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45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1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部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2

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当然也是国学百花园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想要深入掌握这其中的内涵,需要我们长期的文化积累和人生积淀。

感谢xx区青少年宫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接触茶文化、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机会,学生们在兴趣盎然地学习了茶文化相关知识之后,踊跃地参与报名,并拿出了各项目优秀的作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传统茶文化教育为载体,在青少年群体中通过开展茶文化大赛的方式传播传统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展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成果,拟决定开展“2017xx市xx区学生首届茶文化创新大赛”。

二、活动人员:xx市实验小学师生

三、活动过程:

1、学习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

2、用心感受茶文化,参加茶文化青少年创新大赛:

(1)、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故事大会

(2)、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作文大赛

(3)、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文化创意书画大赛

(4)、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席设计大赛

(5)、xx市xx区首届青少年茶包装创意设计大赛

四、时间安排:

2017年5月3日前为各单位初赛阶段。

四、活动效果: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3

凤凰单枞茶、岭头单枞茶都是广东特色最突出的乌龙茶。凤凰单枞茶的原产地是饶平县浮滨镇坪溪茶区岭头村,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繁殖利用。1988年,该茶种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茶叶良种,之后参加第二批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并由国家农业部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茶树良种。

上世纪80、90年代,凤凰单枞茶树良种得以迅速推广应用。目前饶平县该品种的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6000吨,创值1.08亿元。其中浮滨镇是茶叶生产重点专业镇,种植面积2.9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55.8%,年产量2520吨,占全县总产量的42.0%,年总产值5000万元,占全县总产值的46.3%。该茶树良种在全省(主要在粤东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使凤凰单枞茶树良种成为广东乌龙茶生产的当家品种。

饶平不仅育成了优良的凤凰单枞茶树品种,而且为广东发展凤凰单枞茶提供种苗、栽培、加工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饶平在凤凰单枞茶生产产业化进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单枞茶在国内外屡获金奖殊荣,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成为饶平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现全县有近30万人口经济来源主要靠茶叶种植和销售,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科技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特色生态经济的开发、资源高效使用与合理配置和又好又快发展特色产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经济质量等新的起点和要求,茶叶生产可持续性、优质、高效、稳步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是当前新的工作任务。

一、技术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凤凰单枞茶在原产地饶平和引种的县(市),如潮安县、兴宁市、焦岭县、大埔县等地迅速发展,经过20多年来的生产经营,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大规模特色单枞茶产业。但随着茶叶市场的变化、多元性发展及产业链的延伸,需要大力培训茶农,培养技术人才,创新或整合配套技术,才能支撑和促进凤凰单枞茶可持续性、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与发展。

(一)技术队伍建设

1.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进入凤凰单枞茶产业化经营和提升发展水平,就必须重视规划生产、加工、营销、茶文化服务技术队伍的建设,多途径多渠道投入技术培训,提高茶业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形成产业技术网络的骨干组织体系,才能有技术依托、有可靠的保障体系支撑,才能有利于促进凤凰单枞茶产业化整体水平向前发展。

2.推动信息化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大力开展各种方式培训,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参股、技术转让和技术创业等方式,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以劳动培训中心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新型茶农技术队伍的集团军,为提升凤凰单枞茶产业整体水平服务。

3.充分发挥地方茶业协会、合作社功能作用,为茶农搭建科学种茶、科学制茶、茶叶优质安全生产的学习平台,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茶叶质量竞赛等活动,让茶农得实惠。这是茶叶技术队伍建设的最根本的好方法。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茶产业发展的动力,茶叶生产走工业化道路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必然。现阶段要提升凤凰单枞茶产业水平需要原创技术、引进开发技术和配套技术,才能整体推进单枞茶产业化进程与发展水平,才能提高茶叶生产工业化的程度。

1.凤凰单枞茶原创技术能否保持领先?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单枞茶成为饶平四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多个县(市)引种、发展岭头(白叶)单枞茶树良种,经过近20年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了种植、制作的经验和方法,总体的茶叶质量趋势较好。饶平作为单枞茶原产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积极探讨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发展的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杠杆,深化规划原创区域特色的新起点,发展生态优质有机名茶规模,大力开展技术改革、技术创新活动,同时配套相应的鼓励政策,调动广大茶农的积极性,投入到单枞茶产业化经营的建设中去。

2.强化科技应用。合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装备。加强适用农机具的配置和应用。积极引进和创新国内外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在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开拓宽广的思路,大力引进开发性技术,整合创新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单枞茶产业整体水平。在发展有机茶、全面实行茶叶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要紧紧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向名优有机茶高层次发展,有序开发高山生态茶,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多个有机茶生产科技示范片,带动绿色茶、有机茶生产发展,再创饶平茶叶生产新优势,使单枞茶可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强化培训大市场意识、技术经济意识,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在必须贯彻实施茶叶生产标准的同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从茶园管理员、采工、车间主任、加工人员、评茶员、包装、仓库保管员等,涵盖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技术岗位责任守则,大力推广现代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

二、深化质量、文化与品牌意识

凤凰单枞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是商品名,已为国内外消费者所认知,但在省外、国外认知度不是很高,需要普及和深化单枞茶质量、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意识。品牌的培育也是产业化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发展与推进的过程。

1.充分利用和发挥单枞茶树良种和成茶香味品质待色的优势,挖掘地方文化、典故、名胜古迹、名人、名山,以工夫茶文化特色为平台,创新茶文化内涵。将品种资源优势、品质风格特色与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内涵融入茶文化,以文化支持品牌,以品牌传播文化,积极开发利用文化与茶的战略战术,持之以恒地把握品质好、文化与品牌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潮汕茶文化最大特色是工夫茶。如何通过弘扬“工夫品单枞”的氛围更好地打造岭头单枞茶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效应,是值得生产、经营者认真思考的问题。重要的是要营造“工夫品单枞”氛围,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工夫茶为单枞茶之体,单枞茶为工夫茶之神”,引导他们熟习工夫品单枞的技艺,培养对单枞“蜜韵”的喜好,让更多的人品上单枞茶,认识单枞茶,购买单枞茶。这是茶文化推介与创新的一个系统工程。

3.营造良好的品牌效应是一项越来越值得重视的系统工程。其内容还包括包装设计、产品包装技术、市场推广技巧、销售及售后服务管理等几个环节。如何使商品的理念在包装设计上反映企业特色、品牌特色、高品位文化茶特色,并形成企业的标志性特征同样十分重要。只有深化质量、文化与品牌意识,做好了市场开拓的系统工作,才会取得更大的品牌经济效益。

三、发展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经营规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茶产业化生产必由之路是龙头公司带动发展,因此,只有发展壮大茶产业龙头公司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才有利于促进单枞茶产业化发展。

1.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引导、组织和协调,大力鼓励从茶人员外出开店搞营销,开拓市场,扩大流通与销售区域,多渠道伸向大市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宣传推介,在茶叶商(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促进茶叶流通,逐步形成零售、批发、专卖店和兼营连锁店的多层次销售网络体系。

2.在促进单枞茶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充分发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国宾集团公司、饶平海利集团公司、益兴茶叶实业有限公司、金利香茶叶公司,以及新丰田峰山茶场名优茶开发科技示范基地等公司企业的龙头带动、示范作用,从而提高科技成果应用及转化率,促进单枞茶产业化建设与发展。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4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只有一个:让消费者喜欢和接受的包装才是最好的包装。复杂的只是,因为消费者群体、心理的不同,如何让消费者喜欢和接受却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途经。

最好包装途经之一:饼砖沱的天下,传统不容轻视。

时尚、精致、华美、创意、抢眼……这些词汇,是任何一种包装所追求的,普洱茶也不例外。但别忘了,普洱茶这种百年传统茶有着自己在包装上的特殊性,这就是它饼、砖、沱的传统包装。随便走进一家普洱茶店,就可以发现,饼、砖、沱的普洱茶依旧占据了最为广大的空间和最为显眼的位置。这说明,在普洱茶的传统消费者心中,饼、砖、沱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任何新奇时尚的包装,也无法替代传统饼、砖、沱古老、朴素、亲和的面孔。饼、砖、沱,这是一种可以触摸古老时光的面孔,恰恰因其简单和朴素,让人与之形成了一种任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白云苍狗而不变的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绵长感情。这是一种时光形成的亲切感,信任感。对于这种感情,那些拼命追求时尚、现代、先锋、华丽的包装设计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任何创意,都不可轻视传统,都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

最好包装途经之二:市场和消费,方便的就是最好的。

传统饼、砖、沱也是一种方便的包装,它们的方便来自材料、制作、储藏,但主要是运输。如今,这些都不再是大问题。所以,传统饼、砖、沱的一个不方便之处也日益凸现,就是饮用。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迷你装、巧克力装、袋泡茶等小包装普洱茶相继出现,日益流行,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新新一代普洱茶消费者的青睐。小包装风行,不仅有饮用的方便,也有市场的方便分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包装比较精细、比较小的小包装茶不仅方便销售,也方便对不同品牌,不同档次品质的普洱茶产品进行区别和辨识。特别是随着各种大型超市的出现,尤其是经历了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后,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将逐步接轨,小包装茶消费模式将更加方便流行。小包装不仅能从包装上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对于企业培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都大有益处。

最好包装途经之三:文化,永远是最大的时尚。

任何一种成功的包装,都是一种不俗的包装。所谓不俗,就是需要文化的气味。只有具有文化意味的包装,才能真正成为高档次的包装、也才能成为真正时尚的、有创意的包装。普洱茶发展到了今天,包装已不再单纯只为显示产品信息,它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文化品位不俗的普洱茶包装,其中,柏联普洱茶的包装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柏联普洱的logo――生命之树,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按照国际化的定位体现着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柏联普洱的包装充满创意,里面揉进了唐、宋、元、明、清至今上千年茶文化变迁的精华,融进了拉祜、布朗、哈尼、佤族、傣族等澜沧江中下游少数民族数千年繁衍生息的文化积淀和科学普洱、健康普洱的现代元素,充满浪漫丰厚的人文情怀,充满浓厚的地域时尚文化特色,在众多普洱茶的文化时尚包装里独树一帜,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极大地提升里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5

大多数人都会说,茶行业是传统产业,更多为中老年人热衷于喝茶。但从2012年厦门茶博会上,充满现代美感的展位、时尚清丽的包装、新潮的互动方式,让每一位观众都明显地感觉到:茶产业变得亮丽时尚了。

茶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尤其是近年来,茶在人们心中的功用不是再仅仅局限于解渴,而是把它的养心、养身等保健功效看得更加重要。于是时尚中人开始以茶为礼、以茶为时尚,更有人把泡茶当成一种修身养性的惬意之事,茶成为多元文化的一种媒介。

喝茶变成了时尚,茶产业愈发新派,中国茶在时尚中慢慢发展起来。

在2012年厦门茶博会上,台湾茶企郑福星展位一如既往地以黑色为主色调,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大红大绿,融入了西方文化,让现在审美国际化的年轻人喜欢不已。同时,展会还出现了一家以打造“你我的私家茶客厅”为经营目标的茶空间设计机构:茶之然。他们希望将茶文化的传统文化精华积淀与现代的时尚生活理念相结合,为人们构筑健康、休闲、创意、时尚的茶空间,成为浮华都市中心灵的憩境。这种方式,让很多年轻人都想将家的一角设计成茶空间。

茶是时尚与传统契合的产业,外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完美的结合,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世界。现在,很多新派的茶器涌现出来,体现了生活质感、生活意境。此外,在与茶的相关艺术领域上,香道、插花、茶空间设计与茶旅游等也分别呈现,茶有了更多吸引人的衍生艺术。

2011-2012年,

茶产业出现了那些充满时尚元素的新现象?

1.尚客茶品—引领潮流时尚

尚客(SUmCL),取自“引领潮流时尚”中的“尚”字和“传统待客之道”的“客”字,意义蕴涵着以时尚的方式来招待客人,以健康的茶包品味着生活,分享着生命的每一点每一滴。

尚客在定位中呈现“中国第一的时尚茗茶、中国第一写字楼茶品”,为都市白领、年轻一族提供尊享的、有别于当下普通的茶包。尚客独特的茶包由人工精心以个别包装完成,提供世上最完美之泡茶方式,让茶友享受到中国最健康的茶品、最具魅力和品位的茶包。尚客是一种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概念茶包,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都市现代感。

此外,尚客以中国文化、茶文化和精致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结合现代新文化、新概念生活方式,形成独有的时尚茶文化。尚客主张的是感受恬静、悠闲、简单的生活原本状态,在简约中体验生活的无限丰富。尚客是有智慧和思想的茶包,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在尚客的每一个茶包里,都有一个别样情调、独特风味的故事。

而尚客商城是中国第一个专为时尚品茶人士设计的网络交流空间,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为时尚健康茶打造的网上社区,更是一个交易购买的平台。在这里,人们不仅购茶,而且享受生活,广交朋友。在这里,你能发现最in的关于吃喝玩乐的时尚场所,也能淘到时尚又实惠的风格茶包。追求时尚品质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2、去茶去—城市之心的茶时尚

去茶去是一家在环境设计、经营理念、美食特饮等方面都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概念茶餐吧。个性鲜明,具极强的都市现代感。

以“现代都会型茶餐吧”的定位,“简约淡朴、时尚休闲、提炼中国方式”的形式,“营造自在如意的友人交往空间和个人体验空间”的氛围,以及“以客为主,用心待人”的服务宗旨深入城市之心。去茶去在核心竞争力上以中国文化、茶文化和精致简餐文化为基石,结合现代新文化、新概念生活方式,形成独有的产业文化。

去茶去在独特经营理念上把经营的重心从茶、饮食本身,转移到愿景、创意以及企业经营的哲学上。逐步形成一种“去茶去”式的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顺应情感市场的快速增长,不断创造一个个属于“去茶去”的感动故事。

3.茶之然—你我的私家茶客厅

“茶之初,性本然!”

茶之然立足于素有茶文化“集”之称的厦门,创造与特有文化与现代休闲餐饮模式相结合,将中国传统茶文化通过创意的,以茶为主演绎成可吃、可喝、可赏、可听、可戏的一种主题之下多元化经营的全新复合式商业模式,营造出健康、休闲、时尚的新概念茶主题生活馆。

在消费上,茶之然融会茶礼、茶器、茶食、茶饰、茶书的茶主题生活馆将时尚的艺术空间与中式禅风的意境相结合,提供聊天、阅读、泡饮、轻食的时尚休闲空间,并且拥有百种形色各异的茶叶,采用独创的DiY创意茶礼选购模式,及独特的一茶一位、一壶一杯的泡饮方式,从中体验到茶不仅满足于饮用,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与品质。

茶之然主张“创意随行,为你所乐!”我们的生活主张为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懂得享受生活,有活力,有独立价值观和消费方式,注重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年轻态一族,提供恬静、悠闲、简单的生活本然状态,在简约中体验繁华都市慢生活的无限丰富。

茶之然更注重以打造“你我的私家茶客厅”为经营目标,围绕着茶相关主题,针对现代人对茶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希望有个茶空间,接待三五好友泡泡茶、聊聊天、谈谈事,以茶会友的茶生活方式。创造中国第一的私家茶客厅,成为除了公司、住家外首选的第三空间。

4.茶香书香(CHaStoRY)—都市里的“和静怡真”

茶香书香海纳百川,整合了不产茶的上海却聚集了各地名优茶,将传统茶时尚化演绎,让茶友感受中国茶的乐趣和魅力。其英文名CHaStoRY的主要根据:CHa即“茶”,是传统文化产物,所以茶香书香是将传统中国茶时尚演绎,名副其实的“CHaStoRY”。

无论是十大名茶或当下流行的抹茶奶茶类茶饮,在茶香书香得到了最好的融合。这里有最别具一格的茶香吧,顾客可以围坐看专业的茶艺师现场冲泡。用“尚品烘茶”和“尚品烤茶”传统泡茶技艺,将经典的十大名茶甚至是其他平日不多见的纯味茶在适度的火候烘焙后当场呈给顾客,唤醒茶香飘溢。与“经典纯味茶”相对的是非常时尚的“溢岩酒顶”奶茶,其中又分两个单品—“缘定今生”和“相濡以沫”,绝对是浪漫的美味首选。茶以最美妙的比例融合了朗姆酒或君度酒,外加抹香海盐抑或茉香海盐,有着绝妙的层层透感的滋味。同样绝妙的还有海岩茶,与纯鲜榨果汁融合,外加星座物语,堪称别出心裁的美味。

时下,茶香书香成为聚会休闲的最佳去处,“和静怡真”下的养生养性。

茶香书香秉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以时尚的元素为现代都市演绎出茶之美,营造时效自由茶空间,无论是三五小聚,小憩畅怀,还是独享清茶香,品觉深厚茶韵。品牌针对现代都市人忙碌的生活现状,以专业茶饮为主导,以自由舒畅空间为依托,提供满足顾客味觉感知,心灵交流,健康生活的感官新体验。在这里,雕琢时光的同时,拥有的亦是一份平和的心态和回归自然的心境。茶香书香致力于打造时尚健康的中国茶连锁,不再是咖啡的兴奋提神,而赋予更多口感美味,时尚地演绎出茶的养生养性。茶香书香CHaStoRY倡导“和静怡真”的经营理念,并成为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待客之道,着力为顾客打造养性亦美味的休闲去处。

与茶相关的时尚艺术复兴

1.香道

茶春发荈草之精华,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自古,茶也是文人墨客交相称赞的对象。茶道香道可修身养性,教人淡泊、安宁。其性善也。在茶文化复兴的同时也将香道袅袅点燃。

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从文化层面来看,香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香既可祭祀先祖、供奉圣人,又可怡情养性、启迪才思,还是安神宁心的良药,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僧道之人,都以香、茶为伴,且推崇有加。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香是无形的,却又无孔不入,‘布施十方’。煮泉烹茶焚香品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闲事”之一。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正如同人们熟知的“茶道”的概念,“茶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喝茶和茶制品本身,而是通过茶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目的。

2.插花

天地之精华的茶与自然之灵动插花相结合。在现代茶席设计中,插花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插花是花艺的主要手法之一,主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法,花材的排列组合让花变得更加的赏心悦目,表现一种思想,体现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形成花的独特语言,让欣赏者解读与感悟。

插花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茶界时尚达人

1.郑福星美学馆林晓真:品茶,可以更时尚而优雅!

台湾农委会茶改场品评官能师、日本小原流花艺家元教授、郑福星茶业文化创意部总监林晓真在教授花艺的时候说,很多女性学习花道,先学习的是静下心来。学插花是在修身养性,让人更有耐性,提升美感。插花时要先整理花材,一枝一枝地整理,这会让人观察更敏锐。“我们在日本学插花时,有时要跪着插,有些人会觉得脚酸、腰酸。但当一个人把全部心思放在花上时,就不会关注这些酸痛了,这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性。”

泡茶和插花也是一样的,也是需要安静而有耐性。作为最难的一种泡茶方法,台湾“小壶泡”茶道如果注水的功力、速度和方向不恰当,就会将茶叶推到壶上。泡茶不仅要有耐性,还要了解茶性,要看茶干是否焙过火,发酵的轻重,外形是球状还是条索,紧结与否。如此之后,再决定一壶茶的水温与茶量。

和花草打交道的女性,会慢慢变得自然、自在和内敛。在林晓真看来,茶文化形象大使首先应该具备自然的气质,有很自然的妆容,因为只有自然才能有亲和力。而不能表现出高傲冷漠,只是外表漂亮的一个“花瓶”。林晓真回答问题时有耐性,眼神专注而诚恳。

如今,为了体现台湾茶文化的美妙与融于生活,林晓真在厦门开设“郑福星美学馆”,展现的是“静、雅、美、真、和”生活文化,在茶的基础上融入花艺、香道、茶具鉴赏等展售项目。品茶,在优雅中时尚了!

2、太极茶道银汉晴:玩味艺术

身为太极茶道6段弟子,武氏太极拳弟子,北京孔庙国子监茶道总监的银汉晴于2002年进入中国最大的茶道流派杭州“太极茶道”苑研习茶道,被太极茶道掌门人收为入室弟子,号隐在。银汉晴曾先后在浙江安吉、德清、嘉兴,上海松江,福建福州,湖北宜昌,河北保定等地为太极茶道流派机构的分支机构做前期策划、培训和推广工作。现在北京孔庙国子监归整儒家茶道与弘扬。

2006年年初,一直在北京更香茶叶公司担任茶艺老师,组建了更香茶艺队,先后创作非常经典的舞台茶艺作品《霸王别姬》、《爷爷泡的茶》,2007年先后为北京更香茶叶公司创作奥运茶艺《舞动的北京舞动的中国茶》、《福娃献茶》、《五福敬茶》、《乾坤之梦》等作品,这些作品多次在东京nHK电视台、韩国SBS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等的大型晚会上演出……他曾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各种茶艺大赛中获得大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使者银汉晴先生积极与日本、韩国茶人及世界各地的茶人进行交流。银汉晴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交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大学进行茶文化系列讲座,并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等地为国家进行中外的外事接待及表演中国太极茶道。

2008年3月15日,在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上,银汉晴代表中国茶道与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进行交流,国家主席亲自观看了银汉晴表演的“和合茶礼”,并品尝他沏泡的黄山毛峰,2006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银汉晴给日本前首相宇田孜表演茶艺《霸王别姬》,2007年6月25日在人民大学明德堂参加“人文奥运国际论坛”,给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表演《福娃献茶》,2008年4月4日在北京大学银汉晴为泰国诗琳通公主沏泡公主殿下最爱喝的安溪铁观音;2008年4月5日银汉晴在第六俱乐部为秘鲁前总统桑德曼先生沏泡西湖龙井……先后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进行文化交流与表演。

3、三香道乔木森

乔木森是上海市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部级茶艺技能裁判员,曲艺家协会会员,茶艺、茶文化、茶具、茶业管理课程教师、江西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山东省茶艺学校客座教授。其研究领域:茶艺学、茶业管理学。主要作品有:理论专著、教材:《茶席设计》、《时尚茶艺》、《茶艺表演编导》、《茶会与茶会实务》、《现代茶馆管理与营销》等。其挖掘整理编导的中国古茶艺表演节目有:佛家《太平茶道》、道家《太极茶道》、儒家《太和茶道》及《神仙茶道》、《观音茶道》、《佛茶道》、《禅茶道》、《文人茶道》、《唐代宫廷茶》、《宋代分茶》、《清代宫廷茶》及各朝代、各流派宫廷、民间茶艺共37套。由他创办的茶道艺术团曾在国内外演出3千余场。

在中国茶坛,乔木森是位特殊人物,他的《茶席设计》一书,风靡茶界,引为样板。不唯如此,他所精心创编的茶艺表演,每每有不同风格和思维,而且极具艺术欣赏水准。尤以“以壶”的独门茶艺绝技,在上海世博会上演示,令中外宾朋叹为观止,就连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赛斯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中国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香界,乔木森是位闪耀人物,他的香艺演示创编和香学研究,闻名全国,传播四海。不唯如此,他所创办的中国茶艺研究中心倾倒一批香艺爱好者,使无数茶者纷纷归香,以香悟道来回归当下的真实,并踏上归心的途程。在他举办的香艺学习班上,听课的学员因人满坐不下,不得不站立在走廊里聆听“香”的呼喊。

茶之创意说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顾名思义为结合了文化及创意的产业。而对“文化”一词有诸多不同的定义。广义来说泛指在一个社会中共同生活的人们,拥有相近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以及信仰等。狭义的来说,即是指“艺术”,是一种经由人们创造出来的新形态的产物。不论就狭义或广义的文化而言,“文化创意”即是在既有存在的文化中,加入每个国家、族群、个人等创意,赋予文化新的风貌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意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创意”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创—创新、创作、创造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意识、观念、智慧、思维……人类最大的财富,大脑是打开意识的金钥匙。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创意来源于社会又指导着社会发展。

创意文化的重要性

人类是在创意、创新中诞生的,也要在创意、创新中发展。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电视影像这样的传统媒介产品,还是数码动漫等新兴产业,所有资本运作的基础就是优良的产品,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良产品恰恰来源于人的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

创意文化的世界观

文化创意自英国首倡,其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相关概念。主要包括版权产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等概念。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分为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型”,以中、韩为代表的“文化型”。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态和业态进行了界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在经济寒潮的背景下,在人们普遍借文化产品来慰藉心灵的市场需求下,它更显示出极大的发展优势。我国紧跟时代潮流,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茶行业的创意

就茶行业而言,中国人喝茶五千年,老祖宗借着泡茶消磨时间,找到人生的智慧,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茶变成随手可得的便利商品。其实快餐茶饮概念来自美国,就像即溶咖啡,是讲究效率、方便的美式作风,因为老美觉得泡茶、倒茶渣太浪费时间。而大多数美国人喜欢冰茶,便逐渐演变出冷藏罐装茶,台湾人把传统老人茶变成饮茶文化,还加进各地文化风味,演变出独一无二的新方向,进而行销全世界,这也是茶行业通过文化创意所演变出来的产业。

茶叶经济是我国传统经济中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依靠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借助文化创意对茶产业进行开发,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产品,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使茶叶经济成为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此过程中,文化创意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茶文化成为该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的核心部分。但是我国的茶叶经济发展并没有利用好这一平台,绝大多数的茶产业经营者或者企业对于茶文化创意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产品的文化创意没有花精力去研究,茶叶经济的附加值久久得不到提高,茶叶经济也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拓展。

“茶之然”创意说

面对茶文化创意不清晰的市场,在2012年10月19号的茶博会上,我们偶遇一家做茶创意的企业“茶之然”,一个以茶为主题,创意为核心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茶之然”提倡的“创意茶文化,时尚茶生活”理念,是将中国三千年的茶文化同创意产业相结合,并通过创新思路将其重新演绎,使茶文化更加融入现代生活中。通过创意对各种与茶相关元素进行开发、延伸,将其融入休闲空间中,为繁忙都市人提供温馨时尚的休憩之地。目前,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到国人倡导的文化回归,都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茶之然”正是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将极具中国特色东方元素和西方的时尚生活方式,营造出清新、自然、反璞归真的氛围,融合“茶,礼,饰,食,器”五大文化元素,组建“茶主题创意生活馆”来述说茶与创意的生活故事。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6

关键词:认识茶叶;幼儿教育;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文化领域最普遍的知识,奠定幼儿认识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关键。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需要融入到幼儿常识教育中,而茶文化的教学从认识茶叶开始,重视茶叶认知教育,并能够通过认识茶叶,使幼儿逐渐了解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当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1认识茶叶对幼教常识的重要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古茶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饮品,经过了世代人们的相传,茶文化逐步走向成熟,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进军。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独有的价值,茶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宣扬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关于茶的意识,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茶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益处。了解茶文化,从认识茶叶开始。近几年由于茶文化在小学课堂中宣讲效果良好,也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欢,所以,为了不受过多外来文化的侵扰,也为了保证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走向幼儿园,幼儿园应当大力推崇茶文化课程,通过向当地教育局申请提出在日常的课程上添加茶文化课表,利用幼儿善于学习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年龄优势,让幼儿可以更好的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文化知识,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基础。保持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确保小幼儿具有良好的民族意识和希望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各地教育部门十分有必要从小抓起孩子的素质培养工作,通过不断的灌输给小幼儿优秀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拓宽孩子的事业,确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教育小幼儿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国人喜茶爱茶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人们对于茶的重视程度更是与日俱增。而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教育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优秀的茶文化知识进行教育,利用茶文化的特殊形式去引导鼓励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要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提供可以学习的创造型环境,让幼儿在品茶的同时也了解茶的来源和品种,利用多道工艺亲手尝试做茶也会让幼儿们流连忘返的。茶文化元素非常丰富,不断的积累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元素种类越来越多,这也非常符合人们日益复杂的生活形式。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使得这些宝贵的茶历史得以传承,我国需要不断的对幼儿进行相关课程的教育,利用幼儿日常的兴趣爱好去为茶文化做宣传,不断的在小幼儿之间进行茶文化教育,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创作等。幼儿园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认识幼儿园,通过早期的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帮助幼儿了解茶叶的历史。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的经费分配状况适当的购进一些集体公共设施供幼儿娱乐学习,通过不断的使用物质以及思想上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接受我国先进的茶文化历史。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更改课堂上的背景,采用我国茶农耕作和各种茶叶种类的图片进行布置,利用幼儿课余时间,讲述茶的不同分类的同时,娱乐与学习并进。还有,适当的添加手工课程,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观察,了解不同的茶叶特点,让幼儿可以从不知觉中了解茶文化,锻炼刚正不阿品质的同时,陶冶情操。

2幼教茶叶认识的相关教学策略

2.1调整制度,分组负责,明确责任

2.1.1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将幼儿按照年龄以及个头的大小进行分组,同时选拔学习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小组长。不同的小组成员不应过多,一般是3-5人比较合适。而幼儿园的美术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幼儿园的板报以及宣传栏设计工作,通过绘制出不同的图案,锻炼幼儿绘画能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有所了解,以小组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大大的促进了茶文化的推广工作的实行。2.1.2成立茶文化教研组幼儿在幼儿园想要了解最新最全面的茶文化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教研人员不定期的进行知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最新的茶文化知识进行采集整理,不断的融合到教师的教育课程中去,可以大大促进小幼儿全面认识茶文化。同时,教研组可以设定相应的研讨活动,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进行茶文化探讨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耍的时间掌握关于茶的知识,这也便于幼儿园开展丰富的茶文化课程。2.1.3开设“小小茶坊”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的项目。幼儿园需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茶坊位置的制定,保证幼儿不拥挤的同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茶文化知识的讲座,在茶坊中的一切设备需要保证不会有过多的棱角,防止幼儿出现意外事故,还有,茶坊可以按照幼儿园的班级分布设立不同的地点,让所有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参观学习,保证完整制定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2.2茶叶认识的具体环节

2.2.1茶叶种类2.2.1.1绿茶类绿茶是一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才能获得的茶叶。其中需要事先将新鲜的茶叶采摘下来,按照叶脉大小与完整的程度进行分类,利用杀青、揉捻等多种工序进行处理,这种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在饮用时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同时,这种茶水主要的特点是水绿且清澈,入口口齿清香。绿茶还分为不同的干燥方法,比如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等。2.2.1.2黄茶类黄茶应属一种不是非常常见的茶类,这种茶也是需要经过不同的工序才能完成的,不同于绿茶,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类。茶水的颜色呈现出黄色故名黄茶,这种茶在广东、四川、湖南比较流行,人们也喜欢依据不同的产地进行分类。2.2.1.3黑茶类将新鲜的叶子进行杀青处理,保证叶子的干净,随后进行揉捻、沤堆处理,在进行适当程度的干燥等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由于加工工艺复杂,在市场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茶叶有几种主要的特征,如:毛茶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暗褐色,有的也可能由于产地的原因呈现出油黑色。茶的汤水多半会出现褐黄色或者褐红色,饮用起来提神醒脑,非常可口。这种茶类就比较常见,如不同种类的砖茶、普洱茶、六堡茶等。2.2.2茶文化的渗透2.2.2.1通过创建茶文化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小孩子多半好动贪玩,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去驻足玩耍,通过不同的场景可以保证孩子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给定不同的玩具可以帮助激发孩子的创作潜力,创新孩子的思维。在不同的幼儿园的主题墙面上,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绘画能力,将我国的茶具依据不同的顺序绘画出来,还有可以按照茶艺表演的步骤进行整个场景的绘画,并且适当邀请绘画能力出众的孩子一同参与绘画,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绘画能力的同时,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也适当的进行学习。①具有特色的墙体可以展现茶文化的美感。幼儿园进行绘画之前,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举办小型亲子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绘画工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考验幼儿的创作能力。有趣的茶坊设施制作可以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茶文化历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手法进行物品制作,丰富了我国的民间艺术装饰风格,也很好的宣扬了我国的茶文化。②内环境与茶文化个性美的结合。幼儿园主体墙的绘画可以帮助孩子发挥自己关于茶的想法,展现出孩子独有的思想魅力。一切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理解,对于不同的场景设定不同的主体要求,可以开发幼儿的思维,建立小组完成主体设计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2.2.2.2借助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关于查找茶资料的作业,让学会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活动,通过在幼儿园的校园角种植不同种类的茶树,让幼儿在玩耍娱乐的同时,分辨出不同的茶树品种,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规律,当然,这种形式的活动只适用于南方环境。2.2.2.3通过表演茶艺,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在常识教育中,利用茶艺,帮助学生能够区别红茶、绿茶以及乌龙茶等。教师带领幼儿围在桌子旁边,让他们看看盆里都是什么?让他们认识观察三种茶叶的颜色、气味以及外形的区别,之后让幼儿告诉教师,一共有几种茶叶,并说出名字。接着,教师出示红茶,让幼儿回答,它像什么形状。在回答结束之后,讲解红茶的来源和传说。最后,教师通过茶艺展示三种茶叶,教会学生从外形、气味以及香味去区分三种茶。茶艺表演可以是教师亲自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态课件,之后教师亲自指导幼儿动手泡茶,品茶,并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感受交流。在认识了茶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7

关键词:茶艺教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茶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都已开设茶艺课程。这对“茶”这一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虽茶艺课程属于旅游专业的一门“非重点课程”,但在茶艺教学中,对于学生自身的涵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整体国民素养的提升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茶艺教学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茶艺教学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

中国是最早利用茶的国家,再加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类别的增多且呈现出的多样化,根据旅游业自身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茶肆、茶馆开设在景区与市中心,且酒店也提供了茶室,这些服务都需要既懂茶艺基础知识、销售技巧,又懂茶艺表演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要适应社会对茶馆的要求,茶馆功能的外延,茶馆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不断提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在校学生掌握茶艺知识与茶艺服务技能,使本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茶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旅游行业工作,就业指向性较高,因此,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职业道德即旅游人员在旅游工作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相适应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总和。旅游职业道德是与茶叶行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特点密切相关的。茶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我国有5000年悠久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家颁布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茶艺师的职业守则是热爱专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一丝不苟;专研业务,精益求精。这些被视为茶艺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茶艺教学是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催化剂,通过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茶艺教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茶艺教学渗透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育认识

美育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及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一门旅游专业的“非重点课程”,茶艺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娱人”,通过美的构图、美的色彩、美的形态、美的意境,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美的联想,从而陶冶心灵、净化思想。在茶艺教学中加入了美育,不仅能够提升对传统茶道精神的追求,而且在传统的茶文化中,泡茶技艺是通过泡茶者的努力,引导并便于学生充分享受茶所带来的种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这为美育理念在茶艺课程中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茶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传统的本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释、道的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就包含了茶学、美学、宗教、哲学等多项文化要素,这些要素为茶艺教学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四、茶艺教学能够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

茶,作为中国的国饮,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今,饮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艺术,茶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茶艺课程在中职旅游专业的开设,正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茶艺课程并不是一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课程,而是一项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茶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关注对学生的基础性茶艺演示,并没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单单是对茶艺的基础操作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在结合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如茶艺表演。茶艺表演者不仅要求仪容仪表高雅大方,泡茶技艺熟练完美,而且在选具、选茶、选水、茶席设计上讲求创新,以达到茶艺表演的艺术魅力,从而使茶艺教学有个更好的创新效果。

五、茶艺教学渗透着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茶事艺文是茶叶文化最生动的体现,它能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产生艺术美感,通过赏欣者的审美感觉,使茶文化中蕴含的种种内容潜移默化到人的思想中。茶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各n艺术形式的承载,才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学生把茶的色、香、味、形泡出来,以及懂得如何去品尝、去欣赏一杯好茶,就达成茶艺教学的教学目标了。茶艺教学中存在很多人文素养,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泡茶、品茶、茶艺表演。茶艺表演与其他艺术表演不同,通过茶艺表演,既要体现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又要要求以优雅、自然、端庄、大方的形象来体现茶文化的魅力。这中间包含了仪容仪态、表情神态、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文明礼仪;茶席布置、绘画、音乐、插画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审美修养……茶艺表演中传达出茶艺的“精、气、神”,这些人文素养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品味。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现代,茶,这张中国的名片,在流传千年的过程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一个标志。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和要求,充分认识到茶艺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茶艺教学来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整体形象和整体素质,并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从而扩宽我国旅游业的类型,改善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以满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培训教材[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吴雪美.基于人文素养渗透的职高茶艺教学[J].考试周刊,2011,(42).

[3]毕雅娴.秀外慧中茶艺传人――浅谈中职学校茶艺教学[J].雪莲,2015,(23).

[4]朱晓洁.浅谈茶艺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创新培养[J].教育观察,2016,(05).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8

关键词:准文化产业;核心文化产业;产业集聚;茶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012?05

“文化产业”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除以内容生产、版权贸易为特征的公认产业形态外,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还存在着大量边缘性和部分版权属性的文化产业类型。公认的文化产业可以纳入国家产业政策体系,进行监测、调控,如国家统计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中所涉80种文化产业。而边缘性的带有文化特征的产业,如茶文化产业、艺术陶瓷产业、古典家具产业等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模式,虽未列入国家产业统计的政策体系,但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它具有相应的社会凝聚力和吸引力,应该纳入“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宏观范畴加以考量。

作为一种话语策略,有的学者在讨论时把带有文化性质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之后的其他产业形态径直称为“文化产业”,以应对保守者将其斥于“文化产业研究”范畴之外的做法。本文以为,不妨将目前国家管理部门统计范畴内的文化产业称为“核心文化产业”(Core-cultureindustry),而将带有文化性质的产业类型称为“准文化产业”(Quasi-cultureindustry),在承认其非“核心文化产业”本质的前提下,重视其所具有的文化产业属性,以文化产业经济原理对其进行学术分析和产业指导。笔者曾讨论过“茶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如何实现产业价值[1];本文仍尝试以“茶文化产业”为例,分析“准文化产业”如何在集群效应上实现新型文化业态。

一、何谓“准文化产业”

“准文化产业”是一个暂拟的概念,表示在现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之外存在的具有可供消费的文化特质的产品和服务。它包括茶、酒、中医、瓷器、丝绸、宣纸等在历史上被“文化化”的产业;也包括时装、酒吧、餐饮、建筑等带有创意属性的产业。界定“准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尺是产品或服务具有的文化特质能够且确实被购买者消费。与不同国家政府认定的文化产业范围差异极大一样,“准文化产业”也常带有强烈地方性特色,例如本文拟讨论的“茶文化产业”,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性往往只有中国人才能领会并为之买单;而带有庄园文化气息的葡萄酒,其文化价值多是明了个中缘由的法国人愿意为它付钱。因此,“准文化产业”不包括以下两种产品或服务:①不具有可供消费的文化属性,如“立顿茶”“三得利茶”等只能是“茶产业”,而非“茶文化产业”;②其所具有

的文化属性难以被市场所消费,如街头文化(地书、原始涂鸦、街头演讲等)由于符号价值不强、转瞬即逝等特征而使消费者对其“文化属性”无从下手。

需做说明的是,可供消费的文化属性,不仅是“准文化产业”的特征,也是“核心文化产业”的本质表现。二者区别在于核心文化产业可供消费的文化属性多是内容创意的表现,即所谓“版权”(Copyright)或“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与核心文化产业类似,准文化产业可供消费的文化属性除创意加工之外,也可由历史累积而形成。以创意为特色的“准文化产业”多不具有地域性特征,可以被普遍性消费,如美国“服装、纺织品和鞋类、珠宝和钱币、家具、家用物品、瓷器和玻璃、墙纸和地毯、玩具和游戏、建筑、室内设计”等都是作为“部分版权产业”而纳入文化产业,以计算其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的[2];而在中国这样拥有漫长文化史的国家,由历史积累而产生的“准文化产业”也极为常见,如商务部已在全国范围内认定了上千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中不少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广义上的生活文化。

“准文化产业”包括产业化(可供消费)的“文化”和作为“文化”载体的产业(多为制造业)两个维度,是文化产业和特定产业的复合产业形态。前者决定了它符合文化产业的某些特殊规律,后者又使其具有普通产业经济学特征;特定制造业是准文化产业的原点(源),准文化产业是依附其而产生的产业延伸(流)。没有特定的制造业作为起点,准文化产业将无从存在。因此,对“准文化产业”的考察,必须着眼于两种产业形态。以集聚理论为例,自亚当·斯密市场分工论作为滥觞始,到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说,经典产业集聚理论均是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普通产业经济分析。但就中国而言,“我国的集群大多从仿制、仿冒起家”,“专业化分工不彻底”造成了“产业集群集聚度偏低”[3]。这与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趋集中性,甚至对人才、文化资源等具路径依赖等观点是相左的。那么,兼具普通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双重属性的“准文化产业”,其产业集聚的效应究竟如何?这就需要结合产业的发展形态加以分析。

二、茶文化产业的形态与集聚效应

准文化产业多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制造业。这在学理上的逻辑是“文化”一词本身即有“生活”的人类学意义[4]。除部分产地依赖型产业外(如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壶等地理标志产业),准文化产业布局往往依市而立,分散在各地,靠近消费市场以降低物流成本——上世纪末中国几乎每个县城都有小型酒厂、家具厂、服装厂、建筑公司与设计院等,更遑论遍及大街小巷的茶庄、饰品店、时装店。而随着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纵深发展,运输成本降低、分工协作加强,准文化产业出现了集聚化的转型——杭州女装、绍兴纺织、白沟箱包等均由是而产生。

以茶产业为例。传统茶产业的经营格局中,“(农户+)基地+公司(+经销商)+市场”最为常见,它直接把产品送至社区,是典型的生产?销售贸易;所谓“集聚”也不过茶叶生产商在产茶区的自然空间中无规划的“扎堆”。这种经营模式的产业链过短,产销之间缺乏文化因素的融合,更无增值衍生品。而在“文化”附加值注入之后,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与茶馆服务,茶文化产业涵盖了三次产业的全部形态:第一产业的茶园种植与茶文化生态旅游(采摘、科普、休闲),第二产业的茶叶、茶具生产与工业旅游、包装设计,第三产业的茶道(艺)演艺、茶行业会展以及其他茶文化衍生产品等。茶文化产业延伸了茶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实现了产品利润的多次增殖,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5]。

近年来,茶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茶文化旅游看,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业已形成:十年前,福建省就推出了7条茶文化旅游专线,江西景德镇茶文化节、四川乐山采茶文化游等都成为经典品牌。从茶会展看,不但茶叶产区的产品会展在直接推动茶叶贸易,大量茶文化博览会、交流会、茶王赛也纷纷登台,如福建宁德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将旅游、民俗与商贸、展览结合起来;四川青城山三月三采茶节将道教、茶马古道旅游与茶叶联系在一起。从茶文化产业的衍生品看,安溪拍电视片《凤山茶歌》、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等更是以“茶”为内容的核心文化产业。但其不足也很明显,如茶文化旅游差异化不强,多是采摘、品茶和茶艺表演;对茶文化产业衍生品重视不够,2009年浙江吉安“白茶娶妃”的创意就因缺乏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衍生而成为过眼云烟[6]。茶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其产业集聚不足、类型单一有密切关系。

文化产业确实具有集聚的天然优势。随着文化产业属性的逐渐增强,茶产业过渡到了茶文化产业而成为“准文化产业”,其作为第二产业而呈现集聚效应,也开始升级为“准文化产业集聚”;就集聚的物理空间看,茶产业集聚与茶文化产业集聚基本是同构的——茶文化产业集群往往是茶叶销售的集散中心。就传统茶产业来看,中国虽是茶叶大国,但在出口项目中,名优特新产品少,综合开发利用少,自有出口品牌少;而在茶文化产业的新兴形态下,集聚效应使得市场出现了几番高涨,文化附加值一跃而起,实现了较高的产业价值。近年来,从普洱茶创造营销传奇到红茶金骏眉、白茶走俏市场,茶(文化)产业在“扎堆”中赢得市场高额利润的同时,也显示了缺乏规划的“准文化产业”集聚会带来怎样的品牌透支、恶意炒作和市场信誉度下降。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重叠的场域中,准文化产业一旦失去“文化”作为集聚的根本因素,便有可能陷入市场衰退之中。

三、茶文化产业的集聚类型分析

准文化产业集聚需要政府规划和学界指导,“按计划、分步骤”有利于新型文化业态的出现。但我国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并未得到充分重视,集聚类型贫乏。以茶文化产业为例,从形成原因作为标准来看,它的集聚不是政策主导型,而是区域诱导型产业集群;从集群内企业关联方式划分,茶文化产业集聚不是垂直关联型,而是水平关联型[7]。但这两种分类方式与当前我国核心文化产业集聚由政府主导,以构建垂直产业链为目标的整体模式是很不一样的;它更倾向于普通制造业的集聚规律,而相对忽视了“文化”(服务业)的产业属性与产业价值。

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将茶文化产业集群对其所在地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作为标准,茶文化产业集聚类型可以产地和市场的特定地理区位划分为两类:茶文化产地集群、茶文化市场集群。与一般集聚理论认为,现代工业以来“产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不同,茶文化产业的“产地”因素正在上升;这同样迥异于以数字传播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对“产地”的漠视。这是因为,名优茶叶的原产地往往风景秀美,与之相关的旅游、民俗和历史积淀等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较丰厚。茶文化一方面可通过茶产品及其文化衍生品向外传播,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受众“到达式体验消费”,因此是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集聚。与此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茶文化市场集聚也正在形成。各大城市的茶城、茶叶一条街中,集合茶叶销售、茶艺表演、茶道培训等形式的产业集群大有泛滥趋势。前者可以福建武夷山茶文化产业集聚为代表,这个人口仅22万的县域城市中聚集着大大小小120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近年更有如武夷山夷源天成茶文化体验山庄等商务休闲会所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后者如“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昆明雄达茶城,就曾投资上千万元开展文化活动: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茶慈善拍卖、茶文化旅游夜市等,从而获得了“中国茶文化城第一品牌”的称号。

茶文化产地集群和市场集群分别主要借重原生性文化资源(自然山水、民俗旅游等)和创生性文化资源(多种茶事文化活动);前者可供消费的文化属性主要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历史积累,而后者的文化属性还来源于“创意”或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移用与创新。而后者由于切近终端市场而更引人注目。如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有1200多家茶叶店,广州大笨象国际茶城有近6000家茶叶商户,这些茶叶市场占据了全国茶市的大半壁江山。2008年《中国青年报》市场调查显示,北京茶叶市场30亿元总额,其中马连道营业额就达25亿元。尽管茶文化市场集群有助于知识溢出,不但可以为企业间相互学习、促进创新提供机会,也有利于人才流动,形成区域品牌效应,但这一产业集聚往往容易过分倚重或满足于物质产品(茶叶)的销售,而忽视了对其“文化”产业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在产地、市场两种茶文化产业集聚类型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位于茶叶原产地而以茶叶销售为主、以茶文化消费(如民俗旅游等体验经济和文化产品开发)为辅的产业集群形态,如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武当道茶文化产业园区”、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等。但这并不影响上述分析,茶叶产地的销售集群可以其借重的文化资源作为类型划分依据,如武当道茶文化产业园区、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应属产地集群,而浙南茶市则属于市场集群。此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晚近以来出现的以“创意”为核心的茶文化产业集群类型,以杭州“中国茶谣·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典型,它以高校(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为依托,为产、学、研的贯通提供平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茶文化产业集聚的困境与出路

无论产地集聚还是市场集聚,准文化产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但其范围经济却未得到较好发挥。以规模取胜的茶文化产业市场集群在全国遍地开花,各大城市均有大型茶叶市场,如郑州有南茶城、北茶城、中原茶城、万客来茶叶市场等7家;南京有正大茶叶城、下关茶叶批发市场、秦淮茶都等6家;二线城市青岛也有李村、沧口和南山3家茶市。这些茶文化产业集群大多结构、功能单一,缺乏有效管理和长远规划,产业的文化属性也始终围绕茶叶“营销”打转,不仅自身创造的经济价值有限,也未能为茶产品增加充分的附加值。概而言之,准文化产业的市场集聚往往存在进入壁垒低,“搭便车”现象严重等问题;从市场结构看,更倾向于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度极低。而在产地集聚中,茶文化产业往往囹圄在依托资源禀赋的低端“茶事旅游”上,片面强调产业公共品牌,而对创意、科技、传媒和体验经济等现代文化产业要素的借力不足。茶文化产业集聚的低位徘徊,造成了茶叶销售始终占据产业主导。畸重的产业形态使“茶文化发展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如何卖掉更多的茶叶,这是评价茶文化有效、有用的标准”成为了某些茶企业和专家的共识[8]。

以茶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准文化产业集聚,必须在以上困境的突破中找寻途径,才能真正发挥其部分文化产业的行业属性,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换言之,茶“文化”的产业价值应真正成为茶产业的内生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独立的产业集聚优势,而非仅为促进茶叶销售服务。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就成为“准文化产业”集聚优势发挥的重要依据。

(1)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上,茶文化产业集聚,尤其产地集聚十分依赖区域和特色茶品种。在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带中,选取具有文化特色的产茶区,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创新,进行茶文化产业集聚尝试,乃是可行之道。如福建“武夷国际茶文化艺术之都的建设规划”就试图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注入“茶”元素,使“茶文化”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主导角色。而借助国家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利用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产权条款,围绕特色茶品种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公共品牌,也是茶文化产业集聚优势之一。“地理标志”增强了茶产品的文化感和知名度,能够有效促进茶产业的集聚。2009年“武夷山大红袍”种植面积从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前的4万亩增至12万亩,产值从注册前9600万元猛增至12.4亿元;“松溪绿茶”产值也从注册前1.1亿元提高到1.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准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意“文化”与“实用”之间的平衡,在坚守“文化”立场的同时,必须以市场为根本导向。例如江西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集聚就因为没有处理好“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产品的关系,错失了发展日用陶瓷的时机,造成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弱化[9]。

(2)从产业集群管理看,茶文化产业集聚多半未实现园区化建设,而基本处于自发阶段,因此产业政策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业已形成的茶文化产业集群中推行园区化管理,特别是借助已有规模效益的现代茶叶产业园区,不但可以使茶文化产业链得到整合和延伸,还可以产生集群孵化器平台、创新方法效应、社会资本粘滞等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起茶叶生产企业与茶文化产业的双向投资意向,从而将生产制造与文化服务联系起来,实现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所指出的“以资本为纽带”的“跨行业”经营。单就产业链而言,产业园区可以集中茶道具(如紫砂、陶瓷等茶具和竹木、根雕等茶席用具)、茶产品包装设计与品牌策划、茶文化旅游观光、茶道演艺、茶行业会展、电子商务、媒体运营与宣传、茶品与茶诗画收藏和拍卖、茶会所、茶餐茶点,以及其他茶文化衍生产品的生产商;还可以整合周围高校的科研优势作为产业创新源头,为茶文化创意人才提供集体学习以抵制“柠檬市场”效应。这些茶文化产业的园区化集聚在信息、技术、物流、融资、人力与行业规范等方面是能够提供极大的便利的。鼓励“准文化产业”实现园区化管理的题中之意还包括鼓励行业中介机构与自律组织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的民间部门实现路径替代。以广东中山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集聚为例,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商会和创新研究中心在梳理集体品牌、实现技术创新以及缓解物流与资金等企业难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0]。

(3)从对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核心的开发、利用形式上看,我国茶文化产业集群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福建安溪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发展茶文化产业集群,通过“茶叶庄园”展开体验营销,不但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要求管理茶叶庄园,对入市交易的茶农进行实名登记、刷卡交易;还发展观光农业,深入挖掘“庄园特色”,通过独立的茶文化产业来促进品牌成熟,实现茶文化产业和茶叶产品销售的共赢;台湾大学设在南投的凤凰茶园将万亩茶园、制茶厂与茶花园区、蕨类标本园区、茶花展览、茶花产销培训等体验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也创造了产、学、研结合的茶文化产业集聚典范。另外,独立于茶产业的茶文化产业,如包装设计、媒体运营、衍生品开发等,也有待产业集群的吸纳与重视,这些相关产业的聚集可以实现空间上的收益递增,产业信息和公共物品的共享,以及相关产品的整体性规划都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正是波特著名的“产业簇群”及其竞争理论所给予文化产业或准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启发[11]。

以茶文化产业为代表的“准文化产业”,是特定制造业(如茶、酒、时装等)向第三产业过渡的业态表征;其核心在于“文化创意”,它相关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天然黏合剂、催化剂。只有依托富有衍生力的文化创意,特定制造业集群中产品同质化、低壁垒、低集中度等劣势才有可能被打破,“准文化产业集群”才可能实现集聚优势。“准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园区集群化的公共平台加以整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改善其发展环境,优化其发展途径。我国茶文化产业一向粗放经营,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开发过浅,诸如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茶王”评选泛滥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批评和业界的重视。而只有真正实现集群化、园区化,借助集群优势,才能保证茶文化产业向深加工、精细化方向发展,引导其文化属性在食品、医疗、保健、化工等行业找到理想的切入点,保持特定制造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联并趋于双赢,使产业文化特质的市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茶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所有“准文化产业”均可以此为鉴。

参考文献:

林玮.“茶文化”产业价值实现形式的演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66?69.

2005—2006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7.

张明龙.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32?133.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4.

王帅.我国林产工业的区位分布及产业集聚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4):75?79.

谢付亮,朱亮.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171?180,244?251.

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67?70.

杨江帆,李闽榕.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2.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6?308.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9

1茶叶品牌缺乏创新1.1固步自封,安于已取得的品牌成果,业务裹足不前譬如普洱茶品牌,几年前在普洱茶热中大家能念出名字的品牌有不少,但几年过去了,除了大益品牌由于搞专营店连锁经营战略迅速发展之外,其他品牌大多表现平平,乏善可陈,甚至已开始没落。其中固然有这几年普洱茶市场相对低迷的原因,但与各大品牌创新乏力也不无关系,大益品牌由于积极开展战略创新和品牌创新显得一枝独秀。其实除了普洱茶领域,其他品种的茶叶品牌也都不同程度出现品牌老化,与时代脱节,不够时尚,为年轻人所抛弃等问题。这些茶叶企业或固步自封,安于已取得的品牌成果,漠视消费趋势变化与经济环境,不能与时俱进;或产品与品牌平庸,严重同质化,淹没在众多茶叶品牌的大海中。1.2过度迷信传统茶文化却忽视了本身的品牌文化“寒夜客来茶当酒”,古代的齐世祖、陆羽等人提倡以茶代酒,唐朝的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饮茶可健身外,还有“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之用。众多文人雅士不但酷爱饮茶,而且留下大量饮茶佳作。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一样深不可测,挖掘茶文化有助于塑造品牌,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人们对茶文化的追捧过了头,甚至成了一种浮云。当前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希望从深厚的茶叶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为己所用,所以从茶叶品牌标识、名称到包装设计、宣传推广都搞得古色古香,这种过度的文化粘贴反倒使企业的品牌诉求显得平庸苍白、同质化的文化渊源诉求使企业品牌流于大众脸孔。过度迷信传统茶文化掩盖了品牌本身文化光芒,有些喧宾夺主的嫌疑。甚至以茶文化替代了本身的品牌文化,实质是缺乏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创新品牌,必须先有定位,后有顾客,再有文化(离开人不会有文化),你不能倒过来,去空谈文化,依靠文化去创造顾客。要分析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最初是怎么成功的,而不是去模仿它成功后的做法。谁是因谁是果?开创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这个是因;吸引众多顾客,然后形成了依附于这个品牌的文化,这个是果。1.3“公共品牌”强势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相对弱势“公共品牌”又叫“区域性茶叶品种品牌”,如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徽黄山毛峰等,中国茶叶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具有季节性生产、消费区域化等产业特点,再当前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区域公共品牌由于政府的推广及公共资源的投入显得强势,而仅靠市场的力量,在正常的状态下,难以滋生出比较强势的产品品牌,更不要说品牌创新了,很多企业实际是以公共品牌替代了产品品牌。2茶叶品牌创新策略品牌的生命在于创新,品牌的内涵也在于创新,缺乏创新精神的品牌注定日渐式微,走向衰败并为后起之秀所取代,长江后浪推前浪,茶叶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只有勇于创新,打败昨日之自己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茶叶市场中立足并长远发展。针对当前茶叶品牌创新,本文提出以下策略。2.1创新商业模式,使品牌创新成为有源之水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如何赚钱。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适合本身的商业模式,它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他对企业成败影响已经远超技术、人才、资金等其他商业要素。纵观当前茶叶界,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的茶企为数不多,值得借鉴的有普洱茶中的“大益”专营店模式、天仁茗茶的体验模式等,多数茶叶企业不顾自身条件和资源情况互相模仿,跟风炒作。这是一种战略短视,势必引起竞争的无序甚至影响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使品牌创新成为有源之水,为品牌创新提供内容和动力。关于茶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品牌创新注入活力,本文提出几个途径,以供业界参考:(1)创新产品品牌。立顿、麒麟午后红茶由于创新了自身产品品牌而对品类品牌——红茶成功的形成了区隔,我国当前茶叶企业要清晰定位好自己品牌的目标消费者,确立自身品牌价值,从而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诉求,希望俘获所有消费者。只有从战略上认识到对消费者区隔的重要性,也才能实现对于产品品牌的创新、实现自身品牌价值。(2)创新渠道模式。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最当心的莫过于买到假货或被人以次好当“水鱼”宰了,由于自身对茶叶辨别知识的缺乏靠人购买或听朋友介绍购买,此时可靠的渠道模式或终端品牌无疑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此时渠道品牌就成了评判茶叶质量的标准。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普洱茶中“大益”品牌,在2008年普洱茶泡沫破灭之后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谷“,大益”品牌及时推出了专营店扩张模式,广泛建立自己的专营店网络,既扩大了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实现大量销售,又让消费者能放心的在专营店里买到放心茶。根据调查,2010年,在其他品牌还在生存线苦苦挣扎的时候,“大益”品牌已经恢复了再2006年、2007年的辉煌了,并成了当年的广州亚运会的赞助商。(3)创新体验品牌。中国人有喝茶的悠久历史,茶叶早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饮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品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天仁茗茶正是通过“体验经济”的模式为企业营造现代、多元、中国风的茶文化,通过天仁“吃茶趣”茶餐厅、茶蜜饯食品、高速公路观光茶园、茶博物院、茶学院等经营模式创新,让消费者在饮茶中品味到乐趣、在体验中享受生活、在文化中陶冶情操。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变得很“平”,各种文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逐步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消费。现代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天仁茗茶将古老的茶文化融入了年轻、休闲、生活化等新的内涵,不断推展茶文化和茶艺生活化、研发新风格茶具、建设现代、多元、中国风的新复合式茶馆,逐步对产品、渠道及组织进行创新。其主要特点总结如下:第一,运用体验经济理论,将普通的饮茶通过“体验化”的过程,为每位顾客制定不同的体验计划,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感受到饮茶的乐趣,在休闲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放松疲惫的身心,为繁忙的现代人带来了休闲娱乐的新场所。第二,建立自有品牌,开创了茶叶企业化的先例。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不断实现茶叶生产技术的自动化、环保化、生产品质科学化,不仅可增加产能、提高品质,还能增强品质的稳定性。第三,致力于研发以茶为核心的商品线发展策略,除了现有的茶叶、茶器、茶食等商品组合外,还推出茶叶保健商品,通过茶叶多元化经营策略满足市场需求,着力实现精致化与高质化的统一。#p#分页标题#e#2.2淡化传统茶文化,清晰凸显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个性,凸显自己的品牌形象我国有渊源深远的茶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宣传茶文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过度传播信息过剩而顾客注意力相对稀缺的今天,诉求于老祖宗茶文化就不见得是一件明智的事,试问:消费者喝茶为了什么?为了弘扬茶文化吗?喝了茶就很有文化吗?就算为了文化喝茶也未必需要喝你企业这个牌子的茶,选择众多。企业花了大钱搞宣传最后可能是为其他品牌做了嫁衣裳而已,而且你说文化我也说文化大家陷入了同质化竞争。茶叶品牌文化当然不能脱离母体茶文化的渊源关系,但企业更应花多点心思思考: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跟本企业的品牌文化有何交叉点,本企业的品牌文化给顾客带来了哪些附加值。文化不是“之乎者也”,更不是虚无缥缈的装模作样,而是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迁不断融合的消费意境、内容、方式,所以本文认为:企业要清晰凸显自身的品牌文化和个性不是去对传统文化的追随,而是要对现代文化、当代精神的挖掘,通过对自身品牌文化的打造过程为茶文化注入新的精神、新的内涵,从而也为我国的茶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崭新的时代文化可以为创业文化、廉洁谨慎精神、深思熟虑拒绝浮躁的精神、超凡脱俗淡薄清雅的精神。可以打造茶叶企业品牌文化和个性、凸显品牌形象的切入点还很多,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及战略规划找到切入点,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浪费了宝贵的品牌宣传经费。首先要给面对激烈竞争的茶叶品牌找到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消费者的心中为品牌找到一席之地,创新茶叶品牌,要清晰知道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有什么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有什么特殊的品味和什么要求,有什么喜好和忌讳。其次以合适的广告语言和品牌代言人或形象物说出目标消费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时代在变,消费者的心也在变,品牌创新必须力排传统茶文化中迂腐之元素,表现出崭新的品牌个性和品牌自身所代表的文化。最后,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基于定位的产品综合形象,包括产品物理层面的功效、精神层面的个性,独特魅力的包装设计,浓郁氛围的终端环境,导购员的言谈举止,商家只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凸显自身的品牌文化,彰显自身的品牌魅力。当前茶叶消费的主力军为六、七十年代生人,这代人比较务实,消费上注重茶叶品质、对这代人不能以什么文化去忽悠,要实实在在的提供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再谈文化、形成口碑才能形成品牌资产。2.3淡化“公共品牌”,创新自身品牌价值中国茶叶以小农经济模式为主,具有季节性生产、消费区域化等产业特点,在当前政府主导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区域公共品牌由于政府的推广及公共资源的投入显得强势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共品牌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而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其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使用,以致最后资源枯竭,如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立顿进入中国时早就洞察到中国茶叶市场特征:中国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但都是品类品牌,却没有一家影响力强的企业品牌,这为立顿轻松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茶叶企业品牌创新一定要明白自己要重点宣传的是自身品牌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强调公共品牌的特色,企业要围绕自身使命和市场定位构建品牌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实的,如拥有某种功效、或是有机的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或是方便消费者的携带、冲泡;也可以是虚的,如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带给顾客某种精神共鸣,形成一种人生境界,或优雅、或时尚、或淡薄、或超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成功创新品牌,形成品牌区隔。

茶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篇10

关键词:茶思维;数学教育;解题模式

在教育改革及教育创新中,高校数学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茶思维的融入,可以将其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其融合,逐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增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由于高校数学教学的特殊性,部分教育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茶思维融入的价值,导致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为了提高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运用效果,教师在教学指导中需要将茶思维与之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理念,稳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1茶思维的内涵及其运用

1.1茶思维的内涵

在茶文化中,茶思维是一种基于茶文化理解认知的思维观念,结合其具体内涵及认知理念,可以充分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理念、内涵的融入,逐步完善教育理念的传承价值。将这种文化思想运用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之中,可以逐步完善教育指导方案,之后通过多样化教育资源的运用,细化教育整合机制,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便充分展现教育指导优势,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1.2茶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茶思维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可以将教育内容作为核心,根据茶思维理念,进行教育方法的完善,之后再通过针对性教育指导方案的设置,让学生感悟课程价值,实现教育理念及教育价值传达的目的。在数学教育中,通过茶思维教育理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环境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最终使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得到改变。

2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构建价值及启发

2.1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构建价值

根据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构建特点,通过思路、方法的运用,可以充分展现教育模式的指导优势。由于高校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解题逻辑及数学知识有着较高要求,高校数学教育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将教育创新、教育优化等作为重点,之后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置,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根据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基本特点,通过归纳演绎、分类套路及数形结合等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指导的目的。

2.2茶思维对数学教育解题的启发

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特点,其经历了长久性的发展。在茶思维的背景下,通过采茶、制茶、品茶等工序的设置,可以加强人们对差文化发展过程的感悟,从而建立良好的茶思维模式。在实际的采茶过程中,人们为了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逐步提升茶的生产品质,会会根据茶的特点选择适应性的生产工艺。因此,将这种思维运用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利用茶思维的引导及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针对数学难题反复的进行探索,最终获取有效的解题途径。而且,在茶思维中,人们通过反复品茶,可以充分感悟到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将这种思维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专项知识的反复分析、反复联系,可以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避免数学知识混淆的问题,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3.1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数学教学中,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种学习背景下,无法提升探究兴趣,最终会降低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也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第一,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活动设置及探究中,主要以传统手段为主,导致课程设计的适应性不足,这种情况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情况,课堂上以灌输模式为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的主体性不足,而且学习过程中缺少互动交流,最终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实现教育指导及教育创新的目的。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教学管理及教育创新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将茶思维的融入作为核心,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从而实现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2文化性不足

根据高校数学课程的教育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通过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充分展现课程教学的管理优势。但是,实际的教育中存在着文化性融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在部分高校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育中并没有渗透数学文化,这种情况会使学生的能力出现偏差,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其次,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对茶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加强对茶思维的认识,最终导致学习思维出现偏差。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理念,之后通过茶思维与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高校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进思想的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育体系的改革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持,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茶思维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中应用

4.1加强对茶思维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数学的教育质量,在教学改革及教学创新中,教师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融入茶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通常情况下,在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需要做到:第一,结合传统数学教育特点,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会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课程教学中缺少创新,为了及时避免这种现象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识到茶思维融入的必要性,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逐步完善数学解题模式,使学生在茶文化结合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稳步增强课程教育的指导效果。第二,在茶思维应用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全面分析茶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的价值,之后通过丰富性教育资源的运用,确定茶文化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寻找准确的融合点,稳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保障。

4.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在教育改革及教育完善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课程教学与特点,在数学教育中融入茶思维。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对茶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理念,之后通过茶思维与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将茶思维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学习氛围营造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在教学氛围营造中,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根据实际情况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利用茶思维掌握数学知识所蕴含的价值,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二,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营造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茶思维的运用,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中,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学习等方法的运用,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持。

4.3利用茶思维进行解题教学

结合高校数学教育的接班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茶思维的融入,教师要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通过多样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及解题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针对性的数学教育解题模式,逐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及教育创新的目的。首先,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在教育管理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模式,通过针对性解题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课程的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现教育思想的融合优势。应该注意的是,在茶思维与高校数学教育融合中,由于茶文化丰富多样,教师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可以结合不同的茶思维进行解题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其次,在进行某一题型的练习中,可以结合大量的习题对教师提供的思路进行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强调创新。如,在茶叶生产及加工的过程中,生产者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在突破传统工艺的同时提升茶叶质量,所以,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探究中,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思维灵活运用新知识,从而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展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

4.4强化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

通过对高校数学教育模式的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及教学改革中,应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之后通过先进教学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应该训练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第一,结合茶文化的基本特点,由于茶叶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在茶叶制作的过程中,通常会按照相似的手法在细节上创新,这种理念与数学解题思维相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可以利用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对解题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探究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之后的问题探究中,通过多样化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拓展及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二,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反思,根据数学解题模式的核心问题,利用茶思维进行教育内容与思想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综合角度上进行问题分析,逐步提升教育指导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三,在高校数学教育中,通过茶思维的运用,可以在优化课堂氛围的同时,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需求,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分组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动交流、问题分析等,可以反复的进行思考,之后通过问题的总结,确定最终的解题思路,有效避免机械性的学习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结语

总之,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教学管理及教育创新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将茶思维融入作为核心,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实现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融合,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茶思维的认识,之后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解题模式的创新及多样化互动教学模式的设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思维能力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7):175-175.

[2]杨志慧.茶思维下云计算视阈下高职共享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239-240.

[3]李海权,李春霞.从茶文化看对分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3):156-157.

[4]王福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243-243.

[5]郭素霞.浅析茶文化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方案[J].福建茶叶,2020(10):244-245.

[6]邓清,夏小刚.数学思维视域下"教表达"的再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0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