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案例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5:04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1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就是挑选出两个或以上的上市公司,通常这两个公司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同行业、规模相似和发展状况相近等。可以通过在分析整个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加以对比、研判和分析,使大家在了解这几个上市公司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财务报表中各财务指标的比对更深刻的了解财务指标和如何进行分析。例如,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解中,将四川长虹和深圳康佳两个公司作为比对分析,从财务报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到发展能力都将这两个公司进行比对分析,使得财务指标的讲解不仅有着具体公司的形象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财务指标不是简单存在,而是伴随着当时经济背景和公司特定特征来综合分析的。

2、特定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特定式案例教学法,就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解过程中,针对某种财务能力或者某个指标,选取一些真实的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它们的财务报表和真实发生的案例,来阐明这种能力或指标的含义。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可以简明易懂的解释给学生。例如,在讲到财务报表中营运能力的时候,我们举出李宁和安踏两个公司,在提出为什么李宁业绩下降,而安踏却上升的问题时,通过比对它们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公司营运能力的差别,也了解了营运能力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3、研讨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将财务分析中有疑问的、必须结合公司特征或时代背景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在课下准备、课上分组、统一研讨等形式进行。研讨式案例可大可小,范围可广可窄,不拘泥于形式,旨在共同研习、探讨问题可能的结果。该种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联系实际,在获得相应结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公司财务营运能力时,通常会说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营运能力越高,但是,是不是越高越好呢?然后结合公司案例来解释。显然,通过这种研讨式案例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综合式案例教学法

所谓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围绕财务分析的某一章节,或者整个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时,通过引入某一有特色的上市公司作为例子,来整体分析该公司某方面财务能力或整体财务能力状况。利用上市公司案例来综合分析公司财务整体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状况的整体把握,并实际应用于公司中,从而使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讲贯穿式研究的案例最后做一个综合性分析,既将分项研究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前后贯通,又将案例公司财务状况做了一个全面分析和描述。

二、案例教学分析方法的准备和应用

1、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方法

财务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案例分析方法贯穿其中,交叉使用。诸如在每章、每节的开始都采用引例式案例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案例表达方法;财务分析的概念、目的、信息基础等基础理论主要以认识、介绍公司财务报表为主,通常采用特定式和研讨式案例分析为主,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财务报表的意义和重要性;具体的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效率等指标分析将贯穿式案例分析法、研讨式分析法和特定式案例分析法交叉使用,以使财务指标分析更易于理解、掌握;针对财务综合分析及财务绩效评价、前景预测和价值评估等应用内容,更多的采用综合式案例教学法,辅以研讨式案例教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分析的整体状况和具体应用。因此,各种案例分析方法并不是没有目的的随意使用,而是有机结合,交叉应用,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案例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编写案例

财务分析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需要依赖于教师充分的准备和设计,这主要表现在财务分析教学案例的撰写。这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首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来选取相应的案例教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撰写和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和应用都是基于相应的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效果来设计编写的,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花哨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其次,案例的选取应尽量选择最新的、具有代表性和与教学内容贴切的上市公司案例。这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书报资料、财经网站等途径获得实际案例,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实际财经事件自我编写案例,或者找一些业绩较优、较差或具有热点效应的上市公司,以他们的财务报告及重要财务事项为基础、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再次,应以公司财务报表作为案例选取基础,以围绕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引发的问题作为研究核心,摈弃大一统的、笼统的财务案例进行简单充斥。

3、针对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针对不同的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下准备:对于研讨式、总结式和部分特定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组织课堂案例讨论之前,提前几天给学生提供相关案例资料,或者给出相应的题目、背景资料让学生根据案例讨论要求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独立做好必要的分析,为案例讨论和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讲授:对于引例式案例分析、贯穿式案例分析和部分特定式案例分析,通常采取课堂直接讲授为主,问题的提出比较直接,问题的讲述也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逐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解答逐步得出。

(3)课堂讨论:对于研讨式、综合式案例分析教学,可采用两种学习方式进行,一是课堂提问、逐步诱导的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二是通过课堂分组讨论,中间总结提醒和最后总结阐述来进行。这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2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中的应用

魏英军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镇江市 212016)

 

摘要《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凡教过这门学科的老师都有一个体会:《基础会计学》难教,学生也难入门。因为,这门学科包含了许多抽象的概念、基本的原理、方法、技能等,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原理,掌握这些方法和技能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引进《基础会计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基础会计学应用

一、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需要经过教师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现以一具体案例来说明分析其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ZH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开业前收到所有者投资的出资款600000元,存入银行;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40000元,已划转至本公司账户;购置设备一台,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300000元;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共计8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以备零星开支。问题如下:1.ZH公司资产总计为多少元?其中固定资产的设备、属于存货的原材料、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是多少元?2.ZH公司负债总计为多少元?其中属于负债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分别是多少元?3.ZH公司所有者投资为多少元?4.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在理解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以及会计基本等式的基础之上才能回答。公司开业前收到所有者投资的出资款600000元,存入银行;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40000元,已划转至本公司账户涉及到资金的两条来源渠道;购置设备一台,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300000元;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共计8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元,以备零星开支涉及到企业资金的运用;收到出资、向银行借款、购置设备、原材料、货款尚未支付等涉及到具体的会计科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涉及到会计要素;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有什么关系则涉及到会计基本等式。由此可见,一个案例将多个概念和方法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案例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又需要学生经过缜密的思考从而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收到案例后,先消化,然后查阅所需要的资料,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对于知识点再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通过案例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二、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将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中应用,提高课堂效果,从教室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到得出结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经归纳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至于学生听了多少,会不会,一般到考试的时候才能暴露;而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就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起到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取长补短,从而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就书本知识点逐一讲解,枯燥乏味,抽象难懂;而案例教学法则以具体的案例,生动形象展示现实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习原始凭证,就要通过描述一个案例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案例如下:某公司销售业务经理老张代表公司去上海参加汽车博览会,5天后回公司,向财务处报销差旅费用,提交了往返火车票、在上海的住宿费发票、博览会会务费收据、购置资料费发票、购买服装发票、餐费发票、出租车发票等单据。会计人员对单据进行审核,告知老张,按照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本次出差所发生的往返火车票、在上海的住宿费发票、博览会会务费收据、购置资料费发票可报账,而购买服装发票、餐费发票、出租车发票不属于公务出差报销的范围,不予报销。老张在会计的指导下,把能够报销的单据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并填写了报销封面,经主管领导和财务经理签字后办理报销手续。根据案例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差旅费报销?能报销的火车票、住宿费发票、会务费收据、资料费发票等表示公司发生了什么业务?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原始凭证。

(二)  案例的选择必须恰当

案例的质量是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案例的选择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例,切忌案例过大过难,并且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实践中会发生的,要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2)选择的案例要贴近生活,具有可感知性。(3)选择的案例要切实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4)案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虚构而作。(5)案例的选择应具有趣味性。真实固然是前提,但案例不能仅仅是数据等的罗列,应当具有一定的情节,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要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6)选择的案例要有矛盾冲突。如果选择的案例一眼可忘穿结果,就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激烈的讨论。因此,应选择多样化的案例。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本着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宗旨去从实践中去选择典型、生动、多样化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三)  应正确认识案例的作用

案例的选择是为教学所服务的,而不能替论讲解,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分割。另外在案例教学法中应更加注重案例讨论的过程。

三、      结论

在实践中,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能将晦涩、抽象的知识点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同样是学生,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当然,运用该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围着课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以提高学生能力入手,从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案例,组织课堂讨论,发挥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工程法;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6)01010703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推行案例教学法取得巨大成功以来,案例教学法在世界各国高校的法学教育中一直备受推崇。相较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从逻辑运用的视角来看,法律案例教学方法注重归纳推理,在美国、英国等判例法国家广泛运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进行法律教学、培养优秀法律人才方面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我国的法律体系侧重于成文法,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远不如英、美法国家重要。因此,反映在法律教学中,更多地倾向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法,从逻辑运用来看,更侧重于演绎推理。但我们不能无视案例教学在哈佛等英美等国家法学教育的成功,应当在我国的法律教学中,着力突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适时引进案例教学,为法学教育寻找一个新的连接点。特别是我国司法改革引入了判例指导制度之后,判例的指导作用将逐渐凸现出来,因此分析案例将成为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总的来看,案例教学可以为法学学习者提供具体的、鲜活的分析样本,在教学中显得更加直观,且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国高校法学教学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改革开放以来,工程建设,特别是交通、桥梁、铁路(包括高铁)、机场、港口、电厂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投资巨大,成效显著。每一项工程建设都会涉及大量的法律,如工程规划与审批、勘察设计、征地与补偿、工程招标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筑质量、环保及纠纷诉讼等[1]。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也产生了许多工程法实例。这些实例为我们在工程法教学中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工程法的案例教学有着一般法律案例教学的共性,同时也有独特性。在工程法案例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运用真实的案例,在关注一般的法律原理及通用法律规范外,要特别注意工程法的特殊规定。同时,注重以研讨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一、选用真实案例以再现工程法的场景

法律案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相应的法律事件或判例,以此构成一个虚拟的法律环境,使学生在这个法律环境下,通过群体讨论等形式进入这一虚拟的法律情景,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并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学理论,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2]。为了达了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的选择显得特别重要。相较于民法、刑法、经济法等普通法律所涉及的案例,为了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较多的选择。如在讲解民法一般规则时,一般选择典型案例,能够起到解说原理的作用就可以了,就达到了让学生深切理解民法规则背后原理的目的。但在工程法的案例教学中,满足于原理解说显然不够。工程法本身即是一般法律在工程领域的运用,除了工程质量法等少数法律具有特殊的原理外,大部分法律在原理上与普通的民法、商法原理是一致。以合同而论,货物买卖合同与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的法学原理大致一样。学过民法中的合同法之后,就没有必要在工程合同课堂上选择只能起到解说式作用的案例,以免雷同。但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专业性、公共性、不可复制性、与环境协调一致性等特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应当选择那些反映建设工程特殊性问题的真实法律案例,以让学生了解工程法的特殊场景,拓展工程法的视野,体验工程法的实际运用。如某航道局承建某地一港口设施,发生了一起巨额海上养殖损害索赔诉讼。该案例起因于在该地进行港口建设规划时,附近海产养殖户得知规划信息。部分海产养殖者为了获取高额海产养殖损害赔偿,提前在附近海滩及近海区域投放了海产种苗。港口工程开建后,这些海产养殖者即以海产受损为由提起损害赔偿诉讼。因为海产养殖一般是在浅海底部进行,即使派出最好的潜水员,也难以查清养殖的数量与质量。最后,作为被告的港口承建方因无法准确核定附近海域海产种苗数额,无法原告方的诉讼请求,不得不承担巨额的赔偿费用。这个案例本质上属于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但它发生在港口建设中,且适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反映了工程法案件的特殊性。这类真实案例能较好引导学生去研究工程法适用的特殊场景与条件。工程法案例教学应当使用这类真实的案例作为题材,以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案例类型,了解工程法在实际运用中的精要之处。

二、注重工程法的特殊规定以掌握案例的关键

也正是由于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工程法律事务与一般民商事法律事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工程法领域有其特定的建设工程技术规则以及其他特殊的法律规定,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与工程责任等。如有关房屋建设与装修,就涉及一些特殊的条例和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修订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①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②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③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④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⑤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根据这一特殊规定,如果在房屋装修产生结构改变的情形下,房屋业主与装修公司产生的合同纠纷显然不能简单地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定,而是应当优先适用上述特殊规定。诸如此类的特殊规定,在工程法律实务经常出现,因而在工程法的教学中尤须得到讲解和运用,以便学生熟练掌握。再比如,建设工程分包是工程建设常见的行为,人们也习以为常。但承包方如果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有资质的人由此造成的损害,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承包方是否需要责任或承担连带责任?在“张X诉李X、X园林工程公司、X置业公司健康权纠纷案”中,法院的判决即明确了这一责任。该案基本案情如下:X年X月X日,X置业公司与X园林工程公司签订工程发包合同,合同约定,X置业公司其园林景观工程的部分工程发包给X园林工程公司进行建设,并约定:X园林工程公司不得在将该工程进行转包;X园林工程公司未按合同约定,私自进行转包的,应对因转包行为造成的一切损失承担责任,X置业公司与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工程发包合同签订后,X园林工程公司将其承包的园林景观工程一小区地下车库入口处地面钢结构上雨棚玻璃项目,分包给李X,且未取得X置业公司同意。其后不久,李X雇佣张X安装该部分的雨棚玻璃。张X在安装雨棚玻璃时,不慎从钢结构上摔下,并受伤。经鉴定,张X残疾程度属五级,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精神状态、智力状态属六级残疾。李X系属于具有从事玻璃安装营业执照,但不具备从事建筑活动资质。张以李X、X置业公司、X园林工程公司应对其因工作致残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由,提讼,请求判令李X、X置业公司、X园林工程公司共同承担其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在这一案例中,诉讼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承包方擅自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从事建设活动资质的分包方,分包方雇佣的施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人身伤害。分包方疏于管理,未对施工活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是否应该与承包方承担连带责任?该案经过了一审、二审、再审,最后再审生效判决裁定:再审被申请人X园林工程公司、李X承担连带责任。作出这一判决的依据在于我国的《建筑法》第二十九条有特殊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如果分析案例不能熟悉工程建设的这一特殊规定,难以从一般性法律原理推断出这一结论。因此关注工程法的特殊规定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近年来我国工程企业承建了大量国际工程业务,如沙特阿拉伯的铁路、非洲安哥拉的铁路、公路等等,这些国际工程业务涉及一些国际工程合同常用规则或惯例,如FiDiC合同条件,这中间有些专业术语,每个术语都有特定的规则内容;另外,还会涉及到东道国与建设工程相关的许多法律规则或者习俗。因此,在教授国际工程法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术语及其背后的特定规则、东道国的法律与习俗。

三、重视案例研讨提高解决工程纠纷的能力

工程法的案例教学除了要达到一般性的教学目的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纠纷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工程纠纷的复杂性。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环境评估、立项,到招投标、工地拆迁,再到施工、验收、后期保养等全过程,工程时间长,涉及的法律规范多,涉及的部门多,利害关系人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会引起利益纠纷,从而产生诉讼或法律纠纷。选择一个工程法的教学案例,应当全面再现该案例资料,把纠纷的部分放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来分析。二是工程纠纷的系统性、关联性。一个纠纷往往是许多因素相互关联的。如一个欠薪纠纷,往往可以上溯到若干方面。可能是建设工程合同无效而引起的工程款纠纷导致承包方欠薪,也可能是工程质量纠纷而引起的工程款结算纠纷导致承包方欠薪,还可能是因竣工验收纠纷导致工程款拒付而引起承包方欠薪,等等。因此,在分析工程纠纷时,应有全局视角,多方面思考问题,不能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充分领会工程纠纷的关联性,进而从法律到事实上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案结事了”。三是解决纠纷手段的多样性。工程纠纷的解决不能只盯着诉讼这一单项手段。事实上,工程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手段,包括协商、谈判、仲裁等。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教学应当将这些因素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工程法的案例教学手段的运用,包括讨论、商谈、争辩等形式,连同理论课程的手段一起,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表达、思辨的能力,通过诘难问责,提高运用证据、资料及其他各种辅助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工程法的案例教学应当从工程法的特点及工程纠纷法律解决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选用真实案例,分析案例的一般原理与特殊规定,研讨工程事务法律纠纷的解决机制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谋富.工程法学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4

关键词:外贸函电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密切,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对外经贸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其中,通过英语函电与外商进行沟通已成为对外经贸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外贸英语函电作为外经贸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商务信函写作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

一、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1.外贸英语函电的特点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通过介绍各种英文信函、传真的格式与结构、常用词汇及写作技巧,使学生能用英文处理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如询盘、报盘、装运、索赔等的信函、文件、合同等。该课程通过大量写作练习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函电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且熟悉外贸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外贸业务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2.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

由此可见,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知识性并重的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方法落后。现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信函词汇、短语、常用表达为主;学生翻译句子,模拟套写信函为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较差。

(2)教学侧重点不明确。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既要求熟悉商务英语的专业术语,又要了解外贸操作流程,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很难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3)目前大部分外贸函电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了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具体案例的实践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改进外贸函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势在必行。笔者在高校从事外贸函电教学多年,通过实践发现改变传统的语法解释翻译的套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将语言学习和外贸实践紧密结合,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更真实地掌握通过函电和客户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ofteaching),是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20年代率先推出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传统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解决等。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在图书馆、资料室等)查找与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分享信息、解决问题。

因此,案例教学法实际上融入了交际教学法,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商务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和交际的动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估。在这种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nunan,1989)。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外贸函电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可以让学生在案例的应对策划中获得相关的对外贸易知识点,从而提高理解问题,灵活应对客户来函,处理外贸单证合同的能力。

第二,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外贸情景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谈判技能,使学生增强了信心,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三、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包括了四个环节:选编案例、分析准备、小组讨论、总结评价。

1.选编案例

案例(case)表示情况、事实、实例等含义。通常分成三类:探索性案例(exploratorycase)、解释性案例(explanatorycase)和描述性案例(descriptivecase)。外贸函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外贸函电的应用能力,因此,描述性案例比较适合外贸函电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计相应案例,并且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

在编写案例时可以从教材、报刊、互联网或企业商务文案中进行选择,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同时要注意案例的难度要适当,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其次要保证案例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因为所选材料来自真实的外贸情景,学生通过讨论预演,对将来从事的外贸实务操作有一定了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分析准备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并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他人的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逐步建构的过程。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情境”与学习密切相联。“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基于任务和解决问题型的情景,适合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的学习环境”。这就为外贸函电课堂中引进情景案例提供了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要保证组织实施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来选择案例。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启发学生思考,能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能解决外贸实务中的问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案例和理解课文的前提下,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在课前要写出案例分析,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策略。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讨论前通过课堂学习、教师讲解、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主题准备、专业知识准备等。外贸函电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达方法,以及外贸实务中的相关知识,都是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实施讨论前的准备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信息,真正理解案例情景的意义。

3.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的积极性。教师作为设计者和管理者,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该阶段可细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任务,并描述小组活动中所需角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案例。其次,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角色对模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总结最好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学生不仅消化了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如何解决外贸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次,教师作为监督者和顾问,可以将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提出讨论的重点,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外贸回函。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各小组可派代表向全班作案例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作小结发言。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4.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一方面对案例模拟情况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小组的回函报告,同时可以给出更多的相关短语、例句和范文,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讨论的案例知识点、相关理论进行课后思考巩固,并且修改补充小组的信函报告。这种反复刺激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掌握相关内容的写作技巧、信函表达方法和外贸实务知识。很好地避免了传统函电教学方法里信函写作技巧和具体的外贸流程里的理论脱节,学生只掌握死板的信函写作套路,内容空洞无物的情况;培养了学生深入理解实际外贸情景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表达能力。

四、案例教学的实证分析

1.下面以一则关于贸易纠纷的案例作为实证分析的例子,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a公司(卖方)于2004年8月26日与美国B公司(买方)达成了一笔58万美元的腌渍猪肠衣交易,付款方式为即期付款交单(D/p),一旦收到B公司传真确认,即可发货。8月27日B公司用传真将合同正本签返,并通知a公司尽快安排装运,当时a公司备有库存,当即备货、订舱,办妥了一切出口手续,并于9月19日回函告知B公司,要求其提供托收银行名称及地址,以便我方托收。

9月19日B公司收到我方传真后当即来电通知我方暂不要装船,并解释说因不了解我货的品质,要求提供样品,并且提到该公司台湾方面的客户买价比该单成交价便宜,意图压价。因我方此时已备货并办好装运手续,因此回函给客户说货已提走,无法退回,为支持对方促销,特降价为55万美元。

9月21日B公司来电再次劝阻我方发货,并重申其台湾客户已从其他地方买到了低价货,并且质疑我方产品的质量和在美国市场的销路。事已至此,a公司进退两难。试问该如何解决?是一意孤行,装船发货;还是根据B公司要求,立即停止装船?两种做法都有风险,那么孰轻孰重,a公司该如何回函解决该贸易纠纷?

2.教学设计:

3.分析讨论

通过以上不同教学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普通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更注重例文的写作格式和常用句型。而如果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则可以针对案例情景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笔者根据该案例的具体情况,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授课过程中逐步设问,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四组,分别讨论案情中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提出解决方法并且撰写回信。

经过激烈的讨论过程,学生的反馈情况综合如下。

问题一:该贸易纠纷问题出在哪里?小组讨论结果如下:B公司意图违约,多番阻止发货;a公司已备货订舱,办好出口手续,进退两难。

问题二:a公司坚持发货的后果?小组讨论结果如下:①坚持发货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因为有合同为证,如B公司拒不接受,a公司可依据买卖合同进行,但即使胜诉,在人力、物力上的耗费都是很大的;②因为是D/p托收方式收款,B公司拒不收货的后果是:a公司无法拿到货款,并且货到不提要收取昂贵的仓储费,还要赔上运费、海关费用等;

问题三:a公司立刻停止发货的后果?讨论结果如下:①依据买方的通知停止装船,并向买方提起因装船所受损失的索赔;②可以减少因坚持发货,买方拒收引起的仓储费、运费、货款利息等损失。

问题四:a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同意a公司立即停止装船发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从本案可以看出,在出口业务中采用托收方式收款,出口方承担的风险较大。在国际贸易支付中,出口方最好要求采取信用证支付方式,以银行信用作担保,使收款有所保障。教师可以根据案例分析比较D/p托收方式和信用证付款的优缺点;给买方回函所包括的要点、措辞的技巧;组织学生分组写出回函。讨论学生习作时,可以举出更多的关于国际贸易支付中的付款方式及相关例句和范文,扩大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样,外贸函电中询盘、报盘、装运等流程的教学方法和环节都可以依照上述的案例教学法类推。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证明,在外贸英语函电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和外贸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外贸信函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外贸实务操作的具体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并运用到日后的真正的商务情景中。

因此,笔者认为在外贸英语函电课堂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应该鼓励教师多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且在改进教材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摆脱目前纯课本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实际外贸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2]樊斐然.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函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29.

[3][英]布朗(Brown).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原则[m].吴一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5

abstract:withthegoalofcultivatingappliedtalentsinindependentcolleges,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mustbereformed.the

"enterpriseandcompanylaw"coursewithstrongapplicabilitycanreflectthecharacteristicsofappliedcoursesoflawmajor.therefore,thisarticletakestheundergraduatecourseteachingof"enterpriseandcompanylaw"asanexampletoexplorethenewteachingmodeofappliedcoursesoflawmajorinindependentcolleges.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necessityofthereformofteachingmodeof"enterpriseandcompanylaw"forcultivationofappliedtalentsinindependentcolleges,andthenintroducestheconcretemeasuresofthereformofteachingmode,andfinallyputsforwardtheconditionsforthereformofteachingmodel.

p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课程;《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Keywords:independentcollege;appliedcourse;"enterpriseandcompanylaw"course;teachingmode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202-03

0引言

《企业与公司法》是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法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新近调整的14门主干课程《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者在独立学院中长期从事法学专业《企业与公司法》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积累了不少相关的教学经验;同时,《企业与公司法》这门课程本身的应用性较强,能够体现出法学专业应用型课程的特点。因此,本文以《企业与公司法》的本科教学为例,对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新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企业与公司法》教学模式改革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首创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对于解决不断增长的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推进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所在。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发展契机,开始从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找结合点,明确的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于本土区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三方面,要求学生成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综合型人才。

这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能够面对市场需求,准确自我定位,迅速实现自身价值;第二,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第三,除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深入讲解学术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介于研究类大学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之间,既要比职业技术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又要比学术型人才拥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就对《企业与公司法》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2传统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法律这门职业,需要受过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实际操作技能与法律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胜任。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和熟练的法律实际操作技能。在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法律原理和法律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法律职业技能,这种职业技能的养成和大量的专业实践是分不开的。

但是过去的《企业与公司法》教学模式是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填鸭式”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留给学生深入思考和自学的空间较少,无法培养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课堂教学中也会穿插一些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事先的分析和思考,往往会把这些案例当作法律故事来听,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企业与公司法》的教学偏重理论讲解,与企业公司法实践脱节,这就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对相关的法律工作感觉无从下手。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必须要把理论和具体的企业公司法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探索和总结,才可能成为一名具备相关法律职业技能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2《企业与公司法》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三步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通过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分为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又可以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和第二个步骤为课内教学部分,第三步骤为课外实践部分。通过这样的改革,让学生完成了《企业与公司法》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以股东、律师、法官三个不同角色来掌握企业公司法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论是自己开公司、或是氖鹿司法务工作、还是选择当法官或律师,都能够有基本的企业公司法知识储备和相应的法律实际操作技能。

2.1第一步骤:课堂讲授模块

《企业与公司法》的讲授分为企业法和公司法两个部分,对于这两个部分,作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2.1.1企业法的讲解:案例教学法

企业法部分所要讲授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内容,具体法律规范必须灵活的运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的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法当中的主要理论和规则,教学的务实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必须成为这一部分授课的主要目标。

在欧美国家,企业法和公司法的讲解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作者之所以会借鉴案例教学这一方法,主要是看中此教学法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际处理法律实务的技能。当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穿插典型案例,案例要体现出法律纠纷的不同利益冲突,然后指定学生成为不同当事人的代表,为了各自委托人的利益,学生必须像律师一样敏锐的找到案件关键点所在、具体分析案情、寻找相关法律依据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方案。在与其他同学的辩论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和规范的理解。

当然,我们的案例教学不可能照搬欧美国家的经验,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具体而言,就是将教师讲授、学生课后准备和课堂辩论三者结合起来。

①教师讲授的部分主要集中于企业法基本理论的内容、具体的法律规定,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和对学生结论的评价这几个方面。通过教师对基本概念的深入讲解,对理论的论证推理,以及对案例讨论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企业法的基础知识,这是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

②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并将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的当事人,要求学生进行课后的准备。学生为了能够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在课后查阅大量资料,充分了解案件事实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组织成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点的答案。

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和对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和辩论情况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回答,启发他们将法律规定灵活的运用到具体案例当中。通过这一过程,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参与学习。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企业法在实际当中的运作,掌握具体处理法律实务的相关能力和技巧。

2.1.2公司法的讲解:模拟操作法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作者采用了模拟操作的方法。在讲授公司法相关内容之前,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扮演公司股东的角色,模拟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从公司名称的选择,到公司的具体设立、公司章程的拟定、股东的出资和权利义务、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的权利义务责任、公司股权的转让以及公司的解散和清算等内容,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方案。为了完成这些内容,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前预习和准备,例如要完成公司名称的选择,学生要掌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在学生完成了相关方案的写作之后,教师进行公司法内容的具体讲解,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要求学生对应自己方案当中的内容进行“改错”。例如讲到“公司名称”这一部分的内容,就要求学生对照相关法律规定,指出自己选取的公司名称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当讲解“公司章程”的具体内容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拟定的章程,看是否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章程当中的必要记载事项是否齐备,是否存在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在讲“公司决议制度”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具体决议事项,要求当场进行投票表决,看学生制定的表决方案是否可行。

通过模拟操作的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的安排,课下积极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很高,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通过自己设立的“公司”对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2第二步骤:司法考试专训模块

司法考试是由国家司法部组织的,选拔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公证员这些法律职业的一种资格考试,其实质就是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选拔。司法考试内容并不局限于对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检验,还包括了对考生具体法律应用能力的考察,即考生是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参加司法考试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其原因有二:一是司法考试通过率已经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二是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对其将来顺利就业和尽快适应与本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可以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公司是我国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发展,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规模日益扩大,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所以在历年的司法考试中,企业法和公司法也是考察的重点。针对这样的情况,作者认为,必须在《企业与公司法》的授课过程中,加入司法考试专训模块,具体的措施如下:

①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目前很多司法考试培训机构都推出了免费网络教学视频,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免费司法考试培训视频资源,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司法考试相关视频内容,并在期末考试当中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考察。

②将司法考试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相关理论的讲解过程中穿插司法考试“热门”考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主要是对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法律问题和司法考试题目中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如股权转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人格否认、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

③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讲完之后,精心挑选历年司法考试真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第三步骤:课外社会实践模块

《企业与公司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通过课堂的讲授不能使学生对企业法和公司法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要让学生了解企业法和公司法在实际当中是如何运作的,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教学的方式,实际的参与到企业和公司的相关法律事务当中,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培养法律事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是由一家大型的国有投资公司投资兴办,该集团公司下属多家企业。为了让学生能够实际的接触到企业法律事务,该独立学院与集团公司下属的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利用寒假、暑假等假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通过在这些企业的法律事务机构当中实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企业法律事务的难点所在及实际操作中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企业与公司法》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熟悉实务工作,对相关的法律规定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实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动手能力,训练实际工作能力。

3《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的条件

为了顺利进行《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实现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需要下列条件的支撑。

3.1“双师型”教师的引进

《企业与公司法》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高校讲师资格又有法律职业资格证,或者具有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经验者。从事应用型课程教学的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法律实务经验,不了解相关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就不可能培养出了解法律实务、掌握法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如果要实现《企业与公司法》应用型课程的改革,任课教师必须将其在企业公司法实务中碰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告诉学生,并传授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能够结合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来讲解法律的实际运用问题。而要做到上述的这些要求,就需要我们的任课教师既具备高校教师的相关资格,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又要具备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经验或者企业法、公司法的相关律师实务经验,能够给学生讲解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的问题。将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引入《企业与公司法》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生将企业法和公司法的理论知识与法学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2《企业与公司法》应用型教材的编写

教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条件和重要保证。为了实现《企业与公司法》课程改革的目标,配套教材也同样需要体现课程的应用性,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穿于教材定位和教材内容的始终。

而目前市面上的企业法和公司法的教材,大多关注相关法学理论的讲解,而对实践性的内容却很少触及,“理论”有余,而“应用”不足。因此,必须进行《企业与公司法》应用型教材的编写,以适应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需要。

就教材内容而言,要正确处理基础性法律知识和应用性实践知识的关系,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不需要太过于艰深,理论的难度和深度都要进行适度的把握,以“必需”和“够用”为准则,精简教材中理论的推导过程,讲清基本概念和基础性的法律知识即可。教材的定位由“知识本位”转向“应用本位”,强化法律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在教材内容里增加“司法实务链接”部分,介绍企业法和公司法实践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典型案例解析,激发学生探究法律实际运作情况的兴趣,并在实践性法律问题和相关案例的研习中,深化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培养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美萍.《公司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4(5):213-214.

[2]许步国,王凤民.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7):115-117.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6

[关键词]经济法高职案例教学法优化路径

兼具综合性高、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宽、影响范围广等特征的《经济法》课程,一直被普遍认为难教、难学。从英美法系借鉴的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未能取得彻底改观。优化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当前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案例单一、资料陈旧与法律更新快、学生专门化需求强相矛盾

承载信息的案例资料是否典型、是否为热点焦点、是否具有针对性、吸引性等等,将对当前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学生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实践中,有些年轻教师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授课时使用同一套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没有针对新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时更新、补充,加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班上课,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想侧重了解会计法、税法等;金融专业的学生想了解金融法、证券法、银行法等;营销类的学生想了解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管理类的学生则想了解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劳动法等需求,陈旧单一、缺乏时代性和专门化的教学案例促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欠佳也就在所难免。

1.2案例教学理论讲授与《经济法》实践性目标相矛盾

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使得案例教学难以顺利进行。如:在讲授公司法案例时,多数经管类学生都将“法人”误认为就是“法人代表”(该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可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有关案例时,就需要另外占用课堂时间来分析概念,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足够的时间对案例进行自由分析和讨论,影响对法律案例分析质量的同时,久而久之,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就学而生倦、学而生厌了。

1.3案例教学法的过多运用与法律教育目标多元化相矛盾

笔者认为,高职《经济法》教学尽管有别于一般的研究性法学教育,但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锻炼法律实践技能外,就无需理解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和法律规制政府行为的正当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让学生适当了解经济法的价值,仅靠案例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另外,过多使用案例教学,课堂就会变成“故事会”,学生听完故事后,对《经济法》的规则、原理未能掌握,在考核中无法举一反三,有时这种“看上去很美”的课堂反而还会给人留下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的印象。

2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运用的优化策略

2.1在课程内容专题化中优化案例教学法

具体而言,就是将课程体系分成经济法律基础和经济法律专题两部分。其中,经济法律专题又分成5大模块8个专题,分别为企业组织法律规范模块(又分为“公司法专题”、“合伙企业法与个人独资企业法专题”、“破产法专题”)、合同法模块(专题)、市场规制法律规范模块(专题)、财经法律制度模块(又分为“会计法律制度专题”、“金融法律制度专题”)和“司法救济模块”(专题)。

实践中,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以《公司法》和《合同法》专题为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必设的专题,选择能体现学生专业化的其他专题进行教学,在不断修正自身知识结构、累计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慎重地选取、设计兼具专门性、典型性和时效性的案例加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经济法》教学效益。

2.2优化教学案例的选取及案例讲授方法

2.2.1充分发挥小案例的重要作用

结合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法律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认为小案例教学对《经济法》改善教学质量方面优势明显。笔者所指的小案例,知识点少、针对性强、篇幅大概在100字左右,用一定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清晰的层次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如:在讲授合同法之合同订立时,可以节假日商场打折、买衣服过程讨价还价等切身实例来说明要约、要约邀请以及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讲授公司法之出资方式时,以学生宿舍6位同学分别以货币、房屋、专利、管理、自己姓名、信用出资为例,让学生明确公司出资形式有哪些,哪些是不可以的出资方式,并将此与合伙企业的出资方式相对比,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争执中区分,在思考后掌握。

2.2.2增加“今日说法”环节

以每次上课前预留8~10分钟的时间,让3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今日说法”,取代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学生讲授的内容不限于经济法,既可以是当前的其他法律法规的焦点、热点问题,还可以是亲历、身边、网络、书籍、报纸等多渠道来源的法律趣闻,让学生自己去关注、收集、思考、求证。学生的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还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爱上《经济法》。

2.3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案例优先,兼顾理论”

“案例式教学不能允许教师减少对法律基本知识的讲授,要求教师能将法律基本知识浓缩于案例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并非所有的理论都具体化为案例教学,当理论教学更适当时,就应该放弃案例教学法。

目前经济法中还有很多诸如公司法中“利用公司机会”等理论,多是借鉴国外的案例才予以充分说明,有些知识甚至没有案例可供参考。一味地追求案例教学,就有可能因为教师自身功底不够扎实而以故事的方式简单、模糊带过,学生无法从教师的简单讲授中获取想要的知识,更无法体会法之所以存在的终极价值。当然,如《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有很多知识点可以用直观、易懂的案例教学加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理论,案例优先”,在灵活驾驭它的同时,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让学生真正从经济法的案例教学中“学有所得”。

注释:

①余子新.经济法专业推行案例式教学的几点想法[J].教学研究,1998(2):79-80.

参考文献:

[1]杨紫恒.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建民.经济法律概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3]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6):33-44.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7

关键词: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应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听倡导,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该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有成效。《基础会计学》作为财务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该课程理论、概念的同时,又能对会计账务处理中的技术性、实践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涉及较少。因此,加强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更好地理解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对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会计学”是从系统上来说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科目及账户设置、借贷记账法原理、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但对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由于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时,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对解决学生理解难的问题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编写“基础会计学”的课程案例

独立院校学生更适合于应用型的教学,要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的这一特点编写适用于“基础会计学”的课程案例。本文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案例的编写进行举例说明,要突破传统的观念,将从前以“老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移,在讲述公司筹资业务时,可以结合拓达公司于2003年成立时是一家生产a产品的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金为6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400万元,收到四海公司的资金投入150万元,向银行借款偿还期为2年的金额50万元。经过12年的发展,企业现净资产已达1亿。问题:假设你是拓达公司的会计人员①如何对拓达公司成立之初时的筹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②如何定义企业的净资产?③净资产有哪些部分组成?

对于这个课程案例的编写,要结合独立院校学生适用于偏应用型的这个特点来进行,使学生在接触案例时有一种角色设定,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题目,在对平时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加以应用,编制出拓达公司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150万;贷:实收资本

四海公司150万;借:银行存款50万;贷:长期借款50万,将以上分录填制到记账凭证中。后两个问题又加强了学生对净资产具体内容和方法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课程案例编写,使学生更有主动性,参与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中。

三、实行案例教学法带来的好处

第一,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员。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第二,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第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第四,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8

一、理论教学

很多学生一提实践就很兴奋,而一提理论知识就比较排斥,总觉得理论知识无用,甚至有些教师自身也羞于在课上讲理论知识,以标榜课程的“实践性”为内核的高等教育的实践属于“智力型实践”(intelligentpractice),需要理论内核。对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或许不能产生即时的现实效应,但从长远来看,理论知识是专业技能的基础,是技能水平提升的源动力。

二、案例教学

虽然“实践性教学”不等同于“案例教学”,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冲突的。事实上,案例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实践性教学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讲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二是学生选取案例进行讲解的形式。现阶段我国出版的案例教材的特点是:国外的多国内的少;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宏观的多微观的少。此外,公开出版的案例大多内容陈旧,时代性不强。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老师花大力气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案例,最好能取得广告公司一手的、新鲜的广告实践案例,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

三、业务小组实验教学法

在进入正式广告公司实习之前,采取业务小组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实际广告操作的过程,并发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应对和解决的办法,为在广告公司的实习打下基础,减少实习过程中的不适应。业务小组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以现阶段广告业界比较流行的“ae”制度为例来说明业务小组的实践模式。ae指的是accountexecutive,国内称“客户主任”,也称“业务员”,是4a广告公司客户部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广告行业里,ae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广告公司与广告主联系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公司的发展取决于本公司ae在客户开发和维护方面的能力。在广告学的实践教学设计中采用ae制度符合我国广告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体方式如下:

(一)小组成员以4耀6人为宜模拟广告运作的全过程,4耀6人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各成员各司其职,从而避免人员过多带来的效率低下。

(二)岗位“轮换制”此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每个组员每个职位都有实战体验,一方面提高广告实践能力,培养多面手;另一方面通过在不同岗位的体验来确定自己重点培养的专业特长。

(三)从现实中选取体裁,进行广告全过程的实践各业务小组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广告对象进行广告活动的开展。必须完成的项目包括:广告调查分析报告(包含问卷调查、随附原始资料)、广告策划推广提案(含一个促销活动方案)、创意与表现提案,并按实际操作的要求进行设计成果的包装和电子化处理。

(四)业务小组的最终成果由项目负责人以“提案会”的形式采用ppt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设备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代表以广告主的角色进行质询。

四、广告成绩考核法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除了日常授课方式的改革之外,还需合适的成绩考核方法与之相配合。在成绩考核方法上应该尽量避免单一的闭卷考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实践教学方式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建立实习基地

与业界合作是高校广告学实践性教学常用的方法,“是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广告学专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局限,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广告公司对实习人员的“出身”要求较高,大多倾向于向重点高校广告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独立学院的学生很难进入;另一方面,独立学院位置大多远离城市中心,周边可实习的广告公司资源较少,且多数属于中小型广告公司。可喜的是,通过笔者走访发现,这些中小型广告公司与独立学院合作的热情很高。所以,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在建立实习基地时,不必非得强求与大型广告公司合作,中小型广告公司更契合大多数独立学院“面向区域经济打造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办学特色。除广告公司外,独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还应大胆、积极地利用周边企业、社区资源,构建广告实践性教学实习基地,进入企业观摩实习,甚至可以承接一些小型的广告业务。

六、借力形式灵活的广告竞赛活动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会计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试图改进《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通过讲清概念、公式来达到诸如“筹资管理”、“财务分析”等各个主题的教学目的,最后通过学生练习来巩固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财务管理业务的需要。因此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深入探索《财务管理》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实施案例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采用《财务管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解释,将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财务管理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判断、分析和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下面我将以《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财务分析”部分为例来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精选案例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既要切合教学主题,又不能过于深奥难懂,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组织“财务分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搜集某上市公司(如中国石化等)的有关财务报表信息,这些资料既真实又容易搜集,有助于师生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

2、阅读案例

一般在正式授课前一周,教师把搜集到的经典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某上市公司的案例材料(如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年报等),并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查阅指定的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自主学习,并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3、分析案例

学生在掌握案例的各种数据后,要把这些信息加以组织整理,可以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身份对某上市公司如“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学生对真实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案例,要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这些财务指标中,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净资产收益率最具有代表性。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获利能力指标的核心,它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通过纵向比较,可以了解其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该公司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劣势。通过结合分解财务比率的杜邦分析法,阐释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从而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

(二)课堂教学

1、分组讨论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课堂讨论时,首先由各小组长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意见,小组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然后教师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各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发言,让学生各抒己见,遇到有闪光点时多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轻松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进行探讨和学习。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时,要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功之处及其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总结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其中包括学生自己的观点或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用数据和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对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能起到加深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财务管理的教学案例(如按揭买房、股民炒股分析财务报表),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与运用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刻意强调一定要得到“标准答案”,而在于得出答案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就某个案例所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因此而真的付出经济损失,因为那毕竟是一次“模拟实验”,其“决策失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或老师指导得以当场纠正。但以后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如果决策失误将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好处。

总之,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公司法案例教学篇10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1、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