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十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十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9:0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新医改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卫生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实行新医改以来,深圳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深圳医改无论在广度、深度上,还是制度的成型、完善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已逐步完善和成熟,形成“院办院管”的独特发展道路,并实行标准化建设,按每万名居民不少于6名医护人员,每个社康中心配置2名全科医生。但深圳市各行政区间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距,深圳市龙岗区是深圳市行政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处于怎样配置水平,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人力资源变化,旨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1.深圳市龙岗区2012-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

1.1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2012-2014年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保持基本稳定,期间仅增加4家;全科执业医师逐年增加,其他执业医师(全科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助理医师)基本稳定;防保人员逐年减少;医技、护理和工勤人员较为稳定。结果详见表1。

1.2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情况

2012-2014年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以初级为主,高级职称人数增加不明显。结果详见表2。

1.3龙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情况

2012-2014年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并呈逐年减少;本科学历次之,呈逐年增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偏低,无明显变化。结果详见表3。

1.4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情况

2012-2014年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流动以自动离职居多,但呈逐年减少;要求调回医院本部人员次之,同样呈逐年减少。结果详见表4。

2.龙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2.1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全科执业医师配置逐年增加,提前达到2015年深圳市每个社康中心配置2名全科执业医生的要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卫人员明显不足,较少社康中心配置公卫人员,并且公卫人员呈现逐年流失情况,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手段补充足够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不足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偏低,各社康中心更愿意把人力资源投入到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创收工作上,同时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合理,社康中心内部同比待遇明显偏低,故人员呈现严重流失状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整个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各级主管部门应为保证网底的有效运作提供支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每个社康中心专门定岗拨款配置公卫人员,没有配置的社康中心则取消该项拨款。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不合理

按wHo为中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比例构成标准(高级:中级:初级)1:3:1,本地区社康中心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初级以下比重明显过大。同时高级职称人员主要是社康中心主任,日常主要承担管理工作,从事一线时间更少,可见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居民就医需求,事实上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康中心的卫生资源配置明显落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辖区居民舍近求远,更愿意到综合性医院就医不足为怪。社区卫生服务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有重要意义,改善目前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置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在职称评定上需要对全科医学进行倾斜,按现行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课题和论文的要求,全科医生晋升较困难,建议相应降低课题和论文的标准,提高全科服务能力考核的标准,明确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其次在福利待遇上对社区卫生人才进行倾斜,完善绩效考核及收入分配办法,确实提高真正干事的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待遇,激励高层次人才愿意留在基层社康中心工作;同时建立医院本部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服务的强制性制度,达到技术支援,对全科医疗进行有效补充,发挥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确实提高社康中心的诊疗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

2.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偏低

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构成以大专为主,本科学历次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奇缺。学历构成与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具有相似之处。主要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吸引力,在继续教育、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明显受限。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现阶段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重要任务是加强存量人力资源的培训,加强现有人才在职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进修学习和提升学历教育,必需盘活现有存量人力资源,才能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卫生需求。

2.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自动离职率较高,但整体上已呈逐年减少的向好趋势。自动离职人数偏多,可能原因同以上职称构成不合理原因相似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较多的雇员编制,但雇员编制无任何无吸引力,建议把雇员编制转成职员编制才能较好地留住人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2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调整、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和提高我区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生成长直至终老的连续性健康服务。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

3、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严格医疗机构、床位、设备审批。政府所属的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逐步通过机构和功能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新增城市社区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工作目标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到2010年,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优化重组,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形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居民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1、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街道办事处为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每个居委会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居委会不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1万人且服务区域较大的居委会可增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原则和目标,到2008年底全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0处,到2010年,实现全区预定目标任务,逐步建立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诊所、医务所(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区、功能齐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居民可以在15分钟内从住所步行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由政府支持解决。城市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农村村镇合并、征地拆迁户集中居住小区,由规划部门预留公益性用地。已建成城区需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但无法列入相应小区建设规划解决业务用房的,应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

3、配套设备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设备、药品,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和区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平方米、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居民医药费用支出负担减轻,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科室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2、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并认真实施。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免疫疫苗接种、7岁以下儿童管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规范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内容。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3、惠民卫生服务。加大对城乡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健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救助网络。本着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定点惠民医疗机构,对享受医疗救助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政策。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惠民医疗进行扶持和捐赠。

4、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5、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时间不少于12小时,并有方便居民的通讯联络方式,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6、常规开展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具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咨询指导,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常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

7、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职责。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疫情报告、医学观察和病例排查、转运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8、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实现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三)实行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开展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培训和会诊等业务。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到2009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负责人、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的需求,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执业护士,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医生需配备1名以上护士。承担社区8种疫苗接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名/万人配备专职预防接种人员。自2008年起,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取得《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

(四)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

1、将社区中医药服务建设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专(兼)职中医执业医师。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运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4种中医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区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各部门按照职责,认真实施好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部门、单位职责各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房屋设施,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区卫生局:负责牵头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并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实施卫生资源配置的调控。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投资。

区民政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建立并实施对社区内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医疗优惠政策,并予以资金补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强化收支监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机构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岗位培训等费用按规定应由财政负担的项目,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建立全科医疗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制度。区编办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做好区内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工作。

*规划分局、区建设局: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将城市社区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对基础用药的指导和监查。

(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到2010年,要将符合条件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制定鼓励居民到社区首诊和转诊的具体规定。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全科医生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3-064-4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城乡基层卫生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也是衡量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社区卫生服务之关键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设置,本研究根据大连市中山和沙河口两个行政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力资源调研情况作出分析讨论,并提出改善方法和对策。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大连市中山区和沙河口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连卫生局官方网、清华同方网、百链网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尤其了解辽宁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结构的构成情况及相关用人政策等。

2.问卷调查:拟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表”,针对两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中山区和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概况

调查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在岗人数367人,其中医生184人,护士127人,中医师28人,预防保健医师15人,其他辅助科室人员36人,专职管理人员19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医护比例为1:0.69,其中全科医生72人。具体情况见表1:

(二)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情况

1.学历结构

临床西医师、中医师、预防保健医师、护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分别是125人、26人、8人、58人,各自占到其学历结构的89.1%、92.6%、66.7%、45.3%。拥有中专学历的护士59人,占护士总数的46.4%。具体情况见表2:

2.职称结构

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状况见表3。临床西医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是1:1.33:1.02,高级职称中主任医师人数较少,占5.67%,主治医师和医师约占70.21%。

3.年龄结构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总人数的71.8%;全科医生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全科医生总人数的43.5%;中医师以40~50岁为主,占中医师总人数的64.3%;护士以30~40岁为主,占护士总人数的42.6%。具体情况见表4:

(三)医护人员在职、外聘情况

表5为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各类职称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退休外聘的医生占多数,约占比例73.05%;护士中聘任的少,绝大多数为在职工作人员。

(四)医护人员培训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人才类型

参加过医师培训的社区医生总体上数量少,仅有两个社区培训人数超过医生总人数50%;护士培训人数就更少;广大市民最迫切需要的医生类型是全科医生,护士也在急需之列。具体情况见表6。

三、讨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中山、沙河口两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编制配备不合理

1.医护人员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要求,几乎所有机构均有不同的缺欠。通过调查显示,各社区现在最需要的医生类型是全科医师,国家编制要求每万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生,而调查的大连市中山区总人口数为226854人,具有全科医生证书资格者仅为34人,即在中山区每万人只能配备1.5个全科医生;沙河口区有人口271339人,全科医生35人,也达不到国家要求;按照每个中心都要配备中医类人员的规定,有半数机构都不达标;国家要求医护比应当达到1∶1,12所社区机构中医护比仅为1∶0.69。尤其是私营机构,其护士更少。而我国卫生部在11月6日公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目前这种状况显然会影响国家对医护比例的要求,医护比例严重失调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除普遍缺少正规院校培训的全科医生、中医师、护士外,还特别缺少专业公共卫生医师、及预防保健、康复专业医学人员。

2.辅助科室人员缺少

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通知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科目应有: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但调查中发现,很少机构能够按国家配备齐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简单,甚至不挂牌,或只有1、2个诊室及输液房间。但大多数机构均设有处置室、换药室、消毒室。有些机构因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有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仍不能开展心电和B超检查。国家要求设置中医药人员,但设置中医诊室的机构,其中医药人员大多是外部中医走穴人员,工作有灵活性,人员变化也较大。社区机构中设置的康复治疗,多为中医按摩治疗,少有残疾人的康复服务。90%以上的机构无健康教育设备及专门房间。设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室的机构不多(另有专门设立的机构),且缺少常用儿童保健设备。而这方面医生也特别少,包括检验师、影像师以及康复保健医师等。

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本次调查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两家公立服务中心主任是专业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医生或者护士岗位直接聘任,他们缺乏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理念,对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文件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经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知识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和再教育

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参加全科医生、医师、护士培训的人数特别少,占医护人员总人数的比例也特别低。调研中发现,医护人员都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但可能是由于信息不灵通或培训经费不足等原因,使他们错失了许多出外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三)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以主治医师、医师为主,主任医师中绝大部分是聘任的退休医生。83.3%以上高级职称医生,均为外聘退休人员,数年后他们因年龄较高离岗后,社区将面临高级医务人员缺乏的居面。护士情况还可以,63.0%为在职人员,情况相对稳定。但私营社区机构大多为临时聘用人员,特别是中医人员更是外部人员来应诊,且不固定在岗。12所社区服务中心,184名医生,127名护士,外聘人员占总人数的54.62%。另外,预防保健医师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少。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和护士的学历和职称水平比较乐观。

(四)对毕业生吸纳不足

每年毕业的年轻的执业医生,他们掌握了最新关于社区疾病诊断、疾病筛查、现患管理、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方法,但是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缺乏吸引人才、发掘人才的能力,以致于社区机构青黄不接,同时,年轻的执业医师或者毕业生也不愿意到这些服务中心进行工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改善方法与对策

(一)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对于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所以第一步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与引进;第二步缩小医护比例,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大量的护理业务,这就对社区护士的数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社区服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医护比例已经达到了1:2,所以建议大连中山、沙河口两区根据人力资源比适当地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第三步加大防保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数量的比例,防保人员的缺乏,必然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推广和质量,因此建议增加招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名额。

(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和人才引进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培训过的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占医生总人数的比例均不超过50%,所以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目前,我国城市网络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社区医生基本具备上网条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培训部门,制作全科规范化培训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第二采取上级医院指派医生下社区的方式,专家轮流下社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具体的病例进行培训;第三根据需要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理论学了关于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学习应该遵循“临床技能通科化,社区技能社会化”;第四通过调查发现中山、沙河口两区卫生技术人员大部分在40岁以下,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加强培训,并且依托大连医科大学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培训体制。

鉴于社区服务中心人才结构现状,在社区卫生队伍人才发展方面可采取两种方式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加大人才引进,二是加强内部培养机制。

吸引人才,不仅仅限于对退休老职工的返聘,还应当招聘高校医疗、护理专业本专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学历结构低,服务理念差,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培训率低,医疗诊断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预防保健指导能力水平偏低等现实问题。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及培养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实行。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而实现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

(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学历和职称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两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占医师总人数的48.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医师总人数的88.6%,而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25.2%和64.3%;护士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1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护士总人数的45.7%,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1.9%和22.8%;两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师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医师总人数的29.8%,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5%,而我国这两项平均指标是11.5%和48.7%。所以大连市中山区和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学历和职称水平处于我国比较领先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应该继续努力,提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

(四)完善配套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配套政策包括:人事制度改革、上岗培训制度、职称系列、工资福利待遇、继续医学教育、晋升奖励制度等。政府的配套政策能决定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命运,所以科学地运用这些政策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之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米兰,潘传德.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素质现状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06,(17).

[2]杨晶,李传荣,崔爽.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4

发展城镇社区卫生,是完善城镇公共卫生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党发〔20**〕1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州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现就开展州直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性质和职能

(一)明确发展目标。在州直伊宁市、奎屯市市区及八县县城所在镇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二)坚持公益性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履行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等社会职能,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国家规定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确定服务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辖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指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二是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的;四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和民族医并重,防治结合的;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以县市为主进行管理和建设的。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举办程序和方式

(一)做好设置规划。各县市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考虑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根据需要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模式,可由政府举办,也可依靠社会力量举办。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优化城镇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各县市可将政府举办的部分医院和地处城镇内的卫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按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行转型或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严格准入程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设置规划,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等手续。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符合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提出意见,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审批,报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委会提出意见,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审批(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招标过程中要充分征求居委会、街办或镇政府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

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各县市应高度重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确保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加快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步伐。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和设置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配强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伊宁市要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完善已成立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奎屯市要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完善已建立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八县要在县城所在镇尽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于一级医院转型改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进行规范;对二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独立设置的要独立设置,中心的收费价格要和原医院区别开来,不能高于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

2.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除了承担公关卫生和健康教育等职责外,还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康复工作,须保证必要的医疗设备。各县市要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医发〔20**〕240号)规定的设备目录,配齐中心和服务站的医疗设备。

3.配齐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要按照自治区编织机构委员会《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新机编办〔2007〕270号)精神予以配备。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3000名服务人口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各1名。要整合社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将在街办(居委会)从事社区防疫、妇幼工作的专干统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街办(居委会)的计划生育专干也要逐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二)发挥好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督促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围绕以下重点工作,明确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扎实、有效的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职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区卫生便捷价廉的服务。

1.普及社区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对辖区居民进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身体普查,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运用档案资料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2.抓好社区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承担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计划免疫和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的预防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重大传染病和疾病的宣传教育,普及居民防病知识。

3.落实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提供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发放免费避孕药具。

4.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为辖区居民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慢性病维持治疗;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方便群众就医。

5.开展社区家庭访视和康复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提供疾病恢复期康复、残疾康复指导及服务。

(三)支持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

1.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新机编办〔2007〕270号文件要求,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保证全额工资及时到位。

2.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所在县市政府负责保障。今后在城镇新建和改建的居民区中,按标准(不少于150平方米)预留小区医疗卫生用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3.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员进修、培养。卫技人员晋升中级以上职称的必须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半年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启动社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4.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县级以上医院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规范转诊流程。对社区卫生机构转来的患者及时接诊,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5.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支付范围,在支付比例上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

6.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价格。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管理,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基本用药目录内的药占比,降低价格。

(四)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管理。社区卫生承担着“六位一体”的职能,加强对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协调和处理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的关系,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关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模式,实行以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为主,街道办事处协同配合的管理模式。县市卫生局要全面负责社区卫生的业务工作、人员培训、督导检查和考核等。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负有重要责任,应积极协调辖区内各方力量,支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明确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的业务指导。县市计划生育、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等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业务指导的职能。各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定期安排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评估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接受业务部门的指导,努力完成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工作任务。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各县市要参照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服务站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中心要在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下,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技术服务、业务考核、收费价格、药品配送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保结算、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等都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把关。

五、加强城镇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

各县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社区卫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措施到位,确保州直社区卫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成立领导机构。州人民政府成立城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检查督导日常工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保证社区卫生的经费投入。从今年起,州直各县市财政要按城镇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补助标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将采取购买的方式给予补偿。

(三)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自治区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的落实。牵头研究并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的意见。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医疗救助制度与社区卫生工作的衔接。

财政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的落实及财务收支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方向,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以构建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内容,以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基本原则坚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坚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在我市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城区人口。具体目标。雁江区要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以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为单位,2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率达到70%,20*年达到90%,2010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简阳市在试点的基础上,要强化人才培养,落实配套政策,为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人群,20*年覆盖8万社区居民。*、*可根据自身财力和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四)统筹规划,健全网络

设置原则。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县(市、区)要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规划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等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进行转型或改造。

布局规划。坚持合理、方便、就近的原则,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按照每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人口相对集中达0.5~1.5万人左右的区域,可根据社区居民医疗保障需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应满足开展全科诊疗、中医、护理、康复、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要求,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建筑,并符合卫生学及无障碍的基本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0平方米。

设备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严格按照《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建设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并合理设置科室,配备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使用信息软件,充分满足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要突出全科医学特点,在社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充分体现“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特点。

(五)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人员配备。按照国家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按1:1的比例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相关规定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他人员的配备应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由各县(市、区)政府编制部门按规定和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具体情况予以核定。

培训规划。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到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实现全员岗位培训。

任职资格。支持和引导社区医生向全科医师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业,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的,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进行执业变更注册后,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通过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由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经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合格后,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社区护理人员的初、中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稳定队伍。各县(市、区)要制定配套政策吸引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的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专业考试。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给予政策倾斜。鼓励离退休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原有离退休待遇不变。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推进社区中医药示范机构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按规定配备中医药人员,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大投入。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制度。根据川委发〔20*〕2号、川府发〔20*〕33号、资委发〔20*〕19号文件的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分别按每年人均2元和3元的标准补助公共卫生经费。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卫生设备、设施,核定安排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经费,对人员业务培训和房屋修缮给予适当补助。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市、县(市、区)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员数和国家有关规定,其离退休金额、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七)明确职责,夯实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市、区)政府投入为主,市政府予以适当补助。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分期、分批改造建设规划,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业务用房使用面积标准,由县(市、区)政府与相关街道或镇政府无偿提供。应立足现有基础,通过改造、置换、购买等形式,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匮乏问题,力争在2~3年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面积、质量和布局有根本改观。市发改委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引导资金,对困难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城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时,市、县(市、区)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标准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坚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八)落实政策,实施救助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含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降低100元。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按规定支付、赔付和补助。

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特殊疾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50%提高到按75%支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补充医疗保险赔付、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不变。

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期间,需要转统筹地区内上级医院治疗的,起付金只扣一次,按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起付标准执行;上级医院向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院的,不再收取起付金。

(九)对口支援,技术扶持

加大综合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技术支持力度。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辖区内的大中型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作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定点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要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建立定点技术指导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交流培训机制。各级定点技术指导医疗机构要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轮流进修培训。公立医院、专科医院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务服务(提供诊疗、业务指导、开展学术活动、健康教育、残疾康复训练讲座等)。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培训服务,并明确培训时间和内容。

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将免疫接种,妇女、儿童保健,残疾康复训练等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业务考核与评价等职责。

(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原则,要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以编定员、以事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工资总额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根据城市社区服务人口,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算;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不同形式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平等对待。

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减少药品供应中间环节,规范药品购销渠道。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常用药品。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

(十一)依法监督,规范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实行行业统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依法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资格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条件按程序履行前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备案等手续,同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登记注册后方可执业,并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并可实行一体化管理。三级医院延伸举办或二级医院在医院内组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对现有不符合规划布局和标准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撤并或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应具备执业资格,经注册后方可执业。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含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医护人员),经变更注册后,方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全市实行统一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和标识、标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

三、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十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市政府成立*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考核评估,每年对各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结合本意见精神,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纳入本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综合体系认真组织实施,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各县(市、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医院,要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镇政府要主动协调。

(十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卫生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与基本设备配备标准、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卫生部门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投入。物价部门要研究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和考核、表彰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订吸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提供免费避孕药具,开展相关指导、咨询和随访活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的购进、贮存与使用,保障用药安全。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加大对社区卫生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红十字会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开展。其他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地为我市的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尽职履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6

   【论文摘要]412份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高。原因主要在于: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较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实处境不佳,个人职业发展受限。文章提出的对策是:加大国家投入,改善从业者的收入和待遇;让社区卫生服务更具有吸引力;为社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为更好地了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从业状况,以利于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医务工作者从业状况调研”课题组于2008年对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研。根据调研资料及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了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调查对象

   课题组在北京、苏州、济南、昆明、西宁等城市各选定一个城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了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医技人员为调查对象。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0份(每个城市100份),回收问卷412份,有效率82.4%,用SpSS14.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男140人,女272人;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28.4%,3140岁的占33.7%,41}50岁占23.8%,51-.60岁之间的占11.4%,61}66岁的占2.7%;中专学历的占22.8%,大专学历的占37.4%,大学本科的占32.3%,研究生占5.3%,其他占2.2%。初级职称占36.4%,中级职称占41.7%,高级职称占14.0%,未定级的占7.9%o

   2调查结果

   对于“您对当前工作岗位的总体满意度如何”这一问题,回答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30.6%,感到一般的占53.1%,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合计占16.3%。表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调查显示,当初自愿选择现从事专业的占51.2%。如果有再次选择的机会,有58.0%的人不愿意再选择当前岗位,有68.0%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做医生。这表明,被调查群体有较高的离职意向。

   3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3.1收入和其他福利待遇偏低

   调查显示,在影响到工作满意度的基木因素方面,被调查者主要考虑到了收人和其他福利待遇(77.9%)、医院前途(46.6%)、个人发展空间(40%)、职业风险(39.1%)。排在首位的是收人低和其他福利待遇低。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薪酬在1000元以下的占18.4%,1001}2000元的占43.2%,2001-3000元之间的占31.1%,高于3000元的占7.3%。超过八成(83.0%)的人认同“当前仅靠工资难以维持生计”的观点。超过八成(83.5%)的人认为自己的薪酬(工资和奖金)小于或远远小于他们的付出,薪酬不公平感较强。分别有35.0%的人和36.7%的人认为现在的薪酬仅“部分体现”或“几乎没有体现”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风险。薪酬水平不高也影响到了医德医风水平。当收人与付出不符,收人远远少于付出,工资待遇与理想情况相距甚远,报酬低于劳动付出,且有条件收受红包或回扣,此时有60.2%的人选择完全能做到和基本能做到“廉洁行医”。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希望他们为患者无私奉献恐怕是一种奢望。

   3.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条件和转诊状况不佳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也存在问题,如社区卫生机构工作面积小、服务设施差,服务项目单一,又要靠医疗竞争生存,社区医师社会地位低,群众信任度差,工作局面尴尬。[‘]

   调查显示;对当前我国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情况选择满意的仅占14.5%050.7%的人认为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困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条件在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基层医疗机构设施条件差、医疗技术水平低,患者宁愿跑更远的路、花更多的钱,也要去大医院看病。由于技术、设备等各方面的原因,被调查者自身都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度感到困难,这将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程度。

   3.3个人职业发展受限

   社区卫生服务“总量”指标不足限制了医护人员能力发挥,削弱了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查显示,有45.6%的人认为当前的岗位不能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有53.9%和19.4%的人认为科室主任对人才梯队建设关注程度一般或不关注;有46.6%的人认为单位没有为自己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便利。目前,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老化,又缺乏进修、深造的机会,这会加重患者的不信任感,影响社区卫生机构的业务工作量和个人收人。

   在职称评定方面,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技术职称晋升方面有些不公平。职称评定系统不仅决定性地影响着医务人员个人的工资待遇和荣辱升迁,作为人才调配的重要杠杆之一,它也直接造就了当前基层卫生系统人才缺乏的困局。职称问题不解决,社区卫生人员这支队伍就很难长期稳定下去。〔’〕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时与城市大医院卫技人员依照同一标准执行,这使许多符合基本条件的基层卫技人员被论文、外语、计算机及技能考试等多重关卡淘汰。基层医务人员晋升职称,更应该侧重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

   4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对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建议如下:

   4.1加大国家投入,改善从业者收入、待遇和工作环境

   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人,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应适当考虑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队伍的稳定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为防止新的“大锅饭”现象的产生,各级政府部门将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项目的质量、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服务效果差的扣减补助,以提高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率。有关部门需要更新和添置社区卫生机构必要的医疗设备。

   4.2解决人才问题

   要解决人才问题,使社区有让老百姓放心的医生,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其一,社区卫生服务起步由大医院领办,实行属地化分制,由综合性大医院牵头,在技术上负责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若干综合性大医院为骨干的医疗服务群体,承担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其二,对于全科医生不足的问题,在起步阶段可以采取领办医院专家巡回到社区开展医疗活动,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共享,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方法,帮助社区医生提高技术水平。其三,建立大医院人才下沉激励机制。城市三甲医院可把门诊的主治医生合理配置到周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医生的人事关系和劳资分配还留在大医院,服务社区一、二年后再回来,医院给予职称、补贴等奖励。其四,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侧重于解决医生的工资、编制等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以吸引适宜医学人才进社区。总之,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生现实需要等情况,加大投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务人员下基层、到社区,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4.3完善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构建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共同体,开通绿色通道,对有关检查、预约建立互认制度,可缓解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大医院要为社区转诊病人按一定比例动态预留病房,保证接受和诊治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慢性病人,同时将诊断明确、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及时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共同体模式下建立各医疗机构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可有效解决大医院不堪重负和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闲置的问题。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如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服务、提供的上门服务、开展预防住院项目等也是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吸引病人前去就医的方法。扩大参保者在大医院和社区机构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差别,让病人有足够的动力主动要求下转。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4],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从适应我区经济需求出发,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努力保证经费投入,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连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城市卫生资源,辅以新建和改扩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实行属地管理,强化区政府责任,发挥区政府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监督。

(三)目标框架

到年底,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到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到年底,在城区基本建立起机构设置均衡、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统筹规划,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10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中心较远的社区,有条件的按照1-2万居民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优化整合、填平补齐的原则,调整和综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我区按设置规划,以街道办为单位,拟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保留中医院牌子,转型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一四一医院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三零职工医院、一飞院职工医院、西航院各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城市新建区域,根据人口数量,补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应有专门的基本医疗、规范药房、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康复训练等工作用房。从年起,对于中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经费,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安排基本的设备投入计划。

三、改革创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五)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健康教育、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诊疗等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置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社区护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指导、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专业技术岗位。

(六)完善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政府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条件成熟后对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要实行全额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特征,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实行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的管理机制,享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严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四、强化培训,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综合素质

(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将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程和长远战略抓紧抓好。加强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到年,使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技能规范化培训率达到80%,年,全面完成在岗人员岗位技能规范化培训。

(九)创造吸引全科适用人才进社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时应给予适当倾斜。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五、规范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

(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区卫生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核办理符合规定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注册等手续。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予以取缔。

(十一)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监督管理。区卫生局要严格按照本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日常考核、审验登记,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监管,进行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等工作。

(十二)建立全区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机制。推行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诊疗信息系统、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等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六、加大投入,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十三)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从年起,将社区卫生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社区卫生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改建、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十四)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定额与定量相结合的补助方式。从年起,中央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4元的标准给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省级财政按城市常住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2元、市级财政不低于4元、区级财政不低于4元的标准给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区财政应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七、明确职责,认真落实部门相关配套政策

(十五)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区卫生局负责拟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和实施计划,完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区机构编制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区级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争取上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区物价局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加强社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区民政局将社区卫生建设纳入社区服务建设规划当中,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机制。

区人事局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晋升办法,落实国家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与卫生局共同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技术职称的聘任与管理工作。

规划分局、区建设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在审批新建或改建居民小区时,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与其他公益性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残疾人联合会同卫生局制定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办法,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八、加强领导,推动社区卫生协调发展

(十六)各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8

xxx中心前身为xxx,隶属于xx,成立于xxx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xxx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估标准》,在xx卫生局的指导下,于xx年转型为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政府举办的非经营性公益事业单位。在xxx党委的安排部署下,学习实践活动从xx年x月x日开始,于x月下旬基本结束,历史半年时间。以“加快推进全科保健医疗事业转型工作,建设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题,以破解发展难题、实施新的社区医疗工作模式为重点,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二、主要做法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学习培训。一、参加了xx组织的党员干部xxx大会;二、参加了xxx在深入xxx联系点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xx活动;三、组织党员集中培训学习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三本必读书目及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多渠道收集“科学发展观”和“社区医疗改革”等方面资料并制做成剪报,从中吸取各地成功经验及做法;五、参加了xxx厅在xx举办的xx社区服务管理人员培训班、xxx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六、深入到中心下属xxx社区卫生服务站和xxx药房xxx实地调研。

他们围绕查找影响和制约中心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医德医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召开了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和社区居民参加的“我为社区医疗事业科学发展献一策”座谈会。二、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xx方面调研课题,分别为:“依据《xxx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医改方案》全力建设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提高社区医疗运营和管理效能”、“xxxx”等课题,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xx到xx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初步查找出了影响和制约中心科学发展的政策、职能、人才、资金、设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住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关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本中心的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一、形成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中心机构及科室工作制度,社区卫生中心各岗位职责,社区医疗操作规程等一大批中心管理运营的制度成果并且汇编成册,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二、创新制定党员考核评估机制,把党员的党性概括为政治素质、集体精神、带头示范、联系群众四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在职工中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三、修改完善了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项目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

三、初步成效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家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全体职工一致认为:加快社区卫生工作转型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即: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使广大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即可得到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新建xxx门诊楼项目建设工作作为中心进一步发展的破题之选,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投入xxx万元新建xxx社区医疗门诊楼一座,从而解决了xxx不合理、xx简陋狭小、各项设施老化等困扰中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党员干部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和医德医风的养成,更加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明显增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9

1专业化重组的来龙去脉

上海石化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因此各企业都设有内设医疗机构,最多时有20多家。这些内设医疗机构当时都垂直隶属于各企业。应该说这些内设医疗机构对保障职工健康、保障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此也带来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国企弊端,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组前由于隶属于原来企业的行政及后勤部门,卫生服务受到专业的局限,预防保健及应急救援等服务难以到位,服务质量徘徊不前。

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必须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进行专业化重组。各内设医疗机构于2003年6月从各企业剥离出来,按照专业化重组的要求合并组建了“上海石化医疗卫生中心”,但国企性质未变。重组以后通过减员分流,人工成本下降了25%以上,160余名医务人员承担了上海石化3万多员工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专业化卫生管理,卫生资源得到共享并提高了利用效率,卫生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专业化重组作为改制前的准备,有助于稳定人心,减少改制成本,逐步与市场接轨。

专业化重组以后,卫生服务基本状况较前有所改观,但医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职称低、技能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中专学历人员超过40%,中级以上职称只有34%,工勤人员偏多,这样的状况与所担当的卫生服务不相适应。专业化重组是治标不治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医疗服务质量也难以从根本上提高。

2改制分流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关改制分流政策规定,对“上海石化医疗卫生中心”进行改制分流,剥离了国企的隶属关系,于2005年5月成立了具有股份合作制性质的、采用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服务企业。改制以后,金泰医院和上海石化成为两个性质不同的法人实体。为了确保改制职工的正当权益,也为了确保卫生服务质量,金泰医院和上海石化以合同形式签订了3年“市场保护与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上确保了各自的权益。

“市场保护与合作协议”按照市场规则以契约关系的形式替换了原来的国企隶属关系,上海石化购买卫生服务,金泰医院提供服务产品,这是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购买医疗保健服务的新创举。这种市场机制使企业甩掉了沉重包袱,专注于专业化生产;金泰医院取得了市场份额,可以按专业化的要求来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既可避免以往企业办社会所带来的“低效、高耗”弊端,又可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

金泰医院改制后有员工118名,较改制前降低人工成本达26%。现辖有3个门诊部、4个卫生所、1个急救队,托管1家企业内设医疗机构。现属的8家医疗机构均为“非营利内设医疗机构”,有8个医保结算终端分布于上海石化近10km2范围内的各所属企业,为上海石化2万多名在册员工、近2万名内退养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及其他托管单位职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有:

2.1开展门诊诊疗服务

主要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提供慢性病、传染病和精神病防治;对肿瘤易发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

2.2组织与实施职工各类健康体检和健康信息管理

开展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培训;为生产装置大检修提供现场医疗服务;对“三高”(高温、高压、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体检及作业现场监护;组织医疗应急救援及训练,提供24h化学急救值班。

2.3提供预防保健等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女工保健服务;开展红十字会和无偿献血宣传,献血预检及协助组织献血服务;开展爱国卫生和有害生物防制服务。

2.4为上海石化员工和离退休职工提供帐户段和自负段的医保费用结算

药品费按批发价销售(零加成);上海石化员工其余医疗费及辅助检查费全免;上海石化退休职工辅助检查只收取耗材成本费,耗材成本费的收取标准低于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费标准的30%~50%。这些结算方式既为上海医保节省了医疗费,又是上海石化对员工医保的一种福利保障的补充。

3改制为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

3.1按市场法则做好卫生服务

由于金泰医院脱胎于国企,带有不少国企弊端,思维方式陈旧,运作机制僵化,市场反应迟钝。因此,必须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适应市场条件下卫生服务的新模式。全院各种教育培训的受训率在90%以上;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中专学历已降至30%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已升至6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超过50%;经全科医师培训的已占医师总数的80%。

3.2重视硬件建设

改制以来,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配置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疗就诊场所的整修改造,为上海石化职工就诊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条件和舒心的诊疗环境。3.3转变传统模式

从重治疗、轻预防转变到重预防、重化救的模式上来,真正发挥“守门人”的作用,小病进“企业社区”,大病进医院,为职工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六位一体”的卫生保健服务。

3.3.1组建化学急救队2006年总共参加了上海石化20多次各类应急救援演练,并组织医务人员和救护车辆参加了市环保局和上海石化合办的苯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大型消防救护演练,使应急救援队伍得到了很好的实战演练,提高了处置医疗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3.3.2开展各类健康体检主要有上海石化职工和离退休职工2年1次的健康普查;每年1次的职业病防治体检、40岁以上职工专项体检和妇科检查;1年2次的肿瘤易发高危人群检测。体检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和数据,早期筛查各种疾病和肿瘤,掌握石化职工疾病谱,提高疾病的预防水平。

3.3.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工作金泰医院通过多年预防保健服务,积累了比较系统的职工健康资料。通过分析职工健康资料,金泰医院和华山医院、联合利华公司等合作开发健康促进、健康干预项目,为职工的防病治病提供新的路子,也增强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健康干预项目的创新能力。

4改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评判服务质量高低最公平的标准是市场是否需要你,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统一卫生服务平台,使之能够按照统一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标准为上海石化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利用市场机制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医务人员减员达到了44.8%。医疗资源集中统一使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4.2降低医疗费用

金泰医院不光减轻了上海石化职工个人的医疗费负担,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社会医保费用。对就诊职工诊疗费、挂号费及辅助检查费实行全免,药品享受批发价(零加成),大大减轻了职工医疗费负担。因此,在金泰医院就诊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不存在“以药养医”和“医疗设备检查养医”的弊端。

4.2.1节省职工医疗费2006年全年用药450万元,按药品批零差价15%核计,仅药品一项,全年可为就诊职工节省67.5万元药费。再以一次门诊节省6元诊疗费、1.5元挂号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费标准)计,2006年全年门急诊10万人次,全年可为就诊职工节省医疗费75万元。

4.2.2节省医保费用2006年门急诊均次就诊费为46元,而同期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次就诊费用为108.69元(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如按此项计,2006年全年节省医保费用626.9万元。

4.2.3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海石化员工2006年人均产值为291万元/年,折算每天产值为7972元/人。如果在职员工外出到社会医疗机构就诊所耗费时间以半天来折算的话,影响产值为3.98亿元;如在金泰医院就诊所耗费时间以1h折算,影响产值为9965万元,两结果比较,金泰医院可以为上海石化节省成本2.98亿元,如再减掉每年1000万元的医疗服务成本费,实际为上海石化每年贡献产值2.88亿元。

4.3为石化社区居民和周边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如为上海化工区以劳务形式输送复合型的医务人员,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和应急救援服务。一些街道政府也希望为他们的社区提供卫生服务。我们曾经无偿帮助石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在东泉社区设立医疗点为社区居民服务,而且作为企业内设医疗机构资助社区卫生服务的成功典范,受到谢丽娟、左焕琛、等几任市府领导的现场视察和高度赞赏。事实证明,金泰医院是有能力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

5迫切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5.1归类问题

面对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有关主管部门未能及时出台有效的应对机制,造成管理职能“缺位”,管理办法滞后。医院分类管理政策严重制约了改制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金泰医院目前的体制是既不属于公办医疗机构,也不属于国企医疗机构,只能归类于民营医疗机构。但按照医院分类管理政策的说法,头上只能套着“非营利内设医疗机构”的帽子,既不能营利,又不能外设,只能“不伦不类”。事实上金泰医院作为法人治理结构,改制后已与原属国企剥离,已不存在“内设”的前提条件。金泰医院作为改制医疗机构,如何归类只能请政府主管部门帮助研究解决了。

5.2政策问题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也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狭隘地认为社区就是为居民服务,社区应该是个宽泛的概念。为企业提供卫生服务,实际也是在为社区履行卫生服务职能,而且这种服务也是中央现在大力倡导加强的社区卫生服务。多年来基层卫生服务经验证明,在特大型企业开展“六位一体”卫生服务方面,金泰医院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能力提供职业卫生、医疗应急救援等卫生服务。如果上海全市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都能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享受有关卫生政策,统一纳入到政府卫生服务监管的网络之中,那么,上海全市职工卫生防病效果将有明显的提高,既省钱又省资源,而且又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5.3经费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篇10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4区7县,全市总人口311.9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50.36万,占人口总数的48.5%。城区设有14个街道办事处,108个社区,人口58万;矿区设有24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人口47万。目前,全市已批准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23个,其中设在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设在矿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按举办主体性质分:事业办的有13个,占57%;企业办的有7个,占30%;政府办的有2个,占8.7%;个人办的有1个,占4.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执业医师400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2人,占3%,主治医师166人,占41.5%,医师148人,占37%,医士74人,占18.5%。护理人员239人,护士100人,占41.8%,护师52人,占21.8%,主管护师45人,占18.8%,未取得职称者42人,占17.6%;已批准运行的服务中心房屋使用面积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服务站均达到100-150平方米;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要求,23家中心和站均配备了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和健康教育设备。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1997年起步以来,从试点到逐步推广,10年来经过不断努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首先是成立领导组。2007年2月16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世杰为组长,15个局、委、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同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其次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3月15日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10年,全市将建成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的出台,为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市财政共安排811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市政府出台了《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市卫生行政部门也下发了《大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大同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示、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十大项69条规章。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从2003年起,市政府就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山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大同市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大同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功能,对预防保健地段进行了调整。近期,根据《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职人员对批准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回头看,要求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目前已检查了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2003年和2005年市卫生局委托市医学会先后举办了两期全科医师培训班,共培训全科医师147人。市卫生局还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选派了一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教学并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在太原市举办的“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培训班”,作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师资人员。同时,根据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总体方案的要求,将北关、北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里齿欣、南关友谊、北关安益园、北关铁牛里、南关兴国寺、平泉街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适宜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试点,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防治技术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1000多例高血压和500多例糖尿病病例的规范管理,使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分别提高了20%和80%左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依托社区,完善服务,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电建医院转型为新建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不仅面向原公司职工,而且覆盖周边10个社区居委会,辐射人口9494户,3.5万人;城区医院下派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东西南北20多个居委会,服务人口近8万人。煤峪口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该矿中心,服务半径2.5公里,居民6600户,服务人口3万多人。这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医药咨询、免费体检、慢五病防治等,普遍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对慢性病人定期检查、跟踪服务,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服务领域、服务内涵、服务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少问题仍然困扰着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

1、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足。一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对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重视不够,未能积极地去研究、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关的政策,而是在被动地等待上级的“红头文件”或“硬性指标”出台。另一方面是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参与意识不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2、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我市宣传普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只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孤军奋战,缺乏全社会参与的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报道,影响力相对较弱,群众的认知度不高。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知之甚少,当医务人员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人进行随访时,居民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许多居民不给开门,拒绝调查。

3、政府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市级财政虽然安排了一些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城矿两区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投入。但是这与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所形成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能满足的。目前,资金紧缺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首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自负盈亏的,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越多的卫生机构,经营就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如新建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电建医院)2005年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慢五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多项工作,同时为居民普遍建立了健康档案。虽然当年完成门诊工作量达2.3万人次,电建公司为其拨付了三分之一的经费,仍亏损31万元。为了生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靠自身医疗业务创收来维持运转,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现象就比较严重。其次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来说,工资待遇低,政府补助工资比例也不等。如城区医院下属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民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政府负担90%,集体人员负担30%;而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拨付基本工资的60%—70%,其余的靠自己筹集。由于担心工资待遇得不到保证,医务人员往往重治轻防,诱导需求,甚至过度医疗。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第三从医疗设备来说,多数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简陋,缺少心电、B超等康复理疗、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小型医疗仪器和设备。第四从业务用房来说,多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审批时,在小区建设中,没有按照“四进社区”(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的要求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现有的卫生机构多数靠借租房屋自行解决。以城区为例,已建成的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17家是靠租房开展工作的,而租房费用往往都在万元以上,如铁牛里社区服务站光租赁房一项每年就需3万元;兴国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房租费是1.8万元;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租赁的是公产房,年租金也有1.3万元,沉重的房租负担一方面刺激了盈利性目的,另一方面无形中弱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缺乏前瞻性。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的设置,许多是由原有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转型、功能转换举办的,这样导致个别地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与当地的人口情况及服务半径相比,形成过剩或缺位。另外,我市近年新建小区较多,而多数小区都没有设置或预留出卫生服务机构,使当地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

5、全科医师短缺。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多为专科大夫,以城区为例现有医务人员225人,接受过省、市级全科医师短期培训的人数为36人,只占16%。从全市来看,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备6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站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根据我市社区设置规划,应有全科医师526名,而目前只有147名医生接受过全科培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度也较低。

6、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脱节。目前,我市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大同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8家纳入了城区或企业内部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医保的门槛比较高,与市级医保联网需要支付设施费、软件费、保证运转的维护费等上万元,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独自负担这笔费用比较困难,所以未向医保机构申办手续。加入医保的患者多流向大医院看病,客观上造成大医院看小病,基层卫生资源闲置,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医药负担。

7、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国家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的病人实行“双向转诊”,但从我市实际效果看,双向转诊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市级医院,往往是因为受医疗水平、诊断设备、就医条件限制被动转诊,而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因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信任,很少甚至是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这一方面使得现有的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也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压力。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全新服务模式。这种服务体制、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目的等与传统医疗有很大不同,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一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家职能部门和城、矿两区政府,需要市政府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其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着大量社会公共卫生项目,其转型和发展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大型医疗机构的扶持。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多为专科医生,而且素质相对较低,难以取得居民信任。因此,在近期充分利用大型医院人才资源的优势,发挥“大手拉小手”的作用,吸引居民走进社区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必须有创新意识。目前在外省、市就有许多好的创新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如上海市的长宁区和北京市的东城区,率先推出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切断了社区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我市矿区红光街煤峪口中心也创造性地提出了“片医”这一新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到2010年,我市城区、矿区、开发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的总体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工作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上议事日程,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落实现有各项政策,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我市居民尽快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

2、加强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意识。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治服务,还针对健康或非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3、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投入资金与提供补偿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确保中央、省、市、区(县)四级以服务人口为基数,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补偿资金得到落实。同时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稳定的多方筹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的作用。

4、科学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第一要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应与住宅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第二要按照《大同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规定的设置规划,组织专人实地查看,进行科学地论证。尽快编制并出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实现“90%以上的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第三要加大对医疗市场整顿力度,进一步严格审批手续和行医资格,对不符合办医及私自挂牌的医疗点,坚决予以取缔。

5、创新理念,加快职能转变。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如开展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等服务,全方位开拓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第二要积极引导社区医务工作者转变观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积极推广我市一些先进服务中心(站),如矿区红光街煤峪口中心的作法和经验,要在时机成熟时召开先进服务中心(站)先进经验现场会,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6、强化素质,加快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的在职培训力度。要完善社区医务人员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吸引医学人才进社区为居民服务。要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机构工作。

7、推进医保进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保险机构要尽快制定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建立社区服务机构准入验收和医保定点初审同步联动审批机制,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按新标准验收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分批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同时,要适当拉开参保人员医保基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档次,调节居民就医流向,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