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营销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51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1

乱象逼广电总局祭出紧箍咒

从直播造人到直播上洗手间,从直播脱衣到各种暴露,为了吸引粉丝,即使是有房间监管,杂牌直播们还是绞尽脑汁干的剧情。而正规军方面,网红始祖沉珂重出江湖吸粉500万围观,刘涛直播引发网络瘫痪,国民老公请出老爹王健林“站台”,papi酱带着罗辑思维的光环吸引了2000万粉丝围观,到体育界傅爷用“洪荒之力”刷出直播界同时在线围观记录;2016年直播界的事儿让人“哇”声一片。

直播的娱乐化加互动性,让很多明星不断尝试通过它与粉丝进行社交;于是乎,花椒之夜直播首席体验官被范爷戴上了。直播就是流量的江湖,有流量的地方就会有营销,最近乐pro3会,清一色着白色暴露装的美女主播们通过直播为其开展“花式营销”。就连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剧组也筹划直播,虽然因影片审查被推迟,但无不说明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还在发着高烧。

其实,不管是1000万的同时围观数,还是上亿的观看记录,火的背后,是变现模式堪忧。傅爷直播仅仅收获31.8万元打赏,且其中21.8万元被直播平台分去。而在硬成本方面,有人爆出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万元左右,对于几十万的打赏,这实在是在滴血。

我“偷用”花椒直播前Ceo胡震生的话,概括直播行业的现状――“直播起于秀场,闻名于明星,成于社交,正名于内容,赚钱于打赏和广告,触暗礁于色情,亡于下一代技术兴起。”

确实如此,以后直播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已乱象丛生的直播平台将更加是鱼龙混杂,官方对此,或许心如明镜。这不,9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从牌照、许可证等方面规范网络视听直播平台了。显然,直播的紧箍咒已经祭出。

直播靠内容吸引,

娱乐综艺化是趋势

团购、o2o曾火极一时,被号称未来的流量入口,Bat为之歃血纷战不断。然而,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大家注定是同质化竞争,注定是谁后死谁活着,在用钜惠吸引用户的节操面前,都是“你割肉,我就刮骨”,当然好了用户,伤了投资的“天使们”。而今,硝烟散失,潮水退去,原来都是裸泳,而且脚板带着珊瑚礁的刺伤。

直播,是继之又被号称为未来流量入口的风口,移动直播平台映客创始人奉佑生说:“很多时候,用户在直播平台上消费的不是内容,而是状态。”

而我认为直播的消费是寄生于内容,有内容的吸引,才能确保粉丝黏性;有个性化的内容,才能聚群;有吸引眼球的内容,才能保鲜。有了这些,用户才容易转化为消费,平台更容易变现。除了颜值,有才华的“内容”更能坚挺长久。直播秀很像当前的综艺娱乐节目,为何有些综艺娱乐节目能够长久不衰,因为有核心内容啊。在内容面前颜值不是第一吸引要素,汪涵、何炅、谢娜、郭德纲、孟非等等,并非颜值很高的人,但是他们展现的幽默、机智或无厘头的内容足够吸引人或引起共鸣啊,几百期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

综艺娱乐节目属于录播,而直播平台的交互性和压缩时空的能力是无可替代的,假如综艺娱乐+直播,是否可以拉长节目的生命周期呢?

直播的生命周期取决于用户对内容的疲乏周期,大部分直播内容老陈乏新,特别是单打独斗的颜值主播,经常挑战监管底线,玩“老司机”的话题,是吸引人的永恒话题,不过违背法律、道德终究会受到惩罚。

用户对直播平台的忠诚度极低,用户会因为更漂亮、更有话题性的主播或者更吸引眼球的内容而流动,这也意味着平台的收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很差。

不管是明星,还是网红玩直播,官方数据“高耸入云”,但他们的第一次播散了也就是散了,我也曾看过多个明星和网红的首播,除了播主曝隐私外鲜有吸引人的内容。如果连第一次都不新鲜,那么掉粉、冷却将成为必然;即使后秀有了核心内容,也要费较大的力才能挽回当初期待的心。

很是期待主播们能够以内容为核心,用极具色彩的综艺娱乐内容震撼粉丝,我定会围观。

变现套路老道,如何捞出新月

目前直播界的变现套路堪忧。无论是野播,还是明星、网红等正规军,即使是有营销变现高手罗辑思维做背书的papi酱玩直播,依然是走屏幕界面外的广告和粉丝打赏的老套路。而我认为在变现资源利用方面,这样做简直是“丢西瓜、抓芝麻”,宝贵的流量场景大大浪费了,实在奢侈。

1.线上弹幕场景资源的浪费。围观过很多直播,经常看到滚动条有色情文字广告在刷屏,却不见正规军身影。直播中的评论弹幕是很好的场景营销方式,可以借助屏幕顶端,用显眼的字体或图片展示引起粉丝注意。弹幕场景营销还要看弹幕广告的发送时机和内容。比如,直播主说“哎呀!最近好上火,喉咙有点不舒服”,此时弹幕可以马上旁白式回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啊”加搞怪表情,或者用印有品牌的搞怪图片等悄无声息地进行品牌传播,可以很好地引起围观者共鸣。

2.道具背景场景资源的浪费。从主播的服装首饰到道具、背景,线上线下有切入场景营销或广告植入的不多,明星或网红直播一次的营销价值不亚于一次火爆的综艺节目。从衣服着装、手表到珠宝配饰等等,如果结合电商以toC进行变现,那么利用淘宝同款或者“边看边买”的模式进行贩卖也未尝不可。如果是toB变现,则可以尝试根据直播内容及播主的风格进行品牌推广。

3.线上打赏场景资源的浪费。对于非大牌直播主来说,打赏似乎是唯一变现的玩法,然而即使是几十万的打赏费,还要给平台大部分利益分成。难道没有更加好的变现模式吗?就拿打赏场景来说,打赏标的可否增加一些虚拟货币或电子货币呢?比如支付宝金币、微支付金币、Q币之类,也可以是电商的现金券,还可以通过线下与线上活动联袂变现。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2

[关键词]顾客价值网络化个体营销

一、顾客价值

西方学者研究认为,顾客价值的核心是企业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待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且这种价值是由顾客决定的。即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对其所得和所失的权衡。在企业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遵从顾客导向,保证顾客价值的实现。

载瑟摩尔(Zaithaml,1988)的可感知论认为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这一点得到了众学者的认同(RavaldandGronroos,l996;Christopher,1997;parasuraman,l997)。因此,提升顾客价值可以通过增加顾客感知利益或减少顾客感知付出来实现。

1990年劳特朋(Lauteborn)提出4Cs理论,从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4个方面阐述了消费者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指出企业应从研究、分析顾客的需求与欲望出发,确定顾客消费成本、为顾客提供便利,并强调企业与顾客的双向沟通,以积极的方式适应顾客的情感,建立基于共同利益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

1994年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提出“顾客让渡价值”概念,即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顾客总成本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成本和所耗费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顾客追求的是顾客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差额,即“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1996年,Ravald和格隆罗斯(Grouroos)从关系营销的视角提出了顾客价值过程理论。认为顾客在感知价值时,除了关注企业供应物之外,还关注相互间的整体关系,所以,顾客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还应包括维持企消关系的努力,企业可通过与顾客建立良好而持续的关系来创造价值。由于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顾客价值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出现。格隆罗斯将此称之为价值过程。

可见,顾客价值论中,不论是可感知理论、4Cs理论、还是可让渡价值理论,价值过程理论,在对顾客价值的核心认识上是一致的,即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来提升顾客价值,顾客价值为市场营销的基石,而要创造和提升顾客价值最基本的工作为:第一,把握顾客需求,并加以满足;第二,发展与顾客间的良好、持续的关系,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

二、当前顾客需求的特点――网络化“独我”消费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实物性生产和服务总量趋于饱和,一方面,不断积聚的物质财富和创新的生活体验驱动人们追求商品的独特性和消费过程的自主性,追求与他人有着明确差别的特征,出现需求的“独我”演化;另一方面在买方市场背景下,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大多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迎合“独我”需求,不断地定义和寻找自己和其他供给者的差异点,以避免过度的竞争,从而在生产、销售领域产生“独我”化的推动力。两方面的影响和互相推动、制约,使商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象征价值,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追求。结果是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自我个性,它的象征价值就越高。这种由消费体现出的社会和文化的个人主义倾向,使过去那种大众或层阶营销模式已日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独我”需求的个体营销,而网络商务时代信息的互动和传播为“独我”消费创造了充要前提。

从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电脑(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信息流成为交易的先导和主导(李骏阳,2004)。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便捷、廉价成为“独我”消费实现的首要基础,而网络的互动性和销售商的配合使消费者成为营销主动方真正有了可能。在网络环境和电子商务中,信息的需求和传播模式由单向的传播模式逐步演变成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信息需求和传播模式。即在信息源积极地向用户展现自己信息产品的同时,用户也在积极地向信息源索要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品交易,构成商品流通循环。这样,消费者参与企业营销的过程,直接满足自我需求,生产者也更容易掌握市场对产品的实际需求,相应的,市场供求的不确定因素减少。这样,企业营销演变也就演变为网络化个体营销。

三、网络化个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1.网络化个体营销是消费者为主动方的“逆向营销”

大众和层阶消费时代的营销方式可称为“正向营销”。以企业为主动方的正向营销模式不管顾客是否需要或喜欢(憎恶),力图用信息灌输的方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但在网络技术背景下,由于网络本身的互动特点和消费者张扬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网络化个体营销成为一种消费者为主动方的“逆向营销”。强烈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使消费者在心理上要求自己成为主动方,同时网络所提供的互动平台又为顾客成为主动方有了可能。“独我”消费者提出构思或设想,网络销售者将此种构思或设想转变成产品或者服务。从产品设计到消费,各个环节都需要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紧密和高度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包括:

(1)企业参加网络资源索引,使消费者方便、快捷获得所需信息;与非竞争性厂商结为网上促销的策略联盟,利用相互的网上资料库,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增加与潜在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2)企业利用电子布告栏(BBS)或电子邮件(e-mail)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或在互联网上提供消费者与企业的讨论区,以此了解消费特点和其他个人背景信息。

(3)企业接收消费者的构思信息,部署人员研发。

(4)通过网络对消费者进行意见反馈调查,借以了解消费者对于本企业形象及对产品的意见,以协助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改进。这种互动行为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进程和质量。

2.网络化个体营销是一种直复营销

从销售的角度来看,网络化个体营销是一种直复营销。直复营销中的“直”是“直接”(Direct),指生产商和消费者不通过中间商而直接通过媒体的联系;直复营销中的“复”是“回复”(Response),指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互回复。

网络经济中信息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较高的开发成本和较低的复制、传播成本;二是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辛向前,2003)。由于具有以上两种特征,作为商品和社会资源的信息,被开发、收集、筛选和复制,并借助网络技术,实时、全面地传播到全球信息消费者的网络界面上,使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花费又低廉。不仅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性减弱,甚至产生了哈伯特・西蒙所说的“信息财富导致注意力丧失”的问题。

网络化个体营销中,消费者首先借助互联网对市场上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搜寻、对比和评判,并把自己的需求思路和设想在网络直接传播,以寻求理想的供货商参与产品的设计或提供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网络销售商通过网站传播自己的经营信息,并且接收消费者的构思信息,部署人员研发、生产,并通过网络对消费者进行意见反馈调查,借以了解消费者对于本企业形象及对产品的意见,以协助产品的进一步研发与改进。因此,网络化个体营销中企业和消费者的“直接”和“交互回复”得到充分保障。

四、网络化个体营销对顾客价值的提升

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网络互动个体营销模式直接提升了顾客价值。

1.网络化个体营销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以满足顾客需要为根本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可能只是以最佳的价格满足他们需求的独特产品和服务。而最佳价格、独特产品和好服务都不能是企业凭空想象的,而应该是在顾客心目中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从顾客角度研究对顾客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领域。在网络化“独我”消费与营销中,消费者自己提出模糊的设想、构思,借助互联网对市场上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搜寻、对比和评判,并把自己的需求思路和设想在网络直接传播,以寻求理想的供货商参与产品的设计或提供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网络销售商通过网站传播自己的经营信息,确立自己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能力的形象。并且接收消费者的构思信息,部署人员研发、生产。企业营销除了提供针对顾客的有形产品或服务外,逐步演化为接受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信息,针对特定消费者生活方式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

2.网络化个体营销易与顾客间建立密切关系

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宽广性和廉价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理性地考虑未来受益和当期受益之间的替代,以免当期的欺骗带来对未来的损害,从而采取诚实、合作的态度。买卖双方形成互信,就会降低或取消内生和外生的交易成本,从而明显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在网络个体营销中,消费者“独我”需求首次得到满足后,会对企业的能力、服务留下信任心理,对该企业产生偏好,当消费者再一次需要解决方案时,他会首先选择该企业,以减少交易成本,随着第二轮的交互运作,该企业可能又一次满足了他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一方面,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地得到越来越好的满足,从而建立起对该企业的倚赖或忠诚;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满足是针对差异性很强的个性化需要,就使得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变得很高。这样,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3

然而,为何国内众多电商企业,无论是厂家还是专业的B2C,基本都难以获利,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不足,规模越小,却无法获得更多利润。

2011年中国B2C零售商市场交易规模前十排名分别是天猫、京东、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QQ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1号店、易讯网、库巴网。天猫的年交易规模达到920亿,库巴网的21亿,交易额年增长率最大的是苏宁易购,达到490.0%,最小的当当网57.1%。有着如此交易规模的各大企业,而盈利能力却普遍低下。

再看国内一众品牌厂商,如美特斯邦威、百丽、达芙妮等都因电商经营乏力,有些还亏损严重,近期的达芙妮更是全部裁撤电商业务的核心经营团队。

电商的市场空间无可预设,但进入者却获利微薄,甚而持续亏损,究其根本,主要是顾客流动性超大,重复消费率太低,而且网络承担的所经营产品的价值体系极度缺失,绝大多数只关注2点,即产品种类与超低价格,如此电商模式,怎能真正承载顾客的深度价值。

为何创造不了相对稳定的顾客购买频率及深度价值满足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对网上消费特点的理解不足,赢利模式设计的简单化,营销推广策略的单一与浅显,专业化程度低。

下面,我们将从上述四个方面来系统阐述电商经营的赢利模式设计、营销方法论及实战要点。

网上消费的“六性”特点

电子商务的经营首先是对网络消费特点的深层理解,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是很难获得消费群持续消费热情的。一般而言,网络消费的基本特点在于6性,即便利性、独特性、专业性、丰富性、娱乐性、互动性,这是一切电子商务经营的核心和出发点,无视或偏废其中任何一性,都难获得相应的赢利预期。

1、便利性:一般电商对便利性的理解仅限于顾客在网上浏览和实际发生交易的过程相对简单,以保证顾客无需占用太多时间履行繁琐手续,当然还需送货速率越短越好。然而一个高效强大的电商企业要做到真正的顾客便利则需要在减少顾客搜寻成本、在线购物精准、在线交易过程顺利、快速获得所购商品等整个消费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并设计一个购物的清晰流程,保证顾客的体验轻松愉悦一气呵成。美国知名的母婴用品垂直网站Diapers.com就是通过这一超强的便利服务自2005年成立始终雄踞母婴用品的销售榜首,仅在尿布这个单一品类一年就卖出了5亿包,该网站联合创始人洛尔说,聚焦某种单一化商品所产生的效率非同一般,这样的成功模式即使亚马逊也可能无法复制。最终,在尿布品类及整个母婴用品的销售上一直落败于Diapers.com的亚马逊以5.4亿美元收购了它。

2、独特性:电商经营的独特性相当于线下品牌的差异化,因此要像线下品牌一样经营网上产品,但又不仅限于此,因为对线上品牌独特性的创意展示需要以更细致的体验为目标,用以增强顾客的吸引力和消费粘性,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特点,通过视觉、听觉等的多重作用,强化品牌产品的独特之处。比如美国的一家经营婴儿尿布的垂直网商,通过充分的展示其产品的独特性和别致的网站风格,使得亚马逊的婴儿尿布一直做不过它,眼睁睁地看着这家电商成为婴儿尿布交易领域的强势品牌。

3、专业性:经营电商已经不再是单纯利用网络便利就可以轻松获得销量和利润的,在这种区别于传统渠道的交易平台里,依然需要所经营的品牌产品的专业度,如今的网络平台承载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品牌体系,就如同把网络当做传统品牌的一个直营店那样,罗莱家纺用这种线下品牌的经营模式移植到线上的方式,使得其在进入电商的第一年就取得1.1亿的销售业绩,这种类似于线下专业品牌的经营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

4、丰富性:产品类别应趋于丰富多变,产品线的适当长度和宽度能保持顾客在网上浏览的时间和对新产品尝试的兴奋度,而且产品的创新速度也能让产品的丰富程度处于高指数状态。美国的一家专为孕妇提供服装租赁服务的在线零售商mineFornine.com在网上提供包括礼服、泳装、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等千余款量身打造的孕妇装,在美国的孕妇群体中获得了极高的口碑评价。而且基于网上购物特点,持续的畅销产品、新产品推介和促销活动,同样能增加顾客体验的丰富感。

5、娱乐性:网络体验的一大特点就是娱乐性,因此,在顾客消费的过程中制造以娱乐为形式的话题或活动,能极大地吸引顾客的参与热情和消费喜好,例如凡客诚品用90后的语言方式表现内心所想所欲,SaltLife.com通过建立网上社区推出诸如冲浪、钓鱼、潜水等活动,使人能够充分感受与海滩有关的乐趣与兴致,许多网上促销进行秒杀活动,罗莱家纺在设计促销活动时,规划了3折区、5折区和正价区,这些带有玩乐性质的促销设计无疑增加了顾客购买时的喜好度和争先恐后的体验乐趣。

6、互动性:消费互动是网络经营的主要特点之一,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商品牌最为核心的资源就是即时了解到顾客的心声,通过网络的即时沟通和交流,能充分理解顾客的所思所想,乔布斯能开发出苹果ipod及iphone系列产品,主要也得益于长期建在在网络上与消费者深入够用和交流,美国的在线珠宝零售商Gemvara.com通过让顾客在页面上自行选择各种金属玉与宝石相配,并与参与设计自身所需的首饰,最终用3D效果、360度全视觉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顾客在完美互动的消费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近乎极致的创意体验之旅,其效果可想而知。

“1+1+n”盈利模式

一个电商经营者的盈利模式首先应该立足于线下品牌盈利特点,然后兼顾网络消费,因此,在设计电商赢利模式时应该把握以下3点:

1、基于产品价值体验的品牌力驱动:网络是一种渠道模式,但其承担的内容却又是整个品牌,因此重视对品牌力的打造同样是经营好电商的主要赢利点之一。

2、基于产品类别的单一化经营特色:亚马逊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聚焦于单一品类——书籍,在经营过程中,积累和发展出一整套专业的网络交易模式,并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之后再向多品类延伸,并能保证在每个不同的产品类别经营中努力维持和开发先进的消费价值点,竭尽所能做到不同类别产品的各自特色。

无独有偶,在美国,尽管有亚马逊这一电商巨头高高在上俯瞰一切,但还是有很多经营单品类的电商企业获利丰厚,甚至都让亚马逊的同类产品望尘莫及。

3、基于消费范围扩展的平台整合:积极寻找专业的网站平台及综合类网站寻找更大规模的顾客群,这些专业的和综合类网站,虽然顾客群庞大,但对品牌产品的识别度和转化率都非常高,而在增加相应成本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却不是很高,因此,持续整合多种商业网络平台以达到相应程度的规模化是获得盈利的根本保证。

根据上述原则,电商企业品牌的盈利模式设计就可以如此设计:设立一个独立的网络交易平台,一个垂直化的品类交易平台,多种网络交易平台的联合,及“1+1+n”盈利模式。

打造独立的网络交易平台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独立级的电商平台,是否多此一举?绝非!在线下,品牌直营店的销售业绩一般总是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而品牌加盟店却很多处于盈利不足甚至亏损,这种现象同样适合线上,因此设计一个独立的电商平台能够很好地主导品牌产品的价值体系在线上完美兑现。罗莱家纺自身的独立交易网站为企业的电商经营利润贡献很大,其线上的品牌模式基本上按线下模式进行复制,相当于把网络当成一个线下的终端直营店,关于品牌的所有策略都能完整执行,当其他网站的众多品牌产品在进行不计成本规模庞大的价格战时,罗莱家纺的独立商业网站只是针对过季产品进行一定折扣促销,正价产品一律不变,基本维持了品牌的高价值形象,反而获得顾客青睐。

建立垂直化网络交易平台

对于跨品类经营的电商企业,首先必须着眼于一个单一品类的垂直化经营,原因有三,一是能够在单一品类经营中逐渐建立专业口碑,二是能够使自身特色更加聚焦,避免宽泛的品类范围导致顾客群的高转换率,三是积累和开发更好的顾客体验模式。一个没有经过单一品类经营洗礼的电商企业很难在日渐专业化的竞争和理性的顾客消费中获得预期的良好盈利,何况垂直化经营都未必能够做到收益良好。只是为了片面追求消费的规模效应而无视顾客线上消费的本源价值必将付出面临生死压力的惨痛代价。

实施跨网络交易平台的横向联合

通过独立的交易网站建立品牌专业形象和价值口碑,其次在行业内的专业网站寻找到更多目标群体的关注以延伸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产品的价值体验,然后就是再进驻综合类的大型交易网站,依靠其更大规模的顾客群和超高人气,来继续扩展品牌所需要的市场空间。在三种类型交易平台的交互作用下,品牌价值和消费规模能够快速成长,亚马逊的最初崛起正是通过与其他众多单一和综合类网站的联合,产生了庞大的顾客浏览量,使得亚马逊的图书交易得到迅猛发展,消费规模一路狂飙。

双向价值传播的营销驱动

电商经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对线下和线上两个方向的品牌价值整合,偏废任何一个方向都会使电商经营出现捉襟见肘、盈利不足甚至崩溃落败等问题和结局。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电商品牌经营的价值体验效应甚至更胜于线下,因此,电商品牌的营销策略需要从两条战线上进行顾客价值的开发、定位、传播、裂变、互动和融合。  线上品牌的线下品牌策略模式

1、品牌价值特色的开发与定位。

从最早的ppG,到现在的凡客,由于两者的线上经营模式和营销模式类似,即都只注重线上的经营和营销特点,从而使得真正的品牌价值体系先天残缺,就算运用低价和大量的广告效应能在最初的时间段上吸引多数眼球和消费尝试,但这些宽泛的即时性的促销式伎俩代替不了真正的品牌价值体验,这些刻意制造的外在的消费繁荣只是一场品牌内核空虚的泡沫造势,因此,如今的凡客应该首先弄清楚其品牌的真正价值内涵在于什么,如果还是在顾客没有形成单一价值特色之时把整个网站弄成低价服装的大杂烩,它的发展很可能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其结局就是要看资源持续投入的可保障性,以此来维持,否则岌岌可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个真正弄够打动顾客的就是你的价值特色,而且是在注重体验层面的价值特色,何况是服装这种先天的时尚品。因此,对于线上经营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开发基于现有品牌或产品的品类资源,找准你的品牌经营或品类经营的价值特色,加以精确、聚焦式的定位,比如凡客,在最初的营销策略上,可以先以定位成某类风格的服装网上提供商,或在经营的产品品类上形成一个独特的产品特色,力求在品牌或品类的特色上形成顾客认知和认可,然后在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再扩大品牌或品类范围,如此,对于凡客,服装超市的经营模式就会是在此一基础上的自然发展之路,或是另外一条,即亚马逊模式。

2、品牌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展现。

一个品牌网站,需要承担基于核心差异的整体品牌价值信息,即线下品牌的6个层次:品牌定位、核心价值、传播概念、文化体系、个性风格、销售诉求,因为内容丰富的品牌价值信息也正是顾客在浏览和查找心爱之物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和畅快感受,从这个角度讲,网络消费体验的满足与否基本等同于顾客在线下实体店中所需能感触到的接受度和喜好度,二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体验要求不会因为不同的渠道而大相径庭。

开放与循环式的价值传播效应

1、线下主动传播。

网上经营可以通过线下的传播活动来产生足够的消费关注,而不是仅靠顾客需要在网上才能被动地接触到消费或与消费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讲,线下的传播活动主要是在顾客不知情或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话题的提出与探讨,或直接引起顾客的关注和信心,比如最近刚熄火的国内电商三强京东、国美、苏宁在线下媒体进行的价格攻防战,在顾客毫无意识的情形下,运用强大的爆发力瞬间在社会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消费热潮,尽管事后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被开出因涉嫌价格欺诈的罚单,但就事件本身而言,这种主动传播效应更能有效达到扩大消费规模和刺激即时消费的双重目的,属于主动创造顾客的营销传播活动,相对于网络本身,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线上被动中的主动传播。

从顾客的角度在线上的价值传播活动基本都是出于被动的,因为顾客需要去网上浏览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然而在这种被动的价值传播中可以针对顾客在指定消费某类产品的前提下设置一个主动引起顾客兴趣的传播场合和内容,这样,能够使顾客在基于网上消费的条件下传播更多相关的信息,因为在网上消费的漫步随机性基本类似于在实体店比如Ka卖场的购买模式。因此,被动中的主动价值传播就成为网络传播活动的重要一环。

主动传播主要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

(1)、进行泛网络平台的横向传播整合。

分2种情形,一是当顾客处于无意识消费某类品牌产品时,就需要通过了解顾客在线时间、上网原因和具体内容,以及所在的场合(即具体网络类型),然后进行多网络媒体整合,利用弹出广告、微电影等形式创造一个品牌信息,引起顾客关注并了解品牌的相关价值。二是利用线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策划与品牌价值相关的信息,例如社会事件、公益话题等,嫁接品牌价值观和理念,形成品牌和社会话题的融合,激发消费群主动了解和体验品牌。

(2)、通过专业网络平台的纵向传播整合。

针对既有的目标消费群,利用专业的网媒进行基于品牌价值的核心话题策划,并策划一系列延伸故事,可以通过直接基于专业价值的讨论,也可以制作微电影等娱乐形式表现品牌的价值理念所倡导生活方式。兰蔻在首次推出针对雅诗兰黛的小棕瓶的小黑瓶——精华肌底液时就在专业时尚网络上大做年轻在基因里的话题文章,在一系列的主题价值挖掘和延伸的过程中,引起了极大的消费热潮和实际销售业绩。

3、线上指定传播。

指定传播主要指固守品牌产品的自有信息内容,寄希望于顾客产生购买动机时实施的网络搜索,并在基本的搜索类网站上做相应的信息传播活动,二是在综合类网站上做相应的传播,这些都是属于守株待兔型的,基本处于被动营销的境地,只能作为再次之的传播辅助。

整合上述3个层次的价值传播,就能使电商经营在实施营销驱动的过程中既可保证传播活动的开放性,又能做到传播的循环流动。

深度传播的裂变效应

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于某种特定或主流信息短时间能够内产生惊人的转载量和大量的相关性话题(深度分析、评论、褒贬等),并基于各种层层衍生的信息点形成裂变效应。一个网络品牌产品不仅需要在覆盖率层面形成大量传播,更需要在到达率层面形成具有裂变效应的深度传播,欲达此目的,需从3个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创意:

1、设计价值信息的主题和阶段。

根据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信息进行主题分解,充分挖掘由核心价值所表现和延伸出来创意性主题,并规划出相应的传播阶段,保证价值信息传递的持续性。

2、利用价值信息引发相关话题探讨。

在相关网络媒体及微博上设计由价值信息展开的相关话题,引起众多目标群体的跟进和讨论,并对所有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出一定数量的焦点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3、价值信息的线下延伸。

把网络上的价值信息演化成线下的主流或非主流新闻,通过线下媒体的新闻性报道或软性广告,使品牌产品所倡导的新的生活理念呈几何级的裂变效应。

制造价值信息传播的最终落点

一个完整的价值传播方案不仅仅要在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制造话题,引起尽量大规模的群体参与效应,而且还要在最终价值信息的回归上制造顾客积极的互动和适当的奖励活动。双向价值传播方案的真正意义在于顾客参与的完整性,即价值信息与价值体验的对等性,只有价值信息的传播而无切实体验,以网络为消费的特点就体现不足,只有硬性促销类的产品价值体验而无传播过程的高度参与持续的信息沉淀也很难激发顾客的产品价值体验热情。因此品牌产品价值信息的整体传播最后一环就必须充分创意设计顾客希望进入切实的产品价值体验之时的主动激励方案,于此,电商企业及品牌在与顾客的深度互动中获得了阶段性的融合,品牌价值及市场业绩得以提升和攀高。

高度专业化锻造极致的顾客体验

电商经营的核心如同线下品牌经营一样,核心不在于市场和交易规模的大小,而在于顾客从品牌产品的购买和实际价值中能获得怎样的体验预期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体验惊喜,就像亚马逊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网络零售商,而是一个网络技术和服务商,这样的经营导向能够精准地达到顾客需求的本质,这就是电商经营的精髓所在——高度专业化。

精细化服务创造顾客购物的终极理想

创立于1999年的Zappos2010年的网上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拥有整个美国鞋类在线零售25%的市场份额,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鞋类零售网站,一度被《时代》杂志评为“你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25个网站之一”,其创造顾客极致体验的实效方法论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库存多样化与高度人性化的对立统一,即打造超高效率的仓储物流系统,库房移居美国运输中心USp的世界港枢纽旁,为70%的顾客提供48小时内的免费服务。二是满意的顾客选择,为了顾客在选择产品时能够准确有效,Zappos用2种方法来保证,1、为每一个库层产品拍摄8个角度的照片,尽量保证顾客能全方位看到产品,2、顾客每次订单可以选择三款产品,收货时从中再选出最中意的一款。三是强有力的顾客情感维护,鞋子属于相对比较特殊的商品,因此Zappos能保证顾客随时退货,而且Zappos专业娴熟的服务团队在每次与顾客交流和沟通中,不是以接电话频率的多寡来评判服务水准,而是通话时间,最长的甚至达到8小时。

创意化管理点亮顾客的专业渴求

创意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一个电商企业及品牌着眼于创意化管理必将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和玩家和铁杆粉丝。一般而言,创意化管理有2种形式,一是顾客参与设计的产品创意模式,他能让顾客在设计过程中既能根据自己所需设计定做的产品,又能在于专业的设计师的通力合作下获得宝贵的创意知识,前面讲到的珠宝网络零售商Gemvara.com就是典型案例。二是通过创意手法来展现产品的专业性能,激发顾客的专业需求。例如Skis.com,它是一家以销售滑板为主的零售网站,如果只是基于滑板产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销售,顾客内心的热情和潜在的专业需求很难被激发,Skis.com别出心裁,用创意化的展现手法来激起顾客参与的高度兴趣,他们雇佣的销售人员,基本都是滑板的超级玩家,专业化的理解及无以数计的滑板玩法使滑板销售成为了一场场专业演示和创意展示的宏大“盛宴”,他们自己录制视频来介绍滑板,最近一次在网上展示的各种购买引导和尺寸选择的评论视频多达750个,这些专业视频包含了各种滑板的测试、效果和专业玩法,顾客由此获得最为专业的挑选指导,如今,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滑板少年交流滑板技巧、分享玩家经验的集散地。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4

[关键词]品牌声望整合营销沟通 应用研究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imC)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美国,由美国D・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根据全美广告业协会定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众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可见,整合营销传播实际是一个对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发展和实施各种形式的说服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它是欧美90年代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在传播宣传领域的具体体现。

整合营销传播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员推销、直复营销、媒体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及其他沟通环节等。这些沟通环节以整合营销传播为中心。同传统营销传播方式相比较,整合营销传播具有如下特点:(1)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整合营销传播,不仅要求把消费者作为整个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更要求把消费者作为整个营销传播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焦点并继续贯穿于下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始终,在此基础上。使顾客、企业、环境构成的价值系统不断增值。(2)统一的传播风格。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沟通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它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迅速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并建立起长期密切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

二、追求品牌声望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成果概述

Ducan(2004)在imC研究当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品牌关系确定为imC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围绕着品牌关系和关系利益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他们认为imC之所以无法普遍运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彻底改变它的体制和优先顺序,以致]mC发挥不了作用,要想增强长期有利的品牌关系,单靠进行imC是绝对不够的,它需要进行一个跨职能的整合过程,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薪金系统的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一个可以追踪顾客交易、品牌讯息、策略一致性、任务营销和自主性营销企划的资料管理系统。他们认为lmC只是整合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营销需要从头到尾重新组合,才能建立起合乎成本效益的品牌关系发展过程。我国学者对于imC与品牌建设的研究也是比较关注的,而且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马援(2003)根据imC提出了品牌整合传播(BiC)的概念,以imC为理论基础,以品牌运营的角度,以整合各传播要素为手段,以建立和维系品牌关系为过程,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为目标,探索BiC实践模式;王金广等(2006)从品牌视觉识别(v1)的角度来研究imC如何在Vi方面应用;蔡勇、赵平(2006)认为,imC的终极战场在于顾客心智,而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在于对品牌的价值判断,基于此他们建立了基于顾客价值的购买决策模型。指出顾客购买认同价值是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而顾客认同价值的大小由顾客对品牌的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决定。他们认为lmC就是要通过影响顾客心理,提高品牌认知价值和品牌情感价值,以此建立顾客忠诚。

三、品牌声望的变异与营销沟通组合的关系

品牌关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而整合营销传播是建立品牌关系的重要途径。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的塑造和传播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营销传播可以建立信赖感,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整合营销传播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利害关系者之间的信赖感。而信赖感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一个企业的产品和企业本身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从而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因而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没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短期内就会丧失生存的能力,而一旦把品牌战略贯彻进入整合营销传播的全过程,使其成为主要目标,品牌就能逐步建立信赖感、美誉度和知名度,从而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整合营销传播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

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以消费者,而且还把从业人员、投资者、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利害关系的对象,但不是对这些对象进行一次性整合,而是分阶段一步步进行。目前,不仅美国、日本、欧洲等先进国家的市场,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商品也渐渐趋向饱和均衡状态。因而对于企业,以产品力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化将变得很困难,与此相伴随,开发创造性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将变得很困难,即使开发出新产品,由于技术的发达,仿制品会很快上市,因此产品的先占效果也很难实现:至于价格战略。降价固然很重要,但这也很难与低价的无商标产品竞争,何况通过合理的流通渠道节约费用,从而降低单价的方法也有其界限。综合上述观点,通过imC战略所追求的战略传播的整合创造价值才是企业创造以后竞争优势的惟一方法。以方法论而言,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就是集中管理企业传播的要素,创造出对应于企业利害关系者所提出的充分必要条件。

3.有利于企业品牌战略的明晰化以我国企业为例,当前,国内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的认识不够深入。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其三,不知从何下手。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对于上述问题,严格的整合营销传播恰恰能予以规范、遏制,使企业由内至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步完成品牌的塑造。整合营销传播的作用之一就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念为基础,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展开传播战略。

四、有利于提升品牌声望的营销沟通整合要点

1.利用利害关系者的影响力品牌关系的建立自然要考虑到利害关系者。品牌关系的实质也就是利害关系者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关系建立的关键就是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强化品牌在利害关系者心中的地位,加强两者的联系与情感。(1)明确利害关系者的范畴。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利害关系者不仅仅只是顾客,还包括员工、政府、供应商等其他利害关系者,整合营销传播的对象是整个利害关系者的范畴。整合营

销传播最先应该是对传播对象的整合。(2)了解利害关系者的想法、要求及其差异性。只有充分了解了利害关系者的想法,整合营销传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而了解差异性是为利害关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整合营销传播的大手笔。都是在深刻把握利害关系者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上创造奇迹的。

2.选择传播时机与确立传播主题

(1)选择最适宜的时机。时机选择对于传播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抓住恰当时机进行传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选择最合适的主题。一个恰当的、能被广泛认可的主题往往能给传播带来便利。因此,传播主题的选择妻花心思尽量站在顾客和其他利害关系者的角度去思考,选择最能体现产品优势又能唤起顾客兴趣的主题。(3)选择最有效果的传播名称。一个新颖有趣的名称往往比一个普通名称用起来更有效果、更利于传播。因此,要想得到好的传播效果,建立忠实的品牌关系,得为产品取个有助于传播的好名称。

3.选择与应用品牌接触点品牌接触点是指顾客有机会面对一个品牌讯息的情境,品牌接触点包括人为的品牌接触点(如经过设计的广告、促销和对外的信息),以及自发性的品牌接触点(如大部分的产品、服务和包装讯息等)。充分利用品牌接触点,可以加强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并可强化聆听顾客和获取顾客信息的能力,是增强品牌关系的有效途径。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5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金融服务业的客户规模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市场中,不可能单纯地依靠开发新客户来支持组织的持续性增长,为此,组织应在拓展客户的同时,维系原有客户关系,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以此提高综合收益。但是,就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业来说,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中资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客户服务水平落后。上海银监局分析发现,2007年主要集中在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服务纠纷,占比82.86%,按投诉内容看,以信用卡业务投诉最为突出,占总量的16.13%,其次为服务类投诉占15.89%,收费类投诉占13.89%,电子银行投诉占11.67%。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势在必行。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营销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目的是去影响特定视听众的行为,它认为现有或潜在的消费者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讯息传递的渠道。进一步来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运用与现有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相关,并能为其提供可接受的一切传播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过程是从现有的或潜在的消费者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传播计划所应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4c理论取代4p理论,以4R改进4C。即:忘掉产品,研究消费者想要什么;忘掉价格,理解顾客的成本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忘掉地点,怎么方便怎么来买;忘掉促销,记住与消费者沟通。二是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该思想提倡营销应该以人为本,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时刻注意与用户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单向的、从上至下的,而是双向的、平等互动的以及动态长期的。三是整合营销传播不仅是战略,也是战术。一项整合营销传播的成功依赖于创造性过程的两个性质迥异的部分,即战略“消费者想听什么”和战术“怎么告诉消费者想听的东西”——表现战略的创造性思想。四是营销传播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既要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传播理念,还要侧重营销传播中各个关系的整合,组合成一个声音、一个形象。

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的深入,在4c基础上又提出了4R理论,即反应、关联、关系和回报。4R理论是在新的平台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它不但重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而且更加注重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它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整合内外资源,快速响应需求,建立多方关联,实现互动与双赢,同时也延伸和升华了便利性;二是体现并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通过关联、关系和反应,提出了企业如何主动创造需求,建立关系、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营销方式;三是回报兼容了成本、价格和双赢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已取得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客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直接威胁到金融服务业的生存,我国金融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但具体运用中,却遇到了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无论是与国外先进银行还是与客户的需求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产品功能方面,尚不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要;在业务流程方面,如何面向广大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客服投诉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上时常能见到顾客投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服务问题的新闻。尽管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等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处理投诉事件的措施,但是投诉事件还是时常发生。如《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6年6月份到7月份期间上海保监局共收到来信55件,接听投诉电话68个,接待来访14批18人次,其中直接针对保险公司的135件次;银行业情况也相似,如许霆之atm机事件,银行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全面质疑等。

3、客户对金融产品缺乏认知。在金融企业开发新产品或对既有产品进行营销推广时,由于金融企业和客户的信息不对等,他们会发现客户根本无法了解这些产品,主要原因是金融产品从设计到开发都需要运用到复杂的理论和模型,就是简单产品介绍也会涉及专业知识,这对客户的金融知识要求比较高,而我国金融知识还远没有普及,客户对金融产品广泛缺乏认知,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兴趣,也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创新积极性。

4、客户缺少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国人目前选择金融服务,往往还是基于就近的原则,缺乏品牌偏好。由于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基本是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依然存在,员工仍将自己作为国有员工看待,不思进取,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下。虽然近些年受到股份制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服务上有所好转,但是顾客满意度还是很低,没有树立品牌效应,也就无法使顾客形成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

三、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重要意义

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于现实中的金融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可以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具体来说,第一,在传统的营销理念下,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接受的是相同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和信息。数据库技术可以使企业能够将目标集中个人身上,实现准确定位,从而生产出个性化信息,提供个体化的精准营销传播计划。第二,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传播效率。企业可及时针对消费者这种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要。第三,关系管理。基于数据库的价值信息,金融服务企业能够获取客户个人化信息,并实施精准化营销传播战略,执行顾客导向的互动沟通及粘性沟通,达到维护顾客关系的目的。第四,品牌建设。金融服务企业通过实行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整合内外部资源,定制化沟通信息,整合媒体计划,传播出一致的声音,最终达成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建立长期的顾客关系,维护客户资源,提升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金融服务业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具体措施

1、强化风险控制。在金融业的运行过程中,应始终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放在第一位。在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首要任务就是风险控制。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控制财务风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资金需求较大,而我国多数金融服务机构普遍资本金不足,过多的投资客户关系管理可能影响金融企业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其发展和生存。第二,建立严格内控机制,控制操作风险。第三,规避法律风险。在金融企业开发新的产品、运用新的营销传播战略来管理客户关系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及金融政策的有关规定。

2、优化组织结构。为了更好地执行整合营销传播,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创建新型学习型组织,保证组织内、外部的良好沟通。唐·e舒尔茨在其《整合行销传播》一书中提到组织改革时,建议设立“一个传播独裁者,并重新构建组织,使组织从品牌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整合营销传播提出了“由外而内”的思考和“由内而外”的执行的理念。“由外而内”的思考着眼于市场导向的顾客数据库,寻找到“消费者要什么”;“由内而外”的执行强调先是内部的资源的整合,接下来是相关关系者的整合,然后是营销传播策略的整合。企业要建设新型学习型组织,它必须是学习型和扁平化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思考”;同时还必须是跨职能和创新性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执行。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数据库营销传播的作用,扁平化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跨职能性是执行的权力需要,创新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总之,建设新型组织有利于企业进行数据库营销传播,整合内外部资源实行精准营销传播。

3、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金融服务业在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时,对环境的变化以及策略的选择方面,往往不如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咨询机构之类的专业机构。金融企业与这些专业机构分工合作,进行数据库数据挖掘和营销传播活动策划,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对受众群体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传统的营销传播环境中,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收集分析受众的信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为企业严重的负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者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的工作变得简单和经济。首先,企业应建立一个顾客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就是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整套系统,比如CRm作为新一代的顾客资源管理系统,其基础是一个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的客户数据模型,主要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客户呼叫中心、网络功能几个模块。其次,搜集、整理、完善数据库。这一步主要是完成“需要什么数据,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准确、全面地存储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做好准备。再次,通过数据挖掘对顾客与潜在顾客的顾客价值进行评估。数据挖掘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模型挖掘数据库价值信息,借以进行顾客识别、探明趋势、了解顾客等。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6

[关键词]口碑营销价值观影响因素

一、口碑营销的内涵

口碑营销(wordofmouthmake-ting)是一门沟通的学问和艺术,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一种积极、互惠的沟通方式(口碑营销协会,2004)。菲利普·科特勒给口碑营销的定义是: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1]。

二、口碑营销与现代营销的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营销传播在铺天盖地的促销噪声影响下已越来越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而以消费者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消费者口碑传播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口碑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与营销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口碑营销与营销4p的关系

一直以来作为大众营销战略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面对这个一对一营销的时代,各个要素都分别开始呈现出质的变化。

产品(product)随着信息时代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加深,在消费者看来产品最核心的要素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而是增加了许多延伸性的价值。价格(price)由于企业间竞争趋向白热化,产品的价格已渐渐按照顾客所能接受的程度来制定。渠道(place)信息时代商品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企业从百货商店逐渐转变为以特定顾客为目标的专营商店。宣传促销(promotion)要使消费者感兴趣,就必须追加一些顾客觉得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等个性化信息,这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口碑传播。

综上可以归纳为:大众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差异化产品、价格、宣传促销一一对一的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即口碑营销)。

2、口碑营销与整合营销

1990年,美国西北大学劳特朋教授提出了4C理论:Consumer(顾客欲望与需求)、Cost(满足欲望与需求的成本)、Convenience(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沟通与传播),即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主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诱导”。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使公司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按客户需求来开展,从而对特定沟通受众的行为产生实际影响或直接作用。口碑传播这一新兴的营销传播方式,依靠其有别于传统媒体传播的特点,其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顾客所了解和认同。

3、口碑营销与CRm的关系

CRm要求企业一对一地接近顾客,使顾客对企业抱有好感。顾客并不只是因为便利才想要得到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还必须要将这种商品和服务的信赖感、亲切感等信息明确地传达给顾客。而能够传达这种信赖感、亲近感的手段就是口碑传播。只有将信息散布源头的企业传播出的纵向信息流,与和企业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顾客传播的横向信息流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消费者对这一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产生信赖感。通过口碑传播,信息将得以线向面逐步扩大。

三、消费者的口碑营销价值观

口碑营销传播的传者是口碑营销的关键。对传者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有效的口碑营销。

调查公司“inFo-pLant”2003年通过网上的主页对6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将口碑传播有影响的人群分为了效果型、积极主动型、信息跟随型、审定裁判型四种[2]。

效果型有很高的将自己使用、体验过的东西推荐给别人的倾向,而且对于朋友、熟人向自己推荐的东西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没有什么领导能力,其特征是对于信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积极主动型就是在向他人提建议或提供信息方面占据主动的领导地位的人群,这类人将自己的体验进行口碑传播的兴趣很高。他们甚至对于一般的评价都抱有很强的信赖感,不过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什么知名度的品牌就没什么兴趣了。

信息跟随型很少向别人传播信息,他们是交流积极性很低的一个人群。因为他们的主体性比较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宣传媒体的影响。

审定裁定型式会主动出击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人群,比起别人的评价他们更重视自己的判断,不过,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他们也必然面临对信息进行取舍选择的困惑。

这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审定裁判型(44.7%),对口碑传播的关注度最高的是效果型(44.0%),口碑传播欲望最高的是积极主动型(43.8%)。综上所述,对于口碑营销来说最适合的类型就是积极主动型[3]。

四、口碑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口碑传播方式对口碑营销的影响

口碑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消费者之间的口口相传,但不是每次传播对他人的购买决策都产生影响,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人际网络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交互型,另一种是辐射型。交互型网络中的群体通常由较高同质化程度的人组成,他们可能有共同的喜好和价值观。在交互型群体内,群体成员的沟通是多向的,随时随地的,并且和观点的传播速度快,交换频率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也容易受到感染。而辐射型群体则是单向沟通较多,双向沟通较少。群体中成员异质化程度高。信息和观点在辐射型群体中的说服力较弱,但通常是传播新信息、新观点的快速通道。因此可以看出口碑以交互型方式在人群中传播是比较有效的[4]。

(二)传播对象对口碑营销的影响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口碑营销,选择合适的产品,这对口碑营销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产品的选择上,不仅要从行业特点来辨别,还要针对产品的特性来选择是否用口碑营销。在产品特性的多维要素构成中,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影响口碑传播的两大主要因素[5]。产品结构越复杂,口碑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小和过程效率就越低,但传播质量却较高。一般来说,适合采用口碑营销的产品有以下特点:

首先,这些产品在某些方面是与众不同。比如外观、功能等。产品的这些特质可以通过营销者采用限量发行或制造某一种概念或者文化来创造。其次,很多适合口碑营销的产品是那些可能会成为流行风潮的时尚用品。他们通常很引人注目,对于这类产品,口碑可能会让人觉得无须多费工夫,人们往往形成一种错觉,认为口碑是自然形成的。

(三)口碑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对口碑营销的影响

1、口碑的主动搜寻

口碑的主动搜寻由主动搜寻和最终得到信息构成。通过有目的的设计和努力,口碑信息被了解并得到。在口碑传播中发生的双向沟通,其传播者和接收者都是主动的。接收者经常通过向传播着询问信息而发起双方有关产品、服务的对话。尤其在服务环境下,服务的无形性加大了选择风险,从而激发了口碑的主动搜寻。

2、感知风险

能够感知风险的人较不能感知风险的人更趋向于主动的信息搜寻。在服务环境中服务消费有较高的风险,主要是因为服务是无形的、无标准的,顾客在购买服务时,往往可能具有比购买产品时具有更高的感知风险。口碑是减少风险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并且对消费者产生更重要的影响,因为有了更多的澄清和反馈的机会。

3、意见领袖

美国营销学权威科特勒认为,企业要有效地运用口碑传播,就应该首先针对更愿意通过口头语言传播企业或产品信息的意见领袖传播信息。意见领袖作为普通公民对营销行为的关心,常常会引发公众的关注,所以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作用举足轻重。意见领袖包括消费者层面和专家层面的个体型意见领袖及消协、质检等机构型意见领袖,企业不仅要接受其监督,更应该善用,以保证其有力、有利地创造口碑。

4、传播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兼容性。

口碑传播双方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口碑信息的选择、整合和传播方式,进而影响口碑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者搜寻口碑信息的主动性和所选择的搜寻途径会有所不同[6]。例如崇尚集体主义的日本人习惯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购买决策之前总是倾向于从身边的人那里搜寻相关的消费经验。而美国人具有独立自主、自强好胜的个性,他们往往更乐于通过广告、企业营销活动提供的信息来自行决定是否接受某产品或服务。

总之,本文通过论述口碑营销的四种消费者价值观,以及口碑营销的影响因素,试图启发企业找出进行口碑营销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口碑营销不是简单的概念,企业要赢得好口碑,要充分认识到口碑的作用,分析消费的价值观取向,采用适当的营销手段,赢得顾客口碑和赞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永葆常青。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0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3]中岛正之,铃木司,吉松彻郎等著,陈刚,张倩等译.口碑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颜炳荣.品牌营销[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7

1、事件营销的内涵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四)营销传播时机策略。把握时机,将会使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事半功倍。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既有与过去相同的一些属性,如集合性、复杂性、变迁性等,也有一些新的时代性、突出性,放大极为迅猛,生存的生命力极为短促。这就要求事件营销抓住时机,找准事件切入的时间点,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事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如何选择事件传播时机,以配合企业同期开展的市场活动,关键是企业应该站在产品品牌周期的立场去综合考虑,并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加以选择。

(五)营销传播效果策略。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所要达到的直接效果是引起受众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体现在事件传播后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份额、产品销量等销售数据的正面增长。对一个竞争品牌的拥护者,消费行为的正面转化表现为试用品牌的产品,试用之后继续使用及增加使用量,促使转换原用品牌,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向旁人推荐本品牌,进一步增强对品牌的使用信心和满意度,令吸引品牌转换者试用本产品,增加不经常使用者的购买频率,掀起购买高潮,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渗透。企业事件营销传播在带来直接的市场反应的同时,还带来间接的品牌提升。间接效果是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与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关注度、美誉度、认可度,最终实现品牌资产累积效应。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8

论文关键词:差异化营销;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竞争;核心竞争力

1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发端于20世纪初的营销理论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直觉式操作演变为一整套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规范。集中体现在众所周知的、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ter)教授概括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中: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波特教授将差异化战略解释为: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差异化的理想,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也就是综合意义上的个性鲜明的品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控制市场营销主导权的企业逐渐被剥夺市场主控权,传统市场由营销者来决定何时、何地、何人、以什么方式以及通过什么媒体来达到何种效果的时代走向历史。如果说1.0营销强调以产品为中心,2.0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3.0营销最显著的不同是: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在这个层面上来提升营销的功能和解决企业品牌乃至战略的突围。在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以前2.0时代简单的“目标人群”,消费者不应该被当作猎物,企业应该尊重他们除了商品购买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交换”和“交易”被提升为“互动”和“共鸣”,要让消费者更多地融入企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企业要激发起消费者内心对于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的认可甚至是赞叹。公司要进一步为消费者传递的是人类根本价值观的实践与参与感,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结成同盟,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和衷共济。

因此在3.0的营销时代我们更需要将差异化营销战略吸收并运用到企业之中。正如前文所赘述,将差异化上升至战略高度的学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的著名三部著作《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维持高绩效》、《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差异化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确立了差异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主角地位。差异化思想也贯穿着“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始终。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著作向来以多产和多样性闻名。他认为,营销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品牌资产的建造与增值,而差异化是品牌资产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将差异化营销战略作为独立理论体系加以研究的是素有“定位之王”之称的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他们在《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一书中集中阐述了差异化创意的实现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一部重量级的专门论述差异化的著作由奥美集团差异化行销的全球总监格斯•哈伯1996年出版,题为《差异化营销》。其核心为研究如何运用市场区隔和广告促销方式获得差异化价值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最大的品牌获利。但是国内对差异化的崇拜呈现一种几乎疯狂的形态,几乎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言必差异化。然而理论层面上的差异化思想一般都以营销学或者营销传播学著作中的零散章节中出现,专门研究差异化的著作并不多。

2品牌时代差异化营销的同质化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品牌理念统帅市场营销传播。营销传播的过程也逐渐等同于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将营销塑造为传播品牌形象、增值品牌资产的手段。早在传统的营销传播年代,科特勒等学者对品牌下的定义是比较基础而浅层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市场营销传播者开始用品牌战略来整合以往的诸多营销传播手段,进而为品牌注入了全面而深刻的涵义,也将品牌的差异化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具体而言,品牌是承诺和保证,是有效沟通的代码;品牌是形象的象征,用以积累无形的资产;品牌是价值定位的载体,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品牌是关系的契约,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体验。层次是越递进,品牌的差异化追求就越为深刻。任何品牌内涵都必须具有区分的功能才具备真正的价值。正如汤姆•邓肯所说的那样,品牌是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感知一个品牌时所产生的信息和体验的综合,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功能指向是产生相对于竞争品牌的区别。

然而,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在存在竞争关系的几个品牌中,除了某些外在元素比如名称、包装设计、价格等存在区分外,内在的元素比如品牌的承诺与保证、形象与特征、价值定位以及客户体验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同质化现象,并使得企业的竞争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特别是在壁垒比较少的饮料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运动品牌行业中。

在上个季度的尼尔森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区别度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体育运动产品行业中,高达91%的被访者对11个一线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为:“只对某几个品牌的品牌个性有鲜明的感知,余下的大同小异”或者“这些品牌各自的品牌个性较弱,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分度不够强烈”。其他数据也说明了当今企业正在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局面。而导致该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外乎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只仅限于传播浅层的品牌价值,表现为功利性的金融追求,而缺乏长远塑造品牌的使命感和先瞻意识。在消费者信任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垂直传播,即企业告诉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他们更愿意相信同类——其他消费者,即相信水平传播的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在网上沟通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的情感,进而形成舆论。此时的企业不想将差异化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话,更需真诚地对待消费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打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和担心。第二点原因是误读了品牌差异化价值的真正归属,因为差异化价值的真正所有者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和深入了解消费者,和他们进行合作和沟通,把消费者当作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互惠互利才是企业的最终选择的道路。第三点是忽略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传播。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是品牌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其一言一行对品牌的维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不少营销人忽略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丧失了由内而外构建差异化价值的宝贵可能。

以上几点原因从操作层面上概括了差异化营销的失效原因从而企业再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探究。虽然品牌时代的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但是被模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杀出重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仍旧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

3差异化竞争在品牌时代的新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100多年间,有两次巨大的营销思想变革。第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动力是市场驱动力由生产商和中间商逐渐向消费者转移,并最终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导致了营销传播的根本性变革,当时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同质化问题困扰市场,但与今天相比较,当时的同质化问题并不如今日这般严重,只要合理运用差异化战略和营销传播手段,品牌的唯一性差异化价值依旧可以获得。但是在今天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同质化产品的种类和信息空前激增,同时大部分市场主体都熟稔地掌握经典的战略手法和营销传播方式,这导致了营销思想正在酝酿第二次变革。蓝海战略、整合营销等营销手段便是第二次变革的典型代表。

哈雷、苹果都是在美国强调自我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从理论角度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成五个层面,即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什么苹果从小众变成了大众,这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在他的品牌里反映出来。这时候品牌已经成为象征物,当你用苹果的电脑、手机,骑哈雷摩托车,这些产品无不在表达拥有者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这样的企业的品牌通过精心打造的契合消费者的营销战略从而真正形成市场区隔,培养消费者对品牌共鸣,使其做到情感忠诚和行动忠诚。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9

余柏良:我认为,现在的新媒体传播处在一个很“尴尬”的时期,同时赋予很多的挑战性。中国是个跟风成性和模仿能力超强的国家,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达到一个火爆的状态。

新媒体火起来之后,一时间,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以及传统广告业全部挤入其中。但在我看来,在中国,新媒体社会化营销仍处在探索的初期,发展的成熟度与火爆程度是成反比的。而在国外,从业人员和社会对新媒体的理解是冷静而理性化的,他们的Roi评估体系很完善。

事实上,很多人只看到新媒体的火爆,但并没有真正想好怎么样用更好的方式进入新平台进行营销。于是导致了当前新媒体营销方式良莠不齐,出现很多比如刷粉丝、刷转发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喜好以漂亮的数字来进行报价,而忽略了质量和实效。

中国的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简单地认为,给了传播公司多少钱,就要带来多少价值,从而带动多少销售。而在我看来,做品牌传播不仅是涨粉丝那么简单,更重要是为了品牌的口碑传播,用创意的内容吸引消费者的互动。而客户看到的往往只是销售的目标,却不够看重品牌传播的过程。只求短期爆发而不求长期积累。

《国际公关》:您认为当前一些企业的新媒体营销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如何改进?

余柏良:由于新媒体营销的特殊性,它的效果很难直接通过固定期限内的数据来考量。目前,做社会化营销最难的是,如何维持商业诉求与传播内容的平衡。

事实上,很多营销企业与广告主对社会化营销理解很不够,还是用传统的思维来看待社会化营销,利用一些简单粗爆的方式来进行广告硬值入,无法从根本上接受放开自己的身段,与普通消费者做朋友,建立起平等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内容就很不容易受消费者待见,甚至引起反感,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社会化营销关键竞争点是“内容的质量”,只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的互动与扩散。这就是我们—直说的,“内容是王道、互动是核心”的社会化营销本质。

《国际公关》:那么,您认为新媒体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前景如何?

余柏良:从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是前景是广阔的,而且越来越趋向于理性的。

“痛与爱并存,难以割舍”一一我常用这句话形容现在的广告主与社会化营销的关系。如今,在社会化营销混乱的大环境下,很多客户之前上过很多次当了,已经慢慢意识到,浮夸的数据并不一定能真正给他们带来价值。

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广告时代,那个时代只要搞定媒体,一切的传播与危机就会解决,而在自媒体时代,我们的受众八成以上都是在社交平台上活动的。企业要搞定每一个消费者非常难。所以会很依赖正规的专业传播公司去做有策略的社会化营销。既然“难以割舍”,社会化营销就不会灭亡。

等到消费者和企业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化营销本质的时候,我相信,那些依赖数据来获得价值的小型传播公司将会死掉,到那个时候,这个行业将不再这么浮夸,而将回归理性,广告主会彻底信任社会化营销公司。

我估计,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年初,社会化媒体营销将达到一个高潮期。新媒体传播者一定要耐心等待,不断完善和探索出更具实效的传播方式,迎接新的高潮的到来。

《国际公关》:怎样利用新媒体,实现更好的企业营销和品牌建设?在这方面沃玛传播是怎样做的,有什么特点?

余柏良:我认为社会化营销应该是一个整合式的服务,如果只是单纯的平台与数字,不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沃玛传播一直强调“实效传播”的理念,我们要做有效果、精准的传播。我们更注重内容的创造力和用户的体验感。

我们常常把客户比作“河流上游”,把消费者比作“河流下游”,而沃玛要做中间的桥梁。站在客户的角度,基于消费者,帮客户建立起一种沟通方式以及传播渠道。

比如现在微信很火,我接触的客户中,也有很多都主动提出了“我们要做微信营销。”但事实上我们很清楚,一个单纯的微信平台很难达到整体品牌传播效果,微信更大的功能是支撑CRm用户管理。只有将其他平台和微信平台打通,通过其他平台将粉丝吸引到微信平台来,再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黏住你的用户,影响他们,激发他们对品牌信息的转载,从而激发销售。

《国际公关》:据了解,沃玛传播建立有新媒体研究院,请介绍一下研究院的作用。

余柏良:沃玛传播的新媒体研究院主要是进行数据研究,为我们的策略部门作支撑的。研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习惯,他们的关注点,他们的网络行为习惯。

比如去年我们就帮助银河SoHo的开幕做前期的社会化营销和线上传播。在制定方案初期,我们搜集了所有关于银河SoHo的语义碎片,所有网络上对于银河SoHo的看法、态度。网民对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关注点在哪儿,热点的话题是什么,得到的结果是像“世界末日”、“诺亚方舟”、“外星球”等等这些词汇。

基于这些有效信息整合,结合银河SoHo富有创意、科技感很强的外形,我们便决定打造外星人的概念。同时我们还发起了线上线下的一场关于“创造力”的讨论,当时邀请很多名人比如潘石屹、任志强、高晓松、蒋方舟等参与进来。同时又把创造力跟银河SoHo结合在一起,让网民们一起发挥想象,看它像什么,网络上就有的人说像诺亚方舟、外星飞船等,引发讨论。根据统计,在开幕式当天有12170人到达现场,其中6351人都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吸引来的。这次的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直播营销的价值篇10

例如,同样使用促销工具,如果费列罗巧克力采用折扣的手段,那么其市场效果通常更多地直接体现在销量的增加上,而如果我们采用赠送精美礼品的方式,那么对销量增加的影响可能并不如打折的效果明显,但更有助于维护品牌形象,通常不会产生对品牌资产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高溢价的奢侈品通常不采用折扣的手段。还比如,在产品线延伸上,农夫山泉向下延伸,推出380毫升小瓶装(塑料瓶)的产品,定价1.3元/瓶,使用场合和消费人群广泛,这款产品对销量贡献巨大;今年2月,农夫山泉向上延伸,推出750毫升玻璃瓶装的高端矿泉水,定价为每瓶35元~40元,这款产品对总体销量的贡献比不上小瓶装,但有助于提升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更好地体现向右端走的目标。

从更深入的角度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涉及到企业战略背后的商业模式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向左走,注重规模和生产,追求突出的性价比,针对广泛的大众市场或中低端市场,通常以薄利多销的战略获取利润;企业也可以选择向右走,大力投资研发和设计,注重高附加值的形象塑造,针对特定的小众市场或中高端市场,以溢价的战略获取利润。当然,也存在两者兼顾平衡的商业模式。从营销实践看,对于品牌化产品及其背后的企业,不可能仅使用向左走或向右走的营销手段和工具,通常是两者相结合,但存在不同的侧重。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侧重于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结果表现为,企业的价值到底更多地体现在有形资产方面,还是无形资产方面。以运动鞋品类为例,安踏和耐克都会结合采用向左走和向右走的营销策略,但显然两个品牌对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双方企业价值的构成中,耐克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占有更大的比例,而安踏在这方面的占比较小。有统计数据表明,对于那些全球顶级的强势品牌,例如可口可乐、迪斯尼、麦当劳、宝马、耐克、苹果等等,其品牌价值都占公司市值的大部分,约为60%~80%。既然对于创建强势品牌,品牌价值的创造和提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营销工具的使用上,实现向右走的目标呢?即侧重于建立品牌资产,而非重点在于产品销售。

第一,营销组合策略。4ps是最常见的营销工具,包括产品(product)、定价(pricing)、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至今仍然是营销教科书最基本的内容,但通常没有强调如何更好地建立品牌资产。对于产品策略,最关键是要做好感知质量,它与实际的产品质量不同。前者是消费者感知体验的,后者是通过科学手段客观检测的。做好感知质量,就是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五种感觉,让消费者获得对产品的良好体验,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在价格策略方面,要采用顾客导向定价法,而非成本导向定价法。简单地看,对一个产品采用这两种定价法得到的正向差价,可理解为品牌带来的溢价部分。关键是要传递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并展现给潜在购买者。在渠道策略方面,通过直接渠道,要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品牌产品的深度、广度、品质及突出特性,从而增强品牌资产;通过间接渠道,则要利用好中间商的品牌形象,以及中间商对品牌采取的行为和给予的支持对品牌资产产生积极影响。促销策略现已拓展为更全面的整合营销传播,对建立品牌资产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