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如何提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8:53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1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

“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先学后教?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旧的观念与教学方式很难改变,必然对新教学方式实施产生制约。马克・吐温说过:“当你手中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铁锤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你看来都变成了铁钉。”学生是有思想、有思维能力的人,不是铁钉,不能以过去单一灌输的方式作为工具,让学生被动、痛苦地学习。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快乐自主地学习。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先学后教”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持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以人生幸福追求人性化教育。

二、让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自。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而现在认识到,只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愿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而且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们和我们都会越走越轻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先学后教”,就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少讲精讲。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20%,即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多说一些“我也不懂,不知道”,装装无知和愚笨,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人在路上行走,如没有路灯,就不明方向;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的确,我们教师要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善用提问,以提问带动高效率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五、“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机械的机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也得到了解放,真正解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学,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活跃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特长得到发展。教师也要跳出传统思维,更新教学观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真正在“学”字上下足工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乐学、愿学,教学才能真正有实效。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0.引言

教育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教材一直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持有哪种价值取向,我们要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管大家不断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但语文学科的地位并不高。我们只能抓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1.有效课堂

我们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有效课堂,其一:真实的课堂,也就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需要演练和作假。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其二:平时的课堂,也就是常态课,主要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更为关心,其更具有可行性。其三:丰实的课堂,有问题产生和提出的课。它的意义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有它不可复制的过程。最后一方面:扎实的课堂,也就是有意义的课。有意义学生才愿意去学去参与。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使命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这才有意义。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1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不同

教师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对其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的确是需要一个过程。以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新课改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倒是很乐意交流沟通,但多数讨论的内容都与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教学形式久而久之便把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给扼杀了。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课堂有效性就更说不上了[1]。

2.2学生对语文科目的懒散态度

学生由小学时期到高中天天都与语文相接触,对语文已经产生可有可无的心态了,因此在语文课堂当中多数学生想听课就听课,或者做其他的科目练习,有的学生甚至无视老师的存在自顾自的玩手机和其他的同学说话,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付老师欺骗自己。许多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也只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从不去积极的思考,以往学过的知识更做不到主动归纳和总结,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3薄弱的基本功及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部分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树立了的明确目标,但因为自身语文基本功底差,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却不见提高成绩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长久以来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一上语文课就怕,看到语文试题也跟着头疼,对语文的学习存在不知所措的忧虑心态。如何改变以上这些状态,让学生重新对语文抱有热爱,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是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教师应当完成的使命。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相关措施

3.1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精选教材资料进行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规律的探寻。因为适合学生的内容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树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2]。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3.2重视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首先,问题要具有典型性。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在一堂课中往往只对某方面的内容能集中精力。其次,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例如:在对《祝福》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想到的是如何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提出的问题就是“文章最终揭示了什么?”但这样的问题往往太单薄,学生也不知如何回答。倘若教师把问题转换为“祥林嫂是穷死的吗?”、“她怎么死的呢?”、“到底是谁害死了她?”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一步步按照问题发展来回答,自然而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不会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枯燥无味[3]。

3.3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丰富起来,学生也将得到多元化的发展。研究实践得知,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自身创造性的解放。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著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3.结束语

总之,教是帮助学生学,学生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时刻关注教与学的真实状态和复杂关系,即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从而做到“七天抓五天,一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教育实践).2013,(2):138.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3

关键词:高中蒙语文;蒙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09-01

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蒙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经记不全了,更有甚者还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是教师教得太马虎,还是学生无心向学呢?应该都不是。绝大多数老师是敬岗爱业的,他们不缺起码的职业道德;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他们清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无须遮掩的事实是,教师教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学生学蒙语文耗时最多,学得辛苦,然而收获不大。这些都是教学效率低的体现。效率观念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而不断被明确并作为一个时代口号提出来的,我们就正处于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蒙语文教学也应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一、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不断学习,加深知识积淀,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素质准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的问题凸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现象在目前课堂上还是较普遍的,教师的教学缺少必要的引导、点拨和诱发等技巧,学生成为接收的容器。

课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乐趣、活力的教学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回报。教师须通过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道、授业、解惑”者上升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创造者。而当观念转变之后,老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是否深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有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难免造成心理的相对封闭性。这又势必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过大,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很难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从心理到学识作好提高效率的准备,需要教师主动“走出去”。在完成观念、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加强与同事间的学习、交流;从现实当中积攒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讲课的素材;参加继续教育,自我增值。

二、研究教学材料,明确教学层次,将提高效率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蒙语文教学的层次关系如果不明显,势必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例如某种文体的文章,高一是这么教的,高二是这么教的,到了高三还是这么教,甚至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教与学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没有先后差异、难易差异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以致许多学生直到高三还存在蒙语文基础不牢固,缺乏起码文体意识的毛病。现行的高中蒙语文教材的编写做到了求同学异。就教者而言,是有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的。在不悖于教学大纲与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作好整体教学规划。就不同年级而言,可就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由易而难地、由低而高地落实到不同年级中进行具体化训练。如作文训练:高一则主要进行复杂记叙文训练,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高二则主要进行论说文训练,提高其议论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高三则主要进行审题等综合训练。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层次清晰,那么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明确,学习思路也就清晰,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提高教学效率不是教师唱的一场独角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有兴趣,学习蒙语文就无“愁苦”可言。而兴趣并不会无故产生,心理实验证明,成就感对兴趣有诱发作用。学生在蒙语文上很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就打击了他们学蒙语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蒙语文也就淡漠了。反过来,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则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那么,效率自然相应提高。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4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英语写作,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夯实基础、训练技巧、加强积累、加强应试四个方面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练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质疑,作文教学方面也深受影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现总结出以下观点:

一、夯实基础,培养习惯。

由于写作较难,有的学生对此项训练报舍弃态度,情愿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也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外语学习与理想和目标教育联系起来教育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外语是时代的要求,从而产生持久的动力,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逐步养成习惯,推动语言运用能力的持续提高。

努力创造课内外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情景,让他们模仿、回答、复述。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如topicsentence,shortsummaryofeachparagraph,besttitle,inferandimply,paraphrase,shortpassage,freetalk等题目,以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形成。

二、训练技巧,提高档次。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立意,确定写作中心,找出能够扩展的材料。避免写那些与中心内容无关的细节。其次,围绕中心,列出写作提纲。掌握了简单表达方式转化为高级表达方式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在写作时一定能用上,只有增强使用高级表达方式的意识,养成使用高级表达方式的习惯,才能确保在写作时自然贴切地使用。

提纲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点,同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与句型。在审好题的基础上将已确定的要点逐步写成句子。在写句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要点句子的内涵,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表达要点的思想,但要使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句式或句型结构。写单句时,句子宜短不宜长,宜精不宜繁。写出来的句子千万不要是那种“清英语”式的句子,要尽可能运用那些比较地道的、符合英国人讲话习惯的句子。总之,写出来的句子要紧扣要点,准确表达意思,要具有英语味道。

三、蓄势待发,下笔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方法。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产生大量的输出的。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我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高中英语泛读教程”,以部级刊物“高中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计算阅读量,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使用能力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更加熟悉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

四、寻找规律,加强应试。

1.避繁就简。以简单句为主,尽量少用长句或复合句,更不能“一对一”式地机械翻译;要清楚句子的主干和附加成分,理解句子的先后关系。一般说来,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错误就越多。比如,文章开头,如果机械对译,不仅不符合英语句子的写作习惯,而且词不达意。一旦明白了主干和附加成分以及句子先后关系,句子表达就迎刃而解了。“ifwewanttolearnenglishwell;weshouldoftenuseenglish”.or“inordertolearnenglishwell,weshouldoftenuseenglish”.

2.避生就熟。“生”指生词,“孰”指常见词。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避免使用拿不准或想当然的词汇;要学会迂回,不能“硬”碰“硬”。否则,一方面可能写错单词,一方面还可能词不达意。比如,上述例文“……坚持不懈地使用英语……”,要是我们不知道“坚持不懈”怎么译,而又非要死钻字眼,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表达意思,何苦呢?换个角度考虑“ifweoftenuseenglish”也能说得通!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真正提高书面表达水平,应该依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平时大量的写作训练,只要充分重视,认真训练,就一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党素艳.“基于高中英语作文错误类型分析的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0,(9)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鄙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快乐课堂

学生都喜欢在有笑声的课堂中学习,因为这样的课堂能振奋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一堂课在快乐中度过呢?首先,教师应笑进课堂。微笑如甘露,能给学生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天,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学生们感觉到温暖。如果教师板着脸走进教室,甚至把一脸的阴云和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不安,不知课堂上要发生什么,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效果十分不利。所以,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大朋友”。同时,微笑也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老师的一抹微笑,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心心相通的。这样,他们必然会振奋精神,喜迎上课。其次,建立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长期的打磨。韩愈曾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询问。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厌烦,学生对教师无感情,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快乐教学。

二、做好做精每一课、每一节的课堂导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效的提问技巧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闻乐答。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语文课堂效率提高之目标指日可臻。

1、注意态度与层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亲切、和悦、有耐心,要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提出问题后,学生一下子没有想到或回答不准确时,教师不应急于在全班说出自己的理解或指责学生,而应耐心等待与鼓舞。同时,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的提问。问题设计应有难易层次,应循序渐进,这样的提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意难度与差异。学生的水平有差异,在课堂学习上,教师的提问应该要顾及整体。如果我们在提问的时候,问题都很难,学生很少能思考出来,那么就会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题都很容易,又会让学生觉得思考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因此要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对一些水平略逊的学生,可以让他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问题的设置可以相对拔高。这样就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注意启发与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些关节卡在那里。这时,老师的适当引导就很重要,不要简单地让学生放弃,或者转去提问别的学生,这样子容易让学生受挫。相反,教师应该不断的启发,适当用举例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如果学生能成功答出问题,老师要及时肯定,那他必将受到无穷的鼓舞。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气氛就会热烈,学习的情绪必然高涨。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烈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有味!

四、训练应试能力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早读课;有效途径;效率

早读课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感的有效途径,更是课堂必不可缺的延续与补充,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为使高中语文早读课焕发出无限生机,教师一定要明确早读任务,丰富学生早读课内容,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变单一性的早读课为多样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早读课意义的认识。

一、F今高中语文早读课的状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早读课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在现今的语文早读课中,每当早晨步入校园,很难听到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通常来说,当教师走进教室,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在默读课文,甚至有的学生则利用早读时间做一些小动作、讲小话,来抄袭他人的作业。而有的教师呢,则是背着双手,盯着学生,在过道里踱步走着,压根就无所事事。一堂早读课下来,学生觉得读不读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而教师也没有什么收获。对我校多名学生就语文早读课的态度,学校语文组专门做过调查,喜欢者16%,不太喜欢者57%,极不喜欢者7%,无所谓者20%。这些数据表明,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班的问题和一个个学校的问题了,而是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由于在思想上大多数语文老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早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少花心思在早读课上,在他们眼中,早读课就相当于自习课,而自己只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和班级纪律就行。不少教师都是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压迫下去走走过场。正是没有明确的早读课任务,所以学生压根就不知道早读课自己应该做什么。自然就造成学生漫无目的的去读,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效率是非常低效的。诸多课文段落都是需要背通读熟的,学生对此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该怎样读,怎样背,何时完成。多数时候学生都是由于受老师的压力才会去象征性地读一读,当老师一走则又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一般的早读课都是自由朗读,对于这种单一的学习形式,大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而且学生,读书内容仅仅是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觉得阅读内容枯燥无味,从心理上产生厌烦心理。受这种因厌烦心态的影响,学生压根就没有早读的激情,往往只是走个过场,希望早读赶紧结束。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早读课,提高效率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早读课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早读课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阐述,要改变他们对早读课的这种态度,重新看待早读。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体力最好的时候就是早晨,更是一天学习的开始。早晨的时候,人的大脑皮层由于受到外部强烈的刺激,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热情和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郁,写练结合,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之,如果气愤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会有所压抑,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下降。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而朗读则是其先决条件,语文一定要注重开设早读课,重视语文朗读教学,进而实施素质教育。

(二)为学生明确早读任务,丰富早读内容

朗读与背诵是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一堂早读课如果没有具体任务,就会让学生觉得毫无压力,失去其实际效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每天的早读课都应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激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信心去独立完成这些任务。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开展自己的早读课,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收获。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丰富早读课的内容,不单局限于教材内容抢,应该获取课外知识,进行朗读。比如,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短文、成语、名人名言等,学生经常进行朗读背诵,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变单一性的早读课为多样性的形式

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单一性的早读课形式,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枯燥无味。因此,采用多样性的形式来丰富早读课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方法开展课外朗读或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气氛,减轻学生的疲乏感,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7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文学素养

农村高中语文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即语文教学被彻底边缘化!不仅仅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嗤之以鼻,认为学与不学都一个样,甚至连有的科任老师也抱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语文的学习并不怎么重要,而且觉得所谓的语文学习就是看几本小说,读几本杂志,平时上课听一下讲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其作用与功能被彻底抹杀,其重视的程度已被彻底忽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惜的问题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尴尬的境遇,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全面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呢?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固然有其特殊性,但要改变现有的状况,还得从源头上去寻找功夫。俗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个人认为这一源头就是“语文课堂的和谐度”。

设想一下:老师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神态潇洒倜傥、激情四射;学生积极投入、时而颔首、时而辩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此这样的和谐语文课堂怎么会对学生没有什么教益呢,怎么会让学生产生那种认识不够的偏激思想呢?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的和谐度至关重要。

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和谐度呢?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应该要从学生的语文涵养做起。农村中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尤其是对于当今的一些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知之甚少,语文文化知识的积淀素养自然也就不够深厚。农村孩子也往往没有走出过大山,见识面比较狭窄,知识储备不丰富。这一些不利的因素其实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我一直坚持给学生读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刚开始主要是因为我自己酷爱文学,我在为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自己也与学生一起共享一种身心的愉悦。到后来,我明显地感到了文学对学生心灵的感染作用,远远超过各种说教。”所以与其跟他们强调说学习语文怎么怎么重要,还不如让他们自觉感受熏陶语文,被语文文学所折服来得更重要。

都说“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必须先储备一桶水。”语文老师要广泛阅读,广泛涉猎,要给学生一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学富五车之感,来弥补农村学生知识面的不足。例如,在讲莫言的《红高粱》时,可以讲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可以说说莫言对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的一个独到解读;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谈一谈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在讲《先秦诸子选读》时,更能随意信手引用《东周列国志》的典故,让学生感觉到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而自己只是其中沧海一粟。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深深地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由语文无可学,无所学变成学无止境;由被动、被逼地去学,变成主动、积极的去学,学生也就“被和谐”了。

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思想观念改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构建农村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有朗诵声、有辩论声、有讨论声、有笑声、有掌声、声声不息于耳,让课堂充满和谐之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不自觉地就把知识给掌握了。

课堂上农村中学学生的表现特点是比较纯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那么点辞不达意,有那么一点口无遮掩。但你千万不要把他们的这一种“说”当成了漫无边际的油嘴滑舌,甚至是一种对老师的故意抬杠,其实他们的说恰恰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个性,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更何况语文教学是开放、兼容并包的呢?所以老师要积极引导,化不和谐为和谐,让语文课堂多些生动,多一些生机。

那么老师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自从进入高三年复习以后,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沉闷,此时老师们往往忽略了朗诵在课堂中的作用,也认为语文已没东西可以朗读了。其实不然,一段优美的散文,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甚至一句有哲理性的话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还有学生写的作文也都可以一起来诵读鉴赏一下。这样课堂自然而然就有声有色起来了,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锻炼了语感,更为重要的是语文课堂气氛也就热烈起来了,不会显得那么单调和沉闷了。

除了朗诵之外,语文课堂的辩论之声也是不可或缺的。有辩论才会有思想智慧的火花;有辩论才能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去看问题。譬如吧:我们每一堂课都会设计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然后各组之间再展开辩论,形成一种百家齐放,万家争鸣的局面。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本身就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如果每个学生都敢说,乐说,乐于去辩驳,这种“和而不同”的气氛不就形成了吗!

我在讲庄子的《逍遥游》时,就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对庄子提出的追求绝对自由境界有什么样的看法?”有的人说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有人说庄子是在逃避现实、消极避世、自绝于世;也有人说庄子是要人不成为物的仆役、牺牲品。总之,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大大超出了我们想像的空间。然后他们据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也许,语文科目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一点: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皆可。所以说辩论之声看似有些吵闹,其实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热忱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看似学生们为了某些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其实整个课堂还是处在可掌控的和谐之中的!

此外,我认为欢笑是一堂和谐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古语说:“放声大笑,是世间最好的良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科学家研究不断证明:大笑可以起到缓解压力、降血压,使大脑分泌内啡肽(镇定、安神)的作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肯定比一个沉闷压抑的课堂来得更高效。所以我们老师要多去寻找一些笑点。

农村校的学生生性腼腆、害羞,又有一丝怯弱,似乎天性就缺少城里孩子爽朗的笑声。因此,这就需要语文去制造一些笑点,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情绪。安奈特-布鲁肖说:“请严肃对待你的职责,常带微笑,并且成为学校中最乐观的人吧!”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请让我们用欢笑去感染,去熏陶,去鼓励他们,做学生乐观开朗的引路人。

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我就很好地利用了一点,恰到好处地把欢声笑语带入课堂,营造整堂课轻松活跃的气氛。我要求学生精心备选一个成语,然后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话题,简短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引起学生心中的强烈共鸣。

记得有一次学生是讲的“狂放不羁的90后”,她引用了张美玲《精神的拾荒者》中精辟的阐释:“我们90后是披着羊皮的野兽,我们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道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这样的妙语自然而然会引起学生的粲然一笑。接下来也就会在快乐之中度过愉快的一节课,学习效率与效果自然就不用说了。

我想通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和谐课堂有许多的路可以走,以上只是恭疏短引、轻鸢剪影、蜻蜓点水,难以一一穷究其中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相互借鉴,去努力追寻一条切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道路,让同学们在“和谐之声”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提高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较阅读,开启学生的想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抓住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有些文章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对比想象,即把两件或多件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放在不同时间、地点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变化与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浓厚的美。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都是作者发自肺腑,诉诸真情的,都是美的。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情境来感知形象,从形象中感知美。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打开知识闸门,产生回忆、想象的马达;是让学生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进行思维发散、迸发智慧火花的引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充满信心,要尊重学生的主见,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和同志,让心灵贴近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正确贯彻和实施,有利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学生对课堂产生的感情,首先在于教师对教育有着执著的追求,并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教师由对教学的美好认识而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并在学生身上倾注自己的感情,学生才会因此释放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从而使课堂和谐发展。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工作有意义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从必然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心情愉快,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阅读与交流,读中感悟和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进行阅读品味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掌握相关知识。仍以《神奇的极光》为例,这篇课文设计了三个小标题,三个标题的内容各自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从整体上看,课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极光一瞥’,再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明确,本文的说明核心是“极光是什么”,这样的安排顺序正好是人们一步步认识极光的过程,这样安排有利于人们步步解开极光之谜。教师还可以提出“文章为什么以‘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头,这样安排有何好处”等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释疑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对于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通过阅读中的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是极有必要的,所谓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沙姆雷特,确实如此,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既是集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各展其能,同时也是一个极佳的让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来更深地理解文章内容。

总之,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通向作者的交流过程,如果读者没有对文本进行阅读,就谈不上对文本中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解。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感悟作品、分析作品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宁红青.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0-S1.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能力有效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45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对写作教学引起重视。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的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对写作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学生在灵活应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活动,因此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写作,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写作活动的最大动力就是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经验,然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在写作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的写作语言要更美,而且文章要有深刻的内涵,因此学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影响了学生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呢?

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学生的写作活动慢慢的就能够跟上高中阶段写作的要求,学生自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学生对写作不仅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而且对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话题,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写自己喜欢的话题的过程中,如鱼得水,不仅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思考生活

进入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写作内容不再是简单的记叙一件小事,也不再是简单的说明一件事情,而是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融入生活的元素,反映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一种更加深刻的内涵。想要做到这些,学生单凭个人的想象是远远不够的,这要求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我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思考生活的目的。

途径一,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进行思考。学生作为社会人,周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积极的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并积极的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途径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高中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事情形成自己的看法,为有效的展开写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生活,才能形成个人的观点与见解,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写出更加有深刻内涵的文章,进而切实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注重日常的积累

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有效的写作水平。

1.积累基础知识。每一个句子都是由词汇构成的,因此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并掌握其表达方式,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升写作语言的巧妙性。

2.积累优美的句子与段落。学生不管是在教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学生可以摘录下来,在语文早读时间进行品读与背诵,进而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借鉴这些优美的语言。当然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可能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学生不要气馁,只要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鼓励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是抒发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就目前高中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很多学生都放弃了写日记,实际上就本身看来,高中学生写日记,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写日记的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宣泄途径,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进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写日记并不要求长篇大论,只要学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而正是这些短暂的写作过程,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更好的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五、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篇10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证。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概括力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它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一、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的作业较多,加上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可能的。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

二、质疑解疑

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从教师的讲课中去培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讲课过程中质疑解疑,对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方法进行点拨诱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学生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解疑,就是师生共同讨论,即教师提出恰当的“参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有关句段,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找出答案。学生答不完整或答不了的,教师再作启发或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质疑解疑,学生就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学会理解、鉴赏语言。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再次,运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理解文意

学会积累、运用语言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层面;理解文意、增加情感体验、达到审美享受是更高层面。而这一层面的领受是一个需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当今语文学习比较强调的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即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传达的主要内涵中,联系自身经验,看看是否对自己学习与生活有所启发,使之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并逐渐培养起正确健康的人生观。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既使得“三个维度”的学习统一融合了起来,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条理清晰、逐层深入的领受,真正达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标。

四、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属于动脑的,一定要学生老老实实的思考;该动口的,一定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清清楚楚地说;应动手的,一定要学生仔仔细细地做。课堂的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不能抄袭,错误的要改正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另外练习要有重点,注意练习后的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