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8:20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1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谢桥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谢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外,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个人晋升、年终考核等挂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谢桥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和恶性事件。

4.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2

健全医疗核心制度,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

安义县人民医院是该县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是全县医疗急救、公费医疗、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定点医院。近几年来,安义县人民医院在当地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先后获得“江西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群众满意医院”、“江西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南昌市群众满意医院”、“南昌市光明微笑工程优秀定点医院”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呈现出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

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安义县医院从健全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入手,并狠抓落实措施。该院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江西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历,并制订病历质量控制奖罚规定,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为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群众满意度,该院积极开展了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防范医疗纠纷”为主题的专项活动,并针对医院近几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了专题讲课,全面剖析了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医院的和谐发展迈进了一大步。据悉,近三年以来,该院基本上没有重大医疗事故。

科技兴院,人才强院

安义县人民医院坚持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及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为广大患者提供温馨、舒适、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该院为充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院领导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公开招聘医务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工作,为医院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同时,该院不断强化硬件建设,积极改善就医环境。近年来,为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共投入2000万元资金新建一栋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的医护大楼,如今大楼已经落成,将进一步改善全县广大患者的就医环境。

创先争优党员领头,做群众满意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3

 

我院根据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通知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现将我院医疗安全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存在的问题:

1、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2)医疗文书书写不够规范。处方书写不够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够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3)护理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分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佳,患者时有反映。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护士不能够主动报告一些护理不良事件。

(4)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

(5)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药品养护差等情况仍存在。对相关药品调剂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改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态度不好,未能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服务言语生冷,态度差,存在和病人吵架情况,患者时有反应。

(6)医患沟通存在缺陷,对病人的提问,回答的不够娴熟,不能洞察病人就诊及家属陪诊的心态。个别医生对疾病康复过程中,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事项以及饮食起居和日常锻炼的知识掌握的不丰富。

(7)各科室针对自己的科室工作需娴熟掌握的核心制度仍有欠缺。

2、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较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3、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医务工作者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需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部分医务人员精神面貌差,工作期间不穿工作服、不佩戴工作证、脱岗、聊天、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够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

4、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桌面物品乱堆、乱放等现象存在,影响医疗卫生单位形象。

5、消防安全隐患:

   (1)、院内重要科室均配有灭火器,但职工对其使用方法不能够做到熟练掌握。

(2)、院内存在使用大功率热水器致使用电设备增加,耗电功率加大,导致供电线路负荷过重,部分科室下班时间出现不关电脑的现象,医院用电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安全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上级相关

安全教育文件,并吸取近期发生”医疗安全事故”的教训,制定了相关安全工作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2、加强对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晨会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全员树立安全意识,增强了各科室及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4、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章建制,狠抓落实,杜绝医疗事故发生。(1)建立医疗卫生工作整改制度的长效机制。建立定期组织人员对医疗卫生工作管理监察制度,每周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各科室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登记在医疗卫生督察表,即时提出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进行整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情况检查。(2)建立健全相关医疗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卫生局要求,建立健全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有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3)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督导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及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和各人,形成医疗安全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指标。在本院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会议制度,深入讨论、

分析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存在的问题与个人考核相挂钩。

5、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医疗工作的提高是与全员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实力不开的,所以加强医务工作者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是前提,为此,我院将加强职工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今年计划选送4名医务人员到上级不同级别医院进行半年以上的脱产进修学习。通过培训,掌握临床常见技能的操作,为患者提供合理、简便、满意的医疗服务。为防止学习流于形式,结合医院绩效奖惩制度将学习效果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真正体现公平竞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绩效考核制度。6、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1)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医务工作者道德规范,利用每周星期一政治学习和每天晨会时间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修养。(2)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存在不穿工作服、不佩带工作证、脱岗、聊天、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采取强力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工作人员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去。(3)在服务态度整治中,要针医疗服务当中存在的冷、碰、硬、顶等问题,抓“典型”、搞评议、重处理,狠刹不良风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风正气。(4)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从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各个细微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将礼仪培训成绩作为职工竞聘上岗的先决条

件,严格考试考核,在医务人员当中扎实开展“微笑”服务,“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教育,把其作为医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习和受教育面要达100%以上。努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5)加强医院管理,解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敷衍了事、抓工作浅尝辄止、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和工作得过且过、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使群众对医院的工作作风满意度明显提高。(6)重点改变部分科室负责人思想观念陈旧、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不思进取、组织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解决部分医务人员工作无目标、无上进心,干工作“丢三拉四”,敷衍了事,背后搬弄是非,不利于同志之间团结,败坏良好的医院工作氛围。(7)加强管理提高各人素质修养,进一步强化人与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发挥团队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弘扬敢闯敢干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带院风、促医风、树新风,形成良好的医院医疗氛围。

7、加强医院卫生环境整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变医院卫生环境,各科室和人划分卫生区域,采取日清扫、周大扫、月评比并通报等检查形式,对卫生死角等存在的情况,利用业余时间搞好医院、科室卫生死角的清理,

使医院的环境面貌有很大的改变。8、进行消防应急演练,对在岗每位职工都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院内线路改造,改各科室电热水为专人负责烧水,提高用电安全,增加工作效益。用电安全,各科室排查用电设备的性能,并要求休息、下班期间拔掉电源插头,关灯、仪器设备供电设施。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建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9、继续严格要求科室人员对核心制度的认识,做到娴熟理解、精通,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

10、严格实行安全责任首问制。建立领导安全巡视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医院职工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和报告,严格实行安全责任首问制,医院领导将在第一时间处置并内向上级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下一步工作安排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是对医院安全管理的一次促进和提高,是遏制事故、减少伤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后我院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医疗安全。

1、加大监管力度。医院的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不容掉以轻心,要加大对各科室监管的力度,强化日常检查和跟踪督促,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切实的监控手段,掌握重大安全隐患的动态变化,认真做好医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2、保持长效管理机制。督促各有关科室及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监察。有效地防范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由于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院医疗安全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和勇于正视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我们将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专项整治,搞好医疗安全工作。

通过此次医疗卫生专项整改活动的实施,我院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认真完善医疗卫生各方面工作,全面促进和提升医疗服务卫生,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发生,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力争通过卫生局验收,树立医疗行业新风气。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为切实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制订此制度。

一、隐患排查制度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每日排查制度,逐环节、逐部位排查,掌握隐患的存在,分布情况,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

3、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人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执行。

5、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畅通隐患举报渠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对及时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举报,按照《事故隐患奖惩制度》标准兑现奖励。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只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本制度:

1、隐患整改的基本原则是:“六定、五不准”。六定:定安全隐患项目、会员限时特惠最后一天,文档免下载券特权立即送定隐患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责任人、定隐患整改时间、定隐患整改质量要求、定整改验收部门。五不准:凡个人能整改的不准推到班组;凡本班能整改的不准推到下班;凡班组能整改的不准推到车间(或分厂);凡车间(分厂)能整改的不准推到公司;凡立即能整改的不准延迟时间。

2、各级各部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3、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基层有条件整改的项目,要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实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产整改。

5、建立隐患整改督办验收制度。安全员要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由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并督促责任单位按时整改到位后,由安全员负责组织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

6、对车间能整改的安全隐患,车间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报安全员审查同意后整改。

7、凡本部门无力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的,应报安全科,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整改措施。

8、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拖期、延期。

9、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验收人对安全隐患的整除结果承担验收责任。

10、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有关部门要写出书面报告,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列入下步整改计划。

11、物资供应部门应对安全隐患整改所需的物资、器材的及时供应和产品质量负责,严禁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或“三无产品”。

12、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书面资料,要认真填写,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13、对未按期、按要求整改隐患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给于经济处罚,由此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按指令要求和时限整改到位,由公司安全科组织协调整改到位后,书面申请下达整改指令的部门组织验收。

三、隐患排查登记和消除报告制度    1、设立“两本台帐”即排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治理台帐,明确专人负责填写、上报和存档备案工作。

2、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人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主管负责人接报告后应根据隐患等级作出立即整改决定或报告请示主要负责人。

4、一般隐患整改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在隐患治理台帐上记录并销号,重大隐患整改完毕后,申请主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验收销号。

5、对上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予以公示告知,限期治理,治理工作结束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负责督办的单位提出书面复查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销号。

6、局面复查申请的主要内容包括,隐患类别,隐患部位,整改措施,投入整改资金,整改到位情况以及整改责任人。

7、对排查出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消除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总报告,接受上级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四、隐患排查责任制度   1、隐患排查责任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状重要内容,单位内部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目标。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管理。

3、从业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4、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一般隐患当场整改到位,重大隐患立即上报主管负责人。

5、主管负责人日常安全巡查,对专(兼)职安全员上报或巡查时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及验收负责人,对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要及时上报主要负责人。

6、主要负责人负责定期组织专(兼)职安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隐患,落实整改资金,复查隐患整改情况,兑现奖惩,对定期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签字把关,并负责组织人员对上级有关部门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对挂牌督办的隐患,负责分解落实整改责任,按要求和期限整改到位。

7、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本单位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隐患治理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和各项安全措施,在安全隐患排查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2、发现事故征兆,立即采取措施或及时报告而避免事故发生、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

3、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评价,实现对查处的隐患进行彻底整改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4

2011年,医院创新医疗质量管理,让临床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医疗质量全面改进,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专家组,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专家组成员,医疗质量专家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科长担任,医院拨付了专项基金,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选拔标准

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疗质量专家组成员,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一线业务技术骨干,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

(一)将医疗质量专家设为三个组,一组由业务院长牵头,一组由医务科科长牵头,一组由病案管理人员牵头,每个小组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不少于两人。

(二)医务科组织专家组讨论修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重新制定考核办法,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三)考核方式:三个小组每周轮流督查环节医疗质量,不定期组织专家对输血、医疗安全、死亡病历、手术病历等进行专项检查,科室之间交叉检查,终末病历质量专项点评等,医务科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由科主任和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督促并加以落实。

(四)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专家会议,总结和分析近期医疗质量,充分听取意见和要求,尤其是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三、运行效果

医院通过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和考核模式,让科室医疗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明显改进,全院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体会

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主要靠职能科室进行管理,去年将科主任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范围较窄,深度不够,科室之间交流较少,医务人员思想认识程度不深,医疗质量改进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医院的发展。今年医院创新管理模式,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全程参与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体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加强管理。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专家组,医务科制定详尽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对专家组的培训和管理,并拨付专项基金,从而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的实施。

(二)医院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代表医院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了质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在一线开展质控工作就不会流于形式,会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抓好医疗质量。

(三)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医院更能抓住医疗质量的实质性问题,对全院医疗质量有了更全面的掌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修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更好地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地落实。

(四)科室质控管理人员更多的在临床一线工作,通过全程参与医院质量管理,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会更加注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在科室能起到带头作用。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5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就医质量;影响

医院评审作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已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1]。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4月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1989~1998年第一周期医院等级评审结束之后开展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新一轮评审标准是在全面总结过去医院评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医院评审理念与有效做法,强调由过去的各专业技术评价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重点关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重点抓住患者安全的主线,更加关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注重患者的安全和主观感受。我院2011年底启动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历经近3年的创建、整改与自评,2015年通过江西省卫计委组织的医院评审现场评价工作,授牌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可以说,等级医院的评审创建过程对患者就医质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证患者就医安全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用了一个章节关注患者安全相关内容,围绕“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站在患者视角上评价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全过程[2]。医院在开展等级评审工作中,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提高患者就医质量的基本任务,从组织机构、建章立制、资源配置、培训考核、整改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1.1规范执行手卫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执行手卫生规范,是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患者就医质量根本保障。医院从院级、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三个层级开展工作。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②制定《手卫生实施规范》等制度规范,加强对全院人员的培训,定期考核监测,开展手卫生宣传月、手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全院执行手卫生规范。③设置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重点部门的水龙头全部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水池边配置必备的洗手设施,并张贴六步洗手法标准示意图;科学配置速干手消毒剂,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患者要求在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并挂上洗手标志。四是临床科室均设院感质控小组,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及抽查考核,提高手卫生知晓率、正确率及依从性。新一轮医院评审对手卫生规范带来的成效显著,见表1。

1.2落实“危急值”管理,确保患者安全临床医生及时知晓“危急值”,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取得最佳抢救机会挽救患者生命。创评前,医院危急值管理上有漏报、危急值流程粗放不智能等情况。通过创评中,医院修订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定危急值报告登记表与危急值接报登记表,科学调整评估危急值项目及范围,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报告流程。医务人员知晓率和及时处理率有了明显的改善,实行无缝管理,建立全院性联动机制,有效提高了危急值报告和处置效率,见表2。

1.3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效防范医疗风险评审初期,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各能部门分口管理,没有进行报告率、知晓率的汇总检查考核工作,对重大不安全事件的改进措施未进行效果评估。为规范这项工作的管理和落实,医院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实行主动报告激励及非惩罚机制。经过院科两级开展专题培训、简化上报程序、实施配套奖励、定期督导检查等工作,我院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明显提高,从2012年起步阶段的14例逐年提高,到2015年1~6月有301例。通过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全院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和积极性在增强,对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4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和压疮等事件发生医院建立患者安全质控指标,依托信息化管理对压疮、跌倒、坠床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防范跌倒、坠床等现象的发生。如走廊、卫生间设有防滑装置和警示标志,病床床头统一张贴标识卡,对特殊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提供语言提醒、搀扶等服务。成立压疮管理小组,组织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制订《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对压疮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这些工作都是从开始的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系统性监测分析,到评审期间开展自查整改,运用管理工具进行根因分析,直至创评工作结束,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和压疮等事件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得到持续改进。

2创新服务优化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检

2.1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院于2012年6月在全省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加强了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建立了急性创伤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为更多的患者开通生命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新一轮评审工作开展以来至2015年上半年,通过“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在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患者累计达1400余人次,切实体现了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的举措和成效。

2.2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医院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就医服务质量。①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医院通过现场、互联网络、手机、微信等多种预约渠道,预约平台内数据实时共享,让患者来院后直接可以到诊间就医,减少了排队挂号等候的时间。②运用信息系统,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开通就诊过程中各项医疗服务项目自助机结算模式,使用自助打印检验报告,采用门诊药物预配候取系统,设立便民门诊,启用门诊住院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等,缩短缴费排队时间,方便患者就医。③设置专门部门负责协助患者办理住院诊疗服务、特殊患者专人护送,通过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服务,让患者知晓出院后医疗护理的康复措施,真正体现“就医不难,健康有道”的服务理念。

3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督导检查持续改进

医院坚持质量强院,不断增强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了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在质量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全员化。

3.1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督导提高质量。医院健全了院科三级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人,科主任为科室第一负责人,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分析会,了解医疗环节中的隐患及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职能管理科室加大督查力度,每月确定主要质控指标,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进行改进。每季度编印《医院质量安全简报》,将医院各方面的质量指标进行汇总和分析,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2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加强培训确保落实。医院着手开展了规章制度的整理、修订、培训、落实工作。根据标准要求,完善了各项核心制度,制定了医疗技术准入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强化了高风险操作与手术安全管理。通过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科室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启用结构化电子病历,电子病历设有常用医学短语选择功能、病历数据同步功能、自动提醒功能,一方面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障了医疗质量安全。

3.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托院感信息化监测管理系统,统计医院感染基本监测指标值,为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和考核;开展院感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管理;严格落实主要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机制,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宣教及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及由此造成感染的发生,见表3。

3.4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新一轮医院评审,药剂科加强了内部质控检查和对临床的督导工作,药剂质控小组每月对全科质量监控,严格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认真整改落实。坚持做到“阳光采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专人专库专账管理,定期督查,确保药品质量、使用、储存等安全。设立学雷锋用药咨询岗,药剂师破除一味发药的传统服务模式,主动走出窗口,零距离指导患者规范、正确、安全用药。如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对执行抗菌药物处方实行点评制度,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和监测,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管理政策与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见图1。

图1

4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新一轮评审采取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这四种方式[3],引入了国际医院认证JCi评价方法,引入以患者安全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追踪方法[4],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实施方法纳入到标准的内涵中,。通过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反映医院整体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反映患者就医质量高低。实行数据科学管理,避免突击迎接评审,防止审后滑坡现象[5]。

最后,值得一提,通过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医院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认真落实了患者安全,不仅从整体上提高了患者就医质量,也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创建工作只是过程,目的是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萍,杨泉森,邬静艳.国内外医院评审经验对浙江省医院评审工作的启示[J].中国医院,2013,17(2):15-17.

[2]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Z].2011.

[3]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医院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Z].2012.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6

一、活动范围及主题

(一)活动范围:各级各类民营医院,重点是二级以上民营医院。

(二)活动主题:“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

二、活动原则

(一)坚持完善制度与规范行为并重。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的基础,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根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为依法执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二)坚持全面梳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全面梳理和排查民营医院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治理整顿民营医院、查处虚假宣传是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的重点内容。特别是社会办医活跃、社会关注度高的专科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

(三)坚持专项活动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民营医院要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三、活动内容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质控制度。按照《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要求,健全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和考核,强化日常督导,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并实施病案质量控制体系和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以科室环节质控为基础,以终末病历质控为重点,注重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保障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民营医院全面梳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包括目录管理、手术分级、医师授权、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动态评估等制度,审定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目录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并及时调整,目录必须覆盖已开展的所有技术和手术,开展目录之外的技术、手术必须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制度的要求,并对部级、省级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重新评估和备案,全面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和安全。

3.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关注用药安全,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的作用,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饮片为重点,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对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等行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诊疗措施安全、有效、经济。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养护、煎煮等重点环节管理,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关注院内安全,有针对心跳骤停、昏迷、跌倒等高风险意外事件的应急措施和救护机制,保障全院任何区域内均能及时提供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服务。

4.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各民营医院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修订完善机构内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重点加强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程序合法。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教育工作,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落实好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指南。

5.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民营医院要在就诊大厅张贴或悬挂医疗机构的依法登记的主要事项、诊疗料目、职能科室设置,在相应的位置公布服务信息,包括主要卫生技术人员依法执业注册基本情况、服务指南、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和服务承诺等以及行业作风建设情况,患者就医须知等。要在显著位置公示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信息,或摆设可以查询的相应设备,其中药品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主要的中药饮片产地等有关情况;医用材料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用材料的品名、规格、价格等有关情况;医疗服务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价格、价格管理形式、批准文号、实际执行价格等有关情况。

6.健全后勤管理制度。民营医院要有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保障服务能够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能够及时迅速、保质保量地组织好医院的水、电、气、物资供应、设备维修、房屋修建、院容卫生等工作。为保障节假日及夜间医疗机构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医疗事件,提高医疗工作的内涵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民营医院应建立健全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完善医疗机构总值班制度,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人员资质和人数,并保证常态运行。总值班人员需接受增训并考核合格。

(二)严格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

1.强化执业行为管理。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范,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执业行为。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使用规范的诊疗服务项目名称。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配备相关岗位人员,所有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执业资格,并按规定及时办理注册、变更登记、多点执业手续。不违规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定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整改,切实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加强民营医院药事管理,改善药学服务模式,推进民营医院抗菌药物科学管理,规范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重点加强民营医院品和的管理,保证品和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

2.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及医学伦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参考相应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合理进行检查、用药、诊疗。建立各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规范和流程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评估,并制定诊疗计划。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评估和综合诊疗。

3.规范医疗宣传行为。民营医院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中直接或间接的医疗广告,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医疗机构名称并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对在自建网站、公众号等自媒体上的宣传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规范宣传用语,避免误导患者。

4.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完善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和管理措施。

(三)加强日常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1.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职能科室要充分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对医疗质量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开展内部验证并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民营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对本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及管理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机制。落实《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规范投诉管理,设置统一的投诉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实行“首诉负责制”。投诉人向有关部门、科室投诉的,被投诉部门、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热情接待,对于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当尽量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无法当场协调处理的,接待的部门或科室应当主动引导投诉人到投诉管理部门投诉。

3.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四早”,落实预检分诊制和首诊负责制,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均应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敏感性、主动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对发热患者实行闭环管理。发热患者、住院患者和陪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发热患者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时一律予以留观。对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按规定及时上报。加强疫情相关医用耗材、药品、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保障满足正常医疗服务需要。

4.加强业务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提高员工规范执业的意识。建立院内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建设和培育单位文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诚信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长效机制,为医疗机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活动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2月)。县卫生健康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2年9月)。

1.第一阶段。主题为“依法执业、规范诊疗”,组织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本阶段民营医疗机构要在依法执业方面严格进行自查自纠,并对自查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为“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夯实基础。

2.第二阶段。主题为“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组织实施时间为2021年7-12月。本阶段重点任务在依法执业、规范诊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3.第三阶段。主题为“长效管理、树立典型”,组织实施时间为2022年1-9月。本阶段重点任务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民营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在“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服务质量、履行社会责任、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成效突出的民营医院给予表扬,树立模范和典型,带动和促进民营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总结交流阶段(2022年10-12月)。县卫生健康委对各地“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我县树立的民营医院管理典型向市卫生健康委推荐。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民营医院要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梳理自身工作,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各民营医院要全面梳理自身工作,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确保实现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要精准、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以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见底见效,确保“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7

“12年前,我在参与一次与德国总理及内阁大臣会面时指出,医疗行业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经济和就业的推动力。总理一开始并不相信,因为这意味着医疗行业是德国的最大产业。事后他委派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医疗行业内的雇员的确是最多的。它的规模是第二大产业器械制造业的两倍。”在2013年3月16日由德国汉堡市政府及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德尔格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德医院管理论坛”上,德国汉堡卫生经济大会主席HeinzLohmann教授率先指出。12年后的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医疗行业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产业。

由于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医疗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与迅猛变革之中。Lohmann教授预测,患者将成为医疗行业发展和转变的一大推手。他以市场上的有机食品作例,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出现并热销,甚至连宠物有机食品也开始摆上货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医疗行业强劲的创新性,包括诊断、成像等在内的创新技术与设备不断涌现;和人口结构变化,包括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都促使医疗行业发生变革。在变革中,医院面临的首要挑战,莫过于医疗质量。

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医疗设备公司在医院应对医疗质量挑战的过程中,是自然而然的合作伙伴。这也是德尔格大力协助此次会议的原因。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者,德尔格在会场周围设立了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展示区。产品覆盖了各治疗领域及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救治疗、围术期治疗、危重症治疗、围产期治疗过程中提品、整合系统和服务,旨在帮助医院实现关键临床流程的优化,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质量挑战严峻

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对医院而言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持续的挑战。医院如何抓准主题,应对挑战,首先要从对质量核心概念的理解开始。“基于我们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医疗质量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以及相应医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再次还包括效率、费用、满意度、技术评价等。”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指出。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王虹对医疗质量的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角度进行了阐述。狭义指的是医务工作人员遵循规章制度,执行诊疗规范,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规范,达到最好效果;广义则相当于医疗机构的人员素质、环境、设施、服务水准、医疗技术、医疗费用和管理水平,是综合体现。

正如赵明钢与王虹所言,医疗质量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外延在持续扩张,这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赵明钢将医疗质量面临的挑战总结为6项:首先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是有限的,这导致对于一些客观存在的疾病,目前尚未出现清晰的诊断或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医疗质量需要平衡需求和资源,“疾病诊断和治疗属于自然科学,但对提供诊疗的机构设施建设和人员布局的管理属于社会科学。如何有机平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对管理者的挑战。”赵明钢表示。

再次,是医疗机构水平和医务人员人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医疗水平差异。例如中国多层次和多学制医师培训体系造成的人才差异,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造成了很大挑战。

第四是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医疗人才培养的漫长周期存在不匹配。

第五是对新发疾病缺乏足够的研究,为医疗质量带来一定挑战。

最后是疾病谱改变,主要疾病从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疾病,尤其是老龄化的加重,为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生知识技能带来冲击。

事实上,中国医院面临的挑战并非特例。“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主要疾病转为慢性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获得更多选择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些因素不仅为医疗机构带来了控制成本的压力,也使医疗机构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医疗质量。”德尔格全球市场总裁SebastianKassner指出。

德国医院技术科学协会主席JurgenStettin教授列举了德国医院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沟通问题,例如患者的出入院、转科等;卫生因素;用药问题;患者检查和诊断问题;手术差错、诊断差错;医疗设备因素等。Stettin教授通过数据指出,沟通问题的风险最大,且医院规模越大,沟通问题带来的风险越大;而流程的相关风险则相反,医院规模越小,流程相关风险则越大。

构建安全医院

明确医院面临的医疗质量挑战和医院存在的质量风险,有助于医院在采取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安全时有的放矢。这些措施既有微观层面,也宏观层面;既针对医院内部,也针对包括政府、医院、患者等整医疗领域范围。

“事实上,大多数风险并非设备或产品等硬件造成的,而是使用流程不当造成的。”Stettin指出并例举了德国医院转移或消除质量风险的做法,非临床流程使用核查清单、电子医疗记录、出院管理及用药分配的信息化工具等新方法。

虽然有了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医务人员的工作非常忙碌,因此很难对他们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其次,风险措施实施可能比较复杂,有时候分不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第三,实施效果如何,还需要进行持续性的监控。”Stettin教授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

在王虹主持的讨论中,多位中国院长分享了自己医院确保质量的做法。“在数量与质量的博弈中,一定要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提高效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指出。王晨强调了质量和安全在医生考核和晋升中的权重,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质控方面进行探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则重点提到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他在比较了国际上的不良事件上报比例之后,设定了一最低限比例。如果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达到了这一比例,医院就不查,否则就要接受抽查。此外,需要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的重大医疗事件,必须以公开模式在全院进行讨论。“敬重生命的一最重要表达,就是当医院发生了医疗事故,当事科室、医院管理者、医院领导都必须知道。”温浩感慨。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8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5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511-01

消毒供应室是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集中场所,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整个医疗医疗安全的根基,以及对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好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对供应室各工作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是预防防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2013年我院通过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无1例因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不严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建筑布局及区域划分合理

供应室的建设方位应相对独立,与临床科室距离较近。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建筑面积与工作量相适应,并适当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再次污染,要符合从污-洁-灭菌-储存的基本程序,不得逆行;应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污染、清洁、无菌3条路线无交叉。污物回收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区、无菌物品发放区和生活区等功能区划分清晰,相邻区域必须设立实际屏障,各设一门于过渡间两侧,内有洗手、更衣、换鞋设施。各岗人员要相对固定,其他功能区工作需要兼顾时,不同功能区工作前应洗手、更衣、换鞋,尽量减少跨区次数。

2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组织供应室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在上岗之前的培训工作,对刚入职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建立培训考核制度,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同时加强相关业务学习,鼓励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文化层次。消毒供应中心每月1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专业技术操作考核,每季度1次进行理论考试,使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使发生院内感染以及纠纷的几率明显降低。

3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小组成员为高年资工作责任心强护师1名。质量控制小组每月按照相关质量检测标准给予检查,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采取相应处理与整改措施。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3.1回收处理措施

临床科室要初步处理使用器械,拒收被血渍等污染的医疗器械。初步处理即立即用清水充分冲洗使用后器械,用多酶液浸泡5~10min带有血渍、体液和脓渍的污染严重的器械,器械被传染病人用过的首先用浓度为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再按上述步骤做初步处理。

3.2清洁处理措施

清洁是灭菌成功的关键,其重点是清洗,清洗又分为机械清洗及人工手动清洗,对精密医疗器械要采取人工手动清洗,医疗器械当中的管腔器械第一次清洗后,应采取高压水枪进行清洗,特殊污染的医疗器械首先要采取消毒,之后在实施清洗。为保证清洗质量我们均采用手工清洗+机械清洗。清洗以后的医疗器械必须要保证透亮、没有铁锈以及血迹,剪刀和手术钳的轴节小能出现破损,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3包装处理措施

要保证无菌物品能够保持在无菌状态,对其进行严格包装非常重要。包装之前要对医疗器械的清洁程度、功能等进行检查,并且根据医疗器械的大小,灭菌方法,来选择相对应的包装材料,包装时按照各种治疗、手术包所需器械、器具及物品,实行一人配制,一人核对,核查无误方可包装并签名。各种待灭菌包的体积不宜超30cm×30cm×60cm;器械包重量≤7kg,敷料包重量≤6kg,包内放置3m指示片,包外贴化学指示标签。包装以后的各个类别的包装袋要在4h内灭菌。

3.4灭菌处理措施

灭菌质量的好坏对临床医疗治疗和安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每日首锅采取BD试验[2],试验合格后方可实施灭菌工作,尽可能把同一类型的医疗物品在同一个灭菌锅进行灭菌。不同类型的医疗物品在同一个灭菌锅进行灭菌的时候,纺织类医疗物品放最上层,金属医疗器械放最下层,承载重量≤整个灭菌锅容积的十分之九,同时≥5%。监测包放到最下层的排气口部位,根据待灭菌物品的不同选择相应灭菌程序,灭菌完毕后观察监测包中的3m指标片颜色变化是否符合标准,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3.5存放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存放架应距地而高度20cm~25cm,离墙6cm~10cm,距天花板60cm。物品放置应固定为主,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无菌物品下送车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4结果

经过对消毒供应室质量加强管理以后,医疗质量显著提升,所有临床操作都符合相关流程,使每一项工作程序全部符合上述检测以及试验标准,通过对无菌物品抽样检查和采取实验室细菌培养,其合格率百分之百,其中无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双手以及空气细菌实验培养以后,其合格率为99%。

5讨论

消毒供应室不但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整个医疗医疗安全的根基,以及对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好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措施,有助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安全,促进医院稳定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9

【关键词】医院;安全用电;问题;对策

医疗电气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医疗电器,安全用电问题是不得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按照正常操作来使用医疗电器或者操作失误就会损坏电器,同时还可能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受伤[1]。所以,医院要重视安全用电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安全用电。

1.医院安全用电问题

1.1电器设备短路、断路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零件损坏、短路、断路的问题,容易引起火灾造成伤亡事故;医疗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如果旁边存放有易燃物质也会容易引发火灾。

1.2医疗电器设备的质量、安装、线路维护

有些医院为控制成本或者从中获取利益,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的时候,不注重电器设备质量的好坏,购进价格便宜、无质量保证、不符合用电标准的医疗电器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种医疗设备和供电线路的安装不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安装的要求,在防尘、防潮等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供电线管等配套设施不全。供用电设备及线路的维护不到位,检修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巡检,还有就是维护人员安全用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不到要求。

1.3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医护人员是医疗电器设备的使用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医疗电器设备的接触时间很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使得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无法进行测量,而且还会威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

2.医院安全用电的对策

2.1加强特殊场合用电的可靠性

数字减影成像室、手术室、化验室、iCU、医疗功能性用房等场所的设备配电有着特殊要求,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用电的可靠性[2]。

2.1.1数字减影成像设备配电

数字减影设备对电源电压的要求很高,这类电源的内阻较小,设备运行的时候瞬时电流很大,一般要使用专门的变压器供电,其电路导线截面要符合设备内阻和降压的要求,使用空气断路器作为设备的保护工具。

2.1.2手术室、化验室等场所设备的配电

手术室内配电要设置单独的配电箱,其容量要不小于8KVa,同患者接触的电源部分要采用单相供电;手术室内同位素断层扫描机、磁共振机、心血管造影机、大型介入机等设备的主机电源要采用双路电源末端切换。

2.1.3配电系统安装绝缘装置

医院配电系统一定要安装绝缘监视装置,减小系统线路的长度,提高线路的绝缘等级,配电线路要采用钢管敷设,降低外部影响,变压器二次出线要使用双级保护开关。

2.2控制好医疗设备的质量,规范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与维护

2.2.1控制好设备质量

医院在设备采购的时候要加强对设备质量的控制,认真检查采购的医疗设备是否达到国家电气安全标准,有质量合格证书。

2.2.2规范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

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一定要按照国家电气工程安装的要求来进行安装,同时要注意设备及线路的防尘、防潮问题,做好防护措施。供电线管等配套设施安装要齐全,在病房及医疗单元中要安装等电位接地系统,为避免设备绝缘损坏等问题使得设备带电导致触电事故,开关箱、配电箱、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都要进行可靠接地;插座要按规定接地,火线、零线、地线一定不要接错,各个线路的安装不要靠近水管的地方,以免线路漏电,水管成为带电体,导致触电事故;要安装漏电保护器,这样当设备电流超过限定的额定值的时候就会自动断电,当有人触电时,电源自动被切断,保护其生命安全。

2.2.3加强电气设备及线路的维护

电气设备及线路的维护工作十分的重要,检修人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用电安全。建立安全检测制度,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电器设备及线路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有问题的电气设备及线路一定要禁止使用,待更换新的或者维修好后再使用,并做好相关的检测记录。建立用电档案,配置专门的人员对用电设计施工记录、电工巡检记录、绝缘测试记录、临时用电记录等方面进行管理。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符合工作要求,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丰富安全用电知识,提高电气设备及线路检修技能,持证上岗。

2.3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电意识

医院的电气医疗设备是医护人员要经常接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安全操作,谨慎使用,一但不按要求操作或者操作失误不但会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还会对医护人员自身和患者有着生命威胁,所以,要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电意识[3]。

2.3.1树立宣传安全用电意识

医院要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让医护人员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清楚的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3.2加强用电人员安全用电的培训

医院可以定期的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用电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让他们掌握好安全用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在用电过程中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使用电器设备,确保安全用电。医院安全用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在安全用电过程中医院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安全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用电人员安全用电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消除安全用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在用电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很小心的使用电器,但是仍然存在着安全用电问题,所以,安全用电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医疗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要重视安全用电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用电管理,确保用电安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长松.医院安全用电探讨[J].科技资讯,2008,26:230-231.

医疗质量安全措施篇10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一)活动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

(二)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

三、活动原则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迎接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导检查。

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

*县卫生局基妇股主任科员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县红十字会专干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万里行”活动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宣教工作,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协调媒体做好本单位“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清理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监测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6)县人民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统一配制药物,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

3.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三)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五)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六)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七)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开展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6月—7月)。

完成“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县卫生局下发活动方案,对2009年“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开展“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1.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县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州卫生局。

3.督导抽查。州卫生局对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5-6月)。

认真总结开展“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领导。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2009年“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重在质量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三)明确活动目标,发动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