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运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2:44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1

购买推荐

目前的营销环境正在日益呈现市场“分众化”、媒体“碎片化”、受众“个性化”的趋势,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营销业者以及学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品牌营销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制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为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战参照模型。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当当网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第1章 网络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与分众传播

网络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

生活轨迹新媒体:随时随地传播

大众市场的“碎片化”

受众“碎片化”

市场“碎片化”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碎片化受众的聚合

第2章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及其模型的建构

什么是网络整合营销传播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四大特点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三大基点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聚合平台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原则

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则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则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型的建构

aiSaS消费者行为模式

基于aiSaS模式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衡量

第3章 网络媒介的投放策略

网络媒体的媒介特性

web2.0带来的互联网变革

web2.0信息传播的特点

网络媒体的价值评估

网站的分类

媒介选择策略

接触点分析

网络媒体投放的组合策略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告知端口

品牌营销传播聚合通道:搜索引擎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案例解构

可口可乐奥运火炬营销

可口可乐奥运火炬营销的媒介整合策略

可口可乐奥运火炬营销的营销传播整合平台

第4章 网络公关营销传播策略

网络公关的崛起及其功能

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络公关的崛起

网络公关在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角色与功能

网络公关的操作模式

内容营销公关

论坛营销公关

搜索引擎公关

网络病毒公关

网络事件公关

名人博客公关

网络引发的危机公关

强生婴儿卫浴用品“涉毒”事件

康师傅“水源门”事件

万科“捐款门”事件

运用网络开展网络公关

封杀王老吉的论坛公关

奇虎360VS瑞星:杀毒免费事件口水战

大堡礁“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网络公关实战指南

网络公关预警机制的建立

网络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服务于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网络公关

第5章 搜索引擎营销传播策略

受众搜索时代的搜索引擎依赖

网络进入搜索时代

网民的搜索引擎依赖

搜索引擎营销的兴起及其操作模式

基于自然搜索的Seo

付费搜索引擎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在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体系中的角色

借助搜索引擎营销重振成都旅游

北美区域经典搜索引擎营销案例

Bmw——关键字优化、根据ip地址显示搜索结果

欧洲杯——突出官方色彩,达成品牌传播和公关效果的双提升

美联航空——优化关键字选取,达成机票销量翻番增长

预防艾滋病协会的安全套关键字营销

搜索引擎优化(Seo)

优化mate元标签

优化网站URL的结构

建立对外有效的链接和导入高质量的链接

关键字的密度和出现的位置

设计良好的导航

搜索引擎营销策略(Sem)

谷歌的搜索引擎营销产品

百度的搜索引擎营销产品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体系中的搜索引擎营销

第6章 网络视频营销传播策略

网络视频营销异军突起

定向贴片

病毒视频营销

百度更懂中文

“空军一号”涂鸦

周董为G3忙

视频互动营销

BurgerKing:“听话的小鸡”小动画大受欢迎

优衣库:woRLDUniQLoCK

瑞典邮件打包指南视频

motoRazrV8视频拼图

受众参与创作视频营销

百事我创:我的广告我做主

多芬:真美运动

大牌小电影视频营销

宝马的theHire系列

雅虎搜索

策划视频营销的原则

以品牌战略为导向

以受众本位为导向

传统视频营销

网络广告视频

网络视频广告

创新型视频营销

锁定低免疫群体

核心武器——视频

传播之通路

第7章 网络游戏植入营销

网络游戏引爆的广告商机

网游植入营销方兴未艾

网络游戏的媒体特点

三类网络游戏植入广告

网游内置广告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游戏植入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游戏大唐风云与绿盛牛肉干的邂逅

“第二人生”的虚拟照进现实

魔兽世界与可口可乐的强强联合

耐克与《街头篮球》的完美联姻

LG锐比打造“舞街区”新体验

国内网络游戏植入广告面临的困境

网络游戏植入广告的实战对策

第8章 网络即时通信营销策略

im营销的兴起和发展

im营销的特点

im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即时通信(im)营销案例剖析

腾讯QQ与仁和药业开创全景式网络营销

农夫茶借QQ空间塑造品牌浪漫情怀

腾讯QQ与可口可乐在线火炬传递

公益营销经典案例:微软mSn-i'm慈善

mSn搭上“红心”签名顺风车

im营销实战指南

界定im营销目标

im营销原则

第9章 SnS与社会关系营销策略

SnS浪潮的到来

SnS营销经典案例评述

爱情公寓携手星巴克

Facebook汉堡王的牺牲品

开心网送礼物、抢车位

麦当劳人人“见面吧”

天酒店快乐7天

SnS社会关系营销的优势

SnS网站常用的营销方式

SnS营销传播策略

第10章 网络广告联盟

网络广告联盟概述

互联网广告发展现状

广告联盟的发展和分类

目前广告联盟存在的问题

广告联盟的发展趋势

广告联盟的计费方式

主要网络广告联盟

Googleadsense

百度联盟

阿里妈妈

易传媒

其他广告联盟

网络广告联盟运营实战指南

网站

广告主

广告联盟

第11章 电子商务与网络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运营与网络直销

电子商务市场前景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网络直销

基于现有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淘宝商城

淘宝网C2C发展现状

淘宝商城B2C市场开拓

淘宝商城可能面临的难题

构建专属电子商务平台——凡客诚品

关于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对ppG网络营销的模仿创新

凡客诚品成功之处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品牌制

传统品牌拓展网络新渠道的挑战

网络销售:企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B2C网络模式:品牌直销模式的网络复制

B2B2C网络模式:线下模式的网络复制

网络销售模式:传统品牌网路销售的加速器

虚拟体验一枝独秀

网络品牌建设指南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2

【关键词】iptV组播方案BRaSoLt

引言:

网络电视(iptV)依托互联网双向交互的技术优势,为人们提供了新型的收视方式,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运营商应顺应市场需求,优化iptV组播方案。

一、iptV组播优势

由于开展iptV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很高,视频直播对网络的流量和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组播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组播技术可以解决直播节目流的复制问题。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观看需求。

同时,iptV支持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在宽带占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使传输的视频达到高清DVD的收视效果。随着4K高清电视的发展,人们对收视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4K电视占有带宽的问题表示担忧。在低带宽占用的要求下,iptV不断改进技术,努力实现在低带宽下传输更高质量的视频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iptV组播方案优化途径

基于iptV的系统组成方式,为了拓展iptV各类业务,提高用户体验质量,对iptV现有的组播方式进行优化部署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在iptV业务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实际组网时如果采用动态组播路由协议,可能会存在汇聚层组播频繁重建的现象,产生较大的组播时延,引起iptV不可用。部署组播时,应尽量保证组播路由树稳定,避免因用户的离开或加入产生波动。进一步保证三层核心设备稳定,构建iptV汇聚层网络应基于路由静态组播方式。

iptV组播有两种实现方案,一种是通过利用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实现,一种是通过光线路终端(oLt)实现。

BRaS是一种新型的接入网关,它位于骨干网的边缘层,在宽带网络应用中,用户ip网数据的接入可以通过BRaS实现。在iptV组播中,组播流分发到普通核心路由器,复制分发到BRaS,BRaS担任组播控制点和组播复制点,根据会话进行组播复制。BRaS主要完成网络承载功能和控制实现功能。

BRaS是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管理用户及流量的核心设备,是实现城域网高QoS的重要保证。iptV业务中,直播视频对QoS要求较高,这就要求BRaS设备组网设计方案充分可靠。虽然VLan双透技术方案的应用有利于缓解BRaS的承载压力,在单台BRaS发生故障时由另一台BRaS承接任务,但该方案无法定位用户接入的具体BRaS设备,由此可能造成BRaS承载量不均,甚至造成H-QoS失效。VLan分离透传技术虽然可以做到灵活地将VLan分摊到不同的BRaS上,准确定位用户,但由于该方案在发生故障时,不能自动切换,需要人工干预,所以用户等待时间较长。paDo延时技术虽然可以在交换机上行单台BRaS链路发生故障时,无需局端人工干预,用户重新拨号即可接入,减轻BRaS的压力,但在用户奇偶maC不均匀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单条链路过载等情况,用户控制和定位困难。基于BRaS的应用现状,可以考虑下沉至oLt侧。

在iptV组播的实际建设中,光线路终端(oLt)是重要的局端设备。它通过网线与汇聚层交换机相连,把网络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与用户端的分光器相连,从而对用户端设备onU实现控制管理。oLt的位置设置,会直接影响宽带接入网络的模式,以及它c上层互联网的连接模式。所以oLt的位置是否应该下沉至业务密集区的基站的问题就非常重要。根据现有的运营商组网原则,oLt通常设置在综合业务接入区的业务汇聚点或者是汇聚节点。这种网络组织在建立iptV组播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覆盖距离的问题。在网络没有完成整体布局时,某部分的汇聚点或者汇聚点机房还没有选定,这样就会导致该区域无法设置oLt,需要相邻的oLt来覆盖这片区域,但如果系统最大传输距离没有达到实际光缆所需距离,则这部分的业务将无法开通。还有就是主干纤芯的占用问题。[2]

在业务密集区,pon系统的oLt的这种网络设置方式将会占用较多的主干光缆纤芯,会给该区域内的光交的端子、管孔、管道及维修设施等带来较大的负担,继而面临网络建设的瓶颈。oLt位置下沉可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oLt的位置可以下沉到业务密集区的基站、小区、CBD机房。这样可以缩短端与端系统的距离,缩短主干光缆的长度,减少管孔和管道的占有。而在实际建设中,情况较为复杂,oLt是否下沉,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而定,如城域网架构、业务发展情况等。建设中也要从节点机房的选择、主光缆容量、管道资源占有、网络安全、维护管理方案等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3

截至2007年11月,天盛推广的欧洲足球频道在北京的100万数字电视用户中只发展了不到5000名用户,用户“不买账”问题出在哪儿?众所周知,体育视频成功与否决定权在用户手上,用户间的口碑效应,可以兴旺一种商业模式,同样也可以颠覆一种模式。过早的收费,忽略了用户对于收费内容的体验,只会让用户产生抵触情绪,用户自然不会“买账”。

在天盛大举收费大旗的时候,ppLive反其道而行,延续一贯的免费策略,通过这种策略我们不难发现,ppLive此举一方面配合更为丰富的比赛内容拓宽了欧冠的观看途径,让广大球迷在有更多比赛场次选择的同时又可以自己“左右”比赛时间;另一方面凭借免费策略在博弈中赢得先机,抓住用户对内容的喜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网络视频领域的地位。

全面拓宽nBa观看途径

成立于1946年的nBa大联盟,如今已是全球最重要的运动和娱乐品牌之一。上赛季nBa曾以41种语言向215个国家及地区播出超过4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nBa的全球影响力可见一斑。然而,这仅仅是电视,如果考虑到互联网和报纸等其他载体的传播,nBa在世界篮球领域里有着十分强势的影响力。

国内nBa的转播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中央电视台从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购买赛事的集锦,到1994年通过卫星直播当年的全明星,再到2004年姚明率领休斯敦火箭队来华比赛掀起nBa的转播浪潮,最后到现阶段大家直接在网络上观看nBa的比赛直播,转播的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播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宽。如今,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了解nBa的最新动态,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已经非常普及。

随着姚、易加盟nBa赛场,nBa的赛事转播在国内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此次ppLive加入直播行列,可以分析为:首先,由于p2p直播技术对于nBa赛事直播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次,可以实现百万用户同时观看网络直播,摆脱时间、地域的限制。据了解,ppLive在此次网络直播nBa之前,就已获取了英冠、欧冠、意甲等顶级体育赛事的网络直播权。拿下nBa的网络直播权,是ppLive近期内的“最大手笔”,除此以外,ppLive还在不断完善国际体育赛事网络转播的版图。

创新营销模式颠覆传统

2008年是万众瞩目的体育大年,各项赛事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8月8日至24日,北京奥运会将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将成为现实,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在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争夺中一决高下;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也将迎来四年一次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另外,常规赛事nBa、欧洲冠军杯、欧洲五大联赛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广大球迷可大饱眼福。

这些盛大赛事不仅给运动员带来了广阔的舞台,还为诸多期望通过这些赛事实现更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提供展示的舞台。在媒体变革的大环境下,体育热也加剧了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如何探求一条独特的体育营销道路?如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新老媒体都在积极地思考着,希望在营销服务方面有所突破,从而赢得更多企业的青睐。

ppLive此次拿下nBa的网络直播权在为广大球迷带来免费体育盛宴的同时,也为希望搭载体育赛事扩大影响力的企业提供了营销平台。一方面通过优质体育赛事的引进,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流畅、丰富的视频资源,从而吸引庞大的用户群体,增强用户对于ppLive的“依赖”,在用户间获得口碑,实现自身的品牌营销;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优势,如投放更加精确、互动性更强、受众群体庞大等,为诸多企业提供全套有效的整合营销方案,实现广大企业的营销目标。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4

[关键词]新媒体产业;营销;案例

新媒体产业,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化了的新媒体。我们对于“新媒体产业”的定义是建立在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的。因此,就内涵来说,新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依托,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为主要载体,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媒体产业的外延定义涵盖很广。新型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兴起促进了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如何营销创造价值成为新媒体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融媒体时代,诸多新媒体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产业营销,这其中不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虽然有些营销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却在新媒体产业营销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网红遍地开花商业探索模式多样

随着自媒体的盛行,一个群体迅速崛起,并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热议,这个群体就是“网红”,虽然网民对网红这个群体评价褒贬不一,但网红确实成为一种现象,并带来收益,与网红息息相关的就是网红经济。

在众多网红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的营销不得不提papi酱,与papi酱相关的经济词汇就是2200万。罗振宇作为papi酱的投资人,将一个papi酱广告招标的沟通会的门票定到8000元,这让听者震惊,看者咋舌。几乎所有的人就已经意识到,罗振宇已从“网红”这一身份成功转型为“商人”。任谁在招标前都没想到最终的价格是2200万,papi酱拍卖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网红,开始各式各样的营销。目前看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领域里,也有一些网红吸引了眼球,但是还无人能与papi酱相媲美,看来想涌入网红市场需谨慎,毕竟这种成功难以复制。

二、网络直播明星效应狂圈粉

如果说papi酱成为网红是草根的成功营销典范,那么视频直播平台着实火了不少人。网红们凭借在手机上视频直播吃饭、聊天,就能月入数万甚至百万,真是羡煞旁人。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直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具有稳定性。相比较而言,明星们偶尔来一次直播,可是瞬间轰动。前段时间刘涛入驻映客直播,开启了“刘涛的娱乐日记”,这一事件不但震惊了整个娱乐圈,可以说震惊了话题榜。这是一线当红明星最先开通网络直播的案例,刘涛这次网络直播创造了同时在线人数17万,开场5分钟甚至造成直播平台瘫痪,最终刘涛首次触电网上直播创造了总收看人数71万的纪录。在刘涛和网友互动的过程中,网友有送房子、汽车等道具的,这些道具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看着道具在屏幕上飞,网友大呼这飞的都是人民币,明星就是明星啊。脱口秀主持人金星在自己的节目《金星秀》的一期节目开播前也效仿刘涛来了一次网络直播,和w友互动,并对这种明星效应展开话题讨论。和刘涛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蒋劲夫,今年一月,他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开启了直播模式,边跑步边自拍边与网友对话交流。短短十几分钟,就引来900万网友在线围观,50万人点赞。

网络直播明星分分钟圈粉,给使劲浑身解数的网红们以沉重打击。网络直播到底有多大魅力,以映客为例,据相关人士透露,映客直播目前的下载量达6000万以上,日活跃用户超过800万。

三、创新营销模式新媒体产业链逐步健全

还有一些成功的新媒体营销案例,比如春晚微信摇红包,为了凑足“五福”,网民们可是费了不少周折。还有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aSL冰桶挑战,各路明星、各种综艺无不加入,被称为是病毒式的迅速发酵,疯狂的转发让冰桶挑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高居不下的网络,据悉这个活动在短短一个月内集得了2.57亿元的捐款。

不论是papi酱、财经女主播、还是明星主播,推广载体就是视频及直播平台,随着互联网一次又一次革新,移动直播正成为新时代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和超级入口。

这种“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个人品牌―>ip运作―>社群运营”的运营模式,其实是新媒体产业链的一个集中体现,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这个完整产业链缺一不可的要素,每一个环节都为最终的成功营销奠定了基础。

安信证券称,随着资本市场对“网红”、视频直播和移动直播的关注热情高涨,更多社会资本和创业公司都冲进直播市场,视频直播市场进入爆发期。包括FacebookCeo扎克伯格都表示,“网络直播这件事从来没有令人这么兴奋”。

有人说,可以遇见的未来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网红会选择网络直播这条路包括腾讯、乐视、今日头条在内的各大平台,无不在今年把网络直播作为战略级的发展项目。可见,在新媒体产业时代,成功的营销是能够让资源变现的法宝,只有广开思路,搭上融媒体的快车道,才能在纷繁的网络传播中收获不菲的一桶金。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络媒体20年(1994――2014)》,闵大红著,2016年3月第一版,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2]《新媒体产业论》宫承波翁立伟著,2010年12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5

【关键词】iptV;承载网;接入网;组播;QoS

1.iptV业务对承载网的要求

当前的iptV应用主要提供四类业务:直播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基于机顶盒的传统宽带业务(因特网浏览业务和游戏业务)。这些业务对实时性要求很强,为了保证iptV的收看质量与目前的有线电视网收看质量相当,iptV承载网要求能在带宽、频道切换时延、网络QoS等方面提供保证。

(1)网络带宽要求

国内iptV视频编码倾向于使用H.264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在此编码技术下,iptV业务必须满足的网络带宽要求是:用户下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2mbps,用户上行网络带宽至少应达到384Kbps(可视电话速率)。

(2)频道切换时延要求

因有线电视网的频道切换非常快,iptV也应尽量减少端到端之间的时延,根据iptV用户调查,用户可接受1s的tV频道切换时间以及10s以下VoD的切换时间。

(3)网络服务质量(QoS)要求

丢包、抖动、延时等都会严重影响iptV的收看质量。为保障iptV业务的服务质量,iptV典型业务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要求如表1所示;

(4)可控组播技术要求

为了降低视频业务对核心网络、汇聚网络的带宽需求,iptV直播业务需要网络提供组播业务支持。在iptV网络部署时,从最大化节省接入网带宽角度哭率,对组播复制点选择至少要求DSLam设备支持ip组播技术,且末端设备要求支持iGmpSnooping等功能。

2.宽带承载网的现状

目前,宽带ip承载网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现有城域网L2、L3交换机、BaS、路由器组播能力参差不齐,虽然近几年ip网络不断优化升级,但仍无法全程全网支持组播。目前采用的单播方式也可提供直播电视服务,但随着用户迅速发展,视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均会不堪重负,网络设备扩容跟不上,导致网络拥塞、服务质量下降。

(2)在全网开展iptV业务势必造成网络带宽的消耗急剧增加,而现有的城域网,特别是接入层的网络结构、业务能力、QoS保证、认证方式、设备性能等都是基于普通internet上网业务设计的,无法满足多媒体业务的大规模开展。

(3)用户的平均带宽不足,现有承载网结构无法支撑大规模运营要求,只能在局部开展实验或者开展零星的点播业务,网络需要进行优化改造。

3.iptV视频服务承载网络建设

iptV视频服务承载网络即iptV传送网络,负责将源端网络的的iptV业务内容经过传送网络送达接入网络,并由接入网络完成到用户的传送和控制。由于现有的宽带城域网主要承担internet接入以及其他单播类业务的承载,在此基础上建设“专用”iptV业务传送网主要有两种模型:融合组网模式和独立组网模式。

(1)融合组网模式

在融合组网模式的组网情况下,iptV传送网络与internet接入网络重合,无分界点,承载所有单播类iptV业务以及组播类iptV业务,在现有城域网中建设视频分发网络CDn,由CDn将iptV节目内容(点播类、直播类)预分发到边缘流媒体服务器,再送抵到接入网的BaS和DSLam。iptV业务和普通互联网业务都由原有宽带网络承载。这种方案适用于iptV业务开展初期,不需要做大的改造,投资成本较小,且能够快速开展iptV业务。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2)独立组网模式

在独立组网模式的组网情况下,将iptV传送网络与internet接入网络物理上分开,iptV业务使用新建的iptV传送网单独传送,两种业务在BaS或者汇聚交换机上融合。

将internet接入网络与iptV业务传送网络分开,有助于保证iptV业务的服务质量,解决原有internet网络承载iptV业务带来的诸多问题:带宽不足、缺乏组播支持、缺乏QoS保证、处理能力不足等。对iptV业务单独组建传送网,便于网络规划和建设,该iptV业务网实现网络的无阻塞设计,根据流量规划合理布置带宽,通过mpLS/Vpn建立逻辑隔离的业务承载网络,通过DS-te为iptV流量建立有带宽保证的通道,并进行流量优化,基于DiffServ模型进行流量分类、流量调度和流量管理。Vpn技术保证了iptV承载网与其他业务承载网隔离,保证网络安全,而且作为承载网发展演进的趋势网络,实现专网一网多平面,一个物理网络变为不同逻辑网络承载不同的业务。其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

独立组网方案可以基于多种设备提供不同的组网方案,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际的规模选择路由器、交换机、mStp等设备实现最合适的组网方案。

(3)组网对比

融合组网模式适用于iptV业务开展初期,iptV用户较少,充分利用现网设备条件,对现网不需要做大的改造,投资成本较小,且能够快速开展iptV业务,无法克服现网承载iptV业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带宽不足、缺乏组播支持、缺乏QoS保证、处理能力不足等;

独立组网模式适用于iptV二期改造阶段,iptV用户大规模放号,现有的承载网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以及相应的设备性能、功能的逐步完善,在iptV的管理运营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网络具备承载多种业务的能力,具备完善QoS保障能力、组播支持能力、流量工程、mpLS/Vpn等,向专网一网多平面的方向演进。

4.结语

iptV是电信业务、internet网络和电视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也是三网合一的切入点。对于承载网多业务的宽带ip网络,iptV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提供原有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强的控制能力以及更高的传输性和稳定性。当然,业务还初步发展阶段,在承载网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是提供的应用需求对宽带网络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芳.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实现和应用[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十四届新技术论坛.

[2]黄孝建,陶蒙华.iptV关键技术详解[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07.

[3]卢管明.移动流媒体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2.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6

目前,中国电信有关方面正在与终端厂商联合开发pC(个人电脑)之外的“电视机+ip机顶盒”iptV的接入技术。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与中国网通的“天天在线”虽然在体制、经营思路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在向着运营iptV内容的目标挺进,“天天在线”已经明确提出了iptV的发展定位。

所谓iptV,是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的英文缩写,其意是互联网协议电视,简称网络电视。

iptV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日益与消费家电产品密切结合的产物,是各类数字信息内容依托宽带平台共同发展的结果。如今,iptV正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风采,它将成为又一个最极具前景的全球性产业。

iptV的传输方式及其特点

iptV是数字电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数字技术于一体,利用web技术通过宽带ip网络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互动式数字媒体的一种信息服务业务。支撑其运行的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多媒体内容平台、宽带网络平台和数字电视平台),就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而言,iptV已经不存在底层的技术障碍。

1、iptV的传输方式

iptV是利用流媒体技术进行传输的,从系统前端到用户终端,其流媒体视频流有广播和点播两种传输方式。

(1)广播传输方式对用户来讲是单向的,具有被动性,用户对内容选择的余地只限于所提供的频道,是非交互型。

(2)点播传输方式对用户来讲是双向的,可以实现个性化,接收的内容和时间取决于用户喜好,是实时交互型。

2、两种传输方式的视频流在ip网上传送又属于不同的技术范畴

就iptV视频流传输的有效性来讲,点播方式要比广播方式技术复杂得多,实现的难度也较大,两种传输方式的视频流在ip网上的传送又属于不同的技术范畴。

(1)广播方式的视频流要求ip网络具有“组播”技术功能,这有点类似有线数字电视的传输,所不同的是iptV属流式媒体技术播放/接收,这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直接播放/接收在传输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2)点播方式的视频流要求ip网络能有效地实现视频流的“推送”技术,将流式视频流“推送”到用户的接入网中。

若想实现iptV的“组播”/“推送”技术,就必须在宽带网络的边缘建立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如图1中的tptV网点链接服务器和边缘媒体服务器1~n),才能把直播电视、按需视频(如VoD等)、个人录像等服务项目“组播”/“推送”给用户,保证用户在家中可以通过“电视机+ip机顶盒”或“pC+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以遥控器为输入设备,从宽带ip网上接收iptV系统服务平台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2、iptV的特点

iptV最大的特点是使电视图像业务在高速互联网上的应用成为现实,即iptV给宽带业务注入了电视服务内容。iptV可以充分利用宽带资源,用宽带平台整合有线电视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多媒体信息服务的选择。

(1)频道多且真正实现了互动

首先,iptV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和正在兴起的数字电视。因为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都具有频分、定时、单向广播等特点。尽管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这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并没有触及到媒体内容的传输方式。iptV侧重于网络,数字电视侧重于电视,前者的最终目标是以电视为终端,用宽带网络将家庭和因特网联在一起,提供互动性的内容。后者则是将现有的电视节目数字化,通过CatV的HFC(HybridFiber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将HDtV(HighDefinitiontelevision:高清晰度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中。两者在频道资源方面也有不同:CatV的HFC系统传输不过近100个频道(550mHz系统传送HDtV),仍然是传统电视的广播模式,不能实现点播服务。iptV不但在理论上可以承载无限的频道数量,而且还提供类似网页的互动,使用户可以互动点播自己喜欢的内容,从而拥有更灵活的消费模式。

其次,iptV又不同于数据广播。数据广播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菜单供用户挑选,以实现用户与播控中心的简单互动,但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种交互式服务。

再次,iptV技术体系简单,业务的开展主要基于宽带ip网络,ip网络的先天特性是点对点,即交互。不但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也实现了用户与相关Si(Serviceinformation:业务信息)的真正互动。

(2)信息丰富、技术成熟

iptV的技术发展和业务应用,都借助并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撑这两大优势,其信息来源面广量大,异常丰富;技术、标准更早已日渐成熟,实现成本很低。

(3)潜在用户数量大

目前,我国电信行业宽带用户数达数千万,其中aDSL用户占据了宽带市场的80%,已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这表明借助宽带接入,特别是aDSL技术的升级改造,iptV业务将有拥有巨大的潜在用户群。

(4)节省了网络带宽

mpeG-4、H.264、wmV9等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H.264的应用,使iptV技术的视频编码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迅速提升了现有带宽条件下的视频质量,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宽。

(5)将广电业、电信业和计算机业三个领域融合在一起

iptV系统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eG-4、H.264、wmV9等视频技术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用户终端可以是“电视机+ip机顶盒”,也可以是“pC+aDSL”。

由于iptV的技术传输遵循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这就决定了iptV能够非常容易地将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已有效地将广电业、电信业和计算机业三个领域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iptV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全球iptV的应用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初,人类就开始着手研究iptV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直到1999年英国Videonetworks公司首先推出iptV业务后(首选的业务是直播电视和点播电视),市场的需要使得美国SBC、加拿大mtS(曼尼托巴电信)、我国香港pCCw(电讯盈科)等电信运营商分别在2001、2002、2003年进入iptV服务市场。

目前,国外iptV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多种多样的增值业务,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名为triple-play(三组播送)的捆绑服务模式(即将语音、高速互联网接入和互动电视捆绑在一起),不仅满足了用户对话音业务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高端业务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用户能够享受到triple-play业务带来的资费优惠。

从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iptV业务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亚太部分国家及地区,大部分都采用高速DSL或FttB(FibertotheBuilding:光纤到大楼)传输技术,为用户提供iptV业务。到2004年底,全球已有数十家电信运营商进入了iptV服务市场,用户数已超过100万户。其中用户数最多的是意大利的Fastweb和我国香港的pCCw公司。

1、北美

北美加拿大的mtS和Sasktel(萨斯喀萨温电信)公司已经在VDSL(VeryhighbitrateDigitalSubscriberLine:超高速数字用户线)和aDSL网络中开通了iptV业务。加拿大telus和贝尔电信也计划在2005年进入这一市场。从2004年9月统计的用户发展情况看,加拿大电信运营商的iptV用户数为5万多,占全部电视用户总数的2%左右。预计到2006年底,将达到25万用户,其市场份额将稳步提高,将占到17%。

2、美国

2001年初美国SBC和Quest两家大型电信公司都选择了以转售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形式来提供iptV业务。2002年又积极地在本地开展DSL网络和光纤网络上的iptV业务,美国众多独立的本地运营商也随之紧紧跟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电话公司都在致力开发iptV服务。美国最大的本地电话服务提供商Verizon通信公司透露,到2005年年底,它将向超过300万户的美国家庭提供iptV服务。

3、欧洲

欧洲的许多电信运营商对iptV业务的态度很积极,特别是意大利Fastweb公司,在iptV业务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截至2004年6月,该公司的41.7万宽带用户中,有15万为iptV用户。自从推出电视服务后,该公司的年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是指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值猛然上升到911欧元,居行业之首,同时也改变了许多运营商原先的观望态度。

法国电信的态度最为积极,先后在里昂、巴黎开通iptV业务。英国HomeChoice等公司也提供了iptV服务。比利时、荷兰、奥地利和挪威电信都在进行iptV的商用实验。

4、我国iptV的发展情况

我国iptV服务市场的情况与国外并不完全相同,国营电信业与广电业在强力的监管因素下,维持着长久的和平局面。电信运营商进入与开拓iptV服务市场的步伐相对谨慎,而且态度比较温和,采取了与广电广泛合作的模式。

(1)广电方面

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传统的电视节目提供商一直都在尝试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2005年元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出资创办的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视网络”)向新闻界整体公布了其iptV业务模型和发展战略,使iptV这一崭新行业终于在我国正式浮出水面。

通过“中视网络”的iptV平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将实现所持有的各类电视节目内容的采集、编辑、制作、编排、审查、测试、存储、分发、等管理流程,并实现用户的管理、认证、授权、计费等功能。

目前,“中视网络”的iptV节目已经在北京、上海和江苏三地部分地区落地,收费方式是与北京通信aDSL宽带用户实行“捆绑收费”;而今年下半年还将通过与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合作,实现在上海、江苏、广东部分地区落地,目前上海、江苏等部分地区的收费服务已经推出。在利益方面,“中视网络”与北京通信、上海电信等运营商通过比例进行分成。

辽宁、广东、云南等省的广电部门在这方面的行动并不慢,它们的iptV业务推广多数是采用同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进行。

虽然iptV的前景被广泛地看好,但是在具体的运营方面,仍存在节目源等关键瓶颈。目前“中视网络”有6000~7000小时的节目(包括体育节目、影视剧在内),而且还正在以每天50小时的速度更新,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2)电信方面

尽管电信运营商认为iptV适合未来发展的需求,并纷纷开始部署这一业务,但目前所为并非为利,而是为了“圈地”。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缺乏足够的开展iptV的运营经验,运营市场尚未成熟,用户市场仍需要培育,并且这一业务形式还受到来自传统的CatV的竞争,因此总的来说,iptV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对iptV前景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内容提供商同运营商的合作方面。目前,iptV的推进链条上存在着多个环节,有节目提供和推广商(如:中视网络),还有宽带运营商(如: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合作的双方分别来自广电、电信两个背景相差非常大的领域,虽然合作意向强烈,但是各自的利益需求存在明显的分化。

日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盛大网络等内容提供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宽带市场。大连网通、宜春网通、四川电信、上海电信以及上海移动等运营商都开始小规模、试验性地的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进行合作,如今已经能够开始提供BtV(广播电视)、ppV(付费频道)、VoD(视频点播)和nVoD(准视频点播)业务。这些业务开展以来广受欢迎,每月都能吸引数千新增用户。

iptV的运营发展阶段

推广iptV和推广其它有极强生命力的技术一样,既需要该技术本身的产业化,也需要有效的推广运营模式,这个过程需要掌握节奏。根据国外电信运营商推广iptV的情况看,iptV的运营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渗透)阶段,具体的定位是iptV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小于5%。这是iptV业务经受考验的一个阶段,此阶段对iptV运营商来讲,压力较大,主要任务是如何将原来的宽带消费的用户引向iptV消费,提高用户对iptV业务的认知度(如进行大量的概念引入、技术定型以及市场培育、宣传发动等)。

第二阶段―――可盈利阶段。具体的定位是iptV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在5%~10%之间,此阶段的iptV运营商必须迅速对网络进一步优化,快速形成可盈利的业务模式,以扩大业务范围,适应市场的需要。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具体的定位是iptV用户数突破宽带用户总数的10%以上,此阶段的iptV业务已经有了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借鉴,处于大发展阶段。

另外,iptV的终端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推广,内容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这一业务的发展,在内容上,如果能够有序地进行组织,内容建设也会从粗放经营转变为细化经营。因为用户对画面的要求更加细致,从而使iptV对宽带的要求更高,所以就需要更先进的传输设备及技术支撑。

目前,全球(包括我国)iptV市场尚处于初始(渗透)阶段。国际咨询公司norson认为,这个阶段将持续到2006年,从2007年开始,随着用户的逐渐成熟、应用的日益丰富以及运营商市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iptV业务将出现高速的增长。理由是: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需要建设或升级视频业务系统、ip/atm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和家庭网络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iptV的发展必然给设备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眼下华为、中兴通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Ut斯达康、思科、港湾、朗讯等企业都在积极推广自己的iptV解决方案。

iptV的视频编解码技术

目前iptV的主要技术包括:视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管理、CDn、组播、电子节目单和中间件等,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不断地发展更新之中。而视频编解码技术是iptV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目前适用于iptV的视频编码技术标准有mpeG-4、H.264和wmV9等几种,其特点各不相同。

1、mpeG-4

mpeG-4由mpeG制订,于2000年经itU和iSo批准为国际视频压缩标准。在数字电视技术中,mpeG-4是mpeG系列中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在iptV中应用的是mpeG-4part2(mpeG-4的第二部分),其特点如下:

(1)mpeG-4是集合并支持不同性质的对象和不同来源的素材(如:自然视频、图形、文字等)用于不同应用(如:internet、视觉编辑、消费视频、专业视频、2D/3D计算机图形、移动通信等)的、考虑了各类网络性能很大差异性的、允许多媒体信息"通用接入"的、第一个使用户视听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再只是观看,而是允许用户加入其中的交互观看)的动态图像标准。

(2)mpeG-4在较低的数据率下,还有着相当高的视频图像质量,提供了比mpeG-1和mpeG-2编码更好更强的“算法”,实现了低比特率下的多媒体交互应用中“aV对象”的综合。

(3)mpeG-4与mpeG-1和mpeG-2相比之下在三个方面更具有优势:

第一,由于在一开始mpeG-4就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来研究制定,所以在支持交互应用的同时,能与原格式(如:JpeG、mpeG-1、mpeG-2、H.261和H.263)反向兼容,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第二,mpeG-4算法压缩出的数据量仅为mpeG-2的十一分之一,比其它数字视频编码技术提供的压缩比更高。

第三,更重要的是,mpeG-4在提供高压缩比的同时,数据损失很小。如:利用目前较先进的计算机,在FlaskmpeG程序下,选择每秒110kB的数据率,近1∶1的实时播放,将mpeG-2转换成mpeG-4格式后的图像质量非常出色。

mpeG-4除了具备惊人的数据压缩比之外,还兼具一些新特点,如:适合游戏机使用的交互式访问以及适合无线网络传输的可调式视频访问。如今,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许许多多的高清晰数字电影,它们的压缩格式一般为mpeG-4的Simpleprofile(简易版)或advancedSimpleprofile(高级简易版),再配上mp3(mpeG-1的音频压缩方式)的音效,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因此,mpeG-4的快速兴起应该归功于电脑爱好者,他们以mpeG-4的视频压缩方式配上mp3,所生成的视频的图像质量接近DVD,声音质量接近CD,而且还有着更高的压缩比,因而迅速在多媒体领域掀起狂澜。

(4)mpeG-4复杂而昂贵的技术授权以及其标准兼容性问题至今依然是iptV发展中的心头大患。

目前mpeG-4标准派生出的各种规格(如DivX、XviD等),分别代表着不同商业集团和一些支持免费共享资源的技术团体各自的利益。标准山头的林立导致各种mpeG-4规格的兼容性很差,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的用户能够下载各种规格的mpeG-4编解码器,而普通用户很可能面临下载的视频不能观看,或是拍摄的视频不能分享等问题。

2002年初,mpeG-La(一家代表18家电子消费品公司的许可证组织,其对mpeG-4拥有多项专利权)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每个使用mpeG-4编解码器的电子产品将收取专利授权费25美分,每年每项授权收费以100万美元封顶。”

压缩技术虽不是一项新技术,但是它早与人们的网络生活息息相关。如此昂贵的收费标准不仅让生产厂商望而却步,同时也间接提高了相关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的价格。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业内都认为mpeG-4是mpeG-2理所当然的继承者,并预料其在未来将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然而,H.264的横空出世,对mpeG-4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专家预测,视频压缩领域很可能跨越mpeG-4时代,而由mpeG-2直接跨入H.264时代。目前很多厂商都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不知道该试图从基于mpeG-4的新产品盈利,还是直接升级到H.264以应对未来的竞争压力。有些厂商选择“抛弃mpeG-4”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如2004年3月底,日本最大的六家电视广播公司决定采纳H.264标准,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数字电视广播等。

2、H.264

H.264是2003年7月经itU批准通过的国际视频压缩标准。它由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联合视频组JVt开发,既是itU-t的H.264;也是iSo/ieC的mpeG-4part10(mpeG-4的第十部分);同时还是一些行业协会所称的mpeG-4aVC标准,其特点如下:

(1)H.264最大的特点或最具价值的部分无疑是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mpeG-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总体节省码率在50%以上。因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在mpeG-2需要6mbps的传输速率匹配时,H.264只需要1mbps~2mbps的传输速率。H.264将是mpeG-4的强有力竞争者,更有专家认为,H.264是mpeG-4以及wmV9的掘墓人。

(2)H.264“算法”的复杂程度比mpeG-2高出两倍以上,因此不断提高的硬件处理能力和不断优化的软件算法是H.264得以风行的生存基础。展望其未来,H.264最有可能成为iptV和流媒体业务的主流格式标准。虽然不同媒体格式发展的前景并不相同,但面对纷杂的网络,H.264兼容全格式还是非常必要的。

(3)由于iptV在国内刚刚启动,大多数厂商对于iptV还在跟踪研究之中,因此真正能够提出规模应用iptV解决方案的厂商并不多,基于全格式的应用方案就更为少见。

但是,从用户角度讲,方便易用、安全可靠、大屏幕、高清晰是其对iptV的要求,因此“电视+ip机顶盒”的方式将是iptV的发展主流,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CatV。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增加,HDtV节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用户的需求也势必水涨船高,采用高清晰的媒体格式是用户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

其实,要不是H.264出来搅局,整个消费电子领域都将是mpeG-4的天下。3、wmV9

wmV9是微软开发的视频压缩技术系列中最新版本的独有标准,由于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中大力支持wmV系列版本,从而使wmV9在pC领域的桌面系统中得以迅速普及。在性能上,wmV9的数据压缩率与H.264一样,实验数据表明,同样是2小时的HDtV节目,如果使用mpeG-2最多只能压缩至30GB;而使用H.264、wmV9这样的高压缩率编码器,在画质丝毫不降的前提下都可压缩到15GB以下。两者的应用领域也极其相似,因此在新一代主流视频编码标准霸主地位的争夺之中,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下一代光盘规格"HD-DVD"和微波数字广播电视等领域。

wmV9的优势不仅在于微软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具有推出时间更早、实际应用更广这两大先发制人的优势。相比而言,H.264的商用化进程落后一些,不过由于H.264是国际标准,因而得到更多厂商的支持。很多专家认为,采用wmV9的商业风险大大高于H.264,毕竟wmV9只是一家垄断性的企业的私有专利。

目前,美国娱乐界和电影界对微软存有戒心,担心其一旦站稳脚跟,将大幅提高专利授权费,其它厂商也同样担心微软会以此形成垄断局势。微软要想打消大家的担心,唯有公开wmV9技术,将其所有权共享出来。可问题是,微软真的能舍得放弃吗?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引下,H.264的旗下出现了人气越来越旺的趋势。

4、iptV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谁主沉浮

从目前全球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看,H.264很可能将纵向战胜mpeG-4,横向击败wmV9,从而主导未来的视频压缩标准。在技术上,H.264加强了对多种信道的适应能力,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对于误码和丢包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而同样适合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由于H.264可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传输场合和不同存储媒介的需要,因而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H.264要实现成功的商业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兼容性和专利费的两大问题是横亘在H.264面前的最大阻碍。假如这两大问题处理不慎,H.264的命运就会像mpeG-4一样,迟早将被洗牌出局。

mpeG-4没能快速形成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专利使用分类和收费规则太复杂,而即将出台的H.264专利授权方案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业界一直有传言称,开发者将免费提供H.264的Baselineprofile(基本规范),但一直未得到证实。由于厂商要求降低授权费的呼声很高,预计H.264的专利收费要比mpeG-2和mpeG-4低很多,这对国内外厂商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iptV解决方案及技术平台

H.264允许流媒体在更低的带宽上传输,涵盖了从电话应用到高端广播和存储应用的各种类型;其较强的容错能力,在质量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质量。这些无可比拟的性能优势,使其在iptV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iptV的解决方案体系结构

图1是目前比较典型的iptV解决方案及体系结构方框图,是一种基于H.264标准端到端方案,使得运营商可以迅速搭建整个iptV系统,在有限的带宽下实现最好的视觉效果,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特别是其iptV机顶盒采用CpU+DSp架构,在性能价格比、易用性和扩展性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

(1)iptV节目制作中心部分

编码系统:基于H.264的编码器,可以嵌入多种编辑转码软件,实现制作和转码。

节目生产管理:对节目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保证节目制作的质量。同时进行版权管理,实现与内容提供商的合同管理。

实时直播系统:支持H.264节目的实时压缩。

(2)iptV运营中心

网点链接服务器:将制作完成的节目(包括节目内容、节目信息相关图片)分别传送到节目管理系统和流媒体服务器,同时支持运营节点将视频流分发到边缘流媒体服务器。

iptV接入门户(流媒体服务器插件):完成iptV机顶盒的访问认证,为iptV机顶盒提供检索节目内容和访问媒体内容链接的支持,同时完成计费数据的采集等功能。

(3)运营支撑系统

iptV节目管理:对直播和点播的节目进行管理,同时对节目的配置、播放服务器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控管理。

iptV计费系统:对用户进行管理,对采集的计费数据进行转换和商务逻辑的处理,完成出帐,并根据帐单计算与内容提供商的结算信息。

(4)用户部分

iptV机顶盒:iptV的用户终端,用户可以通过iptV机顶盒浏览频道的epG(电子节目指南),点播基于H.264的视频节目,收看直播电视频道节目。高档的iptV机顶盒还支持下载(可容纳200~1000小时的DVD质量的数字节目)后再播放。

2、iptV技术播出平台网络结构方案

图2是由北京传视数码开发的基于H.264技术平台iptV解决方案,该方案于2004年11月底在美国(麒麟电视台)开播,在650kbps左右的视频流下的图像质量可以与传统DVD媲美。

方案使利用低成本的互联网传输方式成为可能,同时避开了传统的卫视网络之间、CatV网络之间、卫星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各国电视网络之间电视信号不能自由"越界传输"的政策障碍和各网络之间电视信号互相转播的协议限制。

此方案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音视频节目为内容,为宽带用户在电视上收看多个频道电视节目为业务。频道的组成可以是实时采集播出的直播频道,也可以是各具特色的自组频道。

方案支持直播频道,通过对外来的视频源的实时采集、录制并实时向所有用户进行直播来实现;同时支持自组频道,这种频道的实现方式是对已录制的节目进行转码和制作,并在相应的时段向用户播出;对已播出的节目,用户还可通过点播方式收看节目。目前提供数百部电影、电视剧和其它专题节目的点播,并实现了对多个电视节目频道和其它视频节目的实时直播--LiveCast(多频道节目直播)。目前已进行6个频道的节目直播,其收费模式为按次付费。

结语

iptV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业务模式:在线娱乐、图像业务是宽带网很重要的业务。国内这方面的内容是严重不足的,但随着iptV市场的成长,运营商所提供的应用将更加丰富多彩。用户通过电视即可获得电视购物、游戏等增值服务以及语音、即时消息、电视短信等通信类的服务。

综观全球,iptV在我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诞生一大批专业从事内容开发、制作和传播的企业(而不能只依靠广电),而且需要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产业链中的领导者,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都有利可图,以鼓励他们开发出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来。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7

目前方正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控股集团,形成it、医疗医药、地产、金融这四大产业版块,没有主辅业之分。随着各大板块盈利能力的迅猛发展,方正集团雄心勃勃地在商业版图上描绘着四大板块的巨大发展空间。在整体品牌战略上,方正集团2010年强势打造旗下第一个子品牌――方正it,推出了一系列温情电视广告,迅速在大众心目中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方正it综合服务商的形象。然而方正不仅希望消费者记住温情的方正it,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方正it是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橙色方正。所以趁热打铁,在年底借助大事件,有效强化电视广告所带来的品牌知名度,并将品牌知名度转化为一种时尚文化,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烙下橙色的印记,是方正集团品牌部需要的华丽收官。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皆顺势而为。方正it的营销如何借势形成文化潮,以形成四两拨千斤的品牌势能?这个时候,盛况空前的亚运会即将在羊城广州隆重举行,20年后重新回到中国的亚运会,显然有着巨大的本土影响力。按照常规思维模式,品牌主往往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斥重金进行项目赞助,这种狂扔豪掷的阔绰型体育营销模式在早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传播精细化的深入发展,体育赞助不仅投入大、风险高,而且缺乏创意,营销效果呈全面下降之势。传统的赛事赞助不是方正it所需要的营销。

面对亚运的良机,方正it如何才能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较高的投放性价比、独到的消费者洞察、耳目一新的创意表现、科学优化的媒介渠道来实现品牌营销的完美收官呢?

案例创意:深度契合掀起橙色营销风暴

显而易见,要以最小的投放实现营销价值最大化,必须深入研究方正it与亚运会从“形”到“神”的契合点,让亚运会真正给力品牌传播。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橙色的方正it喷薄出一个绝妙的营销灵感:色彩营销!方正it的logo和亚运会会标都为橙色,这种“形似”容易使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在关注亚运会时产生方正it的品牌关联,以强烈的差异化色彩识别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鲜明的品牌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橙色寓意着方正it和亚运会共同的精神内涵:激情、活力、成功……方正it可以为亚运打造一个橙色的传播平台。

媒介选择:联姻中国第一视频网站的甜蜜内幕

确定以橙色为核心传播诉求的色彩营销策略以后,方正it必须要选择一个有经验、有实力、重策划、强执行的媒体进行合作。此时,全球首家上市的视频网站酷6网,进入了方正it的视线。在历届重大赛事时的大手笔,早已使酷6在业界形成巨大影响和良好口碑,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营销中,酷6网一度引爆网民浏览狂潮,pV、VV等指标皆位居行业第一。这些辉煌的履历,坚定了方正it选择酷6网共同打造橙色亚运报道平台的信心。

事实上,酷6网在本次营销活动中的表现也确实不负众望,成功吸引了全行业的目光。

了解到方正it的品牌传播策略和营销思路以后,酷6网用亚运报道平台对方正it的橙色营销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支持,制定了深入品牌内核的融入式营销方案,颠覆了以贴片、冠名为主打的传统视频营销模式,开创了视频营销的新领域。为配合方式的橙色营销战略,酷6网与南方报业集团成立新闻中心,成为除赞助商网易以外在亚运会现场取得新闻报道权的唯一一家网站,成功邀请到以首金得主袁晓超为首的67名亚运冠军,还邀请到郎平、陈维亚、章子怡、历史上亚运第一金得主苏之渤、跳水皇后高敏等娱乐圈体育圈的明星人物,为亚运报道造势,同时,酷6网还为网友呈现了开幕式,闭幕式及多场赛事的网络视频直播。

依靠强大的赛事直播和点播资源以及丰富的体育报道与营销经验,酷6网为广州亚运会特别打造了主题为:“亚运,橙了!”的主题报道活动。

酷6网总编辑陈峰表示:“媒体化运营是酷6网一贯坚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媒体化的框架下发挥网络视频的优势,为网民提供体育娱乐的网络视频平台,也为广告主在网络视频体育营销领域做积极有意义的探索。”正是本着这一理念,酷6网推出的“亚运,橙了!”主题报道活动,深度契合了方正it品牌传播需求,为方正it品牌的塑造贡献了一次激情创新的色彩营销。

案例执行:橙色悬念下的凶猛营销攻势

方正it与酷6网打造的橙色营销特别之处还在于,本次亚运报道活动是由一系列悬念广告开启的。

亚运开幕前夕,“橙不橙”系列悬念广告上线。“我去月球橙不橙”,“国足给力橙不橙”,“11月12日上酷6网橙不橙?”。这组广告文案短小活泼,内容紧扣网民关注热点,一经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橙不橙是什么”的大讨论。网友登录百度贴吧,腾讯SoSo问问以及雅虎知识堂,纷纷猜测“橙不橙”到底是什么?

随后,“亚运橙了”主题广告上线,揭开了“橙不橙”悬念。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众网友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的改编版本一“老板加薪橙不橙?”,“不再加班橙不橙?”“刘翔橙了”……“橙不橙”和“橙了”由此成为亚运期间风行网络的流行语。

悬念广告为亚运报道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这为开幕当天的引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1月12日酷6网“亚运橙了”主题报道一经上线,便获得了爆炸性成功。数据统计表明,亚运开幕式仅十五分钟,其同时在线人数即突破252万人次,创造t--个不小的奇迹。橙色风暴从这里开始迅速席卷全国。

案例效果:靓丽橙色引爆网友核心议程

此次方正it与酷6网的合作,颠覆了以贴片、冠名为主打的传统视频营销模式,以“亚运橙了”为主题,开启橙色报道大幕,让方正it的LoGo色――橙色吸引ta网目光。体现了方正it在品牌塑造方面不俗的眼界和一贯追求创新的理念。

亚运期间,从专题背景色的选取,到网络广告的设计,再到栏目名称的构思,由方正it全橙支持的酷6亚运无一不“橙”。据DCC[数据表明,“亚运橙了”报道上线以后,近7成用户认为这种报道的风格“给人眼前一亮”。5成左右用户认可“亚运橙了”包含美好的祝福和希冀。4成用户明确表示喜欢这种色调和风格。

统计数据表明,此次亚运报道酷6网共视频19570条,相关专题100余个。依靠强大的赛事直播和点播资源,以及丰富的体育报道与营销经验,酷6网不仅为网友提供了多场赛事的网络视频直播,还开设了《大橙小事》、《橙功者说》、《金牌橙现》等原创节目,网罗了众多体育界、娱乐界的明星,为亚运报道活动造势,在第一时间提供亚运会资讯,为网友提供多方位了解和品味广州亚运会的渠道和各种互动分享的平台。

数据统计表明,在报道期间,方正it的品牌曝光总量超过5亿次,在收看亚运报道的视频网站用户中,有近4成用户注意到方正it的多种广告,方正it品牌的橙色LoGo

和品牌橙色内涵的知晓度随着橙色报道的成功急速飙升。据Dcci的《2010中国视频网站亚运会媒体使用习惯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亚运橙了”主题报道活动显著增强了受众对方正it品牌的认知,在用户心中塑造了方正it激情、活力、时尚、娱乐的品牌形象特征。同时,责任感强、成功的、专业的、技术领先的方正it品牌形象也得到较高的认知。超过6成用户表示显著加深了对方正it品牌的印象,改变了对公司的认知。

除却直观可衡量的效果,“亚运橙了”主题报道所产生的文化效果同样不容小觑。据监测,亚运报道期间,天涯社区、腾讯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等知名互动媒体均出现了以“橙了”为主题的讨论,广大网友借各种媒体平台参与话题,内容。截至27日,围绕“橙了”主题,网民参与行为已覆盖数百万人次,围绕“橙了”关键词,线上搜索总量累积超4万次。通过发帖、转帖、改编等方式,网民贡献了大量原创内容,其中,以橙色mm在线征友看亚运系列视频最为轰动。该视频一经便引发网络“围观”热潮,形成病毒视频,被分享转发到a3v网站论坛,仅酷6站内,便累计播放240tZ次,转发分享1.9万次。除此之外,“橙了”还引起国内知名文化创作团队一日和漫画制作团队的关注,将其作为创作元素,应用在《新选组池田屋事件》视频中。

广告行业媒介资深人士王莎莎女士指出,酷6将亚运会橙色标识与方正it的橙色标识相互结合,以“亚运,橙了”为主题打造了一次成功的、创新的网络色彩营销,将橙色所代表的“激情、活力与成功”的色彩寓意融入到亚运报道中,既结合了企业文化、产品特色,也与广告投放环境相协调一致,形成在亚运期间独特的宣传效应,建立了更好的品牌联想。这次基于色彩营销的网络合作,对很多品牌客户在互联网营销中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小贴士:何谓色彩营销

色彩营销是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统一的经典营销方式,旨在使商品高情感化,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该理论的应用,国内外不乏先例。从applenano的色彩战略、到佳能的“你好,色彩”,再到奇瑞QQ的“我的色彩’我做主!”,这些鲜活的案例证明,恰当利用色彩对品牌或商品进行营销,有利于新兴品牌快速取得知名度,也有利于老品牌重新焕发生机。

大事件视频营销,创意添亮点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8

在本次itU展会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围绕“创新通信,引领转型”(transformingCommunications)这一主题搭建业务和网络两大展示区,营造“宽带无所不在”(Broadbandforall),“三重播放”(tripleplay)“,”固定移动融合“(Convergence)以及”托管式通信服务“(mCS)四大业务体验中心,搭建了真实的端到端宽带转型网络来支持所有的现场业务演示,参观者将全面了解到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最先进的网络转型端到端解决方案,感受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向高速宽带和全ip网络架构转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BroadbandForall体验无限宽带”宽带,无所不在“是我们长期倡导的理念和目标。通过丰富灵活的接入技术帮助运营商快速拓展宽带网络部署到各个地区,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宽带的精彩通信业务。

作为全球无缝宽带解决方案领先的通信专家,我们拥有成熟的wCDma,tD-SCDma和CDma2000技术和全球占有率一直领先的LmDS、微波整体无线接入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在业界炙热的wimaX领域领跑。在wimaX-16d领域,拥有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在2006年初巴塞罗那GSm大会上首家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商用wimaX-16e产品。此次展会上,我们将在”宽带无所不在“展示区着重推出wimaX业务体验,演示各种基于wimaX-16e传输网络的语音、数据和流媒体应用,充分展示未来广阔商用前景。在中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占有80%的wimaX-16d的市场份额,并将在移动无线宽带领域提供更为全面的融合解决方案。

tripleplay创新家庭娱乐

作为三重播放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我们一如既往地推动三重播放业务发展,从传统的固定网络承载发展到移动和固定的融合。我们拥有最丰富的全球流媒体商用经验,四大主流3G运营商(H3、DoComo、Vodaphone、orange)都采用了我们的设备部署网络。mimu-sic和mitV业务将展现我们在流媒体领域的卓越实力,通过音乐和视频的实时欣赏在3G网络上展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完美结合。我们还将演示成熟的HSDpa和HSUp解决方案。

今年欧洲BroadbandworldForum上我们成功演示了全球第一个真实环境下的HSUpa设备和业务,此次展会上也将为参观者呈现。

三重播放演示区的另一个精彩业务演示是iptV。除了实现BtV,VoD等基本业务外,还提供信息浏览、游戏等诸多增值业务,我们提供基于H.264标准的高清视频,为下一代视频应用作好准备。作为端到端的iptV方案提供商,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覆盖了终端、接入、承载网和业务平台等环节,还扮演着iptV系统集成商的角色,整合来自第三方的不同的业务,内容,以及为客户定制开发不同风格和客户化的界面,开发多样化的业务并不断创新。

managedCommunicationService托管创造价值

通过由运营商为企业提供it及通信服务,托管式通信服务是运营商与企业的双赢之道。我们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丰富的业务,这些业务涵盖了企业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应用,帮助企业实现员工的无缝沟通。我们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运营商部署这些托管业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20多个运营商采用了我们提供的中小企业应用方案,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telstra,德国电信等运营商。在现场,我们将演示多媒体互动会议系统、托管式呼叫中心、企业ip通信平台等一系列针对企业的托管式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

Convergence网络融合,全面服务体验

移动和固网融合是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我们与朗讯科技的合并将进一步巩固领导者的地位,我们提供业界最先进并完全符合规范的端到端电信级imS解决方案,并持续推动网络融合发展。我们的imS解决方案最先实际验证可支持wimaX/2G/3G/DSL多种接入方式,并获得广泛的第三方合作联盟:iBm,CapGemini,accenture,Cnn,Yahoo等。在itU现场,我们演示成熟的imS业务,包括基于imS的presence、pushtoCommunication以及与外场配合的Fleetmanagement业务。此外,现场还将演示Uma业务和固定移动融合的视频会议业务。

end-to-endnetwork引领转型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9

关键词网络融合;3G直播;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9-0001-02

随着3G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推广,国内几大3G网络运营商的数据传输平台日趋成熟,其业务主要面向移动数据和移动多媒体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与前两代通信技术相比较,其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三网融合、相互渗透的宏观形势以及新媒体技术手段与广电行业不断交融的微观背景下,3G网络对新闻节目制作和直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广电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节目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节目现场直拍直播,通过3G信号传输音频或视频数据。

1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

3G,全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通信系统,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3G信号可以同时传送音频视频或数据信息,凭借3G移动数据通信平台,采用H.264编码,利用3G网络构建新闻直播系统,相比较传统媒介播报新闻的模式、领域、理念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创新。随着媒体和观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时效性要求的提高,广电行业以往的卫星信号输送、地面微波传输有着区域性和及时性的限制越发明显,3G网络弥补了传统传输模式的先天不足。3G网络技术提供了全新的现场直播方式,成为传统信号输送的补充部分,可进行直播,也可存储拍摄录像并转发,更可远程控制,实时获取新闻消息。

3G网络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多渠道实时双向互动;

2)移动方便,操控简单;

3)低延时,高清画面;

4)多制式,多运营商;

5)安全性强。

2直播解决方案

3G新闻直播系统由3G传输终端、3G媒体服务器和3G录/播服务器三大部分组成。

3G新闻直播系统的直播解决方案应用于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民生问题的直播报道,导播将最新消息的视频或者音频文件解码,转换为SDi信号进行新闻直播。

直播系统基本流程包括手机视频拍摄、压缩编码、Rtp封装和数据传送;接收端接收数据、解封装、数据储存、视频信号以及电视和互联网的视频直播。

3G直播系统按功能划分为4个部分:

1)手机端视频采集和传输;

2)视频数据接收、保存和视频信号的生成;

3)视频直播;

4)系统管理。

系统关键因素:

1)网络选择;

2)编码格式;

3)视频直播协议。

33G直播系统设计

3.1手机端设计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安卓、微软、苹果oS等,这些系统都提供了软件开发工具和开发包,但用不同的程序语言会有所区别。例如微软手机系统windowsmobile,微软将视频开发称之为DireclShow的框架,其中包括Graph的对象管理器和Filter接口。视音频功能通过这些代码链路实现的。

手机端的功能是视频的生成和发送,主要包括:压缩封装、传输。

其中的视频采集模块提供视频数据信息,手机会采集视频信息;编码压缩模块利用H.264进行编码,实现压缩编码。Rtp封装模块进行封装;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和Rtp控制。

3.2接收端设计

接收端将Rtp数据解包组装、储存、解码和视频信号生成。采用标准传输协议,接收来自手机端的3G数据信号,也可接收其他采用Rtp协议的数据信号。

其中的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网络UDp数据包;Rtp解包组装模块拆封Rtp包和视频数据;解码模块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

43G直播系统实现和调试

以微软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为例,采用H.264视频压缩编码,采用DeckLink的视频卡,DeckLink支持SDi输出,采用mediaServer视频服务器。传输速度为300kbit/s,传输帧率为20帧/s,能够应用于网络直播的配置要求。

53G直播系统主要设备

5.13G流媒体直播终端

索贝Deawa4000-wo/GpS具有多卡绑定,4卡方式高带宽、高画质,2+2方式多卡互备,高质量H。264编码,码率可调;支持全球卫星定位,提供新闻报道的准确地理信息;支持SD卡录制,提供原始信号的素材文件。将现场获取的实时画面通过3G网络传输到演播室的流媒体直播设备。

5.23G流媒体直播服务器

戴尔poweredgeR170型号nVe2000,搭载基于45nm架构的intel四核e5620,4m三级缓存,频率2.4GHz,4条1GB内存,最大支持584GB容量。

5.3mSV555eX视频服务器

mSV555eX设备实现2路SDi入,1路SDi出,支持录音播放同步进行,录制的素材可立刻编辑;存储量90h,支持主备同步播出。

63G直播系统运行不足及应对办法

6.1信道带宽不稳定影响传输信号

3G直播的实现,关键在于3G网络的覆盖,没有覆盖3G网络,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保证上行带宽的平稳运行,需租用专线接入,在节目播出的的过程中用4张卡的信道带宽。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带宽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这是因为3G信号会受到基站覆盖范围的影响。

寻找靠近3G基站的位置,避开基站周围影响接收信号的障碍物,信号会保持稳定。

6.23G传输图像对拍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在使用3G信号直播时,固定画面传输信号质量相对稳定,但对于浮动的画面或快镜头会造成画质下降或者静帧。这也意味着拍摄的画面必须要稳定,镜头挪动要缓慢。3G直播对镜头的运动和照明条件要求比较高。

7结论

使用3G直播技术增加了新闻节目的实效性,满足了节目播出的需求,节约了开支,简化了直播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但3G直播技术受到网络带宽和设备稳定性的制约,以及码率问题、数据延时等等这些问题,进而影响到信号质量,其广泛性和普及性会受到制约。随着3G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新闻节目当中,手机直播系统将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使用率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殷世红.3G直播技术在新闻直播节目中应用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13(3).

网络直播运营方案篇10

作为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的备选方案,ipv6已经准备了将近20年。对于ipv6,有人形容它足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分配一个ip地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充满缺陷的解决方案,人们将为向ipv6的过渡付出巨大的代价。ipv6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来揭开它的面纱。

它有何不同

ip地址,就像是互联网中的计算机或者设备(节点)的门牌号。它是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标识,在互联网中,每一个节点都要依靠它彼此区分和相互联系。

ip地址所定义的长度,决定着一个ip地址方案所能提供的ip地址空间的大小。我们所熟悉的ipv4地址所定义的长度为32位。从理论上计算,ipv4所能提供的地址数量为232-1个(不将全0地址算在内)。而ipv6使用的是12位的地址长度,所以它的理论ip地址空间可达到2128-1个。单从数字上来,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如果按照全球70亿人口来计算,人均可分配到1800多个ipv6地址。

在ipv4时代,由于ip地址的数量有限,可以直接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设备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伴随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这种限制开始成为互联网各节点间平等通信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对除计算机之外的其他设备的接入。而ipv6几乎无限的地址数量,无疑为互联网高效的通信扫清了障碍,特别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说,用ipv6替代ipv4更是意义重大。

它的价值

与ipv4相比,ipv6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它在安全性、QoS(服务质量)控制、地址资源管理的合理性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

首先,ipv6的地址分配机制遵循了聚类原则,这种优势使路由器在路由表中仅用一条记录就可以表示一片子网,大幅缩短了路由表的长度,这一特色可以提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其次,ipV6还增强了对组播及流控制的支持。它使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由于ip协议本身是无连接协议,在ipv4中同一个业务流的前后两个数据包,可能会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址。这样一来,每一个数据包都需要独立处理,会增加处理时间。对于视频广播或点播来说,这种延时的增加和不确定性会造成业务质量的严重下降。但在ipv6中,同一个业务流的所有数据包都采用相同的流标签,当路由器检测到相同的标签时,就不会再为每一个数据包重新选择路由,而是用相同的路径转发,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数据包转发的效率,降低端到端的延时,提高QoS。

再次,ipv6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支持节点即插即用。它可以支持将节点插入ipv6网络并且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即可为该节点自动配置ip地址。这种变化可以让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ipv6还解决了一些安全问题,并提高了网络的安全系数。和ipv4相比,ipv6提供了更多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

除此之外,ipv6网络的一些先天优势也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在网络安全方面,病毒和互联网蠕虫等让人头疼的网络攻击的传播方式,在ipv6的网络中将不再适用,因为ipv6的地址空间巨大,如果这些病毒或者蠕虫想通过扫描地址段的方式寻找其他主机的可乘之机,将犹如大海捞针。在ipv6网络中,追溯攻击的源头也要比在ipv4中更容易。ipv6还能使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变得更为便捷。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连接必须要能够随意更改位置,但仍维持现有连接。而实现这样的功能,实际比传统话务网的连接要求还要高。因为它需要运营商能够给移动节点分配一个本地地址后,让该设备通过此ip地址访问互联网。在该移动节点位于本地时,它会连接到本地链路并使用其本地地址,但在移动节点远离本地时,则需要通过本地(通常是路由器)在该移动节点和正在与其进行通信的节点之间传递消息。这意味着,移动设备对ip地址资源的占用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同一个ip地址不会被重复分配给不同的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必然需要数量庞大且难以枯竭的ip地址来支撑,这正是ipv6的强项。

它将被如何分配

虽然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数量,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分配到的ip地址数量,才是决定其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如果不能平等分配到ip地址资源,ipv6对于急需ip资源的中国也将毫无价值。

据记者了解,当前iana主要负责协调一些使互联网正常运作的机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则负责将ip地址分配给实际上的五大RiRs(区域性网路位置注册机构),然后再由这五大RiRs分配给各个地区的iSp以及其他的网络运营商,最后再由iSp或者网络运营商分发给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全世界的五大RiRs包括:aRin、Ripe、apniC、LaCniC和afriniC。亚太地区国家的ip地址和aS号码(自治系统号码)分配则由apniC管理。

iCann的董事会在2006年9月,就已经通过了有关RiRs如何分配ipv6地址的政策,主要的政策细节包括:RiRs收到/12单位的ipv6区块;当RiRs已经完成其所得到的ip地址的分配,才可以得到额外的区块;RiRs收到的/12单位的分配是根据iana建立的准则进行的。事实上,一个/12区块的ip地址数量非常庞大。早在2006年,iCann就开始为每个RiR分配一个/12区块,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RiR提出申请额外的地址空间。新的分配标准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的iSp及运营商所得到的ipv6地址资源都将足以发展他们的业务,因为一个/12区块至少可以允许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个机构来运营互联网业务。

新的ip地址分配策略显得更为公平。比如,在评估一个RiR是否有资格收到额外的ipV6地址时,iCann要求RiR必须对消耗速度的变化或新政策的影响进行解释,或者提供对外在因素的分析。如果一个RiR的数据不够清楚,就可能受到质疑。这种分配策略预示,中国等人口大国将在新一轮ip资源的争夺战中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加速向ipv6的过渡,会使中国的ip地址成本大幅下降。

过渡涉及的主要技术

在ipv6发展的20年中,互联网技术以及应用环境总是在发生无法预见的变化。所以,ipv6并非是一个完美的过渡方案。它与其前任一样,依旧存在许多先天的缺陷。其最严重的缺陷,就是在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问题,使得ipv4向ipv6的过渡阻力重重。

虽然初始设计考虑不周,但是ipv6方案并非完全没有考虑到ipv4到ipv6的过渡问题。ipv6也提供了一些特性以便简化过渡过程。例如,ipv6地址可以使用ipv4兼容地址,自动由ipv4地址产生;也可以在ipv4的网络上构建隧道,连接ipv6孤岛。借助这些特性,目前业界已经提出了许多处理方法。

但是,由于目前众多企业和用户的日常工作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一旦协议过渡过程中出现网络无法通信的问题,将会带来很多灾害性的损失。因此,ipv4到ipv6的过渡只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演进。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整个网络的过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证ipv4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在更新过程中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即某个设备的更新不依赖于其它设备的更新);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过渡过程要易于理解和实现;过渡要可以逐个进行;用户、运营商可以自己决定何时过渡以及如何过渡。过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ipv4与ipv4、ipv6与ipv6节点间的互通信,也要保证ipv6节点访问ipv4节点的问题。

遵循以上原则的各种演进方案,所应用的主流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种: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地址转换或翻译技术(nat)。

双栈技术是ipv4向ipv6过渡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实现ipv6节点与ipv4节点互通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ipv6节点中加入ipv4协议栈。它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端节点(包括主机、路由器),在采用该技术的节点上,可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这种方式可对ipv4和ipv6提供完全的兼容,让ipv4与ipv4节点互通,也可以直接让ipv6与ipv6节点互通。当前,所有的过渡技术都是基于双协议栈实现的。虽然双协议栈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但是由于其实现需要依赖双路由基础设施,对通信效率和网络复杂度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a10网络技术工程师孙玉勤告诉记者,在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双协议栈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其带来的复杂度对于运营商骨干网络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运营商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在终端用户一侧,要想让所有的用户终端都支持双协议栈,必然需要用户也要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这才是最难的一步。

隧道技术则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在ipv6发展初期,会先形成众多局部存在的纯ipv6网络。由于这些ipv6网络被庞大的ipv4骨干网络所隔离,所以ipv6孤岛间的互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隧道技术就是纯ipv6网络间通信的桥梁。这类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ipv6网络与ipv4网络间的隧道入口处,路由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入ipv4中,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处再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节点。隧道技术在实践中有四种具体形式:构造隧道、自动配置隧道、组播隧道以及6to4。隧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并不是骨干网的专利,对于独立的ipv6用户,要通过现有的ipv4网络连接到ipv6网络上,也必须使用隧道技术。

要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访,必须要通过网络设备实现两种ip地址和协议之间的转换或翻译。转换网关作为通信的中间设备,可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转换ip报头的地址,同时根据协议的不同对分组做相应的语义翻译,从而使纯ipv4和纯ipv6站点之间能够透明通信。nat-pt是附带协议转换器的网络地址转换方式,采用nat-pt方式进行过渡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ipv4、ipv6节点的升级改造,缺点是ipv4节点访问ipv6节点的实现方法比较复杂,网络设备进行协议转换、地址转换的处理开销较大,一般只能在其他互通方式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用。

ipv4向ipv6网络演进过程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多种过渡技术组合才能解决。当前,由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所提出的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策略及技术非常多,它们各有优缺,所应对的问题和应用环境也有所不同。由于运营商主干网的演变将是实现整个网络平滑过渡的关键,所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综合其中的几种过渡技术取长补短,同时兼顾各运营商具体的网络设施情况,并考虑成本的因素,为运营商设计适合各自发展需求的平滑过渡解决方案。

过渡会引发“地震”吗

一些人曾经担心,从ipv4过渡到ipv6,我们所熟悉的互联网网络架构会因此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的处理速度会变慢,带宽会严重不足。孙玉勤指出,纯ipv6网络和ipv4网络从架构上基本没有差别,只是ipv6网络中将不再需要ipv4网络中由于地址空间不够而引入的nat设备。所以,类似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目前,业界主要探讨的问题依旧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平滑的过渡,解决ipv4与ipv6不兼容而带来通信障碍。

目前,对于运营商主干网到客户端的这部分网络,比较主流的技术是采用DS-Lite(Dual-StackLite,一种轻型双栈技术)。在支持DS-lite的Cpe(客户端设备)上,可以同时存在纯ipv4用户、纯ipv6用户和双协议栈用户,所以它被视为最具兼容能力的技术。而当用户需要访问ipv4资源时,它采用ipv4-in-ipv6隧道技术,使用私有ipv4地址加上合法ipv6地址的方式,通过运营商网络中部署于ipv6和ipv4网络间的LSn(LargeScalenat,大规模nat)设备,就可以顺利地访问到ipv4资源。

另外一种主流技术是nat64/DnS64,这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ipv6用户访问ipv4资源的问题,但这种方式要求用户终端必须是ipv6的节点。由于ipv6与ipv4地址范围的巨大差别,目前如何让ipv4用户访问ipv6资源,还没有理想的方式能够从用户端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前将所有ipv4资源利用SLB技术迁移到同时支持双栈协议的网络,反而更可行。

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也仅仅是进入了ipv6发展的初期阶段。在ipv6网络部署初期,ipv6站点的规模并不会太大,所以我们当前所看到的很多方案,都是在解决ipv6孤岛的互联问题。随后,我们还会进入ipv6与ipv4共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可能还会更为复杂。最后,当ipv6成为主导网络后,ipv4孤岛问题也同样会出现。对于这些问题,当前的一些技术方案也还有不足。

我们需要做何准备

国内运营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考虑了对ipv6的支持,所以运营商骨干网要过渡到ipv6相对容易。但是,在过渡的过程中,运营商网络依旧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据孙玉勤介绍,在漫长的过渡过程完成之前,为了缓解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运营商网络需要在ipv6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部署相应的大规模nat(LSn)设备才能应对大量的地址转换请求。而且,主流的DS-lite和nat64/DnS64也都需要这样的设备。伴随3G、4G网络的快速部署,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部署纯ipv4的LSn设备的重要性,但是为了避免投资浪费,运营商在选择LSn设备时,必须考虑将来可以过渡到DS-lite和nat64的设备,以便支持网络的平滑过渡。

“LSn设备是过渡中的关键设备,因为过渡过程中产生的ip地址转换需求将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会让传统的防火墙类的nat设备不堪重负,特别是对运营商骨干网中的LSn设备的吞吐量、并发连接数以及稳定性,都会是全新的挑战。”在孙玉勤看来,nat是基于连接状态的处理,而负载均衡产品从一开始就是面向互联网海量用户的基于连接状态的处理,所以nat技术早就是负载均衡实现流程中必须的功能了。在这一点上,负载均衡领域反而更容易出现专业级的LSn设备。事实确实如此,以负载均衡产品起家的a10近年来在北美和日本的大型运营商中连续赢得了LSn项目,正是因为其LSn产品当前可以实现1.28亿的并发连接数。

从运营商网络到用户端,是过渡的最后1公里。但是,如何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过渡,一直是困扰全球运营商的问题。因为,让终端用户过渡到ipv6,不改造用户端网络是很难实现的。

特别是ipv4用户访问ipv6资源的问题一直很难解决。当前,一个最可行的方案是让所有或者绝大多数ipv4资源都同时连接到ipv6网络,用户过渡到ipv6就不必担心资源缺乏或者原来的资源无法访问了,而ipv4用户访问ipv6的问题也可以不用考虑了。但是这种方法无疑需要为每一台服务器更改配置才能实现,这种工作量恐怕大多组织和企业都很难接受。

“把现有ipv4资源快速连接到两个网络中,如果利用负载均衡设备的SLB-pt(服务器负载均衡协议翻译)功能,其实很容易实现。比如,现有网站只需要在负载均衡设备上分别定义ipv4和ipv6两个虚拟ip并接入ipv6网络,服务器则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就可以从ipv4‘升级’为ipv6服务器了,而后期新增的服务器则可以直接使用ipv6,由负载均衡设备解决协议翻译和混合部署的问题。”孙玉勤表示。

如何让个人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升级到ipv6,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外运营商大多通过升级或更换家庭路由设备的方式,让用户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升级,尽量避免让普通家庭用户受到过渡所带来的影响。而且,目前很多终端操作系统都开始兼容ipv6协议,以便实现终端用户的平滑过渡。所以,过渡一般不会对终端用户造成直接的影响。

或许ipv6不是最好的解决ip地址枯竭的方法,但是它是目前唯一全球共同认可的替代方案,互联网向ipv6的演进已不可逆转。对中国而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ipv6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才是我们所面临的真正大考。

帝联成网络媒体“两会”报道幕后功臣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一年一度的“两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国内各大媒体更是把“两会”当成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纷纷开辟专版专栏进行全方位报道。

这次高水平的新闻大战,自然成为衡量各大媒体综合实力、报道水平的一把标尺。媒体网站的阅读浏览速度及“两会”报道直播的流畅性更是对各网络媒体技术支持能力的考验。

在重大事件的直播过程中,帝联科技多次助力中国军网、凤凰网、搜狐网、国际在线、环球网、金融界等多家网络媒体直播报道重大事件。

在客户观看直播过程中,帝联科技通过CDn加速使用户访问源站的压力大大减少,在离用户极近、极健康的CDn节点获取数据,使用户在网上观看热点事件时,告别网络卡、慢的现象,使各大网站轻松应对流量及安全风暴,带给用户优质的互联网浏览体验及流媒体直播加速服务。

此次的“两会”盛会,中国军网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做客“两网”、“两会会客厅”进行嘉宾访谈,并开辟全新栏目――《两会大讲堂》。

中国军网还开辟了“两会民生话题热点聚焦”专题,并在2011两会专题中开辟了两会互动、两会观察、聚集军事、议案提案、会场内外等专栏。

这些两会的专题报道及直播都离不开幕后的功臣――帝联科技,它协助网络媒体完成了大量图文并茂的报道以及网上视频直播或点播,让人们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各个方面真切感受了“两会”代表们如何建言献策,表达民声民意。

链接

ipv6的编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