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十篇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十篇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1:57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微课”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经过教学设计,整合各种教学素材(文字、公式、图片、视频等)制作而成的主要供学习者课堂之外自主观看的教学资源。它以时长为5~15分钟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门学科的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热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操作技能等)而设计开发,辅以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借助手机、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等、传播和被使用。它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技术和手段发展的产物。因其方便观看、时长短、文件小,易于被学习者接受,也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优秀的微课能集教育性、趣味性、简短性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充分发挥多媒体视听觉的吸引力而紧紧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有效传授技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帮助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并有益于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设计能为微课的制作打下坚实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微课设计为例,从选题、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要点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1微课的选题

微课的选题应根据微课特点进行。首先,根据微课时长短的特点,应选择简短具体的内容作题目。切忌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其一,选择某个具体的重难点讲解。例如“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求”“无中间带公路绕内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竖曲线要素计算”等。其二,选择知识点进行比较。例如“越岭线三种展线方式的特点比较”“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比较”“山岭区几种路线的比较”。其三,选择某个兴趣点阐述。例如“路线设计中的协调性”“横断面类型的适用性”“缓和曲线的取值要求”等。这些题目都比较细而具体,能在5~15分钟内把问题讲清楚。但如果选取“道路设计的控制要素”“圆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等题目,则包括的知识点太多,不适合制作一个微课。

2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定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应对学情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课程的学习者是大三的学生,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强,学习目的较明确。因为刚接触专业课程,专业概念不清晰、工程应用训练较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欠缺,所以对工程实际有浓厚的兴趣。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勘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线形设计和勘测方面的工作。在上述课程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于具体的某个微课选题再进一步分析学情。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后续内容是什么。知道学生需要看什么、需要听什么,如何表达会让学生明白,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是突破重难点,或是区分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或是强化知识点的联系,或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或是突出知识点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3教学内容要求

3.1教学内容完整

围绕微课的选题组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内涵和外延,有抽象和具体,有讲解和练习,有起承转合等部分,体现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教学形式多样化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定义、原理及应用以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实例视频等多种方式集中在微课中呈现出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吸引力。

3.3教学线索清晰、逻辑性

强微课的内容要围绕选题按照某个线索有层次地展开,做到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有确切的逻辑关系。再次,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难点内容要浓墨重彩,相关背景内容点到为止。举例子不贪多,而是要挑选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罗列论据要准确、精而简、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4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事例和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4教学组织要点

4.1切题

微课切入主题应快速、准确。常用的切题方式有:

(1)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主题;

(2)从图片、漫画、音频、视频、新闻报道引入主题;

(3)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快速引入主题;

(4)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5)设置一个疑问或悬念进入主题。

4.2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应的教学方法。

(1)举例法:使用图片、案例等实例将内容直观化、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2)类比法: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经验来解释、引申到类似的新事物和新方法,通俗易懂。

(3)比较法:将相反的或相近的事物加以对比区分,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问题驱动法:创设任务情境,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使他们从被动听到动脑想、动手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强化法:对重点、难点、易错点适度强调、重复、总结来引起重视,加深学生的印象。

4.3语言、声音和画面

微课的讲解应亲切自然、吐字清楚、简单明了。应采用中等偏慢的速度,约每分钟260字左右。微课的屏幕显示画面应与解说声音同步,画面图像应稳定清晰、布局匀称,画面背景宜平淡柔和、营造轻松的视觉环境。画面中文字应少而精,主要用于描述关键的概念、标题、标识、说明等。对于教学的重点内容,可通过添加下划线、加粗字体、变化字体颜色或添加动画效果的方式加以提示,引起学习者的注意。画面中的点缀物、动态效果适当,不宜太多,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辅助使用导航条目,使微课内容的逻辑路线更加清晰。应在关键教学内容或容易引起语音听觉混淆的地方添加字幕。应恰当使用镜头语言,或使用画中画效果强调重难点,或变换教学场景和远近景,并添加转场效果,避免视觉疲劳。在片头、片尾处添加背景音乐,增加感染力。

5微课教学设计示例

本文选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动力冲坡”为题。

6结束语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下的新兴事物,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不仅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还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处于“微时代”的教师应该积极投身微课的开发建设中,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使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静.“互联网+”思维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探析[J].技术与应用,2016(18):142-144.

[2]王大慧,许宏庆,卫功元.“食品微生物学”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J].微生物学通报,2016(4):775-779.

[3]夏冬生,于彦,朱公志,金蓉.工程力学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3-76.

[4]杜锦丽,申继伟.大学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00-103.

[5]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95-96.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交通运输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直很重视道路工程发展,需要大量道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道路勘测设计是道桥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道路的线形设计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道路选线、设计原理及应用,具备独立设计路线能力。然而目前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本着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具备扎实路桥工程理论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路桥工程人才。然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现状,经归纳总结目前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材与现行规范不匹配。

2.课程内容多而教学学时严重匮乏。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型学习模式。

4.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道路测设原理与方法、计算理论、道路设计文件编制等内容,不同知识点与知识结构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而目前的教学没有针对不同的内容与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二、教学改革措施

1.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应以本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确保该课程教学大纲与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经教研室及课题组参与人员的共同讨论和集思广益,完成了道路勘测设计40课时的理论教学大纲和1周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2.整合教学内容

(1)采用合理的教材。教材是否合适对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学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因为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主要资料。一本合理的教材能帮助学生在听完教师课堂讲授后进一步复习自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选用的道路勘测设计教材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2)精简教材内容,合理分配课时。课程教材包括公路设计和城市道路设计两部分,教学内容多,相比之下40学时的理论教学时间显得非常紧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课时组织好教学内容是关键。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安排,确定本课程讲授以公路为主线展开。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精心领会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强调关键,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道路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及横断面设计等;难点主要有选线、平曲线要素确定及里程计算、纵断面上竖曲线设置、横断面上的超高设计及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等。

(3)合理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查找各种规范和标准图集的能力,掌握路线设计步骤方法,完成道路选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由于课程设计时间只有一周,根据以往经验,时间较紧,因此可在讲授完“选线”内容后就布置课程设计,可让学生及时将选线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也为课程设计争取时间,从而做出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成果。

3.优化教学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进校的第五学期学习,属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程知识的系统教授,还要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学生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主讲教师应结合以往的教学特点注重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期期望。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情绪和反应并及时做出回应。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可以在讲授新知识点前提一些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期待新知识的学习。在习题课上,教师不应一道题从头讲到尾,而应突出讲解难点之处,其余则由学生自己求解并在课上共同讨论。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板书进行,存在授课效率低下、不够形象生动等问题。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上述不足,借助多媒体可以将图形实例、工程案例清楚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本课程在讲述“纵断面线形设计”时,给学生观看了“死亡公路调查”视频,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确纵断面线形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还对避险车道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构造组成。但是要注意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学法,要依据教学内容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竖曲线计算和平曲线设计计算的例题讲解时,采用板书法按步骤推导较为妥当。

(3)引入道路辅助设计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道路辅助设计软件应用非常广泛,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本校购买了纬地道路辅助设计软件供教学使用。同时专门安排软件实训的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4.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定应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需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课程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作业是平时成绩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业一部分来源于教材中的概念题和计算题,学生需按时完成上交供教师批改点评;另一部分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可借助图书馆文献和网络资源撰写相关知识点的学结、调研论文等等。对于课程设计的考核要改变以往就按课程设计报告定成绩的模式,采取综合评分方法,即课程设计成绩应包含平时成绩、口试答辩成绩和报告成绩,避免一次考核定成绩的随意性,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实践教学改革

鉴于目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建议增加道路勘测设计现场实习。通过实习基地的建立,利于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将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又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体现实习的效果,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坚持地不断总结和提高。道路勘测设计是道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但是课程教学改革之路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3

abstract:multi-mediateachingmethodhasbeenwidelyusedinteachingRoadSurveyandDesign.Sotheproblemofhowtomakefulluseofmulti-mediateachingandavoiditsshortcomingsisworthexploring.thispaperdiscuss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applyingmultimediateachingtoRoadSurveyandDesign,andgives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Keywords:RoadSurveyandDesign;multimediateaching;teachingmethod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20-02

0引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交通工程、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有实践性强,涉及《工程测量》、《交通工程学》、《道路工程制图》、《交通心理学》、《汽车行驶基本原理》、《路基路面工程》等多门学科,且选线方法紧随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等特点,让学生觉得抽象,难以把握要点。而且随着学分制改革推进,该课程的课时明显减少,课程设计与实习安排滞后于课程教学,因此要上好这门课,面临较大挑战。多媒体教学有减少板书时间,能生动展现教学内容的优点,在教学中不断得到普及。面对各种挑战,《道路勘测设计》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方法,也成为必然。但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方法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时存在的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1采用多媒体讲授《道路勘测设计》的优缺点

1.1多媒体教学优点利用多媒体进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优点有:

1.1.1内容生动易懂,易于学生接受《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课程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课程中概念抽象、名词术语较多;且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路线方案的优劣只有通过方案比选才能体现。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把与讲授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有机组织在一起,可利用动画、声音、案例演示、视频短片等信息呈现方式,把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操作方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再辅以道路勘测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演示,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利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1.1.2课堂信息量大,拓宽学生知识面传统教学中,授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要加快教学进度,就需要减少板书时间,很多内容以口头形式向学生传达,但对于专业性强的课程,显然会导致学生接受困难;要加深学生理解,就需要用很多时间去板书,不仅绘图质量不高,还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导致教学内容完成不了。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课件是教师不断改进、累积下来的,涵盖了教材中应有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把专业相关知识和信息,以及平时自己的科研成绩加进去,也可以把相关学科知识扩充到课件中,因此课件的信息含量大,而且随着教学次数的增加,内容越来越丰富。采用这样的课件教学,不仅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而且内容生动丰富,可以向学生讲授更多知识。

1.1.3变直线式教学为关联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道路勘测设计》涉及学科知识多,课程知识联系紧密,相关知识点之间除了有直线式、收敛式或发散式结构,而且更多的呈现了复杂的自由关联式结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向学生填塞教师所理解知识的方式,对直线式或收敛式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不开小差的前提下是比较有效的。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发散式教学,更别说对普遍关联的知识点,也不利于以“导”的方式,展开课堂内容的探讨。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事先准备的,对于直线式、收敛式、发散式教学内容,都可以灵活准备教学内容,对于关联式内容也可以利用各种页面的链接实现,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跳转。更重要的是,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学生的提问,自由导航到需要补充的知识点上,利用现有幻灯片进行讲解,以“导”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索,从而使学生能完整理解整个知识体系。

1.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讲课速度快,授课信息量过大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课件信息量明显增大。由于教务任务紧,上课教师,总想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教材或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以及一些补充的有用信息,因此会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减少对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时间,放弃在黑板上的板书。这种不停顿的连续式灌输,会使学生应不暇接,独立思考、理解的时间减少,导致思维节奏无法赶上授课速度,难以完成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逐渐散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打折。

1.2.2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各项优点,而且教学课件准备后可以实现“一劳永逸”的目标,也不再在尝粉笔灰的味道。因此,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后,就把它奉若神明,摒弃自己多年养成的教学风格,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法。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比如基于板书的公式推导可让学生理解更容易,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或多媒体结合常规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发挥各自优势。

1.2.3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容易分神使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容易出现如下场景:教师端坐教室一角,眼睛紧盯计算机屏幕,右手操控鼠标或感应笔,按照课件顺序快速倾泻预先准备好的语言,或是跟读屏幕内容,教学严重格式化、程序化;教室光线暗淡,气氛沉闷,学生面无表情或是昏昏欲睡。这时,教师被课件严重束缚,没有临场发挥,缺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没有展现个人魅力,不能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间缺乏互动,显著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此时的学生,就会怀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站在三尺讲台上充满激情的讲课,那时的教师,双眼炯炯有神,表情及肢体语言丰富,深深吸引学生,师生之间互动默契,教学效果很好。采用多媒体教学,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一种失败。

2改进《道路勘测设计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要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在深入认识多媒体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做到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实现有的放矢地驾驭多媒体的目标,使其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课前精心准备课件,梳理讲课思路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载体,课件准备既要避免形式简单枯燥,成为课本的“复制品”;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运用过多的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前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而后者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件形式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同时,准备课件时,应该梳理上课思路,根据讲课需求而不是教材安排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重点突出准备课件时,应紧扣教学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考虑专业特点、教学安排及学生情况。课件内容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重点内容应该从多个角度认真准备素材,同时补充扩展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宽学生思路,扩大知识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为突出教学重点,还需做到文字精炼,选取的图片和图像清晰典型,视频精细流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1.2层次分明课件虽然能容纳很多信息,但受制于投影版面的限制,每页幻灯片只能承载非常有限的信息,把多个这样的页面组合起来才能承载一小个主题。讲课过程中,教师会有停顿,也会产生暂时的遗忘,学生思路也会打盹,一不留神,教师或者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迷失”现象。教师“迷失”可以利用手中的鼠标,马上理清思路,如果学生“迷失”了,就只能不知多云了。因此,准备课件时,一定要给出多级标题的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白每页幻灯片,是在知识树的那个节点上,是学生对当前讲授的内容心中有数。

2.1.3不断更新课件内容《道路勘测设计》的讲授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每次讲课前,需要根据自己的讲课思路,过几遍幻灯片,对其中的错误、不恰当的表达进行修改,与讲课思路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整;每次授课完成后,需要根据当天讲课时的发挥情况,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的问题或反馈,对课件进行查缺补漏,优化内容表达形式以及布局安排。以此不断改进课件。同时,《道路勘测设计》是门现势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功底,具备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最新专业信息的能力,掌握各种道路勘测设计软件的应用,熟悉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最好还要从事道路勘测设计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积累各种素材,然后把自己的新知识和新见解更新到课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多媒体课件的强大优势。

2.2加强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不能手握鼠标、眼盯屏幕,心念教学任务,完成当堂教学任务完事。而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课件拷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和课件学习辅内容,课堂上讲授关键概念、重点、难点以及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上课时,手握翻页器,深入学生当中,在学生座位间的过道上穿梭,起到缓解课堂紧张气氛和警醒注意力不集中同学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运用讲授、提问、讨论、分析、总结以及自问自答等方式,把重点、难点讲透;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对某一问题没理解,应该通过重复以及举例说明的形式,进一步讲解,也可以采取让已经理解了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形式加深印象。积极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一起思考问题,是授课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点,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配合板书教学,讲解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在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生动呈现知识点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对于一些逻辑性强、操作性强的内容,如果不采用板书的形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走,以加强理解的方式讲解,学生往往不得其所,理解不了或印象不深。这也是部分学生怀念板书教学的重要原因。

课堂教学中,对于这种逻辑关联性强或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比如回旋线计算公式推导、路线中心逐桩坐标的计算或是陡坡地段纸上的定线等,只有在黑板上进行,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以加深相应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应用多媒体讲授《道路勘测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以及普通教具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间与板书、与学生交互以及学生反思时间之间的关系。

3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增加课程教学信息量,使内容讲授生动活泼,但也会导致信息过大、师生交互减少等问题,因此使用多媒体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时,首先课前应充分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适当时需配合板书讲解,让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文雄,张系斌,谭利英.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7,(01).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4

1.教学计划学时过少,教学效果欠佳。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道路勘测现场实习环节学时仅一周,目前通过分组协作来完成整个实习任务,学生只是完成所在小组工作内容,更有甚者只负责小组的记录工作,并不能充分掌握实习的整个内容,更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与技能。因此,如何在学时少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确保其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成为有待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2.现代测绘技术与实践环节相孤立。目前多数高校道路勘测设计的实地定线主要通过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等测设媒介进行路线中桩的测设,这些传统测设模式普遍存在测设精度低,耗费时间长等问题,已落后于科技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现阶段基于RS、GiS和GpS的现代测绘技术、数字化地面模型技术等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技术已在国内交通规划设计部门广泛应用,该专业培养方案中也设立有《测绘新技术》等课程,但两者相互孤立,若将道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模式引入道路勘测实践环节则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3.实习场地匮乏。经调查研究发现相关高校道路勘测实习均存在实习场地匮乏问题,不能满足实习要求。例如,我校道路勘测实习场地原定于新校区附近视野空旷的平原区,现已被多栋高楼占用,所剩区域由于通视条件较差,经常有植物或建筑物遮挡,不能进行实地定线工作;另依托工程新建道路的项目也越来越少,缺乏道路中线选线、路线方案比选、实地定线等环节。因此,需另辟蹊径寻求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4.传统手工法作业与计算机应用脱节。外业实习完成后,利用外业各组的资料进行内业设计工作,其主要应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以及有关图表的绘制,而目前仍采用传统手工绘制计算方法进行内业作业,虽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但效率低下,在仅有的一周实习期内,内业工作量较大,学生普遍反映任务繁重。

5.实习考评机制流于形式。实习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成绩评定及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道路勘测实习成绩主要根据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进行评定,导致学生在提交成果时,在网上搜索相应资料整理汇总完就应付了事的态度,导致实习成绩的片面性。因此需建立客观公正的实习评价体系,以此来监督和督促学生。

二、道路勘测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1.GpS+全站仪一体化实习模式构建

GpS+全站仪一体化实习模式即使用GpS和全站仪等先进仪器作为实习工具,摒弃经纬仪、水准仪等传统实习工具,将道路勘测实习的实习效率、实习效果和与社会接轨程度提升一个层次。新建道路为三级公路,采用“一阶段设计”的勘测方法进行教学实习。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测设队”,分为选线组、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横断面组和地形组6组,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完成勘测设计的内外业工作任务。测设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和GpS进行道路的选线、定线、道路中桩的敷设以及横断面的定点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负责仪器的操作使用和功能介绍,而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路线的实地定线,则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中桩组的实习任务为定出路线中桩的具置,直线段50m,曲线段20m一个桩号,在路线平曲线中桩的敷设时,学生能够结合理论课中学到的切线支距法推算出每个中桩点的坐标,利用GpS进行放线工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南阳理工学院自2012级道路勘测实习中引入全站仪和GpS进行实地定线工作,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测设效率也得以提升,整体效果较好。

2.通过产教融合建立实习基地

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工科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走访与企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长期双赢模式,学校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人才培训、课程进修等方面提供便利,而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践学习平台,建立起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稳定的实习基地,则有利于实习的安排、指导以及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实习效果。针对道路勘测实习,可通过与勘察设计单位接洽,利用适宜的具体设计项目,使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一方面使学生提前接触工作实践,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真枪实战的效果,保证了实习质量。

3.数字化道路勘测实习体系建设

目前社会实践中道路设计与绘制绝大多数都借助计算机软件,例如,CRaD/1、HintCaD、纬地、海地等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出图等工作,不仅方便快捷,还提高工程效率。而高校道路勘测实习多还利用手工作业,效率不高,且与社会不接轨。建立数字化道路勘测实习体系,可利用各种计算器辅助绘图,提高效率。例如,我校培养方案中设有Hard公路优化设计软件该门课程,Hard系统是由海地公司研发、国内第一个引入数字化地面模型技术的公路设计系统。因此,可将Hard系统应用于外业数据处理、内业计算和出图,不仅提高了实习效率,还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数字化道路勘测实习技术和内容。

4.健全实习考评制度

实习考评制度对激励学生实习认真程度具有一定的作用,传统采用只提交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即定成绩的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应付心态。而采用综合形式进行实习考评办法,在传统考评机制基础之上,结合实习期表现、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图纸和表格质量等方面给定成绩,更能提升学生完成实习的认真程度。综合实习考评办法具体考核指标参照表1,针对每个模块综合教研室和指导教师的意见讨论决定出各模块的权重,每个模块根据其表现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进行打分,乘以相应权重,决定出其综合成绩。

三、结束语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5

测量实验室是专业基础实验室,位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馆二楼,面积约为110m2。测量实验室主要负责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服务学生每年约600余人。测量实验室任务工程测量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和城市规划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测量实验和实习是工程测量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测量学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测量学课程中包含约占总学时25%的实验课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和给排水等专业(每年约14个班左右)的学生,在测量课理论教学结束后,要进行为期2周或1周的测量实习,根据测量学教学实纲的要求,每年主要负责如下实验。一是,每年为约20个班的学生开设课内测量实验,分别为14学时、8学时,对应课程教学为56学时、32学时。

内容主要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磁方位角测量等。二是,每年为约15个班的学生安排课外测量实习,教学学时为2周或1周。主要进行地形图测绘,根据不同专业地形测图然后进行简单施工放样测量。三是,负责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和交通工程两个专业每年280余人的道路勘测生产实习,为期4周。主要进行道路选线、道路中线放样、横断面测绘、桥梁涵洞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等。实验室设备现状实验室原有设备总数为100台(件),固定资产总值仅为46.9万元。主要仪器有光学经纬仪25台、水准仪30台、大小平板仪10台、电子经纬仪6台套、自动安平水准仪2台/套、精密水准仪1台/套、罗盘6台仪及部分电子仪器。这些设备中有半数以上都是1985年左右购置的旧式仪器,且都已接近报废年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更新,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学校仪器设备落后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对学生实践教学,新型测量技术掌握等影响较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接待的学生人数每年约20个班级(600人以上),而常规仪器数量严重不足,仪器设备老化,维修保养基本没有。虽然常规实验目前勉强能够开设,仅能够满足测量学最基本的教学原理,无法开设综合型、设计性的测量实验。测量实习和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早已淘汰,学生在校所用的仪器在生产单位已经消失,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生产单位的需要,而实验室现代化仪器设备基本没有,远远落后于国内以及区内各大中专院校,因此急需购置大批仪器设备。测量辅导教师不足。目前学校土木工程学院能够参与测量实习辅导的专业教师4名,野外实习指导教师5名,指导教师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硬件仪器设备更新的基础上,急需培养3~5名专业测量教师,培养思路如下。第一阶段:全程助课,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内测量实验,为期4个月。第二阶段:测量实习课全程助课,即参与2周的测量实习,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实习全部内容。第三阶段:由学院组织,道路与交通系协办,组织测量专业教师对参与道路勘测生产实习的所有教师进行新型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现场演示、仪器的出图形式内容和学员实习操作培训,为期1周。

常规测量实习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新型仪器的购置情况,以及每种测量仪器的功能,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作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基本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即以新型测量技术和测量功能的理论教学替代针对旧仪器的教学,大约替换4-6学时。课内实验学时(14或8学时)约1/3的时间用于讲解现有实验仪器的基本理论,剩余的时间用于讲解、演示新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新旧仪器对比等内容。在课外实习内容和实习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实习内容所用新型仪器的不同,结合该类新型仪器功能特点,制定详细的实习操作规程。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新型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地形图绘制方法;掌握一般民用建筑及道路中线的测设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任务:每组测绘一张20×30cm(比例尺1∶500)地形图,并在所测地形图上布设一幢建筑物,根据其平面位置设计一条建筑物基线,计算出建筑物基线和建筑物外轮廓轴线交点的数据,再将其测设于实地进行检核,完成500m左右管道纵横断面的测量。基本要求:了解全站仪、GpS、GnSS测量系统、电子水准仪、光学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距离测量、角度测量、水准测量等基本测量的操作技能和记录、计算方法;了解水准仪、经纬仪各轴线应满足的几何要求及仪器的检验方法。通过地形图测绘实习,全面了解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全过程及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物\管道\公路曲线的放样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结合旧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大纲[4],制定测量实验教学大纲修改

道路勘测实习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购置新型仪器情况,重新制定为其4周的道路勘测生产实习详细规程,尤其是选线组、中桩组、水平横断组和桥涵组操作流程和实习内容的调整。实习目的和任务:公路勘测生产实习是学校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道桥与渡河工程,及交通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必修实践课程。通过为期4周的野外公路路线勘测实习,使学生掌握公路路线选线和定线的基本理论,掌握公路路线外业勘测选线、中桩、水平、横断、桥涵、地质、地形的测量、调查及内业工作,熟练使用有关测设仪器,并提高实际工作的科学性,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内容:修一条路首先就是要选线和定线。选线就是确定公路的基本线形和走向,定线就是具体确定公路线形,为公路线形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第一手外业测设资料。由于公路是一条线形带状构造物,公路路线线长面广,按照公路外业测量的要求,将勘测实习的内容按照公路勘测实习教学内容分成选线组、量角中桩组、水平横断组、桥涵调查组以及地质调查组,每班学生分成5个组,在不同的路线上循环进行所有测设工作。每项工作循环作业时间,由原大纲的3天调整为2天,且每班完成3.5-4.0km三级公路野外路线勘测实习任务。最后,要求所有组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为期3天的带状地形图测设任务,长度至少完成500m,全班连成一条约3km左右的带状地形图。内业工作由原大纲的实习地辅导改成回校集中辅导,为期6天,包括所有野外和内业工作整理、数据分析、图纸绘制,以及实习成果提交等。

作者:李永宋云连胡兵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公路勘测设计;学生;教师;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U6,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56-02

序言:

土木工程项目特点是投资大、涉及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相应专业教学要求高[1]。公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课程教师进行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如数字化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5]、案例教学法[4-5]、项目驱动教学法[6]……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索均是基于教师思维角度和教师为主导进行,未从学生学习视角来剖析这些教学改革方法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学习视角出发,探讨“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一、“学促教”教学模式

根据笔者近十年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学促教”教学模式(见图1)。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改进,定期进行学生与教师沟通。学生人数多,定期沟通需采取有效措施,分期时间和沟通方式决定沟通的效果。笔者一般采取三期(前期、中期、后期)沟通;沟通方式采用课堂问卷调查,把要了解的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成为简单易选易答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微调。

二、课程特点

公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道路路线勘测与设计相关的理论及设计方法,为本专业毕业生从事道路选线与施工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道路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专业课程[3]。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涉及汽车行驶特性、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选线与定线方法、道路平面与立体交叉设计、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一般课时为64~80学时之间。该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主观性强、相关课程多等特点,学生学习易感乏味,教学难度大。

三、“学促教”教学模式实施

本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摸索“学促教”教学模式。表1给出了笔者2014年对“学促教”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情况汇总,其中同样的“学促教”教学模式2014年应用于本校一本(141人)和三本(101人)学生中。随着网络、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总体上学生的学习意愿不断增加,越来越喜欢能直接、多方位接触知识,新时代的老师需多方面与学生接轨,单独的某个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是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传授好知识。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均反映作业时间、学习精力投入不够充分,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分析

1.课程重要性及难易程度。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学习难易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该门课程重要的学生比例约占84%,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在初期和中期均超过90%。其中有个特点是三本学生中期比前期觉得课程难度困难的学生增多。总体上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对专业发展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学习难度不大。

2.学生学习情况。该门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课前预习情况不乐观,约10%的同学会坚持课前预习,约70%的同学会偶尔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的同学约占80%;前期和中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约占90%;认为考勤重要的学生约占90%;期望开卷考试的学生三本约60%、一本约80%,由于一般开卷考试难度高于闭卷,总体上期望开卷学生比闭卷学生多。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能独立作业、认真听讲,期望老师注重考勤督促学生学习,期望开卷考试多于闭卷考试,且学生普遍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

3.成绩期望与教师授课效果评价。该门课程学生期望最终成绩与对教师授课情况评价调查结果表明:除了极个别学生期望成绩中等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都期望成绩为优秀或良好,其中期望优秀的学生占到85%以上,与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基本一致;后期成绩期望比中期成绩期望高,一本学生期望比三本学期期望成绩高;学生对授课教师效果评价全部为优良,评价优秀的学生占90%以上,一本学期对教师评价高于三本学生;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知识上要求博学、授课上要求幽默活跃、平时要求关心学生。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时对成绩的期望会高,同时教师采用“学促教”模式教学,学生认可度较高,学生心目中较理想的大学教师是多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只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不能胜任,还需要有生动的表达能力和一个关爱学生的心。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成绩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对课程总体成绩进行细分,主要分为理论考试(50%)、平时测试(20%)、作业(20%)、课堂参与(10%)等四个部分,而且严格执行。将课程成绩有效分解后,工作量比较大,发现让研究生作为教学助手参与到课程授课中,对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是研究生可以记录和整理好各种成绩;二是研究生可以有效组织研讨课;三是学生与研究生可相互学习。

2.综合成绩与平均成绩。笔者将2014年授课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平均成绩进行分析,试卷成绩平均期望均为70分,采用开卷考试,计算工作量和难度偏大,最终成绩表明:三本平均成绩(约65分)比一本(约75分)低;三本不及格率和高分率均比一本低较多。数据表明虽然成绩期望相同,教学模式相同,对授课教师评价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最终学习效果不同。

六、“学促教”教学模式特点

从上述探索可知,“学促教”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意愿,在学生全过程参与情况下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改革效果,学生是主导地位。

2.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特性,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点和授课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也不断与时俱进,不会故步自封。

3.是一种综合系统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该模式中,有效结合了问题式教学法、工程案例研讨法、模块测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单一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取全面的教学效果提升,只有根据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的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效果。

七、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学方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多因素来设计,通过对公路勘测设计专业主干课“学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授课认可度高。教师通过该模式不仅可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可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致谢:

本文得到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G31304)“《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1.

[2]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孙国富,刘运通.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74-77.

[4]崔亚楠,高利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103-105.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7

1.1设备、材料、方法

设备,是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基础,良好的设备能提高外业勘察效率。为长输管道勘察服务的设备,如GpS、相机、罗盘、地质锤、钻机、RtK、水准仪、全站仪、液塑限仪、烘箱、筛子、固结仪、压力机、波速测试仪等,应定期进行检测、标定、保养和管理,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如使用过程中损坏应及时修复。材料,是进行长输管道外业勘察的前提。材料主要包括物质材料和文字性资料。物质材料指测量的控制桩、水泥、木桩、喷漆和勘察的钻头、钻具、岩芯盒、电池、铁锹等;文字性资料指策划阶段收集和准备的相关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检查、复核、验证,确保其精度满足规定要求,可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方法,是贯穿长输管道勘察的“指路灯”。长输管道勘察的任何活动都以预先制定的方法为准绳。方法的制定应结合踏勘、定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确保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2环境

环境为长输管道勘察的外部影响因素,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气候、气象、交通等密切相关,外业勘察前应做好预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勘察时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社会环境,主要处理勘察与管道沿线所在地政府、村民的关系,应做好靠前协调,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和当地政策法规做好解释和沟通,和谐共处。

2现场管理

2.1项目策划项目策划为勘察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人力资源策划、设备组织等。现场踏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了解管道沿线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为后期设备组织、人员配置、勘察纲要编写和勘察工期计划作铺垫;二是,调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当地社会资源可利用情况;三是,综合比较确定勘察项目部驻地。资料收集,目的是对拟建管道特点、沿线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进行熟悉了解,以便在勘察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已完成的相关资料(安全预评价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报告、管道穿越河流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管道经过区域1∶10000地形图、县志、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区域地质资料和类似工程资料等。根据管道工程特点,汇总踏勘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组建勘察项目部,明确各自职责,其中,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运作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副经理主要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管理;技术专家主要负责勘察纲要的审查,解决勘测中的重点、难点,负责勘察成果评审,对外业进行督导检查;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本专业的资料收集,主持勘察纲要、进度计划和勘察报告的编写和校对,做好技术交底、本专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相关专业的协调,对外业进行高频率抽检;HSe小组负责勘察过程的HSe相关事项处理;行政负责人主要负责车辆管理、后勤生活保障、项目部文化建设和对外联络协调等。设备组织包括车辆、勘察设备、测量设备、物探设备、土工试验设备、办公设备等。

2.2HSe管理

HSe,指健康(Health)、安全(Safe)、环境(environ-ment),HSe管理是长输管道勘察的必要组成部分。根据长输管道勘察所在地的区域特征,对可能发生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污染事件(一般性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外业开始前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和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业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健康:员工劳动保护用品、身体状况、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急性病突发;安全:一般性事件(交通、钻探吊锤、探井坍塌、雨、高温、北方沙尘暴,南方蛇虫)和小概率事件(突况,如泥石流、崩塌坠落、滑坡、迷路等);环境:生产(地貌破坏、废旧电池、岩土样、液压油、手套、泥浆、水泥)和生活(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3制度管理

技术质量管理,目的是使勘察成果质量符合要求,为细化勘察技术质量管理,从影响因素、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述。进度管理要体现科学合理和动态控制原则,力求工期可控。在保证勘察质量的前提下,进度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结合勘察各阶段情况,分别制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提高预判的准确性。实时掌握勘察进展情况,提前协调各方关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和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及时对已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订,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勘察工作严格按进度计划要求进行。长输管道勘察制度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思考、计划和分析过程),勘察过程中应形成点、线、面三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力求质量可控,提高勘察效率。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加强项目组成员和班组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明确质量要求;②加强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进行高频率抽检,专家组进行监督检查;③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④通过行政、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⑤勘察作业组现场形成晚间例会制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检查落实当天完成情况,及时对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对次日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筹划调整。

3工程实例

西南地区某长输管道工程某提前开工段,沿河谷两岸敷设约20.4km,河谷宽3~10m,水深30~100cm,水流较急,表面多为卵石、块石等。该段地域环境差、通讯信号差、交通条件差,仅3条从山顶延伸而下的弹石路可供依托。根据踏勘、定线汇总的情况综合分析:①该段可看成由若干个非单出图的小型河流穿越组成,勘探点深度为6~10m,勘探点间距为100~150m;②该段地层主要为碎石类土,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采用洛阳铲和探井效果较差,为保证勘察质量和提高效率,全线采用钻机钻孔,投入钻机5台,进度计划为1.0~1.5km/d,外业工期计划20d;③提前与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交流,雇佣当地群众、骡子、马等配合搬运钻机;④专业负责人组织勘察纲要的编写、校对和评审,对现场作业进行不定期检查;⑤安排2辆工程车,3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地质调查、现场钻探指导、编录、验收、取样和HSe检查,及时整理、汇总外业成果,根据工期要求和现场进度,及时调整反馈,岩土试样及时进行土工试验;⑥所有人员进场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勘察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讲解,并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⑦5台钻机分别以3条弹石路为依托进场开展工作,钻探结束后,第1台钻机从弹石路1出场,第2、3台钻机从弹石路2出场,第4、5台钻机从弹石路3出场。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勘察外业工作经历18d全部完成。勘察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钻探搬运工作量,但保证了质量和工期要求。

4结语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质量控制

一、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英语为geotechnicalinvesigation,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4.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5.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超级秘书网

二、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

2.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6.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

三、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进行地质勘察后设计。对无地质勘寒资料工程的设计应不予报建,对(未能按照相应的等级)降级进行地质勘察的工程不予报建。

2.提高地质勘察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培养良好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地质勘察资料的失误。

3.建立审查、复核制度,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要有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建筑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探可疑探点、可重做相关试验。

4.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场地类别,并结合地质历史(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与地形特色进行探点的布设,并按规范进行相应比例和数量的取土探孔和原位测试探孔的布置,避免漏探特殊地质现象。

5.勘察布孔。勘察与设计的接口:收到设计人的勘察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沟通,存在疑虑的地方需向设计人提出。设计人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过高、要求一桩一钻、对桩基承载力提出过高要求等。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但是必须在了解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做岩土工程勘察的人一般比做结构设计的人更清楚或者更容易把握场地的岩土条件情况,因此岩土工程师应当,也有必要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参考。在勘察任务书与工程平面布置图确认无误后,勘察人员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并提出勘察纲要供钻探等供外业使用。

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工程质量;方法

进入21世纪,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勘察设计作为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的核心,对高速公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同时对高速公路的人才、科技、管理、法制、文化五五个要素进行整合和创新,这对提升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有现实意义。

一、人才要素

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需要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这是影响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第一要素,特别对于这个领域的专家,对公路勘察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保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质量。

1.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对企业人员的管理,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核心,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满意舒适的环境,以及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使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享受到各项权利,使专业人才在能力、精神以及价值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开发专业人才的各项潜力,从而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

1.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利用政策和管理手段,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才的能力。

1.3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应努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建立择优聘选、竞争上岗以及公开选拔的人才制度,每个专业人员才能都能得到任用,使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始终保持活力。

1.4健全人才素质评价体系

对专业人才的业绩、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评价,一定要科学、公正,要维护专业人才的合法权益,保留专业人才自我实现的空间。

二、科技要素

2.1保证科学技术勘察设计的合理周期

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也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的必要条件。尽管有的项目时间要求比较紧,但仍应该保证勘察设计的合理周期,设计单位应根据业主的时间安排,认真研究如何加快勘察设计工作进度,确保勘察设计质量。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要素是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最关键的要素。一个科技型企业在实施现代高速公路质量控制中,必须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前者主要指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后者主要指企业与外界进行产品、信息、服务等各种渠道的平台以及同周边环境和谐相处的各种关系等。企业利用方便的网络技术,可以加强内部之间纵、横向的信息传递和外部的信息往来,使企业能及时掌握业主对勘察设计产品质量的评价情况,对质量改进提供了便利条件。

2.3高新技术应用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已广泛采用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RS)、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地面模型(Dtm)、计算机辅助与绘图系统(CaD)及先进的物探技术,如地震折射、地震反射、瞬态面波、高密度电法、地震测井、CSamt、eH-4、tem、桩基无损检测、tSp隧道的超前预报等。由于科技型服务企业普遍采用了“3S”技术和其他当代先进技术,实现了野外大地测量、控制测量、道路和路线的放样,消除了分段坐标断差和网系统断高,对高速公路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的判释范围大,面积宽,实现了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结合,从宏观到微观,从地表到地下的综合分析研究,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经过计算机能自动绘制纵、横断面图,打印工程量等,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4与科研相结合

当前,随着高分辩遥感、高性能计算机和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及设计理念的转变,将会促使高速公路勘测设计技术产生巨大的变革,其综合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正向实时性、智能化和网络化迈进,“3S”技术的集成应用和internet及宽带网络的普及与系统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将很快实现公路工程协同设计,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实现高速公路快、达、畅、美的质量目标,最终使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

三、管理要素

3.1管理也是生产力

加强管理是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加强质量管理,务必从细节入手,从制度、技术各个层面上防止勘察设计产品缺陷的发生。这就要求科技型企业对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工可、勘察设计到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到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就必须从细节出发,进行严格有效地管理,应特别强调全员参与,强化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接口,明确工作中的各环节关系,并能及时地沟通与落实。

3.2强化科学管理

现代管理中,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兼有科学管理的三个层次的管理特色,是规范化、个性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是当今成功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最科学的管理方式之一。按照iSo9000标准的管理要求,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全员的质量教育,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二是应建立和完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三是质量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应分工明确。

四、法制要素

4.1法制是质量的保障要素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其中相应的法律文件和规章条款,都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必须遵守的,尤其是一些强制性条款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应不折不扣地遵守照办,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提升高速公路产品质量的保障要素。离开了法律、法规的约束,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是没有保障的。

4.2质量控制的法律防范

目前,国家已建立起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法律体系,内容涉及到公路规划、建设资金、土地、资源、环保、标准、计量、合同、知识产权、涉外经济等许多方面,如国家颁布的《公路法》、《建筑法》、《标准化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五、文化要素

产品质量是文化的载体,是企业实施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意志以及团队风格的体现。本文所讨论的人才、科技、管理、法制等这些鲜活的要素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是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形成的,是企业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总和。因此,当产品质量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勘察设计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时候,质量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危机之道。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是必然趋势,因此有效提升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就应对人才、科技、管理、法制、文化五大要素进行整合和创新,由于公路勘察设计的质量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应对勘察设计的五大要素应不断的进行建设和创新,保证公路勘察设计质量能够稳步提升,使其能够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范立峰.关于提高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11:49-51+54.

[2]江一川.浅谈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高[J].价值工程,2010,27:54.

[3]杨正鹏.浅议提高通村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6:192.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设计篇10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模块B:178学分+7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