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十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十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4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1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2年,县卫生局制定了《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2——2010年)》,安排全县在2007年,全县所有乡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组织逐步建成社区卫生站。2003年,龙岗中心卫生院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重庆市社区卫生专家组检查验收,并由市卫生局行文命名,2004年该中心继续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于当年接受市专家组评审验收。2004年,龙水镇由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06年通过市卫生局评审验收。2005年,龙岗城区原城东卫生院和明星卫生院建成城东和明星社区卫生服务站。2007年11月,中敖和邮亭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2007年底,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82人,取得社区卫生岗位合格证20人,无全科医师。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卫生站,覆盖常住人口约20万人。

(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培训。2002年以来,全县安排参加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社区护士、社区疾病控制、社区妇幼保健等培训总计36人次,与重庆社区卫生服务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一期为时半年的文秘杂烩网社区医学培训班,培训人员40人。培训工作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积蓄人才力量。

(三)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社区基本医疗。主要开展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治疗与转诊,开展合同医疗、社区巡诊和开设家庭病床等。二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工作包括:基线调查、社区诊断,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等。2008年,推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三种、社区卫生服务包10个,今后,促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券(包)制度。

(四)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困难及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不够,社区卫生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缺乏,基本没有政府投入,没有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二是社区卫生基础薄弱,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设备不足、社区卫生服务技人才严重匮乏,社区卫生服务任务落实差,发展缓慢。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差,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首诊制尚未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方向,理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全社区重视、关注、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格局。

(二)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三)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立足于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新建和改扩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四、规划目标

通过科学、规范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一)到2008年。不断巩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提升内涵和质量,新创建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站柜7个,实现街道和区域中心镇社区卫生机构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11个。

(二)2009—2010年。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标准化建设,并实现建设目标;在棠香街道办事处创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龙水镇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总数达到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2个。全县基本建成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工作新局面。

(二)2010——2015年。在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后,高标准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任务是加强内涵和服务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地区门急诊总数的60%以上,95%以上的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评价标准。基本建成医疗卫生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两级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条件和队伍建设达到城市评定标准。

五、主要措施

(一)坚持政府领导,完善政策配套。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县政府建立相应的领导及业务指导组织,由分管副县长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县卫生局联合有关部门及单位成立专业技术指导组,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县财政部门要落实机构启动和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经费,县建设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的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县医保中心要落实医疗保险的医疗定点等政策;县卫生、人事部门要落实社区卫生人员的职称晋升、聘用、培训和吸收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二)运用项目机制,加快体系建设。紧紧抓住“世界银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项目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子项目”的大好机遇,发挥项目作用和效益,加快推进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运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格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2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综合服务,防治结合;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工作目标。20**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厂矿和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建立设置合理、服务规范、功能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常见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居民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统筹规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按照1个乡(镇、区)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每3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相邻的、人口少于3000人的,合并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3000人或面积大于2平方公里的,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区每3—5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的调整,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和综合门诊部。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现有的一级医院转型,各乡(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各乡镇卫生院转型,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现有的一级医疗机构设点或由现有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转型或改制。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重组、联合和合作。辖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乡(镇、区),由政府举办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按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服务条件。根据人口数量、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分类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及设备配置应当满足开展全科诊疗、疾病康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一般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一般要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功能分区合理,符合人性化设置。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计划免疫、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

(五)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到20**年底,全市要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化管理。要按照服务区域、服务人群、功能任务等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要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符合设置规划,达到设置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手续。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予以纠正;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清退;对不履行职责的,督促其整改;逾期不改正的,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资格。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就医用药安全可靠、价格合理。

(二)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和精简、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办法,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其离退休人员费用,属事业单位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决。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积极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取经费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按照基本用药目录规定配置,也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积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的常住老年居民进行健康检查,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疾病管理,做好社区巡诊、预约转诊、家庭病床及家庭护理等服务。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和居民健康管理制度。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和服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防治及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等非手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服务。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创建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的系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定期进修学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四、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要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城乡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同步投入使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业务用房。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市政府从20**年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支出项目。按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年按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安排,到20**年达到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改造、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投入。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逐步完善医保政策,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作为首选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门诊、急诊(包括慢性病诊治)及家庭病床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支付比例。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部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五、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市卫生、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主管负责人参加的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及时制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严格机构和人员准入;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价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监管。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新晨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意见;根据国家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意见;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3

今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并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和总理关于做好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吴仪副总理作的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7月31日,省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研究了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审议通过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并决定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纯清代省长原定要出席这次会议,因有其他公务,特别委派我来参加。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交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验,全面部署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按照会议安排,省卫生、财政、发展改革、民政、劳动保障和药监等六个部门将分别就各自系统如何做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西安市将作经验交流发言。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基本形势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1998年我省开始着手试点工作。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机制、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27个。覆盖人口占城区人口的49.64%。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推进了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便了居民就医。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各地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碑林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的示范区,他们总结的“七个纳入”和“三个给予”的经验,得到了卫生部的肯定。西安、宝鸡、咸阳、铜川等市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为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发展仍然滞后,与城市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量不足,覆盖率低。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中心覆盖率不足1/3。按照初步规划,全省应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尚缺97所。应建社区卫生服务站900所,尚缺473所。二是社区卫生机构用房不足,设备匮乏,人才紧缺。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靠租房经办,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医生1764人,取得全科医师培训证书的仅占21%,远远低于每万名城市居民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的要求。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不全。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上办成了普通诊所,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基本职能还没有得到体现。四是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生存困难。一方面要承受高额的房租、水电、人力成本压力,一方面因大多数居民基本医疗都涌向大医院,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低,经营发展困难。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还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把社区卫生工作看作是卫生部门的事,重视支持不够,没有形成部门工作的合力。其次,社区卫生机构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机构没有真正被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公益性财政投入政策尚未建立,居民在社区就医还缺乏优惠政策。全省48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81所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再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基本上是医疗机构伸腿办医,无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收入靠病人,吃饭靠自己,工资无保障,队伍不稳定,制约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切实提高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城市卫生服务结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方便群众就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看不起病,这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有关,也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够规范、医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有关。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卫生服务走进社区,让居民就近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建立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同时,与城市大医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有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对西安市和咸阳市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平均每一门诊费用低50-100元,平均每一出院病人费用低500-1500元,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诊疗费用不到大医院的一半。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减少城市居民医药费用支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同全国一样,我省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全省近75%的人口在农村,而80%以上的卫生资源在城市,特别是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的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吸引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门诊治疗人满为患,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少有患者问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带动和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引导优势卫生资源向基层社区流动,带动整个城市卫生结构、功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失衡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看病就医的矛盾在农村居民、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设之中,还不完善,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保障老年人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既要应对各种传染性疾病包括新型传染性疾病,如非典、艾滋病的挑战,又要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广大群众公平享有医疗卫生保障,我认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最有效、最务实的选择。对于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流动人口和困难家庭,社区卫生服务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卫生需要,又适应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样就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机会和条件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使广大居民分享改革成果,真正得到实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励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陕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在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国家在解决城市居民医疗卫生问题方面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把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省政府确定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底,各设区市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65%;到2010年,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四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其他设区市达到85%。全省设区市和县级市城区建立起布局基本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与可及性;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数量上和作用上要占有主导地位,同时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把大中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引入社区,改善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避免盲目铺新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绝不能向医院模式发展;必须实行属地化管理,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西安作为省会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城市人口50%以上,一定要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努力为全省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其它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各设区市政府要尽快制定本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社区公共事业建设和区域卫生规划。要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调整和综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符合要求的公立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不具备转型改造条件的,可以指定就近的公立二、三级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原则上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应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纳入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和新建、改建居民小区建设计划。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到哪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要建设到哪里,社区卫生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

(三)完善功能,增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向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必须要突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决不能办成单纯的医疗机构。要坚持便民利民,始终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深入社区,贴近家庭,开展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使群众就近获得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卫生服务。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逐步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和家庭保健医师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要积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有条件的区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试点,促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流,逐步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和外部监管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防止低效率,避免养闲人。要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无论是政府办还是社会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不得将医护人员的个人收入直接与服务收入挂钩。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严格加强对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的管理,对不符合设置规划、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坚决不予审批。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对管理和服务不规范、社区居民不满意的,要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取消执业资格。要发挥卫生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医疗保险和救助管理机构以及患者群众等多方面监管的作用,建立社区卫生监管制度和医疗费用、质量、方便程度等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要加强民主监督,多听社区居民的意见,将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标准。要积极开展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努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落实相关政策,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各地务必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我省按照城市常住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14元的标准,预算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中,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省、市和区三级财政补助10元。省级财政按各地财政情况分别给予2元、3元和5元补助。西安、榆林、延安三市和杨凌示范区,省级财政不低于2元,市级财政不低于4元,区级财政不低于4元;咸阳、宝鸡两市,省级财政不低于3元,市级财政不低于4元,区级财政不低于3元;铜川、渭南、汉中、商洛和安康五市,省级财政不低于5元,市级财政不低于3元,区级财政不低于2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要随当地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中央还将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给予支持。省政府要求省、市、区三级财政也要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各地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财政配套资金,不得搞空配套、假配套。凡是配套资金不落实的,中央和省上资金将不予下拨。省上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要进行专项检查,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或改变资金的性质和用途,确保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积极探索改革城市社区卫生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要采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予以补助。

二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各级医保定点范围。各地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与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省、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要将家庭病床等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提高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三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医药安全。要深化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减少药品供应的中间环节,规范药品购销渠道,降低药品加价率,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在对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的地方可以开展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逐步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社区用药的成本和价格。要依法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管,严防假劣药品流入社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四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各地要按照国家关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免征相关税费。任何部门、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乱摊派、乱收费。

五要合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省政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编制属财政补助的事业编制。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要按照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功能和工作需要,合理编配工作人员,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的落实,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四、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各地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整体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为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希望各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尽快开展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4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目标任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6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7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0%,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6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0%,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到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5%,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5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5%,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及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上按照每3至10万人口或街道(乡镇)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按每个建制乡镇政府办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000—5000人口或行政村(联村)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农村居民步行15—20分钟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好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每3—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好一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原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区级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实施重组、改造或功能转换,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多元化发展。

(四)明确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职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为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但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治疗,提供家庭病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医师,提供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咨询等特色服务。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五)改善社区卫生机构设施条件。严格按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和《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进行建设。各地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和中心村建设时,按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80平方米。未按规划标准预留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常规设备齐全、就医环境良好、服务质量一流。

(六)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总数,可按6—8/万的比例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每1万农村居民全科医师数不少于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达到30%,每个中心至少有3—5名公共卫生医师和1名中医师,根据需要配备适量护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专业资格证书,并逐步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应有1名女乡村医师或女执业助理医师。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要利用现有卫生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市和各县(市、区)要确定一所综合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社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进修基地。

(七)积极开展医院支持基层社区工作,提高医疗能力及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卫医发〔〕244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及《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城市医师晋升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创新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效率

(八)改革管理体制,依法实行准入制度。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设置规划,由县(市、区)卫生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注册登记,报市卫生局备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独立法人机构,中心、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经济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技术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

(九)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充实医疗卫生技术力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不服从岗位调整或无法胜任新岗位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一)改革财务核算办法。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十二)改革药品采供方式。以市为单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以配供价格销售药品,取消药品加成率,直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十三)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要求,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大中型医院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看病。

五、落实社区卫生经济政策

(十四)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辖区政府不再投入举办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安排经费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切实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市、区和县(市)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按城镇常住人口每人不低于4元的标准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到年达到10元/人的标准。市市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市、亭湖区、区、市开发区按45:3:15:1的比例分担。各县(市、区)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补助(含省财政补助),并逐年有所提高。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同等标准补偿。政府办二、三级医院药品收支结余的10%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前,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十五)制定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大重病患者康复治疗、慢性病患者日常治疗到社区就诊,符合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比二、三级医院低15%、20%以上。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慢性病人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疗费用,符合当地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个人支付比例比二、三级医院低5%、10%以上。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把住院关。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及时结算医疗保险基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十六)实行积极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服务项目价格,其标准不高于《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现行有关规定。对个性化服务,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服务时间、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原则自主定价,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多发病、常见病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定和完善价格管理办法,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行为。

(十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政府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非医疗卫生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六、努力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乡镇)要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落实专人联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5

为加快发展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城市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城市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粤府*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和谐*建设。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社区建设同步。

(三)工作目标:到*年底前,*区、*区和*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功能完善,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社区诊所、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布局,规划设置,防止盲目设置新的医疗卫生机构,避免重复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设置,原则上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按照3-10万人的居民人数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依托现有一级医院整体转型建立,也可由二级医院举办。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方便覆盖的区域,可设置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从政府举办的医院门诊(诊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转型改造改制设立。对今后镇改制为办事处的,其所属卫生院相应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改制为居委会的,也要立足于卫生资源调整和依法准入规定,将所在村的卫生站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居委会不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应分别不少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并布局合理,科室、房屋、人员、设备等均应按要求配置。

(五)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质,承担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社区公共卫生职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活动(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和健康促进等项目),疾病预防和控制,妇女、儿童、老年人重点人群的医疗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伤残康复指导,计划生育宣教和技术指导等,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根据居民卫生需求,探索与家庭及个人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

(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主要由全科医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性质核定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原则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万居民配备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暂按1:1的标准配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应按此标准落实人员编制。

(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按照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计划、材、统一考试和统一发证等“五个统一”要求,做好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规划化培训工作。到2010年,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率要达到100%,并持证上岗,从整体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保证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短期培训,原有从业人员经培训仍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二、三级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中级以上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八)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逐步承担一般门诊、康复治疗和护理等服务,实施社区首诊制度,并积极引导和加强与辖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本着“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则,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实现中医药进社区,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九)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与其他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运行机制上按事业编制的性质,应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要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加价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廉价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唯一名称进行执业登记;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履行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定额补助的发放挂钩。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档案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情况记入执业档案,定期向社会和群众公布;建立注销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

(十一)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市将制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区一级政府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年度实施计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点。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新建或改建万人以上居民小区,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范围,与新建或改建的小区一起规划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十二)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良性运行,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城市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市、区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按照社区服务的人均标准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自*年起,市、区财政按比例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具体按照社区服务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安排(市、区财政按4∶6比例分担)。按目前社区服务的户籍人口数,市财政每年安排309万元,同时每年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经费10万元,共计319万元。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逐步增加社区卫生经费。

(十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解决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内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利用医疗服务。探索在我市建立城市中未参保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解决我市城市中低保人员、无固定单位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网,参保人员健康信息共享,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十四)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管理规范并协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和继续教育。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按标准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定事业编制。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物价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合理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人事部门负责综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包括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和安排优秀卫生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公平、服务城乡居民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机制创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为重点,功能配套、分工合理、运行有序、方便快捷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公共卫生资源,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卫生服务体系。

2、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将不规范的基层卫生机构加强、精减、合并,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坚持与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健康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同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年,全县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逐步构建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入、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做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综合、续、便捷的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四、发展规划

(一)总体规划

到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基本达到:

1、以满足居民出行15分钟以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目的,全县规划设置2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31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乡镇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80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

2、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与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建立起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发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的网底作用。

(二)近期规划

年全县建制乡镇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0%,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50%。

1、制定设置与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建设与基本设备标准配置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规范要求,并将各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扩建计划和投资方案纳入年度投资预算。

2、根据分类设置要求,分步实施标准化建设。

(1)年12月份前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乡镇在年12月份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年12月份前,各乡镇按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的设站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率达50%。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的行政村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不足3000人或步行1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村可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对部分按分类重新定位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按本规划标准酌情调整。

五、机构审批

1、各乡镇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服从全县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报县卫生局审批。

2、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按照县设置规划进行合理布局,须按独立法人医疗机构申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应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个法人主体,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六、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农民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迅速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加快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卫生服务网络。

2、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人员、信息档案和日常事务的监督管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综合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7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目标任务。到2007年,苏南地区城市(含县级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85%,其他地区不低于70%。到2008年,各地城市(含县级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90%,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到40%,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0%。到2010年,各地城市(含县级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5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5%,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优化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按照每3至10万人口或街道(镇)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区级医院、街道(镇)卫生院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实施重组、改造或功能转换,建成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多元化发展。

(四)明确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职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为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根据居民健康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但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治疗,提供家庭病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分工,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到社区,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中医医师,提供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咨询等特色服务。

(五)改善社区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各地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未按城市规划预留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常规设备齐全、就医环境良好、服务质量一流。

(六)积极开展惠民卫生服务。坚持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定点惠民医疗机构,开设惠民门诊、惠民病区,对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优惠卫生服务,实行费用减免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惠民门诊,优惠减免的医疗成本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惠民医疗进行扶助和捐赠。

三、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七)依法实行准入制度。制定完善有关法规规章,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符合设置规划,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等手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严禁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和个人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技术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

(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执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充实医疗卫生技术力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九)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要求,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双向转诊工作有序开展。大中型医院要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对转来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同时将康复期患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转回社区,并提供跟踪服务。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方便群众就近看病。

四、创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不服从岗位调整或无法胜任新岗位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一)改革财务核算办法。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区(市)为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十二)改革药品采供方式。以省辖市为单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以配供价格销售药品,取消药品加成率,直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由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十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和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社区卫生专门人才。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逐步推广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毕业后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引导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全面实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和社区服务一年的规定。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机构要为其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五、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卫生经济政策

(十四)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城市新增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辖区政府不再办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市、区和县级市财政要安排经费支持社区卫生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切实改善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目前基数较低的地区要通过2至3年的努力达到上述标准。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同等标准补偿。城市政府办二、三级医院药品收支结余的10%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省财政设立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经济薄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补助。

(十五)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个人自付比例应分别比二、三级医院低15%、25%以上。慢性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药费用,符合当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劳动保障部门要按规定及时结清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在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中,积极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并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十六)实行积极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服务项目价格,其标准不高于《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现行有关规定。对个性化服务,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服务时间、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原则自主定价,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价格可根据运行成本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多发病、常见病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定和完善价格管理办法,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行为。

(十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政府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对非医疗卫生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六、努力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省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区(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办事处要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分管、落实专人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8

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乡村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这次全市乡村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落实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加快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和谐建设。市委、市政府对乡村社区卫生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会前,振有书记亲自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对社区卫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等一会,振有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上下务必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社区卫生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乡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大发展,并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市社区卫生工作从2000年开始起步,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6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4家,全面完成区域卫生规划中的设置目标;社区卫生覆盖乡村居民比例达到95%以上。二是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市财政投入11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医疗设备等设施建设;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积极促进各级政府增加投入,全市累计投入达560多万元,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硬件上基本做到6个1即业务用房使用面积达到100平方米、有1台电脑、1台彩电、1台冰箱、1部电话和1套冷链包。同时,采取市场方法,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已建成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民营主办的有14家,占23%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竞争格局。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不时增强。市社区卫生工作坚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积极开展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训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一般罕见病和多发病诊疗为主的系列服务,社区卫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2年开始创建全省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来,四个城区均通过验收,被评为全省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港区、西塞山区、铁山区还分别获得了湖北省中医药服务示范区称号。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了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卫生系统同志们智慧和汗水。借此机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付出艰辛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也要清醒地看到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租赁业务用房,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运行利息较高,局部机构卫生器械设备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比较缺乏,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高级职称的医生较少,不能完全满足服务需要。三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还较短缺,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任务还不能落实到位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不力、认识缺乏的原因。各城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促进乡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重要举措,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着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乡村居民比例达到98%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0%以上;以家庭为单位,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是2010年。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0%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需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围绕便民利民。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关键是要优化布局,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服务网络。一是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要坚持政府主导、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上按510万居住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万人以上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布点。对此,要逐区、逐个街道(办事处)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模和组建办法,既要确保覆盖到位,又要防止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大现有社区卫生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同利用盘活现有存量资源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对社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门诊部、卫生所等的重组或改造力度,力争能改建的不新建,能转型的不新增。从2007年起,只要没有突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机构数目,各区政府兴办的一级医院都要进行整体转型或改造设置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格局。三是要严格规范和要求,严把社区卫生服务的准入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必需严格执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规范》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规范》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管理。新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需依照统一的规范建设,配备必要的合格设备和人才;对不具备条件、不符合标准、没有合格人才的坚决不允许准入,原来已建立的要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规范的要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二)要围绕完善功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以乡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强大生命力、深受群众欢迎的关键所在因此,社区卫生服务要以“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为目标,不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实施综合防治和群体性干预。要加强健康教育,落实污染病、慢性非污染病综合防控措施;发展妇幼保健、残疾人康复、老年人护理、寿终关怀等多项服务;积极开展一般罕见病、多发病诊疗,提供家庭病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不时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二是要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要利用我市现有的卫生教育资源,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设,通过采取脱产学习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缺什么补什么,对已从事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三是要实行对口支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扶持。要大力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延伸,鼓励市内各大中型医院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基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技术协作,有计划安排高级技术人员到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坐诊、带教、讲座等活动;要严格执行城区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需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1年以上的规定;同时,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离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不时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四是要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方法。社区卫生服务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要主动深入社区、走入家庭、贴近群众、送服务上门;要积极开展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实行健康分类、规范管理、跟踪服务。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实行双向转诊。要在实践中不时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世、生长直至寿终的全程健康服务”真正做到定期查访,及时解答,无病预防,有病随访,全程服务。

(三)要围绕增强活力。也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必需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市场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投入弥补机制。二是要健全医药管理机制。解决“看病贵”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要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要积极推进医药分开试点工作,从2007年起,各城区要选择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降低医药本钱的新途径和方法。三是要建立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促进机制。劳动保证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定点机构,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平安支付范围。从2007年起,要结合我市实际,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住院起付规范和个人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四是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要积极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用人制度;要采取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方法,按岗位、任务、业绩确定报酬,逐步拉开档次,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落实责任,加强领导。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明良好的条件

乡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发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乡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乡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乡村社区卫生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布置,整体安排,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已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各区政府要把社区卫生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安排使用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解决。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协调,相互配合。卫生部门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评估制度、考评机制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民政部门要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积极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相适应的乡村医疗救助方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教育、劳动、规划、人口和计生等其它部门要找准各自的位置,明确职责,通力配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是要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制订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补助规范、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补助政策,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发展经费。2007年起,市、区两级财政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4元和2元的规范,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房开展业务的市政府将从2007年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房补贴,各城区政府都要按照11比例进行配套。对经批准设置的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对城区新建或改建5000人以上的居民区,必需严格落实已出台的相关规定,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9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从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上看,首先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2010-2012年,常州市区人均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6.28%,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建设体系。2012年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30.04%,药品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54.49%,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持续的筹资机制,有效缓解了居民就医看病的医疗负担。

第二,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发挥彰显,优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结构形式。2010-2012年,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服务占诊疗服务总量比例年均增长16.51%。由于中医不需大型的医疗设备,就诊费用和药费也比较低,与社区卫生服务“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要求相契合,对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构形式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出巡诊比例大幅提高,社区卫生诊疗服务方式优势初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别于传统医院,主要是服务方式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而传统医院是病人上门求诊。2012年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西医出巡诊达6万人次,占西医诊疗服务总量的3.17%,中医出巡诊2756人次,占中医诊疗服务总量的0.84%。虽然出巡诊的比重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但2010-2012年,年均增长率也达到67.96%,这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努力提高出巡诊在诊疗服务中的比例。

第四,全科医生比例大幅提高,有效缓解群众需求与全科医生人才缺乏的矛盾。全科医生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中竖力量,是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保证。2012年常州市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5.20%,市区平均每3287人配备1位全科医生,已符合国家要求每2000-4000人的社区应当配备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

对公共服务定位的影响

经笔者研究,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虽然常州市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从总收入构成情况看,占主体地位的仍是诊疗收入和药品收入。2010-2012年,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机构诊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4.93%、17.45%、19.80%,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04%、63.16%、59.11%,此经费来源结构与社区卫生作为纯公共品的定位是不相一致的。因此,社区卫生经费中药品和诊疗收入占比较高,影响公共服务的定位

(二)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传统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面向全体居民,通过健康教育使亚健康人群不变成病人,健康人群不变成亚健康人群。所以说,从近三年数据分析,常州市每万人健康教育活动人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环比下降率连续两年超过25%。从长远来看,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利,可能引起病患数量增加,既加重居民的医疗负担,也会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紧张度。

(三)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日益发展以及各项硬件及软件设施的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的效率理应有所提高,但通过分析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日均诊疗量”这一指标,近三年年均降幅1.87%,究其原因有:一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缺乏信任,没有因为社区卫生机构条件的改善而改变对“大医院”的偏好;二是医生的工作效率不高,虽然“卫生技术人员年培训人次”年均增长4.25%,但是“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指数”年均下降了27.63%,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运行效率。

(四)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占比长期处于低位,近三年均不足5%,而初级职称占比则长期超过60%。这样的职称结构会影响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从2012年培训经费保障看,培训支出占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比重不足1%,这也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从总体看,2012年常州市市区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达784.87平方米;从个体看,每万居民业务用房面积最小的社区仅为242.98平方米,为最大社区的11.38%;人均卫生投入最少的社区为16.67元,仅为最多社区的15.51%。说明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均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较难实现。

常州市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75.53%,说明职工满意度与所在机构的资源配置、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需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职工满意度,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服务绩效管理

笔者认为首先要以资金绩效为导向,加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科学化。

一是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应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由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核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兼顾现阶段基本国情,可考虑个人适当投入但其比重应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二是逐步完善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政府要优先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由此确保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逐步提高。

第三,以服务成本为突破口,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精细化。

首先,能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包。“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基本医疗服务包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建议财政和卫生部门联合研究确定,既能满足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要求,又能满足当地居民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财政部门又能承受的“基本卫生服务包”,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级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的范围,从而为财政投入提供合理依据。

其次,科学测算社区卫生服务成本。即依据“基本卫生服务包”和服务成本确定基本拨款数额;基本建设专项、一般专项及突发事件专项作为专项拨款。其中:基本建设拨款根据发展规划按照年度计划拨付。一般专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长期固定需要列支的项目,如培训专项等。突发事件根据政府文件和政策需求安排;绩效拨款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以一定基数拨款的比例作为绩效拨款的来源,同时作为制定单位和员工绩效工资的依据,由财政与卫生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绩效合同,卫生部门与下属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参照签订绩效合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篇10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3-949X(2009)-03-0001-03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和城镇化造成人口密度增大,人群接触频繁以及结构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峻,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卫生部等国务院十部委在1999年印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天心区和岳麓区曾先后被民政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但要争取在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市已经步入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社区卫生服务不仅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还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当发挥什么职能?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本着此出发点,本文对长沙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以及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岳麓区共五个区,每个区抽取了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下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共是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而在每个社区随机抽取2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内容

2.1长沙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2.2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2.3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3.调查方法

3.1查阅相关资料:统计报表,年度总结等。

3.2问卷调查: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社区居民和前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总共调查人数为300人,回收有效调查表286份,回收率95.3%。

3.3现场调查和访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基本情况,资金投入和财务收支情况,医疗服务项目开展与提供情况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间,社区卫生服务站10间。

4.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采用eXCeL2000建库。另外,也对一些资料直接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长沙市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和运营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57个,病床28845张,人员40681名,其中技术人员31180人。市级卫生机构总资产17.01亿元,净资产达9.27亿元,卫生服务收入8.16亿元,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3倍、10倍和8.5倍。我市城市五区设置卫生服务机构17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1个)。目前,我市拥有全科医生12692人,全科护士10536人。

2.长沙市居民卫生需求和利用情况

2.1调查居民的就医可及性

在所调查的人口中,有近86%以上的居民最近的医疗点在2公里以内,只有不到1%的居民看病要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有接近70%的居民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只有近1.8%的居民前去就诊要耗时30分钟以上。

综合上述两项指标可以看出,15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即:居民从家中步行15分钟均可到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有方便、快捷的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构建已经初具规模。

2.2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费用情况调查

在所调查人口中,有65.4%的居民患病后都首选市区级及以上的医院就诊,只有28.3%的居民患病后选择社区卫生机构。同时,还了解到其实有近80%的患者的病因都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和康复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而患病的居民选择就诊单位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按比重大小分别是医疗条件好、距离近和价格低。

在这次调查的286名居民中,只有86名居民利用过社区医疗服务,占30.07%,患者平均每次就诊费用约为200元。

2.3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

在所调查的人口中,居民对社区医院最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技术水平差,普遍反映在社区医院看病不放心,担心误诊,耽误了治疗。除此以外,也有部分居民反映社区医院有时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导致医疗费偏高。

3.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很多都是由原城区卫生院拆分或由部分中小型企业职工医院变身而来,成立时间都有十几年以上。但以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时间为准,都是在2002-2007年之间建立的。15间社区医疗机构中,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13间,占86.7%,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2间,占13.3%;属于非营利性机构的有13间,占86.7%,属于营利性机构的有2间,占13.3%;由公立医院办的有1间,民营资本办的有5间,由区卫生站办的有8间,由厂矿医务室办的1间。

3.2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财务收支情况

所调查的1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只有2所为当地政府部分提供使用,而其余的13所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的资金来源全部是自筹。

从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了解到2008年政府有266.5万元列入财政,用来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还安排了1000万元的设备配套。在所有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其中,政府提供财政补助最多的达到了25.5万元,最少的也有8万元。所调查的1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有10家是盈利状态,由2家亏损经营,其于3所基本持平。据卫生局报告统计,2008年我市社区医疗的财务收支情况为盈利。

3.3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

所调查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平均服务半径1.1公里,最小服务半径为0.4公里,最大服务半径为3公里;平均服务人口16956人,最少服务人口989人,最多服务人口为52348人,服务人口在1.00万-2.00万的较普遍,有5个,占33.33%。

3.4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项目的开展与提供情况

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以来,都是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为主,而其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不理想甚至没有开展,特别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双向转诊”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只有社区医院单方面向上转诊,而大医院的下转病人次数为零。

3.5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

在所调查的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虽然除开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全科医师配备外,其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配备都符合标准;但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兼职情况,从而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服务功能的开展。除此以外,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科医生配备情况都为零。

二、政府公共职能在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1.宣传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社区医疗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本次调查当中,有近43.2%的在选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担心的选项中都选择的技术水平低,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无人问津,通常只是感冒发烧的小病或者在大医院确诊后到社区医院进行治疗和后期康复。虽然社区卫生服务相对大医院既方便又便宜,但绝大部分地区都会遇到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可程度较低的情况。很多病人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药物配备和医生的资质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在社区看病,会不会延误病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老百姓都希望能够到医疗条件好得多的大医院去就诊。

2.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够

本次调查在与开福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主任的现场访谈中了解到社区资金的短缺:一是政府投入有限。2008年,湖南省级财政虽然增加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由原来的人均1元/年,增加到现在的2元/年,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除此以外,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但从省政府到市政府,再到区政府,一层层下来不是不落实就是落实力度不够,对于专项补助、人员经费等财政补助都经常不到位。例如他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人的工资就只拨了4个人的,还有每年1~2万的岗位津贴也未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局面,调查表明80%以上社区业务用房的租金都要自筹。

3.居民反映社区医院提供不必要服务和医疗费用高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自感资金不足,社区卫生机构只能以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来维持日常开支,对于其它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项目只开展部分甚至不开展。但从他们的财政收入状况看来6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处于盈利,而他们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医疗服务,所以患者普遍反映接受了一些不必要检查和医疗费用偏高。

4.政府缺乏吸引社区卫生服务的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

本次调查表明虽然现在社区都在加强全科医师及其他人员的配备,但由于资金问题,全科医师除了工资以外不能享受其他福利和保障,再加上根据政府的规定补贴只针对岗位而不对人,以致退休后也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所以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导致人员的重复利用,一人身兼数职现象严重,从而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服务功能的开展。

5.开展“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还有一定障碍

本次调查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只有3个机构填写了双向转诊人次数这一栏,其余全部为零。由于前面所述的社区医疗在我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如“信任危机”、资金缺乏、就医观念错位、人才瓶颈等问题,以及一些大医院为了自身的效益也不愿意把病人向社区卫生机构分流等造成了目前社区开展“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存在一定障碍。

三、现阶段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实现

1.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认同感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要让居民明确其定位、特色以及发展方向。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和大医院在功能方面是不相同的,除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外,还提供居民的保健服务。因此,现阶段政府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定更多的惠民政策用来引导居民的就医方向,并且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各项便民优惠政策,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便捷与实惠。

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并注重投入方向

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房屋、设备、人员进行的大力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居民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惠,社区卫生机构的效率依旧低下。因此,有必要改变社区卫生投入的方向,在加大对社区硬件设施和人才投入的同时也重视对社区参保人群的投入。力争在今年将社区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由人均2元提高到5元。在这种投入方式下,社区卫生机构能否拿到参保人群手中的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是否能够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3.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和降低收费标准

目前,长沙市城内五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8年8月1日起已经开始对200种常用药品实行零利润销售,这样的节约费用力度是相当可观的,可以预见对城市病人进社区必将起到重要的分流作用。同时,对于政府财力较好的地区,可以尝试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投入方式,即社区医院的收入和医生工资不挂钩,社区医院的人员工资由财政包起来,医院收入不截留,均上缴财政,争取让所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吃上“皇粮”,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这样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受益。

4.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制定激励机制

解决社区医疗人才瓶颈问题,首先应该对社区医务人员继续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的任职资格制度。打破过去把医务人员的职称、待遇完全与医院等级挂钩的观念和做法,同时,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医务人员下基层,如给在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的医务人员适当的补贴,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再者,要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5.完善双向转诊,开展社区首诊

在社区开展首诊有两大好处:第一,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第二,费用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价格低廉的治疗。因此,建立社区首诊制应成为发展社区卫生的努力方向。同时,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合理的分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价格低廉、接近群众、方便及时的优势,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保险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和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参考文献:

[1]姚岚等.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不同投入方式的比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