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8:35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1

一、申请计划项目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的条件

1、列入国家、省、市科技(其他部委)部门下达的科技计划的应用技术成果,并按合同要求已到期的计划项目。

2、少数计划外的应用技术成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⑴技术成熟并有明显的创造性;

⑵性能指标在省内同领域中处于先进水平;

⑶经实践证明能广泛应用;

⑷对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不符合上述1、2条规定的其它计划项目,可作为科技计划项目验收。

4、软科学成果不组织鉴定,只作评审。

二、申请验收(鉴定、评审)的要求

凡列入市科技局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一般要求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并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对不符合科技成果鉴定要求的项目,经市科技局成果科审核后,可由相关业务科室进行验收。

凡符合鉴定(验收、评审)条件的项目单位,先到市科技局成果科领取《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经所在县(市、区)科技局和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市科技局,市科技局再根据项目情况报省科技厅或直接组织鉴定(验收、评审)。

三、申请鉴定(验收、评审)的材料

(一)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材料要求

1、计划任务书或科技合同书

2、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⑴概述计划下达的时间、部门、技术的来源(小试或中试成果的转让,或购买专利技术,或与何科研部门联合开发);

⑵计划要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各种技术指标、开发规模等);

⑶项目完成过程:

包括技术方案的制定及选择论证,分阶段完成的工作,各阶段碰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何时投产或出的样机,最后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⑷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⑸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3、检测报告(指有关产品)

4、产品标准

5、用户使用意见

(二)科技成果鉴定材料要求

1、计划任务书或者项目合同书;

2、总结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等基本内容

);

4、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5、质量标准(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6、国家科技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局认定的,有资格开展检索任务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检索材料和查新结论报告。

7、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8、经济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

9、涉及污染环境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10、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文件。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经审查合格后方可打印,并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

四、其它要求

1、凡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应按合同要求的完成鉴定、验收。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2

第二条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是一项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实施“科教兴林”基本方针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的国家林业局重点林业科技计划。其宗旨是根据林业生产建设对科技成果的迫切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林业生产中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以提高林业生产建设质量,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实施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的科技推广管理机构,负责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根据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技术需求,每年《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年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

第六条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所依托的技术成果必须已通过鉴定或验收(或评审),其技术成熟、适用、应用范围广,辐射力强,成果无权属异议。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有助于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中的技术水平,对社会、环境、资源没有危害。

(三)申报单位必须是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科学研究、生产的机构,并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技术基础条件。

第七条申报项目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1)。

(二)所应用技术成果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或其他相应的评价材料(如评估报告、专利证书、法定的专门机构出具的审查报告或证明、测试分析报告等)。

(三)其他相关文件(如各类许可证、准产证及有关必须取得的证书等)。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等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必须打印、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作为组织项目申报的单位,负责对本地方、本单位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并以厅(局)级正式文件将项目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

第九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各地方、各单位按照《指南》要求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林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年度计划。由委托单位(甲方)、保证单位(乙方)和承担单位(丙方)三方共同签订《林业科学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合同》(见附2),其中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各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为项目保证单位(乙方)。

第四章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对项目实行跟踪监督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并在每年年终将项目进展情况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保证单位要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项目实施任务、地点、规模和技术指标等合同内容,确需变更或调整的,由项目保证单位审查后向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审核批复。

第十二条项目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保证单位要及时取证并书面报告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由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做出中止或撤项的决定。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实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以及地方配套或项目承担单位自筹。

第十四条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试验费、检测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差旅费、资料信息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项目经费支出方向。

第十五条对挪用、挤占、截留、改变资金用途等违反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位,将停止项目实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取消其下一年度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资格。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丙方)必须按期完成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项目保证单位要提出延期申请,待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申请项目验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3)。

(二)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三)项目合同复印件。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等。

项目承担单位将以上材料报送项目保证单位(乙方);由项目保证单位(乙方)审核确认后,以正式公文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甲方)。

第十八条国家林业局科技主管机构负责对项目组织验收,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验收。组织验收单位或主持验收单位聘请有关同行专家和管理人员5—7人组成验收委员会。

第十九条项目验收以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考核目标和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批准调整后确定的内容为依据,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和综合评价。项目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及评价;项目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工作情况;项目取得的成果、效益、应用前景等。在推广过程中,技术有创新,需要进行成果鉴定(评审)的项目可与项目验收一并进行,成果鉴定(评审),按照国家有关科技项目鉴定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条验收结论分为验收合格和验收不合格。对按期完成合同任务或基本完成合同任务的项目评定为验收合格;对没有按期完成合同任务,并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的项目评定为验收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在一年内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二次验收仍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通报,并取消该项目承担单位两年内申报推广计划项目的资格。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3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在发展化学工业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加快老污染的治理步伐,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和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化工建设项目)。

第三条实施化工建设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当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化工建设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制度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化工建设项目要积极进行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对于技术成熟、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措施一样,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在勘探、开采化学矿山时,必须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化工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化工建设项目要采用无三废或三废排放量少的先进工艺,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料路线,采用技术先进,效率高的三废处理设施。凡是采用被淘汰工艺的化工建设项目,组织评审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不得同意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建议书和计划任务书。

凡是依托老企业建设的化工建设项目都应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同时治理企业的老污染。化工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第六条化工系统各级计划、基建、财务和物资等部门都应按照本规定将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纳入计划,计划部门必须将计划预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及早通知环境保护部门。各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从前期准备工作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以下工作,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预安排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费用是否合理。

2.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组织预审。

3.对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参与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监督设计采用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监督检查设计与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综合利用设施是否落实和参与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6.监督检查化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效果。

二、关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规定

第七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在时间上要同步进行和完成。建设单位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必须着手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工作。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签订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协议后,要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创造条件,应按照协议的要求,向承担单位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正确性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的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内容、深度,迅速开展工作,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负责,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经过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不得擅自更改。

第九条为确保大中型化工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其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由掌握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具备化学工程分析能力,并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在着手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前,必须报告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给予指导或建议建设单位做出选择。

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搞好协作,发挥地方的优势,以缩短环境影响评价周期。

第十条小型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省、自冶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会同建设单位自行安排和选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小型化工建设项目要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主管机关的环保部门要严格进行“三同时”把关。

第十一条凡经当地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可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小型化工建设项目,应由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填写报告表,报送项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再送交地方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应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合理收取,不得任意提高收费标准。评价费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中列支。

凡因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工作失误而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不得再收取费用,凡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可酌情补收费用。

第十三条由设计、科研、勘察等单位组成的化工部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服务中心及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承接化工部门安排的或化工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在条件可能时也可承接化工系统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四条对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化工部部属科研、设计、勘察、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填写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申请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审批后,报送国家环境保护局,办理评价证书核发手续。

第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完毕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上报建设项目主管机关〔化工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再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固定资产投资在2亿元以上或化工部直属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由其委托的单位组织预审,其它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组织预审。

负责预审的单位自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之日起,一个月内(表为半个月)提出意见。逾期没有提出预审意见的,则按同意处理。建设单位应将逾期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十六条根据化工部建设项目现行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或500万美元(含500万美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一些由化工部安排投资的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化工部化工规划院评审,其中化学矿山项目,由化工部化学矿山规划设计院评审,其它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负责组织评审。

对报审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单位应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部门预审意见的文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文件。没有上述文件的建设项目,评审单位不得召开评审会,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十七条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评审的要求如下:

1.提请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前一个月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组织评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一份。

2.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在收到送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后,要首先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内容、深度是否符合要求。评审单位要按照化工部有关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和要求,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的环保篇章。

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意见,退回建设单位,转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承担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补充、修改,待符合要求后,再重新报审。

3.评审单位在召开评审会时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评议,充分发表意见。凡是末经同级化工环保部门同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批准上报。

三、关于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的规定

第十八条化工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按照化工部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6)化基字第1066号〕有关环境保护篇章的内容要求,编制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工建设项目应采用成熟的三废治理技术。凡是有污染而又没有污染治理措施,或虽然有治理措施,但污染物排放仍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化工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得批准计划任务书,设计单位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有权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异议,未经最后确认,可暂不开展设计。

第二十条各级化工科研主管部门,在安排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任务和鉴定科研成果时,必须同时安排三废治理的科研任务,同时鉴定三废治理技术,在鉴定时,必须有同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凡是三废治理技术不过关的科研成果,一律不得鉴定,化工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不得将其用于设计。

第二十一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厂址、原料及工艺路线的选择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结论作为依据之一,凡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另选厂址或改变原料、工艺路线。

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图布置和三废污染防治措施应符合化工部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各级化工计划主管部门在安排和审查化工建设项目时,对与主体工程相关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不留缺口。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挤掉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资金、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

第二十三条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核会前一个月,将初步设计报到主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预审环保篇章;开会时主审单位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办理批文时,必须征得同级化工环保部门的同意。凡是环境保护篇章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批复初步设计。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如产生粉尘、烟尘、噪声、振动及废物,必须有防范措施,防止造成不应有的环境破坏。由于力所不及的原因造成了环境,待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修整,恢复周围环境的自然面貌。

第二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在向项目验收委员会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时,要同时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的处理能力、试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效果。

第二十六条化工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对环境保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凡是环境保护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或建成后经过试车考核其治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验收投产,也不得试生产,强行或变相投产的,要追究决定者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设计单位应对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回访,凡是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由于设计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设计部门应负责修改设计,建设单位不再付给设计费用。

四、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和重点城市化工局,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报送当年度计划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数量、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承担单位等资料,年终前要对在建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化是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修订、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国土资源标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应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

第三条国土资源标准是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海洋、测绘等领域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自然资源、地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适用于本办法。海洋、测绘技术标准由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测绘局分别制定。

国土资源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土资源部组织拟订国土资源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审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对国土资源领域的地方标准实行备案管理。

第四条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

(二)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和依法行政;促进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

(三)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规范、公开、透明,社会公众参与。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司局归口管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建立完善国土资源标准体系;

(二)组织制定、实施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对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批准、统一编号和,负责行业标准的备案工作;

(三)统一组织协调国土资源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和监督检查工作;

(四)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国土资源部各业务主管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拟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组织开展相关国土资源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设立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国土资源标准化的技术工作,其成员由国土资源领域内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规划及年度计划工作提供咨询,开展国土资源标准的制、修订技术审查和技术复审等工作。

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负责承担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作为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主要承担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草案的标准化审查,开展国土资源标准化基础研究,协助开展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和复审及信息咨询等工作。

第八条技术委员会按专业领域划分并设立若干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承担本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委员会工作。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有关直属单位。有关直属单位作为专业技术归口单位为秘书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专业技术归口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承担本专业标准的制、修订及标准草案的技术指导和审查工作;为技术委员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标准范围和类别

第九条对国土资源领域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标准:

(一)国土资源术语、分类、代码、符号、图式、图例及制图方法;

(二)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要求;

(三)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监测、整治、保护与节约集约利用技术要求,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相关技术要求;

(四)区域地质调查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包括主要目标、对象内容、技术工作程序、技术工艺、方法及装备、成果质量管理要求等;

(五)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评价、规划、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标准化设计、技术工艺、方法、装备及技术指标要求;矿业权管理(其中包括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选矿厂设计、技术工艺、方法及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率等技术指标要求)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技术要求;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要求;

(七)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等技术要求;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规划、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要求;

(八)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和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技术方法及标准物质;

(九)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要求;

(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十条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包括全文强制或部分条文强制。

下列国土资源领域的技术要求应制定强制性标准:

(一)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

(二)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督执法作依据的技术标准;

(三)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

(四)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

(五)地下水资源管护技术要求;

(六)土地整治工程环境、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

(七)国土资源调查涉及环境、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

(八)其他需要强制执行的技术要求。

国土资源领域其他技术要求应制定推荐性标准。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领域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需要在国土资源相关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行业标准;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依据相关法规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企业生产在没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有关规定备案。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四、标准预研究

第十二条实行标准预研究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专项、重大项目应设立相关重要技术标准预研究项目,在立项时向部科技主管司局备案。

第十三条预研究项目成果在验收后三个月内,应将项目成果和后续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的方案报部科技主管司局备案,作为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五、标准规划与计划

第十四条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开展国土资源标准化的战略研究,并编制国土资源标准化规划。国土资源标准化规划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

第十五条实行标准计划管理。制定和修订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必须纳入国家标准和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十六条部有关业务司局、有关单位应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的实际需要,向部科技主管司局提出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的项目建议。

第十七条技术委员会对项目建议进行汇总并组织部相关业务主管司局及有关专家共同研究,提出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建议,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技术委员会审查。

第十八条属于国家标准的计划项目,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立项;属行业标准的计划项目,在国土资源部网站公示十个工作日并对反馈意见处理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

第十九条经批准的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项目一般不作调整。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经技术委员会审查后,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报国土资源部批准。

第二十条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专项工作经费及其它渠道筹集的经费。

国土资源部安排基础性、公益性及行政管理类标准的制、修订经费。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专项、重大项目按任务内容落实标准计划项目经费,经费的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标准制定与修订

第二十一条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一般应在两年内完成。若由于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完成的,起草单位可向部科技主管司局申请延期一年。延期一年仍未完成的项目,视为自动撤销。对不按时完成任务,又不及时提出延期申请的单位,两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第二十二条部业务主管司局负责组织拟订相关领域技术标准。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单位应广泛听取和吸纳有关的生产、科研、教学、管理部门等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报分技术委员会。

第二十三条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及有关文档进行审查后报部业务主管司局。部业务主管司局组织征求意见,提出标准送审稿及有关文档报技术委员会。如需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由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

第二十四条部科技主管司局组织技术委员会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会议审查或函审,提出《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标准函审意见》。属强制性标准须经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采用会议审查时,组织者应在会议前一个月将标准送审稿及有关附件提交给参加标准审查的部门、单位和人员。会议审查时,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3/4同意为通过;标准起草人不能作为审查人员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人数的1/4。

采用函审时,组织者应当在函审表决前两个月将函审通知及上述文件提交给参加函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采用函审时,必须有3/4的回函同意为通过。

会议代表出席率或函审回函率不足2/3时,应重新组织审查。

第二十五条承担标准制、修订的单位按照《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标准函审意见》的要求,对标准送审稿认真修改,完成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报送部科技主管司局。

七、标准审批与

第二十六条标准报批时,文档必须齐全,应有“标准报批稿”、“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及其“函审单”、“意见汇总处理表”和其他有关附件。对报批稿有重大修改时,应进行重新审查。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时,应附有该标准的原文和译文。

第二十七条部科技主管司局对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进行审查后,属国家标准的,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行业标准的,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编号、,并在国土资源部网站上公告,对强制性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强制性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代号为tD;

推荐性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代号为tD/t;

强制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代号为DZ;

推荐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代号为DZ/t。

第二十八条国土资源地方标准的依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规定,应经国土资源部批准。

国土资源地方标准后30日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地方标准批文、地方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及相关材料各一份。

第二十九条部科技主管司局负责组织管理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工作,技术归口单位承办日常工作,出版经费纳入国土资源标准编制经费。

第三十条国土资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解释。国土资源标准的著作权由批准机构享有。制定标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归档。

八、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标准后,部业务主管司局应及时组织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培训、指导工作。标准宣贯工作应列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机构的工作计划。

第三十二条标准后,属于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行政法规要求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自动变更为强制性标准;鼓励采用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三十三条从事国土资源工作的组织和机构应积极贯彻、实施标准。实施标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应当及时向部科技主管司局、有关业务主管司局或技术归口单位报告。

第三十四条部业务主管司局组织对有关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监督检查情况,编制监督检查报告及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报告,部科技主管司局定期。检查报告及评估报告作为标准复审的重要依据。

任何单位及个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部投诉、举报违反国土资源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九、标准复审

第三十五条国土资源标准实施后,应当适时地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三十六条部科技主管司局会同有关业务主管司局组织或委托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进行复审。

第三十七条标准的复审可分别采取会议审查或函审的形式。需要有参加过该标准审查工作的单位或人员参加。

标准复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

(二)标准的实施效果,以及标准内容和技术指标是否反映当前的技术水平;

(三)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对规范国土资源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推动作用;

(四)是否与现行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五)是否符合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第三十八条复审结果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继续有效的标准,不改顺序号和年号。当标准重版时,在标准封面的标准编号栏写明“××××年确认有效”字样。

(二)需作修改的标准,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标准修订程序与标准制定程序相同。修订后的标准顺序号不变,将年号改为重新时的年号。

(三)已无必要存在的标准,予以废止。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免疫系统 十精神

随着党的十的完美落幕,以为代表的十精神给社会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并相继开展了党的先进性思想的学习教育。我行以组织员工观看十会议开、闭幕式和讨论学习主题报告与演讲的形式,来进行十精神的学习与领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则主要讨论分析我局审计工作以往的工作绩效,并以十精神为纲领,开展的新一轮的审计工作改革,促使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

一、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成绩

自从开展内部审计改革以来,我局投入了充足的人力与财力,来进行内部审计的改革工作,而且经过领导的有效组织与员工的密切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觉悟

我局领导在每次的总结会议上,总会抓住时机向员工讲解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使得我局员工在领导的耐心讲解下,逐步提高了工作认识与热情。

(二)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得到更新

通过学习上级文件和进行各分行间的交流学习,我局改善了内部审计制度,深化管理细则,明确审计工作的关联性,同时构建先进的审计方法,不再停留于账项基础审计与内控基础审计的模式,更多的重视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而且我局领导的指导下,大幅提高了审计项目中选择立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我局领导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意义,在上级文件的引导下,开展了内部审计电算化改革,分批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其素质与技能水平。在相关应用软件的辅助下,大幅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使得经济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一些影响审计工作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关系复杂化,对于审计一些企业贷款财务时,需要调查的资料与考虑的层面增多,加大了审计工作量,并且容易出现纰漏。其次是资金流动量大,审计一些较大的企业,其资金链条流通范围广,流动量大,如果把握不好极易影响最终的审计工作。

三、在十精神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深化改革

在十精神的引领下,我局内部审计工作改革发展得到了新的契机,对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控制审计制度与审计目标

结合近些年的内部审计改革经验,在原有审计制度的基础上,融入十精神,制定新时期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工作计划,实施标准化的实施与考评;结合经济发展,保证审计项目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与时俱进的更新审计技术与方法,并保证审计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反馈;完善审计团队的管理与基础建设等。而在审计目标方面,要把握好我行的宏观政策,针对所有任务制定审计目标,并以风险审计为前导,结合我行发展进程、业务重点区域以及上级文件纲领,制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

(二)细化完善内部审计过程

在我局以往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不断细化和完善内部审计过程。首先是准备阶段,一是要结合实际情形编制审计方案,做好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这样才能使审计方案具有实时性与科学性;二是审计方案要有指向性,目的明确,条理清晰,格式规范,这样才能提高下阶段审计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取证阶段,要提高工作底稿的质量,秉公处理,准确核算相关数据资料,并记录审计日记,实行审计成员、审计组长与项目负责人的三级审核。再者是报告阶段,一般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讨论报告的设计方向,然后在审计工作中不断记录,特别是一些耗时长的审计任务,更要注重事中报告的质量,以上级指定的报告形式来编写。最后是终结阶段,一是要进行总结与考评,对底稿、审计日记、审计报告等文件进行再次审查,确保表述完整,重点突出,评价客观准确;二是对存在问题审计内容要及时监督改正,下发意见书和相关决议,对修改结果进行审查记录等。

(三)建立新时期的内部审计机制

要想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就要完善内部审计的机制,如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将内部审计任务根据难易程度与风险责任进行分级,作为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以激励机制来提高其工作热情,同时强化监督机制的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如进行岗前能力检查,工作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实行上下级间的责任监督体系,并且从人性化与科学性出发,细化监督标准。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技能素质,能保证内部审计高效运行。因此可以在选拔人员时提高选拔档次,着重考察其是否具有审计素质,其次对在职员工定期进行深化学习与培训,结合新时期的审计理念与技术,改善其工作素质。

四、结语

总的来说,十会议精神对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我局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将会认真做好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6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群众性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蓬勃开展,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促进治黄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版权所有!

×第二条省局设立××××河务局科学技术火花奖(以下简称科技火花奖),每年度评审一次。

第三条为了维护科技火花奖励的严肃性,科技火花奖的申报、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四条省局科技火花奖奖励范围:

⒈执行各级科技计划完成的,未获得省局科技进步奖及以上奖励,对科技治黄事业有较大作用的成果。

⒉职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解决某一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难题,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并取得明显效益的成果。

⒊在治黄生产中,改进或完善某一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或减轻劳动强度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成果。

⒋在经济工作中,开发或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取得明显效益的成果。

⒌在工程、科技、信息、档案、财务、物资、计划、统计等管理工作中,提出改进、完善办法和措施,被有关单位采纳,并在实际管理中取得明显效果的成果。

第五条××××河务局科技火花奖分为二等,参考评审标准如下:

⒈一等奖:技术有明显创新、难度较大,对治黄建设、管理或发展产业经济有一定作用,取得一定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成果。

⒉二等奖:有一定技术创新和难度,对治黄建设、管理或发展产业经济有作用,具有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成果。

×第三章评审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经省局奖励委员会批准成立省局科技火花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申报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获奖建议。

评审委员会由有关方面的名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名,副主任委员名,每三年调整一次。

第七条省局科技处负责科技火花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四章申报和评审

第八条申报程序

凡符合条件的成果均可申报。申报时应提交《××××河务局科技火花奖励申报书》(见附件)及主要技术资料,一式三份(含电子文档),按隶属关系于每年月日前报省局科技处。

同一成果不能同时申报省局科技火花奖和科技进步奖,对已获得科技进步奖或其他高一级奖励的成果,科技火花奖不再受理。

第九条申报省局科技火花奖的成果交纳元评审费。评审费由申报单位承担。

第十条评审程序

通过科技处形式审查的申报成果,交评审委员会评审。由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标准提出奖励等级建议,由省局奖励委员会审定获奖成果、奖励等级、获奖单位和获奖人选。

第十一条在评审申报成果时,委员必须认真负责,秉公办事,严格依照本办法,独立、公正地做出评审结论。涉及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其亲属的成果,在评审时应予以回避。评审委员会委员要对评审会议内容保密,专业评审组成员要对专业组评审会议内容保密,对导致泄密并造成不良影响者,经核实,取消其任职资格。

第十二条科技火花奖励公告与异议处理

经省局奖励委员会审定后,由省局年度科技火花奖励公告(同时上网)。版权所有!

自公布之日起日内为异议期。在此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获奖成果有异议,可向省局科技处书面提出。异议由第一完成单位(部门)负责协调,在一个月内提出达成一致的证明材料或处理意见,报评审委员会裁定。无异议者,即行授奖。

×第五章奖励

第十三条科技火花奖的授予

⒈对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颁发奖励证书,对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⒉获奖成果的奖励金额和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限额:

奖励金额

主要完成单位个

主要完成人员名

一等奖

二等奖

×第六章附则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7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1.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物理教研员1名(岗位等级:专技七级);

2.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政治教研员1名(岗位等级:专技七级)。

二、招聘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2.年龄45周岁以下(1971年2月24日及以后出生)。

3.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所学专业、所获职称、所持教师资格证与报考岗位学科一致,具有5年以上普通高中相应学科任教经历且至少从事两届高三年级教学工作。

4.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获得过省辖市(以下简称市)级优质课评比(或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及以上;近5年主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已结题;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类刊物上公开发表本学科专业研究论文2篇及以上,对提高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5.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含学科领军人物、名教师)或省特级教师。

6.未受过党(政)纪处分。正在接受纪律审查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不得应聘。

7.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

三、招聘程序和方法

本次招聘工作按照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专业技能测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和聘用审批等步骤实施。按照“事先告知、公开透明”的原则,在报名前通过宿迁教育网、宿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宿迁市考试鉴定网等网站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一)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名和资格审查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考生在报名和资格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可与市教育局联系。

2.报名时间、地点:2016年2月24日—2月26日工作时间,在市教育局(宿迁市太湖路261号)五楼504室报名。报名联系电话:0527—84389650、15161253918。报名人员需如实填写《宿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登记表》(一式两份,见附件),经现场资格审查通过后,办理报名手续。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需缴纳笔试费用100元/人,未按时缴费的,视为放弃。

3.报名人员也可通过委托他人代报名、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名,同时提交各类证书(材料)的传真(复印)件或电子照片,且须最迟于领取《笔试准考证》的前一天提交原件备查,否则视为放弃。传真:0527—84389612,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4.考生报名时需提供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彩色照片5张以及本简章要求的所有证件和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相关教学实绩材料,任教经历证明材料等)的原件及一套复印件。未按时提供所有证件、材料原件和照片的,视为放弃。考生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应聘资格。

5.报名人员只能用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选择一个岗位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二)笔试

笔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笔试内容以教科研能力素质为主。笔试时间、地点以《笔试准考证》为准,《笔试准考证》领取时间另行通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领取《笔试准考证》的,视为放弃。笔试成绩在宿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宿迁教育网上公布。

本次公开招聘中各环节的考试(含笔试、专业技能测试、面试等所有考试),考生成绩不低于该项考试卷面总分60%的为合格,否则,取消其进入下一环节的资格。各环节的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的形式计算、合成、公布。

(三)专业技能测试

笔试结束后,根据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招聘计划数6倍的比例确定参加专业技能测试人选。参加专业技能测试人数与招聘计划数之比不足6:1的,按实际进入人数组织专业技能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当场告知考生。

专业技能测试内容:模拟课堂教学。专业技能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面试

专业技能测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40%、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占60%的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考生总成绩,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招聘计划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选。参加面试人数与招聘计划数之比不足3:1的,按实际进入人数组织面试。

面试时间、地点以《面试通知书》为准,《面试通知书》领取时间另行通知,考生在领取《面试通知书》时需缴纳面试费用100元/人,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按时领取《面试通知书》的,视为放弃。

面试形式为:答辩。面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面试成绩当场告知考生。

面试结束后,按笔试成绩占30%、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30%的比例采用百分制计算考生总成绩。

(五)体检

根据考生总成绩(总成绩相同的,按面试成绩;面试成绩也相同的,按专业技能测试成绩;仍相同的,另行组织考试确定)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招聘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人选名单在宿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宿迁教育网上公布。

体检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体检人员中的在职人员在领取《体检通知书》时须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原单位出具的无经济问题证明。未按时提供上述证明材料的,取消其体检资格。

(六)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由市教育局组织考察,考察参照《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2016版)执行。考察对象个人信用情况、违法犯罪记录情况纳入考察范围。

(七)公示和聘用审批

考察结束后,根据面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宿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3日内,招聘单位填写《宿迁市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审批表》(一式三份)报市人社局审批,办理人事关系接转手续。

被聘用的在职人员与原工作单位签有劳动(聘用)合同或各种协议的,由本人自行负责处理。

在体检、考察、公示、聘用审批阶段,因各种原因出现缺额的,在本岗位面试考生中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聘用审批后,因各种原因出现缺额的不再递补。

四、纪律与监督

本次公开招聘工作严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条件和标准进行,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招聘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对违反考试、聘用纪律或工作失职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五、本简章由宿迁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监督电话:

0527—84389678(市委教育纪工委)

 点击下载>>>

宿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登记表样表

宿迁市教育局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8

一是强化项目管理。紧紧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反复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将全年审计项目计划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加强审计项目管理,对下达的计划项目,建立了应审项目库。对原有的审计文书进行了清理,全面启用新审计文书格式。对不符合规定的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送达回执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市审计局审计整改检查通知书》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办书》。

二是强化现场审计。市局出台9项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制度,分别从审计前调查、审计项目现场协调管理、审计项目现场总结以及审计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规范现场管理。县审计局结合省厅审计管理制度试点,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凤翔县审计局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坚持把好“程序、取证、处理、复核”四关。麟游县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制定操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千阳县审计局实施多项管理规程,加强业务流程控制,保障审计项目有序实施。

三是强化复核把关。要求审理人员对每个项目从审计程序到审计文书逐项审理,填写项目审理工作记录,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变以前完善档案程序性复核为对整个审计项目全程实质性审理。加强内部层层把关,对简单项目法规审理科室审核,直接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项目较大,问题比较复杂,经科务会研究后,报请分管局长审核,并签署意见,出具项目审理意见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规范要求,书面下发《审计项目审理情况通报》,增强审理意见落实效果。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9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审计工作及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办法(草案)》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办法草案规定,市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听取市政府对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依情况听取对市属国有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对市级事业组织和使用市级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的审计;对市政府投资和以市人民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对市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的审计;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的市级项目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报告。对报告中揭示的重大问题应明确具体的部门和单位、产生问题的原因、违法违纪金额、处理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可提出审议意见,必要时可以作出有关决议或决定。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责成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办法草案还规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部署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市审计机关应督促被审计单位针对存在问题,查找原因,改进管理,完善制度。整改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限期进行纠正。审计工作报告、专项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应适时依法向社会公开。(本刊)

宜君县审计局四项措施转变工作作风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审计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全体干部要广泛深入开展党纪法纪、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教育,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审计项目的科学性和绩效性。主动“走出去”加强调查研究等活动,广泛征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组织纪检、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增强项目计划科学性;结合贯彻落实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及重大举措,针对日常审计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和现象,围绕项目重要程度、风险水平、预期效果等,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和绩效性。三是坚持求真务实,实干兴审。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坚持依法严格行政,敢于碰硬揭短,努力当好经济“卫士”。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切实提高文件简报的精准性、实用性和服务性。进一步增强审计宣传调研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地性,着力开发提炼审计成果运用的“精品”,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四是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文明、热情、廉洁、严谨、团结、高效”的标准,要求干部做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表率。本着节约原则,改善机关经费支出方案,严控经费开支。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纪律,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国仓)

镇巴县审计局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主抓分管领导,落实了技术指导专人,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力推进;二是强化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加省、市审计机关组织开展的oa、ao应用培训,提高计算机审计的应用水平;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购置了硬件设施,重新布设了局内网线,实现了与上级审计机关内网对接,内、外网分开同时运行。今年还将完成视频会议室建设、审计专网升级改造等相关任务;四是大力推进ao与oa的运用。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科室,明确了任务、责任,并纳入检查考核。从今年起,逐步开始使用oa系统操作局内的所有行政文书、审计业务文书,业务科室要逐步使用ao现场实施系统进行审计,要求全年现场实施系统的应用率达到60%。(任小艳)

山阳县审计局严查会议费及“三公经费”

为了促进政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山阳县审计局在今年开展的全县预算执行审计中,把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作为审计的重点。设置统一表格,规范审计内容。在2012年全县预算执行单位审计进驻会上,县局领导就会议费支出必须具备会议通知、会议地点、与会人员的签到簿、场租费、住宿费、就餐地点和人数等四项要求讲了具体意见,对“三公经费”的审批程序、政府集中采购、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做了详细部署。通过审查会议费及“三公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揭露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立健全约束性机制和评价办法,进一步促进部门单位增强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意识,不断推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大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陈刚)

旬邑县审计局大力开展调研活动

旬邑县审计局近日在全局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局结合中心工作,有目的、有对象、有策略地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和职工,做到必进必访,积极将各方面反映的问题转变为抓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调研活动和本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把调研活动作为宣传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加快发展的途径,作为提高认识、知晓民情、了解民怨、感情回归的过程,深入到被审单位,摸清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他们把调研活动作为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实施干部全员大培训、弘扬务实作风的实践平台,作为建设高素质党政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工作效能的有力举措。在调研活动中还不断总结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方法并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进一步加强党群联系,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积累经验、创造条件。(李云波)

铜川市审计局着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

为了紧跟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步伐,铜川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在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上下功夫,努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年审计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精心组织、安排部署“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和“庸懒散”作风整治专项工作,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求审计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社区、农村田间地头,伏下身子、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掌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要求,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并建立重点问题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三是以“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庸懒散”作风整治专项工作。严格上下班时间,严禁擅自脱岗。督促审计干部养成纪律严明、全力投入工作的好习惯,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宋菊梅)

宝鸡市突出“质量、精品、创新”意识

宝鸡市审计局在工作中突出“质量、精品、创新”意识,要求每个项目都要在提质量、出精品、搞创新上下功夫,在关键环节上加大人力和时间投入。在方式方法上要求注意三点:一要处于公心。审计过程中要自觉排除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二要全面提升业务技能。不断钻研审计业务,精通各种技能,争做业务尖子、行家里手,市局要保护和重用这样的人才,鼓励大家正直正派、认真扎实,对审计项目查深查透,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三要创新思维。不只就账查账,要善于从被审单位的领导讲话、会议记录、项目方案、批复文件、群众交流、现场暗访中查找线索和疑点,找准问题,扩大成果。(李志军)

宁强县建立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

宁强县县政府建立了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责成审计部门将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督促被审单位限期整改,对不按期整改的,纳入县政府督查范围,由县政府督查室下发督查单,督促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报告时限要求按期整改并向有关部门上报整改报告。要求财政、监察等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协助落实和执行、处理处罚情况书面告知县审计局。对不按规定要求和期限进行审计整改的,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究其直接责任和管理责任。

淳化县教育系统内审工作扎实规范

科技局审计报告篇10

根据省、市有关2013年度职称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系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际,现将201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系列资格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及范围

(一)在全市企事业单位(含非公企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申报人员的任职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31日止,凡在此期限内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正常申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按照《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25号文件)规定执行;申报实验技术系列的,按照《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58号)规定执行。破格申报与推荐的,中级按照甬人职〔1992〕31号,高级按浙职改办〔1992〕23号、浙科人发〔1992〕250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民营科技企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按人职发〔1995〕7号和浙人职〔1997〕97号文件的要求办理,其申报和评审条件按上述第(二)条的规定掌握。

二、其他要求

(一)计算机要求。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免试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必须填写计算机免试审核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二)职称外语要求。按照宁波市人事局《关于转发浙江省人事厅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甬人专〔2007〕36号)执行。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必须填写外语免试审核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三)申报人员在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要求在合格以上。

三、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一)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申报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装订完备。各单位要对评审对象提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结果随申报材料一并上报。申报对象和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上签字。凡申报材料在公示期内有异议的,请报送单位及主管部门认真调查,经核实后,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评审对象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

(三)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其申报材料予以退回,并从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

(四)申报材料须经各级主管部门审核,申报对象属县(市)、区的,其申报材料应经当地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盖章后方可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