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3:24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1

【关键词】西昌;生活意识;习惯;常见疾病;认知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长。然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1]。因此,提高居民对生活意识及习惯与疾病联系的认知度迫在眉睫,通过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让当地居民更多地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预防方法。

良好的生活意识及习惯是预防常见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约有20%~30%的常见疾病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常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因此选取西昌市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与常见疾病的认知度进行调查,以提高当地居民对常见疾病的重视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川西南地区西昌市川兴镇、高枧乡、西郊乡、小庙乡等自愿接受调查的居民共544名。年龄8~74岁,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5-10日。

1.2方法(1)自行设计关于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①基本概况:性别、年龄、体重、家庭人数、家庭结构、文化程度;②对食品采集、加工、处理阶段中的卫生意识;③对常见疾病的认识;④居民生活习惯。(2)课题组由专家教授亲自带领与指导,22名经统一培训的学生调查员组成,调查员入户调查,采用自填方式,为确保问卷与调查顺利完成,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予以解释。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问卷后由调查员随即收回。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4份,有效回收率90.67%。(3)数据经核查后录入excel,计算各项指标的百分比。

2结果

2.1被调查居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高危因素的预防意识知道吸烟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风险的比例占92.48%,知道二手烟会增加疾病风险的占78.72%,知道超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比例占89.55%,知道饮酒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风险的比例占82.57%。居民对循环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的预防意识均在78%以上,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相对高,但对二手烟的危害的认识相对低,见表1。

2.2被调查居民在饮食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居民知道应该食用完全煮熟食物的比例占86.06%,知道做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应该分开使用的比例占91.93%,知道食用以污水为食物的动物会引起患病的比例占87.52%,知道家人患传染病后应该实行餐具隔离占81.65%。居民在饮食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均在80%以上,其中对做生熟食用具应该分开使用的认识相对高,但是对家人传染病后应实行餐具隔离的认识相对低,见表2。

2.3被调查居民的生活习惯畜牲圈远离厨房的比例占91.19%,生吃瓜果之前清洗瓜果的比例占93.94%,饭前洗手的比例占83.12%,不常食用滚烫食物或不常过快食用食物的比例占66.24%,每天刷牙次数两到三次的比例占52.02%。居民的生活习惯普遍较好均在50%以上。但是居民中有经常食用滚烫食物或食用食物过快,以及每天刷牙次数少于两次的生活习惯的比例分别33.76%和47.98%,见表3。

2.4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居民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度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居民对肺癌、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认知度也升高,而且每个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三种疾病了解程度以肺癌最高,其次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对呆小症的认识最低,见表4。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增多、宣传增加,居民生活意识和习惯已经得到了改正和提高。从这次调查中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卫生知识宣传、医疗结构改善的重要性。并且从调查中还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疾病的认知度、预防意识也有很大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对自身保健意识更加强烈[3],所以人们对生活中对疾病的意识以及防治认知度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4]。

疾病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良好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能防患于未然,大大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5]。在另一方面自身的文化程度也决定自身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疾病[6],通过对循环系统疾病预防意识的调查可反映出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表1显示出人们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意识较高。表4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于疾病的认知度也越高。说明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宣传力度的加大而加深。调查有力地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相关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大对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国家应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增加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7]。

“病从口入”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表2中显示受调查人群在饮食方面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情况较好,在调查中对饮食安全知晓度在81.56%以上。生的食品原料,尤其食用肉、家禽以及鱼等进入厨房时,常被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污染,因此,对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在室温下贮存食品、不适当的重新加热以及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8]。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身体健康与长寿的基础,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9]。表3在对居民生活习惯的调查中可看出人们的生活习惯较好,大部分调查项目结果都在90%以上。但在调查项目中还是有结果偏低的,经常食用滚烫食物或食用食物过快,将增加其患食管癌的风险[10]。所以医务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让人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居民的生活中对疾病的意识以及防治具有较高认识度,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普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级部门应大力开展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疾病的知晓程度;加强疾病防范意识教育,实现二级预防向一级预防过渡,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帮助获得更多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教授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保健意识,将疾病扼杀在源头。

参考文献

[1]李怀章,满清霞,席强,等.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病患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5-67.

[2]魏红,曾莉,林芳.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对相关疾病的影响分析与对策[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18(3):147-148.

[3]朱卫东.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80.

[4]张子华,汪长生.德兴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01-103.

[5]于晓会.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6]蒋捷,洪涛,张岩,等.患者教育对不同病程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度的影响[C].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62-63.

[7]李攀攀,朱岚.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3):287-288.

[8]苏苹,彭秀健.食品污染与人类健康[J].环境保护,2000,12(5):47-48.

[9]张洁,刘宇.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诱因[n].湖北日报,2007-02-16(5).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2

知识目标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传染病及其他地区常见、多发性疾病的诊疗。技能目标包括医疗文书、查*通讯作者体、外科操作、护理操作、妇科操作、书写或阅读化验检查单、阅读放射检查结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容。结果显示,教改组除妇科和疾控工作技能项目外,其他临床知识和技能目标完成情况都低于传统组。临床知识和技能目标中各项目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频率排序(前十位)。传统组和教改组多数项目观摩频率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频率排序非常接近,主要是临床各科室常见、多发性疾病和常见操作,略有不同的是传统组内科疾病高原性肺水肿和急性轻症高原反应的排序比教改组明显靠前;护理操作项目中教改组主要是以常规的护理操作为主,而传统组除了常规护理操作以外,还观摩和参与了难度较大的腹穿、腰穿等较少见的操作;外科操作项目中传统组学生上手术台(助手)的机会比教改组多;阅读放射检查结果中传统组排序前三位是B超、X光和Ct,教改组前三位都是X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排序中,教改组除了预防接种、结核病诊治、结核病预防工作以外,还观摩或参与了环境卫生监督、食品企业申请登记、疫情调查、健康教育等疾控部门的专项工作,而传统组主要是医院内开展的结核病的诊治、预防接种和部分疾病的防治宣教。实习期间两组未曾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两组未曾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中,教改组主要是临床各科的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而传统组未曾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主要是该组实习期间未安排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

二、讨论

(一)教改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完成频率除妇科操作和疾控工作项目外,其他项目都低于传统组,经分析认为,上述差别主要是由于两组临床实习单位等级不同所导致,为了达到本教改中早期接触社区的目标,将教改组安排在乡卫生院及县医院实习,而传统组实习单位等级是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在就医人数、开展的医疗项目等方面后者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大医院实习的学生所见到的和参与诊治的疾病数量多于比在乡卫生院、县级医院实习的学生。近年来,随着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等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水平提高速度也很快[1],而乡卫生院和县医院是为广大农村地区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的基层单位,因此,教改组妇产科操作频率略高于传统组。

(二)传统组内科疾病排序中高原性肺水肿和急性轻症高原反应较靠前在大医院实习的传统组阅读放射检查结果排序前三位是B超、X光和Ct,教改组前三位都是X光,说明在大医院医疗检查设备齐全,实习生可以接触到较多类型的检查,而县级医院主要是X光,外科操作项目中传统组学生上手术台(助手)的机会也比教改组多。

(三)教改组护理操作机会较多,由于乡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少,医生通常也进行一些护理工作,致使实习学生也有得到了较多的护理操作机会。大医院医生护士分工明确,虽然在实习轮转表中安排了两周的护理操作,但是传统组学生实际护理操作频率比教改组少。

(四)教改组学生从未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项目几乎涵盖每个临床科室,且主要是临床各科的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限,很多疑难病症及严重的疾病往往会转至上级医院,甚至内地医院所致。传统组从未观摩和参与诊治或操作的临床项目,只有麦粒肿和上环两项,由于是在大医院实习,除了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多的机会可以认识一些罕见病、大病、重病和难度较大的操作。因为传统组实习期间未安排在CDC见习,传统组未观摩和参与操作的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3

(一)健康教育

1、抓好《体育与健康》、《生活与劳动》、《家庭生活》等教学,开课率百分百,要有课程安排、有教案、有教材、有考查,同时要进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2、要以广播、电视、讲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做到资料存档,继续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学校控烟宣传,每年有5所积极开展无吸烟学校创建活动,确保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以上健康教育内容请在6月底前以表格形式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二)学生健康管理与健康监测

1、9月-11月,镇(街道)及以上中小学、民办学校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同时开展健康状况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并协助当地卫生院做好健康体检的统计报表工作,在11月底将报表盖章后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2、根据《浙江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方案》规定,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的综合监测,被抽取的学校要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该项工作。

3、对所辖学校全体学生的因病休学、退学情况按要求及时填写报告卡,学期结束前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发生学生因疾病或意外死亡的要及时填写报告卡,三天内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卫生监测科。

(三)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按照《*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学生近视眼、贫血、营养不良、龋齿、肠道蠕虫病、病毒性肝炎等常见病、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水痘、麻疹、腮腺炎、流感等)的防治,防治药物将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选定的为准,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有价调拨,任何学校不得接受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学生进行集体用药,以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各校应做好对上学期学生体检中查出患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疾患等高危人群的健康保健工作,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四)充实完善20*年新发的《学校卫生档案》,同时对20*年学年的有关文件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医务监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

(六)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监督,促进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的落实。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4

【关键词】女性;日常生活;预防;妇科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6-02

妇科病又称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统称,主要的妇科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造成妇科疾病大致分为以下几点:分娩或流产后由于抵抗力下降,病原体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扩散到输卵管、卵巢,继而整个盆腔,引起炎症;在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的同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手术操作不严格而引发;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或不洁等;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时,病原菌可经血行传播而引起输卵管卵巢炎;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感染后淋病双球菌可以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

预防妇科病方法:

1.在公共浴室不乱放衣物;

2.清洗外阴、洗涤内裤后再洗脚;

3.不与其他人换穿衣服,尤其是内衣;

4.清洗的盆子、毛巾一定要专用,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患有手足癣的妇女一定要早治疗,否则易引起了霉菌性阴道炎;

5.夏季衣着过单时尽量避免在公共汽车上久坐;不长期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冲洗阴道,以防菌群失调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不洁。

成年女性90%以上都有患过妇科病,由此可见妇科炎症是女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妇科炎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下生殖道感染以慢性子宫颈炎、阴道炎为多,外阴炎次之。上生殖道感染中急性者则以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最常见,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炎已较少见。慢性者则以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为多见,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已不多见。盆腔结核如输卵管结核、子宫内膜结核在不孕症常规检查中屡有发现。淋病、梅毒等属性传播疾病仍未绝迹。尖锐湿疣也不罕见,衣原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亦有报道。

预防妇科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以预防为主成年女性或家族中有卵巢、子宫、乳腺肿瘤病史的妇女需要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其中包括做盆腔检查一了解有无良、恶性病变的存在。

2、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得到及时的治疗。

2.1阴道不规则:出血老年妇女若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需予以高度的重视,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某些卵巢癌等都可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2.2阴道分泌物(白带)的异常:黄色、有异味的白带,尤其是伴有瘙痒症状时,多数情况是由感染引起,如常见的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炎等。

2.3下腹痛、腰痛:某些肿瘤当它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产生压迫的症状,可引起持续存在的腰、腹痛,某些卵巢的肿瘤发生扭转、破裂时可引起剧烈腹痛。

2.4下腹包块:卵巢或子宫的肿物长大,超出盆腔的范围时,在下腹部可触及到包块的存在,尤其是在膀胱内充满尿液时易触及。包块的质地因肿物的性质而有不同。肿物向前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的症状;肿物向后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的症状。

2.5其他:由于卵巢的肿物位于盆腔深处,可压迫直肠产生下坠感。某些肿瘤可产生腹水而引起腹胀的症状。

妇科疾病患者已经趋于年轻化,久坐,熬夜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病的症状是慢慢显现的,很多年轻的患者一开始意识不到是这个病,当感觉明显不舒服了,才发现。希望患者能注意以上情况,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总结

女性在一生当中在保护和预防妇科疾病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妇科疾病不仅仅影响自身身体的健康更影响家人和后代健康,每一位女性在做好预防的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和督导,正确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确保自身的健康,远离疾病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妇科疾病普查结果的研究分析.《吉林医学》.2011年24期

[2]韦美湖.韦晓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医学信息》.2013年18期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5

20**学校传染病防治计划(三)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6

【关键词】妇科;病症;治疗;预防

全世界约85%的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这其中46%有反复发病的情况出现,更可怕的是,有妇科炎症的女性得宫颈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6.7倍。因此研究妇科病症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妇科常见病的症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妇科病症的常规治疗以及防治措施。

1妇科疾病常见症状

1.1阴道流血

阴道流血是女性生殖器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来自生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如阴道、宫颈、子宫等处。绝大多数出血来自子宫,除正常月经外均称为阴道流血。阴道流血也可为凝血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肝功能损害等。

1.2异常白带

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液、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等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正常白带呈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高度黏稠,无腥臭味,量少,对妇女健康无不良影响,称为生理性白带。生殖道出现炎症,特别是阴道炎和急性宫颈炎或发生癌变时,白带数量显著增多且性状亦有改变,称为病理性白带。

1.3下腹痛

下腹痛为妇女常见的症状,多为妇科疾病所引起。应根据下腹痛的性质和特点,考虑各种不同妇科情况。但下腹痛来自内生殖器以外的疾病并不少见,应注意鉴别。

1.4外因瘙痒

外阴瘙痒可由妇科疾病所致,也可由全身其他疾病引起。应根据外阴瘙痒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局部皮损以及患者年龄加以思考。

(1)外阴瘙痒持续时间长,伴有局部皮损可由外阴上皮良性或恶性病变引起,尤其是患者年龄较大,瘙痒和皮损久治不愈者。若外阴皮肤或大黏膜呈生牛肉状,要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必要时,皮损处活检,明确诊断。

(2)外阴瘙痒,伴有阴道排液多为阴道排液刺激外阴所致,尤其是年轻患者,应检查阴道分泌的性状以及致病菌。

(3)外阴瘙痒伴内裤点状血染多为阴虱引起。

1.5下腹部肿块

下腹部肿块是妇科患者就医时的常见主诉。肿块可能是患者本人或家属无意发现,或因其他症状(如下腹痛、阴道流血等)做妇科检查时或行B型超声检查盆腔时发现。根据肿块质地不同,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肿块多为良性病变,如充盈膀胱,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等。实性肿块除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卵巢纤维瘤、盆腔炎性包块等为良性外,其他实性肿块均应首先考虑为恶性肿瘤。

2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一定要先积极的检查,弄清楚自己是患有哪一种疾病,以及病情的轻重等。根据妇科疾病情况,以及病原体、体质、药物敏感、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遵从嘱咐,按时复诊,不随便停止治疗以及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盆浴、游泳、阴道冲洗等活动。妇科炎症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

2.1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适用于重度宫颈糜烂,术前应行宫颈刮片,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d。

2.2药物治疗

1.盆腔炎性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惩处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经恰当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绝大多数盆腔炎性疾

病能彻底治愈[1]。

2.滴虫阴道炎治治愈此病需全身用药,初次治疗可选择甲硝唑2g,单次口服;或替硝唑2g,单次口服;或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服7日。口服药物的治愈率为90%~95%。服药后偶见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此外,偶见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一旦发现应停药。

2.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宫颈息肉行摘除术;常规送病理检查;(2)盆腔炎手术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视年龄、体质、炎症情况决定手术范围。若盆腔脓肿位置低,凸向阴道后穹窿时,可经阴道切开排脓。

3妇科炎症的预防措施

3.1加强宣传

很多女性在生活中对妇科疾病了解不够,不知道引发妇科炎症的因素,所以在生活中也不知道该怎么预防炎症。因此,要加强对女性关于妇科炎症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细节和预防妇科炎症重要性方面的宣传,提高女性对妇科炎症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他们对妇科炎症知识的了解,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加强对妇科炎症的预防,并且在出现妇科感染后及时就医治疗,使妇科炎症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

3.2防止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女性在医院治疗或者医院手术的时候受到的感染[2]。女性在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流产、结扎等妇科手术中,都涉及到外阴和阴道,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医生没有注意预防感染,或者手术不规范都会造成女性生殖器感染导致医源性感染。因此,女性在涉及到相关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在正规医院进行,并且做好相应的消毒和防感染措施等。

3.4加强女性性卫生和性健康教育

女性性卫生要求妇女有健康的性心理、基本的性知识和良好的性生活习惯。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确立正确的性观念,选择健康的,预防性传播疾病和消除性犯罪。儿童时期的教育重点是建立正确的性别确认;青少年时期的重点是在普及性知识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成年时期的重点是建立幸福和谐的性生活;老年时期的重点是指导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性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7

[关键词]羊病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1-0271-01

1前言

在养殖的过程中,羊群易发生寄生虫病、感冒等常见病,这对羊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既而产生个体小,养殖周期长,死亡率较高的后果,阻碍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羊群保健与疫病防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采用有效的防治对策,才能降低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道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2常见羊病的发生原因

2.1养殖环境卫生状况不符合相关标准

当前,我县山羊养殖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大型的养殖场占比不高,养殖户对于羊圈内外环境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环境卫生较差。较多养殖的羊圈为简单搭建而成,且圈舍卫生的清理工作往往也是较长时间才进行一次,为了囤积较多的有机肥料;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中,对于羊圈的卫生管理工作也不全面,主要表现在羊舍设计不够合理,羊很容易排便到饲槽中,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病菌、细菌的存在和传播,从而给羊群的良好生长埋下较多的安全隐患。

2.2羊群中的疾病防范意识较为缺失

现阶段在羊群科学养殖方面的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仍有部份养殖户对于羊病的预防接种和疾病防范意识重视程度不高。科学养殖工作的推广力度不够,养殖户抗疫病风险能力较薄弱,对于羊群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积极进行预防,当羊群发生疾病的症状不够明显时,也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及时合理治疗,这样就导致羊的的病率偏高,一旦发展,情况较为严重。

2.3羊病具体疾病的发生原因

羊群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类型有普通类疾病(非传染病)和传染类疾病两大类。以白山羊为例,发病原因主要是:第一,普通类疾病通常是由饮食或者外部环境造成的,这类疾病可分为外科疾病、内科疾病以及产科类等,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羊群死亡,但是疾病控制的难度却较大。第二,传染类疾病主要是细菌的滋生、病原体的扩散与传播等造成的,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发生的范围较大,传播的速度较快,产生的危害也较为严重,羊群出现传染性疾病通常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被感染传播。

3羊病的防治对策

3.1加强羊群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针对羊病的发生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尤其是需要加强针对羊群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羊群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指饮食卫生安全、羊群生长环境以及疾病控制等方面。在对羊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羊圈的清洁性和通风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毒;在羊群饮食方面,要注意饲料及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也要注意环境卫生及畜体卫生,防止羊吃到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霉败饲料等,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饮食被污染情况的发生。在羊群保健工作中,养殖户要按照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业务干部技术指导要求,进行科学防疫接种、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用药治疗,搞好养羊生产。

3.2对羊群的养殖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观察,并做好相应的统计记录工作

羊群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可能会隐藏着一些疾病,养殖户对于这些疾病较难在短期内发现并予以积极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需要对养群的生活习性进行全面有效的观察,并针对其具体的生活情况,包括羊群的皮毛、粪便、尿液以及一些异常行为和生命体征方面进行详细记录,如果羊群发生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向兽医站技术人员报告,寻求帮助,经兽医的诊断,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制,养殖户的损失减小到最小限度。

3.3针对羊群生长中的具体疾病进行防治

羊群在养殖过程中,容易l生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第一,针对普通类疾病,需要对羊群的养殖卫生进行全面管理,保证羊群进食的饲料和青草作物都是清洁无污染,安全可靠的,同时还需要对羊群放养区域进行控制,选择放牧在无污染的区域,并做好观察记录。第二,针对传染类疾病,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将羊群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菌进行有效的隔离,为羊群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长环境。当羊群中出现传染类疾病之后,需要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如果发生疫病,还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采取措施,扑灭疫情。第三,针对寄生虫疾病的预防工作,主要是对羊的粪便要进行及时清理,保证羊体及环境卫生清洁无污物,有效控制羊群体内外寄生虫的发生。同时还需要保证羊舍通风良好,光照要要足,注重圈舍与羊体表的消毒,有效控制羊群寄生虫病的发生。

4结束语

常见羊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养殖环境卫生状况不符合相关标准,羊群疾病的防范意识较为缺失,同时常见疾病的存在也影响着羊群的生长和发育。加强羊群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羊群的预防工作,对羊群的养殖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观察,并做好相应的统计记录工作,都是羊病的重要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8

关键词:妇科病;患病率;健康教育

妇科疾病是已婚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深入了解该社区育龄妇女的患病现状,做到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保健措施,更好的促进妇女身体健康,现将1579例育龄妇女妇科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某社区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2014年5月31日~6月13日集中对该社区1579名已婚妇女询问病史填写登记表,常规进行妇科病检查及辅助检查。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年龄

1.2方法由医务人员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婚姻史、月经史、孕产史、避孕方法,并详细填写。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1.3检查内容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刮片,腹部超声和乳腺红外线检查。

1.4诊断标准参照第七版《妇产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相应疾病的诊断,包括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及乳腺癌、宫颈癌等。

2结果

2.1妇女病普查1579例中,正常者451例,占28.56%。常见妇科疾病患病率见表1。

2.2不同年龄段各病分布情况:常见妇科疾病有明显的年龄分布性,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乳腺疾病多集中在20~39岁阶段,见表2。

2.3不同文化程度妇女患高发妇科病情况比较见表3。

2.4不同避孕方式妇女患高发病情况比较见表4。

3讨论

3.1妇女病普查普治情况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是防癌的重要措施,并对了解妇女患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本组妇女病普查资料1579份,正常者451例,占28.56%,其患病情况的顺位关系是阴道炎居首,其次为宫颈炎、盆腔炎。

3.2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从以上结果分析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与妇女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以及避孕方式等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强,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与性生活不洁,多个,多次人工流产,宫内置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妇女病普查普治的真正目的,从而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3.3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本次普查1579例育龄妇女,其中患乳腺疾病103例,占6.52%,均为乳腺小叶增生。因此,预防乳腺疾病重在宣传乳腺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母乳喂养率,妇女定期做乳腺自我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以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3.4子宫肌瘤是妇科的常见病本组子宫肌瘤发病率6.97%,子宫肌瘤多发于35~50岁,以40~50岁妇女多见,说明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高风险状态,作好随访工作,及早发现肿瘤的恶变极为重要。

3.5宫颈上皮内瘤变本次筛查通过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发现发病数8例,发病年龄在35~50岁,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性生活、HpV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9

关键词:小规模的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229054

现今经济形势下,小规模的养猪模式,也就是家庭牧场型的养猪模式在中国普遍存在。受技术限制,小规模养猪模式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恰当的步骤,造成了猪疾病的产生,若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并治疗,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对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危险。因此,必须正视真实病因,并积极配合相关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1常见猪疾病病因分析

1.1小规模养猪模式的养殖环境较差

1.2小规模养猪模式的经营者没有定时接种疫苗的意识

想要从根本上降低猪病爆发的风险就必须要提升猪自身的免疫力,这就要求小规模养猪模式经营者从猪出生开始,就按时给猪接种疫苗。但是在我国实际的小规模养猪模式中,大部分经营者并没有这个意识,没有从小猪出生7d内接种伪疫苗狂犬28d接种猪瘟疫苗60d内接种口蹄疫疫苗。我国农村对于养猪基本上采用的是散养模式,正是因为如此,进一步的加剧了农村小规模养猪模式接种疫苗的难度。

1.3小规模养猪模式的预防猪病模式并不严谨

现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下,小规模养猪模式对于经营者经济收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进入到了小规模养猪这个行业中,但是很多小规模养猪模式经营者都缺乏相关的经验以及技术。采用的养殖方式并不合理有效。如定时驱虫定时喂药保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正是因为如此,没有科学依据的养殖模式以及缺乏预防猪疾病的常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疾病发生概率。并且一旦猪病发生,小规模养猪模式经营者并没有充足并且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治疗,常常会盲目的使用药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病情况加剧,扩大传染面积,为猪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带来更大难度的挑稹

2常见猪疾病的预防措施分析

小规模养猪模式中常见的猪病预防要从日常的饲养中进行预防。小规模养猪模式经营者要明白猪病发生的起因,并且可以科学行之有效合理进行措施预防。

2.1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喂养环节

小规模养猪模式中喂养环节中饲料不能根据猪只生长需要调整配方,要根据猪生长情况以及不同季节变化搭配不同的营养饲料。并且根据饲料原料的新鲜程度合理使用脱霉剂,用于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数量。同时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经营者要注意猪的饮用水清洁以及是否使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比例营养健康饲料搭配。

2.2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卫生环节

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圈的干燥卫生情况是至关重要的,要定期清理猪圈,保证猪圈的卫生洁净。注意通风换气,以及防寒保暖。同时保证饲料槽干净卫生落实到了实处。猪本身作为病菌传播的原体也要进行相关的消毒。

2.3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免疫保健环节

小规模养猪模式中一定要合理的对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并根据自身抗体水平制定相关的免疫接种计划,避免意外事故的产生。在通常情况下,猪要使用一定剂量预防疾病的药物。但是为了避免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只长时间使用预防疾病的药物产生拮抗,必须适度的使用抗生素,然后根据当地疫情、猪日龄和母源抗体水平等要素制订免疫计划,确定好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方法,使用正规厂家的疫苗,注意运输和储藏。免疫前后不要给猪只投喂抗病毒类药物。接种器械全部要经过严格消毒,备好肾上腺素以防意外。最好在饲喂前接种,对于可能的患病猪要进行隔离,免疫也要推迟到其痊愈以后。要按时定量进行免疫,并注意稀释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来界定免疫注射是否有效。

2.4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驱虫环节

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只生长速度、耗料比是经营者经济效益的前提,正因为如此,而寄生虫是影响生长速度的关键料肉比,需要对于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的猪进行驱虫。根据实际的情况固定驱虫措施和周期并选择适当的驱虫药物。一般每3个月需要驱虫1次,并根据季节变化和地方流行病学科学选用驱虫药物并注意拮抗反应对猪的影响。

3猪疾病治疗原则

3.1提高猪的免疫力

想要从根本上减轻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的发病概率就必须要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在猪场生产工作中尽量减少断奶、转群、换料、抓猪、疫苗、注射等方面应激,提高饲料营养水平,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使猪群获得全面而且平衡的营养,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机自身的抵抗力的目的。

3.2常见猪疾病防治

3.2.1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ii型引起的一种多系统的功能疾病。想要防治猪圆环病毒病就必须要从2个方面入手:检查引种猪的品种。引种猪如果自身携带猪圆环病毒病,就到导致大规模的疾病的爆发,所以在引种前,一定要保证引种猪品种的健康,保证其无ii型圆环病毒感染;改进饲料并且改善饲养环境和降低饲料密度,通风保暖,保持环境干燥、空气良好和湿度适宜,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氨浓度,此外去势和注射时要注意消毒。小规模养猪模式中喂养环节中饲料不能一直保持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比例的营养健康的饲料搭配。要定期清理猪圈,保证猪圈的卫生洁净。注意通风以及换气。根据实际的情况固定驱虫措施的周期并选择适当的驱虫药物。

3.2.2猪喘气病的防治

猪喘气病通常是由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化性呼吸道传染病引发的。对于猪的呼吸道产生极大影响。由于是胸腔开始发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猪的肺部气管的功能。其直接导致了生长速率降低并且饲料的吸收率降低。想要防治猪喘气病并就必须要保证猪圈的干净卫生,及时通风。根据猪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营养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霉菌素的吸附剂,用于减少饲料中病菌的的数量。

3.2.3猪瘟的防治

猪瘟主要使用疫苗进行防治。在接种疫苗时要注意,对于首次接种的猪或断奶前的仔猪应当避免使用联苗或猪瘟组织苗。应当用猪瘟细胞苗或猪瘟脾淋苗进行紧急免疫,而在常规免疫中应当使用猪瘟细胞苗。且注射应当按实际情况定量进行,不可盲目加大疫苗注射量以免使猪瘟病毒反复持续。并且,通过定期监测猪瘟免疫抗体的检测,了解免疫效果。此外,可以对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做超前免疫,或在20日龄和60日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免疫,都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4结语

不难发现小规模养猪模式在中国有着比较广泛的经营基础。正是因为如此,小规模养猪模式中面临的猪疾病成为了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不仅仅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有着一定影响,并且对于国民健康有着潜在性的影响。基于此点,小规模养猪模式中猪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对于国民以及社会有着建设性的意义以及影响。

参考文献

[1]郑美娟.浅议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52.

[2]张伟乾,张伟振.小规模养猪过程中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15(8):65.

常见疾病预防小常识篇10

[关键词]疾病预防治疗要点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98-01

一、前言

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为了适应需求,养殖模式开始迅速改革,但是这其中出现了很多影响发展的问题。最大的危害就是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这些年温和型和慢性以及隐性病的流行,如果不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长岭县的养猪业情况

在饲养管理方面,长岭县的养殖户所饲养的猪的品种多为杂交改良品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地方品种。近些年由于猪品种和市场需求不能融合,受市场价格等影响,外加大量出现的屠宰母猪现象,极大的影响了长岭县养猪业的良好发展。此外,这也从另一方面促使市场波动周期变短,使得养殖户的风险增大。选留后备猪的措施和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对品种检疫措施的疏忽,导致猪的疾病预防控制不能明确。

长岭县养殖户对于饲料的鉴别力也比较欠缺,高价买劣质饲料的现象频繁出现。由于资金短缺而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使得在饲料选择上过于马虎,而有的时候为了追求猪的生长速度,甚至采取盐酸克伦特罗这类违禁药物。

在疫病的防治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消毒药液的配比不科学,导致消毒不彻底。有些养殖户消毒意识淡薄,以为只要进行消毒就会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且长时间只用一种药物。第二,长岭县中有些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够完善,采取的防疫措施不给力,随意性大。第三,滥用药物。养殖户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为了能够快速见效而滥用药物,完全没有考虑饲料中是否含有假药或者是劣质药物。

三、养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1.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病种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的表现较为复杂,最普遍的是器官出血和梗死坏死的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当猪瘟病毒进入到猪体内时就开始入侵淋巴结,然后在到达各个脏器。粪便中排出的分泌物以及组织器官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

主要表现是母猪的繁殖出现障碍和猪仔的较高死亡率,症状有急性型和慢性型和迟发型,长岭县多以急性和慢性为常见,开始表现为体温升高,食量剧减,喜欢钻草窝,几天后开始拉稀,大约一周左右死亡,如果一个月不死的即为慢性。防治要点: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用猪瘟冻干菌进行预防接种。对易发病的猪要及时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封锁和扑杀,焚烧或者掩埋。

2.猪丹毒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在长岭县地区多在四五月发病,高峰期在七八月。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阳性杆菌,对于外界的环境适应力极强,能够在土壤里存活很长时间,很容易在饮水和饲料中引起传染。

急性中多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伴随着红色眼屎出现,几天后出现凸起的方形红色疹块,如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死亡或者变为慢性病,直至皮肤坏死,衰弱死亡。

防治要点:防止该病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也比较多,常见的有灭活苗和弱毒苗,通常在住在断奶后进行免疫,之后每隔半年左右再免疫一次,对于已经发病的猪体,初期可以进行大量的青霉素注射,配合抗猪丹毒血清使用具有极佳的效果。

3.猪链球病

这种病是一种多型性的传染疾病,急性的特征是出血症和脑膜炎的发生。出血症的特点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突然倒地或者抽出死亡,口鼻中流出的液体为红色泡沫状。脑膜炎的特征是常见于小猪身上,体温骤然升高,间歇性的神经症状出现,侧卧倒地,四肢呈泳状拨动。慢性的表现是关节炎和淋巴结炎的发生。关节炎的特征是关节肿胀,长达两周以上。淋巴结炎的特征是下额淋巴的肿胀,之后会破裂,流脓。

防治要点:可以使用抗菌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并且要加强消毒处理和管理工作。对于已发病的猪体,常使用新霉素等药物的配合进行治疗。

4.猪传染性鼻炎

这是一种由细菌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慢性。特征主要是鼻炎的发生,猪面部发生变形,特别是鼻甲骨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临床表现是流鼻血和鼻部歪斜,面部变形。由于这种病损害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猪的抵抗力低下,特别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引发综合征。

防治要点:目前普遍采用两种疫苗进行预防,Bb灭活细菌和Bb-pm灭活二联油菌。通常在母猪产前的一个月左右进行接种,在猪仔达到四周龄时再接种一次,八周龄时再接种一次。对于已发病的猪体,可以使用土霉素和庆大霉素到呢个进行治疗,可以结合鼻腔内喷用药物一起使用。

5.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由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特征是呕吐和严重的水样腹泻。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脏器和体液排出,然后感染其他猪体。

这种病有一到两天的潜伏期,但是传播极为迅速,几天内就可以蔓延至整个群体。猪仔表现为呕吐和腹泻,粪便夹杂气泡。病猪表现为极度口渴和脱水。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的死亡率可高达100%。

防治要点: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猪体的免疫能力,以免疾病迅速蔓延。暂时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对于发病猪,首先要暂停其饮食,继而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小猪仔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防止感染。一定要做好保温和消毒工作。