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十篇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十篇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19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1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前提特色 载体

【中图分类号】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36-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表明我国自世纪之交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在课程改革的反思中,逐步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和地位,课程改革应该有实施它们的教师来参与。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校本课程受到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和热点。

笔者就外出考查学习的体会,结合近年来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关注与探究,就开发校本课程的粗浅认识整合如下:

1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更新课程观念为前提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农村小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校本课程是陌生的。因此,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引领教育工作者认知校本课程,走进校本课程。了解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开发程序等。搞好课程开发,更新观念是前提。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即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动。

1.1 强化师资培训

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每一门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功能及设计思路,整体把握课程,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有目的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努力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储备相当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1.2 注重专业引领

我们要拓宽获取课程改革信息的渠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聆听诸如李燕杰教授、宋乃庆教授及魏书生、靳家彦等专家学者对新课改精辟的阐释,目睹教育大家游刃有余驾驭课堂的风采。这样的专业引领,现身说法,对于众多教育工作者更新课改观念,可谓事半功倍。

1.3 加强互动交流

一是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查看相关信息,积极参与网上交流,获取新课程的思想。二是教师间要经常性地交流对新课改的认识,实验新课程的体验,自觉加强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对比,传承优点。

1.4 重建知识结构

一要广泛涉猎课改资料、书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二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三要留心课改论文,吸取他人精华。时时站在理论前沿,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2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办学特色为特色

毋庸置疑,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无处不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而每所学校在这一点上正可谓万紫千红、异彩纷呈。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基础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取向,而人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们需要怎么学,我们就怎么教。这种教改理论,就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结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理,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生命力,也就谈不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也促使学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总言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一项工作。没有学校特色就没有校本课程,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就不是校本课程,没有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开发校本课程就如纸上谈兵。

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特色,并非似蜀路难于上青天,只要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下面这几所学校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了借鉴:

武汉市中华路小学在一年级课改实验中,该校教师借助低龄学生喜好动画片的特点,突发奇想,试图改变教材中用枯燥的阿拉伯数字进行数学运算,在一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测试中,用两组智力相当的考生完成同样的试卷题目,结果完全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考试的考生成绩远远不及用卡通形式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进行考试的考生成绩。这是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改的一次成功尝试。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再理论升华,逐步形成该校校本课程中灿烂的一页,也是校本课程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最能激动人心的部分。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种灵感的体现,能将数学中的灵感抓住,并有所收获,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是一般教师所不具有的品质和能力;但它告诉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善于发现,及时反馈,不断完善。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2

《把经典文学融入语文学习中》把“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理念的贯彻实施置于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位置,经典名著被引入到语文课程中,同时把阅读品位的提升作为内容取舍的重要依据,逐步形成了阶梯式的经典阅读内容。但阅读又并非全是教师的推送与学生的独立阅读,语文教师通过设置读后的感悟与讨论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开发孩子喜欢的数学课程》从数学课程中的拓展课程入手,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赏心悦目的数学美学、数学史料等融入数学课程,数学游戏被引入到教学过程,经过多年积累,数学教师还编写出数学游戏教材,形成了切实可用的游戏资源库。难能可贵的是,“数学周”的提出与设立在小学阶段就为学生营造起了数学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施儿童智慧课程促学生个性发展――关于低学段“观察的智慧”课程的研究》一文完整展现了校本课程“智慧课程”的创设理念与实施方案,该课程作为青岛实验小学榉树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特色课程,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观察、思维、推理、交往、合作、悦纳”六个方面推进学生的智慧成长。该课程的实施贯穿到了语文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走向综合与多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分辨力和判嗔Α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3

[关键词]南开中学;特色建设;内涵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一些重点中学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扩招,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过度重视规模发展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和谐因素,如校园建设跟不上,管理制度乏力,教育者思想浮躁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重点中学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是迫切的、必然的选择。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和特征

何谓特色?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有风格和品质。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独有性。那么,什么是学校特色呢?概括起来讲,就是学校在办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为广大师生认可并努力维持的独有文化状态。它通常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实质上,它是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也许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但它无处不在,它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调动而弱化,也不因学校变迁而消亡,它深入学校每一个成员的骨髓,影响人的一生。

除了独有性,我们认为学校特色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长期性

一所学校的特色是这所学校文化积淀的表现,而这种积淀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和筛选。为全校师生认可的特色实质上是一种稳定的心理趋同,这种趋同也需要几代人的不断确认。

(二)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的特色活动不应当只针对某些有特长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特色建设中去,获得成长的营养和生活的体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特色才有广泛持久的基础,才能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特色。

(三)结合办学实际

学校特色必须要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优越性,才具有开发的潜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任何脱离学校实际的所谓“特色”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实际价值,也难以持久。

(四)稳定性

学校特色一旦形成,便具有内趋力和稳固性。它不应当因为领导的更换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中断。

(五)为社会所认可

构建什么样的学校特色不应当是学校领导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决定的,而应该是根据教育的形势,深入分析社会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观之后再做的决定。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学校特色,必须要得到同行的认可、社会的认可。任何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的“特色”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学校特色的构建

学校特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的内容涵盖了办学的方方面面。如何构建学校特色?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重庆南开中学根据自身7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数十年来打造办学特色的历程,总结了打造办学特色的一些认识和经验。

(一)校长是构建学校特色的关键

在所有特色学校的要素中,校长是关键的要素。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来源于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来源于对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和本质把握,来源于在实践过程中对教育理论的娴熟运用和深刻内化,来源于对本校独特历史、资源的深刻总结和充分挖掘。

重庆南开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从教学第一线逐步走上管理岗位的,对教育教学十分熟悉,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构建学校特色过程中,首先学校继承和发扬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办学思想,坚持“公能”教育;同时又赋予“公能”理念时代的内涵,即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是在“公能”理念的指导下制订了具有南开特色的培养目标、办学目标和质量目标,形成了严谨、科学、求实的校风和学高身正、诲人不倦的教风,以及勤奋、自主、开放的学风。再次是厘清特色办学思想和学校办学实践的关系。思想是实践的指导,但如何落实思想也是一门学问。南开中学在认识上确定了走特色办学之路的思想,在实践中也认真实践,但不是生硬地套用,而是有机地渗透到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培养的学生既能顺利升入理想的大学,又全面发展,还具有个性特长。

(二)课程是构建学校特色的核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课程规定了教育的内容、手段、进程和目标,它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课程特色就是最大的学校特色。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课程围绕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设置,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相对较欠缺。这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改进。南开中学本着“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整体素质基础”的理念,致力构建和谐课程体系,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目前南开中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课程体系。

南开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坚持向课堂要质量,重启发、重能力、重实践。“选修课”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南开中学自1984年就开设选修课,从初期的6门课程发展到了如今的40余门。像“校园植物漫谈”“数学与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选讲”“陶艺制作”“天文观测”等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自修课”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资源(器材),供学生课余自觉、自主选择性修习,以满足学生更多需要的课程。重庆南开中学在自修课程的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除了春节,学校的图书馆、自修室都要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修的场所和丰富的文献资源;把大师请到“南开讲坛”,让学生听“世界”;构建绿色校园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生态景观,使学生体悟美的真谛;等等。

严谨周密的学科课程,既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更是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道德情操提升、社会性发展的直接途径。“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南开的活动课程由来已久,现在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达到了20多种,有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艺术活动、体育竞技、科技活动、讲座活动六大类型。在活动课里,学生参加调查采访,畅游于艺术殿堂,活跃在竞技赛场,还自编话剧,自办画展,出版杂志,进行创造发明。“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获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校一直致力于隐性课程建设研究,通过建设清幽雅致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开放多种多样的自修场地、组织百家争鸣的学术讲座等来发挥隐性课程的功能。

(三)师资是构建学校特色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南开中学以“公能”办学理念为指导,利用课改优势培养了一批特色教师。

学校广开纳贤门,每年都从全国各地的著名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引进素质好、专业技能突出的毕业生。并且,学校在吸收新教师时充分考虑了校本课程开设和教研组内专业协调搭配的因素,有的放矢地补充学术力量。比如,学校专门从四川大学考古系、北京师范大学跆拳道专业、南京大学天文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引进新教师,以保证选修课程“考古常识”“跆拳道”“天文观测”“中学生发展心理学”的开设;在同一教研组内,则尽量保证多个专业方向都有老师研究。比如,通过历年的补充,现在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大球、小球、武术、田径都有专业教练员,美术教研组有油画、国画、版画、素描、书法的专业辅导教师,生物教研组内则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都有老师专攻。事实证明,学校采取的这种人才引进措施是有效的,正是有了涵盖各专业的学术力量,南开中学的校本课程和特色教育才更加有声有色。

我校的特色课程体系也为南开中学特色教师的培养创建了平台。校本课程“数学与生活”的开发者杨飞老师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和《数学通讯》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2篇。张丽芳老师在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完成了著作《校园植物漫谈》,针对南开校园里的植物展开植物学、园林学知识的阐述,受到学生欢迎。毛小波老师在校本课程里带学生在古代小说的海洋中遨游,饶松源老师则引导学生领悟跆拳道的要义。如今,学校已正式出版校本教材12种。

(四)特色项目是构建学校特色的亮点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4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效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的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凸显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学科教育,包含着学科与教育双重因素。因此,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大课程观,有效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牢牢地“踏”在学科和教育两点上,即以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和以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重心可以不同。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考成为最主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或载体,实现教育的目标,即学生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对象是人,教育应回归人的本真。因此,校长要清楚教育应该是价值的引领。校长还要成为教育家,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要通过自身领导资源和能力影响并引领被领导者,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其他相关事项提供支持,从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学习品质。

二、树立正确的开发观,构建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1.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权,不是简单地用其他的课程替代选择或替换国家课程。我校的“数学学科的教材研究计划”“跳绳课的实践与思考”就是基于这个理念,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对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横向是对现有教育部认定的各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纵向是对学校使用的人教版数学教材知识点序列进行梳理与有效整合,以达到教师使用教材的最优化。

在课程辅助活动架构中,我校有一项“积极心理发展计划”。2012年,《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由教育部立项为科研课题,2013年成为厦门市重点科研课题。这项计划为学校所主办的各项活动提供了一条主线,并贯穿在学校的德育工作、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综合实践和社区融合等各类活动中。尤其是学校设计“德育(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科渗透计划”,决定课程计划单元的种类、时数和执行方式,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具体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校本化的目标。

2.立足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活动课程化。充分调动校内外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一套合适且有效的课程辅助活动计划。由校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有效发挥课程领导力。基于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挖掘活动课程科目,让学校特色活动课程化。我校列出的课程辅助活动包括四大类“艺术教育类”“社会实践类”“学科拓展类”“体育运动类”,计60门课程,作为校本选修课程。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目前学校智慧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完整编写了校本必修课程《国际象棋》《跳绳》《头脑奥林匹克》等三册,作为校本教材及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通过校本教材开发与运用,校本课程教学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丰富多样的课程也为全体师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活动空间。

3.开发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特色化。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必须构建符合课程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挖掘校园周边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从学校的发展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除了完整性和系列化的课程规划之外,还必须依托和拥有丰富而系统的课程资源。闽南文化课程计划、环保校本课程开发计划、阳台-万寿历史文化教材开发计划、铁路公园文化教材开发计划使我校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头脑奥林匹克(om)”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头脑奥林匹克(om)”是一项与我校“用责任和智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动态的思维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活动。这项活动还带动其他学校更多学生的参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厦视新闻电视台曾多次对“头脑奥林匹克(om)”活动及获奖情况进行报道。我校多年来的头脑奥林匹克特色活动也得到中国头脑奥林匹克协会的认可,获得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的称号。

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断修正课程实施思路与途径

完善和改进学校的评价机制,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努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和改进。

1.立足课堂实施评价,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智慧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等课堂评价模式,在这种科学评价方式的指导下,我校课堂已经逐步形成一种简洁、高效、活泼的教学风格。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课堂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的活动,更是一种生命活动,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体现了校长课程领导力在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选择渐进开发策略,鼓励教师“修改”课程。首先,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自,整合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于课程资源的运用与实施、课程资源的取舍与提炼,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适应学生发展。其次,建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仅要研究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还要积极参与制订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课程。第三,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范围。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对学校的课程开发计划进行讨论和修正,不断引进、试验新的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课程实施思路。

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新的师生评价平台。我校积极探索“三星评价”机制,从知识、能力、过程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展开评价方式,创新小学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在“阅读”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六个年级不同要求分等级进行评比,在古诗诵读活动中,设立“小诗圣”“小诗仙”“小诗童”三个等级标准。学生根据不同的目标与要求,主动参与评价,逐级申请考级。学校把每个学生每学期取得的成绩记录在等级考核证书上,然后发给相应级别等级证书或星级卡,以示鼓励。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5

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门头沟,九龙山下孕育着一所年轻又富有极强的生命力的学校――龙泉小学。成立于2013年5月的龙泉小学,既是棚户区改造新建学校,又是四校合一学校,其前身为工人子弟小学。年轻的学校,有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学校汲取了四所学校的文化精华和传统,明确了办学思想、理念和特色,以“快乐、善思、进取、创新”为校训,将“素养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兼容并蓄,勇于创新三余载,龙泉小学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成绩而声名鹊起,以坚定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书写了“素养教育”特色课程的传奇。

素养教育内涵与课程建设背景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龙泉小学以“以师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素养的龙泉人”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对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以及课程进行深度的梳理,以“龙泉素养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在区教委与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深化“素养教育”内涵,形成了独具龙泉小学特色的课程体系。龙泉小学素养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根据“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原则,优化评价方式,发现并挖掘师生身上的独特优势与特长,通过丰富的实践与活动课程,构建“生本课堂”来挖掘和激发师生身上的潜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龙泉小学“素养教育”课程的建设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从教师的年龄结构上看,适应期教师、稳定期教师、发展期教师相对较少,而高原期的教师相对较多,对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不利,尤其是在教学改革中会因固有的观念遇到很大阻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合并后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1人,主要包括龙门地区、河南街地区及石泉砖厂地块的生源。学校规模较之前有了扩大,生源结构更为复杂,其中,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到了全校学生总数的57%。这些学生受原来各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需要通过统一课程的建构来实现文化与发展的深度融合。第三,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各校原有的办学理念、育人文化、教学方式的不同,急需一种相同的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能够触发多校文化实现融合的新的课程与之匹配,这就给新的课程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学校搬进了新校址,由原来的棚户区校园搬进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园,班班配备了互动反馈技术与电子白板、国学机、实物投影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再加上区教委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学校在硬件条件上超过一般学校,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此时,学校急需要一种新的理念统领课程,在四所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找到新的课程建设契合点,打造出全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教师与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需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素养教育课程的建设目标

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与归宿,龙泉小学在充分总结已有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素养教育”的育人目标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进行了课程创新实践,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力求在实现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同时,不断丰富与完善各类课程,优化课程顶层设计,打造适合学生自主选择与身心发展及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基于该校的育人目标,初步确立了龙泉素养课程建设的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构建“龙泉素养课程”,让教师不仅关注一个学科,更能够通过学科拓展的实践来提升课程意识,熟悉当前课程建设的程序,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活动,进而丰富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最终生成课程规划、实施、管理、评价的意识与能力,为学校的多元多维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同时,参与课程建设也促进教师从一个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从独立工作向团队合作转变,成为关爱学生,执教能力强,信息技术突出,具有课程参与意识与行为的龙泉教师。

学生发展目标。“龙泉素养课程”建设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自主选择课程,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健康素养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并获得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让每一名同学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成为身心健康、会学优学,具有良好思维品质、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龙泉学子。

学校发展目标。龙泉素养课程的构建为学校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龙泉素养课程”的构建与不断完善,引领学校从不同学校文化理念向一致性的课程文化转变,加快学校内涵的实质性融合,从而铸造区域内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推动学校全面和谐多元发展,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全国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知名学校与区域名校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学生、教师与学校三者的发展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不可分割。龙泉素养课程的构建,定会激发出学校发展的潜能,逐渐形成一致性的课程文化,而教师的发展也必定极大地推动学校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素养教育课程的结构安排

龙泉小学认真梳理和规划现有课程,认为新时代的龙泉人应该具有道德、学习、健康和信息等四种素养品质。为此,该校围绕“以师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素养的龙泉人”的办学理念,基本确定了“龙泉素养课程结构”,并围绕育人目标将其分为三个层面的课程,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

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其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核心基础,处于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力求通过以“互动技术”为主导方式,融合小组互助学习的校本化实施;拓展课程,是对国家基础课程的拓展与补充,以弥补国家课程在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方成的不足,共计27门课程,五大活动设计,融合学科德育与常态活动,普遍性推进与自主选择结合实施,充分体现了其活动性;发展课程,针对在某些专业方面有浓厚兴趣与潜力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要,共计27门课程,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在此基础上,龙泉小学根据已制定的课程框架,细化每一个要素,将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个学科的学年、学期、单元目标之中,经过专家引领――分组讨论――集体修订――实践修改这样的研究过程,制定出了《龙泉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评价标准》《龙泉小学数学学科素养评价标准》《龙泉小学英语学科素养评价标准》《龙泉小学科任学科素养评价标准》,以及梳理出了《龙泉小学1―6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目标体系》《龙泉小学1―6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目标体系》,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在课程实施方面,龙泉小学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基本拓展点,遵循三大原则:第一,顶层设计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实现动态管理,同时保障龙泉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学校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在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艺术、课程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努力形成有序、高效的课程运行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并在研究与实践中检验其效果,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增删优化,以保障课程质量。第二,自主创新与外部协同的原则。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课程开设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与各种资源单位(如区作家协会、体育局、社区等)、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一致,最终形成龙泉素养课程的合力,促使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发展。第三,循序渐进与不断调整的原则。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保障实施质量。

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龙泉小学以培养学生的“四大基本素养”为目标,有效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是基础课程的实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重点学科实现突破,带动其他学科协同发展,促进评估体系落实。学校多年以来坚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为主要突破口,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重点,实现突破,带动其他学科协同发展,逐渐确立了学校在全国和市、区“信息技术应用知名学校”的声誉,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特色。同时,为进一步构建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构建促进学生四大素养生长的生本课堂,学校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组互助式学习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和《以语文主题单元学习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两个市级课题为抓手,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改革实践。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元互动,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密度与质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多元交流的能力,激发生本课堂的活力。

以语文课为例,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龙泉小学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即:单元整体预习课、单元整合课(1+1或1+x)、读书汇报课、积累练笔课等几种基本课型,以主题单元教学为主要抓手,以读写结合进行综合实践,在课标的指引下灵活运用教材,发掘学科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功能。课内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学习阅读写作之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运用小组互助学习;课外以“龙泉小作家学会”的文学班等课程为依托,为学生读书写作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

其次是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的有效实施。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是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基础课程的有力补充,主要是关注学生基础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关注了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发掘自身潜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龙泉小学在实施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逐步开设多种社团,使课程呈现活动化与多样化,从而开拓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多元全面发展。

龙泉小学坚持以课程框架为依托,兼顾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发展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性,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以学科拓展、延伸为主要形态的课程对接。如语文写作课与科学课、劳技课、美术课、音乐课、拓展课程与发展课程的对接;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科整合对接;志愿者服务活动与感恩课程、毕业课程进行对接。此外,以传统文化贯穿始终的拓展与发展课程,也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以“经典诵读、古诗文诵读、陶艺、琵琶、象棋、快板、葫芦丝演奏、书法、抖空竹、太平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构成传统文化课程系列,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击剑、小号演奏、拉丁舞、街舞、网球、棒球、摔跤、乒乓球、艺术串珠、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英语棋、心理剧、数字油画、版画等社团活动构成更丰富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供学生多元选择。

与此同时,龙泉小学还善于抓住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践活动以学科间的融合和地方专题教育课程等为主要践行载体,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主要抓手,校外实践活动为社会大课堂活动、区域中学的联盟实践活动、幼儿园的联盟活动、巨人学校的联盟实践活动、相关文化艺术单位的实践联盟活动等,由此构建多元发展的实践空间,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多的实践可能,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培养情感,增强认知,学习合作、学习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落实“培养有素养的龙泉人”的育人目标。

素养教育课程的实践效果

天道酬勤。龙泉小学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学习、健康与信息素养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基本实现了以四大素养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结构四维体。接下来,我们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近距离地感受龙泉素养教育课程的实践成果。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龙泉素养课程的整体构建,基本奠定了学校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龙泉素养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实现了学校内涵的实质性融合,在区域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其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龙泉小学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课程、科研、教学、活动的设计、管理与实施能力;理解了课程建设的程序,丰富了自己对课程的认识,最终生成课程计划、实施、管理、评价的能力。通过构建龙泉素养教育课程,教师们已经能够主动践行课程的核心理念,从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潜心于学科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课程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学校教材目标体系的梳理,专业执教能力不断增强。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主动发展,身心得到了良好的浸润。龙泉素养教育课程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和谐发展、丰富多样的可以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课程,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素养、健康素养与信息素养”的提升。自实施龙泉素养课程以来,学生们的幸福感增强了,对学校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期待;学习能力与兴趣稳步提升,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多样的课程也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着他们对待健康、学习的态度;“快乐、善思、进取、创新”的校训,也正被大多数学生所践行。学校合并以后,学生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龙泉小学的每一名同学都享受着优质的教育,成为具有四大素养的身心健康、会学优学,具有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与行为习惯的龙泉学子。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6

【关键词】地域资源;红色文化;核心素养;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51-02

【作者简介】潭鑫之,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100)校长,高级教师。

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简称班庄小学)坐落于革命老区――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班庄镇境内,是一所有着七十余载历史的老校。近年来,学校围绕提高质量与内涵发展的主题,以“红星教育”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聚焦儿童的核心素养,着力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优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红色文化基因孕育红星教育

1.特色教育资源锻造出红色文化。

一陵一库的自然资源生发红色教育。班庄小学毗邻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山烈士陵园。这座陵园于1941年春在抗日烽火中兴建,是全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首批国家公祭地”。同时,班庄镇境内还有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领巾水库。这座水库是1957年,我省少先队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一分钱精神”,支援苏北老区建设而修建的。独特的区域教育资源赋予班庄小学红色教育基因。

一山一水的革命印记滋养红色精神。班庄镇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的足迹。同时,班庄小学也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情缘。早在抗战时期,学校就组织在校的140余名学生边学习边依靠山水优势为抗日政府站岗、放哨、送信;学校的国语教材内容有“日本强盗侵略中国,中国人要救中国”“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一夜占我沈阳城”等内容;学校的首届毕业生大部分走上抗日道路,学校被抗日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小学”。其后,学校一直坚持红色教育不放松。

2.教育时代诉求催生红星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国家教育意志的根本体现,是学校特色育人的核心价值取向。特定的历史条件、独特的区域资源、一脉相承的校史文化赋予我校新的发展使命,我们提出了“红星闪闪放光彩”的新主张,即上承“红润童年”之人文情怀,下启“群星璀璨”之科学素养,把“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我们以“爱・责任”为校魂,以“和你在一起”为校训,以“公正、勤勉、果毅”为校风,以“明德立己,日新达人”为教风,以“学而思,知以行”为学风,全面构建红星教育核心价值理念体系。

二、红星教育成就红星课程

1.红星课程的哲学定位。

我们深入研究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得红色文化之积淀、锐意革新之意识,聚焦儿童未来成长的核心素养,综合多种课程哲学观点,提出了以红星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哲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建构知与行统一、人文情怀和科学品质并存的特色课程体系。

2.红星课程的个性目标。

以红星教育为核心的课程哲学,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弘扬红色文化,注重科学素养,共性教育与个性发展并重,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

3.红星课程的基本架构。

我们认为,特色课程的价值在于培育儿童的科学与人文的核心素养,具体概括为文明守法、人际交往、艺术审美、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运动与健康等六大类。我们着力建构儿童的核心素养模型,分别指向不同的课程体系,以开放的心态、融合的视角,整合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因子,在知行统一上出特色、见成效,以全面达成特色课程总目标。

4.红星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能够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红星课程从主题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入手,系统性开发了两大模块的校本课程:其一,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了“红色人文课程”;其二,定位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能力,开发了“红星知行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红歌赏析》获评连云港市一等奖。

活动课程以其自主性、实践性和多元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的需求。我校根据教师特长,进行了活动课程的师本化开发,拓展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如开展了祭扫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红色德育活动,开展了“红星读书会”等红色文艺活动,开展了“红歌嘹亮”等红色艺术活动,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寻访抗战老兵”的远足活动。我校的国际数棋团队先后参加江苏省教育厅、中国少年科学院组织的竞赛,均获团体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国际数棋特色学校;我校的小篮球运动被评为江苏省特色项目。

同时,我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全面开展“红星中队”建设活动,以教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英雄各不相同的精神价值为统领,开展班风、班训、班歌、班旗以及班级图腾等文化符号的创设;以日常行为规范、特色活动为抓手,将核心素养内化为孩子们的潜在品质,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学校的“李四光中队”“符竹庭中队”先后被江苏省、全国少工委命名为英雄中队。

三、红色资源浸润物型课程

刘熙载《书概》中提到:“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程颢曰:“天下无一物无礼乐。”由此我们认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还要十分重视校园内外物型课程的建设,以物象助学情,让学生借物启学悟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达到知行同步,物我合一。从某种程度上说,物型课程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1.楼群赋名,立意高远。

以红色文化和红色政权的杰出代表人物命名建筑,既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饱含着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如两座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润心楼”和“希贤楼”,寓意在“红色文化浸润下,希望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贤达”;行政楼命名为“建德楼”,寄寓了“以德立校”的办学定位和不断建设红星教育的办学追求;广场命名为“翔宇广场”,寓意“班庄小学的孩子从这里一飞冲天,自由翱翔”。此外,学生餐厅命名为“天璋厅”,取我校第一位校长徐天璋之名,寓意“牢记红色校史”;红色文化馆命名为“月华馆”,既是纪念从我校走出的革命英雄朱月华,也寓意“革命英雄与日月同辉”。这样的命名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和可视感。楼宇文化以其普遍性和持久性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7

一、在线教育网站基本情况

根据网站运营主体来看,目前我国开办在线教育网站机构主要有传统教育机构、综合门户网站、新兴网络机构三类。

1、传统教育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校、中小学、职业培训机构等传统教育机构最早开办在线教育,涵盖了各年龄段的学习对象,开展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项内容,包含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根据在线教育的办学主体,又可细分为两类:

(1)政府办学机构主导。政府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四中网校等。本文以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为例进行分析:

a、国家开放大学(http://ouchn.edu.cn)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主要定位为成人教育。截止到2011年6月,建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23门,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107门,14000多学时的数字化视频资源和近750门网络课程。

B、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jingpinke.com)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主办,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内容涵盖全国本科和高职院校各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欧美亚高等学府的4000多门开放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优质课程。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66门课1929集,200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185门课4141集,名师名课共28门课150集。

(2)民营办学机构主导

民营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学校、文化教育传播相关公司。在其综合性官网中,开辟了视频教育版块。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新东方、巨人网校、沪江网校等。本文以新东方、巨人网校为例进行分析:

a、新东方视频(http://v.xdf.cn/index.php)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主要定位为各年龄段外语类考试培训。网站主要由考试解读、英语学习、小语种、出国考试、百家讲堂、公开课等部分组成。课程总数无官方统计,站内搜索关键词:搜“英语学习”970个、搜“公开课”1000个、搜“小语种”348个视频(有交叉)。

B、巨人网校(http://juren.cn)由巨人学校主办,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课程体系涵盖小一到高三各主干科目课程。

2、综合门户网站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随着在线教育市场逐步扩大,各大网站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网易、新浪、搜狐、优酷、腾讯、百度、淘宝、奇虎360、超星等综合门户网站纷纷开办在线教育网站版块。如新浪公开课、搜狐视频教育频道、优酷教育频道、腾讯精品课、百度教育、淘宝同学、360教育在线、超星慕课。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网易、超星、淘宝门户下属网站为例进行分析:

a、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注重学习,是一个满足大众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平台,面向全国用户。现有超过2000门课程、9900份学习计划、28400课时、280700份笔记、19300道真题的庞大课程资源。其课程体系偏重实用技能,内容主要涵盖高等教育、it与互联网、兴趣爱好、生活家居、外语学习、职场技能等。

B、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于2010年11月1日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提出“传播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口号,注重公开、共享,是一个单向知识传播平台,服务于全国用户。提供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其课程体系偏重人文社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网站现有中国大学公开课526门、teD785门、Coursera354门、国际名校公开课355门课程。

C、超星慕课(http://mooc.chaoxing.com)含有学术视频129980集、专题及课程7839门、名师5850位、博导4320位院士285位,35万授权作者、150万本电子书。其立足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按学科分类,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

D、淘宝同学(http://xue.taobao.com)于2013年底推出,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聚合起来,服务于全国用户。网站主要由课程分类、限时抢购、今日直播推荐、精品课程、学习动态等部分组成。其现有课程?1436?门,内容主要为语言、职业认证、音乐文艺、生活、亲子类课程。

3、新兴网络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除了互联网巨头外,众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公司也纷纷进军在线教育。其代表性网站有:传课网、51talk、课程派、YY教育等。本文以传课网、51talk为例进行分析:

a、传课网(http://chuanke.com)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开设学校,服务于全国用户。用户可以同时拥有校长、教师、学生三重身份。该网站由传课网、传课KK、直播教室三部分组成。传课网是主体网站;直播教室是实时教育平台;传课KK是客户端,可以学习、管理课程,也可进行用户之间即时通讯交流。该网站获得了百度1000万美元B轮投资。

B、51talk(http://51talk.com)是真人外教一对一授课模式的网络英语学校,服务于全国外语学习用户。用户可选不同外教,也可固定几名外教进行一对一学习。聚焦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独特新颖的专题教育模式,可为众多致力发展大而全的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该网站获得了DCm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二、在线教育网站用户体验

笔者对以上三类常用代表性网站进行深入体验,发现它们在课程布局、结构形式、特色优势等方面有着较大不同,分别简要陈述如下:

1、国家开放大学。该网站课程分六类: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五分钟课程、国内精品课、国外公开课。因课程来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属分支机构、其他网站或自主开发提供,故其课程内容、结构、形式等显得不太统一。该网站特色是开通了“学分银行”,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是学习者获取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渠道,自学成才的新途径;另有“五分钟课程”可提供专题性的碎片化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数不全,教学内容少,知识系统性差;教学资源不全;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站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课程页面布局合理。每门课程由四部分组成:课程概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实验实践、例题习题、参考教材)、互动交流、相关课程。该网站特色是课程结构较合理,资源较丰富。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度总体不高;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3、新东方视频。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是各年龄段英语考试、英语学习、小语种学习、人文社科公开课等。教学形式主要为视频教学。该网站特色是注重应试知识讲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知识系统性不强,专题讲座过多,师生交流不够。目前,线上课程系统性、影响力远不及线下教育。

4、巨人网校。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为中小学各科课程。网站课程主要由课程录像、课程详情、课程大纲、评价列表几部分组成。网站提供少量免费体验课时,课程收费一般为300-500元/门。教师群体较年轻,教学气氛轻松。该网站特色是培训对象细分精准,从小一到高三,按年级按科目细分;付费课程能激励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足之处是网站访问量较小,这与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动机不强,付费学习习惯没建立起来有关。

5、网易云课堂。该网站是目前国内实用技能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页面有视频教学区、课程目录、笔记、问答区,返回课程首页后还能查看学习该门课程的其他人,学习该课程的人还学过其他课程列表。该网站特色是学习体验较好,查看学习进度方便,学习系统性强;学习者可将笔记公开,也可评论、收藏他人笔记;自定学习时间,系统能提醒学习;可为课程打分;能进行师生问答;用户有个人主页,可看他人感兴趣的课程和主页,同学之间可相互关注,社群关系较好;界面布局专业美观。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还需增强;目前仅支持ipaD客户端。

6、网易公开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每门课程有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跟帖区等,提供笔记、划词翻译、收藏等工具。该网站特色是世界级名校公开课较多,分类较细,用户跟帖评论量较大;支持各种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师生间难以开展交流。

7、超星慕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课程数据量最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体系按学科、学校分类,课程主要由课程介绍区、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资源下载区组成。该网站特色是课程数据总量大;依托其庞大的专业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课程能引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提供教学资源下载;课程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完整;教学内容充实,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教高;界面布局合理,美工精美;提供各种移动客户端下载。不足之处是学习进度管理、社群关系还有待增强;目前该网站访问量较少,与其课程建设数量、质量不成正比。

8、淘宝同学。该网站目前仅允许教育机构上传课程,限制个人。课程页面主要由视频区和目录区组成,略显简单。付费课程可免费试看5分钟,课程收费一般为1-200元/门。淘宝有优良的电商基因和庞大用户群,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在线付费教育的突破点。该网站特色是聚合各中小教育培训机构,搭建在线教育交易平台;开设了白富美、高富帅特色课程;限时抢购有利于课程的商业营销;直播课程是一种新颖的学习体验,即时交流性强;开辟“互助社团”,有利于聚拢社群人气,体现“同学”共同学习特征;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不高;学习体验感觉一般,暂不支持移动客户端;学习者人流量少。

9、传课网。该网站主要有技能、考试、中小学、生活文艺课程类型。课程页面主要由课程简介、课程目录、课程评价、学生信息、老师信息、课件、购买收藏排行区组成。

该网站特色是开创个人在线售课新途径;可同时拥有多种用户身份,符合“术业专攻、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传课KK客户端使用方便,学习交流、社群互动体验较好;直播课程即时交流性强;技术平台易用性好;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支持各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不高。

10、51talk。该网站允许师生用QQ或skype进行视频交流。教师一边语音通话指导,一边用英文打字辅导表达。教师发送课程页面链接,学生打开后可以看到教师的同步教学操作。课程有页面区和即时通讯区,有中英语言界面选项,有翻译工具提供。语音和文字对话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用户可以免费预约体验课程。课程收费约为15元/节。该网站特色是打破一位老师对多位学生的在线教学模式,每次上课保证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交流沟通更有效,学生体验更佳,学习效果更有保障。学生可体会不同老师的语言风格和口音习惯。该网站专业性强,能较好地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不足之处是外教多为非主流英语国家的老师。

三、比较与分析

笔者用站长工具评测以上10个有代表性的三类在线教育网站,对其网站的访问量和排名参考值进行分析,综合之前的研究,得出如下数据比较表:

在网站数据方面,预估百度流量反映了每日通过关键词检索访问该网站的预估流量大小,百度权重、站长排名反映该网站关键词检索程度及访问量大小。因每日网站检索流量变化,以上数据仅能体现所测当日网站访问流量,不能作为客观准确不变的排名依据,但可作为网站访问量的当日参考依据。排名靠前的是网易公开课、新东方视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这与网站上线时间早、学员动机强、用户人群多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排名靠后的是巨人网校、超星慕课、国家开放大学,说明网站规模、课程数量并不是决定访问量的决定因素,还与网站用户定位、用户数量、用户习惯、推广方式、上线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课程数据方面,课程门数、视频数量靠前的网站是超星慕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靠后的是51talk、巨人网校。这说明大型学术机构、行政机构、商业门户因其经济实力强、重视程度高而建设较好,而中小培训机构因其用户群体较小,专业性强,课程数总量不高。

在学习体验方面,传课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51talk总体较好。传课网多用户身份、客户端、社群交流体验较好;网易云课堂学习过程、进度管理等学习体验好;超星慕课内容完整、资源丰富、界面美观;51talk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电脑教学画面、声音、文字信息同步,学习交流体验好。其他网站相对体验一般,原因主要是内容不全,形式单一、交流不畅等。

在特色优势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和五分钟课程较有特色,为在线学历教育、碎片化学习做了探索;淘宝同学打造在线教育交易平台;传课网也做交易平台但开创了个人销售网课先河;51talk一对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外语在线教育特色优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的课程布局较合理、资源形式较丰富。

在开放性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免费为机构、个人课程;超星慕课对高校课程收费;而其他网站则以自己组织课程为主。对用户收费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允许者定付费,51talk、巨人网校对用户收费,此外网站则以免费为主。

结语: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8

在县委大礼堂的靠后部分,30所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以文本的形式陈列在展台上,一眼望去色彩斑斓,丰富多彩。走到一所学校的展台前,我随手翻开一本书名叫《幸福成长》的教材翻阅起来:“前言”中说明共分三册,分别供小学低、中、高段使用,手中的是第一册(另外两册还未编好),主要是文明礼仪等习惯养成内容组成。该校还展示有另一本《国学选读》共1册,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和《论语》,注音编排。我想了解一下课程开发和使用的一些相关过程资料,但展台上除各学校上述被称为校本教材的文本材料外没有其它。这些校本教材内容大体包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民间文化、当地特产及其生产技术、学校历史文化和国学选文等。

解说员激情解说:J县校本课程展评是认真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活动,是全县第一次全面的校本课程检阅;此次展评要求每一所中小学在规定时间内送交材料,“各校均不得少于三本”。了解知道,会前该县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员已经对参展教材进行了评奖,评出了一等奖7所学校,二等奖10所学校,其余学校除数量不足三本的不在参评之列外均为三等奖。我深深的感到J县是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各校资源十分丰富,各校投入的精力也相当大,而且这个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J县的课程改革工作。然而,我一边翻阅着“校本课程”,一边听着解说的同时,也产生了几点不小的疑惑和忧虑:

2.问题一:校本课程展评就是展评教材吗?

校本课程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而新生的一种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J县举办的这次校本课程展评,文件规定送交材料,各中小学不约而同都送交了编写的教材,主持者和评委们也没有提出异议,而且已经快速按计划评出了等级。难道校本课程的展评就是评价编写的文本教材?文本优秀就是课程优秀,数量达到三本且文本内容尚好就能获奖?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展评最起码应该关注到课程开发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审阅文本内容的遴选、编排、审议等情况,同时还要查看文本使用实际情况与效果。然而J县校本课程展评只是评价“教材”,并未查看其它重要信息和资料,不知怎么可以冠之学校以“一等奖”?

3.问题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就是编写和教教材吗?

我在现场查看到半数以上学校的“课程”是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的,包装十分精美,一册成本价少说也得百余元。这样的教材学生能达到人手一册?会后我深入部分学校做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实际上根本没有开设所谓校本课程,各校所送教材多数是临时加班编出来的全校通用教科书,其内容也是对一些关于某主题的知识罗列,过程中各校几乎没有涉及到《开发指南》的研制,使用审定修改和报告反馈等工作。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办学特色形成、本校学生个性需求满足的重要载体,对于已经习惯执行国家课程的广大教师来说,开发和使用校本课程虽然难度较大,但课程的性质和意义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符合基本的规矩。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该只是编写校本教材,实施也不是简单的凭借所编的一本通用教材教给学生知识。

从数量上来说,由于课程内容必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所以一所学校一本教材通用是不恰当的。如果按照每学年每个年级只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计算,那么仅以小学而言一学年内就是六个不同水平的课程。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一个年级只开一门显然没有学生的选择余地,如果至少开设三门供学生选择,那么就会有三门六个水平的课程,假如一门一个水平用一本教材呈现,全校就是十八本校本教材。当然,这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学校不仅要分年级分主题设置校本课程,而且要与其它课程恰当匹配,特别是考虑到学校特色的形成,地方文化的传承,学生个性发展的满足等实际。这样一来,数量和内容上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设置压力则是很大的。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也不可能违背校本课程的本意随意编写充数,因为那样就不是校本课程,只能徒增学生负担和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比如国学经典的选读固然有其必要,但如果这也是校本课程,而且各校自行开发,全校通用一本,在网络资源和出版业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也是徒劳的。

怎样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呢?具体到课程实施程序而言。笔者实践中的做法是:①调查了解师生的需求意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加以分析,结合校内外资源开发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初步估计和分析得出主题和可行性结论;②制订出关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并论证修订;③制订出《文本编写体例或设计说明》和《课程实施策略办法预设方案》并讨论通过;④分工编写出集文本知识和适合学生自行阅读或体验活动方法于一体的教材;⑤小范围试用文本教材,上研究课后组织相关人员加以审定;⑥修改编辑印刷供师生试用;⑦追踪调查实施效果,初步评估课程价值为再次修订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注意,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主题开发出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学习对象开发有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课程。

4.问题三:怎样评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只是关注静态的文本而忽视动态的实施;关注结果而忘了过程;关注数量而放弃质量。对于我们来说达到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还有较长的距离,脚踏实地科学开发与实施,哪怕从一个主题一个年级做起,也要遵循校本课程的本意,不要背离科学、有序的开发原则和做劳而无功的事。由于评价客观上不仅具有激励功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这样一个探索性的工作,评价方案及标准无疑成了指挥棒,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每一次校本课程评价标准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自己执笔制订并试用过的《n区校本课程展评评价表》(见表一)为例简单说明:

我们从课程背景、课程设计、课程文本、课程实施和课程特色几个维度制订相应的指标,形成评价的标准体系。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促进发展,所以此表应提前告知学校,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而改进课程质量。通过展评活动来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是较好的举措,但学校除提供文本教材外还要提供课程开发指南、活动实施的设计和活动实录等反应课程效果和目标达成的重要材料。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正处在探索之中,我们只有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到达理想境界,既不能简单对待一蹴而就,也不可苛求完美而望而却步。

表一n区校本课程展评评价表

〖XC7.tiF;%42%42〗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9

一、健全机构,资源保障,规范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度。

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与短视,促进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得学校课程研究与实施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李林学;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副组长:周兴朝;学校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员:学校各处室负责人。

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等,以及相关学科具体的实施计划,建立了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及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有利的保障了学校校本课程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从高位起步到低位运行的科学化管理和良性化运行。

二、学校课程建设以更新理念为突破口,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灵魂。教育思想的现代性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勃勃生机,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引领教育教学,才会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与时俱进,遵循科学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我校首先解决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明确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科学的使用教材,以国家课程为主,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设计和开发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突破口,使校本教研在理念的转变上占领了制高点。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习者,为了解决教师在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学什么”的困惑,学校由教导处、教研处定期举行相关教育理论学习讲座,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交给老师们;更主要的是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发展式的理论学习,教师们除了完成必须的理论培训外,还自主学习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前沿理论和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储备。另外学校及时把握新的教研教改动态,大量获取教育教学信息,通过翻印、下载、整理、编辑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教研简报》的形式发放供教师学习。把新信息、新理念及时传播给教师,促进了教师认识上再提升和教育思想的再丰富。

定期开展教师业务学习交流会。教师的学习交流分全校交流和学科组交流两种形式进行:学科组交流一般以学科性质为主,教研组长提前确定学习研讨的主题,通知全组教师有准备的参与,就本学科课程开发方面前沿成果,先进的教学思想、策略、方法、案例等进行研讨,如“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名著阅读与欣赏”、“环保实践活动”、“地方民歌小调学唱”、“河西宝卷说唱与欣赏”等内容在相关学科组内学习、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全组推广;学校交流以主题交流会为主,就学校课程研发与推广的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交流,如“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课程的主要形式”、“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思路”等,通过研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三、学校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教育

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特长发挥,还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针对学生的发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校在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完成了很多有效的尝试:形成了以下三大主题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

1.生活·生命与安全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身心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内容安排是:“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科技实践”等。“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保证各个学段的教学循序渐进、有机衔接。(1)创建特色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自2003年起,我校依据城区学校学生的特色,提出了:“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办学理念。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我们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并积极推进学校课程进课堂,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固定的时间,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有规定的活动形式。每天有十分钟的“中华字经、古诗文诵读”,由学校语文教师负责,通过校园广播系统进行领读,并进行适当的赏析,形成了浓郁的诵读氛围,建设优良的书香校园。并以语文组为主开发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识字读本》获省、市、县三级领导的好评。相同的活动类别有文学欣赏、习作训练、环保小组、声乐练习、社会问题调查、球类运动、科技手工制作、绘画小组、书法小组、气象观测等。特别是气象观测小组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好评,环保科技小组获得了部级奖励。为了鼓励并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扬,学校搭建展示舞台,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创设条件,从2002年以来,学校每年在七月份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及学校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特长,促进了学校艺体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2)开设了科技创新课程,重视学生“四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仅仅是渗透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是以灌输思想,培养意识为主,随着学校课程的开发,我校目前已将科技创新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点带面,让学生动了起来。以学生自制理化实验简易装置,自制生物标本,科技创新制作为载体,以各种展览活动为依托,带动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环保伴我行--环境问题调查”等活动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指导教师经常帮助学生提高和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自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近百名学生获奖,在首届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因成绩优异,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3)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烈的升学竞争,学生越来越成为分数,名次的代名词,家长和学校一贯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在成绩的重压之下,心理压力大,思想包袱沉重,渐渐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现象。我校不反对考试,也很重视学生的分数,但不以一味追求分数为办学的的唯一目的。在加强学生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培养的前提下,学校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校内聘请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每两周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分级集体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习,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心理辅导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教育更全面化,评价更多元化,培养更注重学生一生的发展。

2.家庭·社会与法制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总目标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知识运用,通过学习家庭、社会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伦理教育、道德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家政知识、社会意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步形成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法律素养和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内容安排是:以家政、社会实践、法制教育为重点,整合科技创新等专题教育内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源于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学校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以下特色:(1)建立“家长学校”,并发挥其功能。学校根据教育的需要,举办“家长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建议,科学指导家长对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共同配合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以期提高教育的成效。(2)精心设计德育工作校园网。学校设立德育工作校园网,精心制作,努力成为学生喜爱的德育天地,并且最早地与社会公众网联网,并建立了大型的影像资料库供师生点播,拓宽了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使学生有更美的机会查询德育的信息。(3)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进行法制教育。面对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学校聘请一位法院副院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制图片展,如:“禁毒教育图片展”、“交通安全知识图片展”等。学校还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编订了校本教材《托起明天的太阳》德育教育读本,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本子,就学生成长、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等众多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编写,在校内外取得了良好的赞誉。

3.可爱的民乐

“可爱的民乐”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民乐厚重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民乐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县,是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创造了民乐今天的辉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振兴民乐、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可爱的民乐”课程内容安排是:民乐的沿革、民乐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民乐的经济发展、民乐文化特色、民乐及全县的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常识、民乐的地理环境、民乐的旅游资源等。极大的丰富了课程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外我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四、探索新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课程的评价机制就更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在评价方面探索了几点成功的做法:1.星级评价: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交流与合作)细化出具体便于操作的四十四个评价要素,并对每个要素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评价等级。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的民主评议、教师评议等,围绕六个方面四十四个要素对个人发展进行多方面评价。2.设立多种单项标兵,导向激励学生多方面展示才华,多方面发展自己,最大可能找到自信,获得成功。比如设立“文艺标兵”、“读书标兵”、“创新发明标兵”等。单项标兵的设立和评选重点放在过程引导,让学生明白设立的意义以及怎样做才能获得某一方面的标兵。通过多方位引导,可以使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成长的空间更加开阔。3.教师评价,重在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情感等的评价。4.才艺展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五、反思与不足

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篇10

1.审计学专业地位。2011年,我国开设审计学专业本科教育的60所高校中,据有案可查的38所高校,独立设置审计学院的高校仅南京审计学院1所,占2.63%;设置审计系的高校10所,占26.31%;将审计专业作为会计专业下级学科的高校27所,约占72%;对审计专业分方向教学的高校12所,约占32%;其余高校将审计专业命名为“审计学”不细分方向,接近68%。分方向教学的高校中,有的按照审计主体划分方向(如石河子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等),有的按照审计客体或方法分方向(如山东交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还有的既按主题又按客体分方向(如南京审计学院)。2.审计学专业建设特色和质量。(1)特色专业建设点。截至2012年4月,全国共有7批3405个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会计学专业有6批47个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占会计学专业总数的8.45%);而审计学专业只有南京审计学院(第2批)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第6批)2个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占设置审计专业高校数量的3.33%,分别占部级特色专业总数和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总数的0.587‰和4.26%。与审计学同为“工商管理类”目录外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110209w)有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物流管理”(110210w)有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审计学”专业部级特色专业数仅比“商品学”(110207w)和“国际商务”(110211w)(二者都是0个)略多一点,远低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从部级层面来看,接近97%的高校“审计学”专业还没有特色,在所有部级特色专业中所占比例也非常少。从省级特色专业来看,以南京审计学院所在的江苏省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校所处的河南省为例,江苏省目前拥有本科省级特色专业295个,其中“会计学”7个,占2.37%,“电子商务”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占0.34%,“审计学”省级特色专业0个,占0%。河南省目前拥有本科省级特色专业223个,其中,“会计学”4个,占1.79%,“审计学”1个,占0.45%。两省的“审计学”省级特色专业合计只有1个,占0.19%。显然,无论从部级还是从省级来看“,审计学”专业建设还缺乏特色。(2)重点学科数目。根据2007年公布的第三次评估结果,有677个二级学科(专业)成为部级重点学科,有217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有5所高校会计学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占0.74%,而审计学和物流专业没有部级重点学科高校。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会计、审计和物流都是0。从省级品牌专业数量来看,江苏省目前建设有省级品牌专业187个,其中“,会计学”2个,占1.07%,“审计学”1个,占0.53%。审计学专业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学科规律,学科专业建设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

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类型。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有关高校审计院(系),剔除偏向某个方向———如Cpa审计、内部审计或工程审计———的高校信息,在设置“审计学”专业高校中,搜集到有效审计课程设置信息的高校有30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主要按照审计主体设置课程的高校有9所,约占30%,包括:中山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石河子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贵州财经大学。(2)主要按照审计客体开设审计课程的高校15所(院系),占50%。包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兰州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学院。(3)同时按照主体和客体并列设置课程的高校有6所,占20%。包括: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湘潭大学、广东培正学院。设置“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中有半数高校按照审计内容设置和划分审计课程,只有30%的学校按照审计主体设置审计课程。2.审计学专业课程数量及频次。按照审计主体开设课程的高校设置的专业课数量最多,平均6.25门,其次是同时按照主体和客体设置课程,平均5.75门,按照客体分设专业课程的高校开设审计专业课程的数量较少,平均开设审计专业课5.21门。总平均设置审计专业课5.73门。在以上30所设置“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中,从必修课课程开设频次上看,开设“审计学”课程27所,占96.67%;开设“财务审计”22所,占73.33%;开设“内部审计”17所(剔除1所将“内部审计”作为选修课高校),占56.67%;开设“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10所,占33.33%;开设“经济效益审计”10所,占33.33%;开设“内部控制(学)”8所,占26.67%;开设“投资(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审计”8所,占26.67%;开设“政府审计”7所,占23.33%;开设“管理审计”课程高校7所,占23.33%;开设“内部控制审计(评价)”3所,占10%;开设“舞弊审计”2所,占6.67%;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1所,占3.33%;开设“责任审计”1所,占3.33%。“审计学(基础或原理)”作为核心专业基础课开设得比较普遍。从以上可以看出,“审计学”专业在60所高校中,多数已开设“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舞弊审计”等课程。但是,“审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统一,也不规范,特别是独立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较少,只占3.33%,还有些属于“审计学”专业内容的课程如“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经法纪或专案审计”“、财政审计”等大部分高校尚没有开设。3.审计学专业课程质量分析。总体看,审计学专业课程质量档次不高。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统计,2003~2010年本科部级精品课程共有2582门,课程名称包含“会计”的有7门,占0.27%;课程名称包含“审计”的有1门,占0.039%;课程名称包含“物流”的有9门,占0.35%。据“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改革工程”网站披露,属于“审计”类本科部级精品课程有4种,全部是“审计学”课程,占100%,且都是2007年前批设的。属于“会计”类的本科部级精品课程有25门,包括“会计学”、“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中级财务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2007年后批设的超过50%。省市级本科精品课程中,“审计”类只有10种,“审计学”课程有9种。而“会计”课程有81种,除以上所有会计主干课程以外,还有“农业会计”、“林业会计”“、旅游会计”等课程。相对来说,开设审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的高校数量较少,且内容较陈旧。普遍来看,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不高,除“审计学”课程一枝独秀以外,审计专业课程建设称得上“乏善可陈”。4.审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现状。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在国外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开设双语课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目前,绝大多数有审计学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双语课程,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非常有限。作为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攻坚工程的一部分,2007~2010年,我国安排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03门,其中属于“审计学”专业的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只有1门,仅占0.2%,而“会计学”专业有14门,占2.78%,其他财经类目录外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分别安排部级双语示范课程4门、3门、6门,分别占总数的0.8%、0.6%、1.19%,都高于“审计学”专业,该指标说明了“审计学”专业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课程手段方面还较为欠缺。5.审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现状分析。在设置审计学专业本科的60所高校中,综合实践课程大多数包括军政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作为专业实践课程,在随意抽选的20所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中,79.33%的学校开设了各类审计实验实训课程。按照课程划分,开设“审计综合实验(实训)”的占52.22%,开设“审计学实验”的占25.16%,开设“财务审计实验”的占10.05%。开设“计算机审计实验(审计软件应用或信息系统审计)”的占20%,开设“审计手工(模拟)实验”的占20%,开设“专业实验”的高校2所,占10%。目前,有近80%设置审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开设了审计实验实训课程,基本上满足了审计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但审计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比较简单,课程设置不够深入、细致、具体,实验实训课程名称和内容不够规范。

审计学专业本科教材与图书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