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进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8:03

医疗改进措施篇1

(科室整改备案)

一、发生原因

1、病人方面因素(1)患者对专业医学常识了解甚少,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时,就对医疗过程或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怀疑、抱怨。(2)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纠纷不进行司法处理。

2、医院责任方面的原因(1)、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不足,预后估计不充分,病情交代不够,患方思想上无准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家属不能接受;(2)、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中反映不出上级医生的水平,对疾病的分析如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处理原则、预后判断、及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家属的要求和意见在病历里不能体现,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二、整改意见:(1)、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狠抓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夯实业务建设基础,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2)、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使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大概的了解,不能盲目的治疗,你自己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3)、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要求依法行医,照章办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转变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必须切实重视患者的权利,转变医疗作风。医疗人员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应充分让病人与家属了解病人目前的病情,即将采行的检查或治疗之原因和可能之结果,让病人与家属感觉受到尊重与参与感。对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以尽到事前告知之义务;对于病情治疗的愈后状况之措辞应较为谨慎,不要向病人保证能治愈或根治,也不要让病人有错误之期待,对于一个可理解的病人,虽然可能确信病人会有好的结果,也不要轻易给予承诺;解释病情时,应统一口径后,方可向病人家属解释,医疗人员应该站在病人的立场思考,以病人与家属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并确认他们已经正确了解所要传达的讯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点防范以上多发环节,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诊疗操作,医护人员要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

(3).健全病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纠纷的复杂性。病案作为医疗档案,是医生对病情分析和处理的真实记录,当发生纠纷时,它又是出具医疗鉴定和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依据。病历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是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文件的记录存在缺陷,必使医院处于举证不力的境地。因此,各医务人员要严格规范书写病历,特别是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各种医疗文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详细记录、及时完成,特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抢救、会诊、手术、麻醉、上级医师查房、交接班等记录。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4).医护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由于全社会法制观念的逐步确立,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当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个别医务人员没有根据法律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发生医疗事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医院和医务人员对目前所处的法律环境认识不清,缺乏法律意识,从而不能很好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疗改进措施篇2

摘要在当前新医改政策全面推行的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已逐步向资源低耗、服务优质转变,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医疗改革角度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各企业单位的体质改革也随着改变,尤其是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就我国大部分非营利性医院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机遇,尤其是在当前新医改政策下,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健全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医院普遍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这就导致医院的资源无法有效利用,比如医院的固定资产大都存在固定资产规集管理不够规范,不计提折旧,没有准确和有效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这就为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部门带来了诸多麻烦,比如很多医院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相应的支出标准,而简单地将医院中各科室的各项支出纳入各科室的医疗成本中,这就造成了医院财务部门财务信息欠缺,个别医院甚至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如此相应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便成了断梗浮萍,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新医改政策的要求下,这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众所周知,医院是由多种科室组成,理论上讲,科学而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应开设三账一卡,即总账、一级明细账、二级明细账,一卡应设置在使用科室,一级明细会计负责管理二级明细会计,二级明细会计负责管理使用科室,使用科室负责管理科室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应准确计提折旧,所提折旧应全额计算到科室成本中,但是我国各医院仍普遍存在“大锅饭”现象。以科室奖金的分配为例,虽然很多医院在奖金分配上大都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奖金发放,但是各科室承载业务的不同导致这种发放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一旦形成统一的标准,势必会导致奖金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

二、新医改政策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意义

新医改政策提倡以人为本,以对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核心,而医院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所以要达到“以人为本”的要求,势必要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工作。而随着医疗设备及医用器械和药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而和合理的计算,才能得到真实的医疗服务成本。所以,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是达到新医改政策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鉴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意义,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已不言而喻。即应摒弃传统粗放型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集约型管理体系,将与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息息相关的财务管理有效结合,逐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如此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时俱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新医改角度下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鉴于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各医院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从3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

(一)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

在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上,各医院应以院领导带头,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教育,提高各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的成本核算观念。同时制定具体而明确的奖惩条例,建议可将科室的考核评比和年终奖金挂钩,如此不但能提高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工作的重视,而且也有助于此项工作在各科室有序、高效的进行。

(二)明确各科室成本核算费用分配标准,准确计提、分配固定资产折旧

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为确保各环节质量的提升,必须对科室的各种费用分配制定明确而详细的标准,对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应制定详细分配计划,针对维持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行固定资产维修所产生的,如更换Ct球管等高值耗材,应准确定位,不再计入固定资产,从而能更为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部门还应根据医院科室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的制定出各科室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指标。

(三)健全医院资源审判程序

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水平,保证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此,医院可由财务部门主导制定相应各种费用的标准和相关费用申请和购置程序,进而确保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应成立相关的部门或者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及医院高层成立监督和检验小组,制定专人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抽检,比如资产利用方向和途径、资源匹配是否合理等,进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从而达到保护医院固定资产的目的。

总结:在新医改政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我国全民医保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作为关乎民生的医院而言,必须注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资产核算管理体系,如此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的经营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柴湘蓉.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的途径探究.经营管理者.2012(1).

医疗改进措施篇3

关键词:痛苦指数医疗服务费用控制措施

接受医疗服务毕竟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过程,形成的往往是一种痛苦感知,尽管医疗服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不同就诊人员对诊疗方案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当诊疗方案低于患者期望的标准时,患者便产生一种痛苦的感知。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同时对诊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到医疗费用的变化。

一、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析

1、医疗服务利用痛苦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有五种:一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三是指疼痛苦楚;四是指使疼痛苦楚;五是沉痛、深刻。在医疗服务利用中,既有因期望未得到满足的精神痛苦,也有因诊疗方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伤害的身体痛苦,因而可以将卫生服务利用痛苦定义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诊疗方案的措施未达到预期标准而使患者产生的某种心理不适,或者损伤性诊疗措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器官损伤超过期待水平造成的疼痛苦楚。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诊疗方案措施使患者在精神上或肉体上产生的负面感知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痛苦现象。

2、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

由于痛苦属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感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诊疗方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痛苦感知。造成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文化感知、生理损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相关。以上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疗效越好的药品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价格也就越高,高端诊疗技术对生理损害的程度较小,但相对医疗费用支出也越大,同样对中医与西医的诊疗措施、药品的感知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如果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关系综合成一个指标,反映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的痛苦感知,就是卫生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痛苦指数的构建,首先是要明确影响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感知的要素,如经济承受力、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的认同、预后生存质量损失、就诊过程满意度和心理期待要求等等。然后根据要素的影响作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感知方向,如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经济承受力越低,其痛苦程度越大;诊疗方案和文化习俗的认同越高,痛苦程度越低。最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指标量化方法确定影响要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综合获得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

3、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意义

任何一位患者总期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尽力避免在诊疗过程中不期望事件的产生,这种就诊心理会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就诊评价。从表象上看,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如果患者不得不接受痛苦指数较高的诊疗方案,那么患者预后的满意度就会偏低,进而会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影响患者对就诊方案的选择或者是诊疗方案的修改,对诊疗方案的选择或修改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重新选择诊疗机构,要么对诊疗方案的措施进行调整,其最终走向是医疗服务成本的多元化走向;三是导致延伸性的医疗服务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对诊疗项目和药品处方过于基本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会增加自费项目比例,或者医患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协议,对诊疗项目和药品进行分解、替换;四是因经济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还会导致未就诊率和自我治疗比例增加,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

因而,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可以分析患者未就诊率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问题、医疗成本变化问题、患者就诊机构选择倾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患者的痛苦指数,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问题。另外,与痛苦指数对应的是幸福指数,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利用以后的某种满足感,这对于研究改善和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痛苦指数可能会影响到医疗纠纷、医疗成本和就诊机构选择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改善患者痛苦指数,最终的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推动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

医疗改进措施篇4

 

我院根据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通知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现将我院医疗安全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存在的问题:

1、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2)医疗文书书写不够规范。处方书写不够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够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3)护理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分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佳,患者时有反映。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护士不能够主动报告一些护理不良事件。

(4)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

(5)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药品养护差等情况仍存在。对相关药品调剂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改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态度不好,未能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言语生冷,态度差,存在和病人吵架情况,患者时有反应。

(6)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对病人的提问,回答的不够娴熟,不能洞察病人就诊及家属陪诊的心态。个别医生对疾病康复过程中,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事项以及饮食起居和日常锻炼的知识掌握的不丰富。

(7)各科室针对自己的科室工作需娴熟掌握的核心制度仍有欠缺。

2、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较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3、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医务工作者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需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部分医务人员精神面貌差,工作期间不穿工作服、不佩戴工作证、脱岗、聊天、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够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

4、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桌面物品乱堆、乱放等现象存在,影响医疗卫生单位形象。

5、消防安全隐患:

   (1)、院内重要科室均配有灭火器,但职工对其使用方法不能够做到熟练掌握。

(2)、院内存在使用大功率热水器致使用电设备增加,耗电功率加大,导致供电线路负荷过重,部分科室下班时间出现不关电脑的现象,医院用电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安全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上级相关

安全教育文件,并吸取近期发生”医疗安全事故”的教训,制定了相关安全工作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2、加强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晨会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全员树立安全意识,增强了各科室及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4、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章建制,狠抓落实,杜绝医疗事故发生。(1)建立医疗卫生工作整改制度的长效机制。建立定期组织人员对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监察制度,每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各科室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登记在医疗卫生督察表,即时提出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进行整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情况检查。(2)建立健全相关医疗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局要求,建立健全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有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3)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督导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及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和各人,形成医疗安全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指标。在本院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会议制度,深入讨论、

分析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与个人考核相挂钩。

5、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医疗工作的提高是与全员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实力不开的,所以加强医务工作者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是前提,为此,我院将加强职工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今年计划选送4名医务人员到上级不同级别医院进行半年以上的脱产进修学习。通过培训,掌握临床常见技能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合理、简便、满意的医疗服务。为防止学习流于形式,结合医院绩效奖惩制度将学习效果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真正体现公平竞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绩效考核制度。6、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1)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医务工作者道德规范,利用每周星期一政治学习和每天晨会时间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修养。(2)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不穿工作服、不佩带工作证、脱岗、聊天、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采取强力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工作人员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去。(3)在服务态度整治中,要针医疗服务当中存在的冷、碰、硬、顶等问题,抓“典型”、搞评议、重处理,狠刹不良风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风正气。(4)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从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各个细微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将礼仪培训成绩作为职工竞聘上岗的先决条

件,严格考试考核,在医务人员当中扎实开展“微笑”服务,“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教育,把其作为医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习和受教育面要达100%以上。努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5)加强医院管理,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敷衍了事、抓工作浅尝辄止、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和工作得过且过、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使群众对医院的工作作风满意度明显提高。(6)重点改变部分科室负责人思想观念陈旧、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不思进取、组织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解决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无目标、无上进心,干工作“丢三拉四”,敷衍了事,背后搬弄是非,不利于同志之间团结,败坏良好的医院工作氛围。(7)加强管理提高各人素质修养,进一步强化人与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发挥团队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弘扬敢闯敢干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带院风、促医风、树新风,形成良好的医院医疗氛围。

7、加强医院卫生环境整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变医院卫生环境,各科室和人划分卫生区域,采取日清扫、周大扫、月评比并通报等检查形式,对卫生死角等存在的情况,利用业余时间搞好医院、科室卫生死角的清理,

使医院的环境面貌有很大的改变。8、进行消防应急演练,对在岗每位职工都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院内线路改造,改各科室电热水为专人负责烧水,提高用电安全,增加工作效益。用电安全,各科室排查用电设备的性能,并要求休息、下班期间拔掉电源插头,关灯、仪器设备供电设施。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建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9、继续严格要求科室人员对核心制度的认识,做到娴熟理解、精通,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

10、严格实行安全责任首问制。建立领导安全巡视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医院职工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报告,严格实行安全责任首问制,医院领导将在第一时间处置并内向上级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下一步工作安排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是对医院安全管理的一次促进和提高,是遏制事故、减少伤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后我院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医疗安全。

1、加大监管力度。医院的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不容掉以轻心,要加大对各科室监管的力度,强化日常检查和跟踪督促,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切实的监控手段,掌握重大安全隐患的动态变化,认真做好医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2、保持长效管理机制。督促各有关科室及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监察。有效地防范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由于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院医疗安全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和勇于正视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我们将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搞好医疗安全工作。

通过此次医疗卫生专项整改活动的实施,我院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完善医疗卫生各方面工作,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卫生,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发生,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力争通过卫生局验收,树立医疗行业新风气。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制订此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

3、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人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执行。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畅通隐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按照《事故隐患奖惩制度》标准兑现奖励。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隐患整改的基本原则是:“六定、五不准”。六定:定安全隐患项目、会员限时特惠最后一天,文档免下载券特权立即送定隐患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定隐患整改时间、定隐患整改质量要求、定整改验收部门。五不准:凡个人能整改的不准推到班组;凡本班能整改的不准推到下班;凡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到车间(或分厂);凡车间(分厂)能整改的不准推到公司;凡立即能整改的不准延迟时间。

2、各级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3、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基层有条件整改的项目,要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实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产整改。

5、建立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制度。安全员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由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并督促责任单位按时整改到位后,由安全员负责组织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

6、对车间能整改的安全隐患,车间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报安全员审查同意后整改。

7、凡本部门无力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的,应报安全科,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整改措施。

8、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拖期、延期。

9、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验收人对安全隐患的整除结果承担验收责任。

10、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有关部门要写出书面报告,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列入下步整改计划。

11、物资供应部门应对安全隐患整改所需的物资、器材的及时供应和产品质量负责,严禁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或“三无产品”。

12、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书面资料,要认真填写,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13、对未按期、按要求整改隐患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给于经济处罚,由此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按指令要求和时限整改到位,由公司安全科组织协调整改到位后,书面申请下达整改指令的部门组织验收。

三、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    1、设立“两本台帐”即排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治理台帐,明确专人负责填写、上报和存档备案工作。

2、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人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主管负责人接报告后应根据隐患等级作出立即整改决定或报告请示主要负责人。

4、一般隐患整改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在隐患治理台帐上记录并销号,重大隐患整改完毕后,申请主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验收销号。

5、对上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予以公示告知,限期治理,治理工作结束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负责督办的单位提出书面复查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销号。

6、局面复查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隐患类别,隐患部位,整改措施,投入整改资金,整改到位情况以及整改责任人。

7、对排查出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消除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总报告,接受上级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四、隐患排查责任制度   1、隐患排查责任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状重要内容,单位内部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目标。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管理。

3、从业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4、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一般隐患当场整改到位,重大隐患立即上报主管负责人。

5、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巡查,对专(兼)职安全员上报或巡查时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及验收负责人,对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要及时上报主要负责人。

6、主要负责人负责定期组织专(兼)职安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隐患,落实整改资金,复查隐患整改情况,兑现奖惩,对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签字把关,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上级有关部门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对挂牌督办的隐患,负责分解落实整改责任,按要求和期限整改到位。

7、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本单位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隐患治理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和各项安全措施,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2、发现事故征兆,立即采取措施或及时报告而避免事故发生、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

3、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评价,实现对查处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

医疗改进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53-01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已开展了五年,在这五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为搞好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现优质高效的医院全面管理,我院成立了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对医院质量进行动态的实时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明确质量控制办职责、完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质量控制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及控制,实现医疗质量的良性循环上升,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伊始就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并在此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质量控制网络是医疗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证。我院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为:一级质控组织: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具体职责为:⑴制定全院质量控制方案制度;⑵调整医疗质量控制定期考核标准;⑶督促指导质控网络开展工作;⑷根据医疗缺陷讨论结果,评价,制订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⑸定期分析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二级质控组织: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主要职责:⑴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突出目标,完善考核办法;⑵充分发挥协调、反馈、控制、监督、推广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⑶组织对全院全面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强化内部质量体系自检与监督,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考核工作;⑷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评价,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跟踪落实。⑸负责质控网络系统的建设和运转。三级质控组织:为科室的质控网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高年资医生或(和)护士组成。主要职责:⑴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和考评制度,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⑵及时请示汇报科室医疗质量方面的重大问题;⑶参与医院组织系统性的督查、互查;⑷接受质量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2建立质控标准、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

标准化医疗工作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柱,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监测指标,因此质控办根据卫生法律、法规及三级医院管理医疗卫生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及各项要求制订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病历质量、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医技质量、院感质量等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只有建立了质量考核标准,才能对各医疗环节、各医疗过程进行量化考核,才能落实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质量控制目的。另外在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效及时对标准加以修改、补充,使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逐步健全和完善。目前我们根据“三优”及“医院管理年”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等。

3制订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应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依照计划检查、评价,才能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包括对医疗各个环节工作的全面检查,做到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详细的医疗质量控制检查计划,具体的实施措施,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每次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落实奖惩制度。我院基本上是每周组织一次医疗查房和二次质控查房,每季度对门诊病历及处方进行点评及评比一次;每季度对住院病历质量进行分析一次;每月一次医疗质量分析会,每季度一次全院大检查,每年组织1到2次医疗文书和护理文书评比。确立每次检查的侧重点:比如在检查中侧重对医疗文书、医疗质量、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临床输血工作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护理文书、护理质量、医患沟通等检查。

4落实标准、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注重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落实奖惩制度

对照质量控制标准,我们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医疗各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逐级负责,月月有检查、有分析、有评价、有改进措施及追踪反馈。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坚持每月召开1次质量分析讨论会,对现存的及潜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限期整改;加强对医疗护理缺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归因分析,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在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来,质控办会同相关科室,在主管院长带领下,每周进行质量控制查房和医疗查房,对临床各科的医疗质量予以全面分析,重点是对现正病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及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院对照《湖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评分表》及《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标准》,先后组织16次科室交叉检查,每季度1次全院模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反馈形式有:⑴当面反馈,及时交流,及时纠正;⑵全院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医疗查房情况汇总》、《质量控制简报》等形式予以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落实、实施奖惩。

5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医疗质量提高显著、医疗安全明显加强、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良性运行

医疗改进措施篇6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定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标准不明。依据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是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必要条件之一,相对于修改后刑诉法对刑事拘留、逮捕等条件的详细规定,目前对于强制医疗的条件,法律或司法解释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和标准,实际办案中如何判定更多需要案件承办人的主观判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同,可能形成同一种案件情形司法结果不一,造成法制不统一的情况。同时,这种主观判断还容易受到社会维稳压力等现实因素影响,使一些本不该进入强制医疗程序的案件进入强制医疗程序、或一些本应进入强制医疗程序案件没有进入强制医疗程序。

二是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场所划定不明。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但刑诉法并没有明确划分约束措施场所的范围。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也只规定,“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必要时,可以将其送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临时性保护性措施规定的不明确,易造成执行标准不一,执行太严格容易造成侵害被强制医疗人的权利的情况,约束措施不到位又容易导致继续危害的发生。

三是采取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模糊。修改后的刑诉法在认定精神病人是否需要接受强制医疗的过程中,对公安、检察、法院所履行的职责作了详细要求,公安机关提交强制医疗意见书,检察机关提出申请,最后由法院作出是否强制医疗的决定。但在司法和医疗对接环节的执行主体界定却很模糊,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个部门进行对接,容易产生移交脱节的情况。如在办理对付某某强制医疗案中,资溪县法院决定对付某某实行强制医疗,将该案交公安机关执行。但公安机关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依据,认为既然是法院做出的判决决定,就应当由法院交付医疗机构强制执行医疗。两家机关间的分歧造成付某某在已经被法院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后的较长时间内,没有及时交付医疗机构进行强制医疗。针对该情况,资溪县检察院向县法院、县公安局及时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对强制医疗决定及时予以落实,同时该院积极与法院、公安协调决定由公安机关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

四是强制医疗费用承担者不明朗。由于修改后的刑诉法对于强制医疗的费用保障没有作出规定,也没有相关配套规定对强制医疗的费用由谁承担进行明确,容易造成在强制医疗在执行过程中,被强制医疗人家庭与司法机关间、各司法机关间、司法机关与政府间相互扯皮的情况。同时因法律上没有明确强制医疗费用的承担者,容易导致医院不愿意主动接纳被强制医疗人。并且如果强制医疗费用由被强制医疗人家庭承担,由于大部分被强制医疗人家庭因精神病长年治疗,多半经济拮据,可能将无力负担强制医疗的费用。另外,目前具备强制医疗资质的医院比较少,选择的标准也不明朗。这些原因容易导致强制医疗措施难以真正实行,不利于修改后刑诉法的贯彻执行。如该院办理的该案中,付某某家庭贫困,如若由其家庭承担强制医疗费用,强制医疗势必难以执行到位。同时因强制医疗费用承担者不明,也进一步造成该县法院、县公安机关不愿做与医疗机构的对接者。后该案强制医疗费用经检察机关建议后,由公检法三家共同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承担了该笔费用支出,保障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较好的维护了司法权威。

二、对策建议

一是牢固树立程序意识质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在司法执法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牢固树立“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执法理念,既保持对严重暴力事件的打击力度,又要坚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当宽则宽、该严则严。特别是在当前刑诉法对办理强制医疗程序案件方面规定的粗线条的情况下,办案人员更应树牢质量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确保公平公正。

二是要细化证据收集工作。在办案中,一方面应实际接触被强制医疗人,多听取被强制医疗人医师的意见建议,同时另一方面应更多收集鉴定人、周围邻居、家属等关于被强制医疗人平时精神状况及行为表现的证言证词,通过详细的调查取证来判定其是否具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确保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增强司法决定的证据基础,维护好司法权威及司法公信力。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法律监督,要在审查案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等职能,对不应当进入强制医疗程序而进入强制医疗程序、应当进入强制医疗程序不进入强制医疗的应当坚决纠正;要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引导取证力度,确保据以判定能否强制医疗的证据得到全面收集;要加强对强制医疗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刑诉法的有效贯彻执行。

医疗改进措施篇7

一、指导思想

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平台,将“三好一满意”活动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先争优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文明单位创立、平安医院建设和行风评议等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不时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

重点是二级医院;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结核病防治所和献血办公室可以参照本方案,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三、2011年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

(一)主要目标

1.服务好。

服务流程科学合理,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平安,服务信息公开透明。医疗机构要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置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质量好。

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执业。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平安各项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加强药品、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医德好。

遵纪守法,要爱岗敬业。廉洁行医,坚决抵制商业贿赂等行业不正之风;尊重病人权利,关爱病人,因病施治,严谨求实。加强医德医风和纪律法制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完善和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开展医德考评,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行业纪律。

4.群众满意。

人民群众感受不时改善,卫生行业形象继续提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工作内容

优化服务流程,1改善服务态度。不时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2号)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时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空虚门诊力量,2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各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延长门诊时间。二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乡镇卫生院活动。

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待遇,3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必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地位。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4适时推进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依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08号)要求。经评估考核,适时推进我市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病人就诊费用。

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情况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5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疗机构为社会搭建向病人奉献爱心的平台,将志愿服务引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置方法,6引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平安制度。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立“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规范诊疗行为,2加强质量管理。继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平安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平安核对工作,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要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平安评价体系,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规范和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继续改进医疗质量。

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保证医疗质量平安和病人权益。依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要求,4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禁违规擅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大力弘扬高尚医德,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惩办力度,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2完善医德医风制度。制定本单位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严肃行业纪律。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净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

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4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征求他意见和建议,1要认真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和出院病人回访活动。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积极组织、主动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2继续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作为推进卫生纠风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以评促纠、注重整改。继续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作用,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社会满意。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卫生行风状况。

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方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3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四、活动方法和安排

2011年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3个阶段,依照阶段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三个阶段要有机结合,边学边查边改边建,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时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学习宣传阶段(5月20日~5月24日)卫生局组织召开“三好一满意”活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查找问题阶段(5月25日~6月15日)卫生局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各医疗机构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摸清行风建设现状。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和建议,找准群众对医疗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满意意的主要问题。

(三)整改提高阶段(6月16日~12月25日)医疗机构根据查找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扎扎实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要集中精力一项一项地进行重点整改,务求取得实效。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要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具备整改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解决;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解决;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发明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整改过程中,要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对现行的规章制度依照新要求进行修订完善,不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

卫生局将对“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12月份。总结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推广“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确保效果。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

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李涛同志担任,卫生局成立“三好一满意”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俊龙副局长兼任,负责活动组织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要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层层落实责任制,把“三好一满意”活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抓点带面。

要及时将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引导到干好本职工作上来,各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引导到干事守业、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优化服务上来。

(三)纠建并举。

实事求是地深入查找群众不方便、不放心、满意意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各单位要坚持纠建并举、重在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整改提高。不时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变化。

(四)加强宣传。

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医疗改进措施篇8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谢桥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谢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外,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个人晋升、年终考核等挂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谢桥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和恶性事件。

医疗改进措施篇9

   【关键词】行政化司法化书面纠正意见检察监督救济程序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增设了“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旨在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治疗、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利、规范强制医疗程序实施,这既是与《刑法》第18条第1款“强制医疗”相配套的程序设计,也意味着强制医疗程序司法化改造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人民检察院行使审前的提请权和对强制医疗决定及执行的监督权,而人民法院在审判环节可以自行启动强制医疗程序并垄断强制医疗的决定权。鉴于修改后刑诉法对其具体程序操作语焉不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诉规则》)对之作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在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新增了一些问题,关于强制医疗的程序属性、检察机关的诉讼参与和监督权的行使等仍有待澄清。本文力图在系统梳理相关规定、参酌外国法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针对以上问题略陈管见,以期促进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司法化:强制医疗程序的法制进路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对于实施了危害行为的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予以强制医疗,以消除其人身危险性、防止再犯,达到防卫社会的目的,⑴这是一种保安处分的应对措施。所谓保安处分是指针对特定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作出的社会防卫措施,系刑法所认可的除刑罚以外的法律效果。⑵保安处分与刑罚合称刑事制裁体系的双轨制。由于刑法上责任原则的约束,对于无责任能力的违法者,不能适用刑罚措施,此时就需要以保安处分来补充,对其处以医疗的、教育的或社会护理的处理,通过治疗、帮助、保安及戒除性干预来消弥行为人所显示出的未来危险性,由此可以防止刑罚负担过重的预防功能。⑶

   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使用“保安处分”一词,但虽无其名却有其实。⑷有关保安处分具体措施的规定散见于刑法典及大量行政法规之中。一般来说,保安处分包括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瘾病(毒瘾、酒瘾)的强制戒除、保护性约束措施、吊销驾驶执照、职业禁止。⑸强制医疗只是其中之一。实践中,与《刑法》第18条第1款所述的“由政府强制医疗”一致,强制医疗从决定到执行均采行政化的处理方式。2012年《精神卫生法》出台以前,中央层级的相关行政法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近二十年来,仅有一些省市以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形式颁布了相关条例,⑹规定当精神疾病患者或疑似精神病患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或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公安机关可将其强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由精神科医师强制诊断后,对于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其直接实施强制住院治疗。⑺“就强制医疗的适用来看,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强制医疗的决定由公安机关作出,而在决定作出的过程中,也没有任何的听证程序”。⑻

   强制医疗局限于行政强制的内部运行,制度层级低、司法化严重不足、缺乏程序救济和外部监督制约、各地执法标准不统一,由此导致了大量问题,主要有:一是精神病院供给不足,反向约束了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鉴定的启动,致使启动难、判定难,不得已将精神病行为人当成正常罪犯处理。或者在精神病院无法收治时,将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抛给无力管束的家属,任由其在社会游荡或被长期禁锢家中。⑼二是精神病鉴定高度主观化。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没有明确的体化特征,鉴定时亦不依据仪器或化验,主要根据病人的自我陈述,凭专业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难以精确化。⑽此外,有资质的精神疾病鉴定医师也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在无明确的科学证据佐证下,极易出现为人情而彼此维持对方判断的情况。三是违反《立法法》关于剥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立法保护。依《立法法》第8条,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须通过法律规定。这一权限专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地方人大、政府均无权置喙。但现实中,行之有效的却是地方条例。这些行政性的地方条例并不恪守刑法上的责任原则,而是着眼于保护公众利益,仅仅考察所采取的强制医疗措施是否合乎比例原则、是否妥当就作出决定,失之草率,很容易被滥用。如各地曝出的以强制医疗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被精神病”)事件,可谓触目惊心。⑾并且,强制医疗经常没有明确的解除程序、没有期限限制,⑿犹如无期徒刑,其特殊的治疗措施还可能会使无病之人变成精神病人。⒀因此,强制医疗措施的适用迫切需要严格的程序规范。

   及至2012年,关于强制医疗国家法制层面上的空缺才得以弥补,一为3月12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一为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前者对应《刑法》第18条第1款,针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精神病人”,可称之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医疗”。后者则整合了此前由地方条例确立的强制医疗制度,将立法层级提升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称之为剥离了刑事强制医疗的“行政性强制医疗”。由此,置身于民政部门救助性收治(《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1款)之外的强制医疗体系便从一元模式发展为二元模式。此前,无论精神病患者实施了何种诱因行为均由公安机关决定强制医疗,而刑诉法修改以后,则依诱因行为之不同属性,分别由不同机关决定:若诱因行为系“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由公安机关“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若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经鉴定或确诊,公安机关可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排除来自监护人或患者的阻扰,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精神卫生法》第35条第2款)。若诱因行为仅因行为人患有精神病不负刑事责任,但符合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及侵犯公民人身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可由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刑事诉讼法》第285条)。这种二元体制有其合理性,刑诉法自然不能规定行政强制的程序,所以诱因行为便成为了二元体制划分的界限。刑事诉讼中的强制医疗的前置条件是“以自然的故意所实施的外部犯罪构成行为”,⒁即按“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责任”的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学说,须符合构成要件之外部条件,具有违法性。若诱因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的违法行为,则不能适用刑诉法关于强制医疗的规定,而是应依行政性法规由行政机关管辖。⒂

   二、强制医疗程序的属性分析

   依据修改后刑诉法的规定,强制医疗程序横跨侦查、起诉、审判环节,检察院、法院都可作为启动主体。从实践来说,以检察机关启动为主。检察机关参与强制医疗程序有两种情形,一是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案件,二是对于审查起诉过程中自行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案件,经审查后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不过,虽然《刑事诉讼法》第28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决定实行监督,但并没有从程序参与的角度作出澄清,到底检察参与只是启动法院的审理程序,还是可以仿照普通程序要出庭发表意见?强制医疗审查程序的构造是一个线性、封闭式的审查决定程序,还是一个控辩对抗的诉讼程序?这些问题从修改后刑诉法中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所以,强制医疗程序看似相对规范和明晰,其实在实施层面上还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为深入探讨这些实践问题,先从两个前置性的理论问题说起。

医疗改进措施篇10

关键词:医学装备;质量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一、评审表达方式

1、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2、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3、细则条款的性质结果

二、医学装备管理评审应对措施

1、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建立

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管理、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

1)组织领导。由医院科主任以上级别的分管院领导组成,负责全院资金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

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由医院设备科各成员组成,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全过程。

3)使用部门。由各医学装备临床使用科室组成。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设备科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

2、医学装备相关制度及流程制定

1)制度

有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制度、医疗设备决策管理制度、设备器材购置制度、设备验收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报废更新制度、保障医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计量设备监测管理制度、计量仪器周期检定制度、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再培训考核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

2)流程

有大型设备招标工作流程、设备采购工作流程、设备到货验收流程、设备维修工作流程、设备报废报损流程、设备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流程。

3、医学装备的配置管理

1)配置原则及配置标准

要优先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置。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在考虑医院设备的装备时,有两个原则应共同遵守,一是经济的原则;二是实用的原则。对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有完善的可行性论证资料。

2)大型医疗设备年度使用评价分析

设备使用:使用科室要进行本月的使用情况统计,开机时间,检查人数,月收入的统计,报职能科室,作为年终对设备的效益分析评估。

功能开发:使用科室应积极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开发新的检查项目,扩大对病种的检查范围,增加对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综合检查能力,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全面的参考信息,更有利于病人的全面治疗。

社会效益:要考评该设备在本地区为患者起到的作用,能为患者解决的诊断价值。

成本效益。年终效益分析,设备的折旧费,年保修费,维护修理费,材料耗损费,工作人员工资奖金,请专家费这几大费用的总和,同年设备收入的总费用相比,确定设备的成本效益。

4、医学装备相关人员管理

1)人员的配置。建立医学装备管理组织技术队伍,队伍组成有大学医用设备相关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负责医学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维修等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2)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对每台医学装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新进设备必须经厂家工程师对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并填写培训记录表,待操作人员培训合格签字方可验收,新设备培训完成之后一个月内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合格证。

3)相关人员的考核。按季度对各科室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职责及设备操作流程、使用保养等考核,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安全保障与咨询服务,提出改进措施并查看持续改进与落实情况。

5、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1)质量保障合格的使用登记。有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的临床使用合格登记记录。

2)鼓励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报告的措施。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人员进行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相关临床、医技使用部门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均能知晓,并制定相应的不良事件报告的奖惩规定,鼓励装备使用人员及时上报相关不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应对方案。

3)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的追踪分析表。职能部门建立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和安全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反馈机制,根据风险程度,风险预警,暂停或终止高风险器械的使用。有对发现问题的分析评价、改进措施及落实情况的追踪记录。

4)特殊装备(如高压容器、放射装置等)的自查和监测资料。放射与放疗等装备的机房设计、建设、防护装修和设施符合安全、环保等有关要求。机房显著位置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与机房工作人员知晓防护有关要求和措施。有对特殊装备的定期自查和监测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记录。

5)计量设备监测记录。有记录设备的清单,清单内容包括计量设备的定检测记录、监测日期、有效日期、监测结果、设备的放置科室等。计量设备随时保持在待用状态,无因“计量错误”的原因所致的医疗安全事件。

6、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

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管。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有每个月一次的设备完好率和使用情况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记录。

2)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演练。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装备故障时有紧急替代流程。制度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方案,进行实地模拟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并有对演练过程的记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的记录。

7、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

1)有由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分工明确,并附有相关资质的原件或复印件。

2)对质量与安全小组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培训与教育并有相关资料。

3)有明确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根据指标规范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监管分析,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缺陷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查看落实情况,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相应的制度与规范。■

参考文献

【1】徐海琴,曹铁军.抓住医院等级评审机遇提升医学装备管理水平【J】.科学管理.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