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十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十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4:35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

在国家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其中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国家市场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正因如此,传统的手工制造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求,继而机械制造业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建设发展,制造企业对机械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水准,因此,机械制造工艺作为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首当其冲,制造企业必须针对目前机械制造工艺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优化机械制造工艺,为人们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经济适用又符合审美观的产品,从而促进制造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1机械制造工艺的内涵

1.1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

机械制造工艺又称机械制造技术,它的定义其实并不完全,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变化,就传统定义来讲,机械制造工艺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包括车、铣、磨等改变产品的形状、尺寸、特质等方面,使其成为成品或者是半成品的过程。就现代定义来讲,机械制造工艺就是讲传统工艺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科技材料、优良的管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综合性制造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1.2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机械制造工艺也逐渐趋于现代化,因此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制造工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点,综合性,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艺弥补了传统工艺产品单一、缺乏美感等方面的缺陷,注重产品包装、产品质量、技术设计、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生产流程,综合性较强。第二点,稳定性,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结合了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加符合制造企业发展要求,并且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也得到保障。第三点,适时行,相对于传统工艺来讲,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更能适应时展需求,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改进的今天,制造工艺综合了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科技材料等多方面学科和技术,打破了传统工艺重生产轻工艺的生产常规,更加满足时展需求。此外还有经济适用性、可持续性和融合性特点。

2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内容,完善的管理机制就相当于企业的“心脏”,为企业健康、长久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但是就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处于落后阶段,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为完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和进步[1],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部分企业虽然也学习了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制定的管理制度,但也只是浅浅而谈,没有真正的行动,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浮于表面,无法为机械制造工艺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平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成因是制造技术的先进与否,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有些成绩,但是就制造业来讲,制造技术还未完全跟上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导致机械制造工艺无法与时俱进的直接原因[2]。

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支撑性技术,因此,有效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并不广泛,企业受传统工艺理念的影响,不敢尝试新鲜事物,认为保守的制造工艺比较把握,对自动化技术认识不到位,致使机械制造工艺无法大步前进,从而使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3]。

3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前景

针对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为更好推动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和发展,笔者大胆预测了其未来发展前景,其中包括:首先,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自动化生产管理是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关键内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并且大大减轻一线生产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4]。因此实现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管理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机械制造集成化发展方向,自动化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促进机械制造工艺集成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企业应转变传统的制造工艺生产理念,利用集成化替代人工分散生产,赋予生产线集成化生产、加工,a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第三,机械制造全球化发展方向,全球化就是积极学习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和设备引进,利用现今最为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建设,实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实现机械制造全球化发展[5]。

4结束语

除了上述几点未来发展趋势以外,机械制造工艺数字化也是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转变成数据,通过数据的传输、程序设定、制造技术设计等方面实现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发展方向,都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与时俱进是现今机械制造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应着力于创新制造工艺,积极探寻最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国家工业的发展提供鲜活力量,保证企业与国家共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元.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1):121-122.

[2]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7,79.

[3]刘庚.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72-72.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采矿系统工程采矿工艺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75-01

一、概述

采矿工程是一门由来已久的古老技术,很多问题都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解决,现场问题常常依赖经验判断,容易存在很大的主观差异性,借助采矿系统工程中的数字与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采矿技术问题的定量决策,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采矿工程所涉及的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如何从总体上合理把握,综合协调,也就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到采矿系统工程中,为我国的高效安全采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采矿系统工程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可以带来相关技术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作为维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矿工程系统发展到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采矿系统工程概述

采矿系统工程是以采矿工程内在规律为依据,结合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综合问题的一种工程学科。它是根据采矿系统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这个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采矿工程有着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作业点分散的特点,因而需要在工作中从总体上进行全面协调。借助系统工程自觉地从总体上整合采矿,让采矿工作得以统筹安排、有序发展。

2、科学性。采矿工程由来已久,是一门古老的技术,它过去依赖于经验判断而不是精密计算。在现代采矿工程系统中,引入各种现代数字和计算机技术,实行定量化决策,提高了采矿工程的科学性。

3、边缘性。采矿过程涉及的诸多学科之间有着许多联系,而之前存在联系脱节的现象。通过系统工程将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完善这一系统。以至出现了安全系统工程、地质统计学、边坡系统工程等边缘学科。?

三、采矿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目前,采矿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学科及相关技术如下:

1、应用数学或计算数学分支。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及数值方法等。

2、现代应用数学的相关学科分支。如:地质统计学、可靠性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

3、运筹学及其学科分支。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及网格分析、排队论及存储论等。

4、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交叉学科分支。如:系统模拟、系统动态学、人工智能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四、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

几经数载,我国的采矿工艺也在不断的成熟,可以将我国井下采矿工艺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连采工艺、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爆破采矿工艺以及普通机械化采矿工艺,在这几种采矿工艺中,综合机械采矿工艺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该工艺是把井下所有工艺均转变成为连续且机械化的作业,该工艺不仅减轻了采矿人员劳动强度,同时还大大了其工作的成效与安全系数。而普通机械采矿工艺则是指其装煤工序与落煤工序为机械化作业。在爆破采矿工艺中,落煤工序主要采取的是爆破法,装煤则采用的是人工手工操作的方式,运煤采用的是机械化方式。除此之外,在采矿系统工程中,还广泛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这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同时,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在采矿系统工程学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信息科学中的任何进展将很快在采矿系统工程采用。例如20世纪中叶,人们发明了探矿专家系统。另一个例子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给采矿作业带来方便,因为其容易收集到附近的地貌情况以及后面出现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来到后不久,已应用于采矿业。而在工艺中,关键环节就是打眼,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按照施工现场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以及节理裂脱发育的实际情况等来明确爆破打眼参数。连采工艺从其实质上来讲,该工艺其实就是上述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的辅助或者补充,该工艺主要包括煤柱回收与煤房掘进两个方面内容。

五、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

1、该工程为一个环境变化大、目标多、随机性强、变量多以及因数多等动态过程,其必须要在各种技术的统一、合作与协调下,利用多种不同研究的方式来综合进行研究和考虑。由于该工程系统结构比较繁杂,具备多环节以及多层次特点,同时各矿区之间的条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矿产资源的实际条件又各不相同,所涉及到内容不仅多,同时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此,需从全局出发,站在更高层次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扩大其研究的范围,扩展其研究的对象,这样才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采矿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如果只采用一种方法来决策,效果是难以理想的。因此,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且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多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决策。采矿系统工程在系统结构上关系比较复杂,再加上各个矿区条件的差异性,所以,在处理和解决某一决策时,需要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内容之间又容易相互影响,故今后将朝多项内容分析决策的方向发展。

3、采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随着采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采矿工程的实践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采矿实践的发展需要,兼收严格优化方法的优化功能与非严格优化方法的灵活使用性将会形成一种趋势。

4、出现跨学科的趋势。采矿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决策仅仅依靠单一学科显然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在某些技术上采用跨学科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以露天矿开采中的电铲卡车调度来说。它涉及到GpS、计算机、无线通讯等硬件系统,还包括测量平差、数据处理、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软件系统。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系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促进了采矿技术水平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采矿系统工程的出现无疑证明了先进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今后也必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贾云、张琳《关于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风》2013年05期.

[2]李志刚《试论我国采矿系统工程的技术进展》[J],《科技信息》2014年10期.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3

1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口腔工艺技术的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是不能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转型对传统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口腔医学产业也进行了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以及经营方式的升级,医疗卫生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要要认清社会转型以及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历史必然趋势,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学校将难以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应用技能较强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会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

1.2口腔工艺技术的课程结构不科学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符合学生就业的需要。

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各类高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人数超过20万。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却非常不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很多院校都将理论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学校在专业实习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例如,南京医科大学在设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定为8;2。这就导致理论学习过长,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在学生实习教育中,学校只是安排部分学生进入到相关医疗卫生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而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自己联系企业。

2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2.1完善实训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口腔工艺专业课程改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医疗卫生部门。因此,学校要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原则,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引导性。因此,要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制定出科学长效的课程机制,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那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实训课程的教育,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iCS”(模拟、合作、服务)的实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训平台。在实训课程的建设中,要围绕学生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学习中。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学习的机会。形成“校企双向联动”的实训教学机制,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利用专业技术和资源,这样就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2.2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领域的特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课程建设不必贪大求全,而应该追求小、尖、精。学校要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例如,近年来,疗卫生市场对新药的研发力度越来越大。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个趋势,设置口腔医学研发、口腔卫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等课程。同时,也可以优化专业教学结构,淘汰陈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根据口腔医学产业的相关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就能够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也能够有一技之长。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印制电路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89-02

国家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旨在通过在试点高校及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摸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卓越计划强调要“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从当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电子化学科技发展的不断综合化及加速化,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探索电子领域中化学工程教育规律,创建与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化学与电子的复合人才的印制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电子化学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电子化学“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领域,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而随着电子化学品成分趋于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将化学知识与电子工艺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在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工艺技术领域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印制电路工艺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2]。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印制电路高科技人才的专业,在应用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渐完善“化学”与“电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在国内是首创,是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3]。2013年我国印制电路行业总产值到达236亿美元,占全球产值的43%,尽管我国是印制电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印制电路产品,国外从制造设备、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要想改变我国高端印制电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化学理论基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印制电路工艺、制造等相关工作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卓越工程师潜质的毕业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该文从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科生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卓越计划修订印制电路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培养实用创新型印制电路工程人才的思路。

1印制电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pCB)产业每年以25%以上的高速度发展,已跨入世界pCB大国之列,伴随着印制电路产品发展,要求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设备。我国印制电器材料工业在扩大产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于提高性能和质量。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科技人才的基地,但目前对印制电路教学的重视度同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单从学时分配上就可见一斑。从我校情况看,应用化学系本科生印制电路教学分成《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专业必修课,32学时)、《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专业实验选修课,8学时)二个教学环节进行,在第三学年第2学期内完成。《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课程组在教学中,按照pCB技术发展历史与基础、基本材料、线路设计、线路制作、三废处理、质量管理和发展趋势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包括印制电路基板材料、印制板设计与布线、照相制版和图形转移、刻蚀和焊接技术、化学镀与电镀技术、孔金属化技术、多层及HDi板的制作技术、特种印制板制作技术、印制板工业三废的控制、印制板质量与标准化、印制电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部分内容。《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实验训练项目包括:pCB布线贴图的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的学习、pCB照相底版的设计与制作、孔金属化工艺及技术、印制电路板图形转移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线路制作及线路保护技术与工艺等几部份实验内容。

1.2存在问题

印制电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知识面广,工艺制造问题及节点设计学习难度大,加之很多学生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基础不扎实,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尝试将互动讨论式教学、pCB工业制造案例教学、学生调研式教学、学生小组作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因课时所限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授课时往往还是无奈停留在学生对pCB制造的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工艺能够正确了解的层次,很难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到对印制电路线、孔构件、电气信号稳定性及任意层Cu互连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构造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创能能力。同时对国内外印制电路电气结构设计规范的比较介绍也难以进行,对印制电路结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介绍也不足。所以依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效果分析,印制电路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印制电路课程的课程大纲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针对性不强;(2)教学内容对国内外最新印制电路制造的新理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吸收不及时;(3)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程实际针对性不强;(4)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较低,整合高校、企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较少;(5)课时偏少,未做到因材施教;(6)很多学生侧重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较差,从而对印制电路板制作工艺产生畏难心理。

2印制电路课程改革思路

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应是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印制电路技术横跨信息电子与新材料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培养方式对于化学与电子融合领域复合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于我国印制电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匮乏现状,通过分析印制电路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改尝试。

2.1课题教学及实验科目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化学系印制电路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合现代印制电路材料、结构、体系及设计方面的最新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开发出基于“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的课件。并科学划分及衔接本科与研究生的印制电路课程内容。针对印制电路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采取凝练授课内容、主讲精讲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课后结合作业自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方式精炼教学内容;同时将实验模式从讲授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在优化理论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印制电路课程开放实验教学大纲,启动印制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引入实际工程设计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掌握印制电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构筑开放实验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加强实际工程训练

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形成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努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创造“研发训练、工程实践、创业体验”的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环境,将先进工业化技术引进实验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及假期让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参与印制电路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逐步改进为实际工程设计题目。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使印制电路实验学科更具有自己独特气质,实现从实验向设计研究阶段的转变,改变传统实验与设计研究脱节的现象,学习体验大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使我校应化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成长为技术或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2.3激发学习兴趣,力求因材施教

现代印制电路技术是许多学科与技术相互渗透、交叉的产物,是一个从事电子仪器与设备设计与开发技术领域合格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以资深教师进行印制电路课程学习动员,绪论课主要介绍印制电路发展的最新特点、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印制电路面临的瓶颈技术课题、印制电路未来的光电路发展前景、印制电路行业状况及国内外重大印制电路技术革新等。通过印制电路学习动员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的兴趣。鼓励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LpKFprotomatH100数控钻机Boardmaster5.0、CR5000等印制电路工艺设计软件,为做毕业设计及适应毕业后从事印制电路设计工作做准备;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课题,构建“基础性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训?创新实验”的递进式、工程化、创新型的实验体系,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化学虚拟工程模拟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的先进工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个性潜力、以期达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健全身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2.4电子―化学相关知识的拓展

在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以及各种新型整机的研制、生产与应用,都与化学及其工艺过程密切相关,印制电路课程是以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电子化学学科方向为主线,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合成与光电技术、能源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在化学课学习阶段对印制电路所需的化学知识点扎实掌握,鼓励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印制电路课外书籍及科研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等,从而改善学生因化学基础差而对印制电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的状况,保证学生印制电路知识的系统性。

3结语

我国要从印制电路制造大国转变为印制电路强国及至创新强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印制电路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修订印制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侧重工程应用型现代印制电路制作实验教材,精炼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化学知识与电子产品结合起来,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印制电路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印制电路制造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卓越计划要求的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林文松,刘延辉,何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工程材料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2013(6):139-140.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化工工艺;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性与关键性逐渐成为生产领域重点关注的建设项目。新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化工领域若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应在进行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充分的引用节能降耗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有助于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损失,强化化学转化过程,提高重复利用效率,降低成产流程的整体损耗程度,进而提升化工工艺的管理。

1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导致能源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加,并且化工工艺中存在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化工生产中出现能源匮乏的现象较为常见。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证企业健康运行,就应进一步在节能降耗项目上下功夫,强化对节能降耗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状态,并且能够进一步推动化工领域健康发展。大多数的化工产品生产成本都体现在能源损耗方面,有效的降低能量损耗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提升化工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例如温室效应问题、雾霾问题与酸雨问题等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化工工业的管理不够完善造成的,因此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对有效缩减企业化工工艺的实际成本与保护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浅析化工工艺生产中存在的诸多能源损耗问题

化工领域是现阶段能源损耗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已经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化学工艺的生产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能源浪费与能源损耗问题。在进行化工工艺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与不合理的元素导致能源损耗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能源损耗并没有实现节能的最终目的。大部分的能源损耗是由于化工操作技术人员的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应进一步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强化研究,并且及时对相关的生产设施进行合理改进,避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化工工艺生产中出现的能源损耗,实现节能损耗的目标。

3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策略

化学工业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化学工艺自动化水平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生产率。但是,在进行化学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导致一系列污染状况发生,对环境保护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3.1引用新型技术与领先设备

对先进化技术的运用与新型设备的引用是化工工艺中较为关键的节能降耗策略。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实际损耗,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能源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转化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能降耗技术可以进一步解决能源出现紧缺以及环境出现污染等状况,因此在对国外一些先进技术进行引用的过程中,应将化工工艺的生产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研发出节能降耗的新型技术。通过积极的引进先进化的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有效减小能源消耗,强化化学工艺的反应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化学原料的有效利用,进一步缩减能源的实际消耗与浪费,充分发挥化学原料的实际作用。领先的节能降耗设备相对较多,例如分馏塔设备、加热炉设备与换热器设备等,对先进型机械设备的换热功能与传热功能进行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能源消耗的问题。

3.2缩减化工生产中动力消耗

在进行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动力进行维持的,对动力消耗进行有效缩减也是一种相对较为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针对动力能源消耗问题的减少,首先应采用先进化的供热系统进行实现,化学反应通常应在高温的环境下完成,其中供热系统较为关键,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供热系统,例如找出与供热系统较为合适的组合形式。不同的设备中由于部分不同,热能供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按照设备的实际特点进行全新的组合以及优化,进而避免出现高热低用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强化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可以采用变频节能调速进一步减少电机拖动系统的能源消耗,改进传统的阀门静态调节形式,将其转变为变频式节能调速,并将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际输入与输出保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预防电机拖动系统出现工频的不良状态,进而将电能消耗有效缩减。再次,强化催化剂的整体活性程度。在进行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不但能够有效的加速或者减慢化工工艺的化学反应,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的压力,减少单位产品的实际能量损耗,进而全面提高能源生产转换率。因此对催化剂的合理利用能够在一定层面上避免化工工艺中出现副产物问题,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整体利用量与生产中出现能源损耗问题。最后,回收并利用化工工艺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化工工艺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废水,其中一部分是可以被回收与充分利用的,因此化工工艺中应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大对废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废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缩减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实现对电能与热能的有效回收与合理利用。

3.3强化化工能源的管理水平

在进行化工工艺的实际利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与传输效率对化工企业的整体效益能够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际的研究发现,如果进一步强化化工企业中能源管理制度,能够全面提高化工企业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能源的降低损耗,进而有助于提升化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化工企业的实际能源消耗在某种层面上主要是取决于企业管理能力、生产环境元素、社会经济制度与技术能力等多种方面。在对化工工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对化工企业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力度,保证节能技术与节能策略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应定期开展一定的节能技术训练,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在化工企业的节能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规范与程序进行,并且制定出正确的能源耗额与相关的耗能惩罚制度。按照实际的生产实情,对相关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利用,防止出现超负荷与能源大量损耗现象。在化工企业的生产领域中进行能量管理策略,首先就是将能源的消耗量进行有效统计,明确传热系数。其次应进一步确定工作的实际责任,强化施工人员与施工机械设备整体工作效率。最后,应对化工能源设备进行合理的利用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工领域的能源消耗。

3.4采用阻垢剂保护机电设备

通常情况下,一些机电设备在进行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的污垢,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导致化工能源出现大量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可以采用阻垢剂对机电设备产生的污垢进行合理处理,进而强化机电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应保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只有提高对机电设备的重视,才能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3.5回收与利用余热

一般状况下,化工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导致一些废弃物直接飘散到大气层中,不单单对能源不能进行充分的运用,并且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在现阶段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应将化工工艺不断的完善,对其产生的热能进行合理运用。因此,余热在化工生产中被视为二次能源,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就是将其第一次能源转化中释放出来的能源,或者一些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能源进行重新利用,进而产生一定的价值。例如,在实际的化工工艺中,可以将释放出的余热进行全面的回收,例如可采用低温位进行余热回收。特别是可以对热管泵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并回收,进而完成余热回收的利用效率,达到有效缩减化工生产成本的最终目的。

4结束语

现阶段节能环保的观念一直被社会所提倡,化工领域若想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有效利用节能降耗技术,采用改进化工工艺技术、运用创新性化工设施、合理控制能源动力消耗、合理运用催化剂与阻垢剂、强化化工生产管理等方法,进一步完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降耗,进而确保化工企业在成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化工企业的整体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因此国家与相关的化工企业应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的重视程度,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作者:刘玉星朱明娟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录,宫吉民.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价值[J].房地产导刊,2015(12):327-327.

[2]塔娜.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5(13):210-210.

[3]王广贺,王军.浅议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3):184-184.

[4]许昌东.浅析化工工艺中的节能措施[J].华章,2014(27):364-364.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6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取代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领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前列,这一现状尤为值得深思。笔者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今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本科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万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从新石器时展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古代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领先地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就陶瓷而言,在创意设计上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艺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个市、县的公民馆设立陶艺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设有简单的陶艺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艺界内谈到漆器,更多人认同日本已经成为漆器发展的领头羊。

通过查阅多种工艺美术类书籍,笔者发现我国介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精品书籍比较缺乏,而作品鉴赏的书籍居多,导致制作传统工艺得不到较好的传承与提高。介绍传统工艺作品的书籍,尽管登载了非常多的作品图例,却没有对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若增加对制作工艺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进行传统工艺的学习。

一、本科工艺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1.在我国开办美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工艺美术教育相对与其他美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综合类大学中的工艺美术本科教育发展得更加缓慢,而迅猛发展的电脑美术教育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政策上,电脑美术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同时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也成为电脑美术推广的有利条件。以广州大学为例,所有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电脑专用书桌和互联网接入端口,而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宿舍放置了个人电脑,从他们日常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使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对于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已不是难事,而非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能使用电脑辅助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我国本科院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化远远不如电脑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锯子、钉锤、铁丝等工具的经验,在工艺美术课上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使部分学生对工艺品制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从就业问题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觉得使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比手工艺品制作更适合社会需求,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面和薪酬更符合个人要求。因此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制约。

即使在工艺美术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着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传承问题的担忧。日本工艺美术教育学者春日明夫说过:“由于我们过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类把东西制作出来它本来的意义所在。”,“正是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人类根源性的行为中用手制作东西的重要性。”[2]而中国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培养创造型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2.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实验室设备设施基本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授课时往往不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使得本来就不多的操作设备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制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工艺美术实验室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数传统工艺文化相关的书籍缺乏制作工艺说明,需要专业教师在课堂内不但要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多对制作工艺、原理进行说明与操作示范。若有条件,更应带领学生参观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作品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身在工艺美术本科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学生与传统工艺美术艺人的接触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制作工艺的认识,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然,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传统工艺艺术家为目标,事实上,无论成为哪一门传统工艺的艺术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钻研时间,本科教育阶段并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树立艺术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展望

本科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园环境内,生活往往是单一的两点一线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多数学生对学校周边以及所在的地方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让学生领会到从身边学起、从生活学起,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学习传统工艺,实地观察、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生存状况产生真实感情,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使艺术作品得到升华。即使本科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到传统工艺美术一些基本技法与工艺工序,也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对学生日后创造性的学习工艺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希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能重现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油田生产;井下作业;新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te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039-01

井下作业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工序,井下作业的整体效果关系到油田生产的有效性和整体产量,为此,我们不但要对井下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积极研究新工艺和新技术,保证井下作业能够在技术难度、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充分满足井下作业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结合油田井下作业实际,重点做好新工艺的研究工作,保证新工艺能够改变油田井下作业现状,达到提升油田井下作业效果,保证油田井下作业整体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1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发展现状

结合国内外油田井下作业工艺的发展情况,目前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压裂酸化技术

目前国外井下作业技术主要表现在压裂酸化技术、试油测试技术以及修井作业技术。其中,压裂酸化技术主要指通过采用压裂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来有效降低油田开采成本,从而提高采收率。

从国外油田井下作业工艺来看,压裂酸化技术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结合当前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压裂酸化工艺技术先进,能够解决油田井下作业高成本问题,对降低油田井下作业成本,满足油田井下作业需要,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取得积极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井下作业过程中,压裂酸化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工艺技术,对提高油田井下作业质量,满足油田井下作业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油田井下作业实际来看,压裂酸化技术是井下作业的重要技术,我们不但要对此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还要做好该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2试油测试技术

试油测试技术主要包括地层测试、射孔、排液及压力恢复、数据采集、分析解释等方面。

由于井下作业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利用井下作业时机进行试油测试,是提高井下作业整体效果的关键。从当前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状况来看,试油测试技术,成为了油田井下作业的重要工艺过程,对油田井下作业产生了积极效果,满足了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需要,为油田井下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此,我们应对试油测试技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将试油测试技术作为井下作业的主要技术来对待,确保试油测试技术能够对油田井下作业生产提供有力帮助。

1.3修井作业技术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利用系列配套工具可完成侧钻、打捞、磨铣、切割、钻进等多种修井工作,代表着当今世界修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生产直径12.7mm-114.3mm各种规格的连续油管。

在井下作业中,修井作业工艺技术的发展,是保证井下作业效果的重要手段。从这一点来看修井作业工艺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支撑井下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应对井下作业的修井作业工艺技术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井下作业中的主要工艺技术之一,满足井下作业的实际需要。

2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当前油田井下作业的实际开展来看,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得到了有效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合当前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应用现状,油田井下作业新工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压裂酸化技术

发展重点是提高措施成功率,大幅降低成本。在压裂方式上,由单层压裂发展为一套管柱多层压裂,由单井压裂发展为整体开发压裂。

由于压裂酸化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并且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因此在油田井下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应正确理解压裂酸化技术,并积极推动压裂酸化技术的应用。目前来看,压裂酸化工艺技术已经成为了油田井下作业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对油田井下作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油田井下作业的整体效果。

2.2试油测试技术

为提高测试效率,在设备要求上要有改变。与此同时,工艺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具体目标是:要逐步配套XJ-450以上修井机,重点发展深井高效试油测试、联作测试、射孔跨隔测试联作、高压高含硫测试等工艺技术。

随着井下作业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试油测试技术的全面应用,试油测试工艺技术在井下作业工艺技术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并对井下作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井下作业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并达到提高井下作业整体质量和效果的目的。所以,试油测试技术将成为井下作业工艺中的重要支撑技术。

2.3修井技术

钻井技术可以水平井p侧钻水平井、小井眼井、分支井p多底分支井等特殊结构井为对象。目前修井技术已经成为油田井下作业工艺的关键。

结合当前油田井下作业工艺技术的发展,修井技术已经成为了保障井下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工艺技术,对油田井下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未来井下作业工艺技术发展过程中,修井工艺技术将会得到重点发展,修井工艺也会逐渐成熟,最终实现对井下作业的有力保障。

3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新工艺的运用对井下作业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对新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了解,才能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取得积极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油田井下作业实效,保障油田井下作业有效实施的目的。为此,做好新工艺的研究对油田井下作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先灵.水力压裂实时监测及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3.

[2]张贵才.油田污水防垢与缓蚀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

[3]霍宇凝.环保型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及其复配物的研制与阻垢缓蚀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1.

[4]李其.抽油杆表面裂纹及剩余寿命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传统工艺;艺术设计;教育;传承发展

世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的和民族精神的坚韧性决定了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仍然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多元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史的洗涤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与西方工业发展相伴而来的生态危机及由此展开的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使得天人合一这一古老深刻的哲学思想重新登上现代文明发展的大舞台。同时,一些精华的传统工艺思想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更是重要,展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化,探讨造物意识的功能与审美,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器与道的关系。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必须顺应未来文化发展的潮流与方向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动态地进行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师则更应该在本土传统文化的陶冶下,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

1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中传统文化的匮乏

从世界艺术发展史来看,文艺复兴标志着中西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后,欧洲各民族文化逐渐取代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开始对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当代,西方思潮已强势占据正处于文化苏醒期的中国设计界,而一切设计以西方的构成法则和形式作为基础准则,使得本民族的设计艺术仅仅滞留在对西方设计模式的模仿,从而边缘化、陌生化本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寄托和对设计的拓展的思考极度缺乏,从而最终阻碍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设计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技术与器物进行借鉴,且多是直接袭用外观形状或纹样,而其深层的精神内涵难以得到挖掘和展现。

在当今高校设计教学中侧重于应试教育思想,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比例严重偏低,甚至将其视作设计的全部;而中华文明史、艺术设计史等课程一般作为辅助课程,且授课中只是单纯对作品自身的成就进行探讨,没有从文化精神更深层含义上进行系统的研析,因此,与技法课相比较,艺术理论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好像相比于文化的价值体系,技术体系显得更为“直接”与“实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情感等之于作品显得毫无价值,这从本质上来讲是器与道关系的思想辩证。总而言之,没有精神内蕴的作品仅仅停留在物的外在状态,而具有文化内涵的物则是主观精神的外在表现,包涵着超越于物的文化价值。另一个原因,中国古今教育重心的巨大差异。中国几千年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非谋生,《大学》作为儒学经典之一,开门见山第一章就明确了人格修养的全过程,即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将技能排在之后。然而在现下,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一切都以生存为基础,现代的教育也多以培训谋生技能为主要目标,而设计行业也首先是谋生手段,“文化无用”说也由此产生。

2传统工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传承发展对策

中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中脱离出来的,因此它与传统工艺美术有着密切复杂的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传播到中国,加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暴增,各种新潮的设计观念、新科技、新媒体蓬勃发展,使传统工艺美术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逐渐边缘化和陌生化。热度消失后,人们开始进行反思,并认识到现代艺术教育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尽管可以参照和借鉴西方的教学模式,但是本土文化才是我们的血脉和标志,才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最近以来,不少大学把陶艺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补充,并在学生中获得良好的反应。《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扩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因此,换个方位观之,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制度为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2.1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当代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制度的完善发展,需要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应局限于高等艺术学院内,也不应局限在艺术设计专业内。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力推进,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普及传统工艺美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创造了更好更大的发展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国民的艺术修养得到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大大增强,极大地提升了对本名族传统工艺美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对工艺技艺的承继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2.2增加相关课程比重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调查发现,在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与传统工艺美术有关的课程极为少见。对于教学方式陈旧、与现代设计教学理念不匹配的课程进行改革,增加具有中国审美形态和生活方式的选修课程,诸如剪纸、天然染织、陶艺等需要动手的传统工艺课程。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民间文化、设计、美术为标志的工艺美术课程,如今已有不少反战,不再是简单地模仿传统艺术形式,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传统美术元素,将传统元素渗透到现代设计中。课程所传授内容不是停留在固定知识上,而是给人带来文化归属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另外课后同学将作品在公众场合进行展览,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传统工艺美术。

2.3专业主干课融入,从形式到内涵挖掘

日本著名传统文化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曾经提到,“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传统工艺美术包涵着丰富的工艺技法以及原生态艺术图形。这些图形和工艺技法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识。它们为现在的设计者提供了本源的设计思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和创新意识。根据当前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相对分裂的状况,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渗透到其他主干课程中。如可以在书籍设计课中对传统书籍装订方法加以应用;在字体设计课中关注文字的来源、笔画以及造字体系;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对传统元素的内涵形态加以应用,通过内涵形态设计,教师和学生对于传统元素形态产生新的了解。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内涵形态设计教学。比如带领学生到香格里拉、丽江、大理进行考察,在民族图案考察和写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图案的颜色、形状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单一的临摹或拍摄。

3结语

当前,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方面希望摆脱西方的设计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模式,一方面又无法与西方的模式完全相分离,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还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面对这种态势,有效地解决渠道是将蕴涵着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周家乐.从形式形态到内涵形态的设计教学思维转换[J].装饰,2011(03).

[2]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9

   一、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石油产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国内外对于原油的处理工艺仍停留在三种工艺的发展层面,分别是:一、原油预脱气、多级大罐沉降脱水以及电脱水工艺;二、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或者大罐沉降工艺;三、热化学脱水工艺。在我国石油开采的后期,大多数是采用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等技术进行石油地面的处理工作的。综合原油脱水工艺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技术选择的不正确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在油田地面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们只有在发生具体的问题时,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讨论,才能最终确定应用何种技术方案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现阶段石油地面问题的存在情况可以发现,油田污水的处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由于污水处理量的急剧增加,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一时间难以达到有效处理的效果,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因此陈旧的工作流程以及污水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严重阻碍石油企业处理污水排放量工作的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如果一直持续的发展下去,最终不但无法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还会导致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成为制约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中,注重细节性问题的处理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处理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

   3.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其产生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增加,注水量随之增加。着在一定程度就造成电力负荷的增加,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多次进行清洗注水井的工作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的清洗注水井的污水的排放,又再次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我国的注水流程中仍存在着注水系统效率相对较低、固定洗井工艺、设备陈旧等严重问题,对于急剧增加的污水处理,无法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处理工艺,减轻注水系统用电负荷的同时,并尝试采用阶梯式的注水方式进行工作,观察和记录使用不同技术处理相关问题时达到的效果。

   二、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改进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专业的实践研究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开展新型重力式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发展的研究。在此项研究中,主要涉及了流动特性、分离特性、介质特质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反映连续相介质在专有设备流场分布的流动特性作为研究的依据,同时研究分离特性以及介质特性在反映中分离的作用、分离本身的技术难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性能良好的分离设备,需要综合考虑后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否则难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有效的借助分离相关理论,逐步朝着专业分离器的方向发展,才能达到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气象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介质、流动性的相关测试。

   另外,开发高效的聚结填料、研制低温破乳剂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考虑,应用高效的聚结填料对不同类型原油的测试实验,探知其结构的特性,进一步提升高效的聚结填料的优势,使其可以更好的为分离设备的改造服务,因此此项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石油开采实践的不断发展,业内的专家对于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出一定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措施。在污水处理工艺方面加入压力除油技术以及高效絮凝剂。在实际的应用中,按照相关的标准在辅助脱水工艺技术的实施时,利用专业分离器设备的剩余压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密闭化提供技术前提。确保经过密闭化处理后污水系统,再开始进行除油的工序。在油水分离时间较短的时间之内,应用高效的絮凝剂代替传统的辅助剂,提高絮凝能力。另外,在污水进入污水系统时,充分发挥过滤系统的压能,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

   3.注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在经过不断的理论探讨后,我们对于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期望。在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大功率成套变频调速的技术,改善油田开采后期电力系统负荷过大的情况。同时,强化活动洗井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洗井自动化、高效化的运转状态,以节约高额的洗净费用。并且还需注意注水网合理布局的优化工作,在节省投资成本的基础之上,降低注水的压能消耗,实现洗井费用逐步减少。在此工作环节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关的注水工艺改进的技术,强化注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工作,进一步实现注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只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油田开采中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对石油开采后期工作极为重要的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改造。为了更好的促进石油开采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结合石油后期开采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问题,对石油开采后期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油田开采后期地面工艺技术的改造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需要在考虑一切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最终达到完善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工作目标,为油田企业实现油田开采的经济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超.浅谈油田工程的施工控制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

化学工程与工艺发展现状篇10

一、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石油产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国内外对于原油的处理工艺仍停留在三种工艺的发展层面,分别是:一、原油预脱气、多级大罐沉降脱水以及电脱水工艺;二、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或者大罐沉降工艺;三、热化学脱水工艺。在我国石油开采的后期,大多数是采用热化学沉降、电化学脱水等技术进行石油地面的处理工作的。综合原油脱水工艺的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技术选择的不正确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在油田地面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我们只有在发生具体的问题时,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讨论,才能最终确定应用何种技术方案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

从现阶段石油地面问题的存在情况可以发现,油田污水的处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由于污水处理量的急剧增加,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一时间难以达到有效处理的效果,而传统的管理方法又无法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因此陈旧的工作流程以及污水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严重阻碍石油企业处理污水排放量工作的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如果一直持续的发展下去,最终不但无法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还会导致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成为制约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中,注重细节性问题的处理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处理工艺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

3.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

在石油地面工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其产生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增加,注水量随之增加。着在一定程度就造成电力负荷的增加,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多次进行清洗注水井的工作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的清洗注水井的污水的排放,又再次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我国的注水流程中仍存在着注水系统效率相对较低、固定洗井工艺、设备陈旧等严重问题,对于急剧增加的污水处理,无法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新的处理工艺,减轻注水系统用电负荷的同时,并尝试采用阶梯式的注水方式进行工作,观察和记录使用不同技术处理相关问题时达到的效果。

二、关于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改进的相关分析

1.原油脱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专业的实践研究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开展新型重力式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发展的研究。在此项研究中,主要涉及了流动特性、分离特性、介质特质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反映连续相介质在专有设备流场分布的流动特性作为研究的依据,同时研究分离特性以及介质特性在反映中分离的作用、分离本身的技术难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性能良好的分离设备,需要综合考虑后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否则难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有效的借助分离相关理论,逐步朝着专业分离器的方向发展,才能达到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气象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介质、流动性的相关测试。

另外,开发高效的聚结填料、研制低温破乳剂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考虑,应用高效的聚结填料对不同类型原油的测试实验,探知其结构的特性,进一步提升高效的聚结填料的优势,使其可以更好的为分离设备的改造服务,因此此项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改进

随着石油开采实践的不断发展,业内的专家对于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出一定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措施。在污水处理工艺方面加入压力除油技术以及高效絮凝剂。在实际的应用中,按照相关的标准在辅助脱水工艺技术的实施时,利用专业分离器设备的剩余压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密闭化提供技术前提。确保经过密闭化处理后污水系统,再开始进行除油的工序。在油水分离时间较短的时间之内,应用高效的絮凝剂代替传统的辅助剂,提高絮凝能力。另外,在污水进入污水系统时,充分发挥过滤系统的压能,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

3.注水工艺技术的改进

在经过不断的理论探讨后,我们对于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期望。在注水工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大功率成套变频调速的技术,改善油田开采后期电力系统负荷过大的情况。同时,强化活动洗井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洗井自动化、高效化的运转状态,以节约高额的洗净费用。并且还需注意注水网合理布局的优化工作,在节省投资成本的基础之上,降低注水的压能消耗,实现洗井费用逐步减少。在此工作环节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关的注水工艺改进的技术,强化注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工作,进一步实现注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三、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只会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油田开采中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对石油开采后期工作极为重要的地面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改造。为了更好的促进石油开采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结合石油后期开采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问题,对石油开采后期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油田开采后期地面工艺技术的改造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需要在考虑一切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最终达到完善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工作目标,为油田企业实现油田开采的经济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俊超.浅谈油田工程的施工控制与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