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17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1

关键词: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复合再生;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一、引言

一般来说,废塑料可来源于①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消费过程;②下脚料、试验料、混合料、废品、残次品、边角料等一些塑料制品成型加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件。目前,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第一个来源主要是有三个大的领域:用于农业方面的塑料、包装使用的塑料与日常生活用品。塑料的难降解性,导致其废弃物的长期存在下去。而大量的塑料制品特别是其中的包装物使用周期非常短,大约6~12个月时间便废弃,很快以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中,引起江河流域、交通干线、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农田的“白色污染”。废旧塑料成为垃圾,一方面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严重污染环境,并破坏生态平衡。据报导,全世界每年向海洋和江河倾倒大量塑料垃圾,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另外,大量塑料垃圾分散于土壤中,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不利于作物生长。纪录片《塑料王国》向我们展示了沿海各省的大型废塑料产区,他们回收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的塑料垃圾,其中含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在国外被弃之不用的废旧塑料,进入中国后被以粗放的方式回收处理,引发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并最终损害公众的健康。

2014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6部委近日《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提出了废塑料循环利用工程的目标和任务是,开发废塑料改性等高值化利用技术、废塑料回收利用二次污染控制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阻燃塑料、纸塑、铝塑、钢塑复合材料等分离技术,推广废旧塑料破碎分选改性造粒生产线、废塑料自动识别及分选技术,重点研发pet瓶、pS泡沫塑料、农地膜等废塑料的分拣加工技术。迫于当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废旧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成为了各高校、团体和机构研究的热点问题。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拥有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推动废塑料行业企业的迅猛发展。

二、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现状

(一)国外

美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大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开展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广泛研究。1976年,美国颁布了《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法》,简称(RCRa),并授权联邦环保局制定具体的法规和实施纲要。2011年,美国消费类废塑料瓶的回收量达到118万t,比2010年增加1.7%,塑料瓶的回收率已达28.9%。废pet瓶在2011年的回收利用量为72.8万t,回收率达29.3%。再生利用的废pet瓶,38.3%用于生产化纤,19.4%用于包装膜,11.5用于打包带,23.3%用于食品用瓶,5.5%用于非食品用瓶[3]。

日本是塑料生产第二大国。20世纪80年代,其年均废旧塑料排放量占生产量的46%。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率为7%,燃烧利用热能率为35%。2007年,日本废旧塑料的总排出量约为994万吨。其中,用作发电的有289万吨,用作发热的有132万吨。通过三种循环再造法再造的有效利用率为73%,2008年有效利用率达到了76%。据日本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协会统计,2011年,日本全国共产生废塑料952万t,有744万t得到有效利用,占全部废塑料的78%。大部分是新能源转化,作为塑料材料得到回收再生利用的仅占22%。

近年来,加拿大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三分之二的废塑料得到回收再利用。2011年,约268.8万t塑料废弃物得到回收。消费类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率同比提高24%,其中以非瓶类硬质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率同比跃升明显,高达70%;塑料瓶的回收率增加19%;而塑料袋的回收率亦有%的提高。目前,每年仍有大量无法回收的废塑料被地下填埋。加拿大塑料工业协会下属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如将这些废塑料用于炼油,可生产出燃料900万桶,足够60万辆汽车行驶一年;如作为燃料供给电厂发电,则可供50万户居民全年之用。

(二)我国

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700万t,如果算上小型企业,保守估计产量达2500万t。若按塑料制品中有20%为可回收塑料计算,则我国可回收塑料废弃物每年约有400万~500万t,而这不包括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边脚料和没使用过的残次塑料制品回收。然而,2003年我国回收废旧塑料却只有200多万t。2012年国内相对实际的塑料消费量大约为5500万t,塑料制品的废弃率高达45%~55%,废旧塑料回收率仅为29.3%。2013年国内相对实际的塑料消费量大约为5900万t,废塑料产生量为3300万t,再生利用量为2150万t,废旧塑料回收率仅为23%。我国在2007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三、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

(一)废塑料的单纯再生利用

废塑料的简单再生利用主要用于回收塑料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脚料、下脚料等,也用于回收那些易清洗和挑选的一次性废弃品。该方法国内已经比较成熟,如利用废农膜压制花盆、盘、垃圾桶;利用废pp生产编织袋、打包带、捆扎绳、仪表盘、保险杆;利用废聚氯乙烯生产管材等。由于简单再生利用的制品性能欠佳,一般只能用于档次较低的塑料制品。

(二)废塑料的复合再生利用

复合再生是指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塑料种类分选、前处理配合、熔融、混炼、成型等工序处理,生产出再生的塑料制品。该工艺是以混合废塑料为原料,再参与其它配料的利用方式。

1、废旧塑料制再生粒子

2000年4月,新日铁化学公司以所拥有高市场占有率的阻燃性聚苯乙烯(pS)为中心,使用配料调配技术将废塑料的物性恢复到原来状态,再生做成塑料颗粒。废旧塑料再生粒子在国内需求量很大,如一家中型农膜厂,年需用再生粒子1000吨以上,一家中型鞋厂年需用再生粒子2000吨以上,小型私营塑料企业,年需用再生颗粒也在几百吨以上。但供给方面,以苏州为例,据权威人士估计,苏州市全年的废旧塑料总量在350吨左右,可制造塑料粒子300吨左右。而实际上,苏州一个公司一年的需求量就在3000吨左右,供给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目前,全国各地塑料市场高压聚乙烯原料的平均价格为7000元/吨,而再生颗粒平均价格为3800元/吨,每吨相差3200元,因此,许多塑料加工制品厂都选用再生粒子作为原料。

2、废旧塑料制包装材料

2004年4月,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采用pe、pp、pVC废旧塑料和农作物秸秆及木质纤维等材料再生为新型环保工业用包装托盘的生产技术开发成功。应用该技术不但可以生产包装用托盘,并且可生产多种工业用包装材料,如包装箱、支撑架、防潮垫仓板、建筑用模板等制品。该产品除具有硬度高、装饰性好、防潮防腐、无蛀虫、抗静电、阻燃等优点外,其使用寿命比一般木质包装材料长达5倍以上,与新塑料制成的包装材料使用寿命一样,而成本可降低50%以上。

3、废旧塑料制建筑材料

生产建筑材料是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国内应用较广泛且技术比较成熟的再利用方式。废塑料制备具有防水、保温等功能的建筑材料,有望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武健[8]指出利用废泡沫塑料可用于制备防水涂料和保温材料,制备出的防水涂料可以常温速干且耐水时间长,可以替代防潮油用于瓦楞纸箱和纤维板的防水。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铝塑板比泡沫混凝土、沥青玻璃棉毡等建材的保温性高,且经冬天实际检测不会出现反霜、结露现象;此外,将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铝塑板的工程造价低,操作简便,损耗量小,尤其在北方采暖地区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还可向废塑料中加入粉煤灰、碳酸钙、石墨等填充物制备建筑瓦料,可以降低瓦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瓦料的硬度、增强瓦料的耐热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所产价值极高的废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龙斌等[9]选用废弃聚乙烯(pe)、pp来改性防水材料10沥青,发现最好的配比条件是沥青(36g)、相溶剂eVa(1.5g)、pe、pp(7.5g)。改性沥青与未改性的沥青相比,高温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更高,低温抗裂性更好。吴彦[10]用焦化厂的废液、水泥厂的窑灰、垃圾堆的废塑料,与煤焦油,聚氯乙烯共混、热塑、交联、混炼而制备的新型防水材料,具有低温柔韧性好,冷作业施工,单层防水,一次性完成防水作业等特点。王秀岩[11]发明的由废聚苯乙烯为基料制得的一种耐水性、耐寒性突出的建筑装饰粘合剂,适于在卫生间、地下室、鱼缸、水池、游泳池、桥梁破损修补等防水、防潮性要求高的场所使用,成本较低。蒋正武等[12]发明的一种由水泥、聚合物乳胶粉、废弃pp纤维、膨润土、水性硅烷硅氧烷乳液、石英砂和水按适当配比和一定的工艺制备的建筑内外墙用的环保型防水保温砂浆,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以及良好的耐水、防水、抗渗性能。

四、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后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随着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技术的不断开发,回收料及改性再生塑料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扩展,含废旧塑料的再生制品由于其绿色低碳而获得相关环保认证并得到推广使用,成为塑料原料重要补充。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回收再生利用废塑料总量约占到塑料消费总量8400万吨的29.6%,与当年合成树脂消费总量7063.3万吨的1/3相当,等于节约使用2486万吨原料,或等于节约5000~7000万吨原油及大量减少炼制乙烯生成的Co2、So2排放以及减少生产垃圾填埋1600万吨,并节省70%的工业能耗[5]。可见,合理的对废弃塑料改性不仅能够提升废塑料使用性能,还能够显著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技术和市场双赢效果。在“十二五”号召下,世界电子电器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it行业、电视机行业、成像设备行业和小家电等行业中使用回收塑料,其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

五、结论

目前,我国陆续开展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科研开发工作,在回收废旧塑料制取油品,利用废旧塑料制备建筑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2015年新环保法的颁布和执行,对废塑料行业企业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考验。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资和扶植力度,加强设备和工艺的升级,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步伐,努力打造一条由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速路,不断开发出不同类型的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产品,扩大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领域,早日赶超世界上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起步较早的国家,为我国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郜娅,魏春雪.浅析我国塑料回收利用技术[J].化工管理,2014:105

[2]关于印发《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52号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2

1.1对土壤的影响

随着塑料薄膜使用时间增长,进入到田间的残破塑料薄膜也越来越多。这些塑料薄膜残片多聚集在地表和耕作层,不仅阻隔土壤通气透水,还会影响作物根系下扎,抑制作物对水肥的吸收,进而引起作物生长发育不正常,最终导致减产。

1.2化学污染

塑料等是聚乙烯类的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不易腐烂、难于水解和分解速度慢的特点,但其分解产物大都为有毒有害物质,因而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例如,农用塑料膜在生产过程中需加40%~60%的增塑剂,这种增塑剂多为邻苯甲酸二异丁酯,对植物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对蔬菜影响更大。邻苯甲酸二异丁酯可从农用塑料薄膜挥发到空气中,再经叶片气孔进入植物叶片叶肉细胞,使叶细胞内的叶绿体明显减少,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这种危害极易在生理活动旺盛的嫩叶或生长点上发生。塑料薄膜等白色污染物的分解产物在植物的可食部分积累起来可使农产品品质下降,遇有降水、灌溉其分解物被淋至土体深处或移出土体,造成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当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存留于土壤期间也会对土壤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土壤生物学性质恶化。

1.3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塑料薄膜等白色污染物会对作物产生毒害等不良影响,受害作物主要表现为出苗慢,出苗率低,苗不整齐,缺苗断垄多,幼苗长势弱,分蘖少,胚根不易穿过地膜碎片,根系浅,生长发育不良。根据残留农用塑料薄膜对玉米生长影响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残留农用塑料薄膜数量的增加,玉米受到的影响加重,农膜残留量在37.5~450kg•hm-2范围内,玉米减产达10.5%~44.2%。

1.4对机械作业的影响

地面和地下残存的大量塑料薄膜,不利于农事操作,特别易于缠绕在农机具上,防碍农田作业,也常常使耕作深度下降,造成耕地土壤逐年板结。另外,由于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进入水体后会浮在水面,聚积在一起后会堵塞水流,引起水利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运转不畅,甚至酿成灾害。如漂浮在长江上的塑料包装物曾造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发电机组多次停机。2.5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塑料薄膜、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质量小、重量轻,可随风飘荡,常悬挂在树枝上、聚积在建筑物的背风角落,有碍观瞻,造成视觉污染。

2农业白色污染的防治

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政府和民间、城市和乡村一起行动,才能收到较好成效。

2.1制订和实施积极的废旧塑料回收政策

国家应该制订有效的废旧塑料制品回收政策,建立畅通的废旧地膜回收渠道,积极扶持发展废旧地膜收购和再加工企业。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使难于回收的农用塑料薄膜得以回收;而收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回收农用薄膜等废旧塑料的积极性。当前,各地设立的废旧农用塑料薄膜收购点和加工企业很少,直接原因是利润较低。因此,对新建和扩建的废旧农用塑料薄膜收购站点或加工厂应实行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当地政府应在供电、供水、用地、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提供方便。已建成或新建的废旧农用塑料薄膜收购站点或加工厂应接受当地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2推广适时揭膜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适时揭去覆盖的农用塑料地膜是防治其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覆盖塑料薄膜对于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防止土壤养分挥发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些作用一般随着作物生育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到了作物生育后期覆盖于地面的塑料薄膜在光照、雨水和机械破坏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而破损,此时再行回收是十分困难的。为此适时揭膜技术要改传统的作物收获后揭膜为收获前,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选定不同最佳时期揭去地膜。如在海拔1000m以上地区覆盖地膜栽培玉米,一般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当连续5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7℃以上时揭去覆盖着的塑料地膜。塑料地膜覆盖栽培花生,揭膜时间以封行期为最佳,也可在连续5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后揭去地膜。

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棉花,揭膜期以现蕾期为宜,一般是6月底7月初,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在雨后初晴,此时土壤湿润,覆盖在地表、两侧压在土中的塑料地膜易被拉出而不致破损,这样可以提高塑料地膜的回收率。适时揭去地膜技术可缩短地膜覆盖时间60~90d,揭膜时塑料地膜老化程度小、强度较高,与作物收获后揭膜相比可提高地膜回收率20%~30%,使回收率达到95%以上。回收的塑料地膜经加工后可制成盆、桶、勺、营养钵、育苗钵用具,使资源得到多次重复利用。此外,提早揭膜,揭膜后正值雨季,有利于降水直接进入土壤,增强土壤的蓄墒和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揭去地膜又可以降低农田土壤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病虫害发生,使作物的病情指数下降;适时揭膜还有利于农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追肥、铲耥等中耕作业,防止农作物倒伏。

2.3选用耐老化、易回收的塑料地膜

提高塑料地膜的抗老化性能,增加塑料地膜的机械强度,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破损,方便回收。因此提高塑料地膜生产的技术水平,是防治塑料地膜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

2.4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自分解农膜

自分解农用塑料薄膜是一种双降解农膜,这种农膜具备一般农用塑料薄膜的特点和性能,但与一般农用地膜不同的是铺敷于田间一段时间后,在光照和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能自行分解。可降解农膜一般是在聚乙烯等原料中加入光分解剂或易于分解的淀粉等加工而成;加入光分解剂的地膜铺敷于地面,在光照作用下即可分解,而加入淀粉等易分解有机物的地膜即使是埋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2~3个月时间也可降解,从而有利于消除使用塑料薄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到目前为止,在生产中自分解农用地膜的应用还受到限制,其原因有价格过高、机械强度差、可用时间短等。当然也有环境保护意识差、自分解地膜知识普及不够的原因。由此可见,在推广和应用自分解农用塑料薄膜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2.5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农用塑料薄膜生产标准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3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简称“21号令”)。其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淘汰类中删除。

发改委曾于2011年5月,在官方网站《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解读一轻工业》。“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强调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应用环境的变化,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针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回收、中转、运输与处置利用的管理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保护环境和加强回收再利用的原则下,制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准入条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及相关标准等,择机将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

解读中还提到:鉴于国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除中国大陆明令禁止使用外,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盟目前也在生产和使用,并且发达国家针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有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有明确立法回收该产品,其他国家和地区多是由行业以非立法回收协议方式进行管理。可见白色污染并非产品本身的错,而是人们随意丢弃的不良行为和缺乏有效的回收体系造成的恶果。对于最关心的毒性问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对食品级聚苯乙烯塑料做了毒性实验。只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合理情况下使用,是能够保证安全的。

在“21号令”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简称中塑协)曹俭称,发泡餐具能够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垃圾产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我国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针对发泡塑料餐具是否为绿色产品等问题,根据当前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市场实际情况,结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以及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多年来,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污染治理、回收利用以及非发泡餐具研究推广的经验,就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回收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发改委产业指导目录为引导性文件,与地方法规不冲突

对于一次性发泡餐具,很多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对其生产销售实施了禁令。在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第21号令中都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产业结构调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说明。产业结构指导目录与地方强制法规之间是否冲突,成了关注内容。

199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北京市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管理办法》,并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00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4号《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

2000年10月1日天津市实施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发泡餐具管理办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发泡餐具和超薄塑料袋。

200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成都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规定》。

目前,各地方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了“禁令”,目前也并没有发现相关的文件指出规定被废止。

一份是发改委令,一个是地方规定,发泡餐具是禁或不禁?成都商报的记者咨询了多名律师了解到,发改委令为引导性文件,与地方法规并未冲突,即使在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删除,地方法规的“禁令”也仍然有效。

另据四川金契律师事务所阮国勇律师介绍,“两者并不矛盾。”发改委令是引导性的,主要是指导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项目立项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是政策性的东西,各地方可根据目录安排。依据成都市的规定,“禁”则具有法律效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到底各地方的“禁令”是否有效,与国家发改委的指导目录不相同到底执行哪一个,是否能有明确的条款进行说明?

2、国家发改委针对发泡餐具说明,称“解禁”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2013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在其官方网站了《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简称说明)。“说明”中强调了五点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原因。

一是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发改委曾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后的发泡餐具通过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以生产建材、涂料、文具等多种产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除中国大陆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在生产和使用发泡餐具,并且还在不断开发发泡餐具的新产品。

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发泡餐具质量轻,耗材少,可以降低原料消耗,符合资源节约的方向。

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最初出台禁止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解禁的时机基本成熟。

发改委表示,在决定解禁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实现发泡餐具条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

然而从“说明”中并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计划,在没有明确准入条件和回收的具体措施之前,生产发泡餐具都应都属违规行为,企业不可盲目生产。

3、原料、添加剂、制品标准问题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原料是聚苯乙烯树脂,按照我国对于食品相关产品要求,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需要使用食品级聚苯乙烯树脂原料,并且需要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的要求。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属于食品相关产品,因此,使用的添加剂应满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的要求,荧光增白剂、工业滑石粉、回收废料等都不得应用于生产中。

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原属于淘汰类产品,因此,早已没有了国家相关产品标准。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原料为聚苯乙烯,而目前我国针对食品包装中聚苯乙烯制品有卫生标准,因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至少应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由于卫生标准中不涉及使用时的物理机械指标,企业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还需要起草企业标准规范生产和质量,并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备案。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决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否执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

目前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有百余家,大部分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或添加了外购回收废料和多次循环使用的边角料。而目前的检测标准,是没有办法将废塑料检测出来的,也就是说即使企业使用的外购回收废塑料,除了生产企业和知情人之外,通过制品的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是无法检测出来的。也因此,很多企业就明目张胆的使用外购废料进行生产。

因为外购回收废料的来源不明,再加上多次的高温再造粒,造成了外购回收料中的苯乙烯单体增加。不仅是外购回收废料,即使是生产车间的边角料,也会因为多次高温再造粒使苯乙烯单体大量析出。单纯用制度去制约原料的采购和使用,不一定能改变一些不法企业的行为,通过检测手段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制约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4、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准入条件问题

从2007年国务院对全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等制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QS)从质量安全管理职责、企业环境与场所要求、生产资源提供、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生产安全防护七方面对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企业进行规范和管理,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国获得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有1700多家,一次性纸质餐具企业400多家,各种一次性餐饮用具如杯、盘、盒、碗等的产能达到500多亿只。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后,企业通过自身整改,不仅完善了管理体制,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数量和质量上已经占领主导市场,可以满足各种快餐餐饮行业的需要。消费者也普遍反映,对于印有“QS”标识的产品,档次较发泡餐具高,可以耐高温,可微波加热,用起来也更为放心。

目前,众多非发泡塑料餐具生产经营者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继续存在的现象有着极大的不满。按照规定,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是不得申请生产许可证,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就属于不得申请的范畴。解禁后若没有生产许可的准入要求,对行业的公平竞争将带来诸多影响。

(1)生产环境问题

若解禁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也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采购控制等提出严格要求,大多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企业可能都无法满足要求。因为按照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要求,生产车间需要全部封闭,只有固定的人员和物料进出通道,企业需要经过层层消毒,车间的换气系统也需要有过滤功能的进出风系统来完成。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丁烷等易燃易爆的发泡剂,且在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静电,尤其是密闭的环境中,发生火灾的几率将增加数倍。要想改善和避免火灾发生,只能在生产车间中安装喷淋设施,保证生产车间的湿度,而安装设施的费用,并不是所有一次性发泡企业可以承担的。另外,根据实施细则的要求,易燃易爆产品与生产车间需隔离,并有相应措施保证安全。

除了防火外,刺鼻的味道也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存在的通病。因为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聚合而成,因此,不论是原料还是制品,都会有苯乙烯,尤其是使用外购废料、回料的企业,距离生产车间很远都能够闻到刺鼻的味道。而企业对于这些味道,通常是大开车间之门,对因此造成的产品污染问题毫无顾忌。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工艺,与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工艺最大的不同,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过程成品片材,需要放置熟化后才能加工成型。而实施细则要求,不论是过程产品还是制品,离开生产车间必须进行消毒、包装。而发泡的片材,体积庞大,进行消毒、包装很难做到,那么就要求企业增加生产车间的面积用于存放,而要满足实施细则的要求,存放的车间与生产车间要求应一致,对于现在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将发泡后的片材露天存放来说,是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2)产品质量问题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属于食品相关产品,因此,使用的原辅材料必须满足食品级的要求,生产许可实施细则也要求,除了保证原辅材料是食品级外,还要检验合格的证明和报告。

据了解,目前全国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共计100余家,仅有不足十家企业使用的是全新聚苯乙烯原料生产,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来源不明的外购废料和企业自己加工的回收料,根据目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很难保证自行加工的回料没有受到灰尘、油污等的污染。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主要材质为聚苯乙烯,而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聚合而成。因此聚苯乙烯树脂和制品中都有苯乙烯单体。重复使用的聚苯乙烯餐盒盛装热菜或加热,更容易析出苯乙烯单体,因此,使用了回收料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安全卫生问题难保证,而析出的苯乙烯单体,根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小组对苯乙烯进行的研究得出结论:苯乙烯有致癌作用,呼吸苯乙烯气体会使人产生淋巴瘤、造血系统瘤和非瘤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伏性。并随着呼吸苯乙烯气体时间的持续和计量的积累,致使危险性更大。

5、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用途使用及标注问题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材质为聚苯乙烯,因为材质本身特性,注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应用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聚苯乙烯本身易燃烧,因此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保存就应考虑防火问题。在产品的包装说明中更应明示。

聚苯乙烯耐热性差,不耐热水,超过70℃会发生变形并释放出有害的低分子物质。我们在飞机上可以看到,喝冷饮的透明水杯,硬度非常好,然而要想喝热饮,空乘人员一定会换成纸杯,就是因为聚苯乙烯材质不耐热的特性决定的。另外,根据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编著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教程塑料专业篇》中的论述:聚苯乙烯材质不耐有机溶剂,可溶于芳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酯、烃类的侵蚀。聚苯乙烯餐具经发泡后,体积变大,密度变低,表面容易吸附油脂,因此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简称中塑协)曹俭对发泡餐具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中强调的耐油性能是没有依据的。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不能放入蒸屉中加热、不能盛装炒菜、热汤等热的食物,尤其是路边小摊的麻辣烫、热炒粉等更是不能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盛装。因此,应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明示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包装上,正确引导消费,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危害。

因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诸多使用要求限制,建议将一次性发泡产品生产加工成生鲜、水果、蔬菜使用的托盘,不仅符合聚苯乙烯材质不耐高温的特点,发泡后的产品还能够更好的保护果蔬产品。

6、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后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简称中塑协)曹俭的说法,发泡餐具能够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就包括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绿色包装,而绿色包装的定义包括减量化(Reduce)、易于重复利用(Reuse)、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可重复(Recover)和可降解腐化(Degradable)。可是目前我国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再生之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另外,环保总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曹磊部长称,“目前看,发泡餐盒从制造到废弃回收,再到循环利用,显然还达不到绿色产品的标准。”曹磊说,环保部门有关绿色产品的认证目录根本未收录发泡餐盒。因此,说发泡餐具时绿色包装依据不足。

(1)全国是否要统一恢复生产问题

产业政策调整,解禁后是否要“全国一盘棋”需慎重。全国对一次性餐饮具的政策执行情况、生产使用情况以及治理情况都不同,如果一刀切,肯定会引起行业巨大混乱,造成行业新一轮的恶性竞争,给新老企业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能造成“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严重后果。同时,在硬件设施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使用低价的外购回收废料,降低产品成本,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2)回收资金问题

回收资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开展的基础,政府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拿钱看似容易操作难。北京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工作从1997年9月开始,由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回收率曾达到60%以上。但在原经贸委1999年六号令颁布后,2001年初开始,北京市环保局就不再支持和监管发泡餐具的生产和回收工作,终于因为回收资金问题于2002年底停了下来,造成了近千万元的投资损失。

根据调查,上海的发泡餐具回收工作也已经于2009年5月份起因回收资金问题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非法企业和作坊式的小企业(主要是江苏、浙江以及安徽一带)根本不遵守国家政策,更不要说上海的政策,收取这些人的回收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上海这样“守法者掏了回收费产品价高卖不动,违法者不掏回收费质次价廉占市场”的被动局面。另外,回收费怎么出、怎么用以及谁来管等等问题必须客观面对,不能像有些人仅靠循环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不了了之。即使回收工作能够开展,回收率如何考核,由哪个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依据及科学性都是难上加难的问题。

(3)回收体系问题

回收利用对于大多数废弃物是通用的政策,只是技术难度和效益高低不同而已。对于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回收处理尤为困难,主要是体积大、仓储运输费用高、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其他非发泡塑料餐具就不存在或比较小。在日本,虽然继续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包装食品,但主要是面碗和生鲜托盘,餐盒则主要材料是pp、Ct、opS以及pet等。由于日本饮食含油较少、剩饭剩菜也少、生产企业规模大,很守法以及处理系统很先进(不用水洗,无二次污染)等因素,所以基本没有造成污染。而我国的情况和日本则大不相同,不能盲目照搬。另外,目前的市容建设要求很严格,对于回收站点的设立、运输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发泡餐具进行清洗造粒产生的大量污水进行达标处理都需要很大的投资,不可能都像上海这样把餐盒处理厂建到江苏昆山污水处理厂旁边,只交点污水处理费那么简单。

另外,若参考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按照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可能会出现“守法者掏了回收费产品价高卖不动,违法者不掏回收费质次价廉占市场”的被动局面。目前上海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回收工作已全面停止。因此,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完善回收体系将面临诸多困难。

(4)回收价值问题

从回收价格可以看到,透明的聚丙烯餐盒的回收价格是每公斤2元左右,带颜色的餐盒的回收价格每公斤也在0.6元左右,而目前市场上的废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是没有机构进行回收的,况且一吨发泡餐盒要想的回收利用,起码需要再花费1500元。也就是说在垃圾回收的角度,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没有创造出再利用的价值,而回收需要的成本,则需要分配到生产企业和政府,也就是说企业除了产品原料的成本、生产加工成本,还需要将回收处理的成长综合起来,才是产品的价格,以目前聚苯乙烯原料每吨13000元,一个发泡塑料餐盒5克为例,原料成本7分钱,加工、储运等费用3分钱,以目前的回收费用每只5分钱,实际每只发泡餐盒的价格应该在0.15元左右,与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盒目前0.15-0.20元的销售价格相差无几。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4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72号)规定,从*年6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同);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切实做好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广泛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

省有关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制订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宣传计划,省、市、县各主流媒体要主动开展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公益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过量使用塑料购物袋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消费者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科学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营造科学使用、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塑料购物袋生产环节的管理

省发展改革部门要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并修订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质监部门要加快修订相关标准和产品标识,建立健全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在*年6月1日后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停止生产、没收违法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三、加强对公共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在*年6月1日后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查处;督促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促进商户严格按照规定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督促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经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形成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严禁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及旅游景区等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

四、切实抓好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

经贸部门要加快推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指导、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管理,尽可能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财政、税务部门要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5

2014年7月29日,西班牙环保公益组织Cicloplast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去年西班牙全国共回收37万多吨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6.6%。而我国每人每年所使用的回收塑料用品仅为3.846公斤(按13亿人口计算),是其约三分之一,回收明显不足。但我国塑料消费量却在过度包装、“限塑令”执行不力等现象中不断攀升。这一方面加重了塑料垃圾带来的环保负担,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生产塑料所需消耗的石油资源负担。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个趋势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价格改革显然背道而驰,因为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约和高效使用石油资源。”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重新衡量塑料的环保成本,适当提高塑料原料的出厂价格。这样既刺激了企业回收、抑制浪费、还培养了百姓的环保意识,可谓一石三鸟。

消费与回收之痒

近几年,我国塑料需求量猛增,年均增长率达16%,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塑料回收能力。这就造成一方面浪费和污染严重,而另一方面供给一直无法满足需求。塑料消费量猛增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塑料价格过低,导致“限塑令”执行不力和滋生过度包装等塑料浪费现象。而回收率不高则与我国回收技术水平低和垃圾分类观念淡薄有关,但也是由于塑料价格不高,导致企业和个人回收意愿不足。

据粗略估算,2014年,我国塑料消费量将达到约13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消费国。但从我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46公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塑料消费约120公斤相比,塑料消费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国内塑料需求一直十分旺盛,而国内生产能力又相对不足,导致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塑料(超过50%-60%),甚至进口洋垃圾,进行加工回收,以弥补缺口。

在通用塑料制品中,增长较快且最不易回收的主要是塑料包装和塑料袋。

网购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时尚”、“高效”、“环保”的购物方式,但有调查显示,网购需要浪费掉多于实体消费几倍的塑料包装使用量。我国每年收发快递总件数在48亿件左右,按照每件快递使用1米长的胶带进行计算,我国网购包装每年使用的pvc透明胶带总长度足以沿赤道绕地球近120圈,每年造成的网购包装浪费相当惊人。

至于塑料袋。自从2008年我国“禁塑令”,严禁商场免费提供塑料袋以来,虽然对塑料袋使用有一定限制作用,但由于价格偏低,消费者仍然容易随手丢弃,或将之当做垃圾袋。反观法国,自其2008年立法终止了商场提供方便袋,取而代之塑料手提袋和小型纸袋后,由于其价格“昂贵”(1欧元―2欧元),“禁塑”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据记者实地观察,在遍布城乡的农副产品市场中,免费塑料袋仍大行其道,“限塑令”如一纸空文。

在工业塑料方面,汽车用塑料、医用塑料虽然增长也十分迅速,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回收机制也相对完善。

对于我国塑料制品回收率低的问题,于鹏说:“一个根本问题在于,我国的塑料制品的价格难以体现其环保价值,这就难以激发塑料制品使用企业和回收企业的回收积极性。”价格过低一方面“创造了”消费量,另一方面“抑制了”回收率。

环境与能源之殇

自1907年,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发明了塑料以来,塑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造福了人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大量消耗石油等问题。

塑料制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塑料垃圾往往混合于居民生活垃圾中,难以分离。“居民生活垃圾中40%是包装物,其中一半左右是塑料制品。”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介绍。在中国,这些难以分离的塑料垃圾最终只能与普通生活垃圾一同埋于地下,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就是大多数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需要200年左右才能腐烂,而且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大气。而进口“洋垃圾”还会带来病毒污染。

为了对废弃塑料进行处理,国外将之用于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用于水泥回转窑代替煤烧制水泥,以及制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于发电,效果理想。但这些先进的塑料垃圾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以垃圾固形燃料为例,2004年我国就已经有了第一条生产线,但由于成本过高,一直难以获得大范围推广。

众所周知,塑料是石油制品。按照制造1吨塑料制品需要消耗3吨石油计算,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71亿吨,其中包含的塑料制品需耗费石油1140万吨,相当于两个多年产原油约450万吨的华北油田。据于鹏分析:“按照塑料制品年产量约6千万吨计算,如果其中3千万吨是用回收塑料制作的,就可减少消耗石油约9千万吨。”这占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约18%。

眼下,我国正在进行能源价格改革,而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调节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费表观。于鹏介绍道:“我国目前在向内需型经济转型,正带动石油消耗迅速增长。而能源价格改革,力图通过提价,来逼迫市场自愿节省消耗。从而实现进出口贸易帐平衡。”所以说,塑料消费量大增、回收率低下与能源价格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亟待解决。

替代与价格之忧

经济学理论认为:“有效控制经常消费品的手段一般有:大力发展其他同质替代品、提高回收利用率和通过价格杠杆调配。”

在发展替代品方面,目前纸袋包装替代塑料包装正在推广,但由于纸制品的性质限制,难以全面替代塑料。而比较常见的环保袋也不一定环保。环保袋的材质有无纺布袋、帆布袋、纸袋、尼龙袋等,其中以无纺布成本最低(仅0.5-3.5元人民币),一般商家倾向于选择这种环保袋免费派发。其实,无纺布也是以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国内某环保nGo组织负责人表示,其在自然环境下需90天才能分解,不能定义为环保材料。而的确“环保”的塑料制品又因为其“昂贵”的价格一直得不到大面积推广。

除了发展替代品之外,于鹏说:“短期内只有通过价格杠杆,才能一方面限制塑料消费,另一方面提高回收率。”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某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国现行的塑料定价体系是完全市场化的。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这些年,塑料的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需求的猛增,虽然涨跌互现,但总的趋势是上涨的。比如,现在回收塑料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几年前新塑料的价格。但仍无法彻底释放塑料的回收价值,也无法阻止塑料需求的迅猛增加。

“只有设置合理的塑料制品价格提升机制,才能矫正人们对塑料制品的消费惯性。”于鹏说:“在提价标准上,除了考虑成本和利润,还应该把塑料的回收、物流、处理等环保成本考虑在内,并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对于北爱尔兰采取的“塑料袋税”等税收调节手段,于鹏分析认为:“这种征税是显性的,往往会遭遇阻力,不如价格手段更市场化更灵活。”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6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使用塑料购物袋最集中的场所,而且目前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商务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制订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逐步形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开发推广提高废塑料利用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结合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重点选择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7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传收购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25页.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8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有几十家地方媒体对快件的包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报道。快件包装物究竟对环境有多大负面影响?未来的绿色化发展趋势如何,面临哪些难点,需要什么解决方案?值得我们从业人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快递包装的应用情况

快递包装按照用途分为文件封套(常用的型号一般有两种)、塑料袋(常用的型号一般有两种)、包装箱(常用的型号一般有多种);当然,还有用于将小包裹集包运输的快递包装袋,主要是编织袋和帆布袋。

据快递物流咨询网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网购”快件占到80%左右,100件快件中,文件封套占11%左右,即大约有22亿多件文件封套;各种纸质包装箱占到43%左右,即大约有接近89亿个各种包装箱;各种塑料包装袋占到40%左右,即大约有82亿多个;其它为特殊包装和混合包装,即大约有13亿个。

提供上述快递包装物,分别是:文件封套主要由快递企业提供,一些机票销售商也会自己印刷机票行程单纸质封套,主要用于在封套上印刷广告;快件塑料袋由快递企业和电商卖家提供,快递企业提供的占到了80%左右;纸质包装箱一般由电商卖家或者发件人提供,快递企业多为有偿提供部分包装箱,占比在10%以内,还有封箱使用的胶带。

从使用包装的材料和材质看,文件封套由再生纸和原浆纸两种材料制作;塑料包装袋南再生塑料和原粒塑料制作,均为不可降解物。纸质包装箱由再生纸和原浆纸两种材料制作;小包裹集包运输的快递编织袋是pVe材料,帆布袋是棉质材料。

从使用后的处理情况看,文件封套一次性使用后被当做垃圾遗弃;快递塑料袋一次性使用后被当做垃圾遗弃;对于纸质包装箱,部分收件人还会重复使用,部分消费者采取的方式是当做垃圾遗弃,或者当做废品变卖;小包裹集包运输的快递包装编织袋一般使用两次后被当做垃圾遗弃,帆布袋一般在使用三个月左右被当做垃圾遗弃。

从生产快递包装物的厂家看,全国有几十个厂家,主要的品牌有赐方、天元、久恒、统领、英格、三念、茉织华等。

从发达国家快递企业使用快递包装物的情况看,他们使用的文件封套、快递塑料包装袋和纸质包装箱,均为一次性使用后,由客户按照垃圾分类放入环卫部门在社区设置的回收箱中,由环卫部门回收,快递企业不负责回收。据了解,大多数发达国家没有使用降解快递塑料袋,主要是这项技术还不成熟,还未在快递行业应用。

二、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建议

其实,在上述快递包装袋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塑料包装袋、封箱使用的胶带和编织袋。由于我国尚未在快递行业建立回收机制,也未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技术。因此,被遗弃的快递包装塑料袋和编织袋对环境影响极大。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曾经有人建议,由快递企业同收快递塑料包装袋和纸质快递包装箱。快递塑料包装袋回收后作为原材料生产成新的塑料包装袋;纸质包装箱回收后重复使用。

其实,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它不具有可操作性。在一些城市,部分快递企业配合环保组织进行过回收实验。其结果,一是快递员兼职回收快递塑料包装袋和纸质快递包装箱,会增加作业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减少派件量,影响快递时效,造成回收成本提高,甚至超出了这些包装物的价值。如果是由专职人员回收其成本更高。二是,由于我国多数城市没有建立废品回收暨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大多数消费者也不会配合。三是,纸质快递包装箱的再次使用,其强度和韧性大大降低,一旦发生包装箱破损容易引发法律赔偿纠纷。这主要是由快递企业提供的包装箱,从法律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对此,快递企业自然不会提供使用过的包装箱给客户使用。同时,也存在传染病原的风险。在欧美发达国家,快递企业不允许重复使用纸质快递包装箱。其原因就是一旦发生问题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要破解快递塑料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当把它作为城市解决“白色”污染系统工程的内容之一。相对于消费者各种购物所使用的塑料包装袋来说,快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是有限的。当然,这些年快递业务量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塑料包装袋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一位研究塑料包装袋的业内专家指出,解决我国塑料包装袋最有效的途径是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采取降解的技术解决塑料袋污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资源的浪费。应当首选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次选采取降解的技术解决塑料袋污染的问题,或者把这两项综合利用。

特别指出的是,不能把快递塑料袋的污染问题看成是快递产业自身的事,它涉及电商、消费者、行业协会和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层面和地方政府的层面破解这个难题。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地方政府制定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办法,把它作为一个政府废旧利用、防止污染的项目工程,并尽快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真正落实,把快递塑料袋的回收纳入其中。

二是,据了解,广东树业环保有限公司今年将采取快递塑料袋降解技术的专利进行快递塑料包装袋的批量生产。该技术利用生物分解可在一年内将快递塑料袋降解。如果这个技术可行,建议纳入国家邮政局在快递行业实施的强制性标准。

三是,将小包裹集包运输的编制袋改为可以重复使用的帆布袋,从源头上根治污染。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9

课题组长:***课题组员:***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难看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意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每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塑料回收的作用篇10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废旧塑料;建筑材料;回收应用

以塑料、纤维、橡胶为主体的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高分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与高分子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数量也迅速增加,由于通常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比较短,所以废旧高分子材料的数量也大量增加。由于大量的废旧高分子材料不能在大自然中自然降解,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热塑性高聚物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树脂制品的消费量达1135万t/年。据调查,每年产生废弃物数量巨大,美国1800万t,日本488万t,西欧1140万t,我国也有90万t。

目前,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填埋以及回收再利用。回收循环利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物理循环技术,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用和复合再生利用,回收废旧塑料制品经过分类、清洗、破碎、造粒进行成型加工。这类再生利用的工艺路线比较简单,生产量巨大,但再生制品的性能欠佳,一般制作档次较低的塑料制品。二是化学循环利用,通过对回收的高分子废旧材料的化学改性,生产达到同类或异类使用要求的产品。化学循环再生材料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高,产品改性彻底,但产量低,对回收高分子材料要求也高。

我国处理废弃的高分子材料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大部分只是较简单地单纯再生及复合再生。大批量的废弃高分子材料都变成为垃圾,大量的废旧高分子材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分散在土壤中塑料地膜,易使土质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氧、空气、水分、光的吸收;地面上飞散的薄膜碎片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部分废旧高分子材料在降解中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及毒素。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的塑料、纤维、橡胶等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环境和经济问题。

在我国,高分子材料使用量大,生产量也大,当然废旧高分子材料数量也巨大。建筑材料在我国的使用量巨大,如果这方面技术开发与应用得当,那么将是改善我国在高分子材料处理问题上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末废旧塑料回收率达35%以上,废旧塑料品种的比例约为:包装制品占50%,建筑材料占18%,消费品占11%,汽车配件占5%,电子电气制品占3%。我国废旧塑料的回收率在20%左右,建筑材料占的比例更小。我国废旧塑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广阔前景。

随着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粘土砖禁令的公布,开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回收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废旧高分子材料复合成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有许多这类技术发展相当成熟,并用于实际的生产当中。

英国威尔士affresol公司开发出一种建造低碳住房(如下图)工艺,采用包装物废弃料和加工废料等再生废旧塑料及矿产品作为原材料,而且价格合理。每一座房屋约消耗18吨本应进行填埋的材料。

第一座这样的积木式房屋已被英国一家室内供暖和热水系统生产商伍斯特博世公司订购,房屋座落于英国伍斯特郡warndon的工厂内。伍斯特博世公司向affresol公司提供利用再生加热器回收的废旧塑料,将保证伍斯特博世公司实现零废料排放的计划。

(1)玻璃与塑料复合而成的样品砖

由塑料,玻璃复合而成的样品砖已经研制出来,在国外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塑料组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以及aBS,相同的粒径形态,较窄的尺寸范围和尺寸分布与近似尺寸的棕色玻璃混合成玻璃塑料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的质量百分比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为15%、,30%、45%。这种材料能在235℃模压成标准的粘土砖形状。当温度在20~50℃范围变化时,经过抗压实验,发现其断裂应力是普通粘土砖的两倍多。制备这种试样时所要求的塑料不需要区分热塑性和热固性,因此它的原料来源相当广泛。

(2)废旧塑料pVC做建筑线槽

在建筑施工中常使用玻璃条、有机玻璃条、橡胶、塑料条作为房屋施工用的分割线条和避水线条。这些材料的共同缺点是价格高,合肥华风改性塑料公司,使用塑料改性新配方,新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用于建筑建材行业的改性废塑pVC线槽。不仅质量好,工人使用方便,产品有不同规格型号,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

其工艺流程:

(3)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志梅等研究了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的工艺方法和条件,用废旧塑料粉煤灰制成的建筑用瓦在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普通建筑的要求。这种建筑用瓦的研制成功,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种积极方法。

其工艺流程:

(4)利用废泡沫生产新型保温砖

青岛裕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废泡沫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的特点,废物利用,再采用价格低来源广的化工原料,将废泡沫二次成形,研究成功了造价低廉、防火性好、保温性能优良的新型保温砖。

经测试,这种新型保温砖导热系数小于0.06w/m.K,优于0.09w/m.K的国家标准,含水率小于8%,密度小于225kg/m3,抗压强度大于0.21mpa,且耐候性强,适合国内不同气候的各地区使用,取代传统珍珠岩或煤渣等保温材料。

(5)废弃聚酯做改性水泥砂浆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以下简称pmC)在耐腐蚀性能、固化时间及某些力学性能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硅酸盐水泥砂浆。在许多情况下,聚合物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混凝土结构修补与保护中起到传统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既可节省大量建筑物修补资金,又加快了施工速度。但是pmC的价格昂贵,尚未被广泛使用。

同济大学程为庄等用废弃的聚酯饮料瓶为原料,通过醇解、缩聚来获得再生型不饱和聚酯,继而开发出一种低成本、新型的“绿色”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其价格适中,性能优良,既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又可为扩大pmC的应用范围开辟新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