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十篇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十篇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9:38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1

摘要草莓是果树中结果最快、成熟最早、植株最小、繁殖最易的植物,除鲜食外,还适合加工成果酱、果汁、罐头、果酒等。介绍了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定植、扣棚、温湿度调控、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适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果实色泽艳丽,柔软多汁,酸甜适度。浆果中含糖6%~12%,有机酸1.0%~1.5%,蛋白质0.4%~0.8%,每100g果实中含维生素C50~120mg,比苹果和葡萄高10多倍,并含有丰富的磷、钙、铁、锌等矿物质。草莓是果树中结果最快、成熟最早、株树最小、繁殖最易的植物,除鲜食外,还适合加工成果酱、果汁、罐头、果酒等。草莓适应范围广,其栽培区普及世界各地[1-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草莓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将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培育壮苗

选择灌排方便、土壤肥沃、前茬未栽培过草莓的田块。越冬前进行深翻,以改善土壤性状,减少病虫害发生。繁苗田选好后施足基肥,准备好排灌设施,定植前土壤施杀虫剂,以防地下害虫伤根。选择长势健壮、丰产性好、果形及品质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利用其抽生的匍匐茎苗作为繁苗母株。秋季以20cm左右的株行距假植于田间,翌年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时将母株定植于专用繁苗田,如选用组培苗或脱毒苗作为母株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设施栽培选用的壮苗标准一般为:根系发达,一级侧根25条以上;叶柄粗短,长15cm左右,宽3cm左右;成龄叶5~7片;新茎粗1cm以上;苗重25~40g/株;花芽分化早,发育好;无病虫害。

2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取宽、窄行栽植,通常在做好的垄上栽双行,行距为35~40cm,穴距25~30cm。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过深会影响新叶的发生,并导致新株死亡;过浅部分根系暴露,水分蒸发量大,且吸水困难也会影响成活。塑料大棚在8月中旬以前完成定植,尽量选择阴雨天和傍晚栽植[3-4]。

3扣棚

适时扣棚保温是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扣棚保温适期是当外界夜间气温降到8~10℃时,一般温度在5℃以下,草莓进入休眠;夜间6~7℃为保温期临界温度。具体时间日光温室是在10月上中旬,保温采用3~4层透明膜,即地膜、连体小拱棚和大棚内外层。棚外层应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早扣棚,扣完棚后扣地膜;如果晚扣棚必须先扣地膜,要求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早春苗开始活动后,随即将苗破地膜掏出,将老叶全部摘掉,并用果筐编织袋将其清除至棚外,风干后统一焚烧,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

4温湿度调控

扣棚后,12∶00以后(晴天时)温度在35℃以上,应及时放风降温,使白天温室温度维持在28~30℃,夜间12~15℃,最低不能低于8℃。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夜间棚膜上应及时放置草垫保温,当夜间室内温度降到8~10℃时,早晚开始揭放草苫。人为调节室内温度,靠白天揭盖草苫的早晚和中午扒开放风口大小、放风时间来调节。扣棚后约30d开始现蕾,现蕾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10℃为宜。夜温若超过13℃,将导致腋花芽退化和雌雄蕊发育受阻。开花期温度管理非常关键,室内白天23~25℃,夜间8~10℃为宜。草莓花药开裂所需最低温度11.7℃,适宜温度为13.8~20.6℃,温度过低花药不能开裂,影响授粉受精。开花期室内温度不能过高。果实膨大期室内温度维持在20~25℃,夜间6~8℃。扣棚后室内湿度非常高,一般早晨能达到100%。湿度大不利于草莓正常生长发育,且易发生病害。铺地膜时将土壤全部盖严,可采用滴灌等,以降低湿度;中午前后放风降湿为最佳选择时间,其他时间降湿应以先保温为原则。

5花果管理

扣棚加温后,植株长出1~2片幼叶时喷10~20mg/kg赤霉素,每株喷药液5mL,间隔1周,按长势强弱可酌情喷2~3次,促进生长发育。放蜂可促进授粉,在整个花期均可进行,放养量以30只/hm2蜂箱为宜,授粉期间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花蕾分离至一、二级序花开放时,根据限定的留果量,疏除后期未开的花蕾。草莓垫果最好采用地膜覆盖,也可在现蕾后铺上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在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撤除垫果材料。浆果采收后,割除老叶,只留刚长出的心叶,注意不要伤害生长点。把割下的叶片集中烧毁或深埋。果实发育期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时摘除,可喷施多效唑、青鲜素或矮壮素等抑制匍匐茎的发生。

6土肥水管理

保护地栽培草莓采用高垄栽植,一般不需中耕,地膜覆盖时期应根据气候环境和栽培要求而定。为越冬防寒一般在土壤封冻前浇足封冻水,3~5d后地表稍干时进行覆盖(11月中下旬)。以提高地温为主要目的,宜采用透明膜;以防除杂草为主要目的,宜用黑色膜。地膜厚度一般为0.008~0.020mm,结合中耕或秋季施有机肥时进行埋土工作,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为度。

草莓生长必须有充足的养分供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定植前进行。由于草莓栽植密度大,生长期补肥较为不便,因此基肥最好一次施足,一般施鸡粪不少于30t/hm2或优质厩肥不少于75t/hm2,并可加入适量磷、钾肥等。有机肥应腐熟后均匀撒施。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速效性肥为主,掌握适氮、增磷钾的原则。一般从扣棚至显蕾,可10d左右施1次肥,肥料以复合肥(15-15-15)为主,用量为300kg/hm2。通常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3%~0.5%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0.1%~0.3%的硼酸、0.03%的硫酸锰、0.01%的钼酸铵、多元微肥或植宝素等有机营养液,以促进中后期果实的良好发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根外追肥以显蕾期、开花期、花芽分化期最需要。喷布时间以16∶00—17∶00为宜。

育苗时和定植后需水多,应及时适量灌水;早春只要不过于干旱可适当晚灌,而且灌水不宜过大;秋末应适当控水,以防植株贪青生长,不利越冬;土壤封冻前应灌1次封冻水,以利草莓安全越冬;扣棚后土壤很容易缺水。开花前1周左右,停止浇水;开花后结合施肥浇水;果实肥大期要特别注意灌水,草莓特别适合采取滴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滴灌,滴灌时切忌水浸果实,以防果实腐烂及污染。

7适时采收

草莓开花后30d左右成熟,采收期25~30d。进入成熟盛期,每日或隔日采收。鲜食草莓8成熟时采收,不能过熟。每次采收要全部摘净,以免延至下次采收时由于过熟造成霉烂。

8参考文献

[1]戴萍,魏贤坤,张超,等.日光温室草莓秋冬茬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70.

[2]陆德艳,陶勇,姚蓓.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8,26(6):69.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2

关键词:保定市;草莓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05-53-03

草莓是一种红色水果,又名洋莓、地莓等。为多年生蔷薇科草本植物。草莓果实呈心形,具有特殊的水果芳香味,果肉,鲜美红嫩,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常吃草莓有助于人体消化、巩固牙龈、清新口气等特殊功效[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产品不断的市场化、现代化,农民对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保定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草莓生产基地,草莓产业在该市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该市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保定市草莓生产现状及产业特点

1.1现状20世纪初保定市就开始种植草莓,法国传教士于1915年所带来的草莓种苗在保定定州开始种植。新中国成立后该市草莓种植并未扩大,直到改革开放时期草莓种植才得到发展。20世纪80年代保定市草莓种植面积超过60hm2,此后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为800hm2,2001年达到了8000hm2。21世纪至今全市草莓栽植面积基本维持在9000~10000hm2,年均草莓产量达18万t,年产值超过5.6亿元[2]。保定市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2特点

1.2.1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保定地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角地带,且周边有不少大中城市包围,百年以来所产鲜果均销往周边大中城市,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此外保定地处华北北部,全年干旱、雨雪量较少且集中,常温下日光温室即可满足草莓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而在春夏两季,雨量集中在7、8月份,露天栽植草莓不仅不易受到降雨影响,而且发生病虫害较少,这为草莓种植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优势。

1.2.2草莓种植广泛区域集中近一个世纪以来保定市草莓种植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基本在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目前在满城、徐水、定兴、清苑、顺平、高碑店等10多个市县均大面积栽植草莓。其中满城县草莓种植始于1953年,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草莓基地县,有“草莓之乡”的美称[3]。目前该县草莓种植面积达5333hm2,日光温室(大棚、小拱棚)和露天栽培种植面积分别为4000hm2和1333hm2。顺平县和徐水县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分别为1400hm2和1200hm2。

1.2.3栽培草莓品种丰富保定市在20世纪80年代对地方草莓品种进行审核和鉴定,其中“保定鸡冠”和“保定鸡心”被评为本市特有品种。同时,该市不断引进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内外上百个品种,通过对比筛选出部分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植。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全明星”、日本“丰香”和法国“达赛莱克特”先后成为保定市主裁品种。目前,露天草莓和半促成栽培品种均以“全明星”和“达赛莱克特”为主,温室栽培以“丰香”、“土拉”、“红颜”和“甜查理”等为主。

1.2.4草莓产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保定市草莓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区均有深井灌溉设备,能够及时满足草莓生长所需的水分。20世纪70年代,保定市就有草莓酱加工出口的先例。21世纪初,全市草莓深加工企业已超过20家。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保定市草莓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和各市县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的投入密切相关。目前,该市草莓产业经营设施齐全,管理技术水平较高,其露天栽培、早春大棚和日光温室等多种栽培模式下拉长了鲜果的上市期。因此,草莓产业为该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保定市草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技术传统与国外草莓种植业发达国家相比,保定市大部分草莓栽植户经营时间较短,且技术水平传统,基础较为薄弱。栽培草莓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多数栽培者科学生产的基础知识不足,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很难独立完成新技术、新品种的实验和推广。

2.2草莓产业深加工水平落后目前保定市有一定比例草莓仍为露天栽培,因收获期集中和收获时间较短,为了防止腐烂所造成的损失,当草莓成熟时,统一把草莓鲜果集中起来运送至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进行销售,同时以保定罐头厂为中心将鲜果加工成半成品和成品(如草莓酱、草莓汁、低度草莓酒等)外销至国内城市和非洲、日本等。随着保定市草莓种植的迅速扩展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多数草莓深加工企业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导致其技术和设备落后,规模难以继续扩大,对草莓鲜果的加工均为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盈利较少,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草莓产业管理技术有待提高虽然保定市草莓产业为该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该市草莓产业的运行效率较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存在较多问题。首先,该市的草莓栽培仍然以自繁自育模式为主,且在种苗栽培前并未做完全脱毒处理[4];其次,草莓栽培多数在125000~155000株/hm2,密度普遍较高。再加上栽培后期的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进而造成种苗品质较差。再者,该地区缺乏专业用于草莓交易的物流中心和全程冷链运输体系,降低了草莓销售效率。

2.4市场占有率偏低作为我国草莓主产区之一,保定市草莓产业品牌化运作意识相对薄弱。近几十年来,该市主要以引进外来品种进行草莓种植,并未申请某一品牌来带动整个草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没有针对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产业规范和标准(如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标准、鲜果质量分级、鲜果加工技术体系、产品包装、质量管理体系等)。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保定市草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3保定市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培育草莓优良种苗保定市目前对草莓品种的选育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与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草莓栽植的主要品种仍需从国内外引进。因此,保定市各科研院所应以常规杂交、种间杂交和化学诱变等育种方式,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提升草莓的育种技术,培育出适合保定市和中国不同生态气候类型的抗逆性、抗病虫害强和优质高产的草莓新品种。由于易感染草莓种苗的病毒多达20种,在培育过程中应建立草莓脱毒繁育基地,不断提高并完善草莓种苗培育基地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5]。

3.2加强草莓产业优质安全生产草莓属于浆果类,果实肉嫩,表面不易冲洗,为了加强食品生产安全,草莓种植园区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安全、条件良好,且具有较强持续生产能力和稳定销售渠道的农业生产区。为保证产品的安全和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冷藏、运输过程都应符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来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6]。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该市草莓产业的规模和产量,而且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草莓市场占有率。

3.3提高草莓生产效益草莓生产的效益提高,首先应依靠品质和产量,其次应保证草莓鲜果在淡季上市。因此,保定市草莓生产应紧密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实际,加大新品种配套技术研究的投资。同时对不同栽培型的技术进行规范,及时对生产地环境进行人为调节和加大预防草莓病虫害发生的投入,进而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根据市场需要,对草莓种苗进行培育,以达到周年化生产,保证在淡季生产草莓的质量和数量。

3.4优化草莓产业区土壤条件由于草莓生产区土壤栽培保护设施的不稳定,连作障碍经常出现。因此,在草莓生产的过程中,应及时对草莓栽植区土壤进行优化。如通过推广实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设立秸秆生物反应堆、对土壤进行日光消毒等技术措施来降低草莓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草莓健康生产。在草莓采收后,应及时采取清除草莓植株,揭膜淋雨、轮作等措施,以降低连作障碍。

3.5注重市场开拓保定市草莓市场的开拓是其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与外界信息沟通较少、市场研究不够、自身品牌宣传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以草莓观光园、草莓节、国内外技术交流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该市的草莓文化,创立自身品牌,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力度。例如可借助欧洲市场对冷冻草莓的青睐,大力加快冷冻草莓产业的发展,创立自身品牌,在巩固欧洲市场的同时开拓草莓非主产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4结语

考虑国内草莓供给平衡,我国未来草莓仍存在较大需求,草莓产业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保定市草莓产业若想稳定快速发展,需尽快制定草莓产业发展战略,完善育苗育种、简历健全的技术服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并逐步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保定市各盛产草莓区应在市政府及各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合理规划草莓生产区土地资源,加快产业区规模化生产。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下,以行业协会、草莓合作社等多种渠道带动草莓种植户参与规模化经营,进而提升草莓产业生产效率和综合实力。同时,保证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产品安全,加强草莓产业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力度,提高草莓市场质量安全意识,为保定市草莓产业快速、有序发展扫清障碍,为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殿林,彭沈凌.草莓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蔬菜,2011(5):21-23.

[2]段立霄,田锋,张杏鸾,等.保定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草莓研究进展(三),2009.(下转100页)

(上接54页)

[3]王彩芬,弓瑞娟.满城县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与预防[J].长江蔬菜,2011(5):39-41.

[4]李莉,杨秋叶.河北省草莓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3,7(2):66-67.

[5]谷军,雷家军.草莓栽培实用技术[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3

草莓要想丰产,一要有好的、适合的品种,二要看栽培技术。传统的草莓栽培方式是地栽,但地栽多年,就产生了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一旦这块耕地连续种植3年以上,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就会增多,草莓会出现常见的病害、毒害,像白粉病、红蜘蛛等。其次,土壤盐渍化会加重,可能灼伤根苗。同时还会出现自毒现象。自毒现象是指同科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即在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有些物种的抑制物分泌,而自动调节种群密度。

由北京市昌平区r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路河及其团队于2011年自主研发的草莓半基质栽培技术,经过5年科研试验、示范等工作,已于2016年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项栽培技术不但改良了传统地栽方式,而且结合了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开发并成功应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方式,是将两种方式的优点充分挖掘,根据普通莓农的生产实际研发而来的。

“半基质”是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即用一半基质土、一半土壤培育草莓苗,具体来说,就是在温室地下安装栽培槽,栽培槽横截面呈正梯形,槽内下部是土,只在上部装填基质。在填充土壤时,将土壤填成三角形,占半个栽培槽,然后在土壤上铺满基质土。采用半基质栽培技术,因上层铺的是基质土,每年种植季结束后,通过基质的清洗、消毒等步骤,可有效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据了解,该技术不仅攻破了土壤连作障碍,还使得每个大棚增产30%。据了解,经过2015年底连续多天的低温雾霾,半基质栽培模式因其保水、保肥、保温效果好,稳定根系和改善微量元素供给比传统的基质栽培具有优势,以此模式栽培的草莓生长表现良好。从开始结果到春节,半基质栽培温室的亩产量为415千克,传统土栽温室的亩产量为336千克,而架式栽培温室的亩产量仅为185千克。

然而,目前,许多农户还在采用高架基质栽培,对此,路河表示:“我去日本考察过他们已经成功运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技术,这个技术有我们条件达不到的地方。比如,日本采用完全基质土,成本不是我们的所有农户都能担负起的,再者,人家的日光温室有先进的温控设备,我们大部分农户没有购买温控设备的能力。”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4

关键词设施葡萄;立体栽培模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0-0240-01

葡萄设施栽培是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类型之一。进行葡萄设施栽培,可扩大优良品种的适裁区,提高浆果品质,达到高产目的。国外果树设施栽培起始于17世纪末,而我国葡萄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1],据统计,到2013年我国葡萄设施栽培面积超过13.3万hm2,是世界上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国[2]。近年来,随着设施葡萄栽培技术的长远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实现葡萄高产为目的栽培技术,更多学者及经营者不断拓展思路,向设施葡萄优质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立体农业理念为导向,发展出设施葡萄立体栽培新模式。立体高效栽培是当前葡萄设施栽培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通过充分利用温室土地、光能、水源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对设施大棚内有限空间进行合理整合,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几种设施葡萄立体栽培模式进行简要综述,并根据文献及生产实际估算各模式的经济价值,旨在为这种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葡萄立体栽培模式

我国葡萄立体栽培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设施葡萄立体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葡萄立体栽培模式(图1),如设施葡萄与草莓、番茄错峰生产的立体栽培模式,葡萄与韭菜、萝卜、白菜、菠菜等冬季蔬菜类错峰生产的立体栽培模式,葡萄与猕猴桃立体栽培模式,葡萄下套种耐阴中草药立体栽培模式及葡萄下套种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等。

1.1“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

“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是当前推广较多、技术较成熟的一种葡萄立体栽培模式。该技术模式综合利用了葡萄和草莓两者根系深浅不同、吸肥层次不同和生育期不同等特点,进行错峰生产,在保证葡萄和草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内的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主要有[3-4]:①葡萄和草莓1∶1的栽培方式,即葡萄栽1垄,行距1.8m,株距1m,在2行葡萄种植畦之间套种1垄草莓,畦宽60cm,畦高0.4m,草莓株行距25cm×20cm;②葡萄和草莓1∶4的栽培方式,即葡萄栽1垄,草莓栽4垄。这种模式将葡萄种植的行距从1m拉宽为5m,株距还为1.0m。草莓定植于葡萄行间,采用高畦双行栽培,畦高0.4m,畦宽0.6m,栽植4垄。程建军等[3]对葡萄单作、草莓单作、葡萄和草莓1∶1立体种植及葡萄和草莓1∶4立体种植的效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葡萄和草莓1∶1立体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3]。

1.2“葡萄―蔬菜”立体栽培模式

“葡萄―蔬菜”立体栽培模式主要是利用葡萄采收至第2年坐果之前的空闲期内进行。在此期间内设施大棚内温度较高,且冬季葡萄进入休眠期,叶片凋零,因此设施大棚内光照充足。在设施葡萄架下套种蔬菜类可充分利用光源、水热条件,提高产值。大多冬季叶菜类均可在葡萄架下种植,“葡萄―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目前推广较多的蔬菜有生菜、油菜、菠菜、萝卜等,可在同一大棚内间套种多种蔬菜,提高经济效益,但同一叶菜不可连作,以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5-8]。

1.3“葡萄―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

大多食用菌生产过程需要避光遮荫,因此在葡萄架下栽培食用菌可充分利用葡萄枝叶形成的天然屏障达到避光遮荫的目的。此外,秋末葡萄采收结束后至来年初夏,此时段气温较适宜多种菇类的生长。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可在葡萄架下种植食用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节约土地,食用菌收获后菌渣和菌丝等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其在土壤里自然腐熟,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在葡萄架下成功栽培的食用菌有毛木耳、平菇、鸡腿菇、双孢蘑菇、姬菇、金针菇等。

2设施葡萄立体栽培效益分析

以行距1.8m,株距1m的设施葡萄栽培为例,评估葡萄与草莓、食用菌及蔬菜类立体栽培模式的经济价值,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葡萄园秋末葡萄采摘后至初夏的空闲时间,于葡萄两畦之间套种各种作物,均能在保证葡萄产量的(下转第242页)

(上接第240页)

基础上,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从表1可知,“葡萄―草莓”立体模式比单作模式可增加经济效益198300元/hm2,但产投比略有降低。文献中“葡萄―蔬菜”模式采用塑料管搭架种植叶菜类,因此,投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可仅增加6万元/hm2,而“葡萄―食用菌”模式的增加经济效益187500元/hm2。因此本文涉及的3种模式以“葡萄―蔬菜”和“葡萄―食用菌”经济效益较高。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南方葡萄设施栽培以避雨栽培为主,并形成以大棚构建、葡萄品种筛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核心技术为主的葡萄设施栽培技术体系。目前,在葡萄立体栽培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葡萄栽培与套种植物在种植时期、后续水肥及病虫害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衔接,栽培品种单一、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由于我国南北地域和气候跨度大,因此不同区域适合的立体栽培模式不尽相同。笔者以为,在葡萄立体栽培模式选择方面应该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灵活操作;其次,在栽培技术方面,为避免立体套种作物对葡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应做好前期规划,加强管理,使2种植物生育期有效错开,同时加强病虫害管理。

4参考文献

[1]李峰,高丽,王强,等.我国设施葡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18-119.

[2]穆维松,高阳,王秀娟,等.我国设施葡萄生产的成本收益比较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3):20-24.

[3]程建军,吴晓云,邓志峰.温室棚架葡萄与草莓立体栽培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3(11):42-44.

[4]李素华.温室葡萄草莓立体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4(6):35-37.

[5]陈青英,陈金辉.沿海大棚葡萄套种草莓技术示范与效益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1):32-35.

[6]魏镛频,曹力强,张旦,等.温室葡萄与韭菜套作栽培技术试验[J].林业科技通讯,2015(7):72-72.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5

让他意外的是,这种被称为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比目前农民普遍应用的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每亩用水量竟然又节省了近80立方米、节肥14.5千克。他不敢相信,又算了一遍,结果还是如此。

万彬杰明白了,原来早被视为用水、用肥不能再少了的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的草莓生产,还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

1少用30%水肥,多产300千克优质果

万彬杰从2002年开始种植草莓,是位合作社的资深技术员。

万彬杰向记者介绍说,草莓每年8月底栽植,到来年5月下旬拉秧,生长期长达9个多月,是个能吃能喝的“大肚汉”。农民种植草莓,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草莓一枝花,肥水来当家”。

合作社成立前农民给草莓追肥时用的是“水压肥”的方法,即将化肥撒在田间,然后浇水,使化肥溶解在水中随水渗入地下;给草莓浇水时用的是微喷技术。每亩草莓用水量高达200立方米、化肥用量近百千克。

这位种了多年草莓的资深技术员知道,种草莓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的水,也用不了这么多的肥!但苦于没有更好的方法。

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微喷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只是将传统的大水漫灌改为喷水漫灌,减少了田间渠道而已,灌溉方式没有产生质的变化。与大水漫灌相比,微喷技术用水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没改变“水压肥”的方法,施肥时不管草莓是否缺水都要浇水,致使草莓生产用水量有增无减。

合作社成立后,请来市土肥专家指导,草莓生产用上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量以“输液”方式,一滴一滴地将水滴定到草莓的根部;追肥时将肥料事先溶解到水中,养分随水与草莓根系零距离接触,更利于草莓吸收。专家们还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养分供应能力、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肥规律,为合作社草莓制定了控氮、降磷、增钾专用肥料配方,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肥规律调控肥料用量制定施肥技术措施。实践表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生产草莓,每亩用水量一下子减少到130多立方米,每亩节水70多立方米,节水、节肥率均达到30%以上,增产10%以上;而品质和经济价值最高的第一穗果实每亩增产300千克,还将果实糖酸比调整到了最适宜国人的口感范围内(含糖量11%~14%),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提升了15%~25%,每亩增收2万元以上。

2全溶肥破解技术应用瓶颈

在万彬杰的记忆里,合作社推广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前两年,滴水头经常堵塞,出水不畅,一些元件还经常出毛病。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肥料不能完全溶解,堵塞滴水头。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易。因为,如果不使用专用的全溶性肥料,即使对肥料溶解液进行多次过滤,也很难达到滴灌头要求,而且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结,对元件造成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市土肥站和昌平区土肥站从国内外水溶肥筛选出适应于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使用的全溶性肥料,并根据草莓、蔬菜等作物的需肥规律开发出多种类型专用肥料配方,农民在施肥时按照配方进行调配,不仅解决了滴水头堵塞的难题,还能完全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目前,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已在北京市草莓、蔬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中,全市1万多亩草莓全部应用。生产实践表明,与“大水漫灌”方式相比,利用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生产草莓,每亩用水量平均减少60多立方米,每亩化肥用量减少30多千克。

3对农业节水“极限”实现再突破

万彬杰说,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带来的节水、节肥效果,让农民兴奋不已。大家都曾认为,草莓生产用水、用肥数量已经到了“极限”。然而,北京市、区土肥站的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质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又把草莓生产用水、用肥数量降低了很大一块。

万彬杰指着刚“决算”出试验研究数据的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说,循环利用水肥,是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的最大特点。该技术在存储罐内存放的营养液体,是根据草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营养元素及比例专门配制而成的。草莓秧苗栽植后,控制系统会按着设定的时间段,启动、关闭浇灌系统。浇灌系统启动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营养液体在循环装置的控制下,不间断地从pVC管的前端流向末端,再流回到存储装置内。草莓也在营养液体循环过程中,吸收到了水分和养分。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除蒸发,以及设备的少许滴漏外,试验中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基本为草莓生长发育所消耗。试验表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栽培草莓,每亩用水仅为40.9立方米,用肥45.5千克;与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相比,每亩又节水近90立方米,节省化肥14.5千克。

万彬杰指着基质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试验介绍说,灌溉和施肥方式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基本相同,草莓本身所消耗的水分和养分也基本相当,不同的是草莓吸收后剩余的水和养分不是被草莓循环利用,而是通过回收装置回收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位于温室边角部位,供种植在那里的作物继续利用。

4传统土壤农业正走向立体生产空间

鑫诚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的草莓立体栽培模式试验示范温室内。

赵永志向记者介绍说,尽管立体栽培模式包含了框架构造、水肥配比、养分调控、循环利用、温度控制等多项技术,听起来较为复杂,但应用起来却相当的简单。可用于栽培蔬菜和花卉等作物。栽培草莓时,只要将草莓秧苗栽植在栽培架上的配备内,栽培过程也就完成。农民栽培后所做的工作,只是按时配制营养液、开闭开关。草莓整个生长周期内的营养和水分,是根据草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配制成专用营养液利用循环装置来完成。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6

关键词:草莓;组培快繁;茎尖脱毒;生产应用

草莓(FragariaananassaD.)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品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磷、钙、铁、锌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上等果品。除了鲜食,草莓也是加工果酱、果酒等的重要原料,在世界浆果类水果生产中,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葡萄[1]。

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栽培草莓最多的国家之一。草莓的种苗生产传统上采用匍匐茎繁殖和分株繁殖,而长期使用无性繁殖方法会使草莓品种退化,病毒感染严重[2]。利用草莓茎尖培养快繁技术可部分或全部脱除病毒,保持草莓品种的优良性状,提高产量;繁殖快,对新品种的推广有利,快速繁殖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可工厂化育苗,根据生产需要为生产提供种苗。近些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能快速繁殖并培育出优良草莓品种,同时探讨低成本下草莓试管苗的快繁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的材料C1―C7全部为当前草莓优良栽培品种,市场应用推广价值高,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十团苗木基地提供。

1.2方法

1.2.1培养基的配制。用于草莓匍匐茎芽和茎尖培养诱导芽分化的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6-Ba0.5mg/L,蔗糖30g/L,琼脂粉5.0g/L,pH值调至5.8。在草莓扩繁阶段,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0.5mg/L、naa0.01mg/L,所用培养基中以3%食用白砂糖代替蔗糖,加琼脂粉0.5%,以自来水代替蒸馏水,pH值在高压灭菌前调至5.8。

1.2.2材料的消毒与处理。选取健壮草莓母株上生长充实而小叶尚未展开的匍匐茎顶端约3~4cm长的芽,用自来水冲洗2~3h后,在超净台上进行灭菌处理。先用小镊子将匍匐茎的外部大叶摘除,再用75%酒精处理30s,然后置于0.2%的升汞中消毒3~6m,再用无菌水冲洗3~4遍。

1.2.3诱导分化与增殖。(1)以草莓匍匐茎芽为试材,以附加Ba0.5mg/L的mS培养基诱导和增殖草莓小苗,每瓶接种3个材料。(2)在双筒解剖镜下由外向内逐层剥去幼叶,直至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切取0.5mm左右大小茎尖接种于附加Ba0.5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每瓶接种1个材料。

接种后移至培养室内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1500~2500lx,14h/d,温度(25±1)℃。把诱导分化出的草莓小苗转接入继代增殖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同诱导分化培养基。转接时把芽团分细小些,约5株/瓶,30d左右继代1次,记录组培苗的增殖情况。

1.2.4扩大繁殖。将丛生苗分块即每5~7株切成一块,转入继代培养基。在转苗过程中,去掉原生叶片有利于新苗分化,在扩大繁殖中随时清除愈伤组织,有利于新苗增殖和生长。

1.2.5生根与移栽。将生长健壮,苗高2~3cm的试管苗移到生根培养基(1/2mS+iBa0.1mg/L)上生根,30d后移栽。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接种部位对草莓出芽率诱导分化的影响

由表1可知,所选取的7种草莓优良品种匍匐茎不同部位经清洗消毒后接种均能获得无菌试管苗,结果表明,匍匐茎出芽率上段>中段>下段,这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旺盛有关。“C1,C2,C3,C4,C5”5个品种通过切取茎尖技术培育草莓无菌试管苗均获得无菌试管苗,不同品种的芽诱导率不同,茎尖出芽率C3>C5>C2>C4>C1,C3最高70%,C1最低30%。在同一培养基上,15d后观察以0.2%升汞处理4m较为适宜,成活率较高。

2.2匍匐茎芽和茎尖诱导分化培养观察

将匍匐茎芽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2~3d芽变绿,开始生长,7~10d后伸长至1cm左右,将芽切下转移至增殖培养基(同诱导培养基)培养,20d后即可看到叶原基形成可见的小叶,30~40d后可长成具有数片真叶的幼苗。将茎尖接种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上,14d后颜色逐渐变绿,基部逐渐膨大。30d后,即可看到明显伸长的小茎,叶原基也形成可见的小叶,50d后可长成具有数片真叶的幼苗。

2.3增殖培养观察

将诱导分化出的草莓小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同诱导培养基),小苗株基部的腋芽2周内就能萌发,4~5周内就可增殖形成丛生芽丛,芽丛直径可达4~5cm,有15~25个芽,每芽有2~3片叶。每隔4~5周将芽丛分割,转接到扩繁培养基上继代。

2.4生根培养

草莓比较容易在培养基上生根,1/2mS就可达到最好的生根效果。以1/2mS+iBa0.1mg/L+糖15mg/L为佳,30d后,生根率可达100%,且根粗壮,单株生根5.2条,根长4.0~5.0cm。

2.5试管苗移栽

试管苗生根30d后,洗净根部培养基,将其栽入移栽基质中(草炭:蛭石:珍珠岩=2:1:1),并用400倍多菌灵液进行消毒处理,移入大棚,前期保持大棚温度10℃/25℃(夜/昼),相对湿度70%~80%左右,并盖上遮阳网。后期(10d后)逐渐通风并增加光照,5~8周后即可移入土壤栽培,成活率达90%以上。

3结论

以当前草莓优良栽培品种匍匐茎芽和茎尖为材料,以附加Ba0.5mg/L的mS培养基诱导和增殖草莓小苗,试管生根苗直接移栽的成活率达90%,市场应用推广价值高。草莓组培扩繁阶段后所有培养基均以3%食用白砂糖代替蔗糖,以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每株成本下降。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总结出草莓的组培苗生产、驯化和移栽等一系列技术,不仅能快速培养出大量脱毒苗,而且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跃建,朱振林.大棚草莓配套栽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2何欢乐,阳静,蔡润等.草莓茎尖培养快繁体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S)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7

关键词红颊草莓;大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2-0087-01

红颊草莓是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由幸香(父本)、章姬(母本)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14%)、果型大(平均重14~17g,其中一代顶果平均重50g,大果达100g以上)、产量高(22.5~30.0t/hm2)和耐储运(硬度为0.21~0.25kg/m2)等突出优点[1],因此深受草莓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红颊草莓效益可达30万~45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苏州地区发展迅速,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现总结红颊草莓大棚栽培高产技术,以供参考。

1培育壮苗

育苗圃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和排灌方便的壤土。育苗前,先消毒土壤。选择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品种纯、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定植母株前15d,在种植沟内撒施腐熟猪粪30t/hm2和过磷酸钙750kg/hm2。2月中旬至3月初定植母株,带土移栽,株距60~80cm,种植时要浅栽,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用0.5%复合肥与0.3%尿素作追肥,用0.5%钾宝等营养液根外追肥,注意薄肥勤施。6月底至7月初摘除病叶、老叶[2]。7月中旬假植,选取2~3叶1心健康苗,分批分类带土假植,用遮阳网覆盖,加强管理[3]。

2整地做畦

定植前,翻耕,精细整地,做成深沟高畦的小高垄,沟深约30cm、宽30~40cm,畦面宽50~60cm。6—8月,进行闷棚1个月,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上,或直接将薄膜覆盖在棚架上,关闭棚门,密闭保持40~50d,利用太阳能及夏季高温,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杂草种子及地下害虫等。闷棚时还可以加入有机肥、石灰氮、油饼等,以增肥地力。

3合理定植

一般在9月定植。定植前,施入腐熟粪肥22.5~30.0t/hm2,同时施入少量复合肥。注意科学控制有机肥料用量,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有机肥料,否则易出现旺长,推迟开花,减少挂果量现象[4]。种前开沟起垄,垄高30~40cm。定植密度应根据苗体大小、土地肥力而定,一般栽植9.0万~10.5万株/hm2。定植时注意带土移栽,浅栽,将泥土踩实,并浇足定根水。

4适时覆膜

在顶花芽现蕾时覆盖地膜。地膜宜选择黑膜。当日气温降至17℃,夜间气温降至10℃左右时覆盖大棚膜,当大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覆盖内棚膜。萌芽至现蕾期,白天、夜间的棚内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5~20、8℃左右;开花期,白天、夜间的棚内温度应分别控制在25~28、>10℃;开花后,棚内温度适当降低,白天应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在5℃以上。通过掀膜和覆膜调节棚内温度,还可以达到调节草莓上市期的目的,从而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5肥水管理

红颊草莓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薄施勤施追肥。在现蕾和初花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采收后,分别追施肥料,以高质量的复合肥为好。施肥可与灌水相结合,用滴灌施入,收获前一个月停止追施。

6放蜂授粉

使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可以有效解决畸形果的问题,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授粉蜂种宜选择意大利蜜蜂或中华蜜蜂。在草莓初花期,在棚室中间部位放置蜂箱,离地面约15cm,注意避免光线直射蜂箱出口,确保蜜蜂飞出时不会因迎光而碰棚死亡。每个棚内放入1箱。蜂箱内要定期放入糖水及花粉,每隔5d喂1次。蜂箱放入后,一般禁施农药,尤其禁施杀虫剂。放蜂时间从开花起至采摘结束。

7病虫害防治

红颊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等。防治白粉病,用50%醚菌酯干悬剂3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3500倍液,于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施,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炭疽病主要发生于7—9月,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药,每7d喷1次,连续2~3次;线虫病用10%硫线磷颗粒剂在草莓移植地撒施或定植施,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灌根,每穴灌250~300mL;防治红蜘蛛,在草莓开花前喷5%噻螨酮乳油1200倍液,开花后改用5%氟虫脲乳油1000~1500倍液喷防,隔7~10d再喷1次。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用15%茚虫威悬浮剂4000倍液等[1]。果实成熟期禁止喷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低残留的药剂,药后2~3d内停止采果,以确保食用安全。

8适时采收

草莓由青转乳白色后,果肩、果底着红色,色泽鲜艳,果香浓郁时,果实品质最佳,适宜采收。春季草莓果实成熟快,成熟时质地软,不宜装箱运输,应提前采摘,以延长食用期。

9参考文献

[1]钱东南.红颊草莓大棚促成栽培关键技术[J].科学种养,2011(1):21-22.

[2]王静,张立东.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26,133.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8

走进草莓种植连栋温室,草莓“快乐”地生长在整整齐齐的高架上。高级农艺师介绍说,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模式是以镀锌铔管为支架,在离地1.0~1.2米高处搭建栽培槽,采取基质栽培,滴灌自动肥水调控等方法进行草莓生产的一种省力栽培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常规土壤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作业费工费力的突出问题。

从2009年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开展现代化温室草莓高架基质栽培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并取得成功。目前已在京郊草莓生产园区进行推广。利用高架栽培草莓,不但管理采摘方便,生产的果实外形美观、表面洁净、品质优良,也方便了市民的休闲观光,体现了农业旅游的人性化。

在高架草莓的架子下面,看到水平码放着的一个个菌棒。为了充分利用草莓架下的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草莓采摘期丰富采摘品种,2013年春节前,他们试验示范了在草莓架下种植平菇的高效生产模式。上面是一颗颗成熟的草莓,下面是一朵朵扇形的平菇,草莓和蘑菇“和平相处”。协调草莓和平菇所需的空气湿度成为草莓架下种植平菇的关键。草莓结果期的温度完全可以满足平菇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但在湿度控制上有难度。

据了解,当空气湿度在40%~50%时,草莓花药的开裂率最高,花粉的发芽率也最高。若空气湿度达80%以上,则花药的开裂率很低,花粉无法正常散开,而且发芽率也低。而平菇在出菇期要求棚内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为此,试验人员想出了办法,通过采用薄膜覆盖的方式将草莓架下方空间与外界进行相对隔离,以增加局部的空气湿度,营造平菇所需的适宜的小环境。协调草莓与平菇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特别是温湿度的矛盾,是发展草莓温室内种植蘑菇的关键技术。在草莓架下种植平菇,平菇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草莓进行光合作用,而草莓的光合作用又为平菇生长补充新鲜的氧气,使温室内部形成气体内循环,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减少了温室的放风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阳能。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9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庄河发展蓝莓产业的先天优势,那么在蓝莓发展过程中,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我国蓝莓最早引种始于1983年,庄河市1989年就已经试种成功。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露地蓝莓、设施蓝莓栽培技术规程。

“规范化”造就“庄河方式”

多年来,庄河蓝莓栽培一直坚持棚栽和露地栽培相结合的生产原则,产果期从每年4月初到7月末,具有产果期长、品质优越的特点,有利于企业加工和稳定市场供应。

众所周知,庄河蓝莓具有独特的品质,这种独特品质的形成,既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更得益于规范化的栽培方式。在园址的选择、品种的选择、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以及不同物候期的管理等都有规范化要求。

在园址选址方面,首先是地块附件无污染源、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背风向阳、不积水。土质以沙壤土为宜,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在4.0-5.5之间,最适土壤pH值在4.3-4.8之间。风口地块,易抽条,设施栽培卷放帘及温度等都不易控制。灌水容易排涝难的涝洼地不宜选址;粘度土壤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也不宜选做蓝莓栽植用地。

在土壤改良方面,很难选择一块地各方面都能满足蓝莓生长发育的需要,大都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改良土壤一是要调节土壤的酸度。庄河地区大多数土壤呈微酸性,达不到蓝莓需要。一般采用草炭土加硫磺粉进行调酸。草炭土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还能增加有机质含量,适宜蓝莓种植应用。另外,作物秸秆粉碎后翻压在土壤里也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松针土也适宜改土应用。一般要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后要达到5%以上,最低也应在3%以上。

在土肥水管理方面,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最适宜蓝莓生长发育,应尽可能多施。有机肥应以秋施为主,追肥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追肥可以结合灌水进行,灌水以滴灌为好,大水漫灌一是费水;二是易造成忽干忽湿,土壤板结;三是在设施栽培中,易造成地温变化大,空气湿度大,易导致病害发生。土壤管理可采用清耕、覆膜、覆盖多种方式。清耕方式用工量大,土壤湿度变化大;覆膜有增加地温、抑制杂草、降低棚室湿度等优点;覆盖可用松针、锯末、稻壳等,这些东西覆盖地表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目前庄河地区几种方式都有应用。

在品种选择方面,目前庄河地区主要有杜克、蓝丰、北蓝、北陆、达柔、伯克利、瑞卡、埃利奥特、美登等品种。表现都很不错,关键要根据果实用途来选择。比如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以鲜果销售为主,还是鲜食加工兼用,还是以加工为主,也有少量用于观赏,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另外要注意授粉品种的搭配。

在定植密度方面,要根据不同品种植株大小来确定,设施栽培一般为0.6-1.2m×1-1.5m。如果苗木较小,亦可以加大株距,部分用于正常生长结果,部分用于培养大苗销售。露地栽培,庄河地区因为需要防寒,如果采用埋土防寒方法,以及采用小型机械作业等,行距应不低于2m,最好3-4m为宜。

在苗龄方面,因为幼龄蓝莓根系不发达,生长量小,一般不提倡栽植。露地栽植一般以3-4年为宜,设施栽培以4-6年为宜。因为蓝莓栽植缓苗轻,易成活,栽后第二年就有一定产量,第三年即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产量,收益时间提前。当然,不能单纯以苗龄确定,还要看树苗的具体长势情况。

在整形修剪方面,蓝莓整形修剪是生产上的重要措施。通过整形修剪来达到调节树势、平衡营养生长和结果。通风透光可达到控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冬季修剪与生长季修剪相互配合,不同修剪方法的作用与传统果树一样。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通过栽培措施,强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通过温湿度控制,降低发病风险。

在花果管理方面,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的。把果品质量放在首位,不盲目追求产量。由于蓝莓形成花芽比较容易,花量大,座果率也高,容易形成过量结果。如果结果过多,果实品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控制花果数量也是一项必要的管理措施。在生产上,一般通过修剪控制花芽数量比通过疏果控制果实数量相对容易简单,省工省力。

在温室栽培需冷量方面,温室栽培蓝莓所有品种都涉及需冷量问题,只有满足需冷量要求,蓝莓才能正常生长结果,所以生产上决不能盲目抢早。不同品种需冷量不一样,有些品种间差异很大。所以在棚栽时,选择品种应尽量选择需冷量差异不大的品种。如果品种需冷量差异很大,应以满足需冷量大的品种为准。当然过度满足也不利于提早成熟,降低经济效益。露地栽培和冷棚栽培不用考虑需冷量问题。

在温湿度控制方面,温度控制在设施栽培种更显重要,过高过低将造成严重损失。湿度过大,易造成病害发生,并易造成涝害以及成熟期裂果等问题。湿度过低也会造成落果、抑制生长甚至死亡,所以应严格按照不同生长阶段对温湿度的要求进行管理,防止忽高忽低。

在采后处理方面,因为蓝莓常温下不耐贮存,庄河蓝莓大都销到各大中城市,所以采后处理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果园,在果园附近建造预冷设施和贮藏库,采后就地预冷处理并贮存,提高了蓝莓的贮运时间,增加经济效益。

上述规范化栽培方式,在庄河所有蓝莓种植区已经得到全面推广,使庄河蓝莓的品质整体得到了保障。

大合作推动产业腾飞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庄河蓝莓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与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大学、辽东学院、中国果树所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并积极促成其把庄河作为他们的成果转化基地。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赶科普大集、基地现场教学等方式,扩大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面,基本形成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收购、加工、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庄河蓝莓真正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

与此同时,庄河市还积极发展大型蓝莓产业种植基地,并通过科技攻关延伸产业链,加速推进蓝莓产业化发展。大连来宝、森迪、宏嘉、蓝健、绿都、御果、开来等蓝莓企业相继与有关科研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庄河蓝莓产业的科技含量及整体规模。

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篇10

关键词:蓝靛果;草莓;隔行套种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棚室果树栽培技术现已日趋普及,但近年来由于设施投入成本提高,生产的树种少,生产模式单一,上市集中,市场竞争激烈,果品价格下降。致使投资回报率低,生产效益迅速下降,且品种陈旧,增值效果不理想。科学合理实施棚室果树套种栽培模式,可以在种植作物间产生互补效应,提高土地资源和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效益。因此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结果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套种栽培。但现今在选择套种果树的类型、套种果树相互侵染、时机、肥水、光照调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蓝靛果忍冬又名蓝靛果、黑瞎子果。落叶灌木,高约1.5m,浆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时暗蓝色,果期7-8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棚栽培可提前至6月成熟。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结果快、成熟早、周期短、效益高。并且草莓相比其它作物又比较耐荫,非常适合棚室栽培和与其它作物套种栽培。蓝靛果和草莓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建棚选址相对容易,且熟期相近,在栽植上蓝靛果采用双行栽植,每亩可栽400~500株。隔行套种草莓,草莓每亩可栽植3200株,6月份可同时采摘草莓和蓝靛果。9月下旬可摘第二茬蓝靛果。通过蓝靛果与草莓隔行套种栽培,结合采摘园的特点,研究蓝靛果和草莓之间生长、空间利用、产量、管理等关系,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使小浆果变成大产业,从而推动棚室化栽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1套种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间作、套种应符合四条要求:一是在共生期间的生长发育互不影响;二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并能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有利于培养地力;四是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

2蓝靛果和草莓套种的合理性

蓝靛果与草莓大棚套种栽培,一是利用地力和光能,使其立体种植,两种作物都是生长周期短的浆果,且管理方便。二是草莓和蓝靛果一次果成熟期基本相同,有利于集中管理、采摘和合理安排劳动力。三是草莓有耐阴性,且蓝靛果树体不大,不影响草莓通风、透光。四是草莓夏季怕高温曝晒,栽植在蓝靛果行间条件较理想,可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且蓝靛果能够利用大棚的优势二次结果,增加了经济效益。

3栽培技术

3.1适宜栽植的品种

蓝靛果和草莓均选择丰产、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蓝靛果以从日本引进的两个适宜鲜食的品种为好;草莓以红颜、章姬、维斯塔尔、天香和四季草莓等品种为宜。

3.2栽植基本技术环节

3.2.1选地

蓝靛果忍冬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在砂壤土、壤土、重壤土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重壤土具有保水性及在土壤上层积蓄矿质营养的能力,所以更适合一些。虽然其在野生条件下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但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在pH4.5~7.5的土壤中都能生长和结果,但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更快。实验证明,在有机肥充足的地块生长的植株比在森林中的长势强。草莓对于土壤的要求同样不严格,在选地建大棚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3.2.2定植技术

蓝靛果定植时期可以在秋季落叶后,也可以在翌年春季萌芽前。秋季定植的苗木,根系恢复较早,翌年春季生长较好,但在冬季过分干冷的地区成活率会受到影响。翌年春季定植的苗木恢复生长较晚,但成活的保险系数较大。前一年秋季土壤深翻,深度以20~25cm为宜,深翻熟化后平整土地。土壤掺入适量草炭,硫磺粉和草炭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春季定植时间大棚一般在4月上中旬。坚持顶浆定植。当大棚土壤化冻15cm以上即可定植。定植方法因地制宜。在杂草少、土壤深厚疏松、水分条件好的地块,用窄缝栽植法有利于成活和防止冻害;土壤稍黏重或苗木根系较大时可用穴植法,最好随起苗随栽植,可在秋季假植到棚里。春季随时取出栽植。栽植密度每亩栽400~500株。

定植穴规格为20cmX20cm,定植时将苗木从营养钵中取出,填入一些草炭或掺入有机肥混匀回填。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测试,如缺少某些元素可将肥料一同施入,然后将苗栽入,栽苗深度应和苗木在苗圃或容器(营养钵)中的深度相当,以覆盖原来苗木土团3~5cm厚度为宜。轻轻踏实浇透水,待水渗下后覆一层土。为提高成活率,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植时应保证蓝靛果树体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蓝靛果花芽分化。蓝靛果双行栽植,株距1m,小行距50cm,大行距1.5m。

在蓝靛果大行距间套种草莓。整成宽60cm,高20cm规格的草莓种植畦。通过几年的实验,普通栽植如果每行都套种草莓,大约在3年后,由于蓝靛果的影响会使草莓的结果量、品质下降。隔行(大行距)栽植草莓即使3年以后蓝靛果也不会对草莓产生影响。可一直套种。

草莓在初秋定植,即地温稳定在8℃~12℃时就可移苗定植。草莓按行距为20cm、株距15cm规格,双行栽植,每亩保苗3200株;草莓宜浅栽,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蓝靛果可适当栽深些,栽后压实,浇足定植水,遇干旱须连续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0月下旬除草追肥后草莓覆盖地膜,翌年4月初把植株提出膜外,6月中旬可同时采摘草莓和蓝靛果。9月下旬可摘第二茬蓝靛果。

3.2.3土肥水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

每年秋季落叶后利用小型农机具在小行间耕翻一次,深度12~15cm,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起到防治杂草的作用。4月末也要进行一次松土,深度约10cm。目的是防治刚出土的杂草,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氧气含量适宜,利于植株生长。

(2)施肥技术

基肥施用时间是10月上旬,在蓝靛果小行间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同时施入氮肥15kg、磷肥10kg、钾肥15kg;同时均匀撒施多菌灵和辛硫磷,以对土壤消毒和防治地下病虫害。大行施肥可结合草莓栽植进行,施入有机肥2000kg,氮肥10kg、磷肥5kg、钾肥10kg。

草莓第一次追肥在4月上旬,第二次顶果开始采摘时期,第三次在采果盛期,追肥结合灌水。蓝靛果一次果因和草莓时间基本相同,追肥可同时进行。肥料分配为:基肥占50%,萌芽肥15%,新梢旺盛生长肥20%,果实膨大肥15%。为了提高蓝靛果二次果的产量和品质,可在采果后追加一次有机肥和化肥。除了上述追肥外,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和冲施肥,肥料种类主要有0.3%尿素、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和根喜欢等。

3.2.4蓝靛果修剪技术

蓝靛果修剪可在秋季落叶后或第二年萌动前进行,距地面10~12cm处进行平茬,形成每个植株6~8个骨干枝、整形修剪要保留生长健壮枝做骨干枝、剪掉衰老骨干枝的上部,剪留到幼嫩的分枝上,可以刺激潜伏芽的萌发和生长,增加产量。也可以更新复壮,将7~8年以上衰老的蓝靛果植株地上部分距地面3~5cm处全部截掉,余下部分就可以萌发出新的枝条来,当年生长40~50cm,地径0.3~0.4cm。蓝靛果忍冬苗木冬季不用人工防寒,管理成本低。只注意行间草莓的简单防寒即可(地膜加一层草帘)。

4效益分析

蓝靛果棚室栽培是前景非常好的项目,尤其作为采摘园综合项目,丰富了采摘品种内容,蓝靛果套种上草莓后,能够增加草莓的效益,而且保护地蓝靛果和草莓均比露地能提前上市,价格较高,且利用大棚的优势,蓝靛果可二次结果,又增加了蓝靛果的收益,平均每公斤蓝靛果能卖到30元左右、草莓20元左右,每亩地蓝靛果能获得1500kg的产量,收入约4.5万元。草莓约有1000kg的产量,收入约2万元,套种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霍俊伟,于泽源,刘成开,等.野生蓝靛果忍冬驯化栽培[J].北方园艺,2004,(4):31.

[2]许双庆.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1989,(7):19.

[3]李晓红,陆文鹏,李传健.蓝靛果的育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2):36.

[4]罗春玲,胡瑛.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1):44-45.

[5]于雏滨.蓝靛果北方栽培及应用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