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34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1

【摘要】:社会各界举办大型活动时,考虑到会出现急症和伤情及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对活动期间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极为重视。医疗机构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工作组织方案,人员配置培训方案,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整体提升,也有助于医学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障工作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爱惜生命已经成为时下人们普遍的追求。考虑到存在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期间,对出现急症和伤情的患者来说,初期就得到医务人员及时的救治和护理,能为其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社会各界在开展大型活动时,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举办地政府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突发重大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死亡率,保障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背景

我院所处区域――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引得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相关企业的大型商业活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活动也不断增加。为保障各项活动的圆满举行,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自2004年开始,大型活动举办方都会郑重邀请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参入,因此,我院接受此项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

而在数次活动中,对突发的急症、昏厥、中暑、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摔伤、骨折、拥挤踩踏等事件,医疗保障服务小组不负众望,进行了及时、有效和妥善的处理,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被社会大众所认知。

为满足社会对医疗保障服务的需要,我院根据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健全了相关服务工作,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

二、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要健立健全医疗保障服务工作,首先要制定工作组织方案,明确医务人员职责、做好医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工作。

1、由业务院长领导并任组长,医务处、护理部、急诊科、门诊部、其部门负责人为其成员。当出现急症、伤情和突发事件时,院内人员在业务院长的领导下,各部门负责人要担当起各自职责,同时启动我院急救预案,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协同合作,投入抢救,形成现场(院前)、院内“接力式”的救护体系。

2、医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要明确医疗保障服务是配合组织方共同将活动举办成功的一项工作,在强调自身职责时还应注意:医疗保障服务工作者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所以,在人员配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⑴事件的突发性:急症和伤情的出现不可预知;⑵事件的紧急性:一有呼救应立即投入救治;⑶病种的多样性;⑷急救环境的复杂性和条件的局限性;⑸高标准的身体素质要求:有时医务人员需持续几天的工作或搬运病人,因此需要身体健康,体格健壮;⑹高水平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需与患者有效沟通,还要有效配合主办方的工作。

根据以上工作特点,我院领导小组从门诊部和急诊科中着力挑选精干的医护人员。具体要求包括: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做到沉着、冷静、果断;⑵具有较全面的医疗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⑶体格健壮,吃苦耐劳;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医护人员培训是医疗保障服务的重要基础,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力争做到熟练掌握各项急救、医疗、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对重要技术,重要部门的重要人员要进行经常性排练,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我院医疗保障服务的整体水平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1、做好责任分工。一个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一般由一医、一护、救护车和司机组成,门诊部分管对外医疗工作的主任担任小组负责人。当出现急症和伤情时,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与应急援救各方形成合力,投入抢救,对轻度伤病患者作现场治疗,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后,迅速将其转送到医院。此外,小组负责人还负责与主办方的协调、沟通工作及与院内的联系、沟通和汇报工作

2、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小组负责人在大型活动举办前应与举办方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活动的性质、特点、场地、规模、人数、时间、气候等情况。再结合以上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来准备药物及器材,及院内所需准备事宜。

3、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急救箱内放置的各类急救药物,并标名分类整齐放入,以便抢救时迅速找到所需药品,提高抢救效率。此外,急救车内也应配齐所需医疗设备,如:氧气筒、心电图、呼吸机、担架、外科急救包、内科急救包、听诊器、血压计、医用耗材等(还可以根据活动需求增设配置)。

4、熟悉场地环境。应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迅速与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见面,进行工作对接,熟悉周边环境、方位,选好急救通道及可利用救治的场地,测试好通讯器材,并在指定位置安置急救箱及其他急救器材。如有不利于医疗保障工作开展的情况,应及时与举办方交换意见,排除干扰工作因素,争取医疗保障安全最大化。

5、现场工作处置适宜。在活动现场工作时,医生护士应交换巡视,排查现场存在的隐患并及时纠正,做好预防,减少风险。如需持续几天工作时,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对较轻伤病员治疗后,应做好病情、治疗、护理记录,根据病情发展密切观察,并向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报告患者情况。如出现急重症者或突发事件,应采取全面、适当、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并迅速向医院报告情况,启动急救预案,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准备。

6、活动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活动结束后,应再次与活动方相关负责人联系,汇报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情况,听取评价意见。直至活动相关人员全部离去,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才能清理物品撤离。

四、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体会

1、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大型活动往往会和政府形象、社会稳定相联系,其举办水平具体体现了政府的组织和控制能力。因而大型活动中的出现突发重大事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危害性,所以在大型活动中应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极为重要。

2、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对完善医疗体系、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为急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为医院服务社会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助于急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展示医务人员良好形象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带动区域医疗机构的整体提升,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医学建设和发展。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2

[摘要]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规范运作服务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数字化医院建设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医院信息系统的和其他网络系统一样,都会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这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正常业务的运转,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就医。建立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详细闸述了建议管理预案的重要性,并详细探讨了如何建立管理预案及预案的执行。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33―02

医院信息系统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它在保障医院日常工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医院信息网络,它是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信息网络是否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然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或人为或自然方面引发的故障。因此,为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因故障而引起的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影响,应该结合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实际的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预案。

1、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1.1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

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信息系统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按照工作指引手册,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信息网络故障带给医院的影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故障,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在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时,一定要结合医院自身的运作情况,以保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急能力。

1.2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医疗领域,数字化医院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医院发展的趋势,同时,医院的各项业务刘信息化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可见,数字化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医疗性越强,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越高,一旦在医院业务的高峰期其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办理,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医院业务系统的瘫痪状态。

因此,医院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方面和在短时间内对自身信息系统的修复方面制定一整套预案,以避免医院大量尚未就诊的病人发生就医秩序的混乱,从而引发医院出现医疗隐患或对医院不好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医院制定一套简要、科学、操作性强的信息网络故障分级预案对医院自身的运行和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承的意义。

1.3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

医院在制定信息系统分级应急管理预案时,为了保障管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就要做到从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医院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协助。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要明确界定出医院及其信息系统网络故障的范围及程度,并对各种信息网络故障进行分级,分别对各个级别的网络故障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遵循第二个原则就是,要求医院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不但能够熟练掌握高度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工作方式,而且能够在医院信息网络出现故障时,具备迅速恢复传统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应急能力,即医院要通过常态化应急演习,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在预防故障和实际解决故障能力的培养。

2、医院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级应急管理预案的建立

2.1分级应急管理对各个岗位的要求

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应急管理按照岗位划分,可以分为应急领导小组、医疗业务部门操作岗位及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

其中,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为医院领导、信息部门以及医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医院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并统筹规划医院应急预案的制定,同时应急领导小组还要检查监督全院安全上作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而医疗业务部门的操作人员则负责医院各项手工操作时所需的纸张、收费价目表、印刷体等办公用品。

信息中心技术保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信息网络故障应急预案的主体,并组分应急预案的演练,同时还要及时总结和汇报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修改意见等工作。

2.2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分级:

一级预案: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的设备故障。此时必须逐级上报,在主管领导的督促和协调下进行抢修。

二级预案:由于财务软件故障、交换机故障、数据处理错误等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瘫痪。应该及时上报信息部,对故障进行排除。

三级预案:单个部门出现网络故障或硬件故障而工作瘫痪。要立刻报告负责人进行故障排除。

四级预案:单个工作站点出现的软件或硬件故障。此时应该由值班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在分级应急预案的执行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应该根据具体故障情况下达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并由信息部通知各个岗位的应急职责范围及工作方式,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3信息系统灾难性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3、结语

综上,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但要信息技术支撑,而且要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因此,维护好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必须要进行定期检查,时刻监督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并加强应急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医院所有人员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但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高度重视,而且要在每个人的心理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杨德文,医院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统计,2006(3)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3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4

按照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的通知》,区政府组织发改、卫生、财政、民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对全区的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药物供应保障等工作进行调研,并根据《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鲁政发〔2009〕90号),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人口62.6万,其中区属人口35万、农业人口16万。20*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现有区直医疗卫生机构3处(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镇卫生院2处,职工688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6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66处、村卫生所1*处(在岗社区、乡村医生588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区、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全区医药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规范优化医保医疗服务管理流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区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年,全区医疗保险参保47098人,其中在职人员37019人,退休人员10*9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848万元,个人帐户1215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75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2677万元,当年社保基金结余3*万元,基金结余率7.5%;累计滚存结余374万元,结余率7.34%。

(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我区新农合作制度从20*年开始试点,20*年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个人筹资从20*年的人均10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20*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人均80元,达到了人均筹资100元标准。工作中,我们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加强监督,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90号),在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统一报销比例和结算模式,推行参合患者在全区就诊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证通”制度。调整印发了《2009年度新农合实施细则》,加强对管理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层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新农合基本知识培训,让参合农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熟悉就诊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同时,区政府将新农合工作纳入了对各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报销比例,实行医院结算、合作办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制度。区审计部门定期对全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封闭运行。定期将收缴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报销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我区的合作医疗、药品经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定点医院与市、区新农合办公室微机联网运作管理,住院参合病人信息达到了全市共享。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意、卫生发展、政府放心的目的。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加完善。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2002年正式启动,参保范围覆盖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医疗保险基金建立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由区医疗保险处统一调度使用,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实行网络结算,患者出院时,只负担个人部分,其余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和社保局结算。转诊转院的患者,须根据转往医院所在区域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一定比例的费用,即:转往本省省属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5%;转往省外公立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10%。然后再自负最高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剩余部分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结算。

20*年,为降低困难企业负担,全区推出了住院统筹,降低了企业缴费比例。20*年为推进全区企业改革,我区制定出台了《区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将2324名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20*年度,全区实际发生住院人数4655人,已出院人数为4367人,发生住院医疗费用3883万元,人均住院费用8892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内住院费用3428万元,人均7850元,占医疗总费用的88.3%。统筹基金支付2464万元,为住院费用的63.46%,统筹内费用的71.9%。个人负担率为36.54%和28.1%。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开展。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认真总结*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年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计划”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区政府两次举行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对121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1号),允许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保险参保年度内随时参保,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他相关政策按照《*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泰政办发〔20*〕45号)的规定执行。我区已多次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座谈会、试点工作座谈会提供现场。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按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要求,20*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局,具体承担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卫生监督下沉工作,设立街道镇卫生监督机构5处,聘任街道镇卫生监督员15人,把卫生监督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并聘任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1*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构建了全方位、无缝隙监督体系。(2)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扎实开展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工作,成功实施了省级“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社区结核病控制”等项目,为全省城区结核病控制提供了经验。申报了省级心脑血管病防治示范县,目前已通过省卫生厅中期评估。全面开展艾滋病防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常规检测和自愿咨询监测工作。认真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从20*年6月份起实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分发、免费接种。从20*年5月份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新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免费分发、免费接种。

(3)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突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目前,通过省、市、区卫生部门认定的a级单位9个,B级单位36个,C级单位813个,全区食品安全形势得到切实改观。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规范持证卫生机构,统一标识、统一布局,通过年度校验督促全部达标。先后针对无证私自行医、药店非法坐堂行医、超执业范围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空挂单位对外服务等开展了专项治理,净化了医疗市场。积极开展“星级社区”、“星级道路”、“星级店铺”创建活动。结合泰城综合整治活动,制定了餐饮、公共场所、商店等星级创建方案,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卫生管理水平。二是科学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经过多年建设,全区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区、处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方面,以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以镇村两级医疗单位为框架构建了全覆盖的医疗救治体系,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完善了急救中心建设,配齐了“120”救护车和基本医疗救护设备。(1)建立组织,完善预案。区政府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设立了流行病学、消毒技术、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放射事故调查、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八个专业技术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霍乱、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十一运会保障、救灾防病等各种情况下的领导小组、各专业技术小组,做到人员、物资、技术、培训四到位。健全完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了《*区突发霍乱应急预案》、《*区突发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禽流感应急预案》、《*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区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方案》、《*区2009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区手足口病防治方案》、十一运会保障等相关传染病应急预案,并根据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案。(2)健全机制,及时处置。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处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全区设立了49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疫情值班电话为主线,各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公共卫生监测点为依托的传染病及突发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做好应急专用物资、器材装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iCU建设。(3)强化演练,提高能力。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年开展应急队伍各专业小组专题培训,对49个公共卫生监测点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每月召开例会,对各处镇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战要求,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霍乱腹泻病防控等应急演练。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区域位置和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状况,对城区的区级医院着力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培植了“中医治未病”、“中医骨伤”、“中医中风”等一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科;两个镇卫生院分别列入了全省乡镇卫生院“360工程”和“1127工程”建设单位,新建和改建了业务用房,优化配套了医疗设备;五处街道卫生院(防保站)按照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通过转型,建成了高标准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加大村级卫生所的改貌配套建设力度,结合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新建的村级卫生机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每建成1处符合标准的新卫生所,区财政和镇财政各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形成了区、镇、村共同参与卫生所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目前,全区1*处卫生所全部达到“五室分开”和设施配套要求,6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群众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随着医疗机构设施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居)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社区)”。二是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的通知》(*政发【20*】125号)等文件,理顺了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处镇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由区人事局进行核定,其机构、人员上划区卫生局实行统一管理;处镇卫生机构实行主任(院长)负责制,主任(院长)是本单位和所辖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的法人代表。主任(院长)实行选聘制;实行卫生服务机构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体制。对区直和处镇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深化基层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制定岗位薪筹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制度。推行以“三制、四管、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制定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使他们才有所用、老有所养,切实解除了广大基层义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遵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突出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目前,全区所有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的转化。鼓励多种形式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四)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事关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20*年成立区监察、卫生部门及各处镇组成的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和区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在全区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供应,实行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库—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竞标采购药品后零加价配送至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修订完善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办法,实行药事委员会例会制度;不断加强药品质量的监控,有效的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杜绝假劣药品流入,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目前,我区有定点医疗机构23家,其中处镇卫生机构8家(6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药店47家。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上,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协议”的形式来约束对方的行为。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环境、设施、药品品种及质量、服务质量、专业人员配备、医疗费用结算、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建立不定期检查制度,针对医疗费用出现的问题,随时抽查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三是建立走访制度,认真听取患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意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严重违约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取消其定点资格,有效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参照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我区的医药卫生事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层次太低。*区老企业多,老职工多,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不高,而且地域狭小,市直、岱岳区、*区三家共管,扩面难度很大。如20*年医疗保险人均缴费基数为1100元,企业人员缴费基数为920元,基金筹集水平不高。

二是公共卫生职能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需增强。公共卫生的补偿机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高,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装备落后,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公共卫生机构对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三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建立全面、系统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政府补偿不到位,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下降,服务意识不强、群众看病不方便、用药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等。新农合筹资水平偏低,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偏高,要求回报概率大,且直接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偏多,小病大治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压力较大。

四是基础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城区外的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有较大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待遇不高,尤其是聘用制护士收入偏低;卫生系列职称晋升相比其他行业难度大,取得资格后由于受职位所限多年得不到聘任。

三、几点建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牢牢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使改革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目前,几项医疗保险制度并存,各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和转换,存在重复参保、重复享受、财政重复补贴、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整合医疗保障资源,建立大医疗保障体系,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在整合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整合机构的基础上,整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结算系统,扩大基金的共济范围,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城乡医疗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建议尽快实现市、省级医疗统筹,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异地结算,逐步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同时,根据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多层次医疗政策,建立医疗三险衔接、接续制度,加快参保人员医疗异地结算的步伐。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5

(二)应急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接待就诊患者时,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严格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

1、对来自疫区,与有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登记后,无异常者可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送指定场所实施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情况下,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人员及与其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直接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环境或物体的人员;

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3、既有流行病学史,又有症状体征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组织会诊,并立即在有防护情况下,由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诊断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逐级会诊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指派县级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组会诊,明确初步诊断;并逐级上报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市、省专家组会诊及病理学检查确认。

(三)转运流程。对我县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转运工作,由县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转运组(附件5)或市中心医院负压救护车承担,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用普通交通工具转运病人。

五、医疗救治工作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单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人、救治组和联系人,进一步做好物资设备、药品和防护物品等相关应急物资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医疗防控和救治。

(二)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再次组织开展全员防病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强化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预检分诊,发热病人的甄别及鉴别诊断,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治疗、报病流程及消毒防护等,要注重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诊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并规范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到分区合理、标识醒目,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人员,应登记造册,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全县已统一设置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派员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工作的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务必确保本单位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的医务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机构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配合支持医学隔离观察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五)严格消毒隔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9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消毒和医务人员防护,尤其重视对预检、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的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

(六)做好应急值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主要领导、县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医疗应急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确保快速有效的处置与人员调度安排。县卫生局将对医疗机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为理念,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以提供安全、文明、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环境为目标,积极创建平安医院。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切实解决医疗单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创建人民满意的“平安医院”。经过努力,力争达到“平安医院”的目标。

三、创建内容

1、组织机构健全。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

2、医疗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执业行为,不超范围开展医疗项目,不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不刊发违法违规医疗广告,不雇用“医托”,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3、医患关系和谐。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探索建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平台,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自觉遵守卫生部规定的卫生行业纪律“八不准”。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并能及时妥善得以化解,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秩序、环境等综合满意率达85%以上。

4、职能有效发挥。充分发挥医院在“平安沙雅”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有效承担我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治任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健全急诊抢救制度,切实做好艾滋病、性病监测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医疗信息。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7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大奋斗目标”和“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解决“看病贵”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全县卫生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半年工作总结

(一)农村卫生工作

1、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实施第二轮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要求,我县新招聘了6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今年争取到第一批扩大内需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及辅助设施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100万元,三汇镇、涌兴镇中心卫生院各50万元。

3、对白兔,鹤林,静边镇,清溪场镇,三板,土溪镇,岩峰镇等七个卫生院扩大内需建设,总投资633万元,预计八月底主体工程竣工。

(二)城市卫生工作

1、县医院外科大楼改建,系香港政府灾后援建项目,待香港政府提交立法会通过后实施。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开展工作,在基线调查、慢病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均按规定的方案进行,先后派出15名医护人员到省市培训全科医师、全科护士。

(三)公共卫生

1、加强了疾控中心和县医院传染科的设备装备,加快了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

2、进一步落实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先后印发了《**县卫生系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县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工作计划》、《**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和疫情处置预案》、《**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预检分诊会诊转诊制度》、《**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修订了《**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强了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医疗救护、救灾防病处置等组236个,落实县、镇、乡应急人员共340人,同时组建了卫生应急专家组数据库共49人。对机关工作人员、县属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以及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或公卫科长共100余人,进行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和考试。

(四)新农合医疗制度稳步完善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看病贵”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工作的通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收到较好效果。

(五)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力

1、圆满完成了与我省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的,我县公民闫勇和与其接触的有关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和居家观察任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好评。

3、对结核病、艾滋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加强了宣传、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了管理,落实了责任。

(六)妇幼卫生工作成绩显著。

2、新生儿疾病筛查2300例,筛查率达到42.15%;对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妇幼医生68人进行了妇幼卫生报表网络直报培训。

3、努力降低

(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为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今年对乡村医生业务知识进行了集中培训、考试、考核,为全国首次乡村医生换证、注册奠定了基础。

2、加强医院制度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开服务承诺,公示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地让病人来则安心,走则高兴。

3、抓继续医学教育。今年上半年已发放好医生网卡563张。对乡村医生远程教育学员进行了模拟考试,为毕业考试打下基础。其他进修培训工作正常进行。

(八)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九)卫生执法力度加大

1、对医疗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成立了两个清理整治组,分别由杨汝奇副局长和瞿海林副局长带队,对全县医疗市场、娱乐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清理整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4、对全县123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进行了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率达到97.7%,对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把整改落到实处。

(十)中医工作不断加强

1、开展**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培训师资60名,分批对全县6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7所村卫生站确定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正按照局安排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2、为全县中医药在岗临床人员100余名(50岁以下)温习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培训报名。

(十一)医疗行风明显好转

1、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2009年全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要点》,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2、按照县纪委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和“卫生系统商业贿赂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加强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药品价格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收费透明度。严格执行《达州市医疗服务价格》规定。

4、实行首诊责任制,医务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诊断治疗。医生对不属于责任范围内的,引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诊治,无推诿患者现象发生。

5、医务人员对病人实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了大处方,滥检查的做法。

(十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1、我局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正副职领导多次学习《**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办法(试行)》,《**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围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我该怎么办?”开展了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了责任及过错责任追究,每个职工自觉把责任落到实处,主动把责任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办公室设备存放得整整齐齐,窗明几净。

2、坚持每周五对责任片区进行集中清扫和日常卫生监督,保证了责任片区整洁、有序。在日常卫生监督时,我们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意义向广大居民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功德意识,引导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十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3月27日,卫生局召开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观动员大会精神,同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印发了《**县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方法、要求。做到按规定动作进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领导撰写调研报告15篇,党员干部写学习心得300余篇,办学习专栏8期,信息简报36期,宣传标语8条。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县农村卫生基础差,底子薄,诊疗水平普遍较低,卫生服务能力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亟待提高。

2、医技人员短缺、基层人才引进难和流失严重,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招聘困难。

3、地方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缺乏,不能适应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县委、县政府“五气”新要求,树立干部新形象。

2、坚持不懈地按要求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2009年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3、接待处理。全面完成积案化解年任务;完成县人大、县政协的提案、议案。

4、全面启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程。各医疗单位要按照5月26日《全县妇幼卫生暨社区卫生工作会》上的要求,将妇幼卫生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5、抓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料积累,做好审计准备,按时搞好竣工验收。

6、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预案,落实应急设备设施,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有效控制传染病。进一步做好各类重点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要求做到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8%。

8、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培训妇保人员,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55/10万和1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0%以上。

9、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第一年方案实施第二周期医院管理活动,落实医院评审、评价制度,制定惠民医疗措施、开展惠民医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严格医师、护士的准入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按期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0、努力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做好巩固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成果,力争中医门急诊量达到县、乡、村门急诊总量的40%;积极建设中医特设专病、专科,走特色效益之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新成果的运用。

11、不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广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卫生法规的社会普及度、认可度和接受度;落实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保护群众健康权益。

1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拨培养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促进卫生事业更好发展;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妥善解决农村和城市人才问题,探索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的有效办法,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8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九、医疗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门急诊247632人次,收住院病人26722例,全年开展手术4982例次,增幅11.5%。医疗收入17293万元,增幅10%。门诊收入3854万元,增幅12%;住院收入13439万元,增幅9%。

十、新风正气蔚然形成。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质量服务提升年”等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严格奖惩,弘扬正气。把救死扶伤、热情服务、廉洁行医做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把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作为铁的工作纪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每周行政查房、查岗,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投诉全院通报处理,对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进行经济责任追究,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

一、硬件建设实现跨越。投资****万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项目于3月开工建设,2018年春节前主体施工至十层。投资82万元,对住院楼进行了内粉装修,更换了病床,改造了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呼叫系统,完成了燃气锅炉改造,使两个病区住院环境得到了改善。筹资208万元,购置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洗板机、酶标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等医疗设备95台件,为临床科室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整合肝胆泌尿外科、普外胸外科、妇科、肛肠外科四个科室综合技术力量,配备电子腹腔镜、等离子电切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多学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9个手术科室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5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35例,腹腔镜下疝修补术26例,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根治术13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17例,剖宫产手术1190例,人工股骨头、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根治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345例。2个护理部分别荣获“**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坚持依法执业,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每周全院业务大查房,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计)费为重点,督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全面细化、量化优质护理服务目标,规范落实护理工作各项预案和不良事件防范措施,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四、急诊急救作用彰显。全年接诊急诊病人14170人次,平均每天接诊38.8人次;120急救出诊1983次,平均每天出诊5.4次,全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1394人次,组织全院会诊、大抢救11次,抢救成功率98.1%。

五、二甲评审扎实推进。邀请省、市评审专家、管理专家,开展二甲标准及相关知识培训19次,累计培训2894人次,保障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各类制度、规范、职责、流程717条,各类应急预案30种,编撰印发《规章制度汇编》《应急管理手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药事管理制度汇编》等工作规范11种,开展生命支持类急救设备故障、医院感染爆发、突发停电、消防安全疏散等应急演练63场次,工作人员现场提问考核692人次,合格率93%。逐步建立起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工作章程,形成质量改进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全员培训。邀请省、市医院专家教授院内授课5场次,远程授课2场次,组织院内专家举办专科专病学术讲座7场次,举办徒手心肺复苏培训39场次、手卫生培训43场次,医务人员参与率100%。参加全国、省、市短期培训学习班279人次。

六、健康扶贫惠泽万民。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诊疗方案、流程,对接诊的省市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者、5种免费治疗的疾病患者,开展一对一宣传相关救助政策,治疗时执行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从27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12支健康扶贫医疗回访工作队,对中、省确定的11种大病属于贫困人口患者,开展治疗康复情况一对一、面对面回访。回访贫困人口大病患者119人,逐一建立完整的康复治疗档案。向**村捐赠价值8700余元的会议桌椅、办公桌和值班用床;为**村捐赠办公电脑一台,筹资3600余元,为贫困户采购花椒苗2000株,全部发放栽种到位;筹资2000余元,在**村开设“爱心超市”。

七、公卫服务再上台阶。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及维护、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居民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筛查、艾滋病咨询检测上报、规划免疫、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事件报告等公共卫生工作,维护和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权益。

八、医联体帮扶增添活力。建立8个医疗团队,对口支援*********镇8个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临床带教,进行业务技能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年内完成对口支医260余天,实施远程协助诊断136例次。与市中心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市中心医院派驻医院管理、妇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医学影像6个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点对点”精密援建和帮扶。与北京阜外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技术协作,开展核磁、Ct、B超、病理等影像技术远程诊断,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服务。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9

项目管理是指机构承担的全部疾病控制业务实现项目化、机构基本日常管理(日常运作)项目化以及各类事务解决方案全部采用项目管理形式的一种管理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完善各科室相关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将项目管理理念运用到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制作出公共卫生工作甘特图,配套制定项目工作实施奖惩办法,落实各相关科室项目负责人,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每月根据甘特图定期进行督导,将督导考核结果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反馈,同时将项目任务不达标指标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项目负责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强化过程监督考核和评价,按进度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新机制

2.1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补偿机制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兼顾日常工作开展和各种项目监测工作,医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工作量大,加上目前财力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人才队伍不稳定,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对医院公共卫生项目的财政补偿机制,列入年度预算,确保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工资、日常业务运作经费和各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2.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院办社康服务中心加强沟通协调,明确项目工作分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联动衔接机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做好医院社康双向转诊机制。疾控中心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定期深入一线,密切联系医院公共卫生人员,加强指导沟通工作。

2.3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按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新模式,正确处理好医院经济效益和公共卫生工作公益性的关系,统筹兼顾医疗业务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纳入医院医疗服务整体绩效考核体系中,选取关键绩效指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重点考虑岗位性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等因素,体现“绩效优先,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强化医防合作,转变医疗机构重临床轻预防、重疾患轻人群及重治病轻保健的落后工作思维,加强公共卫生医生和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提高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化水平。

2.4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应急反应工作机制

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联防联动机制,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能及时高效运转的区域性应急反应工作机制。

2.5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机制

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管理中负有管理的主要责任,为提高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管理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规宣传和培训;(2)建立健全五种档案管理:“放射诊疗管理档案”、“放射防护监测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护档案”和“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档案”;(3)做好放射场所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职业危害放射防护评价;(4)及时定期做好放射设备检测工作,配置放射防护用品;(5)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X线和Ct检查操作规程行业标准,放射场所设置统一制作醒目的警示标识,张贴温馨提示;(6)指导做好儿童、育龄妇女和孕妇特殊人群放射诊疗工作。

3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3.1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

根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岗位需求,按照公共卫生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公共卫生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在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努力培养临床和公卫复合型人才,提高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公共卫生基本防治知识和技能,解决目前“医防脱节”的问题。

3.2开展对外学术工作交流

切实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国内外最新专业知识和公共卫生先进管理经验,开拓视野,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医院公共卫生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

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不足、地区差异较大、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引领和统筹整个卫生信息化发展。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做好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信息连接和共享工作,适应时展需要,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院感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监测、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等信息化管理模块,逐步取代手写传染病等卡片,降低工作负荷,提高信息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信息保障。

5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防控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且价格低廉。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的作用,宣传健康理念,引导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宣传覆盖面,全面提高公众疾病防治知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作用,增强健康促进教育,提高居民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6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档案资料规范管理

医疗服务应急预案篇10

医院方要积极开展门诊医疗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让老百姓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康复医院门诊部下半年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医院门诊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20__年度顺利结束,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下,门诊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年度工作,使门诊部更加和谐创新、贴近社会、贴近病人,全面巩固好人提升门诊医疗质量,工作更上一个新水平,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做好门诊服务质量检查考核登记,定期召开晨会传达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及时通报本月质量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让其及时纠正。

二、做好门诊工作统计分析,每日在巡视门诊各科室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领导、医务科、科主任,共同商榷,及时解决。各门诊按时开门,不得迟到、早退、脱岗、串岗,不让病人找医生,每日查岗记录登记清楚,月底上报分管领导及医务科。

三、认真执行实施我院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和医疗惠民行动,继续推行门诊“一站式”服务,缩短群众就医时间,方便病人看病就医,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四、随着门诊看病人次的增多,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落实预约挂号的具体操作办法与流程,预约形式包括:(1)电话预约(2)院内服务台预约(3)直接向专家预约(4)其他:通过医院网站网上预约及社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联系预约。

五、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不允许超范围执业和无证上岗。

六、做好挂号服务及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病人做好登记记录,若为传染病人,医患之间同时做好自我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

七、配合医院感染办抓好感染管理工作,定期督查卫生员的消毒、灭菌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管理与登记,确保医疗安全,并保持卫生区域环境清洁干净卫生。

八、负责对退休返聘人员的办公用品及物资供应,做好门诊病历及病假条的审核、盖章工作,定期对门诊医师挂号费统计、分发工作。

九、服从各级领导,听从安排,及时完成并认真传达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康复医院门诊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20__年初本接种门诊在院领导和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主要工作:

1.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3.院内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

4.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5.慢性非传染病登记报告.

一.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1.指导思想:以《黑龙江省计划免疫程序》及《黑龙江省预防免疫接种工作规范》为指导,做好本场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工作,继续加强接种门诊的创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建卡、建证: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卡由本门诊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保管。

3.强化疫苗管理,保障疫苗质量:疫苗的采购、运输、贮存过程中严格执行《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疫苗的领购统一到场疾控中心,运输、贮存过程严格按照冷链要求进行,做到时时监测,及时记录,按规定做好疫苗的出入库登记,经常检查疫苗有效期、破损等情况,以确保质量。

4.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的要求,安排各类疫苗的接种,避免“多种、漏种、错种”的情况发生。

5.做好安全注射及接种场所消毒:接种过程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一销毁”,执行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真正做到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并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每次接种前后半小时对接种门诊进行紫外线消毒,以保证接种场所安全。

6.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流动儿童也随之增加,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已成为我场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7.加强资料管理:

①接种卡、证:进一步完善卡、证登记,做到卡证电脑记录吻合,接种卡的填写符合要求且干净整洁。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注销。

②原始记录:进一步规范完善原始记录本的填写,要求各项填写完整、真实。

③报表: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各种报表要符合逻辑,并按时上报,做到不迟报、漏报和错报,及时存档、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8.做好查漏补种工作,确保接种安全,有效无误,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与免疫规划相关的工作。

二.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管理

1.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__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及时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病人建档,首次为3张表,包括“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个人基本信息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基本建成覆盖全场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至20__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为确保我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康复医院门诊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20__年是我院面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之年,争创三级等级医院评审,任务艰巨而繁重。今年门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医疗服务,努力营造病人至上、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医疗质和安全。按照三级医院评审的各项条款逐步完善管理,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20__年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做好预约诊疗工作

1、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微信、现场、电话等平台开展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包括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普通门诊。

2、完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比例。

3、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操作规范和流程通畅。

二、完善门诊流程管理

1、优化门诊布局结构,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积极与挂号室、支助部沟通协调,合理制定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效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

2、在网站、微信平台、门诊大厅显示屏公开出诊信息,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能提前告知患者,实行24小时预约、咨询电话服务。

3、完善医疗资源调配方案,实时监测门诊流量,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

4、建立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方案,加强医务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

5、制定相关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

6、完善门诊绩效考评和分配方案,与门诊服务质量密切挂钩,使门诊资源利用率化。

三、做好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1、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

2、急诊医师、护士配置满足急诊工作需求。定期进行急诊专业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机制。督导每季度进行考核一次。

3、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要求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4、进一步完善急诊创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颅脑损伤、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5、根据医院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督导急诊科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通畅。

四、狠抓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罚条例》中相关规定,规范医疗行为,做到依法执业,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尊重病人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对门诊日志登记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定期检查。加大医疗安全管理的力度,消除一切不利于医疗安全的隐患。

3.加强医护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医护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4.加强对应急的培训和管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尽量掌握应急措施,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5.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时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医院各部门,做好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和群防突发公共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