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十篇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十篇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18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重要性

众所周知,疾病防疫控制非常重要,但是很多部门都不能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导致疾病控制中心很多工作开展很困难,当前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疾病防疫控制,省去很多人力物力,也方便了疾病预防控制的开展,由此可见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远大于常规的管理模式。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医院对疾病预防控制不重视

当前医院对疾病预防根本没有按要求的去重视,很多医院认为预防疾病不是医院的服务范围,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救人,让患者满意就是做好医生的本质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就是一个摆设,医院有没有到疾病控制中心汇报工作,也从来不去追究、核实。只是象征性的找些数据,再或者随便填一些数据,疾病控制中心从没对此追究过医院是什么原因不上报,疾病控制中心也很少对医院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测评,完全放任自流,这样疾病预防控制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1.2市场对疾病预防控制不重视

随着我们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商品到处都是,疾病预防控制又成了一大难题,这就要求质检部门对整个市场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商品的监督,检测依据的监督,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的作业指导必须行为有效,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检测能力,严格监督行业的程序和方法。监督部门应该把被检查不合格的商品定期的送到疾病控制中心,这样疾病控制中心可以提前做好防疫工作。

1.3农林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的不重视

现在的环境农林部门应该把种植、畜牧、家禽的管理、兽医医院和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明确规定,国家要给予什么样的鼓励和资金,凡是养殖或者种植户应该给予普及相关知识和预防疾病控制方法,要不定期给市民宣传疾病预防控制预防知识和方法,能让市民增强预防疾病知识,不要让市民认为预防疾病只是小事与自己无关,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疾病得到预防和控制。

1.4市民对预防疾病控制的不重视

如今的社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市民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淡,不愿积极参与和共同参与,甚至看见身边的事都不去监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其实疾病预防就要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不去有毒有味的地方,不去买不卫生的东西,不吃三无产品,看到和听到不合格的食品就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打投诉电话,禁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这样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提前预防疾病,控制疾病。

2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后的策略

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疾病控制中心c常见的报表单位,如:畜牧检疫部门检疫结果数据库、大中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病例管理系统、农业局和林业局相关的技术服务、相关动物疫情服务系统等数据给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进行只读数据的单向服务,给基层单位减少了报表编制和报送的劳动量,也让疾病控制中心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数据。

2.1疾病控制中心与医院的数据联动

现在疾病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数据库对医院的病例进行随时查看,医院有多少病例,什么病情,用什么方法预防,这样就方便防疫疾病工作的开展,既省时省力,还能快速解决疾病预防控制的问题。为了能让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顺利进行,疾病控制中心应对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持证上岗,尤其是对各种传染病控制和检测,并逐步消灭各种传染病的发展和流行。组织对重大疾病防制,组织指导全民健康和疾病防制活动。

2.2疾病控制中心与动物检疫站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也是用数据联动调取动物检疫站的数据,根据数据可以分析动物的具体安全状况,动物是疫情的传播途径,可以根据动物的疫情来分析人的疫情。疾病控制中心应该把家禽的管理、兽医医院等相关的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普及什么样的鼓励和奖金,凡是养殖或者种植户应该给予科普相关知识和预防疾病控制方法,要不定期给市民宣传疾病预防控制、预防知识和方法,能让市民增强预防疾病知识,不要让市民觉得预防疾病只是小事与自己无关,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疾病得到预防控制,当发生传染病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采取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

2.3疾病控制中心与农机站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通过数据联动能够掌握养殖户,都养些什么家禽,厂房在什么位置,这样疾病控制中心就能通过数据来给养殖户宣传预防疾病的方法,还能给用户指导在什么时期用什么预防针,这样用户既能减少经济损失,又能科普养殖知识,还给农机站省去部分人力物力,疾病防疫还能够提前控制。

2.4疾病控制中心与市民的建议,投诉,隐患的数据联动

疾病控制中心应及时能与市民的建议、投诉、隐患的进行数据联动,比如动物粪便的处理,还有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等。对于市民的建议和投诉,疾病控制中心应及时给予解决和解释,以防疾病的蔓延,市民都要积极参与疾病防疫控制中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投诉,这样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

3总结

计算机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事业及时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实现战略调整与转移,也为企事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点提供参考依据。实施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疾控事业日渐增加的计算机信息量和计算机资源的大量应用,无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发展角度,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做到全面规范的应用,方便快捷的浏览检索,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开展好这项工作,将对疾控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靳桂明,吴凌,王琳,等.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5(11):31-33.

[2]黄素丹,张德仁,张秀英,等.医院传染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医疗装备,2007,4(04):45-46.

[3]于竟进,于明珠,苏海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策略和落实效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4(04):76-78.

[4]景一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及预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3,9(09):90-92.

[5]张雪丽,丁凡,李群.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里资源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5(05):89-91.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2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7-01

近些年来,随着多种因素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影响,其发病率也趋于多样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流感等,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及发病迅速、传染性高的特点,且已经成为突发公共卫生问题[2]。因此,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各个医院的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选取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0日在我县医院治疗的48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观察组为2010年-2012年发病的266例患者,其中男133例,占50%,女133例,占50%,年龄3-79岁,平均年龄(56.7±5.0)岁;对照组为2009年发医病的214例患者,其中男111例,占51.9%,女103例,占48.1%,年龄4-80岁,平均年龄(57.0±6.0)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

1.2.1预防措施。①接种疫苗:目前控制与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15岁以下的儿童,以此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某些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我国计划内的疫苗种类很多如风疹、流感、麻疹等,接种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以达到预防的目的。②药物预防:目前很多药物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磺胺能够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红霉素可以预防百日咳、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异烟肼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等。这类药物作为临床预防药物目前应用较少。若医护人员或家属,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应立即隔离,给予一定的预防性药物,以避免感染的发生。③做好消毒工作: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对含氯的消毒剂的耐受性不好,极易被杀死,因此,呼吸道感染的病房内,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选用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定时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的效果[3]。

1.2.2管理方法。①完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达到对感染病患者的管理,如《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制度》等,使各项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使各项制度有效落实。②重者分类管理。患者的症状、发病原因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够统一管理,因此,应将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后,科学分类,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管理办法,如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现象,诊断后,应立即分诊,注意后期的预防与治疗;对于不同原因的肺炎患者,应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经骨干医生讨论后无法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并向疾控中心报告,等待后期的处理;对于流感样的患者也应及时观察,注意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疾病的发展。③加强感染科室建设。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患者应由感染科室主要负责,传染科室要明确的分区和专用通道,通风设施良好,同时要求传染病科室医护人员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如流行病学、常见的传染病感染疾病治疗等,达到知识多元化的目的。

2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发病人数有所降低,如2010年肺结核的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45.88%,2011年较2009年下降49.26%,2012年较2009年下降52.27%;观察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人数得到很好地额控制,猩红热的发病人数也逐年下降且趋于稳定,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表1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

3结论

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会波及很多人群,因此,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手段[1]。做好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是临床医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如合理使用消毒剂、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等,能达到很好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综上所述,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能后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凌晓芬.浅述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25-25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3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惠及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医改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把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做好医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医改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破解各种难题,积极投身于医改各项工作。

今年月,国务院医改办与31个省签订了年医改工作责任书,卫生部与各省(市、区)卫生厅局签订了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责任状,明确了医改任务和要求,明确了各方面责任与义务。每一份责任状都是对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庄严保证。我们对医改任务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必须树立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通过构建分工明确、上下畅通、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组织实施机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时间进度要求,扎实推进,全面落实。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做好卫生工作。医改从去年4月份实施,至今已有1年多的时间。医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推进,初见成效,广大人民群众逐步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广大卫生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工作。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累计接种3038.2万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实际检查50.7万人,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6个项目省共计完成改炉改灶6万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164万余座,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推进落实医改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新旧情况和问题的叠加,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具有较大差距。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同志思想还没有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对医改工作存有消极观望和等待情绪,没有做到主动思考,大胆破题,全力推进。缺乏借医改的东风,以有利的政策设计为契机,解决多年来影响和制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的诸多问题的敏感性和长远眼光。二是投入机制不健全。中央财政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给予补助,要求地方配套,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支持。但是一些地方配套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影响任务如期完成,同时中央财政资金逐级拨付缓慢问题在各地也较突出,这些直接影响医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落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方公共卫生机构仍没有摆脱“以副养主”和“以医养防”的做法,公共卫生服务出现越多越亏的不良局面,影响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队伍数量、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当前一些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学历、职称和专业人员比例也存在明显差距,“人多干不了活”与“人少干不完活”的现象在不同地方并存,队伍问题已成为制约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四是亟待加强管理。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缺乏工作的计划性与协调性,缺乏细化、实化的管理措施,具体责任没能落实到人;一些工作未能摸清底数、科学测算,制定的指标超出基层实际服务能力;有的不能及时掌握工作信息,而掌握了信息又不能够及时报送和利用,不能通过这些信息主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分析研究并切实解决。

在工作中,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医改重点工作与日常疾控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医改重点工作突出、按时完成,确保日常疾控工作规范开展、不受影响,二者决不可有所偏废。一方面,要始终把推进医改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做好。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三年任务看今年,能否圆满完成今年的医改任务,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实现中央确定的三年医改重点工作目标的完成。各地要全力抓医改,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医改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落实医改任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疾病防控工作是医改的重要内容,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实惠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医改这个机遇,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突破长期制约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的瓶颈,特别要注重把完成医改工作任务与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预防与控制重大疾病联系起来,通过医改达到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目的,全面促进日常疾病防控工作的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建设,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全面完成年医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

(一)精心组织,促进医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各地要对医改任务,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把医改任务指标按时间段逐条逐项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个季度、每个月,实时监控任务完成进度,动态掌握改革推进情况,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内容要进一步细化指标、明确要求、分解任务、层层部署。凡是能落实到责任人的工作,都要落实到人。有责任、有监督,才能有落实。

去年年底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函〔〕1079号),各地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沟通工作,要建立月报告制度,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报送工作。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好地为决策服务。要充分利用好上报信息,掌握工作真实进展;对各地上报的情况,我们也要及时总结,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

卫生部将加强对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实施考核评价的力度,特别对执行进度缓慢的要进行重点督导,对执行不力的人和单位要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对执行不力的项目要提出适度调整意见,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各地也要加强监督和评价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核心评价原则,根据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方案,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落实的要求,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动态掌握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的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学会做好工作沟通和协调,要做好政策衔接和宣传。对内要积极协调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医政等方面,对外要做好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沟通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共同做好医改工作。

(二)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的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要按照医改的要求,依据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和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公共服务上来。当前,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管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认真总结开展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内涵,健全与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人才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水平,核心是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大力加强城乡疾病预防控制适宜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做文章,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和实验室检验检测队伍建设,整体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素质和服务保障能力。注重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结构,探索人才制度建设上的“有进,有退”。要结合绩效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岗位绩效考核的机制与方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充分调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医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任务艰巨、复杂。要扎实推进医改工作,取得成效,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智慧,探索工作思路和解决办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许多好经验和做法来自地方基层、来自第一线。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要充分发挥政策、管理、业务专家的智囊团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广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智慧、因地制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形成工作经验,推广应用。浙江省面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两难问题,提出实行资源整合、网格管理、团队指导、绩效考核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指导团队建设制度,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最近,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集中力量结合医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现状,对一些地区进行了现场调研,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地区在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的情况,对各地所反映的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各地克服畏难情绪,不等不靠,继续深入基层、深入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策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深化医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今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迅速上升,突出特点是范围广、病例多、重症多、死亡多,病情发展急,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已超过百万例,重症超过万人、死亡超过500例。疫情严重的地方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强化疫情监测报告,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要加强农村基层人员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基层防治能力,提高基层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率和重症病例的及时转诊率;要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规范临床用药,努力减少农村儿童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要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学校等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充分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并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加强健康宣传,做好风险沟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开展好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要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措施的落实,加强领导,强化部门配合和协作,保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把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认真加以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相关部门了解这项工作,提高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做好风险沟通。加速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疑似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置工作,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效。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对疫苗的管理。从今年开始,疫苗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的流通和储存逐步实行电子监管码,这项工作要纳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疫苗流通监管工作中。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进程。

三是做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作。-年,中央财政投资91亿元,改扩建约550家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目前,年的20亿元投资已经下拨,100所医院建设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通过建设,改变全国精神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质量欠佳的现状,消除资源空白地区,整体提高全国精神卫生的服务能力;各地要大力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实施,不断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建立起医院社区衔接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调动地方积极性,提高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率和社区管理率,推动实施社区康复指导工作,实现年70%区县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6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管理治疗的目标。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4

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讨论之际,省卫生厅在这里召开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建中同志作了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

下面,我就当前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年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项部署,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疾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各市、县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仪器设备装备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农村和社区卫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和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网底的建设。中央财政以项目管理的形式也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各级疾控机构结合中央补助我省各地疾控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了绩效评估机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年,我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为243.17/10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初步遏制了艾滋病快速增长的势头。结核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狂犬病报告病例在近年来首次下降,较*年下降了13.95%,狂犬病疫情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及时有效控制了登革热、霍乱、流脑的暴发流行。

三是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补助经费逐步得到落实,冷链装备不断完善,疫苗管理日趋规范,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年全省儿童“六苗”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连续14年保持无脊灰状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比*年下降了33.8%,有效遏制了乙肝的高流行状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是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病防治取得新进展。碘缺乏病防治得到进一步加强,肝吸虫病防治逐步推进。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的成果巩固,消灭麻风病进程顺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社区综合防治示范区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精神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进。

二、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增强做好疾控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省疾控控制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书记在党的*大报告中明确讲:“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讲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胡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健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阐明了健康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体系,为疾控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吴仪同志在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再次讲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疾病预防控制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公共卫生的政策措施,如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推行乡医补贴和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补助等。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科学发展观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大讲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讲,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思想基础。三是新一轮行政事业机构改革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房屋、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内涵建设逐步加强,疾控人员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卫生部讲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近期,省卫生厅正在制定“健康*2020”战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疾控系统不仅要实现国家疾控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还要有排头兵的意识,争取提前完成或使国家讲的各项疾控指标完成得更好,争当疾控事业的排头兵。进一步增强疾控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世界眼光,科学谋划*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未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一要加强城乡疾控网底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网底”,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陈竺部长在全国疾控工作会议上讲:“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医疗卫生的前沿阵地,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和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志彬厅长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讲:“要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抓住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切实使疾病预防控制保障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加强农村疾控体系建设,逐步落实农村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要加强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能,建立健全农村疾控人才吸引机制,严格人员和技术准入,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当前,各地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与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疾病综合防控,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在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作用,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的工作能够落实到基层。

二要加强疾控中心内涵建设。近年来,各地加大投入,全面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目前,各级疾控中心基本建设已基本完成,各地要把疾控机构建设重点及时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在财政政策不断到位的同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定编、定岗,建立和完善机构和岗位的绩效考核制度,改善内部管理,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明年起,将考虑对各市疾控中心进行综合测评排名,从中找出差距,进一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要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准入标准和条件,实行定编定员和竞争上岗,对不符合准入标准、不适合疾控工作人员,要研究制定转岗、分流或培训办法。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疾控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要继续举办好疾控机构管理干部培训项目和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强化实验室检测检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疾控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防病能力。

四要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建设。慢病机构是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年,省卫生厅通过调研已经掌握了全省慢病机构的基本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慢病防治机构的改革,明确慢病机构职能,争取各级财政的投入,加强慢病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慢病防治网络。这次会议选在深圳召开,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介绍深圳慢病机构的改革探索经验。各地也要积极探索慢病机构建设的新路子,全面加强慢病机构的建设。

四、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艾滋病综合防制工作。要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要高度重视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目前,我省共有42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获得国家批准,但部分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全省的工作进度。现有的门诊也存在在治人数少,脱失率高,门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公安、禁毒、药监等部门,研究解决当地辖区内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已开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维持率,同时要增加新建门诊数量,提高覆盖率。

(二)加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近年来,我省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双重感染,以及流动人口多等问题,大大增加了我省结核病防控难度。各地要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认真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吸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耐药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控制以及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有效措施,在保持较高的发现率和治愈率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五率”。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控制水平,继续保持我省结防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加强狂犬病、登革热、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我省狂犬病死亡率一直居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第一位,各地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农业部门的协调,切实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去年我省珠海、湛江局部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暴发,卫生部高度关注,多次派出专家组驻点督导我省,并要求我省实行日报告。希望登革热高发地区及早部署,科学防控,一旦发现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小、严、实”原则,迅速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各地要切实做好霍乱、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的暴发流行。

要抓好全省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卫生部有关要求,我厅将从5月份起公布全省传染病疫情信息,今后有关疾病控制信息也将陆续公布。请各地及早做好相关准备,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五、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国家卫生部、发改委等5部门最近已下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重要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保障儿童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二要尽快制订本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方案。根据《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要求,省已制定了实施方案,近期将下发各地执行。卫生部《*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对疫苗和注射器购置经费以及接种补助有明确规定,但对冷链建设及其它实施免疫规划相关项目的经费没有明确。原来属于二类苗的现在改为一类苗以后,接种单位的收入会相应减少。如果政府投入不足,必将影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财政、发改委、教育、食药局等部门,组织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三是加强冷链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要根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需要扩充冷链容量,完善冷链建设、补充和更新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切实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冷链管理工作,确保冷链正常运转。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免疫规划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疾病控制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大幅度增加。各地要根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加强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基层接种人员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能力。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六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完成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

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同时,各地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保持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接种率。近年来,我省麻疹疫情持续上升,与2010年实现消除麻疹阶段性目标的差距很大,麻疹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发病以深圳、湛江、茂名等市为重。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麻疹预防接种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遏制麻疹疫情的流行和蔓延。关于二类苗流通改革的过渡期问题,经慎重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将过渡期再延长一年,请各地继续积极做好过渡工作,确保疫苗供应稳定有序。

此外,各地要认真配合做好*年奥运会的卫生保障工作。办好奥运会是全国的事情,全省疾控部门都要动员起来,高度重视,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到早预测、早预防,确保传染病疫情平稳,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为*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平稳,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重点控制鼠疫、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伤寒、不明原因以及输入性疾病等容易造成人际传播的传染病暴发流行;在*运会期间,预防和控制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来宾、记者及有关服务人员、工作人员、观众(以下简称*运会相关人群)中发生传染病流行,保障*运会相关人群的身体健康,确保*运会顺利进行。

三、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赛区组委会医疗卫生与食品安全部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组主管疾病控制工作,成立疾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和疾病预防应急处置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㈠疾病控制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运会疾病控制工作方案和技术操作手册并负责督导实施;负责*运会期间全市疾病监测,有效开展疾病防控工作;负责制定*运会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并负责开展事件处置工作;负责组建市级疾病控制专家组和预防应急处置队伍;负责开展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的培训与演练工作;负责掌握全省尤其是我市周边市区的疫情动态,提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防控;负责全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时做好可疑危险样本的运送和检验工作;负责开展全市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控风险评估工作;负责指导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负责定期上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和疾病预防应急处置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运会疾病预防控制各类预案、技术操作手册的制定;疫情预测、评估;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指导;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疫情核实、疫情处置及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导。

㈢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运会疾病控制工作的主要业务机构,在市卫生行政部门和赛区组委会的领导下,做好*运会期间的疾病控制工作。疾病控制组会同市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单位分别组建由流行病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消毒除害、卫生检测检验、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市级疾病控制专家组和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其主要职责是在发生传染病突发疫情时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进行应急处置,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㈣承担*运会比赛、接待任务的场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和本赛区设立专(兼)职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做好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并配合做好各项预防控制工作。公安、工商、城管、环卫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工作任务

㈠监测预防

1、利用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网络信息,加强常规疫情分析。重点加强疫情预警预测工作,根据疫情动态适时组织实施症状性监测和日报告制度。

2、以县为单位实行疫情周分析。10月3日~28日,*运会期间实行传染病疫情日报告制度,启用专报程序,及时上报。

3、对历史疫情进行回顾,系统分析疫情动态。2009年1月—10月期间,每个月市专家组都要作出疫情预测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赛区组委会医疗卫生与食品安全部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组。同时将评估报告报*运会组委会医疗卫生部疾控处。

4、对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对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重点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管理、动物源性疾病监测和管理以及气候变化引发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

5、及时发现潜在暴发疫情,及时作出预警。自10月3日~28日,市疾控机构要在各重点接待宾馆实施重点症状监测。

6、系统收集国内、省内疫情信息,及时提出相关建议并组织落实。对可能发生的输入性传染病进行分析,做好相应准备。

7、加强与检验检疫、畜牧、公安、安全等多部门信息沟通,综合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防控工作。

8、加强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

9、加强媒体检索,及时发现有关信息,并组织核实和确认。

10、加强社会和媒体沟通,及时对社会动态作出反应,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

㈡传染病防治

1、做好法定传染病群防群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动态分析结果,切实落实疫情防控人员物资储备。

2、加强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等各项制度,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切实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染病医源性传播。

3、强化疫情处置意识,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各地要切实做好疫情前期处置,对报告的每例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4、严格分级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对任何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对人际传播的重大急性传染病进行个案调查,对流行周期的首发病例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

6、对报告的疑似重大传染病疫情进行进一步核实。

7、划分疫点、疫区,根据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8、指导基层对密切接触者实施追踪、调查、管理。

9、负责疫点、疫区消毒的实施与指导,制定相应工作程序和消毒技术措施。

㈢检验检测

1、保证实验室设备设施能够达到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保障*运会期间全面开展工作。

2、加强实验室技术储备,重点加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鼠疫、炭疽等共患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检测试剂的储备,建立无形体等新发或输入传染病的检测方法。

3、增强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好实验动物及试剂设备的准备,保证三大质谱的良好运行状态,以应对化学性中毒的检测需求。

4、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及菌毒种管理制度,10月3日~28日,菌毒种一般不向省及*运会赛区城市疾控中心送检,保证*运会期间不出现重大实验室感染或泄露事件。

5、负责可疑病例标本的检验检测、外环境疫源检索标本的检测。

6、对送检食品、水质、公共场所、不明原因物品等样品及时检测,出具正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㈣协调保障

负责监测预警、传染病防治、检验检测的物资供应、设备购置和维护、车辆调配等保障工作。

五、工作重点

㈠重点内容

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内容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1、以霍乱、手足口病、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3、以出血热等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急性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5、其他法定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㈡重点环节

1、赛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⑴组织群众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除四害活动,重点做好比赛场馆、接待饭店周围的除害工作,将四害密度控制在相应国家标准范围内,预防虫媒传播、经鼠传播的传染病暴发流行,营造一个卫生、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迎接*运会的召开。

⑵加强传染病疫情的常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各类传染病的疫情情况,同时注意了解国内外、省内外各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

⑶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相关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卫生监测与评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⑷组织赛区疾控机构对参加*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的医务卫生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诊治和应急处理的专项培训,提高识别各类传染病特别是罕见的输入性传染病的能力,落实传染病疫情专报制度。

⑸赛区项目竞赛委员会应组织当地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诊断用试剂、预防用生物制品、预防用药品、消毒除害用药品和器械的储备工作,做好传染病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的应急准备。

⑹承担*运会比赛、接待任务的场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必须认真开展单位内部的除四害工作,确保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并对工作人员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2、比赛期间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⑴建立*运会期间的传染病疫情专报制度

①为*运会服务的医务卫生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工作人员均为义务疫情报告人。

②为*运会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要密切注意*运会相关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实行发热病例、腹泻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如发现鼠疫、霍乱、伤寒、病疾、甲型肝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出血热等甲、乙、丙类急性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立即进行电话报告,并同时由收治医院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⑵做好*运会期间的传染病疫情常规报告

①各级卫生部门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做好各类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②在非*运会相关人群中发现鼠疫、霍乱病例或者乙类、丙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当立即电话报告。

⑶突发疫情的应急控制

①*运会期间,一旦在*运会相关人群中发现传染病疫情,项目竞赛委员会和当地卫生部门应当立即指派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在疫情波及或者扩散的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及时组织卫生、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环保、药监等有关部门采取下列相应的疫情控制措施:

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病原携带者进行检疫、医学观察,给予必要的预防服药或者应急接种;

加强自来水和其它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开展消毒除害,消除病媒昆虫、鼠类和其它染疫动物;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6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幼儿园内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未健全,由于自身免疫力差,因此极易出现各种类型的传染性疾病[1-2]。为确保幼儿园儿童能够健康发育成长,予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52例幼儿园儿童,分析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实施健康保健的252例幼儿园儿童,均行常规检查,均无其他任何疾病的可能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观察组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6(4.6±0.3)岁。对照组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3~6(4.5±0.3)岁。2组幼儿园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控制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方法:在幼儿园设置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需将各部门、班级的职责落到实处,此小组成员包括园长、保健老师、后勤人员。环境控制:幼儿园应保持良好健康卫生的环境,严格消毒,通常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室内保持良好卫生,定期检测室内空气及物品的细菌,室温控制20℃~23℃,且保持适宜湿度。疾病高发季节应进行良好预防,在春、冬季节容易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其他季节亦时有发生。水痘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因此幼儿园应将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规律进行准确有效的掌握,对应季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平时应注意定期整理用品,对其彻底性清洁,切断传播途径。在幼儿园定期消毒时,需避免儿童因消毒物品而受到伤害,尽可能选择清园后对园内予以消毒处理。消毒用品需定期更换,预防重复使用导致消毒作用减弱。完成消毒后,需将设施予以合理保管,无用物品需立即处理,预防儿童触及、误食等意外发生。幼儿疫苗接种:3~6岁的幼儿园儿童需通过幼儿园的组织,完成腮腺炎、水痘等传染性疾病的接种,疫苗接种能够增强儿童对此类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由此能够有效预防被感染,经疫苗接种可明显增强儿童抵抗传染性疾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监测及应急能力:需定期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监测及应急能力。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定期对幼儿园工作人员予以基本传染病知识指导、培训,可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及早发现儿童疾病,由此可对其进行及时隔离,且予以紧急救治。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普及:幼儿园需定期通过宣讲使得儿童及家长了解传染病类型及预防措施,使得儿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其加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病毒的侵袭。医疗部门应最大可能与幼儿园进行配合,增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力度,使得幼儿园得到最大支持,由此能够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儿童饮食、日常生活管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当出现突发性的大范围感染性传染病时,幼儿园工作人员需保持足够冷静的态度,及时评定发病儿童及疑似发病儿童,分出未感染儿童,针对儿童情况予以合理处理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预防其蔓延。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2组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儿童家长满意度,自拟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幼儿传染病情况比较观察组传染病总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家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126/126),高于对照组的77.78%(9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幼儿园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具有特殊性,而且幼儿并无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抵抗力低,极易受到疾病感染,对进行传染性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控制时,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况,需将对每个方面均加以注意,环境、药物、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均应予以合理预防控制管理。幼儿园的特殊区域应进行定期消毒。通过注射疫苗可增强幼儿免疫力及抵抗力。儿童日常饮食应注意合理安排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儿童抵抗力及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3]。传染性疾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因此当确定儿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为避免病情扩散,需将其进行隔离观察。发病过程中,儿童应多卧床休息,促进机体康复,儿童应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可促进其呼吸顺畅性,提高机体恢复速度。儿童注射疫苗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能够有效提高自身抵抗力,预防传染性疾病。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能够快速监测到疾病的发生,且能够进行准确应急处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进一步传播[4]。综上所述,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进行全面预防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抵抗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秀莲,刘宇春.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62-163.Doi:10.

[2]施兴华.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6(7):25-26.

[3]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幼儿园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1-62.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7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流行性疾病

对传染病防控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爆发流行,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并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对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起着至关重要意义。而另一方面,学校又是进行健康教育较为理想且效果较好的场所[1],本研究以我街道某中学在校师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校预防流行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前整群随机抽取我街道某中学在校师生共600人,其中教师75人,占12.5%;男生258人,占43%;女生267名,占44.5%。进行健康教育后有586名师生参与调查,失访14人,失访率为2.3%。

1.2研究方法

1.2.1健康教育前调查问卷根据学校常见流行性疾病的疾病特点及防治知识设计问卷,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发放。获得问卷的师生,根据自身所掌握有关学校常见流行性疾病的知识来自行填写答卷。共发放600份问卷,调查结束时全部予以回收。

1.2.2健康教育的措施邀请区疾控中心的专家在校内做有关学校常见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及防控技巧的专题讲座,对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校医进行培训,并结合学校本身和所处地区流行性疾病的特点协助校医制定有针对性的校内流行病预防手册。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组织学生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2.3健康教育后调查健康教育后采用与健康教育前内容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95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98.5%。

1.2.4统计学处理将健康教育前后获得的2次调查问卷经过核对后,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的比较分析采用2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干预前调查对象在对于校内常见流行性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健康教育后共获得有效问卷586份,其中教师74人,占12.6%;男生255人,占43.5%;女生257人,占43.9%。

2.2校内常见流行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见表一

由上表可看出,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受调查者对校内流行性疾病的一般知识及防控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研究发现[2],学校师生有关校内常见流行性疾病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书籍,从学校教育途径得到很少,且对疾病的了解并不全面,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提示学校应加强传染病健康教育力度,让他们获得更广更深的健康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后师生们对校内常见流行性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这表明多种形式的流行病健康教育符合在校师生心理、生理的需要,易于被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身可塑性大,易形成“动力定型”,如果此时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他们一生的行为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本研究说明学校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和控制校内常见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认为学校每学期都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季节相关性流行病及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根据本地情况和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规律,积极开展预防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卫生健康教育,使广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了解和掌握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被褥”的良好习惯。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学校环境和公共卫生设施。食堂、宿舍、教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通畅。对室内外环境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杀,不留痰迹、积尘、碎纸等。室内、走廊放置痰盂和纸篓。管理好厕所、粪便,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卫生、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医,保健教师和每一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作用,严格执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及时观察、清点人数、发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赴医疗机构就诊,对所有因病缺课学生必须了解确切病因并报告至校医或保健教师处登记。在学校开展全面有效的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地预防学校师生患病,同时也可对全社会的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靳鸿建,雷朝宽,蒋建国.河南省新密市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经验与体会[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6):461-462.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8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是否落实到位,政府、社会是否满意,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对其工作效率与水平、管理能力与成本以及公众满意程度等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其相关工作机构的绩效评估,是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程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推动和促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强化履行基本公共职责的重要手段。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卫生部于**年12月印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决定在全国启动绩效考核工作。

二、组织管理

(一)卫生部领导绩效考核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培训省级技术骨干,并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辖区的绩效考核工作,建立考核制度,制定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考核方案和评定标准,组织开展考核工作。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绩效考核工作的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考核工作。

三、实施绩效考核准备

(一)技术骨干培训。

**年底前,卫生部完成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年2月底前,各地完成市、县级考核指标评定标准;**年4月底前,完成市、县级人员的培训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

2.理解、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指标及内涵;

3.熟悉绩效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及要点、相关指标定义、计算公式、资料收集与核查方法、基本情况登记表和评估量表的使用;

4.具备为辖区内绩效考核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

5.省级技术骨干应具备组织制定本辖区市、县级具体考核指标评定的能力。

(二)技术骨干的基本条件。

1.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坚持原则、严守纪律;

2.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有较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和实践工作经验,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管理工作,其中,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须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县级需要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承担本辖区的绩效考核相关工作。

(三)培训工作的实施。

各地应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对卫生部印发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进行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绩效评估》为辅助学习资料。

卫生部负责省级绩效评估技术骨干的培训,每省(区、市)2-3人,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各省(区、市)负责市、县级业务骨干的培训,每市3人,每县2人,培训不少于16学时。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全员培训,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四、绩效考核组织实施

(一)考核安排。

1.**年,卫生部组织对10-12个省(区、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考核;**年,完成所有省级考核,提供总结报告;

2.各地**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年2月底前提供总结报告;

3.省级组织对辖区市、县级考核,结果报卫生部备案(年报)。卫生部负责对市、县两级考核工作的督导、指导与检查;

4.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技术指导组于**年8月底前完成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效果评价报告。

自**年起,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纳入常态管理。

(二)考核结果。

考核公布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类,不通报具体考核分数(由考核组织单位记录备案)。

1.优秀:总体考核分数达90分以上;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9

会议总结了201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二是坚持依法科学,提升公共卫生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三是坚持联防联控,形成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四是坚持防治结合,实现预防、保健、治疗的有效衔接。五是坚持分类指导,推进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防控措施的落实。

会议强调,2014年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重点疾病防治。二是不断探索创新,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重点疾病防治保障、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等政策和机制。三是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好疾控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做好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五是动员社会参与,开创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六是改进工作作风,以行风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会上,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山东、云南、新疆、湖北、重庆、江西、浙江宁波市、福建泉州市等8个省市代表介绍了工作经验和做法。

【健康素养】

“又是一年春来到”,伴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传染病似乎也“活跃”了起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最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情况受到高度关注。预防传染病,不得不提我们人体的抵抗力,也就是日常所说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合理膳食。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

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制度篇10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分析;控防对策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又为大众提供鲜美的畜牧产品,但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频发,导致畜牧行业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严重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畜牧养殖的整体效益,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1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引发的原因分析

1.1动物疾病类型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衍生出现不同类型的疾病,如不及时预防治疗将会导致动物机体损伤,造成其结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动物死亡,从以往经验累积可知,常见动物疾病有寄生虫、传染病、其他疾病。寄生虫疾病属于动物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引发寄生虫疾病的原因是动物体内存在寄生虫,比较普遍的虫类有: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等,前两者属于内部寄生虫,而后者属于外部寄生虫,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动物间相互传播。传染疾病一般借助病原体传播,病原体主要包含三类细菌、真菌、病毒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物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率,不仅能够直接传播,还可以通过动物间实现间接传播,且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预防性[1]。而其他动物传染疾病,具体来说,以内外科疾病为主,同时还包含外部损伤、眼病和蹄病。

1.2动物疾病诱因

对动物疾病的诱因进行分析是预防疾病的有效策略,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因素发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基本上是由非人为因素造成,而从非人为因素层面分析。通常情况下,与动物的生长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只提供基本的养殖环境,而动物的生长状态则是需要视动物自身机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机体于生长环境中遭遇不良因素,就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从人为因素角度分析,这也是动物疾病引发的因素之一,部分养殖人员对于动物疾病治疗并不是非常了解,因而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合理使用药物,继而加重疾病。此外,很多养殖畜牧场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未能对养殖环境给予有效管理,且基础设施如通风设施、排污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动物生长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畜牧养殖环境恶化[2]。养殖人员自身职能未能充分发挥,而动物清洗消毒工作并不合理,动物饲养缺乏科学性,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

2优化畜牧养殖的有效对策

2.1做好检疫工作

动物疾病预防措施是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经济损失,提升养殖效益。因而养殖人员必须对动物疾病预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动物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疾病进行严格把控,做好定期动物检疫工作,拟定相应的检疫制度,借以促进检疫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并确保规范性。检疫制度的执行,主要是定期实施动物检查,做好及时消毒工作,并对动物做好疫苗注射,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动物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动物养殖来说,畜牧养殖进出程序必须严格规范,从而避免动物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传染,最后,针对动物疾病流行季节,必须强化动物检疫力度,保障检疫效果[3]。

2.2合理选址,优化建设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畜牧养殖选址非常关键,合理选址是养殖的基本前提,可为动物给予较好的生长环境。通常情况下,畜牧养殖选址需要以地势高为最佳,最好在干燥通风地区;同时,该地区必须有相对较好的水源,且排水处理也相对方便。此外,畜牧养殖场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必须远离人群或居住区,建造过程中还需注意通风、取暖、排污等,为动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让它们能够在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快速生长,为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2.3强化饲养过程管理

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这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养殖效果。由于动物疾病对畜牧养殖效益造成的极大困扰,因而动物疾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坚持防治结合原则,并人工开展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从而促使疾病防控获得极好的效果,规范养殖流程,构建科学饲养标准,动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其有不同的生长需要,因而必须科学调配饲料,确保动物能够汲取充足的营养,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强化动物疾病抵御能力。养殖过程中,必须优化动物生长环境,加强控制与保护,定期做好养殖场消毒工作,并做好日常的清理,确保养殖场通风,避免病菌滋生,做好排污处理工作,动物粪便必须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动物生长环境,提高卫生质量,减少疾病发生。此外,养殖户还需选取健康的动物群体,构建动物繁殖体系,实现自繁自养,从动物源头着手优化防疫工作,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从而优化动物生长状况,进一步优化畜牧养殖效益。

2.4动物疫情防控

针对已经出现的动物疫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长远利益考虑,养殖户需要加强防疫力度,并做好消毒工作,而针对存在疫情的动物,需要进行隔离与清理,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同时,养殖户还需对做好防疫工作,定时进行药物注射,从而强化其免疫能力。在动物疾病治理过程中,需要严格监控与记录,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优化后续治理工作,给予参考依据,必须规范动物用药,确保养殖动物尽快摆脱疫情,降低养殖动物的死亡率,将损失将至最低[4]。值得注意的是,畜牧养殖动物疫情控制与预防同样重要,必须从根源上消除已经出现的疫情,必须隔离已经感染的动物,然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就必须处理掉动物,从源头消除疫情。此外,需要进行消毒,不能随意处理避免产生新的动物疾病传染源,这不利于疫情的控制,通过上述措施可从根本上确保养殖户利益不受损害,提升养殖效率[5]。

3结语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同等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利益,要想获得良好的预控效果,养殖户需要对动物疾病的诱因进项详细分析,并针对于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简要阐述动物疾病的类型及诱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使养殖效益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玉才.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4S):142.

[2]刘惠平.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139.

[3]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4]张铁铭.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