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基础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5:55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质量监控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和工程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相应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工程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条件不同,如何界定和评价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各国工程教育专业可比性和等效性的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教育界和工程技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扩展为大众教育,与精英阶段培养出的“杰出工程师”相比,目前教育质量落差较大,越来越引起公众的不满;二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相当欠缺,迫切需要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评估体系。本文结合专业认证,探讨如何设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测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国际互认,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协议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和《首尔协议》等4个,其中《华盛顿协议》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这个协议覆盖了3大洲的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华盛顿协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吸引了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前来谈判入盟问题。我国在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华盛顿协议体系的观察员参加,2013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二十一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取得高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学科于2013年5月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实施了本次专业认证工作。以下是笔者作为专业认证全程准备工作主要参与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1.1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包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学生指导、学生表现跟踪与评估、转专业、转学等制度;(2)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修订;(3)毕业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创新和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等;(4)持续改进,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5)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等课程;(6)师资队伍,包括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工程背景、教师教学时间等;(7)支持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实习基地、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教学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等。在上述通用标准中,课程体系方面的内容很模糊,只给出了工程教育专业应在哪些方面开设课程,并没具体的课程名称。

1.2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测绘专业补充标准包括3个方面:

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理论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类课程,其中数学类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等基本知识。物理类课程应包括力学、振动、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2)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制图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等;(3)专业基础类课,教学内容为: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等;(4)专业类课程,作为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除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GpS现代定位技术等核心知识需要掌握外,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还应该包括矿山开采及沉陷控制工程、矿山测量学及土地复垦工程等。实践环节包括:(1)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课程设计等;(2)现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3)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毕业设计(论文)一项,要求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以工程设计为主,需有明确的应用背景。

师资队伍。有两点要求,一是从事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必须有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二是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即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至少要有6个月以上的厂矿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

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一是专业资料,要求配备各种高质量的(含最新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手册、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典型测绘工程案例;二是实验条件,一是要求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且实验室布置合理、安全,二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实验;三是实践基地,需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以校外矿山企业为主的实践基地。

从上述通用标准和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可看出,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细化的基础,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支撑条件是课程教学的配套体系,对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因此,要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最基础的是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2课程体系建设

2.1以培养目标为细化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测绘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空间信息采集、表达、处理与利用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通过运用全站仪、陀螺经纬仪、计算机、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仪器手段或常规测绘方法,在城建、土地、房地产、矿山、交通、水利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的测量制图、勘测设计、资源环境信息分析处理及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如城市与厂矿工程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制图。地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地籍测量与房地产管理、变形与沉陷观测及其控制、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等。

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空间信息采集、表达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即学生应掌握:(1)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测绘工程的设计及实施方法;(3)基础测绘、矿山测量、土地复垦等技术;(4)先进的测绘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测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5)国家有关采测绘生产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6)测绘学科的发展动态;(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前述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毕业。为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可从毕业生具有上述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开设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现代测绘新技术、测绘法律法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以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符合专业认证中测绘专业补充标准“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要求。

2.2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针对这要求,需要加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可设置各类课程设计和实习,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除理论课程体系外,还要设置实践课,如测量学基础实习、矿山认识实习、摄影测量基础实习、基础地形图测绘生产实习、测绘毕业实习、大地测量课程设计、通风安全学课程设计,另外在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为实践课顺利进行提供实景场所。专业认证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要求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学,来自现场的教师把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反馈到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解决现场需要,因此,可设置一些反映行业形势的课程,如数字化测绘、现代测绘新技术、矿山测量新技术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另外,测绘专业属于工科,除开设一些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还需按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并结合“测绘专业补充标准”设置数学、力学和信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

2.3以毕业生服务行业为特色,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体现出的基本思想、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是同一类型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专业建设质量的最低门槛。专业的特色建设是鼓励专业的个性发展,体现专业建设的差异性,强化特色,突出能力,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培养煤矿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其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除从事常规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等行业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煤炭行业的测绘相关工作。因此,需针对我校的行业特点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如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地复垦学等。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3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21-02

一、引言

作为房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房地产测绘课程不仅是一门技术性高、政策性强的重要课程,它还能真正实现测量学与房地产管理业务的统一结合,广泛应用于房地产的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税款征收、城镇规划建设及社会综合服务等方面。房地产测绘的主要任务有三个,即房地产调查、房地产图测绘及变更测量工作。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课程都是测绘工程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改革,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合理制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新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我们多年以来一直致力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一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为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将来工作需求打好坚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教学改革必要性

1.时展需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教育时代,为满足新世纪时展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要大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全面复合型的优秀人才,而要有效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改变教育理念,针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学方针大力开展房地产测绘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社会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房地产测绘新仪器、技术、新工艺已在我国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而先进的3S技术、4D测绘新产品和数字技术又为房地产测绘行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这也是测绘行业改革的关键时期,真正推动测绘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根本性改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改革,构建完善的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新体系,以传统测绘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满足社会房地产测绘需求为主要目的,积极开展各项房地产教学。

3.教学需要。房地产测绘课程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房地产测绘理论知识,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测图、读图、用图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重点是建设特色专业,关键是改革教学课程,唯有确保课程系统逐步得到优化调整,才能有效实现专业建设,促进房地产学科领域得以全面发展。而房地产业既是一门新型学科,在市场经济时代其专业建设和教学课程改革尤为重要,特别是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莫测,也给房地产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为满足新课改改革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房地产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教学改革有效措施

近年我校积极建设房管类专业,众多房地产专业都开设了房地产测绘课程,切实履行培养优秀高职人员的重任,为房地产行业输送大批专业的应用型房屋测量员,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实际教学中,我校改革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新模式,总结出以下有效措施:

1.调整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由教学大纲决定,随着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发展,也要及时修订教学大纲。修改后的房地产测绘教学大纲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基础,轻操作实践”的教学弊端,适当降低对房地产测绘基础理论的要求,不过度强调测绘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重视房地产测绘理论、基本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及时删除传统过时的测绘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此外,要在确保测绘基础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房地产测量和地籍测量内容,及时补充房地产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知识,同时提高房地产测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能有效构建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新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改进房地产测绘教学方法,在此方面颇有体会:(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借助图表、模型、实物等实用教学手段,让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让抽象的教学理论形象化,让重点难点内容通俗易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房地产测绘理论基础知识,坚实学生的房地产测绘知识,促进学生成为思维清晰、专业出色的优秀人才。(2)电化教学和观摩教学方法。开展电化教学和观摩教学,即指充分利用投影片、录像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部分实践性较强、操作技能训练要求较高、测量仪器构造使用复杂、实践操作难实施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的电化教学和观摩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地表达出来,提高房地产测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要求。(3)项目教学方法。在房地产测绘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充分结合理论与生活实际,将生硬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模仿实际、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完成房地产测量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积累新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

3.改善教学条件。为提高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注重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增加经费投入,强化房地产测绘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完备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尽量确保每组(4~5人)配备一台电脑、每2~3人就有一台常规操作测绘仪器,积极改善房地产测绘实践性教学条件,为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积极尝试与测绘仪器经销商、房地产测绘生产单位合作办学,或充分利用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宣传资料,如图片、光盘、录像视频等,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丰富师生的测绘知识。

4.充实教学内容。为更满足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需求,我收集大量测绘教学资料,并充分结合多年开展房地产测绘课程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将传统房地产测绘理论和方法精简优化,同时删除不合时展需求和应用实际的测绘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增加新型实用的房屋测绘内容,补充相关的房地产测量新知识和先进测量技术,进而补充完善目前常用的应用型测绘技术,以充分体现我校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改革新体系的高、新、精特点,弥补现今测绘教材中缺漏的知识内容。如补充激光测距仪、全站仪、GpS的使用等内容,强化房地产测绘软件的使用学习。我也曾补充当前使用广泛的房测之友房屋测绘软件的使用教学,引导学生在出社会上岗工作前充分熟悉练习社会使用的房屋测绘软件,增加学生社会就业竞争的优势。

5.重视教学实践。首先,要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同时及时添置GpS全球定位仪器、全站仪、测距仪等先进测绘仪器,通过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测绘科研的生产。其次,合理安排房地产测绘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为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实践,应采取测量实验室的限制开放,学生可自行申领测绘仪器实习,但必须遵循“谁借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而房地产测绘实践内容要以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房地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再逐步深入到房地产分幅图、分丘图、分户图的测绘,进一步细化到房地产调查、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等,做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深度循序渐进。而且,应当建立仪器操作实践考核机制,实施实践成果评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操作实践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完成多项测绘生产项目,还获得良好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工程测量技能考试,给学生提供相关培训指导,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6.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第一,教师要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推进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第二,教师为人师表要处处以身作则,全面提高自身教育学、心理学行为修养,同时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补充,拓宽视野,并通过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让“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育人的根本思想。第三,教师应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工作,让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并且在从事房地产测绘生产项目中,不断积累生产实践经验,努力撰写专业论文或学术著作,以此激发自身参加科研的兴趣,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第四,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房地产行业的新动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广泛吸收各种信息,拓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的教学改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逐步深化高职院校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的教学改革,有效促进房地产管理的专业建设。就目前而言,我校房地产测绘课程新体系的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房地产行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房地产测绘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为此,我们要继续不断探索房地产测绘课程教学改革新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5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6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相关介绍,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供考生参考选择,赶快来看一下吧!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测绘与地理信息专门人才,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工学交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测绘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空间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具备熟练应用地理信息软件、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从事测绘、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应用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学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的生产、整理、更新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以及GiS软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掌握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测绘、GiS软件应用、地理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管理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先进测量仪器使用等技能。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ccutu.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四、主要课程

地图学与地图制图、测量学、aUtoCaD、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导论、工程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籍与房产测量、GiS软件操作与GiS数据库建设、GiS工程设计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GiS空间分析与应用。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在地理信息系统企业从事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制图与建库工作;在国土资源、房地产部门从事地籍测量与地籍数据库建设、管理及房地产信息管理工作;在测绘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阶段的各项常规测绘工作;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农田水利部门从事工程测量和环境监测、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等工作;在政府机关从事与空间位置信息有关的信息交流、环境信息管理等工作。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7

测绘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汤镇炘,tangZhenxin

抓住机遇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刘经南,高振东,任向红

浅议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合理化雷方贵,LeiFanggui

政府GiS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张清浦,ZhangQingpu

测绘业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变的几个问题孟庆武,mengQingwu

知识经济与测绘成人高等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晏金柱,YanJinzhu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张也卉,颜绮连,杨克俭

坚持科教兴测绘大力推动科技进步龚越新,GongYuexin

试论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制度成因余艳琴,YuYanqin

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金祥文,JinXiangwen

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孙小系,SunXiaoxi

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喻永昌,YuYongchang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思考与对策张祖勋,张剑清

注册测量师制度概述余瑞琴,YuRuiqin

要确立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马宗新,maZongxin

实施岗位津贴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孟令阁,mengLingge

测绘项目招标投标策略孙慧敏,叶哓倩

关于测绘技术进步中弹性系数的探讨吴学伟,关多库,王煜

测绘文献引文特征初探柳建乔,何汶

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与委托检验裴新民,peiXinmin

将测绘管理与国土管理融为一体服务经济建设胡跃飞,肖新华,张楚垣

积极推动"数字海南”建设何锋

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早日实现数字中国的信息化目标李根洪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策略闫志刚,盛业华,赵晓虎

西部大开发中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刍议赵军,武江民

用系统观探讨GiS及其发展宋芒果

明确机构定位强化行政管理周兴炬

略论城市测绘生产跨世纪管理问题李圣娜,王国军,唐德富

试析制约港口航道测绘发展的若干因素偶卫军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介余力

入世前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易树柏

从法律角度试析加入wto对我国测绘业的影响曹玉凤

兴利除弊积极对应唐克礼

加入wto我国测绘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陈伟清

积极应对入世之后测绘行业面临的挑战王新山,黄治国,陈金明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刘后昌

合理运用价格杠杆参与市场竞争张仲劼

浅谈测绘文化的内涵邹志鸣

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做好测绘资格复审换证工作喻永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甘宏度

关于现代地理信息加工企业的管理王冬滨

健全测绘管理机构发展我国测绘事业张楚垣

测绘生产单位技术队伍的合理结构--专科与中专毕业生在测绘生产单位的作用与地位沈迪宸,孟庆武,刘文生

黑龙江省基础测绘需求的预测分析王威,唐艳丽,李蔚,刘铁健

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宁丽荣

浅谈现代测绘生产质量管理陈均尧

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布局那声润,李双秋

世纪之交的沉思--论21世纪软科学的发展成思危

论邓小平管理理论及思想孙慧敏,彭红枫

公共财政与事业单位改革马谮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测绘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赵军

实施西部大开发给贵州省测绘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邹志鸣

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刘学君,徐安莎,李虹

mRpⅡ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曹幼元,王德斌

关于人才效益的几点思考王世斌

地理信息产业及特征初探余鹏,张虎,赵勇

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公共功能刘德馨

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趋势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崔丽丽,黄涛

测绘产品从模拟到数字的拓展王铁军,刘显涛

略论当达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宫志强

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牛汝辰

从"数字地球"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盛业华,张书毕,宋金铃

地理信息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初探李春艳

新形势下测绘保密工作的思考王跃峰,于祝文

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孙毅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图市场的依法管理谭曙方

利用资本市场加速推进GiS产业的发展郑文辉

论GiS广义数据源龚强,胡运权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建设张仲劼

测绘科技进步的研究与测算卢萍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机制陈革文

围绕中心找准位置服务社会——关于贵州省测绘成果运用与开发的思考邹志鸣

略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和思路黄建社

加强对测量标志的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姚承宽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8

关键词:数字矿山;测绘;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34-02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并还将进一步发展。中国矿业面向未来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数字矿山”之路才能使传统的矿山企业在采矿工艺、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工程决策等方面有大的调整,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生存空间[1]。目前,矿业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矿山测量方向在“数字矿山”技术方面的培养还非常滞后,人才培养主要是以“传统测量技术”和“3S技术”(GpS,GiS,R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两大能力模块进行培养,但尚没有建立起“数字矿山”相关概念,也就更无从谈起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承担起构建和维护“数字矿山”这个重要使命了[2-3]。这已经凸显出目前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如何制定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我国现今对测绘人才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建设思路

第一,以对学生进行测绘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根本;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测图、测量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使学生掌握基础测绘、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变形监测、地籍测量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地图编制和地理信息管理、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测绘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三,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基于常规测绘和“3S”技术进行控制网的建立、数字化成图、各种工程施工测量及变形监测,具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设计的基本能力。

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测绘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将创新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6],突出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三大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贯穿大工程,重点落实大实践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学分制课程体系的统一要求,构建了自主立交式学分制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按照性质分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类别分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修满各模块标准学分,共修满185学分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准予毕业。在课程当中核心课程有:“测绘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基础”、“摄影测量原理”、“GnSS原理及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等。

实践教学环节有:“综合实验”、“数字测图实习”、“大地测量实习”、“GnSS实习”、“地籍测量实习”、“3S技术综合实习”、“工程测量综合实习”、“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体系的特点

1.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重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适宜。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约为3:1,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和培养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测绘人才。

3.注重夯实理论知识,突出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开设了大量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目标的理论课程。重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开设了大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国际化增强。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及5门双语课程,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外语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国际化的理念、教学思想。

5.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大一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大二进行中期研究性学习;大三进行各级创新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大四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6.强化“数字矿山”人才培养。为了适应“数字矿山”人才培养需求,深入“数字矿山”高新企业龙软公司、数字矿山实验室和构建“数字矿山”的现场企业进行两方面内容的调研:一是“数字矿山”方向人才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二是深入了解“数字矿山”建设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有针对性地开设“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GnSS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测量程序设计”、“CaD及测绘制图”、“数据库在测绘中的应用”、“数字矿山关键技术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开采沉陷与综合治理、“数字矿山实用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原理”、“GiS工程设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三维GiS建模”、“计算机图形学应用”、“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编程基础”、“数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应用”、“GnSS数据处理”、“雷达干涉测量及应用”等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毕业后具有从事“数字矿山”事业的技术与能力,从而为加速推进“数字矿山”的建设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供一些结论性和经验性的帮助。问卷一共设计了30个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16份问卷,调查学生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些客观评价。问卷共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99.06%。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在问卷调查中,71.4%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满意和认可的。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有助于提高专业基础知识。78.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课程设置有助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58.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创新型自主学习能力。

3.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拓宽就业面。问卷调查中,86.3%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课程设置有助于拓宽知识面;69.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68.3%的学生认课程体系有助于拓宽就业面。

4.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问卷调查中,23.6%的学生认为课程体系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作用非常大,48.4%的学生认为课程体系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作用比较大。在以下两方面需继续加强:一是在学生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了解程度上还需加强;二是在提升学生对测量科学的兴趣方面有待提高。

通过进行理论研究、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黑龙江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能够满足“数字矿山”对测绘人才的需求,该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通过提高多方面能力,拓宽就业面,最终目标是为国家“数字矿山”事业培养紧缺的测绘人才。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现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弼成,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J].高

等教育研究,2011,(9).

[2]梁园源.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培

养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邓万友.中外理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海南

大学学报:自然学版,2006,(4).

[4]王彬斐.我敫叩妊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J].兰州

大学学报,2007,(8).

[5]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J].教育探索,2011,(3).

[6]罗竹峰.“理工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研究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9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究

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创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及成果。对于测绘学专业的学习来说,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理论课程体系学习;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关仪器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重视由多元化的模块构成

对于工程测绘的课程体系创新与改革来说,要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课程创新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分阶段教育、多层次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规划并且制定相关的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根据大一年级以及大二年级专业培养体系不同来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利用基础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则应当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特长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以及专业。例如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分为六个专业方向:大地空间与空间定位方向、工程与工业测量方向、航天航空测绘方向、卫星应用工程方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方向等。学生选择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个性化的发展特征来选择专业体系,最终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体系重视整合性,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以及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突破传统的限制,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系统性以及全面性,在尊重学科之间差异化的前提下,找出不同学科体系当中的内在联系,将内在联系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学科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模式。

现阶段,部分学校所设置的测量学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数量较少,最终学生们在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虽然掌握了全面的理论性知识,懂得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式,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实践性经验,最终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性巩固。因此当前首要的便是应当增加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课时数量,让其能够通过课堂时间掌握一些真正的实践性经验,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各个课程计划学时

新课程体系重视对各个学科的无用课时数量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笔者通过网络上的搜索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学测绘学专业课程当中很多学校逐渐开展了课程的压缩工作,通过对优化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大纲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误差理论以及测量平差基础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课时数量缩减了26学时,将传统已经在社会淘汰的测绘方式进行了削减,引入了现代化的测绘方式以及误差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认为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并且掌握更多的适合社会就业的知识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测绘学思维方式。

四、重视实践与科研,强化自学实践能力

在大学阶段,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仅仅依靠上课阶段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测绘工程专业需要我们一方面能够了解各方面理论知识,大地测量学、误差分析、高程、高差的学习等,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因此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时间往往比较紧张。

因此现阶段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应当重视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丰富实践与科研来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

开展实验平台,通过数字测图实验平台、工程测量实验平台、基于网络的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在测绘学专业当中,学生们在了解DS、DJ测绘仪器通过平台能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仪器的整平、读数、和使用方式、原则等,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接触到真实的仪器,为我们提升课程学习的兴趣奠定扎实的基础。

y绘工程专业的课程创新需要重视实践性创新,以实践性创新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打下进入社会就业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创新来增加学生的见识,为学生培养扎实的测绘学基础。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随着现阶段测绘工程专业的火热程度逐年上升,测绘工程专业需要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测绘学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测绘学思维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基于社会需求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现代化的课程理念、现代化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来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强,何立恒,郑加柱,史玉峰.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1:77-80.

测绘基础理论知识篇10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8-0145-03

一、引言

21世纪,随着数字地球、智慧城市的建立,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启动以及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遇到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广西积极参与“一路一带”,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整个广西对于测绘人才的容纳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根据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我区高校能提供的测绘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建设和测绘市场对高层次测绘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作为广西设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两所本科院校之一,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壮大我校的测绘专业队伍,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2007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颁布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有关规定及配套实施方案。测绘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评价标准。[2]依据测绘注册师考试大纲要求,各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2010年,为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6号),正式启动了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绘领域卓越计划的实施,促使高校测绘专业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测绘专业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

(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广西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广西的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城乡建设和能源开发等将会突飞猛进。“十三五”期间,广西的公路、铁路、水利、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将纷纷上马,在建设广西的过程中,亟须从事地形测量、城市建设测量、道路及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掌握最新技术的高端测绘人才。[3]

(三)测绘行业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测绘学科由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变广,测绘学科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控制、测图和施工放样,已扩展为研究地球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经济、国防等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4]测绘学科已从单一学科逐渐走向多学科的交叉,其应用已扩展到与空间信息分布有关的众多领域,渗透、融合于各行各业之中。

(四)学校学科综合发展与适应高校应用转型的需要

我校是以文、理为主的地方性师范类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是我校为数不多的工科类专业之一,也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于2012年首次招生。学校要适应高校应用转型、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必须要注重学科的全面发展。测绘学科本身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5],可为学校应用转型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建典型范例。

三、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广西继桂林理工大学之后开设有测绘工程专业的第二所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本身的师范类特点,测绘工程工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认知问题

学生普遍认为测绘工程属工科专业,应开设在工科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潜意识中不太接受或认可师范类院校内的测绘工程专业;其次,也由于学生对传统测绘行业的艰苦性有一些认识,测绘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时不是自愿填报而是调剂到该专业,所以他们从心理上比较排斥测绘专业,没有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耗费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一大二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为主,且这些基础课大多数由外院其他专业的老师上课,由于基础课的老师不太清楚课程跟专业的关系,致使很多学生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导致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很吃力。

(三)师资队伍问题

近几年,本专业一直没有测绘专业的博士生应聘,应聘的硕士生也是女生居多。因此,高学历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专业教师的男女比例也不太平衡。目前,测绘专业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本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素质,而且,测绘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工程实践综合素质的教师非常少,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科研压力,他们很难能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教学中。此外,由于专业教师偏少,经常出现同一个班的多门课程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的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审美疲劳”,缺乏听课积极性。

(四)实践实习问题

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以文、理为主,师范专业为主的师范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略显薄弱,很难满足工科类专业的要求。此外,由于校园面积有限,校内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很多课程实习不能很好地开展;也由于学校没有相关的测绘资质,教师很难申请到测绘方面的工程项目,学生普遍缺乏接受工程实训的锻炼机会,学生野外实习不能较好地结合项目开展,很多时候就变成了走过场,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效果。

总的来说,就目前情况看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改革。

(一)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根据我校的生源状况,学生入校一周内的某个时间会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召集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座谈,回答学生在专业上的一些问题及困惑。但专业思想教育不只是入学时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身的不断成长,其对专业的认识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专业思想教育是本专业教师需要长期重视的事情,跟专业课程教学一样重要。以往,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都被认为是学工部的事情,为了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本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班主任也由原来的学工老师担任改为专业老师担任。只有长期不懈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以及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的测绘技术人才。目前,由于大一大二通识教育课程过多,专业课主要集中在大三学年,因此,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满足课程之间的完全衔接,前驱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不明确,导致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连续性较差。建议课程体系改革增加二级学院对通识教育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同时,为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建议每门课程集中在半个学期内完成讲授。比如,按知识的连续性,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应先于GpS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但由于时间所限,有时测量平差基础会和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在同一学期开设,致使学生学习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需要用到平差知识的时候,测量平差基础还没学到相关内容。如果将测量平差基础集中安排在上半个学期,GpS原理与应用或摄影测量学安排在下半个学期,知识的连贯性问题就能比较好地解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测绘专业共有教师7人,其中讲授测绘专业课的老师4人,教师中本硕均是测绘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师资队伍明显薄弱。为了改变不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现状,必须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测绘实践经验,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兼职聘任行业专家授课,也需要陆续将专业教师派到测绘行业各相关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两支教学队伍:一支由本校教师组成的队伍,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承接测量工程项目,完成测量专业教学任务;另一支由测绘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的队伍,以组织学生参加单位的工程建设为主,结合课堂教学,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中除学习理论知识外,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6]长期以来,在师范院校的背景下,非师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7]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强调操作与应用,很多课程在课堂学习后都有课程设计或野外实习,它是连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纽带,把课程的主导者从教师转到了学生,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8]当前,在高校应用转型的驱动下,学校日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场地、经费等原因,用于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不够,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2.实践软、硬件环境建设:在现在仪器、设备、场地的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逐步添置满足日常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加强校内实习场地和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此外,部分贵重仪器由于数量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这种局限于老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可采取开放实验室、举行测绘技能大赛等机制来改善实践教学软环境。

3.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教学管理中侧重强调对教学“量”的监督检查,往往忽略了对教学过程“质”的监督管理。[9]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和成果质量评价。

五、结束语

整体而言,相比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地方高师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能迎难而上与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担任为地方培养测绘工科类人才的责任,这是一种荣誉和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只要正确面对差距,循序渐进,勇于改革尝试,探求符合市场需求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订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的测绘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改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定能形成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出满足广西测绘市场需求的测绘高级技术人才。

[注释]

[1]刘东娜.浅谈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论坛,2011(7):81-82.

[2]王继刚,崔旭升.与注册测绘师考试相适应的工程测量教改思考[J].地矿测绘,2013(1):46-48.

[3]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4(9):126-128.

[4]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7):105-108.

[5]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6]张桂蓉.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2014(7):213-214.

[7]刘彦花,童新华.高师GiS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