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7:17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1

在现在的医药市场,每一类用药都充满着同质化的产品,这个时候,把握消费者的心态,把握好市场的一些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所谓的空药盒的“葫芦理论”。

空药盒的“葫芦理论”认为:在整个消费市场里,特别是医药市场,在每一类药品的葫芦中,都充斥着同质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功效上都比较近似,甚至是同一个商品名,充斥着整个医药葫芦,这是一个“葫芦”里药品过满的年代。只有在空药盒的葫芦里装上真正有“买点”的药,才能实现销售。

在每一类用药的医药葫芦里,在8年以前,这个葫芦可能是空的。8年前,要往医药消费葫芦里装药非常轻松,因为在消费者的消费概念中,这一类用药的消费概念也是空的,如果这个时候向葫芦中装药,那将是切入市场的最好的机会;比如说那个时候所崛起的保健“药品”,三株、红桃K等,无一不是因为在当时的消费概念和这一类细分市场是空白的。他们做到了先入为主。

在5年以前,每一类市场的葫芦了里是半满的,这个时候向消费葫芦中装药,虽然没有8年前那样容易装,但是有好的概念,也可以装进去。

这个时候的消费者的概念虽然是半满的,但是还可以装进新的概念,装进新的思想。但是装进去肯定没有8年以前那么容易。在这个时候切入市场肯定要比8年以前更困难一些,我们所推出的产品就要有独特的销售主张:典型的产品就是治疗感冒的白加黑。同样是治疗感冒,但是在这个用药市场的葫芦里,东盛科技提出了崭新的销售主张:治感冒,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用新的治疗感冒独特的USp装进了感冒用药的市场葫芦。

对于现在的市场,这个葫芦里装的药就是全满的,在这个市场中,再也装不进任何产品,如果要装进其他的产品,就必须把已经充满葫芦里的产品倒出一部分出来,才可能装进你的产品在这个时候,新产品切入市场,就必须对市场中已有的陈旧概念进行有效革新,对已经装满的消费市场倒出一部分产品,并要倒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一部分陈旧的消费概念才能切入市场。所以,现在对新产品的市场切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每一类用药市场,我们必须对用产品进行有效分析。拿肝药市场和补脑市场打个比方,肝药市场经过了近几年的充分教育,很多的消费者已经不相信炒作的任何肝药产品,对肝药产品已经失去了信心。换句话来说就是再也装不进任何新的概念和新的想法。补脑市场通过脑白金的过度炒作事件后,形成了补脑的心理黑洞。任何一个新的消费概念掉进这个心理黑洞,就很难能发出智慧的光芒。

当然我们把产品装进每一个细分市场葫芦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每一类市场我们所装进去的产品都能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消费到,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如何让我们所装进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最靠近消费者的嘴巴,是我们所必须重点研究的方向。在对消费者的需求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只有靠近“葫芦嘴”的地方才是最靠近人的“嘴巴”的位置。只有靠近人的“嘴巴”,才能在第一时间消费到我们的产品。所以,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如何开发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产品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是最靠近消费者“嘴”的产品。

综上所诉,现在创意产品比产品创意更为重要。只有把针对消费者的功效需求融会到产品的设计元素中,才能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最靠近消费者嘴的产品,并通过赠送等市场操作方式,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消费到我们所提供的产品,从而迅速培养消费群体,让产品马上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效切入目标市场。

这种营销原理,我们就把它命名为葫芦原理,葫芦原理是我们通过对市场认识的有效积累,并对整个医药市场精心分析而总结出来的理论。它比较形象地展示出整个医药市场的发展历程,并为现在的医药市场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对现在医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评价。

在医药市场的营销方法中,有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对药品的经营非常重要。所以,在每一类医药产品的市场中,我们对新产品的市场切入非常重视。医药市场的葫芦理论无疑让我们耳边常鸣“市场变化”的警钟。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2

在行业内人士针对第三终端的概念普遍存在三种意见,目前超过50%行业内人士认可第三终端的概念,尤其是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和农村“两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广、全面完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农村药品市场和城市社区医疗站的市场容量未来增长前景乐观,农村药品市场和城市医疗站将会成为药品销售新的增长点。30%左右的业内人士认为第三终端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媒体和部分业内专家的操作,对企业没有什么帮助,第三终端只是一个美丽的陷进,企业开发第三终端必须谨慎。第三终端没有定式,所以也没有必要针对这样的市场提出一个第三终端的概念。20%左右的业内人士认为有无第三终端概念没有关系,第三终端概念只是为我们交流和沟通提出了共同的语言,随着市场发展有潜力增量的市场我们自然会重视,市场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笔者认为第三终端概念的提出其重要意义在于营销模式创新的提出和深入探讨,而不在于究竟什么样的终端属于第三终端市场。我们知道目前医药营销我们所面对的终端只有医院和药店,我们针对医院终端采用了医院推广的营销模式,面对药店终端我们采用了药店推广的营销模式。而这些终端数量并不多,销售份额占比却很大,是目前我们医药营销的主要目标终端。而其他数量众多的终端,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市场的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所/室、诊所、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柜台和城市社区医疗站等,是目前我们医药推广模式和药店推广模式无法触及到的药品销售终端,这些终端目前销售份额占比相对较小(见图一),没有引起医药营销的足够重视。但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国家医药政策的引导,这些市场的市场潜力销量逐步放大,而我们无法沿用以前的医院和药店营销模式进行市场开拓的终端我们把它定义为第三终端。第三终端是基于营销模式的不同而提出来的面对一群数量庞大而特殊的终端所采取的新的营销模式概念。按照营销模式进行终端细分的一种方式。、按照药品销售的终端来分,终端只有医院和零售药房。而按照药品营销模式来分,有医院营销模式,即部分镇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或以上的医疗单位被我们制药企业的处方营销团队正在以“医院营销”模式在开展推广工作;药店营销模式,即中心城市以及部分县级城市的主要零售药店(在零售药店25万家中占据有3-5万家)是我们制药企业otC营销团队开展药店终端推广的主要目标。第三终端营销模式,即其他的具有诊断、治疗功能的小型医院、门诊等(镇级卫生院、乡村卫生所/室、诊所)和药品零售小药店、药品柜。这一类药品零售终端的营销模式与我们传统的”医院营销模式“和”药店营销模式“具有非常不同的地方。我们依据营销模式的不同提出了”第三终端“的概念,分类的意义在于此。

第三终端所面对的是一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必须进行工作细化和目标客户的细分工作,营销模式是商务渠道营销、医院营销和零售药店营销的整合。营销意义在于该目标市场的市场潜力和容量将扩大,是医院处方市场向基层终端的营销延伸,营销模式赋予了更多的otC营销内容。行业环境因素(国家政策扶持、市场潜力销量提升迅速)促使这块市场更加凸现,探询其营销模式成为热点。迎战第三终端思路清晰是关键。

在第三终端推广图(图二)中显示,我们营销团队能够工作到的终端叫目标终端,目前还不能工作到的终端叫非目标终端。我们的营销队伍通过增加人员或扩大现有人员工作量,提升目标终端的覆盖量来提升营销团队的销售业绩,我们把他设定为推广区域,是目标终端营销模式工作范围的延伸和深入,他不属于第三终端营销的范畴。是营销团队根据区域市场状况作出的营销工作范围的扩大。营销模式依然采用的是第一、第二终端所运用的医院和药店推广模式。我们不应该将这类终端市场的推进认为是第三终端市场的推进,非常容易引起错误的诱导。这样我们很好理解在珠三角地区各乡镇医院我们采用的仍然是医院推广模式,他属于第一终端,而不属于第三终端。

在第三终端市场,针对乡村医生进行医药代表一对一的拜访促销模式和在药店通过业务人员终端拜访开展各项终端促销活动的推广模式,无论从人力成本和营销费用来看显然都是不现实。第三终端需要寻求新的营销模式,第三终端是新形势下医药营销的模式的创新,兼顾商务、医院、零售药店各种营销模式的综合。第三终端客户分布分散、数量众多、单体销量不大,但整体销量可观。决定了第三终端客户群的特点:1、终端个性特征鲜明;2、区域性、差异化特点突出;3、很难找出像第一、二终端市场具有的鲜明的营销共性和规律;因此针对第三终端的营销活动一定是随着区域化、差异化进行市场和客户细分市场营销规律。

第三终端是真正的非目标终端,如何针对这些终端进行第三终端营销模式的操作,首先需要针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其次是按照区域化、差异化的营销原则总结出区域中主要的营销模式。最后针对第三终端客户群进行重点筛选,工作突出重点。第三终端客户群概括为广大农村医药市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终端主要营销模式的核心是依托医药商业平台进行一对多的产品销售模式,特点是依托医药商业渠道开拓第三终端,主要营销模式是医药分销会议,医药分销会议主要包括:1、医药渠道组织的第三终端会议营销;2、单一和多个企业联合组织第三终端推广会议,依托一个商业公司配送。3、利用专业第三终端推广公司完成产品销售。4、其他:商业卖场促销,商业业务人员促销,开票员促销……。

目前越来越多的第三终端分销会议效果日趋不尽人意。一方面,企业不愿放弃看上去很美的第三终端,另一方面,却不断遭受着分销会带来的低额回报的无奈。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力队伍不完善、实操能力不到位、终端情况摸不清。费用支出、基层人员管理等细节出问题。第三终端客户群没有细分,眉毛胡子一把抓,会议效果听天由命。要解决好第三终端营销的问题主要需要进行客户群的细分,进而针对不同客户群采取不同地策略和推广重点。

第三终端重点客户(目标客户):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并进行初级预防保健活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其范围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主要是具有一定诊疗功能的医疗场所,乡村医生能够引导和决定患者用药,凸现乡村医生在药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这类客户群我们的营销知道思想原则是,具有诊疗功能的第三终端我们工作的方向在乡村医生和消费者;目标放在医生工作上。他们的特点是:目前第三终端客户中,信誉最好的是乡村诊所、卫生室/所、医务室等。这些终端中的乡村医生还很朴实,订货量实在,现款拿货,二次拿货频率高。而乡镇卫生院,尤其是镇的中心卫生院(代购主体),已经沾染了太多大型医院的习气。回款不好,有促销猛拿货,先拿了促销品/费用再说,卖不掉也不着急,一近效期退还给商业。同时由于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有着管理关系,乡村医生也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参会,这样会影响其拿货积极性。具有诊疗功能的卫生院、卫生所/室、诊所、医务室等会议上拿货能力强,具有比药店更强的药品品种种类和数量的采购决定权利。也提出了企业对其采购决定的责任即加强对他们售货的服务体系完善,最简单的就是电话回访,有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最佳目标客户是以乡村医生为主体的第三终端客户群。

乡村医生为主体的第三终端客户的需求特点是,针对产品:1、零售价格相对较低,农村顾客易于接受(为患者着想);2、产品利润大,毛利高(为自己经营着想);3、药品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疗效好(疗效明显,立竿见影)。这关系到患者对乡村医生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朴素评判。(非常重要,关系到乡里乡亲中自己的医疗名声)。针对服务:1、产品知识培训以及相关临床应用知识了解和答疑,目前最经济的售后服务是乡村医生电话回访。既了解市场一线用药情况有帮助医生更好使用产品。2、除销售产品所获利益以外的其他支持,如实用培训、专家培训、晋级培训,行业交流增加知识面。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3

“限售令”的实施,给市场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国内不少中成药企业纷纷推出“绿色抗生素”的概念,宣称每年高达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缺将主要由有“绿色抗生素”之称的抗菌消炎类中成药填补。更有专家宣称此次抗生素限售将成为中成药扩张市场空间的绝佳机遇,中成药将以抗菌消炎市场作为突破口,向西药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等等。而媒体也推波助澜。一时间“绿色抗生素”成为业内的时髦名词。

中药=抗生素?

中药能与抗生素划等号吗?“绿色抗生素”的提法科学吗?长期从事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所谓“绿色抗生素”的提法是不科学的,中药没有抗生素。抗生素的定义是指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而中成药的来源是天然的植物,根本不是从微生物中得到的,怎么能说它是抗生素呢?只能说某些中成药具有抗菌的作用。而所谓的“绿色抗生素”不过是部分生产厂家为了扩大销售而采取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宣传。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院士也指出部分中药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病毒的作用,但不能与抗生素划等号,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其实,“绿色抗生素”的提出其动机是很明显的,就是“限售令”后那令人垂涎的近百亿元的市场。而“绿色抗生素”的提法无疑也很具煽动性和诱惑性,“绿色”说明其产品安全、环保、健康,“抗生素”说明其疗效确切,效果明显。现在不是有“绿色食品”,“绿色家电”。借这次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中成药也搭搭“绿色”的顺风车,一来可以多卖点药,多挣点银子;二来还可以“挑战西药的统治地位”,发扬国粹,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中药通过独特的中医理论的指导,五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障。而抗生素诞生一百多年来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二者的作用机理和特点是完全不同。李连达院士指出抗生素是通过直接杀灭病原体达到治疗的作用,但抗生素不能扶正,相反它会伤正,即它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药同样可以通过扶正祛邪达到抗生素的效果,也就是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治疗的目的,它也可以治疗感染性疾患、病毒性疾患等,但它不是抗菌素,也不能取代抗菌素。二者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但不可能相互取代。

北京中医医院陈勇主任认为,“绿色抗生素”、中药抗生素的提法以偏概全,并不科学,甚至对中医药的弘扬和发展“帮倒忙”。首先,在中医理论中,根本就没有抗生素这个概念;其次许多中药,特别是成药、成方药,具有多重作用,尽管按照西药方法研究有抗菌作用,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就把这种中成药叫“抗生素”。如中药黄连有清热、祛火、解毒等功能,而黄连素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属于抗生素,其成分是从黄连中提取的小檗碱,不过不能就把黄连就叫做抗生素。陈主任表示,中药的理论体系和西药完全不同,不能生搬硬套西医概念来推广中医药。

国内某抗生素生产厂家负责人则说“我们虽然已将杂质降到千分之一以下,原料也有部分来自天然,生产的已是很纯的抗生素了,但我们也不敢冠以“绿色”之名,毕竟“绿色”代表消费者心中一个神圣的概念。”

中成药的开发需要脚踏实地

市场经济的今天,竞争激烈,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希望多卖一点产品本无可厚非。但却不应误导消费者,抗生素所以被限售,并不是因为它没有疗效,相反是它太有效了以致到了被人们滥用的地步,所以才有了“限售令”的出台。“任何药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孙忠实教授强调。而且中医中药是密不可分的,中药的使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中成药也不例外。客观地说,目前在otC市场领域,中成药如何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合理使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这一方面还缺乏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导。而“绿色抗生素”只是一个营销概念,我们不反对概念,但这种概念不能建立在误导消费者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绿色抗生素”的提法很可能会误导部分消费者,使之买错药、用错药,从而造成另一种用药的不安全。其影响还不仅如此,一旦“绿色抗生素”的神话破灭,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诚信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指出,政府鼓励中药企业在开发抗菌消炎中药上进行积极探索。但中药中的抗菌消炎药与西药抗生素,在药理作用上不同,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西药抗生素的替代品。因此,市场的替代并不等于作用的替代,在对消费群体进行培养时,要注意理性引导。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已明确表示,凡是打着“绿色抗生素”招牌进行宣传和促销的产品和企业,药监部门将予以查处。同时提醒患者目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列为非处方药的中药约有300多种,这些药品在药店虽然不需处方就可购买,但患者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4

生意宝

电子商务物联网概念股

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生意宝,代码002095.SZ)是国内领先行业类专业网站运营商,中国B2B行业网站龙头,还是国内垂直专业网站开发商。公司拥有并经营中国化工网、全球化工网、中国纺织网、医药网等专业网站。旗下生意社实施小门户+联盟战略的大宗商品数据服务,已取得不错的成绩。2011年,公司启动“B2C战略”,推出专业网络购物导航网站“比购宝”,近期也正式进军家纺B2B行业。公司最新的2012年业绩快报显示,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3%,净利润同比增长11.87%。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累计涨幅为7.12%。

焦点科技

电子商务物联网+流通领域电子商务概念股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焦点科技,代码002315.SZ)是国内领先的综合型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专注服务于全球贸易领域,其开发及运营的中国制造网位列国内B2B电子商务领域前三甲。除了中国制造网,焦点科技还自主开发运营了企业在线管理软件、商聚园商务社区、爱聘才求职招聘平台、百分百物流网、新一站保险网、百卓采购平台等多项产品。公司于2月26日年报称,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37%,实现净利润比上年下降24.19%。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为3.17%。

三五互联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商概念股

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三五互联,代码300051.SZ)依靠自主研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通过SaaS模式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软件应用及服务最主要的提供商之一,是国际知名的为全球企业用户、组织机构及个人用户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商(aSp)。公司于2013年2月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2年营业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微增0.17%,净利润同比下降88%。公司股价今年以来涨幅为18.44%。另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苏宁云商

电子商务物联网概念股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苏宁云商,代码002024.SZ)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苏宁云商以“苏宁易购”为品牌,依托规模采购和品牌优势,共享苏宁实体店面、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建设高水准的网购平台。自2010年初上线以来,苏宁云商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目前跻身中国B2C行业前三强。2013年2月,苏宁开启全新“云商”模式,新模式可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苏宁云商于2月27日晚的2012年业绩快报称,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微增4.78%,净利润同比下降44.37%。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累计下跌6.32%。

东信和平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商概念股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东信和平,代码002017.SZ)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卡产品及相关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也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支付与安全、政府公共事业、终端通讯等主要智能卡及相关应用领域。公司在研发能力、产业规模、管理水平、市场份额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公司于2013年1月的2012年业绩快报称,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9%,净利润同比增长5.95%。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0.48%。

上海医药

医药电子商务概念股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上海医药,代码601607.SH)是中国规模最大、网络最广、实力最强的医药经营企业之一,是全国排名第二的医药商业龙头。公司以药品分销为核心,发展零售连锁,进军现代物流,拓展渠道网络,开展国际加工,为医药流通业界第二。公司目前还没有公布其2012年度业绩。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16.92%。

海虹控股

医药电子商务概念股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5

最近的急涨急跌把投资者搞的更加战战兢兢,关注的焦点还是始终围绕ipo,似乎ipo目前就是a股的紧箍咒,一念就灵,这点非常像2005年,每年的牛熊转换最常念的就是这个,所以说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究其根本在于目前的双向交易机制更有动力来念,且念的更勤。谁都知道ipo重启是资本市场的必然,也是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最终的焦点是市场输血还是抽血。从目前情况看,资本市场要被充分激活还是需要牛市氛围,中国股市需要美国道琼斯的精神,这也是此轮行情为何是银行,以及银行启动此轮行情的意义。

两会中提到货币战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对此已经做好了准备,同时银行股和资本市场也启动了,因此无需惧怕ipo。ipo是市场必须的,无法回避的,如果这个能决定牛熊,美国的股市估计也要跌到2000点。再说通过目前管理层的确定,ipo时间基本被确定在下半年,所以上半年的行情氛围已经造就,公积金、养老金、QFii,长线资金开始通过不同渠道陆续进入,而这些资金的进入首选标的还是金融股,所以金融股可能会在2013年全年主导指数走向。通过管理层在两会中透露的信息来看,2013年结构性牛市的基础已经打下,如何唱戏就看各路资金入市时机的把握。

ipo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地产调控的问题。地产调控的目的是控制涨幅,不是为了打击整个行业,这个调子要把握住,毕竟土地财政不会被马上替代,所以地产调控也是常念的咒,念的松、紧在于开发商自己,在稳定基础上不要太过分就行。通货膨胀加政策管制已经让地产的暴利时代结束,等经济危机过后,自然会松绑,或许那时才是需要地产出来再次担当救世主角色的时候。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6

医药产品在该阶段适宜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推广(又称销售促进),以期达到4个目的:第一,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产品投入市场初期,因消费者对其认识缺乏足够的了解,适宜采取迅速建立销售渠道的方法;第二,认知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告诉医生和患者新产品及功效,引导他们使用该产品;第三,视觉导向,采取陈列、示范等方法,刺激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促进购买决策的形成;第四,提高商业信誉,促进购销双方相互信任,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关系。国外医药企业大多采用先创造或推出一个理论进行大肆宣传,然后利用医药专家的影响、学术理论的支持、广告媒体、销售代表的推广,达到医生和消费者接受与这一概念相关的药品。例如美国强生公司在华最大的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推出了消化疾病的“胃动力”概念,促进了“吗叮啉”的销售。无独有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推出高血压的“肾保护”概念,促进了“盐酸贝那普利片”的销售,建立了产品与概念的市场联系,在医生中首先接受这一概念,再通过医生有关学术会议、论文交流等学术带动,让患者接受企业生产的产品。

(二)成长期

此阶段的医药市场主要表现是药品销售量迅速上升,医药企业为了尽可能地维持市场状态,通常采用如下营销策略以维护市场的占有份额:1.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乙酰水杨酸”由起初解热镇痛的细分市场到抗凝血这一细分市场。2.企业产品进入新的市场定位,如江中制药集团生产的“复方草珊瑚含片”从起初定位治疗口腔、牙龈炎症为卖点,数年后重新定位为治疗咽喉炎症为主要卖点。3.企业的广告密度及宣传工具增加,诉求点从介绍药品功效到说服消费者主动购买及医生开处方。4.企业的销售总量让利,在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对于提前支付的客户给予价格折扣,一次性采购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时给予优惠,以吸引更多的购买者。5.产品的包装与剂型的改进,此周期药品销量逐渐增大,为稳定利润的增长,对其进行改进,如由大包装改为小包装或大剂型改为小剂型。

(三)成熟期

医药市场的产品与一般商品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药品销售成长率达到一定高度时,其销售步伐将逐渐放慢,在此期间医药市场产品销售的减缓,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使医药企业商品的生产能力过剩,多数企业放弃这些成熟产品而去开发新产品,其实在这个阶段应该按照营销理论重点考虑医药市场商品和营销组合的整体概况。1.医药市场的营销创新策略,医药企业主要可以通过4种方法来扩大药品的适应症和使用人群:(1)增加媒体种类和使用频率,说服临床医生开处方和消费者使用该产品;(2)细分市场的再定位,扩展药品的使用人群;(3)开拓市场的销售区域范围,达到销售总量的增加;(4)延伸药品的使用功能,增加使用范围。2.争取竞争对手的客户,在医药市场改进策略中,江中制药集团生产的“健胃消食片”在成熟期采用进入新的市场细分方法,增加小儿剂型,向小儿市场进军,使产品销量又上新台阶,是一个销售近20年而不衰的国产典型品种。它成功地使用了争取竞争对手客户的策略方法,配合大力促销手段,成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助消化药品的第一品牌。3.医药商品的改进策略,医药企业通过改进药品的特征,将一产品从包装、剂型等稍作改动后重新推出医药市场,达到吸引新用户或增加潜在用户,提高使用水平,改善销售,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功能改进或加强策略:目的在于延伸药品本身的功能特性,在宣传口径上加以强调,如从临床安全性、疗效可靠性、使用口感、携带便捷等方面入手,在促销或广告宣传中凸现“更强”、“更大”、“更好”、“更方便”等术语。(2)商品改进特点策略:目的在于达到产品增加新的使用范围,扩大药品新的患者使用群体、重新推向医药市场。例如起初是以作为解热镇痛药推向医药市场的“阿斯匹林”这一百年老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市场竞争严峻,市场份额被苯胺类、吲哚衍、吲哚美辛、丙酸类、丙酸类、抑制剂、抗炎药等“非阿斯匹林类解热镇痛药”抢占,近年多有报道,临床常用“阿斯匹林”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与癌症,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中发现小剂量地使用“阿斯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抗癌作用,使“阿斯匹林”产生了新的使用途径。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目前大家议论最多的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万艾可”,又称为“伟哥”,起初研究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用药,在临床试验中疗效不尽如人意。但研究人员发现了它对血液流量增加作用较好,能有效地改善功能障碍,以达到治疗阳痿的作用。(3)商品外部包装变更及改进剂型策略:经营者可以从外观设计、颜色搭配着手以获得客户忠诚度,目的在于使企业形象获得一个独特的市场个性,改进后的包装外观更具鲜明特色、使用更方便。医药市场上常见如中成药的“六味地黄丸”由大密丸改进成浓缩丸、“云南白药”由散剂到喷雾剂型,都是采用了这一策略获得成功。4.营销组合改进策略在选择的目标市场上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等因素,加以最佳营销组合和运用方法来促进企业目的与任务的完成。处于不同产品周期的药品,采取的营销组合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成熟期主张通过改进一个营销组合或几个要素来刺激医药市场的销售,从世界营销先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4p营销组合(product:产品,pricing: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推销)开始,考虑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有效的营销组合调整及利用。例如东盛制药推出的白天服白片,晚上服黑片———“白加黑”感冒片。江中的“复方草珊瑚含片”、三九的“999感冒灵颗粒”等,这些企业在使用营销组合改进分销渠道方面所采取的策略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杨森、东盛、江中、三九的药品不论是在城市市场,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市场随处可以见到其产品销售。

(四)衰退期

药品同样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多数药品最终会走向衰退,就像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复方降压片、脑组织液产品等,主要表现为市场份额缩小、销售份额降低、利润逐渐下降,最后退出市场。药品退出市场的原因颇多:一是药品新的副作用被发现或副作用明显等;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产品的问世取代了旧产品;三是现有剂型或包装无法满足患者用药习惯发生的变化与需求;四是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营销方法陈旧。衰退期的营销策略选择,首先应该运用辨证思维方式,研究探讨该产品是否有新的市场增长点、新的临床适应症、新的细分客户人群。其次是搜集市场数据,科学地建立产品的评价标准,对该产品在临床疗效、市场定位、趋势走向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对前景综合分析后确定营销策略。

(五)结语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7

达安基因(002030.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为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其临床pCR产品在国内医院市场占有率约50%-60%,位居第一,并维持业务20%增长。

科华生物(002022.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2013年6月30日国药总局信息显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等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这对于国内鲜有的几家从事基因检测项目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市场前景将不可估量。

利德曼(300289.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及生物化学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肝功、肾功、血脂与脂蛋白、血糖、心肌酶、离子、胰腺、特殊蛋白等九大系列。2014年10月22日公司公告称,与enigma合资设立英格曼诊断(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抢占分子诊断市场。2014年10月17日公司公告称,拟斥资3.41亿元购入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部分股份,谋求整合生化诊断试剂市场。

中新药业(600329.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中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持有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5%的股份。后者是我国五大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成立至今围绕生物芯片、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发中的核心技术获得了2项国际专利、88项国内专利,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空港股份(600463.SH)

概念股指数:

公司由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等公司以发起方式设立,其中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曾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和数据库建立,并完成水稻“完成图”、家蚕、家鸡、家猪、SaRS、猪链球菌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因组项目。

以岭药业(002603.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五部委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以肿瘤检测项目为项目研发平台,研究发现新的有潜质的检测项目,基于基因检测的评价实体瘤患者预后、生存、治疗对策研究进展。

华兰生物(002007.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部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首家通过血液品行业的Gmp认证。2013年,公司与股东新乡市华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亿元成立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华兰基因有限公司是华兰生物在单抗领域及重组蛋白血液制品方面的一个发展部署。预计将会给华兰生物带来较大的业务结构改观和利润增长。

千山药机(300216.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各类注射剂生产设备的生产、销售。2014年3月14日公告显示,公司拟以3818万元收购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5%的股权,并对其增资2142万元。目前公司首个基因检测产品――高血压检测基因芯片,还未上市销售即收获资本市场关注。公司董事长刘翔华表示:“目前订单饱满,今年销售前景看好”。

紫鑫药业(002118.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中成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中药材种植业务。2013年10月29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开发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项目。2014年6月26日公告显示,公司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的基因测序仪产业化项目,预计今年底产能达到100-200台,2015年产能将达500-1000台。在应用市场,预计全球需求量在10万台。

迪安诊断(310030.SZ)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8

历经百年的磨砺,当年模糊的梦想已然变为现实;历史的沉淀和昔日的荣光,使品牌光环充满神秘、深邃的色彩。然而,斗转星移,市场经济下严峻的竞争势态往往使某些曾经的辉煌在一夜之间被改写。因此,如何让品牌光环穿透历史的尘埃焕发新的生机,如何构建新的光荣与梦想,是百年老字号谋求品牌复兴时面临的关键课题。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碰到了这样一个课题。让人惊讶的是:近一年的品牌复兴行动,使潘高寿实现了品牌和销售的同步提升。

品牌诊断:前遭堵截后有追兵

与其他行业比较,中医药行业聚集了为数众多的老字号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记载有生存了60年以上的中医药企业500余家,现存的大约有近30家;作为有着深厚的中医药传统和市场需求的广州地区,曾经出现过三四百家各种类型的老字号,但能延续至今的已屈指可数。

百年品牌既是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更是一种压力。与其他老字号中药企业一样,拥有115年历史的潘高寿同样存在着品牌形象老化、营销理念落后、市场策略跟不上等通病。2004年,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经营困局,公司调整了领导班子并明确了发展方向,谋求新形势下的品牌复兴。通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他们对企业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总结,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品牌辐射范围狭窄。公司的产品和宣传一直囿于“两广”地区,品牌规模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张,致使企业无法做大。

二、营销整合力度不够。近几年来,迫于市场的压力,公司在品牌传播、市场策划、推广策略等方面虽然有不少动作,但从整体上看显得零散,没有形成合力。

三、对竞争品牌的防御不力。公司的主打产品前有香港的念慈庵堵截,后有贵州益佰“克咳家族”的追赶,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品牌在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潘高寿对此一直无有效的防御之策。

战略规划:借差异化实施品牌扩张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下一步就是发挥自身的优势逐步去解决问题了。在分析论证中,他们认为企业有如下明显优势可资利用:

一、品牌名称独特而且富有联想,指引明确,消费者也很认同;产品功效可靠,顾客群比较稳定,美誉度高。

二、“潘高寿”既是企业品牌,又是产品品牌,也是商标名称,这种“三合一”式的品牌模式对品牌传播非常有利,是其他老字号企业所不具备的。

三、作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基本成型,营销资源丰富,营销渠道通畅;在一些区域市场,销售网络相对健全,销售队伍稳定。

四、产品适用人群广泛,需求量大,在同类竞争产品中具有价格优势,而其全国市场尚未开发,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对于一个欲谋求全国市场和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在遇到发展瓶颈时最忌讳的是缺乏战略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最后只能是手忙脚乱,永远也建立不起“品牌”这座大厦的。为此,潘高寿在进行了详实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即品牌发展规划。具体有两点:品牌扩张和差异化战略。

在品牌扩张上,一是要运用整合营销的形式,扩大品牌的覆盖、辐射范围,让“潘高寿”走出广东,走向全国;二是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挖掘老字号品牌中的新元素,并赋予新的内涵,以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差异化战略方面,确立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将所有力量集中到一个“拳头”,专攻止咳化痰领域,做这个行业的专家,做出无人可匹的市场影响力来。

理念创新:扬长补短以攻为守

战略方向既定,更重要的、也是实现品牌复兴的主体工程,便是具体策划和执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管理层和市场部人员的思路和理念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潘高寿特别提出了如下的市场理念:

扬长补短 对于老字号中药企业来说,有些“短”是与生俱来的,没有这些“短”也许就无以见其“长”,因而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正确的思路就是如何“补”了。比如品牌形象老化的问题,不能看到品牌老化了就放弃,而要擦亮老字号、创新品牌;对终端推广的忽视是大多数国企的通病,而随着市场营销层次的不断下沉,终端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不能因为这一块是公司的短处就放弃,而应很好地补上这一课。

以攻为守 很多老字号的薄弱环节是市场意识不强,总以为自身所拥有的品牌天下无双,“酒香不怕巷子深”,守住一个老字号自然有人问上门,因而忽视了对市场的主动开拓。这样一来,不仅已有的市场份额无法守住,老字号品牌也将因市场占有率的减少而失去原有的魅力。因此,必须主动开拓市场,以进攻代替防御,以扩张的市场来证明老字号品牌的实力。

指导力 在品牌战略的整体推进过程中,指导力有时比执行力更重要。目前,在不少企业管理者中存在一个误区:企业定了市场目标,然后管理层将这个目标量化分配到下属部门;至于下属部门怎么去完成任务、能否完成任务则少有关注或考虑的。有人说这是目标管理,其实这是管理层失责的具体表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号召只适合于某次单一的行动,品牌运作需要过程管理,市场执行中需要强有力的上级对下级的指导。

策略整合:围绕品牌立体布局

品牌定位 一直以来,潘高寿以生产治咳系列药品著称,同时还生产妇女、儿童系列用药及治疗肝炎、肾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的药物,拥有六大剂型、100多个产品。在差异化战略的具体指导下,为凸显品牌个性,更易于让消费者感受产品特点,对产品线的专注性改造便成为了品牌定位的基础。

公司最初在进行产品线收缩时提出了“做呼吸系统专家”的口号。但在展开论证时,还是觉得这个定位太宽泛,也不够专业,考虑到潘高寿的传统强项和市场细分的科学性原则,公司最后将品牌定位为“治咳专家”,围绕品牌定位推出系列治咳产品。

概念提炼 概念营销曾让不少保健品一炮走红,对于具备疗效优势的药品可不可以借助概念来增强传播力呢?回答是肯定的。概念提炼可以是新颖的机理诉求,也可以是一种生活理念,或者是独特的企业文化追求。潘高寿的概念提炼属于第三种:“治咳百年,真材实料。”这个高度概括了企业的品牌定位、悠久历史、品质追求的概念,简约明晰,通俗易懂,而且便于传播,是一句不可多得的广告妙语。

渠道建设 长期以来,潘高寿的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在大中城市的药店中销售。随着以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小型诊所为代表的第三药品销售终端的崛起,以otC为主要类别的产品的营销渠道亦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产品的价格优势,潘高寿在继续维持传统的面对城市市场的渠道方式外,在对第三终端的渠道开发上可谓占了先机,一年来的收效让其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一渠道推广的决心。

除了第三终端,医院市场是潘高寿渠道选择的下一个目标。因为医生的用药指导对病人今后选择购买产品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进入医院也是促进产品销售上量的一条主要途径,所以,进军医院市场是企业品牌复兴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潘高寿的一些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是其进军医院市场的第一步。

终端促销 药品市场营销层次的下移,使终端的地位日益突出。欲谋求品牌与销售的共同提升,整合终端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潘高寿加大了对终端的投入,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销售队伍开展地面推广。为了提高终端队伍的战斗力,公司定期组织了一系列培训,邀请营销专家及有丰富市场实战经验的人员授课;为激发终端人员的积极性,公司还制订了以“进修、学习”为主的奖励制度。

营销传播 潘高寿的营销传播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在媒体广告的投放上,坚持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相结合,电视广告与报媒广告相呼应,并力求做到投放区域、时段、媒体、频率的集中,如今年为拓展内地市场而投放的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的冠名广告,在一些目标市场的晚报上投放的产品、品牌广告,以及在《医药经济报》上投放的专业招商广告,为全国重点市场的启动造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品牌美誉度的构建上,公司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成都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多个培训与实习基地,面向未来的医药专业人员提前实施品牌渗透;今年5月13日,首届“潘高寿人文科技艺术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为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品牌形象的打造上,除广泛宣传“真材实料”的品质承诺外,公司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如送药到农村、与边远山区医院结成帮扶对子等,为品牌传播提供了生动的题材。

营销执行:“野狼行动”初见成效

为把品牌复兴战略落到实处,经过精心策划,潘高寿于去年底开始部署了名为“野狼行动”的掌控营销计划,以“狼群之势,狼性之猛”,在巩固广东市场的前提下面向全国大打攻坚战。

“野狼行动”包括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的实施时间是2005年上半年,目标是迅速启动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10个重点省、市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潘高寿实施了“双管齐下”的策略,即空中广告拉动与地面终端推进相结合,在这些重点省市市场,通过广告造势,“地面部队”随即构建运转流畅的终端。从已结束的第一战役来看,目标市场已全部启动,销售实现了57%的增长,其中主打产品蜜炼川贝枇杷膏的销量同比增长了88%。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9

11月14日至11月18日券商集中推荐的股票前四名为:鱼跃医疗、国轩高科、上汽集团、常山药业,这四家公司分属上海a股、深圳a股和创业板。鱼跃医疗通过收购丰富公司产品种类,促进公司扩张;国轩高科通过募集资金,扩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战略布局;上汽集团通过与奥迪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公司单车盈利能力;常山药业仿制药即将获批,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券商荐股

鱼跃医疗(002223.SZ)

有8家券商看好鱼跃医疗,属健康中国概念。公司主营业务为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器械和互联网医疗服务,研发、制造和销售医疗器械产品。11月17日公司股价收于35.00元,市盈率为50.4倍。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5.58%。公司同时2016年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4亿~5.46亿元,同比增长30%~50%。公司拟以8.6亿元收购上海中优医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62%的股份,此次收购完成后,将丰富公司的产品品类,有利于促进公司在临床耗材领域的迅速扩张。

目标价位区间:42.35-45.00元

国轩高科(002074.SZ)

有7家券商看好国轩高科,属充电桩概念。公司是一家经营输配电器产品的企业。11月17日公司股价收于34.01元,市盈率为30.1倍。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增长68.54%。公司同时公告全年经营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10.23亿~11.98亿元,同比增长75%~105%。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6亿元加码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项目,公司实控人出资12.5亿元。公司本次募投资金的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中,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的三元锂电池将占重要比重。未来三元电池的市场投入,扩大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的战略布局。

目标价位区间:43.20-57.60元

上汽集团(600104.SH)

有4家券商看好上汽集团。公司主要业务涵盖整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汽车服务贸易业务。10月3日至11月17日公司股价涨幅为7.64%,强于上证指数(6.73%)。11月17日公司股价收于23.52元,市盈率为8.2倍。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0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9%。近日,公司与奥迪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引入奥迪品牌将改变之前上汽大众豪华车型缺失的局面,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单车盈利能力。公司自主品牌方面RX5车型自7月上市以来持续热销,随着自主与合资品牌的发力,公司未来两年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目标价位区间:27.00-32.00元

医药市场的概念篇10

都知道卖药赚钱,哪个商能找到一个“好品种”简直就等于发现了金矿!于是,大大小小的医药商家满世界疯狂搜寻。

正是摸准了医药商的心态,锁定这部分疯狂的人群,专业药品“包装公司”、专业药品“招商经理”出现了……结果,很多投资者被煽动得激情膨胀。

大批大批的货物发过来了,商眼望产品简直就像看到了金山一样,抓紧扩充销售队伍,严格培训产品和营销知识,快速铺货……动作疾如闪电,唯恐耽误销售。然而在雷厉风行的终端铺货之后,厂家方面信誓旦旦的各种承诺却迟迟不见兑现!央视广告短了、地方广告支持降温了,最后干脆彻底消失。

当商因产品疗效差、库存积压严重、货品批号老化等原因要求退货返款时,厂家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你!退货简直比登天还难!打官司,谁怕谁呀!

直到此时,商方知:自己缺乏医药常识,被人牵着鼻子走进了陷阱。后悔,晚矣!

谨防医药招商四步陷阱:

第一步:粉饰产品概念包装

参与招商的药品(保健品)良莠不齐,一些普药或者保健食品为了卖个好价,想尽一切办法自我包装。

其一,产品外形包装。精致印刷外包装、做大外包装提高产品档次。货卖一张皮,看上去物有所值,其实是败絮其中,但价格却高了好几倍。

其二,产品概念包装。用新鲜概念或时尚名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或迎合消费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破解:

首先,抛开新鲜概念,直接研究产品成分的药理作用是否与其宣传的治疗机理及功效一致。

其次,看清产品执行标准、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生产厂家Gmp认证是否达标等等。如果是地方准字,就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如果是处方药,就不能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如果厂家没有通过Gmp认证,其产品恐怕也会遭到连累……

第二步:营造虚假样板市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聪明的猎手总是在距离陷阱较近的地方放一个诱饵,营造一个繁荣的样板市场。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招商方就会搬出“人家赚了多少多少”之类的话,弄得你心潮澎湃!其实,样板市场是真是假你并不清楚。

破解:

给对方的账户划款之前,一定要亲自考察样板市场。与样板市场的负责人详谈,宣传、进货、收支、回款期等每个细节。问得越细越好,分析对方的回答,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其真实程度。

第三步:凶猛广告造势

当包装、样板市场等招商前提都已经准备到位后,有条件的厂家便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或专业媒体大肆投放招商广告,大力造势:产品含高科技,市场需求巨大,发财的绝好机会云云,简直是千载难逢!

破解:

能在央视做广告,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厂家有钱。至于产品的市场和优势,还需要你做科学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第四步:权威火暴的推介会现场

招商说明会会场――人民大会堂!看看,如此权威性的会址带来了招商成功率的巨大提升。加上主持人的如簧巧舌,慷慨激昂的鼓动。到关键时刻,众多“托儿”们推倒前台,疯狂抢签权,同时还交了大笔定金!这样一来,热情被煽动起来了。短时间内,各地商的首批进货款源源不断地汇到招商方的账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