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十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十篇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1:59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契约式

资料与方法

对象:调查对象653名,其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居民308人,个体签约居民153人,非签约对象192人。男324人,女329人。

方法:采用调查表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人群一般社会特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有一定的了解,选择“了解”和“基本了解”两项的分别为28.9%、21.0%;这与确定调查对象与密切关系,样本中有两组对象已经接受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从总体来看,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还是相当陌生,了解有限。

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接受和信任:在对居民进行个别访谈时了解到,居民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健康服务合同”就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服务项目,普遍是欢迎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653位居民进行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和信任”调查结果:82.3%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其中68%的居民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25.6%的居民考虑尽快签订合同;可见,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是欢迎的,但也有许多疑虑。17.7%的居民不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32%的居民不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74.4%不会马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多数居民还是持观望态度。

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已经签订了“健康服务合同”的居民进行的“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的个别访谈结果:①个体签约的居民组,认为服务满意的有33人,占35.5%,认为不满意的有13人,占14.0%,认为一般的有47人,占50.5%。②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中,认为满意的只有22人,占13.3%,认为服务不满意的有71人,占43.0%。可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上质量不高,使得居民的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也反映出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质量控制上存在缺陷和漏洞,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服务的全部优势。

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对已经利用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灯塔村村民和个体签约对象进行的个别访谈,问及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时,服务对象均诚恳地提出他们的看法。

可以看出83.3%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按照合同提供全部服务,44.2%居民认为服务不到位。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提供所有规定的服务。如: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有特色的服务不能正常开展。这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签约服务对医患关系的影响:调查中,谈及与医生的关系等医患关系时,签约服务对象表示出更多的是肯定,认为签约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结果表明,在与医生关系上,签约服务对象与非签约服务对象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签约病人大多认为医患关系一般,占55.7%。而签约服务对象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与个体签约对象又表现出区别,个体签约对象更多地认为医患关系是好的。这显示出,签约方式的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而又以个体签约方式最佳,这可能与他们自愿签约有关。

讨论

把契约方式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是我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受到多数居民认同与欢迎,从长远看它有较高的研究与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显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还很有限,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不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或者是服务不到位所造成。当然,也存在居民本身对利用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不习惯、不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首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接受程度。其次重点提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严格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士雪,郝晓宁,张伟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8

2杨,赵亚利,刘向红,王竞波.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6,19

3张新平,巫云辉,周指明,王贤初.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4,3

4黄会坚,张新平,周指明,李艳霞,梁冠帮.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意愿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4,6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2

[摘要]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情况。方法采用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来中心接受服务的方便程度、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评价等。结果参加此次调查的109人中,95.4%是农民;服务费用支付方式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93.6%);83.5%的居民感觉来中心接受服务较方便;居民平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卫生服务站(85.1%)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距离近”(71.2%)是主要原因,接受最多的服务是看病(64.2%);95.1%的调查对象对自己接受的服务满意,只是对舒适性方面感觉很满意的人群较少(34.9%),尤以对服务环境方面的很满意度最低(5.5%)。结论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和可及性。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农村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12-02

患者满意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需方层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患者满意度是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等诸方面的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基于这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的评价。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主要包括服务的态度、技术、环境、费用、安全性等方面,此次研究对天津尤古庄社区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从时效性、舒适性、文明性、技术性和经济性5个维度对满意度进行细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采用偶遇法随机调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居民,未成年儿童和成年人因病不能回答者由家长或陪护者代为回答。

1.2方法采用《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中提供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来中心的目的、方式及所花费时间,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等。将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计算满意度时将很满意和较满意均记为满意,居民总满意度(%)=满意问题数/调查问题总数×100%;将满意度又具体细分为以下5个方面(时效性、舒适性、文明性、技术性、经济性)分别计算其满意度。所有资料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参加此次满意度调查的居民共109人,其中男56人,女53人;年龄1~77岁,平均(40.8±20.4)岁,以40~59岁人数最多;95.4%的是农民;服务费用支付方式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几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所有项目都有人群接受服务,但接受服务最多的项目是看病。

2.2接受服务所需时间2/3的人群步行30min以内就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8%的调查对象接受服务花费的时间不超过30min,大部分人群(56.9%)看病无需等待,83.5%的人群感觉来中心接受服务方便。

2.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居民平时利用最多的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和社区卫生服务站(85.1%),接受最多的服务是看病(64.2%),只有1.0%的人群听过社区卫生机构的卫生知识讲座。进一步调查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机构的原因,“距离近”(71.2%)是主要原因,认为“质量好”(11.8%)和“价格低”(6.3%)的人群也占有一定比例。

2.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95.1%的调查对象对自己接受的服务总体认为满意,5个方面的满意度也较高,只是对舒适性方面感觉很满意的人群较少(34.9%),尤以对服务环境方面的很满意度最低(5.5%)。

2.5相关政策知晓度调查对象中只有1人(0.9%)知道如何查询卫生服务费用,并认为这种查询服务较方便;尚有99.1%的人不知道社区卫生机构有这项服务;被访者中有98.2%人的不知道当对服务不满意时如何投诉,仅有2人(1.8%)知道。

3讨论与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就诊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75-02

南昌市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较我省其它10个设区市更为完善,且起动较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现状如何,特别是2007年江西省起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如何,公共卫生服务贯彻得怎样,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质量如何等问题尚需要摸清,本课题针对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情况、服务质量及利用者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为南昌市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规划提纲依据和方法。现将本次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的对象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对象是南昌市所辖范围内的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61家。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与利用者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为:到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社区居民。“就诊的社区居民”指到户口在当地或住在当地有3个月以上者,且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卫生服务者。

1.2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2个方面:①南昌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现状:南昌市5个行政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社会经济、人口、卫生资源状况,所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服务等的综合统计数据及相关指标,试点方案规定的具体政策、制度、做法与保障措施等;②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

1.3调查与抽样方法①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南昌市的5个区中分别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未设站的区则抽取4个中心,未设中心只有站的城市则抽取4个站),得到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对抽取的20家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进行调查;调查时,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调查员到所抽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口处采用拦截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表”由利用者自行填写完成,调查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解释部分问卷项目,部分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员面对面询问并完成填写,当场回收问卷。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30名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站20名,共调查了500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

1.4统计分析将所有调查表集中并将全部资料录入编制好的软件包(epiData3.0)和eXCeL2003,并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的主要方法为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

1.5质量控制为了减少调查中的偏差和失误,本次调查做了下列工作:①针对调查表格的内容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以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减少调查者偏倚;②调查前向被调查单位及接受调查的对象详细阐明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使其充分理解,求得合作;③现场调查时,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部分问卷由调查员询问并完成填写,同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④回收问卷后及时复核,逻辑校对,并进行抽样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改或补充错漏。

2结果

2.1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南昌市市区面积863.1平方公里,辖3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市区总人口217.9697万人,截止到2007年9月30日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3家,社区卫生覆盖人口154.839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71.04%。社区居民平均每千人拥有社区医生数约0.7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护理人员约0.65人。

2.2南昌市CHS机构就诊者接受服务及满意度分析

2.2.1就诊者基本情况随机调查了500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者,其中到CHS中心就诊者300人,到CHS站就诊者200人;男性212人,女性288人,男女比例为1:1.36;平均年龄:41.87±16.08岁;家庭月人均收入1279.76±507.84元;文化程度:文盲31人,小学34人,初中103人,高中/中专190人,专科/本科及以上142人;工作状况:半数以上为在岗(268人),其次为退休/离休(110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231人(占46.2%),公费医疗102人,城镇职工医保99人。中心与站的男女比例、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经过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

2.2.2就诊者满意度满意度主要通过就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隐私保护、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八个方面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解释/交流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对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也在85%以上,就诊者对CHS中心和CHS站的各项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问及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时,近半数选择了不知道,经检验,CHS中心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较CHS站好(p

表1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

3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对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设施/设备、解释/交流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就诊者对CHS中心和CHS站的各项满意度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问及就诊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隐私得到保护与否时,近半数选择了不知道,CHS中心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较CHS站好(p

综上所述,在我市处于初级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难免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和医疗保障制度,加速人力资源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4

1.参加单位:全区区、镇、村(居)三级医疗机构。

2.活动形式:区级医疗单位(包括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二院和各中心卫生院)和区级医疗单位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进乡镇,开展义诊、巡诊、疑难病例会诊、业务培训、为困难群众定点上门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等送医、送药、送知识活动;镇级医疗单位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健康管理团队进村居,对村居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为困难群众定点上门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等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活动,方便社区群众就医。以上免费赠药经费在区“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中予以补助。村(居)医疗机构进家庭,为低保户、五保户、城镇特困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和6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检查和卫生宣教,并建立健康档案。

3.活动时间:自2014年3月开始,每月一次活动,每季度最后一个星期五上午为全区集中活动日。其余活动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安排。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5

1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形式

1.1预防方面

在社区中开展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等为主的疾病控制工作。在社区中宣传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的自我预防方法的研究,指导城市社区居民掌握自我预防和保护的方法,消除生活、生产环境中可能不利身心的健康因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调配饮食结构,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自我预防意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针对社区居民在健康方面的疑问及时给予科学答复。

1.2保健方面

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老年等群体开展保健活动。对妇女群体的保健主要包括在社区中开展婚姻保健、围产期保健、妇科病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项目,向妇女宣传婚期、围产期和更年期自我保健的注意事项等。对儿童的保健,如开展儿童的“四病”防治,营养指导,儿童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指导人们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等。对老年群体的保健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对老年人进行医疗、生理、心理等保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素质,预防或减少各种常见老年疾病的发生。

2预防医学在城市社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2.1预防医学提供的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无病就是健康”的状态,卫生服务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患病或伤残的少数人,而是要面向所有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还存在供需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基层医院提供的服务只能满足部分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而更多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的重担落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肩膀上。据专家分析,在人群中,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各占15%,剩下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部分人群可以通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生活条件、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而恢复到健康状态。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目标,而这恰恰也是预防医学的工作宗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通过预防医学所提供的服务达到其工作目标,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2.2预防医学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老年服务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且近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形势更加严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而从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上看,很多老年性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推迟发病或减少发病的,在社区中开展老年卫生预防保健工作,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预防医学的作用在此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部分老年人群不止是生理弱势人群,也是经济弱势人群,他们往往无力负担医院高昂的治疗费用,在社区中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服务,是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的一个有效举措,体现出社区对老年群体的关怀,提高了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

2.3在社区服务中开展预防医学服务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社区服务中开展预防医学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可理的现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因地制宜,突出便民性,避免重复性投入,合理发展适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卫生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在社区中开展适合各种人群的预防保健服务,使社区居民能够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这种服务的成效,从而使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还能够使人们逐步养成没病防病、有病早治的健康观念,对小病、小问题直接找社区卫生机构,而不是涌向大医院,不合理的占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6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9-02

满意度研究是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为齐齐哈尔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齐齐哈尔市北三区(建华区、铁锋区、龙沙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名患者。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常规监测调查表》,采取一对一问答方法,对被试者进行调查。

1.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被调查者一般情况300名被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中男性94人(31.3%),女性206人(68.7%),平均年龄(51.2±1)岁。

被调查者大部分人都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占53%和34.3%,自费的占4.7%,商业保险和公费医疗占的比例则很小,分别为2.3%和1.7%。

2.2就诊及等候时间大部分患者就诊时间都能在15分钟完成,占调查对象的77.7%,只有5.3%的患者就诊时间超过30分钟。97%的患者候诊时间少于10分钟,其中候诊时间少于5分钟的占被调查对象的84.7%。

2.3就医机构选择意愿及利用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方便快捷”的人数最多,占82.3%,其次为“服务态度好”和“价格便宜”,分别占38.3%和33.3%。认为“能够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能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人数则不多,分别占8.7%和7.3%。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本次接受服务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疾病诊治是主要接受服务的类型,占62%,其次为疾病预防和购药,分别占14.3%和8.3%。

2.4满意度调查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最满意,占67.3%,其次为服务态度和受尊重程度,分别占52%和48.7%。对就医环境和设施设备的满意度一般,分别占25.3%和13%。

对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满意度均较高,分别占84%和81.7%。

2.5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知晓度的调查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如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有183人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项目,占被调查者的61.0%。有15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占被调查者的52.0%。

3讨论

3.1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伤病诊治及购药占总服务类型的70%以上,对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类型的需求较少,这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醒目标识方面开展不足,相应的功能不够完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情况更加说明这一点,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全部项目的刚达到60%,而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刚刚超过50%,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的局限。近一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2次以下的有72.6%,6次以上的不到5%,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些人是初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说明齐齐哈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

3.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情况

3.2.1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个别指标不理想被调查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度、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受尊重程度、解释交流等满意度较高;而对就医环境、设施设备的硬件设施满意度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患者心目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根据实际访问调查中的谈话和满意度及患者对倾向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分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是由于对身体影响的较小的疾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要求较低,主要是看中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卫生服务的易得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满意度高,是因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有限,不像大医院那么拥挤,而且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有限,患者相对于大医院而言更加固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更好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反映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达到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效果,也是一种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更加注重硬件的升级,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2.2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对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高的技术水平和好的服务态度是吸引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本调查显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医疗技术水平低、设备环境差、服务态度差、收费不合理等,因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利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和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并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7

社区卫生培训发展措施

改革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是发展卫生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我市现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厂矿企业卫生所107个以及乡镇村中心卫生室411个,遍布全市城乡和农村,担负着社区居民就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一、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明显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卫生信息管理、预防保健、精神卫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二是服务的主动性,社区卫生服务可提供上门服务,设家庭病床。三是服务对象的全民性。除了病人以外,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四是服务的综合性。除了基本医疗以外,还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五是服务的连续性,对生命的全过程和疾病的全过程提供服务。六是服务的可及性,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在社区,办在居民的家门口,比较方便,尤其适合老年人。另一方面,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药品是常用药品,开展适宜技术,服务价格比较低廉,是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是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基础,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以往有关培训的内容及方法回顾

近十几年来,山东荣成市卫生学校对参加人员以乡村医生为主的进行的各种正规培训,曾涉及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过系统化培训,通过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合格证书,培训七百多人次。对乡村医生、城市社区服务站及药店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培训人数近八百人。根据当前工作实际,与市疾控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联合举办专题短训班,如SaRS防治培训,防治禽流感培训、传染病骨干人员培训班、高血压等慢病防治培训班、急诊急救培训班、病历书写规范培训班等,培训达2000多人次。短训班结业,发放了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教学方式是从市级医院及市疾控中心选拔优秀教师授课,重点从临床能力方面对学员进行培养,并讲授各专业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还结合社区医生临床实际,从人民卫生出版社购置大量实用医学教学光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图文演示和现场实践,提高其技术水平。另外乡镇卫生院以本院为教育基地,利用每月例会对各自辖区内的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的非正规培训。各种培训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当前社区卫生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人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1)学历偏低。社区机构的人员一般是从中专学生中招聘来的,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知识面窄,全科知识缺乏。乡村医生地处农村,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学历相对较低,且年龄老龄化现象严重。(2)社区服务人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继续教育机会较少,知识不能得到更新,新的医疗器材不会使用等。(3)人员的不固定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是个体承包经营,聘用的从业人员没有固定的人事编制,人员流动性大。

第二,医疗设备落后,主要是最基本的检查设备缺少,医疗器械陈旧,得不到及时更新。

第三,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培训太少,省市级对培训工作安排也少,甚至几年不安排、不检查、不考核。

培训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过各类培训社区卫生人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如过去一些社区服务站仅限于打针、输液、开药,对一些危重病人通常转院,现在多数社区在抢救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社区服务站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定期上门随访监测血压、血糖,指导用药,使小病、慢性病在社区得到解决,还对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饮食的宣传教育等。但是,就培训工作而言,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认识不足。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学员数量仍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影响社区卫生人员培训的主要原因。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已接受培训的学员随访显示,少部分学员只为证书、证书注册、学分而来。也有部分学员因为参加学习耽误工作,领导支持不够,抽不出时间学习。这也与基层领导及工作人员主观认识,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单位人手短缺及参加培训政策的制约力度等有关。个体诊所和乡村医生等相对来说参加培训比较积极。他们希望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大多数学员认为与其它业务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一样,更注重是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只要临床技能过硬,病人自然会找上门来,而忽视了社区卫生是以人为本不同于以往纯医学以病为对象的传统观念。可见,社区卫生服务的思维方式、服务模式的转变还需要靠培训教育灌输融入,还要继续做艰苦细致的努力,对学员在培训前进行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议和措施

1.建议当地卫生局责成培训机构设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确定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市疾控中心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乡镇卫生院利用每月乡医例会对辖区社区卫生人员进行短训。对现有社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归档管理,定期组织全科医学知识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定期派送医护人员去综合医院短期进修,参加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

3.市卫生局要给予政策性扶持,要求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分配到我市大中型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和实践一段时间;要求综合性医院医生在晋升副高职称之前,须到社区医院服务锻炼。

4.鼓励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采取挂牌、兼职形式或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人员等到社区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8

为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的主要精神,近日,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免费向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

社区卫生机构和一般大医院有如下几方面的不同:第一,社区卫生服务更强调它的公益性,当然大医院医疗服务也要体现公益性,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更加明显,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更多的是公共卫生。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

第二,社区提供主动性的服务。大医院的人员很少上门,社区卫生提倡主动,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

第三,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不但病人、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使亚健康人不要变成病人,所以整个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

第四,体现综合性,除了医疗以外,社区卫生服务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

第五,连续,比如高血压,要建立健康档案,始终追踪。不像大医院,你去找他就给你看,你不去找,他也不找你。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你进行连续。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9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四医联动;家庭医生;制度经验;上海长宁

中图分类号:R197

作为新医改政策系统的核心之一,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发展不仅需要应对几个关键的衔接问题,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有机衔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医疗保险的衔接、服务体系和保险及贫困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等,而且还有解决不同系统衔接的相关激励问题(赵德余,2007;2010)。上海市长宁区作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先行试点区,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完善在经历了外在形态建设、管理机制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全科服务模式的构建等阶段之后,探索家庭责任医生制度为回应和解决上述新医改继续深化中面临的核心衔接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平等,2007;2011)。2007年,长宁区在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理念,并选取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2009年,又选取程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扩大试点,并于2010年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区推广家庭责任医生制。

一、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长宁区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实施路径,主要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人群的划分,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家庭医生的实施;通过对服务内容的划分,分程度、分特色地覆盖家庭医生相关服务。

(一)逐层覆盖的时间路径

长宁区立足人群实际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将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进过程按照人群的覆盖顺序和时间进度五层同心圆结构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首先,以“四医联动”人群(困难群体)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采取“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困”的基本医疗保障措施,缓解困难家庭、困难人员就医问题,通过“四医联动”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率先在贫困人群中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定点医疗制和社区首诊制,开展双向转诊实现梯度就诊,引导“四医联动”人群有序就医。

在家庭医生制度覆盖“四医联动”特殊人群之后,结合不同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首先选择慢性病管理对象、残疾人等已经在社区接受了公共卫生等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进行推广,这些人群对于社区中心提供的慢性病管理、残疾人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有较大的需求,或已经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也较为容易。之后,将范围扩大到辖区内的老年人等重点管理对象,以开药拿药的基本医疗为工作突破口,结合基本医疗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将这部分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依托家庭医生制服务,进而推广到对慢性病管理对象、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管理对象的家庭,逐步将家庭中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全部纳入干预随访管理范围。最后,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逐级推广、逐层覆盖,通过同心圆的不断外延分步骤、分阶段、分重点地推广覆盖到全部家庭人群。

(二)按需服务与程度路径

在现阶段,考虑到以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一是为“四医联动”对象(困难群体)开展签约式服务。以“四医联动”对象为切入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家庭医生依照协议提供服务,给予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通过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实施定点医疗和社区首诊;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梯度就诊。二是为有需求的重点人群家庭开展约定式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老干部、归侨重点人群家庭,提供约定式服务:为其提供随访、预约和健康干预服务,并逐步引导家庭成员到社区首诊、参与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三是以“按需服务、分类服务”为原则,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以“按需服务、分类服务”为原则,服务对象由“四医联动”对象家庭、慢性病患者家庭,逐步向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全人群家庭扩展,积极引导责任区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

二、长宁区家庭医生制的政策突破与模式优化

(一)政策突破点

在“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支持下,以“四医联动”对象家庭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四医联动”家庭成员到社区(家庭医生)首诊、根据需要定向转诊,逐步探索建立有序诊疗机制,逐步实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的政策突破。

定点医疗。“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资金,由现有市、区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和区叠加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临时救助专项资金、社会募集资金和相关医疗保险减负、报销或补助的返还金构成。通过整合医疗相关经费资源,实施定点医疗优惠政策,向辖区内的贫困人口提供价廉、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通过优惠措施引导“四医联动”特殊人群定点医疗,有序就诊。

社区首诊。以“四医联动”对象为切入口,通过医疗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引导签约对象到户籍地所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首诊。为了给社区首诊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和条件,多家社区都开展了实施家庭医生制预约门诊的探索和尝试。

梯度就诊。结合“四医联动”推行工作,强化“3-2-1”区域卫生协同服务体系,签约家庭保障对象在中心由家庭医生接诊,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全科诊疗、家庭病床、住院治疗及区域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实现梯度就诊。

(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优化

长宁区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多种特色试点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家庭医生制主题,因地制宜、积极申报、开展试点项目,内容涉及家庭医生“13533”工作法、健康教育、健康门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家庭医生服务的一种全新服务和质的转变。

家庭医生工作室“13533”工作法,即以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1个中心),依靠全科团队与中心的协同、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协同以及与社区资源的社区协同所产生的3个协同,向患者提供约定式、互动式、跟踪式、关怀式、监测式的5类服务,以建立与社区居民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健康促进的伙伴关系以及与重点人群的重点服务关系的3类关系,最终达到体现健康促进、体现和谐医患、体现政府服务意识的3个效果。

家庭医生健康教育“5S”工作法,即通过引入5S现场管理方法应用于家庭健康教育领域,形成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居民家庭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法。通过培训家庭医生具体实施,遵从5S管理的五大步骤,帮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环境和健康路径。

家庭医生健康门诊,即以系统整体论为方法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注重病人参与决策与管理,注重运用健康档案、信息化技术提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有效率。

“社区慢性病立体化管理”模式,是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社区全科团队为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家庭医生通过立体化的慢性病管理,即防治一体化管理、患者-家庭系统化管理、信息化全程动态管理三个手段,使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和干预,使家庭医生成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值得信赖的健康管理者。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组织模式的重构: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运行的配套措施

在组织架构上,首先,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团队协作与支持。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新型全科服务团队,理顺团队内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与协作关系:全科团队长是全科团队的总协调者与管理者;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主要服务者,同时还是健康信息的管理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生活与行为的干预者及健康转介服务的指引者;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是家庭医生的工作助手与健康信息收集者。其次,以全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大系统之间既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因此通过发挥各系统对全科服务团队的协同与支持作用,形成对全科团队和家庭医生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中心管理系统尤其是质控部门是中心业务工作的总协调和综合管理部门,不仅承担日常质控管理工作,而且承担中心内部和中心外部对全科服务团队及家庭医生的支持与协调工作。再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体系。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制工作的实施,逐步建立上下联动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中心”协同服务的格局。通过和二三级医院开展协同服务关系,促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专家预约等服务的落实;通过和CDC、妇幼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公卫协同,进行公卫监测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一)质控体系与激励机制

完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质控体系,建立区级层面、中心层面的多级质控系统,通过卫生管理中心的质控考核和中心内部的一级、二级质控,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家庭医生进行质控考核,加强对家庭医生的管理考核。此外,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经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家庭医生激励和倾斜机制,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匹配专项资金,为家庭医生制的开展提供保障。在周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家庭医生津贴”制度,对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支持平台、人才培养与信息化系统

长宁区卫管中心通过巩固和不断优化现有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争取区发改委、财政局、人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强与街镇、居委会的沟通、合作,努力构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开展的支持平台,以保证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经费、人力资源配置等措施落实到位。长宁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建立家庭医生岗位培训制度,将家庭医生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岗位聘用、职称聘用结合,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强化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协调和服务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家庭医生的综合服务能级。

为保障家庭医生制度开展,长宁区在2011年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家庭医生工作模式要求,对家庭医生工作平台进行开发和应用,整合诊疗、家床、公共卫生等信息模块,使家庭医生工作更为便捷。同时推出面向居民的公益性“医健通”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并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长宁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经验效果评价

通过改革实践,目前,长宁区已经实现了居委会家庭医生全覆盖,全区182个居委会全部配备了家庭医生,并在各居委会建立了家庭医生公示制度。截至2011年9月30日,接受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共计28014户家庭,62295人,基本覆盖全区超过10%的家庭和人口。其中,签约制服务家庭10133户,“四医联动”对象就诊41460人次,实现家庭医生定点首诊率100%、定点双向转诊率100%,定向转诊5293人次,社区累计减免困难群体医疗费用1819350.24元。另外,开展约定式服务家庭达到17881户,服务对象已经从“四医联动对象”逐步推广到慢性病患者等有需求的家庭。截至2011年9月,长宁区各社区建卡管理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分别较2011年1月增加25.4%和42.2%,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稳中有升,有效管理率、高危人群控制率均有所上升。

根据笔者进行的相关调研,被调查者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评价都非常好,92.9%的居民表示家庭医生给予的健康指导非常有用,96.7%的居民表示愿意听取、接受家庭医生给予的健康指导,94.8%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向家庭医生寻求帮助,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长宁区以贫困人口为突破口,通过“四医联动”政策的实施,在贫困人口中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并通过政策的引导推行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等就医模式实现政策突破,引导患者有序就诊,在一年的试点推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符合实际国情,也符合家庭医生发展规律,是家庭医生制度一次重要的实践探索。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进一步完善,应当寻求实现政策突破的放大效应,将政策突破点――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复制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五、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寻求政策效应放大的突破口

长宁经验在一年的试点推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政策突破的放大效应,通过何种方式将政策突破点――定点医疗、社区首诊、梯度就诊复制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何种权益交换机制能够让患者居民放弃现有的自由就诊的权利,选择政府所倡导的定点医疗、有序就诊等就医模式,只有实现了权益交换的平衡,才能真正使家庭医生制度所要实现的各种政策突破产生放大效应,并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纳。另外在寻求政策突破的时候,要结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水平和时机,选择重点内容、重点人群实行重点支援、重点扶持。比如,由于医疗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双向转诊机制在全人群中推广基本难以实现,这时要选择最迫切、最大量、最必须的需求人群重点进行推广。

(二)重新塑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与外部治理关系

随着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进一步开展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外部的各种关系的界定、整合和协调将尤为重要。首先要将中心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明确地表示出来,只有明晰各种关系之后才能实现各方的协调,进而通过协调的关系实现整合,最终明确各方责任,真正体现家庭医生责任制中的责任要求。从内部来看,随着由全科服务模式的网格化管理向家庭医生的网络化服务转变的过程,当前的条块关系如何界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家庭医生和团队内其他成员、团队和中心、专业业务条线和管理条线是怎样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去梳理和明确。从外部来看,中心和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医疗协同、与CDC等机构的公共卫生协同以及社区协同这些协同体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怎样产生的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三)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与价值内涵

随着家庭医生制度的开展,长宁区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其间也产生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诸多成效,应当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之上总结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度的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比如医护组合、慢性病管理等公卫工作的合并等运行机制的尝试。在此基础之上同时探索破除某些旧的模式和机制,顺应当前家庭医生制度开展所需的条件要求,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继续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扫清障碍,使得今后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通过制度的归并、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的推行,最终实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卫生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鸿,朱莹,赵德余.我国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中国卫生资源,2006,(4).

[2]张平,吴文娟.通往公众健康之路:医疗卫生改革的长宁经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赵德余,梁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中的医患关系重构[J].世界经济文汇,2007,(3).

[4]赵德余,梁鸿.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J].复旦大学学报,2010,(6).

[5]张平,赵德余.中国特殊健康保障之路的探索:长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和经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篇10

现在进行“新医改”,必须实现结构性调整,这是“新医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个重点中,就有两个是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实施主体的重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农村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城市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健全和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基础,不健全将直接导致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缺失和生活方式病等多发。为此,笔者就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转变“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误区,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儿童与老人残疾人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全科医疗服务。这就是称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而非“社区医院”的缘由。

而现在广为传之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质内涵会产生两方面的误导:一是使广大群众,包括医疗卫生人员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与大医院是一样的,只有医疗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离家近、规模小、水平低的医院和药店。因而往往拿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项指标来要求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或者是否就职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是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专业、业务技术能力的配备,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人员从治疗模式转到“六位一体”的思维习惯上来,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和思想意识仍集中在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因而距担负相应职能尚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引导,才能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了解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化其在防病、养老、保健和康复等健康领域中的“守门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按现行法律规定,社区卫生的服务方式是不合法的。国家《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即法律规定医师执业仅可在注册的机构及地点内行医。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服务方式,是“片区医生团队”、家庭医生、24小时呼叫上门等。这些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基层服务方式,但却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因此要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法规培训、避免不当医疗行为发生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入户服务也应制定操作规范,细化服务种类、范围、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3.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1)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的主导性。但目前是按行政区划由各市县财政负责拨款,许多市县财政安排公共预算执行的零基预算标准中,不包括职工的“四险一金”、取暖费、公费医疗超支款等保障福利性预算;也不包括工会经费、交通费、取暖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支出预算,这些支出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负担并缴纳。国家给事业单位人员的新增津贴,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无法落实。

基本经费的不足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限制了卫生资源流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加之受服务人员编制、结构所限,难以承担相应服务职能。卫生资源呈“倒三角”的不合理配置,一直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升级等投入,但硬件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真正使居民留在基层、“流”向社区,减轻居民和大医院的负担。

改革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将人员应有的待遇和专用业务费全部纳入,这是该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考核预算执行及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三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四要深入研究收支两条线下的财政补助模式,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人力严重短缺等问题。五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发

展机制,鼓励非公机构和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开发建设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及市场,卫生、工商、税务、劳社、民政、保险、金融等行业共同制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市场的多领域配套政策体系,对私立及其他社团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现有卫生资源,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2)“零差率售药”举措亟待配套政策以惠民。政府出资实行“零差率售药”,是遴选出占80%左右的百姓常用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目的是使广大居民得到零差率的实惠,买到较廉价的药品。本来是一项惠民举措,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走了样。如同一药厂、同一规格药品“银杏叶片”,北京市某地附近药店售价9.50元,而零差率售价却达17.10元,差价7.60元,几乎贵了一倍。

出现了“低价采购、高价售药”的现象,经调查原因有三:一是零差率药品采用的是“打包招标”的集中采购方式,在产品技术指标相同条件下,每包总价最低者中标。某些投标者对不常用的药品以低价竞标,而对百姓常用的药品以高价竞标,使得中标的各包药品总价虽低,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百姓常用的“零”差率药品价格,却高于附近药店里的同类药品。二是在实行零差率药品举措后,一些药商停止了销售某些低利润药品,另一些药商寻找新的厂家药品,出现了通过改变生产厂家和产品规格而抬高药价的现象。三是药商在低价中标后,无法供货,使市民得不到零差率的实惠,甚至出现了有些社区卫生服务站高价购进市售药品,再按中标价格低价售出药品的价格倒挂现象。这些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影响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惠民政策和举措的效果,影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的认同,也一定程度上诋毁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