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0:09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1

市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156所,其中:医院142所,乡镇卫生院12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5所(服务中心43所、服务站19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90所,村卫生室3388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血站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62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7所。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共有病床数3.9万张,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分别为6.01人和5.58张。

(二)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

1.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理念转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步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

2.医院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80%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基本完成医保联网。毓璜顶医院建立了以质量控制为核心,覆盖全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了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移动医护、LiS、paCS、手术麻醉、物流管理、全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等80余个子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及深度均居国内前列。山医院、莱阳中心医院在电子病历、临床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等方面积极跟进,为我市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

1.在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依托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三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系统。建成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14个信息工作站、181个信息客户端联网,市、县、乡三级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共享。

2.在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以120急救医疗资源综合调度为基本内容的应急指挥系统。

3.在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县市区范围内参合居民看病就医的即时结报。

4.在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面开通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管理系统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全市57家定点助产机构全部加入省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管理系统,25家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机构使用了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

(四)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搭建了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全市卫生系统以门户网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卫生系统政务信息公开化。

2.卫生统计信息实现网络直报,基层用户可直接登陆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平台报送数据。

(五)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不足,“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严重。医疗机构普遍独立建设信息系统,内部的业务信息系统初具规模,但缺乏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机制,无法实现信息有效互通、资源共享,难以进行功能拓展,造成了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浪费。

2.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投入、同建共享的局面,影响了卫生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3.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城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覆盖差异大、安全隐患多、基层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卫生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率总体不高。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2

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以下工作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任务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包括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试点,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教育宽带网络和教育云基础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支撑环境的全面覆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公共基础。采用统一规范、分级管理方式,推进具有先进、安全、绿色特征的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保障与实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信息化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

明确任务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业内企业应明确各自角色分工,从政策实施、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示范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施行目标考核。按照本规划定义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和阶段建设指标施行考核,健全工作督导机制,分阶段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和建设目标。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3

作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决策链短、业务创新灵活,其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国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但随着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限制和风险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金融监管政策变化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产质量的历史包袱和高额运营费用的压力,面向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风险,以及来自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是国际银行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

信息化是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就必须采取适合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呼叫中心以及其他中间业务系统。目前,综合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发展迅猛,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建成或在建中;中间业务系统发展缓慢,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网上银行系统建设同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要缓慢很多,仅有个别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尝试中;呼叫中心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应用加速,功能也在不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其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系统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市场升温,金融信息化的大环境促使整体it水平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开始与领先的银行接近,在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转换的大趋势下,不论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功能都很相似,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市场逐渐升温。

二、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4年5月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推动信息化发展进程,促进金融改革步伐”为主题,共同就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战略、构建善治的it治理机制、信息资源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充分调研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与会专家提出应本着“以安全可靠为前提,融合先进有效的管理思想,兼顾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制定出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城市商业银行应重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步骤逐步开展信息化建设。要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与信息孤岛,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支撑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信息化的重要着手段。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要兼具管理与业务功能,既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响应能力,还能进行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等统计决策分析。

(三)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架构,信息化必须支持大会计及综合柜员制。也就是说,在一本会计总账的指导思想下,对系统业务进行统一之下的多级核算和跨系统清算,同时由单独柜员综合处理会计、出纳、储蓄、信用卡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契机,采用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实现区域范围的大集中处理模式,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信息共享就成为必要。总行负责系统管理和维护,支行专职业务数据录入,总、支行权责明确,促使银行的经营方式从分散走向集约化。信息化还必须支持银行实行全面管理会计。全面管理会计包括预算、核算、结账和报告,一个完整统一的银行财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并为解决银行管理和战略两个层面的信息化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基础支持。

(四)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对信息化投入有严格的要求,对保护投资有着先天的敏感。因此,适应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集成性与拓展性必须相辅相成,也就是说,能够利用银行全面集成的、标准的应用平台,避免多次数据输入、多个接口和多次开发,并具有极强的扩展性,支持未来混业、跨国、多渠道、增值及联合经营模式。

(五)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城市商业银行it信息化必须适应多访问渠道的集成服务标准的信息分类,并参照国外经验及人民银行的标准设计出相应的信息分类体系,实现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分离。

(六)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专业咨询公司实现信息化发展。目前,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差别较大,信息化建设状况参差不齐,加之人才匮乏,借助专业金融it咨询公司为自己规划,信息化建设会大大降低成本。

(七)银行信息安全工作必须继续升级与强化。从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状况看,大多信息安全工作不成体系。对网络安全存在认识与投资上的偏差,错误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安全,仅重视安全工具投资而忽视管理投资。随着高科技犯罪的不断发生,信息安全工作正逐渐成为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由于自身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信息化的路线图也会不尽相同,这是银行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实现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经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方渝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2004.8.

[2]张学陶,陈辉民.城市商业银行特色化经营发展研究.2004.2.

[3]白雪峰.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2003.10.

[4]周正平.试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的重新定位――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战略.2003.6.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这两大要素都对城市提出了更高效、高质的功能性需求,因此城市规划的责任进一步加重了,需要向更高的水准和层次发展来满足实际需求,规划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状况的外在体现之一。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模式,规划信息化继承了旧有城市规划模式的复杂化特征,而综合运用的多种信息技术令这种复杂化特征愈发明显,因此,规划信息化自身的技术特征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预估其发展趋势的关键。

1规划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特征

城市规划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辅助这三类,用于城市规划的诸多信息技术基本都是为这三项工作服务的。因此以这三种技术目的为基准,分析规划信息化中关键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

1.1用于规划设计的信息技术

目前应用于规划设计的信息技术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数据挖掘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1.1.1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某一类型技术应用模式的统称,这类技术的基础在于城市规划的基础信息建设。事先建立城市规划专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城市区域内的基础地形图、历年的规划记录和规划数据、各种城市信息的统计资料等基础信息都存储在里面,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使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基础信息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具有表面化特征,但具有很高的挖掘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和发掘才能实现基础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所以这类技术才被称为数据挖掘。总体来说,数据挖掘技术具有提升规划设计中所用信息价值的功用。

1.1.2虚拟现实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以电脑模拟出虚拟的规划设计结果,与普通虚拟技术不同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的空间具有三维化特征,而且能实现感观模拟效果,令使用者不只通过视觉,还能以嗅觉、触觉、听觉等感观去实际感受规划设计的效果。严格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预期、效果检验三项工作融合在了一起,规划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并立刻看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亲身体验到实际效果的优劣,并对不足的部分即时修改。这种设计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而且对规划设计的质量也有很好的优化效果。

1.2用于规划管理的信息技术

规划管理一直是城市规划的一大难点,城市规划牵扯到多部门、多领域、多人群,可以说几乎与城市的所有居民都有联系,这种复杂性导致了传统的规划管理一直呈现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正是信息技术中的数字管理平台和电子一图技术。

1.2.1数字管理平台。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必须办理的规划业务不仅种类繁杂而且数量庞大,为此,许多城市都为规划管理建立了专门的电子业务平台,以期实现相关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电子平台不仅具有极高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效,而且为城市的所有民众提供了参与城市规划的窗口,能令规划的管理决策更贴合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升城市规划质量。

1.2.2电子一图技术。电子一图技术是GiS技术、信息制图技术、电子地图技术、动态数据技术的一种统合应用。这种技术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需要用到的属性数据、空间数据、资料数据等全部统合、叠加、拼接到城市的电子地图上,并令该图能反映出这些数据的动态变化。这样一来只要通过操作这张电子图就能实现全部的规划管理,具体来说,在图上对某区域进行规划管理时,相关的管理信息立刻就会全部显示出来,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规划管理的条理性和效率。

1.3用于规划辅助的信息技术

规划辅助的工作通常与上述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结合起来,不能独立存在。但用于规划辅助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这里将其与设计、管理分开讨论。以规划辅助为目的的最典型信息技术就是城市规划专用的动态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数据网络。这二个信息系统通常共同进行建设和应用,通过网络对规划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和提取,以数据库对规划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二者共同构成的规划辅助系统相对独立于设计和管理系统之外,能实现独立收集、独立存储、独立运作,但可以随时为规划设计提供数据资料,为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规划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规划信息化在未来的发展受两大因素影响,分别是技术和需求。其中需求因素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而技术因素则因特征和水平可以实现短期内的预测。因此,这里仅以目前可预知的技术水准,结合最迫切的发展需求,讨论规划信息化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2.1数据网络技术促成的信息共享趋势

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规划用信息数据库,但在共享方面做得并不好,数据库的独立性过强,一方面难以实现跨城市、跨领域、跨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也使数据库的应用能效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加强共享平台建设和数据网络建设,一方面将城市规划的数据库与公安、税务、工商、交通等部门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建立城市整体的数据网络;另一方面,与其他城市展开合作,连接数据网络,期望最终能完成全国范围的巨大城市规划网络,这对我国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2.2遥感监测技术促成的动态规划趋势

目前的规划信息化模式无论是设计还是管理在动态性上都有所不足,难以满足越来越快的城市变化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遥感监测技术,将其与前述的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一图技术结合起来,对城市中的各项规划信息实行动态监控、动态反馈,保证城市规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3GiS技术促成的智能规划趋势

从本质上来说,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方向性的成果预期,因此预期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最终质量,这种特征反映到规划信息化上就是发展趋势的智能化。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最适于智能规划的技术是GiS,因为GiS技术原本就集成了空间分析和数学模型两大技术,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智能分析。通过对GiS的改进和融合,可以令其与基础数据库连接起来,预测出更准确、全面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效果。

3结束语

作为信息技术实用化的产物之一,规划信息化必然会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创新而持续进步和成熟。可以预期城市规划总体在未来的发展依然会是一个多元化和动态化的进程,因此未来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会呈现出这种技术特征,这为技术人员对规划信息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未来以更多特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规划信息化能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工程中发挥更理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仇保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J].规划师,2007(9).

[2]李成名,等.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原理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5.

[3]于静,程鸿.加强城市遥感影像技术在城市规划监控中的应用[J].城乡建设,2007(3).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机场反恐;机场信息化;队伍规划;机场安全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152-03

1机场信息化反恐的重要性

基于近年来恐怖主义在国内有蔓延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来各地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已经说明过去的恐怖主义活动不仅仅限于区域性活动范围,更是呈现散点爆发、公众聚集区域发生的特点。为强化对付恐怖主义和社会安全的控制,一方面,国家层面已经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统筹国内外安全战略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也在积极重视事件的预防工作和应对处理措施等工作的建设和完善。机场的反恐和安全早在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后就已经成为恐怖组织、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共同关注的对象。

机场的日常运营管理已经基本信息化,机场的各项业务活动已经完全不能脱离各级信息系统而运转。为此,保障机场信息资产的安全,提升机场应对内外信息的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仅仅是组建一支兼职的机场信息安全委员会队伍所能完成的工作。考量专职的反恐与安全的信息化团队建设,机场管理者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一课题的必要性与如何推进工作的

开展。

民航机场专职的信息化反恐与安全的团队,对外旨在收集各类恐怖信息、信息安全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民航安全问题,并向机场管理层及时报告情报;对内旨在站在机场信息安全检测的角度,充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蓝军角色,模拟攻击、筛查系统漏洞,并向机场信息资产的建设者和运维管理者提供详尽的安全整改和防范方案。

2队伍建设

目前,国内的客运、货运民用机场共有190多个在运营,2013年,旅客吞吐量7543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58.5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上涨了11.0%和4.9%。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系统的落地推广在这类民航业绩上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队伍建设必要性

2.1.1信息资产的重要性要求专业化队伍来管理。民航信息化系统目前在构建完善的生产运营体系方面起着支撑作用,一方面串接各生产调度单位(航空公司、空管局、机场)的业务运作;另一方面互联互通围绕民航服务的外延企事业的企业活动,如航空餐饮、贵宾服务、机场交通、酒店旅游;再一方面还支撑起了航空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产品服务。因而,机场信息资产可以被列为企业的首要保障目标,且要求由专业化队伍来执行保障工作。

2.1.2国内外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要求一支特殊的队伍来收集各类不良情报信息。劫持民航飞机的恐怖活动是人类航空史上主要的犯罪形式。自1948年7月国泰航空公司发生在中国领土的第一起航空恐怖劫机事件以来,我国已经发生了50多起劫机事件。纵观这些民航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由于机场安检失察、罪犯数据共享问题、情报信息缺失及延误等信息收集机制机构不完善而导致的。正是由于民航领域内缺少这样一支专业化的情报互联互通队伍,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直接威胁民航安全。

2.1.3信息化环境要求信息建设工作具备对等机制。这类对等机制即:民航机场信息安全既要求有建设者机制,又要求有破坏者机制,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类机制,机场的信息安全才能真正构建一套稳定强大的信息互联互通的运营管理系统。目前,机场的信息资产有:互联网络系统、电话系统、数据中心、中间业务逻辑处理系统、各级业务系统、外联网关,这类信息资产组成的信息网络完成了机场的业务运营的支撑,但是业务运营的保障,只依赖了商业性质的通用防御体系,如各类防火墙、防病毒软件。机场在邀请外部网络安全企业检测其内部信息安全漏洞时,往往是漏洞百出。因此,机场必须拥有一支内部队伍,能够负责以破坏者身份向信息安全体系工作提供结果集依据。

2.1.4体制建设要求有一支信息安全保障的执行队伍出现。在国安委成立的大环境下,国安委只负责制定安全方针政策,推进安全信息化的策略。而各级政府、武警部队等也只是负责社会通用层面的安全情报预防和处理。企业信息安全和反对的执行还得靠自身的量体裁衣式的工作。这样的一支小分队的出现,既能响应上级政府的政策,又能在知晓自身缺陷的情况下做出某些检测补救,其中,后一种说法在it界称之为白盒测试。

2.2队伍工作目标

针对机场信息化而构建的反恐与安全保障的团队,其目标有两个,其一,收集国内外的情报信息,预防预报影响机场安全的各级信息;其二,制定模拟攻击的方式方法,以攻击者的角色冲击机场信息的安全防护体系,从而为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机场信息化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3队伍职责规划

根据队伍的工作目标及机场服务特色,信息化反恐与安全方向团队的职责规划如下:

2.3.1对接政府反恐工作部门,做好情报收集与反馈工作。

2.3.2构建与航空公司、空管局、航空信息服务提供商、机场航空服务单位的情报互联互通网络,及时共享情报信息资源。

2.3.3关注社交网络与通信网络,准确收集与分析国内外机场有关的情报资源信息,向上级主管报告所有情报信息。

2.3.4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安全风暴,评估机场信息安全风险,向主管机构提出风险应对措施及弹回计划,包括必要的成本投入。

2.3.5规划机场信息资产的破坏性工作,不定期模拟攻击机场信息网络。

2.3.6针对模拟攻击结果,向机场信息系统建设者出具信息网络检测攻击报告及参考的补救方案。

3核心工作框架

3.1主体工作

从宏观方面讲,涉及到机场反恐与安全的信息包括机场信息资产以及各类情报信息。机场的信息资产大致包括:互联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电视系统、数据中心、中间业务逻辑处理系统、各级业务系统、外联网关、楼宇智控、节能暖通等信息及系统。而情报信息则包括:社交媒体信息、通信软件信息、机密情报暗语、政府企业公文密报等海量不可控的信息。反恐与安全的团队工作,即围绕这些信息来开展。

3.1.1信息资产类。调研机场信息化建设情况,对比机场及其他行业类似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措施和行业技术更新情况,定期预测这类信息资产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风暴及风险列表情况,出具有价值的风险评估报告,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可供选择的应对措施、弹回计划。其中,应对措施及弹回计划涉及到了人员投入、资金投入、效益产出估算等等可量化的信息。

而针对机场信息资产拥有者及建设者们所做的防范措施,团队的工作之一是不定期地制定一些不符合常规的入侵攻击计划,并执行这些模拟攻击计划,以求获得机场信息资产的抗压抗暴的强度测试数据,为下一步的机场信息技改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3.1.2情报信息类。这类工作的内容通常杂乱无章但具备一定的特征性。首先,情报信息是需要多部门、多单位互联互通,才可以收集完整、确认准确、监控到位。这就要求机场信息化反恐与安全的团队加强与政府反恐工作部门、企业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可行的沟通渠道和信息编码解码模型。其次,情报信息目前呈现出网络社交化、小众团体化、信息软件化。当下,大多数的与攻击事件,发展源头都有出现在互联网络及社交网络软件中,且限于利用通信软件达到宣传和协作的效果,若无社会力量、主导组织来举报收集这类信息,暴力恐怖事件、信息安全事件则容易

发生。

故机场信息化的反恐与安全团队,需要为这类信息研究出暴露规则及监控措施,尽可能地为打击恐怖主义和信息安全事件提供技术化手段。

3.2队伍建制优势

在集团化管控的机场管理模式下,反恐与安全的团队发展呈现出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赢的局面。

3.2.1专业化的团队建设,更能解决这类棘手的恐怖主义及信息安全问题的存在。

3.2.2集团化的企业,更有能力投资成立这类型队伍,使之不仅仅服务于核心机场企业,更能服务于体制下的分子企业,使之受益全集团。

3.2.3基于个性化的信息资产而构建的信息化队伍,企业更是能集中优质人才对付熟知的企业病症,能够为自己对症下药,完善机场安全的管理。

3.2.4集团化的机场企业,大多数属于省管及联盟航空公司管理,其配合政府反恐工作、构建反恐与安全网络显得更加容易。

因此,在目前民航机场圈子内,特别是北上广等机场集团企业,快速成立机场信息化的反恐与信息安全专业化队伍,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也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必需品。

4结语

机场反恐和机场安全随着社会及社会不良信息的发生而产生,遵循一般it治理体系的要求,机场信息化工作理应由专人专职做好信息治理类工作。结合当下反恐和信息保障的网络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反恐与安全方向队伍的产生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希望机场管理者们努力抓好这类团队的建制与管理工作,为机场及民航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依靠。

参考文献

[1]常腾飞.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新趋势及惩治对策:论美、俄反恐策略对中国反恐的启示[J].法学论坛,2011.

[2]张文凯.海关信息化it运维外包的风险管理[J].上海信息化,2014,(1).

[3]潘岐灼.机场反恐,依托安防擎天柱[J].应用面面观,2008,(9).

[4]张兴阳.信息化条件下反恐情报问题研究[J].世界家苑,2013,(3).

[5]张悦,杨小强,张胜军.信息化条件下反恐维稳训练面临的新要求及对策措施[J].通信工程,2010,

(4).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助力;网络学院;筹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迄今为止,教育部共批准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举办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随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网络教育“超越时空”的灵活性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试点外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教育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很多试点外高校都依托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筹办网络学院的管理机构,争取尽快获批网络学院的愿望越来破迫切。

在没有获批正式设立网络学院的前提下,试点外高校如何贯彻落实近期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指示精神,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为契机,深刻领会《规划》的重大指导意义,强化规划引领,助力破解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加速推进网络学院筹建工作,促进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教学转型,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筹建工作规划。

1《规划》和试点外高校网络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规划》分为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和实施等六部分,其精髓首先表现在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二是《规划》的关键思路是“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其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经过成多年的努力,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已经取得显著进展,部分试点外高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5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高校,以及“68+32”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建设高校”,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较大的资金投入、较好的软硬件基础、师生员工的迫切期望、用人单位的旺盛需求等方面都为网络学院的申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看到,目前试点外高校在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网络教育在其他教育类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网络教学实践等方面尚有一定的欠缺,尚不能达到《关于对和征求意见的通知》(教思函[2004]271号)有关指标体系的要求,与2011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管理办法(讨论稿)》、《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与68所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差距也比较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试点外高校需要开展的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规章制度、网络教学实践等工作,都涵盖在《规划》的主体内容中,教育信息化是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手段。

2《规划》助力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

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的筹建工作所面临的难题、建设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支撑,都必须借助教育信息化先进的理念和手段来解决。只有坚持《规划》的指引,筹建工作的开展才能有依据、有动力、有目标、有方向、有保障,《规划》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4个主要部分,为试点外高校网络学院筹建工作提供4个助力点,指导试点外高校建立周密、科学的网络学院筹建工作方案。

2.1《规划》的总体战略,使试点外高校能够面向未来思考推进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助力试点外高校确定网络学院筹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规划》的“总体战略”是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推进策略,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32字工作方针,阐述了未来十年的总体发展目标。

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应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规划,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试点外高校的网络学院筹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应以《规划》为指导,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为核心、先进性与实用性相协调、规范化与特色化共显、系统建设与理念更新同步、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匹配、数字化资源与硬件系统有效集成、存量与增量资源综合利用、分步建设与阶段成果实时见效为原则。

在工作方针上应按照“应用驱动、技术拉动、学院推动、科室联动”以及“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工作方针,开发应用优质、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

在总体目标上应按照教育部网络学院建设指标及有关申报审批要求,开展机构建设、资源建设、制度建设、网络教学实践等筹建工作。

2.2《规划》的发展任务,引领试点外高校树立“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助力试点外高校确定筹建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4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5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参见: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试行)(GDpG--006)[Z].2004:p56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政策与信息管理研究报告[R].2001.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市规划

abstract:cityplanningisaccordingtothecity'seconomicandsocialobjectivesimplementationprocessofthewholeprocesscontrolofcityconstruction,thisprocessinadditiontothemanagementsystemofcityplanninganddesignandmanagementpersonnel'squality,butalsodependsonthecityhistory,statusinformationtograsp,informationprocessing,analysisandutilization.intoday'serahasgraduallyenteredtheinformationage,theextensiv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roughtaprofoundrevolutionofinformation,itwillhaveaprofoundimpactonth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noexceptionforcityplanning.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ology;city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城市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正在从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层次展开和深化。显然,区域信息化不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是走“以城市辐射农村,以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于是,城市信息化就成了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另一方面,我国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面临诸多难题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信息化建设将日益水融,密不可分。

二、城市规划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随着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领域对规划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相上是多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2、多层次服务对象的满足对于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不仅要考虑市政主管部门、专业部门和公众查询的需要,还要考虑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对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在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时间上现势性、空间上精确性城市规划在本质上是人类对城市发展的一种认识,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具有绝对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城市规划是一个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适用城市的加速发展。此外,由于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模式的倡导,规划的定制与修编周期大大缩短。这些变化对规划与管理信息提出了“逐日更新”的要求,以确保信息良好的现势性。在空间上,要求提高规划布局图空间定位的精确性。由于现代规划与规划管理结合的更加紧密,规划设计正逐渐摆脱“墙上挂挂”的窘境,而且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层层深入、互相衔接,最终必须落实到地上,故各种规划图只有达到一定的定位精度才有可能实现规划目标。

4、信息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而在规划实施后又有了新的现状数据,因而,规划信息管理任务日见繁重。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并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并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简单、明了地进行使用,也将是未来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影响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对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城市规划内部信息流程和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影响城市规划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因特网(internet)技术、3S技术(遥感、GpS、GiS)技术、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Ca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

因特网技术主要改变了城市规划中建设者、规划师、规划管理人员和公众的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方式。随着邮电通信网和有限电视网的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这些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因特网进行静态和动态的信息交流,尤其是交互式双向信息传输,使这些人员的信息交流可以跨越空间甚至一些时间限制。

遥感、GpS技术和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主要解决了城市规划中空间地理信息的采集问题。卫星遥感图像的精度将有可能提高到米级甚至分米级,而无人驾驶的采用GpS定位的小型飞机或航空模型装载CCD数字像机可以直接、快速的获取高精度城市规划有用的信息和制作数字化影像图和矢量地图。数字化野外测量技术则采用电子平板仪加上GpS定位获取高精度的测量电子数据直接输入的计算机系统中,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GiS与CaD技术主要解决现实地理空间的数字模型问题,利用GiS与CaD技术可以构造与现实地理空间对应的虚拟地理信息空间,并可以用数字模型对现实地理空间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进行预测。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和各种专题数据库(如人口、交通、地下管理线等)使城市规划中所需的信息数字化,使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更容易获取。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将对城市规划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目前的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随着社会的信息化,通过因特网可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者之间的有效信息通信渠道,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网上报建,报建单位只要在本单位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就可完成报建过程和提供所需的材料,规划审批可以在因特网上完成。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更紧密的结合,实现管理与设计的一体化,审批的结果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迅速的反馈给设计部门,而设计部门可尽快地将设计结果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交给管理部门,这些信息的传输可以通过因特网来完成。通过因特网可以进行规划评审,各地的专家可以在家里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专家所需的各种信息(如建筑物三维动态模型),通过网络会议交流意见,专家甚至可以实时与规划师交流,提出自己意见和设想,并可以较快地通过建立数字模型加以证实。

2、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将更广泛应用CaD和GiS技术,而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的改进和智能化,如笔输入技术,使规划设计师进行设计更为方便,而不影响灵感产生。设计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将数字化,使其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可以采用遥感图像直接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而各种地下管线的资料由于数据库的建立而更加方便的获得。现在比较难以得到的人口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等信息由于相应信息系统建立而能很方便地获得。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规划设计成果的三维动态建模更加方便,设计成果更加形象和直观。在规划设计和规划审批中由于规划成果的数字化,使得对各种规划成果和方案的定量分析、模拟和预测成为可能,经济可行性分析也更为方便,促进规划决策的科学化。通过因特网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规划设计专家共同合作完成设计也将成为可能,这样可以构建了一个不受规划师的空间分布制约的虚拟设计事务所。

3、公众参与公众可以通过因特网动态了解规划设计方案和参与规划审批,而且规划方案与成果的表现形式由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和形象,使公众能更好的理解规划师的意图,公众通过因特网发表个人的意见,与规划师、管理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进行直接对话,使公众参与更加有效,促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4、城市规划研究与教育因特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图书馆,各种城市规划研究成果将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现,城市规划研究者将通过因特网查到各种城市规划资料,并可通过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及其它一些网络通信方式进行交流。因特网同时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远程教育网,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因特网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知识。在信息时代,电子游戏也将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城市规划方面的游戏软件将出现,可以对规划设计与审批及城市建设过程进行模拟,使城市规划学习及城市规划的宣传与教育通过玩电子游戏的过程来完成。

四、结语

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城市日益融入全球的概念框架之中,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型城市新的发展目标。城市信息化将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城市信息化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转型,这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总之,城市信息化是城市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城市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将在城市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基础的信息化给城市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因此,在21世纪,城市的发展任务和模式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信息化是城市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城市信息化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问题,因此,城市信息科学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庭伟,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城市规划,2000,(1)

[2]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9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摘录

背景

2006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指出:“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并将“大力发展信息化”作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在《战略》的第四节“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中指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用单独一章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制定与颁布即是对《战略》中的战略行动的进一步落实,也是对《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的具体化。其中,《规划》对任务的描述整体上以定性为主,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其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支撑’和‘引领’,它并不能解决教育发展的所有问题。本《规划》是一个特定前提下的有限目标规划,定位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在研究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中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规划》内容简介

《规划》分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实施6个部分,共20章。

“序言部分”简略地勾勒了《规划》颁布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发展态势,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行了阐释,明确了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四条工作方针:“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是为完成《规划》总体目标,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进行的统筹规划和具体部署,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其中,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有5项,分别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发展框架;教育信息化自身发展的主要任务有3项。其中,发展框架中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行动计划”提出了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需在近期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并开展前瞻性试点示范。“行动计划”将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并指出,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技术服务、经费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为确保完成发展任务、顺利实施行动计划而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

“实施部分”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施行目标考核、推广试点示范、建立支持环境”共5项原则要求。

专家评述

《规划》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的十年发展任务分别作了阐述。在每个具体的任务后面,设置“专栏”作了进一步的点状部署。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作了进一步解读:“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学校间的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难以提出全国通用的量化指标,所设计的专栏内容都是指向性的定性描述,具体定量指标由各地区、各学校在制定各自的教育信息化规划时,根据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而研究确定。”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缩小基础教育资源鸿沟”是“十年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首要任务。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指出:“部分基础教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不够,在西部地区问题尤为突出。”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认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均衡,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园网的普及率不到30%,有必要为所有的中小学建设校园网,这样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同时,也体现出了“公平性”,让家庭贫困的学生也能通过校园网享受到信息化的教育。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也指出:“我国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但是其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指出:“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等行政部门过去一直承担管理的职能,现在要从管理转向服务,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才队伍的组成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进专业人才,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建立真正的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也要发生相应变化。比如教室环境可以尝试多样化,适应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认为,高校面临着“教育质量优质化的问题”,其科研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出科研成果,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人才,“因此,高校中要提倡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尤其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推进”。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规划》中明确指出:“推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蒋东兴说:“在‘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学校管理云服务可以大力推广,这是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提升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举措。”

同时,《规划》对继续教育和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做了具体部署。

信息化发展规划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

4.1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