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十篇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十篇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13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建议

1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以及管理来说,一般都是依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制定和管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需要编制应急管理预案的企事业单位,然后企事业单位根据要求进行管理预案的编制,完成后交由专家评审,并由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1.1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规范不完善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一系列文件,对现代企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其中的相关文件来说,大多主要是总体要求,对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以及具体的要求等,并没有详细规定,这就为企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企业废水事故应急池中化学品的储藏以及应急池本身的容量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尤其是对于围堰设置技术要求等,这会导致预案编制以及评审工作等的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对工作的落实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使得后续的工作难以得到良好的进行。

1.2部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专家专业性不强,应急预案实际操作性不强

就我国现在的企事业单位中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中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来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事业单位都应当进行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但是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方面的管理以及技术储备是不完善的。现在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进行自行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工作,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现在市场中就出现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进行专业化的制定。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在的市场要求,环保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规章制度制定时,会相对宽松一些,不会做硬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市场中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技术服务团队的产生。但是,就现在这些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来说,存在专家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影响企业的作用。

1.3企业对环境应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对于我国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对于环境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够,尤其是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工作等,存在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有效发展。现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在加强对于该方面内容的重视,尤其是部分的地区还将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与企业排污许可自己企业中的环评审批等进行结合,从而加强企事业单位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的重视,但这还并未发展至全国各个地区,现在仍然存在较多的地区为了应付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将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等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因此,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该方面内容的宣传与管理。

2建议

2.1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要求

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建设来说,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应急硬件技术要求,并且对企事业单位中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以确保企业在落实工作时能有完善的依据。

2.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预案工作人员培训

对于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更好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有效落实,首先应当保证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以及后续工作的定期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事业单位能够对该方面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能够更好的将工作进行下去。在实际的建设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团队,并进行技术培训等,提升专业素养。

2.3增强分类管理

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各组织进行分类管理,了解各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依照相关的专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

2.4加强监督管理

对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监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监督,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有效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2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市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20*年底前,完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组建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

二、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在*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框架下,各大型企业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按照“分级分类、属地为主”的分工,各区县政府全面掌握本区县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在沪企业、市属企业集团要加强与其所在地的区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的指导,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并按照所在区县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应急联动处置。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一)编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编制或修订本单位易发、常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按照区域总体应急预案、相关专业部门应急预案及行业标准制定完善本企业应急预案,提高预案质量。

(二)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所在区县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各企业要积极参与跨企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一)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应急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要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在沪企业和市属企业集团要建立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使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要予以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二)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具备条件的中央在沪企业和市属企业集团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搞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

(一)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同时要加大隐患的监控治理和督促检查力度。

(二)搞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要立即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开展即时处置,并按照有关要求,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特别是要避免因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的现象发生,防止出现次生、衍生事件。各级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协调开展救援和疏散群众,搞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结束后,各企业要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市应急体系框架下,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强化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协调的职能,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环境体系应急准备响应

通过近三年公司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保持,对标准中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的日常管理有以下体会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标准要素的理解,重视和提高全员应急和预防意识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4.4.7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对其进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上述标准条款要求企业应对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程序化管理,程序中应确定组织存在哪些可能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并规定预防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出响应,预防和减少随之引发的污染损害,预防和减少环境影响。这类程序应定期检验、评审和修订。

企业在策划制定程序前,首先应分析确定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的环境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应急计划;其次应考虑紧急事故发生时,如何采取措施以便使由此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至最低。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装置及程序进行演练,以判断企业现有的应急设施和程序用来预防与控制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有效性,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在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不熟悉,有的甚至没有经过标准知识的培训。企业所提供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文件内容简单,层次间多数没有补充,起不到相互支持的作用,附件不全。以上绝不是积极地按标准要求去执行“预防为主”的原则,而是对标准要素的片面理解,是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视不够。

二、应急预案的编写应结合企业实际,强化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企业在编写体系文件时,通常做法是先建立环境体系管理手册,引出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而在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中写出应急预案。下面就以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写来探讨一般的方法: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一般是指现场预案,以重点环保设施或环境活动为具体目标,以现场应急指挥为主。其结构可采用“公司级+车间级或部门级”的组成模式,即公司层级上的环境管理作业指导书围绕废水、废气、固废环保设施运行,危险化学品泄露、重点防火部位、变电站运行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车间级或部门级应急预案要突出重点,不易过多,以专项预案为主。总体上应急预案要具体、有效,文件之间有一定关联性,查询途径要快速直观。

在编写应急预案时,首先应对自身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以提供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为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突发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及其后果的分析、识别、评价;针对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文件涉及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物资。

2.企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及其应急小组成员名单、应急准备和响应(信息报告、应急启动、应急处置、应急疏散、应急救援)等各程序中的负责人、配合部门及职责分工。

3.企业内部消防队员、医护人员、保卫人员等,明确他们的联系电话和备用电话,明确报警、联络方式;确定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疏散路线。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通讯工具、堵漏工具、应急物资(泵体、收集容器、吸附材料)等。

4.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首先考虑人员安全,进行紧急疏散,迅速报警和现场急救,对外泄造成环境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掌握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清除;这一过程中还要防止二次泄漏与危害,其次要考虑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5.明确规定恢复现场的程序,规定现场清理和设施恢复顺序。针对恢复后受影响区域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估,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潜在的环境污染。

6.明确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频次和更新。预案演练后,在规定时间内定期评价预案的合理性等。对其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要求列出条款,以确保预案适用的合规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后应强化培训,必要时进行应急演练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后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操作人员自己所处的工作区域存在哪些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的事故性质与应急特点,相关的应急、报警电话,事故报告程序,应急防护措施等,使每个人掌握应急预案的具体分工。

日常审核中发现有些部门对应急培训走过场,一部分人员回答不出所处区域潜在的环境影响;有些应急预案受控文件未能发放到使用现场,操作人员对相关内容不清楚;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

四、应针对潜在重要环境因素配备完善的应急资源

首先应根据组织职责,确保应急人员及分工明确;其次是针对危险化学品或潜在环境事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配备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应急物资、堵漏工具、防护工具等;再次是要使相关人员会正确地使用应急设备。在审核中也会发现,有些部门虽然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栓、沙土和铁锨,但是忽略了化学品泄漏的应急物资;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就不能有效、快速的做出应急响应。

五、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管理的完善建议

1.应急准备和响应要素相关的体系文件,相关层次间要保持一致性和适宜性,文件查询途径要清晰明确,可以不强调其文件的形式和数量。

2.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文件必须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受控管理,文件更新经过会签、审批,评价其有效性。

3.根据现场观察法,评价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应急资源配备是否合理、准确,是否满足预案规定的要求。

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重点应放在事故预防上。企业应模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开展应急演练,对预案进行合理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验证有效。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4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大气重污染应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队伍能力标准化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配合水务等部门做好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配合)

二是做好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订出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应对重污染天气。(污染控制科牵头)

三是提高企业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试点工作,年底前力争有1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通过环境安全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监察大队牵头)

四是提高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协调配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牵头、环境监察大队配合)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厅要求,加快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设立独立的应急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力争年底前完成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队伍能力。(人秘科牵头、环境应急管理中心配合)

三、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零报告、饮用水源地巡查报告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季度报告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总体要求。

二是继续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根据省厅出台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和《省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完成本级环保部门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3-4家重点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电网企业;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目前,各级政府和电网企业高度重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建立国家电网应急管理法规,完善国家电网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方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业已初步形成,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正日益完善。尽管电网企业应急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与电网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相比,电网企业的应急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应急处置的能力,尤其是在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等方面离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应急管理认识不足

电网企业各级人员对于应急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模糊,部分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对应急管理的职责认识不清,另外企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必要性。依靠完善的应急体系进行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应急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运动式、经验式阶段。

二、应急处置水平有待提高

电网企业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片面强调电网抢修,没有把及时消除事件对社会、群众造成的影响,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满足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忽视了对重要用户和人民群众应急供电的重要性;面对新闻危机事件反应迟滞,而且缺乏整体策划和主动引导,容易引起误解、激化矛盾。

三、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首先,编制出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于编制预案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制时牵扯的范围比较广泛,所涉及的专业众多,而且部分电力企业人员的素质更有待于提高。其次,由于一部分电力企业为了使其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比较全面和系统而编制出了多种应急预案的模板,但是一些基层单位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没有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开展脆弱性评估,就把其他单位的预案照抄过来,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所编制的应急预案达不到它应起的作用。再次,国家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标准对气象灾害进行定级,这也增加了编制预案的难度。最后,各种应急预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以网厂协调、社会联动的应急预案为例,相关政府部门与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无缝连接难以形成。各电网企业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后,都编制了不少应急预案,但是由于对应急预案的研究不透彻,导致对应急预案的目标、重要要素、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应急预案覆盖不够广泛,需要逐步加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大部分的电力用户往往没有进行过应急预案的编制,有很多的应急预案没有按照要求上报到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并且也没有动态修订过相关的预案。

四、应急机制不健全

电网突发事件通常是社会性的事件,因此对其开展的演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近来,电网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协调不足,预防与处置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困难,导致应急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之间严重脱节;另外,大部分的省市对电网突发事件没有举行过专门的联合演练,这就无法有效检验应急机制是否科学与有效,也无法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战性。

五、应急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电网企业应急技术支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急平台,无法对电网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和监控,对风险的分析监测水平较低,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物资储运、救援抢修、队伍调遣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六、应急保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应急保证能力不但关系到国家的政策法规,而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另外也与企业本身的条件和实力有关系,因此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电力企业若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需要以现有的成绩作为基础,全面与系统地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七、预测预警能力不足

具体体现如下:首先是电力企业对自然灾害以及气象灾害缺乏预测的能力,另外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也没能够与有关部门实现交换与共享,这就导致了对灾害的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其次,一部分500千伏线路中存在着在线监测装置以及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监测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而220千伏以下的线路更是缺乏在线监测装置,这显然无法对设备设施发生事故进行有效的防范。最后,由于大电网的运行机理非常复杂,因此一些预料不到的因素也可能会造成电网大面积的停电。

八、应急能力评估尚未全面开展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针对城市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已经开展完成,目前正在针对高危和重要行业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例如美国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13项管理职能,209个属性以及1014个指标这些应急能力的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而我国国内的电力企业现在还没有针对应急能力展开全面的评估,这势必影响到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因而对应急行动高效且有序地开展非常不利。

九、本文小结

本文介绍我国电网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指出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急预案是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但并不是全部。要想切实保证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必须保证各工作环节的正常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因此,要深入分析应急管理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电网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宇.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6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正进入污染事件高发期,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不少重大环境事件,包括渤海溢油事件、曲靖铬渣污染、大连pX项目险酿重大泄漏事故以及在安徽、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相继发生血铅中毒事件(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3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上陶村发现163名村民血铅超标;同是3月,浙江湖州市德清县300多人血铅超标;5月,广东河源市紫金县136人血铅超标;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总之,环境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频繁爆发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环境监管这提出了严峻挑战。据有关资料统计,国每年环境损失、生态破坏损失、资源耗竭损失和环保资金中因环境问题而纯消耗的费用,四部分之和占GDp20%左右。就我市而言,环境安全风险也还是客观存在通江大规模的天然气和石油钻探、陕西和南江县的矿产资源开发,比如去年发生的通江诺水河上游陕西南郑县尾矿库泄漏跨界污染事件、金津食品厂氨气泄漏及两次洪灾,都对我环境应急是一个考验。

同志们保障辖区环境安全。适应新形势,环保部门的根本职责所在要抓住大好机遇。迎接新挑战,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务实的思想作风,高昂的工作热情,团结奋进,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监管,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维护社会稳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环境安全保障。

二、查找差距。进一步找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第一。没有把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放到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思想认识与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日常工作中。放在保民生、扩内需、稳增长和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的大环境下去实践,工作的主动性、适应性不强。面对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个别领导思想产生了迷盲,个别同志认识走进了误区,工作出现了迟疑。个别单位对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环境监管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现象突出。有的地方“一案三制”建设基础不牢,环境应急能力还很脆弱,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重事中应对,轻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安全隐患排查不力,对企业应急工作指导监督不深、不细,整改措施未能完全落实;有些地方应急值守形同虚设,信息报送不及时,迟报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

第二。执法文书、执法案卷管理不规范,日常工作与新时期环境监管的新任务不相适应。一方面是环境监察执法与应急工作不规范。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扎实。各类执法信息报送不及时;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执法不严肃,不按规定程序和制度组织巡查,不如实填写现场监察记录,对违法案件不做现场笔录,有的甚至处罚之后才补证据。另一方面是环境监察执法与应急工作不到位。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执法不严,执法措施不硬,执法震慑力不强,从轻处罚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地方环境监管不严,安全隐患排查不力,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有些地方应急管理的隐患排查、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和信息等环节缺乏有机衔接,仅仅满足于非常态应对。

第三。普遍缺乏应急防护、监测设备和环境应急处置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些地方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人思想僵化,队伍素质与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相适应。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宏观思维和长远眼光,只注重个案办理和具体事务工作,对影响环境监察工作的全局性问题思考不够,对如何以环境执法促进环境管理和法制建设考虑不多。部分执法人员日常工作作风浮躁,应付了事,现场检查不认真,日常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查处违法行为。上面一查就查出了问题,日常监察中为什么发现不了问题呢?这要引起在座的各位同志高度重视。还有部分执法人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对违法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管。有的甚至充当保护伞,站在环境违法违规者一边,替其说话,帮其打圆场。更有甚者,帮助环境违法违规者隐瞒事实真相,避重就轻,教授其如何规避环境监管手段等。还有部分人员素质较低,面对违法排污企业手足无措,接待靠“躲”处理投诉靠“拖”现场查处靠“抹”导致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环境监察机构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瓶颈,极大增加了环境执法的难度。

同志们既然我工作中还存在这么多的不相适应。学习借鉴好的经验,这就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加强与友邻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的交流。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全市环境监察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三、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各县区环保部门要扎实开展各项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管,集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日常巡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深入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排污口的执法检查,规范排污口设置,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的检查,督促污染企业全面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建立污染设施运行台帐。各地环境监察机构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及试生产期间的环境监察工作,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强化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的监管,要严把新建项目的试生产、三同时”验收前的现场核查关,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未验收投入使用、超期试生产、批建不符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现场监察,进一步摸清辖区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和存在环境风险隐患,针对不同的环境风险落实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要及时提请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二是强化环境应急值守。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班制度。严格管理,落实各项措施。各地环保部门分管应急的领导、应急队伍、应急值守人员要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遇事要能联系得上。12369举报热线要24小时畅通,必须杜绝目前已经出现的举报电话无人接听的状况。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详细、准确记录有关信息,按有关要求做好信息调度和报告工作。要根据事件的初始情况、发展态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判定事件的等级,第一时间报送事件各阶段的信息,同时要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强化环境应急演练。预案管理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环保部印发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各地要将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也是预防工作的核心。2010年9月。不断提高预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并以此推动整个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这里要强调的预案编制、评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在安全生产预案编制和排查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基础上完成,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环保部门要对企业预案进行审查后备案。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规范应急预案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预案编制、评估与演练等工作,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预防预警、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隐患。

四是强化环境应急管理效能。要完善外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的环境安全管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与交通运输、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切实提高综合应对效能,进一步落实与安监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的协议,主动与安监部门开展更具有实质性的联动合作。积极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督促环境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和社会化。建立和完善区域流域联合预防、联合执法、信息通报和同步监测等制度,切实形成协同应对合力。会同人保公司在相关行业开展环境污染保险试点工作。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评估和控制,督促和协助企业加强风险监管,减少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维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要鼓励民众和社会团体积级参与环境应急管理,维护群众知情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要完善环保部门内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环评审查、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时,要对环境风险防范提出明确要求。要把环境应急管理作为日常环境执法的重要内容,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宣教法规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突破口。环境风险源的排查要抓好组织培训、调查登记、核查评估、统计汇总四个环节。通过全面调查,准确掌握各类风险源的数量、生产、储存及风险防范措施。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尾矿库、危险废物贮存和处置企业,防患于未然。五是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未雨绸缪。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和医院、学校、风景名胜区、集中居住区等敏感区域,要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和企业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要做到四个清楚”即“风险源物品底数清楚、环境安全隐患清楚、检查记录清楚、整改落实情况清楚”发现问题后,切实做到三个‘不能不’即“不能不报告问题、不能不解决问题、不能不事后督查问题”

六是强化风险源动态管理。各地环保部门要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的工作成果。实现全市风险源动态管理。要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提高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水平。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特别是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重点加强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发现异常超标现象,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要开展重、特大和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深刻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应急工作效能。要研究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级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七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坚持“定额储备、专业管理、保障急需、服从调度”原则。各个环境风险源单位是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责任主体。指定专人管理。应急物资的购买、保管、维护、更新、使用等要建立台账。各地环保部门要根据辖区内环境风险源分布、特性等实际情况,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各环境风险源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指导环境风险单位科学布局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掌握辖区内应急物资储备动态情况,确保应急物资调用渠道畅通。

八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更是薄弱。一方面,应急能力建设基础较差。要逐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环保部已下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争取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成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编制,配备基本装备,保证业务用房,落实运行经费,同时要加强环境应急处置人员日常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队伍。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7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我镇实际,为切实加强我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镇政府统一部署,现决定从2013年2月12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危化品企业,及其它类型企业的环境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如下:

一、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

要通过开展危化品及涉水企业环境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我镇部门、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认识,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达标排放等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监管水平。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是全镇危化品企业,涉水企业(运输、装卸、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原油、成品油、化学品的输送管线、码头、及储罐区。

三、整治内容:

1、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2、企业安全、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

3、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订,演练情况,包括安全应急救援和演练情况;

4、企业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责任制落实、机构人员落实和台帐记录情况。

四、整治要求:

1、对危化品及涉水企业涉及的建设项目,没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一律停止建设,未经验收和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的,一律停止生产;

2、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违法危化品及涉水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3、对超标排放的企业,必须依法处罚,限期治理,对整治不到位的,予以上报,给以关闭;

4、对危险废物、污染物处置不规范的,要依法查处;

5、至今还没制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企业,立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完成或情况严重的要依法处罚。企业预案不完善的要根据环境风险源及安全等因素,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并组织开展演练,得到提高和落实。

五、明确责任:

各企事业单位要对这次专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企业、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做到排查到位,不留死角,整治到位,不留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开展整改,分析存在的原因,落实措施,确保我镇水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一旦发现水质有异味,可及时上报政府和环保部门。

六、具体分工:

1、安监、环保负责全镇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加油站,印刷企业的检查、监督,杜绝安全事故隐患和环境污染事故;

2、水利、建设部门对全镇自来水厂的改水管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水利部门负责全镇水的调节和引流工作;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电力设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电力企业为做好预防、控制、处理突发事件,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故障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机制。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基于此,本文就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有一定的帮助。

1电力事故的危害

某年初,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低温降雪的侵害,很多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形成了大面积停电事故。面对这严峻的形势,电力企业贯彻国家号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完成了电力恢复任务,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在电力的使用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号,也是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在一些突发事故或者灾难面前,如果预先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就会减少很多危害。

2电力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关系

持续安全生产是企业对电力供应的最大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保证为社会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为企业生产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在一些无法预见的灾难面前,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方案,保证电力的可靠供应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各种损失。电力的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做好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能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

3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应急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急预案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主要内容。应急体系的建立是以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系统、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为依据的,进而建立的应急体系也会不同。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生产情况,依据岗位类别、部门到班组等制订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相互之间形成了体系。电力企业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区域结合,并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制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预案是建立应急体系的基础,应对事故的危害程度或事故类型做好详细的调查,对应急管理明确责任,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有效,实施方案迅速、及时,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应急机制的水平。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组织体系、预警系统、物资储备、应急实施团队、领导指挥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电力的应急综合能力。3.1编制健全的应急预案编制电力安全的应急预案是生产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进行贯彻和执行的,可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风险和事故提高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3.2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是安全管理的底线,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真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后,再编制应急预案。电力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含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安全生产的所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事故。此外,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确定应急预案的数量,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要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应急预案。

4加强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

企业的健康、稳定生产遵循的原则是“珍惜生命、安全生产”,要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常规工作必须按照规范制度操作,对于突发性的事故要采取应急方案。编制预案一定要常规化、系统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将预案的编制编入工作质量的考核范围内,企业也要经常组织演习,在演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补充应急方案。在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建立应急方案编制小组,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了解并结合所在企业、部门的职能类型,确定编制工作任务,不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通过职能分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制订工作计划,使应急预案的制订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制订电力安全应急预案需要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和详细信息,也要借鉴国外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经验,并进行风险判断和分析,对自身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在排除事故隐患的基础上,找出可能会引发事故的因素、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分析风险的大小,最后形成分析报告,可将这些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资料。此外,还应对可能会发生、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企业之间应经常组织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或管理方法,但不可以照抄照搬,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所取舍,借鉴同行的管理方法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分析,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实施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操作,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5应急管理的实行

5.1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有三个体系标准应加以保障,即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推进中要达到的目标;组织体系是明确各个部分或各个层面的管理者,能承担领导责任,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将各项工作按标准化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身上;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推行采用的考评办法,依据考评内容核实工作质量,通常使用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5.2加强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行也要加强风险管理,比如加强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紧急处理体系以及应急公关体系等。2010年,在某海域出现的“麦莎”台风给周围临海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一些卸船设备被台风卷入大海。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风险管理没有做好,对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计不足,对台风造成周围电力系统的损害的预警系统没有做好。5.3提升人员素质在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企业应更加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工作人员的潜力,使工作人员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并要求员工有安全生产意识,面对紧急情况有应急处理的能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实干,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自身的事故预警分析能力,提前将一些不稳定或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工作时应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警惕,保持电力的安全运行状态,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在某次地震中,某电厂机组遭到的破坏非常严重,电厂及时采用应急方案,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条件和不顾个人安危的情况下投入工作状态进行抢修,使机组顺利恢复运行,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奥运会举行期间,很多地区遭受台风以及洪涝灾害,电力设施受到了严重损坏,各地区电力企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实行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使电力恢复运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失降至最低。

6应急管理在电力使用中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需要,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可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电力应急管理实行的优点有:可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并能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安全基础设置需求;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可减少管理层的干涉或中间环节,以免因逐级上报而耽误最佳时机,这有利于安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管理层较多或垂直管理的模式,将信息的上报通道尽量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地解决了问题。

7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有灾难发生时。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电力应急管理机制,从而对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索玉鹏.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大科技,2012(24).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9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当前,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企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企业危险源的管理和隐患的排查工作还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站在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加强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一)编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企业应急预案是加强企业应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于20*年3月底前完成。应急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并具有广泛覆盖性,不留空白和死角。各县、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学校、医院、商场、宾馆、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供水、供电、供气等关键性工程,仓储、人防工程、客运等重点行业或领域作为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点,指导、支持、监督各企业和单位编制完善企业应急预案。

(二)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建立企业应急预案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企业应急预案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市、县(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同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省驻汴企业和市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其他企业应急预案和其他类型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根据管理职责报有关政府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在演练中完善预案。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组织高危行业企业进行应急预案的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的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提高企业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联动

(一)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要做到机构、人员、职责和工作条件四落实。市属经济组织和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各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工作要于2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基本情况,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央、省驻汴和市属企业要加强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及时预警信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各县、区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协调各有关部门指导和督促企业切实做好以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为重点的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四、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各类生产经营企业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大中型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险行业企业没有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签订率要达到100%。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应当依托现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省驻汴企业、市属重点企业要建立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高度重视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自身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加强教育、培训与演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

五、做好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一)认真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类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针对生产经营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周边环境等,认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改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施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对有关安全措施、监控方案、应急预案等应报县、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对位于人员密集场所、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的高危行业企业,要依法采取限期整改、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的化解和其他影响社会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预防的发生。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制定、完善隐患的标准,加强企业隐患排查的督促检查和监管工作。企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积极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危险化学品等相关救援队伍要把参与企业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危险源监控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应急救援骨干专业队伍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技术业务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隐患排查及相关工作。

(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与此同时,企业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按照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现场救援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对事故灾难的处置、相关防范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完善应急管理措施,改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六、积极开展企业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和宣传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救援和互救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要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资格培训、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以及县、区长培训等教育培训中,增加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使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全面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常识,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七、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企业在市、县(区)两级政府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县、区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辖区内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督促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八、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企业环保应急管理方案篇10

   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所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把环境保护纳入公司发展规划、计划、生产、经营、建设和科研的全过程。总部机关部门及各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各企业的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环保工作负总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管相关业务的要对业务范围内环保工作负责。中国石化所属单位和全体员工有权对中国石化和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有权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现象提出批评。

   在环保管理方面,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各企业应建立并有效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分层级设置环保管理机构,明确环保管理责任,配备满足需要的环保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各级环保责任,将环保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承载力等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及竣工环保验收制度,按照要求开展环境监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各相关部门要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环保管理。

   各企业应按照政府关于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要求,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如实向社会公开相关环境信息。坚持“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多途径实现企地互动,共建和谐环境。

   在污染防治方面,中国石化鼓励各部门和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采用清洁工艺技术、装备、资源、能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产生。能环部组织制订公司清洁生产规划计划、组织开展清洁生产企业验收;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指导、监督和考核所属单位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各企业应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落实各部门职责,建立长效机制,按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申报清洁生产验收。

   各企业应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研究并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财税政策。

   各企业应按照严于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其他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等污染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