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十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十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0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1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社区卫生发展是健康的。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地段医院转制过来,实行了健康促进委员会领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卫生实施”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是内部改革不断深入,调整了中心的科室设置,建立了“三科一室”:即医务科-由各科门诊、医技、病房、护理组组成;社区卫生科——由防保一条线(疾病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行业卫生、健康促进、计划免疫等)、家庭病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行政科——由总务、财务组成;办公室——由人事、档案、统计和信息管理组成。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了内涵建设,落实了管理措施。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护士”与业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分配挂钩的制度,实行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推行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促使医护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服务形式从医院走向社区,进入家庭;服务内容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四是开展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和工作规范方面都上升一个层次,逐步成为与大都市形象匹配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虽已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职责、相互关系尚未全部理顺。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的大有人在;也有极少部分群众(有经济能力的)认为只要我付钱,卫生机构就应该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卫生机构的现状。二是政策问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使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依据。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重医疗服务“侧支循环”,从中汲取“养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也就是医院在业务收支中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三是机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论是由原机构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匮乏、基础差、来源少,相关政策跟不上。另外,全科医学职称评定体系还未真正实施,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规程上还存在着法律风险,这样水平的一支全科医师队伍必然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导向、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的原因。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社区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发展社区卫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更大,迫切要求全社会强化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书记在十六大会议上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只有在实践中采取措施做好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社区医疗服务正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挥很大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也是需要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广大群众当中占有大量的比例,对他们关心,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可以极大的化解社会矛盾,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重要表现。例如,现在我国老年人口增多,但其儿女忙于工作,疏于对老年人的照顾,而社区医生这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如行动不便,社区医生上门为其诊治,及时解决老年人的病痛,随叫随到,特别是一些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慢性病发病较高,通过社区医生服务指导、跟踪管理,提高了服药率和有效控制率,使老年人的晚年身体健康有了保障,同时可以让儿女安心工作,有助于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特别是社区服务中心对低保户,残疾人的重点照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更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医疗费用方面,社区医疗要比大医院的收费标准低很多。居民的小病可以随时在社区医院中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不会因为大医院花费高不去治疗,将小病拖成大病违时晚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医疗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在大型医疗机构之下,对于绝大多数群众而言,社区医疗甚至更具价值。细致周到的贴身服务,身体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的传递,基本疾病的诊疗,这些都是专注于大病、疑难病的大型医院不可能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却正能切合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预防保健知识深入社区,减少了群众患病率,及时的小病治疗更避免了类似小病拖大的就医误区。可以说,社区医疗不仅为群众省钱,省时,省力,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为最广大群众构筑的健康屏障。

(二)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减轻大医院的负担

目前,城市大医院患者仍然是"人满为患",有的日均门诊量上千人次,有的达到几千人次,每位医生每天平均诊疗几十人;除了部分疑难杂症的患者外,大多数城市患者还是以常见病为主,增加了医生工作强度,也影响到医院开展疑难杂症治疗、承担科技攻关项目。现在确实存在患者“扎推儿”去大医院就诊的现象,不仅造成大医院就医人数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卫生资源的浪费。医疗社区的出现可以极大程度的缓解大医院中人满为患的现象,通过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事实上城市大医院门诊中有80%~90%以上是属于基本健康问题,完全可以在社区解决。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还可以提供母乳测钙、新生儿测黄、儿童智力早期干预、健康查体、慢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中医针灸推拿、理疗、家庭病床护理……这些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就可以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不是单纯的“低级”医疗服务,它的服务内容非常充实,是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因此,很多小病,患者无需拥挤于大医院挂号问诊,在社区医院中就可以解决,并且不用花高额的医药费。医院主要解决大病医疗问题,而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居民保健、预防工作,这样就从全方位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同时,大小病分开治,也正符合国家提出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这是一种医疗和保健相分离的思路。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不必要的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医院也减轻一些负担,集中精力攻克更大的医学科研难关,加快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居民的意义

广大群众才是社区医疗的真正受益者。首先,从医疗保健方面,如头疼发热等常规小病社区居民可以就在自己的社区里接受到及时,全面的诊治,不用花路程花长时间到三级大医院排长队挂号就诊;一些老年人的慢性病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得到治疗康复;并且通过社区医生的卫生保健、预防的宣传,让居民懂得更多的卫生知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将潜伏发展的疾病抑制在萌芽当中。

(四)社区卫生服务有助减少医疗纠纷

在当今高发的医疗纠纷中,真正的医疗事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是由于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生与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出现分歧而引发的,如能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对降低医疗纠纷有很大帮助。而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它最大的特点是上门入户,贴近居民,就近就医,预防保健。因而社区医疗提供的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它更注重医疗服务态度及医患双方的沟通交流,强调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使患者感受到社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减少医患双方之间的认识分歧,降低患者对医方服务质量的不满。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医疗减少大医院就医负担,大量患者可以在社区医院接受到很好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医院医患纠纷的产生。

(五)社区卫生服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03年爆发了较大范围的“非典”事件后,逐渐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总结了经验教训下,提出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机制,将防治工作纳入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而在社区“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中,社区预防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社区医生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社区范围内极大的普及宣传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开展全民普及防病知识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并通过对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卫生统计,及时监测可能突发事件,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其次,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在病情的治理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如在“非典”中,很多社区居民被隔离,人心恐慌,而此时社区医务人员确能坚守岗位,尽职所能,为提供就医便利,减少病情的扩散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是利国利民一件大事,有重大深远意义。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居民疾病谱和死亡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肿瘤等发病率在增加,心理异常和不良卫生习惯也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变化,“预防为主,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要求日益强烈,开展社区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必然。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引入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将现代科技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以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技术为工具,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建立社区健康保健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2

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得到了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连续多年被列为政府为民众办的实事之一。到2009年底,全市的CHS机构总数已近70家,中心覆盖五个区近百万人口,将街道和镇级医院全部纳入CHS机构,服务覆盖人口近两百万,约占公布总人口的80%以上,CHS服务网络系统初步形成。这也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条件。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探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通过全面、科学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效率、效益和公平性,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正确评价和总结黄石CHS的经验。

1、研究目标

本文总结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进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现状,深入了解社康中心卫生服务功能完成情况,比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常见病种的诊疗费用,调查黄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反应性,综合评价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益、效果和公平性,总结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亮点,为推广其成功经验提出政策性建议,同时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收集资料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研究思路

文思路来源于wHo对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构想,主要是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方对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做综合评价,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公平性评价和效果评价。在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时,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黄石市一、二、三级医院的效率、效益和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等作出评判,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通过绩效评价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管理,而且可通过改善和营造内部、外部的公共关系,使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健康公平地、有序地、充满活力地、持续高速地发展。本研究最终产出是形成一套科学的、相对完整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体系和相关指标。见图1。

3、内容

3.1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国家和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制度、总结等相关材料,并与黄石市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居民、卫生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讨论,总结分析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过程,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政策与实施情况、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与卫生投入构成的变化、社区卫生组织建设与服务网络系统的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与整个卫生服务模式的变化等。

3.2社区居民家庭健康调查

根据黄石市人口分布的特点,分别在四个行政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随机抽取26个目标社区,确定调查户数,由当地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把调查员带入随机确定的住户,由调查员亲自询问完成调查表规定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为抽样住户的实际人口,是指本住户的15岁及以上成员和虽无常住户口但在本住户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虽有户口但离家半年以上的人口。本次调查抽取了26个生活社区,调查968户,总计1850人,实际有效问卷1841份,有效率为99.67%。

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与需求情况,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主要社会经济学、人口学特征,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就诊情况和未就诊情况,择医行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意愿等;社区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着重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居民的就医流向,分析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程度与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3.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发展现状

根据黄石市行政区域划分的特点,通过对四个行政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01年7月1日以前成立的所有社康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大部分社康中心分布在两个老城区,与黄石市人口分布相匹配。

社康中心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社康中心的所有制情况、地域分布情况、房屋来源、科室设置、设备构成情况及人力资源构成情况,着重探讨黄石市社康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3.4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根据黄石市社康中心分布特点和社康中心的数量情况,在五个区按比例随机抽取28个社康中心进行六大服务功能的登记,调查表配有详细的登记表和填表说明,登记时间为两个周,要求对所有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的服务功能(包括每天的服务工作量和每种工作的服务时间)进行登记。

通过对社康中心六大服务功能完成情况的现场调查,主要分析每种功能的每天平均服务量(人次)和每种功能占用的平均时间,以判断社康中心六大服务功能完成情况的偏废程度,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5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诊疗与费用

按照黄石市社康中心布局特点,在五个区共抽取28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参加病例登记,登记时间为两周,要求对所有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者都进行登记,并进行费用统计。本次调查实际登记例数为7866例,有效例数为7644例,有效率为97.18%。选择了在医院及社康中心就诊的6个常见门诊病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皮炎、急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尿道炎)和4个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登记。本次调查实际登记例数为2401例,剔除无效登记,有效例数为2210例,有效率为92.04%。

黄石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与费用情况,主要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的单病种费用,并与各级医院的单病种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就诊病人的疾病类型、疾病轻重程度,了解病人流向情况;探讨就诊费用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3.6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反应性

本次研究对随机抽取的16个社康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进行调查,其中黄石港区3个、西塞山区5个、下陆区3个、铁山区1个、开发区4个。接受反应性问卷调查者共848人,实际有效问卷832份,有效率为98.11%;接受满意度问卷调查者1101人,实际有效问卷1073份,有效率为97.45%。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评价包括社区居民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时,在个人尊重和以顾客为中心两个方面的内容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做出的评判。患者满意度评价主要包括患者对诊疗技术、服务态度、诊疗价格,服务程序,就诊环境等方面满意情况;

4、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卫生工作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访谈、现场调查等方法进行,借助卫生服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结合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国际和国内比较,从宏观的角度综合评价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绩效,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4.1文献检索法:通过查询期刊和inteRnet网络文献,检索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重点检索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发展模式、配置状况、评价体系的文献。同时,查阅了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文件汇编和会议材料,收集近年来黄石市统计年鉴和卫生统计年鉴等资料,以便深入了解研究主题和黄石市的卫生政策、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

4.2现场调查法:通过家庭健康问卷调查,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和社区居民的健康和需求情况。通过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重点了解利用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反应性。

4.3描述性分析法:本研究对频数分布、率、构成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黄石市社区居民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把黄石市的统计数据与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黄石市居民的健康问题。

4.4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分析:洛伦茨曲线是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1]。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评价[2]。

4.5因素分析法:主要采取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分析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时,进行了χ2分析。在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知晓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中,应用了Spearman相关分析的方法。由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是目前处理二分类变量中比较成熟的方法[3],因此本研究用来建立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元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分析就诊费用的影响因素。

4.6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将模糊信息通过模糊判断的手段,求得明确评价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由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体验并无明确的界限,含义的外延比较模糊,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进行评价。

4.7topSiS法:是系统工程中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4]。由于对原始数据进行同趋势和归一化处理,消除了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排序结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直观、可靠。本研究采取这种评价方法,用来评价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5、结论

5.1以社康中心为主体的卫生服务“二级网”服务模式已经形成。该模式与黄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二元格局网络健构存在一些优势,第一,有利于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第二,有利于加强医院和社区的联系。

5.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较高,但形式多样。总得看来,黄石市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服务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5]。目前社区居民最感兴趣的社区卫生服务有:健康指导、医疗预防、定期体检、24小时应诊、就近医疗和老年人保健等。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做的,就是要积极创新,改变服务模式,适应买方市场的要求,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5.3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综合利用率为35.9%。从全国范围来看,黄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还是较高的,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得到社区居民的初步认同。社康中心的布局、可及性和居民的认识水平是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5.4社康中心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服务内涵丰富,“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已经形成。黄石市社康中心实行院办院管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由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主办,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效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得以综合全面地发展。社康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内容基本到位,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社区计划免疫、慢病管理、社区妇幼保健、社区健康教育都取得了成效。

5.5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病人流向格局。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益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服务费用的低廉上,把“小病”解决在社区之内,从而达到降低卫生费用的目的。总得来说,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是比较经济的,在合理分流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社康中心平均就诊费用为36.00元。对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来说,在形成合理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病人流向模式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6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和满意度较高,仍存在提升空间。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与否,是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社区卫生服务效果的敏感指标[6]。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反应性较高,表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已初步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6、社区卫生服务绩的思考

本研究立足于从社区卫生服务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出发,率先对社区卫生服务做全面、综合、系统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的创新思路:

6.1本研究首次从医院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两个层面来对比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绩效。黄石市卫生服务主要由医院的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组成。在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时,从卫生服务模式、病人的就诊意愿、病人流向、就诊病种和就诊费用等方面与医院服务进行比较,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6.2采用多角度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本研究基于wHo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思想,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求、利用、效益、效率、效果和公平性做出综合评价,更能全面系统反映社区卫生服务绩效。

6.3将反应性第一次用于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效果。反应性仅指卫生系统的非医疗方面的因素,而满意度明显包含了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反应性是一种恒定指标,比满意度更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效果[7]。

6.4将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焦点由“过程评价”转向“综合评价”。我国前一段时间的社区卫生服务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程度、功能合理程度以及服务效果等单方面地评价。但迄今为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对现行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同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把综合评价思路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资源配置、病人流向、费用控制、服务多样性和病人反应性等方面的作用,确立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服务的格局。

参考文献

[1]eavesD.anexaminationoftheconceptofequityandtheimplicationsforhealthpolicyifequityisre-assertedasoneofthekeygovernmentobjectivesforthenationalHealthService.Jnursmanag.1998,6(4):215-21.

[2]paulF.Hogan,etal.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workforcestudy:thesupplyofanddemandforphysiatrists.archphysmedRehabil,1996.

[3]饶克勤,李青.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患者就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1999,16(2):72-75

[4]刘玉秀,徐少青.topSiS法用于医院工作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卫生统计,1993,10(2):12-15

[5]Janiepercy-Smith.introduction:assessingneedstheoryand

practice.in:Janiepercy-Smith.needsassessmentsinpublicpolicy.openUniversitypress,199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3

重我国国情、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探索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卫生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家庭,具备大医院不可能有的优势,能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三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白碱滩区政府的非营利性公益卫生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中心秉承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人性化卫生医疗服务的宗旨,在区卫生局党工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努力强化设施建设、机制建设、内涵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思路,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拓展业务内容,最大程度地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成为集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机构。

1.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带动基本医疗的发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药品种类少、病员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三平中心成立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医务人员下社区服务团队走街串户,开展健康宣教,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筛查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通过面对面宣教、访视跟踪服务等形式,主动找出病人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同时加强了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报告及处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工作。

2.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技术,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参与讲医疗技术课。我中心多次组织全中心职工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学习,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心服务内容及服务项目,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

例如:2011年8月18日下午,在白碱滩区三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倪文峰的带领下,与六位工作人员一同前来白碱滩区为老服务中心慰问老人。

在服务中心,他们进行了《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测血压》、《做心电图》等内容的讲座活动。生动讲解了老化的概念、如何正确搭配膳食及五种天天都可以吃的食物。特别在老人饮食上做了“十要”要求,如:适量运动、注意安全防摔到、心理平衡等内容。老人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心里默默的记着,当老人还在意犹未尽时,一场丰富多样的讲座就在精彩中落下尾声。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在新的一年,我中心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中心服务特色,将预防与康复作为侧重点,期待通过预防措施逐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社区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4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1]:要解决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矛盾,卫生服务模式必然发生深刻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求,降低疾病经济负担,支持和促进社区建设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广大社区居民的肯定和赞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途径,这是我国城市卫生改革的大方向。

目前全科医师的来源:卫生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初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逐步建立起以部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2]:①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②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③全科医师岗位培训;④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⑤管理人员培训;⑥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在我国现阶段及若干年内,重点是对在职人员进行转型培训,而在职人员主要又是在一、二级基层医院工作的在职人员。实践证明,这也是解决基层医院在城市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求生存的有效途径。现在,甚至一些大中型医院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派出医师开始在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

走出对全科医师认识的误区: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工作在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站、街道医院、厂矿企业医务室的基层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骨干,从事着全科医师的工作。但社区基层医生并非真正意义的全科医师,他们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人民群众对全科医师的能力不信任,不愿意也不放心把健康托付于他们。真正意义的全科医师[2]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师。因此,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量的有志从事全科医学的高素质人才参与。

加强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学习

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班: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的重点。有条件的可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至2002年11月全国已成立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25个,共培训各类人员20915人[3]。经省一级统一组织考试合格,可获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其他途经:参加全国全科医学函授培训班,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自学。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全科医疗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这意味着其关注的中心是作为整体人的服务对象,并对其长期负有管理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很显然,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与医院服务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医院的专科医师在向社区全科医师转型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克服。

发挥专科医师特长:专科医师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中,可以把自己的专长有机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团队服务中去。

首先做好通科医师再向全科医师过渡: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科医师的确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我国医患供需双方需求不难看出,相当一段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然以医疗为重点。专科医师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大多接受过通科医学的训练,在短时间内胜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有可能的。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让准备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专科医师在相关科室进行轮训,可以缩短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适应时间。

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模还很小,无论人员配备和医疗设施都不到位,它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相距甚远。这就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全科医师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努力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张朝阳.改革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改革与发展新路子.中国全科医学,2004,7(5):28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5

 

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作用

 

1.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公共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4小结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保存质量和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关系着居民的健康,更与社区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虽然身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单元,但作用和重要性却非常重要,它既是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措施的落实者和执行者,也是掌握着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持有者,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管理好当前的公共卫生档案,努力探寻有效措施延长档案寿命,保证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防止失密和泄密。只有这样才会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简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6

一、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构筑青年的精神支柱,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

年,局团委带领我系统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团的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注重建设、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团干部素质

以纪念建党90周年和长征胜利75周年为契机,围绕“团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局团委继续坚持团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举办了团部理论培训班,开展了“学习《文选》”活动,为各单位团干部购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永远跟党走—增强强团员意识教育学习读本》、《永远跟党走—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学习问答》、《文章例话》等书籍,要求团干部在通读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举办行了“团干部读书笔记的评比展”,评出了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三个。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学新知•见行动”—--做一名让党放心的团员青年征文活动;举办了“知荣辱是非,扬时代精神,青年风采展示会”—征文演讲及才艺比赛。

2、结合团员青年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适合青年特点的思想教育活动

结合卫生系统的行业特点,继续开展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观看了市共青团“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工作总结视频会议”,认真学习了关成华书记提出的深化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四点意见。卫生局团委获得市开展增强团意识教育先进单位、我局开展的“增强团员意识,强化教育,服务中心工作,情系团员”活动获优秀主题团日活动获银奖。

在全系统开展了“爱岗敬业•青春无悔”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全系统13家单位的22个团支部参加了活动,这些活动活动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制作精美、成效显著。开展了以“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为主题的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团员的团员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锤炼了一批新上任的团干部,使他们从策划创意、沟通协调、组织实施、文字写作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达到了以活动促进团内建设、以活动树立外部形象,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目的。

3、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行业特色,服务社会

卫生局团委积极响应局党委的号召,召开了“区卫生系统团组织‘’座谈会”,开展了“健康促素质•素质促文明•文明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我系统共设13个活动场所12家等单位的主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青年志愿者100余人,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军营、工地、孤寡老人家中、为社区百姓、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义诊。与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了“团结互助•共建和谐--为草园社区低保户义诊”活动,为余人进行了义诊、咨询、讲课,为300名武警官兵讲解了心理健康知识。

二、加强组织建设,锻炼干部队伍,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1、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评,评选先进,促进共青团的活力

为了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富有活力,给团干部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共青团工作,局团委采取公开竞争评比的方式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局团委将公开竞评作为学习提高、改进工作的手段,而不是为了评选先进而评选先进。经过评比,评出“五•四”红旗团委1个,先进单位6家,“五•四”红旗团支部5个。通过公开竞评锻炼了团干部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召开了区卫生系统“五四”表彰会,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为了更好地做好共青团工作,争取各级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有7位主管领导当选为“关心共青团工作好领导”。

2、推育并重,加大育优力度

推荐优秀团干部、团员加入党组织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局团委在开展推优工作中,加大了育优力度,主动征求各单位党政领导意见,把那些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具备党员基本条件的优秀团员青年及时推荐给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全年,推优38名,发展12名。

4、弘扬革命传统塑造团队精神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开展了“弘扬革命传统•塑造团队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参观了“永远的丰碑”—铁血忠魄革命英烈事迹展览馆,重温了入团誓词,并进行了拓展训练。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激发团干部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和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增强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收到了良好活动效果。

三、围绕卫生系统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继续开展好“青年医师素质工程”、争当“天使”活动

不断完善充实“青年医师素质工程”活动和争当“天使”活动的工作内容,突出实效性。今年是医院管理年,局团委以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为契机,在青年护理人员中开展了“微笑服务暖人心•提高质量显本领”活动,在活动中突出一个“质”字,在工作中提高质量,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青年医师们上交科技论文47篇,有13篇被刊登在《医药》上;评选出了14名“天使”,在青年护士中形成了比学习,比技术,比服务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护患关系,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2、深入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局团委进一步完善了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的工作制度,规范了争创工作程序。从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入手,针对当前争创工作的新特点,在“青年文明号”班组和争创“青年文明号”班组中开展了“迎奥运•见真情树形象•上水平”争创活动,我系统有5个班组申报争创“青年文明号”,60名青年医务工作者申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3.知荣辱明是非展才艺

卫生局团委举办了“区卫生系统’知荣辱明是非•扬时代精神•青年才艺展示”活动。全系统14家单位的2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此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既有征文演讲,又有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充分展示了团员青年们的才华和艺术修养。经过紧张的比赛,14个选手获优胜奖。

4.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卫生局团委区红会联合开展了“博爱助老重阳情,健康天使进社区活动”,团区委、卫生局、红十字会的领导向二病区赠送了慰问品,并进行了床前慰问;14名青年志愿者到临终关怀病区进行了义诊和心理护理,得到领导的肯定,老人们的欢迎。

5.开展了公务员法、精神文明等知识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奥运知识、文明礼仪知识,提升我系统团员青年的文明素质,营造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局团委与局宣传部、局工会联合开展了“唱响奥运文明曲•共树新风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全系统18家单位的团员青年参加了活动,我局获区第一名。在人事局和区委共同举办的区“公务员知识竞赛”活动中,我局荣获第一名。

6.召开了“豆蔻年华相约花甲重开”新春团拜会

局团委与老干部科联合举办了“豆蔻年华相约花甲重开——年卫生系统共青团员、老干部新春团拜会”。全系统有120余名团员青年代表、老干部参加了此项活动,区团委、卫生局的党政领导、以及各单位主管共青团工作、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与团员青年、老干部们欢聚一堂。

7.绽放青春歌唱祖国

为了丰富团员青年的文化业余生活,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紧密联系,局团委举办了“区卫生系统‘祖国•我为你歌唱’卡拉ok比赛”。各单位的团干部、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了此项活动,收到良好处活动效果。

8、“青春红丝带行动”——与艾滋病人面对面

团委与局疾控科联合,共同开展了主题为送知识、送关怀、送服务、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的“关注•同情•服务”——与艾滋病人面对面活动,团员青年捐款1500元,卫生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给小朋友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品和祝福,并鼓励她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四、发挥卫生系统的行业特点,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区卫生系统现有志愿服务队13个,青年志愿者528人。在各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在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中,我系统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召开了青年志愿者联席会

卫生局团委召开了卫生系统志愿者联席会,总结了年全系统志愿服务的全面工作,布置了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各单位团干部认真领会了会议精神,并就下一阶段的志愿服务工作畅谈了自己的想法,理顺了工作思路。

2、送温暖,送真情,心手相牵

卫生局团委积极响应团区委、局党委的号召,以“健康工程”活动为依托,积极组织我系统各级团组织在两节期间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见真情”活动,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了“朝霞夕阳心手相牵”活动,针对青年群体开展了“青春手牵手”活动。16家单位的85余青年志愿者立足本院,深入社区、以贴心人服务队为依托,深入到社区,为社区居民义诊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慰问了离休职工与特困退休职工63户、7户孤寡老人,看望了因病住院的退休党员及生病的团员青年25人,团员青年助困捐款1500元。各单位团组织积极开展“亲情陪伴大年夜”活动,组织团员青年,与住院的400余名患者共同欢度春节。

3.爱心点燃希望,奉献铸救生命

卫生局团委开展了“5ml血样•挽救白血病人的起点”--我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全系统10家单位的110名团员青年报名,94名团员青年走上献血车,采集血样。团员青年有自己的实行动谱写了一曲救死扶伤,爱心点燃希望,奉献铸救生命的赞歌,也体现出卫生系统职工的文明素质。

4、火炬行动进青年中心

与医院、医院、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了“火炬行动进青年中心活动”,入户体检3户,为居民进行内科、中医科、妇产科、耳科、五官科的义务诊治,共计30人。与局医政科继续开展“火炬行动进效县”活动,到平谷区义诊。

5.为首都交通畅通做贡献

积极参加团市委举办的“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维护首都交通文明岗”活动。此项活动历时2个月,13家单位团组织50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活动,经受住了记者暗访、领导暗查的考验,受到市、区领导的嘉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7

1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近几年,社区卫生发展是健康的。章丘市绣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暨章丘市绣惠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了由章丘市卫生局领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乡镇负责、卫生实施”的管理体制。内部改革不断深入,调整了中心的科室设置,建立了公共卫生科,即由防保一条线(疾病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促进、计划免疫等)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了内涵建设,落实了管理措施。医院先后建立了三十八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和工作规范方面不断完善,逐步成服务一流、群众满意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

2.1认识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乡镇负责、村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虽已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职责、相互关系尚未全部理顺。

2.2政策问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改革基本未涉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并且人力资源匮乏、基础差、来源少,相关政策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乡村医生转制而来,由于历史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他们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5~2/5,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目前就绣惠镇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全科医学培训已完成85名,占总数90%以上,已经取得乡医执业资格证书。但由于乡村医生年龄结构普遍偏大(40岁以上占1/3~2/3)学习工作能力有限,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3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3.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政府层面,主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目的。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新闻媒体方面,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工作内容、操作规范、服务形式、管理要求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走上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的轨道。

3.2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医院的财力补偿,以补充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医改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

3.3进一步完善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3.4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二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三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8

【关键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问题对策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性服务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不愿意让其靠近,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

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9

为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从2012年起,在全市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并将创建活动扩大至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

各区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创建活动作为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绩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行广泛动员,成立创建小组,认真组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将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今明两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宣传,充分动员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创建活动建言献策,形成比学赶帮、争创示范的良好氛围,要将创建活动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密切结合起来,以创建完善服务,以服务推动创建。同时,积极争取主办单位及辖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对示范创建工作的支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选工作。

三、对照标准,积极申报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卫生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自查,积极创建条件、完善功能、在规范服务和提升内涵上狠下功夫。自查得分达到850分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5月底前向区卫生局上报自评、申报材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篇10

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由区卫生计生委、区医学会主办的“世界家庭医生日”暨嘉定区社区全科医学质控组成立仪式在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通过遴选论证组建的全科医学质控组启动运行,标志我区家庭医生工作在深入推进过程中,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了统一规范,对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突出服务特色、改进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提升居民基层医疗卫生利用率和获得感具有积极意义。

仪式上,用“第三只眼”看家庭医生服务座谈中,全科医学质控组成员代表,从各自角度阐述了在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及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居民畅言了自己眼中的家庭医生服务,并结合自己的健康情况,对家庭医生服务提出需求以及建议。来自东方肝胆医院、安亭医院的相关专家为家庭医生们建言献策。

作为2017年嘉定区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之一的家庭医生糖尿病分级诊疗论坛,于5月6日在嘉定镇社区卫生中心举行。来自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5名家庭医生及助理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垂体学组、肾上腺学组、肥胖学组委员,糖尿病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李益民教授,与家庭医生们分享了糖尿病“3+2+1”分级管理模式。

作为承办方的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护士、家庭医生助理顾秋英结合中心开展的糖尿病护理门诊,分享了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健康宣教、并发症处理等经验。

当天上午,作为“上海市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的分会场,区卫计委指导与嘉定镇街道健康促进委员会、嘉定区社区卫生协会,以及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嘉定镇疁城新天地开展举办主题活动。

活动在社区居民表演的太极舞中拉开帷幕,在诗歌朗诵和音乐《家庭医生之歌》中推向高潮。期间,5名家庭医生代表上台接受聘书,承诺将承担起家庭医生的重任,服务好社区居民。

现场的禁烟科普讲座、医疗咨询,以及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介绍,吸引着众多的社区居民踊跃参加,不少居民,当场与家庭医生们签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