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十篇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十篇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12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1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社区;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调整服务目标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2008,29(5):436-437.

[9]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沈家平,王林,陈宁,王一均,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5):428-430.

[18]樊明月,张惠琴,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nowjack-RaymerRe,GiftHC:Knowledgeofcommonofgumdisease[J].JdentRes72:277,1993.

[20]SintesJ,Butlerm,RichardsonR,LoverJ:Dentalcariesamongfirst-gradesmdemsinoakland[J].JDentRes,1993,72:279.

[21]Loupem,GoodkindRSmithB,ClayD:aneducationtoimprovingacceptanccofdenturesbygeriatricpafiens[J].JDentRes66:326,1987.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2

【中图分类号】G479R16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8-0750-02

【关键词】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龋齿;学生保健服务

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来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笔者设计了专用调查问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家长对龋病防治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现状,为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6个功能区12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学6所,小学6所,学校小学抽取三年级1个班,每所中学抽取初二年级1个班,所抽取班级的学生家长共1134名。

1.2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对社区开展学校牙防工作的认识4个方面。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由学校卫生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要求学生将问卷带回,由家长独立完成。

1.3资料处理所有问卷录入epiData3.0数据库,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正确回答率见表1。

2.2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见表2。

2.3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学生口腔卫生行为见表3。

2.4学生家长对社区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孩子接受过学校组织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辖区内每2a1次的学生牙齿普查的占36.76%。

2.5学生家长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充填龋齿的原因见表4。

3讨论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病因学方面,龋病的四联因素早已明确,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min的占79.12%,没有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学生不正确刷牙方式会直接影响龋齿的发生,但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掌握,也较难坚持,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关注与指导,不容易取得口腔卫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见,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监督学生口腔卫生行为,通过观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为家长直接与儿童接触,所以在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的影响很重要,不同的言传身教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家长知道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长知道六龄齿,只有39.37%家长会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只有39.93%的家长每隔0.5a或1a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89.00%的家长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查出龋齿后愿意进行充填的有68.35%。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识尚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不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这不仅能使他们自身受益,同时还能引起他们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孩子查出龋齿后,有近40%的家长觉得不严重、没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进行充填,13.43%的家长对社区医院的消毒隔离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长坚持去二、三级医院口腔科进行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龋齿检查后进行治疗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社区医院应加强学校牙防工作的宣传,提高自身龋病治疗水平。

目前,我国的学校口腔保健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浦东新区牙防工作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规划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工作时,应充分动员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组建中小学口腔卫生保健网络,每年做好中小学生定期的防龋普查普治工作,特别应加强针对学生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有效的刷牙习惯,从而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4参考文献

[1]moURaDianwe,weHRR,CRaLLJJ.Disparitiesinchildren'soralhealthandaccesstodentalcare.Jama,2000,284(20):2625-2631.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上钢社区的3个居委,每个居委各随机抽取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00人,共计300人,进行第一次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人。实验组中男72人,女78人,平均年龄(61.4±3.4)岁;对照组中男74人,女76人,平均年龄(61.7±2.9)岁。所有对象均为具有常住户籍的人口,且神志清楚,有个人独立行为能力。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口腔健康检查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方法》[2]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干预前、后的检查,内容包括冠龋的龋齿(D)、因龋补牙(F)、根龋、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等情况。

1.2.2干预措施

实验组:集中进行6次口腔健康教育和3次口腔健康检查,热线电话及个性指导则按需提供。干预的具体内容为:①每3个月开展1次个性化的口腔健康教育,形式有集体讲座、互相讨论、交流及个别解答等。内容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方法;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刷牙;口腔健康与合理饮食;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等现象的原因及处理等。②开通爱牙热线,接受个别交流、专项指导。③制定口腔保健计划,督促实施并根据实际口腔健康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修正。④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并实施牙周洁治、龋齿预防性充填、帮助制定义齿修复方案等。干预2年后进行效果评价。

对照组:不进行专门口腔保健指导、口腔健康检查及健康教育,患者自行门诊,常规治疗。

1.3统计分析

2结果

共有293名对象完成2年干预,其中实验组失访1人,对照组失访6人。

2.1干预前、后龋齿患病情况比较

3讨论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龋齿数比10年前增加了16.00%。上钢社区作为老龄化社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为63.5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已经步入老年行列的老年人及即将步入老年行列的中年人来说,如何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指导下,加强口腔预防,有效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冠龋患龋率为64.00%,龋均为2.21,低于上海市73.73%和3.38的总体水平[3],也低于全国75.2%和3.8的水平[4]。患龋率及龋均均无性别差异,F的比例为20.40%,而同样指标河南为6.84%,海南为14.19%[5-6],上海市为16.07%,说明上钢社区中老年人的龋齿充填情况要好于上海市及部分省份。根面龋患龋率为21.67%,这与河南、海南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但比全国57%的根龋患龋率低。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4mm)及牙周附着丧失的检出率分别是80.67%、91.33%、55.33%及42.00%,略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牙周健康率(13.67%)和上海市平均水平(14.59%)相当。

全程式口腔干预是指以社区为载体,社区口腔医生为主体,联合社区预防保健人员及居委卫生专管干部,充分发挥社区全程、便捷、有效、可及的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的口腔保健指导及服务,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让居民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以提高居民的口腔卫生知识及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全程干预,其冠龋患龋率及牙周健康指标均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因龋补牙的比例达54.65%,较干预前的20.40%及干预后对照组的23.20%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全程干预对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口腔就诊行为,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本调查发现,干预过程尚不能很好地降低居民的龋齿发病率,这可能与干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还不足以有效防止龋齿发生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全程式的口腔干预,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早期预防,实现全程口腔健康管理,是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未来且长期任务[7],也是职责所在。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的工作侧重点要有别于口腔专科医院,要以口腔预防保健为抓手,设计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能使大家接受和可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模式,借鉴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让每一位社区口腔卫生工作者都成为居民的“家庭口腔医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定期的口腔宣教及口腔检查。社区口腔医生要坚持医防并重,预防为主,注重全程干预,为实现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做出应有的努力。

4参考文献

王庆武,李晓瑜.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11,9(3):59-60.

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s:Basicmethods[R].Geneva:wHo,1997.

李国强,曹新明.上海中老年人龋齿等三大口腔疾病状况浅析[C].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71-72

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13-516.

王薇,杨汴生,何健,等.65~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田亚光,廖天安,谢奇,等.海南省65~74岁老年人牙齿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5):327-330.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4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0-0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

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8]邱百灵,常金兰,何涛,贺艳焱,李昕,吉宁,孙丽丽,韩南银.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减轻牙龈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821-4.

DiscussionontheeducationandteachingoforalHealthinUndergraduates

LiYa-dong

(Department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theFrist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5

【关键词】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临床疗效

预防医学属于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它是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的理论,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交叉学科[1]。预防医学就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制,最终使人类环境相关疾病的“基因预防”成为可能[2]。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67.0%,中年人群恒牙患龋率达59.9%,老年人群中全口无牙者达6.9%,人群中存在牙龈炎、牙石检出率也相对来说较高,口腔健康状况普遍较差[3]。这些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面对现代口腔疾病的蔓延,预防医学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生及其前期的预防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找到引起口腔疾病的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本文将本院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给予观察发生疾病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及其预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共收治存在口腔疾病患者10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24.3±10.2)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1.1±2.3)年;实验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9~66岁,平均(24.5±10.1)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1.2±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及其治疗标准参照(原卫生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4]。

1.3治疗方法对于进入到本文观测的用于评价的患者中,所有的患者都会采取坚持每天刷牙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没有给予任何措施的治疗,生活方式也不发生改变,2次/d刷牙,注意饮食卫生;治疗组则给予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以1个月作为1个疗程,在经过1个月之后,对上述人群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1.4观察指标总体的观察指标是对两组患者的患有疾病的程度、治疗的方式、治疗的情况等考察指标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之后,集中到医院检查,进行统计,两组患者进行相互比较,得到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而实验组总有效率则达到94.34%。具体的数值见表1。

3讨论

就目前来说,对于口腔类疾病,属于威胁人体的健康的常见疾病,口腔疾病给患者、家庭及其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我国现阶段较为突出的健康问题[3]。对于口腔类的疾病,一般情况也不属于较大的疾病,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学的治疗手段完全可以对口腔疾病起到很好地预防及其治疗作用,防止口腔类疾病的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口腔卫生策略总体框架》指出三点建议,①尽量降低口腔疾病和伤残负担,重点关注穷困及社会边缘群体。②促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来自环境、经济、社会及行为方面对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③建立口腔卫生体系,使其能够公平地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同样,我国卫生计生委也发动了一系列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包括爱牙日活动、大中小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口腔卫生人才、推广常见的口腔疾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并开展科学研究,制订合理的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与传播等,推动我国口腔疾病控制和防治的发展[5-7]。

通过以上的临床研究可以得到,医学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生活中注意合理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注意生活中的口腔卫生,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可以有效达到治疗目的的。

参考文献

[1]庄勋,李百胜,朱和新.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33-34.

[2]熊光练,欧阳宁惠,周妮.新世纪预防医学发展方向的浅议.医学与哲学,2003,24(2):4-5.

[3]李刚.我国口腔疾病控制和防治的现状及差距.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10):595-596.

[4]卫生部办公厅文件.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卫办疾控发[2004]13号.

[5]张震康.展望21世纪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1):5-7.

[6]王兴.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4):193-194.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6

关键词:儿童龋齿危害防治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破坏消失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龋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组龋齿患病率是66%,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实现5岁儿童90%没有龋齿的目标相去甚远,儿童患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旨在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1.儿童龋齿的危害

1.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由于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咀嚼不充分,胃肠消化吸收减弱,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对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造成影响。

1.2影响恒牙生长。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龋洞会越来越深,龋齿继发牙根尖周炎后,可以影响恒牙牙胚,造成恒牙的牙釉质发育障碍及正常萌出。如果乳牙因龋齿缺失,还会使恒牙间隙缩小,导致恒牙牙列不齐。

1.3损伤口腔黏膜。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口腔溃疡。

14引起疼痛及继发性感染。龋齿属于细菌性感染,一旦形成龋洞就会越变越大,其病灶就会损伤到牙髓,产生剧烈疼痛,严重时引起牙髓炎、牙根周围炎,甚至面部感染等。

1.5心理影响。多个乳牙发生龋坏时,可影响孩子正确发音和面部美观,同时龋齿还会引起口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儿童龋齿的原因

2.1致龋细菌和菌斑。口腔内细菌总类多、数量大,口腔内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儿童牙齿刚萌出时,牙的钙化程度低,表面不光滑且有许多微孔,这样的牙齿耐酸性差,细菌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上形成菌斑而发生龋齿。

2.2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和龋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儿童牙齿咀嚼功能差,吃的多为精细质软食物,且其中又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同时,儿童零食中含糖量高,粘着性强,长期食用口腔内易发酵产酸,侵蚀牙齿而致龋齿。

2.3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牙齿发育时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使牙齿发育和钙化不良,组织结构比较疏松,抗龋能力低,发病后发展也较快。牙齿的窝沟,邻接面由于排列拥挤、重叠、错位等原因造成的相互接触不良、牙颈部易嵌塞滞留食物,积聚菌斑,又不易清除,所以最容易患龋齿。

2.4口腔卫生差。睡前不刷牙,饭后、吃零食后不漱口,经常吃含糖食物,导致口腔环境恶化。

3.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

儿童龋齿的发生是致龋菌、食物、牙齿的形态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牙齿龋病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变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呈逐渐发展而加重的过程。从早期损坏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2],如能从小预防及时发现给予干预,就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保健知识水平、对儿童口腔卫生重视程度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关系密切。

3.1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关注孩子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牙齿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齿牙龈的颜色正常、无出血、牙齿排列整齐。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走出对儿童龋齿认识的误区,即“乳牙坏了不用补”、“儿童牙小不用刷”、“儿童食物要精细”。因此儿童口腔保健要发挥家庭的优势和作用,从生活细节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其一生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3岁以内儿童进食任何食物、甜饮料后均应用凉白开水漱口;3岁后开始教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牙膏牙刷,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进食零食饮料后漱口的习惯。

3.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应提供平衡膳食,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才会有利于牙齿的发育。针对儿童喜吃甜食的特点,应掌握每天糖的摄入量不得超过15―25g,用糖的次数每天不超过两次,少喝碳酸饮料,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为孩子提供多样化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提高儿童的咀嚼能力。

3.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定期口腔检查1―2次,发现乳牙有龋齿斑要及时治疗,防止龋洞变大变深伤及牙根。

3.5通过氟化物、窝沟封闭、预防性填充的方法达到防龋目的。窝沟是牙后咬合面凹凸不平的凹陷部分,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后牙窝沟占牙齿龋病的80―90%。窝沟封闭是将液态树脂注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外面的致龋菌不能进入,从而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这是预防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氟化物是一种化学防龋的方法,将氟化物涂抹在牙齿表面,通过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和促进再矿化,有效预防牙齿光滑面及邻面龋病的发生。

4.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成为儿童致龋突出问题

尽管窝沟封闭和氟化物使用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儿童不能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好预防,那么龋齿的发病率还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糖消耗量的增加,儿童龋齿率逐年上升。根据北京2010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日常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率增高。

4.1主要表现在只有50%的孩子坚持每天早晚刷牙、35%一天只刷一次,2%不刷牙;在时间上,只有6%的孩子刷牙时间达到3分钟,66%的孩子在1分钟以下。

4.2饮食习惯上60%以上的儿童每天进食甜点、糖果、碳酸饮料的频率为1―2次,23.5%超过2次,65%的孩子在喝完碳酸饮料后没有漱口习惯,72%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或喝饮料,能做到睡前进食刷牙的仅占40%。

4.3不良口腔卫生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的发生。其中76%的龋齿开始发生在6岁之前,这说明幼儿口腔健康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都要等到深龋孩子牙痛难忍后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

4.4儿童食物质软精细,导致儿童咀嚼功能下降,牙列不齐、颌骨发育不全,促使儿童口腔环境恶化,使龋齿进一步发展。

5.结语

由于受传统观念“牙疼不是病”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儿童龋齿的形成时间长,儿童患龋齿主动就诊做填补的却少之又少,直到孩子牙痛难忍,才会就医。政府免费提供的窝沟封闭项目并没有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因此,目前我国防控龋齿的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健全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口腔保健体系,加大口腔保健宣传力度,家长真正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儿童龋齿发病率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7

关键词全口义齿修复健康教育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中的常见疾病,它影响患者的美观、发音、咀嚼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全口义齿修复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诊疗和保健措施。但是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不仅与患者的口腔条件和医师、技师的制作技术有重要关系,还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医患之间的理解和配合有很大关系[1]。尤其是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有密切关系。

临床资料

我院口腔特诊室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全口义齿修复病人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9~76岁,实施口腔健康宣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患者初诊时与主管医师的交谈,了解患者修复的具体要求,对修复体的期望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口腔条件,对其做出全面评估,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己拟定的治疗方案、步骤及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包括:口腔内条件的准备,疗程及经济上的准备等。我们宣教的主要目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修复治疗的大致过程及其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以最佳情绪接受治疗[2]。

全口义齿修复的过程中,教会病人取印模时如何配合可以减轻不适感,比如指导病人在印模前练习用鼻深吸气、口哈气、头微低,减轻印模时会厌反射,预防呕吐;告知患者在印模过程中如有不适则举左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头部,以免印模材料松动移位,影响印模精确度,导致二次咬模。

义齿戴入后要指导病人对全口义齿的使用和保养。⑴示范教育:初戴时病人往往不会装戴全口义齿,在讲解义齿如何装戴的同时还示范给病人看几次,直到病人熟练掌握为止。咬合、发音和咀嚼是全口义齿初戴病人健康教育的重内容,要详细讲解并示范。要反复指导病人做正确咬合练习,以纠正病人因牙列缺损而养成的不良咬合习惯。针对义齿的清洁保护问题,还向病人示范如何护理义齿,嘱病人晚上休息前取下义齿,用牙膏将义齿刷洗干净,在凉水中浸泡,切忌用热水或消毒水浸泡。在刷洗义齿时,必须使用软毛牙刷,切勿用力过重,以免过度磨损义齿。

⑵心理教育:通过耐心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全口义齿的性能和特点,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不要轻易放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向病人说明戴用全口义齿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全口义齿修复老年人居多,因此需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要维护老年人的尊严,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诉,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义齿戴入后,详细询问患者感受,做好心理安慰。

复诊指导:初戴义齿时会有异物感、口水多、恶心、发音不清等现象,这是因为义齿的存在,改变了口内空间与舌活动的空间,以及患者对义齿的敏感所致[3]。通过坚持戴用,可以逐渐习惯,不需要做特别处理。义齿戴用后的复诊指征是局部黏膜压痛和义齿掉落。如果压痛明显甚至黏膜溃烂,应及时复诊,但就诊前义齿要坚持戴1~2天,这样医生可以通过口腔黏膜上的压痕来修改义齿的相应部位。并发放“全口义齿修复健康教育”给病人及家属,减少了复诊次数。

讨论

通过对66例全口义齿修复病人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全口义齿修复的概念、修复过程、初戴义齿后易出现的并发症等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咬合动作,义齿的清洁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并发症的机会,对自己的全口义齿能佩戴应用自如。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患者的评价是医疗质量的最终评定,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不但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和医师、技师的制作技术,还包括修复前的健康教育和修复后的指导,我们应主动有计划地系统全面地围绕患者修复过程及修复后可能产生的误解、缺乏信心等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全口义齿的认知有正确的态度,能够积极配合,尽快适应义齿,学会使用义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翁世勤,陈征,柯翔康.心理治疗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1,21(1):39-40.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8

【关键词】口腔卫生宣教牙周病老年人pLiGi

牙周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牙龈和牙周组织病变,如果不予治疗则导致牙槽骨吸收直至牙齿松动脱落。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基础治疗是第一步。而口腔卫生宣教是牙周病基础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牙周病的病因、口腔卫生的意义和菌斑控制实施技术,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可以维持牙周治疗的长期治疗效果[1]。本研究治疗过程中反复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在病人初诊和每次复诊中都给予强调口腔卫生保持的重要性,通过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以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牙周科初诊患者40例,年龄60~75岁,平均63.4岁,其中女20例,男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女10例,男1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4.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选入标准:(1)轻中度牙周病患者;(2)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3)无全身性疾病;(4)能够按时复诊。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卫生宣教,内容包括每日3次刷牙,每次刷牙5min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对照组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6个月复诊检查牙周病变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一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但是不做治疗;对照组只是初诊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两组分别于初诊时、初诊后1周、初诊后1个月和半年时由牙周病专业同一医师检查牙周状况。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检测标准见《现代口腔内科学》[1]。用SpSS11.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口腔宣教内容:(1)一般人可能认为洁牙不好的误区;(2)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的疼痛酸胀不适;(3)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4)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5)正确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

转贴于

2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pLi和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6个月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牙周治疗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的退缩,洁牙的过程中、洁牙后常有牙的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根管治疗。文献报道[1],国人的牙周病发病率极高。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因此本文探讨了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初诊时两组患者之间的口腔pLi和G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基线相同,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和1个月复诊时两组之间的pLi和G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是由于初诊时给予了龈上洁治,并且两组均常规给予了口腔卫生宣教,此时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还都比较深刻,故而1周后和1个月后复诊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腔卫生无明显差异。而6个月后复诊时两组之间pLi和Gi差异较大,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9

[关键词]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牙龈出血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21-0018-03

调查研究发现有81%的学生平时或过去曾有过牙龈出血,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牙龈出血就是患牙龈炎。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以及牙龈出血情况,并从调查结果中探讨口腔卫生与牙龈出血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9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校504名2008级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性121名,女性379名,性别比为1:3.1。

1.2 调查方法采用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统一以问卷式调查,为取得资料的可靠性,采取当场发卷,立刻回答并当场收卷。问卷有29个问题,每个问题设3―5个答案,每个问题选择最符合自己想法或实际情况的回答,由受过培训的口腔专业学生对调查内容作详细说明后让被调查者按要求独立填写后立即交回。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口腔卫生习惯(刷牙的方法、次数、牙膏的选择、饭后漱口习惯、牙签牙线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牙龈出血情况。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保健情况 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的学生占83.8%;进食后有漱口习惯的学生占29.8%;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学生占8.8%;有77.8%的同学睡前不再进食;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同学占40.2%;在选用小头软毛保健牙刷、3个月内换1次牙刷、进食后漱口习惯、饭后使用牙刷或牙线的习惯、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的习惯上男女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就医行为发现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时的就诊的同学有111名(22.2%),而未采取措施的同学有237名(47.4%),有96名(19.4%)同学不知道什么是洗牙。觉得自身牙齿不整齐的同学有116名(23.2%),其中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同学有57名(44.2%),并有26名(20.1%)同学不知道什么是牙齿矫正。

2.3 牙龈出血情况有过牙龈出血现象的同学有382名(76.4%),其中有37名(7.4%)同学的牙龈经常出血,即平均每周1次;有188名(37.6%)同学牙龈偶然出血,即平均每月1次;有94名(18.8%)同学在近年内有过牙龈出血,已有间隔半年以上不出血;有63名(12.6%)同学刷牙时牙龈出血。知道牙龈出血原因的同学有112名(28.4%),不知道牙龈出血原因的同学有283名(71.6%)。在牙龈出血的同学中,认为牙龈出血对生活根本没有影响的有162名(42.4%),认为对牙龈出血对生活有影响的同学有233名(61.0%),其中有14名(3.5%)同学认为牙龈出血对生活有很大影响。在牙龈出血患病率上男98名(81.0%),女284名(7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牙龈出血相关单因素分析见表3。将1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获得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p

3 讨论

3.1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及牙龈出血情况“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然而人们对牙齿的保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调查,刷牙是清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设计良好的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刷除菌斑,同时还能发挥对牙龈的按摩作用。调查结果显示16.8%的学生选择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34.2%的学生不知道怎么选择牙刷,这提示我们很有必要普及保健牙刷的使用知识。调查结果显示28.2%的学生采用了正确的顺牙缝竖刷方法,与阮世红等对18岁以上口腔门诊患者调查结果30.2%相比稍有下降;72.8%采用传统的拉锯式横刷法,后者不仅可以损伤牙龈,造成牙颈部楔状缺损、牙根暴露等,而且不能有效清洁牙齿。每日至少应坚持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应在3min以上,从调查结果看,79.1%人有早晚刷牙习惯,每次刷牙达到3-5min的仅仅占6.4%,73.4%的人在3min以内。此外饭后漱口、饭后使用洁牙工具如牙签、牙线的同学分别占29.8%、8.8%,经过平时的宣传和教育,同学们大多能坚持早晚刷牙,但刷牙时间和方法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欠缺。对于饭后的口腔保健,很多人都没能重视起来,从结果得知在这一点上男生好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好于男生。有过牙龈出血现象的同学占76.4%,同时牙龈出血对59%出血的同学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牙龈出血就诊率为22.2%,而未采取措施的占47.4%。然而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反映我校学生在口腔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洗牙是防治牙周病有效地措施,有80.8%的同学知道洗牙,但其中有41.2%的同学认为洗牙没有好处,可能是宣传教育不够,洗牙等一些预防措施还未被大家正确认识,所以这方面还需要社会以及学校里的社团如口腔协会,继续加强宣教。口腔健康影响人们的咀嚼和身体健康,被调查者中有40.2%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口腔保健知识,说明我校学生已经在逐步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得出大学生对于这些必要的口腔保健措施是缺乏认识的,定期口腔保健和及时就诊观念也比较淡薄。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自身的口腔健康比较关注,口腔卫生状况整体上较好,但一些方面的不足还需要良好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从而使更多的人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宣传教育的加强,大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口腔健康状况将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3.2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与牙龈出血关系的探讨牙龈出血的病因较复杂,牙龈受到细菌感染及局部牙石刺激后,血管扩张,组织充血,牙龈质地变

脆,稍受外力作用后即可出血。此次我们的调查以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情况为主,从而探讨保健行为与牙龈出血之间的关系,由于操作复杂,未能进行多因素分析。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得知习惯于早晚都刷牙的同学以及进行口腔预防保健例如洗牙、定期口腔检查的同学,在牙龈出血患病率上与未进行以上行为的同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981年wHo制定的口腔健康(牙健康)的具体标准是: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实现这一标准,需要不断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完善口腔健康促进的各项措施。综合分析,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的主体,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向他们不断灌输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大家的口腔保健意识,同时鼓励大家付诸行动,共同拥有健康的口腔。

参考文献

[1]李军,陈亦萍.医学院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3):236.

[2]阮世红,武剑.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调查与健康教育[J].广东牙病防治,2001;9(4):277.

[3]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9):78.

[4]葛光华.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习惯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践,2010,7(1):10一11.

[5]刘雪楠,陈育德.影响牙周健康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2):139.

[6]李瑞玉.北京市321支市售牙刷现状调查[J].95全国口腔健康科学研讨会论文汇编.

[7]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6.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CtLa-4易感基因关系研究进展

王淑琼 高继东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21-0021-03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Graves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GD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自身免疫监护缺陷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发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同卵双生子的患病一致率是20%,远高于异卵双生子;(2)Graves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病同胞的患病风险大于15%;(3)有研究表明作为亚临床标记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自身抗体,可在50%的患有aitD的父母和同胞中出现,因此,G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已发现了多个Graves病遗传易感基因:免疫调节基因、甲状腺特"异基因及染色体的一些区域都与GD存在一定联系。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多个位点与GD相关,尤其是中国人群的GD易感位点定于5q31,它们为G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tLa-4)的分子结构

CiLa-4是一种膜蛋白,分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内区。其基因(CtLa-4基因)定位于富集t细胞表面分子共刺激分子(cD28)基因的2号染色体长臂33带(2q33)上,它们都参与调控相同的t淋巴细胞途径,CD28信号途径激活t细胞,而Ct-La-4对这条途径起抑制作用。

CtLa-4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外显子1含108bp,编码一段含疏水氨基酸的前导链;外显子2含348bp,编码CtLa-4V区116个氨基酸,是CD28和CtLa一4的配体分子(B7分子)的配体;外显子3含111bp,编码37个氨基酸,为穿膜区,包括胞外一部分氨基酸、跨膜区疏水氨基酸和胞浆内功能区开始的几个氨基酸;外显子4包括102bp,编码CtLa一4胞浆内功能区大部分氨基酸。其后是3非翻译区的1150bp,含有约60个at重复序列,可能控制mRna的稳定性。

2 CtLa-4对淋巴细胞调节作用

t细胞活化需要两种刺激信号:主要信号是由t细胞受体(tCR)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递呈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肽结合产生的,此信号对t细胞的活化是必需的,但不引起t细胞增生和分泌细胞因子。另一种是协同刺激信号,由CD28、CtLa-4及B7共同参与,CD28/CtLa-4-B7作为刺激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正负调节因子,在激活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达高水平B7分子时,B7/CD28信号传递途径占优势,B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白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并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大量激活t细胞,激活的t细胞大量表达CtLa-4和CD28,而CtLa-4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抑制t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抑制iL-2转录因子的活性,继而下调或终止t细胞的反应。

CD28和CtLa-4对免疫调节的机制大致如下:CtLa-4和CD28同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具有70%的共同氨基酸序列,均为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CtLa-4只表达于激活的Cim+、CD8+t淋巴细胞表面,并且表达量只有CD28的2%~3%,但CtLa-4与B7的亲和力较CD28与B7的亲和力高出20-150倍。研究发现CtLa-4通过其抗体与第二抗体交联或固定成串珠状来抑制t细胞的活化,提高抗原特异性的凋亡,并抑制辅t细胞(tHl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动物实验表明:CtLa-4是t细胞活化的主要抑制因子。首先,去除CtLa-4的小

鼠死于严重的淋巴增生导致的组织破坏和自身免疫病;其次,给予CtLa-4抑制抗体会导致疾病的恶化,加重炎症,并且增强致炎细胞的生成。

3 CtLa-4基因多态性与GD

CtLa-4分子在自身免疫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基因编码相应产物是第二信号系统B细胞激活抗原(B7>分子的受体之一,其与B7分子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而发挥负性调节作用,从而影响Graves病的发生、发展。作为一种共刺激分子,CtLa-4对自身抗原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自身耐受的破坏,即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认为,CtLa-4基因可能为GD最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GD易感基因的研究已在各国各民族中深入展开。研究发现CtLa-4基因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目前较为公认与GD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有:(1)位于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导致丙氨酸(ala)/苏氨酸(thr)的交换;(2)位于启动子-318位点t/C等位基因多态性;(3)位于第4外显子3’非翻译区(untranslateregion,UtR)+642位(at)n可变重复序列;(4)3’UtR之外终止密码子taa+1325处的a/G位点(Ct60);(5)位于第1内含子+1822位C/t等位基因等。它们与GD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并推测CtLa-4基因多态性从基因表达调控角度影响CtLa-4分子功能及分子水平或影响甲状腺自身抗体表达,从而参与了GD的发病,其中外显子1+49位点、启动子-318位点多态性与GD的发病的关联研究得较为深入,但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人群中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几项研究报道:(1)目前公认外显子1的49(a/G)与GD遗传易感性。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白种人和日本人、韩国人、中国香港华人等亚洲人均发现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与GD的发生正相关,且与GD易感基因HLa―DQa140501无关联,提示CtLa-4可能是GD的独立易感因素。并且在中国、日本、朝鲜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中也得出一致结论;有研究表明,CtLa-4的外显子1的49a/G多态性和内含子1的多态性与GD有相关性,而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则与GD无相关性。(2)启动子区3’端的非编码区-318(C/t)与日本人aitD的发生正相关,而在美国白人及北非突尼斯人中亦有报道其与GD发生无关;(3)外显子3的3’非编码区-224的(at)n重复序列与美国白种人、意大利人、突尼斯人GD的发生正相关,而Braun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4)3’端的非编码区Ct60(a/G)与台湾、意大利人的GD发生正相关。petrone等在意大利人群中发现CtLa-4与GD的相关性不依赖于GD易感基因HLaDRBl+03,提示CtLa-4可能是GD的除HLa外的另一重要易感因素,而且CtLa-4区域的Ct60多态性显示了与GD的强相关性,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最近的研究发现CtLa-4的表达和它在细胞内的分布与第49位基因型有关,G/G使其表达下调;而-318t和49a使CtLa一4的表达上调;3’UtR(at)n微卫星长度影响CtLa-4mRna的不稳定性。由此可见,CtLa-4基因多态性导致了CtLa-4的表达和功能缺陷,参与了GD的发病。

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健康篇10

1.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持皮肤清洁对防止感染至关重要。不洁皮肤容易成为细菌和真菌的温床(肥胖者尤其如此),导致皮肤瘙痒或溃疡,一旦病菌进入血液则有致命危险。专家建议,为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应该经常洗澡,洗澡时最好使用抗菌皂。

2.头皮与头发护理很多皮肤病学专家及头发护理专家表示,每天洗头容易洗掉头发上的有益油脂,导致头皮干燥,头发干枯。专家建议,每周洗头D23次为宜。

3.脸部男性脸部皮肤通常比女性要厚,对洁面乳和保湿霜等敏感度较差。但脸部同样需要经常清洁,去除死皮和油脂,防止毛孔堵塞。专家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类型的护面霜等面部护理产品。

4.鼻子鼻子容易藏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病毒,导致感染。纽约市牙科专家托马斯・康尼利博士表示,鼻窦不清洁,产生过多黏液流入口腔后容易引起细菌增生,导致口臭。专家表示,鼻窦堵塞也容易导致打鼾。建议使用解充血药物、洗热水澡或漱口液漱口等方法缓解鼻塞。

5.耳朵洗浴后一些男用棉签清洁耳垢,但如动作不当容易导致耳膜穿孔或将耳垢推向耳道更深处,导致暂时性耳聋、眩晕或疼痛。美国耳鼻喉学会建议,耳朵最好不要经常掏,清洁耳道最好用清洁水溶液或油基溶液,不要使用棉签。

6.口腔、牙齿与牙龈口腔不卫生容易导致口臭、牙垢、龋齿及牙周炎。男性口腔卫生差还会增加功能障碍(eD)的危险。美国牙周病学会前会长苏珊・卡拉宾博士建议,每天至少早晚刷牙2次,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勤漱口,保持口腔健康。

7.双手与指甲美国微生物学会研究发现,男女如厕之后的洗手率分别为77%和93%。男性拿食物之前也更少洗手。很多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会通过手部接触眼、鼻、口而感染,指甲缝是很多致病菌的藏匿之所。美国清洁研究所专家南希・鲍克博士建议,使用肥皂水洗手至少20秒是保持健康的最简单方式。

8.腋窝人体汗腺有200万~400万。腋窝汗腺被称为浆腺(大汗腺),会分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油性分泌物,一旦与皮肤表面细菌结合,容易产生臭味。专家建议,每日洗浴时,应用肥皂清洗腋窝。多汗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汗药。

9.后背背部在洗浴时很难照顾到。但是后背的汗腺也可能会聚集死皮及多余油脂,滋生细菌导致炎症,形成痤疮。专家建议,使用痤疮药物或用含水杨酸沐浴露洗浴可有效治疗背部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