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34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意志力

小学体育课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把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以及其他动作融入课堂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课程。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中,体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课作用之大、意义之深,可谓路人皆知。但是我们体育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呢?我在体育教学中做过以下尝试。

一、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教师是传授知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但是做为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讲道理,还要亲自去示范动作。在体育教学别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正确的示范显得格外重要。

针对小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有限,而模仿能力又强这一特点。在做动作时尽量多做示范,而且要求示范动作优美准确,给学生留下一个美的印象。例如,刚入学的小学生,从未接触过广播体操,动作不规范,有的甚至动作不对,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讲解,多做示范动作把动作分解做。如第一节伸展运动就可以分解:“1、2”两臂从体前平举,掌心向下;“3、4”两臂从体前向后摆;“5、6”两臂从体后向前上方外展,掌心相对;“7、8”时两臂从体前上方向体后外展同时两腿弯曲头向左回。这样就把整个动作分解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然后再逐个纠正其错误动作。这样,学生学习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可以说是有的放矢了。同时,学生也就明确目标和任务了。

二、因材施教,区分差异

由于小学生认识辨析能力差,反应慢,理解、接受能力不同,体质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训练时运用小步子程序训练原则,把学生要学习的动作分成若干台阶,不同接受能力的同学安排不同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跑步走-立定时,教师要求是这样的:跑步走-立定和齐步走-立定有着区别和联系,他们的联系在于启动时都是先迈左脚,立定时“定”字落在右脚上,但也有区别,他们的节奏不一样,齐步走-立定节奏慢,“立定”后,左脚向前迈一小步,然后右脚靠拢左脚,同事口中喊着“1、2”。跑步走-立定时,节奏快一些,立定后,向前走三小步,同时口中喊着“1、2、3、4”同样是讲解、同样是示范,有的同学很快便掌握其做法且很熟练,但有的同学齐步走-立定还不会,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有差别的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帮助一些不熟练的同学达到共同会做的目的。但后者必须先学会齐步走-立定后才能继续学习。同时,要求老师要多给他们帮助、指正,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分层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愉快,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课后会更加努力学习。这样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达到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及时评价,增强信心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中都是“小公主”或“小皇帝”,好胜心极强,都不甘心落后,所以对所学知识都极力表现,力求达到教师的要求,得到教师的夸奖和表扬,以便满足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成绩或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样要求我们在体育课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对他们讲一些打击讽刺的话。在学习中,当学生克服了一点点思想观念,哪怕取得了一点微小的成绩对他们来说都是很不容易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例如,在跳绳中,对刚接触的同学很陌生,但教师讲解后,有些能跳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但是有的甚至一次都不能跳。这样要求自然就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能者的要求高一些,不要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思想,同时还要给予表扬鼓励,对那些差一些的学生也不要冷言讽刺,要耐心讲解并示范,哪怕他们能跳一次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这样既能对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检验,又能给能力差的同学一个安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游戏,调动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的。他们的特点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开动脑筋,备好教案,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厌烦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把一些无趣味教材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如跑步,如果单纯让学生跑几圈或几百米,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情绪低落,影响课堂效果。接力跑也是跑,但是同学们对它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兴高采烈,欢呼跳跃,一致要求比赛,由此可见学生对游戏是多么感兴趣。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上好体育课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无味教材改变为趣味性、科学性教材,这样就能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多开动脑筋,创造条件为小学生寻找发展才能表现“本领”的机会。体育教学中,竞赛性、对抗性内容较多,教师可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要积极引导他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确认识成与败的关系。每一个项目只有一个第一,单纯局限于一个考项,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或锻炼中要多设奖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五、融洽情感,达成目标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

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3.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4.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5.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2.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3.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

我校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同时,社会信息反馈良好,深受用人单位赞扬。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单位即是生产能手,又是文体活动骨干。

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4.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1.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2.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

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

3.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并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将专业特点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运动负荷等。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3

[关键词]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特点

众所周知,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方法,方法是完成任务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只讲任务,不讲方法,往往不能完成任务。方法好,完成任务就会好,甚至是事半功倍;不注意方法,任务就很难完成,有可能事倍功半。由于中央苏区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与一切旧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与中央苏区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相适应,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战争环境相适应。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同中央苏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建了一整套适应中央苏区教育教学目的与任务要求的教学方法,克服了因战争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创造全新的中央苏区教育,为培养中央苏区革命与建设所需的合格的人才做出了杰出贡献。纵观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接指导着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的《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规定,小学教育必须运用实际斗争的教训和经验来施行教育,使教育与斗争联系起来。中国工农红军办学的规则是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提出的教授原则是: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联系;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各种干部学校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员学习期间不但要参加各种群众运动和生产劳动,而且有的还规定劳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学校学习,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学到真知识和真本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用在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学好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治常识、文化科学知识、军事知识等。二是要在实践中学习,在革命战争、阶级斗争、生产劳动及苏维埃运动的所有实践中学习。三是理论要与实际结合,要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要学到真本事,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二、在教育教学中推行启发式教学法

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上政治课的教授法(以下称10项教授法):“(1)启发式(废止注人式);(2)由近及远;(3)由浅人深;(4)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5)说话要明白;(6)说话要有趣味;(7)以姿势助说话;(8)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9)要提纲;(10)干部班要用讨论式。”①10项教授法的核心和主线就是实行启发式,废止注人式,反映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破立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不是把启发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把它作为指导与渗透到其他具体教学方法之中的原则,使它成为教学方法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才把启发式列为10项教授法的第一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启发式是10项教授法的纲,而其他则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由近及远、由浅人深”,就是要求教学要符合认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深人思考。“说话通俗化”,就是要求教师做到用浅显易懂的话,把那些深刻的道理讲得大家都能听懂,都能理解。“说话要明白”,是指教师讲课要把概念、原理等讲得一清二楚,不能含糊其词。备课时必须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课时必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说话要有趣味”,要求教师把所要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听得有味,学得上劲。对那些本身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要在讲授的过程中,恰当地表达出来。对那些抽象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知识里,挖掘一些有趣味的东西,有机地穿去讲一讲,以增强言语表达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以姿势助说话”,就是指教学时要通过一定的姿势和恰当的动作,如手势、体势、面部表情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在教学时,教师若恰当运用目光,能使学生未闻其声,却感其意,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听得津津有味,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师实现自己把课讲好的愿望。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10项教授法的核心是实行启发式,废止注人式,使学生接受知识从记忆层次逐步向理解、思考层次发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心目中始终有学生,教师为学生而教,因材施教,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把教学方法理论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历来有作为的教育家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以启发式为核心,把教学方法这样系统化、条理化,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就使得人们不仅可以从总体上把握贯彻启发式这一重要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而且有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可循,即使初上讲台的教师,也能知道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较好地把启发式教学法的实际意图变为现实教学中的实际效果,这在中外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不仅继承了我国教育史上合理的教学方法理论的精髓,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的理论宝库,是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一项意义深远的贡献。

以启发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中央苏区的各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它规定为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中普遍得到了贯彻落实。如1931年9月23日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文化问题决议案》规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在1934年4月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提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教授方法的一大原则,要求无论教授什么知识,不能仅仅教授是什么,还要教授为什么,并在为什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实际上也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中央苏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废除旧的教学方法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如闽西各县、区文委联席会对改革教学方法作了这样的规定:“教授儿童绝不是死板的认几个字,而多用启发式,表演式,使学生易于了解。有的课程,不一定在教室里讲授,应实地教学,如讲五谷植物等可以带学生到田边去观察。”②又如万载县文化部对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曾发出通知,要求“各校教职员须以全部精神来进行教育工作,一方面上课教授方法之改良,采用启发式或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反对复古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儿童心理,引起儿童兴趣,除教授须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使儿童很高兴的来领略外,在课余时必须注意和学生讲故事做游戏等,以引起儿童的求学兴趣,使儿童视学校如乐园,而不愿躲在家里。”③

身体力行,在教学活动中带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这样的例子很多。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报训练班在江西省宁都县小布赤坎村开学,给学员上第一堂政治课,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言简意赅的语言,比喻贴切,生动地说明了无线电通讯事业在建军中的作用,使多数识字不多,对无线电一无所知的学员们听后心明眼亮,受到很大的启发,深受教育和鼓舞,坚定了克服困难学好无线电通讯技术的信心。

在红军学校讲课时,也灵活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据当时红军学校学员回忆:刘校长非常善于用大家常见的事例,由浅人深,通俗讲解科学道理。记得讲弹道时,他问大家子弹出了枪口是直的还是弯的,双方争论起来。在这双方争执互不相让的时刻,刘校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图,没有多讲道理,只是说大家都看过男孩子挺着肚皮小便吧?弹道和小男孩的小便相似,你们说是直的还是弯的?说得大家哄堂大笑!经过他这一诱导启发,对于子弹是弧形运动这一点,红军学校学员再没有人怀疑了。这样启发诱导、生动活泼的课,也使人经久不忘。

以启发式为核心的10项教授法,不但在中央苏区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以后的各革命根据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1941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又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④

三、在教育教学中提倡教学民主

提倡教学民主是中央苏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区别于一切旧教学方法的显著标志。过去的一切旧教育,由于其教育性质,根本不可能有教学民主。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⑤统治下的旧学校,不但没有教学民主,而且对工农群众还实行法西斯的摧残。而中央苏区的教育则根本不同,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教育,是要使工农群众都成为文明幸福的人。所以中央苏区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教学民主。

中央苏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之所以强调教学民主,这是由中央苏区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中央苏区的教育,无论是红军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都是工农自己的教育,是符合工农根本利益的,不存在工农不欢迎的东西。这是实行教学民主的政治思想基础。其次,教学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者的双边活动,只有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提高教育质量。而实行教学民主,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行教学民主又是按教学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第三,实行教学民主又是中央苏区教育目的的要求。中央苏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需要的人,要培养能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这就要使受教育者具有民主思想、群众观点。而这一思想、观点的培养和教育,需要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方法必须体现教学民主。

中央苏区教育教学中提倡教学民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的教育观念。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下列各种人必须和他做个别谈话:1.有偏向的;2.受了处罚的;3.伤兵;4.病兵;5.新兵;6.俘虏兵;7.对工作不安的;8.思想动摇的。”⑥对这些人进行个别谈话,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二点是:“谈话时,须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诚恳的态度和他说话。”⑦按照的要求,在中央苏区学校的学生是教师亲爱的阶级兄弟姐妹,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关心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应该帮助教导学生,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这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实行教学民主的前提与基础。

二是向学生调查了解情况备好课。教学是双边活动,讲课要使学生感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就得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这就要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情况,这样讲课才是有的放矢,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才恰当,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1929年4月,在兴国潋江书院土地革命训练班讲课时,经常与学员打成一片,了解掌握学员情况。他讲课深人浅出,使学员们既易懂又很爱听。对教学工作一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强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1932年2月,到中央红色护士学校了解教学情况,指出要挑部队最常见的病来教,挑部队最常用的药来教,讲不懂,就做给他们看。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短,学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是用参与代替灌输。中央苏区改变了旧时一堂课全部由教师讲,甚至一门课几十个学时都由教师讲到底的老办法,在教学中创造了许多新办法,用参与代替灌输。在10项教授法中提出“干部班要用讨论式”,这就改变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用学生参与教学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学到学生阐述的新观点、新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徐特立倡导的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等以民教民、互教互学的识字教学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央苏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用参与代替灌输,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的新教学方法。

注释:

①皇甫束玉、宋荐戈、龚守静.《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22.

②、⑥、⑦《老解放区教育资料》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35,5,6.

③录自江西宜春地区档案馆馆藏资料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4

【关键词】特点,职业高中,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1、前言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体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在校能学到基本运动技能,培养一两门兴趣体育活动,自愿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转折点,它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中,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点击查看全文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5

关键词城市重点中学劳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三个面向”

***

劳动技术教育课是中学的必修课。劳技课的课时从初一到高三,每周不得少于2节,总课时量是中学课程中最多的学科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社会各方面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中央把劳技教育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充分说明了劳技教育的重要性。

武汉六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它承担了国家教委、武汉市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城市重点中学劳技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在劳技教学和科研中,武汉六中根据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国家教委一系列的指示精神,加大了对劳技教育的投入,迅速地将劳技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了制度化、系列化,生动活泼的劳技教育局面已经形成。劳技教育已通过区、市、省三级评估,学校已成为区、市、省劳技教育的一面红旗,成为示范的榜样。科研项目的研究,也进展很快,1994年5月7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武汉片现场会在武汉六中召开。会上,武汉六中抓劳技科研的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

在进行劳技教学和科研中,武汉六中考虑到与一般中学相同的方面,即共性,也考虑到城市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不同的方面,即个性,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来思考问题,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现仅就城市重点中学劳技教育应办出的特色,即劳技教育的方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结合多年实践,谈谈一些认识。

一、劳技教育的方向性

重点中学劳技教育要把握好方向,要对劳技教育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出好人才,就必须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就必须贯彻“三个面向”的根本原则,就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特色。从世界的大格局来看,各国的激烈竞争,如经济竞争、技术竞争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非常重视劳技教育,课时量比我们还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办学的方向,也是劳技教育应坚持的方向。

在劳技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劳动知识的传授、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贯串于劳动教育的全过程。这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必须做到的。

城市重点中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因此,在劳技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做到能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挂钩。我们开设了微机、制图、英文打字、无线电维修等课程。学生到大学后,在这些方面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城市重点中学学生的自控、自理能力差,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多数属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裕。而到大学后,要进行独立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有些学生进大学后,很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设了缝纫、机械维修、手工制作、摄影等课程,提高学生自控、自理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学生一旦离开了父母,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对人才的成长造就了好的自身条件。好多大学来校反映,武汉六中的学生到大学后,独立生活能力强!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的人的唯一方法。”在劳技课的教学中,我们注意劳技与别的学科的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无疑,这样做,不但别的学科促进了劳技课的教学,而且,劳技课也促进了别的学科的教学。这对全面提高各科教学质量,使各学科和谐发展,提高重点中学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劳技教育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将知识变为能力。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是劳技教学中很重要的原则,更是城市重点中学劳技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劳技教学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做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掌握劳动技能。在结合的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客观条件,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第二种是边讲理论,边实践;第三种是先实践,后讲理论。无论采用那种结合方式,都应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只有这样,劳技课才是真正的劳技课,知识掌握得牢,记得熟,用得活。

为加强劳技教育的实践性,学校要提供专用教室和实习基地。

武汉六中现已建设好9间专用教室,有微机室、缝纫裁剪室、制图室、英文打字室、无线电室、电工维修室、摄影室、机械修理室、手工制作室,配齐了这些室内的专用设备,每室的设备可以同时供30人使用。上课时,学校把一个班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在两个教室上课。第二次上课,交换教室。这样,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专用教室,下午课外活动时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操作,做到熟能生巧。

武汉六中还建立了两个校内劳技教育基地,一是校办企业工业生产实习基地,主要从事仪器仪表的生产,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实习;另一个校内实习基地是校园,校园有4个花园,1个温室,4个苗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园林、花卉的实习。

武汉六中还建立了5个校外劳动实习基地,即雷达兵学院,阳逻电厂,逻洲石油化工,蒙德集团公司,石桥村。学生到这些基地主要学习现代国防知识、电力知识、石油化工知识、粮油加工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知识,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各类知识的概况,从而达到认识社会,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

由于贯彻了劳技教育实践性的原则,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学生劳技课学期考试及格率高于95%,学生毕业时的及格率高于95%。每年市、区对我校劳技教学的检查,均为全面合格。区里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技术考核,对所学技术能正确操作的学生,高于95%。

由于加强了实践,学生对外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1990年到1994年,武汉六中学生参加武汉市微机比赛,获一等奖8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7名,列全市第一;1994年微机比赛,武汉六中学生获市一等奖4名,从第1名到第4名都是六中学生,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段炼同学获省微机比赛第3名;1991年学生手工制作和收音机作品参加全市展览,获奖学生有10人之多,1991年武汉六中获无线电三城市比赛的第3名,高二学生,都能装响6管收音机;1992年高二、高三学生参加区无线电、识图制图比赛,获奖学生12人,俞刚获武汉市一等奖。

段炼同学曾协助老师编软件,自制多种防病毒软件,并在计算机杂志上发表了3篇电脑方面的文章;俞刚同学研制的电流过载保护器获得专利。

实践证明,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要学好劳技课,就必须加强实践,这对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三、劳技教育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劳技教育不能只封闭在学校中,在书本上学,而要突破办学的围墙,在开放的动态中办学,以学校为基点,充分向广阔的社会领域辐射与吸呐,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劳技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

执行劳技教育开放性原则,武汉六中采用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面向社会,为现代化服务。

武汉六中建立了现代国防工业、现代民用工业、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现代粮油加工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去实习,长知识,开眼界。每次实习回校后,学生们感慨万千,认为每实习一次,胜读10年书。武汉六中到岳阳、红安、三峡等地调查,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结合摄影课,开展摄影竞赛。返校后,学生写的调查报告很有质量,摄影作品很有水平,有的已在报上发表。武汉六中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科技馆、武汉机场、汉口车站、武汉港等现代工程参观,让学生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明确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劳动,为社会服务。

武汉六中把在生产和科研第一线富有经验的水平高的工程师、专家、厂长、经理、村长请进来,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讲报告,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反映,听他们的课,感到有味,能从实践和理论结合的高度去理解问题,好懂。还把市内校外的劳技教师请进来,利用学校的设备条件,培训劳技教师,带动了全市的劳技教学,成为全市的龙头学校。先后给劳技教师办了缝纫培训班,万用表培训班。市、区内的一些教研活动,很多在武汉六中开展。还利用自己的设备,为社会服务,如利用微机设备,为校外培训微机人才;利用照相设备,为校外人员服务。这样,既为社会培训了人才,又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逐步达到以劳养劳的目的。

学生在开放式办学中,能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学习社会中完善自己,进而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克服了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作法。这对于重点中学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在开放性的办学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四、劳技教育的发展性

社会在前进,科技在迅猛发展,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现代化的教育,也在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的投入也愈来愈大,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更新,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劳技教育也是如此。从劳技教育本身来讲,也有一个起步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劳技教育的发展性。

劳技课是开的一门新课,万事开头难。实习基地、专用教室、教学设备等,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阻力,的确很难。但贵在起步,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开始,武汉六中没有专用教室,就在一个破旧的房子内,一个钳台,几件简单的工具,上自行车维修课;让学生带一点针线、碎布、上手工制作课;把学校的照明线路拆下来的一些不要的零件,拿来上电工课……就这样迈开了第一步。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先后建设起了9个专用教室,将劳技课排入了课表,按国家教委规定标准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逐步实现了劳技教学的正规化、系列化,并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和评估制度,建设了两个校内实习基地(仪器仪表,园林花卉),建立了微机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课外兴趣小组,着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6

关键字:中学美术;教学方式;教育特点;

迈入21世纪以后,我国极力倡导的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中的中国,实施有自己特色的中学美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的美术教育已经明显趋向于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推行遥相呼应,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以及适应未来激烈的知识竞争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美术课教学更加注重感情的投入,以“情”育人

美术教育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陶冶人们情操的一门艺术性的教学,因此,美术教育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美术作品需要做到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用以“情”育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更加细腻、感性的情感来创作出具体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美术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想办法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最后需要学生掌握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来的手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式为“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

现在的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有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比如剪纸、建模和绘画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老师可先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对学生倾注情感,让学生在创作中身临其境的去体会美术作品中包涵的寓意、蕴含的情感、表达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2美术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时俱进

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是用具体的视觉对象来表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会和判断。现如今针对中学生的美术教学内容,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比如以情感、风格或主题为主导的教学,也可以是生产形态方面的,比如说美术作品中所采用的艺术技法、艺术材料等等。现代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民族、宗教和地域特色给美术教学所带来的益处,他们中由于种种不同的因素,促成了美术教学内容中不同的鉴赏、技法、创作和艺术美。不同的作品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方式不同、艺术手段不同、材料不同,使得美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说临摹的技法,常常用于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培养学生观察对象的能力,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

而对于需要创新的美术作品,老师则采取引导的方式,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无边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加新潮和完美的美术作品。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培养的是学生不同的能力,总而言之,美术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它使得学生的感情、知识和思想道德等等都得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法,采取更加具有创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教育教学资源,是老师需要做出的努力,而积极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去,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以及对知识的追求能力,是我们学生需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需要积极配合和及时沟通,共同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3美术课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充满创新

中学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它不同于语、数、外等传统科目的教学,美术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满变化,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美术课中的一些基本的技法,当然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基本技法掌握的基础上,老师就会根据当地的有效资源,比如文化、物产等,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举行学生户外写生或者考察等课外教学。条件更加好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暑期进行省外写生教学,这样更加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入领略美术教学的丰富多彩。这也就是说,中学美术教学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大的部分。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7

关键词:心理教育;特点;途径

一、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内在动因”。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患病,甚至会影响一会。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将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与学校其他心理教育形式(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等)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

(1)基础性。心理素质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没有学生必要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没有学生必要的个性因素的参与,体育学习就失去了基础的中介。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必须以心理为先导。同时,体育不习过程及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又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心理保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广泛性。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后者仅着眼于心理健康或针对学生的某种心理缺陷来进行咨询、辅导和训练。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在内容上更具有广泛性。它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教育等。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多种形式,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3)整体性。课堂教学活动是人的整体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与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面前。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有知识,技法信息,而且有情感意志性格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信息。他们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多种信息。学生在这种丰富的信息与交流中,心理也在产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具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在教育中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高深的师德风范,积极乐观的态度,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渗透性。体育课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作为教育载体的教材,它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而且还包括了各种心理信息。如球类项目,富有集体对抗性,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心理品质;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等。另外,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氛围乃至教师的任何一个声音、表情、动作都有可能在学生的心理世界掀起波澜,留下痕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应该说是内隐的,它是在学生身体练习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心理影响积淀在自己的心理结构之中。因此,教师要自觉地注意这种“隐性教育”作用,能主动去挖掘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途径

体育教学具有心理教育功能,但各种功能的释放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那么如何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功能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水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必须摒弃旧的教育观念,建立以育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教育理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抱负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巨大可能性,提倡创造性。一切要从学生发展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启迪精神,陶冶个性,使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2)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要存有一颗童心,才能把握学生特有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抉择,充分理解、信任、关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师应懂得心理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要加强自我心理修养,以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的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情感互容、友好互谅、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课堂心理环境。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创设愉悦的乐学环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愉悦中求得发展。教师若能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度,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教学运用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3)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丰富内心世界,发展心理素质。一要组织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提高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二要开展探究性学习,体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同样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三要恰当安排游戏,合理组织竞赛。通过公平竞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耐挫能力。

3.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激起积极进取的动力,以营造互学互助、相互激励、积极进取的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整合课堂体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8

关健词

高中生

体育

心理

教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不少,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又是通过学生主观因素起作用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引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心理特点,搞好体育教学,本人就高中生体育活动心理特点作一般性的探讨,与同仁共勉。

1、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

1.1学生动机更加高尚,深刻而稳定。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社会性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而,那种比较高尚而深刻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的间接动机,常常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动机。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理智的学习锻炼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动机的水平又有程度高低的差别。

1.2兴趣更加深刻,稳定并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在正确教育影响下,高中生对上体育课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深刻而稳定。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积极克服各种困难,长期坚持锻炼。

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男生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但不及初中生狂热。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有些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或体育基础太差的学生,则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产生了消极态度。女生由于性特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女生由于爱美但又存在着错误的审美观或由于缺乏毅力等原因,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而不愿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更是持消极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体育不感兴趣者。女生多于男生。究其原因,除上面已经谈到情况之外,主要是升学的大力大,负担太重,无暇顾及体育活动,另方面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现状不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感兴趣等原因。而不少高中生对放羊式教学很不感兴趣。可见,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并不都是没有兴趣,而是对当前体育课的现状不满或不适应。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方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1.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未完全成熟。

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能离开现实进行思考,所以他们能提出假设,进行论证,这是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和成熟的表现。但是,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提出的假设往往缺去充分的根据和正确性,其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这是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不完全成熟的表现。但是,因为他们曾经认真思考和进行过论证,所以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已见,这也是高中生思维既成熟又不成熟的再现。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他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身体活动和简单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了解和把握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动作对身体的实际锻炼价值等。但他们不喜欢教师详尽而繁锁地进行讲解,而乐意在老师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弄清动作的实质和规律。他们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试图以技术专长、教学技巧、品德作风、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不一定全面和完全正确,但却会影响着对教师本人和对教师的教学所持有的态度。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1.4爱美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高中生逐步产生对自己和别人外貌方面的审美体验。小学生不太注意自己的外貌,到中学阶段这种体验逐渐加强。高中生向往美,追求美,突出地表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卫生、体态、仪表和打扮,有的高中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表现不安。例如,女生担心身体发胖,男生顾虑自己长得矮小、瘦弱、脸上长粉刺等。他们常常采用各种方式向体育教师、校医请教防止和改变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诚心诚意地按体育教师、校医的指导或为之开的运动处方“去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或治疗”。教师应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心灵美重于外表美的道理,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1.5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开始进行职业选择。

高中学生对人生往往怀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充满着希望和激情,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美好的图景。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大多懂得毕业之后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不仅要有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本领,而且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适应学习或参加社会建设的需要。他们逐步地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关系。因而,他们不仅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而且开始讲求体育的实用价值,注意探讨体育与人生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的学生还想认真学习和掌握一两项适合于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选择特点的运动项目。把体育活动与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职业选择等联系起来,是高中,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当然,高中生是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判断还存在着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还需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2、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职业选择发展的特点,应认真改革教材教法。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技术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方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

2.2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情境,它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发展。高中生觉得自己以经长大成人,希望教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尊重自己,他们也尊重、热爱自己的师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师生之间会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变化,常常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采取命令,批评和训斥的态度要学生顺从自己,那就往往使学生处于紧张,被教训的状态,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不会尊重他们,有一定教育方法的教师,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2.3重视学生个性民展,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各门学科教学方法所应提倡的。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教育,往往比其他学科较容易进行。同样的学生,人个性不同。无论纪律上,还是技术技巧上都应注意个性教育,因材施教。不同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都各有不同,有的差别甚至很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全面地指导课程一般进行,更应根据学生实际注重个别教育。在课前,教师必须解学生情况,尽可能掌握各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效果。

2.4要照顾男女学生的性别特点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9

摘要:高等教育正从以教授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化,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世纪大学生的特点。如今医科院校的大学生不仅具备新世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时代特点,而且同时具备医科院校学生独具的成绩优异生集体的特点。本文从新世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时代特点、医科院校学生特点等三方面入手,对新世纪医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医科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时需要关注的内容提出了启示。 

中学教育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特殊家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发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较多。他们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丧父或丧母,甚至是孤儿,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着老人或亲戚生活。与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内向偏激,学习成绩较差,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也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难。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只要方法得当,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用真诚和关爱开启紧闭的心扉

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家庭的学生长期缺乏父母之爱,更渴望老师的爱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真挚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他们。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你沟通交流。在我的班上曾有名学生聂,不到一岁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对她很不好,将她和七八十岁的爷爷赶到姑姑家,还经常为学费、生活费的事发生矛盾。我从刚入学就仔细了解了她的情况,经常主动和她谈心,安慰开导她。一开始,她不愿和我交流,不管我怎么说,她都一言不发,只是叹气。我决心用真诚的实际行动感动她。国庆节放假,她回家帮助姑姑砍玉米秆,回校时因过敏咳嗽不止,心脏也不舒服,甚至无法上课和睡觉。我就自己出钱带她看病,把中药拿回家亲自煎,煎好送到教室给她喝。有一样药需要用蜂蜜炙,我在炙药时不小心手上烫了个大泡,她看到后感动得哭了,说谢谢老师,从小到大还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从此以后她主动找我沟通交流,将不愉快的事讲给我听。我就鼓励她要自立自强,开导她要学会思考问题,心态要平和豁达,要多替父亲想想,他也很不容易,等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工作就不受他们的气了。现在她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坚强开朗了许多,并且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上学,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用耐心和宽容等待迟来的进步

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身上的缺点、坏习惯,不可能靠一两次简单地批评说教就能改掉,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时机,想尽各种办法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小刘聪明伶俐,小学时学习比较好,六年级时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他跟随父亲生活。直到后来他父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才回到他身边。小刘到我们学校时还不满15岁,时间不长就开始连续旷课,还吸烟、喝酒、上网吧,经常顶撞母亲,暴露出一身坏毛病。我和他母亲三番五次到网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地带他回学校,三天两头想办法劝导他,帮他收心,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从各方面慢慢约束他。有时刚刚谈过心,他向我保证得很好,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把我也气得真想撒手不管这个不争气的学生。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也很可怜,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残缺,我们当老师的不能灰心丧气,随便放弃,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点。正是由于我不气馁、不放弃,该学生最终圆满完成了学业,现在一家中档饭店做凉菜师傅,做到了自食其力。

三、用鼓励和赞赏唤回久违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赏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要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骂,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滋润学生的心田。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要挽救他们,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好切入点,用放大镜看待学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当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该及时加以肯定,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吝啬地赞扬、鼓励,这样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刘某,身上缺点一大堆,一时还真难发现有什么优点。一次学生们进行大扫除,他正在烹饪实习室练习面点,我就没通知他。没想到他做完面点回来后,主动提水、拖地,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满头大汗,裤腿上也沾满了泥,但他毫无怨言。我就趁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像个男子汉。他听了两眼发光,激动地说:“很久没有人这样夸过我了。”从此以后,他总是把烹饪实习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激发他学习烹饪的积极性,我还经常买些原料请他加工,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下,在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他的烹饪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用集体和友谊弥补缺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