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和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41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1

关键词: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区别与联系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属于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具有管理学的共同特征,能够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又存在本质性的区别,了解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有效防治二者管理主体与客体错位问题。

一、公共管理概念分析

公共管理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也是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公共行政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的延伸与转变,二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公共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平等。公共管理的产生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发展管理等,是现代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对政策、经济、法律等方法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管理成绩和服务品质,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具有多元化的主体,能够推进社会公共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调节和控制公共资源来实现公共管理的职责,建立公共管理体制和有效方式是其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1]

二、工商管理概念分析

工商管理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企业内部行为。工商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行政部门。工商管理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的运用,通过现代管理手段实行企业管理和经营战略制定,保证企业的生存和顺利发展。作为管理学方向下的重要分支,稳定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目标。工商管理涉及内容较广,专业性较强,对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2]

三、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1.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领域不同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涉及的领域有很大不同,首先,公共管理主要对公共领域负责,涉及的内容是公共问题。而工商管理涉及的是私人领域,是以企业为基础,具有竞争性的工商企业。公共领域主要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其中公共问题就是指社会成员在工作中广泛受到公共性影响,且具有不可分性,又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一般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包括环境问题、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公共问题造成的影响较大,不仅仅是影响单一个体,更多是对团队或大多数人的影响。其次,工商管理涉及的私人领域则与公共领域截然相反,工商管理是对盈利性组织的管理,也就是企业管理,其基本性质存在差别。工商管理更注重的是企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处理,目的是获得最大效益。

2.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资源配置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要想实现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公共资源控制为基础,其中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能够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享有资源的合法资格进行管理。公共权力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不归私人所有。其功能是实现公共利益,具有权威性强、强直性强,不受任何约束等特征。其次,政府资源。政府资源包括其所掌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重要的是财力的控制。政府财力是公共财产,是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的基础。最后,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也属于政府资源,包括国土、矿山等。工商管理的主体是非公共资源,其具有的权力是私权利,也是企业组织的一种力量。企业是一个能够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其私权利包括约束力和产权。企业的私权由私人享有,是一种非公共资源。工商管理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来源与公共管理不同,并非政府扶持,而是由投资汇报所得,因此,工商管理面临市场竞争,更注重企业生存和发展。

3.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目标不同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主要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本质是公共利益的好坏,其评价标准也以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指标。公共管理更看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其目标是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利益,然后公平、公正的实现公共利益个体化分配,促进社会福利。工商管理代表的是盈利组织的管理,其目标是追求私人领域的利益最大化,其主体是经纪人,以市场规则为基本准则,被市场规范所操控。工商管理以效率为基础,实现私人利益的扩大化。虽然工商企业也为国家财政作出贡献,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实现自身利益。

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运行机制和方式不同

公共管理通过运用公共权力进行公众事务的管理,其运行机制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其基本依据是法律法规,所以,公共管理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依法行政,依据法律的权力和条款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划分责任,力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遵循法律法规。第二,法制监督。公共管理的全过程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下进行。工商管理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虽然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法律要求,但是这种规范只是外在的,市场经济规律还存在隐性约束,维持市场的正常运作。

四、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间联系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都以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知识为基础,通过组织、控制、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等手段实现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虽然管理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基本相同,例如组织问题、监督问题、执行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探究,构成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间的共性问题,是二者最大的共通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同属于管理学范畴内,二者在管理本质、管理领域、资源配置、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区别,但是二者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问题方面又存在共通性。掌握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2

一、监仔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活”、“乱”界线分不清,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1984年以来,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引下明确了必须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好坏最主要的标准,把有利于改革、开放、搞活、管好作为工商行政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把宣传、教育、疏导、服务融化在监督管理之中,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企业登记方面,我们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了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我们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由于我们较好地处理监督管理与开放搞活的关系,使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沿着既搞活又治乱的目标迈进。

二、监,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在工作中,我们从福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打击走私卷烟、家电,倒卖黄金和进口汽车,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认真处理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案件。这些监督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开展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改变了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如:在帮助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正确支持城乡集体、个体工商业户发展,鼓励他们为发展生产和流通、沟通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城乡市场而开展正当经营。再如:增加市场服务设施,为商品交换提供方便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要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广,项目更多,服务职能必须进一步加强。当前,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我们做了如下几项服务工作:

首先,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国营重点和地方骨干企业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

其次,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产适销对路产品或拓宽经营渠道,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运用经济合同管理职能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清理“三角债”。去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共办理以拖欠合同款为主的经济案件12.5万件,企业追回拖欠款1.32亿元.第四,认真抓好本系统的治理“三乱”工作,在全系统范围内清理了各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纠正了6项未经批准或超标准的收费项目,撤销了未经批准设立的检查站卡15个。

四、监,管理与正确引导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生产经营者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受着国家方针、政策、计划、法规的制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对经济主体所从事的商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商品生产经营者服从国家计划、方针、政策、法规,而不能把眼前的、局部的、集体的、个人的利益置于长远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之上。另一方面,商品生产经营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有时也不顾国家计划、政策、法规。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3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方法

一、引言

工商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个方面,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对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缺少法律约束力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体系,它所涉及到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其涉及到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企业的信用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法律体系进行建立的,如才能够更好地将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措施进行落实和实施但是因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时间并不是很长,导致了许多必要的法律体系以及法规的建立并不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漏洞存在,这些法律漏洞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缺少沟通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独立的进行发展。所以企业的信用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多方面的信息有所涉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做的是将各个部门与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行适当的协调,让企业的信用管理得到落实以及发展。若是因为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的协作不当而造成的矛盾,应该进行及时的解决,让管理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推动。若是管理上的信息导致了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其原因应该是由于信息在管理上的沟通以及和协作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受到阻碍,从而让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受到严重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方法

(一)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充分的重视

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充分的重视,其原因是工商企业的内部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是通过多个部门的力量结合进行建立的。企业的每一个生产部门以及企业的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会对企业的信用有所涉及,因此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的风险管理得以进行。与此同时,工商企业还应该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纪进行提升,其目的是让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增强,此举有利于让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模式得到切实有效的优化。

(二)对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构建

工商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对企业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其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会对企业的信息风险管理造成重要的影响。为了让企业的风险管理得到有效的开展,企业应该对相关的信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为了让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得以建立,企业应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系统的控制,从而让系统的管理得到全方位的掌控。这一系列的步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步一步的进行调查以及研究,所以企业应该将信用管理的部门进行单独的建立,同时还应该对财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节合江企业内部的运营体系进行科学的建立。

(三)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进行加强

由于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这是一项时效性非常长的工作,对于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方面也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领导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之间进行协调,让这几个不同的职位、不同的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认同感,树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在信用管理的工作中对内部人员培训的力度进行加强,让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客户的赊销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在工商企业信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基础与工作的时间进行结合,在提出改革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再实行。同时还应该对管理的模式进行精细化的处理,使得技术的攻关能力得到有效地巩固,达到以最少的劳动输出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对工商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构建,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需要对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如此才能找到制约管理体系建设的因素,从而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马向宇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姣.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功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4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方法

一、引言

工商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多个方面,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对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缺少法律约束力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体系,它所涉及到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所以其涉及到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企业的信用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法律体系进行建立的,如才能够更好地将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措施进行落实和实施但是因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时间并不是很长,导致了许多必要的法律体系以及法规的建立并不完善,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漏洞存在,这些法律漏洞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缺少沟通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独立的进行发展。所以企业的信用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多方面的信息有所涉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做的是将各个部门与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行适当的协调,让企业的信用管理得到落实以及发展。若是因为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的协作不当而造成的矛盾,应该进行及时的解决,让管理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推动。若是管理上的信息导致了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其原因应该是由于信息在管理上的沟通以及和协作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受到阻碍,从而让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受到严重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方法

(一)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充分的重视

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充分的重视,其原因是工商企业的内部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是通过多个部门的力量结合进行建立的。企业的每一个生产部门以及企业的每一个业务部门都会对企业的信用有所涉及,因此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的风险管理得以进行。与此同时,工商企业还应该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纪进行提升,其目的是让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增强,此举有利于让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模式得到切实有效的优化。

(二)对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构建

工商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对企业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其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水平会对企业的信息风险管理造成重要的影响。为了让企业的风险管理得到有效的开展,企业应该对相关的信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为了让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得以建立,企业应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系统的控制,从而让系统的管理得到全方位的掌控。这一系列的步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步一步的进行调查以及研究,所以企业应该将信用管理的部门进行单独的建立,同时还应该对财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节合江企业内部的运营体系进行科学的建立。

(三)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进行加强

由于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这是一项时效性非常长的工作,对于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方面也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领导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之间进行协调,让这几个不同的职位、不同的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认同感,树立起共同的奋斗目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在信用管理的工作中对内部人员培训的力度进行加强,让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构建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工商企业内部授信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客户的赊销条件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使得企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在工商企业信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基础与工作的时间进行结合,在提出改革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再实行。同时还应该对管理的模式进行精细化的处理,使得技术的攻关能力得到有效地巩固,达到以最少的劳动输出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对工商管理体系以及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构建,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需要对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如此才能找到制约管理体系建设的因素,从而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姣.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功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5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概述

(一)企业工商管理薄弱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薄弱是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工商管理工作中,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工商管理方法、手段、措施,能够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避免我国经济建设受政策方针、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达到我国企业工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但我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忽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影响企业发展,制约我国工商管理事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存在不到位问题,即使是针对企业管理者实施的培训活动,也很少涉及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模式的相关内容,使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实效性得不到发挥,影响其工作质量效度提升。同时,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不足,会造成企业管理者欠缺。例如: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化工商管理人才,影响工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使工商管理工作力度不强,降低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另外,企业管理者忽视工商管理,会造成基层工作人员认识工商管理不足,对相关知识学习缺少热情,限制企业工商管理能力提升。

(二)工商管理的理念落后

在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企业管理质量之间的问题,也就存在本质上的问题,在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以评比。在目前我国的管理水平上出现很多的的漏洞,在企业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比较僵硬,生产后动没有开放,这些都是现在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然而这些问题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严重影响的企业生产运作,也导致企业不能更好地发展。

(三)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模式上很多企业都采用了零库存的策略,对企业本身经营模式的需求没有深入了解,没有很好的结合企业本身市场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的每个部门只注重自己部门的发展,那么在企业中也就不能和好的发展,生产的产品也就在一定程度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就会使生产的产品积累在库,这也就是没有掌握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前提条件,这对企业是非常不利。

(四)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专业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是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助力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避免市场假冒产品的流通,维护人民消费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做好工商管理工作,与维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关系密切。尤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发展组织过程中,以此加强商品流通过程的隐秘性,微商、网店等并未在工商部门进行实名登记,使工商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回应消费者投诉。造成这种问题的工商管理过程中,缺乏监测微商、网店专业化人才,当前企业中的工商管理人才其专业化有待提升。同时,从当前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的年轻工作人员,又缺少市场监管经验,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发展。

(五)企业工商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工商管理也就存在地域性的束缚,在这些问题下也就一步步的将地域性的差异逐渐减弱。这要求管理者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管理方式等。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国际化意识严重欠缺。

(六)传统的管理办法无法满足时代需求

由于互联网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规范制度,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但现有的工商管理办法,已然不能对商家进行有效的监管。且使用网络形式运营的商家,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全世界掀起波澜,因此避免不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对商家网络交易展开高效监管活动,工商管理一定要对此加大打击力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应用能力,进而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

(七)内控机制尚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存在内控机制尚不完善的发展问题。首先,工商管理载体工作模式的内控管理机构完善度不足,不能实现自身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相关工作人员职能发挥受限,形同虚设。其次,工商管理对应的内控管理内容不够具体,尚未对市场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本性的触及。最后,工商管理缺少明确的内控管理目标,内控管理能够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有些工商管理机构在职能变化形势下,针对一些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及机制,与实际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出现衔接不足问题,不仅影响到员工工作效度,更降低我国工商管理效率。

二、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索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企业深思的问题,也有很多的企业不断的呈现创新发展趋势,对工商企业的发展创新也就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的全面管理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核心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管理的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动力,这也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这种管理理念也就是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完善,把之前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转变为现在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平台。从之前的控制经营生产到现在的自由生产,这也就发展企业经济的再生,同时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知识管理也就增加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交流,给现在的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加了,这种竞争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为解决企业工商管理薄弱问题,需要对企业员工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满足我国工商管理发展需求。加强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建设,需要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首先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培训,在此基础上,根据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在工商管理培训中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多方面素养,能够为我国企业发展服务,进而促进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对行业内部工商管理相关培训经验进行有效提取,科学设置培训活动。例如,出于节约资源与维持生产的考虑,企业需要以二者平衡为前提,通过课堂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避免占用员工工作之外的时间,科学设置培训工作内容,保证培训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现实状况,提升实际培训效果,采取对应培训工作解决措施,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三)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

我国企业发展的前提就是企业人才,在每个企业中主要就是人才的培养和制度的人性化,这样也就是对企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所以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在对企业人员管理方面也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制定各项管理要求,保证企业各个工作有序的进行。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管理,很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进行制定的,缺乏人性化管理,进而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促使企业工商管理的人性化。

(四)健全工商管理体制

基于市场经济大背景,发展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模式,工商管理体制在其中发挥重要效度。因此,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对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最大程度的适应,借助管理运行体制的完善与更新,提升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成效。例如,国家针对经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新法规与新政策,健全工程管理体制,需要结合这些法规与政策,考虑市场监督管理需求,加强相关岗位的健全与完善,最大程度的做到人尽其才与责任到位。在此基础上,健全管理运行体制,需要对工商管理的途径与形式进行创新,对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实时共享的优势进行挖掘与运用,以信息技术对现有市场的全覆盖,有效加强我国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助推工商管理发展。

(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工商管理的有效发展,需要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来实现。首先,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对应的法制体系,逐步完善工商管理相关法规的具体实施细则,融合统一新法与旧法。其次,加强法律措施的普及,对法律基本知识进行较大力度的宣传,要求执法人员的工商管理执法流程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再次,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重视执法的实施,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工作内容冲突、交叉等矛盾问题,如分散管理、分头执行与职能交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部门工作效率。最后,需要分析工商管理部门现阶段的执法情况,整合分解不同部门的职能与工作内容,赋予不同部门独特的执法职能,实现工商管理部门有效加强执法力度,满足我国工程管理发展需求。

(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基于市场经济大环境,我国工商管理想要实现有效发展,需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内控机制与相关管理措施的优化,为我国工商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力量。完善内控机制,按照市场监管形势,对相关机构进行设置,使其满足新形势需求,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凭借专事专管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出现。同时,完善内控机制,需要结合市场监管实际需求,对审计结构进行优化设置,或联合审计部门针对市场监管相关审计工作,提升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质量。另外,工商管理工作中针对国有资产流失,提升风险防范工作效度,以此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在以上三方面,优化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加强我国工商管理成效,促进工商管理发展。

三、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

(一)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工商管理培训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要加强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员工要端正好自身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培训认识,保证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自愿参与相关培训,从源头上杜绝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不清楚问题;(2)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让领导干部端正好态度,才能够让手底下的员工能够以其为榜样,从而更好地进行培训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领导和员工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需要转变观念,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强化培训意识,从而加强培训的责任感。基于此,挖掘出企业领导的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改革

现代企业的管理培训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培训的难度也比较大。基于此,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要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必须要学会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讨论法、倩景模拟法、体验法和案例法等。企业通过高效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的基础知识理论更为丰富。将学习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大实践当中去,能够保证灵活的培训方式之外,还能够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三)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壮大,企业通常都会提供员工或者领导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而被外派出学习的员工和领导没有高效的完成好学习任务。很多人在培训过程中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所以加强对培训工商管理人才的考核非常有必要。在考核的具体内容中,不仅仅要加入实践考核,还需要加入理论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需要从员工不同的心态和不同的角度,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在考核的形式中,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备考,不断端正好学习态度,加强其对企业服务的心态,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

(四)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企业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对于企业员工的相关培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才能够在很高程度上提高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核制度,加强其工商管理培训的思想意识和理论基础知识等。在专业素质审核方面,通过工商管理人员,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培训过程中,以资金的形式来鼓励其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6

 

一、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

 

科学管理的实践和管理科学的变革,推动了工商管理教育的演变和发展。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经历了230多年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经历了两次飞跃。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工商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传统的经验管理完全依靠经营者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资本家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企业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职能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工人是机器的附属物,生产效率低下。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生产方式的简单,生产力发展缓慢。

 

1911年,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标志着工商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新阶段。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系统化管理。定额、标准化、挑选和培训工人、刺激工资制、倡导劳资双方的精神合作等,形成了一个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标准的完整而严密的管理体系。第二,制度化管理。泰勒把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结合在一起用于对人的管理。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50年间,美国企业蓬勃兴起,在这种背景下,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应运而生。托拉斯及控股公司的迅速扩张,急需大量专业人才管理企业。因此,在1850年以后,首先在纽约及费城两地出现了商业学校,至1870年时,两地己有26家商业学校及5800名学生。

 

从美国创办商业学校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工商管理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创办商业学校至50年代。这个时期的工商管理教育偏重经验教学,强调工商管理经验的传授,不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哈佛大学1924年就开始强调案例教学,以案例分析带动教学活动。第二阶段,从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工商管理教育特点是教学中注意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有的学者指出,原有的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影响高水平学生的培养。这期间存在着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案例派”与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理论派”之间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两派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理论与案例教学互相兼顾。第三阶段,从80年代至90年代。工商管理教育一改过去偏重技术数量分析,忽视外部动态环境的做法,转而注意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由上可见,工商管理教育是随着战略管理的崛起、权变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出现、文化管理的来临不断在变革和发展,这一转变是一种基于管理科学变革现实的需要,也是管理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工商管理教育的今天

 

新的世纪,企业经营管理正朝着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和风险化方向发展。从工商管理教育的昨天看工商管理教育的今天,工商管理教育将更加注重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的综合化、注重教学模式的特色化和注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1.注重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的综合化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求工商管理教育不能偏于某一方面,必须注重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的综合化,突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开拓创新型素质、复合型素质、应用型素质和国际通用型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诸素质之首要。企业经营管理者肩负着企业的重大责任,是企业战略性思考和发展方向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掌握着企业的重大机密。而现今,由于一些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沦丧,使企业不能够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发展,或者使企业的战略发展暂时中断,产生短视行为或无谓的战略资源损耗,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痛心的重创。现实中,有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经济上出现问题,其内在原因是出在人的道德和品格上。市场经济越发达,对于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的要求也越高。因此说,培养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秀思想道德和品格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客观要求。

 

复合型素质,主要包括复合性知识和复合性能力。复合性知识,一般指建筑在三层知识基础上的蛛网式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内核层由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构成,中间层由广博的相关知识构成,层由宽厚的基础知识构成。知识的复合,就是指这种基础较宽、功底较厚的多元知识的交叉运用。复合性能力,是指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既具有理论家的博学与多识、战略家的敏锐与远见,又要具有冒险家的果断与魄力、创新家的头脑与追求,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合作能力,要善于与人共事,既会工作,又会协调各方面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创新型素质,是企业管理者的关键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出众的创造才能、显著的创造个性。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有创新的观念,有创新的意向、兴趣和积极性。它是管理者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基础和内在驱动力。出众的创造能力,是指企业管理者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显著的创造个性,是指企业管理者积极的心理品格,包括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勇敢心理、坚韧心理和独立自主心理等创造品格。

 

应用型素质,主要指管理者应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它既包括具有特定的职业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又包括具备职业应变和转换的知识和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要能熟悉市场经济运作,能有效开展国内外市场营销与竞争,能管理大集团化生产经营过程。

 

以上素质,不是分割孤立的,而是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性或广域性的素质体系。面对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者素质的综合性培养,是工商管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2注重教学模式的特色化

 

新世纪的工商管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模式、师资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要凸显时代特色,具有前瞻性、实战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具有前瞻性,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随着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张,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经济、民族经济快速地转向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资金融通和技术转移的规模日益扩大。由于跨国公司的不断建立,企业的国际业务不断发展,国际环境成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新问题、难问题不断出现。比如经营中涉及的跨文化问题、国际经济环境问题、国际商务管理问题、国际市场战略问题、国际金融与资金项目管理问题、技术标准和规范问题、国际贸易惯例问题、信息化管理问题,还有企业最新技术开发和企业现代科学管理问题等等,都要求工商管理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课程内容的基点要放在世界高水平上,体现前沿性、先进性和国际统一性。教师教学要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最近理论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前沿问题,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站在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具有实战性,这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所规定的。因为企业市场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性因素増长,经营环境越来越捉摸不定,企业经营的风险往往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变化。企业高层管理者接受教育,一方面要求能帮助所在企业解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里所遇到的新问题,一方面要求帮助提高个人现代化国际工商经营管理的运作能力。因此,工商管理教育要立足于企业实际,瞄准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实战的教学环境中练兵打耙,训练他们在活生生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制定远期规划、统筹全局、综合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使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培养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战训练。

 

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教育培训强调的是知识的“宽、新、活”,注重提高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智能素质;

 

小型企业的企业管理者教育培训主要强调直接有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方面着眼,并与研究和制定所在企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创新技巧,帮助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増长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也有差异。对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教育要有利于帮助他们分析市场环境,进行企业诊断和咨询,共同设计、创新企业形象,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扭亏増盈的思路。总之,工商管理教育要依据企业管理者的种种差异,坚持针对性的教育原则。

 

具有灵活性,是指教学管理的弹性原则。弹性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分问题,可考虑在水平统整的前提下,学习者在相关学校所学的内容,可以通过专门机构转换成有关课程学分,允许学分互换和学分累计。还可设置工作经验学分,并根据己有的工作经验和课程的特点,给予学习者免修相关课程的资格。二是学习者可工学交替,不拘于固定的学习年限和取得毕业学历文凭的期限,分段完成学业。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学校学习一门或数门课程,当他们无法坚持学习时,允许中途离校,所获得的学分留存于学校;当他们又需要学习时,原来获得的学分仍然有效,他们再学习另一门或数门课程,又获得相应的学分,再存于学校。以此类推,最后把所有的课程学分加起来,达到规定的学分者可获得相应水平的学历文凭。

 

3注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管理科学的不断变革,使管理者的学习也逐渐趋于个性化。随着“经理革命”的浪潮,经理人市场化、职业化己成了必然。出资者在保障最终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资产经营权作为一种商品投入产权市场,而企业经营管理者以“管理才能”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同它的需求者进行交易,以出让自己的“管理才能”为条件,取得资产经营权。这种企业管理者职业化,必然促进管理者个体自觉学习。首先,为了使自己的“管理才能”在市场上能够交易,需要自主选择教育主体,接受有关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资质性培训,以达到任职前的基本条件,才能有机会在经理人才市场登记、认证并进行交易。二是职后根据岗位规范要求,管理者会自主进行消差学习培训。三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学习,尤其是文化管理的日趋发展,管理者必然自觉进入个性化学习状态。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7

自今年以来,宜春市袁州区城北工商所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利用电脑进行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城北工商所的经验对基层工商所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启迪。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版权所有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②便于向经营者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8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工商管理中最大的成本是决策成本,“两难”或“多难”问题处理中重要困难是缺少数据的支撑。我国在将近20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千万亿资金,沉淀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这些数据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记录,是可以无限次重复利用的特殊非物质财富,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和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应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的价值挖掘。

依靠大数据技术,人类不仅能从海量数据中寻找隐藏其间的关系和联系,从更深层次认识和挖掘人类社会和科学运行的内在规律,还更能对未来发生的事物作一定的预测。政府运用数据驱动决策、运用数据驱动管理、运用数据驱动创新,是政府转变职能,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治理的有力支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管理既是创新的管理模式,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的有效途径。目前,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将政府的大数据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今年6月份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巨大,在国家经济形势分析会中,在是否要实施刺激经济的政策上分歧很大,其争论的核心在于对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拿不准。而国家工商总局与我们首都经贸大学财税数据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企业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课题研究,根据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变化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财政收入增速有望在一个季度后回暖。7月份我们给中央领导递交了报告,得到了批示和认可。根据近期的经济表现,证明了我们通过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的判断是正确的,准确预测了下半年宏观经济的回暖。

二、工商大数据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构建的国家经济户籍库,已经汇总的全国5500多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据信息(截至2013年6月30日,有1408.31万户企业,4134.78万户个体工商户),且规模大、时间长、可靠度高,并保持了每日的动态更新。工商总局企业全量数据库的建立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基于工商全量数据,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了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该指数构建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企业的成立、成长、发展、消亡等过程,并结合规模、行业、主体类型等维度,初步设计了33个指标,经数据分析验证后,最终选择了11个对宏观经济具有显着先行性的指标合成企业发展工商指数。

研究发现,2006年以来,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与GDp呈现显着的相关性,且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领先GDp增长变动大约6个月左右。同时,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与公共财政收入同样具有相对稳定的先行关系,企业发展工商指数领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大约6个月左右。这表明,企业发展工商指数能够先行感应经济形势变化,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企业数量、注册资本与公共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公共财政收入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和0.994,企业注册资本每增长1亿元,带动财政收入增长1400万元左右。GDp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和0.998,1990年以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带动GDp年增长6500万元左右,其中从近十年分产业数据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其对应的注册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7和0.995。

三、工商管理数据挖掘的未来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目前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我认为工商管理部门的数据挖掘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深层次应用:

一是可以定量说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情况。定量的评估和预测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态势和变化趋势,对产业结构到底调整了没有,调整了多少,做定量的支撑。我们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什么地方,通过对产业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找到。

二是对国内消费市场进行监测和合理引导。通过对工商系统执法案件数据和12315相关数据的深入挖掘,可以洞悉全国消费市场新兴热点和变化趋势,客观反映各行业消费市场的“痛点”,有效引导有关厂商改善经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优化市场环境。

三是可以对我国产业安全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分析外资在各个产业内的控股情况评估国家产业安全。有些我们引以为豪的产业有可能背后的控制方是外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工商数据说明。

四是可以防范金融风险,支撑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金融风险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隐患,通过工商数据可以评估宏观风险、区域风险、行业风险、集团风险和关联风险,同时也可降低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风险。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9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这种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条件下的特征,与之相对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

一、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是指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和全球化。

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代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在新经济中,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同一种知识,而且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知识,同时还能创造更多更重要的知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技术,而不是传统经济条件下由资本规模和数量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新经济运行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新经济条件下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供给网和发送途径,工作的性质与时间及场所,财务关系及指挥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新经济具有以上特征,所以,新经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终身教育将是人类谋生的基本条件。新经济以知识作为资本的主要形态,所以要求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次,资源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由于知识可共同拥有的特性以及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各种有用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

最后,社会变革的速度将会加快。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的运转方式。互联网可能只要几年、十几年就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二、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虽然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第一,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分工比较细致,企业中任何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都离不开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都依赖于企业的发展。所以,没有人们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高效益发展,也就不会有企业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二,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能力大小的不同。企业中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正因为人们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距,所以才有不同分工。在新经济条件下,这种能力大小导致分工不同直接表现在人们的收益上。

第三,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由人们能力导致收益差别的合理性。正因为企业中人们有很大的能力差异,所以人们在企业中的收益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获得资本收益,有人获得劳动收益。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持有企业股份,获得的就是资本收益;一般员工按照劳动合同获得工资,则是劳动收益。由此导致人们的收益差距很大,这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是正常的。

第四,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分配中只强调效率,忽略“公平”。公平是社会的功能,例如社会依*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企业讲效率,社会讲公平,最后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结合。

以上四个方面为基本内容的企业文化,是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知识经济正在改变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在新的条件下,必须调整和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

三、建设适合新经济条件的企业文化

第一,新经济条件的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近几年来,企业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这既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兼并、联合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二,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并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和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若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要与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第四,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中将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的心,谁就能占据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第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

第六,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

工商管理和管理篇10

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智者治人,大智者治事,睿智者治法。加强制度化建设,对于有效提升和充分展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服务经济礼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新水平、新业绩、新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方法,“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制度化建设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方向,把制度的推动力、约束力、监督力结合起来,把市场执法监管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科学性、实效性,努力把市场违法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把服务发展环境提升至最佳程度、

制度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且要求构建一种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使各种矛盾和问题能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消费维权、劳动就业、社会治安,是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电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及时化解民忧、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就业扶持制度建设,更好地支持创业、有效服务就业,才能体现以民为先、富民为本:加强社会治安制度建设,更好地参与平安建设,才能顺应民众所盼、维护社会稳定。

制度化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迁。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维护市场秩序的要求更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高效规范服务的期望更大: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工商部门整体工作务实创新,对依法行政的标准更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更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切实做到高质、高效、高水平监管,促进工商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大处着眼和实处人手来考察,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既有制度化建设的共性问题,又有工商部门的个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滞后”。

设计性缺陷引发适用滞后。制度化过程中,常见到有些制度比较空洞、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不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规范功能弱化:有些制度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失去制度应有的效用。如:市场准入制度上,登记注册部门的“严格准入”与服务发展中的“宽松和谐”不相适应:行政执法上,自由裁量过大,为人情案留下空隙:干部职工间责制度上,往往是当事人上访、以及舆论压力下,才介入处理;工商部门内部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准入、监管、执法维权等互相交叉,影响行政效率,加大了行政成本。这些问题和现象。与在制度设计时,前瞻性、科学性不够有关,有些也与未能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有关。

结构性缺陷引发内容滞后。制度化结构是一个“稳态结构”,而它所规范的对象却处于丰富而生动的变化之中,它若不随着对象和行为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就易形成结构性的滞后。在市场巡查上,基层普遍推行“网格化”、经济片警等新机制,但与之对应的市、县局机关及基层工商所运行体制机制却相对滞后:人才队伍建设上,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但考核激励制度却不相配套,没有真正考出动力、考出干劲、考出新风正气。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创新,使工商制度始终保持连续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实际,最大限度克服结构性缺陷,最大限度地减少滞后特性。

执行性缺陷引发效力滞后。制度建设中,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破窗理论”反映在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中,一方面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需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制度,又迫于人情障碍自己游离于制度,有时事实上充当了“破窗”第一人,打破有序,制造无序。另一方面,对市场监管中“破窗”者惩戒不足,难以产生震慑作用,难以体现以人为本,严重影响制度设计初衷和实际效果。

三、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制度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内涵十分丰富,就工商行政管理来讲,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围绕履职尽责,推进执法监管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首先要体现在执法监管职能的科学规范和充分发挥上。一是建立网格监管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推动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大力推行基层工商分局(所)岗区责任制、片长制等新制度,实行定人、定户、定标准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制度,通过守信激励、警示预警、失信惩戒,实现节约监管、精细监管。二是健全市场主体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制度,推动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监管转变。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广告管理、市场标准化管理、企业合同管理等自律制度,促进市场主体自律规范。加强与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协会社团、企业和消费者的横向联系制度,增强对市场主体的社会约束功能。建立专项检查审核制度,减少重复检查、交叉检查,以日常监管实现长效监管。三是拓宽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经济户口管理制度,推动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加大12315系统、经济户口数据系统、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的整合力度,努力形成协调一致、机制完善、科学高效的执法监管体系。同时,强化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重点热点行业企业标注等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手段在执法监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围绕又好又快,推进服务发展制度化建设,围绕好字优先、又好又快主题,搞好服务发展制度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创业富民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结合地

方实际,制定出台扶持意见,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公平准入,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建立健全职能助企制度。建立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完善行政指导,引导企业以减信立业、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强企。三是建立健全红盾护农制度,落实合同帮扶制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十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落实商标富农制度,支持政府、企业和农户把优势品牌做大、知名度做高、竞争力做强,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制度,支持农业生产与现代市场的对接,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消保维权制度化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民生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消保维权新机制。建立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相结合的消费维权新体系,大力推进12315站点进村镇、进社区、进商场、进企业活动,畅通民意渠道,调解消费纠纷,完善配套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创新消费保护制度。创建“人民调解员”制度,全面推动消费者与企业的和解:指导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完善解决消费纠纷的行业自律制度,快速、高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建立消费引导制度。建立消费警示、信息等制度,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消费,着力提高消费信心,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四是落实工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制度,让广大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及相关社会弱势群体从工商法律法规的实际运用中受益。

围绕团结奋进,推进组织管理制度化建设、好思路应以好举措落实,真落实需要好制度来保障,一是重点_r作引人项目管理。建立“五定一保”制度:定项目、定人员、定内容、定标准、定奖惩,保实效,用一个个扎实有效的职能、业务和队伍建设的项目,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抓实、抓好项目,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四看工商”活动,开展服务发展看工商活动,推动干部职工优化服务,为跨越发展办实事:开展文明执法看工商活动,推动干部职工细化监管,为履职尽责打基础:开展便民维权看工商活动,推动十部积极维权,为改善民生作贡献:开展清正廉洁看工商活动,推动干部强化组织,为团结奋进添活力,努力做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工作影响明显扩大,二是日常工作实施规范管理。规范机关管理,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合理分权、公开亮权、规范用权、群众督权,加快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机关管理体制。规范工作考核,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体系,重在“四比四论”,即比项目论成效、比实绩论英雄、比贡献论高低、比民意论岗位,形成催人奋进、风清气正的干事用人导向。严格预算管理和财务核审制度,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三是廉政勤政推行制度治本。突出规范权力运行,围绕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突出监督和制约,坚持和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廉政监督回访、向社会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局务公开等制度,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体系。突出“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有效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珍惜岗位、珍惜家庭、珍惜自身,以阳光心态,走好平安人生,共创工商伟业。

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贯彻这一要求,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建设,必须坚持“四注重四推进”。

注重执法为民,推进制度优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本质,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相对而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不缺少制度,但现有制度与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立足现有制度优化,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要实现从单纯执法向以人为本、注重疏导、加强服务转变。坚决克服传统管理中过度依赖强制执法思想,完善优化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告知等执法制度,实现执法与服务统一、惩罚与教育互济、规范与保护并重、方法与效果和谐,真正做到对法律负责与对市场主体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真正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二要实现从重实体轻程序、重形式轻效果向实体与程序并重、形式与效果统一转变。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完善优化登记审批告知、行政处罚听证等执法制度,防止程序不公与过和腐败,保证公民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加大专项检查的统筹安排和扎口把关,完善和优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分类监管和企业属地监管等制度,推动实现稳定、连续和长效监管,实现执法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三要实现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同时强化工商机关责任转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责任工商”为导向,完善优化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履行职能到位不越位,正确履行职能不错位,科学履行职能不缺位,执法为民不变味。

注重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迈向现代化,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不行,而制度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要引入现代经济学理论。“分粥”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关于制度设计与制度管理方面的著名理论。“分粥”理论要求先进的制度必须是“先进适用而高效化、公平公正而民主化、奖惩分明而激励化”的制度,因此,在制度创新时既要体现合理实用、清晰高效,又要体现公开透明、奖惩分明,“以奖扬长,以惩避短”,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主体和工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引入现代管理学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世界发达国家长期质量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工商部门导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人治化、随意性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要以“最佳途径、最佳程序、最优服务”为标准,建立和完善岗责体系,做到职权法定、职能清晰、权责相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过程控制、节点控制和质量控制,建立起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流程顺畅、高效运转、全面受控的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推动执法监管、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保护干部的目标。三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在制度创新中要积极顺应信息化浪潮,注重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制度管人推动机器管人,以机器管人实现制度管人,使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严密、规范,更加快捷、高效。

注重务实高效,推进制度执行。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执行总是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摆设。因此,首先要加大制度宣传和教育。通过网站、宣

传资料、咨询宣传活动加大工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工商的职能定位、服务范围:使市场主体明确自己不能做什么,有权做什么利必须做什么:使工商干部知晓自身的职责和法规制度的底线,增强全社会成员对规则、制度的高度认同、忠诚和敬畏,筑牢制度执行的基础。其次要加大违规违制成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对违法违规市场主体纪录进行合法且有效的公示,并进行长期跟踪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协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使违法违规者不仅受到应有的行政或司法处罚,还要使他们在经济上受到损失,经营上难以发展和生活上难以方便的严重后果。加大干部职工违纪违规行为成本,使每个干部都充分意识到守法守纪的实际价值,不敢以身试法,减少违规违制行为的发生,要加大奖励守制行为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制度对市场主体和工商干部的激励作用。再次要加大制度监督。制度化建设重在规范人的行为,也难在规范人的行为。人是有惰性的,克服惰性需要自觉,也需要外力,很多时候外力的作用很关键,养成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并且稍一放松就会反弹。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督促其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不懈地加强工商干部行为的监督,督促其依法行政、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