习者又必须尽量全面地去认识它,这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困难问题。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来认识历史过程(包括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字记载、照片以及实录性的音像材料),史料成为了解过去的媒介,重证据是学习历史的一个最基本的意识。网络资源的繁杂,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信息供学生学习使用,并引导学生去收集处理网络资源。

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特征是指历史知识包含生动、具体的内容,历史过程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表现出来,而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又包含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历史人物同样也被赋予了具体的时代特征,具体性特征包括了人类历史的全部内容,它是一个包含复杂关系,具有丰富形态和情感变化的有机整体。把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可操作的平台,既不会被难度过高的材料难道,又不会因材料的浅显而失去兴趣,努力让学生参与到针对具体材料进行的生动的、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用感官全方位地接触历史事物,并鼓励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展示和解读。这是突出历史知识具体性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知识的因果联系性是指历史知识构成的复杂性与结构性。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因果联系,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形成宏阔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刻分析各知识板块之间的结构联系,这是历史教学的要求。通过网络资源整合,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同时,在电脑所显示的结构性图表或内容中,可以设置热字或其他热对象,从而激活包含在各个知识结构层次中的具体内容(包括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在历史知识框架中包含具体内容;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形象清晰,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无疑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征反映了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知识的广泛性。通过网络资源整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相对较多的知识量,将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以各种不同的现代化表现方式展现出来,形象具体,同时,便利而博大的信息存储技术,为多领域、多学科、多种类的教学材料的编辑运作提供了条件。教学可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自身教学优势为基础,充分展开教学过程,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较大的知识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学科网络资源整合是时展的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6

新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的传播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是则是在以往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越来越便捷的计算机系统,构建自己的信息传播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之中,调动各种媒体形态之间相互合作。如伴随着智能手机出现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继以往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在求创新。这种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可以更加快捷的为人民搜寻以及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之外,还更加有效的辅助人民开阔了视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甚至还深刻的改变了群众的思想方式。这些都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最为传播的生活方式。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将信息技术光放的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诸如商业、教育、管理业、文化业等等领域。与此同时,它也更加成为当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到来,对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能力进一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这些能力对大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的会对他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方式都会产生相应深刻而又客观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为当下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为新颖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机遇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最为独特以及便捷的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这种新技术的面世,它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准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以及实践要求。这种新型的技术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利用,逐渐地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逐渐被扩大优势加以利用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具体说来,新媒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说来:

(一)新媒体所独具的权威性的特征。新媒体时代在继承传统媒体传播信息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传统媒体的优良作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正继往开来的为国家以及人民传播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与众不同的舆论监督力量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媒体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媒体继成为国家进行宣传的窗口之后又一在高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阵地。

(二)新媒体所独具的覆盖性的特征。这里所提到的有关于的新媒体的覆盖性特征是指新媒体在面向社会公众的环节上,它充分的实现了向更广范围内的社会大众,更大面积的传播相应的信息,伴随着这个过程,也逐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强覆盖性以及强辐射性。众所周知,各种媒体类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是各有所长,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和缺点。这样不同的媒介之间可以充分彼此搭档,优势互补,促进信息传播的最大化。新媒体充分受这一与特征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夜店、性格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其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做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三)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新媒体以及自身所独具的信息技术优势逐渐扩大了信息在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信息的接受的便捷性、快速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所接收到奥的信息更为准确、及时以及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等特点。众所周知,大学生更为乐于接受和主动乐于尝试很多新兴的技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所独具的先进性的特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在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一)将新媒体作为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高校努力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新媒体这一媒介广泛地应用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环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技术,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创新,在通过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深入到其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网络群体的特殊作用,并且伴随着这个环节的开展,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育人、树人”的教学观念,逐渐引导学生突出和强化自身的主体性学习观念,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品格。

(二)逐渐培养出相对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者。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需要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先锋,更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及时地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感觉到时代竞争的压力,在充分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合理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把握好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双管齐下,做好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以及教育的工作。

(三)需要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优势互补的特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并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就好好地利用,以便其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比如现在很流行的通讯新媒体形式,诸如QQ、mSn等等通讯形式,都可以辅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和实时性。例如email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并快速的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助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微博的出现。它同样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交以及传播软件而在新媒体领域极度活跃的。伴随着社会上对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它自身的优点也在切实的显现出来,我们发现,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如果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大学教学菱悦的话,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说是极其明显的。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需要大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在充分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的基础之上,只有这两点做到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的互动发展。通过广泛的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高校优秀课堂的广泛传播。

(二)着力扩建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校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结合本校的特征,将本校的实际需求与当前甚为流行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充分的时间内,与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沟通交流。积极调动起学校的其他组织机构。采用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7

【摘要】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然而,计算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领域,被逐渐独立出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社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关键词】无线传感;计算机通信

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一项科学技术,但实质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1]。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技术已经超出了信息技术的范围,因此,计算技术开始被分化出来,成为单独的科学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但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不能将其看作是一项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具体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达到工作,以及学习等目的的科学技术。然而,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信息通信技术,遥感传递技术等,通过技术应用,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保存的综合科学技术的总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计算机技术能够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具体的发展目标[2]。

二、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特征分析

1.计算机技术的特征及内容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具体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比如,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运行,计算机能够自动控制相关程序的运行,这样就能够根据事先编定好的运行程序,自动执行相关任务。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速度,很多巨型的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百亿次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同时,计算机的计算精度高,能够长时间对数据进行保存,计算机还有对数据的记忆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计算机使用者通过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和数据检索,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高,安全性能强,可靠性高,比如,我国的神州五号飞船上装的计算机运行一直良好;同时,在现代化办公区,计算机已经成为工作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信息技术的特征及内容分析。

我国现在已经处于信息化社会的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息化技术的特征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具有技术性,技术性是信息技术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现在社会中的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上,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能,也是信息技术的技术性体现。第二,信息性,信息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保存来体现。第三,信息技术还具有共享性,能够对处理和保存的数据,实现共享。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具有可变性和相对性,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

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联用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分开应用的,虽然这两个技术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技术应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把两者进行结合,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这样能够发挥出单个技术的优点,促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是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的三个核心技术如果单一的使用,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小。接下来就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联用,进行具体分析:

1.技术结合下实现通信技术的联用。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离不开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信息化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技术一般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目前,无线通信已经逐步取代了有线通信,因为无线通信技术的涵盖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对数据的保护性能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联用之后,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快捷性,使数据的发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送给对方,确保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隐私安全。同时还可以通过通信网络,把处理数据快速的传递到每一位用户手中,实现数据传递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联用能够发挥单一技术最大的特点,通信技术能够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递,而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数据的传输过程,实行实时监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技术结合下实现传感技术的联用。

目前,我国已经处在了信息化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需求,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技术上的新飞跃。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联用已经开始提上日程,并且正在逐步实施。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联用中,最常见的就是传感技术联用和通信技术联用,这样可以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联用已经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技术联用方式。传感技术包含在信息技术中,主要是为了实现获取信息源的目的,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信息源进行处理、交换、筛选。普通的传感技术结构包括传感器、信息处理器、信息识别器,能够实现设计的规划、开发、应用、改进的目标。把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进行联用后,能够达到对数据收集,处理一体化操控的目的。比如传感技术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获取的信息源进行处理等操作,还能够对使用的信息进行自动收集、捕捉,计算机技术可在对捕捉的技术进行存储,等到需要利用的时候及时调出,并有效应用。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中任何一个单一的技术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把各种技术进行综合,实现全面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技术的要求,更好的进行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8

21世界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20世纪的全新教育,这个全新的教育将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为手段而实现。信息时代的全新特征以及支撑于背后的全新观念与思想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教育的腾飞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因而深入地了解时代特征并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念是实现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目前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广泛传播,由此导致各种不连续、不可测、波动性和跳跃性的事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就是与工业文明迥异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仍处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培养适应大工业生产中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场所、以教师传授为主要形式,通过特定教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使学生接受既定不变的简介知识的过程,那么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然是程式化的:有相同专业背景,有相似的技能,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却在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中淹没了。显然,这种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引起一场变革。

教育观念变革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事实说明,教育者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教育观念变革的第一步。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对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大量信息之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实施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因而时代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传统教育观念的变革,即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它必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教育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彻底的变化,甚至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赶超成为可能。在指导思想和原则层次上,信息技术将使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将使传统小规模的教育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教育形式。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都有必要学习新兴的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为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8.058

Strategiesandpracticeofapplicationofinformation

technologyinprimarySchoolwritingteaching

DinGLingyan

(Yakeshino.4primarySchool,Yakeshi,innermongolia022150)

abstract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enwidelyusedinteachinginthefieldofeducation,especially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process,studentsuselanguagetoreflecttheobjectivereality,andthentoexpresstheirownthoughtsandfeelings.elementarycompositionteachingcanstudentsthinkingandlanguageskillstoenhancethelevel,butalsoonthestudents'thinkingandstudents'languag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training.inthe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writingteachinghasanimportantrole,notonlytheprimarylanguagecompositionteachinganimportantpartofthecourse,thegoalistoachieveanimportantchannelforChinesecurriculum.inprimaryschoolcompositionteachingprocess,useof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comeatrend.inthisarticle,theauthorof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andpracticecountermeasureanalysis.

KeywordsprimacyChineseteaching;writingteaching;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引发了一场革命,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发展,作文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均为“立人”,也就是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开展情操教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作为教学的能力目标,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够更加便捷、丰富、生动、形象地实施语言表达。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渗透的具体体现。下面,笔者就探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与实践。

1信息技术的内涵

在当今教育领域以及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这个词汇使用频率很高,根据信息技术的内涵丰富程度,将信息技术分成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狭义内涵指,运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工具,在科学方法指导之下,获取、加工、传输、储存、使用各种信息的技术,例如图片信息、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录像信息等。而广义的信息技术则是各种技能、工具、方法的综合,这些技能、工具和方法能够对人类信息器官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和扩展,例如录音、投影等视听技术,视听技术曾在经济和科技不很发达的时候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里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指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方面,又被人们称为现代信息技术。

2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扮演信息媒介的角色,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和学具有工具性的特征,敦促教师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生改善学的方法。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2.1集成性

集成性是现代信息技术重要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了声音信息、视频信息、动画信息、图形信息、文字信息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彰显信息技术的集成性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例如,多媒体的动画、图像以及文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通过背景音乐、逼真音效、示范朗读以及旁白解说等,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手、眼、耳等器官协同的作用。

2.2非线性

非线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组织形式上,超文本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兴起和发展,促使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作信息成为非线性组织结构。可以在每一个节点中都提供很多个不同信息,以供人们选择,使学生和教师个别化控制有效实现。每一名学生都有自身选择权利,通过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知识、需求、风格、爱好和兴趣来对信息进行选择,例如立意、写作角度以及选题选材等。

2.3交互式

交互式特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交互式操作实现,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场所,该场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写作观念十分陈旧和落后,已经无法对信息时代需要进行满足。而现代的写作观念十分注重写作思想深刻性,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传统的信息交流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处于被动和单向地位,而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则使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主动的控制和选择。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是单纯教会学生写作文,更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来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文章表达出来。

3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3.1明确信息技术的位置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常情况下,任何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值得运用的。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特征,信息技术仅仅是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杜绝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小学作文课堂中,信息技术仅仅为作文教学服务,教师要杜绝喧宾夺主,将作文教学课堂转变成为音乐课、美术课和图画课。学生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学习运用语言,作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就是文字,小学作文就是要对语言自身进行理解、掌握、学习和运用,是对语言进行再创造,小学生通过语言来运用和表达思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但是,信息技术必须要作为一种小学作文教学的辅助,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和掌握新事物,或者帮助学生理解难以理解的写作手法等。

3.2增加小学作文课堂容量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小学作文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在小学作文课堂里,信息技术能够将作文课堂容量增加,进而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增容原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的容量。比如,在教师教会学生描写动物的时候,以描写燕子为例,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重描写燕子的神态、外形以及动作。如果没有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卡片等教学工具,但是,燕子仍然是静物。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屏幕上轻轻点击鼠标,便可以呈现出动态的燕子。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来描写燕子,教师在互联网上找到两篇质量不同的描写燕子的作文,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标识出一些修饰词,例如俊俏、轻快、活泼、机灵、乌黑、光亮等词语,使学生可以将这些词语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认识到修饰性词语,更直观了解到修饰词的作用。

3.3全力支持作文教育改革

信息化可以有效推动作文教学的现代化,这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主流。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十分重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要将传统教学方式所具有的限制进行突破,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全力支持作文教育改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都产生了改变。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要避免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机械灌输知识的工具,要通过信息技术最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观念、理论以及教育体制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变革。

3.4提升作文教学信息素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与教育观念更新相互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来对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不能够将信息技术理解成为多媒体演示和课件制作,将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培养的关键和重点,放在通过信息技术来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途径以及方法之上。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掌握课件制作技术,进而制作出符合学生审美观念的课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总之,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已经逐渐形成,在当今环境中,互联网和计算机是主要的信息技术,并且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普及和运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进行改变。信息技术引发了深刻、全面的变革,尤其是对于教育活动来说,信息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要求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全新的教学系统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琳,陈耀华,乔灿,陆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4.

[2]李玉顺,焦辰菲,马沁妍,史鹏越.一对一教学应用、推进策略与阶段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78-83.

[3]刘毓.注重方法,提升兴趣,注重观察,因势利导――对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J].读书文摘,2015.4:132-133.

[4]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43-49.

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篇10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内容。人们通常并没有把所有的信息传输都纳入现代通信的范围级内容。一般情况下,人们仅把与文字、语音、图像及数据等有关的信息传输作为现代通信的内容。笔者认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及智能化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现代通信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和普遍化等发展趋势与方向。

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

1.1宽带化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等越来越宽、越来越好,即宽带化,就是指在每一固定时间内信息传输的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大。目前,由于通信干线正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因而宽带化实际上就是指通信线路能够传输的数字、信号等的比特率越来越高。比如,一个二进制位的通信数字信号为“0”或者“1”,我们称其比特率为1。在现代数字通信中,通常都使用比特率来对传输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速率进行表示。然而,对于需要传输的频带极宽的数字信号,则必须采用光纤来进行。实际上,人类社会积累的所有知识,只需要在一条单模光纤里,并使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能够传输完毕。早在1966年,博士高锟就曾建议使用带色层玻璃丝(即光纤)来作为现代通信传输的线路。很快,这个建议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后来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所铺设的光缆就已经达到了560余万公里。到九十年代中期,全球所铺设的光缆总长度已经达到了1000万公里以上。

1.2综合化

在现代社会,综合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际上,综合化就是把各种通信业务、网络以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了现代通信技术的种类、业务、内容及范围比较繁多,同时也具有视频、语音、数据等方面的通信业务。当我们把这些具体业务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后,而且在现代通信设备比较容易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集成化管理,所以在技术上就比较方便人们把其同微处理器结合起来,并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管理与控制。在国际上,已经一致认为了未来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通信网络业务的综合化、数字化发展。

1.3个人化

在现代通信中,个人化特征就是指可能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们都可以同其他任何人之间进行实时通信。只要人们把一个有识别号,但并不是终端设备(包括电话、传真等)有一个号码。目前,人们进行通信时,比如打电话、发传真等,只需要拨向某一设备(包括电话、传真等),而不是拨向某一具体的个人。要全面实现通信技术的个人化,往往需要有一些相应的终端设备和智能化的网络技术。

1.4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建立现代的、先进的智能型通信网络。通常而言,智能化通信网络都能够比较灵活、方便、快捷地开展和提供一些新的通信业务和服务。在现存通信网络中,智能化网络是其中的子网之一,且并不是脱离现有通信网络及技术而独立的智能网络,而是在现有通信网络中添加一些技术、功能及业务。实际上,在没有智能化网络时,假如用户需要增加一些新的业务、功能、技术或者改变有关功能、业务及种类时,通常需要电信管理部门来进行,而电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改造一些相关的通信设备,不仅费时费钱,而且用户也很难接受。智能化网络出现以后,上述困难及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只需在网络系统中增加一些功能模块,即可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通常仅需几分钟的时间。此外,如果通信网络出现故障而中断服务时,智能化网络可以自动进行故障诊断、修复,进而实现相关服务的持续提供。

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发展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之一,特别是那些大容量、高质量的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必然成为了近年来干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同时,为了实现现代通信技术多点对多点间的对接,以数据传输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自然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向自动化方向逐步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样一来,就使得了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通信综合业务日渐发展起来,诸如通信业务数字网(即B-iSDn、n-iSDn等)就成为了现代通信综合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移动通信往往具有灵活、机动、方便等基本特征,能够实现多区域间的通信需要,也较为方便建网。所以,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2.2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发展,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比如,采用卫星通信技术,就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通信,也目前较为理想的通信手段及渠道之一。尤其是数字卫星通信技术,必然成为了未来卫星通信技术的重要方向。当前,数字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卫星电视直播、卫星应用、军用、民用等产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卫星通信与互联网等的有机融合,逐步扩展、丰富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领域、范围及内容。

2.3综合化发展

未来的干线通信及多种有线通信技术,都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高速光传输、节点光交换、宽带光接入及智能光联网等技术为核心,且面对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已成为了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wDm技术将会向着更高的信道速率、更多的信道数及更密的信道间隔等趋势发展。而从现代通信应用的角度而言,光纤通信网络则是向着ip互联网方向发展,业务融入更多、资源配置更灵活和生存性能更优越。特别是为了同近期现代通信技术的需求相一致,光纤通信技术基本实现了超高速、长距离、大容量等传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正向着智能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

2.4普遍化发展

一般而言,现代通信除上述发展趋势外,还日益向普遍化方向发展着。这就要求发展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能够充分利用有限无线电频资源以及军用战术通信等为主要手段,也在民用通信中有发展前景的扩频现代通信技术,将成为今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这种通信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空间和任何对象之间以任何方式进行通信信息交换、传输,也是现代通信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全面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逐步扩大现代通信技术的内容、范围、空间及时间等,不断丰富人们的信息量,努力现代通信技术的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数字化和普遍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鑫,李灿平,浅析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