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车间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6:04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1

1.职工应按时上班,迟到或早退一次记警告一次。旷工一次扣除三天工资并记小过一次。

2.除领班及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组长申请并佩戴离岗证方能离岗,违者记警告一次。

3.上班时间应该穿工作服,上班不允许穿拖鞋、短裤、赤背或衣帽不整,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4.不得在车间工作时与班长、车间主管争吵,或与其它职工相互打骂、吵闹,违者一次记小过一次,并作检查。态度不好或一月内累计二次者予以记大过一次。

5.酒后上班闹事和影响工作者,记小过一次,写检查。态度不好或一个月累计两次予以记大过一次。

6.厂区内除吸烟区外,其它地区严禁吸烟,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造成危害者,追究其经济、行政及刑事责任。

7.班中禁止做私活,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8.偷盗公物或他人财物者,按实物价值10倍罚款,扣发工资,予以解雇。

9.因生产需要,不服从主管按排者,记小过一次。

10.未经允许.严禁带小孩和外人进入车间,违者对当事人记警告一次。

11.生产中不得聊天说笑、看书看报,不准会客、打电话、吃零食、打瞌睡,听音乐,不得擅自离开生产岗位,不得在产品上坐、躺、踩、踏,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12.上班必须佩带厂牌,违法乱纪者每次记警告一次,涂改、遗失厂牌罚款10元。

13.严禁跨越或坐在任何机械部位,严禁随意拆除、挪动设备,严禁擅自拆装一切电器,设备、控制柜、开关箱,新安装的各种设备未经测试、试转,不得擅自开动。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14.严禁擅自动用各类消防器材,或在消防设施附近堆放其它物品,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15.不得在生产区内随意使用临时电线,如果急需使用,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并由电工接电,用后应及时按期限拆除。违者每次记警告一次。

16.各车间卫生由各车间负责打扫,设备、桌凳及半成品要摆放整齐。打扫不干净,每次对车间责任人记警告一次。

17.操作机器要切实做到人离关机停止使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违者每次对当事人记警告一次。

18.中午、下午和夜班下班各车间负责人负责检查各车间气体是否有漏气,水龙头,灯管是否有关,违者每次对车间责任人记警告一次;

19.原材料、产品.生产用具必须轻拿、轻放,存放在指定地点;如有乱丢产品者,每次记警告一次,情节特别严重的另作处理;

20.凡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等要分类堆放整齐,产品不可乱摆乱放,必须标明数量、产品名称,日期,违者每次对当事人记警告一次.

21,成品及半成品必须每一层有纸隔板隔开,违者每次记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当事人警告一次;

22.各部门周转的产品及外发阳极的产品胶筐内的摆放最少要低于胶框边缘,且最上面一层必须放罢纸板盖好产品,既每层胶框不可以压着下一层产品,违者记责任人及当事人警告一次,

23.各部门的纸隔板不可以到处乱扔,用完之后要做回收处理,不可做报废处理,违者记当事人警告一次;.

24.各部门对半成品,成品等不可以在没有纸包装及隔板的包装下裸露直接放在地板上,违者对当事人记警告一次;如教导不及时改善者记小过一次;

25.员工上班及下班时间不可以进入办公室,(除需工作要求外),违者记警告一次,

26.部门早,晚交接班提前5分钟打扫车间5s,中午.下午用餐提前5分钟打扫卫生,洗手不得提前2分钟,违者记警告一次;

27.非上班时间,未经允许,员工不得进入生产车间,违者记小过一次;

28.上.下班钦水时必须将剩水倒在指定的胶盆内,乱倒者记警告一次;

29.生产现场必须保持整洁卫生,无污垢,无垃圾,无死角。生产现场人员着装必须大方、干净、整洁。若发现有人乱涂乱画、在墙上乱踢者要进行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违者记警告一次;

为保障公司纪律的严肃性,公司要求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同时要求车间管理与班长严加管理。确保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保质保量生产

备注:

1:警告一次不给于罚款,通告处理,季度内累积警告三次者,记小过一次;

2:记小过一次罚款50元,当月记小过累积二次者,记大过一次;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2

1、落实“任务责任实践”要求,取得显著成绩。两套硫磺成型、包装装置生产做到上游装置生产出液硫量100%完成;安全生产消灭上报事故,实现“三零三率”;实现了“硫磺产品外运装车事故为零,硫磺产品包装事故为零,用户投诉为零”“三个为零”;实现了硫磺发运出厂合格率、上级抽查合格率两个100%;设备完好率为100%,主要设备完好率100%,静密封点泄漏率为0.025‰,硫磺成型装置开工率100%,设备事故为零;一套硫磺成型包装装置除尘系统、计量系统等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全面推进劳务工规范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人员变动等管理取得很大成绩,确保劳务工“零上访率”、职工劳动纪律“零违纪”、治安综合治理“零事件”,保证了生产稳定、队伍稳定、车间和谐。

2、强化员工教育管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思想建设明显加强。通过学习贯彻公司第九次党代会和公司职代会精神,围绕“科技管理效益年”主题,加强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势和任务教育,使全体职工明确明年工作任务、责任和实践,增强责任感,调动积极性。二是队伍建设显著成效。重点是建设“四好”新的领导班子和建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了车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车间建设“高素质、尽职责”的职工队伍,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果。加强了全民工和劳务工的思想教育,形成了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加强法制纪律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遵纪守法意识、能力和自觉性,全年杜绝违法、违纪、违章现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了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在做好队伍稳定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做到“情(动之以情)、理(晓之以理)、利(系之以利)、形(导之以形)”相统一,不断取得新成效。车间工会、青年工作组围绕车间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开展了主题探访、送温暖和丰富多彩文娱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形成了最大的工作合力,为全面实现车间今年奋斗目标发挥了的作用。

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一是优化生产,加强管理。“硫磺包装机新增自动打码器”等技措项目扎实推进;完善了“食品添加剂硫磺”生产装置生产操作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中国石化集团食品级硫磺生产示范点”;以市场需求和更大效益为导向优化食品级硫磺生产,创新了“食品级硫磺与工业硫磺市场化动态切换生产”、“对超负荷生产和产品严重堵库挑战的应急处理办法”等科学管理;根据装置成型机循环冷却水质的变化及时加碱调整,降低新鲜水消耗等;强化计量管理,实现硫磺包装准确重量为50.15kg/包,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为100%,为分部降低加工损失率作出了贡献。二是工艺管理工作上台阶。车间在全面修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细化了各项工艺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加强了生产过程与环节的“痕迹”管理,重点抓好“科学巡检”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了管理效果;坚持“以我为主,主动介入”原则,抓好二套硫磺成型包装装置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准备工作;细化了产品装车、外运管理制度与现场明示等制度,实行装车确认制,做到“三方”监管准确发运,确保外运准确率为100%,实现了全年出厂破包率为零,提高了窗口的服务质量;三是认真落实“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确保了装置安全环保生产。完成了旧硫磺装置安全环保隐患项目(硫磺粉尘回收)的投用工作,大大改善了员工作业环境;不断加强了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和作业票证管理;加强对劳务工和承包商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推行了车间提出的作业前的“五分钟安全作业思考法”和“设备故障不过夜”、“不把任何一个隐患带进节假日”等做法,确保了装置安全生产;五是持续推进tnpm管理。组织到加氢精制、供水车间联谊活动;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好迎接环评和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的执法检查;坚持设备“该修必修,修必修好,杜绝过修”,严格控制各项生产维修管理费用,设备管理重点技改工程“除尘系统改造”等5个项目的完成,实现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3

目前我国有水泥生产企业5000余家,规模以小微型企业为主,约占72%。从业人员约60万人,其中接触粉尘人数约20万人。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各环节均会产生粉尘,原料预均化、运输、粉磨、生料均化、水泥粉磨,以及水泥包装与储运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粉尘。少数大型企业的除尘技术装备成熟,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较高,粉尘危害基本能够控制,而大多数企业在原料运输、水泥包装和人工装车岗位的粉尘危害突出,且未得到有效治理。

2013年5-8月,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对全国31家水泥生产企业粉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原料均化运输岗位总尘浓度为1.40~574.68mg/m3,最高超标71.84倍;呼尘浓度为0.90~441.39mg/m3,最高超标110.36倍。包装岗位总尘浓度为4.07~462.73mg/m3,最高超标115.68倍;呼尘浓度为1.70~115.53mg/m3,最高超标77.02倍。装车岗位总尘浓度为3.17~52.47mg/m3,最高超标13.12倍;呼尘浓度为2.23~41.63mg/m3,最高超标27.75倍。

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水泥生产企业在粉尘防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运输、包装与装车等工艺设备和技术落后,防降尘效果差。主要表现为原料均化运输无吸尘、除尘的防护措施,运输皮带、转接处落差大,包装和装车岗位除尘系统设计不良、维护不够,包装机漏灰率高、掉袋有余灰喷出、包装袋质量差导致灌装出现泄漏。除尘器密闭不良、风量不足,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和皮带运输等关键产尘点无吸尘装置等也导致除尘效果受到影响。

企业严重忽视对职业卫生管理。不少水泥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不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责任要求。多数中小微型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开展粉尘浓度检测和对接尘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多数企业为接尘人员提供的个体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些企业甚至仅发放纱布或棉纱口罩;部分企业在包装和装车岗位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公司采取粗放式管理,只注重产量,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不提供合格防尘用品。

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是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不到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率低,职业卫生监管覆盖面和监管力度不够。

防范粉尘危害

鉴于水泥生产企业粉尘危害的严峻形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从2013年11月份起,各地区要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各水泥制造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进行技术改造,凡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限期改正;到2014年5月底没有达到防尘工程治理要求且粉尘浓度超标的,一律责令停止产生粉尘危害的作业;到2014年10月底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水泥生产企业的粉尘危害整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泥生产企业要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水泥制造企业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要求,建立并层层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依照有关规定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公布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粉尘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尘用品的投入,为从业人员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并监督其正确佩戴与定期更换;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后果告知义务;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并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4

一、出口班组职责

出口班组主要负责规范装车车辆确认、堆码总包、车辆施封、路单交接、信息发送等作业,确保总包发运质量和时限。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邮政业务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水平,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工作要求,按作业时限要求,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出口邮件总包及妥收封发好的邮件总包,认真按要求填制好本岗位的所有作业登,统计报表,严格遵守邮政通信各项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确保邮政通信生产的安全,服从指挥调度,完成上级或班组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二、岗位安排

三、岗位职责

.班长岗

(一)根据本班组的实际生产情况,加强对本班组生产作业的管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及安排班务工作。

(二)负责各种原始登记、统计、台帐齐全完整,按时填报各类报表,做到真实准确。

(三)按时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做到有计划、总结;并督促各生产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四)按时开展本班组质量分析并做好记录,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五)按时组织本班组员工学政治、学企业文化、积极开展学习业务技能和劳动竞赛。

(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生产安全、质量意识,搞好协作配合,邮件全程时限达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七)负责了解和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作好设备运行记录;生产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与设备员报修,做好送修记录,并对维修进度跟踪。

.接发岗

(一)熟悉本班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

(二)按规定时限要求,做好发车路单信息的网上发送工作,不发生漏发、误发路单信息,确保邮件总包实物信息与路单信息相符;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发送的,必须及时上报。

(三)严格执行邮车封门制度,装车完毕,须会同驾押人员对车厢进行施封上并在总单上签封志号和发车时间,并作好登记。

(四)负责出口邮件路单、清单的理顺归档,并分为:一级干线路单、局内盘驳路单、市趟盘驳路单、其它等。

(五)服从邮务监督的现场调度,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司机岗

(一)叉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随身携带证件,无证人员不得使用,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车。

(二)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做好车辆保养,清洁工作,确保车辆完好和车容车貌的整洁。

(三)不准穿拖鞋驾驶、严禁酒后和盲目开快车。

(四)发生碰撞,应及时、如实上报有关主管领导。

.生产岗

(一)熟悉本岗位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

(二)按照时间生成预配发邮件信息,下载所装发车次的堆位,根据邮件的滚存时限、配发发车次。

(三)配合接发岗完成总包邮件装如拖车及运送至装车平台。

(四)完成上级或班主交代的其他任务。

四、作业流程

出口环节的流程操作要始终贯穿“总包邮件先进先出”的发运原则,规范装车车辆确认、堆码总包、车辆施封、路单交接、信息发送等作业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总包发运质量和时限。

出口作业基本流程如下:

五、岗位具体操作规范

.班长岗

(一)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合理组织生产、安排班务工作。

(二)及时填报各类报表,完成各种原始登记、统计、台帐记录。

(三)督促各生产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四)负责了解和掌握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作好设备运行记。

.接发岗

(一)用扫描器下载装发车次的邮件信息,并在装发车次对数登记扫描器的号码和下载的总包袋数,施封号,车牌号。

(二)领取运发邮件实物。

(三)同司机一同将邮件总包装车施封。

(四)在规定时间内将配发信息一次性网上发送。

(五)做好邮件接发路单理顺归档工作。

.司机岗

(一)将配发好的邮件在规定的时间内装上汽车,在装车的过程中核点数目、验视规格、路向,确保数目准确、规格完好、路向正确。

(二)邮件装车完毕会同驾押人员对车门施封,并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总路单上批注发车时间和汽车车牌号。

(三)装车完毕要检查车下有无遗落邮件。

.生产岗

(一)下载所装发车次的堆位,根据邮件的滚存时限、配发发车次

(二)检查生产系统的电源线、网线联接是否牢固,终端显示器、路单和袋牌打印机、条码识读器和通讯座以及键盘功能是否正常。

(三)按要求对符合规格路向正确的总包邮件进行扫描勾核装车,并准确逐一验视邮件规格是否完好,发运路向是否正确。

(四)发现规格不符合与发运路向不正确的邮件要及时交给接发员或班组长及时处理。

(五)做好邮件接发路单理顺归档工作。

(六)负责看管装车门口和邮车车门施封、邮件总包袋牌补码、做好班组安排的卫生范围工作。

六、注意事项

(一)如果预配发邮件全部装发完毕,则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发送网上路单信息;若装发不完,应根据实际装况修改配发信息后,在规定时间内发送网上路单信息。

(二)如遇到装发不完的邮件,则在规定时间内叉到相对应的邮件堆位。

(三)当班生产完毕,检查现场是否有遗落邮件或物品,及时处理生产中的遗留问题,整理、装订、检查档案材料。收存生产办公用品,检查生产现场的设备、电源是否关闭,设备做好防尘等保护工作,清理邮件容器,整齐放入邮件容器存储专柜或指定地点等。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5

一、保洁范围

办公楼的所有区域(公共区域、办公楼、办公区域、宿舍)的墙壁、地面、大门、楼梯、楼梯扶手、窗户玻璃。

二、保洁时间早上07:00~11:00下午13:30~16:30

三、保洁作业标准

1、每天上、下午拖扫办公楼楼道、楼梯、大厅、玻璃门,各一次。做到洁净无痰迹,无杂物、无异味、无蛛网、无积灰、无积水、无卫生死角,当日垃圾当日清除完毕。

2、每天上午打扫副总办公室、会议室、公共卫生间、车间及办公楼周围打扫各一次。做到地面无杂物垃圾,墙壁无蛛网、无积灰;副总办公室、会议室桌椅摆放整齐、干净;公共卫生间的便池无黄垢,地板无青苔、污垢;洗手池、洗澡间无污垢、无垃圾;车间及办公楼周围无纸屑、无落叶、无其他废弃物。

3、每周一打扫、整理总经理房间一次。做到整齐、干净、无杂物垃圾、无异味、无蛛网、无积灰、无卫生死角。无人在时,要确保所有电器关毕,方可离开。

4、每周二擦洗公共场所及副总办公室的窗户一次。做到无积灰、无水痕,干净、明亮。

5、每周三协助食堂人员全面打扫食堂的卫生。做到地面无油垢、无污物、无积水,用具、工器具无污垢、锈迹;门、窗、风扇、墙壁无积灰、无蛛网;桌子、摆架、灶台整齐、干净。

6、每周四拔除办公楼及车间周围墙角和地面缝隙的杂草。做到整洁、无任何杂草。

7、每周五修剪办公楼前两块草坪。做到高度适宜,无枯枝烂叶。

8、公共环境遇突发事件及时报告综合办

①遇到电线、插座等电源问题

②遇到水泄不通、水龙头损坏

③遇到有损坏公物的或其他突发事

9、每天由综合部不定时进行检查,如有工作不到位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给予严重警告,第三次将辞退。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起草李理修订审核批准

1.目的:控制生产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在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宜于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生产车间;

5.具体要求:

5.1.人员卫生管理

5.1.1.从事食品企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者,方可参加工作。

5.1.2从业人员应做到“四勤”,即勤洗耳、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和勤洗衣服。

5.1.3.从业人员不行佩戴手饰、耳环及其它装饰品进入车间。

5.1.4.进入车间必须整齐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和口罩。

5.1.5.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到水洗双手酒精消毒后,方可上岗。

5.1.6.从业人员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的闲杂物品进入车间,从事生产。

5.1.7.从业人员中途离岗,再进入车间必须重新消毒后方能上岗作业。

5.1.8.严禁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及口罩离开车间到其它场所。

5.1.9.从业人员的衣帽等衣物必须是干净清洁且经过消毒处理的,方可穿戴。

5.1.10.严禁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大声喧哗及交头接耳。

5.1.11.设有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卫生监管。

5.2.车间卫生管理

5.2.1.保证车间内外环保卫生清洁,无杂物,坚持每天清扫。

5.2.2.要求车间四壁门窗洁净,地板及天花板保持干净清洁且无漏水,墙壁无脱落物,墙裙无青苔污渍。

5.2.3.生产过程中,严禁开启门窗。

5.2.4.生产车间所用器具生产前后都应保持整洁并合理放置。

5.2.5.生产用刀器具、水池、工作台要求清洁,不得残留铁锈、污垢。

5.2.6.严禁车间内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生产无关的物品。

5.2.7.严禁车间内吸烟、进食及随地吐痰。

5.2.8.严禁患五大病症者应及时脱离岗位,待全愈后方可上岗从事生产。

5.2.9.严禁闲杂人员入内。

5.2.10.严禁上岗人员串岗打闹及从事与正常工作无关的事项。

5.2.11.必须做到生产后及时清理废物料及垃圾离开车间,严禁车间内存在垃圾死角。

5.2.12.排水沟应及时清理,做到流水畅通且无废渣残留及污水污泥。

5.2.13.当天废弃物应盛放在规定地点规定密闭容器内,做到当天垃圾当天处理出厂。

5.2.14.各种生产生活用水储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保证用水质量。

5.3.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5.3.1食品生产使用的原辅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5.3.2.生产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制定可行的配方投放用料且做好详细记录。

5.3.3.生产工艺的各种参数指标由专人负责监管并且详细记录存档。

4.3.4.由卫生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工具及容器清洗干净后消毒等进行监管符合卫生要求方可使用。

5.3.5.各工序使用的工具器具容器应加以区别并标志着生与熟用工器具分开,不得混用以防止污染。

5.3.6.食品生产操作中各工序应严格按原料、半成品先来处理的原则,以免因积压过多而发生变质现象,加工过程中注意剔除和避免混入一切杂物,加工下来的废料,废品,必须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5.3.7.食品生产使用添加剂时,必须使用由国家指定工厂的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和非指定工厂的产品。

5.3.8.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作业现场有充足光线。

5.3.9.生产作业现场不允许存放与生产无关的东西。

5.3.10.生产用水的各项卫生指标检验应符合国家用水标准

包装间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控制产品包装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在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用于产品包装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包装车间;

5.具体要求:

5.1生产部负责产品包装及包装车间、冷库、包装物料间的保养和清洗卫生;

5.2生产部负责冷库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3品控与技术部协同采购部负责对保装物料进行验收。

5.1人员卫生

5.1.1进入包装间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包装鞋、帽子及口罩。

5.1.2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到水洗双手并泡消毒液后戴上包装专用手套酒精消毒,方可上岗进行作业。

5.1.3包装人员不得佩戴手饰、耳环、手镯及其他装饰品进入包装间从事作业。

5.1.4中途离开岗位,再进入包装间必须重新消毒后,方可上岗。

5.1.5严禁穿戴工作服、鞋、帽子及口罩等衣物离开包装间到其他场所。

5.1.6工作服等衣物必须是经过消毒的且是干净整洁,才能穿戴上岗。

5.1.7包装作业过程中,从业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及交头接耳。

5.1.8进入包装间作业后,不得随便进出,直至包装结束。

51.9包装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勤系衣服。

5.2包装车间卫生管理

5.2.1保持地面清洁、干净、无灰尘、污垢及闲杂物。

5.2.2天花板保持干净清洁,无蜘蛛网悬挂且无漏水。

5.2.3包装间要求四面门窗洁净,无灰尘,无存放废弃物。、

5.2.4合理整齐堆放各种已包装成品并及时入库,防止堆积。

5.2.5严禁包装期间开启包装间及挑选间门窗。

5.2.6严禁与包装无关人员入内。

5.2.7严禁包装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串岗、打闹及从事与正常工作无关事项。

5.2.8患五大病症者应及时脱离岗位,待痊愈后方可上岗从事工作。

5.2.9包装间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与包装无关物品。

5.2.10严禁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进入包装间。

5.2.11严禁在包装间内吸烟、进食和随地吐痰。

5.2.12做到包装后,机械设备及用器具清洗干净,无残渣、灰尘存窗。

5.2.13包装完毕后,残留废料垃圾及时清理离开车间。

食品仓库及冷藏保鲜库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控制产品储存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用于产品储存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仓管;

5.具体要求:

5.1食品辅料及成品库卫生管理

5..1.1食品原辅料进厂必须具有食品合格证。

5.1.2进厂的食品原辅料须由品管部门人员验收合格后,并记录验收结果,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5.1.3仓库地板应保持干净清洁,做到地面无灰尘,屋顶无蜘蛛网悬挂。

5.1.4食品入库后,按入库先后批次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并对库存食品定期进行卫生质量检查,做好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5.1.5成品库存放食品时,要按批次存放,做到先入先出且不得挤压。

5.1.6严禁库房存放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和危险物品。

5.1.7食品储存工程中,应及时防霉及库房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5.1.8食品在仓库中的堆放要有足够间隙,不可过分密集,库房应铺木制垫板,食品放在垫板上并与地板墙壁间保持一定距离,熟食品不能着地。

5.1.9过期及发霉虫蛀腐败变质的食品原辅料、成品,不能存放,应及时清理出库。

5.1.10、贮存食品原辅料、成品的库房不得残留异味。

5.1.11、应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扫与消毒,消毒前应清库并注意消毒剂对食品的污染。

5.1.12、库房应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库房漏水。

5.1.13、库房应做好防鼠、防虫措施。

5.2、冷藏保鲜库的卫生管理

5.2.1、冷藏库设有精确控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恒定,按温度要求准确控制,尽量减少温度的波动。

5.2.2、冷藏库周围场地和走廊及空气冷却器应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冷藏库及工具设备应保持清洁,注意搞好防霉除臭和消毒工作。

5.2.3地面应经常打扫清洗,做到不残留污水污泥。

5.2.4、食品应按入库日期批号分别存放,先入先出,防止冷藏食品超过期限,在贮存过程中,应做好卫生质量检查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5.2.5、库房应定期消毒,可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消毒前将食品全部搬出,消毒后经通风凉干后方可使用。

5.2.6、库房不得残留异味。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核电站;吊车安装;施工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3-0104-02

核电站中吊车的施工问题,包括吊车提供货物、安装操作技术的选择、安装进程的限制等。在吊车的实际安装中,常见的技术层面难题,包含了设施的购进、现场操作等技术性问题,它们都会干扰到核电站施工的整体质量。核电站的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探究安装现场的管理难点,并研究如何改造这种安装流程。应当关注前期的吊车施工控制、钻孔等步骤,针对安装过程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安装方式。

1安装问题概述

核电站施工中用到的吊车较多,所在位置也相对分散。因此,在施工现场对这些吊车实施安装时,就会遇到某些难题。具体而言,安装中的难题包含了如下两方面:

1.1设计方面

首先是设计方的问题。由于现场的实际状况复杂,在布置施工流程时,技术人员通常没能查看吊车轨道与其他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不同的工种之间,发生改变的信息没能及时传送,造成图纸与安装实际不相吻合。例如:在某施工车间内,发现吊车轨道旁边的支架干扰了车间中的管道,且另一辆吊车带有的支架干扰到了蒸发设备的地脚螺栓。

其次是生产方的问题。某些厂家自己带有吊车安装的操作图纸,这就导致厂家图纸上面的配件尺寸与现场要求存在差距,给施工带来困扰。例如:某厂房内的小型吊车,牛腿衔接的尺寸偏小,且轨道中现存的卡槽与螺栓不成套,无法实现匹配。

再次是承包方的问题。承包施工操作的单位,在技术条件与细致程度上面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吊车的安装结果与土建设计不相吻合,或者承包的单位没能依照图示来准确操作。例如:承包方在车间梁柱上面设置的螺栓小孔,与操作图纸的规定位置相距过远,造成吊车轨道中的次梁方位改变;厂房内土建梁柱不够宽,在操作时,仍然需要向次梁下面增添垫板。

1.2标准方面

在实际安装中,可能发生不同工种的误差逐渐积累,导致安装流程与文件规范存在差异的现象。如果预埋的垫板在标准高度上出现误差,那么就需要利用专门调节的垫板,来调整预埋的实际高度。这种用于调节差异的垫板,应当首先与预埋板衔接,然后再与吊车的轨道衔接。

例如:两个预埋板在标准高度上出现的偏差,都是5mm。为了确保吊车的轨道平整,至少应当增添厚为20mm的垫板。在安装完毕之后,会发现轨道的实际高度不符合预设的高度,二者大约相差20mm。核电站内的房间通常十分紧凑,多余的起吊量不会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轨道的标准高度下降之后,会干扰到吊车的实际检修功能。

2调整的方式

在安装吊车的程序中,需要遵守如下准则:首先,如果需要改变设施本身,包括改变吊车的轨道、支撑构造、图纸等因素,则应当指派采购方与吊车厂家取得联系,并获得答复。如果施工现场的制造厂家代表经过了授权,也可以由代表予以答复。其次,对于设置轨道方面的难题,如轨道干扰了相关设施、标准高度偏差、轨道实际方位改变等,应当通过设计单位来解决。设计人员要指明此类问题对于吊车实际利用的干扰。如果有必要修改吊车的构造,应当联系生产者来确认变更建议,确定之后才可以实际更改。

2.1调整设计的要素

对于设计单位造成的难题,如轨道和管道互相干扰的问题,应当进行如下调整:首先联系设置房间的技术人员,通过专业之内的协调,改变轨道的走向,或者改变管道的方位。如果有必要改造管道,则交给设置专业去处理;如果有必要改造吊车相关的设施,则通知设施的制造方,联系厂家来具体协商。厂家应当明确更改的方式,然后再实施改动。

2.2调整施工的要素

如果误差是由承包安装的单位造成的,则由有关部门制作误差的书面证明。由设置现场的人员联系安排核电站房间的专门人员,并共同确认这一误差能否干扰吊车的常规利用。如果误差能够被接受,则由两方面人员予以确定;如果有必要更改设施,则协商决定实际处理的方式。

在安装完轨道之后,可能发现标准高度有所下降。这时,应当由专门设置房间的责任人员,来确定数值下降之后,起吊的实际高度还能否对应吊车修理的需求。如果二者可以对应,则对这种情况进行回复;如果二者无法对应,则由设置人员和有关工种进行联系,确认处理的方式。在处理中,应当确保吊车的基础能够实现,包括安装设施和维护的功能等;还要保证吊车的整体质量符合标准,在更改实际构造时,不会降低质量级别。

3改进安装的措施

对于安装出现误差,导致结果不符合图纸的问题,应当强化施工技巧,提升安装吊车的精确程度。核电站施工的监管单位应当强化对于流程的制约,降低出现误差的概率。

对于生产方制作图纸的问题,以及吊车配件的提供问题,应当确立畅通的反馈系统。厂家应当及时获取问题的信息,并安排修改方式。在后续的操作中,应当避免吊车自身存在构造问题。

对于由于设计人员造成的问题,应当侧重提升专业设计者的素质。在布置安装的场地时,设计专业的人员应当联系专门布置的人员;如果确定问题存在于布置操作中,则要立即加以变更。如果可以更改垫板的实际厚度,则有助于减少标准高度上的差异。要确保吊车的构造足够紧凑,尽量缩小设备本身所占有的空间。

4结论

安装吊车,是核电站整体施工的关键程序。针对安装中常见的难题,设置可行的步骤和流程,并梳理出最佳安装方案。如果安装中发现了误差,需要分析误差的具体成因,并探索改造的措施。在设计核电站的具体堆型时,应当关注改进土建操作的问题,从设计方式入手,降低误差对于核电站的干扰程度。吊车的制作单位,需要改进吊车的设计模式和轨道衔接方式,增强构造的紧凑性,方便对于吊车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苏绍坚.核电工程40t以下吊车安装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3(6).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7

关键字配货;装车;人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09-0053-02

2013年是铁道总公司行包工作调结构、顺关系、谋发展的变动之年,也是回归客运段后重新起步、强化融入、补强基础的关键一年。一年来,行包乘务工作在两个不相隶属的不同单位,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一是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4日,在中铁快运兰州分公司领导下,按照公司要求,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职工队伍稳定重点,以扩大经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用安全促效益,以效益保稳定,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二是2013年6月15日,按照铁总货运系统改革的部署,原中铁快运兰州分公司兰州乘务营业部整体划归兰州客运段,成立了行包车间,之后,行包车间在段领导的支持鼓励、在各科室的帮助指导下,经车间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截止2013年12月23日,安全运送行包446831件、公文23656件,实现回归后安全生产192天,消灭了行车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以及责任行包事故,职工队伍也在经历变革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虽然行包运输在有序进行,但是隐藏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通过电报处理、站台接送车和添乘对沿途各站办理交接情况我进行了调研,发现装卸货物较多的车站,站、车办理交接的很少,平均交接率只有20%,而站、车不认真办理交接正是产生声明、查询电报和最后出现事故查复书、定则的主要主要原因。通过整理、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造成站车无法正常办理交接。

1站车不办交接的主要问题

1.1票货分离

一是无行包专用通道的车站遇货车压道,无法将配好的货物全部拉到规定站台,部分行包无法实现计划装车(如,兰州站);二是站停时间较短,部分行包来不及装车(如,洛阳、咸阳站);三是包租商临时加装货物;四是行包装卸量较大车站,卸车、装车同时进行(如,郑州、徐州站);五是加装,暨站台上直接完成从到达的甲车,向始发的乙车倒装。

1.2混装严重

一是配货混乱,没有做到一车一票;二是装车质量较差,装车中倒货后重新堆码;三是中转次数较多,货签缺损;四是行包积压严重时,用汽车转运的中转货物。

1.3点数不清

一是列车行李员单班值乘,两门同时装车;二是卸车时委外装卸人员较少,不按规定唱数;三是行李员业务能力较差,唱数不清;四是装、卸秩序混乱,无法唱数。

1.4破损较多

个别行包经多次中转,或已破损的外包装行包装、卸时,因装卸时间紧张,无法做到“三检”、“三对”,站、车行李员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办理交接,事后均电报声明,以推卸责任。

1.5无计划装车

一是包租商未按规定时间提前起票,车站无法准确做出详细装车计划;二是即时起运的行李,恰逢列车有剩余能力,临时组织装车。

此外,配货后发现包装明显破损,装车时违反运输方案被列车行李员拒绝,发现装车去向错误,整批少件等也是不办交接的原因。

2提高站车交接的建议

站车交接是站车联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增进相互信任,才能有效提高站车交接率。应从以下6方面着手:

2.1加强配货质量是前提

有些车站行李房因为货车压道,而站停时间又比较短,造成无法将配好的货物全部拉到规定站台,无法实现计划装车,出现票货分离,站车无法办理正常交接,最终出现货物查复书。所以加强配货质量很重要,为行包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既可以让装卸工有充足的时间将货物摆放整齐、站车唱数清晰,又可以减少行包破损数量。

2.2提高装车质量是基础

货物在到站能快速准确的卸下,合理规范的装车质量很重要,并且规范整齐的货物摆放既可以避免途中倒塌、混载,消除乘务中的职工劳动安全,又可以减少货物倒塌造成的破损数量。所以行李员在站停装卸货物时对装卸工的指导、督促很重要。

2.3配齐工作人员是条件

有足够的人员盯控可以更准确的核实计划单,并且对货物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减少开车后的短少、破损电报声明。像兰州到嘉峪关的K9661/2次是单班值乘,兰州和途中的货物量都比较大,站停较短的车站必须双门同时装卸货,因为人员有限,行李员根本无法将货物清点清楚,更不可能对货物的包装情况和装载情况进行盯控,站车无法办理交接,最后均发报声明。

2.4规范交接制度是关键

站、车之间办理交接的主要方式是在计划单上签字,互相确认,方便货物在运输中的查询,但是现在有些站、车之间利用口头确认、电话联系或是名字草签,根本没有按规定执行站、车交接制度,给货物查询造成很大困难。避免货物在运输中无网络信息,站、车查询脱节,规范交接制度是关键。严格规范的交接制度不仅可以强化站、车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进相互信任,而且也方便货物在运输中的查询。

2.5加强职工培训是保证

列车行李员有一部分是外聘人员,从事行李员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列车知识,对行包装卸的各项规章和交接制度都不清楚。另外车站装卸人员都是委外工,素质参差不齐,对在装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熟知,所以针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素质、业务水平很重要。

2.6加强管理人员对承运全过程的控制是根本

确保现场制度的认真落实、查找现场工作中的新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做好承运全过程的盯控,督促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行李员的工作习惯。

3站车交接细化措施

3.1车站站台作业标准

1)按车站行李员递交装车计划,指定货位,车门监装,清点件数;

2)坚持“三检、三对、一隔离”制度;

3)办理信件交接时,坚持“一确认、二检查、三清点”制度;

4)与车站行李员办理交接,根据交接证的记载清点票据、装车计划清单和货物件数;

5)双方加盖规定印章办理交接。大客户、时限快递及其他重点货物要重点交接、单独堆码、严禁信用交接。

3.2站车交接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

1)装车货物,票货不符不准装车;

2)卸车货物,点数不清不准移位;

3)到达货物,票货不符不准入库;

4)交接货物,有疑问不准交接;

5)各种交接不清不准离岗。

3.3制定严格的站车交接考核机制,督促制度执行

1)兰州、折返站未执行始发、终到及规定大站双门双岗作业制度,核减5分;

2)因监装不认真,造成货物违规装载和堆码的,核减2分(已尽责者除外),虽按规定已办理站车交接手续,但对装卸货物(包括包租货物)件数不清,没有掌握的,例如:一是要求基数为100件之内无差错、含100件。二是件数超过100件时,尾数不够100件的按100件计算,允许误差率为1%,超过1%时按每超过1件核扣1.00元计算;

3)不按规定办理站车交接手续,含站、车在交接过程中列车行李员未按有关要求办理实签者,核减5分,特殊情况时除外;

4)对重点货物站车应办理单独交接手续,此过程中如对重点货物掌握不清,或应列车责任而未做到单独交接、单独码放的,核减3分。

3.4日常站车交接管理办法。

1)车间管理人员按照接送车和添乘交路表,定期对始发、终到列车行李车交接情况进行检查,遇有不按相关规定办理者一经查出按规定列入日常考核;

2)车间每月底对当月行包在运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对发现问题的责任人列入当月绩效考核,规范站、车交接制度。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057-02

铁路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集装箱办理站采用计算机进行计划、受理、制票、统计、集装箱动态管理、日常报表等工作。集装箱调度采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统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水平。但在整体上,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以下六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托于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若干孤立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集装箱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基层站段,车、票、箱等基础信息并未完全实现共享,导致信息的大量重复录入;铁路国际箱多式联运方面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1],从而制约了铁路接运港口集装箱的能力;由于信息不畅造成作业过程及送达时间长,信息不完整、不及时,加之没有建立起服务于集装箱营销的客户服务系统[1],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目前的集装箱追踪仅限于在途或在站的跟踪,没有实现集装箱运输的全程追踪[1];车站集装箱管理、信息采集、处理方面没有全面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基础工作薄弱,相对于集装箱公司的中央信息系统形成了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信息系统进行功能设计,对系统的每个环节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1系统功能设计

铁路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从功能方面可以从11个方面进行设计:受理作业,发送作业,到达作业,交付,门检管理,设备管理,箱场管理,调度命令管理,铁路箱管理,业务查询,业务统计。

集装箱的受理承运作业包括从集装箱的受理、调配、装箱、返场、检斤、验货、施封、入箱位、制票等一系列作业流程。

发送作业主要是针对集装箱办理站中承运完毕、本站中转、回送作业的集装箱装车等一系列作业进行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制定装车计划(指定车辆去向)、计划调整、计划执行、生成装车清单等,同时系统完整记录装车作业的箱号、车号、装车工组、装车时间、箱体状况等信息。处理流程重点包括以下过程:卸汽车确认,验货施封,货运制票,装车确认,公路发出,港口发出,接收车站系统列车发出信息。

集装箱到达作业是指铁路货车到达以后,对集装箱进行的到达确认、到票核对、卸车计划、卸车确认等一系列的作业流程。处理过程主要有:接收车站系统列车到达信息,到达确认,卸车计划:卸车确认,公路到达:港口到达,到达中转。

杂费核收功能使用铁道部统一杂费核收软件,箱管系统和杂费核收软件进行数据的后台交换,货主在缴清货杂费后,凭货票和缴费单据到箱场交付岗位进行验箱交付。主要过程包括有:装汽车作业,站内掏箱,返场还箱,还箱确认,无法交付箱等。

门检管理主要功能是对集装箱、集卡进出车站的情况进行管理,掌握进出车站集装箱的基本信息、集装箱的状态、进出站时间、进出站原因等。进行箱体外观检查和核对箱号,指定重箱或铁路空箱进站后送达的箱区。在集装箱出门时,登记并检查出站单信息(集装箱信息),检查是否符合出门要求,以便于对出门未归箱进行追查。主要的操作有:出门,进门,检斤,进场指示。主要的管理有:对车站正面吊、龙门吊、堆箱机等装卸、搬运设备的台帐管理;对车站自有集卡及合同签约集卡的台帐管理;施封锁按号段管理,施封锁的申请、分配和使用的管理;对双层集装箱班列所使用的连接锁管理,记录连接锁的使用和到达情况,统计站存连接锁数量。

按到达区、发送区、中转区、修箱区、冷藏区,危品区,空箱区等划分箱场功能区域,标记箱区、箱位。图形化显示整个箱场内箱区、箱位的占用情况,查询指定集装箱的位置、状态信息。统计箱场内集装箱堆存情况,可按箱区、箱态(到达、待交、待发、发送等)进行统计。站内搬移是对箱场内集装箱进行场地内搬移作业的管理,站内搬移主要是实现站内掏箱、站内装箱、扣修、修竣、列备、解备、清洗、调整箱位等作业的需要。主要包括搬移计划的制定,打印、发送搬移指令到装卸班组,搬移完成确认。实现系统安装之初的清场维护功能。车站阶段性对箱场内集装箱进行清查、核对后,维护系统内集装箱位置、状态信息。可以通过箱主、箱型、箱区、箱位等多个条件组合查询,然后针对查询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护。

调度命令接收:接收上级单位下达的调度命令,登记调度命令台帐,补录未接收到的调度命令,并对调度命令进行修改、查询、打印。集装箱调度命令主要包括:新箱投入命令,回空箱命令,哈铁、俄铁回空箱命令,特种箱回空命令,循环拉运命令,租箱(出境)通知单命令,配空箱命令,月度排空箱命令,停限装命令,允许装车命令,修理箱回送命令,特种箱修理回送命令。

关于集装箱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集装箱的维修及管理

集装箱的维修可按调度命令分为站修、场修和回送修。若是站修则可以通过搬移计划创建搬移任务将集装箱搬移到修箱场地(或从修箱场地搬回);若是场修则由箱管员生成出站单;如果是回送修则填写“特殊货车及运送用具回送清单”中的“修理箱”字样。集装箱维修建立维护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修理日期、修竣日期、修理类型、箱管员、修理费用、维修单位等内容。

2)列备/解备集装箱的管理

如果列备/解备集装箱需要搬移则可以通过搬移计划创建搬移任务将集装箱搬移到相应场地(或从列备场地搬回),同时更改集装箱相应箱态。集装箱列备/解备作业建立列备/解备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列备日期、解备日期、箱管员等内容。

3)新箱投入及管理

如果是公路到达则生成新箱投入进场预约,门检员核对相关信息放行;如果是铁路到达则按空箱到达处理。新箱投入管理建立新箱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箱型、投入日期、来源等信息。

4)报废及管理

填写集装箱报废申请上报至中央系统,申请报废的集装箱箱态为待报废,报废作业按中央下达的调度命令执行,如果待报废集装箱需要搬移则可以通过搬移计划创建搬移任务将集装箱搬移到相应场地,同时更改集装箱相应箱态。报废管理建立报废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箱型、箱管员、处理方式、申请日期、批准日期、完成日期等信息。

5)灭失及管理

集装箱灭失按调度命令执行,更改集装箱相应箱态、箱区、箱位。灭失管理建立灭失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箱型、箱管员、灭失原因等信息。

6)租箱及管理

集装箱租箱按调度命令执行。如果是公路发出则生成铁路箱出站单,门检员核对相关信息放行。租箱管理建立租箱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调度命令、箱型、租箱日期、发出方式、租箱人等信息。

7)清洗及管理

如果集装箱清洗需要搬移则可以通过搬移计划创建搬移任务将集装箱搬移到相应场地(或从清洗场地搬回),同时更改集装箱相应箱态。集装箱清洗作业建立清洗台帐,主要包括箱主、箱号、清洗类别、清洗设备、清洗日期、完成日期、箱管员等内容。

集装箱动态记录查询:满足车站对站内集装箱数据的动态查询,查询内容有:待发箱查询,站内空箱查询,站外箱查询,修理箱查询,报废箱查询。

用户可以对集装箱运用报告进行统计、修改、保存、补报等操作。另外还可以进行的统计有:站存箱按状态统计,站存箱按位置统计,站存箱按停留时间分类统计,工作量统计,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装卸车数统计,装卸作业量统计等。

2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对该系统从11个方面在功能上给出了详尽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邬志征.对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2(2):13-14.

[2]唐述春,杨浩,石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6):142-144.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探析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发展路径

1、绿色运输管理。(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

2、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是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3、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包装车间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