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包装行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5:07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1

自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水泥产量20.85亿t,占世界水泥产量的60%左右,利润超过1000亿元。水泥制造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于2013年修正后明确规定,淘汰窑径3m及以上水泥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除外)、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m以下水泥粉磨设备,以及无复膜塑编水泥包装袋生产线;限制2000t/d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t/a以下水泥粉磨站,鼓励利用现有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以及纯低温余热发电和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因此,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定时期内,水泥制造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加强水泥生产企业的粉尘危害治理,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2013年对6个省36家水泥制造企业的调研结果,水泥生产企业的水泥包装和人工装车两个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总尘浓度超标高达115.68倍,呼尘浓度超标高达77.02倍。因此,有效控制水泥生产企业粉尘危害的关键,是突破水泥包装和人工装车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的技术瓶颈。

工程防护技术现状及其需求

水泥包装

目前,水泥装袋基本采用包装机替代人工进行装袋,包装机分为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其中以回转式居多。根据包装机的自动化程度还可分为全自动式和半自动式。全自动式包装机因为造价昂贵导致应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由人工插袋的半自动式包装机。人工插袋的半自动式回转包装机现场情况如图1所示。

采用人工插袋式的半自动式回转包装作业,由于包装机漏灰率高、掉袋时有余灰喷出、包装袋质量差等情况,导致灌装出现泄漏、水泥包装岗位未设置通风除尘装置或设置不合理等原因,致使水泥包装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因此,研发高质量、低成本的全自动包装机、包装袋,以及设置有效的通风除尘装置,是治理水泥包装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的重要途径。

人工装车

目前,大多数水泥生产企业的袋装水泥主要是采用皮带输送和人工装车的方式进行装车。由于目前存在输送皮带残留部分水泥、包装袋表面附着水泥、包装袋本身存在泄漏,以及工人为减轻体力消耗而随意抬升运输皮带高度等情况,导致人工装车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其粉尘主要来源于皮带和包装袋表面残留的水泥,以及袋装水泥码放时产生的二次扬尘。

可见,由于人工装车时运输车辆、码放位置和高度需频繁变换,导致目前难以形成较好的袋装水泥全自动装车系统。同时,由于人工装车多位于半敞开式场所,且作业人员位置在一定区域内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很难通过设置局部通风设施等方法进行通风除尘。因此,控制人工装车粉尘危害可通过合理设置清包机和皮带转载点处的通风除尘系统,来减少或清除皮带和包装袋表面附着水泥;提高水泥袋的自身质量,减少水泥泄漏;从人因工程的角度降低每袋水泥的重量,从而降低水泥袋码放的落差,减少二次扬尘。

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2

关键词:运输包装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5X(2016)01-0087-04

0引言

包装工程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如今包装工程已发展成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目前,在国内外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几乎都开设“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流通过程中引起包装件损坏的各种因素,以及将这些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可以独立对产品进行运输包装分析和设计的能力[1-2]。

1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的地位

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包括: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乔治亚州技术学院、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迈克吉尔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瑞典LUnD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这些高校都开设了“运输包装技术”这门专业课程。国内79所设立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均将“运输包装技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可见,“运输包装技术”是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是包装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另外,iSta中国、中国包装联合会运输包装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包装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每年都会举办“运输包装技术”领域的课程交流和学术交流,以推动“运输包装技术”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加强国内外运输包装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运输包装技术”课程于2014年获得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支持,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学生学好课程的基本保障,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由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重要目标。

2课程体系构建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紧密结合包装工程的专业特点,围绕运输过程中缓冲包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介绍运输包装设计相关的动力学基础知识、流通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特性等,使学生掌握运输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运输包装的缓冲结构设计、瓦楞纸箱设计、木箱设计、集合包装的选用、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方法及运输包装件实验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运输包装设计的方法[3-6]。在重点课程建设中,不断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更加合理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凝练课程内容,课程扎根理论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由此,构建了该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将课程体系构建成3个层次,第1层中将课程内容按照国际通用的缓冲包装设计六步法划分为7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第2层中针对于主要内容展开,分章节对运输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介绍,限于篇幅有限,图1中课程具体内容只标注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内容;第3层为课程实验,结合课程内容共安排4个必选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设自选实验,实验方案通过主讲教师审查后便可开展实验[7]。在所有课程内容完成后安排课程设计环节,学生需要运用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设计对象的特点,分析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产品损伤的严酷程度,设计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身体验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3教学模式改革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内容兼顾理论、设计和实验等多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在课程教学中重点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改革。(1)在课堂讲授中,注重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解,把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由浅入深讲解,加强学生理解。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运输包装前沿技术和方法以生动、有趣、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结合某企业与某物流公司的一场纠纷,提出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问题是属于物流公司的事故,还是产品结构或运输包装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观察多了解实际产品运输包装的形式及物流运输方式,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钻研探索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引出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8]。对于新型的运输包装结构设计或生产工艺等问题,借助学生认识实习的机会,有目的地选择相关企业,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及最新动态,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3)应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每一个新知识点讲授前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某产品的公路运输过程中并没有高强度的跌落发生,却产生大量产品破损呢?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听课,引出共振现象是引起此问题发生的根源,由此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4)“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深,很多科研问题都源自于此,因此相关的科学研究及科技很多。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科技文献,安排阅读报告环节,让学生从“查阅文献-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阅读报告”全过程中,对其分析问题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小组和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5)“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环节的建设也是该课程建设的重点,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必修的4个实验项目、自选实验项目、课内实践、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实验环节中,由原本的“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向“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转变,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9]。在课堂设计训练和课程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完成某一产品的运输包装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缓冲包装材料并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运输包装方案,并制定包装件测试实验大纲,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包装行业对包装技术人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成为包装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了扎实基础。(6)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在学校大力倡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校园网上的学习中心平台,作为课程的网络平台。“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相关的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和课程习题等资料都已经上传学习中心平台,学生可随时查看课程相关资料。另外,为了辅助课程教学,针对于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特别制作了时长5~10min的音视频微课,提供给学生课余查看。这些微课片段主题明确,比如:跌落对产品的损伤、创新缓冲结构设计方法和防振包装设计方法等,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以实验视频、实况录像和课件视频等鲜活生动的短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微课时长很短,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效果[10-11]。

4考试方法改革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第一批加入到学校倡导的考试方法改革中,增加平时考试1次,考试成绩按比例核算。针对于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考核过程中采取考核成绩由多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测试、课堂讨论、阅读报告、设计实战、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灵活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性。鼓励学生广泛查阅课程相关的研究资料,使学生掌握该课程国内外最前沿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将设计环节列入综合得分,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运输包装方案,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同时,通过期中闭卷考试和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结合考试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全方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总结

“运输包装技术”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明确课程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针对各部分课程内容特点,分别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实验、课堂设计训练、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其贯穿于课程各部分内容,通过使学生参与到实验和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使课程成绩得到提高。该课程改革方法已应用于教学中,初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建设优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德.面向新世纪的包装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10(1):22-23+52.

[2]宋海燕,黄利强.运输包装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126-127.

[3]陈春晟,王桂英,张群利.基于林业特色的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森林工程,2012,28(1):84-86.

[4]李琛,肖生苓,李耀翔.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33-137.

[5]徐淑艳,王桂英,温慧颖,等.包装工程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讨———以“包装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J].森林工程,2014,30(1):194-196.

[6]温慧颖,徐淑艳,王桂英,等.以林业院校为视角进行创新型绿色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2):189-191.

[7]都学飞,李萌.运输包装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及其效果研究[J].轻工科技,2013,178(9):162-163+171.

[8]滑广军,向贤伟,赵德坚.《运输包装》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2):106-108.

[9]都学飞,李萌,张德勤.物流运输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5(4):119-120+127.

[10]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136.

[11]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3

关键词:包装设计;包装测试;综合素质

1.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包装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对中国包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随着包装教育的不断发展,包装设计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都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对推动包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对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包装设计专业开设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的必要性,以期对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现状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群体和包装专业特色为优势的教学中心、设计中心和研究中心,学院下设的包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产品包装设计基础和系统的产品包装工程、产品包装材料知识,具备较强的产品包装造型设计、产品包装结构设计、产品包装视觉传达要素设计、整合产品包装设计等实践技能,能在企业、教育、文化、科研等部门从事产品包装的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包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造型设计基础、设计色彩学、电脑美术设计、大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纸盒设计与成型技术、容器结构与造型、色彩学、摄影等课程,由此可知,教学课程主要以艺术设计学方向专业课为主,作为包装设计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侧重艺术学科学知识,轻视工程应用、实践训练,轻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此,应该在继续保持艺术学专业知识基础前提下,着重强调包装设计类工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以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将与产品包装设计紧密相关的理工科专业课程融入到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包装设计专业开设包装测试与管理与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以包装管理的角度按照包装标准进行包装设计,掌握典型包装测试系统组成及应用,熟悉国内外对包装的先进测试方法原理及应用,从而为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与包装制品的检测和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是包装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3.1包装设计专业开设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是学科完善的需要

包装专业学科是一个跨行业的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方面[3]。要能够成为优秀的包装设计人员,不仅仅需要从艺术学角度了解和学习包装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从工程应用角度学习工科类的包装专业知识。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包装设计专业还是过多偏重艺术设计类,对于包装工程专业课程开设基本上处于一片空白。而一件成功的包装设计产品,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在有关包装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并且最终设计方案能否有效起到包装的作用,还要对其进行测试评价,最终才能得到符合市场要求的包装产品。因此加强包装测试与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弥补这一学科空白,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专业包装设计人才,也是摆在包装设计专业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包装设计专业体系中设置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是促进“包装学科群”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2包装设计专业开设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是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要

当代社会,对复合型包装设计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有坚实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科专业知识[4]。根据国内外对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调研发现,一个优秀的高级包装设计专业人才,他在艺术、人文、自科、社科、管理等方面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在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人文、自科、社科、金融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知识的需要。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的开设,将对提高包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与测试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包装设计专业培养体系中,基本上没有设置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包装设计人员很多存在脱节现象,很多设计出来的包装产品,没有符合相关包装标准规定要求,并且相关检测无法通过,从而造成包装设计失败的结果。很大原因在于这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包装测试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背景,完全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无法满足标准或检测要求,从而造成设计效率低下甚至无法达到产品要求的现象。因此,市场迫切需要能掌握包装标准管理和包装测试专业知识的专业包装设计人员,在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加强包装测试与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结语

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包装专业设计人才,增强包装行业竞争力,更好地为我国包装行业服务,是包装设计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包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包装测试与管理课程其中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计宏伟,曾克俭,杨传民.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探讨[J].中国包装,2014,4:49-50.

[2]佚名.学院介绍[eB/oL].http:///xueyuangaikuang,2014-09-18.

[3]石纪虎,廖友媛.包装专业设置包装法课程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探析[J].包装工程,2004,25(3):213-214.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4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新疆五家渠8313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要:为改变鲜食葡萄传统地头低端、低效的包装模式,设计并建立国内首个鲜食葡萄分选包装工厂和配套分级包装流水线,通过对采收、分选、分级、质检、定量、包装、搭件和运输至冷库等8个环节的研究和应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鲜食葡萄分级包装流程和标准;通过葡萄田间采收车和一体式折叠箱的设计应用,解决了田间搬运、贮藏和长途运输环节货物破损的难题;通过木质托盘、叉车和气动打包机的应用,降低了分级包装过程中搬运、倒库、出库和成品搭件等多环节劳动力,使工作效率较传统地头包装提高了5倍。流水线分级包装后产品等级严格、包装精美,有效提升了果实的商品性,实现了产品分级销售和优质优价。

关键词:鲜食葡萄;分级包装流水线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S233.5文献标志码:B论文编号:casb1411006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山北坡特色农业现代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41B00)。

第一作者简介:雷玉娟,女,1983年出生,甘肃人,农艺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葡萄栽培及产后集约化处理研究。通信地址:831300新建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长征东街1303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e-mail:leiyujuan@sina.com。

通讯作者:王平,男,1970年出生,山东人,高级农艺师,经济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葡萄产业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通信地址:831300新建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长征东街1303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e-mail:wangping92@sina.com。

收稿日期:2014-11-12,修回日期:2015-01-22。

0引言

国内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2000年到2012年增加了90%[1],产量超过800万t,占世界鲜食葡萄总量的34.7%,稳居世界首位[2-3]。然而统计数据显示[4],虽然中国在世界鲜食葡萄的生产数量上遥遥领先,但由于分选分级和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差,出口量很小[5-6],相反,每年还从智利、美国大量进口高档无核葡萄和红地球鲜果以满足市场需求[7]。按照中国与秘鲁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2015年秘鲁鲜食葡萄将以零关税出口中国[8],届时国内鲜食葡萄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和挑战。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葡萄主产区之一[9],栽培面积及产量接近全国的1/4,同时又是鲜食葡萄生产的优势区[10-11],但长期以来,由于采用零散地头包装的方式,存在着“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现象。因此,要满足市场需求,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加工包装模式,实现果品分级、包装和入冷库流水线作业,建立健全果品采后处理技术体系[12]。

国内就鲜食葡萄采后处理技术多集中在对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13-15]的研究,目前国内鲜食葡萄保鲜通常采用“微型节能冷库+保鲜袋+葡萄专用保鲜剂”的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葡萄贮藏保鲜问题[16],然而对于鲜食葡萄采用流水线进行分级包装的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结合西部地区鲜食葡萄产业实际,根据鲜食葡萄分选包装要求,在新疆率先建立了鲜食葡萄分选包装工厂及配套流水线,通过流水线各环节及作业效率的研究,以及对机械化转运系统、包装运输材料等的设计和应用,确立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葡萄果品品质一致性和耐贮运性的分级包装流程,为提高西部地区鲜食葡萄在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总体工艺设计

1.1包装工厂的设计应用

笔者研究设计的分选包装车间包括原料进料区、包装物料区、分选包装区、成品出货区、工人更衣室、质量控制室等。原料进料区用于暂时存放从田间转运过来的放置于周转筐中的葡萄;包装物料区用于存放葡萄包装所需要的物料;分选包装区是包装车间的核心区域,在这里完成葡萄的分选、分级、定量、包装和托盘搭件工作,完成后的托盘在成品出货区暂存等待运往预冷库;工人更衣室可供包装分选工人在进入车间时消毒和更衣;质量控制室用于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及控制、可追溯标签的打印。包装车间大小为54.6m×15.0m,结构如图1所示。

1.2流水线的设计应用

分选包装流水线(图2)位于分选包装区,包括5条分选包装带,其中第1、3、5条为原料带和成品带,第2、4条为半成品带。每条原料带上设有40个工作台,用于产品分选分级;每条半成品带上分别设有1个计重工作台和40个操作台,用于分级好的产品定量、包装和贴标等工作。

1.2.1流水线结构分选包装流水线由左立架、右立架、前导向轨、后导向轨、前输送轮轴、后输送轮轴、前输送滚轮和后输送滚轮构成,其中,前导向轨和后导向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左立架和右立架上,前导向轨上均匀固定有前输送轮轴并安装有能够自由转动的前输送滚轮,后导向轨上均匀固定有后输送轮轴并安装有能够自由转动的后输送滚轮,通过推动水果箱沿导向轨移动并依次完成流水线分级包装工序。

1.2.2流水线规格每组长6m、高1.6m,分上、中、下3层,其中上层高度为1.6m,为成品输送线;中层高度为80cm,为原料线和半成品线;下层高度为30cm,为周转筐回收线。

1.2.3工作台的选择为满足不同工序工人操作方便,位于原料带上,用于分选分级和定量的工作台大小为120cm×60cm×80cm(长×宽×高),操作面设计为平面;位于半成品带上;用于包装的工作台,将操作面设计为30°斜面,即将后边抬高35cm,以方便包装。

2分级包装技术

2.1修穗

分选工人将周转筐从原料线上搬至分选工作台上,按照制定的葡萄标准(表1)进行修穗,剪除病虫、干枯和腐烂果粒,小青粒或成熟不良的果粒要收拾干净。

2.2分级

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着色深的和着色浅的分开,大小粒不均匀的按小粒定级,着色不良的按等外果处理,严禁混级和以次充好。

每位分选工都有一个工号,工人将不同等级的葡萄放到对应的包装箱中,同时将标有自己工号和葡萄等级的标牌放在相应的箱内。以便后续计件和质检可追溯。

2.3质检

每条原料线定岗1名质检员,质检员对分选好的葡萄逐箱检查是否符合等级标准(图3),检查合格的移至半成品线上;不合格的通过箱内标牌上的工号找到对应的分选工重新分级。

2.4定量

每条半成品线设定一个计重定量点,对经过质检的包装箱按包装标准(表2)要求进行定量,定量完成后由包装工进行包装。

2.5包装

2.5.1包装材料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笔者设计应用了一体式折叠箱,外形尺寸小500mm×400mm×118mm,标准车载货量达到19.38t,运输效率高且强度好,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苯板箱包装体积偏大而使长途冷藏车的载货量不够理想,且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有损伤;纸箱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吸水变软;中空板箱经常发生底层折断而造成葡萄损失等问题。

2.5.2包装方法包装工将半成品线上经过定量的葡萄转移至包装台上,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先在包装箱内铺密孔透明大包装袋,每箱葡萄用9个小穗袋分装后均匀摆放在包装箱的大包装袋中(无核品种必须用小穗袋),上面依次放吸水纸和保鲜纸,然后将包装箱封好并转移至成品带上。

2.6托盘式码垛、贴标、搭件

搭件工将成品带上已分级包装好的包装箱按照不同等级搬至相应的成品托盘上,并在包装箱外侧整齐的贴上相应等级的商标(图4),每托盘成品的高度不超过2.3m,搭件的包装箱之间不留空隙;最后用气动打包机打包(图5),2个工人仅需要10min就能完成一个托盘的打包,比手动打包机效率提高1倍,且搭件效果好,运输过程中很少出现托盘歪斜造成的葡萄损失。

2.7流水线作业效率

通过流水线作业,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工人操作,分级包装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按每天工作8h计算,本研究提及的分选包装厂和配套流水线,每天日分选包装量为150t,相同用工下,比传统地头包装(30t/80人)效率提高了5倍。

3配套机械化转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1葡萄田间采收车的设计和应用

3.1.1基本构造由车架、车轮、采收筐承载台组成,车架底部安装4个车轮;车架长1.5m、宽1.1m、高1.3m,采收筐承载台宽度与车架宽度一致。

3.1.2转运方法及标准田间采收车采用标准周转筐装卸葡萄,标准周转筐尺寸为60cm×40cm×18cm,只摆放一层,每车可以放置6个10kg的周转筐,避免人工搬运过程中葡萄的摞放和挤压,同时避免果品采下后周转筐置于地面造成的灰尘二次污染。

3.1.3木质托盘的应用应用的木质托盘大小为1m×1.2m,不仅可用做原料转运,还可做成品托盘,同时满足果品出口需进行熏蒸处理的要求,叉车对托盘4个方向均可进行作业。每个托盘上堆放的周转筐不超过6层。

3.2田间到车间运输

葡萄要随采随运,选择厢式货车或装车后覆盖篷布,载货量实行“少载多跑”的原则,保证采下的葡萄在2h内运送到分选包装工厂。

3.3车间内及至冷库的转运

在分选包装工厂的原料入口,用电瓶叉车将周转筐连同转运托盘从短途运输车辆上叉下,再用液压叉板将转运托盘转移至分选包装工厂的原料暂存区(图7),由上料工人将周转筐搬至分选包装线的原料线上,进行分级包装。

搭件完成后的成品在成品暂存区暂放,并在2h内由电瓶叉车装车(图8),运至预冷库后由人工用液压叉板转运至预冷车间预冷。

3.4出库装车

出库采用电瓶叉车装车的方式,一个标准冷藏车,需3人用时1h即可装车完成;而相同条件下,采用传统人工进行散件装车,需要15人用时5h才能装完。因此,采用电瓶叉车装车效率提高了25倍,减少用工的同时,大大加快了出货速度。

4结论和讨论

2013年,中国鲜食葡萄有条件的获准输入澳大利亚,这给中国鲜食葡萄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7],加快鲜食葡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国人面临的巨大历史任务[18]。事实上国内鲜食葡萄质量表现逐年提高,与国际接轨和建立自己的质量指标体系不应该成为中国鲜食葡萄出口的限制因素[5,19]。

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国内首个葡萄分级包装工厂及配套流水线,改变了鲜食葡萄传统地头低端、低效的包装模式。工厂化流水线包装后的产品等级严格,包装精美,保证了鲜食葡萄品质的一致性[20-21],实现了产品分级销售和优质优价,有利于产品进入国内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提高国内鲜食葡萄市场竞争力;通过葡萄田间采收车和一体式折叠箱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田间搬运、贮藏和长途运输环节货物破损的难题;通过木质托盘、叉车等先进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产品与以海运为主的国际市场葡萄贸易的成功链接,为葡萄产品延长、拓展市场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国际国内在葡萄的分选分级上主要由人工完成。虽然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已经在苹果、柑桔、桃子、梨等近球形单粒水果上广泛应用[22-23],但由于葡萄是穗状水果,形状复杂,若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分级,需以悬挂方式连续输送,极易造成落粒或落穗,影响商品性甚至造成损失,因此,基于机器视觉进行葡萄分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少,已报道的研究成果主要是philippeBlanc申请的美国专利[24],国内有陈英等[25]关于计算机视觉的葡萄检测分析系统研究的报道,但仅限于对处理少量果穗的试验设计。因此,更多关于葡萄分选分级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oiV).2013年世界葡萄种植统计报告[R].2013.

[2]刘存宏.鲜食葡萄品种对比试验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6.

[3]管雪强,王平,何娟,等.新疆地区鲜食葡萄的集约化生产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1):36-38.

[4]世界各国数据指标档案(indexmundi)[DB/oL].2013.indexmundi.com/.

[5]冯建英.我国葡萄产业贸易基本形式[J].西北园艺,2011,2:44-46.

[6]穆维松,冯建英.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2.

[7]张平,朱志强,任朝辉.国内外现代果蔬物流运输保鲜环境调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J].保鲜与加工,2010,10(2):1-4.

[8]周洲.秘鲁:鲜食葡萄出口中国将免关税[J].中国果业信息,2014,31(7):50.

[9]李玉香,李志刚.新疆鲜食葡萄流通模式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2):34-36.

[10]马惠兰,李旭.新疆葡萄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林业,2010(6):27-29,40.

[11]杨中,张静,汤兆星.新疆鲜食葡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04-7007.

[12]刘凤之,汪景彦,王宝亮.我国果树生产现状与果业发展趋势[J].中国果树,2005(1):51-53.

[13]李明娟,游向荣,文仁德,等.葡萄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3(20):173-178.

[14]苏光秋.葡萄采后生理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3(4):284-286.

[15]鄢新民,付雅丽,李学营,等.葡萄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7-18.

[16]郜东星.鲜食葡萄贮藏品种的选择及其保鲜方法[J].农产品加工(上),2013,10:40-41.

[17]周小红.中国葡萄获准出口澳大利亚[J].农村百事通,2013,18:9.

[18]罗国光.中国葡萄产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J].果树学报,2010,27(3):431-435.

[19]范丽华,张富民.意大利鲜食葡萄产业概览[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6):60-62.

[20]张平,王莉,朱志强,任朝晖.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与现代低温物流技术体系[J].保鲜与加工,2011(6):1-5.

[21]辛九远.浅谈鲜食葡萄的商品化生产技术[J].成功:教育,2009,10:271.

[22]tadhgBrosnan,Da-wenSun.inspectionandgradingofagriculturalandfoodproductsbycomputervisionsystems-areview[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02,36(2):193-213.

[23]李光梅,魏新华,李法德,宋占华.水果机器视觉质量综合分选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8(11):124-126.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文化改革创新方向是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总署“十二五”人才规划提出,“重点培养行业创新型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一线新闻出版业务骨干”。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坚持贴近行业,主动服务,不断加强与总署、行业协会、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企业单位等各有关方面的互动交流,以贡献求支持,以共赢求合作,以服务求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行业服务等方面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

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行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要求新闻出版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办学类型。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面向行业、贴近行业、服务行业、彰显特色”的办学宗旨,深入贯彻落实总署人才工作会议和柳斌杰、蒋建国等总署领导同志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新闻出版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前沿性人才需求的实际,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为新闻出版行业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学校先后获得了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等7个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了出版硕士、艺术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建立了覆盖学术型、专业型和同等学历研究生教育的学位授权类型,形成了以“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强化了“传媒类、应用型、行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中国传媒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积极创办新专业,培养行业紧缺人才

近年来,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加速,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学校在巩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适应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需求,先后开办了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新兴专业。目前,全校共有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完整的印刷包装出版产业链,形成了从在职培训到高职、继教、本科、研究生各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包装工程、艺术设计等先后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进一步确立了学校印刷、出版专业全国领先的地位。

3.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划转后与行业企业“渐行渐远”的问题,学校从2003年以来连续9年举办“校、企、地合作周”,同时积极拓展印刷厂、出版社等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建立了百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积淀、凝练了“工科与文科相结合、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名列北京市前茅,学校还多次获得“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积极参与总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实施计划

学校连续两年组织“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圆满成功,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还积极主动参与“东风工程”建设,落实新闻出版系统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广受欢迎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如通过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民族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辑出版学第二学位班”“市场营销”专业函授大专班、“印刷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此外,学校还在广东省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印刷包装方向在职研究生教育,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也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

以“人才强校”为核心,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行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智力支撑

为更好地发挥北京印刷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服务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在总结50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有特色传媒类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我国新闻出版教育高地。

1.着力培育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北京印刷学院在加大校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加大了校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创新校外高层次人才使用的模式,先后聘请了美国国家工程院周郁院士、中国科学院万立骏院士、邹竞院士和中国工程院何新贵院士,聘请了长江学者杨义先教授、孙逢春教授和梅雪松教授,聘请了“”入选者崔铮研究员、危岩教授,聘请了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总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郝振省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石永强书记等众多行业名家和领军人才到学校任职,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着力建设行业智库机构

学校先后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北京交通大学等部级科研机构和重点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学校打造了科研高地。2011年3月,北京印刷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约共建“印刷包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所紧密围绕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及其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出版、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战略问题研究,旨在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发挥学校为行业服务的智库功能。

作为“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教育部印刷与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和教育部印刷包装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及高层论坛,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还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新闻出版总署有关业务司局和新疆、等地方新闻出版局挂职锻炼,在提高青年干部自身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挂职单位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

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行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技术支撑

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加快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又要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新闻出版行业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紧紧把握绿色印刷和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取得了明显成绩,为新闻出版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大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借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平台,北京市政府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确立了“绿色印刷油墨、绿色印刷装备与工艺、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制版与先进材料、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发展战略”等6大研究方向,着力使之建设成为部级印刷包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绿色印刷包装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目前,研究院已经建成“国家印机检测中心”“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六大服务平台和“绿色印刷油墨研究所”“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等6大研究机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研究院不仅形成了从设计、编辑、出版、印刷、包装、管理、市场到材料、机械、信息等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完整科研体系,而且具备了从项目组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直至市场对接的全方位的科研和产业化能力。

2.大力实施重大科研项目

仅2011年,学校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助推行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新的“突破”。过去一年,学校首次获批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印刷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前沿领域的创新能力,对实现降低印刷机使用成本、加快喷墨数字印刷机的绿色印刷技术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校还有11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印刷行业百佳科技创新成果奖。所有这些项目和成果,都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和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当前市场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和行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问题,为服务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充分发挥绿色研究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投资的成果转化新模式,在市属高校中率先落实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形成了“落地一批、运作一批、储备一批”的结构合理、层次鲜明的项目梯队。目前正在实施的绿色包装、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数字化单元、印刷电子领域3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政府提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700万元,已经取得良好效益,获得了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一致肯定,同时吸引了一批社会投资与学校洽谈合作其他产业化项目。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学校大学科技园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吸引行业企业15家,入驻企业范围涉及印刷机械、印刷材料、出版教育、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此外,学校以科技园为主体,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目前已有4个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6

随着电子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上起步较早,但是在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技术方面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架构和标准,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基础上,研究了了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的软件开发系统、应用集成系统、运营维护系统,研究共性技术的集成方法和具体机制,为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提供完备的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技术架构。

关键词:

电子商务;集成系统;架构;包装服务

电力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型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促使电力行业科技化信息化逐渐加快。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行业还未形成集服务开发、服务接入、服务集成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在这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构造具有良好可用性的服务开发、应用与集成平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架构技术

国内外现状电子商务包装服务是指,当社会的工业化进入了比较发达的阶段,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的发展必须由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来支持。近几年来,在信息与通信领域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概念,例如现代服务业、虚拟化、webX.0、云计算、感知中国、物联网、传感网等。作为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Salesforce在多租户架构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让软件开发商只需要为在单一环境下运行的软件的一个版本而操心,不需要为不同的软硬件配置支持多个版本。Salesforce还通过平台把多租户架构的优点扩大到其他软件开发人员;该平台让第三方公司可以使用其软件的原始构建模块和高级应用程序组件,开发自己的多租户应用程序。

2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构建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关键支撑技术层、应用与服务层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部分。

(1)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政府监管之下,企业自主运营,第三方开放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体系架构、服务模式、运营维护机制,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商家到商家)、B2G(BusinesstoGovernment,商家到政府)、B2C(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到客户)和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等。

(2)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包装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集成现代服务业相关共性技术,如:安全认证技术、征信与信用技术、电子合同技术、计费管理技术和互动协同技术等,并攻克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若干关键支撑技术,主要包括:

①电力综合业务数据采集与整合技术,针对电力综合业务的特点,研究地理分散的异构数据采集、整合和建模技术,开发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工具;

②电力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电力综合业务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算法,建立专业数据分析主题,实现电力物资交易等专业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撑;

③电力综合信息管理技术,针对电力信息特点,研究电力信息元数据加工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基于共建共享体系的电力信息上传、编辑、审批、技术,形成电力行业综合信息管理规范,实现电力信息的有效关联,促进电力科技知识的发现、转化和传播,支持电力信息的科学管理和综合经营。综上,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层为上层电子商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3应用前景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的架构是依托国电集团"GD193"工程和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采用底层所提供的电力行业共,建立实施的应用示范工程,主要分为电力物资交易服务应用示范、电力综合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和电力业务协同服务应用示范,逐步建成为国家电力物资交易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

4结语

针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的实际需求,研究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构建集物资交易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和业务协同服务等于一体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提供完备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够解决电力行业现有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单一、供应链整合能力弱等问题,帮助相关企业开源节流、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电力服务业的初步形成,带动电力及其上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钰.电力云计算研究[J].科技传播,2013.12.

[2]王景燕.基于云计算的电力调度信息化研究[J].电工技术,2011(12).

[3]赵俊华,文福栓,林振智.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8.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7

从无到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这期间,我国主要实行“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种子生产、加工和储运方面的装备和设施基本上是空白。种子加工直沿用簸箕、手筛、风车等原始工具和盐水选种,生产力极其低下。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匈牙利等国引进若干台种子清选机。1957年,开封联合收割机厂试制了我国第一台种子清选机――0.8型种子清选机;1959年,沈阳农具厂试制了一种3.0型复式清选机。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机型都没有得到生产与推广。种子干燥几乎全部是自然晾晒,基本上没有采用机械干燥。

1976年,我国成立了第家种子加工机械专业生产厂――石家庄市种子机械厂现更名为石家庄市绿炬种子机械厂:1977年,八五二清选机械厂现更名为黑龙江省白桦清选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另一家专业生产厂。1977年10月与12月,小型种子清选机5XZ-0.4型与5X-0.7型分别在山西省万荣脱粒机厂与石家庄市种子机械厂通过鉴定。

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1 设备引进

1976~1977年,我国分别从原民主德国和瑞士引进两种样机――K-541型复式清选机风筛选+窝眼筒、和mtLB-100比重清选机。借鉴引进技术,1978年,由中国林产工业设计院等单位联合测绘的5XF-1.3复式种子清选机与5XZ-1.0型重力式种子清选机完成研制。

1978年起,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国务院了“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方针,种子加工机械化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同年底,我国首次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合作基金50万美元,引进并建设两座5t/h“稻麦及玉米种子加工示范厂”,于1980年8月完成并正式投产。1979年底至1980年初,又先后从美国、瑞士、丹麦、日本、东德、奥地利等国家引进了10套种子加工成套设备、150台复式精选机、15台种子烘干机和2台种子色选机。1980年,再次接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50万美元,援建“棉种稀硫酸脱绒示范厂”,其技术特点是:针对棉籽含绒率,采取对浓度10%的稀硫酸直接计量并与棉籽混合,通过烘干、摩擦的方式脱掉棉籽表面的短绒,便于对脱绒后的光籽进行清选加工,该技术与设备填补了国内棉种稀硫酸脱绒的空白。1982年,中国种子公司从美国拉默斯公司引进套5t/h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安装在山东省聊城市,其技术特点是:针对棉籽含绒率,采用对浓度78%的硫酸、发泡剂和水分别计量直接混合,将混合液与棉籽均匀混合后,通过烘干、摩擦的方式脱掉棉籽表面的短绒,在稀硫酸液中加入发泡剂,可以增强酸液对棉绒的渗透能力,扩大设备的适应范围,提高脱绒效果。相继辽宁省又引进了3台移动式种子加工车。1986年,北京市种子公司从丹麦引进了一条蔬菜种子加工线。“六五”期间从国外共引进17套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和170多台种子清选机,包括土建总投资5000多万元,每年总的加工能力约43600t。

198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40套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和15台单机及计量秤等设备,包括22条谷物种子加工线、7条棉种化学脱绒生产线、3套玉米果穗烘干线、4条蔬菜种子加工线、1条甜菜种子加工线和2条马铃薯种薯清选分级加工线,设备投资约1300万美元,年加工种子约为87800t。

至此,中小生产能力的种子加工主要机型和成套设备已经全部引进。

2 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基础上,从1980年开始,我国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种子干燥与加工机械的系统研制,对种子干燥机的能源问题、干燥工艺、部件结构与参数以及种子加工机械的结构性能和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1)在干燥设备方面:198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的低温干燥仓通过鉴定;同年,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建成以玉米果穗干燥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厂。1981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上海长征农场等单位研制成功低温循环式干燥机。1982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机所研制成功种子干燥机。1985年,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建成30、60、100、200t/批次的玉米种子干燥成套设备。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研制的nHC-3系列玉米果穗、斜床式换风通风烘干加工生产线,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干燥机配套的热风炉研制工作也得到大力发展,已有多个燃煤热风炉专业厂家生产不同形式的系列产品。

(2)在种子加工设备方面:1982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与石家庄市种子机械厂等单位联合研制成5t/h种子加工成套设备。1983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与上海向明机械厂试制成5Xt―1.0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1984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与上海向明机械厂、甘肃省酒泉种子机械厂联合研制成5Xt-3.0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同年,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所与南京包衣机械厂联合研制成种子包衣机。1985年,甘肃省酒泉种子机械厂生产的5XF―1.3型复式种子精选机获部级优质产品银质奖,至今已生产近6000台。同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镇江脱粒机厂研制成功5Xt通用种子精选机,年产500余台,翌年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镇江脱粒机厂等单位在江苏省建湖县联合研制成5ZJC-1.5种子干燥加工成套设备,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机电研究所与湖北江陵第一机械厂、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与邯郸棉机厂分别进行合作,在江苏省大丰县、山西省新绛县建成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茄果类湿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湖北省机电研究所、邯郸棉花机械厂和湖北江陵第一机械厂共同研制的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今已在国内棉种繁育区推广200多套,并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等国家。

1988年,机械工业部呼和浩特牧机所与酒泉种子

机械厂联合研制了小型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与酒泉种子机械厂共同研制的5Xt-3.0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叁等奖。

1989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牧机所、酒泉种子机械厂等单位联合研制成5SJCl50-700型蔬菜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安装在天津市种子公司。同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市延庆县种子公司建成Ztm-4.0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在北京市昌平县建成Ztm-1.5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其中:5SJCl50-700型蔬菜种子加工成套设备首次采用了可编程自动控制,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Ztm-4.0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1992年获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至今已推广100多套。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石家庄市种子机械厂在认真消化吸收国外引进设备基础上,陆续开发成功轮式可移动的风筛清选机、比重式清选机和包衣机等机组。

1991年,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上海向明机械厂、本溪春光种子有限公司研制的5XZ-2。0型比重式清选机是这一阶段的新一代产品,该设备年产近400台。

1992年,国内种子加工成套设备首次采用了振动输送机来传送物料,使跨机作业简便易行,工艺流程变得更加灵活可靠,大大降低了多次提升造成的种子破损和能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后,该工艺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

此外,我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与工厂企业相结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种子加工与种子干燥技术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江苏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对风选、筛选、比重清选、窝眼清选、带式摩擦清选、介电分选、脉动气流流化分选、磁力分选、光电分选等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系统分析,对提高机具性能、开发新部件、新机型发挥了较大的指导意义。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在对种子物理特性和加工工艺综合研究以及对种子干燥技术等试验研究等方面,对推动种子加工与干燥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研制成功蔬菜种子干燥机,并建立了“蔬菜种子干燥力学及其临界温度方程”,研制了“两流程红外辐射振动流化种子干燥机”,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对种子加工的认识还不充分,国家投入相对不足,种业市场鱼龙混杂,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现象,自留种现象有所抬头,对种子加工造成了一定冲击,种子加工机械的发展进入了短暂的低潮期。

从“六五”到“八五”,种子加工设备制造厂家多达40余家,除最初阶段外,我国的种子加工机械已经主要靠自主生产。种子加工机具的规格从小到大,机型品种从脱粒、预选、清选、分级、包衣到包装,作业对象从粮油种子、棉籽、菜籽到牧草种子,产品基本覆盖了种子力Dt_的各个领域,生产能力5t/h以下。其中上海向明机械厂研制的5XZ系列重力式种子精选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生产约4500台:石家庄市种子机械厂开发的移动式如工车每年都销售几百台套;由北京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发的湿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也有推广应用: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镇江脱粒机厂研制的5XJ-0.5型小型种子精选机还有少量出口;同时,5XF―1.3型复式种子精选机、2.0型比重式清选机等产品均有出口。

1988年,由种子加工机械与粮食处理设备的有关企业与科研、教学等单位组建了中国农业机械协会种子加工及粮食处理设备分会。

1994年,种子加工机械相关行业标准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试验方法、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技术条件、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快速发展与拓展阶段(21世纪)

1995年,由于实施了种子工程项目,我国各级政府对种子加工装备方面的投入加大。为杜绝市场伪劣种子现象,种子加工以包衣和包装为突破口,翻开了种子加工机械发展的崭新一页。2000年,国家《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对种子加工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96年,吉林省种子总站、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玉米穗粒两级干燥成套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新疆石河子市华农种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棉种过量式稀硫酸脱绒设备,开拓了新的棉种脱绒工艺,获部级新产品称号。同年,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其设计方案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专家共同制定,除关键设备由美国引进外,其它设备均选用国内最好的产品或最好的生产厂家制造,设备加工工艺按高标准要求,整套设备运行到2002年底,共加工成品种子1000多万kg,产品合格率99%以上,不仅满足河北省棉花用种要求,而且还向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提供优质棉种。

2002年6月,为了提高我国农作物种子加工设备的研究开发与设计水平,满足种子产业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投资511万元人民币,批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双桥中试基地建设“农业部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基础实验室、干燥实验室、加工实验室、检测与控制实验室以及演示培训车间、中试车间等。实现在国家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指导下,集少量、多品种种子加工试验及产品开发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发挥种子加工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研究与开发中心的功能,种子加工技术示范与培训服务中心的功能,种子加工技术信息中心及种子加工技术标准化中心的功能,为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及种子产业的发展从技术上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心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种子加工及检测、试验设备,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和开展对在校学生进行种子加工技术培训i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先后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近1000名学生到中心接受教学实习培训。

2005年,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的5Bw50型种子包衣丸化一体机技术通过农业部“948”项目验收,并取得一项专利,由此研发的系列产品至今已推广30多套。2006年,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大中型种子加工成套装备的研制与集成,取得3项专利,200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农业部神农奖二等奖,至今已成功推广10多套。

2007年9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利用中国与东盟国际合作项目的良好机会,申请对东盟国家高层农业管理人员进行种子加工技术培训专项。在2008年具体培训过程中,邀请国内种子加工技术研究单位、设备生产企业及种子企业的代表介绍中国种子加工、包装等设备和中国重点种子企业种子繁育、加工、贮藏以及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内容,使来华学员对中国种子

加工现状、发展过程和中国种子企业的工作流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等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扩大了种子加工对外宣传的力度。

从“十五”期间开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国内多家企业先后研制开发了6t/h、8t/h和10t/h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至今已推广了近百套,单机系列产品也更趋完善。进入2l世纪,我国种子加工机械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经过行业淘汰、更替与整合,目前,国内种子加工设备制造厂家有30多个,种子加工机械的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台,成套设备近100套,产品有20多种类型,200多个型号规格。单机生产率0.1―10ffh,成套设备生产率1、1.5、2、3、4、5、6、7、8、10t/h,清选的种子包括粮食、油料、蔬菜、牧草、棉花、甜菜、亚麻、花卉和林木种子等。近20年来,共生产各种种子加工机械约30000台,建成种子加工厂1000多座。脱粒、烘干及清选包衣等主机都形成了国家或部颁标准。

这一时期,种子包衣机、比重清选机、复式种子精选机和移动式种子加工车都有出口,主要销向韩国、古巴、智利、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菲律宾等国。近几年,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单机产品已出口到法国和东欧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的5Bw50型种子包衣丸化一体机也出口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等国。2007年,甘肃省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向朝鲜出口一套含玉米果穗脱粒、籽粒烘干和清选加工等完整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2008年,北京西达农业工程科技发展中心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集成国内八个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向独联体出口两套种子烘干和清选加工生产线。

尽管国产种子加工设备快速发展,但在大型设备和制造质量方面,国外产品还存在较大优势,进口设备依然不断引进。1995年4月开始,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种子工程项目,国内种子企业通过利用各种贷款和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一中国种子商业化项目,新增种子加工机械181台,新建各种大、中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178套,其中从国外市场购置了种子风筛清选机144台、比重分选机141台、窝眼筒精选机57台、种子包衣机144台、计量称129台各省区自己投资兴办的加工中心未计入内。绝大多数种子加工成套设备采取引进关键主机与国内设备配套的方式建设,加工工艺适合国情,同时节省总体投资,降低加工成本。

此外,中种集团――承德玉米种子加工中心,北京市部级原种场种子加工中心、陕西省部级原种场种子加工中心和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种子商业化项目种子加工设备招标项目等,使中国成为国际种子加工设备的展示基地,也为进一步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是2000年9月在河北承德建成的中种集团一承德玉米种子加工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全套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实现了果穗自动卸料、果穗烘干、脱粒、预清、储藏、精选、分级、包衣、包装全自动流水作业,种子经过加工后,综合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种子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迈出了第一步。

2003年,由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持对牧草种子加工及包装生产线进行统一招标采购,其中包括3套全套进口设备和8套主机进口、国内配套设备生产线,分别安装在青海、云南、甘肃、新疆、吉林、河南等省牧草种子繁育区。

2006年,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承担的“小黑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采取主机进口、国内配套方式进行生产线建设,首次引进3台绒辊式种子分选机。

种子加工主要单机的发展

(一)风筛清选机械

从单筛箱发展到双筛箱结构,平衡性更好;从刷式清筛到橡胶球清筛,筛面清理更彻底,清选效率有保证;增加后吹风技术,清选更干净:增加多道沉降,更便于下脚料回收利用;振动频率由固定式向机械调速和变频调速转变,操控更直观、精确、简便;机器整体结构由单一固定式扩展到固定、移动和组合等多种形式。

(二)比重清选机械

以矩形和三角形正压式机型为主,淘汰了负压式机型{采用可靠的双质点或往复平衡方式,取代了效果较差的偏心平衡;从单台风机向多台风机发展,风量调节由风门控制向对风机主轴转速控制发展,多台风机由并联方式扩展到单独控制;工作台面振动频率和风机转速由机械调速向变频调速发展。整机运转更加平稳,性能更可靠,更节能和便于操作。同时还开发了系列移动式产品。

(三)分级机械

从单滚筒发展到多滚筒和平面筛,由固定转速发展为可控转速。由于沉孔筛、圆孔筛和波纹长孔筛加工工艺的出现,提高了分级效率和分级效果。

(四)窝眼筒清选机械

从部件发展到单机,从单滚筒发展到多滚筒和组合式滚筒,由机械调速发展到变频调速,不仅提高了清选功能,还扩展了生产能力。同时还开发出移动式和附加螺旋推送装置等机型。

(五)包衣与丸化机械

包衣技术由单一齿杆搅龙式发展到滚筒式、揉搓式和立式甩盘等多种结构;药液计量由药勺式发展到定量泵供给,同时采用防腐蚀封闭结构,防止药液逸漏:药液雾化方式由气力雾化发展到压力雾化和甩盘离心雾化:药种混合方式由相互摩擦发展到同步涂敷与相互摩擦相结合,搅拌速度由机械调速发展到变频调速;机器控制方式由简易控制发展到全自动控制。丸化技术由低速釜式发展为高速立式甩盘,大大提高了包衣效率和成品质量。如5Bw50型种子包衣丸化一体机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立式甩盘和pLC全程自动控制以及触摸屏人机对话等先进技术,不仅提高了包衣和防伪效果,还使药种比增至1:200,显著节省用药,无须后续烘干,同时解决了国产丸化设备长期以来自动化程度与效率低、丸化种子粉化率高、外型不规则和丸化合格率差等缺陷,逐步取代传统机型而成为市场主导。

(六)包衣后烘干机械

由人工晾晒发展为成膜仓和连续烘干机具,开发出筛网通风滚筒和密闭六角滚筒等机型,解决了国产药剂用量大,成品种子含水率高而不适宜直接包装等问题。

(七)种子干燥机械

借鉴粮食干燥工艺,从兼用机型发展到专用机型,有各种结构形式,工作方式主要为连续和批次循环等。其中连续式干燥机如变截面角状盒的混流式干燥机系列、横流网柱式干燥机等,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试验研究、消化吸收而研制成的新一代干燥机,对热风温度和终点含水率从人工测量发展为自动控制。种子干燥机的供热装置,已发展为轻质柴油燃油炉、燃煤热风炉、电加热器和燃气加热等多种方式。

(八)计量包装设备

称重形式由机械式发展为电子式;计量方式由容积式发展为秤重式;计量装置由单头计量发展到多头计量;包装形式由大包装扩展到小包装甚至数粒包装;控制方式由原来的模拟模块单板机控制发展为数字模块的pLC控制;计量形式由半自动发展到全自动秤重计量和包装。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8

【关键词】高职包装设计实践

我系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上已经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以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为中心,以包装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模式培养、营销观念的建立、多元化设计方法的学习为目的,课题设置紧凑、进度合理的科学课程体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的“包装设计”,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应用设计指导来培养学生对包装设计的专业认识、加强创新观念,提高欣赏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该课程的定位是侧重从艺术性、科学性、应用性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设计的表现与创新能力。

一、包装设计课程特点

(一)课程体系全面完整

该课程具有较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进入该课程以包装的历史演变、包装的功能、包装设计原则、包装的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以工艺、包装装潢设计、包装整体推广构成课程整体,为学习包装设计提供了条件。

(二)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包装设计不仅是仅限于包装的艺术美化表现,它的科学性与之密切相关,从商品的品牌、包装色彩、包装材料、包装工艺等都必须综合设计,才能达到包装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法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由主讲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评各种包装案例注意事项、包装设计方案组织与开展过程。学习和掌握包装设计的各要素,增强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气氛。

(二)现场讨论法

对包装设计方案风格的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意能力。

(三)市场调查法

在包装设计方案的进行过程中,需要多次深入现场调查和市场调查。

(四)现场教学法

在包装设计进行的方案制定阶段和包装作品制作阶段,需要多次在印刷厂家现场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从:创意---设计---印刷---包装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

(五)案例示范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点评各种包装案例,如包装的结构案例、色彩搭配案例、版面设计效果案例等,学习和掌握包装设计的各要素。

(六)教师点评法

点评也可以是教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点评或小组之间互相点评,以达到课堂的交互效果,增强课堂的学习和研究气氛。

(七)课堂练习法

在课堂中布置大量的练习,如造型设计草图、版面设计草图的绘制等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八)项目教学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商品包装设计项目为目标,各组完成指定的课程项目。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指定的虚拟项目,也可以是企业设计项目等,完成后进行点评、评比并评定成绩。通过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职业素质。

(九)专题讲座

根据课程的需要,请企业包装设计师、包装专业专家、包装协会组织等举行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意识、了解国内外现代包装流行趋势等。

三、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

包装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根据岗位的人才需求及区域的特点,确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包装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材料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此本课程取消了原有图案、装饰画等内容,开发了书籍包装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的设计感觉等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实务性内容训练,采用课程项目教学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包装设计创意和制作能力的训练。

实施“技能+项目”的商品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将公司包装设计项目直接安排课程中来,让学生按照市场要求进行包装设计,使课程教学体系更加突出包装设计的设计技能训练,对学生所进行的包装设计项目(作品),实行“三级”评价,先由学生本人讲述包装设计的创意和理念,然后分成小组,分组评价,最后老师对每件包装设计项目(作品)给予评价,单元课程总分评价为出勤、实操、互动情况、作品等环节。教学过程以情感教学、赏识、肯定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提炼更为先进和实用。

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靠的是一批优秀敬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办好专业的关键。学校在特色专业点的建设中,一方面将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并重视提高现有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及骨干教师的年龄结构,从优化学缘结构出发引进人才。同时,继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去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外专业院校进修学习交流,以扩大专业视野,促进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章小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结构研究[J].高教研究,2006(2)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9

关键词:包装工程;人才培养;交叉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83-02

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三十年来,先后有七十余所高校申办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包装工程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基于包装工程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很多学校申办专业时考虑的多是自身学科的优势和了解到的就业需求。尽管1996年该专业成功申报到硕士点、博士点,但1997年随即取消了包装工程这一二级学科目录。即便经过众多专家的努力,到现在也未能恢复其二级学科目录。这与当前包装高等教育办学特色过多、过程过泛有莫大的关系。特色过多、课程过泛,影响了包装工程专业本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作为包装高等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包装工程专业的内涵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办出包装工程专业的真正特色来。

作为包装教育专家的杰出代表,姜锐先生一直在为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吁[1],并高屋建瓴的提出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现代包装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宋宝丰教授运用学科交叉理论和方法,对如何构建跨学科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2]。当前,不少从事包装教育的研究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袁志庆、王彩印等从工程教育的角度各自阐述了如何培养包装专业人才[3,4]。无可争议的是,目前我国包装教育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宽口径宽基础、非工程化、将包装装潢等同于包装设计等等。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业内对于包装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还存在以下分歧。

一、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向的分歧

(一)分歧一:包装材料作为培养方向是否可行

材料是包装的载体,是从事包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对于从事包装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讲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包装材料作为包装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否合适则值得商榷。事实上要能较好地从事包装材料的设计与应用工作,必须系统地掌握材料的相关知识。而包装材料不仅包含高分子、金属材料,也包括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要在学好其他包装工程专业有关课程的同时,再掌握好材料相关课程显得不切实际。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包装材料在包装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包装材料作为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或作为有条件的院校中材料类本科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或包装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

(二)分歧二:包装艺术学可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包装设计出现了一种过分包装的现象。也因此包装所带来的附加值被过分放大。一些艺术类师资相对较强的院校将包装艺术学作为包装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事实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值得探讨。其一,包装工程首先突出的是其工程特色,是一门工学专业。它研究的是如何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包括色彩构成、装饰装潢等。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院校介绍包装工程专业时都提到了包装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事实上基于其工程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包装的造型美、结构美与安全性。以包装艺术学作为培养方向对工学知识背景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偏高;而以包装造型与结构设计作为包装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又缺乏足够的理论作为支撑,它必然要与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方能形成一个培养方向。

(三)分歧三:包装印刷不分家,印刷应该就是包装工程本科培养方向

众所周知,产品包装装潢是通过印刷来实现的。一直以来,部分院校依靠自身办学特色,将包装印刷作为包装工程本科专业的一个重要培养方向。结果导致大批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涌向印刷企业。诚然,印刷技术作为一个独相对立的技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的确很大。而仅以此为由,就认为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向应以印刷为主则不尽然。不可否认,印刷企业需要包装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但不应是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包装工程这一大的系统中,印刷仅是其中的一环,将大批包装工程专业毕业生推入印刷企业不仅有“抢人饭碗”之嫌,而且不能真正推动包装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市场对包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分歧四:加大管理类课时以培养包装管理人才

现实社会的情况是,包装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在加强包装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加强包装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据此有人指出,包装工程教育应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培养方向,或将包装管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一。诚然,包装管理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包装企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通过加大包装工程专业的管理类课程比重来培养管理人才。否则按照这一逻辑发展下去,包装企业需要包装工程专业管理方向的人才,采矿企业需要采矿工程专业管理方向的人才,电气企业需要电气工程专业管理方向的人才……如此一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会陷入困境。应当承认,有包装工程专业背景的人从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类人才的培养应通过相关专业课程或实践环节实现。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这一方案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因为这对相关教师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懂专业,还要有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事实上,目前包装管理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企业可用的真正懂包装技术的人才缺乏,或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完全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而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人才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工业包装行业研究篇10

关键词:企业商品;生产线;包装设计

汝城县文化馆主要经营、组织、安排群众日常文化活动,同时联系本地企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而如今的企业就好像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中,互联网技术的加快,新闻传播的速度提升,企业的信誉、形象都受到人们的监督,因而企业如果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要时时刻刻注重企业的形象,而提升自己产品的包装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培育企业的品牌形象包装设计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明确设计的定位,突出产品的特质,丰富产品的形象,与时俱进,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品包装设计面临的经济环境

(一)企业经济的日趋激烈竞争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迈上正轨,商品包装作为这一阶段的产物,必然要与国际市场接轨,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氛围。许多企业经营者试图通过商品外包装的视觉效应,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企业的促销目的。从当前大形势来看,一个好的产品没有一个漂亮的外包装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拥有一个精美的外包装,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加企业的利润。商品的包装是为企业竞争而存在的。企业在设计商品包装时要结合商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等具体具体调整,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包装设计要高于市场,引领市场的新潮流,设计者要有被动的适应转变到主动的创新,引领市场需求的方向,始终围绕着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思想。

(二)商品流通中的价值体现

商品在产品交换过程中实现了它的流通的价值,决定了商品拥有一定的劳动价值,也具有相应的商品价值,商品包装设计本身体现了设计着的劳动价值,相应的流通价值,是设计者的艺术创造价值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中的体现。每年因为包装不合理、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每年要浪费将近1亿的资金,这种现象表明如果产品的包装设计做的好,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相应的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三)人们的多样消费需求

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不仅越来越来越注重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样在购买商品时也倾向于那些有着精美包装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好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消费者改变意愿,从而可以提升商品的商业价值。很多企业都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花费大量功夫,对包装进行完美处理,在材料的选购和设计手法上都有好的表现,尽可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二、产品包装设计的流程

本文我们将以“汝之辣”干辣椒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它的外包装设计:

(一)首先进行市场调研

通过观察其它品牌干辣椒的外包装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特色,找出“汝之辣”干辣椒的独特的方面,这一阶段包括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等阶段。

(二)设计分析阶段

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对产品进行定位,设计师分析的工作包括提出图形、色彩、文字、材料的整合构思,以及确定实现设计所需要的哪些具体的手法和工艺,并且预测产品包装最终的表_效果,以及产品投放市场后产生的市场效应、社会效应等。

(三)展开设计

对干辣椒基尼性能更多角度、多层次,尝试多种可能的初期设计方案。

(四)设计深化

本阶段一方面深入探讨设计理念和设计草图是否一致的基础上,从创意、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审美性的层面初步设计的草图进行筛选,选出其中带有具有象征红火的红色作为包装的底色,另一方面是对于槽如作出深化设计,得到初期效果图。

(五)设计定稿

这一阶段将前期选择的有效方案,通过适当的表现方法,使之完美。

(六)设计推广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先期设计的几个包装进行印刷,节点工艺、技术、技术等,同时测试了包装的造型。色彩与环境以及流行趋势的吻合程度,还有投入市场营销的效果。

(七)设计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市场追踪,结合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二是信息反馈。就是把产品销售情况客观反映回来,设计师依次整合,选出最优的方案进行印刷上市。

三、产品包装设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价值

(一)促进企业增加利润

好的包装设计,就是你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眼就钟情于商品的外部包装,借助商品的包装设计,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为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服务,这是当前包装设计的最为直接的作用。好的外包装的设计,不仅在包装的造型、文字、色彩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还能够成功宣传自己商品的特点和该商品的文化理念,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识层次,真实而艺术的再现了企业产品的文化属性,从而借助艺术感染力来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好的产品设计,不仅满足人们对于商品的推介功能,而且带给人们富有特色的美感体验,传播企业的文化理念,彰显产品本身特有的内在特性,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包装的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包装设计所具有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二)实现商品的内在诉求

商品的包装设计要实现促销的功能,必须借助对于产品包装的艺术处理,主要是让产品具有自己的企业风格,有粗放写意的,也有风趣幽默的,有朴实淡雅的,也有民族传统的,有富贵抒情的,有趋于哲理的等等,鲜明独特的风格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显现出来。我们不仅要考虑包装的外部性状和结构,画面的构成形式和不同的材质的选择,今天我们如果想要产品流通海外,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同时具有强烈的东方视觉色彩。例如:鑫利企业生产的“汝之辣”干辣椒以其特有的口感和鲜红的颜色而在全国各地销售,销量逐年攀升。它的外包装以鲜红色为底色,中间醒目的大字,标明产品的名字“汝之辣”干辣椒,下面有配图的辣椒的图案相得益彰,与文字形成互相呼应的效果。其中中国红也是我国产品喜用的颜色,寓意红红火火,而且红色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总结

产品的包装设计是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外,还要将产品的特点体现出来,从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充分表达产品的一种定位。产品包装的设计,无论是从准备阶段,还是设计实施阶段,因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弘扬中国文化的传统,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销售利润。

参考文献:

[1]阳关云.汝城县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罗成辉.东江湖生态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3]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