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十篇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十篇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1:19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1

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管理不严、处理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1号危险废物”,其对环境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因此,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垃圾管理、处理法律制度。而我国对医疗垃圾的研究及系统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医疗垃圾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的医疗垃圾管理仍然存在着相关法律规定滞后、管理执法不严、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我国对医疗垃圾处置技术的研究投入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完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我国医疗垃圾科学、无害化处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一、对医疗垃圾的界定

(一)医疗垃圾的定义及特点

医疗垃圾亦称医疗废物或医疗废弃物,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卫生保健废物是指卫生保健机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物及各个分散点(如家庭卫生保健所)产生的废物,并将卫生保健废物分为一般性废物和危险性废物,而危险性废物又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组织、体液)、锋利物、药物性废物等[1]。美国环保局采用医疗废物的称谓,将其定义为在诊断治疗病人和动物及相关研究、生物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废物[2]。在日本则采用感染性废物的称谓,其在法律上是指医院、诊所、动物医院、研究机构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包括血液、手术后废弃的病理废物、残留血液的锐利物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用培养物、器具、残留血液的手套等[3]。我国采用了医疗废物的称谓,在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俗称“医疗垃圾”。它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放射性废物等。与一般的生活垃圾相比,医疗垃圾的环境污染风险更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还会形成危险的疾病传播源。医疗垃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传染性。医疗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若稍有不慎,这些医疗垃圾就会成为传染病传播、流传的重要源头。二是生物毒性。医疗垃圾含有多种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这些都可能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伤口、黏膜、体液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三是多样性。医疗垃圾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各分类中又包含多种小的类别,体系纷繁复杂。四是二次污染性。由于技术、资金限制,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一部分细菌残留而产生新的危害性物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用于处理医疗垃圾的消毒物质清理不干净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加强医疗垃圾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非法利益的驱动。例如:由于我国医疗垃圾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导致一些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之中,这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人从事医疗垃圾的非法买卖活动,更有一些黑心商贩将经过简单消毒或者未经消毒的医疗垃圾再次利用并以成品的形式流入市场,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在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中,既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良好的法治环境,来预防其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防止医疗垃圾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医疗垃圾量逐年增多,2010年我国产生的医疗垃圾已达100万吨以上,如不加强管理,任其流散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科学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先后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以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工作,并建设了大量的医疗垃圾处置设施。但在实际中,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堪忧,医疗垃圾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的报道和投诉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医疗垃圾非法买卖在有些城市甚至成为公开的商业活动[4]。由此可见,我国在医疗垃圾的管理、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环保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医疗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不能满足医疗垃圾全过程管理处置的要求,还存在许多法律上的漏洞和不足。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工作,对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等过程做了相应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过于宽泛,缺乏实施的细则。《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垃圾的分类过于笼统,对不同性质的医疗垃圾的分类过于模糊。例如:国内因胎盘、死胎是否为医疗垃圾而引起的纠纷已见诸报道[5];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产生的污水目前没有列入医疗废物的分类目录中;现行有效的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尚无疾控、检验等相应机构的污水排放标准及化学性医疗废物处置或排放标准[6]。此外,对于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登记制度,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严格的执法力度。医疗垃圾的登记制度应当包括对产生医疗垃圾的医疗机构的登记、医疗垃圾的登记以及处置产业资质的申报登记。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各省、市也对登记制度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但还未对这些登记形成有效的监督,存在不少漏登、错登的现象。例如:很多个体诊所未申报登记医疗垃圾处理,而将产生的医疗垃圾私自处理或混入生活垃圾之中;一些不具有医疗垃圾处置资质的企业逃避申报登记。对于这些违反登记制度的行为,法律并未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不法行为。此外,在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上,缺乏对医疗垃圾处理程序的相应技术规范,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医疗垃圾处理处置者的任职要求没有明确的限制、对医疗垃圾的正确处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等问题,这些都是我国医疗垃圾法律体系中亟待完善的问题。

(二)医疗垃圾的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确

1.医疗垃圾行政管理主体职权划分不合理医疗垃圾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社会公众利益、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涉及的权、责、利的行政部门有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4、35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垃圾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可见,各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存在着执法交叉冲突的现象,这是一般环境行政执法中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政出多门,使得医疗垃圾的监管工作更趋复杂、效率更加低下。2.医疗机构管理者消极行使管理职权一些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处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而大部分中小医院和乡镇医院、个体诊所以及乡村卫生所的医疗垃圾处理问题比较突出。一般情况下,部分医疗机构只重视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医疗垃圾的处理。医疗机构的领导往往由于处理医疗垃圾的成本太高,而政府又无相应的贴补政策,导致其对医疗垃圾的管理抱有消极的态度,使医疗垃圾管理处置制度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此外,各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医疗垃圾分类混乱,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常常与普通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有的医疗机构把医疗垃圾承包给缺乏处置能力的个人或者其他单位处置,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者消极地行使其管理权。

(三)医疗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不统一

在我国,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都是有偿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1条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可以纳入医疗成本。但是法律却未规定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导致各地医疗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是按照实际床位数或实际占用的床位数收取医疗垃圾的处置费用的,例如,杭州、湖州、深圳、珠海、广州、西安等医院,大约按每床1.7~2.5元收取[7]。有的医院则按产生的医疗垃圾的重量来收取,例如北京等地,收购1kg的垃圾应向处理中心缴纳3元的处理费用[8]。收费标准的不统一增加了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难度,不合理的医疗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重了医院的负担,若盲目地将医疗垃圾的处置费用纳入医疗成本,也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经济效益刺激机制

医疗垃圾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废物,它的收集、运输、处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属于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揽子工程,从投资到建设、运营以及监管都由政府承担,这样的处理模式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缺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在医疗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各地医疗垃圾处理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的医疗机构虽然建立了医疗垃圾的焚烧设备,但由于资金有限,设备大多简单、粗陋,很难达到《医疗垃圾焚烧环境卫生标准》的要求,一些地方医疗机构甚至并未建立专门的回收处理机构。资金投入较少也使得我国在医疗垃圾处置的科研力量培养和技术成果研究等方面相对落后,严重滞后于人们对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迫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以调动全社会投资医疗垃圾处置产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其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并为医疗企业提供哪些优惠条件等成为有效处理医疗垃圾问题的关键。现阶段,各地医疗垃圾收费标准不统一,使得一些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有的难以继续经营,现行的法律法规或地方政策也未对这些处置产业有相应的扶持,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一次性医疗器具二次利用过程中的高额利润使得许多处置产业不惜铤而走险。缺乏科学、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就难有健康的市场环境。

(五)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但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督机制还未健全,医疗垃圾的产生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处置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法律责任不够清晰,导致监督管理机构缺少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有效监督措施。此外,设施建设完工试运行管理程序以及相应监测的可靠性、验收程序的可操作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垃圾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还缺乏足够的依据,缺乏完整的执法监督体系,缺乏持续的、全面的、严格的、规程性的监督管理手段,难以保证有效的监督管理[9]。一旦监督机制出现漏洞,医疗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体系就会相继出现问题,致使医疗垃圾不能得到科学无害的处理,反而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为不法商家回收利用,成为传播病毒和细菌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我国大部分公众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医疗垃圾的管理缺乏群众参与和主动监督。虽然我国在2003年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但是根据某地的调查资料显示,公众对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认知、了解程度为:4%完全了解、30%基本了解、39%了解一点、27%完全不了解[10]。因此,公众遇到某些医院不合理处理医疗垃圾的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或者采取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在接触有医疗垃圾的环境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致使自身健康或日常生活环境受到医疗垃圾污染。

三、完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健全医疗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1.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医疗垃圾立法既属于环境立法范畴,也涉及产业立法领域,要通过立法来促进医疗垃圾的合理、科学化管理及其处置产业的发展。医疗垃圾的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等都应当通过法律的规定使之明确化,完善医疗垃圾管理的法律体系,使医疗垃圾处理做到有法可依。例如:德国在1972年通过了第一版《废弃物法》,提出了建设无害化的处理设施,随后在1986年通过了第四版《废弃物法》,首次提出了垃圾的回收利用,在1994年再次对该法进行了修改,提出要遵循物质闭合循环的废弃物管理,实在不能利用的,则要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方法处置[11]。此外,还应当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如医疗垃圾的分类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将医疗废水、死胎、胎盘等纳入医疗垃圾范畴中,明确规定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垃圾;制订详细的《医疗垃圾处置标准》及实施细则,保证医疗垃圾的科学化、无害化处理;制订《医疗垃圾处置技术规范》,将环境保护制度中的“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其中,对医疗垃圾处理设施的标准和程序、医疗垃圾处理者的资质认证都应有详细的规定。2.明确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不仅涉及行政部门,还涉及产生医疗垃圾的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置企业以及一些个体商户等。任何一个机构违反了国家或地方有关医疗垃圾的法律法规,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医疗机构违规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行政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放纵违法行为,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一些个体商贩违法倒卖一次性医疗器具的,应根据主体的性质、违法行为的性质、造成危害的后果等,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违法主体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可见我国环境法中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人采取无过错责任的原则,这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过程。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既有事前的警示和预防作用,又有事后的惩罚和补救作用,可避免由医疗垃圾处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或灾害。

(二)加强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化行政管理

1.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坚持减量化、集中处理化、无害化原则医疗垃圾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减量化、集中处理化和无害化的效果,许多国家的医疗垃圾处理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他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且开发了相应的处置装置和技术。欧共体在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设立了特别委员会,提出了欧共体各国共同遵守的规定,如:确定医疗垃圾包括切除的人体脏器、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实验动物尸体等;床位在100个以上的医院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将医疗垃圾分类为安全的和危险的两类,危险医疗垃圾要完全消毒焚烧,并对焚烧炉的构造和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贮存、运输以及有关的技术等程序都制订了详细的规章制度[12]。我国更应该在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置过程中坚持减量化、集中处理化、无害化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贯彻始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垃圾管理模式,逐步改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落后的局面,形成国家立法指导、专业公司社会化服务、行政部门监管的医疗垃圾管理新模式[13]。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做到无害化处理,并集中处理,节约资源,有计划地建立相应的规模化的处理中心。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监督《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医疗垃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相关行政部门除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垃圾处置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由卫生防疫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垃圾产生的管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医疗垃圾的贮存、运输、处置过程的管理工作,由环保行政机构负责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定期抽查、检查等。同时,各级部门间的行政关系也要明确。市、县级的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当地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工作,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协调、组织工作。各部门之间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就可以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3.完善医疗垃圾处理的登记制度和收费制度针对医疗垃圾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当制订详细的登记规则,相关的行政机构应严格把好登记关,由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医疗垃圾产生者的登记工作,包括私人诊所、乡村医院等,由环保部门做好医疗垃圾处置企业的申报登记工作,而医疗垃圾的暂时贮存则由医院的专门部门做好每天的登记工作。还要不定期地抽查登记记录,有错登、漏登现象的要及时更正和补充。医疗垃圾的收费应当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可采取按床位计费为主、按重量计费为辅的方式收取医疗垃圾处理费用。按照医院的规模、级别确定交费方式,如大型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产生医疗垃圾量多的就采取按床位收费,一些个体小诊所、精神病院等无床位或者产生医疗垃圾少的就按重量收费。具体的收费数额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大型医院为逃脱高额的处置费用而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环境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负责收取医疗垃圾处置费用,并将大部分费用交给处置单位,其中一部分费用用于医疗机构分类收集和暂时贮存医疗垃圾的工作,例如用于购买装医疗垃圾的特殊垃圾袋、桶,建设符合标准的暂时贮存点,对负责收集、贮存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培训等。这样既能保证处置产业的运行成本,又能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保证资金投入,支持医疗垃圾处理技术改革医疗垃圾的处置设施、技术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处置单位应当加大投资以外,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利用行政手段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医疗垃圾的处置涉及的不仅仅是医疗机构与相关行政部门,还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广大群众的健康。因此,医疗垃圾的处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应当发挥政府职能,保证该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争取一些国际合作的机会,引进国外的先进处理技术,并采取一些奖励性措施,鼓励关于医疗垃圾的科研项目,鼓励开发、使用新技术,从而减少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可以实现一些可回收医疗垃圾的再利用,减少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经济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理模式基本是政府监管、医疗垃圾处置企业负责运输和集中处置,这种模式也是最为可行的。但是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属于公益事业,具有投资大、回报小、风险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倘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投资者便会缺乏热情,处置单位则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而不愿意改进技术,使得医疗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置。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是推进医疗垃圾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支撑手段。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环境等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商业化协作、财政补贴、减少税收、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者对医疗垃圾处置产业的投资,并且将回收利用权交给处置产业,增加企业的利润回收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减小企业对技术投入的压力。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如下可知,将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交由处置产业,处置产业严格做好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垃圾予以回收利用,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成为其利润的一部分;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就直接处理掉。医疗机构所缴纳的医疗垃圾处理费,则由行政部门(环卫部门)收取,收取后将大部分费用划拨给处置产业,剩余部分用于医疗机构分类收集和暂时贮存工作。同时,政府制订相关的财政补贴、减少税收、低息贷款等政策,提高处置产业的投资热情,相关行政部门予以监督。这样的运行机制,既减轻了医疗机构和处置产业工作者的负担,减少了医疗垃圾的流失,并保证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单位得以正常运转,同时又可获得可观的利润,政府也能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2

关键字:医疗垃圾成都市环境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医疗垃圾是指在对人和动物在诊断、化验、处置、应用和疾病预防等医疗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固态或液态废物,主要包括:一、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放射性废物等;其次是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生活垃圾。

卫生专家指出,医疗垃圾的巨大危害表现在它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此外,医疗垃圾的危害还表现在可能因为处理方法不当而成为潜在的健康“杀手”。专家们介绍说,医疗垃圾如果与生活垃圾混装焚烧会产生黑色、恶臭的气体,这种气体中会含有一种致癌物。如将其随意填埋,要经过几百年才能够降解,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而且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中国和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1成都市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1回收记录马虎粗略

根据成都市卫生局,省、市卫生执法监督部门以及地区卫生局的一次检查结果了解到,很多医院的回收记录非常粗略,根本不符合标准。在某个医院检查时,只见回收医疗废弃物的工人拿出了一个皱巴巴的记录本,上面却只有两三页内容,粗略地记载着“某年某月回收多少斤”,连回收人的签名也是大笔一挥,直接“跨越”好几个月份,最近的一次记录是2003年元月12日,今年根本没有任何记录。

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12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1.2露天敞放无人过问

在某医院供应室的一角,堆成小山的医疗垃圾打包堆放,从工人口中了解得知,有人每周都会对医院的医疗垃圾进行一次收集和运送。穿过供应室旁的一条小道,10多个硕大的铁桶内同样装着医疗垃圾,却没有一个盖子,直接在露天环境下敞放,而“铁桶阵”旁的宿舍内还住着工人。

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17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1.3与生活垃圾混放

在检查中还看到成都某医院,医疗废弃物竟被堆放在5楼。同时还在5楼发现,垃圾桶直接摆放在过道一角,医疗垃圾装在黑色塑料袋内。而在距此2米远的位置、据院方称是“生活垃圾桶”的桶内,装有废弃的棉签和药瓶。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废物5类,不能混合收集,更不能和生活垃圾混放。医院应按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

检查后发现,医疗垃圾的处理,部分医院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据介绍,医疗垃圾必须首先装进黄色塑料袋内,注明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然后放进医院的临时“医疗垃圾存放点”,存放点必须修建成密闭的、铁锁把门的小屋形式,并由专人负责钥匙管理。

医疗垃圾只能由环保部门指定的特种垃圾处理场来收集和运输、焚烧。医疗垃圾一旦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情况,将直接追究院长责任。

2目前医疗垃圾处理方法

由于医疗垃圾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因而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国外,医疗垃圾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在我国,也早已将其列为头号危险废物。

目前医疗垃圾的处理大致有以下处理形式:

1、大型医疗机构日产的医疗垃圾由卫生局统一指定的大型焚烧炉集中焚烧。

2、县、区级医院及厂矿等较大型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污染及视为直接污染的医疗垃圾由医院锅炉焚烧,部分随生活垃圾处理。

3、小型医疗机构如厂矿及事业单位卫生室所、个体诊所、社区服务站等,多将塑料制品作废品卖掉,棉纱、棉布类大多回收,污染的棉杆、棉球、换药后的组织器官等多随生活垃圾处理,甚至有将应视为医疗废弃物的医疗用品未视作废弃物而继续使用等。

我国明文规定,医疗垃圾必须采用“焚烧法”处理,以确保杀菌和避免环境污染。但是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焚烧处理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垃圾中可利用资源被销毁,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处理方法,即使回收热能也只能做到废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无法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焚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带走的热能又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焚烧产生的残渣还必须消化。还有,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3对成都市医疗垃圾处理的建议

(一)优化垃圾收运系统

城市垃圾从收集、运输、中转到处理,构成了生活垃圾的处置系统。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协调配合可获得最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反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劳动条件的恶化和费用支出的增加。医疗垃圾的处理由于其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必须要注意,而且是要专门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来收集,运输处理。优化其收运系统,能够使其更具经济化更无害化。

(二)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以及资源的再利用

医疗垃圾成分构成可以分成玻璃、塑料、纤维、金属等几个类别。在收集的前期将所有的垃圾进行分类放置,其中很多有用的部分经过消毒杀菌等处理之后可以再回收利用。

目前医疗垃圾的处理多采用焚烧方式,则其燃烧的热能是一种重要的能量。

这一种途径是,把经过特殊处理后与一般生活垃圾无异的医疗垃圾,采用气化技术处理,一是热分解技术,将垃圾分解产生氢、甲烷等气体,醋酸、丙酮液体和炭。二是气化(熔融)技术,将碳素物质部分燃烧,同时产生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数种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可燃烧为主的气体,可供内燃机、发电机或者锅炉使用。气化技术是目前先进国家正致力于技术开发并投入使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内有志厂家应该研讨的方向。

(三)二恶英的控制

鉴于医疗垃圾的特殊性,其中某些垃圾的病菌比一般的垃圾多达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然后焚烧会产生许多恶臭的气体,对于大气很严重的污染。其中二恶英的产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恐慌。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城市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方向,成都也不落后。但是经济的发展总是也环境保护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寻求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我们每个关注环境,紧张经济的人都必须要做到的。

医疗垃圾的处理与其它城市垃圾有着太大的不同,所以说,在处理方案上面应该注意到它的不同,再根据我们的条件以及标准来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研讨出更加先进的处理方法,不仅在这个方面,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也是很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芈振明等合编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Georgetchobanoglous,Hilarytheisen,SamuelVigil.integratedSolidwastemanagement—engineeringprinciplesandmanagementissue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赵由才,朱青山主编,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血糖监测;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b)-0141-02

[abstract]objectivetokeepthehospitalizationenvironmentcleanandcomfortableandreducethehospitalinfection.methods97casesofpatientswithdiabet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ith41casesweregiventheroutinebloodsugarmonitoring,insulinsubcutaneouslyandvenoustransfusionhealtheducation,whiletheinterventiongroupaddedthemedicalinfectionwasteclassificationandriskknowledgeeducation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andthemedicalwastebodwasplacedbedsidethebed,andyellowdisposablebagwasplacedinthebox,andthebedsidemedicalinfectionwasteplacementofpatientswasexaminedat7amand2pmperday,andtheaccuraterateofcontaminatedcottonswabofthetwogroupswascompared.Resultsthedifferenceintheaccurateratebetween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hadobvioussignificance(80.35%vs14.63%)(p

[Keywords]Bloodsugarmonitoring;medicalinfectiouswastebesidethebed;Healtheducation

血糖o测是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方案的一部分,为医护人员及患者了解病情,观察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1]。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用过的输液贴、棉签大部分未按照医院感染规定回收,据报道,99.02%输液贴被患者或陪护投放入生活垃圾桶或随手扔掉[2]。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3]。医疗垃圾共分为5大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其中,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棉签、棉球、纱布等一次性敷料属于感染性医疗废物,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按照卫计委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4]以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科的要求,该科于2010年开始使用自制的纸盒对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进行管理。2016年为了提高患者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投放的正确率,该科对患者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管理流程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97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龄8~83岁,平均年龄(59.23±14.01)岁,其中

1.2方法

1.2.1开展前期调研工作针对该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垃圾投放现况调研,自行设计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对医疗垃圾的投放和其危害的认识。该次共调查了138例患者,结果显示100.00%的患者认为医疗感染性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回收处理,88.25%的患者表示会一直将医疗感染性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投放。患者将医疗感染性和生活垃圾混放的原因:①设施不全,标识不醒目(占72.20%);②不知道如何分分类投放(占11.11%);③不知道医疗垃圾危害(占5.50%)。

1.2.2管理方法对照组常规血糖监测,输液治疗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棉签、输液胶贴投入指定回收盒。干预组在常规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管理教育。①提高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对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重要性的认识:护士长带领病区组长和组员进行现场查看、亲身感受,发现病房患者投放在床边生活垃圾桶或随手扔在地上、床上、床边桌上的棉签和输液胶贴很多,大约40%的回收盒里没有棉签或很少。组织分析、讨论管理方案,建立护士长-感控护士-责任护士三级管理制度[6],强化护理人员对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意识,并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②培训:感控护士组织病区医护人员、保洁工人学习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知识,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病区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的实施流程并质控,负责持续质量改进。③实施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于病床边放置医疗感染性废物回收专用盒,里面放黄色垃圾袋,标明床号、回收物品的详细名称,标示醒目,更便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投放。每日晨间护理时更换垃圾袋,垃圾盒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洁,1次/d发现回收盒被血渍污染时及时给予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④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床边健康教育,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便于记忆的方法方式,告知患者医疗感染性废物的危害和投放地点,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7]。

1.3观察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时间点为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00(被污染的棉签共8只),两组患者均观察6d,分别于每日7:00(被污染棉签5只)和14:00(被污染棉签3只)检查患者床边被污染棉签的投放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不同时段床边医疗感染性废物规范投放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不同时段医疗感染性废物规范投放正_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加强对患者垃圾分类投放健康教育,床边放置医疗感染性垃圾专用盒,能提高患者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环境安全。近年来,医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有效监管、定期考核等方式,使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严格按照有关条例、法规执行,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和科学管理更加关注和重视[8]。但是对患者医疗垃圾投放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患者没有意识到医疗感染性废物必须和生活垃圾分开投放的重要性。

该次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患者医疗感染性废物投放的正确率达到80.35%,在今后的工作将对容易发生投放错误的时间点凌晨3:00,高危人群如记忆力、视力下降,依从性差的患者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医疗感染性废物投放的正确率,提高住院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申忠琴,王青.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监测的相关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0(19):1774-1775.

[2]高静,张海林.输液胶贴回收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9(18):10-11.

[3]陈月琴.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10(10):3285-3286.

[4]杨琳,毕重秀.医院感染废弃物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45-146.

[5]陆在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8-780.

[6]刘英,樊落.急症科实施层级联合小组责任制管理的[J].护理学杂志,2015,30(20):80-82.

[7]邱小雪.学生自主设计图文并茂健康教育课件的教学模式初探[J].全科护理,2016,14(27):2902-2904.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4

【关键词】具体标识法;神经外科;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混放

【abstract】objective:toprobetheeffectsofspecificidentificationmethodinimprovementofmedicalwasteinthedepartmentofneurosurgery.method:25trashinthedepartmentofneurosurgeryward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2toapril2016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heclassificationofmedicalwasteinthegarbagewasobserved.thespecificidentificationmethodswereimplementedinourhospitalsinceJanuary2014,themedicalwastemixwereobserved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ofspecificidentificationmethod,andthedistributionofmedicalwasteoftwotimeperiodswerecounted.Result:Beforeimplementation,atotalof472caseswithmedicalwasteclassificationin25wards,56casesofmixedphenomenon,therateof11.86%;afterimplementation,atotalof506caseswithmedicalwasteclassificationin25wards,21casesofmixedrelease,therateof4.15%,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pecificidentificationmethod;Departmentofneurosurgery;infectiouswaste;medicalwaste

First-author’saddress:theaffiliatedXiaogan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ogan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30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和保健等相关活动总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或其他有害性的废物。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而在实际的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医院或科室人员,无视医疗废物处理法律,或因疏忽和知识匮乏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医疗废物处理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方法显得异常重要[2]。本次研究就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经外科内病房内的25个垃圾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具体标识法前后,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神经外科内病房内的25个垃圾桶作为研究对象,本院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具体标识法,由此根据实施顺序就实施前后垃圾桶内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1.2方法将每个病房内的垃圾桶进行标签分类,嘱医护人员将神经外科科室内产生的废物用标有具体名称的标签对每个垃圾桶进行标识。每季度进行必要的医疗废物处理培训课程,告知医护人员,对收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理,对废弃的精神、麻醉、毒性药品,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执行[3]。让医护人员了解到,医疗废物垃圾桶是国家列入法规管理的危险性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污染环境和引发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此,要告知工作人员,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该放入对应的垃圾桶,要增加其感性认知,如在治疗车上感染性废物垃圾桶上可以贴上“注射器、延伸管废物”,非感染性垃圾桶上可贴上“塑料包装袋废物”;护理车上的肺感染性废物桶上可贴上“尿裤”“吸痰管”“口服药杯”等字样,以此来提醒相关人员正确的处理医疗废物[4]。此外,所有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物、收集、贮存、运输机处置都应防治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并且所有标识必须按照市环保局相关规定统一制作。感染性、病理性的医疗废物一律用正规公司提供,印有正规废弃物标识的包装袋进行分装,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物品必须要有统一生产和标识的利器盒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标识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新,保证其清晰易辨[5]。

其次,还应加强对医院医疗废物垃圾桶的管理,首先管理层的人员必须意识到医疗废物垃圾桶正确处理的重要性,可将医疗废物的管理视为医院科室服务人的绩效审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责任制,落实到人,并安排相关职能科室进行监督。同时,加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医疗废物垃圾桶的管理不单单是医院感染问题控制的主题,更是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因此,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分类、处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做到规范化、职业化和科学化[6]。另外,要加强标识化管理,由医院统一规范不同科室和医疗技术部门的处置室设施,严格按照卫生部2003年颁发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对要求放置包装袋、容器和周转箱的废物要配置好足够的包装袋、容器等。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标识设计理念、设计依据、医疗废物分类原则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工作流程。标识的左上角可以为医院或科室的标识或名称,标识中间要有标记明确分类的位置用于标记玻璃类废物、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药理性废物等。制作好的标识应由专人对医院各个科室进行发放,并统一指导回收人员进行粘贴,保证位置的固定、醒目。最后,还应出台规定临床科室和医疗技术部门必须明确区别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严格按照标识进行分类,统一存放[7]。

1.3观察指标观察实施具体标识法前后,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并统计两个时间段内医疗废物混放人员的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多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均为双侧,以p

2结果

2.1实施前后医疗废物混放发生情况比较实施前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472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56例,混放率11.86%;实施后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506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21例,混放率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360,p

2.2实施前后医疗废物混放人员分布情况比较实施前,医疗废物混放人员分布主要为进修生和实习生,总共发现34例出现医疗废物混放情况;实施后,医疗废物混放人员的分布主要为实习生,共计发现12例出现医疗废物混放情况,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6646,p

3讨论

3.1当前医疗废物处理管理现状医疗废物是指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和保健等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或者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随着科学和医疗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本院医疗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一直以来都还是医院很难完美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包括对某些感染性强的医疗废弃物品的妥善消毒乃至彻底清除的过程。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防止医疗废物在产生、转移、贮存、处理等过程中造成多种污染,一般来说,医院肯定存在针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条例或制度,但因医院管理层人事不重视,或基层医护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极易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8]。

医疗废物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情r,如不及时处理可能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神经外科医疗废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47类危险废物中。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针对医疗机构废物的处理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因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医疗废物的处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流失。再加上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和管理研究欠缺一个严格的体制和标准,如何改善和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3.2医疗机构废物处理方法神经外科是医院的一个独立科室,涉及到的疾病包括颅骨、头皮、脑血管膜结构损伤、炎症、肿瘤、急性等功能紊乱疾病。神经外科涉及到的医疗废物包括传染性、化学性和神经性的医疗废物,而不同的废物必须按照条例规定进行不同的放置和处理。针对神经外科的医疗服务来说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虎穴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不同的废物污染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也有所差异。所谓感染性废物就是指被患者血液、w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主要有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和各种敷料,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器械、废弃被服等物品[9]。同时,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及毒种保存液都属于感染性废物。针对感染性废物最主要的就是对其杀菌和消毒,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感染性废物应使用双层黄色废物塑料袋密封包装后,贴上标签;针对容易产生感染性废物的科室进行登记,并由医院进行废物的统一收回和消毒焚烧;针对被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要用黄色医疗废弃物塑料袋包装,并在塑料袋上贴上标签,统一回收后进行焚烧[10]。

病理性的废物主要包括手术或其他诊疗过程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产生的动物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针对病理性废弃物的处理应用黄色医疗废弃塑料袋进行密封包装,并在塑料袋上贴上标签,对产生病理性废物的科室进行登记,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针对术后产生的废弃肢体、肿瘤等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殡仪馆回收焚烧。损伤性的废弃物包括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物品,针对这类物品的处理应放入专门的密封盒内,贴上标签后由科室负责人员进行登记,并由医院统一收回,利器盒密封后不允许再打开[11]。化学性废物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针对化学性废废弃物,因其量较多,因此需要批量进行回收,部分报废的器具应先到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登记后,由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药物性废弃物包括一般性废弃的药物如抗菌素、非处方类药物,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针对药物性的废弃物应统一交由药品管理科、药品管理科再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2]。

医疗废弃物的具体标识法通过将不同的废弃物按照某些标准统一分类,用专门盛装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塑料袋或利器盒密封包装,并在外包装上贴上标签,制定对应标签的有效处理方法,以保证准确的处理[13]。事实上,标识是一种传播的符号,它能够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类的惯性思维和想象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因此,社会各界对于标识法的用途较广。随着标识法应用在医疗服务的分类和处理中,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14]。实施具体标识法前,本院神经外科相关人员仅少部分人能够掌握正确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且存在很严重的知识缺乏问题,导致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回收及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对环境、人类的不必要感染,更阻碍了医院资深发展。自实施具体标识法后,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医疗废物处理知识显著提升,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也显著减少[15-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472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56例,混放率11.86%;实施后25个病房内垃圾桶共计506例医疗废物分类情况,共发现混放现象21例,混放率4.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外科医疗废物处理,应实施具体标识法,提高相关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意识,制定严格、合理的处理管理制度,实现改善医疗废物混放情况的目标,从而促进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吕波,郭庆玲,李韬韬,等.具体标识法在改善niCU医疗废物混放中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3):192-194.

[2]Gavrancict,Simica,GavrancicB,etal.medicalwastemanagementattheoncologyinstituteofVojvodina:possibilitiesofsuccessfulimplementationofmedicalwasteregulationinSerbia[J].wastemanagement&Research,2012,30(6):596-600.

[3]周小燕,刘敏,封燕,等.新制医疗废物标识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33(3):132-133.

[4]Bazrafshane,mostafapoorFK.Surveyofmedicalwastecharacterizationandmanagementiniran:acasestudyofSistanandBaluchestanprovince[J].wastemanagement&Research,2011,29(4):442-450.

[5]Dengn,CuiwQ,wangww,etal.experimentalstudyonco-pyrolysischaracteristicsoftypicalmedicalwastecompositions[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4,21(12):4613-4622.

[6]付治凌,倩,高莹,等.厂矿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153-154.

[7]张红梅.损伤性医疗垃圾在口腔科的管理[J].医药前沿,2014,(22):364-365.

[8]Dengn,wangww,CuiwQ,etal.thermogravimetriccharacteristicsanddifferentkineticmodelsformedicalwastecompositioncontainingpolyvinylchloride-transfusiontube[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4,21(3):1034-1043.

[9]吴惠琴,赵艳梅.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141.

[10]张阳英,穆燕红,孟哲,等.护士处理医疗废物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32-334.

[11]孙承会,黄姣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381.

[12]Sobiam,BatoolSa,Chaudhrymn.CharacterizationofhospitalwasteinLahore,pakistan[J].ChinmedJ,2014,127(9):1732-1736.

[13]梅绍玲.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114-2115.

[14]KomilisD,Katsafarosn,panagiotisV,etal.HazardousmedicalwastegenerationinGreece:casestudiesfrommedicalfacilitiesinatticaandfromasmallinsularhospital[J].wastemanagement&Research,2011,29(8):807-814.

[15]芦永华,郑丽英,谭锋,等.品管圈应用于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9):639-641.

[16]汪玺正,刘彩红,李俊艳,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8-701.

[17]韩颖,赖晓全,熊薇,等.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92-494.

[18]孙宁,张矗张筝,等.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17(5):153-158.

[19]王海鹏,陈建林.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103-104,109.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5

1医疗废物的危害

医疗废物又称医疗垃圾,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医疗废物不但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而且本身还极易腐败变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可以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甚至可以导致人群的传染病流行和爆发。因此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还是从疾病预防控制的角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市医疗废物处理现状

我市医疗废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件》的规定,市、区、乡、镇各医院建立垃圾焚烧炉,对产生的医疗垃圾及时进行焚烧;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其自身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就地消毒和毁型,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跟生活垃圾一起深埋。

3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我市由于经济不发达,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投入不足,只能采取消毒、焚烧等一些简单方法,有一些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和不及时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一些药品的玻璃容器使用后无法自行销毁,又没有哪个部门可以提供方法,通常都只能深埋。

3.2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单位暂存垃圾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天。但个体诊所和社区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小,因此在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现超期暂存的现象。

4整治对策及建议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6

一、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1、无医院感染事故和暴发事件的发生。

2、医院感染发病率1.93%,例次感染率2.07%(≦8%)。

3、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45%(≦1.5%)。

4、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45.9%(≦30%)。;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46.8%(≦5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78.6%(≦80%)。;

一、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组织网络,强化责任意识

重新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网络,明确各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责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保障医疗安全。

二、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管理

 1、抓好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人流室、产房、内镜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上半年由院领导带队对重点部门进行了三次全面的感染风险大排查,对在督查中发现有感染风险隐患的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立即提交了报告,通过院领导的协调,解决了有感染风险的环境清洁中的难点问题。如窗帘的清洗问题、空调出风口的清洗问题,总务科立即给予定期清洗,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部分科室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对诊疗过程中消毒物品、消毒液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了立即整改的措施,并进一步追踪整改情况。

三、及时监测,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1、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上半年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27例,例次感染136人次,每季度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时查看住院时间长的重危病人、发热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病例,给予干预,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今年上半年全院的医院感染漏报病例5例,漏报率是3.94%

 2、做好对高危科室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特别是手术室、供应室、产房、1CU室、内镜室、口腔科等高危科室的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灭菌器械的监测,上半年共监测309件,合格307件,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监测59件,全部合格,高压锅生物监测25件,全部合格,不合格的2件均为洗手监测不合格。

3、做好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通过对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发部位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动态信息,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1-5月份目标性监测: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患者,呼吸机相关5例,千日感染率是18.4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例,千日感染率1.33‰。

 4、做好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落实多重耐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上半年监测多重耐药菌例75株,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0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4株。

5、每月做好医院感染质控数据的上报工作。

四、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1、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正确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和处置,防止因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流失到社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将对全院职工及工勤人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分批、分次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从而保障人类健康。

2、对全体工勤人员进行了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卫生、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后处置的培训,指导工勤人员正确的做好环境的清洁,提高工勤人员对环境清洁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的认识。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7

提高管理效率

在医院护理、医护信息管理、药品管理等医疗工作流程中,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正在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条形码技术在医疗垃圾管理中的应用为例。医疗垃圾管理不仅仅涉及垃圾的分类、交接、转运等方面,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不仅可能造成新的污染源和交叉感染,也无法追踪某些特殊医疗垃圾,分科室、分地域、分类型、分时段、分人员地统计医疗垃圾的数量、重量和成本更无从谈起。

2006年,北京友谊医院实施了医疗垃圾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利用医院现有的pC终端和条形码技术完成医疗垃圾的标识工作;各护士站配备RFiD标识装置,完成护士与运输工人的交接;医疗垃圾周转站配备pC终端、电子秤、条形码扫描枪、RFiD标识装置和打印机,完成医疗垃圾的称重和交接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医疗垃圾的交接采用了非接触识别技术。同时与死亡病例管理系统、院内感染管理系统和传染病管理系统交互信息。该医院曾经在某个周六收治了一名狂犬病患者,当时诊断不清,在治疗时,一名护士不慎被该患者的输液针刺伤,周一该患者诊断明确,转传染病医院不久死亡。通过医疗垃圾管理系统追踪发现,该病房周六生成的锐器类医疗垃圾仍留在病房,立即进行了处理。

不仅是医疗垃圾的管理,在药品跟踪与库存管理,患者管理与跟踪、耗材管理等方面,条形码技术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杭州邵逸夫医院在该院的检验科管理中,北京天坛医院在该院的贵重耗材管理上,均利用了条形码技术,其所需的硬件设备仅是一台Zebra移动或者桌面打印设备,后台系统则借助医院HiS提供相应支持。除了条形码技术,RFiD射频识别科技、医护移动信息系统等也已经在不少三甲医院有所使用,让医院管理者享受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此外,一些特殊设计也更加符合医疗行业的需求,用于病人身份识别的腕带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的隐患,目前斑马技术公司研发的抗菌型腕带已经在医院应用,其抗菌时间可达12天。

三大问题待解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及对策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废物的管理方面认识不足,没有认真严格的执行废物的处理过程,做的不规范,没有按照处理的章程进行分类和处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有合理的分类,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内容认识不到位,环保和法律意识淡薄[4]。

每天医院内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处理不当会导致感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在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中,对不同类的医疗废物进行及时的分类和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来处理医疗废物,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加以培训。医疗废物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每一项的管理之中,要对人们的健康负责,打造一个无污染的健康环境,增强全替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有效的方案。结果显示:在使用不同管理方法下护理人员在处理废物时对使用手套和口罩的方面上,使用常规管理组每次佩戴(52.00%)发生率上明显低于使用改善后采用新管理方法组每次佩戴(92.00%)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采用管理方法和实施对策后,对医院内医疗废物的分类更加有秩,减少了院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应得到广泛的运用[6]。

参考文献:

[1]杨璐,王欲圣,徐庆华,操基玉.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J].安徽医药,2010,15(09):26-27.

[2]王会丽.基层医院预防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3(10):27-28.

[3]宋长平,车兆梅.中国农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研究[J].世界农业,2011(12):89-92.

[4]余结根,李荣,刘少锋.医疗垃圾分类和集中处理的现状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42-143.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2月24日~4月23日,吉林市中心医院在院腹膜透析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其中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2例,丙型肝炎患者1例。同期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233例,其中男122例,女111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3例,梅毒患者1例。

1.2方法

1.2.1本次调研采用面对面交流询问及实时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是否携带传染性疾病,腹膜透析液的使用数量及其处置方式,产生废弃一次性引流袋数量及其处置方式,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器使用数量,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的处置方法,有无被针刺伤的经历,患者对医疗废物处置的认知情况。

1.2.2查阅pUBmeD文献库,对美国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数字提取。

2结果

2.1吉林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经调研,在院患者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率100%,均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患者透析结束后,专业腹透护士将每位患者的双联袋(腹膜透析包装袋、装满废弃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导管)带出病房,统一放置于医疗废物回收站。处置时,带好医用手套,将装满废弃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剪开,每袋投入8片84消毒片,静置30min。消毒30min后,袋内液体倒入下水管路。将导管剪断,再将导管、消毒后的一次性引流袋、腹膜透析包装袋一起投入医疗废物回收桶。注射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产生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投入利器盒中,针管投入医疗废物回收桶中。

2.2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及认知率情况腹膜透析废液正确处置率4.3%;废弃一次性引流袋及注射器正确处置率4.7%;废弃一次性注射针头正确处置率5.1%。吉林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认知率较低。其中,医疗废物对他人健康产生危险认知率16.3%;医疗废物对环境有影响认知率10.7%;处置医疗废物的重要性认知率47.2%。有57例患者及家属被针头刺伤。

2.3美国纽约州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及认知率情况美国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数据来自纽约州奥尔巴尼药学院的BailieGR等[1]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如实问卷调查发现64%的患者使用容纳针头的废弃盒子。80%的患者直接丢弃腹膜透析袋于垃圾中。7%~17%的患者随机直接丢弃针头在垃圾中。37%的患者没有进行废物回收处理,而其余的患者主要由护士进行废物回收。腹膜感染的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直接处理感染后的腹膜透析袋,并没有采取与非感染时不同的处理方法。61%的患者认为处理腹膜透析产生的医疗废物是很重要的,16%的患者认为医疗废物对他人健康产生危险,10%认为医疗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吉林地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整体不规范。吉林地区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置认知率较低,尽管其与美国纽约州腹膜透析患者医疗废物处理认知率相似,但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置情况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正确处理情况比较见表1,错误情况比较见表2,认知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在院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100%达标原因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是全国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院内从透析过程的无菌化操作到透析后的消毒分类处理全部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由专业化培训的专业腹透护士严格操作,因此吉林市中心医院在院患者的医疗废物消毒、分类、放扎工作能够严格遵守国家规定。

3.2居家腹膜透析医疗废物处置不达标原因分析

3.2.1居家治疗管理缺失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法、提出要求、划分了责任。许多居家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找到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这些条例主要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监督机关的管理规定,并没有提出针对居家治疗患者的要求。患者不能系统了解规定,加上医护人员疏于监管和宣教,从而导致严峻情况。

3.2.2居家治疗的患者对处理医疗废物的意识极差,大部分患者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处理产生的废弃物。

3.2.3对医疗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意识薄弱患者没有意识到医疗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没有感受到区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必要性,这在根本上不利于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的开展。

3.2.4没有正确的终端回收部门因没有终端回收部门,所以大部分患者的废弃针头最终混入生活垃圾。与张鹤等[4]的研究相似。

通过本次调研显示,我国居家腹透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情况非常严峻,大部分患者不能按照出院前宣教的要求执行,在脱离监管的情况下不经处理擅自丢弃废弃物,这对周边环境及人群健康都有极大威胁。长此以往,居家治疗将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尤其是针刺伤带来的危害,因为在使用过的注射器中,乙型肝炎病毒能存活1周[5],所以无措施、无保护的锐器丢弃、贩卖医疗废弃物的行为必须严令禁止。如何开展腹膜透析居家治疗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将是环保部门和医疗机构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提出具体建议如下:①提高患者对医疗废物分类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②设置居家医疗废物专用回收链及终端回收部门。③经济鼓励医疗废物回收。

参考文献

[1]BailieGR,KowalskySF,eiseleG,etal.DisposalofCapDwasteinthecommunity.peritDialint,1991,11(1):72-75.

[2]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3]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

[4]张鹤,高峻,张俊蕾,等.糖尿病患者居家医疗废物处置现状调查及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0(06):54-55.

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篇10

用条码技术来进行药房的出入库盘点、进行药品跟踪,用RFiD射频识别科技来防止新生儿在医院被盗,用医疗垃圾监测系统来进行医疗垃圾管理……这些已经在部分三甲医院使用的“新式武器”,正悄然改变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医院管理者充分享受到了信息化时代的便捷。

提高管理效率

在医院护理、医护信息管理、药品管理等医疗工作流程中,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正在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条形码技术在医疗垃圾管理中的应用为例。医疗垃圾管理不仅仅涉及垃圾的分类、交接、转运等方面,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不仅可能造成新的污染源和交叉感染,也无法追踪某些特殊医疗垃圾,分科室、分地域、分类型、分时段、分人员地统计医疗垃圾的数量、重量和成本更无从谈起。

2006年,北京友谊医院实施了医疗垃圾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利用医院现有的pC终端和条形码技术完成医疗垃圾的标识工作;各护士站配备RFiD标识装置,完成护士与运输工人的交接;医疗垃圾周转站配备pC终端、电子秤、条形码扫描枪、RFiD标识装置和打印机,完成医疗垃圾的称重和交接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医疗垃圾的交接采用了非接触识别技术。同时与死亡病例管理系统、院内感染管理系统和传染病管理系统交互信息。该医院曾经在某个周六收治了一名狂犬病患者,当时诊断不清,在治疗时,一名护士不慎被该患者的输液针刺伤,周一该患者诊断明确,转传染病医院不久死亡。通过医疗垃圾管理系统追踪发现,该病房周六生成的锐器类医疗垃圾仍留在病房,立即进行了处理。

不仅是医疗垃圾的管理,在药品跟踪与库存管理,患者管理与跟踪、耗材管理等方面,条形码技术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杭州邵逸夫医院在该院的检验科管理中,北京天坛医院在该院的贵重耗材管理上,均利用了条形码技术,其所需的硬件设备仅是一台Zebra移动或者桌面打印设备,后台系统则借助医院HiS提供相应支持。

除了条形码技术,RFiD射频识别科技、医护移动信息系统等也已经在不少三甲医院有所使用,让医院管理者享受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此外,一些特殊设计也更加符合医疗行业的需求,用于病人身份识别的腕带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的隐患,目前斑马技术公司研发的抗菌型腕带已经在医院应用,其抗菌时间可达12天。

三大问题待解

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硬件改造和购置以及软件系统的升级与兼容性改善,也让一些医院面临资金的困扰。一项在488家医院进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有54.30%的医院把缺乏充分的资金支持列为信息化发展障碍的首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中,大于500万元的医院占28.81%,小于200万元的医院占52.46%。其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亦有4.92%的医院投入高于2000万元;三级以下医院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以下,其中50万元以下的占比约为16.63%。

此外,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平衡也是问题之一。地域和医院级别不同,信息化投入差异也非常大。在这项不完全统计中,如果以每床位累计信息化投入计算,三级医院的投入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华东和华南相对投入较高,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前三位,中、西北部则比较低,其中,上海平均每床投入资金是甘肃的3.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